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价格听证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策略(含5篇)

时间:2019-05-14 07:56: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我国价格听证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我国价格听证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策略》。

第一篇:浅析我国价格听证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策略

浅析我国价格听证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策略 1.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发展状况

听证制度源于西方国家,本意为诉讼上应听取双方当事人意见,最初仅用于司法权的行使,并随着司法听证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发展,被渐渐移植到立法方面和行政等方面。2.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自1998 年《价格法》实施以来,价格听证逐步为社会所接受。然而回顾几年来引起公众和媒体普遍关注的价格听证会,价格听证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大方面的原因,即价格听证会参加方存在的问题与价格听证会信息的不透明。价格听证会参加方存在的问题 1 听证会代表选任中的不合理。

我国目前听证会代表的遴选大多采取主办方选择、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这很难保证听证会代表构成的广泛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甚至会出现主办方只选择有利于“己方”观点的代表的情况。此外,目前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时,选择消费者代表的方式过于简单,听证会上听不到争论的声音,质询方和答辩方“高度一致”,而真正代表群众声音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真知灼见的专家学者则被拒之门外。2 听证主持人公正性不足

根据《价格法》和《办法》的有关规定,行政主体作为参加听证会三方当事人中的一方既扮演了当事人的角色,又扮演了听证会组织者的角色,其中立性受到质疑。3 价格听证会参加方地位不平等。

价格听证中,存在行政主体、企业和不特定的公众三方。行政主体作为价格法律规范的起草者和实施者,他们了解价格法律规范的内容,熟悉价格法律规范在各种不同情形下的运用,了解政府的政策,并指导着自己对价格法的实施。作为相对人的企业,它们知道自己企业的现实发展状况,经营的成本和效益状况,完全掌握自己所申报价格的事实信息。而利益受价格决策影响的不特定公众是一个分散群体,每一个消费者所处的社会关系不同、角色不同,他们的利益和观念也具有多元性,这就使得他们各自所拥有的信息无法得以整合。也就是说,行政主体与相对人如果可以利用各自的信息进行交流和对话的话,第三人则总是处于边缘化的状态。③此外,在价格听证中,由于行政主体和相对人所拥有的信息各有优势,信息的交流有可能成为利益的交换,导致广大消费者的利益被忽略。2.2 价格听证会的信息缺乏透明度

价格听证的关键和核心就是公开透明的制度安排,然而,从当前价格听证会的实践来看,自价格听证会的准备到最终结果的出台,都有不够公开的现象。首先,在价格听证会前,听证代表的名单及产生的程序往往处于保密或者半保密状态。④其次,调价方案与相关材料也未向社会公开。即使是听证代表,也只能在会议召开前十余天才拿到听证材料,这就直接导致了价格听证会参加方协商能力的不均衡;再次,在听证会召开期间甚至在听证会结束后,具体价格调整方案已经出台的情况下,仍然不准与会的听证代表公开说明会议的情况,继续对媒体和公众保持缄默。总之听证透明度太低、公开性不高,听证内容信息不充分,那么听证的科学性和民意基础将受到质疑,决策的社会认同度和支持率就会大打折扣。3.完善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若干策略

上述问题的存在无疑困扰着价格听证制度的实施,同样也损害了人们对这一良好制度设计的心理预期。因此,我国应当在近几年价格听证制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在诸多具体制度层面上进行创新。健全听证会代表选取制度。首先,应当建立一种新的代表选取机制,在这种新机制中,价格主管部门不负责具体的选取工作,而侧重于指导性政策的制定,各个利益受影响团体则严格按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政策及具体规则来进行代表选取。如此,既可以明确价格主管部门的职责,维护其中立地位,又能提高听证代表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广泛性。其次,不同的听证代表应来自于不同的利益群体并应当采用不同的选取方式。第一,经营者代表由提价申请方所在的行业推荐。第二,消费者代表的选取,可以交给现有的机构(如消费者协会)负责,也可以通过成立专门机构来进行。第三,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可以从受价格听证事项影响的部门中选择出熟悉价格听证制度相关规定、熟悉调价申请行业情况的人员。第四专家、学者代表应当采用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方式产生。最后,健全听证会代表的选取,还要注意消费者代表和经营者代表数量比例应当维持在一个特定的水平,以确保利益双方的诉求都能得到有效的表达。健立健全听证主持人制度。从各国的规定来看,听证主持人的选任有两种作法,一种是美国的行政法官制,另一种是由行政机关的首长或指定的人员担任。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听证主持人的选任需要确保两点,即确保主持人的专业性和地位中立。此外,为确保听证主持人的高素质,对听证主持人的资格取得必须经过特定程序,即通过建立健全一套独立的听证主持人选拔、任免制度,把对听证主持人的管理从其他行政人员的管理中相对独立出来。立法中还应保障听证主持人拥有主持听证所必需的权力以及获得行使这些权力的相应保障,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应当得到行政机关首长的充分尊重,除非有足够相反的证据并重新经过听证,不得随意推翻经听证确认的证据以及依据这些证据资料所作的建议或决定。这样才能使听证主持人地位保持相对独立和稳定。3 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在价格听证制度中的作用

