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会计讲课提纲

时间:2019-05-15 08:1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管理会计讲课提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管理会计讲课提纲》。

第一篇:管理会计讲课提纲

管理会计讲课提纲

什么是管理会计?为什么要学习管理会计?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人材,需要学生掌握管理理论、管理方法与管理技能。管理会计是提供重要的管理方法的学科。

一、学习管理会计的目的和要求

管理会计是现代会计学的主要分支学科之一,也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企业自主性的不断增强,以及会计职能的扩大,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成为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及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会计工作者和管理工作者,都必须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这也是我们在会计专业以及管理专业开设管理会计学课程的原因。开设这门课程的目的是使同学们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适应未来企业会计工作或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

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基本要求是:了解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特点、职能、任务以及在现代企业会计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教材中所阐述的管理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来分析、研究和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习方法

1.认真阅读、钻研教材我们使用的教材比较简明扼要,需要反复阅读,加深理解。

2.阅读适当的教学参考书为了对管理会计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帮助我们掌握教材的内容,建议大家阅读一些教学参考书(书目附后)。

3.多做练习结合阅读教材,认真做好书上的复习思考题和练习题,它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有能力的同学还应当作一些教学参考书上的习题。

4.理论联系实际要注意将所学的内容与自己的工作实践(或学习)相联系,把书本知识与会计活动、管理活动的实践结合起来。

第一章 管理会计概述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能够对管理会计有一概要的了解。具体应当明白管理会计的概念、管理会计的研究内容和体系、管理会计的职能和任务;弄清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了解管理会计的形成、发展及其趋势,了解西方企业财会机构的组成和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机构中的地位;明白学习管理会计的意义。

第一节 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体系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

管理会计是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利用财务会计、统计及其他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和分析,提供有关资料使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整个企业及其各责任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与评价,并帮助企业领导作出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

二、管理会计的内容及体系

管理会计的基本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并组成多种体系。常见的分类体系是职能分类体系。

这种划分方法认为,管理会计是为管理服务的,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规划和控制,相应的管理会计也可以分为规划与决策会计以及控制与业绩评价会计。

1.企业管理工作循环:

判断情况(包括预测决策)——作出决定——合理组织——实际执行——监督指导——衡量业绩 2.管理会计的循环

财务会计的循环是什么?(会计凭证——登记帐簿——编制试算表——编制调整分录并过账——编制会计报表——编制结帐分录并登记入账)管理会计循环:

财务报表分析——预测决策分析和编制全面预算——建立责任会计制度——积累财务资料——调控当前的经济活动——差异分析 另一种划分是把管理会计分为经营决策会计与责任会计。

近年来,管理会计的内容有所扩充,在决策会计中,增添了战略决策会计、在业绩评价中增添了平衡计分卡方法,在控制会计中增添了业务流程会计、物流管理会计、时间管理会计、质量管理会计等。

三、管理会计的职能、目标与任务

财务会计的职能、目标与任务

会计职能的扩充

1.管理会计的职能

1)规划的职能 2)组织的职能 3)控制的职能 4)评价的职能 2.管理会计的目标:

管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

1)确立各项经济目标 2)合理使用经济资源 3)调节控制经济活动 4)评价考核经济业绩 3.现代会计人员的任务

1)记录业绩 经常积累财务成本信息,为管理人员和相关团体和个人服务。

2)提醒注意

分析和解释会计信息,并利用它们提醒各级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到重要问题上来。3)协助解决问题 对日常经济活动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对非例行活动的决策提出方案或运用已有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向领导推荐。

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两者的服务对象的侧重不同。财务会计主要以各种财务报表为企业外部有关方面服务,故又称为外部报告会计,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提供决策、计划和控制所需要的信息,又称内部报告会计。由此决定了它们在工作重点、约束依据、时间要求、会计主体、会计程序、会计方法等方面的区别。

2.联系 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表现在服务对象交叉;基本信息同源;职能目标相通; 理论与方法相互渗透等方面。

第二节 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一、会计与管理

会计学的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管理活动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近代会计的发展可以分为3 个阶段:复式记帐的出现、财务会计的发展与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

最初的复式记帐是为了适应合伙制企业计算资产负债以及经营成果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企业管理的需要,促进了记帐方法的科学化。近代早期的会计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的。簿记学到本世纪初已经很完善。

本世纪初,股份制公司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导致了企业建立向外界提供财务报告的财务会计。会计研究的重点是如何编制财务报告、财务报表的审查、公认的会计准则、资产评估、企业经营状况的评价等。到了本世纪30~40年代,主要为企业外部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服务的财务会计有了很大的发展。

公司的出现,一方面需要会计对外服务,另一方面,也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营人员如果不会管理,企业就会倒闭,经营效益不高,自己也会失去工作。于是管理人员都在寻求加强企业管理的方法,管理科学应运而生。科学管理对会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服务,由此产生了管理会计的萌芽。

二、早期管理会计与现代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的发展可以分为两大阶段: 1.早期的管理会计

指二次大战以前的管理会计。有人把这一阶段的管理会计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这一阶段的管理会计以泰罗的科学管理学说为基础,主要研究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提高生产效率和提高经营成果。

执行性管理会计的主要内容是标准成本与预算管理。制定标准成本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而进行预算管理是为了控制企业的资金运动,明确企业各部门的责任,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以取得最大利润。2.现代管理会计

指二次大战以来的管理会计,又被称为决策性管理会计。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 1)科学技术迅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 2)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跨国公司大量涌现,生产经营日益复杂;

3)市场情况瞬息万变,竞争更加激烈。

这些新变化要求企业的内部管理更加合理化、科学化,要求企业具有高度的适应能力和灵活的反应能力。泰罗制的主要缺点是:

1)重局部环节,轻全盘考虑。

2)把工人当做机器的附属品,强调严格管理,使工人出于消极被动状态和高度紧张状态,容易引起工人的不满,更难以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管理科学在克服泰罗制的缺点方面有了新的发展。现代管理科学的学派林立,但一般都强调运用数学方法和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人们把运筹学和行为科学作为现代管理科学的两大支柱。

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数学。它为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提供了定量分析研究的方法。它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按最优化的要求,对企业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预测、决策、组织安排和控制,使企业生产经营实现最优运转。

运筹学产生于二次大战,它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引人注目。

行为科学是应用心理学和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研究人们产生各种行为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动机的科学。应用行为科学原理,可以做好人的工作,改善人际关系,激励人们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在现代管理科学带动下和企业管理的新的要求下,管理会计发展很快,形成了为企业的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评价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存货管理模式、线性规划、机会成本、变动成本法、边际成本、差额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公司内部责任会计等方法得到应用,形成了一个为生产管理各个环节服务的一个完整的体系。管理会计正式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出来,成为会计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以现代管理科学为其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以决策分析为其核心内容。

三、管理会计的新发展(1)数学方法被大量引入;

(2)行为会计、质量成本会计、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社会责任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价值链管理会计等新分支开始进入管理会计领域,进一步扩大了管理会计的应用范围;

(3)计算机与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会计信息系统,并成为管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然,对于管理会计的这些新发展、以及管理会计应当如何发展,存在不同意见,有人认为:(1)数学模型过于抽象化、脱离现实,难以实际应用;(2)行为科学并没有被用于会计;

(3)会计概念的无限扩大,反而使会计对象不明确、概念不清,影响会计的发展。

四、管理会计在我国的发展情况

美国早在50年代就把企业会计正式分为财务会计与会计管理会计。60~70年代,管理会计风行全球,被认为是企业管理当局的有力助手。管理会计传入我国已经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近20年来,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的管理会计在理论研究上,尚缺乏重大的理论突破,在实践上,至今大多数企业仍然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会计系统,其原因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第三节 管理会计的组织工作以及推广管理会计的意义

一、西方企业中的财会工作的组织

在西方企业的组织中,财会部门由财务副总经理负责,下设财务部门与会计部门。财务部门由财务主任负责,主要从事财务决策、筹资、投资、保险和对外财务往来等项工作。会计部门由总会计师(主计长)负责,主要从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和内部审计等项工作。

各类会计工作的分工是: 财务会计 检查原始凭证、登记帐簿、编制财务报表等。

管理会计 决策的分析与研究、预算的编制、协调和执行情况的分析与评价、成本的计算与分析以及责任会计的推行等。

税务会计 记录与纳税有关的收支情况;选择低税负的税则;办理纳税手续等。

内部审计 检查财务与会计的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防止和揭露营私舞弊行为,评价财务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等。

二、学习推广管理会计的意义

管理会计是伴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是西方国家对现代企业进行管理的重要工具。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推行,在企业中推行管理会计显得越来越重要。

推行管理会计时必须要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去掉那些与我国的经济环境、会计环境不相适应的东西,融入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经验与方法,最终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第二章 成本性态分析与变动成本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是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通过本章学习应当能够熟练掌握这一基本理论和方法。具体要求了解成本按职能分类的缺点;理解成本按性态的分类;掌握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性态;了解成本性态分析对于管理的意义;掌握分解混合成本的基本方法;掌握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率和变动成本率 的概念和计算;了解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理解并能确定两种方法在计算生产成本和分期损益时的差异。

第一节 成本的按职能分类

一、关于成本的概念

1.成本(COST):企业为获取资产所付出的代价就是成本。

为达到某一特定目标所放弃的资源,其实质是为购买资产或劳务而必须付出的、可由货币计量的代价。

2.费用(expence):企业为取得营业收入所发生的耗费.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有时企业发生耗费,但没有取得相应的收入,这叫损失.有时也可以取得收入而没有发生相应的费用。费用还有以下特征:①费用与收入的过程有直接的关系,②费用支出的受益期短于当前会计期,③费用支出减少业主权益(还债不是费用)。

