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人才队伍基本状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07:07: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开展人才队伍基本状况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开展人才队伍基本状况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开展人才队伍基本状况调查报告

泸西县国土资源局关于开展 人才队伍基本状况的调查报告

州国土资源局:

为更加全面、真实了解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的数量、结构、分布等情况,更好地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国土资源系统人才队伍基本状况调查的通知》(国土资人函„2010‟59号)精神和省州国土资源局的安排部署,我局对全系统人力资源现状采取填报调查表的方式进行了全面调查研究,全面完成了调查工作任务,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及需求预测

(一)职能配置。泸西县土地管理局于1987年6月14日经红河州人民政府(红政复„1987‟15号)批准成立。2002年由于机构改革和职能调整,经泸西县委、政府3月7日(泸办发[2002]47号)批准组建泸西县国土资源局。是主管全县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政府职能部门。

(二)内设机构。根据国土资源管理的职责要求,目前内设一室、八科、一大队、三个分局、两个事业单位。即:办公室、人事教育科、财务科、政策法规科、规划科、耕地 保护土地利用科、地籍测绘管理科、矿政地质环境科、信息中心,执法大队,中枢分局、白水分局、旧城分局,土地收购储备中心、土地开发整理中心。

(三)机构、人员编制情况:2009年底实有干部职工82人,编制设置和实有人员结构为:行政机关1个,行政编制22人,实有行政人员25名;直属事业单位5个(其中参公管理3 个,全额拨款4个,经费自理1个),事业编制50人,实有事业人员57名(其中管理人员28人,专技人员16人,工勤人员13人)。

(四)学历结构:大学本科学历20人,大专学历39人,中专学历7人,高中及以下学历16人。

(五)年龄结构:35岁及以下28人,36岁-40岁15人,41岁-45岁13人,46岁-50岁16人,51岁-54岁6人,55岁及以上4人。

(六)专业结构:经济类42人,法学类4人,管理类4人,地质学类2人,地矿类1人,测绘类1人,计算机2人,水工类3人,其它类23人;有专业技术职称者16人,占总人数的19.5%;其中: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3人,分别占人才总数的3.7%、15.85%。

(七)领导结构:局领导班子成员4人,局党组书记、局长1名,副局长3名。分局长3名,中层领导干部15人。

(八)人才需求预测情况

根据泸西县国土资源局人才队伍的现状,预计在今后的五年内共需要培养各类人才25人,其中:按学历需求大学本科12人,大学专科13人;按专业需求法学类专业人员5人,地矿相关专业人员2人,土地相关专业11人,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7人;按县级和国土资源所的设置情况需要充实县级机关的执法队伍和矿产、地质环境行政人员,重点是要充实国土资源所的执法和专业技术人员。

二、人才队伍存在问题及原因

从全系统人才队伍的基本现状看,机构设置基本规范齐全,领导职数配备合理,人才队伍文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但是,从工作实践和调查结果分析看,人才队伍方面存在着一些实际问题。

(一)内设机构与上级不相吻合。据了解,各县与同级或上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机构设置不一致,影响着国土资源各项业务横向和纵向的对口衔接,容易出现混岗乱岗,职能职责不清,业务重叠交叉的现象,不利于开展工作,可能是全国各地方国土资源部门机构设置的共性问题,需要从上到下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

(二)人才学历与能力不成正比。一方面,经调查统计显示我局拥有本科、专科以上学历的占本单位人才总量的 72.0%,从表面上看我局人才学历水平比较高,这些学历绝大多数是通过函授、党校、电大等学校获得,学历含水量大、含金量极低、专业不对口,缺乏真才实学,造成学历与实际能力上的严重不符,并严重缺少国土资源管理的专业技术人才。另一方面,现有的干部又不注重自我学习提高,缺乏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是应付式参加定期组织的集中学习和短期培训,干部整体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没有得到明显提高,工作中创新意识不强,工作思路窄、办法少。

(三)对现有人才难以合理使用。一是多数科室存在有人“吃闲饭”、人才混岗、“用非所学、学非所用”等人才浪费和使用不合理的现象。二是多年来没有通过考试录用正规大专院校的专业技术人才,造成人才断档和年龄偏大,直接影响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三是传统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现有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自主培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事业单位无高级专业技术人才,现有人才安于现状,学习创新意识不强。从统计数字来看,各科室35岁以下的人才数为人才总数的34.0%,45岁以上的人才数为人才总数的31.7%,虽然能适应目前的工作,但后续力量不足,应及时补充新鲜血液。

(四)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不够。主要表现在没有人尽其才和分配不公上。一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领导没有按能力的大小让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存在大材小用或小才大用的现 象。二是在奉献与回报上不成正比,专心工作的人才与投机取巧者在享受待遇上没有太大的区别,不公平的分配方式直接影响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三是在工作中对有贡献的人没有及时或公正地进行精神奖励,对人才的激励工作做的不够,造成人才积压、老化、灰心、自弃。

三、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做法及经验

近年来,为了促使全县国土资源人才队伍较好地适应新形势、新政策、新任务的要求,我县注重从完善优化机构设置、加强干部职工教育培训、健全干部调配选用管理机制等方面下功夫,着力加强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开发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完善优化内部机构设置。2002年在全县机构改革中,将县煤炭局的矿产资源行政管理职能划入土地管理局,3月更名为泸西县国土资源局。2003年9月增设土地收购储备中心。2005年5月,为进一步合理划分业务职责,报请县编委批准设立办公室、规划科、耕地保护与土地利用科、政策法规科、执法大队、矿政地质环境科、地籍测绘管理科7个科室。按照国家、省、州关于实行省级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精神和要求,2005年12月份全面顺利地完成乡级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垂直上划到县局38人,在全县8个乡镇重新组建3个基层国土资源分局,实现了县局对乡级 国土资源管理机构人、财、物完全统一垂直管理。2007年10月24日泸西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成立,2008年9月新增设人事教育科、财务科、信息中心。全县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步入了历史新阶段。

