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简述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简述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简述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
摘要:本文主要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各类问题进行了研究,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Abstract: this article mainly need to pay attention to all kinds of problems in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concrete was studied, and ensure the construction quality of concrete.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Concrete construction;The quality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在现代土建工程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混凝土材料品质及配合比质量的波动以及混凝土输送、浇筑、养护等施工工艺对混凝土质量有较大的影响,有可能给整个建筑物的安危和寿命带来隐患,因此必须对其施工过程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1混凝土原材料质量控制
1.1水泥
在使用水泥的时候,必须区分水泥的品种及强度等级,掌握其性能和使用,并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与使用水泥,这样既可提高工程质量又能节约水泥。在施工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优先使用散装水泥。
2)运到工地的水泥,应按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出厂批号,分别储存到有明显标志的仓库中,不得混装。
3)水泥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应防水防潮,已受潮结块的水泥应经处理并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水泥库房应有排水、通风措施,保持干燥。堆放袋装水泥时,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应设防潮层,堆放高度不得超过15袋,并留出运输通道。
1.2骨料
1)混凝土中用的骨料有细骨料(砂)、粗骨料(碎石、卵石)。其质量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3-92、《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JGJ52-92规定。
2)骨料进场时,必须进行复验,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检验其颗粒级配、含泥量及粗细骨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必要时还应检验其他质量指标。
3)骨料在生产、采集、运输与存贮过程中,严禁混入煅烧过的白云石或石灰块等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1.3水
1)拌制混凝土宜采用饮用水;2)当采用其他水源时,应进行水质试验,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89的规定。
1.4外加剂
首先,应检查外加剂生产厂家的生产许可证、质量保证书和有相应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的性能试验报告。其次,在混凝土外加剂使用前,应进行试配并进行试验检验,另外,应注意混凝土外加剂使用说明的有效日期,同时要严格控制剂量,在搅拌混凝土时,掺有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当地延长。
2混凝土配合比
2.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
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但施工时,各级骨料中常含有一定量超逊径颗粒,而且其含水量常超过饱和面干状态。因此应根据实测骨料超逊径含量及砂石表面含水率,将试验室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其目的在于准确的实现试验室配合比,而不是改变试验室配合比。
调整量=(该级超径量与逊径量之和)-(次一级超径量+上一级逊径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
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施工气候等条件发生变化时,所要求的混凝土坍落度也随之改变。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符合施工要求,需将混凝土含水率及用水量做适当调整(保持水灰比不变)。
2.3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
水工素混凝土和少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3-5cm,配筋率超过1%的钢筋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7-9cm,对于桥梁施工中的箱梁采用泵送施工,混凝土配制坍落度一般为10-14cm,初凝时间在4小时以上,强度为45Mpa的缓凝早强混凝土。灌注桩要求配制强度为35Mpa,凝结时间在10小时以上,坍落度一般为18-22cm的大坍落度超缓凝混凝土。按通常的配制方法使混凝土达到上述工程技术性能是困难的,为改善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达到工程各部位对混凝土各种性能的要求,在混凝土中掺入不同类型的外加剂,改善混凝土性能的科学配制,优化混凝土的配合比,在施工中效果明显。
3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3.1要加强旁站监督,严格控制浇筑质量,检查混凝土塌落度,严禁在己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不合格的混凝土要退回搅拌站。
3.2对泵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泵连续工作,泵送料斗内充满混凝土,泵允许中断时间不长于45min。当混凝土从高处倾落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竖向结构倾落高度不应超过3m;否则应使混凝土沿溜槽下落,并应使混凝土出口时的下落方向垂直于楼、地面。
3.3检查振捣情况,不宜多振、少振、漏振,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混凝土在初凝后,不能立即在上面继续浇筑新的混凝土,否则在振捣新浇筑的混凝土时,会破坏原已凝结的混凝土内部结构,影响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出现施工缝。
3.4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一般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45min,终凝时间为12h。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3.5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振捣,一般振捣时间愈长,力量愈大,混凝土愈密实,质量愈好。但对于流通性大的混凝土,要防止因振捣时间过长产生泌水离析现象,振捣时间应以水泥浆上浮使混凝土表面平整为止。
3.6对梁柱节点部位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和浇筑混凝土的强度要严格检查区分,采取必要措施来防止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注入高强度等级混凝土部位中。
4混凝土浇筑质量的控制
4.1混凝土浇筑前,对有特殊要求、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例如基础、主体、技术转换层、大体积混凝土和后浇带等部位)的结构应要求施工单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监理工程师认真审查方案中的人员组织、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拌制、浇筑方法及养护措施;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部位、后浇带的技术处理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温控及保湿保温措施;施工机械及材料储备、停水、停电等应急措施;审查模板及其支架的设计计算书、拆除时间及拆除顺序,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专项控制措施等。并审查钢筋的制作安装方案、钢筋的连接方式、钢筋的锚固定位等技术措施。
要认真检查模板支撑系统的稳定性,检查模板、钢筋、预埋件、预留孔洞是否按按设计要求施工,其质量是否达到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混凝土运到施工地点后,首先检查混凝土的坍落度,预拌混凝土应检查随车出料单,对强度等级、坍落度和其他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预拌混凝土中不得擅自加水。
4.2浇筑混凝土时,严格控制浇筑流程。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层、分块浇筑。对已浇筑的混凝土,在终凝前进行二次振动,提高粘结力和抗拉强度,并减少内部裂缝与气孔,提高抗裂性。二次振动完成后,板面要找平,排除板面多余的水分。若发现局部有漏振及过振情况时,及时返工进行处理。
