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强县情况汇报【正】
蓝山县建设教育强县工作情况汇报
蓝山县人民政府(2009年8月29日)
蓝山县位于湘南边陲,辖6镇9乡358个行政村,总面积1806平方公里,总人口35.6万,其中瑶族乡6个,少数民族人口2.7万。全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220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省示范性普通高中1所,职业中专1所,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8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中心小学26所,村小166所。2009年春季,全县共有在校学生46266人,其中高中(含职高)阶段学生5135人,初中生11543人,小学生29588人;有幼儿园126所,在园幼儿12714人;全县有在职教职工2934人,其中公办高中(含职高)421人、初中871人、小学1429人,民办学校213人。
自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建设教育强省战略决策以来,我县紧紧围绕教育强省、强市工作的重大战略部署,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上下同心、齐心协力,有效推进了教育强县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前段工作情况
1、加强宣传引导,强化组织保障。一是出台相关政策。省市教育强省、强市工作会议后, 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了常委会、常务会、专题议教会,认真研究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在广泛调研论证的基础上,2008年1月出台了《蓝山县关于建设教育强县的决定》,提出2015年基本达到教育强县的目标。同时,为确保教育强县工作落到实处,2008年8月还制定了《蓝山县创建教育强县评估验收工作规划》。二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顾问,县长为组长,分管教育工作的四大家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责任人为成员的教育强县工作领导小组。三是大力宣传。2008年初,召开了全县教育强县工作会议,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发展‛的发展理念,克服教育工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的错误认识,切实增强‚穷县办大教育‛的信心和决心。同时,通过会议、板报、宣传标语、新闻媒体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和动员,引导和带动全县上下关心支持教育强县建设,掀起了新一轮重教、支教、兴教的良好工作氛围。
2、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一是理顺经费管理机制。建立健全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管理机制,2008年9月,作出了‚教育经费完全由教育行政部统一管理,并成立教育经费管理中心,实行‘校财局管’‛的决定,并于今年2月出台了《蓝山县教育系统实行‚校财局管‛的实施方案》,7月在县财政局成立了教育经费核算组,负责全县教育系统经费管理。二是依法给足财政性经费。努力克服财政吃紧的种种困难,强化财政主渠道作用,基本做到了‚两个比例、三个增长‛。2009年预算内教育经费12000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29.73%,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三是多方筹资改善办学条件。①大力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制定了合格学校建设总体规划,明确到2015年将全面完成45所合格学校建设任务。2008年,共投入1165万元对民族中学、龙溪中学等6所学校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学校软硬件均达到省定标准,被评为市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先进单位。2009年,计划投入1274.5万元完成所城学校、早禾中学等6所学校实施合格学校建设。②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2008年,投入288万元用于校舍维修改造,全年改扩建面积达1.3万平方米。③大力实施一中搬迁和职业中专扩建工程。启动了职业中专扩建工程,2008年投入280余万元新建了学生宿舍楼,今年投入100余万元建设运动场,投入290余万元建设实习实训楼。投入3000余万元,启动了县一中搬迁工程,年内投入2000余万元,建设一期工程,预计6栋教学用房年内完成主体工程,明年9月初全面竣工搬迁。④大力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围绕建设最安全学校的目标,今年7月启动了校舍安全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排查摸底,正着手实施整体规划和建设,力争今年完成30%的工程量。⑤努力缓解普九债务。2007年来,着力化解了近4000万元的普九债务,保证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甩下包袱,轻装上阵。
3、统筹各类教育,促进协调发展。一是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普及率。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强化‚控辍保学‛双线三层责任制,着力巩固提高‚普九‛水平。2008年顺利通过省市‚两项督导评估‛检查,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比例达到99.8%,小学辍学率降至0.2%,初中辍学率降至1.67%。二是稳步提升高中教育。县二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性高中督导评估,优质高中教育质量进一步提升;县一中特长教育卓有成效,基本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今年高考中,全县二本以上上线人数达到231人,创造了新的纪录。三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坚持‚市场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以中职助学金发放为契机,强化职中招生工作,县职业中专招生就业形势持续转好,办学规模跻身全市县办职业学校先进行列,2008年被评为全市示范性职业中专。以县职业中专为基础,整合劳动、人事、农业等部门的职教资源,成立了县职业教育中心,统筹全县职业教育发展,今年被评为市级示范性职教中心。