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研究综述2
高校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研究综述
一、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30年来的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证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期也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目前社会诚信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其中倍受关注的是商业领域的诚信问题,因为商业领域的失信带来的影响是显性、巨大的,它涉及到商品品牌的存在、企业的发展、行业的前景、社会大众的生命安全及生活质量、经济安全。2008发生的三鹿“毒奶粉”事件让民众诚惶诚恐,由此引发了人们不断对社会诚信缺失的反思。在高校,学术诚信问题也肆意蔓延,虽然它带来的后果可能是隐性的,但影响深远。2007年爆出的复旦大学的抄袭门事件,2008年爆出的中国政法大学抄袭门事件。这无疑会对教育界、学术界产生恶劣的影响,对高校大学生的学术生涯也会产生消极的影响。因此,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教育界关注的热点。
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研究的意义是毋庸置疑的。首先,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高校德育只有关注现实生活,才能体现出时效性,增强实效性。通过对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研究有助于推动高校德育理论的反思与完善。第二,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研究有助于对大学生学术问题的现状有全面的了解,进而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术诚信观,形成良好的学术诚信行为,从而有助于推动高校学术诚信的建设和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
(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诚信问题的凸显,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研究逐渐成为国内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1、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现状研究。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程学院的陈勇、孙松平(2006)分析我国大学生学术诚信目前而临的问题有:平时作业抄袭、考试作弊、毕业论文抄袭。台湾的Chun-hua Susan Lin, Lin Ling-Yu Melody Wen(2007)对台湾地区的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内容涉及考试作弊、作业抄袭、剽窃、伪造文件。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中的学术不诚实行为的普遍程度达61.72%(2)位居前五位的学术不诚实行为分别为:为其他同学提供论文或作业;在他人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提供禁止性帮助;抄袭他人的答案;给别人传答案;抄袭其他同学的答案。(3)大学生的态度与行为有关(4)女生的学术不诚实行为及对其认可度低于男生(5)与其他年级的大学生相比,大一新生的作弊行为更甚。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陈美爱,姚本先(2008)对大学生的学术诚信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分析表明:排在学术欺骗行为前五位的是“作业直接从网上复制和粘贴”、“考试时夹带纸条”、“抄袭作业”、“同一份作业交给不同的老师”和“考试时传答案给同学”男女大学生在“作业直接从网上复制和粘贴”、“提前获得考试题目”、“从网上直接下载论文交给老师”、“需独立完成作业时却与同学合作”、“同一份作业交给不同的老师”、“伪造学校档案(简历和证书等)”、“抄袭作业”等7个方而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
2、对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分析及对策研究。浙江树人大学的赵洋(2004)认为大学生学术诚信危机的原因有:社会环境的影响;教育自身的问题;一些大学生自身诚信意识、责任意识淡薄,缺乏理想、信念。要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教育:注重视学术道德教育;采用信仟激励模式;教师应做诚信的典范;改革考试方式。王永明(2005)对大学生学术诚信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索。她认为高校构建大学生学术诚信体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端正学习风气(2)健全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3)建立学术诚信档案,完善诚信回报体系(4)借助现代科技,应对学术失信。南京林业大学机械电子程学院的陈勇、孙松平(2006)借鉴国外经验并考虑到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对策: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加强诚信教育;开展诚信实践活动,强化诚信意识;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诚信体系,完善诚信示范体系和失信约束机制。沈阳建筑大学文法学院副教授的杜晶波(2007)对大学生学术诚信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学生对学术诚信作用的认识能力较弱,对学习中的不诚实行为缺乏明确的辨别能力,各种违反学术诚信的现象十分严重。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建设:高校要尽快形成完善的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积极营造学术诚信的良好环境,建立健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严格管理。惠州学院的邬强(2008)通过对该校的本专科学生诚信教育现状调查分析,认为大学生诚信缺失是社会、学校、家庭、个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社会环境是诱发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外因;家庭教育的片而性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初始根源;现行教育体制中存在的弊端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学生自身素质的缺陷是导致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要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道德教育必须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合力。
(二)国外对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研究大致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40多年来,国外尤其以美国为代表对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的原因、对策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1、文化的视角。MaCabe, Donald L., Drinan, Patrick(1999)从文化的视角对学术诚信问题进行了分析。他们认为,决定学生作弊与否的主要因素是学术文化问题。由于传统的价值观在更加宽容放任的社会中逐渐削弱;学校规模的扩大及复杂化;曾经受到鼓励的责任、信任和共同文化意识的丢失;兼职教师承担重要的角色而全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下降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学术诚信文化的下降。制定荣誉守则是促进学术诚信氛围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教师与管理者应该形成合力创设并保持学术诚信文化。解决学术欺骗问题首先要对学生的适当行为与不适当行为作出明确的定义;对新技术带来的欺骗行为(如因特网的应用)予以指导。大学机构必须解决的问题是:(1)缺乏管理者对学术诚信政策和程序的足够支持(2)对涉嫌违法案件缺乏公正的裁决体系(3)缺少促进学术诚信的方案(4)缺乏对影响学术诚信的一些教育新趋势的关注(5)缺少对新技术带来的新问题的指导(6)对学术诚信政策和程序的有效性缺少切实可行评估工具。
