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金融业支持新农村建设方案
××市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落实省、市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部署,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挥金融支撑作用,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及工作要求
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和
省、市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主线,以创新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管理模式、提升金融服务水平为支撑,以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着力构建和谐××,不断满足全市人民更多的物质文化需求,为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和宽松的环境,力争用三年时间,推进金融支持××市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工作要求:建立地方政府组织领导、人民银行和金融监管部门推动、相关部门配合支持、各金融机构具体落实的工作机制;全市各地本着因地制宜、条块结合、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开展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既要明确全市工作目标、措施,又要根据本地实际分解落实目标责任,抓好重点和特色工作,做到目标明确,特色明显,重点突出,全面推进。
二、工作目标及推进重点
(一)总体目标
以2007年末为基数,实现各市县域贷款年均增长16%以上,农户小额贷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年均分别增长18%以上,县域小企业贷款年均增长15%,到2010年末,县域贷款余额占全部贷款余额的比例争取达到40%,达xxxx亿元。基本建立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包括构建分工合理、投资多元、功能完善、服务高效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较为发达的农村金融市场体系和业务品种比较丰富的农村金融产品体系,显著增强为“三农”服务的功能。
(二)市级金融机构支农主要目标
——×××省农村信用社××市办事处:县域贷款年度增幅13%以上;涉农贷款、农户小额信用和联保贷款年均增长18%;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年度新增不低200万元;县域个人消费贷款年均增幅不低于15%;实现综合业务网络系统全面运行,适时发行农民工银行卡,增强支农服务功能。
——农业银行××分行:新增涉农贷款、县域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每年分别提高2个百分点,2010年分别达到36%、62%;新增县域基础设施贷款占各项贷款新增额的比重每年上升2个百分点,2010年达到12%;县域小企业贷款年增幅不低于10%。
——农业发展银行××分行:积极探索信贷资金、农业保险和扶贫资金运作机制,抓好由金融机构发起组建的村镇银行试点工作;粮棉油收购贷款当年累放12亿元以上,确保合理的收购资金需要;县域贷款及县域小企业贷款年均分别增长8%,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农业基础设施贷款、农业综合开发贷款、农业生产资料贷款年均增长10%。
——××邮政储汇局:县域小额存单质押贷款年增长10%以上,县域贷款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例不低于60%;每年新增存款的10%以上用于办理省内银团贷款、协议存款;县域绿卡年度发放量12万张。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行:县域贷款年均增长达到10%以上;县域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年均增长达到15%。
——××市城市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加快业务向县域的延伸,加强对农村经济的信贷支持,县域贷款年均增长20%以上。
——各保险公司:中国人保财险××分公司、中国人寿××分公司重点推进支农保险,下伸机构,增加险种,扩大业务规模;华安保险做好助学贷款保险工作。其他各保险公司要积极开展涉农保险业务,力争农业保险覆盖率明显增加。
(三)设县(市)重点和特色工作目标
各设县(市)要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的支持作用,优化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加快金融产品和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全力推进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在此基础上,各地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密切金融机构与各类担保机构、专业合作组织的合作,扶植一批服务功能强、内部运作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积极探索建设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提升中介机构的专业化服务水平,规范农村信用秩序,建立完善农村信用体系,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改善农村融资环境。
——××、××:在与县(市)农村信用联社认真配合的基础上,开展村镇住宅按揭贷款业务试点,推进新农村住宅建设规范发展。
——××、××、××:结合政府规划,引导金融机构调整信贷结构,促进留史等新兴的特色小城镇建设,提升县域经济发展质量,推进县(市)产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进一步加大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和商业助学贷款的发放力度,探索助学贷款和其他贷款形式的有机结合,创新模式,深化农村脱贫的救助途径。
——××:加快农村金融组织创新,积极推进只贷不存小额贷款公司等农村金融组织的试点创新工作。