四是引导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出台《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决定》;明确相关政策,推动了公、民办教师合理流动。博爱学校发展成为在校学生达3200余人的窗口学校,荣获‚全国百强民办学校‛、‚湖南省民办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8年创办了辅仁学校,学校招生形势趋好,在校学生达500余人。五是规范发展学前教育。加强县第一幼儿园建设,成立学前教育中心,县第一幼儿园被评为市示范性幼儿园。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辐射作用,带动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各民办幼儿园的发展,提升了全县幼教水平,基本形成了以公办为主导,民办为主体的办学格局,全县学前一年教育率达98.65%,学前三年教育率达75.95%。
4、关注特殊群体,缓解入学难题。一是帮扶贫困学生。提出了“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的目标。设置了县捐助受援救助中心,充分发挥希望工程、手拉手、春蕾行动、如松计划等带动作用,广泛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全县捐资助学氛围浓厚。爱心企业——台湾湘威运动用品有限公司每年捐资助学就达4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以来,全县共接受各种捐助近200万元,受益学生达1万余人次,确保贫困学子不因贫困失学。二是缓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压力。①盘活资源增加学位。对原二完小进行扩建,新增教室16个;将城区一、三、四完小的学前班全部剥离,增加小学学位。②开展城区学校布局调整。筹集200余万元,将县民族中学和县四中顺利合并,增加学位1000余个;作出了‚将县一中搬迁至县职业中专旁、城关中学搬迁至县一中现址、县一完小搬迁至城关中学现址‛的重大决策,并加快实施县一中搬迁工程建设,明年9月竣工搬迁,增加中小学学位3000余个。③积极引导合理流动。引导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到县三中、六完小、龙溪中学、龙溪中心小学等城郊学校就读,并将县三中的发展定位为进城务工人员子第学校;引导到博爱学校、辅仁学校就读,两所学校50%以上的学生均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三是关爱留守学生。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我县农村中小学校留守学生占在校学生的比例达45%以上,留守学生管理工作压力较大。为做好留守学生工作,近年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关爱学生”的理念,建立留守学生管理档案,健全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广泛动员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关爱留守学生,营造了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三完小和县一中家长学校分别被评为全国和全省“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11人次获得省、市级关心留守儿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5、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整体素质。一是强化师德师风建设。瑶族女教师盘晓红继2007年被评为‚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优秀班主任‛后,2008年又荣获‚全国百名优秀母亲‛光荣称号,并出席全国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近几年来,我县广泛开展了‚向盘晓红学习,做人民满意教师‛系列活动,全县比学赶超的氛围浓厚,师德师风明显转好。二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出台《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教师管理的规定》、《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校长作风建设的十条规定》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重激励、硬约束、严考核的教育内部用人机制。2008年,共调整5名县教育局党委委员和22名学校负责人,一批责任心强、积极上进的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 有效提高了教育管理整体水平。建立教师激励机制,对长期在教育一线工作的学科带头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专门安排经费予以奖励和补助。三是抓实教师业务培训。教师培养培训归口教育行政部门管理。以校本教研为基础,全力抓好教师业务培养培训。2008年安排256人次参加市级以上培训,选派7名校长参加市级以上学习,组织1000余人次参加县本级培训,组织送教下乡10余次。四是着力优化教师队伍结构。①把好教师入口关。有选择的招录紧缺专业教师,充实到教学第一线。2005年以来,共选聘160余名较为专业紧缺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增强了教师队伍活力。②把好教师转岗培养关。对部分专业富余的教师,切实加强培养培训关,引导教师转岗。如,2003年来,我县对有一定英语基础的教师进行转岗强化培训,先后培养了100余名小学英语教师。③把好教师长远培养关。为解决农村小学教师缺口问题,自2007年以来选送了68名优秀初中毕业生参加五年制大专班定向培养。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合格学校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资金筹措压力大。近两年,我县完成的12所合格学校建设,均为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项目,上级有相应的资金拨付,地方配套工作压力还不大。但根据中央《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的总体方案》有关规定,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将于2009年完成,今后将不再拨付相应资金。而我县在2010年至2015年五年内仍然有33所合格学校建设任务,按每所学校经费200余万元计算,每年县财政约需投入1000余万元。此外,今年开始实施的校舍安全工程,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必须在2009年至2011年三年内完成。经初步排查,目前,全县中小学校舍中存在各级安全隐患的房屋达559栋,存在校址安全隐患房屋20栋、受雷击隐患房屋15栋、洪涝灾害隐患房屋18栋,所有学校房屋均无地震地质设防,村级学校护栏未达到1.2米需加高。虽然上级有相应的资金拨付,但地方财政必须配套,所需资金数额相当大。因此,合格学校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必须新增巨额预算,这对于基础差、底子薄,仅能维持基本运转的县财政来说,资金筹措压力相当大。
