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建发〔2012〕199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时间:2019-05-14 07:35: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京建发〔2012〕199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京建发〔2012〕199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第一篇:京建发〔2012〕199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的通知

京建发〔2012〕199号

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东城、西城区住房城市建设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各集团、总公司,各有关单位:

针对近年来我市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中存在的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问题,按照国务院办公厅、住房城乡建设部和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结合我市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管理中的经验,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指导我市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经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对我市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基本建设程序、参建各方主体行为规范、建筑材料管理、工程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工程质量责任落实及强化工程质量监管等方面做出了规定,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请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

二〇一二年五月八日

附件:

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

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东城、西城区住房城市建设委,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各集团、总公司,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1〕45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建保[2011]69号)、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面规范本市建筑市场进一步强化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11〕46号)要求,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保障性住房工程(包括经济适用房、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定向安置房、棚户区改造项目等)的质量管理,确保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严格遵守基本建设程序

(一)强化保障性住房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建设单位应当依法组织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招投标工作,严禁规避招标、虚假招标。经招标确定的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严格执行本市项目负责人变更的有关规定。

(二)建立保障性住房标准化制度,并率先在公共租赁房中试点推行。我市政府投资建设的公共租赁房项目严格按《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标准设计图集》户型选用,其他社会投资建设的公租房项目鼓励按《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标准设计图集》优先选用。

(三)严格保障性住房施工许可管理。对集中建设的纳入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计划的保障性住房工程(中央单位、市属单位集资建房项目除外)的施工许可审批,按照属地原则由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办理,其他项目仍按照现行市、区(县)两级分工的原则办理。全市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执行施工许可制度,对不符合开工条件的工程项目,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对符合开工条件的工程项目,要及时办理施工许可,保证工程依法尽早开工建设。对存在违法开工行为的单位和个人,要依法进行处罚,并追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四)认真抓好保障性住房工程的水、电、路、气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建设,严把保障性住房工程竣工验收关。市和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根据施工许可范围加强对小区配套建设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质量监督执法,督促建设单位按照建设方案确定的竣工验收计划组织对住宅小区工程进行竣工验收,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与住宅工程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建设单位要全面落实住宅工程分户验收制度,未进行分户验收或分户验收不达标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工程竣工验收;竣工验收结束后应及时报当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备案。发现建设单位在竣工验收过程中有违反国家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等行为的,或采用虚假证明文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的工程项目,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不予竣工验收备案,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整改,重新组织竣工验收,并依法追究建设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的责任。

二、规范建设各方主体行为

(五)建设单位应依法承担工程质量的首要责任,全面负责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可设立质量管理机构或委托有相应资质的项目管理机构对项目建设中的质量风险进行过程控制,依法加强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全过程的质量管理,督促设计做好现场服务,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工期和造价,不得随意压缩合理工期,不得明示或暗示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降低工程质量标准;应对施工现场总承包单位的项目负责人、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和监理单位的项目总监理工程师、专业监理工程师等重要岗位人员,严格进行到岗检查,确保在岗并履行质量职责。对所售房屋,建设单位应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并按照住宅质量保证书承诺的内容承担质量保修责任。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保修服务管理,建设单位是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保修服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应组织施工单位成立专门的工程质量保修机构,做好工程质量保修管理工作。

(六)施工单位应对施工现场工程建设质量和强制性标准的实施负总责。建立以项目负责人为直接责任人的质量保证体系,落实项目负责人现场带班制度,确定工程项目的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以及质量员、试验员等关键岗位人员。项目负责人应到岗履职,并应按规定在建设工程施工管理文件上签章。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和经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组织施工。工程竣工验收前,应向建设单位出具工程质量保修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严格履行保修义务,对在保修期限内出现的质量缺陷及时给予修复。

(七)监理单位应对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承担监理责任。应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监理规划和实施细则,认真执行旁站制度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加强对重要材料、重要部位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未经监理人员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八)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应保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并对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对涉及主体结构安全的不合格检验报告应及时报告工程所在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

(九)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对混凝土质量负责。要严格执行合同约定的混凝土技术指标和供货要求,确保预拌混凝土质量有可靠的保证率,保证预拌混凝土生产质量。

三、加强建筑材料管理

(十)建立健全保障性住房工程优良部品材料库制度,并在公共租赁房中试点推行。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将进一步严格优良部品库的管理和运行,并加大对执行情况的监管。建立健全建筑材料市场供方主体诚信信息体系。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对《北京市产业化住宅部品使用管理办法》规定的住宅结构性部品和功能性部品实行认证制度,获得认证的生产企业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发布的《北京市产业化住宅部品认证产品目录》中公布,并每年更新一次。对塑料管材、建筑外窗、防水涂料等建筑材料的生产企业进行质量诚信评价,评价结果定期在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网站和北京市建设工程信息网上发布,并在北京有形建筑市场现场公布。本市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各参建单位在选购上述建筑材料时,应优先在认证产品名录或获得诚信等级的供应单位中选购建筑材料,以提高建材质量保证水平。