2、学生视角。Stephen F.Davis, Cathy A.Grover, Angela H.Bedker, Loretta N.Mc Gregor(1992)对大学生学术不诚实行为的普遍性、决定因素、技术及惩罚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影响作弊的因素有多种,除了获取高分的压力、来自同学的压力、无效的阻止、教师的纵容,学术诚信意识的下降也是重要因素。只有形成内化于学生的学术道道德规范才是解决作弊问题的根本。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改革教育体制,教育机构应承担起学术不诚实行为政策的制定,执行的责任。Donald L.McCabe 和Andrew L.Makowski(2001)从学生的角色入手,分析了解决学生欺骗行为指控的方法。他们认为,学生对学术诚信政策的制定、执行以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裁决过程的积极参与是促进学术诚信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广泛参与会激起学生的责任意识,降低学术欺骗行为的发生。在学术欺骗行为的处理过程中应该发挥学生在听证会中的关键作用。Christopher A.Simon, Jim R.Carr, Sesi M.McCullough, Sally J.Morgan, Ted Oleson, Maggie Ressel(2004)从学生自我监控的角度对学术不诚实行为的防治进行了积极地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校园氛围态度及大学生性别是影响大学生举报学术不诚实行为的重要因素,而这是建立大学生自我监控体系的基本条件。大学在塑造大学生以保护学术道德,减少学术不诚实行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果学生认为教师关注自己作为学习者的需要,他们就可能举报涉嫌学术不诚实行为;大学校园秩序的扰乱者更有可能举报同学的涉嫌作弊或剽窃行为;与男生子相比,女生更有可能举报涉嫌学术不诚实的案件。Timothy O.Bisping, Hilde Patron, Kenneth Roskelley(2008)通过问卷调查,探究了学生的学术诚信观与学术不端行为的关系。研究发现,学生的态度影响着其学术行为,不同的学术不端行为可能有着不同的决定因素。学生对何谓学术不端行为的看法是影响其行为决策的重要因素。据此,他们提出了减少学术不端行为的努力方向:必须考虑到特定的学术不端行为的特定的决定因素;必须使学生对所谓的学术不端行为有清晰的认识;必须使学生意识到学术不端行为被抓住的机率很高。
3、师生关系视角。东华盛顿大学的S.A.Stearns(2001)通过问卷调查分析了师生关系对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影响。调查结果表明,学术不诚实的大学生对教师的喜欢、尊重方面的评价要低于学术诚实的学生。S.A.Steams的该项研究中提及了Waugh, Godfrey, Evans, Craig(1995)的研究,他们认为当教师对学生不有好时,学生作弊的可能性就会增大。类似的研M.A.Grahametal(1994)发现:如果学生认为教师不公正时,学生极有可能作弊。Johnstom(1996)深度访谈证实:如果学生对师生关系有积极的评价,那么他们作弊的可能性相对要低。Stacy L.Carter, Narission Punyanunt-cater(2006)对大学生对学术欺骗行为受惩方式的认可度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所采取的学术欺骗行为的一些受惩方式比另一些更能令大学生接受。大学生最能接受的学术欺骗行为的学术处理方式依次为:课后与学生座谈,考试不及格,允许学生重考,不做任何处分,撕毁学生试卷,课程不及格等,这个发现有助于指导教师采取恰当的惩罚方式。
4、教师角度。Elliott S.Levy, Carter C.Rakovski(2006)从个别教师角色视角,分析了学生对教师所持学术诚信政策的态度。数据表明,教师所对学术不诚实行为的零容忍政策(intolerant policy)虽然会使不诚实的学生避免修该教师的课程,但同时也使诚实的学生远离该课程。进一步调查取证分析,一些大学生认为持零容忍政策的教师也会在师生关系的其他方面表现出死板、僵化,一些诚实的学生担心一些“无恶意”的行为有可能被当作不诚实的行为对待。因此,即使喜欢学术诚信环境的诚实的学生,也会力图避免修对学术不诚实行为持强硬、死板态度的教师的课程。Judith Rudeman(2004)认为应该发挥教师在促进学术诚信的关键作用。在2000年由学术中心对杜克大学做的一项调查表明:50%的教师从未举报过学生的作弊行为;不到30%的教师训斥过作弊学生;25%的教师由于学生作弊而降低其考试分数;20%的教师将作弊案件提交到审判委员会。学术诚信委员会的两名成员的调查表明,学生最想让老师的做到的是:在课程教学大纲中对荣誉守则予以表述;通过经常不断讨论来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性;要求学生签署学术任务荣誉保证书;对剽窃予以清晰地定义;对学生在学术任务中的合作、引用、笔记的应用等提供明确的指导。关于如何发挥教师在促进学术诚信中的作用,杜克大学提供了一套方案,即赋予教师解决学术作弊行为事件的权力。对于轻微违反学术诚信的行为,杜克大学采取师生共同解决程序。当教师发现学术不诚信行为时,他可以联系学生办公室以决定使用该程序,如果可以的话,教师应该通知该学生并提供解决方案,比如,降低作业分数。学生有48小时来考虑接受或拒绝。如果学生认同,则在解决方案上签字。否则,该案件被提交到学办主任那进行裁决。这种方法的优点在于:可以起到警告或震慑作用,可以起到师生间的互动。如果学生不再作弊,则不再保持第一次的违犯记录。可以鼓励教师对作弊行为做出反应而不是忽视。
5、行为动机角度。Angell, Lance R.(2006)通过调查分析探究了个体冲动、个人效能、学习动机与作弊行为频度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学习动机中的快乐/满足与作弊略成反相关。这说明以快乐/满足为学习动机的被试参与考试作弊的可能性略小。(2)抄袭、剽窃与未来幸福动机成正相关。这表明无学习动机或以未来幸福为动机的被试抄袭、剽窃的可能性略小。(3)未来幸福与动机无关。(4)个体冲动只与未来幸福的学习动机成反相关。这表明,冲动的被试为了追求舒适的将来而学习的可能性较小。(5)冲动与抄袭、剽窃无关。(6)成就与快乐/满足和智力的学习动机成略低的正相关。这表明,能够掌握成功的被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以快乐/满足为学习动机。(7)学习动机中的快乐/满足存在较弱的关系(8)自我效能中的成就因素与学习动机中的成就因素无关,这表明,能够掌控成功的人不一定是那些以成就为学习动机的人。(见图1)
图1 个体冲动、个人效能、学习动机与作弊行为频度的相互关系
学习动机要素间的关系表现在:未来幸福与成就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共存于由智力需要引发的学习中,由成就动机引发的学习往往是以快乐/满足与作弊为动机的(见图2)。
图2 学习动机要素间关系
Tamera B.Murdock 和Eric M.Anderman(2006)从行为动机的角度对学术不诚实的行为进行了诠释。他们利用学生在决定是否作弊时所必须考虑的三个问题:我的目标是什么;我能否完成此项任务;作弊的代价是什么。在继承性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不诚实行为的解释的理论框架(见图3)。
(个人与环景的因素)
(引导动机的问题)
图3 由学术作弊文献整合拟定的动机框架图
个人与环境的因素影响这学生对三个问题的回答。如果学生的目标是外在的(如:学业表现)而不是内在的(如:掌握知识),那么作弊的倾向性很大。如果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很低,而目标预期却很高时,那么作弊的倾向性很大。如果学生对作弊的代价过低时,那么作弊的可能性就会增大。基于此,教育者应该创设一个注重学习,掌握知识,提升自我而不是注重学业成绩和外在结果的教育环境;教育者应该致力于建立学生的自我效能的信念,防止学生把作弊行为作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教育者应该凸显考试作弊的代价,是学生对作弊避而远之。
三、研究思路
1、学术诚信的界定
2、学术诚信问题的现状
3、学术诚信问题的归因分析 3.1学习动机理论与学术诚信问题 3.2需要理论与学术诚信问题
3.3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与学术诚信问题 3.4行为主义理论与学术诚信问题
4、学术诚信问题的对策研究
参考文献