(二)切实抓好干部教育培训。一是组织集中学习,坚持每周五下午学习不放松,制订学习计划,组织全体干部认真学习法律法规政策、政治理论、廉政反腐败、业务技术等知识,发放学习笔记本,定期检查学习笔记。二是结合重点工作,选派干部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业务专题培训。三是购置发放法规书籍、业务教材,号召干部向书本学、从网上学、从实践学,并强调“有学才能有为”、“有为才能有位”的深刻含义,促使干部自觉积极地学习。

(三)健全干部任用管理机制。为了切实增强人才队伍的战斗力,本着“用人所长、人尽其能”的原则,我们先后建立健全了科学规范的干部调配、选拔任用和管理等各项机制,全面完成干部职工基本信息的采集、整理、汇总,并录入微机,建立人才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干部信息化管理;严格规范干部日常检查督查、年终考核总评机制,将干部工作效能、服务质效、作风纪律等情况详实记入干部年度档案,作为人才调配选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增强干部工作责任感、能动性,激发人力资源在国土资源事业发展进程中的创 造性,全面加强全县国土资源系统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四、人才队伍发展的意见建议

针对当前人力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建议采取以下几项对策予以改进。

一是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应结合新形势下的国土资源工作职能职责,在积极协调各级组织、人事、编制部门的基础上,规范统一内设机构和下属单位的设置和名称,合理划分业务职能分工,理顺管理体制机制,避免职责分工不清、业务相互交叉问题,实现国土资源业务和工作在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的对口衔接,提高国土资源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进一步健全严格规范的干部任用调配机制,促进人才循环系统正常的新陈代谢。解决人才断档和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要合理利用大中专毕业生这一本地资源。建议县人事局每年在应往届毕业生中通过公开招聘等办法选拔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国土资源干部队伍中来补充新鲜血液。在使用人才上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以公开、公正、民主的做法把德才兼备的人才选入振兴国土资源工作的队伍中,把那些品质好,群众公认,想干事而且能干事的人才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真正做到任人为贤。

三是打破单位内部分配平均主义,体现分配的公正性。把按劳分配和按业绩分配结合起来,实行内部调节,充分调 动各类人才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人才的待遇。单位内部分配不公是单位内部的突出矛盾。我局人才工作主动性不强的主要因素是因为内部的考评考核机制不科学导致分配不公,极大地压制了他们的积极性。因此,要以工作实绩作为年终评比的首要因素,不论资排辈或靠关系,要建立科学的工作实绩考评办法和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四是制定长期的人才教育规划。第一,要保证国土资源系统始终拥有一批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合理,有创新意识、敬业精神强的国土资源队伍,建议国土资源部在这次调查的基础上制定一个长期的人才教育和发展总体规划。第二,省、州、县国土资源部门要本着“少投入,见效快”的原则,探讨建立高等院校与国土资源部门联建机制,有针对性对现有在职的各类人才有计划、有组织地分批安排到有关院校脱产学习,进行长期、系统、有效的培训与交流,不断提高现有各类人才的业务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逐渐提升人力资源整体效能。

二〇一〇年七月二日

第二篇: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一般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掌握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经营创新能力,能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在农村经济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他们活跃在广大农村,扎根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农村实用人才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分布等情况,切实加强农村实用

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农村产业化发展对农村现有实用人才情况展开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现有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其中:从人才类别来看,种养业能手人(种植业能手人,养殖业能手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农村经纪人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能工巧匠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农商业者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高中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中专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大专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从年龄结构上看,岁以下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岁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岁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岁以上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这些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中,有技术职称的人,其中中级职称的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有人左右,获得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有人,获得农广校中专或职业中学中专以上学历的有人,获得绿色证书的有人。

几年来,我们××市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培养和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地位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农村实用人才长期活跃在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因此他们的经营范围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为生产者无形的订单,成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挥棒。种养业能手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和成功的范例,示范带动了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如××镇的赵奇,每年光种植花生一项收入可达万余元,通过他的带动,现在该镇种植花生面积已达多公顷;××乡的陈凤涛发挥养鹅技术专长,利用自己养鹅基地的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养殖大鹅,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在一批种养大户的带动下,全市花生等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到万公顷,养鹅达到万只,从而拉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其二是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成立行业协会,运用产业化的经营形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的创新,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玻璃山镇在獭兔养殖大户的带动下,形成了一定的总体养殖规模后成立了养兔协会,现已吸引养殖户多户,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现在我市各类经营、生产性质的协会已达个,并且都已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其三是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村经纪人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乡的韩国仁在几年的牛、羊销售经纪人的基础上,今年创办了销售协会,从而带动整个那木乡畜牧产业的发展,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现在全市有多名农村经纪人活跃在农村农产品经营市场,搞活了农产品流通,达到了与农户双赢的局面。

其四是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在学了一技之长后,主动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场,带动本地农民外出务工,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市××乡的张辛成,依靠自己瓦工技能,在外地承包工程,几年来已在本村转移劳动力多人,使他们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建筑村”。在农村能工巧匠的带动下,目前全市就此一项转移农村劳动力已达万多人。