(十一)严把建筑材料质量关。施工单位要认真执行建筑材料采购备案制度和进场验收制度,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按有关规定严格执行见证取样送检制度,严禁在保障性住房工程中使用不合格及未按规定进行检验的建筑材料。预拌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时,施工、监理单位和预拌混凝土企业的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本市的工程技术标准和合同要求进行预拌混凝土质量验收检验。对检查发现的使用不合格建筑材料的责任单位,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

四、加强工程施工组织和现场管理

(十二)实行工程实体质量第三方检验。建设单位在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前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对工程结构实体进行抽样抽测,抽测数量不应少于6个构件(应包含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各构件类别)。检测单位应出具正式检测报告,作为结构验收的重要依据并存档。建设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应组织相关单位对厕浴间进行带水检验,减少交付后渗漏问题。

(十三)防治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施工单位要结合目前住宅工程存在的质量通病,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重点防治回填土下沉、门窗变形、墙面开裂、屋面、厕浴间及外墙渗漏等质量通病。施工单位在开工前应编制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经监理单位批准后实施。监理单位要督促施工单位编制质量通病防治专项方案,明确防治措施,要加强对通病防治方案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减少和消除质量通病。

(十四)建立企业对工程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各工程参建主体应对工程建设过程中执行工程建设法律法规、质量等管理情况进行评价,并定期上传至全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考核信息平台,对检查发现的质量问题和缺陷,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完善企业和项目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确保工程质量。

五、落实工程质量责任

(十五)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建设单位要严格履行法定的项目建设程序,规范招投标行为,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建筑材料验核制度、第三方检测制度、分户验收制度、永久性标牌制度等。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等单位的工程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负责人、注册执业人员要按照各自职责,对所承担的工程项目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质量负责。建设单位应按照本市有关规定严格落实永久性标牌制度,将责任单位及责任人铭刻在永久性标牌上,市和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发现标牌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责令建设单位改正。

(十六)开展工地开放日活动。对已确定业主的,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组织工地开放日活动,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共同配合实施。建设单位应提前7日通知业主自愿参加,工地开放日活动过程中,建设单位应组织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并重点介绍工程建设管理情况,对业主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要及时给予答复。

(十七)强化关键岗位执业人员负责制。施工项目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必须由注册执业人员担任;担任项目负责人的注册建造师应当按照《北京市注册建造师施工管理签章目录》规定的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相关文件上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并对其签署的建设工程管理文件承担相应责任。未签字并加盖执业印章的相关文件不得作为工程竣工验收资料报验和归档。因注册执业人员的过错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要依法追究注册执业人员的责任。

(十八)完善回访保修制度。建设单位应认真履行质量保修责任。自工程交付使用之日起,建设单位应公示保修处理程序,切实做好工程质量保修服务。保修部门应做到住户反映问题当日受理,并及时组织维修,对于需要一定期限处理的质量问题,应制定维修计划,明确告知住户维修期限并做好解释工作。同时工程交付使用后建设单位要至少进行一次质量回访和住户意见评价,及时了解用户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并在回访结束后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好相应总结和提高工作。

六、强化工程质量的监管

(十九)“以区为主、全市统筹”,强化质量监督执法。市、区两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督执法检查力度,切实把“以区为主、全市统筹”的建设管理体制落实到位。实行以属地监督为主的原则,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监督执法的具体实施工作,要把保障性住房工程作为质量监督执法重点;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负责组织开展全市保障性住房工程的专项执法工作。

市、区两级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要强化参建各方建设行为和工程质量的监督执法检查,发现保障性住房工程参建单位有不不履行规定职责的行为,应责令改正,并记入企业资质及人员资格动态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和工程质量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责令整改,并依法处罚。

(二十)实行监督抽样检测制度。市和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委托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对保障性住房工程主体结构实体质量、节能施工质量以及重要建筑材料进行随机监督抽测,费用纳入市和区(县)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预算,对检测不合格的项目,责令建设单位会同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按国家规范要求进行处理。

(二十一)进行质量状况综合评价。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定期对各责任主体单位的质量状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项目自评、企业评价和管理部门综合评价,有效促进工程各责任主体单位落实责任,加快推进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诚信机制的激励和惩戒作用。

(二十二)加大建筑市场清出力度。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各参建企业的市场行为的动态监管,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在依法进行查处的基础上,依据《北京市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动态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市建筑业企业企业资质及人员资格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北京市工程监理企业资质及人员资格动态监督管理办法》、《北京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建筑施工总承包企业及建造师市场行为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对相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进行计分处理,依据积分情况,启动对责任单位安全生产条件和资质条件的核查;对不符合资质条件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限制其资质升级和增项,限制承揽新工程;逾期不改的,依法撤回其资质。

(二十三)加强监督执法联动。市住房城乡建设委每月将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执法检查情况形成执法通报向各区(县)住房城乡建设委、各大开发及施工企业进行通报;定期组织召开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通报会,对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较差、存在严重工程质量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督促各责任主体单位履行质量职责。同时建立保障性住房工程监督执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沟通情况,及时分析研究保障性住房工程监督执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形成监管合力。