[1] 陈勇.大学生学术诚信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林业教,2006(5).[2] Chun-Hua Susan Lin, Ling-Yu Melody Wen.Academic dishonesty in higher education-a nationwide study in Taiwan[J].High Educ,2007,54(1):85-97.[3] 陈美爱.大学生学术诚信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08(2).[4] 赵洋.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浙江树人大学学,2004(4).[5] 王永明.大学生学术诚信体系的构建[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6] 杜晶波.大学生学术诚信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7(1).[7] 邬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8] McCabe, Donald L., Drinan, Patrick.Toward a Culture of Academic Integrity[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1999, 46(8), pB7.[9] Stephen F.Davis, Cathy A.Grover, Angela H.Bedker, Loretta N.Mc Gregor.Academic Dishonesty: Prevalence, Determinants, Techniques, and Punishments[J].Teaching of Psychology, 1992,19(1):16-20.[10] McCabe L.Donald , Makowski L.Andrew.Resolving Allegations of Academic Dishonesty: Is There a Role for Students To Play? [J] About Campus,2001,6(1):17-21.[11] Simon, Christopher A., Carr, Jim R., McCullough, Sesi M., Morgan, Sally J., Oleson, Ted , Ressel, Maggie.Gender, student perceptions, institutional commitments and academic dishonesty: who reports in academic dishonesty cases?[J] Assessment & Evalu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2004,29(1):75-90,[12] Timothy O.Bisping, Hilde Patron, and Kennedy, Roskelley.Modeling Academic Dishonesty: The Role of Student Perceptions and Misconduct Type[J].Journal of Economic Education, 2008,39(1):4-21.[13] S.A.Stearns.The Student-Instructor Relationship's Effect on Academic Integrity[J].Ethics & Behavior, 2001,11(3):275-285.[14] Stacy L.;Punyanunt-Carter, Narissra Maria.Acceptability of Treatments for Cheating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J].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Psychology,2006,33(3):212-216.[15] Elliott S.Levy, Carter C.Rakovski.Academic Dishonesty: A Zero Tolerance Professor and Student Registration Choices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J], 2006,47(6):735-754.[16] Faculty Play Crucial Academic Integrity Role.National On-Campus Report, 2004,32(5),1-2.[17] Duke gives faculty power to academic cheating.National On-Campus Report, 2004,32(5),2.[18] Lance R.Angell.The Relationship of Impulsiveness, Personal Efficacy, and Academic Motivation to College Cheating[J].College Student Journal, 2006,40(1):118-131.[19]Tamera B.Murdock, Eric M.Anderman.Motivational Perspectives on Student Cheating:Toward an Integrated Model of Academic Dishonesty[J].Educational Psychologist,2006,41(3):129-145.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当代大学生学术诚信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张爱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学术诚信是大学生诚信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立足学术诚信的科学内涵,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深入分析其原因,进而提出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建设的对策: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完善组织和规章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健全学术诚信档案,建立诚信回报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学术诚信;学术不诚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人们对诚信的要求也越来越强烈,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建设的重点是“诚实守信”;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提倡要“以诚实守信为荣”。诚信已成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所要求的重要价值观,也成为学校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作为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学术诚信,不仅关乎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推动学术创新的重要保证。
一、学术诚信与学术不诚信
学术诚信(academic integrity)常被表述和解释为学术诚实(academic honesty)。根据美国学术诚信研究中心的表述,学术诚信是指即使在逆境中也必
①须对五种基本价值观作出的一种承诺,即:诚实、信任、公平、尊敬与责任。“诚
实”是指在学习、教学、研究和服务过程中诚实地探求真理;“信任”是指同仁可以坦诚交流、发挥最大潜能的互相信任的氛围;“公平”指公正明确的学术标准、学术规范和评价体系;“尊重”指尊重别人的观点和成绩;“责任”指自觉恪守学术诚信规范、坚决抵制学术不道德行为。
违背学术诚信原则的行为即为学术不诚信(academic dishonesty)。学者帕维拉对学术不诚信行为进行了分类:(1)欺骗,指在学术活动中故意使用那些不被允许使用的资料、信息或辅助材料,这些学术活动一般都与荣誉或分数相关。(2)造假,指在学术活动中伪造与杜撰信息、数据。(3)剽窃,引用他人的文字、声明或思想而未作标注。(4)协助他人学术不诚信,指有意纵容他人的学术不诚信行为。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以下这些行为也算学术不诚信行为,如对缺考缺课理由撒谎、对自己在团队中的工作“怠工”,破坏他人工作等。②
二、当代大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
大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作业欺骗
一是抄袭作业,有些学生不能或不愿意独立完成作业或实验报告,干脆抄袭 1
同学,从解题过程(实验过程)到解题结果(实验结果)都完全相同。除抄袭同学作业外,对于一些文字性质的作业,有的学生干脆直接从网上抄袭。另一种作业欺骗行为是:同一份作业交给不同科目的教师,有些性质相近的课程,老师为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自拟主题作业,但结果却与老师的初衷相背,有些学生为了偷懒取巧,把同一份作业交给不同的老师,以获取成绩。
2、考试作弊
从研究生入学考试、外语等级、计算机等级等全国性考试来看,作弊现象不仅从未绝迹,而且随着作弊手段的高科技化,有愈演愈烈之势。在学校的一般期末考试中,偷偷翻书、夹带字条,左顾右盼、窃窃私语,传递答案等作弊现象也层出不穷。
3、论文剽窃
大学生在校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进行知识传承链条中的知识学习,也有进行学术创新活动的,但从整体来看比例比较低,但所有学生都要参加一项考察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或知识创新能力的活动——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但事实是:毕业设计期间,多数学生忙于寻找工作,分散了时间精力,有的找到了工作,但认为毕业课题与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没有关系,甚至有的人认为学校出于就业率的考虑不会在毕业问题上为难学生。种种理由之下,有些学生根本无心在毕业论文上下苦功,干脆利用方便的网络资源,直接剽窃他人成果,有的甚至全文原封不动抄袭过来。
4、其他不诚信行为,如团队作业中消极工作,“搭便车”——虽然团队作业上有署名,但根本没有任何付出。考勤时让别人顶替签到、互相签到等等。
三、当代大学生学术不诚信行为原因分析
造成上述学术不诚信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内在因素,也有外在因素。
1、学生的功利心态