三、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市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非常重视,采取了积极措施,农村实用人才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可以看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⒈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现有村级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全市个行政村中有个村的农村实用人才远远低于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平均值;农村实用人才中%是生产能手,其他各业实用人才所占比重偏低,造成了农民就业渠道单一,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

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从调查结果看,我市人才层次偏低,缺少高技能人才,从而制约了我市产业项目的开展。我市现有技术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为人,平均每个乡镇人,每个村只有人。

⒊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有待提高。据调查,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大多从事基本农业生产,而从事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和特色经营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

第三篇: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实用人才一般是指在农村经济活动中,掌握一技之长,具有一定经济头脑和经营创新能力,能不断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在农村经济实践活动中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他们活跃在广大农村,扎根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是学习、接纳、应用、传播先进实用技术的重要力量。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市农村实用人才总体规模、层次、结构、分布等情况,切实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农村产业化发展对农村现有实用人才情况展开了调查。

一、基本情况

据统计: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现有人。占全市农业人口的。其中:从人才类别来看,种养业能手人(种植业能手人,养殖业能手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农村经纪人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能工巧匠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农商业者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从文化结构上看,初中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高中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中专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大专文化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从年龄结构上看,岁以下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岁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岁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岁以上的人,占实用人才总数的。这些当地群众公认的农村实用人才中,有技术职称的人,其中中级职称的人,获得农民技术职称的有人左右,获得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等级的有人,获得农广校中专或职业中学中专以上学历的有人,获得绿色证书的有人。

几年来,我们××市本着服务“三农”的原则,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力培养和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市场,开发农村人才资源,促进了农业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地位作用

农村实用人才作为农村经济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我市农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是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由于农村实用人才长期活跃在市场与生产者之间,能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因此他们的经营范围和提供的信息,往往成为生产者无形的订单,成为农民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指挥棒。种养业能手利用他们的技术优势和成功的范例,示范带动了本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从而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如××镇的赵奇,每年光种植花生一项收入可达万余元,通过他的带动,现在该镇种植花生面积已达多公顷;××乡的陈凤涛发挥养鹅技术专长,利用自己养鹅基地的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养殖大鹅,现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在一批种养大户的带动下,全市花生等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到万公顷,养鹅达到万只,从而拉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其二是创新了农业经营体制。一些农村实用人才通过组织成立行业协会,运用产业化的经营形式,不断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了对传统农业经营体制和方式的创新,增强了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玻璃山镇在獭兔养殖大户的带动下,形成了一定的总体养殖规模后成立了养兔协会,现已吸引养殖户多户,形成了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现在我市各类经营、生产性质的协会已达个,并且都已达到一定规模,发展势头良好。

其三是搞活了农产品流通。在农产品卖难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农村经纪人对帮助农民及时将农产品推向市场,为农民提供生产和技术信息,解决农民的盲目种养起到了重要作用。××乡的韩国仁在几年的牛、羊销售经纪人的基础上,今年创办了销售协会,从而带动整个那木乡畜牧产业的发展,自己获得利益的同时,也给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现在全市有多名农村经纪人活跃在农村农产品经营市场,搞活了农产品流通,达到了与农户双赢的局面。

其四是带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一些农村实用人才在学了一技之长后,主动到城市和外地找市场,带动本地农民外出务工,较好地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我市××乡的张辛成,依靠自己瓦工技能,在外地承包工程,几年来已在本村转移劳动力多人,使他们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建筑村”。在农村能工巧匠的带动下,目前全市就此一项转移农村劳动力已达万多人。

三、存在问题

近几年我市对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非常重视,采取了积极措施,农村实用人才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从我市农村实用人才的现状可以看出,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⒈农村实用人才分布不平衡,现有村级农村实用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全市个行政村中有个村的农村实用人才远远低于全市农村实用人才的平均值;农村实用人才中%是生产能手,其他各业实用人才所占比重偏低,造成了农民就业渠道单一,影响了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

⒉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中高技能人才相对不足。从调查结果看,我市人才层次偏低,缺少高技能人才,从而制约了我市产业项目的开展。我市现有技术职称的农村实用人才为人,平均每个乡镇人,每个村只有人。

⒊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有待提高。据调查,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大多从事基本农业生产,而从事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特色加工和特色经营的专业技术人才相对较少,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知识范围和知识水平仍与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不完全适应,不能满足农村产业化发展的需求。

⒋农村人才队伍管理仍不规范。通过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调查,我们发现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内容与农村对人才需求的脱节,存在着学非所用的现象。一方面造成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中对实用人才、实用技术、技能的短缺现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另外,在农村实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也缺乏一定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

四、对策措施

针对我市农村实用人才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从提高农村实用人才总量和总体素质出发,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措施。

⒈在培训对象上,要实行多层次培养。

根据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及需求,在大力发展主产业科技培训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对农村其它行业所需的实用人才进行培训,确保多层次、有重点地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依据相关部门工作职能,按农村实用人才的不同行业特点和实际需求,进行明确分工,确定重点培养对象,落实培养责任,在培训对象选择上按工种和行业特点,对种养大户进行重点培训,技术人才强化培训,紧缺人才抓紧培训。同时要打破传统观念,拓展培训对象。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着“不拘一格,但求实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打破传统的农村实用人才观,充分认识到外出打工返乡优秀青年、农村外来的各类经纪人队伍、优秀的部队转业军人等都是农村新型人才,明确了只要是对推动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发展有一定贡献、起到积极示范带动作用的一律纳入培养范围。

