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换届调研)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主要做法及对策建议
2006年县、乡换届后。市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紧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就我市加强乡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汇报。
一、基本情况
(一)加大教育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和领导能力。
我们十分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定了《。市2006-2010年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干部脱产培训、中心组学习和在职自学“三位一体”的教育培训工作格局,并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集中开展了“三讲”教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等活动。建立领导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把干部参加教育培训的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一项重要依据。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开展干部教育培训,2006年以来,市委中心组成员每年都要组织两次考察学习活动,带领基层党(工)委书记赴苏浙等地参观考察,每年在市委党校举办5期左右的主体班次,并严格按照上级组织部门的要求,选调领导干部参加省市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和研讨班,全市先后有80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200多名中青年后备 1
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干部的政治素养、思想品德、业务能力、知识水平得到普遍提升。
坚持在实践中发现人才、锻炼干部,一批干部被选派到经济建设和急难险重岗位磨练意志、增长才干。注重在经济建设一线和重点工作中培养锻炼干部。2006年以来,先后选调42名副科级干部到市信访局担任信访专员;从市直机关和镇(街道)选派6名优秀年轻干部实行“双向挂职”;从全市优秀科级、股级干部中选调22名同志组成11个驻外招商分局,进行为期两年的外出驻点招商;从市直单位抽调了203名同志组成57个招商小分队派出招商;从全市优秀科级和股级干部中抽调了43名同志到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和拆迁办工作。出台了《关于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重大事件中考察领导班子和干部的意见》,及时掌握干部在处理“急难险重”中的现实表现。目前市委组织部正对抽调参与全市重点工程建设的干部进行跟踪考察。
(二)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注重用人导向,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把干部工作放在全市大局上来谋划和推进,严格按照中央、上级党委的要求选拔任用干部,努力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和良好的政治生态。
1、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一是坚持把思想政治素质放在选人用人的第一位。把政治上可靠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首要条件,看干部是否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否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是否与中央、上级党委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坚持凭实绩用干部。注重用科学发展的 2
眼光看待干部。在衡量干部政绩时,既注重看当前的工作成绩,又注重看基础性、长远性的工作成果;在评价干部时,注意把职务相同、工作性质相近的领导干部放在全市范围内横向比较,提高识别干部的准确性。三是坚持群众公认。在选拔任用干部时,对民主推荐得赞成票较少、不被多数群众拥护的,不确定为考察对象。对公示期间群众有反映的,及时调查核实;影响任职的,不予提拔使用。
2、扎实开展年度考核工作。自2006年换届以来,我市一直坚持开展科级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将考核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监督管理干部的必要手段。在贯彻“一个意见三个办法”等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入了民意调查、实绩分析、目标责任制量化考评等考核方法。每次考核结束后,我都会同市委副书记、分管组织、纪检工作的常委,集体听取考核工作汇报,研究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和方案,对优秀的干部予以提拔使用,对不称职的干部予以调整,对应予交流的干部及时交流。
3、着力扩大干部工作民主。实行集体酝酿和全委会提名干部,每次酝酿干部时,我都会同市委副书记和分管组织、纪检工作的常委集体研究提名人选;2007年,我市人大、政府换届工作结束后,市委专门召开全委会议全额定向推荐49个市直部门正职人选。严格执行干部任免票决制,全市所有科级干部职务任免均实行了常委会投票表决。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门正职领导干部和镇(街道)党政正职拟任人选,在市委常委会作出决定前,全都征求了全委会成员的意见。实行差额考察干部制度,2008年在全市科级学校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工作中,采 3
取了按1:3比例差额推荐、1:2比例差额考察的办法,面向初中和九年制学校校长,选拔出1名完中副校长;今年,采取差额考察的办法确定了石梁镇镇长候选人。
