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李劫夫与“文革”

时间:2019-05-14 06:21: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家李劫夫与“文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家李劫夫与“文革”》。

第一篇:音乐家李劫夫与“文革”

音乐家李劫夫与“文革”

作者:陈益

来源:华夏文摘增刊 第三九四期 来源日期:2004-9-7 本站发布时间:2004-9-7 阅读量:226次

李劫夫是中国大陆曾非常有名的一位作曲家、音乐家。

在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大批脍灸人口流唱甚广的歌曲,如《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一代一代往下传》、《蝶恋花》、《沁园春·雪》、《哈瓦那的孩子》等,都是李劫夫的杰作。

那首为几代青少年传唱了大半个世纪、并至今不衰的哀婉动人的《歌唱二小放牛郎》,其作曲者,也是劫夫——李劫夫。

劫夫是一个非常勤奋的音乐创作家。从他在抗日根据地开始创作歌曲时起,一生中,他一个人竟就写了二千多首歌;其中,有相当部分,被人传唱不衰。

文革中,劫夫的创作,更是进入一个特别的时代:因那个时代的需要,他为毛泽东公开发表的所有诗词,都谱了曲,让毛泽东的诗词,成为了可歌可唱的流行作品;他还为那些散不成词、律不成韵的《毛泽东语录》,写下了大量的所谓“语录歌”,并被广为传唱。

无疑,共产党员李劫夫的音乐创作,是非常的政治化,而且可以说,基本就是为政治服务。

如何看待劫夫写的那些歌,自然可以仁者智者,各持己见。

但是,劫夫则的确是诚心诚意地以艺术的规律去为政治服务,以音乐的美感来传导时代的旋律,而并不是生硬地将政治塞进歌曲。所以,他创作的歌曲,甚至连那些《语录歌》,都能让人传唱,流行多年。

这是一个已经时间长期打磨了的事实。

然而,自1972年初起,在其后长达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天空,不论是广播电台中,还是电视里,却突然再也听不到劫夫所作的那些歌曲了。

什么原故?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出来说明。

流传的只有小道消息:与林彪的事有关。

(二)李劫夫本名李云龙,吉林省农安县人,读了几年县立师范。绘画与音乐,原本都不过是他的热爱,却并非科班所造。1935年因参加过抗日活动被迫逃亡到青岛时,开始了以绘画与音乐为手段的谋生生涯,“劫夫”一名,则自此起。

1937年5月,24岁之际,他到了延安,参加了八路军西北战地文艺服务团。

1938年9月,加入中共。同时,由丁玲主编的《战地歌声》一书,由武汉生活书店出版,书中有29首歌,而之中的13首,即为劫夫所作。

到文革前,劫夫担任了沈阳音乐学院院长。

1966年3月,河北邢台大地震,劫夫奉命前往参加救灾活动。其时,遇到了周恩来总理。周对劫夫说:“劫夫,我最佩服你的‘大路上’(《我们走在大路上》),你的四段词我都会唱。”说罢,周总理还真唱了几句。

受此鼓舞,劫夫在灾区便创作了后来风行一时的《爹亲娘亲不如毛主席亲》一歌。

劫夫一生中,担任的最后一个官职,是沈阳音乐学院革命委员会主任(1968年8月)。

他的盖棺政治结论,辽宁省委在1979年11月对他下达的决定,则是:“犯有严重政治错误”。

而他最后欲拟创作的一首歌、并亲笔写下了的歌题,竟是《紧跟林主席向前进》!

——这个“林主席”是谁?

是“林副统帅”、林彪啊!

为何会这样?下文将一一说明。

上述这三件事,从劫夫一生的经历中看,其实都不是他要追求的东西。对当官,他的确历来无什么兴趣;对政治,他也从来没有过真正的认识;他想做的,就只是专业醉心于音乐创作。顶多,只想用音乐,来为党的事业服务。

然而,鬼使神差,阴差阳错,劫夫却偏偏被那政治黑洞给吸了进去,且英华之年,便断了他的创作,也断了他的生命。

打倒“四人帮”后两个月的一天,即1976年12月17日,李劫夫因心脏病发作,猝逝于尚在办他的那个专案“学习班”中,终年63岁。

天妒英才,收他而去。

(三)李劫夫的“政治错误”,帽子很大,其罪名是“投靠林彪反革命集团”。

一个音乐人,一个作曲家,怎么会陷到那个吓人的枪杆子集团中去的呢?

用一句政治术语说,是“事出有因”,但绝对“查无实据”。

文革开始后,劫夫其实就很害怕。因为,他是个音乐天才,在音乐方面,能无师自通,但对其他方面,则常显幼稚。尤其,他的确不懂政治,不知道政治游戏中的潜规则,而他从延安时期起,却又看到过很多个人政治的悲剧。因此,对政治运动,他常常害怕,害怕会无端整到自己头上来。

1957年反右派运动时,李劫夫就已名列省文化局右派“候选”的黑名单中。在那运动中,他就害怕得精神有些失常,对家人,对老朋友说:“我完蛋了,就等着抓我的右派了!”

幸亏,当时的省委宣传部长是劫夫在抗日战争时的老上级,非常了解他,而负责抓右派的省委书记,平日也清楚劫夫的诗化性格,故不仅不抓他的右派,反而来劝他放心,不要着急。

不过,1959年进行党内“反右倾”,作为沈阳音乐学院院长的劫夫,却没能逃脱。因为,他那业务第一、政治第二的作风,几乎众所周知。因此,沈阳市委给他定了一个“犯有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结论,不过,还算幸运,没载正式的右倾帽子,只需作捡讨。

文革开始后,象成千上万的那些领导干部一样,劫夫自然逃脱不了被音乐学院的红卫兵批斗、抄家的厄运。对此,劫夫只好逆来顺受,等着挨批斗,等着被抄家。

事情到此,劫夫与绝大多数其他领导干部们一样,若熬过了此关,以后文革及文革后的日子,无非就是检讨检讨所谓“走资派”之类的错误,然后,便能随“众神归位”,可重新回到音乐学院院长之类的地位。

然而,此时发生的一件好事,却可能在之后对他发生的灭顶之灾,预伏了危机。沈阳音乐学院的红卫兵,分为两派:一派为“红色造反团(红造团)”,是要打倒李劫夫的;另一派叫“井冈山”,却是想保劫夫的。

“红造团”是激进造反派,势力不小,而“井冈山”虽是拥军派(拥护军区),但估计力量斗不过“红造团”。于是,他们为了不让“红造团”劫走李劫夫院长,1967年元月15日,便派专人将劫夫送到北京,藏了起来,同时,向中央文革与周恩来总理送信反映。

结果,元月31日,中央文革的戚本禹真的派他的秘书刘汉,来李劫夫的住处了解,并将李劫夫转移安排住到了北京航空学院。因当时,北航已由“北航红旗”造反派红卫兵掌了权,没有中央文革的话,谁也不可能从北航将劫夫弄走的。2月9日下午,戚本禹出面接见了劫夫与沈阳音乐学院各派红卫兵代表,并公开表示,中央文革江青、康生与他戚本禹,都是同意“保”劫夫的,因为,他们认为,劫夫所作的歌曲《我们走在大路上》等,他们都熟悉,也都认为是符合毛泽东文艺路线的。

这一来,劫夫总算脱了一次难,回沈阳安然无恙了。

当然,这次保劫夫,虽是戚本禹出的面,还打了中央文革的旗号,但实际是当时的中央高层都知道的事,而并非只中央文革的人同意。中共“九大”后进入了中央政治局的沈阳军区司令陈锡联,对此事就作过证:“这件事中央是清楚的。”所以,当戚本禹不久就倒台时,劫夫便没有因这一接见而受到整肃。

不过,因受到中央要人的保护,李劫夫便对去北京有了好感。因此,当他于3月8日回沈阳后,仅过一个多月,在沈阳发生了武斗,又据军区情报,有一派造反派仍想抓他去批斗之时,他便以要为《人民日报》写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25周年的文章之理由,在沈阳军区的安排下,于4月份,又到了北京,住到了《人民日报》招待所。

以后一年多中,京沈间,来来往往,劫夫便大多数时间留在了北京。

在京期间,一是受到中央文革领导人的重视,劫夫零星非正式地参入了中央文革文艺组的一些活动,而重点则是大量为一段段的《毛主席语录》,作歌谱曲,同时写下了那首当时全国亿万人都会唱、至今在每个卡拉OK歌厅也都会有的《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一歌。这样,原本是从外省逃亡来京的李劫夫,反而在北京过起了充实而有滋有味的日子,甚至,还被邀出席了当年中央举行的“八一”庆祝宴会。

在北京的第二件事,便是加强了他与黄永胜一家的往来。而正是这事,导致让他李劫夫最后陷入了万劫不复的人生黑暗。

李劫夫1943年在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时,任三分区下属的文艺机构“冲锋剧社”的副社长,当时,三分区的司令就是黄永胜。因此,从那时起,李劫夫与黄永胜便有了一种部属性关系。

