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写作教学案例 提高教学水平
写作教学案例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案例,是教师把教学实践中出现的、能够启发思考的典型事例,客观地写成指导教学实践的描述性文稿。教学案例有利于解决教学问题,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有利于增强教研效益,提高教研水平,形成教研成果。小学语文教学案例的写作,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注意案例素材的特点
1、案例要典型
能反应事件发生的特点的教育背景,能隐含普遍存在、大家关心、比较重要的问题,能体现问题的深刻性,有无穷的回味,有实用的价值。
2、故事要生动
应该是一个能够很好地反应某个隐含观点的教学故事,要具体、生动,要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3、寓意要明确
教学案例能够启发大家思考,能够让教师看出故事揭示的某些规律和本质,对教学工作有指导作用。
二、要提炼案例的主题
教师收集到的教学案例素材,仅仅是教学情景,需要针对某个现象或某个情况,进行反复、深入的研究,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提炼出重要的、鲜明的、深刻的,有指导意义的主题。
三、介绍案例事实
1.目的要明确
2.内容要真实
3.情景要完整
4.取舍要恰当
5.叙述要客观
四、进行案例分析
1、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
撰写案例分析时,不要就事论事,而要就事论理。对案例中描述的事实、提出的问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分析,力求提出解决具体问题的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终要紧扣案例,不能脱离案例本身去讲教学理论。
2、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
案例分析的主意要新,有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做指导,要跟得上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步伐。当前,案例分析要贯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基本精神,要引导教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分析务必实事求是
案例分析要有求实精神,分析要实在,要有针对性,要讲关于这个案例的小道理,要将教育教学理论的观点自然地融汇于分析之中。
4、论述要突出重点
对于以写成的教学案例,要反复阅读,找出案例的基本目标和主意问题,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细致地进行分析,论述时要画龙点睛,把问题点明,把道理说清,把主题揭示出来。
5、观点要有充分依据
分析案例时首先要认真思考,采用已选中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某个特定的问题,寻找所需事实,严格选材,深入挖掘。
下面就选一个案例,供大家参考学习。
笔者在前不久观摩教师执教〈〈熟能生巧〉〉最后一课时时,在总结全文的时候,问学生:“学完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学生小手林立,争着回答问题。
A生说:“我学会了文中的生字词,知道了‘熟能生巧’的意思,就是熟练了就能想出巧妙的办法,或找出窍门。”
B生说:“我知道武士有‘百步穿杨’本领,卖油老翁有从铜钱孔中注油,不沾湿铜钱的本领。我觉得他们真了不起。”
C生说:“我知道武士很骄傲,觉得他自己很了不起,故意卖弄,要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这一点我觉得卖油翁做的比武士好。我喜欢老翁。”
突然,学生D站起来说:“我跟C不一样,我喜欢武士。因为武士身强力壮,他的本领能保护自己,保卫国家。而卖油翁的本领却不怎么样!我觉得武士比卖油翁厉害。”
听了D的发言后,学生们都把手举得更高了,有的甚至站了起来,或离开座位,有的则和旁边的同学私语起来,似乎在小声讨论买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此时,这是个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体现他们个性的时候,也是讨论交流的良好机会。接着,教师便稍稍做了个安静的手势,说:“同学们,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呢?请你们有秩序地发自己的见解,能说明理由。”(学生稍稍安静)
有的说:“我觉得武士厉害,因为卖油翁年纪大了,书上都称他为老翁了。如果让他去拉弓射箭,肯定是不行的,人老眼花,一定射不准箭。”马上就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我觉得卖油翁厉害。如果让武士去注油,肯定会把油滴在铜钱上。”
紧接着,一学生反驳说:“武士年轻,还可以在学,而老翁胡子都已经白了(从书上插图中看出来),不可能练成武士那样的本领了。所以,我觉得武士厉害。”
又有一生说:“我觉得老翁厉害,不但注油的本领高,而且人也很谦虚,不象武士那样故意炫耀。”(就这样你来我往的,下课的铃声响了。)
作为教师,她并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引导学生在课后去思考:是不是年纪大了,就不厉害了;武士和老翁的本领又是怎么练就的;老翁是在告诉武士,他比武士厉害吗;„„请同学在课后再好好研究和讨论。
[分析与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真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也是我没有预料到的。但学生的回答却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是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发现者、开发者、欣赏者、组织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自始至终没有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交流、讨论、争辩、质疑„„。教师只是在规范学生学习行为,维护课堂秩序方面,作了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与质辩:卖油翁和武士到底谁厉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甚至从武士的年轻和老翁的年迈上去比较,从现在和将来去思考,还有的从课文的字里行间与插图中去寻找答案,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是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学生评价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这当中包括学生对教材的不同体验和感受。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学生对课文人物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去欣赏。教师并没有否认学生的看法,只要学生不反党,不违法,不违反人性,他的回答,教师都应给予肯定。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教师一言定论,而是建立了生生、师生等交互网式的评价,还可以在评价空间上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第二篇:如何提高教学水平
如何提高教学水平从专家的讲座中了解到,现在教师只是照本宣科,教学能力差,教学水平低,在教学中不能利用地图建立地理知识体系,我觉得地理教学应从这几方面出发。
1.充分利用课本插图、地图册和地理挂图进行教学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图又是一种特殊的地理教科书,学生可以从地图上直接获取许多地理知识,是地理的“第二语言”,中学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地理图片是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图、照片可以充实和简化课本有关内容的文字叙述,能达到以图释文、图文结合的目的,教学形象直观,还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能扩大学生的地理视野,创设地理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借助地图,还可使学生加强对知识记忆的效果。例如,学习非洲的热带草原气候时,学生对热带草原缺乏感性认识,难以区分干、湿两季的特点。可以用“热带草原景观图”指导学生观察干、湿两季的自然景色:湿季时,草高茂盛,稀树青翠(典型树木:金合欢和波巴布树),成群结队的动物中,长颈鹿昂首挺胸,遥望葱绿辽阔的大草原;干季时,草类凋零,树木落叶,动物迁徙,草原一片枯黄荒凉的景色。通过观察挂图,再联系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让学生认识到那里处在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丰沛;干季受信风带控制,降水较少,进而理解了干、湿季节交替的原因,掌握了气候的分布规律及特点。