(三)加强制度和作风建设,着力规范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近年来,我们围绕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领导方式和领导方法上进行积极探索和改进。市委先后出台了《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党政联席会议决策规则》、《镇(街道)党工委议事规则》等制度,规范领导班子决策程序;在全市干部队伍中深入开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讨论活动,实行党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推行领导干部“一线工作法”,广泛开展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和困难群众等活动,着力提升全市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执政能力。为加强作风建设,我们把“思想保守、缺乏进取精神”,“作风不实、缺乏创新意识”,“环境不优、管理严重滞后”作为干部作风建设要重点解决的三大问题。在新闻媒体开设了“乡镇党委书记访谈”、“科局长访谈”等系列专栏节目,组织了廉政建设文化展等活动,创办了干部作风建设简报,用正面典型激励人、鼓舞人,用反面典型警示人、教育人。
二、存在问题
目前。市共有14个镇,核定公务员编制486名,现有在编381名(缺编105名)。我们对381名乡镇干部队伍结构结构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按性别划分,男性328人、女性53人;按政治面貌划分,党员369名;按级别职务划分,副县7人、正科级88人,副科级225人,科员及办事员级61人;按年龄段划分,30岁以下的13人,31—40岁的115人,41—50 4
岁的158人,51岁以上的95人;按学历划分,研究生6人,本科文化133人,大专文化154人,中专及以下文化88人。
尽管我们在加强乡镇干部管理上做了很多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调查中也感受到,与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要求相比,我们在干部队伍建设和管理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迫切需要在实践中给以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是专业人才缺乏。现在,大部分乡镇干部都通过不同途径,取得了大专、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但真正懂经济、法律、规划以及农村实用技术的知识型、专业型干部较少。就。而言镇(街道)领导班子中有将近一半的同志是从聘用制干部中提拔起来的,这部分干部虽然基层工作经验丰富,但第一学历普遍偏低,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很难适应形势的需要。
二是后备力量缺乏。另外,由于省、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对新招录公务员名额的限制,镇(街道)公务员进入渠道较窄,2009年以来各镇(街道)共补充新录用公务员29人,远低于镇(街道)公务员自然减员数,目前全市14个镇公务员中,30岁以下的仅有13人,人才“青黄不接”现象较为突出。
二是工作激情缺乏。这些年,由于乡镇领导职数减少,尤其是正科级职数减少,在乡镇只有担任书记、镇长、人大主席才能明确正科级,绝大部分优秀的同志在副科级岗位上退休,与正科级无缘。加之,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工资待遇相对偏低,在提拔重用无望的情况下,少数干部工作激情不高,甚至出现干部要求辞职的情况。
三、对策建议
加强县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针对不足,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一是全理确定任职年龄界限,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我市2006年换届时,规定年龄超过50周岁的不再继续提名进乡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女干部的年龄提前5岁掌握),就地改任非领导职务,导致大批年富力强的干部退居“二线”,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其实,这一年龄段的同志正处于家庭负担相对较轻(子女一般已就业或成家)、工作经验丰富的时期,正是干事创业的大好时机,改任非领导职务离开领导岗位着实可惜。建议在乡镇换届时要根据基层干部队伍逐步偏老化的现象,合理确定任职年龄界限。如,继续提名进班子的人选,原则上要能干满三年,提名年龄界限可以确定为57周岁(女干部确定为52周岁);新提名的人选,原则上要能干满五年,提名的年龄界限可以确定为55周岁(女干部确定为50周岁)。同时,不宜由省级或市级统一确定年龄杠,应由各县(市、区)根据各自干部队伍的现状,提出任职年龄界限,报上级党委报批。
2、加大奖励力度,激发基层干部活力。为激发乡镇干部工作激情,我们在实施年度考核工作的同时,根据年初工作任务,对乡镇实行了目标绩效考核,凡在每年目标绩效考核中获奖的乡镇,市财政予以奖励。如去年,我们对考核为一等奖的乡镇,给予每人4000元的奖励。我们还出台了《关于开展科级干部年度考核优秀等次评定工作意见》,凡是每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的干部,按照公务员奖励有关规定给予800元奖励,连续三年年度考核为优秀的,市委研究给予记三等功,并给予1500元奖励。这些做法,有效调动了乡镇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建议在换届时,要考虑的基层工作的辛苦,根据工作需要,可对那些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业绩突出、群众公认,因职数限制等原因未得到职务升迁的干部,适当提高 6
职级待遇,调动不同层次干部创业的积极性。如,在乡镇设立主任科员和副主任科员职位;县级设臵调研员和副调研员职位。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扩大差额选举的比例和范围,实现由低比例差额选举到较高比例差额选举、部分差额选举到全差额选举的转变。可以考虑引进竞选机制,可以采取张榜公示、见面活动、竞选演讲、责任承诺、接受质询等形式,使选举人全面了解候选人的各方面的情况,通过改革选举制度,以增强当选者执政为民的责任意识,实现领导班子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转变干部交流思路。要逐步加大党委、政府、人大、政协领导班子之间的干部交流,特别要注意人大、政协班子成员与党政班子交流,适当降低人大、政协领导班子成员任职后提名年龄界限,充实年富力强、熟悉法律和经济工作的干部,推进人大、政协与党政班子成员的双向交流,调动人大、政协班子成员的积极性。
第二篇:中央高度重视山西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山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深秋的山西,凉意渐浓。
