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新农村建设二十条
**市新农村建设二十条
为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实施《**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推进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特制订本二十条意见。
一、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
1、战略导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我市国际性商贸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行动的战略重点。自2003年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行动的先行地区,必须按照省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坚持以《**市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为导向,全面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把传统农业发展成为高效生态农业,把传统村庄改造成为农村新社区,把传统农民培育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素质好”的新型农民,形成城市和农村互补互促、共同繁荣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2、总体思路。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按照“四个区、三步走、二十年、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坚持市域一体、规划引领、产业支撑、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繁荣农村经济,建设农村新社区,发展农村公共服务,优化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民主法制和基层组织建设,力争到2010年全市实现全面小康,2020年左右把**农村建设成为繁荣、富裕、文明、民主、和谐,城乡融合、基本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先进市、示范区。
3、主要任务。
——发展新产业。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特别是新兴服务行业,繁荣农村经济,壮大市域经济实力,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十一五”www.xiexiebang.com 期间,力争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2010年力争突破1.2万元。
——建设新社区。大力推进新社区建设、村庄整治和异地奔小康工程,三年内对全市除城中村、山区村外的所有农村进行整治,2010年完成和启动主城区1/2村(来源于新世纪范本网www.xiexiebang.com)庄、副城区1/3村庄、城郊区1/4村庄的新社区建设,2020年全面完成新社区建设,把全市800个左右村庄改造成为300个左右的新社区。
——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素质好的新型农民;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力争到2010年二三产业劳动力占全社会劳动力比重达90%以上,2020年达95%以上。
——树立新风尚。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社会管理,弘扬
“**精神”,繁荣农村文化,积极倡导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科学、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邻里和睦、尊老爱幼、遵纪守法的文明乡风,培育国际化时代**人。
——建立新体制。立足城乡统筹发展,深化城乡配套改革,优化配置资源环境,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加快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加快向农村覆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二、繁荣农村经济
4、实施农业企业化行动。围绕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目标,按照“主体企业化、种植设施化、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的要求,加快推进农业企业化行动,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高标准编制农业产业规划。积极引导农地流转,培育法人化的农业经营主体和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企业化经营,力争2010年全市规模经营的农地达60%以上。实施“强龙兴农”工程,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鼓励工商业主投资开发农业,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鼓励农户推广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设施和装备,力争2010年全市设施农业栽培面积达8000亩以上,设施www.xiexiebang.com 农业机械化水平80%以上。加快宜养区内养殖场的生态化改造,推行生态养殖。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努力拓展外埠农业基地,确保粮食安全。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环节的标准化生产,力争2010年农业生产标准化率达90%以上。实施品牌兴农战略,加大创牌和包装工作,打响农产品品牌。加快农业科技转化和创新,完善农业信息网络。扎实开展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强化动植物疫病防控,发展农业保险。
5、“贸工联动”兴“三农”。围绕建设国际小商品流通中心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的目标,深入推进“贸工联动”战略,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转移,稳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完善全市商贸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市、镇、社区三级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优势,引进新兴行业,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和从事服务业。加快义东北、义西南两大产业带建设,不断壮大工业经济。深入实施“市场带百村、企业联万户”活动,积极发展农村小商品加工业。引导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延伸,继续抓好集镇连锁超市和农村“放心店”建设,鼓励发展文化、休闲、物业管理、社区服务等新兴服务业。利用农村生态人文资源优势,引导有条件的镇街大力开发旅游项目,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红糖节”、“采摘乐”等农村旅游业。到2010年,三产增加值比重达55%以上。
6、推进市域城乡均衡发展。加大对相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扶持发展山区特色产业,加快实施异地奔小康工程,促进市域一体协调发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公共财政对相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根据相对欠发达地区各自优势,引导发展特色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实行重大基础设施、三产项目向相对欠发达地区适度倾斜,加快**至周边县市区骨干道路建设,改善相对欠发达地区交通环境。鼓励相对欠发达地区积极www.xiexiebang.com 包装项目,以项目拉动经济发展。加快发达地区资金、技术与相对欠发达地区资源、劳动力优势的融合,实现优势互补,共同繁荣。
三、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
7、分类推进村庄规划建设。坚持“一体两翼”的城市发展格局,按照“改造出精品、整理上档次、整治改面貌”的要求,加强规划引导,因地制宜实施村庄改造,努力建设
“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完善新农村建设规划体系。坚持《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按照“优化布局、节约用地、传承文化、美化环境”的要求,依据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断完善城乡一体化规划、市域社区布局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加强各项规划之间的协调与衔接,提高规划的整体配套和可操作性。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村庄规划及规划调整所需费用由所在镇(街)政府承担,并免费向农民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样。
实行节地型新社区建设。完善新农村住房建设政策,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专项用地指标,加快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在村庄现有规模内“零增地”、“少增地”实施村庄建设的新途径,鼓励城中村、园中村建设多层或高层住宅,节约的用地依法出让所得地方可支配部分,可按一定比例返还用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鼓励中心村采取土地置换、折价购买、保留权益等办法,盘活村内原学校、供销社、食品站等闲置用地;鼓励“空心村”加快改造步伐,加大宅基地整理力度;鼓励城郊村利用村周边的丘陵坡地开展村庄建设,利用丘陵坡地的新社区可适当提高容积率。从2006年起,各镇、街道争取每年启动1个示范新社区建设,市里重点扶持3-5个不同类型的全市性示范新社区建设,力争三年内建成并发挥示范作用。到2008年,全市有150个以上村庄完成或启动新社区建设。
推进节约型村庄整治。以道路、卫生、拆危、拆乱等为重点,充分考虑村民的www.xiexiebang.com 承受能力,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地推进村庄整治。尊重群众意愿,根据经济适用的原则和村庄实际,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整治项目。严格整治项目的管理,加大财政补助力度,确保整治村“零负债”、“少负债”。允许农村开展单个项目的整治,引导鼓励农民实施“穿衣戴帽”工程。引导村庄拆除村内旧房、危房、违房,加快村内主干道路建设,配套村庄基础设施。加大村庄整治覆盖面,抓好整镇整街连片整治,除实施旧村改造和异地奔小康的村庄外,其它村庄在2008年前基本得到整治。
加快异地奔小康工程。按照“群众自愿、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加快实施异地奔小康工程,2006年全市5个有异地奔小康安居小区建设任务的镇街争取启动二期工程建设。逐步拆除已经搬入异地奔小康安居小区农户的原有住宅,对宅基地实行复垦或还林。继续保持下山农民原有的土地和山林承包权不变,及时将户籍关系迁入所在城镇,享有与当地居民同等待遇。力争到2010年,全市远郊区46个行政村和8个自然村内的1万多山区农民融入城市社区和农村新社区。
8、创建生态村庄。以“洁化、绿化、美化”为重点,加快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新农村。深入实施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处理,加快标准垃圾中转站和塔山垃圾填埋场三期建设,建立完善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长效机制,逐步推行垃圾分类处理。实施“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采取集中厌氧处理、就近接入污水处理厂处理等办法,分类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到2010年,全市建成7个城镇污水处理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80%以上,基本达到雨污分流、无害排放要求。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鼓励使用节能产品。加大生态村创建力度,加强村庄绿化工作,注重植被的多样性,建立农村生态环境安全评价、预警、监测和保险体系。到2010年,全市80%的农村达到生态村要求。
