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水平
论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水平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2-0168-01
高考作文命题虽然多元化了,但是只要我们留心,就会注意到作文命题的要求中“题目自拟”“自定立意”“文体不限” 等字眼出现的频率很高。应该说,这样的变化发展趋势,使得考生不管是在选材,立意上,还是在构思,语言运用上,都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作文的难度是降低了,但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又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使得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出现了令人担忧的现状。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现状
(一)对作文教学的要求过松。很多高中生,甚至一些高中语文老师都觉得既然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部分对考生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了,题目可以自己拟订,立意可以自己确定,连文体都可以不受限制,那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就没必要去强化训练了。于是有些高中语文老师根本不把作文教学当一回事。表现在不把作文教学安排在正课时间里进行,而是随便布置一篇,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去完成。随便找篇材料来,或随便弄个话题。也学高考作文的要求,只要不少于800字,除了诗歌以外,随便怎么写都行。甚至有时连材料和话题都不给,因为学校要求一个学期必须写6到8篇作文,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只好叫学生按时交几篇作文过来。因为不够重视作文教学,所以作文是收起来了,但是在作文后面简单地写个“阅”字,或者批个日期,或者干脆借用某位语文特级教师或某某语文教育专家的为了防止千人一面的缺点,干脆把收上来的作文又发给学生,让学生互相批改。改完了就写下一篇,也不利用课堂时间评讲。这种情况下,语文老师在学生作文前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学生作文后又不去认真批阅,自然也就谈不上对学生作文的指导作用了。
高中生都会察言观色,都能判断出老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什么地方。看到老师不把作文教学当一回事,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自己也随便在作文书上“借用”一篇,交上去,帮老师完成教学任务。老师看到自己能拿出“量多,质优”的作文,必定很高兴,又何必再花时间去苦思冥想呢?有那时间还不如多花些时间放在数理化的学习上。鉴于老师教导自己背几篇好文章就可以了,所以平时也不在对其他的优秀文章感兴趣,更不用说花大大量的时间去啃那些大部头著作了。有些认真写作的学生想写出一些自己的东西,又因为缺少老师的指导而导致作文出现偏题,中心不突出,文体不明等问题,或者因为自己的平时积累少,见识面过于狭窄,写作时候感觉内容空洞。导致“散文”“杂文”大量产生。
(二)教师对学生限制过多。与上面情况相反,有些高中语文老师,特别是教龄比较长的一些老师,已经习惯了原来的作文教学模式,感觉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有套路,能够得心应手,最能够写出一些有深刻思想的文章来。而对记叙文,散文嗤之以鼻,感觉那太肤浅了,是小学生,初中生捣鼓的玩意儿,高中生不能停留在那个初级阶段。指导学生写议论文比指导学生写散文要方便些,实用些。可以指导学生抓住写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帮他们搜集相关可以作为论据的好材料,好诗词,名言警句。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专攻议论文,而对其他文体的训练相对来说少之又少,甚至禁止高中生写其他文体的作文。稍微放松一点也只是要求高中学生写叙议结合的作文,并强调必须把重点放在议论上。写作步骤,写作体裁,甚至连作为论据的材料都要求学生必须按照自己提供的来运用。这样一来,老师在学生写作之前就把立意,文体箍死了,就大大束缚了学生的思路,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导致“制造”出大量的大同小异的作文“产品”的结果。
二、高中作文教学的对策
1、转变观念。高中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高考模式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意在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不是说要考倒考生,也不是要放任自流。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要搬用原来的一套来训练学生专攻一种文体。也不要只重分析,轻写作。
2、科学指导。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为学生提供听说读写的训练机会,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具体指导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阅读中思考、在交流中思考。启发他们下笔前思考为什么写、写什么和怎么写,写出初稿后要认真思考如何修改、如何加工等等。教师可以利用课堂时间,自习时间为学生推荐美文,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找自认为比较好的文章,在同学们之间交流,从而扩充学生的视野,积累素材。
3、细心批阅。学生作文完成后,就像一个工人生产出一种产品后希望得知自己产品的质量如何一样,很希望知道老师对自己的作文是个什么评价。教师的批阅能够对他们的成功之处加以赞赏,对不足之处委婉地提出建议,那么学生从教师评语里能够得到写作的信心和需要努力和提高的方向。如果教师只布置作文任务,而不仔细批阅,那么学生就感到老师对作文不重视,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被尊重。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自己该在哪方面努力,作文水平也就得不到提高,自然对往后老师布置的作文不感兴趣。当然,教师可以采取灵活多变的方法批阅,可以把全批全改,部分批改,学生相互批改等批阅方法综合运用。
4、适当点评。作文批阅完成之后还要注意利用课堂时间适当对学生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可以就全班此次作文普遍在哪些方面很成功,哪些方面普遍存在问题进行点评。并可选取写的比较好的作文作为范文,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很成功,同学们要多加学习。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要对作文教学重视,要抱科学的态度对待不断变化的高考作文发展趋势。在平时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做到学生写作前的科学指导,写作后的细心批阅和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能力。
