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汀泗中学“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复查用)
汀泗中学“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2011—2015)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内涵,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遵循教育规律,结合我校发展实际,制定我校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现状之分析
汀泗中学位于著名的北伐战役汀泗桥之战所在地汀泗桥镇,是咸宁市唯一的一所农村示范学校。在建校五十三年的时间内,得到了市、区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学校的社会声誉、教育教学质量、软硬件设施及办学条件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一)学校基本概况
1、基础设施。学校占地面积60333平方米。建筑面积11042.8平方米,现开设教学班11个,学生705人。建有3068平方米的四层教学楼一栋,1672平方米的科技楼一栋,配有语音室、阅览室、档案室、实验室、仪器室、微机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等教学辅助用房,有卫星接收器、足球场、篮球场、300米环形跑道等教学设施。学生宿舍楼分男、女生各一栋,建筑面积2446平方米,校园内辟有绿化带,建有文化长廊、30个板面的宣传橱窗,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文化氛围浓厚;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各自独立,布局紧凑合理。
2、师资队伍。学校现有教职工56人,专任教师54人,中级教师40人,初级专科教师14人。本科学历教师18人占专任教师33.3%,正在进行本科自修的教师15人,学历达标教师占专任教师人数的100%。
3、管理模式。自从创建咸宁市农村示范学校以来,学校为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形势,确立了“以人为本办学,发展个性育人”的办学理念,坚持“高标准建设学校,高质量培养人才,高效益回报社会”的办学方略。加强学校管理,以“新课程课堂教学研究”为主题,各学科开展“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加强教学研究,全面提升办学水平。目前我校德育工作和教学科研已成为学校工作的亮点。
(二)当前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
自从“双基”验收以来,特别是创建咸宁市农村示范学校以来,学校得到了较为优先的发展,但由于缺乏连续性和可持续性发展意识,学校
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制约我校发展的内外因素主要有:
1、学校管理水平与办学思路尚需加强。多年来,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思路与策略上,办学思想较为封闭,管理较为粗放,分配注重平均,缺乏竞争激励,教师积极性与主动性未能得到有效尊重与弘扬。当前,尽管学校在逐渐朝着开放办学、全员管理、民主管理、注重队伍培养、建立教学评价激励机制等方面也作出诸多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但由于管理理念的落后,学校管理任务繁重,成效尚不明显,经验教训仍有待总结。
2、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任重道远。根据目前情况,相对来讲,我校教师堪为年轻化,但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还非常艰巨;教师队伍素质与学生生源质量反差过大,应该说,我校青年教师比重大,他们也更富有活力,更渴望取得成绩,但在当前的管理机制、评价机制下,要充分彰显青年教师的人生价值,做到人尽其才仍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探寻一条提升教师幸福指数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对于汀泗中学来说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3、学校基本办学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就现有情况来看,学校一些基本设施明显不适应学校发展需要,主要表现为:
(1)师生活动场地严重不足。依据现有师生数和师生平均占有活动场地数,师生活动场地严重短缺。体育课,晴天好办,碰上雨天学生就只好呆在教室里,根本没有室内体育场馆。由于年轻教师多,住校教师比重多,且学校没有相应的教工活动中心,教师课余生活单调乏味。根据现状,着眼于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急需扩建运动场地,改建或新建一栋教师活动中心。
(2)学校实验室配置落后。目前我校实验室还是“双基”检查时的省级二类配置,已适应不了现在的教育形势。很多实验器材已经陈旧、落后,满足不了当前实验教学的需要。
(3)教师办公条件仍需改善。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今天,一本课本、一本教师用书、两本辅导资料早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需要。如何给教师提供教学平台,扩展教师视野,培养教师新的教学理念,成为当前教育的当务之急。
(4)学校办公经费短缺。近几来由于学校频于建设,且政府投入
不足,造成超负荷支出致使学校经费严重赤字,无形中影响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也制约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进程。
(三)学校发展的优势
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和谐、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认真研究,我们认为学校未来发展存在如下几个优势。
1、中青年教师日渐成为教学的中坚力量。54个专任教师45岁以下有44人,中青年教师教学理念较为先进,现代教育手段大多能运用,事业心强、工作热情高的教师也是大多数。这些教师能够正确处理师师关系、师生关系,能够正确对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服从组织安排,敢挑重担。
2、学校深厚的文化积淀与新时期发展势头为学校赢得更大的生存空间。
汀泗中学建校五十三年来,为上一级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全体师生不甘人后,奋发向上,内强管理,外树形象,学校声誉不断好转,学校地位逐年提升,并已基本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有着自身办学的优势,为学校后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
认真做好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是促进汀泗中学未来又好又快发展的前提与基础,是实现教育教学质量走向辉煌的关键。
(一)指导思想