9、实施中心镇培育工程。加强中心镇规划,扩大中心镇的管理权限,加快工业www.xiexiebang.com 区、住宅区、商业区和文化休闲区的开发,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积极争创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镇,逐步把中心镇建设成为设施齐全、服务配套、产业和人口适度集聚的城市副中心。本着“壮大集镇、转移农民、节约用地”的原则,按照“村民自愿、政府组织、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思路,大胆探索并逐步建立农村宅基地和中心镇住房的置换机制。对计划启动新社区建设的村庄,允许农民和有合法房产的城镇居民在将原住宅拆除或交给村集体的基础上,带宅基地指标到所在中心镇按一定比例建房或置换水平房,其原在村内的宅基地归村集体所有并实行复垦或用于新社区建设。探索中心镇所在村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为合作条件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开发的办法,鼓励中心镇开发外来建设者廉租房,鼓励和引导兼业农民向中心镇集聚。
四、培育新型农民
10、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充分尊重农民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农村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动力支撑。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教育,培养农民自主、自立、自强的精神。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首创精神,支持农民大胆创新,探索切合本村实际的新农村建设实施办法。引导农民建立各种自治组织,在规划指导和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实行村庄规划农民民主参与、住宅式样农民自主选择、宅基安排农民自主投标、配套建设农民自主管理、工程质量农民自主监督,不断提高农民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主自治的能力。教育引导广大农民树立新农村建设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农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建设美好家园。
11、推进农民充分就业。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按照
“政府培训、部门服务、社会参与、转移就业”的思路,深入实施农民免费培训工程,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促进农民充分就业。大力开展商务、电脑、服务业等知识和各www.xiexiebang.com 类劳动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充分发挥**人才和劳务市场的作用,完善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举办好市镇两级农村劳动力就业推介洽谈会,提高受训农民的转移就业率。继续实施城乡统筹就业奖,完善激励机制,鼓励工商企业吸收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健全社会化维权机制,切实解决转移就业农民的子女入学、居住等困难,保障转移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十一五”期间,每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5万人,三年内90%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至二、三产业,到2010年全市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12、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全面加强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繁荣农村文化,提升农民素质,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开展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不断提升农民的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弘扬新时期“**精神”,深化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培育国际化时代**人。深入开展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加强农村科普和普法教育工作,引导农民参与
“四个一”活动,每天读一份报纸,收听(看)一档广播(电视)新闻,每月坚持阅读一本书,每年至少掌握一项实用技术。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进移风易俗,深入实施新家庭计划,倡导生育文明。鼓励开发有地方传统、区域特色的民间艺术项目,发展农村文化俱乐部,激发农民全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大力开展“乡风文明村”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家庭”、“文明村镇”评比活动。到2010年,全市80%以上行政村(居)达到“乡风文明村”标准。
五、加快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13、发展农村社会事业。推进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科技等事业建设,让农村居民共享城市文明。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全面推进免费义务教育,逐步实行低收入家庭子女的免费职业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实施第三轮学校布局调整,www.xiexiebang.com 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健全校长、教师城乡流动机制,确保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城乡居民健康促进工程,完善市、镇、村三级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镇(街道)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建设,实行农民定期体检制度,提高防治各类疾病水平,增强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201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目标。全面实施农村小康健身工程,加快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普及镇街文化中心和村居文体活动场所,力争“十一五”
末全市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在0.6平方米以上,建成500个小康体育村。实施农村文体骨干千人培训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办好全民健身节、农民篮球联赛、农村文化节等群众文化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科技、法律下乡活动。
14、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快农村交通、供电供水、通讯信息、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社会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实施“内畅外通工程”,争取2007年底前高标准实现村镇道路联网和硬面化,逐步实现所有的农村社区开通公交车。坚持“集中供水为主,分散供水为辅”的思路,加快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提倡饮用水和其它生活用水分质供应,力争到2008年全市自来水覆盖率达100%,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供水保证率达90%以上;到2010年全市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自来水普及率达90%,供水保证率达95%,农村饮用水全面达到安全水平。加快农村通讯、广电、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到2007年底,实现全市农户电压稳定,数字电视、通讯信号清晰,通村宽带网络提供率达到98%以上。健全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平台网络,探索建立农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加强社区服务志愿者组织建设,积极提供家政、再就业、维权等服务。
15、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围绕“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弱有所扶、贫有所济、壮有所为”的目标,全面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索建立覆盖全市所有人口的新www.xiexiebang.com 型养老保险制度。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办法,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失业保险范畴,到2010年全市失地农民均能享受养老保障待遇。鼓励被征地农民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退休后与城镇缴费人员享受同等养老保险待遇。大力推进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衔接,逐步提高报销比例,扩大参保率和享受率,到2010年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全覆盖。建立统一受理、分层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无”人员集中供养、医疗、教育、住房、就业、司法、突发性灾难、特困残疾人等救助体系。
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法制建设
16、实施新农村先锋工程。深入开展党的先进性建设,深化“三级联创”活动,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健全完善村党支部领导下的“四民主、两公开”为核心的村民自治机制,减少农村两委干部职数,鼓励交叉任职。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标准,加强村级干部培训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增强他们的组织、协调和办实事能力。深化村级干部创业承诺制,强化村(居)干部责任制考核,探索村干部补贴制度,推行村民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探索实行干部雇员制,鼓励农村聘用有群众基础、能力强、技术好的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和新农村建设。规范农村财务代理制,加强集体财务审计监督。
17、打造平安村居。以“和谐稳定,安居乐业”为目标,大力推进平安乡村建设,确保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定期开展重点村集中整治,加强禁赌工作,防范农村恶势力的滋生,全力维护农村稳定。加强镇、街道综治中心建设,强化信访基层基础工作,完善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机制,把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有机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加强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治安联防网络和稳定的动态信息网络,开展群防www.xiexiebang.com 群治,到2010年全市主要道路和镇街所在地重点场所全部实施电子监控。加强农村社会公共安全工作,加大农村食品、药品安全和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力度。
七、新农村建设的保障