第二篇: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和

关于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和

开展专项检查工作的紧急通知

各建设、施工、监理单位,相关单位:

为贯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的重要指示。根据要求对全县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依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并针对当前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形势,部署安排下一阶段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工作。为切实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确保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依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现就加强我县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建设好保障性住房,关系中低收入群众居住条件的改善,关系党和政府改善民生战略决策的落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必须全力以赴抓紧抓好此项工作。2011年,我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 套。针对我县保障性住房建设量大面广,有效施工期短,工程质量监管任务繁重等实际困难,在确保工程建设主体结构质量安全的基础上,要依法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着力提高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水平和住户满意度。

二、落实制度,明确责任

(一)严格履行工程招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证等法定基本建设程序。建设单位应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和《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规范保障性住房建设招投标行为,确保设计图纸结构安全、使用合理,并依法办理法定建设手续。

(二)落实工程质量终身制和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参建各责任主体应落实工程质量责任制,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实行终身负责制,凡保障性住房工程都要在每栋楼制作有关各方责任主体的姓名、单位、职务和联系方式的铭牌,承担与建筑物寿命周期的质量责任。对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工程强制性标准以及其它质量违法行为,造成重大工程质量事故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建设单位应严格遵守国家有关住宅开发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设立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应人员,履行合同约定义务并承担相应的质量责任。在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中,要合理确定设计周期和施工工期,不得强行要求设计、施工单位违背合同约定抢进度、赶工期,不得擅自变更已审查批准的施工图设计文件。

2.勘察、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对保障性住房勘察、设计的质量负责。应健全勘察、设计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责任制度。在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中,要按照相关要求参加施工图设计文件交底,地基验槽,基础、主体结构及有关重要部位工程质量验收和工程竣工验收,参加有关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勘察、设计问题。

3.施工单位应严格落实材料进场检验、工序自检、互检、交接检以及分部、分项、检验批验收等制度,确保保障性住房工程建筑材料进场合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国家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加强各工序的质量控制。针对建筑节能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要求,制定专项施工和具体实施方案。

4.监理单位应严格执行《建设工程监理规范》(BG20319-2000),配备具有相应资格的监理人员组成项目监理部,针对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统一验收标准》(GB50300-2001)组织进行工程分部、分项、检验批验收,检验批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要将保障性住房主体结构质量、重要使用功能等作为监理工作的控制重点,按规定采取旁站、巡视等形式,及时跟踪监督检查,对隐蔽工程和其它关键部位、关键工序应进行旁站监理。

5.检测试验机构应严格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设工程质量检测管理办法》规定,不得超出资质范围从事检测活动,不得转包检测业务。检测机构不得出具虚假检测报告,不得篡改或者伪造检测报告。检测机构应当对其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检测机构应当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并建立不合格台账。检测合同、委托单、原始记录、检测报告应当按统一编号,编号应当连续,不得随意抽撤、涂改。

三、严格材料管理,加强过程控制

(一)严格钢筋质量控制,把好进场验收和见证取样送试关。钢筋进场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和钢筋实际重量理论重量的比对,见证取样送试所做的力学性能试验以及强度实测值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BG50204-2002)5.2.2条规定。采用场外加工钢筋时必须进行二次送检,杜绝“瘦身钢筋”和“地条钢”用于工程建设中,发现钢筋直径不达标或机械性能不合格的一律勒令退场,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严格监管现场搅拌混凝土,加强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选择信誉好质量优的预拌混凝土企业,签订合同前及施工过程中,各方责任主体应经常检查预拌混凝土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试验室运行、原材料质量、管理台账等。严格预拌混凝土进场交货验收制度,对混凝土坍落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必须勒令退场。严格试块管理,同条件试块必须与混凝土构件处于相同环境,试块标识必须规范。

(三)加强建筑节能工程原材料和建筑节能性能的检测。检测试验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建筑节能工程施工原材料和建筑节能性能检测能力及水平,购置相应检测仪器,掌握相关检测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建筑节能材料检测标准,确保保障性住房建筑节能工程质量。

(四)加强砂浆质量控制。参建各方责任主体要严格对现场拌制砌筑砂浆和抹灰砂浆原材料质量进行控制,严把进场材料验收关,严格控制水泥安定性、砂含泥量以及外加剂质量等,严格执行配合比设计,计量必须准确。

(五)加强主体结构、装饰装修工程质量控制。在主体施工过程应加大对实体质量的控制,特别是要加强对空间(层高、轴线)净尺寸、洞口尺寸、混凝土构件截面尺寸、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混凝土强度、楼板厚度、砌体质量等检查验收,确保不留质量缺陷。严格执行《安徽省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办法》和有关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在施工过程中加大装饰工程的检查,重点加强卫生间漏水、屋面外窗渗水、门窗安装质量、楼地面及墙面空鼓、裂缝等重要使用功能的环节检查,凡质量问题未得到改正的不得予以验收。

