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拓宽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领域的思考
关于拓宽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领域的思考
非公有制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最具有生机、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组织,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当前,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与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形成历史性交汇,最核心的是要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关键的是要依靠科技创新。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拓宽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新领域,对于凝聚各方力量,引导和促进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创新发展,激发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大力提升非公有制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探索多样化的党联系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工作者的新渠道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有助于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活动的一个突出特征,是整合创新资源、提高创新效率、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企业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中处于关键环节和核心位置,近年来非公有制企业迅猛发展,企业数量已占总数的70%以上,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是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地位至今还没有真正确立,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科技与经济结合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等问题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要加快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充分利用科协组织智力资源优势和系统组织网络优势,大力引导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技术、信息等科技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同时统筹企业内部各层级创新力量,开展联合创新,共同搭建开放式协同创新体系,引领非公有制企业创新发展。
(二)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有利于激发广大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
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从业人员和提供新增就业岗位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0%和90%以上。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加快建设科协组织,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海外智力资源深入企业,服务非公有制企业转型升级,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全社会创新人才向企业科研生产一线流动,围绕企业重大创新需求开展联合攻关,引导群众性技术创新竞赛活动蓬勃开展;有助于企业一线科技人员接受继续教育,培养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有助于在研发、技术、工程、管理等各类人员之间形成相互激励、互相启发的创新氛围,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生动局面。
(三)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有助于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产值已占GDP的60%以上,多元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产业结构升级不断加快,对科技创新的需求和重视程度显著增强。大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行业特点突出的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活动,帮助企业准确把握科技前沿和产业技术动向;可以搭建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科研院所及各类高校之间合作交流平台,加快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可以将国际一流科技信息、先进创新方法引入企业,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软实力;可以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开展前、中、后期的培训和评估服务,并针对成果转化需突破的关键技术难题,组织企业内外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科技人员开展跨部门、跨行业、跨领域的科技攻关,增强企业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新形势下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服务功能定位
非公有制企业量大面广,对科协组织的需求千差万别,是科协基层工作的新领域,也是科协组织建设的薄弱环节,因此建设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的任务十分繁重。新形势下,非公有制企业科协要培育一批服务意识强、工作作风好、技术水平高的企业科协领导者和热心服务、带头服务、积极拓展服务的企业科协骨干队伍,密切与科技工作者的联系,建设功能实用、便于服务、便利活动、便捷工作的综合阵地;要健全和完善的工作体制机制,形成规范化、常态化、实效化的工作制度;要强化服务功能,创新服务形式,贴近基层、贴近实际、贴近生产一线科技工作者开展服务。
(一)畅通非公有制企业科技工作者的服务渠道
非公有制企业科协要不断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成为党和政府以及企业党组织和管理决策层联系企业科技人员的桥梁和纽带,为维护广大科技人员的发明权、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收益权等合法权益服务。要广泛听取一线科技工作者的呼声,大力弘扬科学道德、科研诚信和自律。
(二)搭建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服务平台
充分利用科协所属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国际国内高端学术交流资源,围绕企业创新需求,引导国内国际高端智力资源深入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学术研讨和技术交流,帮助企业科技工作者了解和掌握国内国际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前沿产业的技术动向。
(三)完善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的服务内容
立足企业创新实践,围绕企业不同阶段的发展需要,利用企业科协组织学会、协会的高级专家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对企业科研、生产、工艺、产品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决策咨询建议,同时引导广大一线企业科技人员立足本职岗位,开展多种形式的“讲理想、比创新、比贡献”活动,进一步完善活动服务内容。
