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讲课提纲
讲 课 提 纲
——于良——
“软环境”这一词语是近十年来才出现并且逐渐被人们重视的。这项工作可以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打两个比方,我们穿一件干干静静的白衬衫上下班,不想让它一天就变黑了,怎么办,这就需要道路清洁,需要城建部门抓好城市卫生。我们每个人都想多挣点工资,钱从哪儿来,需要我市有更多的企业,他们的企业发展的好、他们生产的产品销售的好,为市财政就能创造更多的税收,市财政有钱了,我想我们的工资也就不会少了。想让企业发展壮大,让他们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就需要我们各部门的扶持、帮助,这也就是软环境工作。几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软环境工作,涉及面也不断拓宽。就我市而言,经过多年整治和建设,软环境工作已由最初的单纯抓制度建设到现如今抓制度、抓效能、抓服务、抓管理等多个层面,含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而作为软环境工作的具体执行部门——市政府软环境办公室,也由原来的临时机构变为现在的常设机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相信大家在平时的工作中也能体会到。多少年来我们一直都在说软环境、软环境,那不仅有许多人要问,到底什么是软环境?我们为什么要大力加强软环境建设呢?软环境工作应该如何来抓?下面,我就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跟大家来共同探讨、学习。
一、什么是软环境
什么是软环境?软环境是相对硬环境而言的一个概念,硬环境是指硬件设施,例如高速公路、电网、电信网络等等。而软件环境则是指物质条件以外的如政策、文化、制度、法律、思想观念等外部因素和条件的总和。
就存在形式来说,硬环境是一种物质环境,软环境是一种精神环境。作为物质环境,它被限定或固定在一定的地理位臵上(如嫩江湾湿地公园)和人为的具体的物质空间之中(大礼堂、会议室、演播厅)。它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体验之外,具有静态的和硬性的特征。作为精神环境,它反映了社会风气、媒介管理、群体风貌、生活状况、信息交流等情况。它是一个被人体验和意识的世界,具有动态的和软性的特征。
就条件准备来看,由于硬环境是存放、容留传播活动的由有形物质条件构成的空间和场所,其重要性、紧迫性容易立即呈现出来,因而引人瞩目、容易得到重视;而软环境是围绕、弥漫在传播活动四周的由无形的精神因素构成的境况和气氛,其重要性、影响力是缓慢呈现的,因而容易被人忽视。另外,硬环境的需求比较具体、明确,一旦满足即可看到成效;而软环境的需求往往比较模糊,难以量化,即使付出代价也难立即看到效果。这也是人们忽视软环境建设的一个原因。正是在这些情况下,各级党委、政府才希望人们在重视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千万不要忽视软环境的建设。否则,不仅传播活动在硬环境中获得的良好效果会消失 2
在软环境之中,而且会由于能量内耗而导致两种环境都产生负面效应。
就构成要素来讲,软环境系统主要包括:一是体制环境(政治和经济体制是否顺畅。政策是否具有连续性,能否按照市场经济体制运行、是否尊重市场规律、有无违背市场经济体制的规定和制度)、二是制度环境(各种维持机关运行的制度是否完善、执行是否到位)、三是行政环境(政府行政机关各部门能否做到廉洁、高效、服务、责任、法制)、四是法制环境(司法部门能否保证治安环境良好、违法犯罪能否得到有效惩处。执法部门能否做到秉公执法、秉公办案、)、五是政策环境(当地政策是否优惠、优惠政策能否落实)、六是诚信环境(企业、个人、政府是否守信)、七是人文环境(当地社会文明程度、国民素质、文化氛围)等。那么,应该肯定,无论是优化经济发展硬环境还是软环境都是政府的职能所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地尤其是南方的“经济特区”和“园区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和强大,就是因为他们由最初靠硬环境、减税让利等优惠待遇招商,到现在他们创造性地、灵活地运用政策,营造了投资创业的优良环境,靠服务环境、靠产业链招商,处处走在前头,在汇集资金、技术、人才和资源等方面不断取得了优势,赢得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而我们北方,硬环境受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得到快速发展,落后很多,软环境工作也刚刚起步,处在学习和实践之中,与南方相比,差距很大。
从实践来看,良好的发展环境,至少能产生三大效应:一是“洼
地效应”,软环境工作做的好,这个地区能汇集项目、资金、技术、人才,推动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迅速发育壮大,形成规模,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二是“连锁效应”,软环境工作做的好,能使当地环境的受益者成为宣传者,一个投资者往往能吸引和带动一片。收到“一花引来满园春”的效果;三是“亲和效应”,环境好,适合居住、适合创业、适合发展,就能让有钱人把钱投进来,让好项目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让投资人安居乐业。从而使各行各业良性互动,形成强大的民心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为了营造一个良好、宽松、优质、高效、和谐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推动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软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市软环境工作办公室,配备了工作人员、规范了工作职能。目前,软环境办公室的主要职能包括:一是负责贯彻落实国家、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经济发展软环境治理工作的方针政策;二是综合全市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情况,提出工作指导建设;三是研究制定工作机制;四是明确各部门职责;五是负责对跨系统、跨行业、跨层级的涉软按键进行综合协调和任务分解;六是组织相关部门对涉软案件进行查处;七是建立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并组织实施;八是指导监督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整体工作。
二、为什么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一)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政府职责所在。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责任是为社会提供财富、为国家提供税收、为国民提供
就业;政府的职责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从政府的四项职责来看,实质上都是在围绕“环境”开展工作。我们作为具体工作人员,如果不抓发展环境,就是失职,抓不好发展环境就是不称职。从这个角度讲,优化发展环境既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检验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更是我们每个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综合素质和整体工作水平的重要体现,必须引起我们每个人的高度重视。在目前,企业家虽然是在帮助我们创造财富、带动就业、促进发展。但他们干事创业的环境并不宽松,想干成点事情不容易。举个例子。所以,作为主管环境整治工作的我们就要为这些企业、普通群众协调解决问题,要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办一些事情,作为机关工作人员,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二)优化发展环境是企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求。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抓软环境建设,研究制定了很多政策(如:举几个政策例子),采取了很多办法,全市经济发展大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广大投资者和群众要求改善软环境的要求、呼声仍然很高、很强烈。据近两年的省市两级测评统计,反映我市执法执纪执收部门和人员的问题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每年的投诉、举报仍时有发生(去年省里统计的数字:问题有多少个、涉及多少部门);扶商、亲商、安商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查的案例,举例子)。