根据党的十七大中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部署,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办学,发展个性育人”的办学理念,加强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抓德育教育,坚持走科研兴校、科研强校之路,把我校建设成为咸宁市名副其实的示范学校。
(二)基本原则
依靠师生,注重内涵,凸显特色,分段实施
(三)主要任务
1、内涵提升阶段 在本阶段,学校重点要重视内部管理与建设,即主要解决自身问题,重点要做好如下工作:
(1)加快基本建设步伐。结合学校实际,着眼学校未来发展,重点做好教工活动中心和学生食堂建设,改建理化生实验室及多媒体教室和校园绿化、美化等工作。
(2)深化教师继续教育。进一步提升教师学历结构,加大教师赴外学习、培训力度,积极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
(3)逐步凸显办学特色。特色办学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要求,要进一步总结、深化、提高“全员管理”、“自主管理”、“艺体特色”、“两行教育”四大工作。
(4)稳步推进管理改革。坚持全员管理不动摇;围绕绩效工资改革,将国家政策与学校实际有机结合,继续深化学校人事体制改革与分配体制改革,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凸显教职工主人翁地位。
2、凸显特色阶段
在实现内涵提升阶段的各项任务后,学校要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市、区教育局的政策扶持力度,内强管理,外树形象,注重创新,凸显特色,争创文化特色学校,实现特色立校,形成竞争优势。本阶段,主要做好如下工作:
(1)形成办学特色。基于学校现有格局,我校的办学特色应充分考虑全员管理、“两行”(孝行、雅行)教育、创新管理模式等几个因素,最终形成以全员管理为基础,以管理创新为亮点,以德育和科研特色为媒介的办学特色。
(2)提升办学质量。在生源结构优化改善的基础上,继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加强教育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可靠保证。学校应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完善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的基础上,努力提高教师福利,坚持以感情、以环境、以待遇留人,坚持在开阔教师视野、提高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三、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实施策略
努力实现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是汀泗中学全体师生的共同心愿与一致目标。当前,由于学校绩效工资和人事制度改革等工作正稳步推进,影响学校发展稳定大局的因素依然存在。全校教职工要本着对自己
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学校负责的态度,提高认识,凝心聚力谏,谏言献策,努力实现“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各项任务,通过五年努力,将我校办成拥有12个教学班、在校生750余人、具有一定内涵与鲜明办学特色的市级农村示范学校。
根据学校性质与发展实际,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可以简要地概括为基本建设、教师队伍、管理模式、和谐校园四个方面,具体工作阐述如下。
未来五年的主要工作任务
1、基本建设任务。根据当前现状和发展需要,重点做好多媒体教室的配套、师生活动中心、学生食堂、教师周转房、安居房、校园美化、绿化,增建300米塑胶跑道及校园文化景观的改造等建设工作。
2、教师队伍建设。依据市、区教育局统一部署,我校将在继续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加强骨干教师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结构。在未来五年中,大学本科学历教师达到50%,硕士学历达到2人,市级骨干教师达到5人,组织所有中青年教师参加一次“国培计划”的培训。
3、教育教学管理。稳步推进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修订完善学校中考成果奖励条例、教研成果奖励条例;坚持全员管理,重点抓好团队、学生会干部培训与管理工作,重视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加大课题研究的力度,凸现我校德育和科研两大特色。
4、构建和谐校园。稳步推进“和谐汀中”的构建工作,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提升教师的幸福指数;认真做好绩效工资改革与实施工作;加强校园安全管理,极力打造出和谐、平安的汀泗中学。
汀 泗 中 学
二0一0年九月十六日
汀 泗 中 学
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第二篇:汀泗中学贫困学生资助管理工作方案
汀泗中学贫困学生资助管理
工 作 方 案
为把国家资助贫困生政策落到实处,进一步激发社会各界爱心助学的热情,使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步入健康有序、良性发展的轨道,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经研究,决定成立道真中学贫困学生资助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贫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相关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领导小组 组 长:游建平
副组长:杨光文 金亚奇 徐权贵 陈大鹏 成 员:刘绍明 余育咸 闫正美
各班班主任
二、贫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
领导小组下设贫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中心办公室设在团委。
主任:余育咸
成员:李敬峰 陈富祥 吴丰
三、工作职责
1、宣传落实国家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有关政策,制定学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相关制度,统一指导、协调、管理全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促进我校贫困学生资助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2、建立和完善奖学金、助学金、困难经济补助、学费减免、勤工俭学、互帮互助等多元化的资助政策和管理体系,逐步形成多种形式的学生资助体系。
3、积极开展对外宣传,争取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对我校贫困学生进行资助。
4、及时全面采集登记我校贫困学生信息,发布相关资助信息,公示相关受助信息,建立学校贫困学生档案库和受助贫困学生信息库,实行网络管理、动态跟踪管理。
5、负责资助计划的制定,资助经费的统筹安排和分配,确定资助范围和条件,审批、认定资助对象。
6、负责各级各类助学金及其他贫困学生资助项目的运作与管理。
7、指导建立我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经济互助体系。