1962年,有次李劫夫去广州开会,遇到了多年没见的老上级黄永胜(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当黄永胜的夫人项辉芳得知劫夫是沈阳音乐学院的院长时,便让劫夫将黄永胜的三儿子黄春跃,招到沈阳音乐学院去学音乐。结果,12岁的黄春跃到“沈音”后,劫夫让他住到了自己家中,以从生活上能照顾这个小孩子。后来,项辉芳还让黄春跃做了李劫夫的干儿子。

黄春跃在劫夫家中住了一年时间,就搬到学校宿舍去了。只是星期日,则或是到劫夫家,或是让沈阳军区司令陈锡联派人接去他家度周末。

文革开始后,黄春跃离开了学校,当兵去了广州部队海上文化工作队。有了这层关系,劫夫在1967年的北京期间,便同当时也常住北京的黄永胜一家,有了较多的往来。劫夫的夫人张洛与项辉芳的往来,则更是越来越密切,二人甚至以姐妹相称。

1968年3月后,黄永胜正式调往北京,任总参谋长。

由于两家的这层关系,特别是张洛与项辉芳的亲密往来,使劫夫不仅得知了高层很多人对江青的不满,更扯出了一件为林立衡(林豆豆)找对象的“做媒”、接着又受到林彪接见之事,使劫夫在旁人眼中的“林彪集团”要犯色彩,愈加浓重。

“做媒”之事是项辉芳惹来的。

1968年初一天,项辉芳告知张洛,叶群委托她帮林豆豆找一个非干部子弟做对象;可她项辉芳周边哪来合条件的工农子弟?因此,问张洛能否在文艺界找找,因张在沈阳文联工作。张洛还真给在文联找了一个小伙子,经带给项辉芳与叶群先后目测,均合格后,叶群便让项、张带给林彪看。可是,怎么让林彪看呀?叶群便安排了一个由林彪接见革命音乐家李劫夫的政治活动,让那小伙子冒充劫夫的随行工作人员,一道参加接见。

这是劫夫唯一的一次受到林彪接见。

接见中,叶群将劫夫介绍给林彪,为劫夫吹了一顿,说他是八路军出来的音乐家,成就如何如何,煞有介事。而林彪自然也例行说了几句鼓励话,表扬了写语录歌的方式。接见后,林彪还送了劫夫及其家人几样小礼物:二本《毛主席语录》,二套毛泽东像章,一些治心脏病的药等。

虽说事由“做媒”起,但当时受到“林副统帅”接见,毕竟是大事。回家后,劫夫与张洛夫妇,便连忙给林彪写了一封感谢信,在信中,表示要“永远忠于毛主席,永远忠于林副主席”等等。

这封信,日后便以向林彪表忠心的“效忠信”名目,成了劫夫的一大罪行。

除此以外,劫夫还有两个“投靠林彪集团”的问题。

其一,是1970年的一天,张洛在林彪的另一位爱将李作鹏家里,偶尔看到了林彪写的那首《重上井冈山》,当时是写在条幅上。张洛便将它抄下,回沈阳时,带给了劫夫。

这位当时为毛泽东诗词谱曲谱上了瘾的作曲家,便情不自禁地又主动私下为林彪的这首《重上井冈山》给谱了曲。后来,6月底劫夫因病去北京301医院治病时,黄永胜与吴法宪、叶群便特地又接见了他一回,并请吃了一餐饭。其间,劫夫便向黄、吴、叶展示了他为林彪诗词所谱之曲,并当场演唱了一下。黄、吴、叶听后,都很满意,说曲子“很雄壮”。也不知是客套,还是真心。反正这事,劫夫的罪已铸成。

其二,1971年9月下旬的一天,劫夫从偷听到的外蒙古电台所播的信息中得知,中国有一架飞机飞到外蒙时坠毁了,但飞机上有许多文件,是中国内部出了事,毛泽东病重了。而到10月国庆那天,劫夫又看到北京没有象往年那样举行庆祝,便愈来愈猜想高层出了事,但见报上报道了周恩来总理依然如旧,他便胡猜可能是毛泽东病重,已由林彪战胜了江青文人集团而接了班。

于是,他便又来了创作歌曲的瘾,想提前草作一首庆祝林彪接班的歌,因而,在一张纸上写出了《紧跟林主席向前进》的歌曲题目,其他歌词尚未想好而正在思考时,他的夫人张洛进来看了,问他写什么,劫夫就告诉她:主席病危,林彪就要接班了,现在写一首歌,一旦正式接了班就拿出去。

张洛却说:你现在写这个干什么?赶快别写了。

劫夫一听,也就停止了写作,并将那写了歌题的纸给烧了。

照讲,这两口子之间说说话的事,无影无踪,怎么日后却能让人家弄成了罪证呢?

据张洛后来回忆说:她被关进“学习班”后,1972年春节左右的一天晚上,吃过饭后,她突然觉得脑袋里轰的一下,随后,她便感到自己头盖骨变得象木头一样了。她便问“学习班”的人,是不是给她吃了什么药?反正,自那以后,她就控制不住了,什么都讲。后来,出“班”时,她收拾东西时发现,抽屉里有她莫名其妙写的东西,如交待她与基辛格(美国国务卿)的关系等等。

张洛怀疑的事,应该是不会发生的。也许,是她自己产生了幻境。

但是,凡经历过文革中那种所谓“学习班”的人,却都能明白那“学习班”的厉害,“学习班”虽然不是正式监狱,但其精神摧残力度,是大大强过正式的监狱的。

为什么?

你想想,不让你好好睡觉,一批又一批的专案人员对你搞“车轮战”,连番来上阵对付你;还有精神战,拿你的亲人的前途,威胁恐你,没日没夜。不怕你是个多么坚强的人,也能将你的神经折磨成病态。在那种情况下,除非是曾受过专业特别训练的人,是没有一个人能将心中有过的想法,会长期守住的,都会一一吐出来的——只要是办班的专案人员认为需要。

那种中世纪宗教裁判所式的“专案组”作法,在打倒四人帮后,邓小平陈云彭真等高层领导,之所以都一致认为必须永远废除它,就是因都大吃过那玩意儿的苦头。

因此,劫夫两口子之间的一些话,也能被掏出来,并不奇怪。

只是,劫夫两口子当时不知道,在劫夫的所有问题中,这为可能上台的林彪所写的《紧跟林主席向前进》歌一事,也许是导致他们长期受审、并永无政治上翻身之日的关键。

因为,当1971年10月20日,上面决定将劫夫作为林彪集团的人而进行隔离审查时,也许仅仅还只是因他们与黄永胜等有往来。而这种有各种工作与生活上原因的往来,只要确查清了,问题也就还有消除或减轻之日。但是,后来发现,在1971年9月与10月间,劫夫竟写出了准备迎接林彪上台的《紧跟林主席向前进》一歌题目,这,却是全国全军独一无二!

你劫夫说你没有投靠林彪的意图,可是人家亮出这歌的题目,从狭隘的逻辑上,你还能说清楚?谁还能为你劫夫说话辩解?

当然,如果真正按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从全面的逻辑上讲,分析一下劫夫作为音乐家作曲家的历史与性格,也就会知道,即便他写了这个《紧跟林主席向前进》的歌,也不应将他视为林彪集团的人。一则,当时他的地位,他的能量,入那集团,显然还不够格;其二,他原本就是个喜欢为党的事业、为党的领袖写歌的文化人,并非专只为林彪而写。况且,当时,林彪还是进了党章的名正言顺的领袖接班人,在情况不明之时,为他写了歌,也不是什么投靠。

若真正按实事求是的精神办,劫夫的这些问题,都不应算什么的。

然而,按现行的体制,能有人为他担这个担子吗?

(四)劫夫两口子是1971年10月20日,从锦州押到沈阳,正式被解放军战士予以分别架走的,尔后,被关进了地处沈阳的专案“学习班”,进行审查。

“学习班”一办五年多,直到“四人帮”都被打倒的1976年12月了,还没有“散班”的信息。

终于,老天来唤他了。1976年12月17日,中午十二时多一点,因心脏病发作,李劫夫不幸猝逝于“学习班”中。

又过了近三年,1979年,辽宁省委的“纪委”于11月20日作出决定:

“李劫夫积极投靠林彪反革命阴谋集团,问题性质是严重的,但考虑其全部历史与全部工作,定为严重政治错误,并因其已死,对其处分不再提起。”

这是官方对李劫夫问题的最后正式结论。

不过对这结论,不服者众,认为有文革“左风”余味。

1981年7月,在“第四届长春音乐会”上,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路见不平,公开说话了。

他说:“劫夫同志写的那些好歌可以唱,今后应该继续唱。他生前的后期有过错误,但他写了不少好歌,有的可以说是我们音乐创作中的珍品。”

7月24日,《辽宁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上刊登了吕骥的这番话。从此,被封禁了十年的劫夫的歌,又可以唱了。《我们走在大路上》等歌曲,又开始响彻于歌厅,进入到录音歌带、歌碟之中,重新走进了千家万户的老百姓家里。

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的音乐大会上,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总书记等,同首都数万名群众一道,齐声高歌《我们走在大路上》。

1999年国庆节,天安门广场进行的盛大阅兵式上,展示60年代成果的方队经过广场时,伴随着前进步伐的,便是雄壮高昂的《我们走在大路上》乐曲。

1994年3月,当沈阳音乐学院的院长楼需要迁移时,劫夫的亲属提出:为一直没有落土的劫夫的骨灰,建一个墓。然而,学院经请示后,省委意见却是:可以将劫夫骨灰放到回龙岗革命公墓,但不修墓,不建碑,不举行骨灰安放仪式。

但是,辽宁暨全国文艺界等方面人士,还是在当年4月1日,在沈阳回龙岗公墓,为劫夫举行了一个有数百人自发参加的隆重的骨灰安放仪式。4月3日,《人民日报》则在新闻版上,刊发了新华社记者为此采写的文章《深深的怀念》,文章说:人民送英灵,英灵垂千古!

