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开花千树,十年培训铸辉煌

时间:2019-05-14 06:2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春风吹开花千树,十年培训铸辉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春风吹开花千树,十年培训铸辉煌》。

第一篇:春风吹开花千树,十年培训铸辉煌

春风吹开花千树,十年培训铸辉煌

摘 要:中共重庆市委党校建校十年来,始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中心内容,围绕“素质加能力”的干部教育培训目标,积极深化教学改革。构建起了符合重庆干部培训特点的“强化中心、扩展知识、研究问题、提高能力、增强党性”五位一体的教学新格局,运用了研究式教学、两段式教学、案例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形成了多层面、开放式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为促进重庆的干部队伍达到直辖市的要求做出了较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党校;干部教育;党的理论建设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7)05-0190-03

伴随着新兴重庆直辖市的建立,1997年9月,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应运而生。十年来,在中共重庆市委和重庆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重庆市委党校、重庆行政学院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为核心,紧密结合重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着力在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工夫,积极深化教学改革,圆满地完成了干部教育培训任务,较好地发挥了育人咨政的作用,为重庆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一、培训规模不断创新高

轮(培)训在职领导干部是党校的主要工作任务。重庆市委党校按照中央“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战略部署,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各类轮(培)训班次与学制,充分挖掘办学潜力,整合培训资源,在强化分层培训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分类培训,主体班次培训规模不断创历史新高。十年来,共举办各类轮训班、培训班、专题研讨班359个,培训在职领导干部25000多人次,较好地发挥了党校在干部教育培训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

二、教学格局日臻完善

科学合理的教学格局及由此决定的培训内容体系是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做出了培养造就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战略决策。干部队伍建设目标的确立,为党校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重庆市委党校全面贯彻联系实际创新路,加强培训求实效的要求,以“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新布局为基础,积极探索教学新布局的具体实现形式,构建起了符合重庆干部培训特点的“强化中心、扩展知识,研究问题,提高能力,增强党性”五位一体的教学新格局。

“强化中心”就是在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中心内容。近年来,重庆市委党校始终把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研究和教学放在突出位置。在每个主体班次都开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系列专题课,通过专题课,使学员及时、准确、全面、系统、深入的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从而真正做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扩展知识”就是在教学中把反映当代世界发展的新知识,干部做好领导工作、管理工作必需的相关知识,以及必须了解的前沿知识和必须掌握的新技能充实到教学中。“研究问题”就是在教学中从“问题”出发,选择现代化建设中的新问题,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研究对象,组织学员深入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对策。“提高能力”就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能力培训的新内容和新方法,比如在相关班次中专门安排了领导岗位能力提高单元的教学。并且把教学的主要内容、过程和环节,与提高学员的能力结合起来,加快理论、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增强党性”就是通过学习党的学说、政党理论、党性分析等活动对学员进行党的忠诚教育,增强党性锻炼。近年来,重庆市委党校一直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红岩精神”作为党性修养的核心内容。

在具体的培训实践中,重庆市委党校根据“五位一体”的教学新格局,十分注重针对不同班次、不同轮(培)训对象分层、分类的细化教学内容,以增强培训的实效性。轮训(进修)类班次主要是学习理论、研究问题、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战略思维能力,以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党的重大方针政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以研究战略和对策性问题为主要内容。培训类班次主要是学习基本理论,掌握必备知识,提高理论素质、领导能力和综合能力。专题研究班主要是围绕研究的专题,开设专题研究课,组织学员研究有关重大问题,把研究问题与提高能力结合起来。

三、教学方式精彩纷呈

党校的培训对象不仅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而且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因此,重庆市委党校针对党校培训对象的特点,在充分发挥党校传统的各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学方式改革,研究式教学、两段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基于网络的研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菜单式教学、模拟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在于部教育培训中被广泛运用,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态势。活跃的课堂互动、高质量的研讨交流、典型性的案例分析、前沿性的课题研究和务实性的现场体验,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学员的学习兴趣,而且增强了学员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近几年,重庆市委党校在推行以下几种教学方式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一是以探索和完善A班教学为重点,形成了“紧扣中心出题目、资源整合筑平台、老师引导给方法、学员研讨出成果、成果转化促发展”的研究式教学新模式。研究式教学新模式较好地做到了“五个相结合”,即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员的主体作用相结合,教师引导与学员研究相结合,课堂讲授与实地考察调研相结合,学员对自身思想工作实际的反思总结与对重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思考相结合,提高学员的素质和能力与为重庆发展献计献策相结合。近年来,重庆市委党校在强化学员理论武装的同时,组织学员重点围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开展专题研究,形成了120余篇研究报告。这些研究报告紧扣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性,其中的许多观点和对策建议,已经转化为推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和学员工作的措施和制度。

二是两段式教学迈出新的步伐。为了进一步拓宽学员工作思路、切实增强学员推进发展的本领,在对比中找差距、在借鉴中添措施,重庆市委党校从2003年起就开始大力推行两段式教学,即学员在培训期间除了在党校学习培训外,还将到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进行考察调研。2006年,两段式教学进一步深化,并实现了两个转变,即在外出培训的目的上,由考察调研为主向培训为主转变,培训的特色更加凸显;在外出培训的施教机构选择上,由党校为主向高校为主转变,深度学习和研究的特点更加突出。