混凝土浇灌过程中,监理应实行旁站,检查混凝土振捣方法是否正确、是否存在漏振或振动太久的情况,并随时观察模板及其支架。看是否有变形、漏浆、下沿或扣件松动等异常情况,如有应立即通知施工单位采取措施进行处理,并报告总监理工程师,严重时应马上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止施工。
4.3加强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注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高温季节泵送时,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阳光直射时,宜加强覆盖养护,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收缩裂缝。在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结语
总之,针对混凝土工程的施工,应该从各个方面入手,努力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以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宗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防范措施》[M]科学出版社.2004.[2]张达.《强化施工质量管理之必要性》[J].甘肃科技纵横.2002.------------最新【精品】范文
第二篇: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1 人员
1.1 负责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试验人员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水平越高混凝土质量就可能控制得越好;不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或没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经验的人,即使有施工规范、施工组织和施工技术交底,也只能生搬硬套,而不能发现问题和正确处理各种施工难题,从而造成混凝土各技术指标超出控制范围; 1.2 采取各种形式对行政领导、混凝土施工技术人员和工人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理及混凝土施工技术培训。这是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的基础工作,它虽然特别重要但又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如果试验人员的作用和意图得不到有关人员的理解和支持是绝对搞不好混凝土施工质量的;
1.3 负责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试验人员要成为一个好的技术能手,他不能只懂混凝土,而且还要了解或学习混凝土施工机械、各种相关规范和施工技术等相关知识; 1.4 调动混凝土施工各个关键岗位人员的积极性。防止能做好而不做好或能做而不做的故意行为发生。避免有人有意造成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时候,往往会造成试验人员难以找出问题的原因。
1.5 发挥有关各部门和人员的作用,不要形成试验员一人把关的不成文的危险习惯。杜绝出现试验员一旦没有发现问题就造成错误畅通无阻的现象发生。2 技术
2.1 配合比复核
2.1.1 委外设计的配合比一定要复核后使用
由于种种原因有的检测单位设计的配合比满足不了委托单的技术要求或成本很高。所以委外设计的配合比一定要必须复核后使用。复核工作包括配合比报告纸面上的复核和试拌复核。不是迫不得已,大型施工企业最好由自己的检测单位设计配合比。因为大型施工企业的试验室在配合比设计上经验很丰富,且针对 性强。
2.1.2 新工地、新材料的配合比在第一次使用前,一定要加强复核
因为缺少按该配合比施工后的统计数据,更缺少该配合比设计的经验数据。所以在使用前,最起码在第一次使用时,多做一些试件进行复核。特别是七天发 的配合比。必要时必须得到确保28天各种混凝土技术指标能达到或已达到要求的检测数据后才准开盘。2.1.3 施工过程中配合比的复核
2.1.3.1 原材料质量变化大时,如果原材料与配合比上的材料质量相差较大,特别是变差时应进行配合比试拌复核,找出问题。
2.1.3.2如果搅拌时水是计量使用的,当坍落度太大或太小时,应进行配合比试拌复核,找出问题。
2.2各种试件要有代表性,并按作业指导书制作试件及作好取件记录。作好试件养护工作及养护温湿度记录;
2.3如实做好混凝土施工灌注及其他记录,否则将会缺少原始资料或数据;造成出现事故时无法找到原因;
2.4最好尽可能掌握一些所使用配合比设计过程中的情况,如试配强度、砂率、用水量等方面的内容,以便在混凝土施工控制中做到心中有数和更有重点; 2.5 施工配合比调整
2.5.1施工配合比只能由试验人员调整,目的是统一指挥,责任明确。2.5.2混凝土施工需要放大坍落度时必须由试验员按规定进行配合比处理,任何人不得采取只加水的办法进行处理。
2.5.3 对施工配合比进行调整时,试验人员不能调整水灰比,如果要调整用水量就必须按水灰比同时调整水泥用量。3 施工控制 3.1 原材料管理
3.1.1 粗细骨料不能露天堆放。如果露天堆放,一是含水量不好控制,另外是雨淋后细颗粒下沉后集中,造成粗细粒径分离;
3.1.2 在粗骨料堆的坡脚的地方,较粗的颗粒会集中在一起,造成粗细搭配不均匀。所以上料时一定要设法对粗骨料进行翻拌,使其粗细均匀。
3.1.3 保证细骨料含水量的均匀性和计量准确性。在因含水量忽大忽小而造成无法调整施工配合比的情况下,不能出现含水量最大值与最小值相差2%以上的现象。含水量必须经常进行检测,决不能凭经验估计。用来测含水率的样品必须要有代表性。
3.1.4 保证细骨料粗细程度的一致性。粗细变化太大将严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外观质量;如果是变细将造成用水量变大而强度降低,反之则强度升高但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可泵送性或外观质量变差;
3.1.5 严格控制细骨料的含泥量,防止含泥量变大。一是含泥量本身有害,二是
将大大增加混凝土拌和水用量从而降低混凝土强度。3.2原材料计量
施工中各种材料的计量及严格控制用水量是混凝土质量好坏的关键。保证混凝土质量首先是保证混凝土的强度,而保证混凝土强度的关键是控制水灰比。为了控制水灰比,准确计量水的工作就和准确计量水泥的工作一样重要了。一个成本上经济、技术上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必须在严格管理下进行施工,否则不但会影响施工质量或会增大生产成本。3.2.1 外加剂计量
如果粉状外加剂是人工分袋的计量方式,那么一定要制订复核制度,保证其计量精度。因为有可能称秤人员有经验后就不称秤或不认真称秤。并在投料时避免散失量超标; 3.2.2 水计量
混凝土灌注时,所谓严格的过秤制度,实际上是只重视砂、石、水泥、外加剂的计量准确性,而对水则根据坍落度实行人为调整。在各种材料均保持与设计配合比一致,并且整个施工过程没有任何异常发生的情况下,这种方法确定的用水量将不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或出现其他害处。但现实中不仅材料要起波动变
化,而且非材料因素也千变万化,所以这种方法是极不科学甚至是危险的。混凝土灌注后要28天才能得到强度,如果等到28天后才发现问题,所造成的后果就太严重了。因此,严格实行水的计量是非常必要的。
各种材料均采取严格计量的制度的情况下,而水不严格计量,他会掩盖拌和过程中拌和物的质量问题和很难找出后期强度问题的原因。这样不控制用水量的话,首先早期在拌和过程中如果材料质量、材料计量和其他因素出了问题都很难发现;其次混凝土后期强度高了除了怀凝少放了砂、石或细颗粒外,也会怀凝是否少放了水;反之强度低了,除了怀凝多放了砂、石或细颗粒外,也会怀凝是否多放了水。
如果所有材料都采取严格过秤的制度,特别是较好地控制了用水量,那么坍落度就成了混凝土质量的晴雨表。如果坍落度变化大了,肯定有异常原因出现并且肯定能找出原因。这样就可通过找出坍落度变化的原因来控制施工质量。若多 放了细骨料、骨料中的细颗粒含量或含泥量增大了,坍落度将会变小;反之,坍落度则会变大。除了这两种常见情况之外的其他问题也都将被及时发现。当然,混凝土施工水平差的单位或个人是不能或难以采用这种方法的。混凝土施工水平差的单位如果尝试这种方法,一切问题都将在混凝土搅拌时暴露出来,造成混凝土拌和物不稠就稀从而使混凝土灌注无法进行下去。但是不能因为困难而对用水量控制不认真或又回到用坍落度控制用水量的方法上去,必须尽最大努力控制用水量。在整个混凝土施工全过程中的所有工作都规范化的情况下,才可能采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混凝土施工的理想方法;
3.3由于施工人员不知道试验室的实际检测数据结果,更不知道有时混凝土施工的抗压强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20MPa的情况。所以,他们有混凝土永远都是合格的错误认识。这样就会胆子越来越大,甚至认识不到试验员的作用; 3.4不能把混凝土分为重要的才重视和不重要的无所谓的两种情况。如果是这样的话,由于不重要的混凝土干多了就会形成坏习惯,造成在遇到重要的混凝土时也重视不起来;
3.5要求项目部严格按配合比施工,哪一项没做到就追究哪一项当事人的责任; 3.6如果混凝土质量事故没有造成垮塌的明显结果或外人不可能知道的情况下,免不了有人会隐瞒质量事故或问题。因为质量事故或问题很容易隐瞒。隐瞒成功
后也不进行内部分析和奖惩。这样一来,对于有关人员在质量上的压力就会大大减小,从而放松警惕性;
3.7 制订混凝土质量奖惩制度时,必须把从农民工、工人到最高领导者都纳入考核。最好是把有关人员的经济利益与质量挂钩。否则,很难搞好混凝土质量或造成少数人员为搞好混凝土质量而焦头烂额。
目前材料进场基本合格。存在问题:就是试验用电没解决,老实电压不够,对试验数据有影响。
第三篇: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
毕 业 论 文(设 计)
题 目: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内容摘要
