廉政,成就千秋伟业的必然选择

时间:2019-05-14 06:33: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廉政,成就千秋伟业的必然选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廉政,成就千秋伟业的必然选择》。

第一篇:廉政,成就千秋伟业的必然选择

廉政,成就千秋伟业的必然选择

自古以来,清正廉洁、奉公守法,就是为政的根本,是国家安定的基石。廉洁自律,无欲则刚。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纵观历史,历朝历代有作为的治国能人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治理天下离不开一批清官。直到现在一提到清官,我们脑海里就会自然而然浮现出包拯、海瑞、于成龙、林则徐这些有口皆碑、一身正气的英雄们,他们“岁满不持一砚归”、“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清廉,就算历史的烟尘,也遮盖不了他们千古美名。相反,腐败的作风却是人所诟病、千夫所指,向来被广大人民深恶痛绝。《诗经》就留下了人民反抗统治阶级腐朽、昏聩统治的最早诗篇,“君子如届,俾民心阕。君子如夷,恶怒是违。”,“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政事不亲自出面料理的官员,民众怎么能信任你?为官不公正廉洁,民众的怨怒怎么能消除?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因为不能,而是因为不齿。廉洁的官员不求锦衣玉食,香车宝马,不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而是要避开祸端,树立声望,实实在在为人民做事情。他们深知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责任也是人民赋予的,唯有公正地行使权力,心中装着人民,才对得起人民的信任与支持。

中国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以廉治国的方面,向来都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一生廉正自洁,成为后世为官当政的不朽典范,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广泛爱戴。历史告诉我们,清正廉洁,勤勤恳恳为黎民百姓办事的人,人民不会忘记他。

中国共产党成立80多年,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我党同国内外各种错误思想,进行了激烈而深入的斗争,保证了党和国家健康的发展和壮大,并赢得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鼎力支持。近年来,涌现出一大批廉洁为民的公仆和模范,比如“心里装着群众,惟独没有自己”的焦裕禄,“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的孔繁森,“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的郑培民。他们之所以留名青史,为人民所爱戴,与他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公仆精神是有密切关系的。历史告诉我们,廉政,是加强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法宝,是彰显我党政治魄力的鲜明旗帜。

在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之际,廉政建设更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廉政之于经济发展,犹如润滑油之于机器运转,不仅可以减小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摩擦,更能提高政府管理的运作效率。新加坡便是一个值得我们借鉴的例子。历史上,新加坡的贪污腐败现象非常严重。1959年李光耀上任后,一系列官员廉洁制度的改革,如财产申报制度、法院宣誓制度、行为跟踪制度、高薪养廉制度等,并且积极的舆论氛围,使新加坡实现了由乱到治的转变。我们不禁要问:一个弹丸之地,怎么能成长为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国家?对此,李光耀的话一语中的:新加坡的生存,全赖政府官员的效率和廉洁。

对于共产党人来说,无论岁月的长河如何流淌,总有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脉相承、绵绵不绝,那就是立党为公,那就是执政为民,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这种精神,这种信念,支撑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员前仆后继,谱写出一章章动人的鱼水新篇,在老百 姓的心中铸就一座座的感人丰碑。

建设一个繁荣昌盛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国家,是中华民族的主旋律,是伟大时代最强音,是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建设一个廉洁勤政一心为民的和谐政府,则是成就千秋伟业的必然选择。

第二篇:庆祝建党93周年-千秋伟业

93年的征程上,中国共产党领航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三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决定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走向,也深刻影响着世界变迁,铸就了永载史册的巍巍丰碑。

这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沧桑巨变:党引领中国摆脱任人宰割的屈辱、亡国灭种的危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使神州大地面貌焕然一新

深圳沙头角,中英街历史博物馆。一张发黄的相片,将历史拉回到1899年3月16日。

趾高气扬的英国人香港辅政司骆克,垂头丧气的清政府广东补用道王存善,领着中英勘界人员,沿着一条干涸的河道,割走了相当于香港岛面积11倍的“新租界”。

“像切肉一样,沙头角从此一分为二,世代同根的乡亲一夜之间被强行割裂。”馆长孙霄慨叹。

翻开中国近代史,这样的屈辱太多、太多。

自从1840年列强用枪炮击碎“天朝上国”的幻梦,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日甚一日。数以百计的不平等条约、章程、专条,像一张贪婪的巨网,束缚着贫弱的中国。