四、加强监管,确保保障性住房质量

(一)强化保障性住房建设质量监督管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认真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工程的质量监督和业务指导。实行差别化管理,重点监控,加大巡查力度,对工程现场施工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和设备进行抽查。加强对预拌混凝土质量控制,加大对混凝土实体质量抽测频率。加大砌体工程质量监督,严厉查处未经设计同意,擅自掺加“砂浆王”替代混合砂浆的质量行为。

(二)要加强对质量通病的治理。对容易出现现浇混凝土板裂缝、现浇楼板厚度控制不严、墙面地面装饰面层空鼓开裂、室内空间尺寸偏差、屋面卫生间渗漏、门窗安装不当、给排水安装质量差等质量通病的部位应进行重点控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质量通病。

(三)凡保障性住房工程必须进行质量分户验收。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要把质量分户验收做实做好,各级质量监督机构要加强宣传、指导,加大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监督力度,未进行分户验收或分户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四)各参建单位在加强日常监管的同时,应经常性组织开展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专项检查,特别是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分户验收、单位工程竣工验收。对检查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必须整改到位后方可通过验收,对检查中发现有使用不合格材料,降低工程质量标准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和查处,对相关单位和人员依法进行查处,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

(五)要加强对保障性住房竣工验收备案工作的管理。工程参建各方要加强资料管理,及时收集整理工程技术资料,保证工程资料的追溯性、完整性、真实性,做到有据可查。竣工验收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及时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手续。对不满足竣工验收备案条件的建设项目,不予竣工验收备案。

(六)加强对各参建执业人员的管理。要依法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实施监督管理,落实好施工管理人员和项目经理、监理人员和总监持证上岗打卡考勤制度,确保结构工程质量安全,使用功能符合要求。对不认真履行质量监督职责,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部门应对责任人依法进行查处。

为确保我县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要对保障性住房开展一次全面彻底自查,对自查发现的问题,暂停施工进行认真整改;对严重不符合设计要求,涉及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安全的,坚决予以拆除。各建设、监理、施工单位请务于6月18日前将自查情况上报我局。我局在各方自查的基础上,适时开展全县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检查工作。

固镇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二0一一年六月一十二日

第三篇:加强保障性住房质量管理的通知

关于加强本市保障性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

沪建交联〔2010〕869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强化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和责任的通知》(建市[2010]68号)精神,加强本市新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动迁安置房和公共租赁房(以下统称保障性住宅)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结合本市保障性住宅工程建设实际,制定意见如下:

一、明确各方责任

(一)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建设单位应严格履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质量保修等法定职责。建设单位要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设立现场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严格执行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合理工期,确保住宅工程质量。

(二)勘察单位对工程勘察质量负责。勘察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勘察,保证地质、测量、水文等勘察成果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设计单位对工程设计负责。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规划条件和勘察成果文件依法精心设计,对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和环节,实施优化及细化设计,并应配备足够数量和符合资格的设计人员做好工程设计和现场服务工作。

(四)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责。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责任制,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并对已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的住宅工程要按规定承担保修责任。

(五)监理单位对工程监理负责。监理单位应严格履行法定和合同约定的监理责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项目总监负责制,严格按照监理规划和规定的监理程序开展监理工作,确保监理工作质量。

(六)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对检测质量负责。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应保证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七)施工图审查机构对审图质量负责。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配备合格、专业配套的审查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认定范围进行审查,不得降低标准或虚假审查,并要按规定将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建设、勘察、设计单位和注册执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加强建设过程管理

(一)工程报建。参与项目开发招标或接受政府委托负责保障性住宅开发的建设单位应具有二级以上(含二级)的房地产开发资质,并配备与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管理人员,其中至少配备一名专职质量管理员。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专 1 业技术职称和相应的住宅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办理项目报建手续时,办理部门应审核相关证明材料,并备案相应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信息。

(二)工程招投标。项目施工招标应在施工图审查备案通过后进行,施工招标的内容和通过备案施工图内容一致。

项目设计的设计单位应由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以上单位承担。项目负责人应由具有的住宅工程设计经验的注册建筑师担任。项目施工应由房屋建筑总承包一级资质以上企业承担。项目经理应由具有相应的住宅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一级注册建造师担任。项目监理应由房屋建筑专业甲级资质以上企业承担。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由具有相应的住宅工程监理经验的注册监理工程师担任。一名注册建造师只能担任一个项目的项目经理。一名注册监理工程师只能担任一个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

在工程招标中,鼓励采用建筑节能、低碳环保技术设计、施工和管理;鼓励采用方案比选方式优化设计方案;鼓励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招标和实施建设。

(三)工程分包。施工总包单位应按规定实施专业或劳务工程分包,择优选择分包企业。分包企业应具备相应专业或劳务最高资质等级,分包工程项目经理应由具有相应的专业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注册建造师担任。监理单位应做好分包企业资格审查。施工总包企业或分包企业在签订合同后,应按时办理合同备案手续。

(四)工程设计。设计单位对设计质量负责。设计单位应按照保障性住宅的建设标准精心设计,保证房型布局和使用功能满足居住要求。设计中应考虑重大风险源和周边环境对工程影响因素。设计文件中应包含质量通病防治设计专篇。设计项目负责人必须对建设全过程负责,并在施工过程中负责指导施工企业施工。设计图纸应经过自校、校对、审核,校对和审核不能由同一人担任,校对和审核人员必须具备8年以上住宅设计经验。