劫夫原名云龙,终于,他安息于“回龙岗”了。

0票

0票

第二篇:“文革中的两个音乐家”作文讲评

“文革中的两个音乐家”作文讲评

一、作文材料:

在“文革”中,一位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等他平反回来,人们惊奇地发现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道:“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而另一位音乐家——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隐身在音乐的象牙之塔中,当风暴袭来,她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

二、题意分析

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文革”,一位老音乐家在“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了整整七年的草”平反回来,“他没有憔悴衰老,他笑……”;而另一位音乐家则是因“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她选择了死亡来抗争”。很显然材料内容的范围是两位音乐家对待同一事物(“文革”)截然不同的态度,一是坦然面对苦中作乐,一是为维护理想尊严等以死抗争。我们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侧面中的某一角度去展开也可从整体上去做辨证分析。

也就是说可以就如何对待人生(生活)中的逆境挫折等展开论述,也可以就心态对人生的影响进行评说,也可以讲在逆境中我们要乐观面对但也要追求理想等等,但是分析时应有度,不能片面肯定一方而否定另一方。

一)较好立意:

1、驾驭生活(命运)

2、心态决定命运

3、勇于面对挫折

4、乐观人生

5、不老心境

6、笑看人生(挫折)

7、不畏浮云遮望眼

8、风云一笑过

9、沉淀痛苦,乐由心生

10、为苦难赋上旋律

11、调整心态,拥抱阳光

12、坦然面对苦难

13、学会适应,生存发展

14、要理智地对待灾难

15、换一种眼光

16、学会等待

二)观点含蓄,不明朗:

1、捍卫心中的圣地

2、从心灵出发

3、让生活变得有旋律

4、风雨过后,阳光更艳

5、活在属于你的世界中

6、生命的思考 三)审题不准确:

1、坚定信念

2、珍爱自己

3、希望在明天

4、心存相信

5、活得有意义

6、生活需要一种热情

7、生命诚可贵 四)离题:

1、死,生命的呐喊

2、为理想而抗争

三、考场传真: 例文1

不畏“浮云”遮望眼(引用诗句,题目出彩)

老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为牲口割了整整七年的草,其间的辛酸可想而知,但老音乐家在这次洗礼中并没有憔悴衰老,一句“怎么会老呢?每天铡草我都是按4/4拍铡的”,如晨钟暮鼓,让人深思,这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精要概括材料,“晨钟暮鼓”一词运用精当,言简意赅;反问句的运用,强力弓起文章的张力)

老音乐家之所以没有憔悴衰老,没有自暴自弃,我想,是因为老音乐家不畏眼前的“浮云”遮了望眼。在他眼里,下放到农村为牲口铡草并不是什么大灾难,相反地,老音乐家按4/4拍铡草,他依然活在自己的音乐世界中,活出了风采,活出了自我,活出常人难有的自信和睿智。他是生活的强者,生命的强者。(分析原材料,准确,深入)老音乐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吓倒,他知道这困境是暂时的,果然,七年之后,老音乐家又踏上了充满希望和光明的人生之路。

与老音乐家截然相反的是杰出的女钢琴家顾圣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可惜了,女钢琴家不愿接受暴风雨的洗礼,用死亡来抗争。也许人们会为她的壮举而赞赏,我却更看重老音乐家的“苟活”,敬佩他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勇气。(引用材料,对举分析,既体现了“全面理解材料”,又表明了鲜明的立场)

司马迁并没有因为受到宫刑而选择自杀,来搏得一个死节之士的虚誉,他顽强地活下来开创了《史记》,他不畏眼前的困境,不被挫折折服,他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浓重的一笔。老音乐家就像司马迁一样,在困境中活出精彩,而女钢琴家的自杀就显得有点苍白了。(论据1,就事论事又稍加拓展,强调“韧”性)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生难免挫折、困境,是为挫折、困境所折服,还是战胜挫折、困境?那就全看自己了。要像老音乐家那样勇敢、坚强、自信地活着,才能在挫折、困境中成长、飞翔,才能体现人生的价值,不是吗?(论据2,名言引证,强调韧性地“活”)

时下,一些人自暴自弃,一有点不顺心如意的事就轻易做出其他的傻事,多可悲呀!在今天,我们要经得起风雨,才能在人生之路站得稳呀!不畏浮云遮望眼,才能看到希望的曙光。老音乐家能在七年的时光中按他的4/4拍铡草,就是因为他跳过“浮云”,看到了希望。(联系实际,赋予文章“济世”气息)

惊叹于老音乐家的“4/4拍”,惊叹于这位能驾驭自己生命的人在困境中的自信,七年的光阴他一笑而过,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不热爱生命和人生呢?

不畏浮云遮望眼。(殷切期盼)17+17+17=51分

【简评】文章切合题意,就事论事,明确提出要勇于面对挫折,韧性地活,驾驭生活的观点,论据有力,论证集中,分析深入。不足是内容尚显单薄,论据不够翔实。

例文2 傲睨挫折,笑对人生(题目精炼,观点鲜亮)

一位在文革时期被下放到农村铡了七年草的老音乐家依然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在他身上,完全看不到文革留下的阴影和沧桑。人们为此而惊叹时,老音乐家一语道破了天机:“我每天都是按4/4拍铡草的啊!”(巧妙引用材料,“一语道破”中心)

好一个4/4拍铡草!在文革这场大酷劫中,他依然从容镇定,苦中作乐,这

一定离不开他本身积极乐观的心态。(分析原材料,亮丽文章观点)

七年了,他在农村铡草已经整整七年了。七年足以让青春消散,让梦想沉淀,让信念摧毁。在整整的七年中,他面对的不是那一篇篇优美的五线谱,而是一头头吃饱了就睡的牲口;他触摸到的不是那高贵的琴键,而是那冰冷生硬的铡刀锄头;他看到的不是来聆听他演奏的学生,而是那无边无际的荒草。(排比句展开材料分析,恰当的想象,为文章造势)作为一个老音乐家的他,做的却是与他毫不相干的事,又叫他如何不消极悲观。倘若他抱着“生命在天,富贵在天”的心态,他必定会痛苦,会迷惘,然后沉沦,自怨自艾,最后在绝望中为自己的生命画上休止符。

但他没有,他拿起铡刀作指挥棒,把荒野视为乐谱,在天地这个大教堂上演奏。铡草的动作是他的节奏,4/4拍,4/4拍,比《进行曲》还要激越、响亮。跳动的音符撞击着苦难,苦难的棱头似乎也变得柔和。(这岂非联想想象之功乎?)如一杯苦酒里掺进了蜂蜜,他始终坚信自己并没有远离自己所喜爱的事业,音乐始终萦绕在自己身边。所以,他坚强,乐观地活着。这一切都归功于他乐观积极的心态。(文章中心潺潺蜿流)

有了乐观的心态,才能笑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傲睨挫折;有了积极的心态,才能在挫折中奋起,在挫折中开拓,自强不息。遗憾的是,现在学生中心灵不堪一击者不是少数。一次考试的失败,一场家庭的争吵,就可以让一个青少年跳楼自杀。唉!可悲啊!高高的楼上纵身一跃,就让一个生命在一条凄美的弧线中完结。为什么?因为他们无限地把挫折夸大,蒙蔽了自己,不相信自己,然后在绝望中选择了死亡。如何对待生命,对待挫折,这位老音乐家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很好的答案。(拓展,联系实际,乐观心态的必要性和意义)

生命生生不息,摔倒了,站起来,仍不失为一条好汉。17+17+16=50分

【简评】以乐观心态傲睨挫折,观点切合题意。文章就事论事,积极调动联想和想象,细节性地阐述了中心观点,中肯,深入。而文章对材料的引用不够完整,忽略了顾圣婴反面材料的警世功用,而且文章也缺乏经典的事实论据的支撑。

例文3

沉淀痛苦,乐由心生(比拟手法,令题目闪亮登场)

生活像一瓶泥浆翻滚的水(比喻巧妙!照应了题目,又为下文张本),水是快乐幸福,而参杂其中的泥则代表着痛苦与不幸。(可以考虑删除,不用解释,给读者一个想象的空间,可能更有韵味)有人衣着褴褛居无定所却依然逍遥快乐,笑不离口,也有人因此愁眉苦脸,甚至郁闷而死。同样的境况,不同的人表现大相径庭,归根到底,在于他们对出现在他们生活中的那瓶浊水怀有不同的心态,在于他们采取了不同的做法。

有人见到那瓶浊水,仿佛看见满瓶子的痛苦,心浮气躁,于是夺过瓶子拼命地摇,试图把痛苦摇散,结果瓶子中的水只能越发混浊,自然也就更添悲愁了。女钢琴家顾圣婴手持一瓶清凌凌的净水,隐身在音乐的象牙塔中,文革来了,如风暴一样吹打她手中不带盖子的瓶子,随风而来的沙尘泥埃侵蚀瓶子中净水的洁美身躯,看着这一瓶子混浊,她倒在狂风之中。

同样是在文革时期,同样是音乐家,一位老人有着与顾圣婴截然不同的经历。身为音乐家被下放到农村,老人仍然能在铡草中寻找音乐,感受音乐,在音乐中快乐安然地活着,最终等到平反,迎回光明。老人同样也有一瓶生活之水,看着水由青变浊,他没有着急,没有悲愤,而是理智地静放浊水。时光走过,瓶中浊泥沉到瓶底,瓶水重现澄澈,自此,老人的痛苦与幸福分开。(一反一正,想象合理,均用细节性阐述,此全赖“生活像一瓶泥浆翻滚的水”的功效!)