9月3日上午,第二届世界晋商大会在山西太原低调开幕。在并州饭店并州厅,刚刚履新3天的山西省委书记王儒林健步走上发言台,向来宾致辞。王儒林没用讲稿,简洁流畅地介绍了山西的优势与省情。致辞后,他走到前排,与在座的富士康科技集团总裁郭台铭等晋商代表握手寒暄。
相比两年前召开的首届世界晋商大会,此次大会的规模与规格大幅“缩水”,出席过上届大会开幕式的众多山西官员与商界名流亦难觅影踪。
两天前,中央刚刚宣布了对山西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职务调整的决定,原吉林省委书记王儒林从“白山黑水”空降“表里山河”,任山西省委书记;原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改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都说“晋官难当”,当下,这一说法又被赋予了新含义:半年内,7名省部级高官被查,其中5名是省委常委,山西官场成为名副其实的“风暴口”。
9月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在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山西省的政治生态存在不少问题,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形势严峻。中央高度重视山西存在的问题,高度重视山西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决定对山西省委班子作重大调整。
在外界看来,刘云山的这番话,可以理解为是中共中央对接任者王儒林寄予了厚望:改善山西“患病失调”的政治生态。
务实、低调、懂经济
不论是吉林当地的官员还是学者,对于王儒林的评价并不复杂:“懂经济、务实、低调。”
2013年8月,由《中国经济周刊》与吉林省金融办共同主办的“吉林省土地收益保证贷款专题座谈会”在长春召开。前一天,王儒林照例会见了参加座谈会的专家,原定10分钟的会见,由于王儒林对座谈会内容十分感兴趣而破例延长到了40分钟,并且,他临时决定参加第二天的座谈会。
整整一个上午的座谈会,王儒林一直在专心听取专家发言并认真做着笔记,王儒林表示,“大家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王儒林在听完现场汇报后对土地收益保证贷款模式给予了6点评价:“意义重大、科学可行、深入探讨、积极扶持、扩大试点、合力推进”,并分别对这6点评价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说明和解释。
会后,来自中央政策研究室、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专家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没想到省委书记对农村金融领域的各种问题都看得很透彻。”
王儒林一直很重视吉林经济和农村的创新和发展。吉林当地一位官员表示,“每次汇报,王书记问得都非常细致。”在其看来,王儒林对经济,尤其对金融领域的问题,认识非常深刻。“在省委工作的人都知道,王儒林从不轻易对下属发火,即便有错误,也会巧妙地给对方指出,不会伤害到对方的自尊心。”上述官员表示,吉林作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各项工作都很多,看得出来,王儒林不太愿意过多地说,而是愿意实干。
吉林省作为进入计划经济较早、退出较晚的欠发达省份,“相对落后”仍是吉林省最重要、最突出的省情。上述官员坦言,“王儒林对于吉林省的省情把握得很准,针对实施的战略也不盲目。”
2013年12月,王儒林在研究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吉林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时说,中央反复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这个发展不是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是注重质量效益、促进扩大就业、不断改善民生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要坚持把发展作为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这是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也是吉林振兴的关键。吉林正在从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等方面入手,推动改革新突破。
据了解,王儒林在群众、地方官员中的口碑很好,“不打官腔,不说套话,不绕弯子,直奔主题。对事关民生的工程‘盯得最紧’。”
9月1日,在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王儒林表示,要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心上,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各级干部要带着感情走近群众,带着责任了解群众,带着本事服务群众,多做一些打基础、利长远、建机制、可持续,为山西人民谋利造福的事情。
“生在吉林,长在吉林”的省委书记
王儒林的工作轨迹与吉林紧紧联系在一起。和一些“空降”地方、多地交流任职的领导干部不同,王儒林从基层干部到省委书记,全在吉林省一步一步完成。2012年就任吉林省委书记时,王儒林用“生在吉林,长在吉林,熟悉吉林,热爱吉林”来形容自己;2014年,卸任吉林省委书记时,王儒林再次提到,自己“生在吉林,长在吉林”。
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王儒林“熟悉吉林”、后期主政吉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年轻时期的王儒林曾在前郭县担任过一年多的乡党委副书记、书记,一年多的副县长,之后调任共青团吉林省委副书记、书记,时年34岁。在团省委履职4年多以后,王儒林回到地方,开始积累地市主政经验,7年时间履职3地,历任四平市委书记、通化市市长、通化市委书记、延边州委书记。
1998年进入省委常委班子后,王儒林依然主政地方,先后兼任延边州委书记、长春市委书记。基层、地方的多年历练,让“实干”成为王儒林工作的主体风格。
为什么是王儒林
吉林当地一位官员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对于省委书记的选择,过往履历、工作经验是否契合履新地区的需求,应是主要考虑的问题之一。而王儒林在吉林亲历并主导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经历,或许契合了中央对山西未来发展的考虑。此外,他在反腐方面的建树或许是被中央委以重任的原因之一。”
2013年,中央巡视组在11个省份进行巡视。据媒体统计,目前,仅吉林一地尚无副省级高官落马消息。
