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同步测试(含答案)

时间:2019-05-14 07:43: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湘教版】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同步测试(含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湘教版】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同步测试(含答案)》。

第一篇:【湘教版】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同步测试(含答案)

日本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2分)

1.渔业生产可分成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淡水养殖、淡水捕捞等几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小题。(1)日本是一个渔业非常发达的国家。这得益于日本()①强大的工业

②丰富的渔业资源

③众多的人口

④独特的“鱼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海洋捕捞能力迅速提高,渔业资源因过度捕捞而逐渐衰退,70%的渔业资源因破坏而减少。因此,我们应该()①严格禁止捕捞,保护渔业资源

②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

③提高科技水平,增强捕捞能力

④保护海洋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下列关于日本经济的说法错误的是()A.经济类型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

B.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C.资源缺乏,是一个资源小国

D.因为日本是亚洲唯一经济强国,因此,世界经济对其影响较小 3.日本的四大岛屿按照纬度由低到高排列正确的是 A.九州,四国,本州,北海道

B.北海道,本洲,四国,九洲

C.本州,北海道,四国,九

D.四国,本州,北海道,九州

4.日本的传统民居,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筑,主要原因是()A.日本多地震

B.传统文化影响

C.建筑成本低

D.该建筑冬暖夏凉 5.日本因_______经济发达,而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

A.畜牧业

B.海洋渔业

C.林业

D.加工贸易 6.日本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

A.大量进口工业产品,出口原料和燃料

B.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产品

C.大量进口原料、燃料,出口农业产品

D.进口原材料少,出口工业产品多

7.下列关于日本文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 B.现在的东京很多建筑风格多像我国唐代的长安、洛阳等都城 C.日本人欢度自己20岁的成人节后,就不再穿和服

D.中国人和日本人有同样的黑眼睛、黄皮肤,同样用筷子吃饭,甚至日文有很多汉字

8.2016年5月18日,日本本州东海岸发生5.9级地震,此次地震发生在日本东部海域。日本多发地震的原因是()A.世界气候异常,引发地震

B.山地面积比重大,易发生地震

C.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D.面积狭小,地壳不稳定 9.就海陆位置而言,日本位于太平洋的()

A.西北部

B.东北部

C.东南部

D.西南部 10.由图中数据可知日本加工贸易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A.大量进口工业原料,大量出口工业产品

B.大量进口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工业原料

C.大量进口工业原料和工业产品

D.大量出口工业原料和工业产品

11.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制成最大量出口

B.原材料和燃料充足,无需进口

C.经济十分发达,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

D.对外依赖性强 12.日本多火山地震是因为日本处于 A.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B.亚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C.亚欧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D.亚洲板块和美洲板块交界处

13.把樱花作为国花的国家是()

A.美国

B.加拿大

C.俄罗斯

D.日本 14.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 A.太平洋沿岸和日本海沿岸

B.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C.九州岛和太平洋沿岸

D.北海道沿岸和日本海沿岸

15.小明从日本旅游回来,下面是他对日本之行的描述,哪一句是假的()A.享受美味的生鱼片

B.游富士山,泡温泉

C.到热带雨林区探险

D.观赏樱花

二、综合题(共3题;共25分)

16.读日本主要进口资源占需求百分比图和日本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日本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洲B________洲的东部,A________洋的西北部。日本地处B板块和A板块的交界地带,所以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2)日本的国土主要由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__和F________四个大岛和周围的众多小岛组成,其中D是面积最大的岛屿。

(3)从日本主要进口资源占需求的百分比图1可以看出,日本发展经济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极度________,所需原料、燃料严重依赖________,然后在本国加工制造,产品大部分销售到世界各地。

(4)日本的工业生产部门集中分布在________沿岸和________沿岸地区,逐步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17.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回答:

(1)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 海洋:A________、B________ ; 城市:F________、H________ .(2)数字代表的岛屿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

(3)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四个大岛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4)从图上看,日本的工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 沿岸. 18.如图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分布图”,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________,它北面的岛屿是.

(1)岛屿:①________;工业区:A________;

(2)日本的工业区主要集中在________沿岸和________沿岸的狭长地带。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1)C(2)C 【解析】【分析】(1)日本是位于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海岸线曲折,多港湾,有著名的渔场和独特的鱼文化,造船业发达,故C符合题意。

(2)海洋渔业资源被破坏我们应该做的有;②发展人工养殖,建设“海洋牧场‘’、④保护海洋资源,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故C正确。故答案为:(1)C;(2)C。

【点评】(1)本题考查的是日本发展渔业的条件,学生从日本的位置进行分析。(2)考查的是保护海洋渔业的知识,学生加强理解。2.【答案】D 【解析】【分析】日本国内资源缺乏,是一个资源小国,发展经济需要的原料大多依赖进口,产品也依赖国际市场,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经济类型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该国最大的贸易对象是美国,由于日本资源、产品市场严重依赖国外,因此世界经济对其影响较大,故本题A、B、C正确,D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3.【答案】A 【解析】【分析】日本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其周围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交通运输便利。4.【答案】A 【解析】【分析】解: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民居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建造,可以减轻地震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故选:A. 【点评】日本地处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地震. 5.【答案】D 【解析】【分析】日本因加工贸易经济发达,而成为世界上的经济强国,经济结构是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故选D。

6.【答案】B 【解析】【分析】日本对外贸易的主要特点是大量进口原料和燃料,出口工业产品。故选:B。【点评】日本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靠进口,日本利用其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率的管理,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材料加工成高品质的工业品,再销往世界各地。7.【答案】C 【解析】【分析】关于日本文化的叙述,日本文化既有浓厚的大和民族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现在的东京很多建筑风格多像我国唐代的长安、洛阳等都城,因为日本在我国唐朝时,受我国的影响最大;日本人欢度自己20岁的成人节后,也还会穿和服,尤其是女士;中国人和日本人有同样的黑眼睛、黄皮肤,同样用筷子吃饭,甚至日文有很多汉字,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的文化特点,既让学生知道了日本文化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深刻,又让学生知道日本曾经与我国之间的对外关第密切,增强一种自豪感和国际感。8.【答案】C 【解析】【分析】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点评】本题组考查日本领土组成、地形。9.【答案】A 【解析】【分析】就海陆位置而言,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B项太平洋的东北部是加拿大;C项太平洋的东南部是南美洲;D项太平洋的西南部是大洋洲。因此答案选择A项。【点评】 该题没有难度,考查日本所处的海陆位置情况。10.【答案】A 【解析】【分析】日本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形成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故选:A.