(三)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市经过这
年的的发展,有了实足的进步,但是大安仍未摆脱工业弱市、财政穷市的帽子。如何摆脱贫困---发展是硬道理。经济要增长,说白了,就需要钱。我们这儿有没有钱?我敢说“有钱”。据了解,我们大安市城乡居民存款余额有45亿左右,理论上说我们实际可以利用的内资有20多个亿,如果有一个好的投资环境,能留住这20个亿在本土投资,那将给我市带来多大的收益,大家可想而知。可是目前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大多数的资金流走了,流到了其它地方。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只有一个,我们的环境还不够好,人家的环境比我们优越。没有好的环境,内资留不住,外资也不会进来,即使进来了也不会长久;没有好的环境,即使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引来了外资,也会走掉。为此,我们必须优化环境,留住内资,吸引外资,内留外引,扩大投资,这样,就可以通过投资,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可拉动我市经济增长,实现我市的既定目标。
三、我市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概况
多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软环境建设工作,将软环境建设作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建立了三项机制。建立了责任机制。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市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领导小组。市里每年都召开专门会议,研究部署软环境工作,研究制定《软环境工作实施意见》。明确软环境工作任务、目标、要求,及工作责任。建立了监督机制。市政府及各部门从人大代表、政协
委员、企业法人代表、个体工商户代表和居民代表中聘请了504名义务监督员,加强了对软环境的监督。建立了考核机制。市里制定下发了《全市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目标责任制及考核细则》。每年年末,对55个部门和18个乡(镇)进行考核,软环境考核结果与民主评议软环境结果综合运用,确定各部门、乡(镇)的名次,并进行奖罚。
加强了三项建设。一是加强了制度建设。积极推行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建立了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开通了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为企业、个体工商户和社区群众提供了规范、便捷、优质的服务。二是加强了规范化建设。市软环境办组织相关部门统一编制了《明白执法手册》,将其发至所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手中,对执收、执检、执罚情况进行监督,防止“四乱”行为的发生。统一编制了《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对执法人员的工作职责、执法程序、工作纪律等都做了明确规定。三是加强了职业道德建设,全市各部门、行业开展了“岗位文明标兵”、最佳办事员、“服务无差错竞赛”等项活动,加强了对职工的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了他们的服务意识,提高了服务水平。
开展了三项活动。一是全面推行了政务公开活动。市政府及各部门普遍设立了公开栏、公开板、公开墙,有的部门编制了《公开手册》,还通过导视性载体、板刊、电视等媒体向社会公开职权范围、办事依据、办事条件、办事程序、办事结果、便民措施、社会承诺等。全市公开的行政审批项目388项,公开服务承诺509项。通过
公开,切实解决了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二是开展了争创文明窗口活动。在全市186个窗口、单位积极开展争创活动。使服务窗口从环境建设上、服务设施上,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上有了明显的改善,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三是开展了“评查树”活动。在全市各部门科所队中开展了评议科所队长、查处违规案件、树立先进典型活动。使执法人员的素质,执法水平、服务水平都有明显的提高。
可以说,通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的软环境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2009年。在全省民主评议软环境工作中,我市市直部门满意率达到89.5%,科所队长满意率达到83.34%,全省排名第22位。被省委、省政府评为软环境工作先进县市。2010年各项数据又全面提高,全省排名跃居第14位。良好的发展环境也给我市经济建设带来巨大活力。2009年以来,全市实际利用外资 亿元,实施超千万元重点项目 项,大安灌区、土地整理、风力发展、油田开发等一批关乎未来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无论从我市经济发展要求与软环境建设的实际状况来看,还是从软环境工作与投资者的要求来看,都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干部作风不实。一是部门利益至上。围着自己的小圈转,对上级安排的工作,大利大干、小利小干、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二是责任意识欠缺。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工作不重抓落实,问题来了往下压,压不下去往外推,推不出去就拖。三是精神状态不佳。
等、靠、要思想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四是服务意识不优,个别单位还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问题。
2、工作效率不高。有的部门设在政务大厅的窗口类似“收发室”,存在“前店后厂”现象,只受理不办理,群众还得两头跑、两头办;有的特殊事项虽经领导同意了,具体工作人员仍死扣教条,按部就班,方法死板,缺乏创新能力;有的工作人员未能一次性告知服务对象应该提供的全部资料,到了部门又找不到具体办事人员,让服务对象来回跑冤枉路。据去年调查问卷显示:对机关服务最不满意的是审批办事手续繁琐、部门办事效率不够高,分别占40%和19%,20%的人认为到行政部门和办事单位办事需要找熟人沟通联系,希望政府部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占问卷的69%。
3、服务意识不强问。一些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没有从思想上真正树立起优质服务的理念,缺乏主动服务发展、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意识。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等服务制度在一些单位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落到实处。有的同企业的联系和沟通比较少,不能及时了解企业的需求,对招商引进来的企业跟踪服务不够,遇到事情互相推诿扯皮,配合协作不够。
4、执法行为不够规范。通过走访调查了解到,企业对行政执法满意的占85%,不满意的占15%。主要表现为:处罚随意性大、幅度变动太大,对企业首次轻微违规,不以教育和整改为主,而是以罚代管。同时多头检查、重复检查、个别执法人员业务水平低、执法不公正、不透明、讲人情关系、强行要求各类企业参加培训并收取
费用、培训工作走形式等现象仍然存在,企业仍有意见。
5、舆论氛围不够浓厚。一是社会舆论的辐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介对社会舆论的软环境功能没有进行强有力的整合,发挥作用还不够明显。二是投资者的舆论效应没有得到积极重视。一个地方软环境优劣、投资者最有发言权和说服力,但目前投资者参与软环境建设的快捷沟通渠道不宽,因而使投资者难以担当正面的宣传员。
四、下步工作想法