⒉在培训内容上,要实行多样化培养。

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内容,关系着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质量的高低。要在培训内容上下功夫,根据需要调整培训内容,将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在对农村实用人才现状及需求情况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培养计划,每年要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人左右;培养名农民致富骨干;为农村中小企业培训职业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人左右。根据培养规划,对培训内容、培训课时做出详细具体的安排,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有章可循,避免培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要紧密结合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突出重点,把握实际,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制定重点培养内容及规划,同时明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的类别和数量,加快建立各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建立市、乡、村三级培训网络,为培训内容服务,不走过场。

⒊在培训方式上,要实行多渠道培养。

培训渠道的多样性,决定着培训的整体效果。实践证明,选择正确的培训途径,是加速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有效之举。一是要利用“基地”培训。把市职业中专和市农广校确定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以乡镇学校和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为依托,以村级党员活动室等为网点的多层次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网络。二是要利用“高校”培训。要争取与××农大联合办学,组织种养大户及致富能人等参加学习。选拔出优秀农村青年参加省委组织部组织的到××农业大学和××广播电视大学学习深造,实行定向培养,学成后回村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三是要利用“项目”培训。针对几年来我市农村农业结构调整的实际,组织相关部门对农村实用人才开展技术含量高,实用性强的专业技术培训。四是要利用“活动载体”培训。充分利用“三下乡”、“科普大集”、“科技之冬(春)”等形式开展科普知识培训,组织农业专家、技术人员和致富典型,围绕种、养业结构调整所需的实用技术、科技成果,培养一批农业技术骨干。五是要利用“示范园”培训。利用科技示范园、种养大户现场培训的方式,通过讲解和现场参观,更加直观地对大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每个乡镇都要选取数量不同的种植、养殖和加工等不同行业的示范园区,不定期组织农民前去“取经”,参观学习,让农民在学到实用技术的同时,更加直观地感到农村实用人才就在身边,人人都能成为农村实用人才。六是要利用“域外”培训。要注重“走出去”考察学习的方式对农村实用人才进行培训。

第四篇:人才队伍调查报告

长兴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长兴乡基层人才队伍的现状

长兴乡现有人口1.8万人,现有各类人才100余名,其中农村实用人才75名,党政机关24名,事业单位人才21名。

党政机关现有编制为24名,实有人数为24人。从学历科目上看,具有文科学历的为8人,具有理科学历的为16人,从学历结构上看具有中专学历的有6人,具有大专学历的有15人,具有本科学历的有1人,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有6人,31岁至40岁的有9人,41岁至55岁的有9人。

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7名,专业技术人员为14名,编制数与实有人数相等,从学历结构上看,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有7人,中专学历的有10人,高中以下学因的有4人,从年龄结构上看,30岁以下的有6人,31至40岁的有8人,41岁至55岁的有6人,55岁以上的有1人,从职称结构上看,具有中级职称的有3人,初级职称的有8人。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有75名,分布全乡12个行政村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有6名,具有高中学历的有33名,初中及初中以下的为36名,年龄在40岁以下的有23名,41岁以上有52人。

二、长兴乡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长兴乡现有人口1.8万人,可称得上人才的只有百余名,在这其中具有初级职称的有8名,中级职称只有3人,对近2万人口的乡来说可谓人才十分短缺,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制约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存在这方面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种:

1、经济发展水平低,没有经济方面的待遇和优惠政策,难以招来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就是在本地成长起来的乡土人才每年都向周边的城市流失。

2、高等毕业生院校不回归本乡和本村,在当地中小学走出去的高等院校毕业生在近几十年来回归几乎为2%左右,这么小的比例难撑起乡镇的人才队伍。

分析影响到我乡人才健康成长和积极发挥作用的环境因素有三个方面:

1、乡镇文化水平整体还十分低,现在我乡具有高中或高中以上学历的只有700名左右,在1.8万人口中的比例只占5%,这样一个比例与当今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知识爆炸的社会很不相

称。

2、机制不完善现有人才难以发挥作用。我乡现有100名基层人才队伍,大部分从事简单个体经营,难以帮助周围的群众走致富之路,对其专业性质十分强的项目比较还是相对落后的。

3、科学普及和专业培训的方面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具有发展农村经济的科普活动和专业技术培训,从我乡来看每年也只是有那么几场,而且时间还很短,面积不够大,只停留在乡政府这一级,真正上存屯进行科普和大规模的专业培训更是零星点点。现代的生产技术和科学发展很难在最短的时间里传给及需技术的农民手中。

三、在市场配置与政府宏观调控中,解决农村人才短缺和流失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具体体现在:

1、农村的乡土人才难以固定,这些人的身份本身是农民平时不受政府的任何约束,他们往往以经济效益为重,造成了流出人员多,流出人员不返回。

2、专业技术员难以充实到基层中,全县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数很多,各大人才市场闲置的人才很多,但没有一人愿意到基层去,首先是生活条件差,其次是待遇还跟不上他们的要求,造成了一方面人才短缺,另一方面人才闲置的不正常现象。

四、我乡加强农村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

为了加速新农村的建设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侧重加强工作力度。

1、加强村大学生的发展与落实,我乡在被录取的村村大学生有10名,占全乡行政村90%,现以毕业的有2名,要加强法律监督,督促他们回村工作,报达社会。在这方面我们有以下两个方面的打算:一是对县有一定的工作能力的人充实到村委会中,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二是把具有一定生产致富、有头脑的毕业生提供优惠政策,扶持他们最终成为全村脱贫致富的排头兵。