通过对复合型方法中“弹性应力等效原则”和“平面子结构理论”的研究,从理论上论证了复合型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给出了具体的技术路线和计算分析流程,并通过程序开发解决了三维弹性有限元计算结果和二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之间过渡环节数据管理和传递的问题。将此方法应用在龙滩导流隧洞进水口结构和苏通大桥桥墩承台结构配筋设计和优化中,对不同配筋情况下结构的裂缝形态、裂缝宽度、裂缝深度和钢筋应力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此得出了最优的配筋设计方案。钢筋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应用非常普遍,常用作建筑工程的承重结构,防水结构和高层建筑地下室外墙等,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主体工程的质量,影响着屋面及地下室的渗漏和用户的使用情况。钢筋混凝土工程不合格,必然引起使用上的不安全,而钢筋混凝土工程要整改和修复,也会给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带来很大的麻烦。本文同时针对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常见的通病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控制措施。
关键词:平面子结构;配筋设计方案;混凝土施工质量
I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目 录
内容摘要...........................................................................................................................I 引
言............................................................................................................................1 1 设计实例....................................................................................................................2
1.1 设计基本资料.................................................................................................2 1.2 框架梁的计算.................................................................................................2 1.3 框架柱的计算.................................................................................................3 2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4
2.1 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性.............................................................................4
2.1.1 施工前质量控制..............................................................................................4 2.1.2 原材料质量控制..............................................................................................4 2.1.3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5 2.1.4 混凝土的取样、养护.....................................................................................5 2.2 常见的建筑施工质量通病.............................................................................6
2.2.1 砼麻面.................................................................................................................6 2.2.2 蜂窝.....................................................................................................................6 2.2.3 孔洞.....................................................................................................................6 2.2.4 露筋.....................................................................................................................7 2.2.5 缺棱掉角............................................................................................................7 2.2.6 施工缝夹层.......................................................................................................7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8
3.1 基础设计.........................................................................................................8 3.2 上部结构.........................................................................................................8
3.2.1 框架柱.................................................................................................................8 3.2.2 框架梁.................................................................................................................9 3.2.3 连梁.....................................................................................................................9 3.2.4 框支剪力墙.....................................................................................................10 3.3 结构分析.......................................................................................................10 4 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及前景......................................................................................12
II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4.1 混凝土结构应用现状...................................................................................12 4.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前景...............................................................................13 5 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14
5.1 在设计时缺少工程实地勘察报告或者临近建筑的勘察报告.....................14 5.2 未进行地基变形的验算或者验算的结构不符合要求.................................14 5.3 下卧层验算中的问题.....................................................................................14 5.4 独立基础的最小配筋问题.............................................................................14 6 结论与展望..............................................................................................................15 参考文献........................................................................................................................16