你看,生活就这般,简单得像瓶浊水。水虽混浊,其中的泥终究比水少得多,就像生活中的幸福总是大于痛苦,会沉淀浮泥的人就是会生活的人,他其实在沉淀着痛苦。瓶子好比我们的心,我们的心明朗了,快乐才会光顾。痛苦是难免的,只要我们懂得把它沉淀,它就不会占据太多的空间,还我们的心一片清澈宁静,任由快乐在上面兹兹生长。(好句子!生动形象的说理。)

看到浊水,不要心慌,只要你不摇晃它,痛苦不会扩散。静下心来,像老音乐家那样拿起铡刀当乐器,你能在美妙的乐声中看到瓶水的澄清,看到幸福的逼近。(事实证明,议论文的语言表述同样可以出彩!)

16+17+16=49分

【简评】与例文2相比,本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均是通过细节性的阐述来形象说理。不同的是本文纯用一个比喻,集中笔力来扩张文章。不足的是跟例文2一样,文章视野太窄,事实论据不足,以致文章内容局促、单薄,少了一份气魄。

例文4 勇于面对挫折(题目即观点,直截了当)

人生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挫折、不幸,只有勇于面对挫折,努力奋斗,才能成就辉煌的人生。

——题记(“题记”的语言一定要简练,优美,生动;意蕴丰厚,情味绵长。若达

不到这要求,不如不要“题记”)

同样是面对文革,为什么老音乐家没有憔悴衰老,而女钢琴家顾圣婴却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呢?这就是勇于面对挫折和向挫折称臣的区别。我们要勇于面对挫折,努力奋斗,成就辉煌人生!(引述——稍析——提出观点,开篇利索,功效性强)

在微弱的油灯光下,一个衰弱的身影,时而软弱地倒下去,时而又坚强地挺起来,他就是正在编写那“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史书的司马迁。宫刑没有打倒他,邻人的嘲笑没有摧毁他,他坚强地站起来了,用世上最衰微的身体,发出世上最具伟力的呐喊——“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司马迁事例论据恰当、有力,但没有展开分析;切记:事例只是事例,本身没有论证功能,是“分析”赋予它论证的力量!)

浊浪滔天,苏子伫立岸边,浪花打湿了他的衣襟,但迷蒙的雾遮盖不了他向远方眺望的眼光。又被贬官了,他应该怎样办呢?就在这穷山恶水里沉沦一生,就在这毫无生机,山穷水尽的地方自怨自艾、不思进取吗?不,不能这样放任,要勇于面对挫折,努力奋斗。于是,苏子奋起,才有“休将白发唱黄鸡”的豪放,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志向,才有“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在被贬官的日子里,苏子在文学上取得巨大成就,他成功了,因为他勇于面对挫折。(就得有这样的分析,苏子这事例的处理明显比上例要好)

正因为老音乐家具有司马迁和苏东坡那敢于面对挫折、困难的勇气,他在七年铡草生活的文革中没有憔悴衰老,正因女钢琴家像魂葬乌江的项羽那样不勇于面对挫折,在文革初期便自杀了。(这样的分析就很好嘛,揭示了实质,又紧扣了材料)

“挫折成就人生”,许多成功者都经历了巨大挫折。爱迪生经历了几千次的失败,才发现那条明亮的钨丝;哥伦布经历了许多暴风雨大浪,才发现新大陆;邰丽华跌倒了多少次,才跳出撼人的舞蹈……(一句话事例用得好,在“面”上拓展开来)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勇于面对挫折,遇到一些小挫折就怨天尤人、自怨自艾、一蹶不振,甚至像女钢琴家那样,当风暴袭来,他们心目中神圣美好的东西被践踏时,就选择了死亡来抗争。这些人为何不向老音乐家学习一下“铡草都按4/4拍铡”呢?(联系实际,增强文章的时代感和针对性)

只有勇于面对挫折,努力奋斗,才能成就辉煌人生。(与题记、第一段的观点机械地重复,大有山穷水尽、江郎断才之慨啊!)

16+17+16=49分

【简评】这是一片正经八百的议论文,体现在“提出问题——份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正统思维上,体现在事例论据的并列论证上。切合题意,论据恰当,论证较充分。不足的是内容上未能深入挖掘,只停滞于“勇于面对挫折”的必要性层面上,而对于怎样面对挫折的内容,却完全不涉及,好比一个健忘的医生,诊断了病症,却忘了开出药方和抓药。

刚强与柔弱

刚强与柔弱是一对反义词,似乎二者不相融。而事实上刚强的人也许有着百折不挠的精神,但因没有变通而变得寸不难行,柔弱的人虽八面玲珑,却因没有毅力而难成大事。只有刚柔并济才能成功

人们都喜欢英雄,甚至认为英雄是刚强的。其实,真正的英雄是有刚亦有柔的。像荆柯,人们只知道他是敢血溅五步的孤胆英雄,其实他在小事上反而对人处处忍让,面对别人的侮辱他总是淡淡一笑;反观秦舞阳,他十三岁杀人,人不敢视,在秦王大殿上却手足失措。可见真正的英雄是刚柔并济的。他在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上柔弱似水,以无形对有形。在大事上,应如磐石一般镇静果断!

楚汉战争中,出现了两位将军。一位是项羽,一位是韩信。项羽巨鹿之战溃敌四十万,一战成名,是典型的刚强型;韩信背水一战,忍胯下之辱等典故为我们熟知,是 刚柔相济型。最终韩信打败项羽,不是项羽战术战法不及韩信,而是不懂得示弱,不懂得以暂时的退缩换取时间和空间,不懂得以柔示之。

真正的勇士懂得刚柔并济。做事情之前要掂量值不值得,要像水那样遇小事则避开,尽量避免发生冲突,遇到大事则像洪水一样摧枯拉朽,示之以柔,行之以刚,处变不惊。

为音乐而死的音乐家固然伟大,但她绝不会成为贝多芬式的音乐家,因为他不懂得扼住命运的喉咙;以死来捍卫心中的神圣固然可敬,然而她不知道活着才是真正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痛苦之后才会有收获。

而以4/4拍铡草的老音乐家才是真正的勇士。他懂得什么是刚强,什么是柔弱。他知道柔弱并不是懦弱。他用乐观的精神战胜了困难,他是生活的强者。

让我们携起手来,当刚则刚,当柔则柔,刚柔兼备来迎接生活的挑战。让我们以一颗平常心,坚决果敢地面对生活,用刚强与柔弱演绎生活的精彩。

人生当如山 人生在世,难免会有磕磕绊绊之时,跌倒了再爬起来,本是件很自然的事情,然而总有人会在荆棘坎坷面前不知所措,也有人会大发牢骚,甚至停止不前。

人生当如山一样沉稳。古时候便有“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美谈,这就是在困难面前的坦然面对。山是沉稳的,它涵养了参天的古木,勃发了遍野的青草,任时间的流逝与风雨的侵蚀,它仍然保持着那份不屈的姿态。

谭嗣同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维新的旗帜,留下“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样气贯长虹的诗句,面对死亡,他仰天长啸,这是怎样的沉稳!可歌可泣,定会千古而青史留名。而力能举鼎的西楚霸王,却因一时的浮躁而自刎乌江。如果项羽能在困境面前保持豁达的心胸,重整江东八千铁骑,也许就不会只剩下“虞姬虞姬奈若何”慨叹了。

人生也当如水一样坚韧。滴水穿石,可贵的是永不言弃的坚韧精神。涓涓溪水,在山间跳跃,即使山山相阻,也要逶迤的伸向远方;即使巨石横陈,也要打击出生命的浪花。一任花开花落的岁月变迁,溪水一直保持着奔向远方的执着与坚韧!