(五)工程审图。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建筑节能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并加强对勘察设计企业注册执业人员出图签章到位情况和设计图纸自校、校对、审核人员情况的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应要求设计单位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通过审查。

(六)工程施工。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为施工质量第一责任人。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结合工程实际和设计要求制定消除质量通病的措施。认真执行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规定。严格材料进场检验、工序检查和验收制度,不得偷工减料,不得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保证施工质量。

(七)工程监理。严格执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监理企业应按《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或合同约定派遣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和设立现场监理机构。监理机构的人员和组织形式应能满足工程监理实际需要,并确保人员到位。监理机构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必须严格实行旁站式监理。对隐蔽工程进行现场检查,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未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不得允许施工单位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现场监理机构应做好监理记录和监理质量资料签认,在材料见证取样,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监理应建立影像资料。

项目监理机构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和质量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书面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建设单位拒不签收的,监理机构应及时向项目安全质量监督机构报告。

(八)工程材料。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半成品、设备以及工程实体的质量实行企业自检、监理平行检验和政府监督抽检。平行检验由监理单位委托检测机构实施,费用由建设单位支付,平行检验的数量不低于正常检验数量的30%。政府监督检验可委托检测机构实行随机检验,数量不低于正常检验数量的5%。检验结果以监理平行检验或政府监督检验为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检测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

(九)工程预售。凡组建项目公司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在申请预售时提交的预售方案内,明确企业破产、解散等情况发生后的住房质量责任承担主体,并由其提供担保函。质量责任承担主体必须具备法人资格和相应的赔偿能力。

(十)工程质量验收。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工程师应参加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节能等分部工程验收,对验收结果进行签字确认。主体结构工程验收前应对工程观感、结构尺寸等进行分户验收。

全面实行分户验收制度。建设单位必须按照相关文件和规范标准组织分户验收,分户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单位工程竣工验收。

(十一)工程交付使用。建设单位应认真执行并落实本市新建住宅交付使用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新建住宅质量保证书》和《新建住宅使用说明书》的具体要求,切实履行保修责任,维护入住居民的合法权益。鼓励建设单位采用质量保证金或工程质量保险,完善工程保修制度。

(十二)工程质量保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在工程质量保修书中约定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等。保修内容不得低于以下保修期限约定:

1、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2、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3、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建设工程的保修期限,自交付使用之日起计算。

三、加强监督管理

(一)加强监督检查。质量监督机构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指派业务能力强的监督工程师负责监督,增加现场检查的次数,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监督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对企业和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记入企业和人员电子版《诚信手册》。

(二)建立考核评优机制。保障性住宅工程施工过程中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由市质量监督机构和市房管部门组织每年开展优质保障性住宅工程评比活动,评选市优质工程,表彰优质工程企业和个人。

(三)实行“黑名单”机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或存在质量问题的建设工程企业、建材企业和建设单位,列入“黑名单”,建设工程企业1年内限制企业 承接任务和资质升级、增项;建设单位3年内限制或禁止承担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对造成重大工程安全和质量的相关责任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终身追究相应责任。

(四)实行质量监察机制。会同监察部门,根据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性质严重程度,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大小和质量安全责任轻重,分别作出《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质量安全效能监察决定书》。对事故责任单位的责任人分别作出行政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决定和建议。由责任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分别作出行政处理决定,报市效能监察办备案,强化对保障性住宅工程的监管。

(五)引进社会监督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人员的培训;鼓励建设单位参加《上海市住宅建设质量公约》,以强化企业自律。开展工地开放日活动,接受住户或公众监督检查。推进用户满意度评价工作,及时了解居民用户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公布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相关信息,建立保障性住房质量热线电话,切实发挥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作用。

本文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一○年九月十九日 关于加强本市保障性住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

沪建交联〔2010〕869号

各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强化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和责任的通知》(建市[2010]68号)精神,加强本市新建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动迁安置房和公共租赁房(以下统称保障性住宅)工程质量管理,保证工程质量,结合本市保障性住宅工程建设实际,制定意见如下:

一、明确各方责任

(一)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负总责。建设单位应严格履行项目基本建设程序和工程质量保修等法定职责。建设单位要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设立现场质量管理机构并配备专职人员。严格执行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和合理工期,确保住宅工程质量。

(二)勘察单位对工程勘察质量负责。勘察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进行勘察,保证地质、测量、水文等勘察成果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三)设计单位对工程设计负责。设计单位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工程建设标准、规划条件和勘察成果文件依法精心设计,对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和环节,实施优化及细化设计,并应配备足够数量和符合资格的设计人员做好工程设计和现场服务工作。

(四)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责。施工单位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强化质量责任制,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并对已竣工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的住宅工程要按规定承担保修责任。

(五)监理单位对工程监理负责。监理单位应严格履行法定和合同约定的监理责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项目总监负责制,严格按照监理规划和规定的监理程序开展监理工作,确保监理工作质量。