III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引 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建筑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物的高度和规模也越来越大。但相应的配筋设计方法却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建议按弹性拉应力图形进行配筋设计。但在复杂受力情况下,配筋方案往往不能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同时,这种设计方法不能进行限裂计算,因此在大型的或者裂缝控制要求较高的结构配筋设计中存在严重的不足。本文将给出实例加以介绍配筋设计的方法。
钢筋混凝土工程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建筑质量,如何加强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同时也阐释了钢筋混凝土的制作工序,论述了当前钢筋混凝土在施工质量方面的通病与面临的问题,并就提高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建筑质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设计实例
1.1 设计基本资料
一、工程名称:
二、工程概况:
三、基本计算条件:结构中某框架梁的荷载及计算简图如下图1所示,框架柱的承受的荷载及计算简图如下图2所示,假定框架梁为简支梁,需计算箍筋和弯起筋的配置,框架柱为小偏心受压柱,对称配筋,按构造配置箍筋,需按计算配置纵向受力筋。
80kN100kN80kN46.3kN/m3002403120图1 框架梁计算简图及截面尺寸
240550
AB400
图2 框架柱AB的计算简图及截面尺寸
1.2 框架梁的计算
根据上述已知的框架梁的荷载信息,计算框架梁的主要配筋,包括纵向受力钢筋,弯起筋,箍筋,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
解: HPB235钢筋fy=210 N/mm2,带入式Nu=fyAs得
As=Nu/fy=260×103/210=1238mm2
选用8/14,As=1238mm2
2500700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1.3 框架柱的计算
m已知框架柱的荷载为轴向力设计值N2200kN,弯矩M230kN,asas'35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箍筋采用HPB235级钢筋,构件的计算长度为2.5m。
解:令N=Nu,M=Nue0,as=a’s=35mm.e0=M/N=230×1000/2200=104mm为大偏心受拉。e= e0-h/2+ as=385mm 取A’s=ρbh=0.002×1000×300=600mm2,选用12@180mm(A’s=628mm2)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
钢筋混凝土在工程建设中应用非常普遍,常用作建筑工程的承重结构,防水结构和高层建筑地下室外墙等,钢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主体工程的质量,影响着屋面及地下室的渗漏和用户的使用情况。钢筋混凝土工程不合格,必然引起使用上的不安全,而钢筋混凝土工程要整改和修复,也会给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带来很大的麻烦。
2.1 混凝土结构质量的重要性
混凝土是多种原材料组成的一种不匀质性的结构材料,要保证其质量,就要从多方面分析控制。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对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2.1.1 施工前质量控制
施工前应对混凝土浇筑方案进行审批,对模板和钢筋应做好预检,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再次关键部位检查。配置混凝土时,认真优选配合比,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选用合适的水泥品种和水泥标号,级配良好的石子减小孔隙率,合适的中粗砂和合格的外加剂,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2.1.2 原材料质量控制
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何很大影响。如水泥强度的波动,将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各级石子超逊径颗粒含量的变化,导致混凝土级配的改变,并将影响新拌混凝土的和易性,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混凝土的水灰比影响极大。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牛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俭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骨料中合有害物质,超过规范规定的范围内,则会妨碍水泥水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削弱骨料和水泥石的粘结,能和水泥的水化产物进行化学反应,并产生有害的膨胀的物质。如使用有机杂质的沼泽水,海水等拌制混凝土,则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盐霜。对混凝土来说,影响配合比组成变异 导致混凝土强度过大波动的主要原凶是含水率,含泥量的变化和石子含粉量的影响。混凝士 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除经常性的检测外,还要求质量控制人员随时把握其含量的变化规律,并拟定相应的策略办法。及时筛选并采取能保证混凝上的其它有效办法。砂子含水率,通过干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炒法,及时根据测定的含水率来调整混凝上配合比中的实际用水鼍和集料月j量。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2.1.3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
要加强旁站监督,严格控制浇筑质量,检查混凝土塌落度,严禁在己搅拌好的混凝土中加水对泵送混凝土,要求混凝土泵连续工作,泵送料斗内充满混凝土,泵允许中断时间不长于45miIn。当混凝土从高处倾落时,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竖向结构倾落高度不应超过3m;否则应使混凝土沿溜槽下落,并应使混凝土出口时的下落方向垂直于楼、地面。检查振捣情况,不宜多振、少振、漏振,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行二次振捣,提高混凝土的抗裂强度,混凝土在初凝后,不能立即在上面继续浇筑新的混凝士,否则在振捣新浇筑的混凝土时,会破坏原已凝结的混凝土内部结构,影响新旧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出现施工缝。浇筑应连续进行,如必须间歇时,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筑完毕。一般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45min,终凝时间为12h。混凝土浇筑后应立即振捣,一般振捣时间愈长,力量愈大,混凝土愈密实,质量愈好;但对于流通性大的混凝土,要防 因振捣时间过长产生泌水离析现象,振捣时间应以水泥浆上浮使混凝土表面平整为止。对梁柱节点部位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士的浇筑顺序和浇筑混凝土的强度要严格检查区分,采取必要措施来防止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注入高强度等级混凝士部位中。
2.1.4 混凝土的取样、养护
加强混凝上的养护。混凝土养护主要是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保温能减少混凝土表面的热扩散,降低混凝土表层的温差,防止表面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及时用湿润的草帘、麻袋等覆盖,并洼意洒水养护,延长养护时间,保证混凝土表面缓慢冷却。在高温季节时,宜及时用湿草袋覆盖混凝土,尤其在中午阳光直射时,宜加强覆盖养护,以避免表面快速硬化后,产生混凝土表面温度和收缩裂缝。任寒冷季节,混凝土表面应设草帘覆盖保温措施,以防止寒潮袭击。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2.2 常见的建筑施工质量通病
2.2.1 砼麻面
表现为砼表面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其原因分析:
(1)模板表面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钢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砼表面粘结模板。(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
(4)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部分气泡停留在模板表面。2.2.2 蜂窝
表现为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其原因分析:
(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2.2.3 孔洞
表现为砼结构内有空隙,局部没有砼。其原因分析:
(1)在钢筋密集处或预埋件处,砼灌注不畅通,不能充满模板间隙。(2)未按顺序振捣砼,产生漏振。(3)砼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或 严重跑浆。
(4)砼工程的施工组织不好,未按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认真操作。(5)砼中有硬块和杂物掺入,或木块等大件料具掉入砼中。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6)不按规定下料,吊斗直接将砼卸入模板内,一次下料过多,下部因振捣器振动作用半径达不到,形成松散状态。2.2.4 露筋