在价格听证制度中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的作用无疑会有助于加强消费者代表在价格博弈中的力量

第二篇:我国价格听证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录

引言1-

二 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2-

(二)听证会代表选择不合理3-

(四)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4-

(六)中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公共决策听证程序规则。5-

(八)价格听证会本身的定性问题6-

(一)完善主持人制度6-

(三)加强消费者协会在价格听证中的作用8-

(五)确立案卷排他性原则,明确听证笔录在价格听证中的法律效力结束语9-

浅谈我国价格听证制及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价格听证制度是中国社会经济生活民主化、法制化的必然选择。自1998年价格法实施以来,听证于民的理念、民主议政的机制正逐步形成。由于价格听证机制设计的不完善,在政府价格决策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本文旨在通过围绕着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基础上,在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发展和完善此项制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价格听证制度听证代表听证主持人信息公开

引言

价格听证制度又称价格决策听证制度,是指制定和调整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收费服务价

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时,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请社会有关方面对其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的程序制度,是价格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消费者直接参与定价的重要形式。价格决策听证是行政民主的必然要求,是行政法治的基本内涵,是在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趋势。他通过公开、合理的程序形式将价格决策行为建立在合法适当的基础上,有利于价格决策走向民主化、公正化、科学化、法制化甚至高效化。

一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发展概况

听证制度是个“舶来品”,他来源于西方国家,他最初仅在司法上运用,本意是在做出判决前应听取诉讼双方当事人的意见。随着司法听证广泛的应用和不断发展,听证在价格决策、地方立法、行政处罚、国家赔偿等诸多领域被广泛采用。价格决策是政府经济决策中的重要内容。199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实行的价格审查制度,可以说是价格听证制度的雏形。在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又称价格决策听证制度,是指制定和调整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收费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时,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请社会有关方面对其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的程序制度,是价格决策民主化和科学化,消费者直接参与定价的重要形式。1996年3月通过的《行政处罚法》,首次从国家层面对听证制度做了规定。我国1998年5月1目正式施行的 《 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中首次将听证会制度引入价格决策领域,明确了价格听证制度的法律依据。2001年7月1日,国家计委发布第 10号令《政府价格决策听证暂行办法》,2002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了《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进一步规范了价格听证制度,法律法规关于听证制度的规定,加速了听证程序建设和听证制度的实施推广。虽然价格法律法规的调整使我国价格听证制度不断完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价格听证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

二 我国价格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听证主持人中立性不强

根据自2008年12月1日起施行的 “第六条定价听证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省级以上定价机关制定价格需要听证的,由同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省级人民政府授权市、县人民政府制定价格的,由市、县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制定在局部地区执行的价格需要听证的,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可以委托下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组织听证。委托听证的,应当出具书面委托书。”可知我国价格听证会为政府主管部门主持。又根据《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第九条听证会参加人由下列人员构成:

(一)消费者;

(二)经营者;

(三)与定价听证项目有关的其他利益相关方;

(四)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

(五)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参加听证会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其他人员。”可知我国价格听证会参与人员主要由生产经营者或企业代表、消费者代表、政府管理部门代表组成。政府既是扮演听证会当事人的角色又扮演了听证会组织人的角色,其中立性受到质疑。①我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大都牵涉到政府的投资、补贴或收益,有的甚至本身就是政企不分的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政府与价格利益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利害关系,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是既得利益的所有者,指望由利益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公平地组织实施价格听证无异于与虎谋皮。

(二)听证会代表选择不合理

根据《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第十条听证会参加人由下列方式产生:

(一)消费者采取自愿报名、随机选取方式,也可以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委托消费者组织或者其他群众组织推荐;

(二)经营者、与定价听证项目有关的其他利益相关方采取自愿报名、随机选取方式,也可以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委托行业组织、政府主管部门推荐;