【点评】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交通运输便利,ri本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ri本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形成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ri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 11.【答案】B 【解析】【分析】日本工业制成品主要是大量出口,故A正确。日本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靠进口,故B错误。日本经济十分发达,是世界上的经济强国,是亚洲唯一的发达国家,故C正确。日本对外依赖性强,原料需要进口,产品需要出口,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工业的发展,理解解答即可。12.【答案】A 【解析】

【分析】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其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富士山是日本著名的活火山.

【解答】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其原因是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跃.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多地震的原因,理解记忆即可.

13.【答案】D 【解析】【分析】日本的国花是樱花,日本被誉称“樱花之国”。故选:D。

【点评】日本被誉称“樱花之国”,同时樱花也成为日本国家与民族的象征,整棵樱花树从开花到全谢大约16天左右,形成樱花边开边落的特点。本题考查知识点简单,属于基础题,牢记即可。14.【答案】B 【解析】【分析】日本的铁矿、石油、煤炭等矿产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日本利用其便利的海运、发达的科技、高素质的劳动力和高效率的管理,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材料加工成高品质的工业产品,再销往世界各地。所以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15.【答案】C 【解析】【分析】从纬度位置看,日本属温带气候,不可能有热带雨林。故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根据日本的位置和旅游景点,筛选出正确选项。

【点评】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渔业发达。南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北部的温带季风气候,日本的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日本的象征——富士山,山顶常年积雪,山麓樱树成林,景色迷人,是日本著名的旅游胜地。

二、综合题

16.【答案】(1)亚;太平(2)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

(3)贫乏;进口(4)太平洋;濑户内海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1)日本位于世界最大的大洲B亚洲的东部,A太平洋的西北部。日本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所以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2)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3)从日本主要进口资源占需求的百分比图1可以看出,日本发展经济的能源和矿产资源极度贫乏,所需原料、燃料严重依赖进口,然后在本国加工制造,产品大部分销售到世界各地。(4)日本的工业生产部门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地区,逐步形成“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发展模式。故答案为:(1)亚;太平;(2)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3)贫乏;进口;(4)太平洋;濑户内海。

【点评】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西隔日本海和中国、韩国等隔海相望。本题考查日本的概况,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17.【答案】(1)日本海 ;太平洋 ;名古屋 ;东京

(2)北海道岛 ;本州岛 ;四国岛 ;九州岛

(3)本州岛 ;北海道岛

(4)太平洋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字母A是日本海,B是太平洋,F是名古屋;H是东京.(2)读图可知,图中数字代表的岛屿名称:①是北海道岛,②是本州岛,③是四国岛,④是九州岛.(3)日本的领土主要由四个大岛组成,其中面积最大的是本州岛,它北面的岛屿是北海道岛.(4)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便于原料的进口和工业产品的出口.故答案为:(1)日本海;太平洋;名古屋;东京;(2)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3)本州岛;北海道岛;(4)太平洋.

【点评】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是一个多山的岛国,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4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附近的海域组成,最大的岛屿是本州岛,西隔日本海和中国、韩国等隔海相望.日本的海港条件和加工贸易经济,促使其工业大多分布于海运便利的太平洋沿岸地带.日本工业多临港口布局,为的是方便工业原料、燃料的进口与制成品的出口. 18.【答案】(1)北海道;京滨工业区(2)太平洋;濑户内海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出,①是北海道,②是本州,③是四国,④是九州;A是日本的京滨工业区;(2)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交通运输便利,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日本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形成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因此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故答案为:(1)北海道;京滨工业区;(2)太平洋;濑户内海。

【点评】日本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北部,日本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屿及其周围的3900多个岛屿组成,日本的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交通运输便利,日本矿产资源贫乏,市场狭小,经济对外依赖性强,日本进口原料,出口产品,形成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本题主要考查日本的地理概况。

第二篇:【湘教版】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8.7-澳大利亚同步测试(含答案)

澳大利亚

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

1.澳大利亚久负盛名的农牧产品是()

A.棉花、水稻

B.黄麻、牛肉

C.羊毛、小麦

D.咖啡、棉花 2.澳大利亚出口的矿产品和国家的主导产业是()A.黄金和采矿业

B.石油和服务业

C.铝土和农牧业

D.煤炭、铁矿石和服务业 3.世界上唯一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是()

A.澳大利亚

B.埃及

C.印度

D.巴西 4.以下动物为澳大利亚特有的是()

A.鸸鹋

B.骆驼

C.蜥蜴

D.绵羊 5.关于澳大利亚自西向东的地形组合正确的是()A.高原一﹣﹣平原﹣﹣山地

B.山地﹣﹣平原﹣﹣高原

C.高原﹣﹣盆地﹣﹣高原

D.山地﹣﹣盆地﹣﹣山地

6.澳大利亚特有物种多,下列物种不属于澳大利亚特有的是()

A.鸭嘴兽

B.袋鼠

C.考拉

D.长颈鹿 7.关于澳大利亚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A.首都堪培拉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

B.悉尼是座规划建设的城市,环境优美

C.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

D.西南部的珀斯是全国最大的港口

8.澳大利亚国徽上的两种动物是()

A.袋鼠、鸸鹋

B.考拉、琴鸟

C.鸸鹋、鸭嘴兽

D.鸭嘴兽 袋鼠 9.关于澳大利亚叙述正确的是()

A.有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

B.是世界是唯一独占有整个大洲的国家

C.艾尔斯巨石不是澳大利亚著名的风景之一

D.中部平原区有“大自流盆地”之称,地下水资源贫乏

10.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东南沿海地区

D.西部内陆地区 11.下列称号与澳大利亚不符的是()

A.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B.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C.世界活火山博物馆

D.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12.家住福州的小明同学计划寒假到澳大利亚旅游,读澳大利亚示意图, 选择该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旅游,行程主要集中在()