18、加强党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成立**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全市新农村建设的组织、指导、协调和督查。建立市级班子成员和市机关部门挂钩联系新农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包干负责。各镇街建立相应的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发挥主导作用,科学制订规划,分期确定工作重点,坚持分步实施、分类推进,注重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各部门强化协同服务,完善配套政策,提高办事效率,降低收费标准。强化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督查,建立镇街、部门新农村建设分年度专项考核和奖惩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
19、建立全社会投入机制。坚持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政府引导,建立全社会投入新农村建设的新机制。制订社会资本投资新农村建设的鼓励政策,引导社会资本特别是工商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发挥我市民营经济发达、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动员行业协会、企业和工商业主等社会力量,通过投资建设、村企结对、捐资赞助、担任经济顾问等形式全面参与新农村建设,除现已基本完成旧村改造的村庄外,其它村庄都与骨干企业建立结对帮扶关系。鼓励村集体市场化开发村级资源,支持农村宅基地有偿选位,积极引导农村居民投工投劳,筹集资金投入新农村建设。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本着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公共财政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十一五”期间,市政府将每年安排35%以上财政资金用于新农村建设。
20、深化城乡配套改革。不断改革创新,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制订加快中心镇培育、推进村庄整理、鼓励联建多层公寓等政策,完善农村集体资产处置办法和城乡统筹就业、户籍管理等制度。不断清理和减免涉农收费,全面推行农www.xiexiebang.com 民“零负担”。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办法。拓宽社会资本投资领域,强化农村金融服务,允许和引导房地产企业参与村庄建设。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把镇街履行职能的重点放在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上。深化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化解镇街债务风险。引导外来建设者积极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切实解决外来建设者的居住、就业困难,让他们共享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2009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
深入实施新农村建设推进年活动,是市委、市政府立足当前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施,适时前瞻性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今年以来,我们××县紧紧围绕“四个年”活动,因地制宜,创新思路,科学发展,全县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运行的良好态势。截止到6月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19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预计达到9亿元,同比增长20%;财政总收入将达到2.4亿元,同比增长30%;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5.7亿元,同比增长200%。现着重将活动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多措并举,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
我县共辖7个乡镇,158个行政村,在新农村建设上共确定15个试点村和20个重点推进村。今年以来,××严格按照“二十字”方针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采取多方面措施,统筹兼顾,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做到村村有帮扶
由××县委组织部和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办公室牵头组织158个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与158个行政村联帮结对。重点筛选 了35个有能力、有经济基础的机关企业与试点村和推进村结对子。每个单位包村到户,出资出人,热心扶持,找路子,想法子,通过各种渠道为农民解决实质性问题。同时,按照全市“百千万”巾帼帮扶活动电视电话会议要求,我们非常重视县域内女企业家、女能人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由县妇联牵头,协调组织,以亚华制盖、盛格特太阳能、文敬村和下太许村为典型,充分发挥妇字号企业和农村致富能手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骨干力量,鼓励她们在“新农村建设推进年”创业立功。通过帮扶,使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力争达到“八新”,即“两委”班子有新思路,推进工作有新措施,农民增收有新项目,主导产业有新亮点,村庄规划有新特色,基础投入有新增加,农民素质有新提高,农村和谐有新气象。
(二)严格责任落实
一是制定了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责任制。按照标准、任务和完成时限,向全县交账。二是制定了乡镇领导责任制。各乡镇的试点村由党委书记亲自抓,重点推进村由乡镇长具体抓。三是制定了职能部门责任制。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城建部门要协调搞好全县的村镇规划和设计;林业部门要搞好通道绿化、园区绿化及村镇绿化;电力部门要搞好电力设施及配套;交通公路部门要搞好村镇道路硬化和路政牌设计与安装;农业部门要协调全县的产业规划;水利部门要搞好水利设施配套;开发办要搞好绿色产品开发、农产品商标注册和绿色认证;财政金融部门提供资金扶持;宣传部门要搞好舆论宣传,“六个一”建设涉及部门做到各负其责,通力协作。
(三)集中使用资金
今年县财政拿出了500万元用于新农村建设,全县各级各部门资金投入达到3000万元以上。在这方面,我们加大整合力度,由财政局和新农办牵头,将53个成员单位帮扶资金、财政预算资金和各项支农涉农资金全面整合,突出试点村和推进村两个重点,集中用于试点村和重点村发展主导产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发展、农民素质提高等农民最需要的地方,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四)发展现代农业
我县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突出特色农业发展,按照“优质小麦建基地、优质果菜建园区,规模养殖建小区”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通过采取政府推动、政策调动、科技促动、典型带动和市场驱动等有效手段,使全县“一村一品”工程呈现出产业特色村多、产业规模大、产业化程序高和产业效益好的四大特点,涌现出北董大蒜、里村红提、杨谈苹果、西常河槽大棚和周庄蛋鸡养殖、文敬万头猪场等一大批种养专业村,为发展现代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
(五)培育新型农民
我们突出抓了农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和思想道德及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由农业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和能力;由宣传和司法部门牵头,组织开展农民思想道德和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我们努力在全县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
(六)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
我们重点抓了“××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的运转。“中心”内设培训部、转移部、信息部、维权部和综合办公室,创新机制、创新办法,多渠道、多形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目前,我县从事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已达到6万人。
通过以上措施,目前,我县15个试点村已全部完成了规划编制、街巷硬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主街道路灯亮化的任务。同时,完善教育、卫生、文化等公益设施,达到每个村都有一个科技文化活动室、一个标准化卫生所、一个休闲健身活动场所、一个便民连锁店、中心村有一所标准化学校的目标。
20个重点推进村正在规划的村7个,街巷硬化达标的村15个,安装路灯350盏;改水达标的村16个、4938户。20个推进村全部实现了“六通”即:通水、通电、通电话、通客车、通广播电视、通水泥(油)路。今年新建标准化农村文化活动室10个、标准卫生所15个、标准化学校4所、休闲健身场所5个、便民连锁店13个、科技综合服务中心5个。
二、狠抓落实,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项目建设是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和保证源。为此,我们在项目落实上始终坚持锲而不舍、一抓到底的原则。特别是参加去年“港洽会”、“沪洽会”、“中博会”以来我们更是高度重视把项目的落实作为全县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最大限度确保这些项目落地××,投产达效。我县成立了签约项目协调领导组,指派了分管县长主抓项目的落实,将签约项目定为××县重点项目,并按项目类型分解到人,每个项目都指派了专人负责,纳入重点项目跟踪范围,从而大大加强了“三会”签约项目落实的工作力度,有力地推进了“三会”项目的实施进度。“三会”总共签约13个项目:沪洽会1个,港洽会9个,中博会3个,项目总投资额3.5917亿美元,拟引进外资21312万美元。截止目前,开工项目9个,累计完成投资9.33亿元。13个签约项目进展情况如下:
中宇公司300万吨钢配套项目完成省级核准、环评、土地手续。累计完成投资20200万元,今年1-4月完成投资3407万元。3号450立方米高炉建成投产,4号高炉、高速线材很快建成投产。(沪洽会)
中宇公司225mw废煤气发电项目完成省级核准、环评、土地手。累计完成投资5720万元,今年1-4月完成投资1420万元,建成一座煤气柜。(港洽会)
中宇公司特种钢生产线项目正在办理环评手续,土地手续办完,今年开工,累计投资3260万元。(港洽会)
立恒50万吨弹簧钢项目项目各项手续完备。累计完成投资18000万元,今年1-4月完成投资3000万元。目前,土建工程已完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港洽会)
通才工贸50万吨冷轧薄板项目各种手续完备,土建工程结束,正在进行设备的采购、安装。(港洽会)
盛格特年产30万台太阳能扩建项目项目手续完备,一期年产10万台太阳能热水器生产线已建成投产,累计完成投资4000万元。二期年产20万台生产线正在筹备之中,近期开工。(港洽会)
民政福利年产6万吨离心球墨铸管项目项目备案、土地手续已经办理。正在做环评,近期开工建设。(中博会)
康家源公司年产300万公斤红枣速溶超细粉加工生产线和年产600吨山药保建项目项目前期工程已经完成,备案、土地手续完备,正在进行征用土地的青苗补偿工作,预计近期开工。(中博会)、(港洽会)
太子湖3000吨大豆方便面建设项目项目手续完备。一期一号车间一条生产线已投产。累计完成投资3600万元。(港洽会)
三泰公司年产100万吨超细矿渣粉项目项目手续完备。一期年产20万吨矿渣微粉生产线投资,完成投资3000万元。正在积极落实外方资金,预计二期近期开工。(港洽会)
中条山日产2500吨熟料水泥生产线项目项目手续完备。累计完成投资26586万元,其中,1-4月完成7440万元。该项目已剪彩投产。(中博会)
亚华超薄一体化马口铁制罐项目项目手续齐全。正在进行土地青苗补偿。近期开工,到位资金2500万元。(港洽会)
三、积极稳妥,城市建设扎实开展
按照市委、市政府“城市建设年”活动的安排部署,结合我县实现“城建名县”的目标,今年我县共确定了十五项城建重点工程。目前,大部分工程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县城总体规划工程该工程的主要内容是县城总体规划的修订。年初,我县城东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完成之后,使得我县2002年编制完成的县城总体规划的内容有了重大变化和调整。按照《城市规划法》规定,即将上报市规划评审委员会评审。此外,县域总体规划、县城绿地规划已经编制完成,进入评审阶段;县城客运公共交通规划已经专家评审通过,由市政府批复后即可实施。
北大街北进二期工程该工程是连结县城与太子滩农业观光区和高显冶金工业园区的纽带,在一期工程基础上,二期工程已于四月份竣工,实现了该道路的全面畅通。