(三)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其他人员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聘请。”可知参会代表是一种自愿参加与政府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这很难保证听证会代表构成的广泛性、针对性和科学性,甚至会出现主办方只选择有利于己方观点的代表的情况。同时听证代表筛选程序空白,参与人仅限于行政相对人,对第三人的合法利益保护不足,没有明确规定遴选标准,只是规定政府价格主

管部门可以根据听证项目的实际情况规定听证会参加人条件。

(三)听证会参加人中消费者的能力保障问题

《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第十条对听证会参加方进行了规定,消费者采取自愿报名、随机选取方式,也可以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委托消费者组织或者其他群众组织推荐。没有明确选择标准,只是规定政府部门根据听证项目的实际情况规定听证会参加人条件。由于在听证会中普通消费者对定价、调价行业的相关信息掌握不充分,而且价格信息涉及到复杂的技术经济和成本核算等专业问题,遴选标准不明确很难保障消费者代表的专业 能力,这将使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

(四)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行政主题拥有法律信息,企业事业单位拥有事实信息,但弱势的消费者一方既不具有法律信息也不具有事实信息,各方代表能否利用其掌握的信息就听证的主要议题进行深入充分辩论,价格决策难以做到公平公正。信息上的不对称使得双方在话语权事实上的不对称。消费者有效维护自己权益的基础是掌握有价值、充足的信息,而实际上消费者掌握的信息很有限,听证会只是一场信息发布会。根据《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的规定,听证会举行15日前,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向听证会参加人送达下列材料:听证会通知 ;定价听证方案;定价成本监审结论;听证会议程;听证会纪律。而听证材料主要是定价昕证方案和定价成本监审结论,监审结论只是一个结果,消费者希望了解有关价格的基本信息,如企业的经营状况、成本变化、财务决算报表、人均产值及这些指标与本地区同行业和其他地区同行业的比较等,该定价商品或服务的供求状况和价格走势等情况说明,从而消费者拥有自己的判断。这些信息消费者根本不能获取到,消费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一道信息鸿沟,在价格听证会上使价格的最终承担者——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

(五)价格听证会信息缺乏透明度

从法律层面看,根据《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第五条听证会应当公开举行,允许旁听和新闻报道,但涉及国家秘密或者商业秘密的除外。”可知对一般听证会是否公开举行没有做明确规定,只是要求应当公开。价格听证的关键和核心就是公开透明的制度安排,然而从当前价格听证会的实践来看,自价格听证会的准备到最终结果的出台都有不够公开的现象,首先,在价格听证会前,听证代表的名单及产生的程序往往处于保密或者半保密状态;其次,调价方案与相关材料也未向社会公开,即使是听证代表也只能在会议召开前十余天才拿到听证材料,这就直接导致了价格听证会参加方协商能力的不均衡;再次在听证会召开期间甚至在听证会结束后具体价格调整方案已经出台的情况下,仍然不准与会的听证代表公开说明会议的情况,继续对媒体和公众保持缄默,总之听证透明度太低,公开性不高,听证内容信息不充分,那么听证的科学性和民意基础将受到质疑,决策的社会认同度和支持率就会大打折扣。

(六)中国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公共决策听证程序规则。

目前的情况是,在对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进行听证的过程中随意性很强。比如会前通知方面,很有一些听证会只是在举行前一两天才临时通知与会代表,这样对代表收集资料和信息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使他们自己的意见都表达不完,别说进行争辩了。

(七)听证笔录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听证笔录没有发挥应有的法律效力,②“从法律角度来说,听证笔录具有多大的法律效力将直接决定这价格听证会的实际效果。价格听证制度的实践已经显示,听证案卷法律效力的不明确已成为价格听证流于形式的‘罪魁祸首’。不从根本上解决笔录对价格决策机关的约束作用,价格听证制度的困境也许永远也无法彻底摆脱”。《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中没有就听证的法律效力作出明确表态,现实过程中,很多组织者只保留有利于自己的记录,法定的记录缺失,甚至空置听证记录,使整个听证会流于形式,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

(八)价格听证会本身的定性问题

从价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可以看出,价格听证会是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主持,针对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征求消费者、经营者和各有关方面的意见,论证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的会议,也就是说听证会上各方面的意见只对政府制定价格起参考作用。《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规定“定价听证是指定价机关依法制定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过程中,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采取听证会形式,征求经营者、消费者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对制定价格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论证的活动。”由此可以看出,价格听证只是政府价格决策前的一种征求意见程序,价格的决策权不在于听证会上的意见,而在于政府。我国的听证会与真正的听证会有实质的差别,听证结果并不由听证意见决定,公众对听证结果有着深刻的质疑,认为听证意见要决定听证结果,这些误解是因为价格听证的法律定性偏离了听证的实质。