表现为钢筋砼结构内的主筋、副筋或箍筋等露在砼表面。其原因分析:(1)砼灌注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甚至漏放,钢筋紧贴模板。(2)钢筋砼结构断面较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砼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3)因配合比不当砼产生离析,浇捣部位缺浆或模板严重漏浆。(4)砼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使钢筋移位。
(5)砼保护层振捣不密实,或木模板湿润不够,砼表面失水过多,或拆模过早等,拆模时砼缺棱掉角。2.2.5 缺棱掉角
表现为砼局部掉落,不规整,棱角有缺陷。其原因分析:
(1)木模板在灌注砼前未湿润或湿润不够,灌注后砼养护不好,棱角处砼的水分被模板大量吸收,致使砼水化不好,强度降低。
(2)常温施工时,过早拆除承重模板。
(3)拆模时受外力作用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冬季施工时,砼局部受冻。2.2.6 施工缝夹层
表现为施工缝处砼结合不好,有缝隙或夹有杂物,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其原因分析:
(1)在灌注砼前没有认真处理施工缝表面;灌注前,捣实不够。
(2)灌注大体积砼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积存在砼表面,未认真检查清理,再次灌注砼时混入砼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层。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
由于当前的建筑工程设计越来越复杂,而设计周期又普遍偏短,再加之建筑方案的调整所带来的设计图纸的反复修改,使得设计中存在某些问题在所难免。结合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审查中经常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3.1 基础设计
地基与基础设计必须遵守先勘察、再设计、后施工的法规要求,不允许在无工程岩土勘察报告的情况下进行地基与基础的设计。当所依据的地质勘察报告内
容不全或勘察深度不足时,设计单位应要求勘察单位进行补勘。而在施工图审查时发现仍有部分工程无地质勘察报告或参考邻近建筑的地质勘察报告进行基础设计。这样的设计不可能做到经济合理,还很可能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应当避免。
3.2 上部结构
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支剪力墙结构是用得最多的结构形式,而这些结构中的构件量大面广,所以出现配筋不足、超配筋等违反强制性条文的情况也比较多。3.2.1 框架柱
角柱指的是两个方向与框架梁相连的框架柱,程序没有隐含定义,切记计算时应自行定义,不可忽视。如果计算时未定义角柱而实际配筋又刚好满足计算结果,就会出现配筋不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的情况。短柱为剪跨比不大于2 及因填充墙设置或楼梯平台梁、雨篷梁的设置形成柱净高与其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 的框架柱,箍筋应沿柱全高加密,箍筋间距不应大于100mm,箍筋的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2%,9度时不应小于1.5%;一级抗震时,沿柱全高箍筋间距还不应大于6倍纵筋直径。剪跨比不大于2 的框架柱程序能自行判定,配筋时应注意前面的1.2%和1.5%为构造要求不受钢筋种类的影响。对这样的框架柱不能直接进行等强代换,不同强度级别的箍筋均应满足计算结果。超短柱为剪跨比小于1.5 或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小于3 的框架柱。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出现超短柱,当无法避免时,可采取如下措施:控制轴压比,轴压比限值至少比规范规定限值降低0.1;采用性能好的箍筋,如井字复合箍、复合螺旋箍、连续复合箍筋等,体积配箍率应高于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对短柱的要求;在框架柱中增加芯柱或型钢;加斜向X形交叉筋承担剪力等。3.2.2 框架梁
1)框架梁实际配筋远大于计算结果的情况,一般出现在大小跨相连的支座或带有长悬臂的支座。绘图时没有按计算结果将配筋分别原位标注在支座两侧,而仅在支座某一侧标注一次配筋,这样很可能造成小跨的支座处配筋率超过2.5%,或者是支座处配筋率超过2.0%后箍筋没有按规范要求增大一级;再有就是跨中配筋与支座配筋之比小于0.3 或0.5 的情况。这3 条都违反强制性标准,设计时应特别注意。遇到这种情况时,建议在支座两侧分别进行原位标注配筋,将大跨的部分配筋锚入框架柱内或者箍筋直径增大一级,也可增加小跨框架梁的截面高度和跨中配筋。
2)当计算SB=100 时,应注意核算非加密区箍筋是否满足计算结果和沿全长的面积配箍率的要求;尤其是宽扁梁,箍筋经常不能满足规范要求,此时计算结果中多数情况下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箍筋几乎相等。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①混凝土梁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剪力值相差较小,剪力包络图接近直线。②混凝土梁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的箍筋面积均由最小配箍率控制。③SATWE 软件计算梁加密区和非加密区箍筋面积所采用的箍筋间距是相同的。所以设计人员在配置非加密区的箍筋面积时,不能简单地将加密区的箍筋直径不做任何验算直接按照加密区箍筋间距的两倍配置到非加密区中。这样做有时是不安全的,有时也不能满足规范要求。
3)框架梁加密区箍筋的最大间距在抗震等级1~4 级均不应大于梁高的1/4。对于梁高小于400mm 的框架梁,如果加密区箍筋间距取100mm 就违反强制性标准。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情况下梁高不宜小于400mm。3.2.3 连梁
连梁的刚度折减系数主要是为了考虑其开裂后的折算刚度。当设计人员填入此系数后,实际上就已经允许了该连梁在中震和大震作用下开裂。为避免在正常
使用极限状态下连梁开裂,折减系数通常不应小于0.50,一般工程取0.7。该系数的大小,对于以洞口方式形成的连梁和以普通梁方式输入的连梁都起作用。对跨高比不大于2.5 的连梁,仅用墙体水平分布筋作为连梁的腰筋时,梁两侧腰筋的面积配筋率不满足0.3%的情况经常出现,这属于违反强制性标准,设计时应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注意。例如200mm 厚的抗震墙,配筋为8@200时,对跨高比不大于2.5 的连梁如果仅用墙筋作为连梁的腰筋,其配筋率为0.2515%,小于0.3%,此时可将梁两侧的腰筋改为10@200 或另加附加腰筋。3.2.4 框支剪力墙
1)框支剪力墙结构中的转换层属于薄弱楼层,不论其刚度比值如何,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以下简称《规程》)第10.2.6 条规定,均应将地震剪力乘以增大系数。电算时应在总信息中输入薄弱层所在的楼层号。
2)框支梁纵筋的最小配筋率、纵筋的拉通、腰筋的设置、支座处箍筋加密及最小含箍率,均应满足《规程》第10.2.8 条的要求;框支梁的构造还应符合《规程》第10.2.9 条的规定。框支梁程序没有隐含定义,需要设计人员自行定义,注意不要遗漏。
3)框支柱纵筋最小配筋率、箍筋设置的要求,应符合《规程》第10.2.11 条的要求;框支柱的构造还应(宜)符合《规程》第10.2.12-7.8.9 条的要求。框支柱程序可以自动搜索,也可自己定义,配筋时应注意箍筋配箍率不小于1.5%。
3.3 结构分析
1)结构的位移比是反映其扭转效应的重要指标,为避免由于局部振动的存在而影响结构位移比的计算,《规范》规定在刚性楼板假定下计算结构的位移比。
因此设计人员在计算此项指标时,应在考虑偶然偏心的地震影响下“强制执行刚性楼板假定”;楼层位移计算时不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在计算结构的内力和配筋时,则宜将该选项去掉。对于楼板开大洞的结构,或楼板错层、越层等结构,均应采用刚性楼板假定计算位移比。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规定,有斜交抗侧力构件的结构,当相交角度大于15 度时,应分别计算各抗侧力构件方向的水平地震作用。设计时
应在总信息中填写附加地震作用方向和相应角度,此条为强制性条文。3)抗震验算时的剪重比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2.5 条的要求。当前的结构设计受开发商对含钢量的限制,经常在各个方面都做到规范的最小值,高层住宅地上多层剪重比不满足要求的情况时有发生,有时还相差较多。当剪重比小于第5.2.5 条规定时,应区分不同情况处理。当相差较少时,可采用地震作用增大系数或修改自振周期折减系数的方法;如相差较多,说明结构整体刚度偏小,宜调整结构总体布置,增加结构刚度;如果部分楼层相差较多,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说明结构存在薄弱层,也应对结构体系进行调整,如增加这些薄弱层的抗侧刚度。
对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当嵌固部位在地下室顶板时,因地下室地震作用是明显衰减的,所以一般不要求核算地下室楼层的剪重比。
4)混凝土板的计算应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第10.1.2 条的规定。混凝土楼板的配筋应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异形板应选择符合板实际受力情况的软件计算。异形板的墙体阳角处应设放射筋。板的边支座为砖墙或扭转刚度较小的梁时,应按简支支座计算。板的边支座为混凝土墙或扭转刚度很大的梁,当混凝土墙的抗弯刚度或梁的扭转刚度接近或达到板的抗弯刚度的5 倍及其以上时,可按固定支座计算,计算出的固端弯矩应传给支承板的墙或梁,并对墙的平面外受弯或梁的扭转进行验算。楼板与悬挑板相连时,只有在悬挑板的悬挑弯矩接近或大于等于相连板的固端弯矩时,才可按固定支座计算;挑出板的