2.认真设计地理略图,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在地理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设计地理略图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既能抓住特征突出重点,又能培养学生直接学会画地图的基本技能。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边讲边画,学生边听边记,学生的注意力随着老师的笔触和语言自然转移,做到了视听结合,头脑并用,思维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记忆,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讲长江的内容时,老师可在黑板上绘制长江干流略图,从长江的发源地绘起,一直画到入海口处,先画干流,给学生讲干流像一个不规则的英文字母W,然后讲到哪里就画到哪里。首先讲上、中、下游的划分,把宜昌和湖口两地名称用红色笔标在干流上;接着讲长江的支流,用蓝色粉笔从西向东画出主要支流,边画边讲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讲长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标注在适当的位置上,上游“水流湍急,水力丰富”,中游“河道弯曲,容易泛滥”,下游“江阔水深,便于航运”。这样有形有意,展现在学生面前的地理略图不是静而是动的感觉,可以特别体现事物的特征,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和思维力,也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三篇:取其精华,提高教学水平
取其精华,提高教学水平
——省教学能手评选听课心得体会
二O一一年十月三十一日山东省第六届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在济南举行,很荣幸,梅老师安排我们一行三十多人去听课、学习。这一次对我们来说是收获颇丰啊!两天半的时间一共23节课我们一节也没有错过,都是在聚精会神的情况下听完每一节课,虽然很累——听课老师几乎没有课间活动,站一站的时间也没有,连喝水更是一种奢望,但我们还是感觉很荣幸兴,这真是辛苦并荣幸着!
本次评选活动一共有80多位教师参加,参评的教师只有一天两晚上的时间熟悉要讲的文章,在讲课的前一天下午,与所授课的班级的学生交流,只能有20分钟的时间。这样的安排,应该充分的体现教师的能力,教师必须在短暂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课堂设计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使得整个评选活动(单从课堂教学而言),给听课教师的感觉是有的课还不如市优质课评选的质量高。总的来说,我们听的这23节课的共性是:教学重点突出、教学环节清晰、教师基本功扎实、基本能体现新课改的精神、都能够灵活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是,也有些课的问题比较突出,学生读的课文少,教师讲的还有点多,教师的激情不高调动不起学生的积极性;有的教学方式落后,一看新课改的教学方法还很少。听完后,我的感觉就是:这样的课也来参加省级的教学能手评选?当然,更多的课是值得研究学习的,来是来听课学习的并不是大言不惭的来评课的,应该见贤思齐。所以,我从一下几方面来谈我的收获。
一、教学环节清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这些课的课堂程序基本一致:
1、导课简洁直奔课题。老师们的导课不像以前那样导一些与本课无关甚至是与语文无关的内容,而是非常的简洁,一般只用一分钟,然后就直奔课题,指名读课题再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因为老师没有充足的时间上第一课时,所以老师们基本上的是第一课时与第二课的结合点的课,先检查预习再上一些第二课的内容,大部分老师检查预习都是检查的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读音是否正确,还有个别老师也检查了学生的读文情况。
3、整体感悟。通过指名或自由朗读课文,或让学生速读、默读、跳读课文,让学生对文章做整体的感悟,在自由朗读课文的同时,一般都提出要求,比如:标出不认识的字词,画出你认为喜欢的句子,并写下你的感受等。在读完之后,指名读学生喜欢的或感觉深刻的句子,并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说完之后老师一般再小结。
4、师生交流,理解重点段落。在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学生就开始进行精读文章了,在这里师生共同交流,共同融入到课文中去。老师与学生们一起读出文章的感情,一起抒发心中的感情,一起理解文中的重点段落。
5、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几乎所有的老师都让学生进行了口语表达,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这样在平时的上课就锻炼了学生的口语,不用单独进行口语交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6、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在重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让学 生在书面上表达自己的想要说的话,把自己的话写下来,就是一次比较好小习作,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7、板书清晰,围绕主题。老师们的板书大部分简洁、明了、易懂、易记,让学生一看就会再也不易忘。
8、老师总结,回归课题。最后老师们总结一下本课的知识要点,告诉同学们要懂得的道理,对本节进行一个简单的归纳总结,回到文章的题目中去,再一次进行在读中理解。
9、布臵作业。作业不再以书面的为主,而是以推荐读书为主,或从中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作业做,这样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就不会再感到有作业的压力。
在以上各个环节进行当中,参选选手在教学中都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教师基本功扎实
1.教学设计的基本功
教学设计,就如打仗前拟定作战方案,好的作战方案是打胜仗的保证,好的教学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教学设计的基本功应该包括:
(1)具备教学必备的专业知识;(2)能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熟悉教材;
(3)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指定课题的教学设计。教学目的要明确恰当、重点要突出、难点要分散。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写好教学设计是教好课的前提。教师备课认真,课堂教学效果就好;不备课或备课不认真,课堂教学效果就差。教师要想取得教学上的主动权,非认真备课写好教学设计不可,备课要做到五备: 备课程标准、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备教法。关键要“吃透两头”,一是教材、二是学生,脱离了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临沂莒南县第一实验小学王莉艳老师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就是在具备教学必备的专业知识基础上,正确理解新课程标准吃透教材与学生,使学生有如真切的走进了小兴安岭。
2.组织教学的基本功
组织教学是指有目的、有系统、有秩序地把学生结合起来开展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按照课堂常规,整顿纪律,自始至终保持好的教学秩序。二是通过教学本身,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做到这两点,才能真正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在讲公开课中,尤其是这样对学生非常不熟悉的情况下,可以说第一点已几乎没有用处了,所要看的就是老师第二个即在上课期间,如何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就看老师的驾驭课堂的能力。而我们这些教学能手选手们基本上都做到这一重要的一点,甚至有些老师与同学们一起走进了教材,成为了课文中的主人公。如济宁实验小学的顾冰蕾老师执教的《称赞》;东营广饶县王健(男)老师执教的《伯牙绝弦》都是与学生一起进入了教材,成为了教材中主人公。
3.教学语言的基本功
教学语言是指教师在课堂根据自己的教案,在限定的时间内,引导学生学习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语言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课堂教学的语言基本功,主要指以下几个方面:(1)讲普通话;(2)能正确使用名词与术语;(3)语言清晰、准确,具有启发性、逻辑性、趣味性。