A.东北沿海

B.中部内陆

B.C.东南沿海

D.西北沿海 13.目前,澳大利亚的主导产业是()

A.服务业

B.农业

C.牧业

D.工矿业 14.贝贝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曾经从澳大利亚东海岸向西穿越大陆,一直到达西海岸,穿越过程中,他依次经历了三大地形区,即()

A.山地、平原、高原

B.高原、平原、山地

C.平原、高原、山地

D.山地、高原、平原 15.下面有关澳大利亚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形为山地,又称大分水岭,墨累河源于大分水岭的东侧 B.是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一个地广人稠的国家 C.中部的大自流盆地,以北艾尔湖为中心

D.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

二、综合题(共3题;共28分)

16.读图,回答问题:

(1)穿过如图中部的纬线是________;

(2)A地形区为________,山地B是________,岛屿C是________,河流E是________;(3)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________(动物名称)最多的国家,被称为“________”的国家. 17.结合澳大利亚矿产资源和冶金工业中心分布图回答:

(1)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了采矿业,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被称为“________ ”.

(2)说出几种主要的矿产品(三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出东部分布比较广的主要矿产品________ .(4)澳大利亚的________ 特别多,被称为“________ . 18.读澳大利亚相关资料图,回答下列问题。

(1)澳大利亚有很多特有生物,如________(写出两种即可)。(2)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澳大利亚发展了________业和________业。

(3)澳大利亚有三大牧羊带,其中粗放牧羊带平均每公顷仅可放养0.2只羊,生产很不稳定。结合图示信息,简要分析其主要原因。

(4)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________业发展迅速,超过了工业和农牧业,成为其经济支柱。(5)澳大利亚地广人稀,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根据图示,分析形成这种分布规律的自然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的自然条件很适宜发展农牧业,目前,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重要的羊毛生产国和小麦、羊毛输出国,2000年全国共饲养绵羊1.5亿头,是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国家之一,素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2.【答案】D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大量出口羊毛、小麦、煤和铁矿石.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的服务业发展迅速.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称为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 【解答】澳大利亚出口的矿产品和国家的主导产业是煤炭、铁矿石和服务业.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澳大利亚的经济及工矿业,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3.【答案】A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一个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点评】本题主要考察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比较简单,熟记即可。4.【答案】A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的博物馆”,有很多特有的原始的动物,如袋鼠、鸸鹋和鸭嘴兽等。所以选A。5.【答案】A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分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东部是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澳大利亚地形分为三大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东部是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 6.【答案】D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有许多特有生物,如袋鼠、鸸鹋、鸭嘴兽、考拉等,这些特有的生物,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生物种类.故选:D.

【点评】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澳洲大陆一直孤独地处于其他大陆之外,这块大陆上的其他动物几乎与外界没有任何的联系,多种因素造成了该地区动物的独特性,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有许多特有生物,如袋鼠、鸸鹋、鸭嘴兽等,这些特有的生物,是在地球演化过程中保留下来的古老生物种类. 7.【答案】C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首都是堪培拉,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市全国第二大城市。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是一座经过规划建设的城市,环境优美,悉尼是全国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墨尔本是全国第二大城市,西南部的珀斯不是全国最大的港口。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澳大利亚的相关知识。8.【答案】A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国徽左边是一袋鼠,右边是一只鸸鹋,均为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是国民的标志,民族的象征。故答案选A。9.【答案】A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艾尔斯巨石是澳大利亚著名的风景之一,位于坦荡的高原上,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区有著名的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选项BC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评】澳大利亚大陆地势低平,平均海拔仅300米,是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艾尔斯巨石是澳大利亚著名的风景之一,位于坦荡的高原上,澳大利亚中部平原区有著名的大自流盆地,地下水丰富. 10.【答案】C 【解析】【分析】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故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11.【答案】C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因有许多古老的动物,如袋鼠、鸸鹋、鸭嘴兽等,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澳大利亚畜牧业发达,是世界上绵羊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主要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铝土等矿产资源,被称为坐在矿车上国家;而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有“世界活火山博物管”之称.故选:C. 【点评】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唯一独占一块大陆的国家.它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和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组成.澳大利亚是以热带气候为主,分布特点是呈半环状. 12.【答案】C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所以选择该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旅游,行程应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

【点评】本题组考查澳大利亚的地理位置及城市分布的相关知识。13.【答案】A 【解析】【分析】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服务业迅速发展.目前,服务业已经大大超过农牧业和工矿业,成为澳大利亚的支柱产业.根据题意.故选:A. 14.【答案】A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的地形分东中西部三部分,西部是低矮的高原、中部是平原(澳大利亚盆地),东部是山地(大分水岭),从澳大利亚东海岸向西穿越大陆,一直到达西海岸,穿越过程中,他依次经历了山地、平原、高原三大地形区。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澳大利亚的地形分布,结合地图记忆澳大利亚三大地形区效果较好,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注意地形的排列顺序。15.【答案】C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东部地形为山地,又称大分水岭,墨累河源于大分水岭的西侧,故A错误;澳大利亚是大洋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国家,故B错误;澳大利亚中部的大自流盆地,以北艾尔湖为中心,故C正确;澳大利亚铁矿、铝土矿、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但目前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故D错误.故选:C.

【点评】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这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开发的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澳大利亚地形分南北三大纵列带:

西部为低缓的高原,中部平原,东部山地.高度商品化的农牧业和蓬勃发展的工矿业,是澳大利亚经济的支柱.近些年来,澳大利亚服务业发展较快.

二、综合题

16.【答案】(1)南回归线(23.5°S)

(2)西部高原;大分水岭;塔斯马尼亚岛;墨累河(3)绵羊;骑在羊背上的

【解析】【分析】解:读图分析可知:(1)南回归线(23.5°S)穿过澳大利亚的中部,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2)澳大利亚地形分为三大部分,A地形区为西部高原,约占大陆总面积的60%,东部山地B是大分水岭,中部是平原.岛屿C是塔斯马尼亚岛,河流E是墨累河.(3)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放养绵羊最多的国家,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的国家.澳大利亚铁矿、铝土矿、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开采的矿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故答案为:(1)南回归线(23.5°S);(2)西部高原;大分水岭;塔斯马尼亚岛;墨累河;(3)绵羊;“骑在羊背上的”.