第二篇: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如何提高教学水平从专家的讲座中了解到,现在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教学能力差,教学水平低,在教学中不能利用地图建立地理知识体系,我觉得地理教学应从这几方面出发。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借助地图,还可使学生加强对知识记忆的效果。例如,学习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时,学生对热带草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两季的特点。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高茂盛,稀树青翠(典型树木:金合欢和波巴布树),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木落叶,动物迁徙,草原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通过观察挂图,再联系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让学生认识到那里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干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进而理解了干、湿季节交替的原因,掌握了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2.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长江的内容时,老师可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入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像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红色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篇:取其精华,提高教学水平
取其精华,提高教学水平
——省教学能手评选听课心得体会
二O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山东省第六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在济南举行,很荣幸,梅老师安排我们一行三十多人去听课、学习。这一次对我们来说是收获颇丰啊!两天半的时间一共23节课我们一节也没有错过,都是在聚精会神的情况下听完每一节课,虽然很累——听课老师几乎没有课间活动,站一站的时间也没有,连喝水更是一种奢望,但我们还是感觉很荣幸兴,这真是辛苦并荣幸着!
本次评选活动一共有80多位教师参加,参评的教师只有一天两晚上的时间熟悉要讲的文章,在讲课的前一天下午,与所授课的班级的学生交流,只能有20分钟的时间。这样的安排,应该充分的体现教师的能力,教师必须在短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堂设计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整个评选活动(单从课堂教学而言),给听课教师的感觉是有的课还不如市优质课评选的质量高。总的来说,我们听的这23节课的共性是:教学重点突出、教学环节清晰、教师基本功扎实、基本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都能够灵活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也有些课的问题比较突出,学生读的课文少,教师讲的还有点多,教师的激情不高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学方式落后,一看新课改的教学方法还很少。听完后,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课也来参加省级的教学能手评选?当然,更多的课是值得研究学习的,来是来听课学习的并不是大言不惭的来评课的,应该见贤思齐。所以,我从一下几方面来谈我的收获。
一、教学环节清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这些课的课堂程序基本一致:
1、导课简洁直奔课题。老师们的导课不像以前那样导一些与本课无关甚至是与语文无关的内容,而是非常的简洁,一般只用一分钟,然后就直奔课题,指名读课题再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因为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上第一课时,所以老师们基本上的是第一课时与第二课的结合点的课,先检查预习再上一些第二课的内容,大部分老师检查预习都是检查的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读音是否正确,还有个别老师也检查了学生的读文情况。
3、整体感悟。通过指名或自由朗读课文,或让学生速读、默读、跳读课文,让学生对文章做整体的感悟,在自由朗读课文的同时,一般都提出要求,比如:标出不认识的字词,画出你认为喜欢的句子,并写下你的感受等。在读完之后,指名读学生喜欢的或感觉深刻的句子,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说完之后老师一般再小结。
4、师生交流,理解重点段落。在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学生就开始进行精读文章了,在这里师生共同交流,共同融入到课文中去。老师与学生们一起读出文章的感情,一起抒发心中的感情,一起理解文中的重点段落。
5、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让学生进行了口语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这样在平时的上课就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不用单独进行口语交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让学 生在书面上表达自己的想要说的话,把自己的话写下来,就是一次比较好小习作,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7、板书清晰,围绕主题。老师们的板书大部分简洁、明了、易懂、易记,让学生一看就会再也不易忘。
8、老师总结,回归课题。最后老师们总结一下本课的知识要点,告诉同学们要懂得的道理,对本节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总结,回到文章的题目中去,再一次进行在读中理解。
9、布臵作业。作业不再以书面的为主,而是以推荐读书为主,或从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业做,这样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不会再感到有作业的压力。
在以上各个环节进行当中,参选选手在教学中都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师基本功扎实
1.教学设计的基本功
教学设计,就如打仗前拟定作战方案,好的作战方案是打胜仗的保证,好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学设计的基本功应该包括:
(1)具备教学必备的专业知识;(2)能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