首先是求学目的的偏差,有的学生认为上大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找一份好工作,真理以及追求真理所必须恪守的基本原则根本无关紧要。诚然,对于个人而言,大学教育的确承载着职业培训的实用功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必须排斥大学探索高深学问的“知识论”功能,恰恰相反,二者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其次,是学生对评优评先的“非理性”的追求,优秀和先进,本来是对学生较高的整体素质或在某一学科的优异表现的奖励、鼓励,是学生自身努力的结果,但是现在有的学生却希望通过所谓的“捷径”(实际是歧途)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勤奋和汗水,来得到优秀和先进的荣誉。因此,就出现了一系列非常奇怪的逻辑:荣誉是找到好工作的一个重要筹码,为了获得荣誉,必须要考高分,为了考高分,不惜做出考试作弊、要求老师照顾自己等等违背诚信规则的行为。
2、学生道德观念薄弱
与功利心态相互作用的是道德观念的缺失,学术不诚信本身是一种虚伪和欺骗的不道德行为,但是有些学生在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上并不认为这种行为有何不妥。首先在道德认知上,有的学生不能正确区分诚实的行为表现和不诚实的行为表现,特别是对学术不诚信行为,出现了不以“非”为非的认知,如有的学生认为,团队作业中搭便车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其次,在道德情感上,有的学生即使有正确的道德认知,但在情感上却持一种宽容态度,如有的学生认为考试作弊是不对的,但是在情感上却觉得考试作弊“可以理解”,因此惩处不要过于严厉。
3、外界环境的影响
这个环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社会环境,二是校园环境。作为社会人,大学生也会受到社会各种现象的影响,特别是在大学已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而日益走向社会中心的时代。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但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诚信观念却远远落后于体制建设,社会上的各种不诚信现象肯定会影响并渗透到校园中。其次是校园环境的影响,频频揭露出来的学术造假、学术剽窃事件表明高校学术环境的诚信建设任务任重而道远,这些现象肯定会对身处其中的莘莘学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4、制度失当
首先,对学术不诚信行为的惩罚程度较轻,当然,各个学校对考试作弊的处罚力度相对比较重,除处以考试成绩作废的处罚外,还会取消本学期的评优、入党资格。但对于平时的作业作弊和其他学术不诚信行为,只要程度不是特别严重,老师一般都不会认真追究。其次,对学术不诚信行为重惩罚轻预防,除了事后惩罚外,更重要的是事前的预防,应该让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学术不诚信行为的错误,主动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四、加强大学生学术诚信建设的对策思考
学术诚信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大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成为掌握知识并具有运用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学术诚信有助于大学生规范自己的学术行为、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精神,这种行为习惯和精神风貌,是学校正常教学活动的保障,更是学校赖以生存和繁荣的基础;对学生自身而言,学术诚信不仅为他们日后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诚信的作风更是他们享用一生的精神财富。因此,高等院校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的学术诚信教育。
1、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学术诚信意识
一是要形成完善的学术诚信教育内容体系,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应涵盖以下内容:(1)实事求是的求真精神,学术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求真”的活动,如果缺少实事求是的精神,就无法真正地探究未知、获得真理。(2)公平意识,欺骗、抄袭、剽窃等做法都是一种试图得到不公正的优越条件的行为,侵犯了其他竞争者的权益。测验、考试以及其他具有竞争性质和等级评价效力的学术机制,对于学生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学生通过这些评价活动得以表现自己真实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这些评价体系所产生的结果又与被评价者的利益(物质或精神)密切相关。而学术不诚信行为则违犯了公平竞争原则,侵害了他人利益。(3)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学术诚信必须内化为学生内心的道德信念,才能发挥积极的预防作用,不仅要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认知能力,更要培养他们抵制不名誉行为的道德意志、以及与不良行为做斗争的道德勇气。
二是要有一套持续有效的教育机制,把长期渗透和短期强调结合起来,把无形熏陶和有形管制结合起来。如,新生入学伊始,就应该向他们强调学术诚信的重要意义,任课教师可以结合学科内容进行诚信教育,校园中的各种场所也可以成为宣扬学术诚信精神的平台。例如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学生活动中心就挂有一块牌子,上面刻着该校一位老师的一段话:今天,我要对你们进行两个考试,一个是三角学的考试,一个是诚实品质的考试。我希望你们全部通过,如果你们会有一门没有通过的话,我希望它是三角法,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令人尊敬的人也可能通不过三角学的考试,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凡是没能通过诚实这一关考试的人决不会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人。通过各种符号或信息,让学生把学术诚信精神内化于心中。
2、完善组织和规章建设,建立健全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
学术诚信制度应该是一系列有明确程序和操作规范的行动准则。美国很多高校实施的荣誉制度就是一套完善的诚信制度保障,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有益的借鉴。(1)有一套由箴言或章程组成的符号规则,如很多学校都有一些简短的荣誉誓词,弗吉尼亚大学的的誓词是:“我以我的荣誉起誓,在这次考试中,决不给予他人或接受他人任何帮助。”威廉与玛丽学院的誓词是:“作为威廉与玛丽学院的一名成员,我以我的荣誉起誓,无论在我的学术生活还是个人生活中,都决不说谎、欺骗或盗窃,这些行为不仅违犯了荣誉规则,而且破坏了我们这个集体的③诚信度。”这些箴言式的话语铿锵有力且感染力强,读来使人充满荣誉感和自豪
感。(2)负责诚信事务的专职机构,这些机构一般冠以“荣誉委员会”或其他名字,管辖事务包括:向新生和新教师成员介绍诚信守则,对荣誉制度进行修改和调整,对学术不诚信行为进行调查和审判等。而且,很多学校的机构都由学生全权负责,充分发挥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自律精神,校方只做协助工作。(3)严厉的惩罚机制。惩罚措施包括:警告和申斥、重考、取消学分、留校察看、一定时间的社区服务、休学、开除等。另外,处罚程序透明且规范,被告可以申诉,证人不能做伪证。
学术诚信制度应该是学术诚信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大家所必须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动准则,是学生诚信建设的硬性保障。
3、健全学术诚信档案,建立诚信回报机制
一些高校已开始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用来记载大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和借贷信用状况,在学术诚信方面,学校一般都会针对学生的学术不诚信行为作出相应的处罚,但除个别极其严重事件外,并不记录在案。究竟是学校认为这只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和偶尔的过失,而非品德问题呢?还是学校认为这是非常严重的问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前途,故而出于爱护学生的考虑,不予记录在案?或者两种考虑都有。在美国大学中,有个别学校或学院出于对特殊职业的谨慎考虑,对学术不诚信事件的处理十分严厉。如德克萨斯州立大学法学院认为,没有诚信品质的学生不仅可能对自己的同伴产生危害,将来还会对其他社会人员、自己的当事人、法律这一职业领域产生危害。学校制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凡是违反学术诚信原则的学生都会被上报给德克萨斯州律师协会,以及学生家庭所属州的州律师协会。
健全完善的学术诚信回报机制的意义在于,从长期利益上,保证了诚信者获得回报、诚信违规者受到惩罚,从而激励人们遵守诚信准则。
【作者简介】