【点评】澳大利亚是大洋洲最大的国家,西北面与亚洲相邻,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大陆遥遥相望,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势特征是东西高,中间低. 17.【答案】(1)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2)煤 ;铁;石油(3)煤

(4)绵羊 ;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解析】【分析】(1)澳大利亚矿产资源丰富,品种多.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发展了采矿业,是世界矿产品的主要出口国之一,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2)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丰富,如煤、铁、石油等.(3)澳大利亚东部分布比较广的主要矿产品是煤,西部沿海有丰富的铁矿.(4)澳大利亚的绵羊特别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故答案为:(1)坐在矿车上的国家;(2)煤;铁;石油;(3)煤;(4)绵羊;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点评】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经济发达,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因有许多古老的动物,如袋鼠、鸸鹋、鸭嘴兽等,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又 因为羊特别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铁矿、铝土矿、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开采的矿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 家”.

18.【答案】(1)袋鼠、鸸鹋、树袋熊(考拉)、琴鸟、桉树、金合欢等(2)采矿;冶金

(3)该牧羊带(位于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交错地带,)多为天然草场,牧草品质差、产量低。(4)服务

(5)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矿产资源丰富等。

【解析】【分析】澳大利亚西北与亚洲相邻,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南与南极洲相望,是独自占有一个大陆的国家。(1)澳大利亚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如袋鼠、鸸鹋、树袋熊(考拉)、琴鸟、桉树、金合欢等。(2)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石油和天然气都很丰富,被称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采矿和冶金工业发达。(3)澳大利亚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从图中可知,该牧羊带位于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沙漠气候交错地带降水稀少牧草品质差、产量低。(4)服务业是澳经济最重要和发展最快的部门。经过30年的经济结构调整,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80%以上。产值最高的行业是房地产及商务服务业、金融保险业。(5)澳大利亚主要是热带沙漠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天气炎热,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气候适宜,矿产资源丰富,城市和人口主要分布在沿海。

第三篇: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1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能运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重难点:

重点是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难点是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导入:(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和降水差别。)

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广东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引导: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很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很大。(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学生看图回答。

引导: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生: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师: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继续引导: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注意逻辑层次、由简到难,有分到总,讲述气候两大要素:降水和气温,分析上述城市的气温和降水季节变化特点)

学生分析讨论: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引导: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生: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继续启发: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有关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学生看材料分析,旱涝灾害对农业影响大。

所以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引导: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学生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引导:用以上分析做练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展示非洲气候图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本课要点。

板书设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2

教学目标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2.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前播放《爱在文登》歌曲,创设情境,活跃气氛,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刚才听的那首歌叫什么名字吗?(爱在文登)对,爱在文登,那么,请同学们看这组图片,你们能说出这是我们文登的哪些地方吗?对,非常好!这是青龙生态旅游度假村、这是文登学公园、这幅是新建的南海公园、最后一幅是昆嵛山风景区。

这些都是我们文登的旅游胜地,它们有的坐落在城市里,有的则建在乡村。(导入部分加上了一首我们文登人自己的歌《爱在文登》,出示了文登的一些旅游景点的图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不管是城市还是乡村都是我们人类集中居住的地方,我们统称为聚落。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有关聚落方面的知识。

二、新授知识:

第一部分:聚落与环境

(一)出示学习目标,自主学习

请大家看课本87页图文内容,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自主学习。(板书:人类的居住地--聚落)

什么是聚落?聚落的主要类型有哪两种呢?谁来说说?(板书:乡村与城市)大家对城市和乡村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图片,进一步了解它们间的差异。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的图片:图片中有什么?谁来说说?

正如以上两位同学所说,乡村中有农田、果树、池塘、有通往小镇的小路。乡村聚落中有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不同类型,相对应他们所从事的是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生产活动。这是一组有关城市聚落的图片,在图中你可以看到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学校、医院,道路纵横,车辆很多)居住在城市里的人们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业、商业、服务业)(添加了更多的图片,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这是一组有关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差异的表格。谁来说说?(师出示表格内容)……

(二)小组合作

同学们,前面我们了解了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那么你知道聚落是怎样形成的吗?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板书:形成、分布、形态)x

(三)交流展示,师总结

(一)承接:请同学们看屏幕,这里有四幅图片:沙漠、极地、高山、平原。现在,让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你是一个原始部落的首领,你会带领你的子民选择把家安在哪里呢?(D)大家都选择把家安在D这里,也就是平原地区。哪个小组起来说一下理由?(A是干旱的沙漠地区,B是寒冷的北极,C是地势高峻的山地,D是近海的平原地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在比较中我们发现,自然环境的优劣对聚落的形成与分布有很大的影响。(出示图片帮助学生分析影响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小结:哪位同学可以总结一下: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哪些呢?多媒体展示:有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什么样的地区聚落密集、什么样的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生答)聚落在不同地区分布的形态是怎样的?(出示图片,生答)

1、承接:同学们,我们知道,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了不同的建筑风格。在世界各地就形成了一系列具有当地特色的一些建筑。下面我们就以西亚的民居和东南亚的民居为例,学习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请同学们阅读课本91页内容,完成导学提纲内容。(板书:民居与环境)

2、小组内交流答案。请同学们看屏幕,西亚的民居、东南亚的民居,他们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什么特点?这位同学,你起来说一下,好,谁还有补充?这位同学,你说!很好!最后老师来总结一下,请看屏幕!……(师看屏幕讲解)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

三、拓展延伸:除此之外,你还了解哪些世界上有特色的民居呢?它们与当地的自然环境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威海这里有没有与我们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海草房)谁来说说海草房的建筑外貌有什么特点?我们威海的气候特点是什么?(生答)

世界上其他地区有没有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的有特色的民居呢?请大家再看一组图片。(出示江南水乡、蒙古包、泰国高架屋、日本的轻木质房屋、云南丽江古城等图片并讲解)。云南丽江古城是我国的传统聚落,我们国家还有一些有代表性的传统聚落,对于这些聚落,我们是应该保护还是拆除呢?请同学们读课本90页,思考这个问题。(保护or拆除)(保护,并且在保护的基础上加以改建,更利于人类的生活)