三、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完善对策与建议

上诉问题的存在无疑困扰着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实施,良法善治,是解决我国价格听证制度漏洞的最好办法,只有不断完善价格听证制度才能更好的规范行业价格听证行为,发挥法律应有的作用。为了使我国价格听证制度更加完善,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更合理,需要采取相关措施,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价格听证有效发挥其作用。

(一)完善主持人制度

1.法官在审理案件中必须保持中立,听证主持人也应该在听证活动中保持中立。我国可以借鉴外国的行政法官制度,从各国的规定来看,听证主持人的选任有两种作法,一种是美国行政法官制,另一种是由行政机关的首长或指定的人员担任。无论是那种情况,听证主持人的选任需要确保两点,即确保主持人的专业性和地位中立。

2.可在政府机关中建立相对独立的听证主持人任用制度。听证主持人可以从具有法律职业资格和工作经验的人员中通过考试录用,录用的听证主持人具有独立性,不受政府价格部门首长直接控制,除非有规定的原因,否则听证主持人不能被罢免。他们在任命、工资、任职方面独立于政府价格部门,从而使听证主持人在听证活动中保持中立性,客观对待所有听证参与方,保证听证活动的公平、公正。

(二)健全听证代表制度

健全的听证代表制度可以确保社会利益的充分表达,又能兼顾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的平衡。而正式代表的选择是价格听证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原来的《暂行办法》未对其进行明确规定,结果出现了不少问题。《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增加了“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聘请的听证会代表可以采取自愿报名、单位推荐、委托有关社会团体选拔等方式产生”的内容。要完善价格听证代表制度首先应当建立一种新的代表选取机制,在这种新机制中价格主管部门不负责具体的选取工作,而侧重于指导性政策的制定,各个利益受影响团体则严格按照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的指导性政策及具体规则来进行代表选取。如此,既可以明确价格主管部门的职责,维护其中立地位,又能提高听证代表的独立性、公正性和广泛性。

其次其他各利益相关团体代表的选择应考虑到代表的广泛行(结构布局)、代表性(民意基础)、专业性(代表能力)和独立性(立场取向)等4项最基本的内容。健全的听证代表制度要打破政府对听证代表遴选的垄断格局,建立一种有各利益集团、社会中介组织等与政府双向主动、共同协商遴选听证代表的机制,从而达到一社会自治有效约束国家公权恣意行使的目的。

最后,不同的听证代表应来自于不同的利益群体并应当采用不同的选取方式,第一,经营者代表由提价申请方所在的行业推荐;第二,消费者代表的选取可以交给现有的机构(如消费者协会)负责,也可通过成立专门机构来进行;第三,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可以从受价格听证事项影响的部门中选择出熟悉价格听证制度相关规定,熟悉调价申请行业情况的人员;

第四,专家学者代表应当采用从专家库中随机抽取的方式产生;最后,健全听证会代表的选取还要注意消费者代表和经营者代表数量比例,应当维持在一个特定的水平,以确保利益双方的诉求都能得到有效的表达。

(三)加强消费者协会在价格听证中的作用

“有权利必有救济”,为了避免价格听证流于形式,要依法确立听证的救济与保障机制。要确保听证代表选择的公平性、广泛性和专业性,仅靠单个消费者是不够的,因为消费者个体无论是在专业知识、能力方面,还是在时间和精力上都是有限的。在价格听证中,只有将单个的消费者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有着共同利益的组织,才有可能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我国,各级消费者协会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可以在消费者协会内专设价格听证部门,配有专业人员。在价格听证会召开之前消费者协会可以邀请有关专家学者、相关的消费者或者咨询机构人员,就价格听证的相关内容进行讨论,收集有价值的意见,把这些信息进行汇总整理,使信息在听证会上能更具针对性,使消费者协会能更有效地代表消费者的利益。

(四)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公开是防止价格听证流于形式,不至于沦为垄断商品或服务供应商操纵民意的重要手段,这可以从两个环节上予以加强。

首先是进一步扩大公开事项的范围,对于听证方案、过程、内容和结果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都应对外公开;其次,要明确规定新闻媒体有权参与价格听证会各个环节的报道,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