——××、××:进一步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协助政府对金融机构支持新农村建设
情况进行监测和考核,建立和完善金融支农奖惩机制,推动金融支农工作。
——×××、××:加快建立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金融体系,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加强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强化金融产品创新,加大县域经济资源开发、加大对特色产业产品升级的信贷投入,推进农业的现代化、品牌化、产业化、标准化、无公害化生产,扩大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
——××、××:继续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帮助农民增收致富,计划在原有基础上,农户贷款面上升2个百分点。
各设区市在特色工作上要勇于创新,率先突破。同时,相互学习特色工作的经验做法,实现全市工作的全面推进。
三、主要措施及工作内容
(一)农村信用社和农业银行要发挥支农主力军和支柱作用
农村信用社: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增强服务“三农”功能;以信用户、信用村(镇)创建工作为载体,建立和完善农户经济档案,积极发展农户小额信用和联保贷款;强化信贷产品创新,加大对产业集群中个体、私营及中小企业贷款支持力度,提升农村产业化经营水平;稳步推进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加大农村消费贷款业务的创新步伐,促进农民消费升级和农村经济增长;加快网络系统建设,推广非现金工具的应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断拓展支农新领域。
农业银行:依据“面向三农,整体改制、商业运作、择机上市”的原则,坚持围绕三农的市场定位和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深入广泛调研,积极开展支农新产品的试点工作,选择确定5个经济强县和个产业集群县(市),实施金融资源倾斜政策,着力打造一批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骨干企业,力争培育50户规模效益型客户;完善小企业贷款试点管理办法,改进评级和授信制度,降低准入门槛,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密切与担保机构的合作,着力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难问题;建立优质中小企业项目库,探索集群式小企业支持方式,稳步推进“千户百亿”工程建设;按照“项目化管理、专业化经营”要求,积极支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二)农业发展银行要发挥支农政策性导向作用
大力支持粮棉油储备体系建设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做好商品粮棉油收购贷款发放与管理工作;重点支持同业领先、管理规范、经营良好的大中型优质产业化龙头和加工企业;优先支持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择优支持涉农领域从事种养、加工、流通、服务的各类所有制和组织形式的小企业;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配合,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生产资料贷款业务。
(三)邮政储蓄机构要发挥支农新生力量作用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深入宣传和推动邮政储蓄定期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采取免收工本费、年费和降低异地手续费等优惠措施,加快绿卡村创建进程,不断扩大农村地区绿卡发放量;积极开展协议存款业务,促进资金回流农村;与省内涉农金融机构合作,发放银团贷款;积极研发新的信贷品种,满足广大农民的信贷需求;加强网点和设施建设,完善中间业务品种,最大限度方便农村客户。
(四)国有商业银行、各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各地方城市商业银行(城信社)要发挥支农的重要补充作用
工商银行:积极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综合运用信用卡、电子银行等金融手段改善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加大创新,制定适合新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大力发展县域中小企业;完善定价体系,开发和推广应收账款、存货和其他物权质押贷款及保理等新的业务品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中国银行:发挥外汇外贸传统业务优势,重点支持县域外向型中小出口企业融资需求和县域特色经济为重点;鼓励产品创新,改善金融服务;加快县域零售贷款发展,在风险可控前提下,稳健支持农村运输户的汽车贷款需求。
建设银行:确定发展中小企业客户的战略重点,调整信贷、客户和产品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建立正向激励考核机制,重点支持市场定位明确,经营县域特色明显的支柱产业、绩优小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县域住房消费信贷业务,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市城市信用社股份有限公司(城信社):加快商业银行改革步伐,完善商业银行各项功能,创新管理模式,丰富金融产品,筛选目标客户,充分发挥管理机制灵活,运作高效快捷的特点,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特别是县域中小企业的发展。
(五)保险机构要发挥保障和支撑作用
人保财险和寿险: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结合各地种植业、养殖业及农民生活特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保险品种,大力发展养殖业、种植业保险和农民寿险、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坚实的保障。
华安保险:积极探索与各商业银行的合作,协调各方关系,大力发展贫困生助学贷款保险,支持国家助学政策的深入开展。