8、对贫困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励志教育、感恩教育等相关的教育工作。
9、对贫困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10、维护贫困学生的合法权益。
四、严格确定资助范围,重点资助: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家庭的直系子女;
2、父母双亡的子女;
3、享受国家优抚的伤残离复军人、烈士子女;
4、其他家庭特别困难,尚未纳入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的直系子女;
5、城镇低保家庭的子女。
五、严格申请资助程序:
1、特困生本人向学校提出申请。
2、提交村(居委会)或家长所在单位出具家庭经济状况证明,领取并填写相关的贫困生助学申请表。
3、班级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的班级评议小组,根据“民主评议,集体决策”的原则,初步确定资助名单。
4、成立评审小组,讨论资助名单,并在校务公开栏内对申请资助的学生情况进行公示,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
5、学校团委将公示无异的学生《申请表》再进行仔细审核,报学校研究决定。
6、学校将确定的名单报送上级有关单位或社会团体、爱心人士。
7、学校将所有材料、数据、签领凭证分类登记造册、保存备查。
六、规范档案材料管理
1、档案材料按、分类别进行登记造册。
2、上级文件、学校文件、学生的申请材料、受助学生名单、公示材料等材料由团委保存,学生受助资金由财会室保存。
汀 泗 中 学
第三篇:德兴市新建中学“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德兴市新建中学“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不断提升学校办学内涵,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努力营造“民主诚信、和谐创新”的校风,“爱岗敬业、博学善导”的教风和“乐学会学、勤思厚积”的学风,把我校办成具有特色的农村初中校。现依据《德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德兴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定我校“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
一、学校的基本概况和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基本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校在市教育体育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硬件建设、办学质量、教学水平、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学校先后三次荣获市委市政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1、基础设施。我校始建于1961年,座落在新岗山镇新建村,学校占地面积21968平方米。目前学校开设9个教学班,共有在校学生383人,在职教师32人。学校办学条件日益完善,校园依山而建,教学区和生活区分开,互不干扰,整体较美观,校园绿化面积逐年增加,美化程度日益提升。
2、教学设施基本完备。2006年以来,学校在各级政府的关怀和支持下,积极筹资改善办学条件。我校各功能教室设施齐全、制度完善、使用合理。新建学生宿舍楼、加固办公楼、添置课桌椅、图书、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实验仪器、学生食堂餐桌椅等,认真落实校园安全人防技防系统、进一步改善了学校的办学条件。
3、师资队伍。学校现有32名教职工,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其中高级教师5人,中级教师13人,具有中、高级职称的教师约占60%。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有27人取得本科学历。
4、生源构成。我校主要生源为原新建乡范围。由于学生主要来自于农村,呈现“留守孩子多、单亲子女多、困难学生多”的特点,学生文化基础整体相对薄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上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
(二)存在的问题
过去五年来我校因校制宜,开拓发展,形成了比较清晰的教育思路,积累了一些成功的办学经验,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无视教育发展中还存在的种种问题。
1、学校管理水平与办学思路尚需加强。学校在提升学校品牌概念的意识
不强,还只是让传统自然地向现在、向未来延展,没有主动创新传统,提升出学校的品牌概念;在教育教学管理思路与策略上,办学较为封闭,管理较为粗放,缺乏竞争激励。
2、在学校管理中教师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不够。良好的学校管理制度是实现教师创造性释放的重要手段,学校的持续发展,取决于广大干部、教师的共同努力。但长期以来,我校的管理只是遵循了习惯性事务性操作。如何发挥各部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从而实现学校的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3、新课程改革引领教育实践的作用不明显。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响应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探索改革模式,积累办学经验。但我校尚未形成主动探索、实验的功能,改革基本上是一种被动行为,从而难以实现教育教学改革引领学校办学水平提升的作用,教学质量难以取得长足进步,中考评估一直没有得到较大的突破。
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中央、省市县的教育工作会精神的落实和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各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大,学校就有了较为充足的资金用来奖励教学成绩突出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师生,这将能够较好地激励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新岗山镇将进行经济重镇的打造,教育规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学生生源将随之增加,因而学校面临着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树立先进教育思想,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足基础、挖掘潜力、注重创新、统筹发展,全面实施新农村教育,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二)基本原则
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的办学理念,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紧紧抓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等关键环节,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办出特色和水平。