(3)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指定课题的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明确恰当、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散。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写好教学设计是教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认真,课堂教学效果就好;不备课或备课不认真,课堂教学效果就差。教师要想取得教学上的主动权,非认真备课写好教学设计不可,备课要做到五备: 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关键要“吃透两头”,一是教材、二是学生,脱离了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临沂莒南县第一实验小学王莉艳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在具备教学必备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与学生,使学生有如真切的走进了小兴安岭。
2.组织教学的基本功
组织教学是指有目的、有系统、有秩序地把学生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照课堂常规,整顿纪律,自始至终保持好的教学秩序。二是通过教学本身,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真正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在讲公开课中,尤其是这样对学生非常不熟悉的情况下,可以说第一点已几乎没有用处了,所要看的就是老师第二个即在上课期间,如何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看老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我们这些教学能手选手们基本上都做到这一重要的一点,甚至有些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走进了教材,成为了课文中的主人公。如济宁实验小学的顾冰蕾老师执教的《称赞》;东营广饶县王健(男)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都是与学生一起进入了教材,成为了教材中主人公。
3.教学语言的基本功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根据自己的教案,在限定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语言基本功,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1)讲普通话;(2)能正确使用名词与术语;(3)语言清晰、准确,具有启发性、逻辑性、趣味性。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胜任教学(因为有人是茶 壶煮饺子,倒不出来),这只是掌握了材料,材料多固然好,但还要求有极大的技巧来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张“铁嘴铜牙”。再看看我们的选手们可以说又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临沂李馆镇小学王郡晓(男)老师上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完全做一到了运用教学语言这一独特的魅力打动了所有学生与老师,也深深的打动了他自己。
4.教学板书的基本功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有机地结合起来。上课时,教师总是一边讲,一边不断的板书,学生总是边听讲,边看板书,边认真进行思考。精心设计的好板书,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板书基本功要求应该是:(1)板书布局合理、条理清楚、详略得当;(2)字迹工整、规范。
本次教学能手选手板书时基本上都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板书的格局;(2)板书的形式;(3)板书的内容;(4)板书的时机;(5)板书的速度;(6)板书的字体;(7)板书的字迹。体现其精、美、严、实、新、活六方面的特点,让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易忘记。菏泽的刘献飞老师在执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板书了七个字,但把文章的脉络交代的一清二楚,正好达到了板书布局合理、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字迹工整、规范一系列的要求。
所以我们要像他(她)们一样,努力练好教学基本功,并能综合应用,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学生的基本要求。
三、多媒体运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课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在本次教学能手选手中大部分老师充分而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滨州的一位老师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时把法国联军侵犯圆明园的画面用视频放出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有效理解;潍坊昌邑教研室逄是涛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也放出了激动人心的五壮士跳崖的视频,激起了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慨。
四、认真钻研各种教材
本次教学能手评选因为是面向全省,所以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有。在刚到了会场时,看到这么多的版本不是我们所学的版本时不免心里有些失望,可当我们听起来后,才发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与版本无关,而是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关。无论是什么版本,上的都是语文课,而不是英语课,也不是数学课,所以值得我们学习的太多太多,就算是英语或是数学听听只能有益而无害。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在研究自己所教的版本的同时,也要尝试着研究一下全国各地的不同的版本教材,它们各有各的优点,要看到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要学习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我们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
五、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工作中继续前进
古人云:“学,而后知不足也”。经过本次去济南听课、学习,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主观上的热情和干劲,还要求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各项素质。对于我们来说,在工作上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 学习,需要去提高,摒弃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习气,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点一滴学起,认真踏实、循序渐进。不懂就问,不懂就学,谦虚谨慎。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是不断提高的一生,是不断完善的一生。所以,我们要始终抱着向别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名师、专家固然是我们理所当然学习的榜样,但我们身边的人,也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并且正是有可能我们学习了他们的优点,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的成绩。我们也只有始终抱有这种心态才能继续前进,否则会止步不前。