(四)扩大为企业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范围
通过企业科协间的联系,建立起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上下游企业以及同行业企业之间科技人员协同创新的工作机制,强化企业科协协同创新服务职能,并通过科协系统开展的工程师资格认证、继续教育、表彰奖励等渠道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
(五)提升科技成果普及、推广、服务的功能
充分发挥科协系统科普资源优势,通过企业科协组织向广大非公有制企业科协工作者传播国际国内先进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技信息,提升广大企业职工的科学素养,同时向全社会展示非公有制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使公众更好地了解企业,支持企业创新,更好地履行非公企业的社会责任。
三、拓宽我国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系统谋划,有效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工作
充分发挥各级科协组织体系优势,在深入调研和摸清实际情况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建设科协基层组织遇到的实际问题,研究谋划开展工作的基本思路、总体布局和推进步骤,制定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要根据本地区非公有制企业行业领域、职能定位以及现实工作基础,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统筹谋划,把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与全面深化科技改革结合起来,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结合起来,与非公有制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结合起来,提出切合实际的具体目标和工作措施,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工作有序推进。
(二)统筹协调,推动建立“大联合、大协作”工作机制
各级科协要积极、主动地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各部门的支持,切实把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要探索依托工商联,特别是在市、县及以下工商联部门联合开展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大工作推进力度。各级科协要加强研究非公有制企业科协工作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建设的相关问题,健全工作责任制,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分工,抓好工作落实。要定期召开会议,对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工作进行专题研究,及时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做好新建企业科协秘书长的培训工作,提高企业科协专兼职干部队伍的业务能力。要将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考核内容,对工作成效显著的先进单位和优秀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不得力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
(三)强化服务,搭建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的服务网络体系
要进一步拓展与非公有制企业经营者的联系沟通渠道,建立为非公有制企业科协服务的网络体系,努力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科协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要充分发挥学会、协会、商会骨干科技人员的作用,广泛开展科技人员找科协组织、科协组织找科技人员的活动,组织、联络、凝聚学会、协会和商会中分散的科技人员,使他们回到自己的“家”。对规模较大、科技人员较多的非公有制企业,各级科协要采取逐个做工作的方法,做通企业经营者的思想,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参与。同时,积极发动企业内的技术骨干组建科协组织,帮助企业制订好企业科协机构的设置、工作机制、运行方式以及职能任务,使企业科协一成立就能实现组织规范化、活动正常化。对达到组建要求未建立科协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要充分发挥科协工作联系点制度的作用,选择确立企业科协工作指导员,确定非公企业科协工作联络员。对已经建立科协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园区及学会、协会、商会等,基层科协和工商联要加强结对,广泛开展调研工作,指导这些基层企业科协组织发挥好服务功能。
(四)创新管理模式,扩大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的覆盖面
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在不断实践的基础上抓住重点,以点带面,不断创新管理模式,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蓬勃发展。要结合本地区非公有制企业的特点,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依托组建等多种方式。科技人员较多、规模较大、组建条件成熟的非公有制企业,可以采取单独组建的方式,独立开展工作;中小非公有制企业集中的区域,可以根据企业所属行业的分布情况,采取区域联建、行业统建(依托学会、协会、商会统建)等方式;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可以根据区域内企业情况,采取单独组建、依托园区组建、依托行业组建等方式。同时,要发挥区域性、行业性科协联合组织的“孵化器”作用,为符合单独组建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创造单独组建的条件。要通过为非公有制企业搭建学会服务站、院士专家工作站、企会协作创新联盟、海智计划基地等多种形式的服务载体,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活动促进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不断扩大科协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五)典型示范,加强规范化指导
要深入调查研究,及时总结经验,充分挖掘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的先进典型,并发挥其示范引领带动作用,加强分类指导和规范化引导。各非公有制企业经营层、党组织要重视和支持科协工作,应确定一名领导分管科协工作,定期听取科协工作汇报,有关行政会议要吸收科协负责人参加或列席。企业科协要科学地制定规划,明确工作目标,健全工作制度,并着力在规范管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上下功夫,抓好工作落实。企业有关科技工作的重要决策、重大项目的确定、技术改造和技术职称的评定等工作应吸收科协组织参与,并认真听取科协组织的意见。要加大对非公有制企业科协工作的扶持力度,优化政策环境。要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加强对先进典型的宣传,总结推广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组织建设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钱绿林.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科协的组织建设[J].学会,2007(3):45-47.[2]张建军.在非公有制企业建科协大有可为[J].科协论坛,2004(4):21.[3]南素华,等.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科协组织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企业科协,2004(7):26-27.[4]中国科协,国资委.关于加强国有企业科协组织建设的意见[Z].2015-04-15.