“贵国何必急急,台湾已是口中之物!”面对日本割让台湾的威逼,72岁的李鸿章不顾颜面,苦苦哀求两个月的宽限期。

但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的回答是:“尚未下咽,饥甚。”

“中国的命运不再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里,而是任人摆布和宰割。洋人像主子一样来到中国,为所欲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金冲及慨叹。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仅在1931年到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死难的中国军民就超过3500万,占当时中国总人口的8%,为近代世界史之最;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相当于国民政府277年的财政收入。

在不断深重的黑暗里,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这个诞生时只有50多人的政党,带领人民历经28年浴血奋战,终结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人民的历史,终结了几千年来极少数剥削者统治人民的历史。

百年沉沦,一朝巨变。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古老的中华民族开始了新的纪元。

“从那时起,中国人民真正开始独立主宰自身命运。”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石仲泉说。

“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不容许任何帝国主义国家再有一丝一毫的干涉”。中华人民共和国庄严宣布,对于旧中国签署的一切不平等条约,人民政府坚决予以废除。

站起来的中国人,开启了当家作主、面貌焕然一新的新时代。

“今天我——一个年轻的女工,能够站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讲台上来说话,这是5000年来中国历史上没有的事!”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上海工人代表范小凤无比感慨。

被农奴主当作“会说话的牲畜”的西藏百万农奴,解脱农奴社会枷锁;掏粪工人时传祥走进人民大会堂,掏粪的手与国家主席的手紧紧相握。

皇帝的宫殿还给了人民——北京太庙,明、清两代皇室的家庙,改建为劳动人民文化宫,成了工人的学校和乐园。

“古来数谁大?皇帝老祖宗。如今数谁大?劳动众弟兄。世道一变化,根本不相同。还是这所庙,换了主人翁。”作家赵树理这样描述沧桑巨变。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是新中国诞生最重大的意义,为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根本前提。”金冲及说。

在更大的历史背景下,新中国的成立还具有全球意义。俄罗斯远东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认为,新中国的成立推动了二战后广大亚非拉国家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运动,改变了世界发展的方向。

这是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党引领一穷二白的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奠定了进步和发展的坚固基石

“中国人口太多,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因为解决不了吃饭问题而垮台,共产党最终也将如此”——新中国成立前夕,美国国务院发表的白皮书这样预言。

面对政治上独立解放的新中国,世界上不少人都抱以怀疑的目光。因为共产党接手的中国经济,确实是个濒于崩溃的“烂摊子”——

工业:近九成是分散的个体手工业经济。人均产纱、产原煤、发电、产钢,还不到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的水平。连铁钉、火柴都冠以“洋”字,依赖进口。

农业:1949年全国粮食产量比抗战前的1936年下降了21%,棉花产量只及1936年的一半。水旱灾害频仍,农村已陷入破产之境。

人民生活:大多数人处于温饱不足的境地,4000万灾民挣扎在死亡线上。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

“由革命转入执政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经济上能否站住脚的生死考验。”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说。

义无反顾地踏上社会主义征程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停留在“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奋斗阶段,而是发出了“更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誓言。

今天,当我们翻开新中国建设史,不能不惊叹当时那种火热的干劲和飞快的速度。

1952年7月,穿越巴蜀的成渝铁路建成通车。这条早在清朝末年就酝酿兴建的铁路,拖了半个世纪未铺上一根铁轨,新中国仅用了3年时间。

1950年到1952年,水利建设挖掘的土方超过17亿立方米,相当于挖掘23条苏伊士运河。

仅仅用了3年时间,到1952年,全国粮食、棉花、钢铁、原油、水泥、电力、原煤等产量就超过新中国成立前历史最高水平。

在全面恢复经济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已经把目光瞄准工业化建设——1953年,以大规模工业建设为标志的“一五”计划全面铺开。

工业化是强国的必由之路,但在当时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小手工业基础上,不可能建起社会主义大工业。由此,党中央提出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

1956年,中国历史又迎来一个关键节点——党的八大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在当时国力较弱的情况下,社会主义公有制及以此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资源,迅速形成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国光说。