出示四合院旅馆和窑洞旅馆图片加以讲解(拓展延伸到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观察其建筑外貌,分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使学生对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理解的更为深刻)

四、巩固:下面给大家几分钟时间记忆一下课本上的重点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了解了乡村景观与城市景观的差别;了解了世界上一些有特色的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课堂总结。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3

第三节印度(第一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印度的地理位置,学会用文字和数字资料,说明印度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世界第二大人口国

教学难点:人口过度增长与资源环境及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学流程:

一、课前预习:

1、与我国邻近的大国有哪几个?其中与我国基本国情与经济发展状况极其相似的是哪一个国家?2、你了解印度的哪些情况?3、你是否能够概括出印度最突出的自然与人文特征?教师映示图片,创造氛围。

二、自学质疑:

1、自读7.34图,讨论交流:a..印度位于我国的哪个方位?找出喜马拉雅山、恒河平原和得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特点。

2、找出印度主要的陆上邻国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并说出这些国家分别位于印度的什么方位?

三、交流展示:

1、学生到黑板写出各组交流结果并讲解,教师出示印度地形图。

2、指导学生评价

四、互动探索:

1、读图7.35,了解印度人口的'特点:

a.从1951年到__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

b.从1951年开始,每隔__年,印度人口增长数是越来越多还是越来越少?

c.由此你能总结出印度人口增长特点吗?

五、精讲点拨:

1、出示表格,讲解众多的人口对印度的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压力

项目

耕地(公顷)

水资源(立方米)

粮食(千克)

钢(千克)

总量

1.6亿

21019亿

2236亿

136亿

人均占有量

0.17

2167

231

14

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比值

70%

22%

67%

11%

2、各组讨论并展示,教师评论讲解:

六、迁移应用:

讨论交流,谈谈你对印度未来人口增长趋势的看法

七、课堂检测:

1、印度的人口超过亿,仅次于,居世界第二位。

2、读图填空:

(1)写出下列字母所在国家名称:

a. b. c

d.e. f.

(2)写出字母表示的城市名称:

g. h. i.

(3)①是②是湾

八、课堂反思:我学会了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4

【教材说明】

本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三节后两个标题内容。本节内容是:体会聚落差异源自环境差异,认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了解聚落的发展表现,在变化中发现问题――传统聚落在消失,在探讨传统聚落价值中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

【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应该以体验领悟、分析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体验人地关系的和谐与发展,顺应学生心理发展趋势,深入浅出地突破学生学习的畏难心理,了解地理知识的现实和应用价值,在思想上获得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产生无限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创造力。为其合作学习、多元化学习、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明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有利条件,理解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

(2)通过理解体会传统聚落的内涵与价值,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聚落与环境的相互适应,进一步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体会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和思想实践上的智慧高度,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乐于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保护传统聚落的意义。

【教学难点】

聚落对环境的适应表现。

【教学方法】

整个教学过程运用教师引导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问题引导法、交流合作法、自主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推陈出新,创设情境

展示课件中不同聚落的图片,启发学生分析:分出乡村还是城市,人们从事什么样的劳动生产活动,师生互动得出聚落的本质差异在于劳动生产方式。

转承:劳动生产方式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适应环境,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手段,所以必须立足于环境。因而,聚落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件演示)

二、水到渠成,新知分布

1.聚落与环境

师:探究事物间的关系必须弄清两个方面:(1)弄清两者之间的作用与影响。(2)理解相互适应表现。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教材中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和人文因素。

设计意图:学生可以根据书上的图,还可以联系生活,活跃了思维并勇于探索发现和推断,使他们在参与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自信,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师:聚落是环境的产物。(学生认同后继续)是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产物。不仅具有鲜明的.环境特征,还深刻地体现了人类对环境的适应智慧和改造水平。

展示课件中东南__带雨林区的民居,西__带沙漠区的民居,学生讨论。

转承:民居建筑适应于环境,更适用于生活,它体现了环境更体现了人类的智慧。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聚落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可以说:传统聚落记录人类智慧的发展进程,它是浓缩了的历史,而现代民居则体现了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并在飞速发展中。

2.聚落的发展与保护

师: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回望历史,农耕文明的发展,生态退化出现了;如辉煌的巴比伦古国就是在发展农耕中,生态恶化后过早陨落的;工业文明的发展,环境污染随之而来。所以我们在发展与变革中,一定要顺应自然规律,权衡利弊,以保证进一步的发展。聚落的发展我们应如何面对呢?(课件演示)

学生快速阅读教材总结聚落发展表现及出现的变化。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学生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引发学生对消失中的传统聚落的关注,先抑后扬,牵引着学生的心。

生:总结传统聚落的价值。

师:全世界人民都已意识到这一点,并已经把在乡村和城市建设中,如何保护聚落中有价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作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了。

生:根据生活所见回答。

师:总结归纳:(1)立法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__。(2)圈建保护。(3)异地迁建保护。

转承:有些极其珍贵的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已经不再是某国某地为保护自身特色和历史的珍宝,而成了全世界人民的文化瑰宝了,那就要把它们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加以保护了。

生:根据课件中图片回答,了解37处世界文化遗产及其中有6处属于传统聚落类的文化遗产。

三、开阔视野,迁移拓展

师:放眼世界,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传统聚落还有很多,这里是?(课件演示)

生:意大利水城威尼斯!

师:真棒哦!我们了解一下意大利水城威尼斯。那么这里?(课件演示)

生:中国的威尼斯――苏州。

师:我们来谈谈你们对苏州的印象。

生:水乡,园林,人间天堂,苏州工业园区。

师:苏州是我们中国首批的历史文化名城,小桥流水、民居老街、大小园林,真可谓是移步易景啊!