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具有知识的人不一定就胜任教学(因为有人是茶 壶煮饺子,倒不出来),这只是掌握了材料,材料多固然好,但还要求有极大的技巧来合理地利用这些材料,以便把知识传授给别人。”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一张“铁嘴铜牙”。再看看我们的选手们可以说又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对我印象最深的是临沂李馆镇小学王郡晓(男)老师上一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完全做一到了运用教学语言这一独特的魅力打动了所有学生与老师,也深深的打动了他自己。
4.教学板书的基本功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可以把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有机地结合起来。上课时,教师总是一边讲,一边不断的板书,学生总是边听讲,边看板书,边认真进行思考。精心设计的好板书,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的板书基本功要求应该是:(1)板书布局合理、条理清楚、详略得当;(2)字迹工整、规范。
本次教学能手选手板书时基本上都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1)板书的格局;(2)板书的形式;(3)板书的内容;(4)板书的时机;(5)板书的速度;(6)板书的字体;(7)板书的字迹。体现其精、美、严、实、新、活六方面的特点,让学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易忘记。菏泽的刘献飞老师在执教《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时,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板书了七个字,但把文章的脉络交代的一清二楚,正好达到了板书布局合理、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字迹工整、规范一系列的要求。
所以我们要像他(她)们一样,努力练好教学基本功,并能综合应用,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学生的基本要求。
三、多媒体运用恰到好处 多媒体课件通过视听结合、声像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扩大学生视野,有效促进课堂教学的大容量、多信息和高效率,有利于学生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将教学引入了一个新的境界。
在本次教学能手选手中大部分老师充分而恰当地运用了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滨州的一位老师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时把法国联军侵犯圆明园的画面用视频放出来,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有效理解;潍坊昌邑教研室逄是涛老师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也放出了激动人心的五壮士跳崖的视频,激起了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愤慨。
四、认真钻研各种教材
本次教学能手评选因为是面向全省,所以各种版本的教材都有。在刚到了会场时,看到这么多的版本不是我们所学的版本时不免心里有些失望,可当我们听起来后,才发现评价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与版本无关,而是与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关。无论是什么版本,上的都是语文课,而不是英语课,也不是数学课,所以值得我们学习的太多太多,就算是英语或是数学听听只能有益而无害。所以我们平时应该在研究自己所教的版本的同时,也要尝试着研究一下全国各地的不同的版本教材,它们各有各的优点,要看到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要学习各种教学方法……这样,我们才是一位合格的教师,才能更好的驾驭课堂。
五、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在工作中继续前进
古人云:“学,而后知不足也”。经过本次去济南听课、学习,我深深地感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主观上的热情和干劲,还要求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作为教师必须具备的各项素质。对于我们来说,在工作上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去 学习,需要去提高,摒弃眼高手低、好高骛远的习气,踏踏实实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从一点一滴学起,认真踏实、循序渐进。不懂就问,不懂就学,谦虚谨慎。人的一生是不断学习的一生,是不断提高的一生,是不断完善的一生。所以,我们要始终抱着向别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的心态对待工作,对待同事,对待学生。名师、专家固然是我们理所当然学习的榜样,但我们身边的人,也有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并且正是有可能我们学习了他们的优点,才造就了我们今天的成绩。我们也只有始终抱有这种心态才能继续前进,否则会止步不前。
总之,外出学习是件让人荣兴的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所期望教师的教学水平也更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必须有更高的素奍、更强的能力和更宽的知识面才能很好地驾驭新教材和课堂。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我们既要继承自己以往的教学方式,又要及时实施新的教学方式。所以,外出听课是提升自身素质的途径。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收获颇丰,一定会取其精华,运用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第四篇:教学案例写作
扬生活之风帆 创课堂之精彩
——《坐井观天》教学案例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生活,注重课堂之源——生活。在人教版第三册《坐井观天》的教学中,我以文本教材为载体,让课堂教学贴近于生活,联系实际,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赋予课堂以生命和活力,让语文课堂因生活而精彩。
二、案例描述
《坐井观天》是一篇非常有趣的寓言。文章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对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有名人曾说,学寓言应该让课堂充满童趣,还孩子一份童真,不能让唯一,标准的寓意来框定学生的思想。案例中我对教学的处理体现了我对童心的珍爱,童趣的珍视。
师:同学们,小青蛙听到大家把井外的世界说得这么精彩,它真想跳出井口来看一看。(出示课件:青蛙跳出了井口。)说说青蛙跳出井口后,将会怎么样呢?(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它看到绿绿的小草,还有五颜六色的花儿。生:它看到校园里开满了桂花,闻到了阵阵花香。
生:它看到了果园里挂满了黄澄澄的梨子,红彤彤的苹果,一派丰收的景象!生:它会到处逛逛,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
(正当我倾听于学生对生活的赞美之言时,一位学生忍不住叫着他也想说说)生:老师,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师:(师一愣,然后充满好奇疑惑)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它看到路边垃圾成堆,蝇蚊成群,闻到一阵阵很刺鼻的臭味。(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它看到人们往小河里倒垃圾,河面上还漂浮着鱼的尸体,心里很害怕。生:它看到有人大量砍伐树木,鸟儿没有了家。生:它看到捕蛙人在大量捕捉它的同伴,残忍将它的同胞卖给酒店酒楼做下酒菜。生:它看到汽车在路上疯狂地飞跑根本就不注意行人,汽车排出的污气让它窒息。生:它感觉外面的世界并不像我们说得那么美,它想回到安全的井中去。(师灵机一动)
师: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
(学生思考片刻,跃跃欲试,兴趣盎然)
生:我们做个广告牌,上面写上“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来告诉人们应该与动物成为好朋友。
生:发现那些乱砍树,捕杀动物的人要报警,让警察来抓这些坏人。生:我们要保护好环境,不能把动物的家弄脏。
生:我们不仅自己要知道环保知识,还要向同学、家人、朋友宣传要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知识。„„
师:同学们说得棒极了!只要大家共同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小青蛙就会被我们挽留下来,动物们才会快快乐乐地生活在我们身边!