(六)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对检测质量负责。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应保证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七)施工图审查机构对审图质量负责。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建立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配备合格、专业配套的审查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认定范围进行审查,不得降低标准或虚假审查,并要按规定将审查过程中发现的建设、勘察、设计单位和注册执业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向有关部门报告。

二、加强建设过程管理

(一)工程报建。参与项目开发招标或接受政府委托负责保障性住宅开发的建设单位应具有二级以上(含二级)的房地产开发资质,并配备与项目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工程技术、工程管理等方面管理人员,其中至少配备一名专职质量管理员。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相应的住宅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办理项目报建手续时,办理部门应审核相关证明材料,并备案相应建设单位管理人员信息。

(二)工程招投标。项目施工招标应在施工图审查备案通过后进行,施工招标的内容和通过备案施工图内容一致。

项目设计的设计单位应由具有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以上单位承担。项目负责人应由具有的住宅工程设计经验的注册建筑师担任。项目施工应由房屋建筑总承包一级资质以上企业承担。项目经理应由具有相应的住宅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一级注册建造师担任。项目监理应由房屋建筑专业甲级资质以上企业承担。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由具有相应的住宅工程监理经验的注册监理工程师担任。一名注册建造师只能担任一个项目的项目经理。一名注册监理工程师只能担任一个项目的总监理工程师。

在工程招标中,鼓励采用建筑节能、低碳环保技术设计、施工和管理;鼓励采用方案比选方式优化设计方案;鼓励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招标和实施建设。

(三)工程分包。施工总包单位应按规定实施专业或劳务工程分包,择优选择分包企业。分包企业应具备相应专业或劳务最高资质等级,分包工程项目经理应由具有 6 相应的专业工程施工管理经验的注册建造师担任。监理单位应做好分包企业资格审查。施工总包企业或分包企业在签订合同后,应按时办理合同备案手续。

(四)工程设计。设计单位对设计质量负责。设计单位应按照保障性住宅的建设标准精心设计,保证房型布局和使用功能满足居住要求。设计中应考虑重大风险源和周边环境对工程影响因素。设计文件中应包含质量通病防治设计专篇。设计项目负责人必须对建设全过程负责,并在施工过程中负责指导施工企业施工。设计图纸应经过自校、校对、审核,校对和审核不能由同一人担任,校对和审核人员必须具备8年以上住宅设计经验。

(五)工程审图。施工图审查机构应当对地基基础、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建筑节能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进行审查,并加强对勘察设计企业注册执业人员出图签章到位情况和设计图纸自校、校对、审核人员情况的审查,对不符合规定的,应要求设计单位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通过审查。

(六)工程施工。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为施工质量第一责任人。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结合工程实际和设计要求制定消除质量通病的措施。认真执行有关建设工程质量管理的规定。严格材料进场检验、工序检查和验收制度,不得偷工减料,不得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保证施工质量。

(七)工程监理。严格执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监理企业应按《建设工程监理规范》或合同约定派遣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和设立现场监理机构。监理机构的人员和组织形式应能满足工程监理实际需要,并确保人员到位。监理机构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部位或关键工序,必须严格实行旁站式监理。对隐蔽工程进行现场检查,重要部位和关键工序未经监理人员签字认可,不得允许施工单位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现场监理机构应做好监理记录和监理质量资料签认,在材料见证取样,关键工序、关键部位监理应建立影像资料。

项目监理机构在实施监理过程中,发现存在安全事故和质量隐患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应当要求施工单位暂时停止施工,并及时书面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者不停止施工的,建设单位拒不签收的,监理机构应及时向项目安全质量监督机构报告。

(八)工程材料。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构配件、半成品、设备以及工程实体的质量实行企业自检、监理平行检验和政府监督抽检。平行检验由监理单位委托检测机构实施,费用由建设单位支付,平行检验的数量不低于正常检验数量的30%。政府监督检验可委托检测机构实行随机检验,数量不低于正常检验数量的5%。检验结果以监理平行检验或政府监督检验为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检测不合格的材料用于工程。

(九)工程预售。凡组建项目公司进行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建设单位应在申请预售时提交的预售方案内,明确企业破产、解散等情况发生后的住房质量责任承担主体,并由其提供担保函。质量责任承担主体必须具备法人资格和相应的赔偿能力。

(十)工程质量验收。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工程师应参加涉及结构安全和重要使用功能的地基基础、主体结构、建筑节能等分部工程验收,对验收结果进行签字确认。主体结构工程验收前应对工程观感、结构尺寸等进行分户验收。

全面实行分户验收制度。建设单位必须按照相关文件和规范标准组织分户验收,分户验收不合格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单位工程竣工验收。

(十一)工程交付使用。建设单位应认真执行并落实本市新建住宅交付使用的相关法律规定,以及《新建住宅质量保证书》和《新建住宅使用说明书》的具体要求,切实履行保修责任,维护入住居民的合法权益。鼓励建设单位采用质量保证金或工程质量保险,完善工程保修制度。

(十二)工程质量保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在工程质量保修书中约定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等。保修内容不得低于以下保修期限约定:

1、屋面防水工程、有防水要求的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为5年;

2、供热与供冷系统,为2个采暖期、供冷期;

3、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为2年。

建设工程的保修期限,自交付使用之日起计算。

三、加强监督管理

(一)加强监督检查。质量监督机构应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指派业务能力强的监督工程师负责监督,增加现场检查的次数,加强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监督的业务指导和管理。对企业和人员的违法违规行为记入企业和人员电子版《诚信手册》。

(二)建立考核评优机制。保障性住宅工程施工过程中执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由市质量监督机构和市房管部门组织每年开展优质保障性住宅工程评比活动,评选市优质工程,表彰优质工程企业和个人。

(三)实行“黑名单”机制。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违法违规等不良行为或存在质量问题的建设工程企业、建材企业和建设单位,列入“黑名单”,建设工程企业1年内限制企业承接任务和资质升级、增项;建设单位3年内限制或禁止承担保障性住房开发建设。对造成重大工程安全和质量的相关责任单位法定代表人和负责人终身追究相应责任。

(四)实行质量监察机制。会同监察部门,根据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工程质量安全事故、隐患性质严重程度,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影响大小和质量安全责任轻重,分别作出《上海市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质量安全效能监察决定书》。对事故责任单位的责任人分别作出行政警告、严重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行政处分决定和建议。由责任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分别作出行政处理决定,报市效能监察办备案,强化对保障性住宅工程的监管。

(五)引进社会监督机制。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加强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关人员的培训;鼓励建设单位参加《上海市住宅建设质量公约》,以强化企业自律。开展工地开放日活动,接受住户或公众监督检查。推进用户满意度评价工作,及时了解居民用户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定期公布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相关信息,建立保障性住房质量热线电话,切实发挥媒体和公众的监督作用。

本文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二○一○年九月十九日

第四篇: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定

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提高工程质量水平,保障用户权益,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号)、《安徽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DB34/1524-2011)等国家和省有关法规和标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保障性住房工程包括廉租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限价商品住房及棚户区改造住房。

第三条

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质量至上,保证用户住上放心房。

第四条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省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

县级以上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区域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质量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工作,其所属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具体实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第五条

从事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活动,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任何建设单位不得擅自简化基本建设程序。

保障性住房工程开工前,必须办理施工许可证。

第六条

保障性住房工程招投标应按照“优质优价、优质优先”的原则,选择信誉好、质量管理水平高、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单位参与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施工合同中应明确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应以市级及以上优质工程为目标,对获得市级及以上优质工程的,建设单位可给予适当奖励。

第七条

建设单位应保证保障性住房工程建设的合理造价和工期,不得随意压缩,不得因造价、工期或其他理由,擅自降低保障性住房工程的建设标准。

保障性住房工程合理造价和工期由当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组织造价管理等相关部门,结合本地实际确定。

第八条

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制度,勘察文件和施工图设计文件应按先后顺序报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进行审查,勘察设计单位应根据审查意见进行设计补充或变更。对存在违反强制性条文或有关规定的,施工图审查机构不得核发施工图审查合格书。建设、施工、监理单位应按照审查合格,并盖有施工图审查合格章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勘察设计答复意见)组织施工。

第九条

保障性住房工程的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质检员、总监理工程师、总监代表、监理员等关键岗位人员应具备相应资格,并在场履责。质检员、监理员应专业配套,数量按照工程需要配备,每个项目部质检员不得少于1人,1万至5万平方米的不得少于2人,5万平方米以上的不得少于3人。

第十条

施工、监理单位应严格材料进场验收制度,建立材料验收台账。保障性住房工程应优先使用预拌混凝土,监理人员应对进场混凝土进行坍落度检查。确需采用自拌混凝土的,应严格按照配合比拌制,留置试块送检。对进场钢筋应按照规范进行检测,加强对调直后钢筋的质量检查。

建设单位应对主要装饰材料、卫生洁具、门窗等进行复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不合格材料、构配件及设备。

第十一条

见证取样检测、桩基(含地基处理)检测及结构实体检测应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实施。检测实施前,应有经监理单位审批同意检测方案。检测单位应确保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检测结果不合格的报告,应在24小时内报告当地质量监督机构和建设单位。结构实体检测项目应包括现浇楼板板厚、钢筋保护层厚度、混凝土强度等,检测部位由建设、监理和施工单位共同选定,每层楼不少于2处。

第十二条

建设单位不得肢解发包。总承包单位对拟分包的内容和分包单位应提前告知建设、监理单位,经审核同意后,方可分包。总、分包单位应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中明确双方质量安全责任,总包单位应认真履行质量职责,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监管。

第十三条

监理人员应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施工过程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对基坑支护、桩基础、土方回填、混凝土浇筑、建筑节能和防水工程等关键工序进行旁站监理,并做好书面记录,对重要的隐蔽工程应留存影像资料。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强化施工工艺、工序质量管理,落实总承包企业、项目部、班组三级质量责任,严格执行“自检、互检、交接检”和“样板引路”等制度。