2、加强技术培训。在这方面我们打算从专业性强、需求技术人多的方面入手,从实用技术强的方面着手,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使其人才队伍迅速扩大,带动全乡的经济发展:(1)每年在本乡举行具有专业技术培训不低于十次以上,时间不低于200小时,使培训的人员累计不低于2000人。(2)每年派出受训或学习人员不低于200人,学习技术专业不低于10项。

第五篇:市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报告

市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报告两篇

篇一

为全面深入地掌握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和生产生活状况,建立农民工基本状况名录库,分析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作用。根据云工[2006]总字6号、红工发[2006]13号文件通知要求,**市总工会结合我市实际,下发了开工字[2006]19号《关于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的通知》,要求各基层工会认真及时地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并写出调查报告,现将各基层工会调查情况汇总上报州总工会。

一、组织领导

根据《通知》要求,市总工会专门成立**市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领导小组。组长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梁欣担任;副组长由市总工会副主席李谷担任;成员有市总工会组织工作部部长张国伟、市总工会办公室主任王丽萍、市总工会生产劳动保障部部长舒建忠、市困难职工援助中心主任曹筱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总工会组织工作部,主任由张国伟担任,副主任由王丽萍担任,组织工作部的工作人员参加,负责开展调查、汇总上报工作。

二、当前**市农民工的基本情况

(一)用工情况

**市总工会在全市用工单位较多的各乡(处)、系统工会、企业、厂矿、社区开展调查。载止2006年5月31日,共收回农民工调查问卷41份,设及农民工4160人。受调查农民工的工种多种多样,主要从事技术含量较低、苦、脏、累、险的重体力行业及餐饮服裥幸怠?

(二)农民工队伍结构

1、在调查的4160人农民工中,年龄最低18岁,最大48岁,多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为31.4岁。其中,男3071人,占总数的74;女1089人,占总数的26。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2、从来源地看,本省农民工较多,占农民工总数的67;非本省籍的农民工,占总数的33。

3、从文化程度上看,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偏低,小学、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工各占半数。

4、从从事工种上看,小学文化的农民工多从事体力劳动;初中文化的农民工多从事餐饮服务行业。

(三)农民工的特点

受调查的农民工基本特点为:文化素质低、观念旧、自我维护意识不强、劳动技能不高、服务形式单一,工资收入较低。主要特点为:

1、目的明显。

大部份农民外出打工的主要目的就是挣钱,虽然体力劳动强度大,并且危险系数高,只要工资收入比在家务农多,无论从事哪类工种都乐意干。

2、地域性、家族性明显

在厂矿、企业里,农民工多半是以“老乡”为基础结成一个班组。如明威公司下属的三支搬运队,顺祥装卸队的农民工多数来自**本地,巡检司装卸队来自**市小龙潭,建南搬运队则来自建水。而在餐饮服务行业里,绝大多数农民工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的。调查表明,无论是从事何种行业,他们的就业渠道都体现了地域性和家族性。

3、不稳定性

“流动大、不稳定”是农民工的共性。调查中发现,餐饮服务业的农民工年纪轻、自主性强,大部份打工者认为工资低,没有必要签订劳动合同。相对于第三产业的农民工来讲,工厂、企业的农民工较为稳定,他们的工资相对要高一点,并且均与用工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有的单位还为他们购买工伤保险和意外伤亡保险,但大部分用人单位存在着季节性用工,农民工的工作仍然不稳定。

4、劳动技能匮乏

农民工文化素质低,大多数农民工缺乏劳动技能,服务形式单一,只能从事简单体力劳动,甚至有的少数民族妇女还不会说汉话,存在语言沟通障碍,给用人单位的管理带来困难。调查表明,农民工法律观念淡薄,自我维护意识不强,在自身权利受到侵害时,不能够有效地自我保护。

三、当前农民工权益保障情况

农民工是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对城市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我们不能不注意到农民工的贡献是在工作环境差,各方面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做出来的。从调查中发现农民工普遍受到不公平待遇,如:调查中用人单位对调查不予支持配合、数据的真实性有待考证。由于农民工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直接影响农民工本人及其家庭生活,影响其子就学问题,为社会的稳定留下隐患。

(一)就业渠道不规范

绝大多数的农民工是通过老乡、亲友介绍等方式就业,无论是乡(处)的劳务输出,还是用人单位的输入,在管理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反映出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合法机构少,从业的选择余地小,农民工需求的市场信息不畅,政府引导就业工作不力,管理服务工作相对薄弱,合法职介机构作用发挥不够。

(二)收入分配及社会保障情况

我市农民工的月平均工资为479元/月,基本能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平均日工作时间在10.3小时内,统计结果表明,在4160名农民工中,有2445人签定了劳动合同,签定劳动合同率为58.8。但签定的劳动合同中还存在约定条款不规范、不平等、内容不具体的问题,部份农民工没有与雇主签订平等的劳动合同的意

识。

(三)劳动安全和卫生保障情况

在危险系数较大的工厂、矿山、建筑行业,农民工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不能按时领取,从事高危工作时得不到有效保护,存在职业病隐患和安全隐患。居住地的卫生条件也无法保证,大多数农民工衣着陈旧,居住简陋,饮食简单,住宿问题急须解决。