三、案例反思
我真为学生的奇思妙想感到振奋!也庆幸自己没有错过这道美丽的风景线。我没有按照我们“想当然”的观点去框定学生的思维,而是给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想象的余地。我肯定了学生的见解,珍视学生的发现,使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受到鼓舞,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力的涌动,使我们感到语文因生活而精彩,生活因语文而灿烂。
(一)尊重生活,关注动态生成
陶行知先生“生活及教育”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自呱呱坠地而长大有为,在语言发展的过程中,其思维、认知、情感、语言、词汇的源泉,乃是生活。生活对语言的感受、认知、学习、发展,是活生生的,实实在在的,最具有魅力与渗透力的,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就会学得活泼生动。
本案例中,我本想让学生说出青蛙跳出井口看到那些美丽的景色,让青蛙知道外面的世界是多么丰富多彩,进行思维的拓展。但一位学生却说青蛙可能看不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让他说出了原因——环境被污染。这位学生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就来源于他的生活体验,对生活的关注。而这一石却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说出了现在环境受到了破坏的种种情况。这便是生活给予学生的。有人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途径,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案例中,我面对学生突如其来的,个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将生成与预设融合起来,现场捕捉,智慧启迪,学生在与教师、文本的思维碰撞中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创造性的见解,学生彼此之间在在交流之中相互启发。《新课标》告诉我们:“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批评,寻求个人理解的知识的结构,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二)感悟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让学生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感悟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感悟生活,从生活之水中激起灵感的浪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
案例中正是学生有了对生活的感悟,才会有了“我觉得青蛙有可能没有看到这么美的景色。”的灵感。而这就需要在老师不断地帮助下,睁开眼睛凝视万物,竖起倾听万籁,敞开心灵关怀、感悟生活,激发兴趣,陶冶热爱生活的情感。案例中,学生在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涌出意想不到的新问题和新答案,始终使课堂充满着疑点,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三)回归生活,演绎精彩课堂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的确,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文;生活中处处洋溢着语文气息,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案例中我把握契机,提出“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什么好办法来挽留小青蛙呢?让它安心快乐地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由此展开了一番激烈的讨论。从而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体验,重视社会实践活动,关爱自然,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协调生存,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为人类正是自然界的精灵,人类如果不能与自然界协调发展,人类就会遭到自然界无情的报复而最终毁灭了自己。老师让学生在一个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由此可见,让课堂走向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教师和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中平等地对话能调动学生结合生活来学习语文,切切实实地体现了全员参与、有效参与,也真正体现了课堂因生活而精彩,也充分突显了生活是课堂之源!
课堂意外“精彩”的背后
——《鸟的天堂》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读过《鸟的天堂》这篇课文后,我就一直对鸟的天堂这个地方心驰神往。虽然到现在我还没去过鸟的天堂,但从众多图文资料中已知道它位于新会城区以南10公里的天马村河中。那是全国最大的天然赏鸟乐园,是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胜地。她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占地达18 亩(大致相当于200个教室),远看像一片浮动绿洲的古独榕,堪称南国奇观。而每天栖息在这棵美丽大树上的各种野生鹭鸟数以万计,蔚为壮观。这一自然景象出现在人口稠密区,生生不息,已延续了384年(明万历戌午年公元老派1618年始于“雀墩”),形成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典范,实属罕见。历年来,吸引了大批中外游客慕名而至。1933年,著名作家巴金游后写了散文名作《鸟的天堂》,“小鸟天堂”从此得名。现在,《鸟的天堂》已是人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这是巴金的名作,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篇文章。课文的内容我已熟记于心,对于本课的教学设计我也上网查阅了很多,并都较仔细的学习和对比了一番。因此讲起课来自认为是轻车熟路,胸有成竹。
二、案例描述
我首先给学生们介绍了作者巴金先生及鸟的天堂的总概况,学生们饶有兴趣。然后我按照课前备课计划,让孩子们标记生字新词,读课文,理思路,找自己感觉最优美最生动的句子。随着大家对课文越来越熟悉,课堂也逐渐进入高潮。
“同学们,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什么时候?这次他看到了怎样的情景?”我微笑着向孩子们提了问题。顿时,孩子们都忙碌起来了,有的在书上画着,有的在喃喃自语着,有的在静静思考着。
“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早晨,看到了不计其数的鸟。”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我从这里看出来的„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很快地这个树林就变得很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这里的两个„到处‟说明鸟儿多得不可计数,树上到处都是!”
“能从文中找出来,还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不错!”我示以赞许的目光。这时,教室里一下子冒出了好多小手,有的还把手举得老高,嘴里还配以“我!我!”的叫声,唯恐老师看不到。
“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了各种各样的鸟,大的,小的;颜色也异彩纷呈,有花的,有黑的,还有一些叫不上名来的颜色。真是鸟的天堂啊!”