二、成本的按职能的分类及其特点

成本的职能是指成本的经济用途。成本按经济职能分类,就是按形成成本的费 用的经济用途进行分类。

1.分类 成本按其职能可以分为:制造成本、销售成本、管理成本和财务成本等。

2.成本按职能分类的意义:有利于正确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分期损益;便于对成本进行横向和纵向比 较,以便评价成本效用。3.成本按职能分类的缺点

(1)不能满足成本预测的要求;(2)不能满足经营决策的要求;

(3)不能满足成本规划与成本控制工作的要求。

第二节 成本的按性态分类

一、成本的按性态分类

成本性态又译为成本习性,指的是成本数额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成本的按性

态分类,就是按照成本总额与业务量的依存关系的不同对成本进行分类。成本按性态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

二、固定成本

1.定义:固定成本是指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保持为某一固定数额的成本。

2.性态: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固定成本总额=a(某一固定数额)

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a/x(x指产品产量)3.相关范围

固定成本与业务量的上述关系一般不是对于任意的业务量(产量)都成立的,只是在业务量的一定范围内才成立。这个特定的业务量的范围,称为固定成本的相关范围。4.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根据其发生数额的确定方式可以分为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的数额是由过去的决策所决定的,很难为现在的管理人员的决策行动所改变,主要是为了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条件而发生的成本。如厂房、设备的折旧费,高级管理人员的工资等。

酌量性固定成本发生的数额是与管理人员的决策结果有关的固定成本。一般是指开展某些特定的活动而发生的成本,如广告费,人员培训费等。

三、变动成本

1.定义: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成正比例的变动的成本。2.性态:变动成本与业务量的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

变动成本总额=bx(b为常数,称为单位变动成本)

单位产品的变动=b 3.相关范围

变动成本与业务量的上述关系一般不是对于任意的业务量(产量)都成立的,只是在业务量的一定范围内才成立。这个特定的业务量的范围,称为变动成本的相关范围。4.技术性变动成本与酌量性变动成本

根据单位变动成本的数额的确定方式可以把变动成本分为技术性变动成本与酌量性变动成本。技术性变动成本其数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产品的技术构造与生产工艺,一旦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工艺的设计确定之后,其单位变动成本的发生数额就基本确定,难以为决策者的决策所改变。

酌量性变动成本的数额,则是由管理人员的决策行动所决定的。例如每件产品的计件工资。变动成本是生产的增量成本,是真正的产品成本。

三、总成本公式

如果生产某种产品的固定成本总额为a,单位变动成本为b,那么,总成本可以用下式表示:

y=a+bx 它揭示了总成本与产量的依存关系。

第三节 混合成本及其分解

一、混合成本的概念

混合成本是总额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但数额与产量不成正比关系的成本。

二、分类

1.半变动成本 这类混合成本一般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基数,但是在这个固定不变的基数上面,随着业务量的增长,成本相应地成比例的增长。

2.半固定成本 半固定成本又称阶梯式成本,这类成本在一定业务量的范围内是固定的,但随着业务量的增长,成本呈阶梯状的增长,即随着业务量增长,成本发生额产生一个跳跃,然后在业务量继续变动的一个小范围,成本发生额保持不变,直到产生下一次跳 跃。

3.延期变动成本 这类成本在一定业务量的范围内保持不变,当业务量达到一定的数额以后,在原先的数额基础上,随着业务量的增长成比例地增长。

4.曲线成本 生额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但是不是按直线关系变动而是按某种曲线关系变动。

三、混合成本分解

分解混合成本常用如下的方法:

1.原始凭证分析法

如果记载混合成本发生情况的原始凭证上,分别记载了混合成本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那么通过对原始凭证的分析就可以将其分解开来。如果原始凭证上只有一个总数,这种方法就难以奏效。2.技术估算法

技术估算法就是根据生产过程中消耗量的技术测定和计算,得出混合成本中的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这种方法比较麻烦,所以应用得也不普遍。

3.历史成本分析法

历史成本分析法,就是根据成本发生额的历史资料,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近似地求出其固定部分和变动部分。历史成本分析法中运用的数学方法有以下几种。

(1)高低点法

假定混合成本的习性公式为 y=a+bx

式中,y是混合成本总额,a为固定部分,b为单位产量的变动成本,x是产量。y 是x的线性函数。

根据历史成本资料中的产量最高期和最低期的成本数据,就可以求出上式中的a和b。设高点产量为x1,混合成本为y1,低点产量为x2,混合成本为y2。则有

b=(y2-y1)/(x2-x1)a=y1-bx1 =y2-bx

2(2)散点图法

根据产量和混合成本的历史资料,在坐标纸上绘成产量和混合成本的散点图,然后用一根透明的直尺在各散点之间移动,使其边缘离诸点都比较近,做出一条直线,此即混合成本的习性直线。该直线的截距即为混合成本的固定部分(a); 该直线的斜率即为混合成本中的单位变动成本,可以通过在坐标系中进行测量计算得出。

(3)最小二乘法

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找到一条各散点与之从总体上讲最为接近的直线,即各观察点的yi值与直线上相应的y值之间的离差的平方之和为最小。

用下式计算出的直线的两个参数a,b,得出的直线y=a+bx满足最小二乘法的要求: b=(nΣxy-ΣxΣy)/(nΣx2-(Σx)2)a=(Σy-bΣx)/n 如果有多项成本属混合成本,可以分别加以分解,也可以把历史上的同期的混合成本归并后再加以分解。如果混合成本的数额不大,或者随业务量的变动不大,可以不加分解,全部作为固定成本。

第四节 变动成本法

一、贡献毛益、贡献毛益率和变动成本率

1.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亦称边际贡献,或创利额,指产品的销售收入超过变动成本的数额。贡献毛益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单位产品的贡献毛益,指产品的销售单价超过其单位变动成本的数额;一是贡献毛益总额,指销售收入超过变动成本的数额。即

单位贡献毛益=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

如果这里的单位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总额中的变动成本仅指变动生产成本,则算出的贡献毛益相应的仅指制造部分的贡献毛益。制造部分的贡献毛益再减去推销费用和管理费用中的变动部分,才是最终的贡献毛益。制造部分的贡献毛益减去期间成本(变动成本法下的期间成本),即为营业净利。可见,贡献毛益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获利的多少。一种产品的贡献毛益总额的大小反映了该产品对利润的贡献大小。

2.贡献毛益率

为了比较不同产品的获利能力,可以计算它们的贡献毛益率。贡献毛益率等于单位贡献毛益除以销售单价,也等于贡献毛益总额除以销售收入总额。即

贡献毛益率=单位贡献毛益/销售单价=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

贡献毛益率越大的产品,其附加值也越大。

3.变动成本率

变动成本率等于单位变动成本除以销售单价,也等于变动成本总额除以销售收入总额。贡献毛益率与变动成本率的关系是:

贡献毛益率+变动成本率=1

二、变动成本法

1.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

财务会计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时,计入全部的生产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因而被称为全部成本法,或称吸收成本法。变动成本法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时,只计入变动生产成本,不计入固定生产成本。即只计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将固定制造费用归入期间成本。2.两种方法的差异

(1)在确定生产成本与存货成本方面的差异

变动成本法与固定成本法在计算成本时的主要差别在于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处理上。变动成本法将其计入期间费用,而全部成本法将其计入产品生产成本。所以按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生产成本低于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生产成本,但期间成本高于按全部成本法计算的期间成本。

(2)在编制损益表时的差异

全部成本法在编制损益表时,按公式

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毛利

销售毛利—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税前净利

排列有关项目,计算税前利润。而变动成本法在编制损益表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按公式

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包括变动生产成本、变动销售成本和变动管理成本)=贡献毛益

贡献毛益—固定成本(包括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销售成本和固定管理成本)=税前净利 排列有关项目,计算税前净利。

另一种是按照公式

销售收入—变动生产成本=贡献毛益(生产部分)

贡献毛益生产部分—固定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税前净利 排列有关项目,计算税前利润。

(3)在确定分期损益方面的差异

由于对产品成本和分期利润的计算方式不同,两种方式计算出的企业的分期损益一般不相同。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计算出的利润的差异可以用下式表示:

全部成本法下的利润—变动成本法下的利润=期末存货中的固定成本—期初存货中的固定成本。

三、两种方法的比较 1.全部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

首先,全部成本法对产品成本的计算符合传统的成本概念,也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

其次,全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将激励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量。

第三,全部成本法提供的利润信息也将激励管理人员努力提高产量。

缺点:

从管理的角度看,全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利润信息,管理人员如果不能正确的加以分析,而是简单的根据成本利润数据来评价工作业绩,确定努力方向,就会得出错误的看法,做出错误的决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全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资料,往往会误导管理人员盲目追求产量,忽视销售环节,从而导致产品的大量积压。

第二,全部成本法提供的分期损益资料往往与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相吻合,利润高的时期,有时却是企业财务状况不好的时期,有时企业的财务状况好转了,利润却下降了,令人费解。

第三,全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资料往往不能充分反映生产部门的工作实绩。(2)变动成本法的优缺点

优点:

与全部成本法相比,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信息资料对管理更为有用。第一,变动成本法把生产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把成本和业务量直接联系起来,便于对成本和利润进行预测,以采取正确的决策。

第二,变动成本法提供的成本资料有利于分清经济责任,加强成本控制,降低成本并作出正确的业绩评价。

第三,变动成本法计算出的分期利润的变动,与产品的销售收入的变动紧密相关的,与企业的财务状况较好的保持一致,从而便于管理人员理解,促使管理人员重视销售环节,避免盲目生产。

缺点:

变动成本法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变动成本法不符合财务会计准则的规定,因而在对外提供的财务报告中,还不能采用变动成本法。其次,在长期经济决策和定价决策中,变动成本法提供的资料不够完整。

四、两种方法的协调

全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两者各有其优点和不足。总的来讲,全部成本法适应企业对外提供会计报告的需要,而变动成本法则能更好地适应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两种方法都不会取代对方。可以用适当的方法,对两者加以协调,使得既可以得到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的会计资料,又能简化会计核算。

