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握新时代要求
把握新时代要求 肩负新时代使命 加快建设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
——2018年元旦献辞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 宁吉喆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
值此辞旧迎新的美好时刻,我谨代表国家统计局向统计调查战线广大干部职工,向广大统计调查对象,向关心支持统计事业发展的各界人士,致以诚挚的问候和新年的祝福!
2017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部署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要求,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观大势、谋全局、干实事,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妥善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辉煌成就。
2017年也是统计部门创新进取、砥砺前行的一年。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统计系统上下同欲、只争朝夕,奋力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统计改革发展决策部署,矢志不渝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坚定不移建设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各项统计改革建设取得新进展。
全力推动中央《关于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统计数据真实性的意见》落地生根,深化统计管理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管理体制)
不断加大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力度,依法治统从严治统态势正在形成;(法制)
持续推进“三新”统计调查体系建设和三大核算改革,重点领域统计改革创新取得重要突破;(体系改革)
切实加强统计分析和预测预判,统计服务宏观决策水平得到新提升;(统计职能)
精心组织实施普查调查,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圆满完成;(工作成效)加强多边双边国际交流与合作,统计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工作趋势)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统计队伍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进一步增强。(人员建设)
开启新时代,肩负新使命。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统计工作进入了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促转型的新阶段。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党的十九大关于“完善统计体制”重大部署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加快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统计体系”明确要求,以构建新时代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为目标,坚定不移完善统计体制,坚定不移深化统计改革,坚定不移推动统计创新,全面提升统计能力、数据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坚强统计保障。
征程万里风正劲,潮头勇立又一年。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
各级统计机构和广大统计人员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不懈完善统计体制,坚决打好惩治统计造假攻坚战,持续深化重点领域统计改革,全力做好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全面提高统计服务水平,推动新时代现代化统计调查体系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蓝图已经绘就,实干成就梦想。
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乘势而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焕发新生机、展现新作为、续写新篇章!
祝愿伟大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祝愿统计事业更加壮丽辉煌!
祝愿大家新年快乐、幸福安康
第二篇: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访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谢春涛
记者 盛若蔚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八个方面重点任务,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顶层设计、战略部署,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历史性课题,标志着我们党对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从今天起,本刊推出“新时代如何推进党的建设”系列报道,邀请多位党建领域专家学者,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八个方面重点任务深入解读。
——编 者
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这一要求气势恢宏、内涵丰富,是指导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纲领和总遵循,意义重大而深远。如何全面理解、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中央党校校委委员、教务部主任谢春涛。
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
记者:从“打铁还需自身硬”到“打铁必须自身硬”,报告对大家耳熟能详的这句话作出调整意味着什么?
谢春涛: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一再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党要管党丝毫不能松懈,从严治党一刻不能放松。总书记为什么高度重视党的建设?我理解,主要原因不外乎两条,那就是认清了党的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党内存在问题的严重性。
因此,过去5年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风肃纪、反腐惩恶,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的领导显著加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把“还需”改为“必须”,两字之别,颇含深意。这既是对过去5年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进一步强调。
记者:为什么报告要突出强调“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两个“毫不动摇”?
谢春涛: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这一论断,强调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的极端重要性,也指出了必须把党建设好才能加强党的领导。
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具有明显优势,能够有效避免政治上的无序和内耗,保持政治稳定性和政策连续性,还有决策的高效性和很强的执行力。中国能够制订和执行一个个五年发展规划,作出并实施一系列重大改革决策,集中力量办大事,都源于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所以,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而党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就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我们党对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着清醒认识
记者:报告提出,“全党要清醒认识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同时,报告也提出,要深刻认识党面临“四大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四种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如何理解这些提醒和告诫?