三是案例式教学跃上新的台阶。案例式教学注重学员素质培养和能力训练,是提高学员的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是适合成人培训的重要方法。近年来,重庆市委党校加大了对案例教学的专题培训,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师和案例教学的学科、专题越来越多。同时,教学所用案例的针对性大大增强。过去教学中选用的案例多数是从国外或市外引进的,“本土”案例、本地案例较少,从而存在与地方实际和学员经历不够贴近的弊端,难以达到案例教学的预期效果。针对这种状况,重庆市委党校加大了案例建设的力度,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注重编写、使用“本土”案例、本地案例,并形成了一批自主编写、针对性强、受学员欢迎的典型案例,如“重庆开县麻柳乡八步工作法”、“居者有其屋房地产价格调控中的利益主体博弈”、“模拟经济仲裁”、“重庆綦江彩虹桥事件”等。

四、开放办学迈出新路

有效整合各种优势教学资源运用于干部培训,是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的基础。重庆市委党校立足于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进一步扩大办学视野,拓展干部教育培训内涵,大力实施“请进来,走出去”战略,建立并完善了多层面、开放式的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着力创新干部培训体制。为更好地满足重庆特殊市情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2003年,建立了重庆市委党校万州、涪陵、黔江三所分校,形成了以市委党校为主体,以分校为补充,以区县党校为基础的具有重庆特色的干部教育培训新格局,既增强了重庆市委党校的培训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全市干部教育培训质量。在全国率先探索省级党校创新办学体制的新路子,得到了中央党校的充分肯定。

着力构建一支多层次、开放式、高水平的“大师资”队伍。重庆市委党校除了充分发挥自身师资的作用外,还加大了从市内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外有关教育机构选聘兼职教师与客座教授的力度。现已选聘兼职教师和客座教授100余人。

着力打造“重庆党政干部论坛”,为“请进来”提供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每年都从市内外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外有关教育机构邀请50-80位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来校为学员授课,从而为学员提供丰富的政策和学术前沿信息,以开阔学员视野、启迪学员工作思路。比如,仅2006年就从校外邀请了近80位领导和著名专家学者来为学员授课。

着力加强教研基地建设,为学员“走出去”培训提供载体。充分发挥现场教研基地在提高学员实践能力方面的作用;市外教研基地在开阔学员视野方面的作用;党性教育基地在增强学员党性方面的作用。目前,重庆市委党校已在市内外建立了专供学员进行深度调研和考察的教学基地30多个。

着力在信息化的建设和使用上下工夫。一是通过中央党校远程教学平台,充分利用中央党校的优质资源,提升教学水平。二是通过加强“网络党校”建设,将全市党校系统之间的教学信息资源连为一体,为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干部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三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积极探索网上教学、网上培训、网上研讨,为干部学习提供新路径。基于网络的研究式教学受到了中央党校有关领导的肯定。四是充分运用信息化建设的成果,建立学员电子档案,提高了教学管理和学员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水平。

五、学科建设成效明显

学科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是党的教育事业繁荣发展的基本保证。建立适应干部培训和理论创新需要、具有党校特色的学科体系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为了适应新时期干部教育培训的新要求,充分发挥党校的职能,建成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相适应的省级先进党校,重庆市委党校于2004年制定了《2004-2010年学科建设规划》。

根据学科建设规划,学科管理的体制和机制进一步完善,各教研部门的实施计划全部出台;基本理论学科得到提升,传统学科得到创新,重点建设学科优势增强,短缺学科得到培育和建立,学科体系基本形成;通过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高校、国(境)外进修,有目的地选派教师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沿海发达地区挂职锻炼或调查研究,有针对地对教师开展专题培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学专题和课程体系基本形成,教学新布局得以完善和全面实施;科研工作实现新突破,承担市级和国家级课题明显增加,科研成果获奖项目增多,而且社会作用日益增强。

通过学科建设,有效地整合了学术力量,凝练了学科方向,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提升了教学、研究水平。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重庆市委党校成功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这标志着该校高层次、高学历的研究生教育正式起步。2005年又新增了4个硕士授予点,到目前为止,已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行政管理、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宪法学与行政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7个硕士学位点,成为全国省(市、区)级党校中硕士点最多的单位之一。

十年来,重庆市委党校坚持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教育干部,注重引导学员将中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与重庆的实际相结合,注重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和党性修养水平、拓宽学员的眼界和胸襟、增强学员的战略思维能力和领导协调能力,为培养一支符合直辖市要求的干部队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执笔人:刘昌雄)

责任编辑:钟 犸

第二篇:十年审计铸辉煌

十年审计铸辉煌

——市审计局十年发展纪实

在炎帝神农故里、编钟古乐之乡,无论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工矿企业,还是在广褒的田野、繁忙的建筑工地,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支队伍,他们风里来、雨里去,审计财务账表、审核工程造价、走访普通民众,不停地来回奔忙„„这支被称为政府“经济卫士”的队伍,就是随州市审计局。