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在人才培养体制、考试评价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突破,推动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提升学校教育内涵,塑造高素质学生群体,打造研究型教师团队,构建现代化管理模式,五年内争创德兴市农村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先进集体等,把我校办成具有特色的农村初中名校。
四、主要任务
(一)学校管理创新
1、完善学校各项管理制度。
认真贯彻执行《江西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整理并完善教师管理、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等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及各部门的管理工作均有章可循,力求更科学合理,并能落到实处。
2、进一步深化人事聘用制度改革。
完善岗位聘用制,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严格考勤考绩工作,坚持绩效优先理念,把提高教职工思想觉悟与加强日常工作督查结合起来,把落实教职工的岗位责任制与教职工奖惩制度结合起来。进一步修订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实施办法》,健全激励机制,让评价成为学校和谐的音符。要把考核的重点放在教师履行工作职责和教育教学的业绩上,按照优绩优酬、奖优罚劣、向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倾斜的分配原则,适当拉大奖励性绩效工资发放的差距。
3、优化学校决策管理机制。
积极创新学校管理制度,确立“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意识,构建现代管理的运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推行中层干部竞聘上岗制,完成有关教学管理制度:《教研组工作考评方案》、《年级学科集体备课活动的规定》、《骨干教师考核考核办法》、《教学“六认真”的检查考评办法》等的修订和完善,三年至五年实现流畅、高效的运行机制。完善教代会职能和审议制度,大力推进依法治教,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规,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严格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不断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学行为和教育管理行为。全面实行校务公开,推进教育决策和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和规范化。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加强师德修养,塑造教师新形象。
抓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职业操守。学校要积极做好教职工的思想工作,增强教职工的团队精神。认真组织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敬业精神教育的主题活动,牢固树立现代教育的思想和观念,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完善师德评价制度,每学期对教师的师德进行全面的、综合的评价,把师德表现纳入教师综合考评的主要内容,并作为教师评先评优与职务评聘晋升等方面的依据,对于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在教师评优评先、竞争上岗、职务评聘、晋升职称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开展学生、家长参与的评教活动,不断提高教
职工职业道德素质和自律能力,强化“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幸福”的办学理念和“爱岗敬业、博学善导”的教风,通过评选“师德标兵”,培养典型,优化群体,展示教师整体精神风貌。
2、加强师资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要把提高青年教师的整体素质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来抓。拟定骨干教师和名师培养计划,建立完善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制定《教师个人成长五年发展规划》。学校将加大培训资金的投入,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培养方式主要是选派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或进修学校组织的各级各类培训班、研讨班和进修考察,经常参与校际教研活动,分批、分阶段组织教研组长和相关学科教师到名校学习考察。
3、全员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学校要争取政府投入支持,“十二五”期间为每位教师基本配备办公电脑,继续把培养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能力作为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为引导广大教师转变观念,更新手段,提高效果,要求凡开公开课、研讨课、观摩课和评优课,必须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熟练使用计算机、多媒体等多媒体网络设备辅助教学。同时进一步注重教学资源库建设。
(三)教学改革
1、抓好教学常规过程。
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和活动为载体,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把老师的“期望、启发、激励”与学生的“思维、参与、体验”有机融合在一起,让课堂在动态、变化、创造的过程中焕发出生命活力。
在备课方面,要充分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强化集体备课制度,力求做到三个“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教学内容,统一教学案),在统一的基础上强调“二次备课”的创新,写好每堂课后的教学反思,注意因班施教、因人施教。
在上课方面,讲究教学艺术,提高45分钟的课堂效率,倡导“高效优质课堂”。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精讲多练,使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质疑。
在作业方面。作业的设计和批改必须做到“四精”(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和“五必”(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有错必纠、有差必补);切实减轻学生过多的课业负担,教务处对学科辅导资料进行总体控制,反对“题海战术”等违反教学规律的做法,五年内逐步实现教辅资料、教学案设计校本化。