2014年两会期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王儒林曾经系统地阐述过自己的“反腐妙方”:推进“五权”工作,扎紧权力“围栏”。“权力过多干预市场、边界不清是一个问题。”王儒林解释道,“因此,我们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削减、限制和转移一些部门权力。”
王儒林认为,解决权力滥用问题,需要监控全面覆盖、全程到位。吉林省一方面强化内部监控,对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内控机制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梳理相关法规制度1509项;另一方面强化外部监督,通过受理行政投诉、信访举报和专项检查、案件查处等,接受人民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
在对待反腐问题上,王儒林态度十分坚决:“有案必查、有腐必反、有贪必肃!任何人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依纪依法严肃查处,绝不姑息容忍、绝不心慈手软!”
在9月1日的山西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王儒林表示,要认真履行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充分发挥巡视工作的“尖兵”和“利剑”作用,坚持不懈反对“四风”,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把“严”字落实到干部工作的全过程,特别是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在根除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的土壤和条件上狠下功夫
第三篇:关于加强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关于加强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建议
乡镇是农村工作的基层组织,乡镇干部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生活在群众当中,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的具体执行者,肩负着既要管理好群众又要服务于群众的重任,既是干好农村工作的组织者、指挥者,又是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发展和农村工作的开展。根据乡镇普遍存在的问题,就加强乡镇机关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提几点建议:
一、加强干部队伍思想建设。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眼单位实际工作的需要和长远发展,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优化干部队伍的结构,努力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领导干部队伍,切实履行好乡镇机关的职能,为全县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抓好乡镇领导干部学习。通过学习提高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打好理论基础,增强执政能力、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方式之一。乡党委、政府每年初对学习内容、形式、目的、要求做出具体安排,并以文件下发,同时坚持学习考勤制度,把学习情况与评先选优挂钩,没有完成学习任务者坚持不评先进,考核不能评优。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加强提高决策、获取知识、调查研究的能力和水平,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建
1设,做好8小时以内和8小时以外工作表率。
二、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和人生观,努力做实践“三个代表”的模范。树立正确看待、使用权力的权力观,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领导干部要真正树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正确的政绩观,脚踏实地的为党和人民工作,认真解决工作中存在的诸如好大喜功、搞花架子、表面文章,甚至不负责任、得过且过,不思进取,追名逐利、欺上瞒下、弄虚作假等等与正确的政绩观、与执政为民理念格格不入的思想和行为,努力把自己所担负的工作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密结合起来,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在工作中更加自觉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将人民群众的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尊重客观规律,提高领导水平,脚踏实地工作,俯首为民办事,坚持聚财为国、执法为民,坚持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真正创造经得起群众检验、经得起实践检验、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实实在在的政绩。
三、提高踏踏实实做事的能力和水平。要把事情做好、完成组织赋予的使命、不辜负群众的期望,就必须讲做事的策略和方式方法。一是站在高位虑事。对一名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而言,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才能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才能正确决策,才能成就大事。二是高水平谋事。做事前,谋与不谋,效果大不一样。作为一个领导者,其领导水平的高低、能力的大小,也主要取决于其谋事的能力和水平。那些做事前不悉心谋划,而只会按规矩去做的领导,做事过程中虽然可能不会出大问题,但也肯定不会出什么亮点。三是高效率办事。就是要讲究做事的方式方法,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超前思维,靠前指挥,事半功倍地开展工作。四是按原则处事。作为一名领导者,处事要讲原则、守制度,不徇私情,做到不愧于党,不愧于人民群众。
四、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
