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500年概要
社会主义500年
为帮助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编写了《五百年》。《五百年》从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空想社会主义讲起,分六个阶段概要叙述了世界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深刻阐明了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在艰辛的探索和实践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书注重史论结合、文风通俗,力求做到思想性、针对性和可读性相统一。
各级党组织要把组织《五百年》的学习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同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作为推进学习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的学习内容,紧密联系实际,深刻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通知强调,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和干部学院要把《五百年》学习纳入培训教学,各高校要把《五百年》作为师生理论学习的辅助教材。各级党委讲师团要围绕《五百年》内容,组织好对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的宣讲活动。
一、空想社会主义
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凭空设想的一个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的虚幻社会”。空想社会主义这个概念是1839年才提出来的。这么一种思潮,与科学社会主义思潮最大区别是什么?恩格斯曾经讲过,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的科学
关于空想社会主义阶段涉及到五位伟大的志士,咱们先一起来看这五位,我们总结了一下。
(一)莫尔:开创先河的空想家
说到莫尔很多朋友并不是特别了解,但是说到他的著作《乌托邦》,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莫尔到底是怎么样的人?
莫尔这个人出生富人家庭,而且他还受过像牛津大学这样名牌的教育,可以说是学术拔萃、知识渊博,而且非常体面、富有教养。但是正是这样的一个人,他背叛了、并且坚决地反对了他所属于的那个阶级,站到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这一边,而且他义无返顾、坚贞不屈、毫不妥协,我用“坚贞”加以肯定。
社会主义五百年,他是空想社会主义的第一人,他的主要著作《乌托邦》被认为全面阐述了空想社会主义,从这个意义来讲他是空想社会主义先行者,用这种深刻历史眼光、超越性的眼光就能看到资本主义的矛盾,提出代替它的是社会主义新的社会,这个意义上是先行者。
用“三个一”概括他,第一个“一”,他是尖锐批判资本主义的第一人;第二个“一”,就是莫尔是比较系统的来描绘社会主义蓝图的第一人;第三个“一”,他提出的一些原则也好、制度也好,也给我们科学社会主义准备了第一批的有价值的资料。
马克思、恩格斯对莫尔给予高度肯定。其中的一些原则和政策,闪烁着共产主义的火花。就是亨利八世他当时为了跟西班牙联姻结盟,所以就娶了西班牙的查理王室的公主凯瑟琳,以后呢?亨利八世觉得跟西班牙结盟不重要了,这样就对凯瑟琳王后很不满意了,甚至日益增长着厌恶的情绪。这个时候,亨利八世对一个叫安娜·菩琳的宫女很迷恋,迷恋到要
跟她结婚,这就要跟凯瑟琳王后离婚。1527年开始闹离婚,但离婚要得到罗马教廷的同意。由于教皇不同意,亨利就脱离了天主教会,而在英国发动了宗教改革。亨利八世这样做,莫尔显然不能同意,他既不同意宗教改革,更不同意国王离婚。而且,他也一直不同意扩大国王的权力。反而想把王权加以限制,他认为有必要对专制政体加以约束和限制。这样反对的结果是,1532年,莫尔辞去了大法官的职位,成为一个平民。
(二)康帕内拉:不惧酷刑的空想家
因为康帕内拉,当时意大利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之下。由于他宣传新的思想,被西班牙当局逮捕了,他到最后基本上躯体和四肢都处于残疾的状态。这么一种状态下,还能坚持撰写他的著作《太阳城》,这应该说表现出非常伟大的精神,一种对于真理追求的“坚忍”的精神。
康帕内拉的一生是激烈的反抗旧制度,旧社会的一生,因此在他一生当中,是不断的遭受到黑暗世界的迫害,像刚才李说的他蹲监狱了。他一辈子有33年是在监狱里面度过的,但是他坚强无比,我认为他是一个硬汉,所以我用“坚硬”来称赞他。
康帕内拉是一位不惧酷刑空想家,他究竟经历哪样的酷刑?
他在监狱里先后待了33年,反动统治阶级,把他关在暗无天日,不见任何阳光的囚室里,地牢里面和水牢里面。
跟莫尔不一样,受过很好的教育,而他出身在农民,上过小学,后来上了神学院。他出身底层,对底层特别了解,对当时黑暗社会特别憎恨,这是第一个特点,第二个特点他勤奋自学,他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他14岁进了修道院。欧洲从中世纪开始,这个教会里面,修道院里面有很多的书籍。他当了僧侣以后,看了很多书。
他自学成才。他是饱读这些著作了,看了很多哲学著作和自然科学著作,确实是自学成才。第三个特点,他特别尊重劳动,因为他从小就是打工出身的,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工作的。
他尊重劳动,是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劳动光荣的。劳动光荣就是康帕内拉„他首先提出劳动光荣,我们知道在那个时代很多人都厌恶劳动,但是这个时候康帕内拉提出劳动光荣。
康帕内拉一生有33年在监牢里面,他的《太阳城》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出来的? 这里面有一个原由,康帕内拉不断的受酷刑,有一次受完酷刑以后,他感觉到自己随时都有可能死亡,那么他就想,我应该在死之前,把我的思想留下来。
1601年下半年他就动笔写《太阳城》。那么,在监狱里面写《太阳城》,他的残废的手和周身的创伤,使他每写一个字母都要忍受很大的痛苦。
康帕内拉写《太阳城》,实际上就是以他的鲜血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是带血的著作。写出来以后,有人把书的草稿给送出去。送出去后还有人帮他誊清文稿,还有人帮他联系出版。甚至这本书没有公开出版之前,已经广为流传了,有手抄本,还有人朗读他这本著作。
(三)圣西门:叛逆贵族的空想家
从《乌托邦》到《太阳城》,从海岛到一座城堡,接下来我们看圣西门,我们知道圣西门这一生挺有意思的,可谓坎坷曲折,跌宕起伏。但他追求进步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不断攀登,毅力顽强。所以称之坚毅。
恩格斯说过圣西门是当时最博学的人,而且他在法国大革命中,从事投机生意发了财以
后,这个钱主要用来学习,他一开始在巴黎的工业大学上学,学习物理、化学,学习无机物方面的知识,然后他在法国的医科大学深造,用他的话讲学习有机体的科学。然后他不以此满足,他出国到德国,到瑞士,到英国这些主要国家去进行游学,去结识当时思想最渊博的学者,向他们学习最新的知识。
圣西门是叛逆贵族的思想家,他有怎样的贵族称号呢?
圣西门他的父亲就是伯爵,他的母亲也是贵族出身,所以我们说圣西门一出生下来,身上就带着贵族的血液,披着贵族的光环。圣西门早年的时候,一直以自己有这样的高贵的血统出身,他经常自称我是查理大帝的后裔。他十四五岁的时候,身边有人给他服务,有很多仆人,他跟仆人说你应该提示我,伟大的圣西门你起床吧,有伟大的事业等着你,他用这样的方法来激励自己。当然,后来他把贵族的称号放弃了。
放弃贵族身份的圣西门,有它的双重性,他对帝王抱有一定的幻想,据我所知圣西门曾经给拿破仑写过一封信,他有没有得到回答?
1813年,他认为自己很重要的一部著作《论万有引力》出版了。他们家是圣西门,而路易十四有一个亲戚就叫做圣西门公爵。圣西门跟这个圣西门公爵有一些沾亲带故的,这样圣西门算起来也是皇族,他就把《论万有引力》送给拿破仑皇帝。他是这样写的,“圣西门皇族的堂弟”,以这样的身份把书献给拿破仑。
以这样的身份打动拿破仑。
他也给拿破仑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你不要去称霸欧洲,发动战争不好,你应该跟我一起建设一个新世界吧,这样的世界多高尚,多美好。
拿破仑给他回信了吗?
拿破仑是不屑一顾。拿破仑说,这简直是一个疯子。
圣西门临终前对医生阐述自己的信念,当时的情况怎么样的?
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圣西门到了晚年,他念兹在兹的社会主义的事业一点找不到影子,他感到非常失望,但是他还是耿耿于怀的,他就觉得,我所从事的事业,一定还是能够成功的。当医生问他,你非常痛苦啊,你告诉我吧,我帮帮你。圣西门很不耐烦的说,你别谈这个,谈这个一点都没意思,我们还是谈谈社会主义吧。他告诉了医生他关于社会主义的很多设想。最后还挥了挥手坚定地说,我们胜券在握,然后坦然死去。
李贺林:这些人确实值得我们崇敬。
(四)傅立叶:充满哲理的空想家
我们看过叛逆与不安的圣西门之后,我们看看傅立叶,我想这就是傅立叶同期的其他几位空想社会主义者,比如说欧文、圣西门他们比较起来,这是傅立叶突出的特点,就是他用恩格斯的话说,在傅立叶著作中,每一页都闪烁着对资本主义文明制度的讽刺与批判,傅立叶长期从事商业活动,他对资本主义商业活动自私、贪婪,他有着切身的体会,他同时讽刺起来也格外的犀利。比如片子里面讲了,就是说鞋匠,盼着人们的鞋都坏掉;医生,盼着人们生病„建筑商希望有一场大火把房子都烧掉„
傅立叶在他一生当中,是40年如一日来从事写作和宣传自己学说的,四十年如一日,他具有坚定的意志,韧性十足,所以我用“坚韧”称之。而且每天12点之前都去当着什么来,接受他方案,来参与,这种精神也是很不简单的,尽管最后没有人帮助他。
说到傅立叶之前是一位商人,什么原因支持他走向空想社会主义者道路。
他父亲去世了,遵从母亲的命令,去经商,有了自己的商店,商店破产以后,到别的商店里面打工,这些使他认识到资本主义的内在的矛盾。就是生产的过剩和需求的不足的这种深刻的内在矛盾。他是长期的学习、思考,使他具有一种深刻的眼光,能够洞察到当时社会的矛盾,以及对新社会的设想,所以使他走向了这么一条道路。
(五)欧文:热衷实验的空想家
欧文,因为欧文一生是干实事的,他从事空想社会主义活动,也是“实实在在”的。他不停的搞实验,也曾经结出很多的果实,所以我用“坚实”。
莫尔是高官,康帕内拉是一个教师,圣西门是个贵族,傅立叶是一个商人,而欧文他10岁到伦敦开始打工,19岁管理了一个工厂,到了29岁管理了一个非常庞大的企业集团,并且成为董事和总经理。
欧文是热衷于实验的思想家,他做的哪些实验?
主要有三次,第一次1800年,他从曼彻斯特到了苏格兰,成为新拉纳克大棉纺厂的经理兼股东。29岁他就当上一个企业家了。他主持编了第一部工厂法,使工人的工作时间缩短到10小时半。他本着一种以有利于工厂主也有利于工人福利提高的原则进行一系列改造。同时,凡是9岁以下的,因为那个时候有童工,要给人家免费读书。
那个年代挺难得。
都是首创,而且还改善工厂的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然后给工人盖住宅新区,还创办了公共食堂。另外,他还搞消费商店,这个消费商店很有利于工人的,专门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
工厂价,工人价格。在工厂停工待料的时间里,欧文还给工人发工资,凡是在欧文工厂做工的工人,他们子女进工厂办的幼儿园,还办学校,让他们子女有书读,这是他第一次实验。第二次实验,是在1824年。
1824年欧文带着他四个儿子和一批人到美国的印第安纳州,去买了三万英亩的土地,包括地面建筑,就搞叫做“新和谐公社”的实验,实际上是共产主义的实验区。第三次,1839年欧文在英格兰汉普郡组织了一个“皇后林新村”,又坚持做了五年的共产主义实验。
前面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都是虚幻出来的社会主义场景,到了欧文“新和谐公社”确实是实现了,最终以失败告终了什么原因导致的?