第二篇:和田县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纪检组织建设工作汇报
和田县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纪检组织建设工作汇报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对口援助工作的不断深入,和田县非公有制经济也逐步发展起来,这既为和田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给当前的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随着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不断加强,党的纪律检查工作也逐步向这一领域的延伸。
一、我县非公有制企业基本情况
2010年,我县成立了非公有制党工委,在县委的领导下负责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落实党建工作的安排部署,积极探索完善工作机制。目前,我县非公有制党工委与县工商联党支部合署办公,统一领导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工作,其成员由工商联等有关单位领导组成,辖企业党支部6家、党员25名;工会组织65家,团组织8家,妇女组织4家。
二、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纪检组织建设的现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在所有制结构上表现的非公有性,模糊淡化了人们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主要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资产所有权和企业经营权归本组织或私人支配,贪污、受贿等腐败现象无从谈起。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刚刚起步,企业党建工作还是“空白”。在这种情况下,认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在当前形势下可轻可重,可有可无,无关紧要。
三、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纪检组织建设的重要性-1-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数量的不断增加,规模的不断扩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已经成为我县解决劳动就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实现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但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个别社会团体和经营者不能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缺乏履行社会责任和法定义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层少数人员存在违反党纪厂规的腐败现象,使员工对企业失去归属感,劳资纠纷产生,危害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建立完善而科学的管理制度,引导企业奉公守法、科学管理,建立崇尚廉洁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相应的监督和自我约束机制,保护好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纪检组织建设的措施
第一,实施正确引导,统一思想认识。一是大力提高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机关对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消除畏难情绪和无所作为的思想。二是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正确理解党风廉政建设的作用和意义,使他们认识到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既是我们党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要求,也是促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仅有利于优化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而且有利于对企业员工实施科学的教育和管理,增强凝聚力,提高生产经营效益,从而提高他们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认识,给予积极的配合和支持。三是认真教育从业人员,尤其是党员要摆正位置,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增强遵守党纪国法、加强自我教育和管理的自觉性。
第二,加强组织建设,筑牢工作基础。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建设,配备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纪检监察机构和纪检监察工作人员,是开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和依托。和田县按照“有党员就要有组织、有组织就要有活动,有活动就要发挥作用”的要求,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巩固党的根基。努力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实现组织全覆盖、思想全覆盖和工作全覆盖,让每个党员都有“归宿感”、“追求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证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在此基础上,按照“有党组织就要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监督和管理”的原则,配备相应的纪检工作人员,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风廉政建设在组织上有依托,在目标上有明确的对象。