2、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由于城乡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的较大差异,人民群众对城区优质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生源向城区学校流动的速度加快,人员剧增,城区学校压力增大,‚城区学校太挤、农村学校太弱‛的现象日趋严重,‚大班额‛现象难以彻底改观,而农村办学条件虽有了较大的改观,但学生生源大幅度减少,加上学校布局调整的加快,有些校舍不得不长期‚空置‛,造成教育资源极大浪费。此外,城乡学校之间、校际之间差异很大,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3、职业教育发展仍然滞后。虽然,近年来,我县立足本地产业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当前仍然有很多瓶颈因素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职教中心的统筹作用还未得到有效发挥,部门之间各自为阵的现象仍然存在。县职业中专招生形势面临巨大的压力,离职高略高于普高的要求还有一段差距;专业设置不尽合理,城市化倾向较重,难以有效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强大的技术培训支撑;学制较为单一,承担的大多为学历教育,短中长的培训模式尚未完全构建;教师结构不尽合理,专业教师较为缺乏;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设备更新还不快。
4、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尚待提高。一是城乡教师比重不尽合理。由于城区学校生源的增多,农村学校生源的减少,城区教师编制紧、农村学校超编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教师结构尚待优化。一方面,学科结构待优化。全县英语、生物、物理、化学、音体美等教师缺乏,而语文、数学等教师相对过剩,拔高使用、转岗使用的现象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年龄结构不尽合理。农村小学特别是偏远地方的村级小学教师年龄普遍偏大,‚爷爷奶奶教小学、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的现象普遍。三是师德师风建设有待提高。由于城乡生活条件和办学条件的差异,少数乡村教师扎根山乡的从教热情不高,人心思走、工作不安,思想懈怠。
三、今后工作设想
1、统一思想认识,强化宣传引导。高度重视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切实增强建设教育强县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满腔热情投身教育强县的建设;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把建设教育强县工作纳入对乡镇和部门的年终目标考核管理范畴,确保各项责任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进一步发挥会议、标语、电视台、互联网等宣传手段作用,扎实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动员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人士关心支持教育强县工作,形成建设教育强县的良好工作氛围。
2、强化经费保障,提升办学水平。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严格落实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依法保证教育经费 ‚两个比例、三个增长‛。二是拓宽教育筹资渠道。按照‚向上争一点、财政投一点、社会帮一点,学校筹一点‛的方式,打捆使用各类资金,加大合格学校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全面提升现代化教育装备,力争教育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大变样。四是加强教育经费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校经费管理制度,做到由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使用;加强教育经费分配和使用全过程的监督与审计,提高经费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3、转变教育观念,推进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转变广大教职员工教育观念,深入推进课程和教学方式改革,加强实验教学、研究性学习和社会实践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推行评价和招生制度改革,引导社会和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4、坚持科学统筹,推动和谐发展。一是做大学前教育。建立健全‚以县为主、县乡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格局,在每个乡镇办事处创建一所标准较高的中心幼儿园,在每个人口较为集中的行政村创办一所村级幼儿园。二是做实义务教育。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进一步完善双线三层控流保学机制,以合格学校建设为突破口,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三是做优高中教育。充分发挥县二中的示范作用,积极扶持县一中办出特色和水平,整体提升高中办学质量。四是做强职业教育。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蓝宁道新最大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大力加快职业中专扩建工程建设,紧扣产业基础调整专业设置,不断创新技能型培养模式,不断强化招生力度,着力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同时,进一步以职业中专为主体,整合全县职教资源,统筹全县职教培训,为县域经济建设培养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五是做亮民办教育。引导和扶持县内民办教育发展,着力推动民间资本由义务教育向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领域投资转变;大力扶持博爱学校、辅仁学校发展,强化民办学校的管理和帮扶,力争出精品、出特色、出效益。