大家都知道了软环境的含义和重要性,也了解了我市软环境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接下来就是要怎么干的问题了。我想,软环境工作今后要注重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舆论宣传,努力营造良好氛围。这项工作要做到尽人皆知,不能只要靠我们和各部门各单位去抓,还需要我们的社会主体--老百姓积极参与和配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通过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宣传单、宣传标语等各种媒体、方式广泛宣传,努力形成“人人关注软环境、人人都是软环境”的社会氛围,让广大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去自觉遵守软环境建设的要求和规定。敦促各单位、各部门围绕软环境建设的各阶段重点工作,有计划地开展宣传报道。对软环境建设中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进行大力宣传,对损害服务环境的人和事予以批评和曝光,引导统一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同时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增强行政执法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法规意识,改进作风,依法行政,履行职责。
二是查找不足,健全完善工作机制。下步工作中,我们要结合当前软环境工作的实际,围绕“软环境创先争优”活动、“民主评议”活动,深入基层、企业调研、暗访,认真查找各单位各、部门在软环境建设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因事施策、因人施策,督促其认真及时作出整改。不断健全完善工作制度,堵塞漏洞,着力转变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结合实际,大力开展教育和培训,引导广大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作风,努力提高服务企业、基层和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和工作能力,增强“树立人人都是软环境,事事都是软环境”的责任意识。
三是要强化监督,严查涉软案件。围绕全市软环境建设,定期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调研、视察和评议活动,推动软环境建设不断深入。进一步拓宽监督渠道,畅通投诉渠道,通过向企业、群众公布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等多种途径,认真受理涉及行政执法和服务方面的投诉,将行政监督和法制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努力推动机关作风的转变。加强涉软案件查处,为创建良好的软环境清除前进障碍。加大对涉软违规案件的查处力度,拓宽款投诉渠道,认真受理企业和群众的投诉,对干扰和损害经济发展环境的行为,做到有诉必查,有查必果。
以上是我对软环境工作的一些认识和想法,说的不一定完全正确,请各位领导、同事批评指正,以利于我们下步更好的开展工作。
谢谢大家。
第二篇:讲课提纲
抓好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长子县 霍华琴 讲课提纲
一、介绍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1、村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
村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由支村两委推荐、群众代表选举产生网格长,在支村两委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村矛盾排查调处、合同管理、宅基地管理、民事代办、红白事服务等各类社会服务管理工作。
2、乡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
乡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下设综治办、便民服务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指导和帮助解决村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难以解决的问题。
3、县级是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建设
整合信访接待、矛盾调处、劳动仲裁等部门职能,建立县级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
二、介绍专调、联调和职能下沉
1、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
组建专职联调队伍,从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使各类矛盾发现于早,化解于小。
2、联调工作的开展
实现三纵三横无缝隙联调格局。
3、职能下沉
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职能下沉到乡镇和农村。
三、抓好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几点建议
1、信息化支撑
2、财力保障
3、科学考核评价
第三篇:森林法讲课提纲
《森林法》讲课提纲
一、森林法概述
(一)基本概念:
1、森林:指具有一定面积的共生的乔木,是一个以树木主体的生物群落,也是以树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2、林种:指根据人工林在同民经济中的不同效益划分的林分种类,分为(五大类)即: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
3、乔木:指高3 米以上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和广阔树冠的木本植物,(大乔木为20米,中乔木为10—20米,小乔木为10米)。
4、四旁植树: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及一切空地上进行成行或零星植树。
5、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林地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比值越大,说明森林数量越多。(我国是15%左右,世界平均为26%)
6、生物多样性:每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有生命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动物约150万种,植物30万种。
7、薪炭林:即以获取薪柴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人工林的产量高,轮伐期短,燃烧性能好的刺槐、麻栎、旱柳、沙棘等乔、灌木。
8、森林经营
森林经营在中国通常指为获得林木和其他林产品或森林生态效益而进行的营林活动,包括更新造林、森林抚育、林分改造、护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伐区管理等。广义的森林经营则是指以森林为经营对象的全部管理工作,除营林活动外,还包括森林调查和规划销售、林业资金运用、林区建设和劳动安排、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等。经营方式 按经营目的...9、森林采伐
森林采伐 是从伐区中获取木材的生产作业。是森林采伐运输的第一阶段,即伐区生产阶段。内容包括伐区调查、伐区工装车等。采伐迹地清理采伐后的林地称采伐迹地。清理的目的是防止森林火灾、水土流失和病虫害发生,改良土壤,促进森林更新,提高木材
10、森林抚育采伐
森林抚育采伐是从幼林的树种和优良林木的优势地位,改善林分品质,提高木材质量,缩短森林培育期限,增强森林防护作用,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从而也可提供大量中、小径材,所以也是中间利用的手段。概况世界森林抚育采伐的历史可概括为 3个阶段:①初级阶段,从11世纪至1分确定合理的密度,确定砍伐木和保留木的数量。
(二)森林法概念:森林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用行政手段制订 宪法在林业方面的具体体现,是经济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通过森林法可以调整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国家组织、领导、管理林业和以法治林的法律依据。贯彻实施森林法有利于保护、发展和合理经营利用森林资源。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森林、林木培育种植、采伐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活动者必须遵守森林法。
1、《森林法》的特点:(1)空间效应:中华人民共和国。(2)强调对象:森林、林木培育、采伐及经营管理。
2、林业建设方针: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森林分类(五类):(1)、防护林;(2)、用材林:生产木材、竹材;(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油料、调料、饮料、工业原料和药材;(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5)特种用途林:风景林、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等