(四)民主权利及精神文化权益保障情况

据调查,在农

民工数量多,且相对集中的地方,用人单位并没有成立基层党支部、团支部的组织,农民工们没有任何组织生活可言,业余生活单调。少数建有工会组织,建有“职工之家”的,能通过开展活动来丰富职工业余生活。绝大多数农民工在业余时间的主要消遣方式是闲聊和睡觉,年纪较轻的多半是结伴进城游玩,基本上没有其它的精神文化娱乐方式。

通过调查中反映出,大多数用工部门和农民工队伍负责人眼里,农民工只是单纯的劳动力,基本上不用管他们的培养和教育。而大多数农民工从不自己主动学习,没有学习的观念意识。

(五)农民工维权工作

随着中央到地方对农民工问题的关注及一系列针对农民工政策措施的出台,政府和用工单位也开始重视农民工的维权问题,共同做了许多工作,农民工维权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拖欠工资现象得到遏制

在调查者看到,并无长期拖欠工资现象,只有极少数的不能按时发放工资,但可以通过预支生活费等方式得到货币,生活得以保证。

2、生活费、子女学费有了保障

由于拖欠工资现象得到遏制,农民工的生活费、子女入学费得到了很好的保证。自学校实行“一费制”后,农民工子女入学与市民同等待遇,大大减轻了农民工的负担,解除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3、用工方对农民工待遇有所提高

近年来,随着各种新型管理理念的冲击、工会组织的介入,用人单位逐渐接受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人方及工会等组织在逢年过节时经常举行农民工座谈、聚餐,给农民工发放过节所需物资,通过农民工自己的基层工会组织不定期的开展工会活动,同时还能对家庭困难的农民工进行帮扶。

四、目前农民工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农民从农村到城市务工,参与城市就业的平等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建议劳务输出方要与用工单位协调沟通,组织一个有效的就业管理渠道,更好的维护好农民工各项权益。

2、农民工依法享受社会保障的权益得不到落实。建议政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各级组织及劳动部门加强对农民工权益的维护力度。

3、对农民工的就业服务、职业指导工作方式和手段相对滞后,致使农民进城务工盲目性较大,成功率较低。建议加强指导和扶持力度。

4、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不够系统,熟练工人培养速度过慢。建议加强培训面和培训力度。

5、在稳定农民工队伍,留住农民工人才方面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

6、农民工是危险行业、危险工种和职业危害严重作业场所的主要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大大高于其他群体。相当一部分农民工在恶劣的劳动条件下工作,农民工队伍负责人无法按质按量的提供基本的劳动防护用品,加之经常性的加班加点,农民工在身体疲劳,又缺乏相应的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工伤事故。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督力度。

农民工的问题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这不仅涉及到农民工的切身利益,而且也关系到用工企业、政府有关部门和市民的利益,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问题,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也是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研究、共同努力、共同推动,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努力。

篇二

一、调查情况介绍

民工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作为大学生,我对这个问题也一直很关注。此次假期,正好创造了我与农民工接触的机会,在于他们聊天的过程中,我进一步了解了民工的不易与艰辛。

本次调查的范围是:在我县城镇就业的农民工。调查的对象是:随机找到的农民工,进行个人问卷调查。

二、调查内容

调查的主要内容是:调查农民工的基本情况和就业情况以及他们的生活质量状况。包括就业保障、工资待遇状况、子女教育、劳动技能培训、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社会保障等其他方面情况。

三、调查的具体情况及分析

(一)基本调查情况

以下写一下我调查中的部分人:

1、男,30岁,未婚,户口所在地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淮宁湾镇。务工地是榆林市子洲县家园工地,学历是初中文化程度,家庭成员有父亲、母亲和他,其哥哥已经成家,妹妹已经出嫁土地拥有状况为原来拥有土地,但因为建路占用已经卖出。该人的工种是工地水泥工人。谈话时,问到就业保障问题,他说,只要那个地方有建设之类的,他就有事情做,不过很幸运的是,我县这几年来一直

在建设当中,所以工作也比较忙,现在不担心找不到事情做,这样很好,并且工资待遇问题也很不错,可以照顾到父母。虽说是工地,但是安全设施和卫生条件都相当不错,一般情况下没有什么安全隐患,政府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保障了我们的生命安全,是替我们民工着想啊。

2、男,42岁,已婚,户口所在地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何集。职业是施工人员,学历是高中文化程度,家里有3口人。谈话时,当问到子女教育问题时,他表示特别高兴。他说,当初进城打工时,最犯愁的就是女儿的上学问题。没想到与教育局的领导讲清楚我们的情况后,他们当即表示愿意接收,并且不收借读费。现在,女儿已适应了学校的环境,学习成绩直线上升!对于孩子上学问题是每个家长最为关心的问题,还好我县教育局在学生人数逐渐增加这样的压力下克服种种困难,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予以合理安排。

3、女,34岁,已婚,户口所在地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裴家湾镇。务工地是榆林市子洲县某理发店女工,学历是初中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是4人

(儿子读中学,女儿读小学)。谈话时,谈到子女教育问题时,她说,儿子女儿都学习不错,每次都是班里的前几名,人缘也都很好,和别的孩子玩得很好,很合得来,没有说是因为从乡下来的而受到别的孩子的歧视,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也是有益的,而且儿子还被评为“三好学生”呢,作为母亲有这样优秀的孩子,我感到很骄傲。

4、男,42岁,已婚,户口所在地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务工地市铁路宿舍生活区等,职业是电工,学历是高中文化程度,家庭人口为3人。谈话时,问到农村人和城里人平等的问题时,他说,不平等啊,人家就觉得你是农村来的,人家是城里的,就是有歧视的。在社会群体的构成关系中,地缘关系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连接方式,地域认同是中国社会中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在外出流动的过程中,除了户籍身份排斥外,农民工还面临着从农村向城镇、从小地方向大城市的那种地域排斥。我们的工作条件也是不平等,用工太乱,在我们打工的那里,经常发生对于我们权利的侵犯的事情,太让人气愤了!