四、晒晒收成,展我风采

师:展示课件中关于苏州的组图。

生:根据课件所展示的图片分组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建筑风格与环境的适应,和对苏州发展的建议,让学生把本节所得的思想加以应用,实现内化。

五、归纳总结,收获累累

学生总结,教师点拨,强化重点难点。

六、兴趣盎然,走进生活

师:苏州在发展,我们家乡也在发展,请分析一下我们的家乡,有哪些与环境相适应的表现,它的发展应注意哪些问题?到网上查找详细资料,写成小论文,相互交流。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5

教材分析

《东南亚》一节教材,介绍了东南亚地理中具有突出特点的一些内容,如“十字路口的位置”、“热带气候与农业生产”、“山河相间与城市分布”、“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等。教材利用“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的国家”、“马六甲海峡的航线”几幅图和对应的活动,介绍了东南亚的地理位置、范围和主要的国家,特别突出了东南亚处于海上交通“十字路口”的重要位置。众多地处热带的临海国和岛国,形成高温多雨的气候,进而影响到东南亚的农业生产类型和农作物分布。教材在介绍了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两种热带气候特点的基础上,突出体现了东南亚农业生产的特色: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地。教材在介绍中南半岛的地形特点后,联系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分析了影响人口和城市分布的条件和因素,归纳出了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教材介绍了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集中的地区,为东南亚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东南亚众多沿海国家风景秀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成为许多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

学情分析

这部分内容对七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容易,尤其是农村学生,见识较少,对东南亚的位置的优越性、气候的分布理解起来有难度。但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来引导学生漫游东南亚。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东南亚处东方“十字路口”的重要地理位置;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作物及分布;了解东南亚人口和城市的分布、人口构成;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发达的旅游业。

2.能力目标:学习搜集资料,制作地理演示文稿。根据图和相关资料,分析东南亚在世界交通的地位,初步学习分析一地的地理位置及重要性;结合中南半岛地形、河流特点,分析东南亚的自然条件对人口和城市分布的影响,找出世界人口和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

3.情感价值目标:培养尊重不同地区文化和传统的意识;通过了解华人和华侨对所在国经济建设和我国经济建设做出的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东南亚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南亚十字路口的位置。

教学过程

师曰:关于我们的近邻东南亚地区,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资料,十分投入地制作演示文稿,现在很多同学已跃跃欲试向大家展示制作成果。我们就把这次学习当做是一次东南亚旅行,依次请各组代表来当向导,带领我们了解东南亚的地理环境,领略东南亚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1.位置交通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东南亚在世界中的位置”,“东南亚政区”,“马六甲海峡的航线”

文字说明:位置:亚洲东南部,23oN—10oS,90oE—140oE

组成:两大部分——中南半岛,马来群岛

在世界交通的地位: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其中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与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在投影屏幕前据图认识和寻找教材P28活动1中的有关内容;在屏幕前据图指出马六甲海峡连接的地区;理解马六甲海峡位置的重要性。

师适当补充。

2.气候与农业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曼谷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新加坡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亚洲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区一天中的天气示意”,“东南亚居民喜食米饭”,“东南亚的梯田”,“东南亚国家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东南亚的橡胶种植园”,“东南亚的油棕种植园”,“东南亚的椰林”,“马尼拉蕉麻”

文字说明:东南亚地区处在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属于两种热带气候类型。曼谷——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5—10月是雨季,11—4月是旱季,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南半岛。新加坡——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这种气候主要分布在马来群岛。

(2)组间互动:请其他组的同学一起分析两种热带气候的特点及主要分布区;对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天气过程进行描述;在屏幕前指认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

(3)导游:请大家参观东南亚热带作物种植园(据查阅资料对图片进行讲解)。

3.自然条件与城市分布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中南半岛的地形、河流与城市的分布”

文字说明:中南半岛山脉河流由北向南延伸,山河相间,纵列分布;河流上游流经山区,水流湍急,富水力,交通不便,下游河谷展宽,形成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交通便利,人口稠密,是重要农业区;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2)师曰:我请大家欣赏陈毅元帅的一首诗《赠缅甸友人》,从诗中我们可以了解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的邻邦关系。

(3)组间互动:在投影屏幕前据图认识和寻找教材P31活动内容1中的河流及上游所在地;找出河内、金边、万象、曼谷、仰光分别位于哪条河流的沿岸,分别是哪个国家的首都;

(4)组织讨论教材P32活动内容2。

4.华人华侨及风光导游组展示活动

(1)演示文稿:图“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人比重”

(2)教师介绍。

(3)演示文稿:图“越南的下龙湾”,“花园城市新加坡”,“泰国曼谷的水上市场”,“曼谷佛塔”,“缅甸仰光的大金塔”,“柬埔寨的吴哥窟”,“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等图片及当地民俗风情的内容加以讲解)。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6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归纳一个大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2、通过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图,学会总结归纳两大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亚洲、北美洲地形特点

难点: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1、展示“亚洲地形图”。

2、指导学生基本的读图方法,观察陆高海深表。结合地图判断不同图下颜色各代表什么地形。我们来认识一些主要的地形区,描述一下它们的位置和大致海拔。

请不同组的学生展开竞赛抢答,增强组内的合作意识,活跃气氛。

3、学生查图讨论回答各地地理位置海拔高度。

引导:根据以上的读图分析从位置和海拔方面考虑,得出亚洲地形特点

板书:地势起伏很大,中间高四周低,亚洲地面高低起伏很大,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4、引入地形剖面图。

(展示亚洲大陆沿北纬30度的地形剖面图和北美洲沿北纬40度的地形剖面图)

观察区别两图:

学生读图归纳:亚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表现出起伏大,中部高,两侧低的特点。而北美洲在东西方向上地势东西高中间低。

河流是构成自热环境的另一重要因素。

1、在图上找出几条大河,长河众多,观察河流的位置、流向及流入的海洋。

2、归纳亚洲的大河在分布上的特点。

板书:受地形影响,亚洲的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决定了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 四周呈放射状分布。

北美洲地形对河流流向的影响。

北美洲地势中部低,但中部北高南低。密西西比河主干呈自北向南流,东西部地势高,所以密西西比河水系多发源于两侧高原山地。

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

学生看图回答:说出亚洲的主要气候类型,认识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特点。

为什么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引导学生从位置、范围、地形等方面说明亚洲气候复杂多样的原因。

分析亚洲气候特点的成因,亚洲季风气候特点及其对农业造成的影响

成因: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夏季风弱,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少,降水就少。如果过少,就可能形成旱灾。夏季风强,从海洋上带来的水汽多,降水就多。如果过多,就可能形成水灾。