针对不同时期关于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坚持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围绕经济建设中心、努力搞好服务和保障;二是坚持讲政治顾大局,形成团结协作、奋勇拼搏、争创一流业绩的精神风貌;三是坚持依法行政,养成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工作作风;四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大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之风,努力解决好乡镇工作难点、热点问题;五是坚持健全制度、规范管理,树立勤政廉政、文明服务的良好形象。
重视做好青年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养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和年轻干部的具体情况,确定后备干部培养目标,落实培养计划和措施。通过交任务压担子,放手让年轻干部开展工作,促进年轻干部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实践中增长才干、丰富经验,使青年干部和各类业务骨干尽快成长为政治成熟、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新一代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骨干,对综合素质好、工作成绩突出、民主测评满意度高、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及时提拔使用,建立良好的用人导向。
五、探索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办法,客观公正、全面真实地考
核和评价干部的业绩。干部考核工作坚持三个结合,即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平时考核与考核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干部考核的内容为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主要是干部的实绩。科级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是干部考核的重点,通过检查工作、个别谈话、专项调查、民主测评和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工作总结会等各种形式和渠道,了解考核对象的有关情况。在本单位领导干部选拔任用、非领导职务晋升以及向外单位推荐交流任职,注意坚持运用考核结果、增加透明度和扩大民主。在干部管理教育中,依据考核工作有关规定,对评为各个考核等次的人员进行奖惩,努力使干部考核成为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有效举措。
六、发挥好各级领导干部在加强队伍建设中的表率示范作用。面对乡镇的繁重任务,队伍建设是基础,乡镇领导是关键。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地从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工作能力、端正思想作风做起,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好队伍,带头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者,带头落实践行科学发展观;带头发扬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精神,高标准、高效率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七、重视做好青年干部和业务骨干的培养工作,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锻炼成长。根据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和年轻干部的具体情况,确定后备干部培养目标,落实培养计划和措施。通过交任务压担子,放手让年轻干部开展工作,促进年轻干部在乡镇工作实践中增长才干、丰富经验,使青年干部和各类业务骨干尽快成长为政治成熟、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新一代乡镇工作骨干,对综合素质好、工作成绩突出、民主测评满意度高、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及时提拔使用,建立良好的用人导向。选拔任用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工作能力强、扎实工作、成绩突出的同志,即是对他们的鼓励,也是对干部队伍的充实,更是做好工作的保证。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民主推荐、民意测验、组织考察、任前公示的规定选拔干部,凡是民主推荐、民意测验不过半数的、考察中干部意见大的、公示中有反映的、党委会到会委员不到三分之二的,坚决不讨论,不提拔。
八、全新定位工作角色。作为乡镇领导干部,尤其是党政的主要领导,一定要自觉地置身于村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之中,聆听他们的苦衷,了解他们的想法,做广大农民群众的知心朋友;及时了解村组干部和农民群众想什么、盼什么,还要千方百计为他们出谋划策,为他们干点实事:如产业结构调整如何调、外出务工的路应该怎样走等;在农民朋友碰到难题时,乡镇干部应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拿主意,必要的时候组织集中力量突破难关。
二0一0年九月
第四篇:换届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
换届后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调查
今年是地方党委换届后的第一年,为了切实加强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近期,我们对换届以来全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主要工作措施
调研中我们感到,全区各级党政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抓发展先抓队伍,抓队伍先抓班子”的思路,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区上下形成了聚精会神搞建设、齐心协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一)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方面