我们说最根本有一条,因为当时整个世界是资本主义统治的世界,像欧文搞共产主义小实验区,我们打个比方讲汪洋大海中一叶扁舟,力量很小,稍微有点风浪就被打翻了。欧文开始还是以慈善家出现的时候,慈善家做好事,资产阶级不反对,但是你要搞公有制,要搞按照工人的劳动给他所得,这个资本家受不了了,整个阶级抱团起来反对他,诋毁他,资本主义社会里面这么一个小小实验区持续不了。当然,还有其他的原因。
还有内部的原因,内部宗教的分歧,民族的分歧,这种内耗也使他实验最后没有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包括欧文这个性子比较急一点,自己比较专断一点,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工厂管理上有分歧的话,就容不得别人。在四年当中“新和谐公社”在不断的分裂,跟他合不来的人走一批,又走了一批,最后就分解失败了。
(六)闵采尔和巴贝夫
这个阶段除了有欧文、康帕内拉、傅立叶、圣西门、莫尔之外,还有很多的人物,比如说闵采尔和巴贝夫,他们和以上这五位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
空想社会主义史上有名有姓的仁人志士约有十几、二十个,我们精选五个,你这里头提到两个重要人物,一是闵采尔,一个是巴贝夫。闵采尔出生在1489年,莫尔出生1478年,闵采尔和莫尔是同一个时代的人,莫尔是1535年被国王处死的,闵采尔是1525年牺牲的。闵采尔比莫尔后生,但还比他先10年走,是英勇就义的。在空想史,闵采尔、巴贝夫这样的空想人物,跟莫尔相比起来,有很大区别。
莫尔我们一般称为和平派,通过和平的方式、走和平的道路,实现社会主义,叫做和平派。那么闵采尔呢?这就是另一种类型的,叫做暴力派,要通过暴力这个手段去推翻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来建立新社会,这是两种典型,我认为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空想社会主义主要有两大流派,许说的和平派是主流派,像莫尔、康帕内拉、圣西门、欧文他是主流派,而闵采尔和巴贝夫是非主流派,应该说这一派的思想更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他们都最后英勇就义了。闵采尔在德国战争中英勇就义的。巴贝尔最终也英勇就义了,就义之前给妻儿写过一封信,你们的幸福只有全体人民的幸福实现你们才能实现。
非常伟大。
巴贝夫坚信自己的事业是神圣的,是正义的。他说,后人会给我戴上花冠的,献上花环的。
那么恩格斯曾经这样的评价说,他们终究是属于一切时代最伟大志士之列的,他们天才地预示的我们现在已经科学地证明了其正确的无数真理。
二、科学社会主义
历史送走了空想社会主义的虚幻,迎来的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曙光。在科学社会主义阶段,这个星球上诞生了两位哲人——马克思和恩格斯。
(一)这两位哲人在巨匠的星河中,到底是怎样相识的?
马恩的第一次碰面
1842年,这个时期他们见过面,他们见面不是特别熟悉,也不是很了解,交谈并不多。第二次见面:心灵交汇
在巴黎的法兰西剧院广场附近,曾经有过一家“雷让斯咖啡馆”。尽管还不能确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见面究竟发生在1844年8月下旬的哪一天,但是这家咖啡馆确实是他们在巴黎会面的地点。
他们1842年见过第一次面,这个时候马克思对恩格斯有误会,恩格斯跟柏林自由人团体有来往,马克思跟那帮自由人团体有矛盾,恩格斯转达自由人团体对他办报想法的时候,马克思就认为恩格斯跟他们是一伙的,这是第一次见面。第二次见面,他们很多方面观点取向一致,包括他们的立场和态度的转化,再一个他们对工人阶级的看法趋向一致,他们彼此写的文章向一个方向前进,第二次见面,也就是巴黎这次见面,谈得非常愉快,谈了很多他们将来为之奋斗的问题,包括工人阶级的问题,包括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问题,很多问题都在讨论之中。这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第一次意义见面的话是第一次,第一次是礼节性见面,这是心灵的交汇。
(二)、“第一个共产党”诞生、资本论
(一)马恩合著第一部作品:《神圣家族》
他们一见如故。二人立即着手合著一部新书,对过去的哲学思想进行反思。这本书于1845年出版,名为《神圣家族》。
《神圣家族》是奠定了马克思、恩格斯哲学世界观的著作,这个著作里提出来创造历史的主要的力量是人民群众,这样就改变了传统唯心主义的历史观的观点。
《神圣家族》原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一幅名画的名字,马克思用这一名称来讥讽鲍威尔等人的狂妄,他们称无产阶级是一群没头脑的人。借由《神圣家族》,马克思与恩格斯完成了对过去哲学思想的告别,开始了共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战斗历程。
(二)第一个共产党如何诞生
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是怎样诞生的?
经历几个阶段,一帮德国流亡者有的到巴黎,有的到伦敦,其中一个组织1846年流亡者同盟,后来分裂了,一部分人1836年成立了正义者同盟,正义者同盟理念就是人人都是兄弟,人人皆兄弟观点。19世纪40年代中期,他们其中几个领导人,包括沙皮尔等人跟马克思认识了,听了马克思、恩格斯谈了思想以后,觉得正义者同盟很多东西落后了,他们很希望马克思恩格斯用思想改组他们,指导他们的,后来其中正义者同盟的领袖沙皮尔还专门写了委托书让莫尔一个人带着书找马克思,说一块讨论怎么改造,后来马克思跟恩格斯商量以后,参加了正义者同盟的改组大会,改成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6月,正义者同盟举行第一届代表大会。按照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要求,正义者同盟改称为共产主义者同盟。1847年11月29日,第二次代表大会举行,300多人参会。因为很多人白天还要上班,会议只能晚上开,并因此延续了10天。
从共产阶级者同盟开始,开始按照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共产党组织原则、精神改造了,这个时候已经带有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的雏形,这个共产党不是民族国家的,是代表全世界的,德国民族党是第一个民族国家的,建的第一个共产党是国际型共产党,来自世界很多国家,英国、德国、法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同盟,第一个共产党是世界性共产党,还不是一个民族国家共产党。
(三)为何把“共产党”比喻成“幽灵” 为什么把共产主义比喻成一个幽灵?
三层含义——第一个幽灵对统治阶级来讲感觉到又摸不着的东西,对于当时很多统治阶级来讲,觉得这个东西具有威胁性,这个幽灵在这个意义上具有马克思说威胁统治了;第二个含义,幽灵控制不住,它就长大了,要成长壮大的,使一个小幽灵一个巨人,马克思在这个意义上,别看这是一个幽灵,将来可能长成巨人;第三个讽刺,当时无论封建统治者还是资产阶级都在妖魔共产主义,说幽灵共产主义要共产工期,消灭祖国,没有民族,要消灭私有财产,消灭人的自由,消灭人的个性,消灭人的独立,马克思《共产党宣言》都做了一一反击,说你妖魔化的成分,马克思恩格斯讲,虽然妖魔化,实际上它作为一个幽灵,可以成长为谁都不可遏制的巨人。
(四)“书记”一次的由来
马克思、恩格斯为了改造政治同盟的时候,他们也建立了共产主义者通信委员会,在这个共产主义者通信委员会成立的时候,恩格斯问马克思成立这个组织,负责人叫什么?马克思毫不迟疑叫做“书记”,“书记”承担什么责任?就是记录大家相互交往的东西的,是平等的来对待共产主义者之间的关系的人,处理之间来往的信件记录一些事的,这个负责人起到为大家服务的职责。我们共产党1921年成立的时候也叫书记。
1849年8月底,马克思带着他的家人来到英国伦敦,并且在那里安顿下来。1848年革命失败后,马克思再次遭到驱逐,英国是当时还愿意接受流亡革命者的欧洲国家。在这里,马克思即将开始他一生中最为重要的一次写作,在这部作品中,资本主义的秘密将被大白于天下。
(五)马克思通宵达旦撰写《资本论》 在《神圣家族》、《共产党宣言》之后,马克思还有一部著作诞生,那就是《资本论》,马克思在大英博物馆从早上9点到晚上7点,他经常通宵达旦研究,回家吃完饭以后围绕《资本论》在撰写,回家那段时间也很长,他不是仅仅在博物馆那十几个小时,回家以后继续干,他持续时间很长的。他为了撰写《资本论》确实是积累了大量的阅读很多书,一般来讲他写《资本论》,基本上达到了阅读了1500多本著作,而且撰写了一百多本笔记,1500本著作,按照现在看,一本书30万字算,将近5000万字的东西,那可不是一个小数,最关键他掌握1500万都是当时人类思想史上巨匠类的东西。不是阅读小通俗都是面对什么黑格尔、康德等一系列大思想家的东西。之所以《共产党宣言》站在这么高的高度,一是他把基本上把思想上所有的东西掌握住了,再一个他确实掌握以后能够变成自己的东西,一百多本笔记实际上是完全体现了他围绕着《资本论》撰写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六)恩格斯通过辨认手稿继续撰写《资本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有着深厚的友谊,甚至帮助对方完成未了结的心愿,在《资本论》第三版的序言中,读者们读到这样一段话:“马克思不幸已不能亲自进行这个第三版付印准备工作了。这位大思想家,现在连反对他的人也拜服他的伟大了,已于1883年3月14日逝世。”是恩格斯写的,短片:马克思用了近40年的时间去酝酿和写作《资本论》,但他没能等到这部巨著完全问世的那一天。在《资本论》第三版的序言中,读者们读到了这样一段话:“马克思不幸已不能亲自进行这个第三版的付印准备工作。这位大思想家——现在,连反对他的人也拜服他的伟大了——已于1883年3月14日逝世。”写下这篇序言的人是恩格斯,正是他整理了马克思留下的大量手稿,完成《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出版。
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继续了马克思的工作,因为只有恩格斯才能辨认马克思的字迹,他也比较了解马克思的思想,马克思手稿里面还有一些空白没有来得及写,恩格斯了解他的前后文,他应该写什么,恩格斯当时也是身体不好,带着病把它补上了。能够辨认出来马克思很多字迹,马克思当时写这个的时候,是非常贫困的,有时候他给恩格斯写信说,你快给寄点钱来吧,我的衣服都当出来了,不能出门了,恩格斯给他寄了钱,恩格斯说我不能不干了,不愿意干的商人的工作,恩格斯的父亲是一个工厂主,他要继承父亲的公司,恩格斯不愿意干这个,他愿意全力以赴投入无产阶级事业,但是他为了支持马克思的工作,他不得不挣了钱支持马克思工作。在大量的支持他生活都是恩格斯,恩格斯做了大量的贡献。
恩格斯跟马克思深厚的友谊体现在什么?恩格斯晚年,1895年他去世了,去世前半年写了《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这部书再次肯定他和马克思基本理论是正确的,这些年的历史发展证明他们也是对的,但是他呢?我觉得恩格斯非常伟大的地方,他敢于对自己做自我反思,做自我批评。他在导言的书里说,他说我和马克思年轻的时候,1848年前后,写《共产党宣言》前后,我们的理论是完全正确的。
列宁说过:“古老的传说中有各种各样非常动人的友谊故事,后来的欧洲无产阶级可以说,它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友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他们两人创造了时代,创造了人类发展的奇迹。”
最感人的友谊。
(三)、马克思与燕妮的爱情神话
在马克思一生中啊,除了有恩格斯这位挚友之外,还有一位人对他影响非常大的,那就是燕妮,马克思和燕妮在十八岁就私定了终身,相恋七年后走入婚姻,我想问问两位燕妮到底是一位什么样的女性呢?