协调全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的基本思路是,在一种会计核算的基础上,采用一定的变通方法,得到另一种方法所能提供的资料。由于对外提供的正式会计报表的编制只在年末进行,一年只有一次,而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是持续进行的,需要及时地取得管理会计的分析资料。因此,我国的管理会计研究人员大多主张协调两种成本核算方法的基础应当是变动成本法。

一种可行的方法是,日常的会计核算采用变动成本法,在产品、产成品帐户均按变动成本反映,与此同时,设立“存货中的固定成本”帐户,将日常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先记入这一帐户。每期期末,按当期产品销售量的比例,将该帐户的余额中属于本期已销售部分的转入“产品销售成本帐户”,并作为损益表的本期销售收入的减除项目。其余部分附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存货”一项上,这样存货中的在产品和产成品实际上就是按全部成本列示的了,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

第三章 本—量—利分析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量—利分析法是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通过本章学习要求熟练掌握这一方法。具体要求是:掌握成本、利润和业务量的基本关系;掌握保本点的计算方法;了解有关因素变动对保本点变动的影响;能够计算安全边际量和安全边际率,并能据此分析经营风险的大小;能够熟练地利用本—量—利的关系式进行有关计算;掌握经营杠杆的计算和利润变动敏感性的计算。

成本、产量和利润是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 非常密切的。企业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经常要把三者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以得 到改善经营管理和进行经营决策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资料。

第一节 保本点分析

一、本—量—利的基本关系

企业的损益情况取决于企业的销售收入和费用。其基本关系如下:

利润=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

=销售单价×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或者用符号表示为: P=px-bx-a

式中,P为利润,p为销售单价,x为销售量,b为单位变动成本,a 为固定成本总额。这一关系是进行成本—产量—利润分析的基本关系。

二、保本点分析 1.概念

使企业处于不亏不盈状态的业务量通常被称为保本点,又称盈亏两平点。它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一定的销售量,叫做保本销售量,一是一定的销售额,叫做保本销售额。2.保本点的计算

1)代数法:

(1)根据固定成本、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计算:

在上式中,令P=0,解出x,得x=a/(p-b)此即为保本销售量。即

保本销售量=a/(p-b)=a/cm 用保本销售量乘以销售单价即可得到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额=保本销售量×销售单价

(2)根据固定成本与贡献毛益率计算

保本销售额还可以根据固定成本总额和产品的贡献毛益率算出: 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贡献毛益率

根据保本销售额与销售单价可以计算保本销售量。

2)作图法:

利润图是分析企业获利情况的一种工具。利润图的作法如下:以产品销售量为横坐标,以总成本或总收入为纵坐标,先作出反映销售收入随销售量变动的直线:y1=px 再作出总成本随产量变动的直线 y2=a+bx 两条直线的交点的横坐标就是保本销售量,纵坐标就是保本销售额。

三、生产多种产品时保本点的确定

在产销多种产品情况下,通常采用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法、分别计算法和历史资料法确定产品销售保本点。

1.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法

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预计贡献毛益率×各种产品预计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比重

综合保本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

某种产品销售比重=该种产品预计销售额/∑各种产品预计销售额×100%

某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额=各种产品销售总额×该种产品销售比重

某种产品的保本销售量=某种产品保本销售额/某种产品单位售价

2.分别计算法

如果企业的固定成本能够比较合理地分配给各种产品,各种产品的保本点就能分别计算。计算方法同前述“单一品种保本点的计算”。

3.历史资料法

历史资料法就是根据过去若干时期的实际资料,计算出平均贡献毛益率并按计划期预计的固定成本总额计算出企业计划期的综合保本销售额。计算公式是:

平均贡献毛益率=∑若干时期各种产品实际贡献毛益/∑若干时期各种产品销售额×100%

综合保本销售额=预计固定成本总额/平均贡献毛益率

四、保本点的变动分析

保本点是在售价、成本等因素一定的情况下确定的,如果这些因素发生变动,则保本点也将随之变动。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产品的单位售价提高,保本点将下降,反之保本点上升;单位变动成本增加,保本点将会上升,反之,保本点下降;固定成本总额增加,保本点上升,反之,保本点下降。

在产销多品种的情况下,全厂综合计算的保本点除了受到各种产品的售价、单位变动成本及固定成本总额的变动影响外,还将受到产品品种结构变动的影响。如果品种结构变动后,企业的加权平均贡献毛益率提高,则综合保本销售额将下降;反之,则会上升。

2.非线性状态

保本点计算的前提条件是产品的价格及成本耗用水平不变,即成本与收入和产量之间呈线性关系。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某些产品的收入与成本并不完全同产销量呈线性关系,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坐标系中不是表现为直线而表现为曲线。

五、安全边际

1.概念

安全边际指的是实际业务量或预计业务量超过保本点的数额。

2.表现形式

有两种绝对数表现形式:安全边际量和安全边际额。安全边际量指的是实际或预计的 业务量超过保本销售量的数额。安全边际额则指的是实际或预计销售额超过保本销售额的数额。

安全边际的相对数表现形式是 安全边际率。

安全边际率等于安全边际量(额)除以实际(或预计)销售量(额),即:

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量/实际(或预计)销售量

=安全边际额/实际(或预计)销售额

3.安全边际的意义

安全边际量和安全边际额从绝对数方面反映企业的经营风险。

安全边际率能够说明风险的相对大小,可用于不同的产品或不同的企业之间的比较。因此,一般用它来评价企业经营的安全程度。按照西方的一般标准,安全边际率在10%以下,说明比较危险;在10%—20%之间,说明值得警惕;在20%—30%之间,比较安全;在30%—40%之间,安全;40%以上则很安全。

第二节 本—量—利分析

成本—产量—利润分析的基本模型是P=px-a-bx。由该模型可以看出,利润的变动与销售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动密切相关。

一、利润与有关因素的关系

本、量、利的基本关系式为: P=px—a—bx 由这个基本关系可以派生出利润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主要有:

1.利润与贡献毛益、与固定成本的关系:利润=贡献毛益总额—固定成本总额

2.利润与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的关系:利润=销售收入总额×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总额 3.利润与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固定成本的关系:利润=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 4.利润与安全边际量的关系:利润=安全边际量×单位贡献毛益 5.利润与安全边际率的关系:利润=安全边际额×贡献毛益率

以上关系常被用来进行利润预测。

二、有关因素与利润的关系

在管理工作中,经常先把利润确定下来,然后来看有关因素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实现目标利润。在本、量、利的基本关系中,除了利润以外,还有四个因素,为简单起见,我们假定其中的三个是确定的,讨论另一个因素与利润的关系,不难得出以下几个关系式:

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单位贡献毛益

销售额=(固定成本总额+目标利润)/贡献毛益率

销售单价=(目标利润+固定成本总额+变动成本总额)/销售量

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收入总额—目标利润—固定成本总额)/销售量

固定成本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目标利润

四、利润的敏感性分析

销售单价、销售量、固定成本总额、单位变动成本的变化,都会引起利润的变动,但是当这些因素以相同的幅度变动时,利润变动的幅度一般是不相同的。我们把这叫做利润对这些因素的敏感性不同。对利润的敏感性进行分析,可以找出对利润影响最大的因素,从而有可能找到增加利润的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1.利润对销售量的敏感性——经营杠杆

(1)概念

由于业务量的增长带来的利润的更大幅度的增长叫做经营杠杆。经营杠杆的大小不仅可以用来预测利润的高低,也可以用来测定营业风险。

注意,这里的增长包括负增长。(2)经营杠杆率

经营杠杆率是利润变动率与业务量(产销量或销售额)变动率之比,即:

经营杠杆率=利润变动率/销售变动率

利润变动率=利润变动额/基期利润

销售变动率=销售变动额/基期销售额(3)经营杠杆率的计算

直接计算:即根据以上公式直接计算。

根据基期的贡献毛益总额与基期利润计算:

假定预测期间的销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总额都没有变化,那么,我们可以推导出下面的计算经营杠杆率的公式:

经营杠杆率=基期的贡献毛益总额/基期的利润(4)作用

衡量经营风险。经营杠杆率高的企业经营风险大。

①预测利润。

根据经营杠杆率和预计的销售变动率就可以求出计划期的利润。由计算经营杠 杆率的基本公式,可以得出: 利润增加额=经营杠杆率×销售额变动率×基期利润

从而: 计划期间的利润=基期利润+利润增加额=基期利润×(1+销售变动率×经营杠杆率)

②衡量经营风险

经营杠杆率等于安全边际率的倒数。因而可以衡量风险 2.利润对价格、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的敏感性(1)利润对价格的敏感性

如果价格的增长幅度为Rp,那么设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将增加pxRp,增加的这一部分销售收入将全部变为利润的增加,设利润的增加幅度为RP,则:

RP=pxRp/P

反过来,如果想要利润增加RP,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销售单价应当增长的幅度为: Rp=PRP/ px(2)利润对单位变动成本的敏感性

如果单位变动成本的降低幅度为Rb,那么,变动成本总额将减少bxRb,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相应的也将增加bxRb,设利润的增长幅度为RP,则RP=bxRb/P

反过来,如果想要利润增加RP,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单位变动成本应当降低的幅度为 Rb= PRP/bx(3)利润对固定成本的敏感性

如果固定成本的降低幅度为Ra,则固定成本总额将减少aRa,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利润相应的将增加aRa,利润的增长幅度为 RP=aRa/P

反过来,如果想要利润增加RP,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固定成本应当降低的幅度为 Ra=PRP/a

五、相关因素综合变动对利润的影响

以上分别讨论了每一个因素与利润的关系。实际情况是复杂的,各因素的变动 一般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利润的变动是相关因素综合变动的结果。在这 种情况下,可以利用本—量—利的基本关系式来进行定量分析。