一、一旦申请人向价格主管部门提交价格听证申请报告,主管部门就应当公布此报告,媒体在此时就可以组织采访、评论、发表消费者和有关部门的意见;

二、一旦主管部门批准价格听证申请,开始组织价格听证会,媒体则有权对价格听证会的筹备过程进行追踪报道,公开受邀专家和消费者的意见;

三、媒体有权对价格听证会正式举行中的各方发言及组织情况进行自由报道和评论,通过吸收媒体的适度参与价格听证制度趋于更加透明、公正。

(五)确立案卷排他性原则,明确听证笔录在价格听证中的法律效力

案卷排他性原则的引入意味着“行政决定的作出只能以行政案卷中记载的经过当事人质证的材料为依据,不能在案卷之外,以当事人不知道或没有论证的事实作为根据。”案卷排他性原则是听证制度的核心。人们会对听证意见的未采纳而质疑价格决定的作出,对听证结果感到失望,就是因为听证意见并不决定听证结果,人们参与价格决策的权利没有得到尊重。只有确立案卷排他性原则,明确规定行政决定必须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赋予听证笔录在价格听证中法律效力,使价格听证不仅仅是价格决策程序中的一个程序阶段。确立案卷排他性原则有利于对行政机关的行为起到有效的制约作用,作出公平合理的定价结果,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维护听证制度的权威性,有效发挥听证制度的功能。

结束语

价格决策听证制度是价格主管部门在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改变行政管理方式方面的一项新生事物,无论是组织实施环节,还是制度办法本身,都有许多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注释

①毛飞,物价听证:没有中立的裁判就只有“听证秀”,新京报,2004-9-16

②章志远,价格听证的解决之道[J].法商研究.2005(02)

参考文献

李亚.李富成.价格听证指南.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

彭宗超.薛澜,阚珂.听证制度:透明决策与公共治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5-1 章剑生.行政听证制度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1

顾长浩.中国听证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ISBN:978-7-5036-7831-8

--

第三篇: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提纲

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2011年广州出租车价格听证会案例分析

一、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概述

(一)价格听证制度的含义及其性质发现

1、含义

2、性质发现

3、实施价格听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现行法律对价格听证的规定

1、《价格法》对价格听证的一般规定

2、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对价格听证的专门规定

3、地方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对价格听证制度的细化

(三)国内外的相关研究

1、国外的相关研究

2、国内的相关研究

二、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现状——广州出租车价格听证会的案例分析

(一)广州价格听证制度的历史背景

(二)广州价格听证制度运行情况

1、选取听证代表

2、发言和辩论情

3、听证结果

三、价格听证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听证会代表任选的问题

1、代表的产生方式上不明

2、遴选标准不明

3、产生过程不公开

4、结构严重不合理

(二)价格听证中的信息不对称

1、申请材料不公开

2、经营方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不全、解释不清且专业色彩过于浓厚

3、消费者代表在会上发言的时间过短

4、消费者代表缺乏足够的时间掌握与听证事项有关的信息。

(三)价格听证救济机制不健全

四、价格听证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完善价格听证会代表的选任制度

1、价格听证制度的立法完善

2、建立公众与政府双向互动的代表遴选机制

3、要明确规定新闻媒体有权参与价格听证会各个环节的报道,发挥其舆论监督作用

4、实现各阶层消费者代表所占比例合理化

(二)消除价格听证制度实施中的信息不对称

1、实行听证申请材料双审制和价格听证宣誓制。

2、加大主管机关和经营者的义务,保障听证各方获取全面的信息

3、实现听证代表充分知情和平等表达的权利。

4、合理确定听证的时限规定,增设预备听证制度

(三)加强价格听证制度中的监督救济

第四篇:浅析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缺陷与相关建议

浅析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缺陷与相关建议

摘要: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的颁布,中国的价格听证制度得以正式确立,价格听证制度推进了政治民主化和科学化的进程。但实践中,价格听证制度本身存在的缺陷,以及组织者和决策者的失职使它的运行陷入了困境。本文对价格听证制度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完善价格听证制度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价格听证制度

缺陷

建议

一、新闻背景

近几年,各地听证会屡出状况,具体如下:

(1)2004年8月13日,江苏省物价局就教育一费制举行听证会。会前,教育厅、物价局都对听证的内容三缄其口,发给听证会代表的听证材料也被当作机密,不让向外界透露。