燕妮出身是一个贵族,他的哥哥后来是政府重要的官员,她家里应该是比较富裕的。但是马克思并不像他家里这么有钱,是一般中产阶级的家庭。他们俩的年轻的时候是相恋,两个人互相之间爱慕。因为当时马克思是非常聪明的,非常有水平的一个青年,他们也是非常喜欢诗歌。他也是非常爱慕漂亮的燕妮,马克思经常给他写浪漫主义诗歌,也感动了燕妮,燕妮给他写了一些情书,表现的她对马克思也是非常的好。这个有一段时间以后,他没有见面,他们俩特别想念,但是他们爱情后来是经受了考验。因为马克思投身于革命,受到反动政府的迫害,他们的生活非常不稳定,经济上也没有固定收入,给燕妮生活给他家庭带来非常大的痛苦,这个过程中也考验了他们忠贞的爱情。
(一)燕妮:甜蜜的忧伤
马克思写给燕妮的情诗——《致燕妮》,中间写道:须知世界上唯独你(燕妮),才是我灵感的源泉,这也可以充分证明燕妮对马克思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但是,我们却说燕妮位美丽女人一生中的爱情故事,是既甜蜜又忧伤,三个方面:一个生活的忧伤,马克思一生第一没有固定的职业,挣的稿费非常有限,养活一大家子,生活非常不稳定,经常出现欠人家房东的房租好几个月,最后没办法房东把他们赶出去,有时候恩格斯会寄一些,补一些,但不是长久之计,生活上我们叫做生活的忧;第二,叫做家庭的忧伤,他的孩子好几个,有两三个是病死的,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因为没有钱看病,在这方面,他的家庭的方面出现的问题,对于燕妮来讲确实是一种折磨,他在生命的时候,孩子晚上睡不着觉,然后燕妮睡不了觉,病痛的折磨反映到母亲身上,家庭的忧伤;还有一种思想的忧伤,马克思这么一个伟大的为人类创造价值的思想家,当时的社会是得不到善待的。
(二)燕妮曾扮演马克思的秘书 燕妮非常不容易,据我所知燕妮除了为每天的生活操心之外,还担负起了许多其他工作。燕妮在马克思的工作上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燕妮在马克思的工作中,起了三个作用:一是他从感情上,从精神上支持马克思,燕妮按照她出身的条件,完全可以嫁一个富有的丈夫,他可以生活非常富有,不愁吃不愁穿。
燕妮这样一个贵族下嫁给一个贫农也是非常不容易。
燕妮在精神上支持他,在生活上照顾他,对他非常体贴的,才有马克思克服很多困难,离不开燕妮对他的支持。第二,她帮助马克思做秘书工作,给他整理资料,给他抄写誊写稿子,这也是非常艰苦的工作。后来马克思的女儿也帮他做秘书。燕妮有时候跟马克思开玩笑,你的女儿起来了,他们也能当你的秘书了,我也该失业了,我这个失业也没有养老金,她开玩笑,也有幽默感,她这么艰苦的工作也是伤害她的身体,在这方面燕妮为马克思做了巨大的牺牲。另外一个,燕妮照顾着她的孩子,让马克思全身心的去工作,没有后顾之忧的,他家里很多事都是他的工作。后来他的孩子有病去世,对马克思打击非常大,也是燕妮在这边伴随着他,使他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所以燕妮是一个非常伟大的女性。
有一次德国一个无产阶级领袖到他家,马克思已经把很多东西当出去了,燕妮为了支持马克思工作,燕妮把家里仅剩的东西当出来的,造成马克思家里连买吃的都没了。
(三)燕妮重病:马克思悉心照料
燕妮当时怀疑得了肝癌,已经卧床不起。马克思得了支气管炎,在床上躺了两个多月。就在隔壁的房间,但是两人三个星期不能相见。有一天,马克思支撑着走到燕妮的床前。
他们的女儿后来回忆道:“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早晨,他感到有了气力,可以走到妈妈的房间去。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他们又年轻了——她是一位年轻女孩,而他是一位恋爱中的青年,都刚迈进生活的门槛,而不是即将永别的病魔缠身的老头和即将离世的老妪。”
马克思一生致力于全人类的解放,却从未把挚爱的妻子从拮据与辛苦中解放出来。两人唯一的财富,就是彼此的爱与欣赏。正如马克思年轻时写给妻子的诗句那样:“我能在群星之中,看到燕妮的名字„„”
马克思的妻子燕妮,在1881年12月2日去世。
(四)燕妮去世给马克思带来沉痛打击 燕妮逝世给马克思带来怎样的影响?
燕妮去世给马克思带来巨大的刺激,他的悲痛,长期没有从悲痛中走出来,在恩格斯帮助下慢慢恢复了工作,又工作了一段时间,恩格斯跟马克思的女儿照顾马克思。马克思又坚持在这种非常痛苦过程中,又做了大量的写作工作。
精神意义上某种毁灭性的,对他精神上影响太大了,他们俩感情太深了,精神伴侣,不光是一般上的这种家庭,还带有一种很强烈的这种深层次的思想上的这种伴侣,所以对他影响非常大的,过了一年半左右马克思也去世。
(五)马克思写给燕妮的情诗:《致燕妮》 马克思在他伟大一生当中不仅写出了《资本论》、《共产党宣言》这样伟大的著作,而且还留给世人一首非常缠绵的情诗,节目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这首《致燕妮》,让我们一同感受这位哲人心中火一般的热情和水一般的柔情。
燕妮啊,欢笑吧!你也许要惊奇: 为什么我的诗篇 都用同一的标题《致燕妮》? 世界上唯有你呀,是我灵感的源泉,快慰之神,希望之光,照耀着我的心灵之窗,从你的芳名中我看见你杰出的形像。燕妮--这是两个多么奇异的字样,它的每个音节都美妙悦耳,像是金弦琴的清音嘹亮,宛如神话中善良的仙灵,仿佛是浮动在春以夜的月影,到处为我歌唱。
三、社会主义的实践
1.“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2.“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了一切” 3.“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4.“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心” 【PART 1】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这四句名言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但很少有人知道它们都出自一人之手,那就是列宁。咱们先来看看第一句——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那么他是在何时何地说过这句话?
这句话可谓是家喻户晓。据我了解,他原来的说法是这样的:以革命的名义想想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句话大家都认为是出自列宁之口。据我了解,这是列宁在电视剧中的一句台词。
这个电视剧是我们国家拍的,是在上世纪50年代的一部儿童剧。这部儿童剧的名字叫《以革命的名义》。后来这部儿童剧又拍成了电影。随着电影儿童剧的播放,这句话就被广为传诵。
它真正的来源和出处,在我看来今天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什么?还是这句话产生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
我们看到这句话当中有一个关键词“过去”,请李您跟我们说一说列宁的过去,他的本名叫什么,原名叫什么?
列宁他的名字就叫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杨诺夫,弗拉基米尔是名字,意思是拥有整个世界的意思。后边乌里杨诺夫是姓,前面是附称。列宁是他在革命时期写文章的时候用的笔名。那么就列宁过去而言,应该说这个家庭是一个带有了民主主义革命色彩的家庭。列宁小时候也是非常爱学习,而且这方面的智能是非常之强的。
列宁以几乎每科满分的成绩中学毕业,申请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因为哥哥的罪名,喀山大学校长对于是否录取他非常犹豫,特地批示“待收到鉴定后再说”,而他的中学校长却在鉴定书上给予了他极高评价,“天份极高,一贯努力认真”,因此列宁才没被大学拒之门外。大学一年级,列宁因为领导了反对沙皇的集会遭到开除,并流放。
列宁的家庭背景是怎样的呢? 刚才李也讲了,列宁的家是一个有进步的这种民主主义思想的家庭。这个家庭可以说是一个爱国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当地的叫辛比尔斯克省的国民教育总监。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心地非常善良,他经常自己掏钱资助穷人的孩子上学,而且他还资助落后的地区建学校。据材料记载,他的一生,他帮助当地的落后地区,建了400多所学校。因此他也获得了贵族的头衔。他的母亲也是一个非常善良,对孩子教育有方的一位女士。列宁小时候深受父母的熏陶。据我了解,他的兄弟姐妹共有六人,他有一个姐姐,一个哥哥。值得提及的就是他的哥哥亚历山大,参加民意党青年小组,他们刺杀亚历山大三世沙皇的时候被捕,然后被沙皇政府杀害。
您认为列宁他之所以走上革命这条道路,是不是与他的兄弟被沙皇杀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呢?
我觉得列宁参加革命,应该说哥哥的死肯定有关系。但是我认为它不是最主要的关系。最主要的原因,我自己分析有三条:一条就是那个时代,当时是一个沙皇时代,跟欧洲相比,俄国在封建专制方面是非常突出的,应该说在资本主义而言,它跟欧洲比是一个黑暗的专制时代,这个时代背景之下,人民遭到蹂躏和镇压。所以人们反抗专制统治它成为一种必然。这么一个大的背景是列宁革命的一个基本动因。
1887年初春的伏尔加河畔依旧寒冷,当令人悲痛欲绝的消息传到这个普通的家庭时,与哥哥感情极深的列宁却始终没掉一滴眼泪。他安慰母亲说:“我们必须走另一条道路。”
那么哥哥的死,应该说跟哥哥之间有四岁之差,哥哥的死又是为了反对沙皇统治,当然对列宁有着强烈的影响。刚才姜也说了,这个家庭是一个充满了民主主义色彩突出的家庭,所以受家庭的影响,同时哥哥的死肯定给他心灵上造成一个极大的震撼。当时他还不满18岁,所以对反动统治,特别对沙皇统治这种仇恨,这种反对心理自然就形成了。
再一方面,我们也都知道这个时期和后期,列宁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他已经接触到了马克思的《资本论》,也接触到了《共产党宣言》,这两本书对于他走上革命道路是起了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应该说当时他尽管理解程度还没有那么高,但是毕竟这两本书影响很大的。所以他跟哥哥走上一条不同的道路。所谓不同道路,哥哥是一种恐怖的暗杀活动。而列宁是代表了无产阶级,领导这个阶级进行革命斗争,走上一条无产阶级革命道路,应该说跟哥哥之间是有不同的。
1893年,列宁来到了当时俄国的政治中心彼得堡。他留着胡子,目光冷峻而坚定,做事十分果断。此时的列宁才23岁,可看上去像40岁,几乎所有过去认识他的人,都认不出他了。在彼得堡,列宁以做律师助理为掩护,开始整合当地的马克思主义小组,同时积极参加和领导工人运动。
提到列宁的“过去”,我们不得不说到他的婚姻家庭,那么我想请姜您跟我们说一说,他和他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又是如何从相识走入婚姻的殿堂呢?
爱情是人们永恒的主题,革命伟人也不例外。但是如果说起列宁的恋爱和家庭的话,我们可以说这是一个志同道合的革命情侣。
他们的相识也是在一次革命小组的马克思主义小组的集会上。当时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在圣彼得堡参加一次马克思主义小组的一次秘密会议。当时列宁在会上做了演讲。会后一位
女青年就喊“请等一等,听说你是从萨马拉来的一个学识渊博的马克思主义者,而且我也读了您的书,读了您的《什么是人民之友》,您的《市场笔记》,我觉得您写的非常好,也觉得您思想非常深刻,符合我们俄国革命斗争的实际。”于是对列宁表达了自己的钦佩之情。列宁也觉得这位女青年是非常地可亲,谈吐也非常好。然后也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家庭、自己的理想、追求、理论,就越谈两个人谈的非常好。他们在彼得堡一个街区,分在一起做革命工作,做组织、宣传,列宁经常周日的时候去找克鲁普斯卡娅谈心、谈理想、谈事业、谈家庭,日久生情。这是共同的理想。
志同道合,事业把他们连在一起。我们知道列宁他曾经一度流亡,请两位给我们说一说,他流亡中经历了哪些坎坷的故事?列宁流亡他有两次被捕流亡,一个是1887年,一个是1895年。不管怎么样,列宁他是一个城里的孩子,这个家庭是一个资产阶级的家庭,生活相对来说是比较安逸的。那么一旦被捕以后,被流放到农村,被流放到西伯利亚,那个地方在当年应该说是非常艰苦的。我看到《列宁传》里面也写到了,当年列宁流亡的那个村庄里面,前后左右都是特别的肮脏,粪堆几乎堆满了所有村庄的周围。所以只有走出去才能够呼到点新鲜空气。所以当年我就觉得列宁一个城市家的孩子被流放也是为了革命,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因此他在这里面,生活上应该说是非常艰难的。过去毕竟家庭里面还有保姆,到这儿以后完全靠自立。
落差比较大生活上。
差异比较大。特别是在西伯利亚的流放,冬天那个寒冷,应该说承受也是比较大的。在狱中,列宁开始写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他把文字用牛奶写在书籍或杂志的每行字中间,它们被带出监狱以后,在火上一烤,就能看见字了。为了不让狱警发现,列宁把面包捏成小“墨水瓶”,倒一些牛奶在里面,蘸着写作。一有危险就马上把它吞下去,不走运的时候,曾经一天吃过六个墨水瓶。
他流亡在西伯利亚的舒申斯克村,在那儿流亡三年,1897年2月到1900年2月。这三年,列宁后来自己说,是他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候。为什么呢?