越王勾践在风云变幻的春秋霸业中,失势而不失志,卧薪尝胆,矢志复国。正是如水的韧性,锻冶着他的坚忍,才能于卓绝的艰难中成就不世伟业。如果没有了这种坚韧,又哪来“三千越甲可吞吴”的佳话!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他们正是内心有一股如水的柔韧,才能忍常情之难忍,在艰难困厄之中仍让生命之火照亮历史的天空,为后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

历史之鉴,在谆谆告诫我们:沉溺于困难,就不会看到坎坷前的坦途,黑暗前的光明,最终只能被囚禁在困境之中,溺死自己圈定的痛苦里。反之,如果能以沉稳的心态、坚韧的性格来面对困难,即使无坦途,你也会走出一条自己的成功之路。

一朵花的凋谢,荒芜不了整个春天,一颗星的陨落,黯淡不了整个星空,一点困难,阻塞不了通向成功的大道。

执着·美好

在我的意识里,过于执着便是钻牛角尖,而适当的执着则是成功的必要条件。

在变通中追求,在大胆中进步,在快乐中生活。

吕凯特说过:“聪明人克服谬误,从而走向成功,只有傻瓜才坚持自己的谬误。”真正执着的人是善于变通的,而那些本着不达理想不罢休的人反而迷途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那自认为魅力的邹忌并没有陶醉于妻妾客人的甜言蜜语中,他敢于面对事实,承认自己不比徐公美,从而向齐王进谏不要被夸耀的虚雾遮住了双眼。我们看到的不只是一个直言敢进的邹忌,而是一个善于变通执着追求真理的榜样。

执着不仅限于思想上的根深蒂固。同样也要有大胆尝试与行动。雨果对执着定义为打破一切,寻求一切,敢作敢为干破坏。他的话不免夸张,但却真实地诠释了对真理的无限热情与追求。想当年诸葛亮的空城计让司马懿怯步,有谁能想象到仅凭一座空城竟能够击退敌人千军万马,其实诸葛亮也是心有余悸,但他成功就在于他的敢作敢当、精明睿智。可见,勇敢,是执着追求的武器啊。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了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为理想而追求的人是快乐的。这种愉快是发自内心的。不论是富贵的人还是贫困潦倒的人,只要有了追求就有了生活的意义。曾经有一个人问打扫克里姆林宫的老清洁工:“你每天生活这么枯燥,有什么意思啊!”而那个老清洁工回答:“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差不多,叶利钦是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清洁工的生活是快乐的,不仅仅因为他的豁达,更因为他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而这一切,便归功于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对坚定的信念不放弃,坚持不懈,但不能固执和拘泥地坚持自己的意见,应该在坚持中学会放弃,学会变通,这便是执着的境界。

第三篇:钢琴与音乐家

钢琴与音乐家

---09信计一班 庞辰

发现自己越来越渴望沉醉于音乐优美的旋律之中,发现自己越来越能捕捉到音乐高雅的意境和流露的丰富情感。音乐可以帮助我们思考各种事物和加强情愫。音乐与歌是情感的一种宣泄,人们欢乐的时候唱歌,痛苦的时候也唱歌。歌声有着自己独特的灵魂。

我虽然不善于歌唱,但非常喜欢听音乐。听它优美的旋律和波动起伏的节奏,或愉悦,或忧伤,或明快,又或宁静。音乐作品往往是音乐家内心的写照。我们通过品读音乐家的作品,可以清晰的看到他们内心构筑的完美世界。

这一学期多了选修课,我选的正好是音乐鉴赏。无疑,这更能满足我对音乐的热爱。无疑,这更能让我这个憧憬在音乐的天空里飞翔的着迷者更加疯狂。学习中我知道了许多有关音乐有关的知识。乐器、音乐家、音乐作品,这些被我称作音乐三元素,无时不刻的吸引着我的注意力。

乐器如同音乐家的生命,任何时候它都散发着音乐家的精神,即那种充满激情与幻想的精神。任何时候它都散发着音乐家的思想,即那种富于创新与尝试的思想。音乐家能够通过他们手中的乐器将他们的作品,即他们的思想和浪漫气息诠释给我们。再美的词与声音如果没有乐器的陪伴是无法打动人的听觉器官的,就像红花总要有绿叶来扶持的。扬琴清脆、二胡悠扬、古筝忧伤、贝司低沉、单簧管圆润、大提琴浑厚„„不同乐器演奏着不一样的感受。给我感受最深的要属“乐器之王”---钢琴了。

击弦古钢琴和拨弦古钢琴是流行于十五至十八世纪西方音乐世界的早期键盘乐器,是现代钢琴的前身。与今天的钢琴相比,人们称它们为“古钢琴”。两种古钢琴在使用和演奏风格上是有区别的。击弦古钢琴具有金属般的音色,在声音的变化上具有多样性。拨弦古钢琴柔和、轻快而明晰,富有丰富变化的色彩,旋律有大量的装饰音。两类古钢琴所演奏的音乐,由于各自特有的声音特点,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和情绪。它们虽然在音域、音量及演奏技巧上受到自身原理及构造上的限制,但它们特有的音色效果是巴洛克时期欧洲音乐风格特征的体现。

钢琴曲给人一种心旷神怡之感,如同一阵微风起伏,带来远处鲜花的芬芳。悠扬的情韵令人回肠荡气。此时,所有最好的时光,最灿烂的风霜,而或最初的模样,都缓缓流淌起来。每一个音符下都埋藏一颗平静而柔韧的心灵。

在琴声的怀抱中甘甜休憩---纯美的钢琴声、诉尽无限的情怀。优雅的钢琴演奏能换回你对那些曾经爱过的地方的美好回忆。

钢琴声如天籁,奏出心中最美好的歌谣;钢琴声如山涧小径,蜿蜒盘旋、百折不回;钢琴声如大自然的歌声,不禁雕琢、质朴自然;钢琴声是美玉,温润柔和,贴近心灵;钢琴声如心声,它描绘着弹琴者内心的波澜起伏和心路历程;钢琴声如泉水,行云流水般从指间倾泻而下,配合着心的律动,融入血液。

现代钢琴被众多的音乐家们誉为“乐器之王”。这不仅是由于它的体积最大、内部结构最复杂,更主要的还是由于它优良全面的性能和广泛的用途,还有以上带给人的优美的感受。

不过,我们如果去追究音乐本身的话,就会发现音乐的本身就在于人对它的创作。音乐是一个客体,之所以蕴涵着独特的情感是因为音乐家赋予了他们自己的情素。伤感、快乐、哀痛、愉悦、开朗,一切的一切,通过人的主观的发泄并表现才有了音乐的精神灵魂所在。所以就产生了许多的著名音乐家和其创作的作品。

贝多芬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伟大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集中体现了他那巨人般的性格,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进步思想,它的革命英雄主义形象可以用“通过苦难走向欢乐;通过斗争获得胜利”加以概括。他的作品了既壮丽宏伟又极朴实鲜明,它的音乐内容丰富,同时又易于为听众所理解和接受。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个人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即使在现在也使人们感到亲切和鼓舞。

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扬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穿越岁月沧桑,破空而来,在一片深邃苍莽的林海中升腾,升腾。那些擎天的枝干亘古孑遗,那些震颤的叶片蓬勃顽强,那些繁茂的果实乐观坚忍,风撼不动,雷劈不倒,时而豪气干云,时而阴柔宛转,于百转千回中传递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是什么,能够像音乐一样如此畅通地沟通人类与自然?是哪种生命,能够点燃人内心抗争的欲望,铮铮铁骨,生生不息?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那激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己的脚下。”

莫扎特被称为“音乐神童”,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作为古典主义音乐的典范,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总的说来,莫扎特的创作成就遍及各个音乐领域。它们反映了18世纪末,处在被压迫地位的德奥知识分子摆脱封建专制主义的羁绊,对美好社会和光明、正义的追求。他的音乐风格具有诚挚、细腻、通俗优雅、轻灵、流丽的特征,大都充满了乐观主义的情绪。

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的第一乐章是一个快板,是一首完整的小奏鸣曲。第一主题节奏活泼流畅,旋律欢快明朗。这一乐章时而轻盈时而华丽的曲调让我觉得仿佛自己正处于宫廷里,一场盛大的舞会正在举行,轻盈的舞步般旋律,让人忍不住想随着节奏翩翩起舞。第二乐章旋律温柔恬静。

聆听莫扎特,我们可以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伟大,我们可以感受到莫扎特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那份不放弃的精神,我们可以感受到那份来自困厄命运里的阳光。聆听莫扎特,你会发现在他的音乐里,不止有温暖的阳光、柔和的微风、海涛的声响、潮汐的变幻,还有与命运抗争时的那份不屈于世俗的傲气和不随意言败的骨气。莫扎特带给人们的不只是音乐,还有希望,还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我们在阳光下,随着莫扎特的音乐起舞„„

肖邦的音乐具有浓厚的波兰民族风格。他对民族民间音乐的态度非常严肃,反对猎奇,同时又不被它所束缚,总是努力体会它的特质加以重新创造。这样,他既提高了民间音乐体裁的艺术水平,又保持了它纯净的风格。他的旋律有高度的感情表现力,极富于个性。

肖邦的优美,不是绚烂之极的一天云锦,更不是甜甜蜜蜜的无穷无尽的耳边絮语;他不是华托式的豪华的美,也不是瓦格纳气势磅礴的美,他是一种薄雾笼罩或晨曦初露的田园的美,是一种月光融融或细雨淅沥的夜色的美。