(三)森林法产生背景:
“八五”期间形成林业法规的主体框架,《森林法84年4 月审仪修改》和《野生动物保护法》。该法强化了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措施,维护了森林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对国有重点林区林权证书的发放,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转让,征用或者占用林地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森林公安机关,森林武装警察部队的任务,政府人员违法行为的处界等做好相应的规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林权的法律规定
(一)林权的种类:
1、林权的概念: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2、林权的种类: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林木的所有权
3、林种划分:(1)、森林;(2)、林木;(3)、林地
4、森林按功能划分:(1)、防护林;(2)、用材林;(3)、经济林;(4)、薪炭林;(5)、特种用途林。
(二)所有权和使用权
1、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造册和发証
2、使用权的转让:(1)、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2)、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3)、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采伐林、火烧迹地的林地;(4)、国务院规定的其它森林、林木和其它林地使用权。(1)和(5)是不可以转让使用权的;(2)、(3)和(4)是可以转让使用权。
(三)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1、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
2、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长期贷款。
3、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
4、征收育林费,专款专用
5、煤炭、造纸部门提取一定数额资金专门用于用材林
6、建立林业基金制度---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三、森林经营管理的法律规定
(一)森林资源清查
1、森林资源清查的意义
2、森林资源清查的概念
3、森林资源清查的内容
(二)林权管理和森林资源的转让
1、林权管理:依法登记发证的管理制度,依法取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2、森林资源的转让(见第十五条)
森林资源—森林(乔木林和竹林)、林木(树木和竹子)、林地(郁闭度0、2以上,乔木林地和竹林地、灌木林地、采伐大地、苗圃等。)及其它的野生动、植、微生物。
(三)林业长远规划(见第十六条)
1、林业长远规划内容:包括林业发展目标,林种比例、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植树造林规划等四方面的内容(由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地方的用地人民政府。
2、制定林业长远规划应遵循如下原则:
(1)、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以现有的森林资源为基础;
(3)、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相协调。
(四)林权纠纷的处理方法
根据《森林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先进行调节,调节无效的依法处理。
处理原则是(1)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2)个人之间或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或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作出最终裁定。对有争议的林地、林木就当保持现状,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林木。
四、植树造林的法律规定
(一)植树造林的四种形式(第二十六条)
(二)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
法条内容: 国家实行全民义务植树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群众植树造林,护林防火,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林地,制止滥伐、盗伐森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释义: 本条是对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规定。
一、植树造林。根据l981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运动的决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十一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植树三至五株,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这是法律规定的一项全民义务植树制度,是带有强制性的任务,凡是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和公民必须履行,参加绿化义务劳动,这是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二、护林防火。为此,森林法第十七条、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森林防火条例》,对森林防火工作都作了具体规定。
三、防治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林的病害的预防和除治。森林法第十八条、森林法实施细则及1989年国务院发布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都对防治森林病虫害作了具体规定。
四、制止滥伐、盗伐森林。其中“滥伐”是指不按规定的数量,在指定或非指定区域,任意乱砍滥伐;“盗伐”是指未经批准,擅自进行采伐。
五、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比。森林法第二十二条对此有明确规定
(三)林木收益的法律规定(第二十七条)
五、森林采伐的法律规定
(一)采伐许可证的申请与发放
(二)办理采伐许可证的申请时应提交的文件和内容
(三)采伐森林和树木的法律规定
1、对成熟的用材林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
2、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3、禁采伐特种用途林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林木。
无论是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许可证规定的面积、株数、树种、期限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更新造林的面积和株数不得少于采伐的面积和株数。
(四)木材运输的管理规定
由木材检查站(专门机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检查木材的运输。有效控制采伐量,防止乱砍滥伐。
1、木材检查站的职责:
1、宣传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家其它有关木材运输检查监督的法规政策。
2、依法查验木材运输证件,制止违法运输木材。
3、对违章运输木材,由木材检查站依法在规定的权限内作出处理。
2、对非法运输木材的处罚:
1、对未取得木材运输许可证,而擅自采伐的行为
2、有许可证但未按规定执行的行为(1)、补种十倍的树木;(2)、没收已伐的林木;
(3)、没收非法所得,并处3—10倍的罚款。最后是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五)盗伐、滥伐的法律责任
应知应会:
1、植树节为每年3月12日定下的植树节,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79年2月23日通过决议。