总之,外出学习是件让人荣兴的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所期望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更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必须有更高的素奍、更强的能力和更宽的知识面才能很好地驾驭新教材和课堂。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既要继承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又要及时实施新的教学方式。所以,外出听课是提升自身素质的途径。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收获颇丰,一定会取其精华,运用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
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师常常感到头痛的事。它不仅要求教师去引导学生审题,构思作文,又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去批改,却收效甚微。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指导学生多读多思,丰富语言,为写作做储备。
关键词:初中学生;作文教学;观察;指导;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0-365-01
一位老师布置一篇作文600字左右,一堂课下来只有几个同学能完成,大部分只写二三百字,有的只写几个字。这不是个别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学水平?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激发写作兴趣
现实中许多学生写作文,他们的写作的经验,往往来源于“百度”,来源于“中考满分作文”“作文大全”等册子上文章,因此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写出别人没有的,动人的深刻的文章。
首先让学生懂得学会观察的意义。课前布置学生搜集名家观察生活的例子,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说说名家的例子。
其次在学习课文时,反复强调许多文章都是作家对所写的事物观察的结果。例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作者观察济南的独特的地理环境,写出济南那种“温和”“慈祥”的奇趣,才有了只能下小雪,才有到处都是蓝汪汪的。
再次教学时紧扣课本布置观察作业提高观察的兴趣和观察能力。
如阳春三月带领学生到郊外,引导学生“开放五官”。观察景物:眼睛看到的青山、碧水、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耳朵听到婉转的鸟鸣,淙淙的流水,风儿的絮语......鼻中的花香,泥土的芬芳......舌头尝着花蕊的甜蜜味......让学生体验春之美,春 之乐。带学生去大街小巷看看那儿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
二、注重讲评指导,树立写作信心
一篇作文写出来,同学们又高兴又害怕,不知道自己的作文的了怎样的分数,为了鼓励写作,在评讲时以表扬为主,哪怕一个词一个句子用得好就给以表扬,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批改作文时做到每个同学都有批改记录,肯定他们的优点,再把好的地方用红笔圈出,在课堂用实物投影向全班同学展示。同学们看到自己作文有好的地方,并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心里很高兴,进而逐步有了写作的信心。如一位平时作文写的较差学生,在写《宽容》这篇作文时,只有作文的开头写得好,其余的有些条理不清。他的开头是 “宽容是什么?宽容是一座桥,将矛盾那条大河得到化解;宽容是一杯热茶,使寒冷的两个人得到温暖,宽容是一支无形的手,将两个有矛盾的人手拉起来。”我当堂展示,并给予他表扬和鼓励,课后指导如何有条理写作,他很高兴,从此他的习作积极性渐渐地提高了。
三、从阅读入手,结合文体以读促写
我们学习的课文,文质兼美,他们的文章语言规范,人、事、物、情,应有尽有,每一篇文章都值得我们借鉴,值得我们细细揣摩,领悟写作技巧,技法。学习课文时,教会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如教学魏巍《我的老师》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的记叙文,他从七个方面刻画了老师,文章写七件事有详有略,多方面的刻画老师的例子,教学时让学生反复读课文,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这几件事连在一起,又是怎样做到有详有略的。在作文课时就学习“多方面、角度的”刻画人物、详略得当的这种方法,来学习写一篇记人记叙文,如《我的――》,有了课文的例子学生在时就有话可说了。
四、扩大阅读,丰富知识,为写作奠定基础
写作是在“听、说、读”的基础上一种创造。没有大量的阅读,没有知识的积累,很难写出好文章。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博览书群,积累词汇为写作打下基础。
首先引导学生阅读两类文章,一类是记叙性的文章,二是议论性的文章。初一时初二时,要求学生读记叙性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散文,宗璞的散文;初三时多阅读议论性的文章,如吴晗的文章,梁启超的文章等。阅读这类文章要注意积累,每天利用半小时进行时文阅读,对自己阅读过的文章要摘录精彩的语句,提炼写作的材料,并写三、四句感想随想或评价性的语句。
其次,教师及时检查,利用每周的阅读课,让学生把自己的周认为比较好的文章及感悟、随想,先以小组交流,然后在按小组序号用进行检查,其他同学随时记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课后在整理。如一位同学读了一篇关于“李大钊”的文章,他摘录了李大钊的名言警句,并做随想,其中有关知识和时间的内容,他写的随笔我认为这是叫我们热爱知识,学习知识,我知道学习重要时间的珍贵,我在上课时老是走神,对老师讲课总是爱理不理,读了这些名言,我 知道要多读书珍惜时间,我上课不在走神,认真听课做笔记。早读课时集中注意力背诵文言文和英语,我知道学习的重要行性和时间的珍贵。我对这个同学表现给与肯定,然后鼓励其他同学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言之有理的看法。通过这样的训练,同学们也增长见识,积累了写作素材。
总之,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多观察多倾听、多读些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爱学习,爱写作,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 《初中作文教学案例集》,冯善亮,语文出版社,2009年1月。
[2] 《中学作文教学设计方案40例》,王林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2012年1月
第五篇:高中语文教学论wen 文
2011-2012学第一学期
教学经验论文
2012.1.3
高中语文教学论文如何让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五味俱全”