跨度较小时,宜按简支计算。大小板相连时同样处理。
5)多塔结构建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在进行多塔定义时,1 号塔应是所有塔中最高的塔,2 号塔应是第二高的塔,其余依此类推。②对于带变形缝的结构,在定义多塔时应注意不要让同一个构件同时存在于两个塔中。③不要让某些构件不在塔内。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及前景
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范围极广,各种工程结构都可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混凝土结构在原子能工程、海洋工程和机械制造业的一些特殊场合,如反应堆压力容器、海洋平台、举行运油船、大吨位水压机机架等,均得到充分的应用,解决了钢结构未能解决的技术难题。近年来,随着高层建筑的发展,高强度混凝土的应用成为发展钢筋混凝土结构的重要途径,提高混凝土的性能是当今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其中冷轧带肋钢筋的生产和应用在我国有着广阔的前景。其强度高,韧性好,工业化程度高,经济效益好,如此多的优势使其能最大程度的满足经济建设的需要。相信混凝土的前景将更为广阔。
4.1 混凝土结构应用现状
自1897年美自1897年美国人JohnLally圆钢管填充混凝土,房屋建筑,承重柱(称为拉里柱),并获得专利的计数混凝土结构在土木工程已有百年历史。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优越的机械性能,开始在美国和欧洲的盛行,竞相开发利用。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于现代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混凝土结构技术及泵灌溉的快速发展,发展的混凝土结构技术,增添新的活力混凝土结构,在一些欧洲和美国的桥梁工程和高层建筑项目技术的兴起。
混凝土结构技术在我们的R&D使用了近40年的历史。1966年在20世纪70年代在该组的重工业层高的工业厂房和重架构成功地应用于北京地铁车站工程。自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大量的高层建筑的高度超过100米,人们开始使用钢管混凝土柱,以解决“胖柱”探索的问题都解决高强度混凝土的脆性进一步减少柱的截面尺寸。近10年来,全国已建成100多个高层建筑20余幢楼宇。
深圳市赛格广场,由我国自行设计,投资,制造和建设,主要配套市场的高科技电子产品,集办公,展览,贸易,金融,证券,娱乐为一体的现代高层建筑,建于1999年。该项目占地面积9653平方米,地下4层,地上72层,总楼面面积166700平方米地面建筑高度291.6米。赛格广场结构方案,框筒结构体系,其框架柱及抗侧力体系内筒的28根密排柱均采用了钢管混凝土,框架柱柱1共16根,内筒由四角4根柱2和密排24根柱3组成21m的方形筒,密排柱的柱距3m,两柱间浇筑两片20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墙,内筒内加设纵横成井字形的整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厚140mm.楼盖采用了钢梁(梁
1、梁2截面相同,均为700×260×12×10)和压型钢板组成的组合楼盖体系。为加强外框架与核心筒的协同工作,共设置了5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道刚伸臂[4]。
赛格广场大厦的照片,已建成的建筑世界上最高的钢管混凝土结构的高层建筑,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的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4.2 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前景
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已表明,混凝土基本能满足普通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应用于一般工程结构是完全可行的。然而,目前国内混凝土的应用并不乐观,大多数应用在非承重的次要结构中。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经济性是阻碍混凝土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再生骨料的生产要耗费较多的人力、物力,致使目前的混凝土的生产成本高于天然骨料混凝土。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经济性的概念也会随之变化。对混凝土的经济分析应当从社会、经济、环境效益上进行综合考虑。另一方面是混凝土结构应用缺少相应的规程和技术标准。人们传统地认为,混凝土的质量达不到工程要求,担心应用于工程中出问题,即人们对混凝土应用技术的可信度不高,这主要是由于目前混凝土的应用大多处于试验、谨慎使用的状态,从技术上说,是缺少较完善的技术规程、标准,混凝土技术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完善的系统造成的。但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的增强,经济性的概念的变化和混凝土技术的不断完善,混凝土结构的应用前景还是相当乐观的。就当前国内外应用现状,作者认为,还以下几方面可大力推广应用混凝土结构:
1)混凝土在墙体工程中的应用。由于再生混凝土容重比天然混凝土小,隔热、隔声性能比较好,因此,再生}昆凝土砌块、再生混凝土条板的应用在墙体中是比较合理的。尤其是再生混凝土墙板的厚度较薄,可以有效地降低住宅建筑墙面积的占用率。
2)混凝土在基础工程中的应用。在基础工程中所采用的混凝土强度往往并不高,一般为C30左右,这对再生混凝土而言是很容易达到的。通过合理配制的再生混凝土能够达到普通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所以其应用于基础工程中是可行的。
3)混凝土在道路工程中的应用。再生混凝土可用于铺设道路的基层和面层。4)混凝土在组合结构中的应用。如:再生混凝土组合楼板、型钢一再生混凝土组合梁、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约束再生混凝土柱[5]。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常见的技术问题及解决办法
5.1 在设计时缺少工程实地勘察报告或者临近建筑的勘察报告
对于基础没计来说,基础设计必须按照勘察—设计一实施的流程来进行,要坚决杜绝出现缺少地质勘察报告而进行设计的情况出现。而如果出现地质勘查不够全面,或者内容模糊的情况时,设计单位必须告知建设单位并要求勘察单位重新勘察或者进行补勘。
而目前在我国,仍存在很多基础设计缺少实地勘察报告或者缺少临近建筑勘察报告的现象出现,而这样的设计对于整体工程来说,无法做到经济、科学,甚至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问题。
5.2 未进行地基变形的验算或者验算的结构不符合要求
目前很多设计都未对处理后的地基进行变形验算,或者m现验算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而根据我国的有关规定,当设计等级为甲、乙级时,按照地基变形设计;而为丙级时,如果采取了地基处理。处理之前按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简称《规范》)的规定;而对地基处理后的情况.应进行变形验算。
5.3 下卧层验算中的问题
计算下卧层顶地基承载力的时候,只能进行深度修正,而修正的系数应该根据土层来决定。也就是说当扩散角所取数值满足《规范》中的规定时就可以直接采用,不满足时根据附录中的平均应力系数来进行计算。针对复合地基来说.因选取承载力较高的土层来当做持力层,而当m现软弱下卧层时,应对其承载力进行验算;如果是软弱下卧层控制其承载力,那么就代表持力层的选择需要进行调整。
5.4 独立基础的最小配筋问题
一般来说,独立基础的厚度应南受剪切或者受冲切承载力来决定,并不是由受弯承载能力来决定,从而忽略基础钢筋的最小配筋率。根据《规范》中的规定,扩展基础底板的受力钢筋的直径最小为10 mm为佳,间距尽量控制在100 mm~200 mm之间,且同时要满足最小配筋率[6]。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结论与展望
本文总结了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子过程中的设计实例、常见的质量通病、应用前景、常见问题及解决办法等诸多方面做论述。混凝土在我国推广应用需要全社会的努力,也十分需要政府的产业政策扶持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保障。政府可通过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混凝土结构进行更深入和更系统的研究。通过加强立法,利用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制定混凝土推广应用的强制性措施。国内外对混凝土材料性能和结构行为的研究成果已初步表明,合理设计的再生混凝土结构能够达到普通混凝土结构的性能要求,其应用于土木工程中是可行和安全的。
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参考文献
[1] 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工程技术,2010,1,83.[2] 对钢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工程管理,2008,61.[3]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若干问题.标准规范,2011,29(6):26~28.[4] 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与发展.工程设计与研究,2002,111:24~27.[5] 再生混凝土结构性能研究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37(3):191~196. [6]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应用方法论,2012,(3):123.