其他保险公司:加大农业保险的创新和推动力度,进一步促进农业保险发展,扩大农业保险的覆盖面,提高农业生产的保障程度。
四、组织领导及考核评价
(一)明确责任,加强对金融支农的组织领导
市金融证券办公室和人民银行××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市金融办和人民银行)负责全市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市级金融监管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支持,推动全市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各设区县(市)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将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纳入本地区金融发展长期规划,围绕特色工作目标,切实抓好落实。
人民银行要强化信息沟通,加强督导,建立健全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监测和通报制度;银监部门要积极推进县域农村地区新设银行业金融机构试点,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二)完善制度,为金融支农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各级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优化金融支农环境建设,积极创造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善的法制环境,规范的制度环境,良好的信用环境,协调的市场环境,推进诚信建设;要努力提高执法效能,规范行政收费,建立金融风险补偿制度,壮大县域各类担保机构(担保基金);要鼓励和支持县域带有融资性质的新机构、新组织试点,探索监管模式,规范其运作;要建立部门间协作机制、正向激励机制,制定金融支农考核评价体系,每年以政府的名义召开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或现场会,督导调度,实现经验和成果的交流、共享。要建立工作例会制度,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以本方案实施为契机,结合实际,完善制度办法,努力探索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三)加强考核,促进各项工作目标的落实
市金融办和人民银行对各金融机构及各设区市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任务目标,加强考核,每半年通报有关情况,促进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各金融机构要高度重视金融支持新农村工作,要确定主管领导和具体承办部门及人员,结合自身业务特点,研究切实可行的考核措施,加强和改进实施方式,督导本系统基层单位认真落实。各级金融机构要创新金融业务、提升服务水平、完善工作机制,切实做好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落实,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实现。各地也要结合辖区金融机构及各县(市)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工作进展情况,加强属地考核和有关信息发布,考核结果将作为各级政府评价和奖励金融机构的重要依据。2010年,市政府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三年工作总结,交流经验,表彰先进,进一步推动全市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00八年一月八日
第二篇:如何引导金融业助推新农村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事业全局出发提出的行动指南。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战略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着眼点。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同样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针,调整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取向,助推新农村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一、立足“以人为本”,以满足农民多层次金融需求为重点,提供人性化的金融服务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市金融机构必须从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高度出发,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农民这一群体不同层次的金融需求,为农民提供满意的金融服务,在金融扶持中让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一)满足生产生活的基本需求,帮助农民解困。要创新扶贫贷款模式,推动扶贫产业开发,解决贫困户和低收入户资金不足的困难。要改进小额贷款管理办法,努力满足农民在建房、购置农机具、生活用品、看病就医等生产和生活消费方面的资金急需。要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方式,做好高校、技工学校的农村贫困生或其直系亲属的贷款发放,解决农村贫困学生就学难问题。目前,宜春市在城市打工、从事个体工商业的农民工呈逐年上升态势,但现行的下岗再就业小额贷款制度将农民,特别是那些失地农民,摒弃在覆盖范围之外,不利于其摆脱生活贫困的现状,我市金融机构应考虑将这一部分农村居民纳入贷款体系,为实现农民工再就业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