如何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绽放出生命的光彩,迸发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呢?笔者认为,语文教学应添点“油”,加点“醋”,让其“五味俱全”。这样,语文课堂才会独具魅力,充满生命活力。
一、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铸魂”
人文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等通过知识传播和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的品格、气质、修养,并成为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一位科学家曾说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优秀的人文文化,就会不打自垮。”如今,人类的生存环境、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等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许多学生却缺少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患上了“精神软骨病”。
语文学科是滋养人文精神的沃野。语文教学要充分挖掘人文资源,既要注重知识的传播,更要注重人文精神的陶冶。具体地讲,就是语文教学要坚持用课文中饱含的真善美,帮助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丰富美好心灵,塑造健全人格。为此,语文课堂上,教师要不断融入人文精神,使学生拥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展现“仰天大笑出门去”的豪情,树立“咬定青山不放松,任尔东西南北风”的信念,获得“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的感悟,确立“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愁苦而终穷”的高尚人格……在语文课堂中融入“人文味”,让语文教学成为铸造学生灵魂的主要手段。
二、注入“人情味”,让语文教学“育情”
记得有位前辈曾说过:“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与互动的过程,而教材(课文)也“不是无情物”----是承载和传播情感的载体。教学中,只要教师能引导学生付出真情,使学生的情与文章的情融为一体,语文教学就会达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育情”境界。
语文课堂上,教师注入“人情味”,引导学生与优秀的文化接触,与古今中外的高贵灵魂对话,充分挖掘和发掘教材(课文)的情愫,让学生始终涌动情感的生命源泉,培育热爱祖国、关爱社会、眷念故土、珍爱青春、感恩亲情和悲天悯人的情感,不仅可以实现语文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还可以实
现教育的育人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引领学生从《背影》中感受父子深情,从《我与地坛》中体会母子情深,从《边城》中认识祖孙、兄弟之情,从《雨霖铃》中体悟“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情别绪,从《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感悟拳拳赤子之情……的确,语文教学确实是情意绵绵,怎一个情字了得!
三、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诗化”
目前,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语文课堂成了无硝烟的另类战场。课堂上到处是“拉网式”的知识点专项练习或“查漏补缺式”的专题技巧训练,教材中那些充满诗意,闪耀着作者思想与人格光辉的文本也被大多数教师异化成了传授阅读技巧和答题技巧的例子。据统计,现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中,文学类作品所占的比例都在60%以上。由此可见,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让语文教学实现“诗化”,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是多么重要。
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品味或幽雅或豪迈、或沉郁或飘逸、或讽刺或幽默的优秀文学作品,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丰富他们的诗化语言;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欣赏文学作品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可以让学生在审美鉴赏活动中主动提高审美能力;给语文课堂植入“文学味”,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王国,阅读经典,丰富人生,可以让学生的生命在阅读中展现更多的精彩。
四、引入“生活味”,让语文教学“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如此,生活确实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只有依靠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要想给语文课堂引入“生活味”,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实际生活和既有经验为基础,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创设各种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学习情境,通过内引、外联、对比等方法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会等资源,让学生在动手做、动脑想等实践活动中,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而充满生命活力的能力。
五、导入“新闻味”,让语文教学“导航”
任何学科的教学都应抓住时代脉搏,体现时代特征,将社会与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课堂上,教师恰当地导入具有时代特征的新闻类知识,可以创
设新颖独特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探究学习的激情,陶冶他们的情操,激活他们的思维。因此,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民生,鼓励学生辩证地看问题,培养学生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批判精神,让课堂这一小天地,成为学生的人生导航标。例如,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课前五分钟新闻发布会”活动,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介,大量搜集新闻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了解国内外发生的大事,让学生从各类新闻中了解众生百态、人情冷暖、世间万象----这些对整天呆在教室读书的学生来说,无疑既是一顿丰富的营养大餐,又是一份高品质的精神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