5、强化培训提高,提升队伍素质。一是切实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认真查找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加大职业道德教育力度,大力宣传先进教师典型,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力争做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实践者。二是深化人事改革和培训。进一步畅通教师进口渠道,每年有计划的引进部分专业紧缺的教师;进一步加强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培养培训,特别重视转岗人员和拔高使用人员的培养培训,努力提高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教师激励机制,加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中高级教师等群体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着力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以‚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总思路,千方百计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和激励机制,切实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送教下乡等制度,鼓励新进的大学毕业生和城区教师,投入农村教育。
第二篇:创建教育强镇汇报材料
创建教育强镇汇报材料
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好契机。为此,我校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加快学校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创建优质、有特色的学校。现就我校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夕阳小学服务于七营镇21个自然村,服务范围总人口3258 人。校园占地面积10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271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8个,学生132人。有专任教师19名,其中小学高级教师 6人,其余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学校牢固树立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宗旨,以勤奋、求实、创新的精神,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加快学校建设,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创建优质、有特色的现代化农村小学。
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求实务真,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具体工作做法及经验。
1、抓普及程度保稳定
普及程度指标是基础教育各项指标中的重中之重,没有普及程度的巩固与提高,就没有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我校严格依法办学,依照有关规定进行招生,保障服务区内学龄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严格执行“两免一补”政策,认真做好“控流防辍”工作,不让一个学生流失和失学,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学生辍学率为0。
2、抓师资水平强自身
一是组织开展了“讲师德、铸师魂、树形象”师德演讲比赛、师德论文评选等师德教育系列活动,严格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宁夏中小学
教师行为“十不准”》、《海原县中小学教师十坚持、十反对》的规定,不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激发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甘于奉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是以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为载体,实施教师全员培训,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加大培训的力度,提高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在培训过程中把课程改革与校本教研结合起来,把信息技术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整合有机结合起来,把班主任队伍培养和加强德育强化班级管理有机结合起来。
县级骨干教师3名,通过培训促进了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三是认真实施“课堂质量工程”,用“达标”考核验收促“岗位练兵”,有利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促进了课堂教学水平和执教能力的提高。目前已形成一支学历达标,稳定合格的教师队伍。
3、抓教育质量谋发展
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以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创造”为理念,着力打造“素质教育”特色品牌。健全各项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完善考核细则。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全体教职员工,开拓进取,勇于创新、团结协作、爱岗敬业,形成了严格加科学的管理方法,合格加特长的育人模式,苦干加巧干的教风学风,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4、加快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作用。