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不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执行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
1、着眼于建设学习型班子,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素质和决策能力。按照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强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的理论武装工作,着力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一是深化理论学习。认真落实中心组学习、机关单位政治理论学习日制度,强化述学、评学、考学措施,采取党校培训、专题辅导、研讨交流、赴外考察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中纪委第七次全会精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讲话等党建理论的最新成果,深刻领会精神实质,准确把握科学内涵,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宗旨意识,增强党性修养。二是加强教育培训。结合实际制定了《2007-2010年甘州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和《甘州区贯彻〈干部
各级领导班子把开好民主生活会作为增进班子团结的重要途径,通过召开座谈会、发放征求意见表、开展谈心活动等方式广泛征求班子成员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按照讲问题不讲成绩、讲主观不讲客观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子成员以开门纳谏、闻过则喜的胸怀虚心听取意见,促进了相互信任,增进了团结,工作的整体合力明显增强。
3、着眼于建设创业型班子,增强领导班子自身的生机和活力。认真学习贯彻“一法、一纲要、三条例、十一个法规性文件”,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着眼发展建班子,围绕项目用干部,努力提高选人用人水平。一是明确选人用人导向。坚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原则,紧紧把握“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总体要求,把促进发展作为选用干部的标准,注重思想政治素质,选拔政治上靠得住的人;注重工作实绩,选拔项目上用得上的人;注重实干精神,选拔作风上过得硬的人;注重公认程度,选拔社会上有威信的人,使一大批德才兼备、政绩突出、年轻有为的优秀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二是严格实行实绩考核。建立与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实绩考核体系,制定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思想作风建设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的决定》,把平时考核、考核、效能考核、事件考核和领导考核作为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加大考核结果的运用力度。2006年以来,共对8名工作能力较差、不胜任现职的干部和47名到达任职年龄界限的干部进行了调整,在干部队伍中树立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意识,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干部的进取精神。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采取公开选拔职位、公开资历条件、公开报考人数、公开工作程序、公开选拔结果的“五公开”方式,在公安局、农业局等部门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立了充满活力的激励机制,一批年轻干部通过竞争上岗走上了中
常委分工实际,进一步细化、量化常委工作目标,既要有分管工作目标,又要有公共工作目标,对重点工程项目、招商引资、社会稳定等事项,建立常委协调落实机制,使常委工作既做到职责明确,又分工不分家,形成合力。四是和谐共进,凝心聚力促发展。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各位常委既要根据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大胆工作,又要胸怀全局、密切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工作。
3、注重督导落实。区委、区政府把全区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分别与部门、乡镇、街道签订综合责任书和重点工作单项责任书,对每个方面的工作都进行了量化,责任落实到县级领导和主管部门负责人,每个项目明确一名县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名科级领导负责抓好落实。实行项目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和四套班子分管领导挂项制,全面推行“三位一体”考核,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治庸问责”力度。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专门成立了督查工作办公室,由四套班子分管领导牵头,围绕工业强区、产业富民、城镇化建设、旅游产业开发、维护社会稳定、社会事业发展等六个方面组成督查组,切实加大抓落实的力度,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作风建设方面
加强作风建设是领导班子建设的必然要求,通过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制度建设和健全监督机制等多种手段,努力形成作风建设的整体合力。
1、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各级领导班子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其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形成区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党政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在加强自身廉政建设的同时,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的职责,以实际行动带动和感染班子成员及基层干部,营造了风清气正劲足的良好政治环境。组织开展以“廉