“看得出你也很会读书,从大、小、花、黑这几个词里你就读出了鸟的形态、颜色。你能把这多姿多彩的感觉通过朗读向我们展示出来吗?”我的话音一落,孩子就捧起书本绘声绘色地读了起来。
“还有这里的鸟千姿百态,你看它们有的站的树枝上叫,好像在呼朋唤友;有的飞起来,正想要去自由的翱翔;有的在扑翅膀,似乎飞倦了在休息呢!”又一个孩子站起来兴奋地说道。
“这里鸟儿多得让人眼花缭乱,巴金爷爷都看得„应接不暇‟了!” “„„”
课堂研读越来越深入,我正要接着往下说,突然一个孩子站了起来:“老师,鸟儿一般天亮就离巢觅食的,巴金爷爷要是在早晨经过,怎么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本就热闹的教室里顿时在平静几秒后开始骚动了起来,很多孩子在自己讨论过后渐渐把目光都集中在我身上,看着孩子们那清亮、求知的眼神,我心里一阵紧张,这个问题备课时可没有去细细想过,更没有有意去查阅这方面的资料。刹那间,我有些不知所措,但我还是想起这样一句话:“面对意外不应避而不见,让精彩悄悄溜走,而要及时抓住问题并放大,引导学生思考,议论,尊重学生的多元解读和独特体验。”于是,我在瞬间整理好了“砰砰”直跳的心情,理了理思路,打算先把“球”踢还给学生,便笑着对学生说:“在学习这段课文中,你们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不过别急,再读读书,看看能否从书中找到答案。”话一说完,心里倒有点自喜起来,暗暗等待着即将出现的没有预约的精彩!
一阵琅琅的书声在教室蔓延开来,又渐渐恢复平静,孩子们在静静思考,几分钟后:
“老师,我搞清楚了。鸟的习性是朝出晚归,但这是树木较少的地方出现的情景。如果树林大,那整天都有鸟儿栖息在一起,因为树林里本身就有足够的食物。” 一位同学站起来,满脸兴奋地说。
我点点头,称赞道:“说得有条有理,会思考。”然后又马上补问道:“这是从哪一方面说明这里是„鸟的天堂‟”呢?
“这是从„树林资源丰富‟这一方面说明这里是„鸟的天堂‟!”
“我的看法是,鸟儿朝出晚归是一种自然规律。这里早上就有这么多鸟纷飞,是因为其他地方的鸟儿看到这儿景美,气候适宜,所以慕名赶来了。”另一名孩子也说出了自己的独特看法。
“ „慕名赶来‟这个词用得多好呀!你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我为他拍起了掌。“这是从……”我第二句话还没说完,这名孩子就接道:
“这是从榕树长得枝繁叶茂,是一棵美丽的南国的树,这一方面说明这里是„鸟的天堂‟。”
“„„”
“我还有补充,这儿的自然环境好,当地的人们都非常地爱鸟,不去捕捉它们,所以就成了真正的鸟的天堂。”又一名孩子说。
教室里响起了情不自禁的掌声,也包括我。
“是啊,它们在这儿找到了幸福与安宁,享受到了自由与快乐。”我不由自主地接下了这位学生的话,孩子们都热情的鼓起了掌。
随后,很多学生都争先恐后的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与体验。我则沉浸在学生的这种多元解读中。我为他们的个性化理解,为他们的主动探究精神而叫好。
晚上,我静下来回想这堂课。想着想着,课堂内那个特别的问题引起了我的思考:作者在早晨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是不是真如课中孩子们所探究的那样呢?我所抛出的问题是不是真有价值?于是我打开网络,开始搜寻:广东新会市天马村的天马河里的那棵大榕树上长期栖息着数万只小鸟,种类多达十多种,尤以白鹭和灰鹭最多。白鹭朝出晚归,灰鹭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盘旋飞翔,嘎嘎而鸣,蔚为奇观,形成“独木成林、百鸟出巢、百鸟归巢”三大自然奇观。小鸟天堂经2002年重新规划扩建后,占地面积达40万平方米,养殖着大量的鱼、蚌、螺等,专门为鸟儿们提供食物。看着这段文字,我的心被揪得紧紧的,课堂中为自己的处理而自鸣得意的心境早就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对学生自傲的惭愧,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深深的自责。
三、案例反思:
课堂中的意外,很多时候让人措手不及,什么时候、哪个环节中、由谁而起,谁也无从知晓、谁也无法预料,正是由于其不可预测性、其神秘特质,令很多老师忐忑。尤其是在一些公开场合,诸如公开课什么的,尤其担心自己当时的反应,是否有必要理睬,用怎样的方式引导,引导是否合适、是否有效,更何况现在的我们,还有更高的要求——期望自己的引导能化解意外、甚至能有有意义的生成。
当我们的语文课堂出现“意外”,我们该怎么办?