这么艰苦的生活,他不屈不挠,乐观向上。他在里面读书、写作、研究、锻炼身体,这三年的时间是他思想走向成熟的时候,也是他一生中经历最值得难忘的时候。这个期间他写了,我们都知道列宁《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者的任务》,还有《俄国社会民主党人的抗议书》,《列宁选集》都是在这个期间写的。这个期间还有一个值得一说的,在流亡期间,他和克鲁普斯卡娅在这里结婚的。
他们结婚在这个城市? 刚才讲了他们的恋爱经过。
所以列宁一进监狱以后,就给自己设定一个严密的计划,学习计划、写作计划。所以正因为刚才姜谈到了他在监狱里写那么多文章和著作,其中跟这个监狱生活也是连接在一块的。而且像他第一个《党纲》就是在这个监狱里面完成的。所以我觉得这段生活给列宁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19世纪最后3年,列宁是在西伯利亚流放地度过的,这是一个只有寒风和冰雪的荒芜世界。列宁住在舒申斯克村一间小农舍里,四周堆满了牲口粪。而他革命思想的利刃,却在磨砺之下愈见锋利。在这里,列宁除了完成《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这部40万字的巨著,还写了30多篇理论文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这位才华横溢的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家。
【PART 2】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了一切 我们来看下一个题板的名言:赢得了时间就是赢得了一切。这句话非常好的反映了时间的珍贵,特别是在革命时期。我想请两位给我们讲一讲,列宁在革命时期争取时间发展革命的几个关键点。
这个我觉得最典型的就是十月革命以前,就是武装起义的时机的确定问题上。在俄国二月革命以后实际上是两个政权并存,一个是苏维埃政权,一个是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的政府。资产阶级政府实际上它将来要背叛这种革命的成果,要建立这种资产阶级的统治,实际上要执行沙皇政府时期的一些对外政策。在列宁看来,二月革命以后,要不失时机的把这种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引向社会主义革命。临时政府在17年8月份的时候它已经显示出它要对苏维埃政府要做进攻,要先下手。
布尔什维克党中央采纳了列宁的意见。彼得格勒四万多武装工人和两万多卫戍部队开赴前线,粉碎了科尔尼科夫叛乱。此时形势大变,包括彼得格勒、莫斯科在内的156个城市的苏维埃都拥护布尔什维克党。这个时候,革命起义的条件成熟了。这是列宁在1917年10月23日所写的关于武装起义的决议。此前,列宁两次致函党中央,但分歧严重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层并没有接受列宁立即举行武装起义的主张。
列宁在芬兰,他写信给中央说临时政府它面目已经暴露了,我们要举行武装起义,时机已经成熟了,要推翻它。但是他的提议,中央委员讨论的时候,大多数人还是反对的,认为革命时机还是不成熟的,临时政府力量还很强大,如果这个时候武装起义的话,可能会导致把布尔什维克政权会遭到致命的摧毁。
他认为要赢得时间?
列宁认为,在芬兰又给委员会写信说:“拖延时间就是犯罪,拖延时间就是灭亡。”而且再讨论的时候,还是有人反对,这时候列宁已经怒不可遏,他说如果这样下去的话,我就退出中央委员会。
革命时机稍纵即逝,远在芬兰的列宁无比焦急。10月20日,列宁化名“伊万诺夫”,扮成火车司炉工,秘密返回彼得格勒。29日,扩大的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会议一直开到第二天凌晨,最终以19票赞成、4票弃权、2票反对的表决结果,通过了立即举行武装起义的决议。这天凌晨,列宁终于无法支撑疲惫的身体,倒在地板上睡着了。
是在列宁强烈的要求下,最后又讨论,终于通过了要举行武装起义这个决定。这样就赢得了时间。
还是不失时机的把革命的时机把握好了,取得革命胜利。
11月7日晚,全俄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召开,大会宣读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农民书》,宣布临时政府已被推翻,代表大会已经掌握了国家政权。大会选举产生了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了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
列宁他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他阅读的速度和他理解的深度异常惊人,是不是这样?应该说列宁的阅读是非常快的,而且往往是过目不忘的。这点跟他一个学习方法我觉得是有关系的。他实际上是从大学时期开始,中学到大学期间他有一种学习方法,我到今天为止我都很推崇。比如说他要写一篇稿子,他先列一个提纲,他先把提纲放在那儿,然后写了提纲的一面,然后把纸折起来,折起来以后,这边是提纲,然后这边就去查找材料,然后就往里充实内容。等到查完了材料,按照提纲顺序,然后他再形成自己论文的细提纲。
读书的时候,他是在书的空白处做批注、体会,而且写的非常清楚,他把读书当作与作者的交流沟通的一个很好的方式,他批到兴处,比如说这个书写的好,他就批上:非常重要,妙不可言,他就在这本书观点很错误的时候,他就批上:一派胡言或者是莫名其妙。
【PART3】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 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那么我们知道列宁他一生当中很少有时间能够休息,那么他工作的强度到底有多大,休息的时间到底有多少呢?具体说休息时间有多少,但是据我了解,也看了一些资料,觉得列宁工作强度一生是非常大的。
比如说他一般工作每天都是十几个小时,最严重的时候每天工作20个小时,他晚年的时候他采取这种,因为他不能正常工作,采取书信口授的方式来争取工作时间。
列宁他曾经还说过他要感谢那位刺杀他的人,正是因为他的刺杀才让列宁一生当中有了唯一的一次休息的机会。李请您跟我们说一说那次刺杀的经过是怎样的?
1918年8月30日傍晚,列宁在莫斯科米赫里逊工厂参加完一个群众集会,被工人们簇拥着向汽车走去。兴奋的人群涌动着,拥挤着,一个男人突然高喊道:“大家不要挤,让列宁同志先走!”就在人们把注意力转向这个男子的时候,突然响起了三声枪响,列宁应声倒地。第一枪射中了列宁的左肩,第二枪射中左胸并穿颈而过。
刺杀是这样的。实际上列宁一生遭到刺杀有三次。第一次就是在列宁被刺杀那年的年初,那次刺杀是没有成功。第二次刺杀,咱们讲列宁被刺杀就是第二次,1918年的8月,列宁在一家工厂去做演讲的时候,从会场出来,结果遭到社会革命党人卡普兰的枪击。但是这个刺杀,就目前来说,我也搜了一下网上,我也搜了一下传记里面,可能有一点点的争论。争论是什么?是说卡普兰这个人眼睛非常近视,近视程度非常之高,几乎等于半瞎。说卡普兰连开三枪,两枪都打中了列宁,说不太现实,这是一种说法。但是事实上,今天俄罗斯官方,当年的官方认定还是卡普兰刺杀。但是刺杀以后,很快地,三天之后就把卡普兰给枪毙了。这当时是一个遗憾,就是没有来得及查证更多。
现在就无从考证了。无从考证。但是基本上我们就认定是卡普兰对列宁枪击。所以这次枪击事件对列宁而言,应该说乃至到列宁的死,肯定这次枪击是有直接关系的。所以列宁所谓感谢他,是因为终于有个时间躺下来,一个是休息一下,再一个能够认真地看点书。因为他当年刚刚取得胜利,各项工作都在开展之中,他没有时间,他停不下来。现在停下来,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的这句话。
那么在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初期,肯定是有很多工作需要完成,但是列宁他强调休息的重要性,但是他自己的休息时间却又非常地少,这种矛盾的思想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呢?我自己根据我对我们党历史人物的了解程度,我觉得毛泽东跟列宁这点上很像,他一生一辈子除了工作就是读书,列宁也一样。他当时读书,应该说一个是涉猎的范围广,而且列宁的哲学思维能力非常之强。那么他这块晚年,他其实也还是比较注意劳逸结合的。他劳逸结合,他年轻的时代,我查了他年轻的时候,年轻的时候是什么呢?习惯在家里面,在院子里面弄两个杠子,弄一单杠自己锻炼。实际上到晚年,特别到后来,他最大的休息就是散步,一般情况之下,他没有太多的剧烈活动,就是散步。那么他注意散步,注意休息,同时他讲了,为了更好的去工作。那么他讲这句话的时候,他也是想力求什么呢?征得给无产阶级一个正当的权益,工作权益,他是从这个角度去讲的,他反映了这方面的想法。
列宁是个辩证法大师,他非常懂得休息和工作的关系。有个干部疗养院,当初是被取消了,列宁知道以后,好像很生气,他就致信给负责人,一定要把这个疗养院给恢复了,让干部们得到充分地休息才能工作。在列宁的指示下,这个疗养院就恢复了。刚才李讲了,年轻的时候,流放的时候,监狱的时候,他都非常注意锻炼身体。
注重劳逸结合。他对探监的家属说,身体就是革命的本钱,如果没有好的身体就不能从事这种艰苦的革命工作,他锻炼,在监狱里做俯卧撑,洗冷水澡,就是非常非常地知道注重锻炼身体的重要性。但是到了晚年,由于革命的需要,他还是把自己全身心的投入到这种工作中。据记载,当他中风以后,就是口授的时候,口授工作的时候,跟中央委员商量,每次口授一般是5到10分钟,不能超过10分钟,但列宁口授基本上每次都超过10分钟,而且他晚年的时候工作量是非常大的。据资料记载,他在17天的时候,口授了29封函电,写了两篇文章,工作强度是非常大的。
【PART4】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心
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心。那么这个地方有一个关键词“最大的困难”,我们先从几个阶段来看一看革命中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整个的革命我觉得都充满了这种艰辛和困难的过程。但是列宁总是以一种革命家的胆略,这种智慧来领导党克服这个困难。在中期的时候,在前期的时候,党的分裂就是一个很大的困难。大家都知道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为两派,一派是列宁的布尔什维克,还有一派是孟什维克派。这两派围绕着争夺中央领导权进行了多次激烈的反复较量,党的分裂是最大的困难。
到后期其实列宁想的更多的问题之一,跟这个问题也是连接在一块的,就是党内的不团结的问题。
如果说党内团结的话,后来的结局可能也许会不是这个样子。在列宁的政治遗嘱里也写到了对每一位领袖人物评价问题,特别是对斯大林的评价问题。在某种意义上,他觉得斯大林的态度是太粗暴的。其实认为斯大林不太适合做党的一把手。所以当年列宁这方面,困难里面面临最大的困难,党内问题是一个。当然也有另外一个问题,因为列宁他面临的这是刚刚胜利,刚胜利以后,当然外国的干涉。所以他为什么要跟德国签订一个《布列斯特条约》呢?其中之一就是为了缓解这条,不然的话他面临那么多敌人,他怎么解决国内的问题。国内还有反对势力,就是国内的反动派的进攻,为了这一条。那么到后来要解决农村的粮食问题。所以新经济政策,他面对的就是因为因困难,因处理困难而提出新的政策,乃至到后来他还有什么文化问题、其他问题等等。
因为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的环境之中。是两个,十月革命,苏维埃政权建立以后两大困难,一个就是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武装干涉。还有一大困难,就是刚才讲的,饥荒。饥荒比武装的敌人更可怕,它使工厂停工、机关停止运转、前线生产供应不上。这是最大的困难。
列宁首先要面对的严酷事实是粮食危机。苏维埃政权失去了乌克兰、伏尔加河流域等主要产粮区,前线厮杀的红军战士和后方的群众都面临着断粮的危险。俄国在持续数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已经民穷财尽。国内战争爆发之后,原首都彼得格勒当时每人每天只有50克面包的口粮,诗人奥西普充满悲伤地写道:“彼得堡在光荣的贫困中奄奄一息。”
据我所知,列宁的晚年又开始了另外的一场斗争,那么这个时候他在跟谁做斗争呢?更多的是跟病体。后来不对列宁遗体解剖的时候,对脑血管,就认为它已经非常僵化了,就像石头一样那么僵硬。所以他那个年代里面,跟身体斗争的成分是最多的。这是一个方面。再一方面,我们刚才也说到了,还是面对的内外忧患问题,国内有反对势力,国外也有反对势力,再加上这个饥荒。到后来这方面是缓冲了,但是党内问题又跟着来了。
那么就是在这种环境之下,据我所知,列宁他还在坚持口述写作,他口授了许多,由秘书做记录,公开发表的有8篇,比如说《给委员会的信》,就是如何讲党内民主的问题。还有《论合作社》,就讲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还有像我们知道的《日记在录》,宁肯少些,但是好些等等。是在那个时期口授来形成的。
列宁预感到自己生命危在旦夕。他迫切地希望用不多的时日,对党和国家的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于是,他向政治局提出请求,每天给无法执笔的他一定的口授时间,以便把思考的意见记录下来。经过和医生商量,政治局决定每天给列宁5-10分钟的口授时间。
其实就是咱们自己而言,咱们后来建国之后,走合作化道路来实现农业合作化的时候,那基本上我们就是从列宁这儿来的。因为列宁说通过合作化走向社会主义,那我们实际上也是通过合作化实现了农业集体化,那么同时完成了资本主义和手工业,我们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进入到了社会主义社会。所以这一切跟列宁都是连接在一块的。
在列宁去世之后,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曾经用“国友人师”的挽词来称赞列宁为革命中之圣人。列宁他之所以为我们身边伟大的导师,是因为他缔造的社会主义国家将永远造福于后人。
列宁把共产主义带到了苏联,使之成为一个真正实现共产主义的红色王国,并对这个国
家的前途充满了无限希望。但是,在列宁逝世后,苏联真的会如他所愿么?今后的领导人究竟要将这个泱泱大国带向何方?