肖邦大半生客居异国他乡,只身一人日子并不好过,心情并不轻松。是靠什么力量支撑着自己在异国他乡浮萍般无根飘荡了整整半生? 音乐?爱情?坚定的对祖国的忠诚? 肖邦并不复杂的短短一生,给我们留下的却不是一串单纯简单的音符。在天籁之际、在夜色深处、云淡风轻的境界里,整个身心都能过滤的澄静透明。在肖邦的夜曲里,给人的就是这样的恬静,即使有暂短的不安和骚动,也只是一瞬间的闪现。

李斯特的《森林细语》、舒曼的《夜晚》、莫扎特的《爱情咏叹调》、海顿的《四季》等等,这些著名的作曲家和这些著名的作品无不时时刻刻向世界展示着他们的风采。这些音乐作品都有着本身的性格,而这些性格是一开始就被音乐家们赋予了的。正如贝多芬信中所写:“作品一旦写就,我就不想再去改动。我从不这样做,因为我坚信,最微小的改动也会影响作品的性格。”

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就是要我们从认识和把握作品性格和流露出的音乐家的情感出发的。这对于我们审美能力、感性思维、认知能力、判断能力、人文素养以及品位的提升都有帮助。我们不仅能使文化得到丰富,也能无形中使感情受到启发。

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有助于我们全面掌握知识、开启智慧、陶冶心灵、培养高尚人格。更好的理解《欢乐颂》能使人在轻松中寻找快乐的感觉;《月光曲》能让人感到夜晚的静谧。让我们张开拥抱音乐的双臂,像音乐家们热爱音乐一样,与音乐一同起舞,与音乐一同成长。

第四篇:李国夫手写教案

李国夫手写教案模板

人教版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2、3页。教学目标:

1.能辨认上、下、前、后这些方位,并用这些方位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初步能在同一场所辨认自己或他人所在的位置和方向。

3.积极主动地参与位置与方向的认知过程,体会位置和方向在生活中的价值,发展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辨别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4.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教具准备:挂图、小动物贴图。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揭示课题

师:谁能告诉大家,在你的课桌上面放的是什么,桌子下面又有什么? 学生自由说。

师:谁能帮老师数一数,你前面有几位小朋友,后面呢? 学生汇报。

板书课题:上下、前后。

二、新课 1.上、下

出示主题图,师:这是某个城市的跨江大桥,你们看,多宏伟啊,谁能把自己从图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主题图进行描述,并侧重引导学生用“上”、“下”对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准确的描述。

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的填空。联系生活实际,学生用“上”、“下”描述身边事物的位置关系。2.前、后

让一组学生排成一纵队,指名描述小伙伴的位置,学会用“前”、“后”来准确描述。在黑板上贴出小动物贴图,让学生用“前”、“后”相互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位置,指名说。

三、集体游戏

1.一切行动听指挥

请几名学生在教室内随意走动,当教师说“停”时,向全体同学说一说自己所在的位置,要求用上所学的方位词“上”、“下”、“前”、“后”。2.画鼻子

在黑板上画一动物头像,让学生轮流给小动物添上鼻子,做游戏的学生需 蒙上眼睛,其他学生可用所学方位词提醒该同学,让其顺利添上鼻子。

四、全课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左、右 教学内容:《义教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3~4页 教学目标:

1.以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建立“左、右”方位感的过程。3.能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条,体验其相对性。

4.培养学生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教学重、难点:

正确辨别左、右的位置关系,体验其相对性。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创设问题情境。

师:小朋友们会念拍手歌吗?喜欢玩吗?谁能来表演一下? 问:小朋友们,刚才他们是用什么拍掌的? 2.体验左、右。

(1)师:请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2)看一看。

师:请小朋友们看一看自己灵巧的小手。(3)说一说。

师:谁来告诉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4)师小结:左手、右手是一对好朋友,配合起来力量可大了,可以做许许多多的事情,小朋友们瞧瞧自己的身体,还有像这样的好朋友吗?(5)生说。(要求学生摸着说。)(6)揭示课题。

3.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

举左手,举右手;举右手,举左手。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左脚跳两下,右脚跳两下。拍一拍:

在身体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两下掌。

二、感知群体中的左边、右边,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横排坐在最左边的是谁?最右边的又是谁?

(2)第二横排中,从左往右数,第__个同学是谁?从右往左数,第__个同学又是谁? 师小结:同一个人,从不同的方向去数,顺序也就不同。(3)你的左边是哪个同学?右边又是哪个同学?(4)同桌互相说一说。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学?(5)全班交流。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一只小猪找不到回家的路,请小朋友用学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识帮小猪找家。

(2)学生展开讨论。(3)计算机演示结果。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和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体验左右的相对性,加强理解 1.创设问题情境。

(1)师:老师和你们是面对面站的。请你判断:老师举得是哪只手呢?(2)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全班交流、验证。

师小结:两个人面对面站的时候,左、右刚好相反。2.游戏巩固认识。(1)师生齐举左手。(2)师与生演示。

老师的右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老师的左手搭在同学的哪只肩上? 学生的右手搭在老师的右肩上。学生的左手搭在老师的左肩上。(3)两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自己的右手褡在对面同学的右肩上。自己的左手搭在对面同学的左肩上。(4)全班齐做。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

(1)判断:上楼、下楼的同学都是靠右边走的吗?(2)同桌讨论、交流:你是怎样想的?(3)汇报:计算机演示结果。

师小结: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断时应把自己当做走路的人。平时我们上、下楼时,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拓展运用

1.计算机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自己的卧室。2.学生运用前、后、左、右的知识介绍生活中的情境。3.师小结,全课结束。位置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9页。教学目标:

l.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在对物体位置关系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3.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4.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问题,培养实践能力。

德育目标:结合活动,使学生受到热爱劳动、助人为乐、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教学重点:准确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教具准备:座位号、电影票等。教学过程:

一、巩固旧知、激趣引入:

(一)捉迷藏游戏

教师:你们最喜欢什么游戏? 生:(齐答)捉迷藏。

教师:有四只小动物想和我们玩捉迷藏游戏。(教师分别把动物放在讲台的各个位置)瞧!他们都已经藏好了,你们能找到他们吗?

小鸭在讲台的左边,小狗在讲台的前面,小兔在讲台的后面,小猴躲在讲台的右边。教师:(小结引出课题。)同学们观察得可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小动物们躲藏的位置。(板贴:位置)

(二)联系实际进行描述

指名学生把前、后、左、右的同学介绍给大家听。

二、新授: l.引导学生熟悉整幅图。

这是一年级5班的同学们。瞧!他们坐得多整齐。数一数,一共有几组?每组有多少人? 2.发散思维找朋友。

教师描述位置,学生说出那个学生的名字。教师说出学生的名字,指名学生说出他的位置。3.指出说位置要确定方向。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知 l.明确数的方向。

教师:你们和这么多的同学成为好朋友了。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习惯上是从左往右,由前往后数的。从左往右数,请第1组同学向老师招招手(学生招手);第5组同学向老师点点头(学生点头);第8组同学笑一笑(学生笑)。教师:请同桌间互相说一说你们的位置。

同桌间互相说,后指名说。四名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三、创设情境:

如果新转来一名同学,你怎样给他安排座位?指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1、个子矮坐在前面,个子高坐在后面。

2、中间。因为转学落了一些课,中间听课清楚。

3、最后一排,放在前面就看不见了。

大家都把好的座位让给了新同学,大家的提议都很好!

四、练习:

练习一第3题,先小组里讨论,再指名汇报

五、总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用数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他人交流各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技能目标::

使学生初步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4、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勇于探索、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学法重点:

1、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用加法和减速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6、教学难点:

a)掌握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b)引导学生用多种算法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教材分析内容:

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主要包括十几减法减9,用数学,十几减几,用数学,以及用数学的综合应用。整理和复习主要是20以内退位减法表,找规律,以及用数学的综合应用。课时安排:12课时: 十几减9

3课时: 十几减9

12课时: 十几减9

12课时: 十几减9

12课时: 十几减9

12课时 十几减9

12课时 十几减9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P10页十几减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独立探究,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回顾准备:

1、复习十几组成

2、拍手组成。

3、创设情景

出示:过年的主题图

过年你们去过年货市场吗?你门看看新年的游园会里都有些什么?你们能从中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吗?

二、探究交流:

1、从图里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你会解答吗?