张爱芳(1978-),女,河南新乡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校园文化,比较高等教育
【1】田德新.美国高校的学术自由与学术诚信[J].外语教学,2003(4):93-95..【2】Whitley, B.E., and P.Keith-Spiegel, Academic Dishonesty: An Educator's Guide[M].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Mahwah.New Jersey.2002.【3】张爱芳.美国大学学生荣誉承诺制度——内容与意义解读[J].比较教育研究,2008(9):71-75
第三篇: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
关于大学生诚信问题
诚信包括诚实和守信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承的既可分而二,又可合而为一的道德规范。
诚实就是言行与内心一致,不虚假。它主要是对人处事时的道德准则,这一准则要求人们与人交往时说真话,不掩盖或歪曲事实。
守信是遵守、实践自己的诺言,是最基本的道德要求,是立人之本,立政之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干百年来源远流长,亘古不变。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腾飞,具有重要意义。
但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社会生活中诚实守信越来越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商业中的欺诈行为,各种考试中的舞弊现象,“狼来了”的故事频频发生,假货充斥,谎言盛行,骗人的把戏屡屡得手,扰乱了市场秩序,降低了道德水平,违背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问题一定程度出现了危机,受到倍加关注,必须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教育和引导
一、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和我国传道德的重要规范。
大学生的诚信现状:
一、助学贷款到期不予归还,甚至换名更姓逃避贷款。
二、考试作弊屡禁不止,作弊方法层出不穷,尽管有《学生手册》中队考试纪律和违纪处罚作了明确规定,并且安排了众多监考老师,但是还是有人会作弊。
三、投机取巧,换来各种荣誉和入党、评优,或者以欺骗的手段制造泡沫自荐书。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大学生普遍认为老实人会吃亏,说假话会带来好处。社会是复杂的,价值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处于混杂状态,社会上一些人以顶头上司的喜怒好恶为准绳,说违心话,做违心事等等,给大学生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上造成了混乱和误导,大学生可能置纪律、道德、良心于不顾,做出考试作弊等不诚实的事情来。
二、教育的恶性竞争,滋生大学生的投机心理。考试除了是评判学生学业成绩外,在选拔性的考试中也是一种竞争。为了取得好的成绩,某些考生产生了投机心理,采取作弊方式来弥补自己在学习方面的不足,以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社会普遍的浮躁心理,大学生也不例外,平时不努力学习,临考前才抱佛脚。当今社会,处在社会的转型期,“快餐式”的东西充斥社会,“一次性消费”成为时尚,学术界出现东拼西凑的“专著”,网络、影视、报刊上到处有假新闻,社会上各种假文凭、假证书泛滥,人们对盗版书、盗版光盘、盗版软件的默认和使用,同学中“成功”的作弊者的示范效应,整个社会出现了“诚信危机”,舍得今天的大学生不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和努力,以致荒废了学业,临到考试时,又想要一个好成绩,不好好复习,却为怎样作弊费尽心机,以欺骗的手段获得好成绩。
四、社会用人机制上的偏差,诱发学生以假信息投其所好。用人单位在接收毕业生时往往要求太高,片面追求人才的高消费,但是,真正优秀的学生毕竟不是普遍的,多数同学还是一般和较好的。为了谋得一个份好工作,一些学生和家长开始造假。
不难发现,诚信危机正在蔓延,扰乱了学生正常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比如助学贷款到期不还,势必会给银行造成压力,增多银行的风险,负责人和业务员都面临考核压力,也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甚至会使银行倒闭,同时也挫伤银行继续放贷的积极性,大有受欺骗之感。因此,2003年中国人民银行不得不发文强调指出,一个学校违约率达贷款总额的20%或同年应还款人中有20名学生违约不还款,则控制贷款额或取消这个学校助学贷款资格。况且,助学贷款无抵押、无担保,惟一靠的是学生的信用,少数人的失信
会带来大多数贫困学生无法贷款。
又如,考试作弊获得虚假成绩,违返了公平竞争规则。考试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和衡量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本身就是竞争。竞争是有规则的,要参与竞争就要遵守规则。以作弊来获得高分这种行为严重地破坏了竞争规则,践踏了公平竞争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一种不公平、不正当的竞争,它使考试失去了真正意义,也无法发挥考试的衡量功能和作用。
具不具备诚实品质,已成为道德社会化完成与否的标志,成为衡量一个社会成员在道德上合格与否的最基本的标准。社会把大学生一贯视为高素质人群,给以充分的信任和关心。但是由于考试作弊的屡禁不止,欠贷不还等现象屡屡出现,这些不诚信的行为降低了大学生的道德水平,也降低了社会对大学生的信任度。据报载,某高校为了防范考试作弊,准备了两万元经费奖励“零作弊”,此举确实令人哭笑不得,考试不作弊居然成为一种受到称赞的美德,这不仅是一所大学的悲哀,也是整个高等教育的悲哀。
各个学校都在积极营造和建设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严谨治学、追求真理的氛围和风气,陶冶情操、熏陶品格,优良校风对学生科学价值观和正确行为倾向的形成以及心灵情感的升华都起着积极而深刻的影响。考试作弊、欠贷不还等行为则是对优良校风的败坏,是对学校正面的道德教育的无端亵渎与粗暴贱踏。
面对这些问题,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诚信问题的正确引导。
一、加强诚信教育,培养追求真理、崇尚科学的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把对大学生和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鼓励他们追求真理,崇尚科学,培养他们坚持真理、探索真理的高尚品质,从而明辨是非,自觉抵制谎言,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工作者要让大学生自觉认识到,追求真理、崇尚科学是一个人的重要素质,是社会、个人和科学文化健康合理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充满虚伪、迷信、欺诈、背信弃义的社会、国家是注定要失败的。
二、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用保障体系。在现实生活中,信用已超越经济学领域而被广泛地运用于各种领域的承诺和践诺情况的描述、评价和测量,也是对一个人进行道德品质综合评价的标准。道德约束的力量是十分必要和十分重要的,信用是道德约束的核心。仅靠人的良心和道德的内在自律,不可能有效约束欺诈和失信行为,还必须依靠制度的力量,构建有效的信用制度,把一切信用活动纳入制度的轨道,才能培育良好的信用秩序,形成良好的信用环境,使讲信用的人、诚实的人受到褒奖和赞扬,使不讲信用的人、不诚实的人受到制度的约束和相应的惩罚。
三、加强素质教育,使大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把要求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和塑造完善人格结合起来,在制度上,遵章守纪,照章办事,在人格上,信守诺言,恪守合同,待人以诚,待物以信,和谐相处,提高公德水平。
四、改革考试制度,尊重学生个性。目前的考试制度应做写必要的改革,比如,广泛实行学分制,给学生创造一定的选择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运行学生自由听课,引导学生自主地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采取既重视结果又重视过程的考试方法,注重平时的考核、督促、检查,避免学生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改革考试内容,减少死记硬背的内容,给作弊行为“釜底抽薪”。增加综合分析的内容,着重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五、加大惩戒力度,营造诚信氛围。对那些不讲诚信的人,要给予严厉的惩罚,才能有力地遏制考试作弊现象发生的频率,营造诚信的氛围。
第四篇:大学生诚信问题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现象的主要表现