一个个重大工业和科技突破,填补了空白,撑起了年轻共和国的脊梁——

1956年7月,第一批解放牌汽车出厂,结束了中国“一辆汽车也不能造”的历史。

1963年,大庆油田建成,中国甩掉了“贫油国”的帽子,实现了石油基本自给。

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东方巨响”震惊世界。

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

“在几亿人口的农业大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深刻而伟大的社会变革。由此建起的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积累的经验和启示,为以后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坚实长远的基础。”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李忠杰认为。

这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党引领中国把握世界潮流,推动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民族复兴开辟广阔前景

历史的时针转到上世纪70年代中后期,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正在勃兴。

此时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才搞了20多年,加之探索中的一些失误,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速度和规模的差距正在拉大。

“中国巨变的种子是在1978年种下的,那是30年中央计划经济与30年追赶西方之间的关键转折点。”美联社报道中的这颗“种子”,正是中国共产党把握世界潮流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抉择。

这是一颗神奇的种子。“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两个看似不相容的东西结合,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迥异于先行者的现代化路径,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胡鞍钢认为。神奇的种子,产生神奇的“裂变”。

这是世界罕见的“中国速度”——

经济总量从1万亿元到10万亿元,用了15年;从10万亿到20万亿元,用了5年;从20万亿元到30万亿元,仅仅用了两年;今天的中国,以近40万亿元的经济总量跃升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是加速追赶现代化的“中国道路”——

科技和工业突飞猛进。载人飞船、高速铁路、高性能计算机等关键技术,已跻身世界前列。

“这从根本上压缩了一场工业革命。这个过程英国用了200年,美国用了100年,而中国则压缩到了一代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所长埃文斯认为。

这是十几亿人口从温饱到小康的“中国跨越”——

中国人的预期寿命已达74岁。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推算:如果说英国工业革命期间,一个人的生活水平在生命周期里翻了一倍,在中国这场现代化大潮中,可以翻7倍。

这是不断刷新历史的“中国奇迹”——

中国以世界7%的耕地,破解了世界20%多人口的吃饭难题,对“谁来养活中国”作出响亮回答。

面对“香港回归后将成为„死港‟”的预言,创造性的“一国两制”模式确保了香港、澳门回归后的持续稳定繁荣。海峡两岸交流也呈现“柳暗花明”的态势。今年6月底,大陆游客赴台

湾自由行开启,同宗同祖的两岸同胞交流互信更加通畅。

这是拉动世界增长不可或缺的“中国力量”——

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已经超过50%。在世界深陷金融危机泥潭时,中国成为最重要的拉动引擎。俄罗斯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别尔格尔认为,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依靠和平手段发展起来的大国,中国的和平发展正为世界各国创造着机遇。

伟业铭刻史册,丰碑昭示未来。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共产党必将在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第三篇:201承担责任成就人生1廉政心得体会

承担责任成就人生

-----廉政心得体会

立世德为先,律己廉为首。廉政建设一直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头戏,也是确保审判机关廉洁高效运行的根本性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旗臶鲜明地反对腐败。作为一名新入职的干警,我们应自觉自愿拥护党的领导,旗臶鲜明地维护党的形象,支持和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第一,牢固树立司法核心价值观,自觉把“公正、廉洁、为民”作为行动准则和价值追求。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三个至上”指导思想的认知与认同,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用群众的满意程度鞭策自己,模范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特别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五个严禁”的规定》及其他廉政政策法规,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实践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

第二,廉而洁,一身正气。各级人民法院是维护法律正义的最后屏障,是公民实现公正价值追求的理想途径,社会不能允许法官司法的不公正,因而任何的不廉洁行为,都会腐蚀司法制度,使民众怀疑法院工作的合法性。作为同安法院的一份子,我们要从自己的工作性

1质、业务特点出发,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积极投身于“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活动之中,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我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组织安排,爱岗敬业,认真履职,完成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清风凉自林谷出,廉洁源从自律来。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大凡廉政者心胸坦荡,光明磊落,能够做到不怕、不悔、不争、不妒。我们要从思想上、行动上与党组织保持一致,警钟常鸣,自觉抵制腐败,在大事上一定要泾渭分明,小节上时刻从严把握,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脑子里要有明确的界限,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管住自己的口,管住自己的手,管住自己的腿,大力弘扬无私奉献精神和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严于律已的表率作用,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第四篇:千秋伟业.奠基英雄——电视剧(奠基者)观后感