2、大力推广课程改革。
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制定校本课程规划,创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今后五年,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合作开发1—2个校本课程,建立适合学生要求的地方课程体系(国学教育为先)。深入开展研究性学习,结合已有的经验
和新课程计划的实施,保证从七年级起有效实施研究性学习活动,并在八、九年级学科内渗透研究性学习。大部分教师都要积极参与,与学生一起走进研究性学习,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与创新能力。
3、落实学生实践活动。
根据学生发展兴趣、特点,组建各种学生活动小组,鼓励、支持各类学生活动,如兴趣小组、志愿者行动等。加强对学生活动的指导和管理,使学生活动小组成为发展学生兴趣和特长的强大动力源,成为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进一步积极开展读书活动。学校指定经典阅读书目,指导学生开展读书活动,并适时举行朗诵比赛、征文大赛,要求学生每学期阅读2—4本经典著作,鼓励学生写读后感。
4、丰富科学、体艺教育。
定期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爱好特长搭建平台,扎实开展好各类兴趣小组活动,做到有教材、有备课、有过程、有检查,发现学生的体育艺术特长,完善培养训练制度,每学年举办一次为期一月的“艺术节”。广泛开展群体性体育活动,大力推进阳光体育运动,每学年举行田径运动会、篮球比赛、乒乓球比赛、广播操比赛、冬季长跑等比赛,每天保证学生1小时体育锻炼时间。
(四)德育创新
1、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和常规管理。
继续推行“校园之星”和“文明班级”流动红旗评比活动,十项常规检查管理等工作要强化检查督促,深化开展每月一主题的主题教育,要重视养成教育和文明礼仪教育,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推广借鉴兄弟学校德育先进管理经验,五年内争创泉州市德育管理先进学校。
2、巩固德育阵地建设,引导学生自主管理。
办好中学生业余团校,发挥好校园广播站、班级板报、橱窗和校外德育基地的功能。班委会、团支部等学生组织要充分发挥作用,创造性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逐步实现自主管理。
3、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化。
在现代中学生的素质结构中,心理素质处于核心地位。今后几年,学校要正常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发挥心理咨询室的功能,通过心理辅导,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等途径,增强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调节能力。学校将建设专职心理教师队伍,进一步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行政管理力度,探索心理健康教育新途经与新形式,引导全体学生树立现代健康观。
4、挖掘校园文化,突出环境育人功能
今后几年,学校将在校园环境布置上进一步优化细化,挖掘学校的文化底蕴,加强传承和创新,抓好文化激励,突出人文和自然的校园环境给学生潜移
默化的影响作用。
(五)教科研引路
1、继续推行教科研激励制度,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
为了引导、激励更多的教师参加教科研工作,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学校将继续推行教科研激励制度,要求教师每学期写一篇教学心得和教学反思案例,每学年有1-2篇有质量的论文发表或获奖,并将论文情况与教师的评优、晋升、职称评聘挂钩。
2、加强教科研过程管理。
教科研工作必须实行全面管理,全程管理。全面管理就是要激励人人参与教科研,人人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人人撰写论文。对课题研究实行全程管理,每学期落实“三个一”工程要求,全体课题组成员要搜集相关资料,寻找理论根据,写好一篇研究心得,开好一堂研究课,选好一个研究案例,定期召开课题阶段成果汇报会,并按时结题。
4、建立教师教育教学研讨制度。
鼓励教师撰写教学随笔、教学日记、教学案例评析等,剖析教学案例。完善教师研讨制度,创设教师学习研讨环境。提供书刊资料,推荐阅读文章,建设学术研讨室,开设学术交流网页,为教师的学习与研讨提供时间和空间的保障。定期组织教师收看或邀请名师到校开展教育教学思想讲座,结集出版本校的《优秀教案集》、《教学反思录》、《教育教学案例选》、《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集》、《综合实践活动案例》等,总结和推广学校名师经验。
(六)设施装备建设。
我校要争取镇党委和政府的支持,搞好学校的绿化和环境建设,大力构建现代化校园,按照省颁标准要求配齐各类实验仪器设备,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硬件支持。“十二五”期间争取基本为每位老师配备办公电脑。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完善教室内部设施,五年内争取班班建成多媒体标准教室,并对现有的安保监控系统、校园广播系统、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等重新调整和整合,维护好、建设好、使用好,建设数字化校园,为开展高水平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保障。
德兴市新建中学
2011年9月20日
第四篇:汀泗中学干部队伍建设汇报材料(2013年)
汀泗中学干部队伍建设汇报材料
一、基本情况
汀泗中学2013年春季在校学生数431人,教职工60人(其中城区交流5人,镇内镇外支教9人,借调或借用3人,病休2人,59岁退养3人),干部配备人数为13人(其中正校长1人,教务、政教、后勤副校长各1人共3人,工会主席1人,主任3人,副主任4人,团支部书记1人)。在班子成员中,大学本科学历12人,占92.3%,大学专科学历1人,占7.7%,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1人占84.6%,初级职称1人,非党员1名占7.7%,成员中50岁或50岁以上的有3人占23.1%,其中副校长2人,主任1人,45—49岁4人占30.8%,其中校长、副校长3人,主任1人,40—44岁3人占23.1%,其中主任1人,副主任2人,35—39岁3人占23.1%,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4岁,其中副校长平均年龄49岁,主任团支书平均年龄43岁,副主任平均年龄40岁。
二、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校按照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认真落实各级会议精神,不断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战斗力强、团结协作、廉洁有公信度的干部队伍。
1、切实加强干部思想政治建设和干部教育培训。