从各高校每年组织的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来看,大学生诚信缺失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违约还贷引发信任危机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为高校中确实有经济困难的大学生提供的信用助学贷款,目的是用于帮助他们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和日常生活费。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有的大学生诚信观念淡薄,不能如期偿还贷款,有的甚至有意不还贷款,此类现象枚不胜举。《中国青年报》(2002年4月12日)报道,重庆市最早两批贷款期限已到,却分别竟有20%、30%的学生未如期还款,其中90多人没有正当理由,有恶逃债倾向,属于“赖账不还”。《北京青年报》(2006年1月19日)报道,2005年12月20日,建行昌平区支行一次性把中国石油大学23名拖欠助学贷款的毕业生起诉到了昌平区人民法院,一周之后该行又把第二批19名拖欠助学贷款的大学生告上了昌平法院使之成为银行因讨要助学贷款而成批起诉毕业大学生的“讨贷风暴”。42名欠贷学生收到传票后其中15名当天全部还款,其他学生也陆续清还全部或部分欠款,所以2006年1月18日下午建行昌平区支行给法院送来了撤诉申请,法院的开庭计划全部取消。这种尴尬的现状可能会使银行开办助学贷款业务时更加谨慎,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更多的大学生由于部分人的诚信而失去了助学贷款的相助时,恐怕我们该担心的就不仅仅是失学的问题了。
(二)考试作弊,抄袭成风
目前部分大学生,弄虚作假,抄袭作业、论文,拼凑实验报告和数据,迟到、早退、旷课,考试作弊等现象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尤其是考试作弊现象严重,呈现出几个特点:作弊队伍庞大,作弊心态坦然,作弊手段不断出新,甚至出现了一支以赚钱营利为目的的“职业枪手”队伍,例如替考英语四级1500元、六级2000元。《科学时报》)报道,西南师范大学一女学生先后三次进入老师的办公室偷改自己的考试成绩,由此得到一等奖学金和获得“三好学生”的荣誉称号。我院某专业一班长在协助辅导员整理奖学金评比材料时偷改自己成绩,最后虽被辅导员发现,但已在普通同学中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
(三)应聘求职材料掺水严重
为了在双向选择的就业竞争中找到好的归宿,不少学生在个人的求职简历里动手脚。于是招聘会上人人都是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人人都有一叠荣誉证书,人人都有一流的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在网上有新闻报道,在某招聘现场一用人单位收到的应聘材料里有三份声称自己是校学生会主席,三个学生都是来自同一所学校,同一年级,让人哭笑不得。
(四)人际关系冷漠,你猜我疑
据2004年华南师范大学对在校生进行大面积调查发现,在“对他人的态度”上,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对他人缺乏足够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在对“与陌生人打交道时要小心”回答中,表示赞同的高达45.8%,而完全反对这一说法的只有0.5%,完全同意“在这个竞争的年代里,如果不保持警惕,别人就可能占你的便宜”的占32.7%,部分同意的占38.6,完全不同意的只有2.6%。有缺乏人与人之间的基本信任,便出现人际交往障碍,于是部分同学开始沉迷于网络聊天、网络游戏、小说世界,而不愿意在现实生活中与他人交往,更有甚者,背后恶意中伤他人,暗里扰乱学校的管理秩序,最后出现心理疾病。
(五)求职面试,一脚两船,实习作弊也逐渐成风气,自欺欺人的大学生实践随处可见
学校教学要求的毕业实习在一些学生眼里成了可有可无的环节,实践报告想方设法找别人代为盖章。有的学生同时面试几份工作,当用人单位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便擅自离职,给用人单位造成了很大损失,同时也损害了学校的声誉,给师弟妹们就业设置了障碍。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面对大学生中不诚信事实的大量存在,发出道德感慨有助于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要找出诚信缺失得以存在的种种原因。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由于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的缺陷,使得人们的诚信意识存在扭曲的一面
首先,儒家传统文化缺乏外在的约束力。我国传统的诚信观念成于内而形于外,个人的内在诚实、坦诚是其社会行为能够信守承诺、遵守契约的心理基础,这种道德约束力量主要来自于内在的精神信仰,我国人民这种精神信仰的形成儒家文化是占主导地位的。但儒家文化对事物只求“盖棺定论”不讲“来世报应”,故其缺乏使人内心恐惧的手段。其次,儒家传统文化使得人格分裂,在市场经济背景下偏向实用化。儒家提倡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诚实守信、身体力行,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但由于缺乏实践途径,实际很难做到,所以带有一定虚假性。同时儒家文化提倡礼节,而且重视程度尤高于信,在人们过分重视烦琐的礼节和虚假的客套时,诚信的本真就不断被忽视,被忽视的诚信细节慢慢沉淀,就体现在中国人细微而又其害无穷的为人处世之道。最后,中国传统文化也充斥着一些歪曲观念,如“山中有直树,世上无真人”、“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等等流传至今,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我们诚信的观念。
(二)社会现实消极的一面给大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西方的文化、价值观念越来越多地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当中。尤其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日趋明显,使得大学生在社会认识上产生错觉,认为不诚信已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种谋生手段,甚至是获得利益回报的最有效的途径。另外,目前社会各种信息良莠不齐,而它们通过网络媒体传播的速度非常快,部分大学生在人生观、价值观没有成熟的情况下,消极影响在所难免,如前些时候的热播反贪电视剧和电影,大学生更多的在讨论怎么逃避侦察,怎么体察人情世故,以便在官场有所作为,这些负面效应的影响,对大学生的心灵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三)在信息社会,网络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是,网络的虚拟性,却使传统道德关于诚信的制约机制被弱化。网络交往,人们的行为都被符号化,不负责的言论、撒谎、制造病毒,剽窃他人成果,制造黄色垃圾,诈骗等丑恶行为是在鼠标的点击中发生的,无诚信观念的人更是找到了新的肆虐空间。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最多的群体之一,不可能不受到这些影响,在这种环境下,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受到空前的考验与磨练。
(四)学校教育方式滞后,管理制度不完善,部分教职工的诚信素质偏低也是造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重要原因
目前我国教育普遍存在只管“教”,不管“育”的弊端,只是对学生传授知识,强调理论知识学习,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引导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学会怎么做人的德育工作则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由此产生的恶果就是只有道德认知,却没有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更妄谈具备内化的道德行为习惯,那大学生践行诚信又从何谈起呢?高校内部管理不严,制度不完善也给大学生不守诚信提供了可乘之机。学校在具体执行各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出现的不公正和不诚信,也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诚信机制未能引入学校及学生群体,学生不用为他们不诚信的行为支付高额成本,也使得学生诚信意识不强。言传重于身教,在大学生群体里模范作用的影响是巨大的,但是部分教职工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是为了学生,而是过多的考虑个人利益。他们在工作中不深入实际、不调查研究,不倾听学生的心声,为了捞取个人政绩而弄虚作假,推选学生干部、发展学生党员讲关系开后门,相对处于弱势的学生被潜移默化,诚信缺失就不足为奇。
(五)考试功利化使学生的价值取向日趋扭曲,不诚信成了获取利益的有效手段
目前各类考试标准划一,功利目的明显。现在作弊暴光最多的四六级考试,分析其根源,也是就业市场要求和学校盲目追求通过率催生的。大学生的学术浮躁症在各高校非常普遍,学校主流声音呼唤课程设置、考试成绩为学生就业服务的不在少数,社会上各种技术技能认证、资格认证考试更是遍地开花,学生趋之若骛,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一些诚心信缺失的行为就变得符合“规律”了。在我带过的学生中,手持四五个证很正常,多者则有十个各种认证,试问这部分学生在大学专科三年里搭建起来的知识框架能牢固吗?对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习惯的思考能深刻吗?