1、以本为本,“意外”之时回归文本。
回归文本是解决教学意外的根本所在,文本是阅读、理解、感悟的起点站和终点站,离开它的感悟是无稽之谈。在学生感悟走向歧途时,通过回到文本寻找答案,学生不但可以正确认识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可以更深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可以说,因为在最有价值的地方做文章,因为这一精彩的引导,使意外开发成了难得的教学资源,使课堂的生命力得到真正的释放。预设在教学教程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生成学习的起点,也是教师核验反馈信息和促进学生下一步学习的一个重要依据。本节课中,我自以为对教材已熟记在心了,可还是差点中了学生的“招”,差点贻笑大方。所以说,老师只有对教材理解的深,对教材的内涵和外延理解地透,对教材的深度和广度了解得全面,才不会出现晚上的“汗颜不已”,才可以在课堂内如鱼得水,自由驰骋;才可能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真正阵地。
2、预设要留有空白和余地。
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解读,我认识到语文教学要有弹性、有留白的预设,要给生成留足空白,给生成留有和谐的生态环境。可以说,在设计本节课的时候,我是根本没有考虑到要留有空白和余地给学生,可恰巧的是,学生自己“创造”了空白:巴金爷爷是在早晨经过鸟的天堂,怎么能看到这众鸟纷飞的情景呢?使学生和老师马上进入了知识的空白之处,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考余地。
3、语文教师尽可能地多查阅与文本相关的资料。
虽说这节课有突发事件的阻挠,但我自认为在课堂上处理得还不错,最令我感到自豪和高兴的是:我在课后验证了学生说的有关鸟“晨出暮归”的科普知识。试想,如果鸟类“晨出暮归”这一生活习性纯属那位学生的编造之说,而事实上根本没有这么一回事的话,那么再来看这节课,就会显得特别不是滋味。所以,课后我对这个问题备加关注,经过证实之后,我才舒了一口轻松快活的气。因为不管怎么说,知识总是要建立在科学、真实的基础之上。
现在我还时时想起这堂课。我也常这样想:如果把师生的课堂学习当作一次快乐的泛舟,那这些小的“意外”就是我们泛舟途中偶尔的“漩涡”。有了这些“漩涡”,我们的旅途更显得真实和快乐。作为掌舵人,我们要做的是让他们在经历“漩涡”后,打个弯,继续快乐航行,而不是强行改变航向或者慌乱中造成“翻船”。也许若干年过后,当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回忆起当年的学习生活,他们最难忘的还是这些拥有“意外”的课堂。那时,也许他们还会在心底里泛起对这个掌舵人的一丝敬意。
第五篇:优化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水平
优化教学管理 提高教学水平
高石碑一中2011——2012学上学期教学工作视导汇报材料 我校现有教学班22个,学生1424人。在岗老师99人,其中特级老师1人,高级教师13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本学期,我校进一步坚持以“依法治校、质量强校、科研兴校、名师扬校”为办学策略,以优化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为工作主线,努力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锐意进取,悉心探索,使我校的教学水平稳步向前发展,办学效益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具体来说,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了教学管理工作:
一、狠抓课程改革,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1、抓研究,改变教学方式。
如何实现教学方式的转变,以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合作交流,我们从上学期就在各教研组着重开展了如何转变教学方式的研究,设立的专题有: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等。确立了专题后我们采取以下作法进行研究:一是鼓励教师自主研究,借助于教育教学杂志,学习别人的课例,课前想一想,课中试一试,课后写一写,反思经验与得失。二是以备课组为单位,按照研究的专题系列确定课例采取问题讨论式的集体备课形式进行研究并写出教案,指定一人授课,全组人员听课并进行评课,肯定可取之处,优化不当之处,如此反复直至完善。通过这种教研活动,我们形成了多种体现现代课程标准的授课模式,如数学课形成了感知新知-形成新知-巩固新知-运用新知-拓展新知五步教学法。三是结合课题研究,引导教师作深层次的研究。我们参与了市教研室组织的“全效性学习”的研究,老师们学习、讨论、探索、总结研究氛围进一步形成。通过研究,我们学校的老师们已形成一个共识:在实施新课程中,要把更多的活动让位于学生;要设计丰富多彩,学生能够参与的活动,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因势利导地,采取灵活多变学习程序,使学生获得知识;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要关注全体学生,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组的《让数学课成为成果交流会》、《让相声走进课堂》、《紧扣课本习题探究》和语文组《和桃源人对话》、《向陋习挑战》等案例分别发表或评为省二等奖,这些都是老师们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
2、抓管理,规范教学行为。
这次的课程改革,在教育的管理模式上,要实现“两个转变”:一是实现以升学为轴心到以学生发展为轴心的管理机制转变,建立一切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为了学生终身发展的管理模式。二是实现由教育者为利益主体到受教育者为利益主体的转变。在教育管理的理论上,要更强调教学是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否通过学科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各种能力。根据这一理念,我们在教学管理上作了如下工作:
(1)开足开齐课程。我们严格按新课程的要求开足开齐课程,并且做到学科不分主次,课程不论大小,教学要求一个样,教学质量一样高。为了使每个学科得到落实,在计算教师们的结构工资时,我们把史、地、生等所有学科的课时系数都定为一样高。具体做到了“三个保证”:师资得到保证,政、史、地、体、音、美都有专职教师;授课时间得到保证,我们制定了《代课还课制度》;实行定月的学生问卷制,同时各科教学设施得到保证,这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与制度保障,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
(2)开发校本课程。新课程计划开设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这样设置课程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学生从小受全面均衡的有选择性的教育,以培养时代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具有个性的创新人才,为此我们学校成立了校本课程教材开发组,组织骨干教师结合地方特色、学校特点有目的、有计划的撰写教材。本学期遵循适应性、综合性、选择性的原则编写校本课程,从社会生活、科学文化、活动类三个方面编写校本课程30篇。开设了各种兴趣特长班,如篮球、乒乓球、围棋、象棋等,每天都安排一节特长课,并有专职教师指导,充分利用了人才优势,较好的发挥了学生的个性。特长活动制度化的开展也提高了我校学生的竞技水平,近年来,我校在各类文体比赛一直是捷报频传。今年在全市蓝球运动会上,我校代表队又荣获男子第三名的佳绩。本学期,我们还在每周安排了一节专题课以落实11项专题教育。