说到列宁之后的苏联,我们这里提出三位重要人物: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先说说斯大林。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斯大林,说一说斯大林的家庭背景他是如何走上革命的道路的呢? 斯大林生于1879年,那就是说跟列宁比的话,比列宁小9岁,生在格鲁吉亚的一个小的山城,叫哥里,那么他是属于少数民族格鲁吉亚族,他原来的姓叫朱加什维利,后来斯大林这个名字是他后来参加革命以后自己改的,这个斯大林这个字在俄语里面就是钢铁的意思,我觉得这个名字跟他的性格是非常符合的。他的家庭是,父亲农民出身的皮鞋匠。母亲是一个农奴的女儿,家里家境不是很好。父亲小的时候,他小的时候,父母希望他当一个将来也要继承父业,也要做一个皮鞋匠,所以他说让他去学手艺去,母亲希望他将来做个神父,做个神职人员。但是他都不愿意。母亲觉得很遗憾,直到1937年母亲快去世了,在克林姆林宫见到他的时候,还说真遗憾呢,你没有成为一个东正教的神父。
那么斯大林小的时候他到14岁的时候,就到格鲁吉亚的首府第比利斯去上中学了,是个教会中学。中学里面他学习很努力,成绩很好,而且在中学里面他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但是因为参加学生运动的一年就被开除了。后来俄国党是1898年成立的,1989年一大成立以后,尽管这个成立以后党很快也就没有正式成立起来,但是1898年成立以后,斯大林就入党了。入党了他后来就在当地的,成为当地第比利斯党委会的成员了。后来他参加了1905年到1907年俄国第一次自由民主革命,在这次革命中他表现的也是很坚强的。那么在这个革命期间,他第一次结婚,他找了一个叫叶卡捷琳娜的一个格鲁吉亚的女子结婚。
就在1906年。结婚以后,不幸的就是一年多的这个妻子就去世了。什么原因呢?
生病去世的。所以给他留下了一个不到周岁的一个儿子,叫雅科夫,这个雅科夫一会儿我们还要讲到他,所以要先说一说。那么这样后来他就从1907年革命失败以后,从07年到2012年这个期间,他五六次被捕,五次被流放,但是他每次都从流放地逃回来。1912年最后,因为1912年他从流放地逃回来就逃到彼得堡,彼得堡当时列宁正在创办《真理报》这个报纸,列宁就请他创办这个报纸。
后列宁时代,斯大林执政苏联,但是他的继位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因为列宁在重病期间,写了一封“致代表大会的信”,就是因为这封信,斯大林差点就当不成这个接班人。
是有这么一个情况,就是说在党的十一大的时候,就是1922年开的十一大的时候,斯大林当选为党的总书记,那么这个也是第一次设总书记这样一个职务,党的1921年,党的第十二大的时候。
列宁逝世4个月后,俄共(布)召开了紧急中央全会。此前3天,列宁的夫人克鲁普斯卡娅把列宁患病期间留下的13封口授的札记交给了中央委员会。这些札记里有着石破天惊的内容。斯大林的一位秘书回忆说:“所有参加会议的人都因为这一可怕的事而吓得目瞪口呆”。这就是列宁所写的《给代表大会的信》,日后被称为“列宁的政治遗嘱”。
这封信的主要内容是这样,就是列宁在这个信里面,对斯大林还有其他一些党的领导人,比如说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等人,列宁有一些评价,他们有什么优点,有什么缺点。那么我们现在今天主要是讲讲对斯大林是怎么评价的。当然列宁对斯大林的评价总的还是很高的,认为他是我们党的一个杰出领袖,但是列宁同时认为斯大林这个人太粗暴了,不够虚心,不够耐心,不关心同志,他说如果这样的人作为一个普通党员是可以的,他说作为一个总书记,他认为是不是适当他表示怀疑。
列宁他作为党的领袖,他却表现出了对斯大林的不满,并且反对他担任总书记。所以说是这样的,所以列宁后来又补充了几句,所以我认为最好把斯大林从总书记的岗
位上调开。因为他不是刚才我说的,他已经是总书记了,调开,换一个其他的人来担任这个职务。那么这封信在十三大上没有传达。
那么所以十三大上列宁还是继续,斯大林还是继续担任,那么列宁24年去世了,去世以后,召开了紧急中央委员会,就是来研究,就把这封信在中央委员会上传达了,传达以后斯大林马上表态,说那我就辞去总书记的职务,那么这个时候中央委员会上的多数人,还是支持他。说大家表决说是你当总书记这几年,列宁同志所担心的情况并没有发生,所以我们觉得你还是可以当,当时表决了30票对10票,所以还是通过了建议下一次代表大会继续选他当总书记。
所以下一次列宁已经不在了,列宁已经去世了,下一次就是1924年开的第十三大上,他再一次当选。所以他有这么一个过程。所以他还是总书记。当时那些人很支持他。不过总的来说,他当,当然还有一段插曲我觉得可以讲一讲,他当上总书记以后,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首先要把他的一些政敌要除掉,首先他就搬倒了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就是当时跟他竞争最激烈的那个。
是,托洛茨基,列宁在信里面也说了,托洛茨基自己也是一个杰出的领袖,但是托洛茨基也有缺点。那么他把托洛茨基给搬倒了。接着他先后又把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这些人又清除掉了。所以这样一场党内斗争,从24年他当上总书记,继续担任总书记以后,一直到最后他巩固自己的政权,差不多花了25年的时间。一直到1929年,可以说他的党内的地位才稳固下来,他把这些政敌都弄掉了。那么这个时候我就想了一个问题,那么说明列宁当时的担心也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反过来说,如果大家听了列宁的话,没有选他当总书记,选了别的人当总书记,这些情况可能也要产生,或者甚至于比这个都更激烈,我觉得这个今天来看也是反映了这个苏共它这个在新旧领导人交替的没有一种机制,没有一种很完善的机制。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停止执行了。
1941年6月22日凌晨,法西斯德国悍然出动550万兵力、近5000架飞机和4000多辆坦克,兵分三路向苏联发起全线进攻。短短几个月,苏联150万平方公里国土沦陷。11月初,德军坦克推进到苏联首都莫斯科近郊,先头部队已经能从望远镜里看到克里姆林宫顶部那颗著名的红星。
那么在二战当中,斯大林又是如何带领苏联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取得惊天逆转的伟大胜利的呢?
这个二战也应该说是斯大林一个重要的功绩,因为我们知道1941年6月22号,是德国法西斯在吞并了波兰以后,他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他发动大量的兵力向苏联进攻,但是一开始由于苏联领导人,包括斯大林在内,思想上准备不足,所以一开始就往后撤。
节节败退。
就是说大概撤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被沦陷了。那么后来的希特勒就不得了了,他说我两个月之内我要拿下莫斯科,发动了一个莫斯科保卫战,他要进攻莫斯科,因为你要把首都拿下来,才是你这个,这个时候全国军民团结一致说,莫斯科绝对不能丢,所以斯大林亲自领导,甚至于当年11月7号国庆日他还是在红场阅兵,阅兵以前这个部队和群众都在莫斯科地铁里面呆着,然后开始阅兵,他们就出来到红场阅兵,阅兵结束以后马上就开赴前线。这是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非常高涨。
1941年11月7日清晨,大雪纷飞,战士们从地铁站、从掩体、从城市的各个角落向红场汇集。上午8点整,一场盛大的阅兵式开始了,这是一次与敌军近在咫尺的阅兵。所有人都屏声静气地倾听着斯大林用沙哑的声音,向每一名苏军将士发出的号召:“彻底粉碎德国侵略者!社会主义祖国万岁!”接受检阅的苏军将士,直接从红场奔赴战场。这一刻,苏联政府和斯大林向全世界表明了战斗到底的决心。
所以这个惊人的英雄主义表现出来了。
所以大概激烈战斗打了3个月左右的莫斯科战役,保卫战,取得了胜利。那么大概有30万德军被歼灭,所以这个斯大林开始的时候,第一次胜利,这不光是打破了两个月占领莫斯科这样的神话,而且也打破了就是说德军是不可战胜的这样的神话,在全世界都很钦佩苏联军民的这样一种英雄主义精神。这是第一次。
第二次,就是说下面还有一次,就是要说斯大林格勒战役,这是同样这两次战役是卫国战争当中最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打了差不多8个月了,1942年6月就开始了,就是说莫斯科战争失败以后,希特勒他就往斯大林格勒打,那么这个斯大林格勒就是我刚才说过的,察里津,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港口城市。
在南部,在伏尔加河口,斯大林格勒,原名察里津,伏尔加格勒,一直到1942年初,都还是伏尔加河流域最美丽也是规划最完整的城市,包括设施完备的工业厂房,这里曾吸引了无数年轻人到此追逐梦想。然而,战火即将烧毁一切。人类历史上最惨烈的战役开始了。
那么这个战争打的非常惨烈,打了8个月,当时双方投入很大的兵力。那么斯大林是绝一死战,因为斯大林格勒,而且是一条一条街道的打,他是巷战,后来打成巷战,先是轰炸,轰炸都把这个城市差不多80%都炸光了,一片废墟了,然后,街道,一个街道一个街道的打,打的非常惨烈。但是由于苏联军民的英勇抵抗,德国人还是吃了败仗。最后把他的第六集团军的指挥员鲍尔斯,鲍尔斯原来是一个将军,刚刚授到一个元帅军衔,这个元帅军衔是空投下来的给他一个元帅军衔,把这样一个高级将领给俘虏了,还俘虏了除他以外的23名将领,大部分都俘虏了,所以取得了很大的胜利。还有这么一个小故事,就是说鲍尔斯被俘以后,当时德国方面派出红十字会,派代表跟苏联谈判,说我们要把雅科夫来换鲍尔斯,这个雅科夫就是我刚才说过的,斯大林最大的儿子,当时他被俘了。
曾妄图3个月灭亡苏联的法西斯德国,低估了那里军民的爱国热情,也低估了社会主义苏联的巨大潜力。强大的国民经济,很快转变为战时体制,并开始全速运转。工人每天废寝忘食地工作14个小时以上,战争期间,全国共生产了49万门大炮、近11万辆坦克和13.7万架飞机。
卫国战争期间,近300万党员牺牲在前线。仅战争的头6个月就有6万名党员和4万名团员作为政治工作者被派往前线,他们在作战的第一个星期内就大多阵亡。
我们说了很多斯大林执政期间苏联取得的一些成绩,那么下面我们来说一说苏联模式的弊端。
从理论上分析,苏联模式,是在苏联处于资本主义被迫下建设社会主义这个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了一种战备模式。它的特点是战备模式。所以正因为这样,比较弱小的资本主义国家,在这样一个条件下,他能够有效的调动人力物力财力,来建设社会主义,来抗拒法西斯的侵略。坚持苏联社会主义,我想有几个数字,可能可以明确的看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1940年,苏联的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是7.15倍,到了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各类来的,包括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算在里面,都有百分之几十,它增长了7.15倍,苏联的工业增长了11倍。那么苏联在世界工业里面的分量由原来在十月革命之前,最高的时候是1913年,它占世界工业总值的2.16%,可是到了1940年的时候,他占了13.7%,增加了11.2%,这是非常了不得的一个成就。
但是在同时苏联模式又带有一系列的缺陷和弊端,后来为什么那么突出来呢?就是时代变了。主要就是苏联这种模式是适应以战争,以革命为时代主题的一个战备模式。那么二战以后,整个局面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到70年代以后,这个世界主题转变为和平与发展了,它这个模式就跟不上了。当时苏联有很多人给斯大林就提出来要改变。最突出的就是部长会议的副主席,奥兹涅切斯基,他就提出来苏联要改变,斯大林不听,把他投到监狱了,后来
等于把他杀掉了,第二个斯大林死了以后,斯大林当时定了一个接班人之一,马林科夫,马林科夫就对优先发展重工业这种过头式,提了意见,结果把赫鲁晓夫把他打下去了,所以苏联不是没有人提,他们也已经感觉到时代的变化,苏联要改革了。但是没有接受。
领导没有接受他们的意见。
那么具体分析起来,我认为苏联模式的缺陷和弊端,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第一个就是经济体制问题,经济体制最大的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它不顾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就是经济结构,经济结构上来说,它主要一条,就是片面的发展重工业和国防工业;第三,就是发展战略,发展战略来说,就是刚才陈讲的,他要搞高速度,科学技术水平上不去。
我们来看第二位人物,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是生于1894年,那如果说跟毛泽东相比呢,比毛泽东小一岁。
1894年,那么他是一个工人家庭出身,他出生在,他是俄罗斯族人,他是生在俄罗斯南部库尔斯克州的一个农村里面。他父亲母亲出身都是农民。
都是农民,后来赫鲁晓夫就到了顿巴斯了,顿巴斯是煤矿中心,那么他当过钳工,他父亲也当过矿工,是这么一个家庭出身。赫鲁晓夫其实没有受过什么正规教育,他正规教育只在学校里面念了四年书,后来当然他上学了,就是说小的时候没有上过正规的学校,后来他当工人以后,他就跟着他卡冈诺维奇在当地到乌克兰什么很多地方工作,就参加革命工作了,已经是一个职业革命家了,他在乌克兰地区当区委书记,或者最高当市委书记什么的,他是跟着卡冈诺维奇的,因为卡冈诺维奇当乌克兰的领导。后来29年,卡冈诺维奇到莫斯科来,把他带到莫斯科来,他到莫斯科来,卡冈诺维奇29年到了莫斯科以后,他就调干了,用我们的话说调干,就是上学了,29年上了莫斯科工业学院去学习,读书去了,那个时候他已经35岁了,他还是当大学生去了。但是他学了几年,学习上也没有完成学业,但是他仕途上还是飞黄腾达的,那么他后来就在莫斯科做领导工作。最高的就做到莫斯科市委书记和莫斯科州委书记。
之后就是在38年,十八大上他当选为政治局委员。然后后来49年的时候又担任中央书记处书记,是这么一个情况。
1953年斯大林去世以后,赫鲁晓夫逐步成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他面对的局势十分复杂。进入和平建设时期以后,苏联模式存在的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片面发展重工业、高度中央集权、过分强调阶级斗争、严重破坏民主法制等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苏联开始纠正斯大林时期肃反扩大化等错误,进行各个方面的调整。
因为毛泽东同志曾经评价说,赫鲁晓夫的这个秘密报告,揭了盖子,也捅了篓子赫鲁晓夫对斯大林的批判造成了怎样严重的后果?我们应该如何来全面的评价斯大林呢?