导各级领导干部扎根基层、深入一线,脚踏实地、力戒浮躁,静下心来办实事,扎扎实实抓工作。建立领导干部作风建设责任追究制度,对作风建设工作责任不明确、措施不到位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不正之风不敢抓、不敢管、不敢碰硬的领导班子和在领导作风上存在严重问题的领导干部,按照《甘州区科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等制度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六个“一票否决”的规定,严格实行责任追究。
(四)在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方面
全区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观念,牢固树立“事业兴衰关键在人”的思想,坚持“先备后用、备而有用”的原则,一手抓配备、一手抓后备,把一批德才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优秀年轻干部充实进后备干部队伍。
1、严格选拔标准,完善工作机制。坚持把政治合格、群众公认、实绩突出、作风扎实作为培养选拔后备干部的基本条件,着眼于建立一支既能满足各级领导班子建设近期需求,又能适应长期需要,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后备干部队伍,积极探索选拔培养后备干部的工作机制,建立和实行以群众推荐、组织推荐、素质考试、组织考察为主要内容的“双推双考”制度。按照“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组织开展后备干部推荐工作,对经民主推荐、组织推荐的后备干部人选,统一进行素质测试,经组织部门审查后列为后备干部,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提高了后备干部选拔工作的透明度。
2、加强实践锻炼,提高能力素质。把加强培训作为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中心环节,大力实施“万名党员干部培训工程”,在党校主题班次定期举办后备干部培训班,加强对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从培养复合型干部的目的出发,坚持理想信念教育和业务知识教育相结合、区内培训和区外培训相结合、基础教
待发展,不能用实践的、群众的观点来看待政绩。
二是在执政能力建设上,部分领导干部能力素质不高,与加快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经济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能力从根本上讲,就是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部分领导干部身上,存在抓行政管理的能力强,而抓经济工作的能力弱,抓常规工作的能力强,而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弱,用传统办法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强,而按市场经济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弱等问题。
三是作风建设上,部分领导干部作风不够扎实,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目标还不相适应。在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中,还存在职能转变不彻底、角色转换不到位的问题,有的对群众缺乏深厚的感情,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解决实际问题,工作浮在面上;有的喜欢做表面文章,热衷于搞形式主义,追求短期效益,不愿做打基础、抓长远的工作;有的精神状态不佳,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胆略不够,开拓创新的思路和方法不多,工作要求不高,工作实绩平平。
四是在工作方式方法上,部分领导干部班子职能转变缓慢,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一些领导干部在领导方法上还存在着习惯于用传统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而不习惯用科学发展的理念谋划全局;习惯于用行政命令发号施令,而不习惯用富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工作;习惯于凭已有经验办事,而不习惯用发展的观点和科学的态度解决问题。
三、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主线,紧密联系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各项措施,促使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执政素质,提升执政能力,优化执政方式、改进执政作风,提高执政效
方向,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真正把区乡两级政府的职能转移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逐步用市场的办法来激励竞争,用经济的手段来调节利益关系,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秩序。积极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克服传统体制和工作方式的影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科学规律谋求发展,努力实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
4、强化宗旨观念,改进执政作风。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及区委制定的“六不准”和“五条禁令、六项注意”,认真落实各项制度,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谈话、回复、诫勉等制度,健全和落实民主评议、民主测评制度,切实加强党内监督,以严格的制度规范和塑造良好的形象。牢固树立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理念,多办“民心工程”、不搞“形象工程”,用良好的党风凝聚民心,以实干精神赢得支持。