2、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提供木材、食物、药材);生态效益(净空、防噪、固沙)和社会效益。
3、《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全国人民通过修改决议。
4、义务植树具有法定性、义务性和公益性。
5、满11岁的公民,每年植树3—5棵。
认识《森林法》对依法治林的重要意义
答:
1、以法的形式确定了森林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保护了森林、林木、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3、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4、对维护生态环境,依法治林是有深远的历史现实意义。
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
法条内容: 国家实行全民义务植树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群众植树造林,护林防火,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林地,制止滥伐、盗伐森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本条是对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规定。
一、植树造林。根据l981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运动的决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十一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植树三至五株,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这是法律规定的一项全民义务植树制度,是带有强制性的任务,凡是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和公民必须履行,参加绿化义务劳动,这是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二、护林防火。为此,森林法第十七条、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森林防火条例》,对森林防火工作都作了具体规定。
三、防治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林的病害的预防和除治。森林法第十八条、森林法实施细则及1989年国务院发布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都对防治森林病虫害作了具体规定。
四、制止滥伐、盗伐森林。其中“滥伐”是指不按规定的数量,在指定或非指定区域,任意乱砍滥伐;“盗伐”是指未经批准,擅自进行采伐。
五、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比。森林法第二十二条对此有明确规定
第四篇:中共党史讲课提纲
中共党史讲课提纲
一、开天辟地的起点——党的创立时期
1、五四运动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五四运动的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起了领导作用;
(2)波及二十多个省,一百多个城市,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大党的纲领
(1)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2)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3)大会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4)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4、民主革命纲领和策略方针的制定
1922年—中共二大
(1)中心任务是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2)大会指出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半封,党的最高革命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当前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
(3)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1923年,中共在广州召开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2、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就使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下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影响,为军队和政权的建立准备了群众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中国红色政权也必然会继续发展;
(4)有相当力量的正是红军存在,是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
(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重要条件。
3、八七会议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结束
4、土地革命的兴起
1931年春,根据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创立开辟
6、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与挫折
7、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与红军长征的胜利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圹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注意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注意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汇总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8、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
9、延安整风
1942年,开展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整风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0、七大和抗战的胜利
(1)1945年春,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七大,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2)指出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3)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4)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七届二中全会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5)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
(6)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7)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8)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1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
线。这三件事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依靠这三件,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毛泽东
三、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1、建国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