供水系统改造工程在去年完成的五眼水井凿井工程的基础上,今年完成了水源地至县城十二公里的输水管网配套工程,涉及三个乡镇、十四个村。目前,正在进行水源地供电专线架设工程和水井管理房建设工程,城东配水厂正在筹建当中。
太和苑建设工程该工程是县城中心广场的姊妹工程,已完成了拆迁工作,分别委托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东济宁设计院、大冶市中鲁古建园林工程设计公司进行了方案设计,目前设计方案正在进一步论证之中。
城市供气工程该工程以三星焦化厂煤气为气源,目前,焦化厂煤气工程基础设施已全部完成,实现供气范围为花苑小区和府东街、府西街,下一步供气范围将拓展到晋都北路晋都南路。
晋都北路道路建设工程工程于2007年6月2日正式开工,目前正在进行两侧侧道下煤气上水、弱电工程施工,整个工程可望于国庆节完工并交付使用。
东城区道路框架建设工程按照要求,今年要完成两纵两横四条主街道的道路框架建设。目前府东街东扩工程已经全线启动,贡院街东扩正在前期准备阶段。其中,府东街东扩工程长1500米,宽60米,总投资2000万元,4月15日动工,目前已完成道路基层的铺筑压实工程,排水管网工程已完成40%。完成的工程总量占整个工程的35%,国庆节前可望高标准完成整个配套工程并交付使用;贡院街东扩1500米,宽60米,工程总投资1800万元,目前,正在对涉及拆迁的房屋进行评估,可望7月中旬完成拆迁任务,8月初动工建设。
另外,青少年活动中心、博物馆、图书馆、××职中、新乐昌中学、新县医院等工程都在新规划的东城区范围,随着东城区道路工程的完工,这些工程将陆续开工建设。
四、综合治理,环境建设显出成效
环境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开展“环境建设年”活动的要求,重点实施了“蓝天碧水”工程,环境污染治理得到进一步推进。
(一)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整治
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有关规定要求,我们重点对省政府公布的环境污染末位淘汰企业的县境内18户冶炼焦化企业分三批进行淘汰关闭。3月25日,已对临汾海泰实业有限公司3.2捣固型焦炉实施了关闭,并对其装煤车、推焦车、洗焦车、变压器以及焦炉炉门等设施设备进行了全部拆除,对7家冶炼企业和一家洗煤厂分别下达了设施淘汰关闭决定通知。目前,这8家企业已全部停产,停电停水,拆除烟囱、风机及相关设施。对剩下的9户企业,我们也已做好了准备工作,10月底前将对其全部淘汰关闭。另外又对6家小化铁炉、5家小选渣厂、23家煤场进行了彻底取缔。对冶炼、焦化、建材等企业进行了限期治理,目前已有10家企业通过市环保局监测验收,核发了排污许可证,绝大部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完成治理,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纠纷事故隐患。与此同时,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企业环境治理技改项目建设步代大大加快。目前,通过工贸的余热橡胶制品加工项已进入试生产阶段,立恒铁业的冶炼渣制砖项目全线投产,闽光焦化的焦炉煤气再利用已和天泉淀粉制糖项目联营,各冶炼企业的物料输送环节除尘封闭设备也已全部投入使用。
(二)城市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
加快实施县城集中供气供热工程,县城西大街煤气已入户使用;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实现了日清日洁;对城区段23户经营性门店炉灶更换了液化气和煤气等清洁燃料;对各施工单位实行了封闭作业,有效防止了二次扬尘污染;县城绿化面积新增10.8万平方米,总覆盖面积达到了35万平方米。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有大幅度提升。
(三)造林绿化深入开展
通过大力推进通道绿化、环城绿化、村镇绿化、荒山绿化,今年上半年全县共新植道路17条、补植道路32条,栽植各种苗木33.5万株,完成了18个园林村的补植补栽和完善提高,完成了环城绿化800亩,绿色××建设初见成效。在推进自然生态环境建设的同时,我们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着力打造和谐人文环境,在安全生产、劳动和社会保障、信访等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第三篇:靖远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靖远市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靖远市农业涉及XX开发区、长胜、长兴办事处,共12个行政村62个村民小组,农业人口9320户38500人,农村劳动力20782人。农村现有耕地面积48500亩,耕地少,经济总量小,农业生产以种、养殖业为主,二三产业发展较快。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业和农村投入逐步加大,实施了截潜流工程、渠道砌护工程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项目,改造中低产田26680亩,全面配套沟、渠、路、桥、涵、闸建设,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村庄规划和农村新居建设稳步推进,建设农民新居305户,改造旧居821户。建成了XX一站、龙泉村、兴民村等农村小区,XX一站“星海家园”成为自治区塞上农民新居建设的亮点工程。农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初步形成了以设施蔬菜为主的种植业和奶牛、小公鸡、水产为代表的养殖业。2006年底,全区建成日光温室1196座,枸杞种植4200亩,“上农下渔”生态农业和水生植物园2000亩。重点发展以奶牛、生猪、小公鸡为主的畜禽养殖业。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和认证工作逐步推进,促进了靖远市农业健康、协调发展。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带动了产业的发展。2006年,全区粮食总产量1646.9万公斤,其中夏粮777.15万公斤。畜禽饲养量119.66万只(头)。农村经济总收入2.23亿元,其中二三产业收入1.48亿元,农业总收入7524.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12元。
今年以来,区委、政府更加重视“三农”工作,区委主要领导多次组织对农业和农村工作进行调研,寻找我区现代化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区委、政府进一步加大农村工作力度,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提出了围绕一个中心,树立三个理念,按照八句话三十二个字的总要求,实现六项主要目标,做好十项工作,按照“依托城市、发展农业、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总体思路,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并提出到2011年靖远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自治区前列,超过全市平均水平。
一、按照产业定位、区域布局和发展目标,突出发展奶牛、蔬菜、林果、水产四大特色产业,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实施千栋万间日光温室建设项目,规划到2011年建造日光温室5000栋。2007年计划建设日光温室550栋,总投资2608万元。截至目前,完成温室主体建设511栋,完成投资2506万元,其中XX开发区完成台田温室468栋,完成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资348万元;长胜办事处完成日光温室建设30栋;长兴办事处完成日光温室建设13栋。二是抓好奶牛养殖,到2011年,奶牛养殖达到2000头。上半年,通过招商积极引进宁夏民安裕丰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奶牛养殖项目,项目总投资1167万元,养殖规模1000头,工程目前正在建设。正在XX开发区西轴村三合院建设的XX千头奶牛养殖基地总投资2260万元,占地130亩,养殖规模1000头以上。这是XX开发区首家集养殖、采奶、消毒、防疫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养殖基地,该基地建成后将对XX开发区奶牛养殖向规模化、市场化、特色化方向发展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发展以苗木花卉为主的林果业。扶持阳光花卉扩建,扩大种植面积280亩,建造日光温室5栋,简易棚10座,种植各类苗木70亩,花卉育苗200亩,栽植各类苗木40万株,培育各类草花400万株。在龙泉村建设设施园艺日光温室30栋,完成油桃栽植6栋3400株。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水产业,建设现代水产养殖园区,发展高投入、高档次的现代设施水产养殖,在XX六分沟建成1000亩水产养殖基地。同时推广地膜马铃薯455亩,马铃薯收后复种大葱正在进行。在发展四大特色产业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农业领域,根据我区农村城郊型特点,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龙泉村建设 “农家乐”特色旅游景区,在长兴建设长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陇兴生态农业示范园区,龙泉生态旅游度假村项目经过建设已初步形成集旅游、休闲、垂钓、餐饮、设施农业等为一体的具有现代农业农村特色的观光园区。长城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陇兴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规划已经完成,目前,陇兴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区已完成水、电、路的铺设,种植绿化苗木4000株,建造新型温室大棚8栋。
二、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完成XX开发区十六支渠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和龙泉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兴民村完成清淤4公里,修补来水渠渗漏渠系2.6公里,正在筹备实施扬水站渠系及配套设施的改造。试验引进脱硫废渣改良盐碱地的新技术,在XX“上农下渔”台田试验改良盐碱地50亩,取得了明显效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3000亩,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紧紧利用城郊优势,抓好生产发展、进城务工经商办企业、劳务输出等增收措施,进一步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农民走出田埂,走向城市,向非农产业要收入,使劳务经济成为了我区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
四、实施村企合作,创办集体经济实体,全面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今年,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区委、政府搭桥,各部门共同参与,确定了216家企业与全区12个行政村对接,实现村企互动,以工促农,工农和谐发展的目的。通过实施村企合作项目,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目前,已经确定村企合作建设项目8个,全部开工建设,总投资达到3754万元。其中潮湖村综合市场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二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10月底全部完工。市场建成后,每年可增加产值1000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农民可以从中获得土地转让金和入股分红20万元,增加300个就业岗位,实现劳务增收 300万元。潮湖村综合市场标准化厂房、仓储建设项目总投资340万元,建设10座标准化厂房和仓储,每个村至少2座,工程已完工。长胜村村企合作农副产品加工园区总投资150万元,占地面积100亩,目前已完成房屋和围墙等基础设施,近期正在招商。长胜村机械加工厂总投资150万元,厂房修缮已经完工,新购进机械加工设备6台,目前正在安装调试,将于近期投入生产。龙泉村机械加工项目投资50万元,利用宏强利机械加工厂原有厂房和设备,并新购进机械加工设备2台,进一步扩大加工生产规模,该加工厂已经投入生产。长兴办事处兴民村投资204万元建设一处停车场,目前已投入使用。XX工业小区规划建设8个标准化仓储车间,由XX开发区8个行政村共同筹建,主要通过对外租赁招商的形式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总投资560万元,目前正在加紧施工,预计10月底完工。XX一站村XX高鲜食品加工有限公司总投资300万元,目前,围墙和厂房已经完工,正在安装设备,该企业建成后不仅对XX开发区设施蔬菜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年还可以为村集体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以上8个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每年可以为全区12个行政村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30多万元,是2006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两倍(2006年为164万元)。