(二)满足多样化服务的需求,改善人居环境。按照“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的要求,利用金融资源支持信息、通讯等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房舍、通行、水、电等人居环境的改善,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改善农民的生存状态,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挥金融机构在获取产业政策、市场信息方面相对便利的优势,及时为农民提供致富信息,推介致富项目。针对我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和农村经济组织不断增多的现实需要,应进一步抓好农村现代支付系统建设,为农村经济组织和农户提供安全、高效、快捷的支付清算服务。以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为重点,使非现金支付结算工具在农村得到有效推广。此外,面对当前农村反假币形势比较严峻的现实,要深入农村加大反假币宣传工作力度,解决农民反假知识缺乏、反假意识不够强的问题。
(三)满足产业发展壮大的需求,促进农民增收。“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首要任务。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才能增收致富。据对宜春市百户农业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的抽查,其贷款满足率仅为45%,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提速增效。对此,我市金融机构要积极适应农村经济结构的新变化,创新信贷手段,推广大额农贷,探索银团贷款,帮助农业龙头企业延伸、拉长产业链和种养大户搞好生产,使农民从中得到更多实惠。同时,针对当前农村金融机构现行的利率定价机制有悖于扶持弱势群体宗旨的现象,我市金融业应切实解决对创业农户贷款利率定价过高的问题,减轻农民负担。
二、立足“全面发展”,以增强农村金融整体效能为重点,实现金融资源在农村得到充分利用
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金融在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也应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研究对策,通过健全农村金融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和丰富金融产品等举措,提升对新农村建设的综合支持能力。
(一)健全农村金融体系,增加新农村建设服务主体。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基本退出农村信贷市场,农村信用社支农主力军地位进一步突现,农村金融市场基本呈现“一农支三农”的局面。要解决农村金融体系“形全实不全”的问题,必须将农村金融体系重构与新农村建设对金融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实现农村金融机构在功能上的优势互补。一方面,应加快对现有农村金融体系功能再造步伐。按照国家农村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拓宽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技术改造、扶贫开发的投入力度。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出城下乡”,不断创新信贷手段,扶持农村经济中有市场前景和良好信誉的企业及农村经济组织的发展,确保农村信用社支农方向不动摇。另一方面,引进和发展一批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增强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在保证资本金充足、严格金融监管和建立合理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的前提下,鼓励在县域内设立多种所有制的社区性金融机构,重点支持“三农”占比较大的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拓宽融资渠道,打破新农村建设资金瓶颈。要以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思路,统筹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巨额资金需求。一是各级要按照新农村建设进度,逐年加大支农资金在财政支出中的比例,通过财政的先期投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金融跟进提供配套服务。二是要加强对
民间投资的引导,对农业产业化项目及农业龙头企业等涉农招商引资项目,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和土地使用便利,增强“三农”对民间投资的吸引力。鼓励进行小额贷款组织、农村资金合作互助组织等试点,规范农村民间融资行为,在防范民间借贷风险的同时,引导社会资金向农村回流。三是建议合理确定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利率,扩大使用范围,考虑将农业银行作为支农再
贷款的发放对象,主要用于水利设施和电网改造等有收费来源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项目、小城镇建设等与新农村建设密切有关的项目。四是打通邮政储蓄资金回流渠道,可考虑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将邮政储蓄存款的一定比例委托农村金融机构代为发放“三农”贷款。
(三)丰富金融产品,满足新农村建设发展所需。从宜春市情看,金融机构向农村提供的金融服务主要局限于存款和短期贷款业务,与新农村建设现实金融服务需求存在鲜明反差。要全面提升金融支农功能,在农村金融服务品种的深度和广度上进行统一设计。一方面,增加金融业务品种。在具备条件的农业地区推广商业汇票、保函以及承兑等业务;开发符合农村特点的理财项目、代理业务等中间产品;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加强与保险、证券机构的合作,为农村居民投资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优化信贷结构,提高农村中长期贷款的比重。农村信用社可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满足旧村改造项目的合理资金需要;加大对农村科技开发支持力度,确保信贷结构与农村经济增长结构保持一致。
三、立足“协调发展”,以寻求政策制定与执行的和谐统一为重点,增强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合力