(1)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土地改革运动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大纲》
(4)“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资财、反盗窃国家情报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国民经济的恢复
(2)1953年,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工、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1、八大前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的《政治报告》
提出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在经济上,八大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失误
3、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4、“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
5、“文化大革命”及其教训
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工作重点的转移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命题,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十三届四中全会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建立形成十四大提出中国特色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确立
十五大与跨世纪的战略部署,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十六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篇:党风廉政建设讲课提纲
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教育提纲
讲四个问题,一是概述。二是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及现状。三是我厂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概述(廉政、腐败的含义)
廉政: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廉政: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当今主要指企业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奉公守法、诚信正直,秉公办事,清正廉洁。不贪污枉法。(廉是指南针,廉洁执政,是我们干事、谋事、成事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必须始终把握的方向)
腐败: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腐败伴随权力而产生,是一种历史现象,也不是发展中国家特有的产物。腐败是一种全球现象,是社会毒瘤。
二、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及现状
1、国际透明组织,简称TI,是一个非政府、非盈利、国际性的民间组织。于1993年由德国人彼得·艾根创办,总部设在德国柏林,以推动全球反腐败运动为己任,今天已成为对腐败问题研究得最权威、最全面和最准确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目前已在120个国家成立了分会。它的研究结果经常被其他权威国际机构反复引用。通过对“透明国际”有关数据的研读不难发现,大小国比大国、人口少的国家比人口多的国家比不容易腐败;正在发生社会转轨(转型)的国家可能滋生严重腐败。根据“透明国际”发布的2010年全球腐败指数(每年公布的全球腐败指数以10分为满分,分数越高国家越清廉)在被调查的178个国家中,有2/3的国家存在严重的腐败行为,而非洲是腐败最严重的一个洲,相比较而言,全球最清廉的国家及地区都为发达的欧洲和亚洲国家及地区。中国排名第78,比去年上升1位。丹麦、新西兰和新加坡三国并列第一。日本“清廉度”在17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7,与去年持平。美国7.1分,位列22名,索马里1.1分,为倒数第一。
2、我党关于反腐倡廉的基本理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党的第十七大指出,“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这段文字体现了反腐倡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结合实际工作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归纳,一是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上,3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领反腐倡廉实践,确立了反腐倡廉工作方针,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是工作内容上,明确了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六项基本工作,从整体上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三是组织保障上,探索和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动手反腐败的局面;
四是制度建设上,不断加大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力度,努力建设涵盖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惩戒违纪违法行为、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制约、保障党员权利等方面内容的法规制度体系,初步实现了反腐倡廉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上述内容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法规制度体系基本框架上构成我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体系。
3、我国目前消极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是违纪违法案件仍然易发多发,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二是一些案件涉案金额巨大,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违纪违法情节严重。三是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比较突出,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不廉洁问题仍然存在。(列举案例)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放松政治学习,思想认识出现偏差,经不起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 一些违纪违法人员平时不关心政治,不加强学习,不注意思想道德修养,不注重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没有正确的是非界限,分不清哪些东西是好的,是应该提倡的,哪些东西是坏的,是应该抵制的。导致世界观蜕变,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抛诸脑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经不起权、钱、色的诱惑,丧失原则,铤而走险。
2、法制观念淡薄,自律意识不强
少数干部没有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思想观念,责任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遵照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一是有些人往往存在“侥幸”心理,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纪违法的,但仍自以为行为隐蔽、方法巧妙、手段高明,却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二是还有些人自以为“收点回扣、拿点酬谢、要点好处”是“流行做法”“社会贯例”,“不捞白不捞”,把陋习当成常情,把腐败当成习惯,从被动接受,到乐在其中,最终上瘾不能自拔。