五、全面开展村容整治工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一是加大村庄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按照“一扫、二清、三拆、四刷、五维护”的整治步骤,清除乱堆乱放、乱贴乱画、乱搭乱建,拆除违规废旧房屋、围墙和长期无人居住且影响村庄整体面貌的废旧房屋。全区共出动劳力29290人次,出动车辆1130车次。拆除废旧房屋1862间23136平方米、违章建筑525处,清除垃圾9419处30324吨、清除秸秆1765处1314吨。二是稳步推进村庄建设规划。我区高度重视村庄规划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村庄规划编制,在去年完成5个行政村规划的基础上,今年又完成2个行政村规划的测量工作,村庄规划正在编制。三是做好塞上农民新居建设。根据我区具体情况,在XX开发区、长胜办事处、长兴办事处集中新建、改造塞上农居,硬化新居建设区内的道路,配套供水、供电、排水和环境卫生设施。XX开发区一站村塞上农民新居二期工程和六站村康居工程现正在建设之中。新居改造完成488 户,面积53123.2平方米,其中长兴办事处兴民村200户,面积20200平方米,长胜办事处120户,面积13800平方米,长兴办事处200户,面积19123.2平方米。四是加大乡村道路整治力度。清除村庄道路两旁的生活垃圾、乱堆乱放杂物,拆除村庄道路两旁的乱搭、乱建厕所和圈舍等建筑物,封堵废弃巷道,平整村庄道路。封堵废弃的生产巷道69条,总长8600米,打通巷道86条43340米,硬化村庄道路25条,总长7020米,面积47380平方米,整修道路10条,总长13900米,拆除猪圈542个、厕所684个。五是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努力提升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水平。确定了卫生监督示范岗,开展经常性的督促检查。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考核与村干部工资挂钩,与考核挂钩,有效地调动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建立了一支农村保洁队伍,聘用村级保洁员175名,负责农村环境的清扫保洁、垃圾清运等日常工作。完善一批环卫基础设施,新建垃圾池122个,集中垃圾堆放,彻底杜绝垃圾随意丢弃的现象。
六、加快农村清洁能源及人畜饮水工程建设,群众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计划完成农村沼气池建设3000座,目前已完成1461座。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已完成潮湖村、长胜村、龙泉村、兴民村、一站村、六站村六个村的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2007年还将完成四站、五站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建设。
七、全面推进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使我区新农村建设实现质的飞跃,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乡村文化、体育事业得到发展,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全面启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制定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办法,农户缴费率达到88.9%。大力开展以“富在农家、学在农家、绿在农家、美在农家、乐在农家、爱在农家”等为主要内容的“六在农家”新农村创建活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着重解决农民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生产生活问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建设。以创建“有朝气蓬勃的创业激情,有勇创一流的工作目标,有考核评议的规范制度,有学习先进的良好氛围,有群众拥护的深厚基础,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为主要内容的“六有”支部为保障,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抓好村两位班子换届选举工作,把有能力、干实事的农村能人选村支部班子,不断地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素质和党组织的战斗力。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水平不断增强。
2007年,是我区农业和农村工作投入最大,步伐最快的一年,也是新农村建设成效最为明显的一年。这一切与区委、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有力措施是密不可分的。
一是加强领导,措施到位。2006年10月,区委调整了靖远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由区委书记俞爱山同志亲自担任靖远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政府区长高重瞳同志担任副组长,并设立了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塞上农民新居建设办公室,由区农牧水务科技局和区城乡建设交通局分别负责办公室工作。区委俞书记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专家,他多次到农村生产和建设一线调研和指导工作,对各级干部开拓思路、创新举措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保证了我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扎实快速推进。
二是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努力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农民收入稳步增长。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不断完善农民增收的新机制,要抓好各项减负政策的落实,紧紧利用城郊优势,抓好生产发展、进城务工经商办企业、劳务输出等增收措施,进一步强化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农民走出田埂,走向城市,向非农产业要收入。
三是抓住优势,合理优化布局,发展现代农业。紧紧抓住我区农村地处城郊的特点和优势,大力发展以设施蔬菜、奶牛、花卉和现代水产为主的城郊型现代农业,加大了政策、资金和科技扶持力度,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投入到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为我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坠入了强大的活力。
四是建立健全领导、部门和驻地单位、企业帮扶合作机制,动员全社会参与新农村建设。为实施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全面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区委、政府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提出了《靖远市2007年领导及部门包扶村组建设新农村的意见》,实行主要领导包区、街,分管领导包村,部门包队的工作机制,形成全社会一齐抓新农村建设的良好局面,包扶领导及包扶部门以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目标,帮助所包村组完成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具体包括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综合整治,全面美化、绿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硬化村庄巷道,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各村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帮助和必要的资金支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长远目标,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使我区农村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和谐发展。并将包扶工作列入目标责任考核。同时,为加快村队企业化,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村企合作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实行村企合作领导干部包村负责制,由区委、人大、政府、政协相关领导每人确定一到三个村进行帮扶,切实做好村企互动合作工作,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
五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制定优惠政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加快我区农业产业化步伐,发展农村经济,区委政府提出了扶持现代农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补助政策,对新建高效节能二代日光温室每栋补助5000元,对外来投资者建设日光温室每栋给予补助1000元;对建设奶牛养殖园区标准化厂房和标准机械化挤奶台按照自治区农业产业化补助标准1:1进行补助,新增入园高产奶牛(年产量达到6000公斤以上)每头补助1000元。对新增 “上农下渔”或现代水产养殖水面每亩补助100元。由帮扶企业帮扶合作新建的村企合作项目,在项目建成投产,取得经济效益,并与帮扶合作企业签订帮扶合作协议的,区政府每个项目一次性补助10万元。
第四篇:关于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关于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两大主题,突出特色,因地制宜,科学规划,梯次推进,通过典型引路,创新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市新农村建设的进展及成效
一是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迅速掀起新农村建设热潮。各级党委政府通过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坚持用科学观指导新农村建设,使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意义、支农惠农政策有了充分了解,农民对政策知晓率达90%以上。参与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热情格外高涨。目前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正健康有序、如火如荼的深入开展和运行着。
二是主导产业快速发展,促进了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市委、市政府认真实施“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绿色××××”战略,坚持以“一村一品”为载体,大力发展主导产业。去年全市粮食总产102.12万吨、油料总产15.13万吨,生猪饲养量达到604万头,茶叶产量10280吨,建成标准化生产基地42万亩,发展市级以上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文秘杂烩网80多家。全市农业总产值150.49亿元,其中猪药茶菜四大主导产业产值占到56.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20元,同比增长22 %。