5、男,38岁,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1990年第一次外出打工。现在为油漆工。家庭人口数是4人。谈话时,问到权利有没有得到保障,哪些权利受到了侵害的时候,他说,其实什么都还好,过日子嘛,何必计较的那么真,浑浑噩噩也

就那样过去了,关于权利保障问题,我觉得还好,有时候得一些,有时候也就是一些,这是必然的事情,生活嘛,看开些就好了。

(二)调查分析

关于此次调查,针对我自己对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我做了有关的分析与说明,如下:

1、关于子女教育问题

我们国家已逐渐加强政府的公共服务,义务教育就是最重要最基本的公共服务。国家已经规定了两个为主的原则,就是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以政府为主,这体现了政府公共服务的基本价值,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职能和公共服务的能力,以政府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是要改变当前以户籍人口为准的教育管理体制。我们管理模式是以户籍为主的,要适应流动人口的现实,就要改成以常驻人口为准,把常驻人口纳入地方公共服务的范围,纳入政府的教育的日常管理。

农民工子女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制度的创新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制度的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就教育问题来谈教育的制度创新,因为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只是技术性的问题,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当务之急,是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经济制度的改革,要消灭城乡两元制度,这个制度不改革,经济不发展,城乡的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教育永远解决不了,为什么农民要进城,就是因为经济水平的差异,经济制度的差异,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正确认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首先,教育是“全民教育”,农民工子女享有受教育权利,而且是平等的教育权利。其次要认识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子女正逐步递增,搞好农民工子女教育已是一个克不容缓的问题。这不仅是教育问题,也是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公平的客观需要。农民工子女比较懂事,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需要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总之,农民工子女也是公民,他们的父母也是国家的建设者,政府义不容辞地有为他们提供教育的责任。

2、农民工维权的问题

虽然农民工为城市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但这个群体的正当权益却屡遭侵犯,由此引发的劳资冲突等社会问题,日渐形成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消极因素。农民工权益保障的缺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劳动保护力度不够。农民工在城市大多从事的是那些脏、累、难、险的工作,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劳动条件差,缺乏起码的劳动保护。工伤、职业病和自然疾病对农民工的健康构成了很大威胁。

工资待遇低。由于我国在制度上将农村流动人口与城市居民分割成二元劳动力市场现状的存在,农民工和城市居民所享受到的待遇是不同的。受自身素质限制,农民工只能从事那些就业门槛较低、劳动强度大、工资水平低的工作。

社会保障权利缺失。农民工作为非城市居民,城市职工普遍享受的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等社会保险,大多数农民工不享有,他们被排除在社会保障之外,而且当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生活遭遇风险与困难时,也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他们提供援助和保护。

合同签订率低。一些企业为减少企业成本,通常以口头协议代替书面签订劳动合同的现象比较普遍,发生劳动纠纷后,调查取证比较困难。当遭遇工伤时,农民工往往是“责任自负”。

所以,农民工的处境问题,已经日益引起社会关注。与改革之初农民工刚刚进入城市之时相比,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对待进城农民的态度有了不小的转变。为此我们应切实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完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同时,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也加以高度重视。第一,要做到外出农民工的有序管理。在输出地,实行外出农民工准出证制度,记载外出基本情况,包括身份、计生、遵纪守法等内容及联系方式。接受一定的法律知识教育,应成为颁发准出证的前置条件。在用人单位,实行劳务用工备案制,即持有外出务工准出证的人员与用人单位签订用工合同后,必须在当地劳动部门备案,以此作为农民工办理暂住证的依据之一,也是劳动部门开展劳动监察的内容之一。待条件成熟时,可建立劳务用工信息网络,使输出地、输入地都能准确把握劳务人员输出、输入基本情况。第二,要加大农民工的法制宣传教育。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依法治国的基本性工作,也是维护健康的劳动关系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用工方,劳

动、经济主管等部门要定期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法制宣传,并将其遵纪守法等情况作为企业诚信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褒优惩劣,提高依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自觉性。对于农民工,按照“谁用人,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用人单位及其行政主管部门要将对农民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承担起来,以提高农民工依法维权意识。只要用人单位和农民工法律意识都提高了,侵权现象就能得到有效遏制。第三,要构筑跨地区的法律服务协调机制。综观全县为农民工开展维权活动情况,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受制约因素多(如人力、财力严重不足,到外地取证难等),收效不明显。农民工出于对在输出地聘请法律服务人员所需经费过高的考虑往往也放弃维权。为加强发挥法律服务在维权方面的作用,我们应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农民工发放法律服务卡,所有基层法律服务机构实行联动,劳务工输出地、输入地相关机构有义务配合、支持。这样一方面减轻了维权的经济成本,另一方面由于输入地法律服务机构的积极参与将提高维权的效果。至于提供支持、配合一方所支付的必要费用,可由接受支持、配合的一方从法律服务费中进行支付。第四,要解决与农民工密切相关的工伤保险。应该建立针对农民工的以普遍性为原则的工伤保险制度。农民工的保险关系应等同于城镇正式职工。否则,农民工即使参加了工伤保险,也还会因流动性强而随时中断保险关系,亦无法随着工作区域的改变而继续这种保险关系。而且,相对于事后补偿的制度而言,更应该强调事先的宣传和预防工作。政府的劳动监督部门应加大对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及事故多发或职业危害严重的行业、企业的监督力度。应采用现代的、科学的安全管理手段,以预防为主,而不是“事后处理”型的管理和监督。第五,要逐步考虑农民工的养老保险问题。有的地方出台了农民工养老保险暂行办法,体现了政府对于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关注。但是建立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制度难度很大,因为他们的流动性很强,而且现在过高的养老保险缴费率会提高农民工就业单位的人工成本,从而直接影响到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所以,对于养老保险,有必要设计两个以上的方案供有稳定职业的农民工和无稳定职业的农民工自主选择,否则,养老保险可能演变成一种不确定的强制储蓄,从而失去这项政策的意义。政府在实施此类政策之前,还可以先对农民工进行适当分类,对达到规定居住年限及有相对固定住所和单位的农民工,给予享受本地区居民权益的资格条件,并正式纳入当地的养老保险体系;