在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得到落实,建有远程教育点和计算机教室,实现宽带联网。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信息化,在加快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教师的电教设备和网上资源使用培训、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力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5、切实做好教育行风建设。
学校成立了行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健全行风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责任书、目标考核制度,层层责任明确。年初有活动安排,年中有活动记录、检查,年末有总结。
一是严格按照收费标准、项目进行收费,并及时向学生家长公开、公示。
二是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采购先预算填单申请,待审核后统一购买,每学期及时向教职工公布学校收支情况。
三是按照校务公开管理制度,凡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事,如收费、评优评先、评职称等全部进行公示。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1、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发展,学校信息化建设还显滞后,教师信息化水平较低。
2、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能相对落后,不能完全适应教育的发展。
3、学校发展还显缓慢,不能紧跟时代的要求。
五、今后发展的方向
1、加强师资培训和校本课程的开发,努力办出优质教育和学校特色。
2、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向现代化学校迈进。
第三篇:创建教育强镇经验汇报材料
创建教育强镇经验汇报材料
今年,创建教育强镇的春分吹遍了我们湛江市各乡镇,这为提高学校竞争力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为此,我校抢先机,谋定而后动,狠抓落实,加快学校建设,努力创建优质、有地方特色的学校。经过我们的努力,如今,我校的教育强镇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受到上级领导和兄弟学校的普遍赞赏,省、市、县、乡镇各级领导多次亲临我校指导工作,更加促进了我校的教育创强工作进度。现将我校这个阶段的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汇报如下:
一、统一共识,善抓机遇,闻风而动抢先机
创建教育强镇是一件千载难逢的机遇。我校领导听闻这一消息后,即可召开全校领导班子会议,统一意见,达成共识,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商定初步的实施方案,公布招标条件即刻招标,并着手开展工程前期筹备工作。我们学校为什么能先人一步开展工作呢?就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坚强的班子,有一个能预见问题的前瞻性的领导集体,能集中集体智慧,统一意见,达成共识,谋定即动。我们不像一些学校,不敢吃螃蟹,瞻前顾后,不敢出头,总是要等别人行动,自己才行动。这样很容易丢失先机。古人言“一招鲜吃遍天”,还说“先下手为强”。我们学校领导班子的想法是:只要是为人民的、为学校未来发展的,我们就敢于行动,不要顾前思后,坐失先机。因为我们知道,这些年,国家在城市学校投资过大,忽视了基层中小学的教育建设,因此,国家必定会加大基层学校的建设,促进教育公平。这种大政方针我们看得很清楚,所以我们才敢动,才有动的后座力,而且我们是先动了起来,这不,由于我们的努力,上级领导对我们给予很多
肯定和支持,最终推动了项目的增加、后续资金支持等方面的全面铺开,加快了教育创强工作进度和深度。
二、不等不靠,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有了条件,加快上
我们在这段时间的教育强镇建设中的深刻体会就是,办事情你不能等,你要先动起来,动了,机会就来了。这是战争学中的运动战原理。因为你不动,上级领导可能不知道把资金首先放到哪里,哪个乡镇。我们知道,各个乡镇都有它的优点,都应该得到支持,如果上级领导自己定出项目和资金放到这个乡镇,就会承担很大的压力,总之,这种事会令上级领导很头痛的,因此不容易下决心。就在大家都在观望之际,你们学校开展建设了,你们学校自己动手先行动了,上级领导就好办了,这时,项目和资金就自然给你学校了。因此,我们感受很深刻,搞教育强镇建设,没有条件,你要创造条件先上,项目自己先定一些,把工作先开展起来,资金自己先垫付一点。如此一来,大项目、大资金就源源不断而来了。这是我们一个很重要的经验体会。由于我们先行先试,马上惊动了上级,引起关注,之后的事情好开展了。那么,我们得到了县和镇的项目、资金的大力支持之后,我们更加快马加鞭搞建设,专门抽调一位副校长主抓这件事,进行很好的协调,于是,就有了我校如今的教育强镇建设阶段性成果。
三、狠抓落实出成效,全面推进收效快
一间农村初级中学,开展如此大规模的教育设施建设,又受到上级领导的如此关注,因此,我们小心翼翼的同时,力争各项工作成效又快又好,不能辜负领导的关心和希望。所以,进行合理规划非常必要。一方面,我们稳步推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打造“强教师”、“名教师”,如此方能有“强学生”出现。古人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强的教育设备,要想建设好教育强镇,只能是空话
一句。因此,另一方面,我们集中精力,进行学校的教育硬件建设,先后全面改造了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舞蹈室、美术室、多媒体教室(增建了一间多媒体教室),添置了几十台最新的电脑设备,配置实验器材,改造教室的采光环境,给每一件教室安装六台电风扇,改造学生宿舍,拓宽学校的校道,大力绿化校园,逐步把校园建设成花园式学校。与此同时,我们还注意打造校园文化氛围,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在各教学楼、科学楼等地方,张贴具有教育意义的语句,等等,等等。由于我们的不懈努力,目前,我校的建设进度比较快,建设成效比较明显,受到各级领导的表扬和鼓励。
当然,我们的教育创强工作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由于历史原因,教学楼的外墙设计十分老土,与学校的其他建设形成很刺眼的对比,很不协调,不得不改造。但是旧楼的外墙改造很难,而且进度快不了。这就影响到我们整个“创强”的进度。由于省的验收时间很快就到了,这给我们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又快又好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是对我们学校领导班子的重大考验。我们相信,只要依靠党、依靠政府,我们一定会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的!