谢春涛:总书记在报告中讲到了党内存在的问题和党的建设面临的 “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他指出:“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这充分反映出,我们党对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有着清醒的认识。
“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哪一个也不容易应对。执政考验,最怕脱离群众,执政时间越长,就越容易出现这方面问题。改革开放考验,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容易出现制度上的漏洞和空子。外部环境考验,在全方位开放条件下,外来的一些消极因素,很容易影响党员干部。至于市场经济考验,则更为严峻。市场经济的原则是等价交换。但若有人把它引入党内呢?你有钱我有权,也搞等价交换,会给党、给国家、给人民带来什么?事实上,很多腐败行为就跟一些党员干部没能经受住这一考验有关。“四大考验”如果应对不力甚至经受不住,那就容易发生“四种危险”甚至更大的危险。所以,总书记一再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 记者:报告提出,“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对此如何理解? 谢春涛: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是总书记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突出特点,在过去5年中得到了充分体现,通过“八项规定”整饬党风就是一个范例。狠抓作风,是因为看到了“四风”的严重性,凸显了问题意识、问题导向。而抓早抓小、持续发力,则表现出了很强的战略定力。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总结了抓作风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突出重点、聚焦问题。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危害最大,群众反映强烈,最需要抓。第二,严明党的纪律,用纪律抓作风。各项规定既明确又具体,说清楚了就得照着执行,如果有人不照着做,就会付出代价。第三,领导带头、以上率下。总书记强调,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坚决不做。我们的体制有以上率下的作用,领导带的是好头,下面一定会跟着学、照着做。第四,抓好各项规定的落实。“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制度再好、规矩再严,不落实就是一句空话。5年来,作风建设深刻改观,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离不开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
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建党以来最全面最完善最深刻的要求
记者:与之前相比,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发生了重大变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谢春涛:过去讲党的建设,基本上讲的是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而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讲的是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其中一个重大变化,是把政治建设和纪律建设列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把制度建设贯穿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之中。对于反腐败斗争,强调“深入推进”,与加强纪律建设一起,充分表明了我们党坚定不移正风肃纪的坚强决心。
记者: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为何会作这些重大调整?
谢春涛:作这样的重大调整,是深刻总结了过去5年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的成功经验。比如,强调严肃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使党更加坚强有力;再比如,修订纪律处分条例,明确规定六大纪律,严格监督、执纪、问责,使党的面貌焕然一新;还比如,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相结合,建立完善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体系,依规治党,党的建设制度化水平大大提高……可以说,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是我们党自成立以来最全面最完善也最深刻的要求,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自身建设问题认识的最新、最高水平。
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记者: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总要求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判断,应当怎样理解?
谢春涛:报告强调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并将其与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道作为党的建设的主线。总书记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总书记还具体提出了增强八个方面执政本领的要求。很明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要解决政治过硬的问题,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为了达到本领高强。这与总书记对党员领导干部提出的“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也是完全一致的。报告突出了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强调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党要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必须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党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还要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报告提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具有重要意义。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而“大的样子”就应该包括全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如果能把8900多万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中国共产党一定能把13亿多中国人民高度凝聚起来,形成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第三篇: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面对这样的时代要求,十九大报告在党的建设方面作出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深化了对党的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谈起十九大报告,州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康凯表示,这个总要求需要我们分为六个层次深入理解把握:一条原则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一条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一条主线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一个总体布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一个基本要求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一个基本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六个层次的阐述,给新时代党的建设工作提供了一个立体的坐标系。我们要结合实际,全面贯彻新时代党建工作总要求,这其中尤其是要注重政治建设的统领地位。“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建工作的统领,这是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第一位的任务予以部署,这是因为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着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是党的建设的‘根本’,在党的建设中起着纲举目张的作用。”康凯表示,在实践中,有些党员干部只重业务不讲政治,或者愿意谈业务羞于讲政治,甚至在原则问题和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口无遮拦等等,这些不讲政治的表现都是不正确的。有人认为政治错误无所谓,殊不知政治上出问题,其危害不亚于腐败。有个比喻能够很好说明不讲政治的危害性——“蒙着眼睛走路”,蒙着眼睛不辨方向,栽跟头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夜半临深池”其后果更不言自明了。“讲政治是政党的本质属性,政党本身就是一个以实现政治纲领为目标的政治集团,必须要求组织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势必要求实现统一领导,以达到统一行动,没有统一性,再好的纲领也只能沦为一纸空文,所以‘讲政治’中外政党概莫能外。”康凯认为,讲政治更是中国共产党的突出特点和优势,我们党诞生近百年的历史中,从胜利走向胜利,正是源于有讲政治作为重要保障。“政治建设放在首位,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政治建设的工作重点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弘扬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康凯表示,全党只有自觉讲政治,才能锻造金刚不坏之身,才能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完成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使命。
第四篇: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如何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作出新部署。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的鲜明品格,必将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深刻把握党的建设新要求,要结合实践进程来思考,增强管党治党的思想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以顽强意志品质正风肃纪、反腐惩恶,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使党在革命性锻造中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既充分吸收党的建设历史经验尤其是过去5年来全面从严治党新鲜经验,又根据新时代新使命提出新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的探索不断深化,体现了党中央坚决将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深刻把握党的建设新要求,要着眼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充分认识管党治党的重大意义。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党长期
执政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打铁必须自身硬。进入新时代,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我们党要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深刻把握党的建设新要求,要运用好系统思维,全面深入领会党的十九大对管党治党的科学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基本原则和方向;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新时代党的建设主线;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指明了实践路径;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明确了各方面建设任务;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立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目标。