第三,区别不同对象,制定行为规范。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形成,经过事业单位脱钩改制和企业破产、改组、改制的阵痛,原事业单位、企业党员的工作身份、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党员结构也较以前复杂化。因此,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内监督工作,根据对象不同各有侧重,制定相应的行为规范。对于已是党员的私营业主和在企业中担任一定职务的党员,视同党员领导干部,严格按照《党章》和党的纪律规范进行管理和约束。要求他们坚持党的理想和宗旨,严格履行党员义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模范遵守党纪和国家的法律法规,自觉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对于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从业的一般党员,则侧重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宗旨教育,增强主人翁意识和全
局意识,消除利益不清、消极抵触情绪,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完成任务,带头学习文化科技知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同时,对他们加强行为上的监督和管理,防止出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中的党员业务骨干参与非法宗教活动和非法经营活动,成为贻害社会的帮凶;防止他们由于心理失衡而导致的偷盗企业财产等有损党的形象的不良行为的发生。
中共和田县纪委
2012年5月4日
第三篇: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
近年来,我县把加强对非公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作为破解非公企业党建难题的关键举措来抓,在健全组织体制、领导体制、指导体制和保障体制上进行大胆实践探索,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理清工作思路,深入分析影响和制约非公党建工作的问题症结
基层党建工作实践使我们认识到,非公党建工作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组织建立难、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难”,存在“党组织空白”、“党的工作空白”。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部分企业主认识偏差的问题,又有一些党员消极回避的问题;既有管理机制不顺的问题,又有指导督促不力的问题;既有活动方式陈旧的问题,又有经费保障缺乏的问题,等等。经过深入调研分析,我们认为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隶属关系不顺畅、管理体制不健全、责任主体不明确、经费保障不到位。加强对非公党建工作领导和指导,要从理清隶属关系入手,建立有利于非公党建工作的组织体制、领导体制、指导体制和保障体制,推动非公党建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二、健全工作机制,切实加强对非公党建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一)理顺隶属关系,建立属地管理、属业为辅、条块结合、分层分类的组织体制。按照“属地为主、属业为辅、条块结合和分层分类”的原则,推行五种管理模式,理顺党组织隶
属关系。一是属地管理。建立在乡镇、村和社区范围内的非公有制企业,组织关系隶属所在乡镇、村和社区党组织。二是行业管理。结合我县实际,由县经济商务局管理国有企业改制为非公有制的企业;由工商联管理会员企业中的一部分非公有制企业;由工商局管理在市场建立的非公有制企业。三是区域管理。在县经济开发区党委管理驻区企业党组织。四是系统管理。跨地区的大型企业,可以隶属总公司党组织管理。如中百仓储组织关系由总公司管理。五是工委管理。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如娃哈哈红安分公司直接由县党工委管理其组织关系,指导其开展工作。
(二)改进领导方式,建立县委统一领导、工委综合协调、部门齐抓共管、党群联动共建的领导体制。一是县委统一领导。县委研究制定《关于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的若干意见》,把非公企业党建纳入基层组织建设总体规划,建立考核评价体系。二是非公党工委综合协调。县委专门成立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副部长任工委书记,非公党工委具体负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具体指导、组织协调和检查督办。三是部门齐抓共管。建立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将统战、宣传、工商、税务、质监、公安、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单位作为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定期或不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重大问题。今年以来,先后召开2次座谈会、2次推进会。四是党建联动共建。
建立完善“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工作机制,推进“党群工作一体化”,做到组织联建、活动联办、工作联动。
(三)创新指导方法,建立领导定点指导、指导员(联络员)驻点指导、指导组巡查指导的指导机制。一是实行县乡领导非公企业联系点制度,实行定点指导。县“四大家”党员领导和乡镇党委书记每人联系一个非公企业,按照“既抓非公经济工作闪光点,又抓党建工作示范点”的要求,为企业发展把脉支招,为非公党建解难。二是向非公企业选派党建“两员”(联络员、指导员),实行驻点指导。向已建立党组织24家非公企业选派18名党建指导员,向60个暂未建立党组织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选派50名党建联络员。加强对选派党建联络员(指导员)的业务培训,免费发放了《党建实用手册》和《指导手册》,明确岗位职责。三是组建非公党建指导督办组,实行巡查指导。县委专门从相关部门抽调6名精干力量,组建了非公企业督办指导组,加强对非公党建工作巡回指导。
(四)探索保障办法,建立财政投入、党费补助、企业列支的保障机制。采取“财政预算安排,企业管理费中提留,党费收缴返还补助”等办法,落实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经费、阵地建设。一是财政预算安排。县级财政列支20多万元,按每个企业3000元标准拨付党建工作经费。二是党费返回补助。非公企业上缴的党费,上级党组织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半额下拨给非公企业,党员人数较少的,经过同意可以全额拨给企业党组织,作为党员活动经费。三是企业管理费列支。县委
明确规定,党组织活动经费在非公企业管理费中列支,按不低于职工工资总额的5‰列入财务预算,据实在税前扣除。
三、取得的基本成效