(3)开放教学评价。以往我们评价一个教师,以期末统考的学生成绩来确定。评价一个学生也是以学生期末统考的成绩来定,于是老师死教,学生呆学。这样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抑制了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在教学评价上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改革:
一是评价力求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期末不仅评价大科,也评价小科,非文字科也要参与评价。
二是评价力求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变“教师教学目标”为“班级教学目标”。学生在体育、音乐、美术活动竞赛中获奖后,科技活动获奖后,要在该班的班级目标上加分,以此鼓励科任教师支持学生参加各类活动。学校每学期的期末都要进行一次特长活动展示。
三是评价力求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学校教导处每月要在学生中进行一次问卷调查,调查所涉及的内容是:你最喜欢上的是哪一门课,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位教师,喜欢老师的哪种教学方式,你对老师的教学有哪些建议等。这样,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
(4)实行平行分班。让所有的学生受到公平的教育是当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潮流与要求,教育公平在学校层面上的体现就是给每个学生一个公平受教育的环境与机会,具体的措施就是突破传统的为追求高升学率的普、重点分班制。从2007年起,我校克服重重阻力、在全市率先实行了平行分班制,这即是一种管理方式的转变,更是教育思想回归人本化,规范化的催化剂。经过两年的阵痛与争论,这种分班制基本上为我校全体教职工所认可,同时他们教育的目光也逐步由精英转向大众。今年我校继续实行平行分班制,同时在教学评估上在注重优分率的基础上加大对平均水平及合格率的评估比例,以促使教师对中下层学生的关注度,这些管理变革从现实的结果来说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发展,更大范围地调动了老师们的工作激情与质量意识,迫使他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把工作重心适当地下移到中下层学生群体上。今年中考我校过潜江线72人,“四率”总评分居全市第三名就是有力的明证,可以说平行分班制为所有的学生受到公平的教育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
我们用新课程理念,认真抓好学校的教学工作,学校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我们认真落实学校制定的各项制度,如《高石碑一中教师教学质量评估方案》、《高石碑一中中考结帐方案》等,因此,我们学校近几年中考成绩一直居全市前列;学科竞赛取得了理想的成绩,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在上一学年有超过20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在市蓝运会上获男子第三名的好成绩,学生科技活动、美育节艺术活动也是成果累累,办学业绩受到了社会的好评。
3、比教学,促进教师成长
自“课内比教学”活动宣传发动以来,我校自上而下,高度重视,从宣传动员到制定方案,紧接着大练兵全面展开,反应速度快,教师热情高,“课内比教学”活动开局良好,并正在有条不紊地进一步展开。(1)认识快,工作目标早确立
八月底,教育局下发了“两课活动”的通知。接到通知后,我们学校利用暑假集训的时间,召开了开展“两课活动”的专项会议,认真学习了省、市关于此次活动的文件。老师们一致认识到:这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既能提高教师的师德修养和专业技能,也是我们教师参与学习、展示自己的一个平台。
九月份,学校连续召开行政会议、教研组长会,专题探讨“课内比教学”活动宣传落实问题。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杜校长向全体教师介绍了“课内比教学”活动的五大内容,强调“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八个字是活动的关键词;毛校长在教职工大会上全文宣读了《潜江市“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让老师们对“比教学”活动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教务处教科室印发了相关资料方便老师们对照学习,强化基本功;各教研组拿出了教师比武活动听评课安排表,并积极准备集体备课的分组活动。(2)行动早,健全制度明分工
开学初,我们就成立了课“课内比教学”活动领导小组,由杜校长总负责,分管教学的毛校长牵头,教导处和教研组长负责组织和实施。我们以审慎、负责的态度来制定本次活动方案。通过网上查找学习,我们了解了其它各校的“比教学”活动方案,并以《潜江市“课内比教学”活动实施方案》为指针,草拟出了学校方案讨论稿,再由教科室牵头,邀请校内专家、组长、一线教师代表等参与专题讨论,形成书面意见,经校委会讨论审核,最终定稿。定稿后的方案既体现省市文件精神,更注重突出学校特色。我们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不遗余力地推进我校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让教师提升成为一个长效机制。
制定了“课内比教学”活动的实施方案和管理制度后,教导处组织悬挂了宣传标语,营造活动氛围。
(3)过程实,各有特色显效果 这次“课内比教学”活动中,我们学校没有一位教师把这次活动看做是一种走过场和形式!这次活动的第一阶段,由学校领导上示范课。杜校长带头,学校校级领导和中层干部一一上了示范课。
第二阶段,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分为语文、数学、英语、文综、理综和艺体六个组,保证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人人讲,科科讲。由于我校教师的课程任务都较重,为了不影响常规教学,我们把校内“课内比教学”活动中的公开课时间安排在十月中旬至十一月中旬,每天都安排两至三节课。目前,这项活动已经接近尾声。在此期间的活动中,每一位教师都能精心做准备,百分之九十的老师自制和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和教具。大家都十分珍惜这次活动的机会,每隔学科组的教师都能全员、全程参与到听课活动中来;每一节公开课结束后,教研组长都组织听课和讲课的老师认真地进行评课、交流。评课时,老师们发言积极,讨论热烈。教学多年的张其富老师感慨地说:“我教书这么多年,经历了无数次的活动,也经历了无数次的讲课评课,像今年这样扎实认真地听、评每一节课还是头一回。”截止今天,我们“课内比教学”活动中的听课评课记录已经装订了一大本,为今后改进教学方法、打造高效课堂留下了宝贵的经验。(4)外延宽,长效机制促发展
截止今天,我校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良好效果。我们深刻认识到:活动只是载体,我们应把它看做是一次切实办满意教育的范本,把它形成一个长效机制。接下来,我们准备进一步完成“课内比教学”活动中的讲课、说课、听课、评课活动,对不合格的课,组织专班进行磨课活动,深入开展清课活动;锤炼推荐到镇、市教学比武的教师的课程,并以此为契机,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综上所述,“课内比教学”活动在我校教师心中已经不再是来自上级的要求,而是自己的职责所在。现在,高石碑一中的教师不是在讲课,就是在听课、评课、研课。我们深信,“课内比教学”活动必将为高石碑一中带来更蓬勃的生机!