亚洲地跨寒、温、热三带,气候具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2、亚洲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得出另一特点—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距海洋远,深入大洲大陆内部)

3、季风气候是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且分布广,得出亚洲气候的又一特点,季风气候显著,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

分析得出结论: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教育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结合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北美洲的气候类型图”认识北美洲的气候分布,主要气候类型。与亚洲相比北美洲所跨纬度范围稍小些,高山高原贯穿两部,因山地也呈现出气候复杂多样,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但是北美洲西北沿海有狭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

课后小结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学习了亚洲和北美洲的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了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7

地形和河流(第一课时)

知识目标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能结合地图描述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及范围。

能力目标

1初步掌握使用地形图和地形解剖面图及相关资料的能力,学会总结归纳亚洲地形和河流特点;

2理解河流分布与地形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我们所居住的大洲——亚洲的良好情感,激发学生的自豪感;

2通过参与观察,分析,讨论,竞赛,辩论等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亚洲的位置特点;

2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的关系。

教学准备

资料图片,幻灯片,投影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教学提示与建议

导入:点出上学期从全球角度,按照地理要素来研究问题。这个学期以大洲为研究对象,去研究某一个区域的地理环境状况。

通过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回答,引出亚洲。

(展示“东西两半球图”)

复习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师:要认识一个大洲,首先要明确它的位置。观察一下亚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中的哪个半球?

小结:亚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这是它的纬度位置。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乡村与城市的差异,聚落的主要形式,聚落的形成和发展。

2.能举例说明聚落的位置、形态、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了解保护聚落方面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动手搜集相关图片,运用图片说明城市与乡村的特点和差别,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发现地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地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分析城市的好处与不足,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使学生认识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1.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人类可以说是喜欢群居的“高级动物”,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有趣的“居住”景观。请同学观察下面几幅图,它们分别反映了什么地方的景观呢?(边展示,学生边回答,教师强调图片分别反映了城市与乡村的景观。)

[承转]城市与乡村都是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聚落。

讲述新课:

在学生了解聚落的概念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再举些例子。

[承转]我们看了这么多的例子,可以知道聚落的规模有大有小,小的.只几十人的村庄,大的可以大到上千万的巨型都市;聚落的形式主要形式包括城市与乡村,它们具有不同的特色。那么,它们有何差别呢?

让学生分别展示城市、乡村景观图片:引导、启发学生结合个人所见所闻,讨论生活在城市里有哪些好处?

[启发]教师可先启发学生从图片中的房屋密集、高度、道路的修筑情况、商店、医院等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等方面对比,说明城市与乡村景观方面的差别。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教师适当提示城市的学校教育条件、信息流通的快慢、生活娱乐的内容等方面来比较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并由学生课前做好小课件,上讲台当小教师,与其他同学交流小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从人口规模、从事的生产劳动等方面来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

[讲述]: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不难看出,乡村是人口规模较小的居民居住地。规模最小的叫做村庄,大一些的叫做城镇,但我们也把它归为乡村聚落。乡村的周围有农田分布,居民主要从事农业活动,具有很大的生活、活动空间。而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从事非农业产业的居民聚居地。城市人口密集,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并对周围的地区的发展起着显著的带动作用。生活在城市的确存在很多的好处。

但是,城市本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你我就身在其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会,哪位同学起来说一说你认为城市存在着哪些问题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工业污染、大气污染、水体污染、生活噪音、生活垃圾、就业困难等方面来进行讨论。

[小结]随着城市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越来越大,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所以我们更加要加强城市的绿化,管理与保护。在城市的建设中,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创造出更美好的生存环境来。

[过渡]前面我们了解了聚落的形态,主要包括城市与乡村。但是自然界的地理事物是处于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的,城市是在乡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将会有更多的乡村发展成为城镇、进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城市。

聚落分布在世界各地,很不均匀,从前面的世界人口分布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人口分布不均,也反映聚落的分布情况。

教师进一步引导:我们当地的民居建筑有何特色呢?(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世界各地的民居风格不同,既能适应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又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密切,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等。

[承转]正因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聚落建筑风格各异,所以前人留下了很多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

讲述“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展示]各类文化遗产的图片,教师边介绍边引导学生欣赏图片,然后请学生考虑图片反映的内容有什么共性?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总结: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它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城市、某个民族、某个国家的文化精神,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制度、民俗风情、经济科技等到的发展水平以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等。

[教师提问]有人在古代建筑物下刻写“X到此一游”,这种做法对吗?(不对)为什么?(学生讨论)

[小结]:文化遗产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经济、科研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在于:为我们研究人类各个时期的文化精神、社会制度、民族风情等有着重大的意义。特别为我们人类如何去协调人地关系,合理地改造自然等,提供宝贵的资料!

[课堂总结]

课件展示课堂板书设计,概括本课知识要点:

1.聚落:人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可分为城市与乡村两种形式;两者的差别;

2.聚落的形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3.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课堂巩固]

1.乡村聚落类型及其人们从事的生产活动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农村——放牧B.牧场——伐木C.渔村——捕鱼D.林场——种植

2.关于乡村与城市聚落景观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A.城市自然景观改变小、建筑密而高B.乡村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C.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多D.乡村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

3.影响聚落形成与发民的主要因素有……()

①地形②资源③土壤④水源⑤气候⑥植被⑦地质⑧交通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9

教学目标

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明确亚洲的范围。

分析亚洲的经济发展状况及人口

教学重难点

1.初步认识亚洲是世界第一大洲,并能说明依据。

2.亚洲的地理位置。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位置和范围。

展示亚洲的范围及分区

学生活动:(1)总结亚洲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找出主要海洋。

(2)找出和其他洲的分界线和主要分区。

总结讲述:亚洲跨三带,临三洋和二洲,与北美洲隔白令海峡相望,主要位于北温带。共分为6个分区,我们中国位于东亚。

展示亚洲地形与河流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剖面图。

学生活动:(1)找出亚洲主要的地形区,总结亚洲的地势特征。

(2)找出亚洲主要的河流,根据其流向分析特征。

总结:1、地形特征:(1)中部高,四周低。(2)以高原山地为主。(3)地表起伏大,高低相差悬殊。

2、河流特征:发源于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状流向海洋。长江、澜沧江等流入太平洋;叶尼塞河等流入北冰洋;印度河、恒河等流入印度洋。