这样,苏共二十大以后,咱们中央花了很大工夫研究要表明态度,包括毛主席的内部会上就讲了两句话,一个就是他揭了盖子,一个就是他捅了篓子子,为什么叫揭了盖子呢?就是长期以来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内部,就是在斯大林,对苏联共产党,在苏联存在一种迷信,认为他是一切政权,一贯政权,虽然我们有不同看法,我们实际上没有完成照斯大林那一套做,但是实际上总是感觉到有很大的压力在那里,你不听他的,毛主席。
解放思想,毛主席当时对苏共二十大报告主要一个角度是什么角度呢?主要一个角度就是从反大国沙文主义,我们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条是为揭盖子,为我们起了很大的作用。就是原来应该说,马克思主义必须跟本国实际跟时代特征相结合,但是在当初斯大林大国沙文主义压力下,他否认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能走这条路,就是社会主义道路,你不让我走都不是社会主义,所以一会儿一套,一会儿又我们,毛主席,因为我们搞的人民民主制度,我们没有讲无产阶级专政,讲的人民民主专政,斯大林他又怀疑我们是敌斗,第二个敌斗。
所以这是揭了盖子。那捅了篓子呢?
捅了篓子、是这样,实际上是两句话应该,丢了刀子捅了娄子,毛主席讲丢了刀子,但是一般来讲现在有两句话,实际上是三句话,丢了刀子,就是毛主席认为,列宁斯大林是两把刀,是对付帝国主义,对付社会主义敌人的两把刀,现在批判斯大林是错误,没有什么是对的,但是你一棍子打死斯大林,全面否定斯大林,这就是把斯大林这把刀子丢掉了,丢掉了以后,帝国主义拿了这个刀子来捅你,所以这样,在苏联国内就形成了右倾,右倾主义浪潮,在国外因为帝国主义拿了这把刀来捅苏联了,就是实际上产生了一个反苏、反共、反社会主义的大浪潮,我们来看第三位人物,戈尔巴乔夫,那么他是如何上台的呢?第一个原因,就是苏联从1980年11月开始,到1985年3月,这两年零三个月里面,苏联连死了三个苏共中央书记,第一个是勃列日涅夫,第二个是安德罗波夫,第三个是契尔年科,都是短短两年里死掉了三个总书记,而且特别是第三个总书记,当时连开会自己都不能进去的,得有人扶着,搀扶进去,然后进去这个脸胀得通红,老了,老态龙钟。
已经73岁了,所以当时的口齿还不清,所以这样给苏联高层领导,给苏联群众感到非常,党和国家的命运非常担忧,也非常焦虑,你说我们领导人怎么这样呢,所以当时在苏联就有一个气氛,就要求年轻力壮的,能干的上台。
这个时候就是戈尔巴乔夫上台。戈尔巴乔夫,当时苏联有三个候选人,就是竞选这个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1985年的时候是54岁,因为他是1931年生的,54岁,其他两个,第二个是诺曼诺夫,是62岁,第三个是格里森是71岁。
这个时候戈尔巴乔夫是最年轻的。
他是最年轻的这是一条,第二条,戈尔巴乔夫这个双学历,他是法学学士,法学毕业,又念了一个农学博士,农学学士。
就是他学历比较高。
学历高,他双学士,又是法律,又是农学。另外这个人比较随和,还是属于改革派的,像84年他这一篇文章里就说改革。所以人家把他上升为改革派了。
戈尔巴乔夫他属于是改革派,那么在他上台之后,他面对苏联当时那么严峻的形势,他又进行了哪些改革?成效如何呢?
戈尔巴乔夫上台的时候,是苏联这个形势非常不好的时候,因为苏联在二战以后,苏联的经济发展什么到了顶峰,经济发展速度年增长率是11.5%,50年代初期,就是50年代到55年,而到70年代下半期开始,苏联已经逐步丧失了对于美国的经济速度增长优势,因为苏联的经济实力比美国差一大块,但是苏联速度发展快,所以赫鲁晓夫在联合国大会上,我们要埋葬你们,凭什么,就是凭着这个增长速度。但是到了80年代,他上台前期,就是1983、1984,苏联速度已经低于美国,不仅不比他快,而且已经低于他了,所以戈尔巴乔夫一上台他就惊慌失措,他说不得了了,这个形势太糟糕了。我们苏联要丧失一流强国的这个现实威胁,要被日本赶上来了,所以要成为二流强国,所以必须改革。所以只有他在86年和87年,进行了两场比较大的改革。
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面对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但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那么戈尔巴乔夫他之后就把改革的重心转向政治了,这造成了怎么样的后果呢? 1988年,第十九次代表会议上是一个转折点,这个戈尔巴乔夫就拐弯了,拐弯什么呢?他说我的改革所以失败,他不去真正找原因,就是刚才我讲的两个原因。
他说为什么这样,因为一个战略机制在破坏我这个改革。所以必须搞,搞掉这个战略机制,所谓政治体制改革跟我们讲的不是一回事儿,他就转到这上头来了,什么叫做战略机制呢?就是说从十月革命胜利以后,苏联从30年代,二三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体制,他说体制
是三个毛病,三个异化,一个叫做能力政权的异化,一个叫能力生产成果跟生产资料的异化,三,人与精神财富的分化。
那么在1990年戈尔巴乔夫就提出了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那么在1991年8月24日,苏联解体了,那么我们现在来回顾过去,究其根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苏联解体的原因当然是多种多样的,有历史的,现实的,经济的,政治的,是各式各样,内部的,外部的,但是在我看来,就是戈尔巴乔夫这个改革的路线是一个错误,是应该是主要的。
1991年12月25日,西方传统的圣诞节。19时25分,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
苏联解体给我们中国留下了怎样的启示呢?
第一,就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当然其实很多了,但是最重要的就是对照刚才说的原因,第一,我们现在必须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当然共产党我们自己我们也要不断改进自己的,别让自己内部的一些问题,第一,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性,不能破坏。第二,我们国家制度是不能变的,就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们这个也必须要有的。第三点,我觉得当前也特别有现实意义,就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主导地位。因为特别现在这个世界上,通过互联网,世界上都已经,全世界大家都消息,信息来往都是非常快的,所以世界上很多信息,我们当然说,我们跟不同意我们的东西我们可以交流,也可以交融,我们可以互相吸收,也可以交锋。所以在这样的时代,在国内也是思想可以多元,思想可以多元。但是指导思想不能多元,特别是当前这个形势下,而且帝国主义跟我们西方世界,对我们的和平演变还是变化,也在变化。
苏联的成长指引了中国苏联的兴旺也帮助了中国,同时苏联的解体也深刻警示了中国,那么社会主义建设到了中国又经历了哪些曲折的道路呢?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当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这条道路是如何走出来的,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呢?
那么说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不得不提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第二、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人民的艰辛探索。
那么有一句谚语是这样说的,“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虽然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渐开辟出来的,但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也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厦也不是一天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是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但是呢,它有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毛泽东领导建立了新中国,我们社会主义新中国经过了28年的发展,在这个基础上开创的。
毛主席探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有什么的关系呢,那就是像党的十八大的报告提出,提供了宝贵经验,做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并且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这个宝贵经验就是我们探索中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失误;那么理论准备就是他倡导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邓小平曾经深情地说:“他多次从危机中把党和国家挽救过来。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美国学者罗斯·特里尔指出:“如果毛泽东不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领袖,那么中国共产党在1949年就不可能掌权。
那么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传奇故事特别是他的个人魅力、他的韬略、他的品格,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这个问题我想能不能从三个方面来说,首先说邓小平他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比如说从80年代的时候他就看到了一个世界发展的趋势,就是冷战要结束这样一个局势,于是他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在这个基础上为我们改革开放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外部条件,像这样的事情很多。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大局观,这样一个敏锐的观察力,使他能够在千头万绪中抓住决定性的环节,决定改革开放,这是第一点。
面对国际风云变化和种种现实压力,1989年9月4日,邓小平在与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用饱含中华民族智慧的语言,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当时,国际国内都有人希望中国接替苏联,成为社会主义新的扛旗者。邓小平说,“中国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
第二点,我觉得他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他是有着大政治家的胆识和魄力。比如说他刚一出来,1977年的7月23号,他复出工作,那么十天以后8月4号他就组织召开了一个科学教育座谈会,他请了40多位教授、专家在北京饭店座谈了5天,这5天里面作出了一个非常重大的决策,就是恢复高考。我们的拨乱反正,我们新道路,很多决策就是从恢复高考这样开始的。
第三个,邓小平的理论他深刻就深刻在,他是一个群众的实践经验的提炼和升华,是老百姓能够看得懂的这样一种大道理。所以说,他的许多观点在我看来,看似是大白话,其实内容是非常深刻,内涵非常丰富,所以说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民族化的经典之作。比如说一国两制这样的理论,这都是非常经典的,所以说他是大理论家。那么最重要的,我说了邓小平的人格,还是他自己说的一句话,就是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他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这是他的全部思想的底蕴,也是贯穿他思想的一个基础。邓小平经常说,他希望自己能够活着看到香港回归。但是他在1997年2月19日,与世长辞,距离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仅仅差了几个月。12月18日,星期一,古老的北京城瑞雪飞舞。上午10点,开启改革开放大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京西宾馆召开。
那么在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当中,为什么说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新时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应该说是一个标志,是邓小平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一个标志、一个宣言,那么这是得来不易的。因此他提出了两个口号,两个凡是,还是要走过去的这条道路。就是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胆识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展开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大讨论,让人民明确,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不是靠书本,不是靠经典作家告诉你的结论,而是应该看实际,我们的实际是什么,按他自己说,我们太穷了,老是说我对不起我们的人民,如果社会主义老是穷,那么要这个社会主义干什么呢?因此,就在这样一个基础上,要拨乱反正,要从实际出发去探索我们的新道路。
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伟大决策,对于这个国家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所承载的意义,是难以估量的。如今,“三中全会”这四个字已经变成了专属名词,一提起它,人们立刻就能想到1978年那个冬天。
我们说改革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邓小平他在推进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当中,他又起到了怎样的至关重要的一些作用呢,做了哪些重大的决策呢?
这是两个,开辟道路邓小平是从两个点上破的题,第一个是社会主义,第二个是现代化,首先要在这两个问题上弄清楚,我们究竟要干什么。那么社会主义小平同志就提出来,要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呢,他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
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共同富裕,这是对社会主义的定位。那么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是要搞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动力,这是一个新的观点。在现代化这个问题上,就是我们现代化目标是什么,我们怎么去建设现代化,从我们的国情出发他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就是从建国以后,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分三步,把中国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会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一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2.8%。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呢,又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他们是如何来捍卫中国的社会主义的?