三是农村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市委、市政府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编制完成了市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和“五个一”工程,共建成通村水泥路3910公里,农村户用沼气池5.59万口、人饮工程865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www.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逐步建立,一些长期影响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为实现我市率先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以培育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和科普“双百”工程,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开展 “文明新村”、“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系列创建活动,建成村级活动场所635个,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了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尽管三年多来,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底子薄,增收后劲不足,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发挥。二是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三是农村规划建设滞后,城乡环境反差较大。四是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市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市委、市政府经过深入调研,反复实践论证,制定了××××市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17个专题规划,确定了××××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思路和目标。
××××市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十大工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把全市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全市重点镇、村实现新农村阶段性建设目标,建设新农村示范户1.5万户。到2020年,力争全市60%以上的村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目标。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积极实施四大战略:
(一)科学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在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在目标定位上,一定要从市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攀比;在规划的制定上,既要符合实际,又要适度超前,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在建设速度上,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积极稳妥不能急于求成;在工作方法上,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
(二)和谐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涵盖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树立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既要加强农村基
三是农村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公共服务进一步加强。市委、市政府从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建设。编制完成了市县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县域村庄布局规划。实施了“十百千万”工程和“五个一”工程,共建成通村水泥路3910公里,农村户用沼气池5.59万口、人饮工程865处,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服务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逐步建立,一些长期影响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为实现我市率先突破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是农民素质不断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以培育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实施科技特派员项目和科普“双百”工程,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开展 “文明新村”、“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促进了乡风文明和社会和谐。深入开展村级党组织系列创建活动,建成村级活动场所635个,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断增强。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不断转变基层政府职能,建立健全了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和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提高农村民主管理水平,使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
尽管三年多来,我市的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一些矛盾和问题也日益显现。一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底子薄,增收后劲不足,影响了主体作用的发挥。二是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与实际需求有较大差距。三是农村规划建设滞后,城乡环境反差较大。四是农民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还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
二、××××市新农村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市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十大工程“,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努力把全市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市新农村建设的发展目标是:力争到2010年,全市重点镇、村实现新农村阶段性建设目标,建设新农村示范户1.5万户。到2020年,力争全市60%以上的村基本达到新农村建设目标。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积极实施四大战略:
(一)科学发展战略。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穿在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在目标定位上,一定要从市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攀比;在规划的制定上,既要符合实际,又要适度超前,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在建设速度上,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积极稳妥不能急于求成;在工作方法上,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搞一刀切。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健康有序、又好又快地推动新农村建设发展。
(二)和谐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涵盖了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树立和谐社会的建设理念,统筹规划,全面推进。既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又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民主政治建设水平;既要加强农村基
础设施建设,又要重视农村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养老保险等社会事业和民生条件的改善,让农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走上和谐健康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道路。
(三)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新农村建设是个长期、艰巨、复杂的历史任务。必须按照十七大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快推进城乡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融合,积极推进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四)分批实施、梯次推进战略。××××是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经济发展薄弱、基础设施较差,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这种特殊性决定了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能遍地开花,要采取抓点示范、分批实施、梯次推进的办法,集中力量,实施重点突破。要选择一些经济基础相对较好、建设效果较易显现的村,集中人力、物力、才力,用上3到5年时间进行重点建设,在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达到阶段性标准后,经过验收,再实施下一批试点村镇建设。通过分批实施、梯次推进战略,辐射带动全市整个农村,做到点面结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力争在30—50年内,使××××的2400多个行政村的面貌得到较大改观。
在实施四大战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一定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好五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长远目标与当前任务的关系,从长远着眼,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培养新型农民,培育主导产业,促进农民收入快速持续增长,同时要围绕改善民生,解决好农民最急、最盼的问题,使长远发展和当前工作统筹兼顾。二是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真正使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强大合力。三是处理好坚持标准与突出特色的关系,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建设城郊型、产业带动型、旅游景区型、文化生态型等各具特色,各种类型的新农村。四是处理好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的关系,既要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也要抓好教育、文化、社会治安和民主法制建设,更要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让他们尽快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主体。五是按政策办事与创新工作机制的关系,在认真落实中省政策的同时,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把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
三、××××市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切实提高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素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强对各级干部和农民的培训,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正确处理好发展、建设与群众可承受能力的关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决策、建设和受益主体作用,稳步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农民群众支农惠农政策、科学技术和实用技能的宣传和培训,激发他们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农民素质。进一步加大新闻媒体的宣传力度,努力营造新农村建设的强大舆论氛围。