千秋伟业 奠基英雄

——电视剧《奠基者》观后感

茫茫草原,蒿草连天,一群创业的大军在东北的松辽平原展开了浩浩荡荡的石油会战,为摆脱列强的欺压和西方国家的制约,响应敬爱的周总理号召“把贫油的帽子甩到太平洋去”。这样一支大军为中国的工业血液默默奉献,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奋斗,多少英烈忠魂埋葬在此,长眠伴随这块热恋的土地,他们在用热血浇灌这美丽的工业城市,这就是今天的——大庆。时空已变得那么遥远,但是每当想起当年这些风华正茂的的前辈,感悟他们奠基的精神和创业的执着,电视剧《奠基者》又把我们拉回到那1959年的那个年代,那时的中国建国也就是10年,国土百年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欺辱,千窗百孔,百废待兴,石油更是奇缺无比,以独臂将军余秋里、康世恩为代表的,他和他的战友们受命于危难之时,千里跃进松辽平原,拉开了石油工业的奠基和创业序幕,那真是:青天一顶星星亮,荒原一片篝火红,要让那石油如喷泉,天寒地冻不觉冷,热血能把冰雪融,石油工人心向党,越苦越累心越甜。

《奠基者》成功塑造了当年石油大会战中石油部领导的光辉形象。60年代前后的几年,中国像一个嗷嗷待哺婴儿,诞生不久就面临着西方的打压、蔑视和“三年自然灾害”的威胁。当中国处在贫困落后和百废待兴的年代,西方石油专家且用:“只有海相才能生成石油”的学说,断言:“中国大陆无石油”。但是,中国人没有相信这一套。在毛泽东主席的正确领导下,我国靠着李四光地质力学的理论,靠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在58年就完成了对松辽盆地的航空磁测、重力和磁力勘探。就在共和国这台机械急需血液的关键深刻,余秋里走马上任,当上石油部的部长。被人称为“独臂将军”的余秋

里,从解放战争的战场走上了石油大会战的战场以后,处处从国家的振兴和大局出发,深入实际,统揽全局,解决矛盾,制定方案。从余秋里、康世恩这两位石油部领导的语言和行动中,我们看到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将军形象。重重困难、重重矛盾,并没有把部长们吓倒。余秋里、康世恩两位领导,通过深入生产一线,掌握第一性石油地质资料,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逐步解决了人手不够,车辆不够,粮食不够,物资不够等诸多问题。从余秋里、康世恩和陆惟夫等领导干部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勇于抗争、不屈不挠、乐观向上的精神。连续剧中塑造的石油部长形象,胸怀广阔、目光远大、性格耿直、无私无畏、决策果断、心系职工、知人冷暖,这不正是我们石油战线广大干部工人心中所期盼的领导形象吗?

《奠基者》成功再现了铁人王进喜等石油工人的高大形象。铁人王进喜在国家最需要石油的时候,从玉门来到了塞北荒原。在余部长“没有条件创作条件也要上”号召的指引下,王进喜不等不靠,发出了“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雄壮誓言。他带领的1205钻井队,与马厚生(马德仁)的1202钻井队开展竞赛活动的场面;他人拉肩扛卸钻机,脸盆端水保开钻,泥浆池里拌泥浆,奋不顾身压井喷的场面,都真实地再现了铁人战天斗地,不畏艰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剧中的马厚生,性格率直,憨厚可亲,乡音浓重。这个大西北来的汉子,以大干快上的拼搏精神和永不服输的倔强脾气,打出了世界一流的水平,进尺超出了苏联的功勋钻井队。王进喜、马厚生、武山宝等先进人物,被会战功委树为“五面红旗”,至今成为我们石油战线干部工人学习的榜样。陆惟夫这个石油部总地质师的形象十分可爱。他的形象常常使我想起大庆油田发现者之一的杨继良总地质师。他憨厚诚实,讲究认真,生活朴实,勤奋好学。在他们身上,我们领略了老一代知识分子胸怀祖国、扎根基层、讲究科学、乐于奉献的可贵精神。