5、明确工作责任,提高执政效能。积极适应换届以后地方党委实行常委分工负责制的新变化,切实加强对领导班子建设的组织领导。坚持“一把手”抓、抓“一把手”,班子主要负责人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对领导班子建设负起全面责任,班子成员要对分管部门和单位的领导班子建设负直接责任。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明确组织、宣传、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责,协作配合,共同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乡镇、街道、部门要在抓好本级领导班子建设的同时,对基层单位的班子建设作出安排,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第五篇:乡镇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乡镇处在“三农”工作第一线,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与纽带。乡镇干部更是肩负着全面贯彻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如何抓住换届契机,进一步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事关农村社会改革发展与稳定,关系到民心向背、事业兴衰。为此,县委组织部组成专班,深入18个乡镇(场区)、30个村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此基础上,对加强
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形成了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
1、坚持建机制、强素质,增强乡镇干部执行力。针对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后的新形势,探索了乡镇党委“四化”建设的新路子,有效提升了领导班子适应新形势的能力。一是强化培训,推进干部素质技能化。通过集中轮训、挂职锻炼、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提高乡镇党委班子成员发展现代农业、帮民增收、做好群众工作等基本技能。二是明确责任,推进工作职能规范化。将税改后乡镇党委的主要职能定位为“发展农村经济、管理公共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维护社会稳定”。围绕发展主题,乡镇党委从行政命令、催种催收、大包大揽向制定发展规划、完善基础设施、维护市场秩序、健全配套服务转变。三是整合资源,推进运行机制科学化。积极创新班子成员分工模式,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直接进入市场,参与经济活动,领办、创办各类企业、基地或经营性中介服务组织;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负责招商引资,新上发展项目,组织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三分之一的党委成员负责管理社会日常事务。四是严格考评,推进发展业绩公认化。年初逐人明确任务目标,年终严格考评兑现。
2、坚持重关怀、多激励,激发乡镇干部内动力。着力建立健全关爱机制,激发乡镇干部活力。一是真正重视。县委出台了《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的意见》,建立了乡镇干部培训机制、选配机制、考评机制、关爱机制等。县委组织部每年召开一次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座谈会,交流经验,听取意见,强化措施,推动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经常化。二是真情关怀。注重从政治上关怀干部,真正让其有干头、有盼头。建立从基层一线遴选干部制度,坚持把乡镇工作经历作为干部选拔的重要条件;部门领导职位出现空缺时,优先从乡镇优秀干部中遴选,使乡镇成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阵地。2008年来,从乡镇副职岗位上提拔正职19名,从一般人员中提拔副职54名。三是真心爱护。采取干部个人申请、群众民主推荐、乡镇党委票决、县委研究决定的方式,定期将长期工作在乡镇、业绩突出、群众认可或有家庭困难的干部交流到县直单位工作。积极改善乡镇干部工作、生活环境,先后为8个乡镇新建或改(扩)建了乡镇办公楼,使干部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乡镇制度,加强对乡镇工作的指导,积极为乡镇干部排忧解难。
3、坚持严管理、正作风,提升乡镇干部公信力。制定了乡镇干部行为规范,严肃查处干部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如部分乡镇在干部管理上,通过推行“工作日志”、“干部荣辱薄”、“一线工作法”、“有困难找干部”等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增强了服务群众意识。
二、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数量不足。一是年龄严重老化。全县30岁以下乡镇公务员共69人,50岁以上的占总数的22%,其中55岁以上的79人,这些人基本处于内退状态。加之部分干部病休,乡镇干部实际在岗人员80%左右,致使个个乡镇年年到组织部要求进人。二是来源渠道单一。根据现行政策,乡镇公务员招录权力由省统一负责,每年招录的公务员与乡镇的编制以及人员需求有较大差距,造成空编缺员(全县空编33人)。三是断层倾向突出。2006年以来,全县进入乡镇干部队伍115人,剔除2010年公开招录外,年平进入18人;5年来乡镇公务员队伍因各种原因减少120人,年平减员23人。乡镇机关进人和减员矛盾突出,凸现减员幅度超过进人幅度的现象。
2、素质不高。乡镇干部从大中专学校毕业后分配或招录到乡镇工作的较少,多数源于退伍军人、选聘制、合同制干部,文化基础差、学习能力低。与此同时,受条件和经费制约,大多数乡镇干部只能接受零星培训、低层次培训,致使乡镇干部的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政治业务素质得不到有效提高,知识老化、思想僵化、能力弱化、方法简单化,难以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3、权责不等。乡镇配套改革后,一些垂直管理的业务部门,如派出所、学校、国土所、司法所等机构由乡镇上垂直管理,人权、财权与乡镇分离,但具体工作、考核都在乡镇,导致乡镇履行职能权力越来越小,责任却越来越大。如林业执法主体在林业局,森林防火的责任在乡镇;土地违法买卖、拆除违章建筑等责任在乡镇,执法权却在国土、规划、房管等部门。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使乡镇“责任无限大,权力无限小”,导致许多问题“看得见的管不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