3、检查管理不到位,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
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重业务工作,轻思想建设;重完成任务,轻行政管理;重布置工作,轻监督检查的现象。工作上只满足于一般化的部署和要求,缺少深入地检查和管理,对涉及违纪违法苗头性问题,发现不及时,处理不严肃,措施不得力,从而导致一些干部胆子越来越大,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另外重制定制度,轻制度执行的现象仍然存在。
4、监督制约机制、体制不健全
在内部监督存在着“上级监督远,本级监督软,下级监督难”的问题,监督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同时专门监督检查的力量相对薄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不够大。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社会上腐败形式手段不断变化翻新、社会生活庸俗化还很有市场、少数干部思想防线不牢固、对广大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薄弱等等,都表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但也要看到当前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发展,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的态势,同时我们还要有信心,干部主流是好的,改革开放30年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提高;处分的党员还是少数,7799万党员,犯错误的占千分之一左右。
三、钛冶炼厂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
1、深化廉政文化建设,总结推广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经验,搞一批工商廉政文化精品工程。
2、抓好岗位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智者,以别人的惨痛教训警示自己;愚者,以自己沉重代价唤醒别人。
其次,落实好中央、总局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重点讲一下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问题。今年1月18日,中央正式下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新出台的《廉政准则》替代了1997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下文简称《试行准则》),其意义重大。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与把握逐步成熟,也确立了党员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廉洁从政的基本从政规范。按党内法规学分类,《廉政准则》在党内法规系列中属于准则级,其法规等级很高。这意味着,今后还可能继续出台实施办法等。
此次《廉政准则》加上了“总则”一章。一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大意义作了更全面、更系统的阐述。阐明了立法的前提、宗旨、指导原则等,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作了全面阐述,涉及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作用发挥、廉洁奉公、作风建设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新要求。三是对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指导思想作了全面阐述。总结了近年来开展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工作坚持的方针、原则以及取得的重要经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指导思想,更具统领性、指导性、前瞻性和科学性,逻辑关系更为严密。“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是廉政准则的核心内容。在这一部分规定了8条,即“8个禁止、52个不准”。个人结合学习《廉政准则》谈谈个人对8个禁止的理解:(1)禁止利用职权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简称就是以权谋私,说白了就叫腐败,内核就是以权谋私。这是最古老、最直接、最典型的腐败行为。我们党的信念和宗旨是始终与腐败现象水火不容,坚决对立不可调和,所以要坚决禁止。(2)禁止私自从事盈利性活动
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法制与公平。党政机关和干部经商办企业危害很大,可能富了一部分个人,但是损害整个社会,损害的是整个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准则》里面有六项规定。对于干部离职退休后的从业限制问题,大家要掌握:离职(辞职或者被辞退情况),在离职后三年以内不能在自己原来职务管辖范围内从事盈利性活动,包括民营、外商、中介机构。(3)禁止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行为
在《准则》里面规定了八个方面的禁止。其中,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当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处理时还应要求个人自付相关费用。(4)禁止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的问题
这里提出了八项禁止性规定。从党政干部本身来说,八个方面做到了,就不会出现问题。干部人事当中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这里讲的“非组织活动”,是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当中,搞拉票、感情投资等活动。
(5)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 这是防止利益冲突问题。身边工作人员是特指按照规定由组织上配备为领导生活服务的人员,比如秘书、司机等。
(6)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行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禁止奢侈浪费的行为。下发关于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规定,这首先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应对国家财政收支矛盾凸显问题。像汶川地震,今年玉树地震、西南大旱、大范围洪灾等等,都需要国家财政和各方面力量倾力支持。(7)禁止干预插手市场经济活动
这里讲了五个方面,工程建设、企业改制、行政许可和资金借贷、经济纠纷、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都不能干预和插手。(8)禁止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方面
主要是对领导干部作风的规定,包括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在工作作风方面要解决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用不正当手段搞学历学位等。另外对从事有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活动都要禁止,实质就是领导干部在个人生活上要正派。前不久,中央下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关于对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两项规定很重要。特别讲一下《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个《规定》的发布施行,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要求的具体措施,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从制度上保证各级领导干部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阶段,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监察部的部署要求,抓好《廉政准则》和《规定》在工商机关的贯彻落实。