第四篇:室内混凝土范文施工质量控制
室内 混凝土模板施工质量控制
(一)
模板轴线控制
1)模板轴线放线后,要有专人进行技术复核,无误后才能支模。
2)墙、柱模板根部和顶部必须设限位措施,如采用焊接钢件限位,以保证底部和顶部位置准确。
3)支模时要拉水平、竖向通线,并设竖向总垂直度控制线,以保证模板水平、竖向位置准确。
4)根据混凝土结构特点,对模板进行专门设计,以保证模板及其支架具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5)混凝土浇捣前,对模板轴线、支架、顶撑、螺栓进行认真检查、复核,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6)混凝土浇捣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浇灌高度要控制在施工规范允许范围内。
(二)
模板变形控制
1)模板及支架系统设计时,应考虑其本身自重,施工荷载及混凝土浇捣时侧向压力和振捣时产生的荷载,以保证模板及支架有足够承载能力和刚度。
2)梁底支撑间距应能保证在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荷载作用下不产生变形,支撑底部若为泥土地基,应先认真夯实,设排水措施,并铺放通长垫木或型钢,以确保支撑不沉陷。
3)组合小钢模拼装时,连接件应按规定放置,围檩及对销螺栓间距、规格应按设计要求设置。
4)梁、柱模板若采用卡具时,其间距要按规定设置,并要卡紧模板,其宽度比截面尺寸略小。
5)浇捣混凝土时,要均匀对称下料,控制浇灌高度,特别是门窗洞口模板两侧,既要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又要防止过分振捣引起模板变形。
6)梁、墙模板上部必须有临时撑头,以保证混凝土浇捣时,梁、墙上口宽度。
7)当梁、板跨度大于或等于 4m 时,模板中间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
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度的 1/1000~3/1000。
(三)
模板标高偏差控制
1)严格控制木模板含水率,制作时拼缝要严密。
2)木模板安装周期不宜过长,浇捣混凝土时,木模板要提前浇水湿润,使其胀开密缝。
3)钢模板变形特别是边框,要及时修整平直。
4)钢模板间嵌缝措施要控制,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嵌缝堵漏。
5)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牢靠,拼缝严密,发生错位要校正好。
(四)
模板脱模剂使用要求
1)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混凝土残浆,而后再刷脱模剂。
2)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原则应为,既便于脱模又便于混凝土表面装饰。
3)脱模剂涂刷要均匀,一般以 2 度为宜,以防漏刷,也不宜涂刷过厚。
(五)
模内清理要求
1)在封模前,将模内垃圾清除干净。
2)墙、柱根部的拐角、梁柱接头处留清扫孔,模内垃圾清除完毕后及时将清扫口处封模。
3)钢筋绑扎完毕,用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清除模内垃圾。
第五篇: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管理办法
文件编号:TSYKT/ZD-GC-05-(A)2017 新建克拉玛依至塔城铁路铁厂沟至塔城段工程总承包项目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办法
(A 版)
铁三院克塔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部
2017 年 3 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提高铁路混凝土施工质量,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根据《铁
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
标准》(TB10424-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和铁路总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通知》(工管质安函【2014】
169号)、乌建指工[2015]40号文等文件的规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新建铁路克拉玛依至塔城线铁厂沟至塔城段(以下简称克塔铁路)工程项目。
第二章 混凝土设计第三条 混凝土耐久性要求。
1.混凝土的耐久性指标应满足铁路总公司对设计文件的批复意见及《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 10005—2010)、《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等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施工图设计在结构设计中应根据结构的设计年限、所处的环境类别及作用等级、不同的结构部位等情况确定其耐久性设计指标(强度、耐蚀性、抗裂性配筋等)。3.施工单位配合比设计应充分考虑抗碱-骨料反应、电通量等指标的要求。除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强度、耐蚀性、抗裂设计外,应核对工程所处的水环境及其它环境条件与设计是否相符,做到及时调整。
第三章 混凝土原材料
第四条 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TB10424-2010)要求做好进场原材料试验检验工作,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
第五条 水泥。宜优先使用散装水泥,运到工地的水泥,应按标明的品种、强度等级、生产厂家和厂批号,分别储存到有明显标志的仓库中,不得混装,并按照进场先后顺序使用。施工单位对水泥试验数据每月进行统计分析,当水泥指标波动较大时,应与水泥生产厂家及时进行沟通,确保水泥质量稳定。
第六条 骨料。粗骨料粒径应符合要求,表面应洁净,不应有裹粉、裹泥或被污染等情况,各级配径应分仓存放。细骨料一般使用中粗砂,料源困难地区按规定可使用机制砂的,投入使用的机制砂必须是经专门加工并经检验确认符合标准要求的,禁止使用石粉石屑做为细骨料。使用山砂、粗砂、特细砂应经试验验证。不同细度模数的细骨料应分仓存放。
第七条 外加剂。外加剂的选择要与水泥的化学性能相适应,每批外加剂进场后必须与现场使用的水泥及矿物掺合料进行相容性试验,试验结果合格后方可使用;当水泥出现质量波动时,应逐批与外加剂进行相容性试验。要严格控制外加剂剂量,不得随意添加,在搅拌掺加外加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应适当延长。
第四章 混凝土配合比第八条 应根据实际采用的原材料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按混凝土性能试验方
法等标准进行试验、试配,以满足混凝土强度、耐久性和工作性能的要求,不得采用经验配合比。第九条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等进行设计。其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最大限值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胶凝材料最大用量、胶凝材料最小用量、矿物掺合料范围、水胶比、砂率、浆体比等参数限值应满足相关规定要求。
第十条 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设计使用年限、环境条件和施工工艺等进行设计,并通过计算、试配、试件检测和试浇筑后确定。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的检验和计算项目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表6.3.1的规定。
第十一条 各类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完成后,施工单位向监理单位提交混凝土配合比选定报告,监理单位审核、验证、批准后实施,在总包单位安质部备案。
第五章 混凝土拌和第十二条 混凝土拌和必须按照工厂化生产要求在集中拌和站完成,设备配备、维
修保养必须满足施工生产要求,称量设备必须经过标定合格,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量程校准,消除称量误差。
第十三条 推行拌和站信息化管理系统,配料采用自动计量系统、自动记录和超标报警系统,发现计量超标必须立即处理。拌和站操作系统必须保证生产数据库不能人为改动,总包、监理和建设指挥部能远程监控,数据资料能实时上传。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每周应对水泥、粉煤灰、矿粉、水、外加剂进行一次使用量程校准。在生产过程中出现计量误差超标,试验人员必须及时进行调整、校准,并详细记录;同时还应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废弃和记录。每周必须将生产记录打印并妥善保存。
第十五条 混凝土拌合前,应根据粗、细骨料的实际含水量与理论配合比的差值调整拌合物的用水量,确定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监理单位见证试验确认。
第十六条 严格执行混凝土首盘鉴定制度,加强对砂和骨料含水率、混凝土坍落度、含气量等指标的检测,对不符合施工要求的混凝土应由试验人员及时进行调整,调整过程要求有监理工程师全过程见证并做好文字和影像记录,经调整后仍然不能满足质量要求的混凝土,应做报废处理并记录,调整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
第六章 模板及支(拱)架工程第十七条 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地基承载力、施工设备和材料等条件进