3、世界之最: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世界最大的湖:里海;世界最深的湖:贝加尔湖。

二、世界最大的季风气候区

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

学生活动:找出亚洲主要的气候类型,总结亚洲气候特征。

总结:

1、气候复杂多样。缺水温带海洋性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

2、季风气候显著。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3、大陆性气候强。面积最大的'是温带大陆性气候。

展示季风气候示意图

学生活动:找出冬季风和夏季风的发源地,分析其风向和性质。

总结列表:

项目发源地风向性质

冬季风高纬度内陆偏北寒冷干燥

夏季风低纬度海洋偏南温暖湿润

补充:季风区的范围和夏季风一致,因此降水的多少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

播放洪涝灾害的视频

学生活动:根据课本资料,分析季风气候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

总结:

1、有利影响:带来丰沛的降水,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

2、降水不稳定,容易引发旱涝灾害。

三、人口最多的大洲

展示世界各大洲人口增长和数量柱状图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柱状图。

学生活动:

(1)找出人口超过一亿的国家有几个在亚洲,在亚洲的哪一部分。

(2)找出各州中人口最多和增长最快的,分析亚洲人口特征。

总结:

1、亚洲有6个国家人口超过一亿,东亚有中国和日本,南亚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东南亚有印度尼西亚。

2、世界人口最多的大洲是亚洲,增长最快的是非洲,亚洲人口特征是:人口多,增长快。

展示亚洲人口分布图

分析:回忆世界人口的分布,看亚洲人口分布规律,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分析其原因。

总结:亚洲东部,东南部和南部人口稠密,北部,西部和中部人口稀疏。

展示人口增长造成的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图片

讲解:亚洲人口多,增长快,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阻碍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经济发展的差异

展示亚洲部分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图

学生活动:做课本14页读图题。

分析:亚洲各国经济发展差异巨大,日本是唯一的发达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沙特依靠丰富的石油发展很快,新加坡和韩国发展成新兴的工业国。

展示新加坡示意图。

分析新加坡的位置特点,总结其发展经济是怎样因地制宜的。

总结:新加坡位于马六甲海峡中,地理位置优越,他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大力发展航运和旅游,利用中东的石油发展炼油业,成为发展很快的国家。

第四篇:湘教七年级上地理教学计划

三、教学计划

潘一艺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二)教学设想与措施

七年级共计4个教学班,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第五篇: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分析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回顾日本各地理事物的特征,使学生基于日本的位置范围、国土组成、地势地形、气候特征,分析日本的工业状况。

2)通过读“日本工业图”、“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图”,使学生了解日本发达经济的有利条,日本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区,这些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儿,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技能。

2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日本的自然环境特点,使学生认识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条,理解其工业分布的特点及原因,加深对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

分析日本发达经济的有利条、分析日本经济特征

三、教学难点

读图分析日本经济特征

四、教学用具

日本工业图、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图、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图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利用空白日本板画,考查对日本各地理事物的掌握情况(位置范围、国土组成、地势地形、气候特征)

(转折)日本经济实力居世界前三甲。可是,大家都知道,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日本国内经济已经陷入严重崩溃的局面。那日本是如何在短短的几十年间,从废墟中崛起的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日本的经济。

(二)学习新:

[活动1]分析日本发达经济的有利条

观察P17图713“日本主要工业原料的”,有何特点?工业原料靠进口→资源缺乏(日本的国情最突出特点)

2缺乏资源是日本的国情一。在生产中缺乏原料,怎么办呢?

3日本本国内缺乏自然资源,靠进口原料进行生产。在运输过程中,日本会采用哪些交通方式呢?为什么?

采用海运。因为日本是岛国、多良港,海上交通便利。

4思考:日本发达工业的有利条还有哪些?(参见18页)

进口原料和燃料

科技力量雄厚

劳动力资源充足

[活动2]分析日本经济特征识图714《日本的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日本有哪些主要的工业区?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濑户内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

2这些工业区主要分布在哪儿?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

3学生完成P18活动题第2题,思考:为什么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狭长地带?为什么不在日本海沿岸?

4日本经济虽然发达,但经济对外依赖严重,会对日本经济带来哪些影响?受国际市场影响大,世界经济危机时会沉重打击日本经济

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会产生什么问题?地价、供水、供电、环境污染

6它的对策是什么?

扩大海外投资,建立海外的生产与销售基地

这样做会给日本带来什么好处?对其它国家有何影响?

说明:教师通过这7个主要问题引导学生去认识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其对策和影响,可以使学生掌握分析一国经济发展特征的基本方法。

下载【湘教版】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同步测试(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湘教版】2018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8.1-日本同步测试(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节 日本 教学目标: 1日本的位置 半球位置 北1日本位于北半球 东半球 海陆位置 亚洲东部【{东亚}】太平洋西北部 纬度位置 北纬30度----45度 地处中纬度 【北温带】 2日本......

    2017春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2017年春季学期七年级地理期末试卷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代号对应填入相应的括号内,选对一个得2分,共60分。) 1.......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黔东南州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学情分析 七 年 级 地 理 试 卷 一、你会判断吗? (下列各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代号对应填入相应的括号内,选对......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教学反思

    《日本》是学生进入国家地理学习的第一课。因此,我安排三课时进行教学,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家地理学习的知识框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我安排了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气候、地......

    8.1中东 教案 2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 第一节 中东(B案) 长期的热点地区 三洲五海之地 丰富的石油资源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和图表,使学生了解中东地区的战略性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和在世界中的地位,以......

    8.1中东 教案 5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 (1)能说出一则关于中东的新闻或一个与中东相关的词语。 (2)能看图比较中东与西亚范围的不同之处......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末测试质量分析5则范文

    七年级地理下册期末测试质量分析 汪晓 随着本次考试评卷工作的结束,地理学科教师对所任班级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及时总结考试中存在的问题和考试取得成绩,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总结......

    湘教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第一章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地理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意识到地理与日常生活(如衣食住行等方面)、与生产建设、与社会风土人情的关系。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