2、整理算式

15-9=

14-9= 12-9= 观察这几道算式,你能发现什么?(1)分组探究(2)汇报成果

三、自主练习,巩固方法,体验成功:

1、出示百果树,你想吃什么就摘什么果子(果子后面是算式)

2、交流经验

3、出示:迷宫路线图!学生试算

15-9= 有不同的填法吗?跟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填的。

5、学习了十几减9,你能发现十几减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

四、作业 第二课时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1.十几减9 教学内容:

P12例1和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9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具、学具准备:

关于例1的投影片,小棒20根。教学过程:

一、复习: 1.9+3

9+7 9+4 9+8

9+5

9+9 9+6 9+2 2.填未知数。

9+()=11

9+()=15 9+()= 12

9+()= 16

9+()=13

9+()=17

9+()=14

9+()=18

二、新课: 1.教学例1。①出示例1左图。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图意。列式计算。板书:9+2=11 ②出示右图。

比较左右两图的不同。然后说一说图意。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前列式。板书:11-9= 请一名同学说一说得几,怎样计算? 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算法。

③比较左右两图以及它们的算式有何异同点。联系左右图,说一说,哪一种方法更快。

④归纳指出:9加2得11,11减9等于2,所以计算11减9时,先想9加几等于11。因为9加2得11,所以11减9等于2。这样,比较快。请一名同学说一说算法。齐读:9+2=11 11-9=2 2.教学例2。

(1)让学生摆出12个小棒。问: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把9根小棒捆成一捆,并且把它拿走,说一说意思。根据意思列出算式。板书:12-9= 问:要算12减9得多少,如何想? 学生说出算法后,写出得数。然后再请几名同学说一说是如何想的。(2)教学14-9=5,方法同上。课间活动。3。教学例3。方法同例2。4.教学例4。

学生试着完成题目。5.小结:

“想加算减”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第1、2题。2.练习一的第1、2题。第三课时

十几减9的巩固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P12——15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十几减9的口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1)9+()=13

9+()=16 9+()=15 13-()=9

16-9=()

15-9=()9+()=18

9+()=14

9+()=17 18-9=()

14-()=9

17-()=9(2)12-9=()

11-9=()

27-9=()(3)听算练习(4)看图列式

请生上黑板板演,做完后口述计算过程。

二、练习:

1、观察图先说一说在完成练习二第1题。

2、完成第3题。

每人自己写一张十几减9的算式,然后作投递员放到答案正确的箱子里。可以交换几次纸条活动几次,扩大练习量。

3、第5题:

(1)从11-9开始,先按顺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说出得数。再按逆时针方向,指定学生读算式并计算。

(2)不按顺序,任意指题,指定学生说出得数。还可以指定两个学生抢答,看谁说得又对又快。

(3)让学生按顺时针的方向把算式写在本子上,再计算。

4、学生独立完成6——8 三.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是内容,主要还是十几减9,怎样才能做到又对又快?(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算法)课堂作业设计:教学反思: 11-9-2= 19-9-5=

18-9-7= 17-9-6= 14-9-3= 15-9-4= 15 17

—9= 13 第四课时 十几减8 教学内容:课本P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圆片13个,表示虚线用的毛线一条。教学过程:

一、基本技能训练:

1、看卡片写得数,做完集体订正(1)8+3= 8+7= 8+4= 8+6= 8+5= 8+8= 8+9= 8+10=(2)13-9= 16-9= 12-9= 11-9=

15-9= 18-9= 17-9= 14-9=

2、说说“14-9”的计算过程

3、出示:

8+()=12

8+()=14 12-8=()

14-8=()8+()=15 8+()=17 15-8=()

17-8=()

二、探索交流:

搽掉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

这里12、15、14、17、都减一个什么数?

今天就是希望大家能自己找到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1.观察主题图:

四人小组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问题解答。2.想想刚才你是怎么算十几减8的? 用小圆片代替金鱼摆一摆。

然后把你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3.交流汇报算法

三、自主巩固练习:

1、可以边摆边算。完成P15做一做第1题

学生上黑板边摆边算。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第2题。集体订正。

四.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训练。

2、限时口算20题。第五课时

十几减8的巩固练习教学内容:练习三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做减想加的计算方法,提高十几减8的计算正确率。

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教具准备:口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承上启下:

先填()里的数,再计算(指定学生上台练习)看卡片说出得数,并说出计算过程。12-8= 16-8= 13-8= 17-8= 14-8= 11-8= 16-8= 17-9=

二、练习:

1、游戏!找凳子,学生手哪算式卡片找到有合适数字的凳子坐下,每组派代表上来比一比哪组又对又快。

2、找朋友游戏。

三四组发算式一二组发数字卡片 互相找朋友。

3、完成16页第1,2题 先提出问题再列算式解答。

4、第3题 开火车完成。

5、独立完成课本练习第5——8题

三、课堂作业:

四、基础训练:

1、限时口算

2、听算练习。第六课时

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

教学内容: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十几减8减9的混合练习,让学生掌握计算规律,提高计算速度,培养分析能力。

2、初步掌握求另一个加数的提问和解答,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自己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3、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过程:

一、混合练习:

1、复习十几减9,引导学生找规律。11 12***9 9

依次移动9,让学生说出每个数减去9的得数,并填到方格里。

2、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9的计算规律。

问:十几减9的得数和被减数的个位数相比较,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老师举例说明。3.口算下面各题

13-9= 14-9= 16-9= 11-9= 15-9= 18-9= 12-9= 17-9=

二、复习十几减8: 11 12***9 8 依次移动8,让学生填出相减的得数 引导学生发现十几减8的规律(同上)

3、口算

14-8= 12-8= 16-8=

17-8= 13-8= 15-8=

三、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练习

2、限时口算50题。

四、独立完成: 第22页4——7题 第七课时 十几减7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1,练习三的第1、2题。教学目的: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法和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7的题目,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具准备:教师复习用的口算卡片(参考十几减9和十几减8的制做),12个黄圆片和虚线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题): 1.教师依次出示口算卡片,每个学生举卡片给出得数。然后变换一下题目的顺序再做一遍”。7+4 7+67+5 7+7 7+97+8 2.教师出示口算卡片,先让全班学生举卡片回答,然后改变顺序再练一次,要求速度快一些。

7+()=11 7+()=137+()=12 7+()=157+()=167+()=14

二、新课:

1.教学教科书第11页例1。

教师出示绒板或黑板上贴好12个图片的图,接着提问:“这里一共有多少个图片?”(12个图片)提问:“现在拿走7个(同时用虚线用起7个圆片),还剩几个圆片?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2-7= 提问:“想一想,在计算十几减9和十几减8时是怎样计算的?那么12减7应该怎样算?要怎样想?”(要先想7加几得12,因为7加5得12,所以12减7等于5。)教师对照黑板上的图,再说一遍。教师再问:“谁能再说一说怎样算12减7等于几?”再指名让学生说一说,然后再叫每个学生自己说一说。

然后让学生把书上例1中的两个空填好。出示例2左边的题目:11-7= 提问:“要算11减7得多少,应该想什么?得几?”(要想7加几得11,因为7加4得11,所以 11减 7等于 4。)

再点名让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出示例2右边的题目:15-7= 提问:“这道题怎样想?”(学生答:因为7加8得15或者8加7得15都可以)学生回答后,再叫一两个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把例2填完全。然后集体订正。3.教学例3。

让学生翻开教科书看着例3,教师提醒学生;“下面的3道题大家自己算,算的时候先要想一想,每道题减7,应该怎样想。然后把得数直接填在□里。

学生做题时,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可以记下来。集体订正时,让有错误的学生说得数,并让他们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让别的同学发表意见,共同帮助出错的学生改正。

三、巩固练习:

1.做例3下面的“做一做”。

先让学生做第1题。做之前教师说明,要先做左边的两题,再做中间的两题,最后做右边的两题。订正每一组题时,让学生说一说做这些减法题是怎样想的,它的得数能不能利用上面的加法题来得到。

再让学生做第2题。做的要求同第1题。然后集体订正。也要注意让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课间活动。2.小结。

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几个减法算式,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7)板书:十几减7。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2-7和15-7),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教师总结说:做十几减7的减法题,要想7加几得被减数。3.做练习三的第1、2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订正时,可以再选

一、两道题让学生说一说想的过程。第八课时 十几减6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6页例2和“做一做”,第17页练习三的第5~8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脱离直观直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6的题,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复习用口算卡片,把教科书第15页“做一做”中的第3题制成一组练习卡片,把练习五的第2题制成卡片教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教师出示下列口算卡片,学生举卡片回答。6+5=13-7=6+6=9+6= 7+6= 8+6=17-8=14-8= 6+8=6+9=6+7=15-9= 2.准备题。

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出的数。6+()=126+()=146+()=13 6+()=11 6+()=156+()=10

二、新课: 1.教学例1。

教师将例1写在黑板上。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十几减

9、十几减8和十几减7的题,都是想加算减,那么“11-6”怎么想?得多少?学生说出得数后再指名一学生说说想的过程。教师出示“13-6=□。” 提问:计算13-6怎样想?

让学生翻开书,在例1中的括号和□中填上适当的数,再指名中下生说一遍想的过程。2.教学例2。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例题。

提问:请同学们看这三道题(手指三道例题),想一想,每道题得数是多少?