二、搞好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以制度推动学习,促使校领导向学者型领导发展。
为了让师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校长和学校中层领导必须是学习型的,要率先垂范做学习的带头人,要让学习首先成为学校领导的习惯。通过学习提出更为先进的办学理念和办学思想,以此来凝聚教师,管理学校,追求一种更高的办学境界。为此,我们提出了制度化、主动化的学习要求。
领导班子成员走在了课改的前列,以自己热爱学习的行动影响带动全体教师,以学习型班子带出学习型队伍。在课改实验中,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了三个“自觉”:自觉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学习培训;自觉参加校内每次课改实验学习;自觉学习教育报刊,广泛吸收课改实验信息。做到三个“有数”:对新课程标准与新理念做到心中有数;对课改的目标与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对课改每阶段应做到什么心中有数。
通过学习,我校涌现了多位学者型领导。如副校长毛芮生仅上半年就发表文章20多篇,工会主席李仁海等每年都有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以上的刊物上。他们为学校的老师们树立了好的榜样。
2、以校本研究推动教师学习,成就思考型教师。(1)反思交流——扎实抓好“听评课制度化”活动
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必须具备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能力,具备较高的教育智慧和理论素养,这需要教师在改革中直面出现的新问题、新挑战,不断提升自身的反思能力,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每学期,学校都安排各学科每周提供研究课,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形成制度,目的就是构建一个教师自我反思交流的平台;学校领导进课堂听课,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革。此外,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教学开放月活动,期间,课堂教学全方位开放,促进老师们自觉把课程改革、课题研究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转变教学行为和学习方式,老师们听课交流教学心得,对提高我校教师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研究水平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反思交流,老师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本学期,我校就有多位教师在省市教学比武中获奖:如何苗老师和许丽荣老师参加第十七届美育节教学比武分别获得音乐组、美术组一等奖。
(2)同伴协作——扎实抓好“新课程每周半日”活动
教师的有效参与、协作能力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保证,有效协作的前提是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积极的职业态度,更需要一个民主、坦诚、开放、求真、务实、严谨的研究氛围,需要一个人人得以发展、完善的温馨的教师研究群体。我们以沙龙形式组织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利用每科每月一个研究主题的形式,通过交流、讨论甚至挑刺,不断提高成员的理论素养、实践能力。活动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研究平台,以反思交流教学得失、思考研讨教学策略为基本内容,在每次活动中有中心发言人,有记录。学校组织教师观摩课例,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通过这些活动,教师之间进行专业对话、沟通、协调与合作,共同分享经验和教育资源,彼此支持,优势互补,共同成长。
通过扎实的学习,教师的教研水平有了大面积、大幅度的提高。教师每年都有大量的论文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大量的论文在各级评比中获奖。今年学校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46篇文章,在市以上获奖文章126篇,语文教师何艳琼,数学教师董迎新,英语教师雷云姣、董华容,物理教师王善忠,化学教师何庆英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3)专业支持——扎实抓好课题研究指导活动
我们根据学校现实情况,提出了教育科研的三个工作策略;
①、“问题研究”策略。此策略的前提是承认每一位教师都具有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在课题的选择上把重点放在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同时兼顾学科的特点。
②、“双向融合”策略。研究任务与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相脱离,使课题研究成为教师的额外负担,是造成学校教育科研工作难于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此我提出了“双向载体”的策略,即:课题研究要以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在工作中开展研究,同时,各项工作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在研究中工作,从而实现工作与研究的有机融合。
③、“全员参与”策略。学校教育科研活动,特别是当前的课程改革,不是靠单个人的力量就可以完全做得到的。因此我要求相关领导承担并实际参与一项课题,发挥其统率和行政督导作用;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承担子课题研究任务,发挥其生力军作用;每一位教师参与到一项课题研究之中,并承担适合自己的研究任务,发挥其主力军作用。这使课题研究成为领导和教师们的共同任务和工作内容。
以前,老师们都觉得做课题研究好象离我们很远,都不太愿意做,现在老师们都很积极的参与了。例如我们教师开展了“农村初中生厌学成因调查分析与对策” 的课题研究、“写作教学及考试评价”“各科全效性学习的研究”等。这些课题的研究,教师的参与面大,研究的水平高,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研究水平。
三、注重素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习惯养成。
根据市毕业生思想素质等级评方法,在全校推广,促进学生思想素质提高。
1、完善制度。开学典礼大会上,对全校学生进行动员,在第一个班会上,让学生了解高石碑一中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内容及标准,七、八年级学生评定改5A为100分记分制(九年级以市制方案为准)。根据素质评定内容制定了高石碑一中《一日常规制度》、《安全教育细则》、《文明礼貌行为准则》、《常规评分方案》。
2、狠抓落实。各班由班干部记载,班主任一周一查,年级每周督促,政教处一月一查,学期学生互评自评,科任教师定级,学生会对班级常规一日一通报一周一汇总,一月一评比。
3、全面评价。①对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如橱窗表彰,升旗仪式时作典型发言。三好学生、十佳学生(年级十佳、学校十佳)、优秀干部、纳新团员等评比。②对差的学生,根据班级记载,政教处定期召集谈话、办学习辅导班、通报批评等。③定期对团员、班干部进行评议,看他们是否符合团员标准,是否是一个称职的班干部,对不称职的团员和班干部进行帮助教育。
四、营造书香校园,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形成。
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打造书香校园,塑造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把我校建成一所到处洋溢书香,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生素质和谐发展的精神家园。是我们一直在努力追求的目标。
为了把师生的读书活动落到实处,我们首先解决了有书可读的问题。
1、充分利用学校图书室及校园网络。
2、每年学校都定了大量的教育教学期刊。
3、鼓励老师、学生自己购买、订阅了一批书籍和报刊。
4、让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做到书籍的资源共享,互相借阅。另外,我们还保证了师生的阅读时间。
1、利用双休日、假期,诵经典、品名著,充实自我。
2、利用晨会课、午间休息时间,教师和学生同阅读,共享读书乐趣。
3、利用每节课开始几分钟诵读古诗和优秀散文等。通过阅读,教师写了大量的读书笔记与读书心得。如李怀林老师、罗翔老师等都有多篇体会文章上传到了网上。学生通过阅读,写作水平也提高了,多位同学的习作得到了发表,同学们的“凡人妙语”也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遍地开花。反过来,他们的阅读兴趣又更浓了。
五、存在的问题
1、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我校老师年龄层次结构严重失调,尤是其是教师老龄化倾向使得学校的办学活力有所下降,严重地影响了学校的后续发展。
2、活动场地的限制,使得学生特长活动课的质量不高。
3、受多年应试教育与社会评价的影响,课改中的一些先进理念还不能有效地转化为教师们的教学实践。
4、职业倦怠症在许多老师身上已有所体现,使得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要求有时难以有效地转化为教师们的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