这个问题提的好,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形成的时候,有一个比较独特的或者说艰难的背景,就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事件,尤其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整个实现社会主义的事业陷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低谷,西方敌对势力叫嚣,20世纪社会主义要灭亡了。那么我们国内呢,也发生了严重的政治**,思想比较混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何去何从、怎么办?国内老百姓比较关注,全党更关注,世界也为之瞩目。所以可以说,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形成,是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途命运的重大关头,是受命于危难之时形成的,所以这个背景比较独特。
然而时光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等西方国家失去了最大的竞争对手,开始把中国作为新的“靶子”,乘势对中国加以遏制和封堵。西方先后抛出了五花八门的“中国威胁论”。
他当选为总书记之后,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讲话,这个讲话实际上就是他的一个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继续坚持改革开放,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言书或者叫表态性质一个很重要的讲话。在这个讲话中他又讲了两句话比较鲜明,给后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一个就是他明确指出,像发生了政治**这样的一个重大事件之后,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形成的一些路线、方针、政策在大的问题、根本性的问题还要不要坚持,所以一要坚定不移、绝不动摇;
第二句话就是全面贯彻、一以贯之,就是他鲜明的向世人表示,我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绝对不会动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这条道路的大方向。所以这届领导集体形成之后,沿着由邓小平同志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这么一个伟大历程。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继续得到了发展和捍卫。
面对国内外局势的复杂多变,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怎样来开创出全面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的,期间又经历了哪些困难和风险,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决策?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沿着改革开放的大方向,确定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用党的十八大报告讲,实现了三个确立,一个确立就是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他把13年间我们党形成的一些原则性的东西给它归纳出来了。第二个确立,就是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那么这可能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
龙:所以说改革就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那么这个过程当中,过五关斩六将险象环生。刚才说国有企业改革太难了,那么我们还是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所以说这13年,应该不能忘。
神舟号翱翔太空,三峡大坝合拢,青藏铁路开工,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启动,一个个世纪工程,使我们古老的祖国变得更加年轻、更具活力,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上海合作组织的发起成立,使中国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也
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自豪
2000年,站在新千年的门槛上,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一万亿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目标顺利实现。这一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必将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史册。
关于三个代表呢,有着怎样深厚的意义呢?
为什么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显然不是空穴来风,它是由国际形势、国内发展局势和党内出现的情况决定的。比如国际上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在深入发展,科技进一步日新月异,包括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像这样的一个新的国际条件下,如果我们党的思维方式、我们党不去开拓创新,没有一些新的理念做指导,我们就可能陷入被动。那么国内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比如说我们经济领域出现了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包括分配方式等等一系列的多样化,在这样一系列日益多样化面前,我们党如何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如何使全党形成一个坚强的团结,形成一个巨大的向心力,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基础等等这样一系列问题都提出来了。所以回答好这些问题,也需要一个新的理念。
2002年12月5日,一场小雪纷纷扬扬,飘落在河北省平山县的原野上。新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锦涛,率中央书记处成员来到位于平山县的西柏坡。
53年前,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机关从这里出发前往北平,毛泽东说,我们此去是“赶考”。53年后,胡锦涛一踏上这片土地就说,这一次来西柏坡我们是来“上学”的。从“赶考”到“上学”,执政50多年,领导改革开放20多年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宗旨,与时代同行。
2002年冬天的西柏坡之行仿佛历史的链条,把昨天和今天贯通一体,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为发展中国,始终如一的情怀和承诺。
那么在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又面对着怎样的形势和问题,为什么在十六大召开后的第二年,就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呢?
党的十六大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提出了宏伟目标,而且也作出了一系列的部署。恰恰是根据党的十六大作出的这一系列部署,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开始了探索和发展的这么一个历程。但是在实践过程中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认识到,我们初步实现了小康之后,发展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新课题,一方面我们取得的成就比较大,越来越大,但是挑战和问题越来越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发展呈现出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所以在党的十六大召开的第二年,也就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前后,党中央正式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既一脉相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
那么在十六大和十八大期间的10年,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党中央又作出了那些决策呢?
从十六大到十八大的这10年,围绕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可以说作出了艰苦的探索、努力的探索,一系列的决策部署都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提出来的。那么十七大,特别是十八大,又明确地提出了加快建设生态文明,从而使我们现代化建设的布局又发展到五位一体。同时呢,党中央在这过程中间,也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策,比如说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解决中国发展起来之后,和世界什么什么关系的问题,回答这么一个问题。
2012年11月29日,新当选的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和6位政治局常
委一同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参观结束后,习近平说:
【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
】
现在大家也在讨论“中国梦”,何谓“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因为这个梦想它是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这样的一种夙愿,它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一种共同的期盼。
说到中国梦,这是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大闭幕后半个月提出来的,我们应该怎样理解中国梦的背景意义呢?
中国梦提出已经半年多的时间了,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中国梦的提出,它的确不是空穴来风,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它有比较浓厚的背景。一个就是我们现在有能力提出中国梦,就像习近平同志在去年的11月29号视察复兴之路展览的时候说的,“我们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句话,就是我们发展到这一步了。第二呢,“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复兴”,这就是说我们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有了经验,尤其我们有了驾驭全局、驾驭复杂局势一系列的宝贵经验,所以这是一个层次。
第二个层次,就是我们要回答党的十八大作出的关于如何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的问题,提出了挑战。所以着眼于解决这些问题,习近平同志提出了民族复兴中国梦的这么一个战略思想。
第三个就是我们党内存在的一些与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相符合的东西;党员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作风、党组织的建设状况等等都还存在一些问题。所以需要用一个新的理念来凝聚全党的意志,来提醒全党要做到高度统一、迎接挑战。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实现了前人在书中畅想的奥运梦、世博梦、青藏铁路梦,圆了前人难以相信的飞天梦、潜海梦、航母梦。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民的梦。在当今中国,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都有实现梦想的可能。人民群众对梦想的追求,为实现中国梦积蓄了实力。2010年,中国跃居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已被国际媒体称为“近年来最重要的全球变革”。
我们如何理解中国梦的丰富内涵,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中国梦的内涵的确是非常丰富的,可以说是习近平同志他初步回答了什么是中国梦、怎样实现中国梦,初步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比如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就包括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的要求和具体工作。比如中国梦是国家的、是民族的,同时也是每一个人的,是每一个人在这样一个中国梦的前提条件下,都有梦想成真的机会,都有与祖国和时代共进步的机会,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当然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比较重要的要求。
中国梦,我们改革开放30年来,他提炼出一个新的理念,这个新的理念我觉得它就是要把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幸福,和个人的发展有机的联系起来了。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人的梦。因此,这三者的利益关系他把它很好的协调起来了。
我们现在目前正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应该来理解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呢?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集体形成之后,为了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的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以党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就抓住了我们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来去推动我们事业发展,以党的建设的新成效来推动我们事业的新发展。所以对于党内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这四风人民群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众对此是深恶痛绝,不下决心解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东西,那么我们改革开放、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就不能继续更好地向前推进。我相信经过这样一场教育实践活动,我们党内的风气,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会有一个新的好转,我们的改革开放会有更好的环境。
把反对“四风”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这样一个主要内容,我觉得这反映了党中央的务实的作风。从具体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最厌恶的事情做起,来改进我们党内的作风,是非常扎实的一步,体现了我们新一届领导人的智慧和能力,也就有效地避免了以往或多或少存在的一种政治宣传上的形式主义的作风。特别领导干部戒掉了“四风”,那么我们这个党的作风就会大大的改观,作风改观了执政能力就会大大提高,这是从具体的事情入手,以小见大,我觉得这是深得民心的事。
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这是一条探索之路,这是一条幸福之路,这是一条圆梦之路,这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90多年以来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的根本总结,凝结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根本的梦想,也体现着近代以来人类对社会主义的根本憧憬和不懈探索。
从乌托邦到中国梦,从空想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社会的变革始终没有终点,开拓创新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歇。
实现伟大奋斗目标的基本遵循
—— 一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13-12-09 08:43 《 人民日报 》 核心提示:我们已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征程,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样的新时代,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敏锐把握这些时代问题并作出科学回答,考验执政党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
我们已开启了一个新的历史征程,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样的新时代,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出了许多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敏锐把握这些时代问题并作出科学回答,考验执政党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把握时代和实践的新要求,把握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重要场合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系列重要讲话,集中了全党和全国人民智慧,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这一系列重要讲话,丰富发展了党的科学理论,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对于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意义重大而深远。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我们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如何激发全社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如何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如何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如何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如何为我国发展争取良好外部环境?如何确保党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总书记的系列讲话,正是围绕这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重大问题,进行了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方向明确的论述和阐释。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贯彻好讲话精神,就能够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奋进力量;把握发展大势、明确前进方向;赢得发展新优势、开创事业新局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养、增强驾驭复杂局面能力,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清醒而坚定地推向前进。
今天,我国发展依然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条件正在发生新的变化;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面临的难题更加集中、肩负的任务更加繁重;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也十分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面临复杂形势,面对艰巨任务,我们尤其要把握讲话贯穿的坚定信仰信念这个核心和灵魂,着力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把握讲话贯穿的历史担当精神,增强忧患意识、使命意识、进取意识;把握讲话贯穿的真挚为民情怀,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把握讲话贯穿的务实思想作风,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握讲话贯穿的科学思想方法,用以正确地观察分析事物、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难题。这样,我们必定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穿越“历史的三峡”,迎来坦阔的前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了我们的手中,我们必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亿万人民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把接力棒稳稳地传下去。全党同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上来,更好地运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更好地担当所肩负的使命,我们所创造的必将是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光荣。
始终不渝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二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13-12-11 09:02 《 人民日报 》 核心提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坚持和发展这样的大业,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既要看清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有着自己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又要以发展的观点对待社会主义,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道路决定命运,也指示着未来的方向。站在我国发展的新方位回望历史,我们所走过的是一条沧桑曲折而又充满活力的伟大道路。这条道路,是我们创造出举世瞩目发展成就的根本原因,也是我们满怀信心坚定走下去的动力源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贯穿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鲜明主题,是我们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观点、重大论断。这些重要论述进一步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源自哪里、特在何处,具有什么样的本质属性、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要求,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内涵、提供了基本遵循。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真谛要义,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值得我们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首先就是因为它的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寄托着无数先辈先烈的夙愿和期待,凝结着全体中华儿女的智慧和心血,汇聚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正是这样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给予我们以最深沉、最有底气的信心信念,去继续拓展和走好这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
我们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从哪里来?正是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90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正是在这样的伟大实践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彰显了它的人民性、科学性和真理性。全面准确地把握了这一点,我们就深深懂得了为什么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强调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前进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坚持和发展这样的大业,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妄自尊大;既要看清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有着自己鲜明特色和显著优势,又要以发展的观点对待社会主义,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始终保持清醒执着的信念,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毫不动摇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我们就必定能够在民族复兴的史册上,写下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与梦想。
用奋斗同心共筑中国梦
——三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13-12-13 09:37 《人民日报》
核心提示:实现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有亿万人民的共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13亿人民构成一个“命运共
同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必定能汇聚实现梦想的磅礴力量,一步一个脚印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梦想承载希望、成就未来,是一个国家、民族奋然前行的精神火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梦想是什么?这一梦想又是如何承载前贤先辈的夙愿,激励一代代人前赴后继,走过苦难、历经沧桑、奔向光明?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总书记回顾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展望中国未来发展前景,在党的十八大确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鲜明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围绕实现中国梦,总书记在许多重要会议、重要活动上,做出了内涵丰富、思想深邃的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生动描绘了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深切表达了中华儿女的意愿和期盼,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历史担当。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中国梦的基本内涵、实现路径和实践要求,用奋斗同心共筑中国梦。
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正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心中都始终怀揣着梦想,追逐着梦想,并为之不惜流血牺牲、开拓奋进,中华民族才从深重的苦难中走了出来,构筑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进步里程碑,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共识,成为激励全体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旗帜和高昂旋律。
胸怀梦想、同心筑梦,首先要准确把握中国梦的内涵。中国梦,遵从的是“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历史逻辑,目标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让全体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理解中国梦,既要有历史的回望、现实的观照,也要有未来的视角、国际的视野。由此才能深切体会到,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梦,不仅造福中国人民,也将造福各国人民。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通往理想的道路没有坦途。中国梦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好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必须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回首过去,正是靠一代又一代人的接力奋斗,我们党才干成了三件大事,我们国家才有了沧海桑田般的变化,我们民族才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梦想实现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把一个拥有13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带入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这在人类发展史上还从来没有过。全党同志务必牢记,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惟有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才能把我们带入梦想的新天地。