(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抓好规划编制,推进以60万亩茶叶、60万亩柑橘、600万头生猪为重点的“三个六”、“四个优”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切实抓好“一村一品”产业发展,建设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专业乡镇、专业村。以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系列加工为重点,继续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壮大企业实力。实施绿色“汉”字农产品品牌战略,推进品牌重组和整合,打响大品牌,开辟大市场。抓住西汉高速公路开通和十(十堰)——天(天水)高速公路、城(成都)——西(西安)高速铁路近年将开通机遇,大力发展山水休闲、田园休闲、古镇休闲、文化休闲等乡村旅游业,拓展农业发展空间,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抓好劳务输出,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三)统筹城乡发展,努力改善和发展农村民生。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抓住八大民生工程、“十大工程”和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加强农村经济社会建设。加快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力争3年内完成全部村庄规划编制工作。继续实施“五个一”工程,着力抓好水、电、路、讯、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切实解决制约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结合“旅游活市”。战略的实施,抓好高速公路及境内交通干道沿线、景区周边的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切实加强农村教育、卫生、计生、文化、体育、广播电视、通讯等社会事业建设;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积极实施“绿色家园”和农民安居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建设年”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城镇化建设步伐,努力建设文明、平安、和谐的新农村。
(四)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不断深化农村改革。针对我市农村基础薄弱、投入需求量大而资金来源狭窄的实际,在认真执行政策的同时,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投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一是不折不扣地落实以“五个三”为主要内容的强农惠农政策。二是切实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争取中省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确保宽覆盖、多投资、快建设。按照“三个高于”的要求,进一步调整市县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从2009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生猪、茶叶、柑橘产业发展资金各 500万元,西乡、宁强、南郑、城固等县区每年分别配套不少于200万元,镇巴县不少于100万元。十一五期间,全市投入“三农”的资金要达到103亿元。三是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机制。在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运用市场机制经营农村资源、筹措建设资金的有效途径和办法,研究制定工业支持农业、城市反哺农村的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四是抓好资源项目整合。以县为主,以项目为平台,尽可能地归并整合资源项目,统筹安排,重点投入,发挥资源资金聚合效应,推动新农村建设。
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要在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基础上,建立土地流转平台试点,引导农村土地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继续推进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加快乡镇政府职能转变,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积极做好乡村债务化解工作。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保农民得到实惠。完善乡村治理机制,推行“双议”(“党员议事会”和“村民代表议事会”)等形式的议事形式,探索兴办公益事业项目申报制和农村劳力外出信函议事。积极发展农村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群众组织化程度。切实抓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探索农民以林权、农机具、主导产业和《土地承包合同》、《土地经营权证书》进行抵押的有效方式,推行贷款“一证通”,解决农村“贷款难”问题。
(五)坚持抓点示范,进一步加大新农村示范村镇建设力度。抓住新启动新农村重点示范村镇建设被省、市纳入目标责任考核的机遇,按照“试点先行、基础突破”的思路,继续抓好示范村镇建设,每年新启动示范村85个。一是继续抓好村庄建设规划的编制完善工作。二是抓好项目建设。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整合资源、项目,集中支持示范村建设,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力争完成省上下达的任务。三是强化督促检查。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典型,力争培养一批产业发展成效凸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村容村貌明显改观、民生建设不断强化,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典型。四是在抓好当年示范村启动建设的同时,编制新启动示范村建设规划,及早做好相关准备工作,确保协调衔接、有序推进。
(六)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完善工作推进机制。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客观上要求各方面大力支持新农村建设。要按照十七大和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建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一是市县区成立了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市、县主要领导担任组长,政府涉农部门为成员,经常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探讨和解决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切实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二是坚持试点试范,以点带面,分批实施,梯次推进的工作机制。选取各具特色的典型,重点抓好示范村镇建设,推动全市的新农村建设。三是实行市县领导包抓、部门包建、企业帮扶工作推进机制。落实市级领导、部门项目建设责任制,确保新农村建设取得实效。四是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督查考核力度,实施示范村镇的动态管理,以奖代补的工作促进机制。坚持每年对示范村镇以及成员单位进行量化考核,对建设任务完成较好的试点村镇和成员单位进行表彰、奖励,对未能完成建设任务的试点村镇进行处罚,取消资格。充分激发和调动试点村镇和成员单位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抓好督促检查工作,严格考核奖罚,努力促使新农村建设再上新台阶。围绕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不断充实完善新农村建设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深入、健康、有序地开展。
第五篇:市2009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总结
2009年,###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遵循《2009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强市富民、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全面实施“工业强市、农牧富市、商贸活市、生态立市、人才兴市”五大战略,围绕“项目建设”这一重点,巩固“稳定和农业”两个基础,全力推进“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城镇化”三化建设,以生产发展为核心、农民增收为目的、培育主导产业为主要措施,优化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集中涉农项目,增加资金投入有;挖掘发展潜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推动农村土地流转集约规模经营;积极发展非农产业,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在以下五个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增加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
新农村办公室按照年初制定的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积极引导相关部门将重点项目集中投向各试点村,通过项目建设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新农村建设水平。今年市政府确定的185个重点项目中,涉及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共分九类,即:农牧业生产、涉农龙头企业扩能改造、旅游产业带动、商贸物流产业发展、通村道路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农村社会保障以及农村民主法制建设,项目总数达54个,占全市重点项目的29%,是近几年来项目建设最集中、资金投入最多的一年。致使各试点村既有高起点、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又有适合当地发展实际、前景广阔的产业支撑,推动了全市新农村建设上新水平。
二、突出重点村建设,发挥试点村的示范带动作用
今年###市在全面推进30个试点村建设的同时,集中精力重点推进哈拉苏大兴村、雅尔根楚五道沟村等试点村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一是争取项目资金,培育主导产业。达斡尔乡满都村计划投资5200万元启动建设生态酱菜、脱水蔬菜系列产品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期申请内蒙古自治区财政政策性补助资金500万元,银行贷款XX万元,引资1900万元,自筹投入资金800万元。现规划、选址等工作已完成。哈拉苏办事处大兴村计划投资45万元新建标准化挤奶大厅300平方米,立体式20头挤奶器一套,3吨制冷罐一个,以托牛所的形式提高奶牛业的规模化养殖水平。奶站建成后,农民售奶价格相对稳定提高,可以吸纳周边奶牛户370个,年增加纯收入340万元,户均增加纯收入9000元;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设豆制品加工厂,带动本村农民就业140余人。中和办事处福泉村手拍粉合作社股份制企业厂房扩建项目到位资金60万元,包装车间已经落成,2600平方米的晾晒场基础已完工,各种设备都购置到位投入使用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雅尔根楚五道沟村投资120万元建设冬暖式生猪养殖场,建设完工4栋生猪养殖场猪舍,让剩余劳动力能够就地转移就业。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雅尔根楚办事处五道沟村争取民政、扶贫危房改造、整村移民扩镇项目,投资150万元建设通村道路、自来水供应、无线通信等设施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预计9月末前有60户能够入住。关门山—浩饶山公路续建工程现已完成单幅15公里,完成投资800万元;通向西平台村的浩饶山大桥预计投资700余万元,将于10月份建成通车,结束夏季摆渡、冬季跑冰过河的历史。中和—碾子山公路已完成路基8公里,路面基层3公里,圆管涵3道,完成投资434.9万元,计划9月15日前建成通车。省际通道-扎博公路连接线已完成路基工程12公里,路面水稳层6公里,6道圆管涵,2处过水路面,完成投资600万元,计划10月1日前建成通车。推行村民“一事一议”建设通村公路的模式,达斡尔乡满都村5.1公里整村道路硬化工程已完成建设。中和办事处福泉村2.5公里整村道路硬化工程完成建设。雅尔根楚—新建—四道沟—五道沟—集体四级砂石路,路基完成34.1公里,年末建成通车。大河湾镇区1.1公里道路硬化工程现已完成。成吉思汗—红光村公路现已完成。省际通道—蘑菇气三合村公路计划9月中旬完工通车。关门山—苇莲河7公里村道,已完成路基工程。鄂伦春民族乡建设1横3纵全长2公里道路现已完成。卧牛河大坝—靠山—一心公路,已经开工建设。目前###市已经提前两年实现了乡乡通油路的目标,三、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创建新农村建设的新载体