(2)2004年9月10日郑州市城市供水价格改革暨调整听证会引来一片嘘声,先是媒体和市民质疑代表100%同意水价上涨,继而更多的人开始怀疑听证代表是怎么选出来的、究竟代表了谁。

(3)2005年6月,重庆举行的三峡博物馆门票价格听证会近半数代表缺席。

(4)2009年12月8日,哈尔滨水价听证会闹出“怒砸矿泉水瓶”事件。退休教师刘天晓坚决反对涨价,但却得不到发言的机会。情急之下,他朝大会主持人扔了矿泉水瓶。

(5)2009年12月18日,济南市召开水价听证会。听证代表名单不乏处长、高级工程师、教授等中高收入阶层,而对价格调整最为敏感的下岗职工、特困家庭人员、低保边缘户等低收入群体无一代表参加。

不止这些,听证会还存在更多的问题,听证会的不透明,代表的产生问题,以及民意“被代表”等等。随着听证会的逐渐发展,社会上甚至出现了“听证专业代表户”,有不少群众认为听证会更多是政府的形式主义。

二、听证会存在的缺陷与问题

1、听证会代表缺乏广泛性,代表的选择不够透明

听证会代表产生标准的不明确、产生方式的不公开不合理。参加听证会的代表不能真正做到反映群众的意见。我国《政府制定价格听证办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消费者采取自愿报名、随机选取方式,也可以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委托消费者组织或者其他群众组织推荐。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1)政府部门能否做到公正,确保随机选取的透明性;(2)政府可以委托消费者或者其他群众组织推荐代表,推荐的代表只能代表这个组织的利益或者根本不能代表谁,因为其并不是主动想要参加的。第三款规定:专家、学者、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其他人员由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聘请。这同样产生了类似的问题。大多数听证会在举行前会向社会发出招听证代表的通知,但是大多数群众反映报名之就没有消息了。

《办法》第十八条:听证会举行30日前,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告听证会参加人、旁听人员、新闻媒体的名额、产生方式及具体报名办法。《办法》中提到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公告听证会参加人的产生方式,但具体产生的过程却是未曾明确要求的,在这一过程中,有些人被网友调侃成“听证帝”、“专业听证户”。

2、听证信息不对称

一般的价格听证会几乎沦为了垄断行业的单方面的涨价听证会,消费者看不懂财务报账,也不懂技术分析,而社会提供的支持与帮助也非常有限。而垄断企业却掌握着经济运行的规律和商品成本和价格的决定因素,一般的消费者处于信息劣势无法对垄断者提出实质性的反驳,只能靠其对价格的感性认知来为自己的利益辩护。

其次,《办法》第二十条:听证会举行15日前,政府价格主管部门应当向听证会参加人送达下列材料:

(一)听证会通知;

(二)定价听证方案;

(三)定价成本监审结论;

(四)听证会议程;

(五)听证会纪律。但是有些地方的听证会却采取对听证会材料保密的措施,告知听证会参与者对材料保密,否则取消其听证资格,而且不允许媒体采访。听证会的不透明性也让信息公开的难度加大。

3、政府立场普遍不公

由于我国国有企业和政府的关系,政府的很多决策是基于企业盈利而考虑的,这样就能增加财政收入,而且国有企业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会向政府寻租。最终导致,政府立场不公,腐败的产生。

三、听证制度存在缺陷的原因

1、价格听证制度功能定位不够准确。

价格听证会是一种做出最终行政决策前的民主形式,而非最终的决策形式。它不一定要适用最终决策的程序和原则。听证会上只是听取参与人的意见,并且向听证参与人员解释说明预备方案的内容,所以,给听证会强加上一些其他的功能就未必能实现。

2、听证主持人中立性不强。

听证会作为利益的调节者,一定要具有良好的法律素养和公众的认知度。但是《价格法》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中规定由政府的相关部门责任人主持,由于我国的国有企业和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关系,政府价格部门的负责人就不能很好的保持其独立、公正性。

3、听证会中公众代表的产生方式规定不明,发言时间受限,公开性不够,专业性程度偏低,组织化程度和参与效能不高。

价格听证会是政府、经营者、消费者等各方利益主体进行定价博弈的平台。保证听证代表具备充分的代表性,最好的方式就是公开听证代表的身份,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听证办法也明确规定听证会代表应当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求听证会代表由经营者代表、消费者代表、政府有关部门代表和有关的经济、技术、法律等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价格听证会一般只举行一天就结束。在这短短的一天时间之内,扣除主持人宣布纪律、介绍到场人员等所占用的时间,代表的发言时间就很短。不能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立场与观点就遑论对价格行政决策的影响。价格听证会代表从事的工作专业性很强,代表不仅要能够客观地表达自己代表的民意,还要对价格调整提出中肯的意见。同时,在参与听证会方面,社会公众是一个分散的群体,缺乏组织和协调,这不仅分散了参与者讨论的主题,降低了参与过程的效率,也使社会公众对垄断集团的对话能力下降。