《奠基者》是一曲悲壮的石油英雄之歌。在苏联老大哥撤走专家、西方国家妄图用石油“窒息红色中国”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石油部的部长,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大志,在天苍苍、野茫茫的松嫩荒原上,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石油大会战。在中央领导的支持下,在黑龙江省委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中国石油战线的干部工人,唱响了一曲悲壮的石油英雄之歌。在《奠基者》中我们看到,为了参加石油勘探和石油大会战,三万多部队官兵、勘探者和石油工人从部队、青海、新疆、玉门来到了“头上青天一顶、脚下荒原一片”和“狼嚎狐吟”、“有月多风”的荒原上,住进了牛棚、马廐、地窨子。为了保住油样,不为艰险的女工沉入了沼泽地里;为了压住井喷,奋不顾身的钻工死在了井场上;为了松基三井能按时试油,扎根一线的技术干部(沈霖)没有回家为母亲送终-----粮食不够吃,他们就抠鼠洞、扒树皮、挖野菜、开荒种地;设备不够用,他们就“人拉肩扛”------一个个蒙太奇的镜头,一幅幅感人的画面,组成了一曲雄浑悲壮的,惊天地、泣鬼神的石油英雄之歌。

《奠基者》,使我的心灵再一次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和洗礼。《奠基者》不但是一部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的史诗,也是一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大庆油田经过50年的开发建设,如今已是高楼林立、路桥纵横、如花似锦。今天,生活在大庆油田上的人,更应该牢记历史,继承优良传统,永远不忘共和国的奠基者。

第五篇: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于是他率先提出要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以来我们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重大变革,也探索了许多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方法。改革开放这段时期是我国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择。改革开放为我们国家带来了许多的变化,我们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变成了富有强大的国家,人民从此过上了幸福安康好的日子。

从社会的发展和历史的前进来看,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在党的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的领导下,我们国家顺应历史的潮流,高举改革开放的大旗,奋勇前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几十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起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打倒“四人帮”以后我们国家才省悟到,原来世界并不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样。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世界的真面目,感受到自己的落后。所以在那时给了中国重新选择的机会,摆在中国人面前有好几条道路,比如回到50年代,所谓计划经济的年代;第二条路是学苏联的改革,因为苏联的改革当年还是走在中国前面;还有人说学南斯拉夫、匈牙利,匈牙利在社会主义国家走得最远,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早就提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或者说是向商品经济转变想法。当时,国家派出很多学者到国外访问,但是转了一圈,感觉还是要走自己的路。影响我们最大的还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而是亚洲四小龙。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的经验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国家领导人认识到中国要迅速摆脱贫困、贫穷必须对外开放,这恰巧是亚洲四小龙经济迅速崛起的重要经验。所以在选择对外开放、选择改革的时候,亚洲四小龙模式对我们的影响最大。我国经济改革之路吸收了苏联、东欧的经验,也吸收了亚洲四小龙的经验。邓小平同志提出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前所未有的加快改革、建设经济特区的热潮。

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的经济政策的转变,经济政策从封闭的政策转向开放的政策,从计划经济的政策转到市场经济的政策上。但是邓小平同志在80年代就曾经说过,改革是一场革命,我们的总书记也说改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场伟大的革命,充分肯定了改革的革命意义。

改革可以说是一种制度变革。胡锦涛总书记讲“改革是机制体制的转变”,这方面的表达实际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国际上流行的一个概念是改革是一种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好的,实际上所有的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国际上哪怕敌视中国的那些人也承认这一点。

至于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第一,可从经济总量、GDP总量看。在改革开放前,我国GDP总量是在七位到十位左右,而根据去年的统计数据可能是世界第四大经济体,就是说GDP总量在全世界排第3,美国、日本之后就是中国,在几十年里面有这么大的进步是很了不起的。第二,可从绝对贫困人口的减少看。尽管我们知道有些地方还是很穷,但是比起改革开放前的那些年代好多了。世界银行的一个报告里面谈到,1980年到2001年20年间中国脱贫的人口有4亿。我们中国在20年间能让4亿人口脱贫是了不起的,世界银行专门谈了这个数据。

中国的改革不是在一个理想状态下进行改革的,是在一个求生存、求发展的环境下而进行改革的。“发展是第一要务”,中国首先要解决吃饭问题,所以很多其他问题没有进行先行的改革,比如政治体制、权力的垄断等等都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