二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2009年1月13日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就是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他讲: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核心是党性。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每个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终生课题。总书记还讲到,当前领导干部队伍作风总的是好的,在应对重大挑战、完成重大任务的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经受了考验,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但是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的问题仍然突出,提出各单位要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转变干部作风,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同时要认真执行中央的关厉行节约的规定,严禁出国境旅游和参加高浪费娱乐活动。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提出要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要解决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问题。二是反对铺张浪费问题,出国、用车、接待等。三是完善党内民主生活问题。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因为这是取信于民的关键。古代《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有一个孔子答学生子贡的故事:“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大意是一天学生子贡向老师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是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孔子说,去年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
三是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中央领导多次要求,任何时候这一点都不能放松,要重点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利用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队伍管理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案件,还有违反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下步我们将认真抓好案件管理工作,要求各省市工商局纪检组监察处查办案件情况,在向上级纪委报告的同时,要向总局纪检组监察局报告。
四是关于加强监督工作。近年主要做五方面工作,1、推行总局机关各司局级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制度,省级工商局主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汇报制度,条件成熟后可在省以下推广。全面深入推行工商系统基层执法人员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制度。
2、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反腐倡廉教育宣传联席会议制度和大额资金分配使用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重大事项监督制度。
3、对规范工商机关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强化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4、认真组织落实中组部《关于实行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定。
5、在工商机关探索建立巡查制度和兼职廉政监督员制度等。
另外行政审批改革和局务公开工作也要继续深入推进。
1、继续搞好有关制度建设,该公开的就公开。
2、行政权利网上公开透明,完善政务公开的载体,能上网的就上网,网上查询、年检、注册、申请等
3、局务公开,也就是内部管理事物决策人事财务等公开,接受监督。
4、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
六是推行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前段我们下了很大气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这只是刚刚开始,目前关键是要狠抓落实,要认真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并且要扎扎实实在把制定的各项制度落在实处。要监管风险、廉政风险一起抓,互相促进。这项工作还是有一定的紧迫性的,这项工作的提出,从某一方面讲是我们针对前一时期,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安全责任事故的情况下,经过认真反思,提出的一项有效应对措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干部。但从现在看,有些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些地方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些,实实在在的措施少了些,有的地方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这些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树立起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各位领导的责任意识,提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实。这是一项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工作,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的好坏,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特别是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工作,我们既是组织者、又是执行者。在工作中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认为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加强教育,健全法制、强化监督、深化改革等举措,归根到底是要激活每一个干部自身拒腐防变的内在动力。如果自己的思想成熟,能管住自己,这就形成了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有效的预防。如果自己管不住,就靠组织管、群众管、制度管,这也算是预防;这两道都防不住,就依法依纪惩处了,后果是谁也不愿看到的。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单靠外力是很难管好的,如八小时以外怎么管。一些干部出了问题是很可惜的,不值得啊。所以总结要过好五关,一是权力关,二是没金钱关,三是社交关,四是生活观,陷入了堕落的生活方式;五是诚实关。最后,希望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重视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要从领导干部做起,带头学习、带头讲党课。温家宝总理讲,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要各形成一个人人都爱学习,人人都愿为我厂的发展出谋划策的好局面。
最后有三句话与大家共勉:积极而努力的工作,认真而持久的学习,平静而建康的生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