一是理顺了管理体制,较好地解决了一些非公企业多头管理、重管漏管的问题。通过采取五种管理模式,为全县非公企业理顺隶属关系,明确了责任主体,建立了开放的、网络状、清晰的组织体系,防止了以前一些部门因为非公企业管理问题相互扯皮、推诿的现象,较好解决了多头管理、分散管理和管理缺位的问题。
二是充实了工作力量,消除了一批非公党建工作“空白点”、“薄弱点”。通过建立非公党工委,组建指导督查组,向非公企业选派党建指导员和员,充实了非公党建工作力量,加强和改进了对非公党建工作的指导。今年以来,采取单独建立5个非公企业党组织,消除了空白点,扩大了覆盖面,增强了非公党建工作的渗透力、影响力、掌控力。
三是加大了经费投入,促进全县非公企业党组织“五个基本”建设。通过采取财政投入、党费补助、企业列支、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较好地解决了非公党建工作经费保障不足、办公活动场所缺乏的问题,有力推动了非公党建“五个基本”建设。今年以来,机械设备制造厂、王源昌购物广场等3个非公企业建设规范实用的党员活动室,24个非公企业党支部基本达到了“五个基本”建设的目标要求。
第四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情况调查与思考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情况调查与思考
——以佳木斯市为调查对象
【摘要】为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党组织全覆盖的任务,佳木斯市采取措施,在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方面创新机制进行了三项大胆探索和创新,扩大了党组织的覆盖面,并且整合资源合力推进非公党建,取得了可喜成绩,解决了非公企业党建的一些难题。
【关键词】非公企业党建隶属关系破解难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为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佳木斯市委党校组成调研组对非公企业的党建情况进行了调研。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难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大。一些单位和部门对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未纳入议事日程,工作抓得不紧,推进力度不大。尤其是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上级主管部门往往只注重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对党组织建设有所忽视,不能保证党建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如佳木斯恒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于2004年开始转制,2007年转制完成,2008年市委组织部撤销其党委建制,改为总支,隶属市国资委党委。自2004年转制开始后,该企业的党建工作和党组织活动就基本处于停滞状态,由党委改为总支后,上级既没有任命总支书记,又没有确立组织机构,党组织形同虚设。
党组织建设覆盖面窄,基础工作薄弱。据统计,佳木斯市现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1655家,从业人员49599人,已经建立党组织的企业228个,仅占11%;党员4864人,有近200名党员处于无组织依靠、无组织管理、无组织生活的“三无”状态;入党积极分子1165人,发展对象93人。其多数存在“组建难、活动难、发挥作用难”的“三难”问题。
隶属关系复杂,管理体制不顺。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和管理体制存在多种模式:有的按属地归属区委组织部门管理,如恒泰建设集团党委;有的归属区经济计划局管理,如千里集团党委、新天利商场党支部等;有的是县(区)个(私)协会管理,如博华机械公司党支部隶属于市农委党委、龙盐佳市公司党总支隶属市粮食局党委、丰韵轴承公司党支部隶属市经贸委党委等。虽然市个体、私营协会建立了党总支,但对辖区个体、私营企业中的党组织仅仅是指导关系,没有管理职能。这种多头管理、无序管理的体制使全市个体、私营企业党建工作缺乏统一规划和宏观指导,往往出现重管、漏管和脱管的现象,党建工作的作用发挥不出来。
党员教育管理相对乏力。因流动性大等问题致使党员找不到组织,组织找不到党员,党员教育管理相对乏力、弱化。如:佳木斯市地下商业街市场内共有个体业户840户、从业人员近2000人,市场主办单位设有党委,但对场内党员业户既不统计,也不管理,多数党员成为“口袋”(组织关系在自己手里)党员,长期脱离党组织,党性观念淡薄,起不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培养发展缓慢,数量质量都难以保障。虽有些年轻有为、思想积极要求进步的从业人员向党组织靠拢,但由于党组织的不健全,使他们的愿望难以实现,严重制约了非公企业党员力量的壮大。
佳木斯市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有益做法
创建机制,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按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活动就开展到哪里”的工作思路,佳木斯市大胆地进行了三项探索和创新:第一项是创新了选派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到非公企业任党建指导员工作的做法。从2007年开展至今,佳木斯市已选派360人自主择业到非公有制企业做党建指导员,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第二项是依托市工商局成立了佳木斯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为弥补军转干部不足、中小企业党建缺失的问题,市委决定成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依托工商局,既不增加人员编制和财政负担,又充分发挥了市工商局个体劳动者协会和私营企业协会与个体私营企业劳动者联系广泛、便于开展党的工作的优势。第三项是受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得到加强的启示,依托市民政局的民间组织局成立了佳木斯市社会组织党工委,彻底解决了“两新”组织党建“一手软,一手硬”的现状,对保障非公有制企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加强培养,破解党员队伍骨干不足问题。佳木斯市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培养力度,把重点放在中层干部、生产一线、科技骨干和优秀员工上,指定素质高、党性强、有责任心的党员作为积极分子的培养人。在现实考察中,重点考察入党申请人的政治觉悟、思想品质和入党动机,通过找本人谈心交流,了解其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了解发展对象的经历和奖惩情况,一贯的政治表现,特别是在重大政治事件中的表现,与企业员工的关系,党员群众的公认度,直系亲属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及对本人的影响等。严格履行入党手续,切实做好确定入党介绍人、填写入党志愿书、支部大会讨论、党委集体讨论审批、预备党员继续教育、考察及转正等工作。