第四章 预测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预测是决策的基础。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经济预测分析的常用方法。具体包括了解预测分析的一般步骤;了解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这两种基本预测方法的原理和特点;掌握特尔菲法、趋势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的原理与方法;掌握进行销售预测、成本预测和资金需要量预测的常用方法。

管理会计的重要功能之一是为企业管理提供信息。在管理活动中,为了对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就需要充分掌握与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相关的各种经济信息,并进行科学的分析,预见未来经济活动的发展,为制定企业的发展规划、进行正确的决策提供所需要的经济信息资料。

第一节 预测分析概述

一、预测的意义与作用

所谓预测,就是根据对事物发展变化的认识,找出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或发展趋势,预计事物未来的发展变化及其结果。预测在企业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是规划与决策的基础,是科学规划与科学决策的依据。

二、预测的程序

1.确定预测的目标 2.收集相关资料 3.选择科学的预测方法,建立预测模型 4.进行预测、得出预测结果 5.预测验证

第二节 预测分析方法

预测分析的方法很多,但大致可以分为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两大类。定性分析方法又称直观预测法。它主要依靠预测者的主观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对事物或现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作出推断。定性分析法的特点是所需要的资料少,直观性强,适应范围大,耗费低。但有时得不到定量的结果,或者精确性较差。因而通常在缺乏完备的预测资料,或主要的因素难以定量分析的情况下使用定性分析法。常用的定性分析方法是专家意见法。

定量分析法主要根据比较完备的统计资料,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进行加工处理,揭示现象发展变化过程中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预测。主要有趋势预测法与因素预测法。

定量预测法与定性预测法各有其优点与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最好将两者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才能取得比较好的预测结果。

一、特尔斐法

称特尔斐法的要点是:

(1)根据预测目标,将预测内容概括为若干条含义明确的问题,并规定统一的评估方法。

(2)根据预测内容,选择有该方面经验的人员(专家)数十名, 将上述问题邮寄给他们征询意见。为防止专家之间的相互影响,可以对专家的姓名严格保密。

(3)各位专家的意见返回后,对每个问题进行定量的统计归纳。

(4)将统计归纳的结果告知各位专家,并请各位专家根据统计归纳的结果(对于预测数偏大或偏小的专家,可以要求他们说出自己的理由,提供给其他专家参考),重新考虑自己的意见,再次作出预测。

(5)收回第二次预测结果,再次进行统计归纳,并再次反馈给各位专家。如果意见分歧仍然较大,可以重复这一过程。一般经过3~4轮,就可以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

问题:1.书上的特尔菲法的例题存在什么问题? 2.从逻辑上分析,特尔菲法可能存在什么问题? 3.成功的采用特尔菲法其关键何在? 4.什么样的人是专家?

二、趋势预测法

这种模型的一般公式是:y=f(t)。

趋势预测法,主要有算术平均法和曲线拟合法。

1.算术平均法

算术平钧法就是对若干期的历史数据用适当的方法计算算术平均数,作为预测值,具体有简单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加权移动平均法和指数平滑法等。

2.曲线拟合法

曲线拟合法就是根据历史数据,找出其数量变动与时间变动的近似函数关系,再利用该函数关系进行预测。具体方法有直线拟合法、二次曲线拟合法、指数曲线拟合法等。

三、回归分析预测法

根据所掌握的资料,利用数学方法进行处理,找出有关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预测的方法叫做回归分析法。可以分为一元线性回归法、二元线性回归法、指数曲线回归法等。

第三节 销售预测、成本预测与资金需要量预测

一、销售预测

销售量的定性预测常采用推销员意见综合法、销售量的定量预测方法常采用市场调查法、趋势预测法、因素预测法。季节性销售量预测常用季节变动模型进行预测。

【问题与案例】

问题:在编写商业计划时,需要对销售(市场)情况进行预测,你认为采取何种预测方法是有效的?你能设计一个预测方案吗?

实例:编写商业计划,需要预测未来若干年的销售量。例如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计划时,有一个团队:邦达绿色净菜机创业计划,关于市场预测,该计划是这样的:

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当我们的定价在600元以上时,至少有约22%的人愿意购买我们的产品。考虑到我们的产品成本是400元以上,我们决定把这一部分人视为我们的目标顾客。在最初五年内,我们的市场将定在六个大城市:北京、天津、上海、广州、西安、重庆,预计销售量可以达到90万台。

该段报告存在什么问题?如果由你负责销售预测,你将怎样开展工作?

二、成本预测

除了采用本—量—利分析法外,成本预测还可以采用总成本模型预测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学习曲线法等预测方法。

三、资金需要量预测

资金需要量预测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进行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是编制资金预算的必要步骤,也是合理地筹集、安排资金的重要手段。资金需要量预测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趋势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和销售百分比法等。

销售百分比法,就是根据资产负债表各个项目与销售收入总额之间的依存关系,按照 计划期销售额的增长情况来预测需要相应地追加多少资金。

第五章 经营决策分析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经营决策分析的一般方法。具体要求

了解经营决策的意义及其分类、决策分析的一般程序;了解经营决策中常用的成本概念;熟练掌握差量分析法、贡献毛益法和本量利分析法;能够利用这些方法对经营中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决策分析。

第一节 决策分析概述

一、决策的意义

一般来讲,决策是根据一定的目标,对未来的活动的若干方案,在预测的基础之上进行分析、比较和判断,从中选出最佳方案的过程。经济单位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提出若干解决方案,根据预测资料、会计资料等有关资料,对各个方案进行分析研究,从中选出最佳解决方案,这就是经济决策。

决策是分析实现目标的各种对策并作出抉择的过程。它是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核心,是企业计划和预算的依据。它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乃至企业本身的兴衰与成败。

二、决策的分类

经济决策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其进行分类。1.按照决策影响的时期长短,决策可以分为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2.按照决策活动的管理职能,决策可以分为计划决策和控制决策;3.根据决策掌握的资料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非确定型决策。

三、决策的一般程序

决策的程序主要由五个步骤组成:

1.确定决策的目标;

2.收集与各方案有关的资料; 3.提出若干决策方案;

4.进一步搜集资料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各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最优方案;

5.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最优方案。

四、决策的价值标准

决策的价值标准是评价方案优劣的依据,是测量方案价值的大小的尺度。有多种决策价值标准。

单一价值标准:以某一经济指标作为衡量方案的价值标准。

综合经济价值标准:以经济效益为尺度的综合经济目标作为价值标准。

经济目标与非经济目标相结合的综合价值标准:既考虑经济目标又兼顾社会、文化、政治、心理等因素的综合价值标准。

五、决策分析中常用的成本概念 1.相关成本和无关成本

相关成本是决策分析中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无关成本则是在对不同的方案进 行决策分析时无需加以考虑的成本。在决策分析时把无关成本排除在外,可以简化 分析过程。

2.沉没成本、重置成本和付现成本

沉没成本指由于过去的决策所引起的,已经发生了的成本,现在或未来的决策 都不能变更其数额的成本。

重置成本指的是目前从市场上购买一项原有资产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付现成本指的是需要动用现金支付,而不能延期支付的成本。3.差量成本与机会成本 差量成本通常是指不同的待选方案的预期成本之间的差异数。

机会成本是指在两个方案中进行选择时,选定一个方案而放弃另一个方案,所 放弃的方案可能提供的收益称为被选定方案的机会成本。4.专属成本与共同成本

专属成本是指可以明确地归属于某批、某种产品或企业的某个特定部门的成本。共同成本又称联合成本,是指因多种、多批产品的生产或多个部门的活动而发生的,应该由这些产品或部门共同负担的成本。

第二节 经营决策的常用方法

一、经营决策分析的特征

经营决策分析主要有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经营决策涉及面较小,它一般不涉及到固定资产投资的问题;二是经营决策影响小,经营决策的决策结果对企业的影响的时间较短,因此承担的风险少,失误一般也只影响当年收益,并可以在第二年的决策中加以纠正。

二、经营决策分析的常用方法

经营决策问题涉及到的因素比较少,有关因素的不确定性小,因此决策分析的方法比较简单。单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主要是分析不同方案的所得与所费。所得大于所费的方案是可行的方案,所得超过所费越多的方案就是越好的方案。具体分析时,根据掌握的资料与要求,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

1.差量分析法

差量分析法就是将备选方案的有关金额(收入、成本)进行比较,进而选出最优方案的方法。2.贡献毛益法

如果各个方案的固定成本是无关成本,那么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方案提供的贡献毛益总额的大小或单位机器小时提供的贡献毛益的大小来评判方案的优劣,这种方法被称为贡献毛益法。

如果待选方案中有专属成本存在,那么应当在贡献毛益总额中减去专属成本,余额

称为剩余贡献毛益,再根据剩余贡献毛益的大小来判断方案的优劣。

3.本量利分析法

如果不同的方案产生的最终效果相同,但是发生的固定成本与单位变动成本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方案的优劣一般与业务量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讲,固定成本总额高的方案往往单位变动成本比较低,而固定成本总额低的方案,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比较高。因此可以通过计算不同方案成本相等时的特定产量(业务量)——称之为成本平衡点或成本分界点,再根据实际业务量来选择最优的方案。

4.数学模型法

有些方案中,影响成本与成本与收入的因素比较多,关系也比较复杂。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建立一些比较复杂的数学模型,通过对数学模型求最优解来确定最优方案,这种方法,被称为数学模型法。

第三节 生产决策案例分析

生产决策是根据企业经营方针和目标,为了合理利用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果,对未来一定期间的生产活动进行科学筹划的过程。

一、生产品种决策

生产品种决策,是指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应生产什么产品,才能取得最大的经济 效益的问题。主要包括两种决策分析:

1.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分析

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分析,是指企业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可生产不同产品时,应选择哪种产品进行生产,以获得最多的盈利。要解决这类问题,一般可应用贡献毛益分析法,同时还应当考虑一些限制因素的影响。

【案例一】生产什么产品的决策分析。P212页案例

生产什么产品,应当考虑的问题有哪些? 单一评价标准:经济效益。

可以采用的方法:

1.差量分析法。

为什么用差量分析法而不用利润分析法?(可以不必考虑无关成本)

2.贡献毛益法。

在固定成本可以不考虑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贡献毛益法。

在单一评价标准的情况下,贡献毛益最大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

但是实现贡献毛益总是需要一定的条件。贡献毛益法的实际上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以贡献毛益最大化为衡量方案优劣的标准。

【问题】为什么不能用单位贡献毛益为标准?因为有个产量问题。

为什么不能用贡献毛益率为标准?因为有个销售总额的问题。

贡献毛益的条件问题,即影响决策的制约因素:

①企业的生产能力,是在一定生产能力之下的贡献毛益总额最大。

②企业拥有的资源,在一定资源之下的贡献毛益最大

③市场条件,在一定的市场条件之下的贡献毛益最大。

单一条件限制下的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多种限制条件下的生产何种产品的决策。

2.零部件取得方式决策

企业生产中所需要的零部件,往往既可以从外部购买,也可以自己加工制造。在选择自制还是外购的方案时,需要分析比较外购的进货成本与自制的成本。常用的分析方法有差量分析法和本量利分析法。如果有批量折扣,还需要考虑批量折扣的影响。

【案例二】P215案例。

几种情况:

①完全利用剩余生产能力生产的情况。

【问题】这里的判别标准有什么问题。(两个方面:一是人工成本被考虑,因而可以解决职工的就业问题。但是,会带来机器的磨损。需要综合考虑。

②有机会成本的情况

③有专属成本的情况

④有批量折扣的情况 3.产品加工程度的决策

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某些部分完工的半成本既可以出售,也可以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售。这类产品加工程度决策,可采用差量分析法。与出售半成本相比较,若进一步加工所引起的增量成本小于带来的增量收入,就应该进一步加工后再出售;否则,就应该出售半成品,而不应该进一步加工。4.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

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分析可以采用贡献毛益法。如果利用现有生产能力接受追加订货而无需增加固定成本,则只要对方出价高于单位变动成本就可以考虑接受,因为,接受订货可以增加贡献毛益总额,从而增加利润。如果接受追加订货需要增加专属成本,则接受追加订货后增加的贡献毛益总额高于专属成本,就可以考虑接受追加订货。如果接受追加订货将影响正常的销售量,则接受追加订货后提供的贡献毛益能够弥补因减少正常销售所减少的贡献毛益,并有所剩余,就可以考虑接受。

在确定是否接受追加订货时,除了要考虑此次交易本身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还必须考虑此次交易对企业老客户可能产生的影响。

5.对亏损产品的决策分析

工业企业在日常经营过程中,往往会由于市场的变化,以及经营管理不善等原因,出现亏损产品。这就引起了如何处理亏损产品的决策问题。

首先应当明确,通常我们所说的亏损产品,是从财务会计的角度讲的。除了产品本身的原因外,成本、利润的计算方法也是某些产品成为亏损产品的原因。

亏损产品的决策主要有如下一些可以供选择的方案:一是停产,停产后设备闲置;二是是转产;三是停产后,设备可以出租。

亏损产品的决策分析一般可以采用贡献毛益法。首先分析亏损产品是否能提供贡献毛益。如果停产后设备闲置,那么能够提供贡献毛益的产品就不应当停产,如果停产后可以转产,那么是否转产要看转产后,能否带来更多的贡献毛益,如果停产后,设备可以出租,那么要看出租设备带来的收益是否超过亏损产品能够提供的贡献毛益。

必须注意,如果企业同时生产多种产品,在分析何种产品是亏损产品时,不能只根据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而是应当按照管理会计的方法,分析产品的盈利能力的大小,确定何种产品是盈利能力差的产品,再进行决策分析。

6.生产工艺决策

生产工艺决策主要是要选择生产成本低的生产工艺。按照成本性态,生产成本可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对于不同的生产工艺方案,一般生产工艺水平越高,其固定成本越高,而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越低。通常采用本量利分析法确定不同工艺的成本平衡点,当实际业务量大于平衡点业务量时,应选用工艺水平较高的方案,否则,选择工艺水平较低的方案。

具体分析时,可采用本量利分析法。

【案例六】P230 【问题】更复杂的情况可能有哪些? 7.最优生产批量的 2.最优产量决策

产品最优产量决策,是在现有企业规模和技术装备条件下,确定产品数量,以获得最大利润。这类问题可应用边际分析法进行分析。

三、生产批量决策

1.单一产品的经济生产批量

生产批量是指企业在大批量生产中,每批生产的产品数量。生产批量决策是指寻求和选择有关成本最低的最佳生产批量的决策。

生产批量决策的核心在于寻找一定时期内完成既定产量的生产准备费用与产品存储费用之和最低的经济生产批量。其计算方法如下:

设Q为生产批量;D为全年总产量(需用量);d为日领用量(销售量);q为日 生产量;S为每批投产的生产准备费用;C为单位产品(零部件)年均存储费用。那 么最佳生产批量与最佳生产批次可以用下式计算: 最优批量Q为:

2.多种产品生产批量决策

当利用同一生产设备分批轮换加工多种零部件或产品时,只有当各种产品生产批次相同时,才能便于轮换生产。我们可以先计算共同生产批次,然后再计算每一种产品的经济生产批量。

现设:N为多种产品的最优共同生产批次;Di为第i种产品全年需用量;di为第i种产品日领用量(销售量);qi为第i种产品日生产量;Si为第i种产品每批投产的准备费用;Ci为第i种产品年均单件存储费用;Qi为第i种产品的生产批量,则:

第四节

定价决策案例分析

产品的定价决策,就是要确定能使企业利润最大的产品价格。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大多数产品是按照供求规律在市场上进行销售,产品的价格在市场上自发形成,并受市场调节。产品定价过高将会影响销路;定价过低,则不能保证企业有足够的利润,致使投资者裹足不前。因此,确定产品最佳售价的决策,关系到企业的盛衰兴亡。

影响产品售价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产品的质量以外,产品的销售量、销售成本(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以及最终的目标利润等等都与售价的高低密切联系,因而必须全面考虑各有关因素对它的影响。

一、市场供求与价格波动

价格主要取决于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在市场经济发达的情况下,价格受市场供求条件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了解市场供求对价格的影响,对于正确制定价格有着重要意义。

1.市场需求与价格

在需求条件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

2.供给条件与价格

在供给条件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减少。

3.供求关系 与价格 一般地说,市场上供过于求,价格将会下降;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将会上升。价格下降,需求增加而供给减少;价格上升,需求减少而供给增加。

4.需求价格弹性 需求价格弹性,是指某商品的价格每变动1%,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率,它反映商品需求量对商品价格变动的敏感程度。

一种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由许多因素决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决定需求价格弹性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

一是商品对人们生活的必需程度;越是必须的商品,需求价格弹性越小;反之,需求价格弹性越大。

二是替代品的数目和相近程度。可以替代的商品越多,性质越接近,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反之,需求价格弹性越小。

三是购买支出在消费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商品,其需求价格弹性较大;反之,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二、最优价格决策

最优价格决策,就是确定使企业获利最大的产品价格。企业的销售收入与成本费用的

差额,构成企业的盈利。企业盈利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销售价格、销售量和产品成本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不同的销售价格,盈利也不相同。分析表明在边际收入等于成本时,企业能获取最大盈利。在企业产品的需求函数和成本函数已知的条件下,可运用边际分析法求得获利最大的产品价格和产销数量。

三、成本定价法

成本定价法,是以产品成本作为基础的定价法。成本定价法可分为完全成本定价法和变动成本定价法。

1.完全成本定价法

完全成本定价法是以包括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内的全部成本作为定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再追加一定数额的利润,作为定价的依据。

完全成本定价法,可分为按总成本定价和按平均成本定价两种方法。

按总成本定价是以完全成本总额作为定价的基础,在此基础上增加一定的盈利,作为企业的目标收入,然后除以估计的标准产量求得单位产品价格。

按平均成本加成定价法是以单位产品完全成本作为定价的基础,再追加一定的比率,作为定价的依据。

完全成本定价法的主要优点是计算简便,有利于保本求利;其主要缺点是仅注意会计成本,而不着眼于市场需求和竞争,因而在某些情况下,不利于作出正确的决策。

2.变动成本定价法

变动成本定价法,是以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作为定价基础,再加一定的贡献毛益额作为定价的依据。

变动成本定价法,使企业能依据市场供求的变化,在价格大于单位产品变动成本的较大幅度范围内灵活确定价格,以适应市场竞争。

四、需求定价法

需求定价法,是以市场需求作为定价的基础,以消费者能够承受的价格或者同 类竞争产品价格作为销售价格的依据。常用的有反向定价法和差别定价法。

1.反向定价法 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先确定产品的销售价格,据此倒推出批发价和出厂价,再根据目标利润确定目标成本,据此组织生产。反向 有主观价值法与目前市价法两种。

2.需求差别定价法 是指同一种产品,对于不同的市场和不同类型的顾客,采取不同的价格。

五、新产品定价法

制定新产品价格时,通常有两种定价策略:一是撇油定价法;二是渗透定价法。虽然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作价策略,但实质上,它们都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一个是追求短期利润的最大化,一个是追求长期利润的最大化。

六、零头价格与整数价格

在商品的零售环节中,产品价格主要面对广大的消费者。根据消费者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的定价方法和策略,是做好零售工作的重要环节。零头价格与整数价格是考虑消费者心理因素的定价策略。零头价格就是把价格定在比某一整数稍低一点的零头上,使消费者感到价格较低。整数价格则把价格定在整数上,使得消费者感到产品的质量高,性能可靠。

【案例与问题】 如何为一个新产品定价?