xx县xx中学
2012年5月12日
第四篇:开发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汇报材料
茂南开发区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汇报材料
创建教育强镇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了千载难逢的良好契机,现就我校创建教育强镇工作汇报如下:
一、2012年教育创强成效和经验
由于2012年开发区尚未开始教育创强工作,因此,谈不上有什么创强的成效和经验。
二、目前遇到困难和问题
1、铜鼓岭的教学楼已属于C级(实为D级)危房,多次向上级部门申请拆除重建,未果。创强需建的1500平方米教学楼和350米的围墙,尚未报建立项。
2、低埒小学创强任务需须向南征地15亩扩充校园、新建3500平方米教学综合楼,都尚未报建立项。
3、茂南一中创强任务需新建科学楼3000平方米、学生宿舍3000平方米,也尚未报建立项。
4、大岭仔小学、铜鼓岭小学、低埒小学、后岭小学、长久坡小学、茂南一中,6校的全部室场器材都还没有落实。
综上所述,目前所有困难和问题:就是钱的问题。资金缺口达2644万元,不知从何而来!
三、2013年创强工作布置
(一)加大投入,改善调整布局学校的软硬件建设
1、投入资金建设完善各校的电教平台及各功能室,购置实验仪 1
器、体育器械等。
2、投入资金增建铜鼓岭小学教学楼及学校围墙、低埒小学教学综合楼、茂南一中科学楼及学生宿舍。
3、投入资金完善茂南一中、各小学图书室建设,按标准配置图书。
(二)工作步骤
1、实施阶段(2 01 3年1月至2 01 3年6月)
主要任务:大力推进教育强镇建设
2、攻坚阶段(2013年7月—2 013年11月)
主要任务:全面推进“创强”工作
3、迎评阶段(2 01 3年1 1月至2 01 3年1 2月)
主要任务:做好迎接教育强镇督导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
四、今后发展的方向
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逐步向现代化学校迈进。
2013-1-152
第五篇:迎接市教育强镇验收汇报材料
迎接市教育强镇验收汇报材料
商南县水沟镇人民政府
市政府教育督导组各位领导、专家:
首先,我代表水沟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莅临水沟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
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努力争取成为商洛市教育强镇。今年,我们把争创商洛市教育强镇工作列为党委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成立了争创工作领导小组,切实有效地开展工作,做到目标明确,宣传到位,措施得力,紧抓不懈。我们已对照《商洛市教育强镇镇评估细则》,进行了自查自评,认为达到了商洛市教育强镇各项评估指标。现主要汇报如下:
一、目前的教育现状
我镇现有九年制学校1所,村级小学6所,标准幼儿园1所,其中,初中学生159人,小学生320人,在园幼儿35人,幼儿入园率、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均为100%。17周岁完成率100%;中小学在职教师55人,中学专任教师25人,其中本科学历20人。学历达标率100%。尊师重教已成为我镇人民的共识,义务教育普及率高,社会的文明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全镇最好的房子是学校,最宏伟的建筑也是学校,教育的发展满足了山区农民子女求学的愿望和要求,并超前于经济、社会的发展。
二、评估标准达标情况
我们经过认真地自查自评,在申报省教育强镇30项具体标准中,达标28项,基本达标2项,认为达到了市教育强镇的要求。
三、发展教育事业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1、坚持“依法治校”、“教育优先”的战略观
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认真学习邓小平教育发展理论,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向,执行党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有关的教育法规、政策,依法治教的局面已基本形成,水沟九年制学校曾经被评为县级依法治校示范校,现正在申请市级依法治校示范校。深刻理解江泽民同志关于“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精神,充分认识到发展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更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本着这一认识,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教育摆在优先的战略地位,建立健全了重教兴学的领导机制。由镇党人大主席田忠文分管全镇的教育工作,在争创省教育强镇工作中,专门成立了镇“争创”工作领导小组,镇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并设规划组、宣传组和资料组,把工作能力强、业务精通的干部充实到队伍中来,大力发扬“开拓创新,负重拼搏,迎难而上”的艰苦奋斗精神,“争创”工作分阶段定重点,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争创”合力,努力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工作氛围。事实证明:只要认识到位,领导重视,把教育放在心上,工作做到家,教育事业就会不断发展。
2、集中教育资源,创建和完善九年制学校
近几年来,针对我镇一所九年制学校校园空旷、班级不多、学生较少,校舍陈旧、学生拥挤、教育资源相对分散的现状,镇党委政府一致认识到,低、小、散的办学规模已成为严重制约我镇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广大群众对享受优质教育的愿望的日益迫切,新世纪对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必须对校点进行合理布局。为此,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克服种种困难和阻力,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并投入100多万元,兴建了千家坪小学教学楼、宿舍楼,修复了八里坡小学的学校围墙和操场。办学理念不断更新,办学特色逐步凸显。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整合、重组、优化、共享,降低了学校运作成本,大大提高了办学效益。
3、校园环境得到综合整治