四、对听证会的建议

1、修改主持人产生制度,建立专业的主持人队伍

破除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作为主持人的制度,建立一支相对独立的、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化价格听证主持人队伍。要求主持人具有一定的法律素养,并对某些行业状况有所了解。依法赋予价格听证主持人明确的权限,明确其法律责任,规定何种情况下应当回避,以及禁止单方面接触的制度,一方面确保其独立、中立的地位,另一方面保证充分发挥其作用。

2、完善听证代表制度,提高社会参与度

应当对代表的代表性,广泛性,专业性进行初步的评估,提高代表的文化素养和知识水平。使代表充分代表其背后广大群众的利益,同时确保社会各方面的充分参与和各种利益的充分表达。

对代表的产生方式应当向社会及时公开,可以事先向社会广泛公告,再通过电视台现场直播摇号、随机选取,增强公信力。摇号活动既可以由相关主管部门组织,也可以由消费者组织,还可以由新闻媒体组织,并邀请公证人员进行公证。

3、完善听证的信息公开

对于听证会的具体事项及相关材料,听证会的组织者应当在听证会开始前一段时间向社会公开,提高公众的关注度。对于听证会,应当实行听证现场直播,参考***案的审判过程,通过微博,媒体报道,电视直播等方式向社会公开。

4、对听证记录进行法律解释

很多的听证会只是走过场,只听不证,对于听证者的意见不给予法律参考,而在决策过程中又无视听证者的意见。对于这一点,听证会应当严格依照听证会的笔录决策。

价格听证制度的设置是为了确保民众对特定价格决策的直接参与,确保价格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规范和控制价格决策机关的权力。要真正实现价格听证制度的立法价值,关键在于科学界定听证事项范围,明确听证当事人权利义务,健全价格具体听证制度,使之具有操作性,将民主参与价值与行政效率价值相结合,将公开原则贯彻于听证过程的始终。

第五篇: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

(1)

一、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及缺陷

对于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可以从立法和实践两个角度归结为如下几点:

(一)立法上的缺陷:

1、未规定取保候审的审查决定期限及取保候审的申请的法律救济程序。我国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只规定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和委托的律师,向羁押决定机关申请取保候审的权利,但未规定羁押决定机关审查结束并告知申请人结果的时间和方式。申请人递交了取保候审的申请后,一切均由司法机关掌握,缺乏法律救济程序,从而使得一些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人被羁押,这也是造成我国取保候审比率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2、未规定保证金的限额和收取办法。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应当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对于收取保证金的数额以及收取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无明确规定,从而给予决定适用者以很大的自由裁量权。由于没有相应的限制,极易导致权力适用中的滥用。在具体案件中,对保证金收取多少以及如何收取,均由办案机关自行决定,造成执行中的差异过大。

3、关于取保候审的期限法律规定不明。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五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由于该条对取保候审12个月的规定,是指三个机关重复使用取保候审的总时限,还是每个机关单独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时限并不明确,使得公、检、法三机关分别制定的实施细则,都规定每个机关可以重新计算取保候审的期限。这样,对于一个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来说,他可能被3次采取取保候审,期限可长达36个月。从而使得取保候审这种原本属于较轻的强制措施,事实上可能成为一项较长时期内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4、对于被取保人、保证人违反取保候审规定的,惩处制度不严格。根据我国有关司法解释,被取保人在取保期间故意重新犯罪或者有违反刑诉法第五十六条规定的行为,仅规定没收保证金、上缴国库,缺少限制性较大、操作性较强的惩处措施。也就是说,对于弃保行为,最多是没收保证金或者采取强制措施,并没有实体上的法律责任。

5、虽然刑诉法规定了保证人和被取保候审人的义务,但对执行机关如何监督保证人履行义务却没有相关的规定。由于上述原因,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的效果不好,弃保潜逃数量较多[1].(二)司法实践中适用取保候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取保候审的对象和方式使用不当。一是对不应取保的人滥用取保手段;二是实践中保证人担保和保证金担保的“双保证”方式,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2、对保证金的收取不规范,收取保证金的程序不当,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对保证金管理不严。