2000年8月,伴随着地级随州市的成立,随州市审计局应运而生。市审计局作为专司财经监督职能的行政执法机关,承担着全市财政财务收支和有关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职责。局内设11个科室,下设市经济责任审计局、市政府投资审计中心两个二级单位,下辖曾都、广水、随县等三个县(市、区)审计局。全局现有干部职工42人,办公用房5300平方米,机关环境优美,基础设施齐全,大、中、小会议室和接待室一应俱全,图书室、职工文体活动室、党员活动室、市民学校、荣誉陈列室、档案室、机房、计算机数据处理室等设施健全,建立了全市审计系统局域网,开通了市审计局门户网站,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审计信息网络互联互通。

十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省审计厅的领导和关怀下,市审计局党组一班人,带领全局党员干部和职工,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秉承“文化立审、法制治审、人才兴审、科技强审”的建局理念,充分履行审计保障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审计业务建设走上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机关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显著,审计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先后荣获全市“奋发有为的好班子”、“市直责任目标考核优胜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行政执法先进单位”、“五好机关”、“市级园林式单位”等先进称号,档案管理创省特级,连续十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坚持依法审计

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

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进行审计,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家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是审计机关的法定职责。市审计局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审计工作方针,紧密联系随州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全面开展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政府投资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和民生工程审计等审计或审计调查,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十年来,全市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项目1252个,查处违纪违规和管理不规范资金26.11亿元,为国家增收节支6.32亿元,其中上缴财政3803万元、减少财政拨款或补贴4798万元、归还原渠道资金11190万元、核减投资(结算)额27007万元、审计挽回(避免)损失16462万元;提出审计报告和信息简报2607篇,被上级批示采用1413篇;审计提出建议1950条,被采纳审计建议1546条,被审计单位制定整改措施564项,被审计单位建立健全健全规章制度316项;向司法纪检监察机关移送案件线索24件,其中受到党政纪处分18人,追究刑事责任5人。

为了坚持依法审计,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市审计局一是健全审计业务制度。根据《审计法》、《国家审计准则》有关精神,结合本局实际,先后制定、修订和完善了审计工作、审计方法、审计文书档案等方面20项审计业务制度,使审计监督各项业务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符合审计工作“依法、程序、质量、文明”的要求。

二是规范审计执法行为。严格执行《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等规定,规范审计程序,规范审计处理处罚,规范审计整改,保持审计执法的合法性和公正性。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和管理,对审计计划、审前调查、编制审计方案、收集审计证据、编写审计日记和审计工作底稿、出具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审计处理处罚、督促审计整改、归集审计档案等全过程实行质量控制,实行三级复核制度和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强化审计组成员、审计组组长、业务科室负责人、法制工作机构、分管业务副局长和局长的责任。同时,坚持开展审计项目质量检查,评选奖励优秀审计项目,征集、评选和交流优秀审计案例、计算机审计案例及专家经验,推进审计业务建设上质量上水平,审计质量管理和依法行政工作受到上级审计机关和地方政府的肯定和表彰。

三是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努力探索审计转型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展跟踪审计、绩效审计、计算机联网审计,逐步推行审计结果公告制度,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有效地服务随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文明审计

打造高素质审计团队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其最根本的是人才的竞争。一年之际,莫如树谷;十年之际,莫如树木;百年之际,莫如树人。市审计局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推进审计机关的思想、作风、能力和文化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廉洁自律、文明和谐的审计干部队伍。一是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审计精神。审计精神是文明审计的核心,也是审计人员履行法定职责的精神支柱。市审计局在全市审计系统倡导以“依法、求实、严格、奋进、奉献”等主要内容的审计精神,通过开展“弘扬新风正气,发展审计事业”主题教育、解放思想和提高执行力大讨论、创先争优和“争当干事创业型好班子、争做勤奋奉献型好干部”等活动,努力培育具有时代特征的审计人员的精气神,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审计氛围。

二是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工程。制定了审计干部教育培训五年规划和计划,建立和完善脱产培训、集训、以会代训、以研代训、网络培训、自修自考、大型审计项目交叉审计实训相结合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打造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审计干部。建立督学、述学、考学、评学、奖学“五学”管理制度,对审计干部政治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试行双百分学分制管理。推行审计实务导师制,充分发挥审计业务骨干对年轻审计人员的传帮带作用,推动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目前,全局审计人员普遍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占95%,取得高中级审计师资格的有19人,取得计算机中级证书5人。

三是推行审计工作目标管理。建立了目标分解、业绩导向、检查督办、科学考评、奖惩兑现 “五位一体”的责任目标管理体制,努力营造重实干、创实绩、求实效的干事创业氛围。坚持日记实、月考评、季检查、年考核的日常工作管理制度,切实做到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不断提高审计执行力和机关效能。坚持开展主题年活动,2007年以来先后开展“审计管理年”、“审计文明建设年”、“审计质量推进年”、“审计创优年”活动,一年一个主题,一步一个脚印。注重目标管理考核结果的运用,将考评结果与评先表彰、干部职工教育管理和选拔任用紧密结合,做到奖惩分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同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和实行干部择优选拔、竞争上岗、内部轮岗制度。2007年以来,共提拔正副处级干部3人,正副科级干部11人,内部轮岗10人,从而进一步增强了机关的生机和活力。