能否做到协调发展、统筹兼顾,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效能高低。金融机构在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必须坚持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短期利益服从长远利益,部门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增强各项惠农政策的执行能力。
(一)实现中央惠农政策与金融机构经营目标的协调。中央在近年来的三个“1号”文件中均明确提出,金融机构要从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出发,加大对“三农”的信贷投入力度。为此,要充分调动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支农积极性,将商业银行经营目标与国家惠农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商业银行应主动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关注经济薄弱环节和弱势群体,辨证看待防范风险与加大投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自觉将经营行为统一到国家经济政策上来。作为激励措施,可考虑对支农贷款达到一定比例的商业性金融机构,给予适当税收优惠和风险补偿,降低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农业信贷中的营运成本,提高其支农积极性。另一方面,应不断强化企业短期融资券在解决国家大中型企业资金需求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扩大直接融资规模,缩小商业性金融机构在此方面的经营空间,使商业银行信贷投入逐渐向县域经济倾斜。
(二)实现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近年来,中央银行通过率先放宽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幅度,对农村信用社实行低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信贷投入。但从执行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中相对严厉的农村信贷市场政策是原因之一。按照现行有关规定,农村信用社信贷业务仍主要局限于种养业及农村小额贷款范围,对农村大额贷款和有抵押的农业龙头企业贷款,及有收费来源的农村基础设施贷款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这样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农村信用社拓宽业务范围,提升经营水平。应根据形势的发展重新审视和梳理各项金融管理政策,切实改变消极规避风险的做法,适当放宽对农村信用社信贷投向的限制。根据中央提出的“县域内金融机构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将一定比例的新增存款投放当地,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关部门应把这项政策的落实情况,作为金融助推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督促金融机构严格执行政策,加大对县域的信贷投放力度。
(三)实现商业银行总行与其分支机构信贷权责的协调。近年来,各国有商业银行大幅度上收信贷管理权限,强化资金法人的统一调度,这样无疑加剧了以县域经济和“三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基层金融机构信贷功能的弱化,使其开拓信贷市场的积极性受到压抑。在当前农村自身筹集资金能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新农村建设成效。商业银行总行应适当放松信贷管制,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适当扩大对县级支行的授权授信额度,允许基层商业银行在核定额度内自主审查发放贷款。要建立健全信贷营销激励约束机制,激发基层机构员工开拓业务的积极性。同时,国有商业银行应将县级分支机构所吸收存款的一定比例运用于县域经济,特别是要直接用于支持新农村建设。
四、立足“可持续发展”,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为重点,着力构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重大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就金融业而言,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循序渐进,通过逐步建立防范涉农信贷风险的长效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信贷风险分担机制。首先,财政方面可通过适当降低支农金融机构营业税和所得税税率,以及对在支持“三农”中确属不可抗拒的外力因素产生的不良贷款给予一定比例的核销等优惠措施,降低“三农”贷款风险度,增强金融机构支农积极性,引导金融资源回流农村。其次,应建立起有效的农业保险机制,引导和鼓励商业保险公司开拓农村市场,创新农业保险产品,探索和发展农业保险的有效方式,发挥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风险的“减震器”作用。第三,推动担保和物权方面的立法进程,扩大有效抵押品的范围,将农作物收益权、在途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资产纳入可抵押担保资产范围,并保证担保债权的优先受偿权。同时,担保机构应适当简化担保手续,降低反担保门槛,加强金融机构、担保机构和放贷对象的协作互助,防止金融机构贷款发放与担保基金实行“1:1”担保比率的消极做法。
(二)建立金融信用创评机制。营造诚实守信的浓厚氛围,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的重要内容。要在大力开展创评金融安全区、信用企业、信用乡镇、信用农户活动的同时,重点以行政村为单位建设农村信用社区,全面提高农户及农村经济组织信用等级,增强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信心,并通过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等措施,提高农户参加农村信用社区创评活动的积极性。我市在这方面有过成功实践,靖安县通过“文明信用农户”创评活动,以道德联姻金融、信用催生效益,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的互动双赢,在全省推广并受到中宣部的表彰。要坚持多方助力,齐抓共管,加大对农村信用环境整治力度,严厉打击逃废金融债务行为,政府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金融机构依法收贷,协助农村金融机构降低资产不良率。建议将信用环境建设与综合治理、财政收入、招商引资、劳动就业等工作并列,作为对地方政府领导政绩考核的硬指标。此外,应抓紧建立健全农户及农村个体工商户信用和经济档案,并纳入中央银行征信系统统一管理,为金融机构了解农户和农业经济组织的真实信用记录提供依据。