实现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有亿万人民的共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认真学习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13亿人民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必定能汇聚实现梦想的磅礴力量,一步一个脚印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景。
在深化改革中激发前进力量
——四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13-12-17 08:50 《 人民日报 》
核心提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紧紧依靠人民,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我们就一定能汇聚起强大正能量,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一步步变为灿烂的现实。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是总书记在讲话中反复强调的一个重大问题。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就是要深刻理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正确方向,不断激发全社
会的发展动力和创造活力,把改革发展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35年的改革开放,带来了中国社会的巨大进步,又不断催生着中国人民思想的伟大觉醒,升华了我们党对改革开放的深刻认识,增强了我们党的改革自觉。正如总书记指出的,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我们都要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我们推进改革的复杂程度、敏感程度、艰巨程度,一点都不亚于30多年前。唯有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才能攻坚克难,奋力取得历史接力赛中我们这一棒的优异成绩。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明确目标。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揭示了改革的方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引领,也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第一位要求。实现这一总目标,必须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这样的历程,必然要求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的改革,就能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越是深化改革,越要坚持正确方向。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偏离了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偏离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南辕北辙了。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全局和局部、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改革发展稳定等的关系,从而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推进。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紧紧依靠人民,激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我们就一定能汇聚起强大正能量,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一步步变为灿烂的现实。
以科学发展赢得更好未来
——五论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 2013-12-19 08`42 《 人民日报 》
核心提示: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发展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正反两方面的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化中后期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是顺利迈向高收入社会的必然要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我们就能够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改革开放35年来,我们靠什么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用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历程?靠的是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这是着眼党和国家未来、从我国实际出发得出的一条重要结论。
“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扎实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总书记围绕推动科学发展进行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是对我国发展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关于科学发展理论的进一步深化。深入学习领会讲话精神,就是要更加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环境保护,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是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仍是基本国情。我国经济总量虽然已经跃升到世界第二位,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还排在世界第九十位左右,我们还有
1.28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让13亿人民都过上富裕的日子,就必须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只要国内外大势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不能也不应该改变。这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的根本要求,也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根本要求。
实践已经深刻告诉我们,发展不等于片面的、不计代价的、竭泽而渔式的增长。那种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增长方式,再也不能持续下去了。懂得了这一点,我们就深刻理解了总书记为什么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要尊重经济规律,坚持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在不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中实现增长,切实把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进入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叠加的阶段,如何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者关系?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如何以创新驱动推进发展、牢牢把握竞争主动权?如何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力度、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总书记一系列讲话指明了方向。现在,无论是经济增速在主动调控下的有所趋缓,还是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稳步提升,或是发展内生动力的不断增加,都表明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方式,我国经济社会将会赢得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既要“见物”又要“见人”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期盼,推进我国发展必须更好把握人民意愿、彰显人民理念、增进人民福祉。各级干部要深刻认识,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深刻体会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更加自觉地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以实现好人民利益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才能让改革造福人民、让发展乘势而上。
我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发展面临新的矛盾和问题,正反两方面的国际经验表明,在工业化中后期实现发展方式转变,是顺利迈向高收入社会的必然要求。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我们就能够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赢得更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概要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摘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党的十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予高度重视。它是抵御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需要;它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需要,包括精神凝聚力和民族团结的力量;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势在必行。
关键词:培育、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们以后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二是我们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现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
力。我们要强化理想信念学习,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这个共同理想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
奋斗。
三是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爱国热情,使我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四是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们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引导我们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只有那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
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规范、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概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各界所广泛认同和普遍接受的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应坚持怎样的价值观?总的来说应该做到以下五点:
一、我们应该做到经济富强
社会主义是一个经济富强的社会,只有实现了民富国强才能为社会主义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才能解决中国前进中遇到的重重困难。因此,我们必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战胜资本主义的根本
保证。如果生产力不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就会遇到极大的困难,我们只有不断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充分显示自身的价值。
二、我们应该坚持政治民主。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民主是人类梦寐以求的理想目标和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人民民主就是“人民的统治”,就是人民主权、人民至上,社会主义民主是代表着最广大人民干本利益的民主。政治文明的核心内容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人民当家做主,为此,我们应该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三、我们应该保证文明的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社会经济和政治不断地发展着,文化也就随之不断的发展。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灵魂,是人类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先进的文化能对社会发展产生长远、积极的推动作用。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我们不但要把一个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的中国,变成一个政治上自由和经济上繁荣富强的中国,而且要把一个被旧文化统治因而愚昧落后的中国,变成一个被新文化统治因而文明先进的中国。”我们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形成和确立先进、正确的价值观,就必须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正确的方向,加强思想文化的教育。
四、我们还应该坚持构建和谐的社会价值观和生态价值观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追求的理想社会,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必须坚持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构建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气候变暖、物种灭绝加剧、森林锐减、土地沙漠化、自然资源枯竭、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体现。我们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新的高度,为保护全球生态做出新的贡献。
五、追求社会主义最高价值——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括了人的活动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的自由发展以及个人价值观的实现。我们又该如何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首先,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人民,永远热爱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其次,我们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响应“三个倡导”,鉴定思想信念,增长知识本领,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人生广阔的舞台上发挥聪明才智、尽展人生价值,让青春在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中焕发出绚丽的色彩。再者,我们还要树立青年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爱党爱国立身做人,勤学善思立
志成才,历练本领立业为民。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德才兼备。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我们要勇于创新,提高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加强实践,所谓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充分结合创新才能走出一条全新的道路。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在社会大家庭中保持个性彰显自我。
当代大学生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系别:信息管理系 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班级:环艺122班 学号:123072012 姓名:侯伟
1.封面设计、文章格式(10分
2.思想观点正确、符合当前形势政策精神(40分
3.语言连贯、条理清晰、逻辑性强(10分 4.理论联系实际、论述重点突出(20分 5.字数符合要求、独立完成有新意(20分 成绩
第三篇: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概要
一、什么是社会主义
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从社会主义这个概念在1827年出现后
170多年以来,各色各样的理论家对它进行了一系列的界定,其说法五花八门。
(一)赞同社会主义的人士对社会主义的描述是:
1、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自由、平等、博爱基础上的一种新社会的概念(艾尔斯)
2、社会主义是经济上的明智,政治上的拯救,宗教上的实践(鲍恩)
3、社会主义是与艺术结合的科学(索伦森)
4、社会主义是常识的胜利(斯塔尔)
(二)反对社会主义的人士对社会主义的描述是:
1、宗教上的伤感、道德上的疯狂的混合物
2、不适者生存
3、整个社会主义都是奴役
(三)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一般论述有两个特点
1、它是从基本特征的角度来论述社会主义的2、它是从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的角度来论述社会主义的(四)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论述
二、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论的产生(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92年)
(二)如何理解社会主义的本质
1、内容
2、是个整体
3、理解的方法
4、解决几个难点
(1)本质论是否消融了公有制
(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还有没有区别
(3)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是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定义还是社会主义的一般定义
三、如何认识传统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
(一)马恩创立的经典社会主义
(二)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
(三)毛泽东探索的社会主义
四、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有无局限性
第四篇: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进度汇报概要
XX基层组织建设年 工作情况汇报
中央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这是深化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机遇。自3月15日街道召开基层组织建设年推进会以来,我社区针对街道会议精神,做了一系列工作,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组织召开动员大会
3月21日上午,社区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同志召开了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大会,认真组织并传达街道会议精神。会上,李书记对当前的政治任务和政治形势作了认真分析,并要求广大党员同志在基层组织建设年中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认真查找问题和不足。
大会结束后,各支部还分别召开了民主评议工作会,对支部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进行了梳理和通报,通过党员同志的发言,各支部书记作了具体详细的点评,并对党员进行评议,评议结果在公示栏里进行了公示,供居民监督。
二、领会要求,积极宣传
(一各支部书记在认真学习并领会基层组织建设年主题(“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后,以“抓落实、全覆盖、求实效、受欢迎”的工作要求,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向全体党员发送,让每个党员都知晓基层建设年的主题和工
作要求,促进广大党员同志在基层组织年中更好的发挥作用。
(二各支部书记还通过亲临走访深入到党员同志家中和对居住在小区外的党员同志通过电话联系的方式对本支部的全体党员进行了谈心式的交流和慰问,摸底调查了解困难党员的情况以及党员对各支部存在问题的看法,收集意见和建议。
三、针对问题,逐步整改落实
根据街道工作安排,我社区以党支部为单位,针对存在的问题,对照“五个好”标准,明确加强组织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在3-4月两月的工作中,各支部根据具体情况,查找出了以下问题,并针对问题,逐步整改落实中:(一理想信念不够坚定,宗旨意识有所淡化。该问题主要是一支部存在的,支部书记XX对此采取了三点措施来改善现状:一是坚持不懈地教育引导党员树立牢固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二是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是加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教育。
(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充分。该问题主要在二支部表现突出,支部书记XX通过健全规范支部对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在支部内开展党员意识、责任意识、工作意识、学习意识、参与意识和表率意识的学习教育活动。支部书记、支委一道对居住在本小区的党员同志进行家访,与党员同志
亲切谈心,并要求在党员中开展“党员在身边”助人为乐活动。
(三支部领导班子能力、素质还需要加强,完全没有经过专业党务知识培训、学习。该问题主要在三支部存在,支部书记XX在每月一次的支委会上要求委员要以身作责,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每月的组织生活会上要求各党员多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学习,并根据支部实际,制定学习计划,丰富学习内容,采取集中学、分散学、交流学、比照学等方法,尽快提高支部班子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联系群众的能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能力。
(四支部创新力不强。该问题主要存在于四支部,支部书记XX能过两个方面重点解决创新不够问题:一是组织党员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二是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教育引导党员充分认识开展党内批评是纯洁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有力武器,是克服不良作风,解决党内矛盾的正确、有效方法,不断提高每个党员开展党内批评的自觉性。
(五活动开展过少,党员凝聚力不够强。该问题在五支部中较为突出,该支部也是人员最多的一个支部,党员居住比较零散,造成支部内部凝聚力不强,支部书记XX通
过经常组织党员开展交流活动,在丰富党组织生活的同时,也增强组织凝聚力,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
四、下阶段打算
(一继续广泛宣传,大力营造党建工作氛围。我们将继续通过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工作推进会,悬挂宣传标语、社区宣传栏、腰鼓队宣传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具体措施、工作进展和实际成效,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二加大整改力度,推动整改工作上一新台阶。目前,我社区支部整改工作已经进入三阶段,各支部存在的主要问题已经找出,在下一步的工作中,各支部将针对找出的具体问题,通过每月组织生活会、支委会以及各种活动等方式逐一进行解决,在解决已发现问题的同时,还要深入挖掘未暴露的问题,将各种潜在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促进支部建设更上一个台阶。
(三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契机,推动各项“民生工作”任务的进一步落实。根据街道组织召开的“民生工作”会议精神,结合社区建设发展和居民的需要,在经过反复征求群众意见、建议和要求的基础上,召开“两委”会,认真讨论,对居民就业、社区环境、文化、社会保障和安全稳定等工作逐一进行了细化落实,落实了工作责任人,明确了各项工作的完成时限要求,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实施奠定了基础。
在2012年里,我社区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契机,以各支部为抓手,认真分析和解决各支部存在问题,以党组织工
作带动民生工作,在前阶段的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五篇:概要
十八大报告概要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过去五年的的重大成就: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社会建设取得新进步。国防和军队建设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进一步加强。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不足,困难和问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
(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 1
“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
(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
(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三)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四)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
(一)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
(四)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五)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六)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四)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加快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和推进祖国统一
继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二)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三)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
(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奋发有为的执政骨干队伍。
(五)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广开进贤之路,广纳天下英才,是保证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根本之举。
(六)创新基层党建工作,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
(七)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
(八)严明党的纪律,自觉维护党的集中统一。党的集中统一是党的力量所在,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概要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改革开放的重要经验:,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
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加强党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统一领导。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高文化开放水平。
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紧紧围绕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全党同志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正确对待利益格局调整,充分发扬党内民主,坚决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畅通,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有效管用、简便易行的选人用人机制,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人民是改革的主体,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推进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