四是加强机关文化建设。深入开展机关文明创建活动,制定了《随州审计局文明礼仪守则》,创办机关市民学校,加强审计人员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教育和修养,开展文明科室、文明审计人员、文明家庭评选,以及经常性的文体活动。建立机关文化走廊,设立文化橱窗和宣传栏,在机关大厅、走廊、会议室利用名言警句牌匾、电子显示屏,宣传机关文化,明示行为规范,展示典型风采。加快机关信息化建设步伐,完成了“金审工程”一期,开始实施“金审工程”二期,建立审计机关计算机审计实施系统、管理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基本实现了机关无纸化办公。实施机关庭院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和科技防盗工程,做好机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计划生育工作,为干部职工提供了优善的工作、学习和修身养性环境。积极开展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扶贫邦困、社会捐募等活动,帮助农村、社区、灾区和困难群体排忧解难,尽心尽力履行审计人员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不断提升审计机关的社会形象。

坚持廉洁审计

提升审计公信力

廉洁从审是审计机关的“生命线”和“高压线”。市审计局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积极构建教育、制度、监督、责任“四位一体”的廉洁从审工作机制,有效防控审计的廉政风险,为审计机关公正执法和审计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的纪律保证。一是强化教育,筑牢审计人员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在教育方式和内容上做到“四个体现”,即组织领导上体现“全到位”,教育途径上体现“多渠道”,教育内容上体现“宽领域”、教育对象上体现“多层次”。通过廉洁从审教育,培育了审计人员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涌现了以“一身正气干审计”的局副调研员、原市经济责任审计局副局长吴修才和“勤奋奉献写青春”的局法规科科长、计算机科技攻关小组组长刘大江等为代表的一批廉洁奉公、干事创业的优秀审计干部。

二是健全制度,建立遵章守法的约束机制。先后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局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审计风险排查和预警防控工作操作规则》、《审计工作“八不准”纪律》、《党员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审计机关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审计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以及机关财务资产管理等制度,用制度规范审计监督权利的运行,约束审计干部的执法和从政行为。

三是严格监督,构建廉政风险预警防控网络。坚持对审计组和审计人员实行全程监督,做到廉洁从审监督“四到位”,即廉洁承诺到位、审计公示到位、审计回访到位、检查通报到位,从而有效防控审计廉政风险。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全局干部职工共拒收礼金、有价证券14万余元,谢绝被审计单位的宴请320多人次,谢绝公费邀请旅游80余人次。

四是落实责任,完善廉洁从审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机制,做到党风廉政建设与审计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考核,确保廉政建设各项任务落到实处,从而,保持了全局党员干部和工作人员“零违纪”的纪录。

发挥局党组表率作用

永葆审计机关生机与活力

火车跑的快,全靠头来带。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市审计局党组注重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始终走在干部职工队伍的前列。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认真履行领导职责,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廉政准则》、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述职述廉、工作联系点等制度,不断改进领导作风,提高工作绩效,保持既干事又干净的形象,自觉接受组织、干部职工和社会的监督。

局党组一班人认真履行“六项承诺”,坚持“六个带头”,做到“两个看齐”。“六个承诺”即:不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任何单位或个人的现金、有价证券、支付凭证、个人信用卡和贵重物品;不向被审计单位提出与审计无关的要求;不以个人名义为社会中介组织介绍审计业务;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提拔调入工作人员;不违反规定参与公款支付的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参与不健康的文化娱乐健身活动。“六个带头”即:带头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带头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带头求真务实、敢于碰硬;带头团结协作、共创和谐;带头依法审计、讲究质量;带头文明审计,清正廉洁。“两个看齐”即:局党组一班人向“一把手”看齐,局机关全体审计人员向局党组一班人看齐。

进一步健全局机关党组织和群团组织,推进机关党组织“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当干事创业型好班子,争做勤奋奉献型好干部”和审计工作创新创优活动,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涌现了一批优秀共产党员、青年审计能手、模范女审计干部、十佳审计标兵,推动了随州审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自磨砺出。十年的创业拼搏,铸造了随州审计的辉煌成就;十年的辛勤耕耘,绽放了随州审计的文明花朵。成绩见证过去,发展引领未来。随州市审计局将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发扬成绩,开拓进取,继往开来,再创辉煌,为推动随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随州市审计局)

第三篇:风雨十年铸辉煌(改2)

(片花)岁月如歌,吟唱着难忘的时代旋律;流年似水,跨越了十个寒暑春秋。十年风雨兼程,十年乘风破浪,一切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成就今天的--大理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推出片名)风雨十年铸辉煌

——大理旅游集团十周年巡礼

概述篇:崛起的力量

2002年9月26日,对于大理的旅游业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支持下,大理州旅游产业的国有龙头企业——大理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成立,肩负起了全面增强大理州旅游业综合实力,促进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历史使命。十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公司已发展成为云南省知名的旅游企业,注册资本由初始的2,100.00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7,727.56万元,运行资金从XXX万元,增加到XXX万元,在职员工从XX人,增加到1433人。

2006年,经大理州委州政府的积极引荐,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增资入股,公司实力进一步壮大。集团目前拥有八家分公司、四家子公司、两家控股公司。下辖洱海公园、洱海游船、天龙八部影视城、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蝴蝶泉公园、南诏风情岛、苍山洗马潭索道、宾川鸡足山等多个著名景区。业务范围涵盖: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旅游交通服务;旅游咨询;提供旅游餐饮、娱乐、酒店服务;广告服务;旅游房地产经营;旅游电子商务;影视投资及拍摄;索道营运服务;园林绿化、绿地养护;营业性演出等诸多领域。十年风雨兼程,十年自强不息,使集团走出了一条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它如同一艘远洋的巨轮,正航向具有超强竞争力的一流旅游产业集团。