(三)建立农村金融存款保险机制。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是以总行为统一法人的管理体制,抗风险能力较强,而农业的弱质性使农村金融机构面对的市场风险相对大一些。因此,当前可考虑首先选择以农村金融机构为投保对象,探索建立农村存款保险机制。通过运用农村存款保险制度,对有问题农村金融机构,采取及时监测和早期纠正措施,使之成为建立安全、稳健的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一环,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第三篇:市发改委抓项目争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
市发改委抓项目争资金支持新农村建设
市发改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任务,以夯实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为目标任务,认真落实项目,努力争取资金,为我市“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任务。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要求,结合发展改革部门的职能职责,以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工作目标,开拓创新、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全面开展好各项工作。
二是加强调查研究,扎实做好项目工作。牢固树立“大项目拉动大投入,带动大发展”的思想,仔细分析并正确把握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内涵和实质,根据中央和省的投资导向和原则,深入农村第一线,结合实际,重点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加强调查研究,以帮助解决农民的生产生活困难和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切实做好农业农村项目的规划论证工作,切实做到项目论证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
三是积极衔接汇报,竭力争取上级资金支持。大力加强项目的衔接和汇报工作,按照项目审批、核准的要求,协调完善土地、环保等相关手续,加快项目上报进程。力争所报项目实现早上报,早审批,早开工建设。经努力,2006年市发改委共争取到农业农村建设项目资金16460万元,其中:水利工程建设资金3644万元,生态环境建设资金3232万元,农村扶贫项目资金1549万元,农田建设资金450万元,农村电网完善工程项目资金540万元,农村公路建设资金5880万元,农村初中改扩建项目资金40万元,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资金1085万元,农村计生服务网络建设资金40万元。
市发改委将继续围绕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提高这一目标任务,积极组织实施好项目建设,使其早日完工,早出效益。同时,加快项目的报批,争取更多项目,实现项目建设的良性循环。
第四篇:2010年支持新农村建设总结
2010年科技局支持新农村建设总结
根据县委、县政府的布署,我局围绕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认真做好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现将我局一年来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以及取得的成效总结如下:
一、认真履行职责
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文件精神,我局与有关部门合作通过科技下乡和科技活动周等形式推广普及农村科技知识,并参与实施农民知识化工程,组织、指导全县农民科技知识培训。以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为主要目的,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科技下乡”和“科技活动周”活动,全年共培训学员2000人次,发放各种科技资料3000余份,科技书籍500余本,种养光盘500余片,受益群众达1万余人;每个月不少于二次到挂点村开展工作,了解民情,帮助村班子支部建设,指导村级抓好以油茶、毛竹为特色的创业项目,带动村民致富。
二、积极开展帮扶,做好挂点村工作
为做好新农村建设的帮扶工作,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为组长,两位副局长为副组长,其他人员为组员的驻村工作组,并多次下到我单位帮扶的新农村建设点指导工作,同时我局还在有限的资金上拿出了***元帮扶资金帮助挂点村***村和灾后重建村**村。今年我局帮扶点在我们的帮助下,该村上下形成了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的良好气氛。村级财务管理严格,所有账目有票有据,定期公开;村党建工
作有声有色,“创建和谐社区”成为该村的一品;社会治安稳定有序、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也是十分出色;林业、林政管理到位;班子团结为民办实事,今年该村 “五新一好”目标按二类村完成良好。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帮助村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建设发展目标和计划,搞好村庄建设规划。重点要做好科学规划、施工管理、资金统筹等工作,把实事办实、办好。
2、采取有效形式推进各项工作。结合实际情况,搞好调查研究,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多研究些点子,多出些思路,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3、加大培训力度,对想要培训的农民进行培训,满足农民发展生产的知识需求。
二O一O年十二月二十日