教师逐个订正完以后,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十几减6的题怎样算。算十几减6的题目,先想6加几得到这个被减数(可手指例题示范),那么想出来的这个数(用例题示范)就是要求的得数。

三、练习:

1.做“做一做”中的第l~3题。(1)做第1题。提问:请同学们先看左边这幅图,有多少个小号?圈上6个是什么意思?怎样列式?右边这幅图表示什么意思,怎样列式?然后让学生把算式和得数写在书上。

集体订正,可以了解一下(通过举手)全班全对的有多少,有错误的有几个,以便差生及时得到辅导。

(2)做第2题。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辅导。集体订正时,引导学生把上、下两道题对应起来看。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教师行间巡视,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也要引导学生观察上、下两题,看有什么联系。课间活动。

2.做练习四的第1题。教师板书出第1题。随便指一个数,学生说得数,反复练习后,让学生把算式列在写字格内。3.做练习四的第2题。

教师将第2题中的表格贴在黑板上,手拿6的数字卡片,随便放在一个数字的下方让学生说减法的得数。

说完一遍后,可以再指名让两个学生说,教师指后,看谁说得快,训练学生的口算速度。4.做练习四的第3题、第4题。这两题可让学生做在书上,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给予个别指导。然后集体订正。5.做练习四的第5题。指定两名学生读题。

提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后,让学生自己列出算式,算出得数。然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要求学生读出算式和得数,并口述答案。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十几减6)板书:十几减6。然后指着具体的题目(如11-6和13-6)让学生说出想的过程。最后总结;做十几减6的题,要想什么?(要想6加几得被减数。)第十课时 用数学

教学内容:P19——18页用数学 教学目标:

1、初步使学生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养成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课件出示:

小明起床吃早餐图,告诉小明要把吃剩的蛋糕带到公园去春游:桌上有12个蛋糕,当妈妈进来的时候,请小朋友们猜一猜小明的妈妈会对小明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并指名回答

妈妈可能会说“小明你吃了多少个蛋糕或你还剩几个蛋糕带去春游?”

3、鼓励学生能够提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

二、观察提问:

1、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时,就会向别人提出问题。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指名说一说

2、出示主题图

提问:你看到什么?跟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小组讨论:从图中你观察到了什么能够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并请小组小朋友把算式写下来。

3、小组汇报

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加法的问题,并能提出关于减法的问题。

4、要求学生口头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三、摆一摆:

学生用小圆片同桌一个摆一个提问题。

让学生上台展示刚才学习的情况。看看哪桌小朋友配合得最好!

四、完成做一做,看看你还能提出什么别的问题:

老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出若干,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解答。请生上台板演,其他在练习本上解答。五.知识应用: 仔细观察我们的周围,你能提出什么样的数学问题。六.总结:

1、请学生说说今天有什么收获?

2、今天我们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实际问题。用数学练习课 第十一课时

教学内容:教科书p20看图列算式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意,能提出问题。能从图中看清告诉了什么,要求什么,并能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在于们生活中。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生活。教学具准备:数字卡片、教学挂图、口算卡片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出示口算卡片:

13-4=

15-6=

17-9=

14-7=

11-5= 11-9=

14-6=

16-7=

12-3=

18-9=

2、看图填算式:?个

(学生动手摆算式)有15个

12-4=8

12-8=4

15-7=8

二、导入:

出示P20森林动物图

小朋友们看,这幅图美丽吗?图上画的是哪里?

三、新授:

1、引导学生看图,准确叙述图意,并能提出问题。你看到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 如:草地上原来有15只小鹿,跑了9只,还剩几只小鹿?

2、谁能完整的把意思说一遍?(多指几个学生说图意)

3、那谁会列式计算?算式里的15、9和6分别指什么?

4、下面另外几幅图学法一样,教师在此过程中适当进行环保教育和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教育。

5、生和同桌说说图意,然后动笔填写空格。

四、练习:

学生自编应用题,其他同学列式在课堂练习本上。

如:我们班组成学习小组,有两个组,一共有16个人,第一组有9个人,那么第二组有几个人?

五、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呀? 整理复习第十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P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十几减8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7减6减5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发现规律的能力和总结整理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及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练习

2、限时口算

3、看图列式说算法。

二、整理发现规律: 1、18-9=

15-8= 15-7= 15-6= 学生计算,请生上台计算。然后说说最后两道题是怎么算的

2、己用小棒边摆边算。

3、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4、练习

(1)完成课本P22页第4——6(2)同桌之间互相考考比比看谁算得快。

三、引导观察:

1、出示:

20以内退位减法表

问:你们能从这个表中发现什么规律吗?

2、四人小组里互相说说自己找的规律。

3、用你们自己的算术卡片自己排出一个有规律的表。

4、展示学生排出是算术表。

第五篇:与音乐家有关的电影

日出时让悲伤终结(讲巴赫),绝代妖姬(亨德尔清唱剧),她比烟花寂寞(与大提琴有关)复制贝多芬 《莫扎特传》(阿马迪斯)(Amadeus),太出名了…… 《春天交响曲》(舒曼传)

《梦幻曲》克拉拉和舒曼…… 《舒曼情史》

《爱情之歌》(Song of love)克拉拉和她丈夫罗伯特舒曼及和她的密友勃拉姆斯的关系。

《不朽真情》,也叫《永远的爱人》(Immortal Beloved)(贝多芬传)

《复制贝多芬》,《安娜日记》(巴赫传)

《狂恋大提琴》,又叫《她比烟花寂寞 》(杜普蕾传)

《指挥家的抉择》(富特文格勒传)

《悲情俄罗斯》(柴可夫斯基传)

《音乐恋人》(Music Lovers)讲的是柴可夫斯基

《翠堤春晓》(约翰·施特劳斯传)

《反对斯大林》(肖斯塔科维齐传)

《没有终止的歌》(Song without End):讲述李斯特同伯爵夫人的恋情

《一曲难忘》(A Song to Remember)也叫《蓝色乐章》,介绍肖邦生平的《法利内里》,主要是介绍17世纪阉人歌手的影片,兴趣因人而异

《钢琴师》,《钢琴家》THE PLANIST 钢琴战曲,描写二战时的优秀电影。

《红色小提琴》THE RED VIOLIN,记载了一把极具传奇色彩的小提琴曾经历300年的风霜

《海上钢琴师》 the legend of 1900's,经典的不用介绍

《闪亮的风采》(Shine)钢琴家大卫·海尔夫戈特真实的一生

《钢琴课》(Piano Lesson)又称《钢琴别恋》,一部几乎堪称完美的女性电影

《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电影版

《作曲家埃尔加》

《夜半歌声》

《音乐之声》

《音比天高》

《乐鼓热线 》

《梦幻女郎》《追梦女郎》以60年代美国的女子三重唱组合-The Supreme作为蓝本而改编的《放牛班的春天》

《贝隆夫人》(艾薇塔),描写阿根廷**贝隆夫人的音乐剧。

《野狼俱乐部》主题曲很好听啊

《玫瑰人生》描写法国着名女歌手伊迪丝·琵雅芙坎坷而璀璨一生的传记片

《交响情人梦 》动漫

《想飞的钢琴少年》

《黑暗中的舞者》冰岛歌手比约克演的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电影

《松子不幸的一生》电影版

《红磨坊》超古老

《雨中曲》,经典的不用说

《Deep Blues》一部关于布鲁斯音乐的记录片

《雷》……这是关于美国灵魂乐之父雷.查尔斯(Ray Charles)的人物传记影片。

《发胶》hairspray 《金牌制作人》(producers)《歌舞青春》两部 《理发师陶德》

下载音乐家李劫夫与“文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家李劫夫与“文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李夫前-个人工作总结(合集五篇)

    2012-2013年度教师工作小结 肥西小庙中学李夫前 本学期我担任七(2)班数学教学工作。由于刚接手初中数学新课标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观念方法方式方面都有新的挑战,教学起......

    交响乐与音乐家欣赏学习心得

    交响乐与音乐家欣赏学习心得 一直以为上选修课就是为了挣得那两个学分,所以从开始就没怎么看重选修课,当初选择交响乐与音乐家欣赏完全只是偶合,可是在逐渐的学习过程当中,发现......

    小小音乐家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音乐》教材三年级上册《快乐的doremi》单元第二课时内容,通过演唱歌曲,感受乐器热烈、欢快的气氛。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进一步培......

    由一言见文革青年与现代青年价值观

    由一言见文革青年与现代青年价值观 文革时候有“我不同意你的观点,所以我要从肉体上消灭你。”而现代青 年们则斯文多了,即“虽然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事实会证明一切。”可见,......

    音乐家聂耳与田汉交往的故事

    音乐家聂耳与田汉交往的故事 聂耳与我国现代著名的戏剧家田汉有过不同寻常的交往,他们曾为了共的理想而在一起奋斗。聂耳结识田汉是在1931 年聂耳在明月歌舞团的时,当时聂耳只......

    从劫夫的歌曲创作探其教学理念及教育思想的传承(5篇范文)

    从劫夫的歌曲创作探其教学理念及教育思想的传承高虹我和大多数的同龄人一样,是唱着劫夫的歌曲长大的。《二小放牛郎》、《我们走在大路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也包括‚毛......

    李劲夫坚持民本理念 发展民营经济)

    李劲夫:坚持民本理念 发展民营经济 近年来,岳阳市岳阳楼区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民本"理念和"主体"意识,努力实施"民营牌"战略,民营经济的地位、规模、质量和效益都有了很......

    夫与蛇读后感150字(五篇)

    夫与蛇读后感150字1今天和孩子一同读了农夫和蛇的故事,读过以后,和孩子一同交流,使孩子明白了在帮助别人之前,一定首先要分清是好人还是坏人,然后还要用正确的'方式和方法,这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