发展篇:腾飞的翅膀

2002年到2012年的十年,是大理旅游集团的成长与见证。在这10年的历程中,大理旅游集团始终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大理建设成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吸引力大的滇西中心城市,全国著名的文化、旅游特色浓郁的现代城市,世界上特别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的生态园林城市”这一战略目标,努力争当大理旅游二次创业的排头兵,在桥头堡建设中发挥好滇西旅游的“引擎”作用。

2002年——2007年:整合规范市场,夯实基础的成长时期 2002年9月26日,大理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2003年1月25日,大理旅游集团下属分公司成立。2005年12月30日,“蝴蝶泉公园景观改造一期工程”竣工。2005年 12月14日,公司与大理州人民政府联合摄制的30集电视剧《大理公主》,作为大理白族自治州建州五十周年的献礼剧隆重开机。2006年3月30日,大理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苍山索道分公司成立。2006年7月12日,崇圣寺开光大典隆重举行,海内外108位高僧大德齐聚大理,共祈世界和平,国泰民安。

2005年5月24日-2006年9月,集团进入公司成立后的第一次资产重组,完成了集团从租赁资产经营到自有资产经营的重要转变。2006年11月24日,“大理旅游杯”首届世界女子职业围棋锦标赛在大理揭幕,实现了旅游文化与围棋文化的完美结合。2007年11月21日,大理苍山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

2007年——2012年:实施重大项目,助推发展的跨越时期 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中,集团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推动品牌建设,以项目的大发展带动旅游产业的跨越发展,促进大理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

2006年底至2010年,集团累计投入3162.97万元,完成了三塔公园5A景区提升改造项目。2011年9月4日,崇圣寺三塔国家5A级景区正式揭牌,标志着大理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初步成果。

2011年3月15日,大理至成都直航,大理-重庆航线相继复航,集团主动承担起航线的营销宣传、线路产品促销、新航线的开通准备工作,打通了滇西中心城市的空中瓶颈。2012年3月25日,大理—北京航线开通首航,缩短了边疆民族地区与首都的空中距离。

2011年9月3日,累计投资2亿元的鸡足山景区提升改造一期项目顺利完工,为把鸡足山打造成集佛教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国家5A级景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11月1日,累计投入资金3.32亿元的苍山大索道开始试运营,打造了大理旅游的新亮点,提升了大理旅游的产品品质,将大理旅游从“洱海时代”延伸到“苍山时代”。

按照大理州委、州政府提出的“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的发展理念,集团还充分利用好大理“大山、大水、大文化”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使大理一次又一次的成为媒体的焦点。

2010年11月12日至14日,2010年中国·大理首届“苍山杯”户外运动邀请赛在大理成功举办,为广州亚运送去了遥远的祝福。2011年8月29日集团与政府共同出资拍摄的纪录片《大理・一见钟情》,在洛杉矶举行了首映仪式,成为大理继电影《五朵金花》,电视连续剧《天龙八部》之后又一经典的影视文化及旅游宣传的成功案例。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大理旅游集团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对经营理念孜孜不倦的创新追求。2010年11月23日,大理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云南省旅游局扶持享受优惠政策的昆明“16大”旅行社签订了《2011年景区经营合作协议》,为大理旅游的全面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稳固树立起引导全州、甚至是滇西旅游市场的龙头作用。

艰苦创业不辍耕耘,奋力拼搏硕果累累。大理旅游集团的不断奋进使得公司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公司成立10以来,营业总收入从2002年的XXX万元、上升到现在的XXX万元;接待游客总量从2002年的XXX人次,上升到现在的XXX人次;为国家上交税额从2002年的XXX万元,上升到现在的XXX万元;利润总额从2002年的XXX万元、上升到现在的XXX万元;【柱形图】

集团下属风花雪月文化传播公司被评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十一五”云南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崇圣寺被授予“首届全国创建和谐寺观教堂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11年11月云南省旅游业协会景区分会,大理旅游集团、崇圣寺三塔文化旅游区被表彰为“2011优秀会员单位”;2012年3月,大理旅游集团被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表彰为“2011纳税先进单位”。

自强不息以兼济天下。在公司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作为国有企业肩负的社会责任。2011年集团投资1600多万元,完成了公益性项目“洱海之恋”大型针头音乐喷泉的建设,献礼建党90周年。在社会赈灾救灾、扶贫帮困、捐资助学等公益事业活动中,大理旅游集团累计捐资达200多万元。解决本地近2000多人的就业问题,为周边景区社区、村镇的村民增收、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期声:副州长或州旅游局领导 旅游业是我州的支柱产业,大理旅游集团的成立实现了大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强联合。长期以来,大理旅游集团积极配合州、市、度假区各级政府部门完成好各项城市营销、文化建设、旅游宣传工作,使大理的旅游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品质得到较大的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州旅游二次创业的进程。】

回顾十年的艰苦历程,十年的辉煌业绩,大理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每一个人无一不激情澎湃、志气高昂。他们用坚强的信念在十年的时间里,锤炼出了一支锐意进取的旅游行业标兵。