深刻把握党的建设新要求,要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继续在实践中把“全面”“从严”落到实处。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是复杂的,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因素也是复杂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
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要深刻认识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深刻认识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的尖锐性和严峻性,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要把握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根本要求,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理想信念,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伟大的事业必须有坚强的党来领导。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勠力同心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深入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贯彻执行十九大精神是当前的主要工作任务。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要带头深入学习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会议精神。我认为应该从思想上、工作上、学习上做到以下三点:
1.思想上,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锐意进取,时时刻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严格执行党 的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思想觉悟,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争创一流业绩,为全县的防震减灾工作服好务。在机关作风建设中,要时刻把转变思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作为实践先进性要求的着力点。
2.在工作上,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要严格要求自己,时刻保持自己的先进性,率先垂范、谦虚谨慎、立足本职、主动思考、勤奋刻苦工作、为民服务。要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埋头苦干,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学习上,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努力学习的劲头,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才能掌握最高效的工作方法,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成绩。
贯彻新发展理念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2017-11-28 07:19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作者:王兰军(单位:中央政策研究室经济研究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作出了部署。如何深入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与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在联系,如何全面准确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是我们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启现代化经济建设新征程,必须读懂、弄通、做实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跨越关口,需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就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努力,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的开创性奋斗,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
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阶段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同时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
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1979年—201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9%,2013年—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是世界平均增速的近3倍,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我国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万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但
是我国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特征十分明显,许多领域关键核心技术、重要产品和服务质量、单位劳动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现行经济体系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多数只能满足中低端、低价格、低质量的需求,而且中低端生产能力大量过剩、高端生产能力严重不足。以至于一些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集成电路核心芯片、飞机汽车发动机、高档数控机床等高端产品和设备技术依赖进口,就连带自动清洗装置的马桶盖、电饭煲、炒菜锅、婴幼儿奶粉等,国人都喜欢买质量较高的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产品。说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发展质量有待提高。因此,我国经济必须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目前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全面准确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十九大报告关于“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论述具有丰富内涵、深刻含义,其核心要义可概括为一个目标、一条主线、两个原则、三个变革、三有经济体制、四者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一个目标”是“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一条主线”是“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两个原则”是“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三个变革”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有经济体制”是“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四者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是“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多措并举,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措并举、长期努力,久久为功。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此作出了系统部署。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一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瞄准国际标准提高水平。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二是加强水利、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电网、信
息、物流等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三是坚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增量供给,实现供需动态平衡。四是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五是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要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二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构建现代化经济体制。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
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一是要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战略性重组,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二是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三是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四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打破行政性垄断,防止市场垄断,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完善市场监管体制。五是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健全财政、货币、产业、区域等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六是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七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八是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九是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十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一是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二是要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
建设。三是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四是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五是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六是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一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三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四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五是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六是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 12
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一是要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二是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是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四是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导向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五是支持资源型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六是加快边疆发展,确保边疆巩固、边境安全。七是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第五篇:新时代女性要求
新时代女性要求 做中国新时代女性: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写得了代码,查得出异常,杀得了木马,翻得了围墙,开得起好车,买得起新房斗得过二奶,打得过流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