钢筋绑扎、水电管预埋、模板安装、墙体砌筑及装饰装修等工序施工前,至少做一处样板。提倡使用大模板组装等先进施工工艺。

第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开裂、渗漏等质量缺陷。重点防治墙体裂缝、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楼地面渗漏、外墙渗漏、门窗渗漏、屋面渗漏以及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墙面粉刷时宜采用在墙面敷设耐碱玻纤网格布或钢丝网等防止开裂的措施。

第十六条

监理、施工企业应履行质量管理职责,建立企业负责人带班检查制度,加强对监理部、项目部的检查和管理,企业质量安全职能部门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留有书面检查记录。

第十七条

建设、施工、监理等单位应认真做实做好 “分户验收”工作,并邀请保障对象参与验收。未进行分户验收或分户验收不达标的工程不得组织竣工验收。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应按规定程序组织验收。质量监督人员应到场监督,并抽查分户验收情况,发现弄虚作假的责令整改后重新组织竣工验收。

保障性住房工程未进行建筑节能施工或建筑节能分部工程质量未经验收合格的,不得进行单位工程竣工验收。

第十九条

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按照建设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建设工程质量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质„2005‟7号)要求认真执行。工程质量保修期不得低于国家规定的最低期限,并应在合同中约定。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工程竣工验收与备案时应检查工程质量保证金落实情况。第二十条

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在工程醒目部位设置永久性标牌,载明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责任人姓名。

第二十一条

住房交付时,室外绿化、景观、排水设施、供水、供电、燃气、有线电视、通信等配套附属设施已经完工并验收合格,满足使用要求,确保每套住房都达到入住即可使用的条件。

第二十二条

保障性住房交付使用后的保修期内,施工单位应定期进行质量回访,及时了解用户对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保障性住房质量投诉举报制度,公布投诉电话,及时受理质量投诉。

第二十三条

保障性住房工程参建各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和违反本规定的,按照有关规定从严处理。发生质量事故的,除追究责任单位和法定代表人责任外,还要追究负有责任的相关执业人员的责任。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的通知

建保[2011]69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直辖市住房城乡建设委、规划委(局)、房地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十二五”时期一项标志性民生工程。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加强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现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的重要性

大规模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是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的重大举措。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住房困难家庭居住条件的改善,关系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大局,涉及面广、公益性强、社会影响大。各地要进一步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重要性的认识,把加强质量管理摆在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首位,把“质量第一”的原则贯穿到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工作的全过程,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工程质量管理,切实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质量过硬、人民群众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德政工程。

二、努力提高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效能

“十二五”时期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3600万套,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的约束性指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规模大、分布广、项目多、工期紧,工程质量要求高、管理任务重。创新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管理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管理效能,是全面提升工程质量和品质的重要保证,是保质保量完成目标任务的重要措施。各地建设、规划、住房保障等部门要牢牢把握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建设特点,结合当地实际,建立工程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加快办理相关手续,千方百计提高行政审批效率。要统筹安排工程开工建设,科学把握工程建设进度,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周期和造价。保障性安居工程参建各方要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创新管理措施和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要精心规划设计,科学组织施工,严把建筑原材料和部件质量关,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抓好工程实施阶段的质量管理,把保障性安居工程建成节能省地环保型工程。

三、切实履行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设程序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报批建设,不得擅自变更批准的项目规模和用途。严格执行工程招标投标、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质量监督、工程监理、竣工验收备案等建设程序,落实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规定,依法取得土地使用、规划、施工等许可文件。严格执行施工公示牌制度和永久性标牌制度,主动接

受社会监督。全面实行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制度,未进行分户验收或分户验收不达标的,建设单位不得组织工程竣工验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实施保修。

四、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

依法加强质量管理,是保质保量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的法制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管理要严格执行《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进一步强化住宅工程质量管理和责任的通知》(建市[2010]68号)和《关于做好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工作的通知》(建质[2009]291号)等各项规定。工程参建各方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切实把加强质量管理贯穿于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全过程。要严格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规定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确保保障性安居工程符合有关标准规范。各地建设主管部门要把保障性安居工程作为质量监管重点,调整充实监督力量,强化参建各方建设行为和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对存在违法违规行为和工程质量不符合强制性标准的,要责令整改。要积极组织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通病专项治理,消除质量缺陷,保证使用功能。

五、全面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责任

要严格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质量责任。建设单位要对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全面负责,勘察单位要按照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勘察,设计单位要根据保障性住房特点精心设计,施工单位要强化质量控制确保施工质量,监理单位要按照监理规范和规定程序履行监理职责,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要确保各项检测数据真实准确。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工程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负责人、注册执业人员要按照各自职责,对所承担的工程项目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质量负终身责任。

各地保障性安居工程领导协调机构和相关主管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切实履行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职责,把工程质量管理纳入住房保障工作考核、约谈和问责范围。各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力度,依法严肃查处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过程中各种违法违规行为。要建立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投诉举报制度,公开举报电话,做好工程质量投诉处理工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一一年五月十八日

下载京建发〔2012〕199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的通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京建发〔2012〕199号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保障性住房工程质量管理的意见》的通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