行模板及支(拱)架施工设计并编制施工技术方案。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模板强度、支(拱)架强度和刚度、地基处理、挠度及变形等项目均应按所承受的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荷载进行计算,其弹性缩量、预拱度和沉降值应满足设计要求。结构复杂和施工难度大的工程模板及支(拱)架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单位应组织具备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复核验算。一般工程施工技术方案报监理单位审核后实施。结构复杂和施工难度大的工程施工技术方案监理单位审核后总包单位审定并批准后实施。
第十八条 桥梁混凝土工程均应采用优质钢模板,强度和刚度满足相关要求,不得采用组合钢模板。面板应选用优质钢板,模板拼缝宜采用对口缝并严格控制对口缝误差。模板在使用前需进行预拼,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十九条 桥梁墩台正面采用带拉杆钢模时,拉杆直径不宜小于25mm,拉杆水平、竖向位置严格一致。拉杆应外套PVC管,PVC管与模板需套钻孔,施工中出现套钻孔误差时采取措施加以消除,防止漏浆而影响外观质量。模板隔离剂严禁采用废机油,应采用隔离剂。
涵洞及路基支挡工程的混凝土结构应优先采用整体钢模,确需采用其它材质的模板时,应保证模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现浇筑混凝土的重力、侧压力及施工中可能产生的各项荷载,并满足整体钢模所达到的外观质量要求。
第二十条 模板及支(拱)架的材料进场后,总承包项目部应对产品质量进行抽检,确保质量合格。第二十一条 模板及支(拱)架的安装必须按照审批后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总承包项目部进行抽检。
第七章混凝土浇筑第二十二条 混凝土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运输过程中尽量减少混凝土的转运次
数和运输时间,防止发生离析、漏浆、严重泌水、过多温度回升和坍落度损失,保证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仍保持规定的性能。运输设备根据季节采取保温或隔热措施,如夏季采用遮阳套、冬季采用棉套等,防止局部混凝土温度升高造成坍落度损失过大或受冻。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搅拌运输车的管理和抽查,防止运输途中随意停转或加水。
第二十三条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人员配备、机具配置、施工工艺及各项控制措施落实情况,符合施工条件方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现场必须有施工单位带班人员全过程旁站。浇筑施工除遵守相关规定外,现场应定期检查混凝土坍落度,若坍落度不足时,严禁擅自加水,应在试验人员的指导下采用添加减水剂、延长混凝土运输车自搅拌时间,或退回拌和站添加水泥浆的方法解决。
第二十四条 混凝土应加强振捣,插入式振捣棒不得平拖驱赶下料口处堆积的混凝土将其推向远处。对混凝土梁、箱桥等混凝土宜采用侧振并辅以插入式振捣成型。
第二十五条 混凝土强度试件应在混凝土浇筑地点随机抽样制作,标养、同养试件严禁一次制作。同养试件应采用最后一盘封顶混凝土制作。
第八章 混凝土拆模与养护第二十六条 拆模前应试压同养试件,试件强度达到《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 收标准》(TB10424-2010)表4.3.1要求后方可拆模。第二十七条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混凝土应连续养护,必须确保混凝土表面处于湿润状态,养护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确定,混凝土养护的最低期限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表6.4.9的相关规定。
第九章 混凝土试验检验第二十八条 试验室应制定试验检验管理办法或实施细则并落实到位。未经验收合 格不得开展试验检验工作。第二十九条 试验室应配备信息化管理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安装功能参数、数据格式和使用要求符合现行技术标准、试验方法和中国铁路总公司相关要求,且经评审通过的信息管理系统。铁路建设项目工地试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能接入铁路建设信息管理平台。
第三十条 试验室人员资格与数量应满足《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验室管理标准》(Q/CR 9204-2015)要求,试验检验人员应持有效的资格证书并经铁路工程试验检验专业培训合格,资格证书有效期内,试验检验人员应至少参加 1 次专业继续教育培训。
第十章 拌和站管理第三十一条 加强拌和站专业化管理。拌和站要实行专业化管理,积极推行混凝土
专业化公司管理拌和站,自建拌和站应由施工单位正式员工管理并实行站长负责制。拌和站的工作人员均须参加培训取得合格证方可上岗。
第三十二条 加强拌和设备选型。要选用符合铁路行业标准的拌和设备,特别是要保证配料精度。进入铁路市场的拌和设备要按规定进行标定和校准,要按照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混凝土拌合站》(通临【2012】8401)要求进行动态计量精度检定,工控系统软件参数按规定设置后必须锁定,不得人为调整。第三十三条 严格拌和站验收程序。拌和站应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地点、规模、数量进行建设。建设前施工单位应按照铁路工程建设通用参考图《混凝土搅拌站》(通
临【2012】8401)要求编制,建站规划方案报监理单位批准,施工单位按批准的建站
规划方案报总包项目部备案,确保实施到位。拌和站建成并经过试生产后,总包项目
部组织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生产;信息化管理应作为拌和站验收的主要项目,未安装拌合站管理信息系统或实施不符合要求不得通过验收。
第三十四条 切实发挥信息化管理效力。拌和站要使用经评审合格的信息化监控软件,应督促信息化软件厂商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软件功能以满足管理需要。严禁加装数据过滤软件或设置数据过滤功能、改变设备控制参数、人为更改监控数据等弄虚作假行为。
第十一章 季节施工第三十五条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采取
冬期施工措施。施工单位应编制冬期混凝土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主要包括:施工工点和部位、施工方法、气温监控量测措施、原材料保温措施、冬期混凝土配合比选定、养护措施等内容。施工方案经监理单位审核后,报总包单位审定并批复后实施。混凝土施工前,总包单位组织对施工单位冬期施工各项措施落实、有关人员技术交底或培训等情况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
第三十六条 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施工单位应做好原材料降温、施工配合比塌落度调整、混凝土浇筑时间调整、加强养护等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第十二章 混凝土预制构件第三十七条 混凝土预制构件应采用工厂化预制,预制场设置位置宜靠近混凝土拌
合站。
第三十八条 预制构件场应具备完善的振捣设备、半成品加工设备,合理分布料场、钢筋加工区、养护区、浇筑区、成品存储区等主要功能区。
第三十九条 预制构件模型采用定型钢模或高强塑料模板,以确保预制件的外观质量。
第十三章 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第四十条 混凝土结构的外形尺寸偏差应满足验收标准的要求,其表面应密实平整、颜色均匀,不得进行表面大面积修饰;混凝土表面不得出现漏筋、蜂窝、孔洞、疏松、麻面和缺棱掉角等缺陷。
第四十一条 桥梁墩台、梁部、路基支挡结构、涵身等关键部位必须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总包项目部对试件抗压强度试验进行抽检。
第四十二条 普通混凝土结构非受力裂缝不得大于0.2mm,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表面不得出现裂缝。由现场管理人员采用刻度放大镜对已浇筑完成混凝土进行逐一检查。
第四十三条 钢筋混凝土钢筋布置及保护层厚度由施工单位利用专用检测仪器进行检测,作为施工单位自检结果,总包项目部抽查。
第四十四条 桥梁桩基混凝土无损检测,依据合同约定,由建指负责委托第三方实验室进行检测。第四十五条 混凝土工程成品保护及缺陷修补 1.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混凝土成品的保护,根据路基、桥梁、涵洞工程的所处的不同位置和自身特点,制定可行的成品保护措施。2.对于非预应力结构的0.2mm以下的裂纹、蜂窝麻面、气泡、漏浆、局部缺角等
外观缺陷,施工单位应编制修补方案报现场监理批准,并按照批准的方案进行小范围的工艺试验,试验成功后大面积展开。
3.对梁体、墩台、涵身等主体结构出现空洞、露筋、石子堆垒等严重质量缺陷时,施工单位不得随意进行涂抹或擅自处理。施工单位应及时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单位会同组织施工单位对缺陷进行现场检测、评估,以确定最终处理方案,经总承包项目部同意后实施。
第十四章 附 则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由克塔总承包项目部工程部制定并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