学校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干部的理论学习,不断用新的思想来武装干部头脑,把干部的理论学习作为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首要任务。一是每学期结合国家时事规定干部必学和选学内容,及时了解国家和地方的政策精神,定期召开学习交流会。二是定期组织青年干部赴外地观摩学习,努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教育能力和管理水平。三是不断加强干部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每月一次校务会,每周一次工作例会,每期一次民主生活会,谈思想,讲工作,提建议。四是倡导干部“五带头”,即带头参加政治业务学习,带头执行规章制度,带头参加教研教改,带头挑工作重担,带头参加以党员、干部为主的义务劳动。
在干部教育培训中,我校结合上级的安排,积极选派青年干部外出培训学习。近年我校共选派9名同志参加上级培训交流活动,其中游建平校长参加了咸安区在湖大组织的校长培训,闫正美、徐全贵、金亚奇、李敬锋同志也都先后参加了校长培训或后备干部培训及交流活动。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教育管理能力,也提升了学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在教育教学中,领导干部深入教学一线,带头勇挑重担,在期初干部要带头做好学生的控辍保学工作,蹲村包组下乡走访,教学过程中领导蹲学科组,带头进行教研教改,做学科课题研究的领头羊。在学校日常工作中,带头遵守学校
各项纪律,带头参加 学校的义务劳动。近三年来,干部义务劳动累计为学校节省资金近万元。我们的干部领导在教师中树立良好的公朴形象,受到全校师生的好评。
2、完善各项制度,明确各自职责,科学规范管理。
在近几年的学校工作中,我校组织行政干部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包括教师考核、教学评价、教师考勤、班主任管理、学生管理、财务制度、后勤管理等等方面,还结合上级精神,制订了学校公务用车、用餐等相关制度,特别是在行政公务中,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和教育局文件,勤政务实,严格按照“五不准”办事。现在学校已完成了一本较完整规范的制度汇编,使学校各项工作都有章可循,能照章办事,做到用制度管人管事。
在学校领导干部管理中,力求分工合作,责任明确。在日常管理中,我校基本上是分办公室、教务、政教、后勤工会等几大块分工合作的,校长统筹管理,副校长各管一方面工作,负责和指导自己的处室开展工作。教务副校长——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政教副校长——政教处、团支部——班主任、学生会——教师、学生;后勤副校长——总务处——教师、学生后勤保障;工会主席——工会教代会。每学期初根据各处室的情况,签订部门任务责任书,明确任务和职责,做到既分工又合作。每周一召开校务例会,总结上周工作,布置本周安排,做到部门工作一条线,学校工作一盘棋。
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实行校务值日——部门值日——班主任教师值日三级管理督查机制。校长、副校长轮流校务值日,负责学校当天一切事务,检查和督促各部门值日到位情况,教务、政教、后勤各部门领导轮流值日,巡查学校当天教育教学的情况,及时处理偶发事件,班主任值日教师负责本班学生的日常管理,负责学生就餐就寝的正常秩序。每一级值日都制定了值日职责,做到责任明确,事事有人管,时时有人查,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的管理模式。
3、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政务公开。
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充分发挥所有行政、工会、教代会等的职能,实行民主监管,民主管理,政务公开。
在学校管理中,如果有重大决策决议必须通过行政会、教代会、教师会审议通过,学校财务上经济往来帐目要日清月结,并及时在校务会、教代会、教师会上公开。所有干部都要接受群众监督和上级的考核评定,中层以上干部每期必须向教代会述职,接受教代会的考核评议。干部管理上真正做到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每期都实行政务校务公开。
4、规范干部选任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在干部选用和后备干部培养中,我校认真贯彻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汀泗中学后备干部培养制度》的各项规定,坚持民主、公开、竞
争、择优的原则和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选任干部和培养干部,规范干部选任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在教师中的公信度。
三、存在问题
1、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偏大。虽然经验丰富,但创新不足。
2、我校干部队伍职数较多。虽人多好办事,但有互相依赖推诿的嫌疑。
2、干部能上不能下的机制制约了政令通畅和机制运转,靠感情办事情况居多。
四、相关建议
1、建立干部任期责任制,定期考核,庸才下,能者上。给想干事人以机会,给会干事人以空间,给干成事人以荣誉,给不干事人以危机。
2、合理配置,加大副手交流力度。
汀泗中学2013年3月28日
第五篇: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中学“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现状分析
**第一中学创建于1959年,原隶属于****林业管理局,10月移交政府管理,成为**市教育局直属高级中学。学校占地面积85177m2,校舍建筑面积37652m2,现有60个教学班,在校生3346人,教职工246人,其中专任教师196人,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中高级职称达52.6%。
近年来,学校以教育科研为引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实施精致化管理,突出办学特色,现已发展成为具有较大办学规模和良好社会声誉的自治区普通高中示范学校、自治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自治区高中管理先进学校、自治区现代教育技术先进集体、自治区精神文明单位、自治区绿色学校。
当前,我校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仍需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尚需转变;教育科研水平有待提升;对优秀生源的吸引力有待增强;基础设施亟待完善;规范办学方面还应提高等。结合本校实际,特制定**林业一中“十二五”发展规划。
二、指导思想
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法律和文件精神为指南,深入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本着为学生发展负责、为民族未来负责的宗旨,努力培养人格健全、基础厚实、善学上进、体魄强健、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栋梁之材,不断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办人民满意教育。