统筹资源,合力破解多头管理问题。佳木斯市注重整合资源,统筹协调各相关职能部门,形成合力联动推进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共同破解以往不同职能部门在非公经济组织的行业管理上,既有单独管理、各自为政又有多头共管、交叉重叠的问题。
正确引导,破解业务主管认识偏差问题。结合非公企业和员工实际,在培养积极分子和发展党员上,把“一线、一流、青年”作为发展重点,同时,采取早选苗、早培养、早发展“三早”措施,以保持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
围绕发展,破解非公组织应对危机挑战问题。针对当前金融危机环境下非公经济组织面临的经济萎缩、效益下滑等诸多发展难题,佳木斯市坚持党建工作围绕企业发展大局开展,着力提升非公经济组织抵御风险和应对危机的能力。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目标,制订相应的党建计划,不断加强载体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渗透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中。
关于今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几点建议
进一步加强领导,大力营造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外部环境。深化对非公经济党建重要性的认识。充分认识到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部分,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力军,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是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强基层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
努力营造舆论氛围。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使业主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目的、重大意义,增强他们抓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自觉性,激发职工群众支持党建工作的热情,形成上下重视、关心和支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良好氛围。
切实明确职责和作用。抓非公党建工作要明确责任、规范管理,避免过去存在的私营企业党组织在隶属关系复杂多样化的状态,形成统一有序的分级管理的体系。
抓住关键,突破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常规措施。建设高素质的党务工作者队伍。要严格选任标准,切实把党性强、作风正、组织能力强,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知识和能力,并且对非公有制企业有关问题和情况比较熟悉的正式党员选任到党组织领导岗位上来。要加强培训和指导,着力提高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进一步增强工作主动性。
建设实干管用的指导员队伍。选派政治素质较好,且有一定党务工作经验的党员到规模以上企业担任兼职党建指导员。党建指导员要积极深入非公有制企业充分调研,制定工作措施,充分发挥为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作用。
加大党组织组建的工作力度。要强化工作措施,积极为组建党组织创建条件,做到成熟一家,及时组建一家,努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夯实组织基础。
创新机制,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规范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机制。要制定好发展党员计划,切实落实好领导干部挂钩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责任制度,推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有效开展。
要建立党员发展工作责任追究机制。要实行发展党员“谁审核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的责任倒查机制,严格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避免“凑数”,保证党员质量。
规范程序,强化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标准。进一步健全发展党员工作运行机制。要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培养、考察、审批程序和实施监督管理的党内生活制度,切实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继续抓好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方式,在广大员工中深入持久地进行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同时,鼓励业主在同等条件下,在组织技能培训、提升职务和待遇方面优先考虑优秀党员员工,增强党员的荣誉感,激发广大青年入党热情。
持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要始终严格把好“审查关”。重点是政治审查、入党动机的审查、思想觉悟的审查、作风品质的审查。
第五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文章标题: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思考