为了创建承接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载体,为了实现工业农业的互补对接,为了寻求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我们坚持“政府扶持、农民自主、社会参与”的方针,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增强自我发展、逐步壮大的能力,使之成为现代农业的“经营实体”、农村经济的“服务主体”、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载体”和统筹城乡的“联结体”。截至2009年5月末,全市共成立并注册了各类专业合作社199个,占呼伦贝尔市同期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的42%。专业合作社注册资金达1.3亿元,入社成员6000多人,辐射带动农户3万余户。雅尔根楚办事处五道沟村315户农户中268户加入凤鸣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占全村总户数的86.5%;现有耕地8048亩,其中7010亩土地入社,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87.1%。2009年,合作社组织农民进行前期考察调研,充分估计和准确应对市场行情,合理调整优化种植业生产结构,种植高油大豆2500亩,单产220斤/亩;良饲兼用型玉米2800亩,单产800斤/亩;高淀粉马铃薯500亩,单产1.5吨/亩;桔杆单产数额大幅增加。经初步测算,每亩地获利300元,较XX年年亩产增收130元。合作社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00元,与分散经营相比增收近37%。合作社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浩饶山镇陇海农民种植合作社由21户农民中三分之一的农民集中经营8000余亩耕地,另外三分之一农民从事旅游、餐饮服务业,其他三分之一的农民轮班休息,2009年合作社纯收入近300万元。今年春耕前又投入150余万元购买大中型农机具,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极强。洼堤镇育林葵花种植合作社,以种植订单的形式将农户分散的土地相对集中起来,创造出了“五统一分”的生产经营模式,即:“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回收、统一品牌、统一销售、分户生产”,创建了一种经营内容方向固定、合作社的成员固定、基地的面积固定而生产基地的地块不固定的相对灵活而又能保证收益的合作社。分别在种养业、购销流通业、信息服务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领域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已经产生了较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也显示了极大的发展潜力,为发展“新型合作农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社把“分散的资源要素”进行“规模组合”,以“联合舰队”的形式“下海”,成了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凸显了四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提升了农民组织化程度。合作社的发展把分散经营的农户组织起来,以市场主体的身份行使与其他主体的平等协商与谈判,改变了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弱势地位;合作社通过“统一包装、统一品牌、统一销售”等措施,收到了“规模效应”。这样,既提高了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也增强了农业产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实现了“小生产”与“大市场”的顺利对接。二是开拓了产业化新途径。合作社发展壮大后便在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同时,开始自办加工企业、建立销售网络等垂直一体化经营,延长了产业链条,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战略性结构调整得到大力推进。在合作社把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整合起来后,实现了农村各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产品的销售网络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农业经济呈现出“块状”发展的鲜明特色。三是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解决了农产品市场流通不畅、销售难的问题;通过扩大生产规模、统一采购生资,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快了农业生产及增长方式转变,避免了农民间的无序恶性竞争;在合作社经营过程中,各入社成员通过盈利分配、股金分红、二次返利等形式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四是促进了新农村建设。合作社发展促进了一大批新型“职业农民”的产生,带动了农民生产生活观念转变,促进了农村土地流转集中,推动着传统农业的深刻变革。这样就解放了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使农民可以彻底摆脱土地的束缚,转向城镇、市区从事二、三产业。合作社中提倡成员平等议事,推动了农村民主进程,促进了农村文化变革,提高了农村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利于形成和谐新农村的社会发展环境。
四、建设绿色农业基地,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原动力
###市紧紧抓住国家现代农业建设试点县市和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的有利机遇,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基础,努力建设高标准、高质量的农产品基地。重点选择市场容量大、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大、具有本地特色和竞争力的大米和葵花等产品,集中连片建基地。全市建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166万亩,创建了大豆、马铃薯、葵花等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31.5万亩,基地规模位居全区第一,并在苇莲河建立全区首家“有机农业示范园区”。在建好基地的同时,###市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和市场拉动效应,全力开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及基地的认证工作,做到认证一批,申报一批、储备一批。围绕提升产业素质和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突出抓好重点产品、重点产业和重点地区的开发和认证。并通过开发和认证工作,解决千家万户的生产质量管理、农产品消费安全和市场准入问题。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数量达到35个。绿色产品带动全市实现产值13.5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36%;带动9个乡镇4万农户,实现农民人均纯增收1320元。增强品牌意识,依托龙头企业,走特色产品产业化经营之路,将分散生产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变为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产品。目前已有“###大米”、“###葵花”、“###沙果”、“###黑木耳”四个农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全市拥有国家知名商标17个、驰名商标1个;“淳江牌”大豆色拉油等一批产品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知名品牌。成功承办了2009·内蒙古(###)第二届绿色食品交易会暨首届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与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会展期间有俄罗斯、蒙古、日本3个国家,北京、广东、浙江等10个省市,自治区12个盟市及68个旗县的500多家企业参展。###市的16个专业合作社和协会展出农畜产品山野产品7个系列100多个品种。与俄罗斯后贝加尔、蒙古国东方省及北京等地企业签约项目127个,签约额达35亿元。这一会展活动进一步提升了###绿色、特色产品的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进而形成特色经济优势,实现规模效益。
五、今后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
(一)确立巩固主导产业地位。指导各地瞄准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入以及产业扶持政策导向,指导各试点村立足经济发展基础优势,深入挖掘发展潜力,通过政策扶持、项目带动,力争使每个试点村都有一至三条带领农民持续、大幅增收的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最终实现试点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15个百分点的工作目标。
(二)培养培育新型农民。突出农村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实施好国家农村培训补贴和阳光工程培训项目,培育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新型农民。继续深入挖掘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总结培育致富典型,为推动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聚集人才基础。同时充分发挥XX年公推公选的40名大学生和刚刚由自治区选派的60名大学生村官的聪明才智,通过他们把新的发展理念、创新的思维和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带到农村去,进一步优化村级“两委”班子的结构,使人才兴市战略得到深入的实施。
(三)建立服务土地流转的平台。鼓励指导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为流转双方提供“信息沟通、法规咨询、价格评估、合同签订、纠纷调处等服务”。规范引导农民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有序流出土地,加快农村土地向适度规模集中经营的过程。积极有效地拓展农业“产业功能”,优化农业“发展形态”,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为我市走出一条“设施完备、规模适度、特色鲜明、高产高效、生态良好、循环持续”的城乡统筹、协调一致、产业化经营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提供前提条件。
(四)扶持加快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我们将继续坚持“政府扶持、农民自主、社会参与”的方针,引导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增强自我发展、逐步壮大的能力,让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承接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载体,成为实现工业农业的互补对接、寻求城乡统筹发展的纽带,成为现代农业的“经营实体”、农村经济的“服务主体”、新农村建设的“有机载体”和统筹城乡的“联结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