为了经济发展,有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进行这样的选择。因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为以后的改革留下巨大的空间。比如在一些条件约束下,在意识形态还没有得到更好改善的情况下,在人们的认识水平还有所偏差的情况下,改革可能有很多的约束条件,在这些约束条件下改革就不可能是最优的,只能是次优选择,什么叫次优选择呢?实际上就是满意选择而不是最优选择。

第一,就是福利问题,比如你刚才讲的医疗、教育问题,包括住房问题等等民生问题,是大家最关注的问题,也是切身体会最深的问题。可以讲,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原来国家是“包”起来的,现在不“包”了,看起来像是自己解决,实际上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福利问题必然提到日程上来。因为经济不发展福利从哪里来?老百姓对福利问题有两个看法:

1、是不是绝对的供给不足?

2、是不是分配不公?从需求角度讲我们肯定是不足的,但是这也需要时间解决的。

对福利的分配不公有意见是正常的。虽然中国的福利水平存在问题,但实际上与以前相比也是有很大改观的。举出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中国的住房问题,我看过一个数据,如果按现在的概念来说中国住房的自有率,按照数据统计大概可以达到89%-90%,仅次于匈牙利。老百姓的住房水平也大大提高,一家七、八个人挤在一个二、三十平方米的房子里住的现象基本消除。

那为什么现在住房问题反映还这么强烈呢?我觉得这和人人有住房的概念不完全一样,是城市化带来的。比如在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民进城,大量的劳动力在移动,他们没有房子,是这个房子没有得到解决。这些人在农村有房子在城里没有房子,所以这个问题也非常迫切。你在城里打了多少年工了解决不了住房,上亿的农民工在城市里流动,有多少人解决了住房?但是他农村有住房,从居者有其屋的角度讲我认为我们国家已经差不多解决了这个问题了,这是了不起的,基本上人人都有住房了。

第二,就是医疗问题,这个问题前段时间争论得很凶。主要集中在:医疗化的改革是不是失败了?医疗化的改革是不是走过头了?是不是市场化过度了。其实你说这些争论有道理吗?也有一点,但以偏概全。按我的看法,医疗的市场化远远不够,偏激一点说,“根本就没有搞市场化。”如果真搞市场化绝对不是今天这个样子,你想想看,我们医疗现在是市场化吗?我们医师是市场评选吗?是对外招聘吗?都不是,甚至药物配置的市场化程度都不高。第三,民营医院的市场化也没有完全放开。民营医院不应该按照私营企业来登记,应该按公益组织登记。有人说市场过度,我个人认为,不是市场过度,是权力和垄断过度。医疗卫生是一个比较特殊的部门,为什精神文明水平要看你怎么看了。实际上,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就像我刚才讲的,应该有很好的物质生活,有很好的法律生活,在此基础上还要有很好的精神生活。当今大家普遍感觉我们的道德水平下降了,雷锋不见了,这个事情该怎么看呢?是通过教育来改变呢?还是通过改变社会环境来改变?或是通过法制化的逐步推进来改变?应该说,都有一定的关系。

要看从哪个角度看,这要看你给了什么条件才会有什么结果。很多东西都是看你给了什么条件结果才会有所改变的,比如你想让他做得好,但是条件不具备,因为不具备条件必然发生,具备某个条件就必然改变,所以我觉得我们很多东西可以通过改革开放、通过法制完善来解决。退回去肯定没有出路,你想能退回去吗?如果退回改革开放前大家根本不敢设想,不仅是你自己,你的孩子们肯定也不同意退回去,因为改革开放可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不改革开放可能会带来更严重的问题。改革往往是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问题也会慢慢产生出来的。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实际上表达的是我们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是为民的,所以才有“以民为本”,用通俗地话说,为老百姓做事,为老百姓执政,为老百姓谋利益。实际上改革的目的也是围绕这个理念的,为什么要改革呢?改革就是为了让大家过更好的生活,改革就是要使大家共同富裕起来,改革就是要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所以用我们的专业术语来讲,改革就两个目标,一个是效益最大化,因为只有效益最大化才可能使大家都受益,另外改革追求公正最大化,要有公正和效益。

这确实是有一个线索,从经济角度讲是一个市场取向的线索,这是坚定不移的。从计划经济,或者说我们称为“指令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要坚定不移地。因为市场经济不能说它很完美,但是现在唯一可行的路,你要发展强盛,要强大,要把经济搞起来只有通过市场经济。可能很多人不理解这句话,市场经济是什么?市场经济就是通过自由的交换获取自己的利益,总比抢夺好吧,总比偷窃好吧,总比掠夺好吧,总比那种不交换的自然经济好吧,因为不交换要素得不到最大的配置。