(六)法律意识、契约意识薄弱,社会和学校诚信监督制度缺失是大学生群体出现诚信危机的重要原因
首先,大学生违约还贷,请枪代考可能从某层面来说是对契约缺少认识,这一认识的不足也体现在高校中非法律专业学生的法律素质的淡薄,虽然目前本专科院校基本上都开有《法律基础》课程,但假如经过实际的调查就会发现,这些课程基本上是走过场,而学生可能有兴趣的也仅仅是一些案件的情节,对具体的法律规定,对具体的法律原理可以说是比较的陌生的。其次,高校管理体制上的不完善给大学生不守信以可乘之机。在学校,许多管理领域和部门存在着许多弊端和漏洞,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学校决策制度不完善。一方面学生对学校、学院乃至本年级的重大决策、诸如重要课程设置、学生干部的任用事项、学生入党、教师的评分标准、教师教学水平评价等等关系学生的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民主集中制形同虚设。少数人决定重大决策的事情在学生中经常发生,特别是在一些与学生关系特别密切的职能部门,为图本部利益或方便工作,存在着严重的工作无序、制度缺乏、管理松散、监督不力等弊端。二是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制定以后,缺乏有效的实施与监督,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诚信缺失学生的侥幸心理。
三、应对大学生诚信缺失问题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诚信危机挑战着传统的伦理道德,严重地影响高校德育工作,影响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解决大学生诚信危机,建立大学生诚信体系,势在必行。如何解决大学生中存在的诚信问题是我国高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难题,也是社会发展需要面对难题。当代大学生是承载着未来希望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的可塑性很大,我们不能消极等待社会信用状况的好转,而应该主动采取措施,及时地对症下药。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加强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
(一)净化育人环境,营造诚实守信的氛围
环境育人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在环境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占领这块德育阵地。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重要时期,当代大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要学会
如何做人。因此,高校要结合公民道德建设、考风建设,通过校报、广播站、海报、标语等宣传形式,积极开展以诚信 “做人、做事、做学问”为主题的演讲、辨论、征文系列活动。抨击、谴责、处罚考试作弊、不按时还贷等弄虚作假、不守信用的现象,让学生从中认识、反省、辨别自己的行为是非,从根本上改变老实人吃亏的弊端,营造“讲诚信光荣、不讲诚信可耻;讲诚信得益,不讲诚信不得益”的校园氛围,让他们体会到讲诚信不仅是正确的,而且是符合其自身利益的,使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
(二)充分发挥学校“三育人”功能,切实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现象,这必然导致学生在道德认知上的扭曲。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对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道德规范体系,激发道德情感,形成道德意志和信念,最后内化为道德行为习惯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教书育人,是教师工作之本。一般地说,“教书”是指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发展学生的智能;“育人”是指教师通过课上课下的教学和教育活动,通过教师的行为对学生进行的一些显性的或潜在的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书育人,培养德才兼备,诚实守信的人才主要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时时事事讲诚信,给学生作诚实守信的榜样,商鞅“立木树信”“曾子杀彘”等典故充分说明了模范作用的力量。其次,课堂教学要随时注重诚信教育。课堂是教师教书育人的主阵地,一定要充分发挥其育人的强大功能,把诚信教育落到实处,如学生迟到,应该及时指出不守时就是不守信的行为,因为魔鬼往往出在细节上。
服务是指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教学、科研等提供精神保障和物质技术支持的一切工作,它具有相互性和交叉性的特点。由于服务性工作涉及到的大多是利益关系,诚信也就显得更为敏感和重要。充分发挥服务主体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是在服务中进行诚信教育的极其重要的基本途径。服务主体只有身先士卒,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事事处处守信用、重承诺、践约定,实行优质服务,才会取信于服务对象,并且,这本身就是最好的诚信教育。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以后,服务主体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学生的生活范围扩大了,高校的诚信教育也一定要与时俱进,加强创新,及时调整对策,更进一步从制度和教育两个方面努力,使诚信的链条不断延长和加固。
要做好管理育人,首先,管理干部、后勤职工和教师要诚实守信、率先垂范,还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各种诚信制度和诚信教育制度,以强化诚信教育。要把诚信的具体规定列入有关的制度中去,让全校师生都知道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所谓诚信教育制度,是指学校加强诚信教育的有关规定。认真执行诚信教育制度,决不能让投机钻营者得逞,也决不应该让老实人吃亏。另一方面,还要建立诚信的考评体系和相应的信誉档案,并和全社会的信用制度协调一致,同时加大对不诚信行为的处罚力度。这是诚信制度执行的关键和强有力的手段,它会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最好,大学生学校主体意识不断加强,学校各项制度尤其是诚信教育管理制度,它们的制定和执行应该在学生和教职工共同的阳光下进行。
(三)加强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提高契约意识
在进行“循循善诱”的道德教育的同时,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通过法治教育使大学生深刻理解诚信对于法律社会的必要性。从法治的意义上说,诚信是实现自我合法利益的前提,更是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础之一。为通过法治教育使大学生深刻理解诚信的法律价值和意义,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使大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法律中关于诚实守信的法律规定。尤其要注重发挥典型案例教学、法院旁听、课堂讨论、辩论等方式生动、直观地开展教育,使学生们详细了解我国已经建立了哪些有关诚信的法律制度,法律能为诚信者提供什么样的保障,哪些失信行为属于违法行为,其法律责任和后果如何等,从而使他们认识到,诚信不但是一种
道德要求,更是一种法律要求,是人之为人的道德底线,许多违反诚信的行为不但是违法行为,甚至构成犯罪。同时,还可以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引导大学生树立“信用至上”的价值观、公正平等的法律意识和信守规则的契约意识,从而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自觉意识。
(四)完善诚信监督记录制度,建立诚信评价体系
制度建设是根本性、稳定性、长期性问题。因此,加强诚信教育,培育诚信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对失信行为行为进行规范、引导、监督、约束和制裁。诚信机制建设主要包括制定信用体系及制度的基础法律,制定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办法等等,就大学而言,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中国海洋大学在2003年已开始为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同学建立了诚信档案,并进行微机处理,与银行进行实时沟通;上海大学是国内第一所为所有在校生建立诚信档案的高校,上海大学自2004年学生诚信档案建立以来,不断完善,内容涵盖了学生所有基本信息,信用信息,非银行信用信息,特别记录,学校行为记录等等,并且提供给用人单位查阅,学生们说:“有了这份信用档案,让我走上社会的底气更足了。”;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底建立《大学生行为诚信承诺书》,2005届毕业生还贷率达100%,就业率99.13%。健全的诚信评价体系是大学生诚信档案建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大学生诚信状况评价,应进行定时定量记载和定性评估,根据评估情况,适时开展各种教育活动,使诚信教育措施的实施时间和空间上具有针对性更趋于合理。