案例:某企业开发了一项新产品。为生产这种新产品,共投入资金100万元,购置了设备。该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

材料A:1.5公斤,单价1.2元 材料B:1.3公斤,单价2元

人工:计件工资,每件0.8元

制造费用:变动费用:每件0.5元 固定费用,总额20万元。

销售费用:变动部分:每件0.5元 固定部分:总额20万元

管理费用:固定,总额10万元 年产量预计:12万件。

为尽快收回投资,投资人希望每年至少能够获得利润40万元。请您制定产品的价格

第五节 风险型决策分析与不确定型决策分析

一、风险型决策的特点

1.有关情况(数据)带有不确定性

2.各种情况(数据)出现的概率能够知道或可以估计

二、风险型决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1.以各种数据(随机变量)的期望值作为分析基础 2.以评价指标的期望值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依据。

(1.风险型决策的特点:有关条件带有不确定性,但是可以根据过去的经验或有关资料,确定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大小。

2.风险型决策的基本方法:计算各种方案的收益的期望值,取其期望值最大的方案为最佳方案。如果是耗费,则取耗费的期望值最小的为最佳方案。

3.各个方案的收益的标准差,反映各个方案的风险的大小。)

【案例一】P296 【案例二】P297

三、不确定型决策的特点

1.各种情况的出现带有不确定性

2.各种情况出现的概率无法估计(这种方法反而比风险型决策更好)

三、不确定型的决策

1.不确定型决策的特点:有关条件带有不确定性,并且无法估计其概率的大小。

2.不确定型决策的基本方法与决策风格有关。常用的方法有:大中取大、小中取大、最小的最大后悔值法、等概率法、α系数决策法。

四、决策方法及实例 1.实例1.大中取大的一般方法

大中取大法也可以变为小中取小法。2.实例2.小中取大的一般方法

小取大法也可以变为大中取小法。3.实例3 最小最大后悔值的一般方法

最大后悔值

4.等概率法。认为每一种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是相等,在此假设下,求出各个方案的期望值作为选择方案的标准。5.α系数法。

第二篇:讲课提纲

抓好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长子县 霍华琴 讲课提纲

一、介绍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

1、村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

村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由支村两委推荐、群众代表选举产生网格长,在支村两委领导下,具体负责本村矛盾排查调处、合同管理、宅基地管理、民事代办、红白事服务等各类社会服务管理工作。

2、乡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建设

乡镇社会服务管理中心下设综治办、便民服务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指导和帮助解决村级社会服务管理中心难以解决的问题。

3、县级是服务管理指导中心建设

整合信访接待、矛盾调处、劳动仲裁等部门职能,建立县级社会服务管理指导中心。

二、介绍专调、联调和职能下沉

1、专职调解员队伍建设

组建专职联调队伍,从事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使各类矛盾发现于早,化解于小。

2、联调工作的开展

实现三纵三横无缝隙联调格局。

3、职能下沉

将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职能下沉到乡镇和农村。

三、抓好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几点建议

1、信息化支撑

2、财力保障

3、科学考核评价

第三篇:森林法讲课提纲

《森林法》讲课提纲

一、森林法概述

(一)基本概念:

1、森林:指具有一定面积的共生的乔木,是一个以树木主体的生物群落,也是以树木为主体的生态系统。

2、林种:指根据人工林在同民经济中的不同效益划分的林分种类,分为(五大类)即: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及特种用途林。

3、乔木:指高3 米以上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和广阔树冠的木本植物,(大乔木为20米,中乔木为10—20米,小乔木为10米)。

4、四旁植树: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及一切空地上进行成行或零星植树。

5、森林覆盖率: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有林地面积与土地面积之比,比值越大,说明森林数量越多。(我国是15%左右,世界平均为26%)

6、生物多样性:每一个国家或地区内,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有生命的动、植物和微生物。)动物约150万种,植物30万种。

7、薪炭林:即以获取薪柴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为目的,人工林的产量高,轮伐期短,燃烧性能好的刺槐、麻栎、旱柳、沙棘等乔、灌木。

8、森林经营

森林经营在中国通常指为获得林木和其他林产品或森林生态效益而进行的营林活动,包括更新造林、森林抚育、林分改造、护林防火、林木病虫害防治、伐区管理等。广义的森林经营则是指以森林为经营对象的全部管理工作,除营林活动外,还包括森林调查和规划销售、林业资金运用、林区建设和劳动安排、林业企业经营管理以及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等。经营方式 按经营目的...9、森林采伐

森林采伐 是从伐区中获取木材的生产作业。是森林采伐运输的第一阶段,即伐区生产阶段。内容包括伐区调查、伐区工装车等。采伐迹地清理采伐后的林地称采伐迹地。清理的目的是防止森林火灾、水土流失和病虫害发生,改良土壤,促进森林更新,提高木材

10、森林抚育采伐

森林抚育采伐是从幼林的树种和优良林木的优势地位,改善林分品质,提高木材质量,缩短森林培育期限,增强森林防护作用,更好地发挥森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从而也可提供大量中、小径材,所以也是中间利用的手段。概况世界森林抚育采伐的历史可概括为 3个阶段:①初级阶段,从11世纪至1分确定合理的密度,确定砍伐木和保留木的数量。

(二)森林法概念:森林法是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并用行政手段制订 宪法在林业方面的具体体现,是经济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通过森林法可以调整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其他社会组织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是国家组织、领导、管理林业和以法治林的法律依据。贯彻实施森林法有利于保护、发展和合理经营利用森林资源。

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从事森林、林木培育种植、采伐利用和森林、林木、林地的经营活动者必须遵守森林法。

1、《森林法》的特点:(1)空间效应:中华人民共和国。(2)强调对象:森林、林木培育、采伐及经营管理。

2、林业建设方针:以营林为基础,普遍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森林分类(五类):(1)、防护林;(2)、用材林:生产木材、竹材;(3)、经济林:以生产果品,油料、调料、饮料、工业原料和药材;(4)薪炭林:以生产燃料为主要目的的林木;(5)特种用途林:风景林、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名胜古迹、自然保护区的森林等

(三)森林法产生背景:

“八五”期间形成林业法规的主体框架,《森林法84年4 月审仪修改》和《野生动物保护法》。该法强化了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措施,维护了森林资源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对国有重点林区林权证书的发放,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权的转让,征用或者占用林地管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森林公安机关,森林武装警察部队的任务,政府人员违法行为的处界等做好相应的规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二、林权的法律规定

(一)林权的种类:

1、林权的概念:指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2、林权的种类:森林、林木、林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林木的所有权

3、林种划分:(1)、森林;(2)、林木;(3)、林地

4、森林按功能划分:(1)、防护林;(2)、用材林;(3)、经济林;(4)、薪炭林;(5)、特种用途林。

(二)所有权和使用权

1、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登记造册和发証

2、使用权的转让:(1)、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2)、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的林地;(3)、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采伐林、火烧迹地的林地;(4)、国务院规定的其它森林、林木和其它林地使用权。(1)和(5)是不可以转让使用权的;(2)、(3)和(4)是可以转让使用权。

(三)森林资源保护措施

1、对森林实行限额采伐,鼓励植树造林。封山育林。

2、对集体和个人造林、育林给予经济扶持或长期贷款。

3、鼓励开发利用木材代用品

4、征收育林费,专款专用

5、煤炭、造纸部门提取一定数额资金专门用于用材林

6、建立林业基金制度---设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

三、森林经营管理的法律规定

(一)森林资源清查

1、森林资源清查的意义

2、森林资源清查的概念

3、森林资源清查的内容

(二)林权管理和森林资源的转让

1、林权管理:依法登记发证的管理制度,依法取得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受法律保护

2、森林资源的转让(见第十五条)

森林资源—森林(乔木林和竹林)、林木(树木和竹子)、林地(郁闭度0、2以上,乔木林地和竹林地、灌木林地、采伐大地、苗圃等。)及其它的野生动、植、微生物。

(三)林业长远规划(见第十六条)

1、林业长远规划内容:包括林业发展目标,林种比例、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和植树造林规划等四方面的内容(由国家林业局,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报国务院批准后施行)地方的用地人民政府。

2、制定林业长远规划应遵循如下原则:

(1)、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以现有的森林资源为基础;

(3)、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水土保持规划、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相协调。

(四)林权纠纷的处理方法

根据《森林法》第十七条的规定进行处理。处理方法是先进行调节,调节无效的依法处理。

处理原则是(1)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发生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处理。(2)个人之间或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争议,由当地或乡级人民政府依法处理。

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通知之日起一个月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作出最终裁定。对有争议的林地、林木就当保持现状,任何一方不得砍伐林木。

四、植树造林的法律规定

(一)植树造林的四种形式(第二十六条)

(二)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

法条内容: 国家实行全民义务植树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群众植树造林,护林防火,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林地,制止滥伐、盗伐森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释义: 本条是对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规定。

一、植树造林。根据l981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运动的决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十一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植树三至五株,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这是法律规定的一项全民义务植树制度,是带有强制性的任务,凡是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和公民必须履行,参加绿化义务劳动,这是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二、护林防火。为此,森林法第十七条、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森林防火条例》,对森林防火工作都作了具体规定。

三、防治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林的病害的预防和除治。森林法第十八条、森林法实施细则及1989年国务院发布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都对防治森林病虫害作了具体规定。

四、制止滥伐、盗伐森林。其中“滥伐”是指不按规定的数量,在指定或非指定区域,任意乱砍滥伐;“盗伐”是指未经批准,擅自进行采伐。

五、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比。森林法第二十二条对此有明确规定

(三)林木收益的法律规定(第二十七条)

五、森林采伐的法律规定

(一)采伐许可证的申请与发放

(二)办理采伐许可证的申请时应提交的文件和内容

(三)采伐森林和树木的法律规定

1、对成熟的用材林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择伐、皆伐和渐伐方式。

2、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

3、禁采伐特种用途林的名胜古迹和革命纪念地的林木、自然保护区的林木。

无论是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许可证规定的面积、株数、树种、期限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更新造林的面积和株数不得少于采伐的面积和株数。