打一个不好的比方,你如果不交换通过自己的劳动可以实现更大的利益吗?所以市场经济带来分工,带来社会组织的高度化,带来专业化,这个优势是通过这个体现出来的,如果没有市场的媒介如何专业化?如何规模化?如何职业化?只有专业化、规模化、职业化的社会有机分工才能使社会生产得到最大效应,所以贯彻市场经济坚定不移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从经济体制改革角度讲。党的十七大肯定是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十七大以后我觉得中国的改革开放将会更加专业化,更加深化。因为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就没有未来,我相信十七大以后我们会在很多方面进一步地深化改革,进一步地深化开放,肯定是比原来更成熟、更专业地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进中国的最佳路径。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对其他国家,尤其是市场经济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学习,已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谋求自身发展的一种选择。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以开放促进改革的理念和道路是正确的,正是这样一种路径,使中国社会在一个并不太长的时间里成功走向转型,并建设起有序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这一新时期肇始于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新时期里,党和全国人民以无比的决心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社会主义中国的辉煌篇章,深圳就是这辉煌篇章中的一个闪亮音符。深圳诞生于改革开放,是改革开放成就了深圳,她的发展和成就印证了社会主义中国选择改革开放道路的正确和伟大,深圳也由此而成为最鲜明体现时代特征的改革开放杰作。

社会各界在联系实际学习十七大报告时认为,报告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对中国改革开放进行系统的理论总结和高度概括,是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献。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前沿,深圳的巨大成就证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今后要取得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必须继续坚定不移走改革开放对改革开放进行总结,并不是为总结而总结,而是阐明改革开放的性质,明确今后要走的道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极为重要和关键的问题,每当历史的重大转折关头,我们都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审视。中国的基本市场制度已经确立,并且中国已经和国际社会深深整合。从这个角度看,改革开放没有回头路。更为重要的是,尽管改革开放过程中有赢家也有输家,但无论是哪一个社会群体,谁都不想走回头路。或者说,改革开放的精神已经隐含到整个社会运转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这就是继续改革开放最强大的动力。没有人能够保证未来的改革开放道路会是平坦的,会是毫无风险和危机的。

曲折、风险和危机是前面30年改革开放的特色,今后也会继续。但是前面3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给未来的改革开放造就了无限的动力机制。经济改革还需要完善,社会改革有待继续,政治改革面临巨大压力。尽管“摸着石头”不可避免,但是不管前面有怎样的风险和危机,这条河还是要过完的。无论是精英还是大众,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没有任何人想停滞不前,就此沉沦。对道路的探索,不仅是社会成员的个体价值,更是社会群体的整体价值。唯有更加坚定地迈向市场经济,更加坚定地迈向民主政治,更加坚定地迈向以人为本,更加坚定地迈向科学发展,中国将会更加富强!。

参考文献

1沙建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下载廉政,成就千秋伟业的必然选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廉政,成就千秋伟业的必然选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一法人是必然选择?[农信社]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的功能,是农信社改革的方向。根据国务院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方案和银监会关于“中西部地区的......

    和谐社会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命题的提出扩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涵,这是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执政规律的科学把握,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构建社......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必然选择 在近现代的中国,风云变幻,众多党派与众多英雄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那个时候,中国也的确可以选择多种发展道路。然而,历史注定了中国共产党必然要领......

    爱岗敬业的必然选择与体现

    爱岗敬业的必然选择与体现。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掌握了精深的专业知识,还要了解、掌握本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开阔教学视野,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结构......

    经济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推荐五篇]

    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一谈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所谓战略性调整,就是不能像以往那样只是简......

    统一法人是必然选择?[农信社]

    文章标题:统一法人是必然选择?[农信社]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的功能,是农信社改革的方向。根据国务院深化农信社改......

    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必然选择

    高质量发展,新时代的必然选择习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我们当下能够做出的最好选择。“有没有”强调的是从无到有,“好不好”强调的是在有的基础上,质量的......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范文)

    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实践证明改革开放的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改革开放过去、现在和未来始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因此,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