【同期声:公司老员工采访 从2002年集团成立初期我就进入公司,十年来,我与公司一同成长,共同经历了许多的风风雨雨,中间有汗水有艰辛也有欢乐,看着公司一天天发展壮大,我觉得很骄傲,我们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展望篇:奋进的方向

回望过去,大理旅游集团的每一个步伐,都深深地镌刻在大理的旅游发展史上。远瞩将来,他们还拥有着美好的明天。

【同期声公司总经理: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帮助、支持下,十二五期间,我公司将继续继续走大集团、大产业、大市场、大发展的规模化经营之路,成为大理实施旅游强市战略、建设滇西旅游集散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头羊,积极推进公司上市工作,将大理旅游集团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旅游的品牌企业。】

天行健,以自强不息;地势坤,以厚德载物。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再次吹响。在新的事业征途中,大理旅游集团这艘旅游航母将再度起锚扬帆,乘风破浪,更行更远。

第四篇:风雨同舟六十年 真诚合作铸辉煌

风雨同舟六十年 真诚合作铸辉煌

60年,光辉岁月弹指挥间,60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60年;是人民政协成立60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多党合作六十年。欣逢这3个60年,让人激动,让人感慨。回首往事,历史见证在党的领导下,神州大地民主春色辉映人间。展望未来,我们豪情满怀,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多党合作和谐之音将更加激扬,我们伟大的祖国将更加繁荣富强。

民盟一直有着“爱祖国、笃信念,追求真理;修身心、淡名利,坚守操节;精专业、尽职责,建功立业;识大体、顾大局,团结和谐;谋国事、关民情,献计出力”的光荣传统。在万分艰险的斗争中,民盟与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亲密合作、同心同德的战斗情谊,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各党派一起为缔造新中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中国民主同盟60年所走过的风雨历程,使我认识到民盟的历史是一部与中共风雨同舟、肝胆相照、亲密合作的历史;是一部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共同成长的历史;也是一部在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框架下,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为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历史。

60年来,在多党合作的平台上,民盟发挥自身优势,在基础教育、农村义务教育、高等教育等领域及经济、科技、文化、卫生、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做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具体建议,这些意见建议普遍得到重视和采纳,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面对多党合作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我们有薪火相传的责任,更有开拓进取、发扬光大的使命。作为一个高素质的参政党,在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自身建设方面要有所建树,有所坚持,有所开拓,以达到新的高度。惟有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始终做到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立场不变,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同心同德的政治态度不变,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团结奋斗的精神不变,继续保持和发展民主党派的进步性不变,才能顺乎历史发展的潮流,为国分忧,为民谋利,实现民主党派的自身价值。六十年风雨同舟,新世纪共创辉煌。如今,一大批事业有成、饱含激情,满怀着为社会发展做贡献朴素情怀的仁人志士,加入了民盟的工作行列。如今,民盟已经成为我市爱国统一战线中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惟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继承和发扬民盟老一辈领导人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形成的政治信念、优良传统和高尚风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国家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第五篇:卫生监督十年路 风雨兼程铸辉煌

卫生监督十年路 风雨兼程铸辉煌

时间: 2010-09-14 来源: 浙江 被浏览次数: 7 文章录入: 张峰

卫生监督十年路 风雨兼程铸辉煌

——记浙江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十周年

浙江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北接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从曾经的“资源小省”到如今的“经济大省”,浙江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使得浙江模式走向世界。

浙江,犹如天下奇观钱塘潮,韬光养晦、厚积薄发。

而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总在默默地付出,为保障浙江经济健康发展,保障浙江五千多万人民的身体健康,义无反顾。他们,就是战斗在浙江卫生事业战线上的卫生监督员。

自2000年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以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浙江省的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执法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执法手段不断创新和推广,监督覆盖面和执法力度不断加大,工作成绩受到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逐步建成了职责明确、行为规范、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在保障人民健康,促进和维护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体系建设】

1997年,国务院颁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迎来了卫生体制改革的春天。决定要求不断深化体制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执法监督的卫生体系。

2000年初,国务院八部委《关于城镇医药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和卫生部《关于卫生监督体制改革的意见》相继出台,标志着新时期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浙江省卫生厅深入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的要求,从浙江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预防为主”和“两为”的卫生工作方针。成立了卫生监督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两项改革领导小组,全面规划,统筹安排,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体制改革工作。

2000年6月29日,根据省编委《关于撤销省卫生防疫站 组建省卫生监督所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批复》文件,浙江省卫生监督所成立,从此揭开了我省卫生监督执法工作的新篇章。

通过积极稳步的实施,至2002年底,浙江省省本级、11个地市和87个县市区级卫生监督所全部挂牌成立,基本完成省、市、县三级卫生监督机构的组建任务。在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积极探索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促使新体制高效、灵活运转。

2002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卫生监督与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的经验交流会暨全国卫生监督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会上,浙江的卫生体制改革受到了卫生部的充分肯定和表彰。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活跃发展,农村对于基层卫生监督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为了切实加强基层卫生监督的执法力度,2005年,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实施意见》,启动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截至2009年底,全省共有卫生监督派出机构373家,形成了一个由省、市、区卫生监督机构为主体,乡镇卫生监督为补充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巩固城市、覆盖乡村”的卫生监督执法网络,农村卫生监督执法覆盖率达到98%以上,农村居民得到与城市同等的卫生安全保障。