在校点撤并过程中,群众、家长反映最多的是学校的安全和校风问题。对此,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校园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并联合派出所重权出击,对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人和事进行严厉查处,确保学校安全有序畅通;成立了法制学校,从湘河法庭聘请法制副校长,在学校定期举办法制讲座,广泛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营造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重点整治安全隐患,普及交通安全知识,形成交通伤亡事故零发生率,得到了干部群众的普遍认可。
4、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决定兴衰。为全面落实“科教兴镇”战
略和省政府提出的“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的各项措施,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围绕“做实大产业,实施大培训,实现大转移”的战略,通过举办农业科技、就业知识、职业技能等培训,给农民朋友们创造了一个终身学习和改变命运的机会。今年又通过校舍修建、引进师资、加强管理、打响品牌等措施,增加培训内容、拓宽培训对象、提高培训含金量,使更多的农民享受到更丰富、更优质的培训,走上创业富民的道路,推进了我镇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同时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我们又更多地关注学前教育,建成了中心幼儿园,3—5周岁幼儿入园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达到89%以上。
5、师资结构不断优化,师德建设取得新成效
近几年来,年轻教师不断充实,学历水平不断提升,队伍结构更趋合理,教师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状态良好,以教为乐,寓乐于教,扎根山区。广大教师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热爱学生,保护学生,塑造学生,担负起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做到教学五认真,掌握新课标的新理念,发扬“敬业爱岗,奉献山区”的精神。教师在职进修,参加继续教育,热情高涨。教学常规管理健全,校务公开全面推进,师德行风建设得到加强,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呕心沥血,默默耕耘,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赢得了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和一致好评。
6、不断深化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全镇严格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聘任制,校长和教职工都持证上岗。领导班子分工明确,职责到人,管理到位,整个领导班子焕发出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立了一整套学校管理制度,教导处、团委、总务处三处通力合作、步调一致,党支部发扬了先锋模范作用,全体党员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极大地调动和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7、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由于我们地处山区,经济条件十分差,为了整合教育资源,使原水沟中学闲置校产得以充分利用,建起了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室、学校运动场、两个标准的实验室,添置了仪器和图书,操场硬化,校园文化建设,及教职工宿办楼兴建等,现已基本满足教学需要。
四、存在问题
我们水沟镇的教育事业,特别是经过最近几年的努力,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与教育现代化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主要体现在:
1、学校内部管理尚需进一步规范。针对九年制学校的特点,不断探索和实践,虚心学习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规范学校内部管理,努力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使我镇的教育教学更上一个台阶。
2、努力加强和探索对留守儿童的管理。由于近几年人口的城市集聚化,和山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我镇学生外流情况相当严
重,在本地就读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一个人独自在家或者是由爷爷奶奶“托管”,这个问题已是我们学校面临的一大难题。我们必须探索新思路,寻找新途径,加强这方面的管理。
3、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殛待优秀人才支援山区教育,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五 整改意见
1、农村教育费附加取消后,义务教育的投入问题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镇政府在有限的财力下,继续加大投入力度显得有点力不从心,我们将拓宽筹资渠道,在县教育局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保证我镇教育事业健康稳步发展,对教学配套设施建设经费以及体音美劳卫生等器材的配备我们会想方设法帮助解决。
2、实施教师素质培训工程,加强师德行风建设。立足山区实际,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争取机会,努力培养科学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坚持以人为本,为了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创造宽松的支持性环境;加强与外界先进学校的交流合作,更新教育理念。
3、把争创市教育强镇的过程,变为镇领导接受尊师重教思想熏陶的进程,变为学校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变为教师转变教育理念,乐为山区教育服务的认识过程。
4、要立足山区,从实际出发,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为教师参加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争取机会,同时加强校本培训。
在学校管理中要以人为本,为了教师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要创造宽松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