(四)木材运输的管理规定

由木材检查站(专门机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检查木材的运输。有效控制采伐量,防止乱砍滥伐。

1、木材检查站的职责:

1、宣传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国家其它有关木材运输检查监督的法规政策。

2、依法查验木材运输证件,制止违法运输木材。

3、对违章运输木材,由木材检查站依法在规定的权限内作出处理。

2、对非法运输木材的处罚:

1、对未取得木材运输许可证,而擅自采伐的行为

2、有许可证但未按规定执行的行为(1)、补种十倍的树木;(2)、没收已伐的林木;

(3)、没收非法所得,并处3—10倍的罚款。最后是构成犯罪的追究刑事责任。

(五)盗伐、滥伐的法律责任

应知应会:

1、植树节为每年3月12日定下的植树节,为纪念孙中山先生1979年2月23日通过决议。

2、森林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提供木材、食物、药材);生态效益(净空、防噪、固沙)和社会效益。

3、《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全国人民通过修改决议。

4、义务植树具有法定性、义务性和公益性。

5、满11岁的公民,每年植树3—5棵。

认识《森林法》对依法治林的重要意义

答:

1、以法的形式确定了森林资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2、保护了森林、林木、林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权益。

3、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4、对维护生态环境,依法治林是有深远的历史现实意义。

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

法条内容: 国家实行全民义务植树制度。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组织群众植树造林,护林防火,防治森林病虫害,保护林地,制止滥伐、盗伐森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本条是对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资源的规定。

一、植树造林。根据l981年五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造林运动的决议规定:“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十一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植树三至五株,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这是法律规定的一项全民义务植树制度,是带有强制性的任务,凡是规定范围内的单位和公民必须履行,参加绿化义务劳动,这是对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

二、护林防火。为此,森林法第十七条、1988年国务院发布的《森林防火条例》,对森林防火工作都作了具体规定。

三、防治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病虫害,是指对森林、林木、林木种苗及木材、竹林的病害的预防和除治。森林法第十八条、森林法实施细则及1989年国务院发布的《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都对防治森林病虫害作了具体规定。

四、制止滥伐、盗伐森林。其中“滥伐”是指不按规定的数量,在指定或非指定区域,任意乱砍滥伐;“盗伐”是指未经批准,擅自进行采伐。

五、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覆盖率是指森林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比。森林法第二十二条对此有明确规定

第四篇:中共党史讲课提纲

中共党史讲课提纲

一、开天辟地的起点——党的创立时期

1、五四运动与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五四运动的意义

(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学生起了先锋作用;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作用;李大钊、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指导和推动了运动的发展,起了领导作用;

(2)波及二十多个省,一百多个城市,功绩在于“启导广大人民的觉悟,准备革命力量的团结”;

(3)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一大党的纲领

(1)规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2)党的奋斗目标是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共产主义;

(3)大会确定党成立以后的中心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4)大会选举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陈独秀为书记,李达、张国焘分管宣传和组织工作。

4、民主革命纲领和策略方针的制定

1922年—中共二大

(1)中心任务是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2)大会指出中国社会的性质,仍是半殖半封,党的最高革命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动力,当前革命的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

(3)意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1923年,中共在广州召开三大,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合作方针: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帮助国民党改组成为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党。

2、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探索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中国是半殖民地国家,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这就使红色区域能够在四周白色政权包围下坚持下来,并且日益发展;

(2)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有深刻影响,为军队和政权的建立准备了群众条件;

(3)全国革命形势是继续向前发展的,中国红色政权也必然会继续发展;

(4)有相当力量的正是红军存在,是造成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条件;

(5)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红色政权存在重要条件。

3、八七会议与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结束

4、土地革命的兴起

1931年春,根据土地革命的经验,制定出土地革命路线,那就是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创立开辟

6、反“围剿”斗争的胜利与挫折

7、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与红军长征的胜利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圹大会议。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注意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注意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它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汇总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

8、瓦窑堡会议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的制定

9、延安整风

1942年,开展整风运动,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通过整风,党从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错误,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整风运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0、七大和抗战的胜利

(1)1945年春,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七大,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2)指出党的任务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民主主义国家;

(3)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4)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作了重要准备。七届二中全会和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5)1949年春,中国共产党在西柏坡召开;

(6)会议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

(7)提出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方针;

(8)规定了革命胜利以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有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1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

线。这三件事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依靠这三件,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毛泽东

三、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

1、建国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

(1)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2)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3)土地改革运动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大纲》

(4)“三反”“五反”运动

“三反”: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

“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资财、反盗窃国家情报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国民经济的恢复

(2)1953年,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有步骤地对农、工、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四、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1、八大前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八大的《政治报告》

提出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在经济上,八大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2、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失误

3、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

4、“左倾”错误的严重发展

5、“文化大革命”及其教训

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工作重点的转移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命题,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提出“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十三届四中全会与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建立形成十四大提出中国特色理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的确立

十五大与跨世纪的战略部署,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十六大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篇:党风廉政建设讲课提纲

党风廉政建设专题教育提纲

讲四个问题,一是概述。二是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及现状。三是我厂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概述(廉政、腐败的含义)

廉政:就是公正廉明的政局、政制、政策、政德的良性结合与辩证统一。廉政: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四》: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当今主要指企业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奉公守法、诚信正直,秉公办事,清正廉洁。不贪污枉法。(廉是指南针,廉洁执政,是我们干事、谋事、成事的基本要求,是我们必须始终把握的方向)

腐败:运用公共权力谋取私人利益。腐败伴随权力而产生,是一种历史现象,也不是发展中国家特有的产物。腐败是一种全球现象,是社会毒瘤。

二、当前反腐倡廉形势及现状

1、国际透明组织,简称TI,是一个非政府、非盈利、国际性的民间组织。于1993年由德国人彼得·艾根创办,总部设在德国柏林,以推动全球反腐败运动为己任,今天已成为对腐败问题研究得最权威、最全面和最准确的国际性非政府组织,目前已在120个国家成立了分会。它的研究结果经常被其他权威国际机构反复引用。通过对“透明国际”有关数据的研读不难发现,大小国比大国、人口少的国家比人口多的国家比不容易腐败;正在发生社会转轨(转型)的国家可能滋生严重腐败。根据“透明国际”发布的2010年全球腐败指数(每年公布的全球腐败指数以10分为满分,分数越高国家越清廉)在被调查的178个国家中,有2/3的国家存在严重的腐败行为,而非洲是腐败最严重的一个洲,相比较而言,全球最清廉的国家及地区都为发达的欧洲和亚洲国家及地区。中国排名第78,比去年上升1位。丹麦、新西兰和新加坡三国并列第一。日本“清廉度”在178个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7,与去年持平。美国7.1分,位列22名,索马里1.1分,为倒数第一。

2、我党关于反腐倡廉的基本理论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腐倡廉理论体系。党的第十七大指出,“党风问题、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党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坚持不懈地反对腐败,加强党风建设和廉政建设。”这段文字体现了反腐倡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结合实际工作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归纳,一是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上,3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领反腐倡廉实践,确立了反腐倡廉工作方针,坚持惩治和预防腐败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二是工作内容上,明确了教育、制度、监督、改革、纠风、惩治六项基本工作,从整体上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三是组织保障上,探索和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依靠群众支持和参与的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形成全党全社会动手反腐败的局面;

四是制度建设上,不断加大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力度,努力建设涵盖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惩戒违纪违法行为、对党员领导干部进行监督制约、保障党员权利等方面内容的法规制度体系,初步实现了反腐倡廉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上述内容从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方针、工作格局、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以及法规制度体系基本框架上构成我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体系。

3、我国目前消极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

一是违纪违法案件仍然易发多发,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时有发生。二是一些案件涉案金额巨大,窝案、串案、案中案明显增多,违纪违法情节严重。三是损害群众利益问题比较突出,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等不廉洁问题仍然存在。(列举案例)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放松政治学习,思想认识出现偏差,经不起各种消极思想的影响 一些违纪违法人员平时不关心政治,不加强学习,不注意思想道德修养,不注重自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没有正确的是非界限,分不清哪些东西是好的,是应该提倡的,哪些东西是坏的,是应该抵制的。导致世界观蜕变,人生观错位,价值观扭曲,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抛诸脑后,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经不起权、钱、色的诱惑,丧失原则,铤而走险。

2、法制观念淡薄,自律意识不强

少数干部没有牢固树立依法行政的思想观念,责任意识淡薄,在实际工作中也就不可能自觉遵照法律规定做到依法办事。一是有些人往往存在“侥幸”心理,明知自己的行为是违纪违法的,但仍自以为行为隐蔽、方法巧妙、手段高明,却不知“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二是还有些人自以为“收点回扣、拿点酬谢、要点好处”是“流行做法”“社会贯例”,“不捞白不捞”,把陋习当成常情,把腐败当成习惯,从被动接受,到乐在其中,最终上瘾不能自拔。

3、检查管理不到位,执行规章制度不严格

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存在着重业务工作,轻思想建设;重完成任务,轻行政管理;重布置工作,轻监督检查的现象。工作上只满足于一般化的部署和要求,缺少深入地检查和管理,对涉及违纪违法苗头性问题,发现不及时,处理不严肃,措施不得力,从而导致一些干部胆子越来越大,最后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另外重制定制度,轻制度执行的现象仍然存在。

4、监督制约机制、体制不健全

在内部监督存在着“上级监督远,本级监督软,下级监督难”的问题,监督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同时专门监督检查的力量相对薄弱,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力度不够大。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社会上腐败形式手段不断变化翻新、社会生活庸俗化还很有市场、少数干部思想防线不牢固、对广大干部的教育和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薄弱等等,都表明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任重而道远。但也要看到当前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发展,工作水平不断提高的态势,同时我们还要有信心,干部主流是好的,改革开放30年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综合国力、国际地位提高;处分的党员还是少数,7799万党员,犯错误的占千分之一左右。