在加强卫生监督派出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浙江省整合卫生监督资源,由乡镇卫生管理员、社区责任医生和村卫生联络员组成的卫生监督执法协管网络,履行《浙江省城市社区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浙江省农村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规定的工作任务,起到协助和服务卫生监督工作的重要作用。卫生监督对重点监管对象监测率达到100%。

十年光阴流逝,从新生到自立、规范,浙江卫生监督已发展成了职责明确、行为规范、保障到位的卫生监督执法新体系,成为浙江省公共卫生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能力建设】

建立一支政治素质优、执法水平强、办事效率高的卫生监督执法队伍,是保证卫生监督执法公正性、树立卫生监督良好社会形象的关键。

浙江省一是严把入门关。全省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参照公务员录用制度,通过公开招考、择优录用,从思想修养、知识、技能、经验等方面严把卫生监督队伍入门关。二是注重在岗培训。通过实施《2001-2010年浙江省卫生监督员教育培训规划》和“十百千”工程,开展在岗职工跨学科继续教育,积极培养兼具预防医学和法律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主动与国内外先进的卫生执法相关机构建立伙伴关系,追踪先进管理方法,培养监督执法业务骨干人才。截止2010年初,全省卫生监督执法人员编制4147名,在岗4188名,每万服务人口监督人员数为0.79人。全省卫生监督员中,高级职称占7.97%,中级39.94%;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占82.58%。预防医学专业占33.32%。浙江省卫生监督执法队伍素质已提前达到卫生部2010年底的规划要求。

浙江省卫生监督机构建设是按照“先建后畅”的思路进行的,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在卫生监督机构建设起步阶段,全省各级财政投入3.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卫生监督工作的启动、各项日常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和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的投入。在卫生监督机构建设规范阶段,省发改委、省财政厅和省人事厅等部门出台相关卫生监督机构的建设标准,提出了各级卫生监督机构的人、财、物“三位一体”建设的具体计划和要求。以省级财政为例,2000—2009年,先后投入设备、车辆等基本装备配套8100万元。又从2008 年起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基层卫生监督机构的房屋建设。这些政策和投入为卫生监督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保障。

【卫生监督与执法】

十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卫生监督机构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己任,依法履行监督执法职责,抓住与广大群众日常生活、工作息息相关的重点行业、高危场所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各类专项整治行动,狠抓违法大案要案的查处力度,有力的保障了浙江经济发展和社会活动的正常卫生秩序。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卫生监督一是抓重点,以实施食品放心工程为龙头,对全省范围内的各类食品企业、学校企业食堂以及餐饮单位开展重点监管。二是抓自律,浙江省在12000多家餐饮业中推广(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五常法”管理。三是抓整治,在2007年近4个月的食品专项整治中,浙江省部署开展了“十万餐饮、百日整治”活动,专项整治工作受到吴仪副总理和全国检查组的好评,国务院检查组给予了“浙江省的原料进货索证制度和信息公示制度建议在全国推广!”的评价。近10年食品卫生监督检查的平均合格率为92.48%。浙江省的食品监督监测合格率基本保持在83.5~86.6%之间。全省食物中毒有逐年下降趋势,从2001年全省食物中毒发病率59.42人/10万下降到2009年的26.66人/10万,年平均下降8.43%。

职业卫生以服务企业、服务浙江经济发展为目标,重点加强用人单位的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开展职业病危害监控处置和职业病危害专项监督检查。2006年浙江省卫生厅在全国率先制定下发了《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台帐使用指南》。用尽可能简单易行的方法将《职业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要求,有机地融入到职业卫生管理台帐之中,帮助企业逐步建立起科学的职业卫生管理机制。截止目前,全省已申报职业危害企业24034家,培训企业负责人3万多人次,13701家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建立了职业卫生管理台帐,促进了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还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以粉尘、苯、铅、二甲基甲酰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和采矿、铸造、石棉制造、制鞋、彩印、蓄电池、制革、化工等重点职业病危害企业为重点的“保障劳动者健康权益-职业病防治万家企业行”专项行动。通过专项行动,增强企业自律行为,提高劳动者自我保护意识,促进全社会参与、共同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

在传染病防治卫生监督工作中,浙江省以技术支撑部门为依托,加强协调和资源共享,逐步形成了卫生行政部门总抓、疾控部门业务指导、监督机构负责督查、医疗机构抓好落实的“一体三位”传染病防治工作模式。执法对象由医疗机构扩大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学科研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涉及传染病防治的各类机构;执法内容从疫情报告、医疗废物管理、消毒管理、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落实等,延伸到实验室生物安全检查。艾滋病防治的监督执法工作不断深入,改变了既往卫生监督机构对艾滋病防治的“被动介入”局面,提高了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计划生育等部门综合防控艾滋病的密切配合协作程度。几年来,传染病防治工作年监督覆盖率均达到100%。

医疗卫生监督针对浙江省医疗服务市场和医疗机构依法执业开展监督检查,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和非法采供血专项行动,共取缔非法行医窝点18208家次,查处违法、违规医疗机构和项目6609家次,没收违法所得162.1万元,行政罚款1392.3万元,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20家,移送案件306件,经人民法院以“非法行医罪”判刑59人。