第五篇:金融业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金融业如何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是联系城市与乡村的纽带,其发展水平一方面集中反映出城市经济辐射能力的强弱和经济的繁荣程度,另一方面还是城市化和市场化进程快慢的主要原因。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关系到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关系到中国改革的顺利进行。金融是经济的核心,金融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近几年金融机构对县域经济的信贷投入虽然有所增加,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小额农户信用贷款增幅较大,对农村及县域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与县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相悖。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商业银行逐步由分散经营转向集约化经营,普遍推行“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客户”战略。这一行为取向无疑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其主流是好的,但是与当前县域经济的特点相背离,使县域金融的功能和作用趋向减弱。针对近几年中小的货币信贷政策难以落实到位的事实和县域金融功能弱化的趋势,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寻求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观念上的突破,加大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
一、县域经济发展中资金供求现状
(一)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资金的需求刚性增强。首先,县域经济必须要走“兴县”的战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重新优化资源配臵。发展工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很大,没有充足的资金保证,“工业兴县”只能是纸上谈兵。其次,改变扭转落
后的农业、农村经济,就必须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行农业产业化,走特色农业、订单农业之路。这就要适度调整压缩农业种植业的比例,加大养殖、蔬菜、林果业的建设。而林果业、蔬菜种植及养殖业的发展所需资金,要远远大于种植业。第三,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把民营经济做为培育经济增长点的突破口。第四,加强城镇建设。一方面政府加大对城镇土地资源的利用,对土地进行有效储备,统一收购,做好营运土地的文章;另一方面,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引资力度,政府要加大对城镇工贸园区的建设,增强对城镇基础设施的投资,这些都要有大量的资金做保证。
(二)县域资金分流严重,加剧了县域经济资金供求矛盾。一是邮政储蓄增势迅猛,成为县域资金外流的主要渠道。邮政储蓄只存不贷,吸收的存款全部外流,成为县域经济资金外流的“黑洞”。二是随着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县级行的贷款权限逐渐上收,致使县级行贷款功能逐渐萎缩,存贷款比例严重失衡,造成县域资金的外流。三是由于体制改革,高校扩招及学费价格的上涨,每年也需从县域抽走大量的资金。四是随着股票债券市场的发展和人们的投资理念的提高,加之银行储蓄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造成部分资金流向股票债券市场。
(三)金融信贷支持做为县域经济资金供应的主渠道作用呈弱化态势。金融部门的信贷投入和吸引外资成为县域经济资金供给的主渠道。金融部门的信贷投入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因素,离开金融的信贷支持,县域经济的发展便会因“缺血”
而萎靡不振。但近几年来,受诸多因素的制约,金融的资金供给的主渠道作用呈逐渐弱化态势,总体表现是金融信贷投入总量增长缓慢,无法满足县域经济发展的合理资金需求。
(四)县域民间借贷相对活跃。民间借贷并非是现代经济的产物,其源远流长。民间借贷在支持县域农村经济方面有其积极的作用,但其负效应也不容忽视。
二、业加大支持县域力度的对策
金融是经济的核心,主导着经济的发展,在现代经济中越来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大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是建立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在当前新的形势下亟待解决的现实而又紧迫的重大课题。金融业必须顺应经济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需要,围绕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优势的发挥、进一步密切与地方政府和的合作,为加快市场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服务,并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实现金融安全,壮大自身实力。
(一)、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树立为县域经济服务的意识。金融业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金融业是服务行业,应始终坚持客户至上、客户第一的原则。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既是金融业的职责所在,也是金融机构赖以生存的前提。金融业赚取的是存贷利差和各种服务的收费,在为县域经济服务的同时,实质也是为自己创造效益。必须彻底根除衙门作风,了解县域经济的资金需求,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县域经济的各种金融需求。同时,应主动寻找县域经济优质中的客户,推销贷款、推销其他的业务品种。要保证信贷业务的长