大学生的诚信缺失与否更是事关国家的繁荣富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事关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我们全体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应该重视诚信教育,思考高校诚信教育的若干问题,积极探讨诚信教育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出新一代诚实守信的大学生,使中华民族的未来充满希望。
第五篇:对于学术诚信问题的浅见
对于学术诚信问题的浅见
摘要: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是我国培养高质量、高竞争力人才的关键,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科技强国的重要保证。当今高校在学术诚信方面的现状和面临一系列问题,对高校教育的健康发展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本文力图描述学术诚信问题的现状、剖析原因、寻找相应对策,从而对词问题产生有利的影响。
1.学术诚信问题的现状
作为刚从本科毕业的研一学生,我对于本科生学术诚信问题了解的非常清楚。由于本科成绩对于毕业找工作和保研资格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很多同学雇人代写论文发表,以便于评选保研资格和就业的时候获得一定的优势,这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还有同学在期末考试的时候集体作弊,造成了不公平的竞争情况;更有甚者伪造贫困证明,虽然不涉及学术,但是造成了极坏的影响,是极其不诚信的表现。
总的来说,当今大学的学术不诚信的状况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类:学术虚假化、学术商业化、学术泡沫化。最严重的是在本科生当中,由于自身储备的知识有限,本科生“创作”的课程论文和毕业论文,很多都是东拼西凑来的,甚至是买来的。相应的,也就产生了给别人代写论文的钱文交易的现象。而且在很多学习或者项目压力下,许多论文设计数据虚造的情况,作者编制不实的数据证据支持结论,产生很多价值低劣的论文。
2.学术不诚信的后果
首先,学术造假会扼杀学术创新。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学术研究的创新。学术创新要求研究者具有艰苦奋斗, 顽强拼搏的精神、要求研究者具有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精神,要讲究信用,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而学术造假的人随意抄袭、剽窃,进行学术欺诈,就会导致学术研究失败。没有创新,学术研究就失去了它的应有价值。社会本应奖励创新,打击学术造假,可是现实中学术造假不仅不会受到查处和惩罚,反而名利双收,这大大挫伤广大学术研究者的创新积极性,破坏正常的学术秩序,助长浮躁之风。严重腐蚀和瓦解学术队伍,学术研究的创新精神荡然无存, 学术创新的动力被完全消磨掉。
其次,学术不诚信败坏学术声誉。自古以来,学术界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一种享有崇高的声誉,在中国也是如此。中国民众历来对 “读书人”怀有一种朴素的信任与好感,尊重知识分子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时至今日,在当下中国,公众对专家学者、知识分子在国家发展、文化传承中所担负的角色仍然抱有很高的期待,这就要求学术研究必须恪守 “求真” 的精神。但是,今天在高校中出现的学术剽窃、学术功利化必然会使普通公众改变其长期以来对学术和知识分子的神圣看法,导致知识分子的整体形象和地位的实质性受损。知识分子可能因此而失去千百年来所形成的社会对自己的尊敬,丧失自己在社会中的话语权和合法性、感召力和公信力。高校陷入信任危机与合法性危机,学术声誉沉沦和败坏。
而且,学术造假会毒害社会环境。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和场所,高校不恪守学术道德,危害的不仅是学术界自身,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社会风气日下。这是由于高校在学术研究中不诚信会从学术界向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迅速传播和扩散,败坏社会风气,对整个社会风尚带来严重伤害。学风是世风的先导,学风败坏,世风必然跟着败坏。青年学生原本是怀着憧憬进入学术殿堂接受教育的,当他们发现自己原本敬仰的老师不过是在制造学术垃圾,必然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巨大冲击。这将动摇他们崇尚学习和钻研的价值取向,对学术丧失虔诚和投入的热情。这些学生走上社会后必然也会将这种不端行为和观念向其他人传播。这将毒化社会风气,冲击人们的诚信意识,破坏社会的道德规范,削弱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降低人们的道德标准,助长社会的不道德行为,社会上的人会竞相效仿。大学生学术诚信缺失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损害了大学生自身的形象,降低个人信誉,而且给学校带来巨大的压力,直接损害所在学校的声誉,导致用人单位对学校产生信任危机。
3.学术不诚信的原因
大学生是知识群体、国家的后备力量,面对引发出这样一系列道德甚至法律问题,我认为诚信危机的形成绝不是偶然的,具有许多现实原因,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有大学生本人造成的,也有外在环境、学校教育、老师的教育及社会不良风气造成的。就大学生个人主观方面来说,有的大学生面对当前就业的压力,为了使自己在众人眼里脱颖而出而急于求成,对学术盲目地追求结果,采取极端的行为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有的学生自制力薄弱,整天无所事事,学习的时间也是为了最后的及格,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对未来失去了信心,缺乏宏观的把握,过高或过低地评估自己,不能正确认识自我,导致自己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等等。从客观角度来说,首先,是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诚信危机”现象,不同程度引诱和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导致大学生效仿和跟随,铤而走险,出现学术诚信缺失现象。其次,是高校学术诚信教育薄弱,学术诚信教育缺乏针对性,学术缺乏诚信守诺的心理辅导,缺乏诚信守诺的道德品质的指导,缺乏诚信守诺的行为督导。最后,是学术诚信教育评价体系不完善,没有规范标准去评价诚信度,去衡量诚信行为,从而失去了约束力,失去了诚信的内在驱动力。
3.对学术诚信问题的防范和应对措施
健全大学生学术惩罚制度。惩罚对学术腐败具有极大的约束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既可以消除过去的学术腐败,又对未来的学术腐败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但由于学术腐败严重程度的界定较难,这就导致了学术惩罚的方式和量度难以把握。鉴于大学生学术缺失的复杂性,要求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罚措施,渐渐形成一套完善的大学生学术惩罚条例,健全大学生学术惩罚制度,实现大学生学术处罚由“人治”向“法治”的转变。
加强学术诚信教育课程的建设。大学生诚信教育课程对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具有非常重要意义。但从本次调查问卷分析看出,目前关于大学生诚信教育课程的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并且许多高校没有把“大学生诚信教育”作为必修课来学习;缺乏专业的教师,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教学形式单一,形式化比较严重的情况,使大学生对诚信的理解不深刻,不利于培养良好的诚信习惯。因此,为了充分地发挥“大学生诚信教育”课程的作用,完善大学生诚信教育课程设置是当务之急,应当把“大学生诚信教育”课程作为诚信教育课程体系的必修课,更应当把诚信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将诚信作为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重视教师学术诚信建设。教师学术诚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应当从多个方面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应对,把教师学术诚信建设作为学校的重要任务来抓,把握教师学术诚信建设的正确方向;同时,还要建立及完善教师学术诚信的奖惩措施,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引导和规范每位教师都恪守学术规范,注重自我学术道德的修养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为大学生学术诚信提供模范作用。总之,大学生学术诚信既关乎其个人未来发展,又与高校教育的发展大局,乃至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而影响大学生学术诚信的因素很多,落实到大学生学术诚信教育的实际层面,就急需探讨哪些是关键因素,有的放矢,先有针对性地解决主要矛盾,并不断总结学习,最终建立一套系统的、完善的大学生诚信教育体系,培养出新一代诚实有信的大学生。在新时期,高校必须在研究生的学术道德与诚信教育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才能够培养出职业素养好、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高的高素质的学生,才能营造良好的学术环境,才能促进研究生自觉遵循学术规范、提升学术道德水平、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