抓住着力点,开展企业党建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既为民营企业党组织拓展了工作空间,又对其发挥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党组织作用,对于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民营企业,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阶级基础,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企业中得到贯彻落实,确保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正确方向,促进企业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目前,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比如,企业党的工作主要是经济工作还是政治工作、社会工作?企业党组织在企业经济工作中关注的主要是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企业党组织的工作着力点主要在企业的决策层、管理层还是在职工群众中间?企业党组织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由企业的自身需要决定还是由上级党组织决定?企业党组织功能是否包括监督保证功能、利益协调功能、团结教育功能、推动经济功能?等等。因此,必须找准和抓住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才能正确处理民营企业中党组织的政治保证作用与尊重经济规律、营造企业健康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的关系,探索工作的抓手与载体,形成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机制。
从多年的工作中,我们认为,企业党建工作的着力点是:支持和促进企业发展,从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出发,多开展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的活动,寓党建工作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全面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随着传统企业制度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换,民营企业的经营理念更趋向于追求利润最大化,传统的工作理念和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情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理念和方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照搬套用,只有依靠开拓进取与创新实践,才能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新形势下,如果我们党的建设和工作跟不上新的形势,适应不了新的变化,就不可能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如果放任自流,不闻不问,那实际上就是放弃党的领导;如果简单地重复过去的传统方法和方式,也不可能收到好的效果,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这就要求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必须着力于党建工作理念与思路的创新、党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创新,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营造健康、有序、规范的环境,奠定良好的政治基础和思想组织保证。
企业党建工作的总体思路
一、重视完善党组织职能,积极开展党的活动。
二、重视制度建设,健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工作机制。事实证明,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制度健全的,党组织发挥作用就好;反之,效果就差。一要建立明晰的党组织职责分工制度。明确规定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承担的职责任务、工作权限、工作标准和要求,保证企业党组织有充分的知情权、参与权和适宜的决策权。二要建立规范的党组织班子配备制度。在企业党组织班子配备上,企业主是党员且素质条件具备的,一般应担任党组织书记;企业主不适宜担任或企业主不是党员的,党组织书记一般由管理层人员或工会主席担任;企业规模大、党员人数多并设立党委的企业,原则上配备副书记。推行党组织班子成员与企业决策层、管理层成员“双向进入、交叉任职”,使党组织与企业管理层相互介入、和谐互动,建立起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领导体制。三是建立合理的党务工作机构设置制度。做到只要建立了党组织,原则上就要设立党的工作机构,安排相应的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规模小、党员少、不宜设立党务工作机构的企业,要明确专人负责党建工作。四是建立完备的党组织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党组织生活会、党员教育管理、党员发展、党组织活动经费保障、党员权利保障、党政工作信息沟通、党建工作考核奖惩等制度。
三、重视素质能力建设,提高党组织发挥作用的水平。必须把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党务工作人员和党员队伍的素质能力建设摆上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五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执行政策的能力,找准落实政策与企业发展的结合点,发挥政策效应,促进企业健康发展。二是服务发展的能力。采取办班培训、外出学习、实践锻炼等措施,提高党务工作人员尤其是党组织书记的综合素质;有针对性地对党员进行岗位技能和党的知识培训,改善知识结构,增强工作本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三是组织协调能力。在企业内部,党组织负责人积极协调企业主、经营管理者与职工的关系,努力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在企业外部,党组织负责人要发挥自身优势,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四是合作共事能力。党组织负责人要提高合作意识,善于采取主动谈心、经常沟通、遇事协商等方式,处理好与企业主的关系,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企业主的信任,使之提高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主动支持、配合开展党建工作。五是党建创新能力。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要认真把握党建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研究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