期性、连续性和有效性,坚决克服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老毛病。要抓好贷后服务工作,贷款的发放只是这项业务的开始,不是终结,良好的贷后服务,对保证信贷资金安全,提高信贷资金使用效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国有商业银行应逐步改进和完善信贷管理体制。我国新兴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好的做法,减少对基层行的干预,使基层行能够放开手脚,自主经营。改进有关的考核办法和奖罚制度,使其更为合理,更能体现促使基层行“提高资产质量、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盈利能力”的原则,在发展自身的同时,更好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增强“抓大抓优扶小”的金融服务意识,在强化信贷管理责任的同时,应充分利用当前机构改革,布局调整的有利时机,根据各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将县级机构划分为不同级次,适应下放贷款审批权,确定合理的授权、授信额度;对县域企业制定切合实际的、科学的信用等级评定制度,特别是要针对企业发展的阶段性资金需求的特点,适时给予信贷支持,要像政府培植“税源”一样来培植“信贷效益”增长点。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的指导意见》,对县域经济中有市场、有效益、有信用的中小企业,要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简化和完善个人消费信贷的发放程序,大力拓展消费信贷领域。
(三)、重新构建与县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服务体系。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职能作用,加强与地方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好政府及有关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关系,精心打造政府、银行、企业对接的“金融平台”,加强信息的收集、反馈和沟通,通过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加强金融监管,提供金融服务,适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县域经济的有效信贷投入。人民银行要有针对性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扩大注入县域经济的货币供应量;国有商业银行在县域实现市场退出后保留下来的县级机构,必须确立为县域经济服务的市场定位和职责,确定适当的存贷比底限,地方财政应设立县域经济发展基金,国家从邮政储蓄中拿出一块资金作为配套,成立专门机构来经营运作;鼓励股份制商业银行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理顺农村信用社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的作用。
(四)、农村信用社应积极发挥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农村信和社点多面广,在县级金融市场所占份额将近一半,对县域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确立正确的经营思想非常重要。首先,农村信用社在化解风险的同时,应逐步启动自营贷款,管好用好支农再贷款,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布在农村的信用社,重点应满足农户的金融需求,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不动摇,扩大贷款投放面,真正解决农户贷款难的。同时,应有重点地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户、专业村的发展,及时解决他们的资金需求。城区的农村信用社,在完成支农任务的基础上,重点应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经营管理水平高、信用良好的中小企业,建立起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优质客户群,在服务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信用社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农村信用社要与商业银行合作,解决结算领域存在的问题。农村信用社与商业银行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管理层次少、业务审批手续简单,而最大的缺陷则是结算受到制约。为了满足
客户对金融服务的要求,必须坚持“发挥优势,弥补缺陷”的原则。通过与商业银行的合作,借助商业银行的结算渠道,解决结算领域存在的问题,如代签商业银行承兑汇票,通过商业银行签发银行汇票等。最大限度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发挥农村信用社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五)、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大力支持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要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为公众提供更多的投资机遇,在带动整个经济发展的同时,为金融机构自身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中间业务在我国金融业中所占的比例还很低,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而未来金融业的发展,中间业务是其新的利润增长点,因此,必须加快金融创新步伐,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对已经在大城市开办的业务品种,应尽快在县级金融机构推广。通过业务创新,为投资者提供机遇,加强与客户的联系,增进了解,建立友谊,实现经济与金融共同发展的目标。商业银行基层行对县域内的各种信息,企业的经营状况、发展前景、信用程度等情况掌握较多,因此要发挥主力军作用,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及时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为中小企业提供高效的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