三、基本理念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办学思想,恪守“雷厉风行、严谨务实、科学高效”的工作作风,遵循“品行第一、学力第一、健康第一、安全第一”的办学理念,以“重道德、尊师长、苦学习、勤锻炼、讲卫生、守纪律”为校训,培育“严谨、求实、探索、创优”的校风,“爱生、博学、严谨、创新”的教风,“尊师、守纪、勤奋、探索”的学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成长为品德高尚、个性鲜明、身心健康、善于与人合作、富有个性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据市教育局确定的教育发展战略,着眼于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我校的办学优势,以加强干部和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切实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普通高中新课改为突破口,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和人事制度改革。全方位推行精致化管理,强化责任意识,力求领导班子、职工队伍建设再上新水平,德育工作再上新台阶,教育教学工作再创新佳绩,综合办学实力再度实现新跨越。继续发挥我校作为自治区级示范学校的示范、辐射、牵动和带头作用,为早日实现真正与海拉尔二中并驾齐驱的目标而努力奋斗,为晋升为国家级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奠定坚实基础。
(二)具体目标:
1、抓住国家大力实施校安工程的契机,重新规划校园布局,完善校园基础设施,提高教学设施现代化的水平,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先进单位、国家级信息技术应用先进学校。
2、在市教育局统一规划下,适当控制稳定办学规模,实行小班化教学,注重因材施教,通过实施“全员育人导师制”,使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成、成人、成才,形成本校办学特色。
3、提高高考上线率、重点大学上线率。在2012年以后的高考中,尽量缩小与海拉尔二中高考上线率的差距,尽最大努力提高重点大学上线率。做好学科竞赛辅导工作,使更多的学生通过保送或自主招生的途径跨入重点大学的大门。积极与国内知名高校联系,争取成为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的生源基地校。
4、全力打造优质师资队伍。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水平,到2014年,具有硕士学位的专任教师达到5%。通过“青蓝工程”,助推青年教师成长,五年内将100名青年教师打造成为骨干教师。学校实施“名师工程”,扶持部分中青年教师步入地区或国家名师行列。
5、2014年底,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的省级普通高中示范学校的各项标准,通过自治区复检。
五、策略和措施
(一)提升管理水平:
1、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切实实行校长责任制,充分发挥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监督作用,健全行政例会制度,遵守议事规则,不断加强学校行政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改进工作作风。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完善适应新形势的现代管理模式,使学校管理实现现代化、科学化、制度化、系统化。
2、积极完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深入贯彻《劳动法》,深化教职工聘任与上岗制度。完善各项工作考核评价制度,不断健全对教师、科室、年级部、学科组和备课组的考核评价机制,制定实施绩效工资方案,形成多
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工资分配制度。
3、努力推进精致化管理。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各部门精致化管理制度、方案,设计各项工作的流程图,构建精致化管理长效机制,大力推进科室制度文化建设。不断完善部门功能,全面提高管理效能。完善学校中观、微观层面的可操作性制度,使学校与科室的执行力有更明显提高。
4、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按照
《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要求,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把惩防体系建设纳入学校管理全过程。
(二)改善办学条件:
1、重新规划校园布局。以校安工程为契机,用两年时间完成校舍加固和重建工作:2010年完(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成所有房屋的抗震加固工作,同时完成食礼堂和舍区连接工程的拆除重建工作;2011年完成教学主楼、男生宿舍、阅览楼的拆除重建工作,改善学生食宿条件。另外,学校还将在三年内建成3040m2体育馆,配齐附属设施、设备。做好学校净化绿化美化工作。
2、提高教学和办公条件现代化的水平。分期分批为教师配备笔记本电脑,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三年内为教室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现教学设施现代化,扩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在各教学楼配备电子显示屏,提高学校档次,畅通信息传播渠道。
3、充实教学资源。筹建学校图书馆,加大对图书、报刊的经费投入力度,提高各类图书的利用率,加快流通周转率。筹建电子教室,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发展服务。
4、为教职工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办好“职工之家”,在现有两个兵乓球室、一个台球室的基础上,添建两个健身房和两个形体室,购置健身器材,为教师职工提供充足的健身场所。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改善师生食宿条件。购置大客车,改善教职工通勤条件。
(三)提高教学质量:
1、强化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落实并完善《教学精致化管理实施方案》,以常规教学为抓手,规范过程,精致管理,形成独特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实行年级管理部实体制、年级主任负责制,明确年级部主任是年级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年级部考核实行“捆绑式”,建立相应的考评体系,充分调动年级主任和全体教师的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鼓励全体教师关注、反思、改进课堂教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为中心,全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实现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的最优化,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有限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务科、教科研室、各年级管理部、各学科组搞好统筹,专题研究,落实措施,跟进督导,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出成果、出人才、出质量。