学校卫生监管中,浙江省卫生厅会同省教育厅在全省联合开展了“校园卫生健康行动”。卫生监督执法人员深入学校、课堂,举办学校食品安全及卫生知识讲座;督促学校建立完善相关卫生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建立学校卫生档案,提高学校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意识和素质。通过深入开展“校园卫生健康行动”,学校卫生监督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建立学生卫生档案率平均为91.72%,浙江省学校卫生监督监测覆盖率逐年上升,已由2001年的34.20%上升到了目前的100%。

化妆品卫生监督工作主要对化妆品生产企业进行卫生许可管理,对化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进行卫生监督检查,开展化妆品卫生质量的抽检。2007年5月,浙江省查处“杭州美韵女子护肤健身有限公司”等大型连锁美容院违法在产品中添加了“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案,卫生部也将该案件向全国进行通报,并要求全国卫生监督机构在全国范围内对该系列产品进行严肃查处。

为提高了卫生监督的执法效能,扩大卫生监督工作的影响面。浙江省积极开发卫生监督信息化系统、打造信息宣传平台。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原则,2007年完成了包括行政许可、日常监督、行政处罚等子系统的“浙江省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的开发建设任务,并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内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中统一使用,发挥了全省卫生监督信息的共享作用。

真金不怕火炼,在面临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浙江卫生监督以其迅速的卫生应急响应能力以及扎实的卫生应急救援能力,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感染着每一个人。2008年5月12日,四川发生8.0特大地震。灾情发生后,浙江卫生监督在第一时间内抽调精兵强将连夜赶赴灾区,对灾区进行卫生应急救援。在地震发生后的一个半月内,浙江卫生监督所在青川、南坝的救援队共累计出动卫生监督人员1718人,检查辖区内政府主办安置点332个次,灾民50488人次。浙江卫生监督在救灾中的表现,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灾区人民的广泛认可和赞誉,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工人先锋号’”的荣誉称号。

【回顾与展望】

十年光阴荏苒,浙江卫生监督用自己的工作成绩谱写出了一曲曲华丽篇章。十年来,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下,浙江省卫生监督先后被评为全国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先进、全国卫生十大案件处置优秀、全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等等,取得了一次次新的发展和跨越。餐饮业“五常法”、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制度、职业卫生台帐管理、卫生监督协管网络等一系列浙江卫生监督创新模式受到了卫生部以及全国同行的高度肯定和赞誉,造就了“浙江经验”,并在全国进行推广。

2009年,政府机构改革,食品安全职能调整为浙江卫生监督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浙江卫生监督将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以及省卫生厅的指导部署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继续以农村卫生监督执法工作为重点,夯实基础,不断完善基层卫生监督网络,切实推进卫生监督机构规范化建设。紧紧围绕关注民生、服务“两创”,继续加大“民生问题”的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全力提高卫生监督执法工作效能,为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服务。

下载春风吹开花千树,十年培训铸辉煌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风吹开花千树,十年培训铸辉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技教育结硕果 十年发展铸辉煌

    科技教育结硕果十年发展铸辉煌 开展青少年科普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青少年健康生长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大洼县的科技教育工作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

    春风当立凌云志 锐意进取铸辉煌(共5篇)

    春风当立凌云志 锐意进取铸辉煌 ——2010年元旦致辞 常务校长 闵同斌尊敬的全体教职工、亲爱的同学们: 辞旧岁,蓦回首,枝头累硕果; 迎新年,瞻前程,花簇似锦绣。 2009年在不知不......

    十年风雨铸辉煌继往开来谋新篇(延边州局)

    十年风雨铸辉煌继往开来谋新篇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成立10周年 座谈会9月16日上午,延边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白山大厦召开成立10周年座谈会。座谈会前,高勇、臧友维、李......

    呕心沥血铸辉煌滋兰树蕙报国家doc

    呕心沥血铸辉煌 滋兰树蕙报国家 ——记我校水工结构研究所朱岳明教授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下午好! 我叫万国彤,是河海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今天,我向大家汇报我校水工结构......

    “十年风雨携手渡,铸我鹿山新辉煌”总结

    “十年风雨携手渡,铸我鹿山新辉煌”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一.活动前期准备: 本次团日活动是围绕十年鹿山这一核心思想来开展的。当我接到这个主题时,我觉得鹿山十年校庆刚举办不久......

    01.东风催开花千树,校园尽飘翰墨香 总结汇报材料

    东风催开花千树,校园尽飘翰墨香 ——武胜中学“书法进校园”活动汇报材料 拥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超越精神的四川省武胜中学,创建于1957年,现占地面积220亩,教职工376人,教学班100......

    (第三期)庆七一表先进树典型铸辉煌(共5则范文)

    第3期方城县民政局2010年7月2日庆七一表先进树典型铸辉煌 方城县民政局举行庆“七一”先进事迹报告暨表彰大会 7月1日上午,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方城县民政局庆“七一”先进事迹......

    【准备区】建矿十周年征文《 十年磨砺铸辉煌》刘子君

    十年磨砺铸辉煌 生产准备区主技刘子君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一朝成大器!” 十年,弾指一挥间,翩翩少年成了青年才俊,那是何其的珍贵与弥足。然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十年,却见证着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