而对不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则另定方案加以解决,并视情形逐步纳入。第六,要为农民工建立相应的社会救援制度。为了缩小社会的不平等,促使农民工真正融入当地社会,应启动农民工遭遇天灾人祸时的紧急救济、特殊情形下的贫困救助、合法权益受损或遭遇不公待遇时的法律援助等社会救援制度。在建立这种制度时,有效的选择应当是政府和民间结合,即除政府承担相当的责任并直接主导外,还需要发挥民间慈善公益机构的作用。鉴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承受能力、地区差异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社会保障制度不可能一下子从二元化而转到一元化,其间必然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多元化时期。在此期间,各地方政府应适时分层分类保障农民工的权益:经济条件好的,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一视同仁地将其纳入社会保险体系;经济条件暂不允许的,应将与农民工生存状态最为迫切的项目(工伤保险、大病统筹医疗保险等)最先出台,以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社会保险权益。第七,要下大力完善配套措施。农村政策不合理,农民不合理地流向城镇,不但增加城镇的压力,而且农民工权益保护也将是空谈。因此,对农村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取消一切不合理的收费,减轻农民负担;控制农民生产资料价格,对农资生产部门进行扶持;鼓励农业产业化、规模化,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减少农业管理成本,加强农业发展。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措施只能以立法的形式通过宏观调控予以实现。着力发挥基层政府的服务功能,限制缩小其管理功能,农业才可能按市场要求合理布局,真正向现代农业方向迈进。同时,国家也要改革计划经济时代遗留下来的各项不合理的制度,城市必须取消对农民工的不合理的限制,禁止对农民工的歧视性待遇。

四、调查总结

鉴于上述问题我提出以下建议:

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要强人强市强省乃至强国,教育的重要性仍旧是不容置疑的。而且通过这次亲身的暑假的实践调查活动,真正的了解到,解决农民工问题是现在建设中必须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我国农村劳动力数量众多,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越来越多的富于劳动力将逐渐转移出来。如果现行法律政策没有重大调整,大量农民工在城乡之间流动就业的现象在我国将长期存在,农民工在工作和生活上面临的一系列问题也将长期存在。据有关“权

威”方面的调查说,我国农民工数量已超过2亿人,已经成为城市社会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人多了,事也就开始多了。于是各种和农民工相关的问题就来了,听得多的莫过于被拖欠工资,生活含辛茹苦之类的,而那些皆大欢喜,高高兴兴地场面通常只有在他们受尽了委屈之后才会有的,人说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难道农民工所期待的“玉”就非得经过艰难困苦不可?在过去的时候有三座大山压在全中国人民的肩头,但到了现在,那旧的大山没有了,却又有新的三座大山开始压在了我们的农民工身上:改善住房条件成了农民工最迫切愿望;打工赚的钱很大一部分用于支付过高的生活成本;教育开支成为大多数农民工家庭最大的一笔支出。农民工问题的解决不仅是政府的工作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劳动无贵贱,多换位思考多谢关心与宽容世界会更美好。

下载关于开展人才队伍基本状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开展人才队伍基本状况调查报告(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市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深入地掌握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和生产生活状况,建立农民工基本状况名录库,分析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作用。根据云工......

    市农民工基本状况调查报告

    为全面深入地掌握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和生产生活状况,建立农民工基本状况名录库,分析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发挥工会“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作用。根据云工......

    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和消费培养直接影响着社会消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有助于引导自......

    城镇居民基本药物认知度状况调查报告

    毕业论文 题目 城镇居民基本药物认知 度状况调查报告专 业 药 学完 成 人 董 保 兰2015年8月25日 摘要 伴随着我国基本药物制度的施行,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医保越来越得到人......

    开展土地整理基本状况调研报告

    农业是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积极开展土地整理,实施高产农田建设,改善耕地质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生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用地的需求,促进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

    电力局开展女职工思想状况调查报告

    电力局工会女职委为掌握全局女职工的思想状况,今年首次在全局女职工中进行思想状况调查问卷活动,下发了340份问卷调查表,共收回问卷312份,现就本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

    工商联会员企业人才队伍状况报告

    浅析****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企业家与高素质的管理者,是推动社......

    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状况与需求分析

    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状况与需求分析 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 方德运 2007年06月21日08:32 来源:人民网-中华新闻报 人是广播电视生产力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