3、实行分层次教学。开展品牌生打造、学科竞赛辅导、特长生训练、弱科辅导、会考辅导等,进行因材施教,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为宽阔的平台,使学优生更优秀,学困生有提高。在体育特长生专业考试中,争取实现100%的优秀率;在各类学科竞赛中,争取更多学生获奖。同时努力争取国内知名高校自主招生的推荐资格。
4、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在开齐开足开好国家和地方课程的基础上,规划、研发、实施校本课程,开设心理健康、艺术欣赏、太极拳、游泳、中学生礼仪等课程,编制校本教材,纳入教育教学计划,构建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体育课模块教学,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
(四)创新德育工作: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强化班主任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增强德育工作原动力。举办班主任培训讲座,召开德育创新专题研讨会,组织班级管理工作经验交流会,汇编班主任工作案例集,切实提升德育队伍的“软实力”。
2、强化养成教育。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养成教育手册》,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围绕“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的教育理想,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抓住各阶段重点,按年级、分层次、有侧重地持续开展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全面开展与学科课程相衔接的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3、拓宽德育实施渠道。以心理健康教育、校园礼仪教育、德育课程建设为主渠道,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力为主途径,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完善“全员育人导师制”,通过感恩日、校园开放周、家长委员会等形式创设更多机会让家长参与学生教育活动,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育平台和网络。
4、完善学生评价机制。根据国家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一步改进评价方式和操作方法。建立学生、班级和班主任三级成长档案,通过成长档案,加强学生成长的过程性评价,形成学生、班级和班主任三级校本学生评价体系。
(五)突出教育科研:
1、树立科研兴校的意识。通过各种途径的校本研训,增强教师教育科研意识,鼓励教师积极自觉地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唤醒教师的专业发展意识和科学研究意识,形成浓郁的教科研氛围,探索教师专业发展道路,建设一支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
2、完善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制定学校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完善科研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教育科研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改进和完善校本研训制度,逐步形成民主、开放、有效的教研科研机制,建立协同管理的体制。
3、加大对科研工作的资金投入。设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鼓励教师承担或参与国家级、自治区级等大型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同时争取校内以有效课堂教学为总课题的微型课题研究出新成果。把教科研能力列入教师考核内容,对教育教学研究成绩优异者实行重奖。
4、构建务实的教研网络。融汇校内外教学研究资源,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发展、开放式的学校教研网络,为教师获得经常性的教学经验交流、教学协作创造良好的环境。通过各类公开课、论文评比、课题研究、学科基本功大赛、座谈会等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教学方法,了解教改信息,推广优秀的教科研成果。
(六)加强队伍建设
1、创建和谐的领导集体。创学习型领导集体,在实践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教育理论,掌握教育改革的前沿思想;创专家型领导集体,主要领导班子成员具有较高的研究、指挥、决策和协调能力,分管领导成为某一方面的权威或专家;创实干型领导集体,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勇于创新,扎实推进学校各项工作。
2、打造优质的师资队伍。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治教,规范教育行为,提升师德修养。定期评选各类优秀教师、师德模范,大力弘扬正气,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爱岗敬业的良好氛围。
3、充实稳定师资队伍。通过招聘引进、自培等途径,努力形成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为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努力争取上级机关的支持,解决20名因政策原因没有入编的青年教师的编制问题。
4、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建立教师进修和培训的激励机制,制定《教职工学历提高奖励办法》,鼓励教职工学历进修和岗位培训,重点是岗位培训。做好与**学院联合开展的校本培训工作,争取成为校本培训的样板校。进一步推进“青蓝工程”向纵深发展,打造学校名师,争取更多教师进入**市名师行列,扶持若干教师成为全国名师。
六、保障体系
(一)内部保障:
1、制度保障: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规范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2、队伍保障:学校有一个开拓创新、团结和谐的领导班子,有一支业务水平高,政治觉悟强的干部队伍,有一支品德高尚、业务精湛、甘当人梯、无私奉献的教师队伍。
3、资源保障:学校软硬件设施都很完善,归属地方政府后,办学经费有了可靠的保证。
(二)外部保障:
1、政策保障:国家实行“科教兴国”战略,自治区确定“科教兴区”、“人才强区”的发展目标,积极推进“教育强区”,保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超前发展。
2、组织保障:我校移交**市教育局直属后,**市教育局对学校的建设和事业发展高度关心、支持。
3、生源保障:学校近年来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满意度美誉度不断提升。面向**市招生后,生源数量和质量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