三、钛冶炼厂党风廉政建设的主要任务

1、深化廉政文化建设,总结推广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经验,搞一批工商廉政文化精品工程。

2、抓好岗位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智者,以别人的惨痛教训警示自己;愚者,以自己沉重代价唤醒别人。

其次,落实好中央、总局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

重点讲一下贯彻落实廉政准则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问题。今年1月18日,中央正式下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新出台的《廉政准则》替代了1997年3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下文简称《试行准则》),其意义重大。体现出中国共产党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与把握逐步成熟,也确立了党员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廉洁从政的基本从政规范。按党内法规学分类,《廉政准则》在党内法规系列中属于准则级,其法规等级很高。这意味着,今后还可能继续出台实施办法等。

此次《廉政准则》加上了“总则”一章。一是对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重大意义作了更全面、更系统的阐述。阐明了立法的前提、宗旨、指导原则等,把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二是对党员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作了全面阐述,涉及理想信念、宗旨意识、作用发挥、廉洁奉公、作风建设等方面,充分体现了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员领导干部的新要求。三是对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指导思想作了全面阐述。总结了近年来开展领导干部廉洁从政工作坚持的方针、原则以及取得的重要经验,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指导思想,更具统领性、指导性、前瞻性和科学性,逻辑关系更为严密。“廉洁从政行为规范”是廉政准则的核心内容。在这一部分规定了8条,即“8个禁止、52个不准”。个人结合学习《廉政准则》谈谈个人对8个禁止的理解:(1)禁止利用职权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简称就是以权谋私,说白了就叫腐败,内核就是以权谋私。这是最古老、最直接、最典型的腐败行为。我们党的信念和宗旨是始终与腐败现象水火不容,坚决对立不可调和,所以要坚决禁止。(2)禁止私自从事盈利性活动

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法制与公平。党政机关和干部经商办企业危害很大,可能富了一部分个人,但是损害整个社会,损害的是整个社会的公平和正义。《准则》里面有六项规定。对于干部离职退休后的从业限制问题,大家要掌握:离职(辞职或者被辞退情况),在离职后三年以内不能在自己原来职务管辖范围内从事盈利性活动,包括民营、外商、中介机构。(3)禁止假公济私、化公为私的行为

在《准则》里面规定了八个方面的禁止。其中,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当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处理时还应要求个人自付相关费用。(4)禁止违反规定选拔任用干部的问题

这里提出了八项禁止性规定。从党政干部本身来说,八个方面做到了,就不会出现问题。干部人事当中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这里讲的“非组织活动”,是指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当中,搞拉票、感情投资等活动。

(5)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 这是防止利益冲突问题。身边工作人员是特指按照规定由组织上配备为领导生活服务的人员,比如秘书、司机等。

(6)禁止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的行为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禁止奢侈浪费的行为。下发关于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的规定,这首先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应对国家财政收支矛盾凸显问题。像汶川地震,今年玉树地震、西南大旱、大范围洪灾等等,都需要国家财政和各方面力量倾力支持。(7)禁止干预插手市场经济活动

这里讲了五个方面,工程建设、企业改制、行政许可和资金借贷、经济纠纷、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都不能干预和插手。(8)禁止脱离实际弄虚作假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方面

主要是对领导干部作风的规定,包括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在工作作风方面要解决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用不正当手段搞学历学位等。另外对从事有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活动都要禁止,实质就是领导干部在个人生活上要正派。前不久,中央下发《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关于对配偶子女移居国(境)外国家工作人员加强管理的暂行规定》两项规定很重要。特别讲一下《关于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这个《规定》的发布施行,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制度,把住房、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列入报告内容”要求的具体措施,是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从制度上保证各级领导干部严格按照党的要求办事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必将发挥积极作用。

下一阶段,我们一定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监察部的部署要求,抓好《廉政准则》和《规定》在工商机关的贯彻落实。

二是进一步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2009年1月13日总书记在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会议发表重要讲话,重点就是领导干部作风问题,他讲:领导干部作风问题,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端正,党性不纯则作风不正。我们党的干部标准是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德的核心是党性。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加强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使各级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发挥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每个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终生课题。总书记还讲到,当前领导干部队伍作风总的是好的,在应对重大挑战、完成重大任务的实践中,各级领导干部率先垂范,经受了考验,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但是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的问题仍然突出,提出各单位要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转变干部作风,强化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观,同时要认真执行中央的关厉行节约的规定,严禁出国境旅游和参加高浪费娱乐活动。十七届四中全会,又提出要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要解决脱离群众的不良风气问题。二是反对铺张浪费问题,出国、用车、接待等。三是完善党内民主生活问题。中央高度重视作风建设,因为这是取信于民的关键。古代《论语》颜渊第十二之第七,有一个孔子答学生子贡的故事:“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大意是一天学生子贡向老师孔子请教治理国家的办法:孔子说,只要有充足的粮食,充足的战备,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贡问,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项,三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如果迫不得已还是要去掉一项,两项中先去掉那一项?孔子说,去年粮食。自古人都难逃一死,但如果没有人民的信任,什么都谈不上了。

三是加大查办案件力度。中央领导多次要求,任何时候这一点都不能放松,要重点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的案件,利用行政执法权、行政审批权、队伍管理权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案件,还有违反政治纪律、组织人事纪律、侵害群众利益的案件。下步我们将认真抓好案件管理工作,要求各省市工商局纪检组监察处查办案件情况,在向上级纪委报告的同时,要向总局纪检组监察局报告。

四是关于加强监督工作。近年主要做五方面工作,1、推行总局机关各司局级单位主要负责人述职述廉制度,省级工商局主要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汇报制度,条件成熟后可在省以下推广。全面深入推行工商系统基层执法人员向监管服务对象述职述廉制度。

2、坚持党风廉政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干部监督联席会议制度,反腐倡廉教育宣传联席会议制度和大额资金分配使用管理、专项资金管理等重大事项监督制度。

3、对规范工商机关行政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强化执法监察、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

4、认真组织落实中组部《关于实行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等一系列规定。

5、在工商机关探索建立巡查制度和兼职廉政监督员制度等。

另外行政审批改革和局务公开工作也要继续深入推进。

1、继续搞好有关制度建设,该公开的就公开。

2、行政权利网上公开透明,完善政务公开的载体,能上网的就上网,网上查询、年检、注册、申请等

3、局务公开,也就是内部管理事物决策人事财务等公开,接受监督。

4、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

六是推行廉政风险点防范管理。前段我们下了很大气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这只是刚刚开始,目前关键是要狠抓落实,要认真查找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并且要扎扎实实在把制定的各项制度落在实处。要监管风险、廉政风险一起抓,互相促进。这项工作还是有一定的紧迫性的,这项工作的提出,从某一方面讲是我们针对前一时期,社会上发生的一系列安全责任事故的情况下,经过认真反思,提出的一项有效应对措施,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干部。但从现在看,有些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有些地方形式主义的东西多了些,实实在在的措施少了些,有的地方还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这些都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四、各级领导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树立起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各位领导的责任意识,提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意识,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实。这是一项带有全局性和根本性的工作,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开展的好坏,需要全社会的参与,特别是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努力工作,我们既是组织者、又是执行者。在工作中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我认为中央提出的一系列加强教育,健全法制、强化监督、深化改革等举措,归根到底是要激活每一个干部自身拒腐防变的内在动力。如果自己的思想成熟,能管住自己,这就形成了第一道防线,也是最有效的预防。如果自己管不住,就靠组织管、群众管、制度管,这也算是预防;这两道都防不住,就依法依纪惩处了,后果是谁也不愿看到的。关键还是要看自己,单靠外力是很难管好的,如八小时以外怎么管。一些干部出了问题是很可惜的,不值得啊。所以总结要过好五关,一是权力关,二是没金钱关,三是社交关,四是生活观,陷入了堕落的生活方式;五是诚实关。最后,希望大家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重视学习提高自身修养。要从领导干部做起,带头学习、带头讲党课。温家宝总理讲,一个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要各形成一个人人都爱学习,人人都愿为我厂的发展出谋划策的好局面。

最后有三句话与大家共勉:积极而努力的工作,认真而持久的学习,平静而建康的生活。谢谢。

下载管理会计讲课提纲word格式文档
下载管理会计讲课提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反腐倡廉讲课提纲

    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的探索与实践(讲授提纲)中国社会的反腐倡廉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国计民生,它不仅是一个政治问题,也是一个关乎中国在伟大复兴之路上前进的成败问题......

    政治机关讲课提纲

    军队政治机关讲课提纲前言 《政治机关工作》课基本内容 一是政治机关基本理论原则(概述) 二是政治机关的业务工作 三是政治机关的业务工作 四是政治机关干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

    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培训讲课提纲

    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培训讲课提纲 一、为什么要搞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 1、计划生育工作重点在农村,难点在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是一支较为活跃的社会群体,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

    领导心理学讲课提纲

    《领导心理学》讲课提纲 第一编领导心理学概述 第一讲领导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一、领导心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 二、领导心理学的学科体系问题 三、目前领导心理学研究的重点问......

    四德建设(讲课提纲)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文明史中,“道德”的理念和规范,是最厚重的积淀,是维系中华民族持续发展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信贷业务简介讲课提纲

    信贷管理业务简介为什么叫简介?因为涉及信贷方面的文件和要求太多,我今天只能简单介绍一下最基本的东西。一、信贷业务种类二、信贷对象和基本条件三、信贷业务基本流程四、信......

    公务员职业道德讲课提纲

    公务员职业道德讲课提纲 第一讲:公务员职业道德基本问题 第二讲:公务员职业道德失范及重整 第三讲:自律和他律相结合,重整公务员职业道德第二讲: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失范及重整 专题......

    理想信念教育讲课提纲

     一、提高思想认识充分理解教育的必要性今年,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是全军部队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从上到下,各级党委都十分重视。这是深入贯彻实践江主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