3、取保候审的审批不严,执行较为随意。

4、对同一对象反复取保候审。

5、律师难以发挥作用。

6、取保候审的保证形式单一。[2]

二、我国取保候审制度与国外保释制度的异同

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要求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提供担保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不逃避侦查和审判,随传随到,因而不对其实行羁押的一种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了8种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对于已经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其本人或者近亲属有权申请取保候审,但是否准许,由司法机关决定。大多数学者认为,我国强制措施中的取保候审与英国保释制度有类似之处,但更有着本质的区别,具体表现为:

(1)立法思想、理念不同.保释制度是基于无罪推定原则和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而确立的,其实质是对被追诉人权利的确认和保护。在英国,保释是刑事司法中的一个重要制度和环节,不仅体现着保障人权的价值,而且支撑着对抗制的诉讼模式,使辩护功能在每一个诉讼阶段和环节都有所为。而在我国,取保候审只是较逮捕、羁押为轻的强制措施之一,其实质是对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缓和的方式限制其人身自由。我国法律设定取保候审制度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公安、司法机关有效地行使司法权力,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这与保释的价值观念和出发点是不同的。

(2)在适用范围上明显不同。在英美国家,保释率是比较高的。在英国的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保释具有普遍性,立法在保释概念上并没有给予更多的限制。根据英国法律规定,对于大多数犯罪嫌疑人,除非有足够的理由证明继续关押他是合法的,并由治安法官决定外,一般都可以很快被保释出去等待审判。我国由于取保候审适用条件和方式的限制,取保候审的适用比例很低,远远不及英美法中的保释,大多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而处于羁押状态。甚至一些比较轻微的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成为被逮捕和羁押的对象。加之类似不得要求过高保释金条款的缺失及取保候审决定程序的行政化,进一步阻碍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权利的实现,造成取保候审的适用对象范围狭小。

还有的学者提出,二者之间的区别还体现在我国的取保候审可直接适用于不需要逮捕的犯罪嫌疑人,也可在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适用;而保释制度一般只在犯罪嫌疑人被逮捕后适用。

也有的观点认为,取保候审制度与保释制度在功能和适用条件方面没有实质性的区别,两者都以设定一定的担保措施明确担保法律责任,并且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不妨害诉讼的顺利进行为条件,都是一种有条件的审前不羁押。也正因为如此,有的学者将取保候审和保释制度相提并论,称取保候审为中国的保释制度。

最新的观点认为:保释制度与取保候审制度的本质区别是:前者是以保障被检控者的人身自由和安全为价值趋向,以无罪推定为理论依据,体现了当事人注意的诉讼模式;取保候审以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为价值趋向,理论依据是打击犯罪和有罪推定,体现了职权注意的诉讼模式。两者的具体区别体现在:

1、两者的本质属性不同:保释是一种诉讼权利,而取保候审是一项刑事强制措施;

2、关于准予与不准予的主体不同:保释制度的准予与不准予的主体是分离的,不准予的权力只属于法院;取保候审的准予和不准予的权力是合一的;

3、关于准予和不准予的条件不同:不准予保释的条件是法定的,准予保释是无条件的,而取保候审准予与不准予的条件是相同的;

4、关于不准予的救济措施不同;

5、关于期限不同;

6、关于律师的作用不同,保释制度中律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保候审制度虽然规定律师可以帮助申请取保候审,但司法实践中的作用不大;7关于适用的配套措施和保障机制不同。[3](作者:3COME未知本文来源于爬虫自动抓取,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系service@立即删除)

下载浅析我国价格听证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策略(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我国价格听证制度中所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策略(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我国价格听证制度:问题与改革(精选五篇)

    论文 关键词:价格;听证;价格听证制度 论文摘要:价格听证制度是确保价格决策民主、 科学 、合理的重要程序制度。我国的价格听证制度近几年在立法和实践层面都获得了很大 发展 ,但......

    对完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制度问题的思考

    对完善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制度问题的思考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制度是市场经济及市场价格机制条件下,提高政府价格决策透明度,促进政府价格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这......

    关于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公共政策分析[本站推荐]

    关于我国价格听证制度的公共政策分析 [摘要]价格听证是兴起于西方国家的一种价格制定制度。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几乎所有的省会城市都举行过价格听证会。但是由于中国听证制......

    论完善我国行政处罚的听证制度

    论完善我国行政处罚的听证制度 作者:姚璇时间:2007/11/22 10:42:00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围绕《行政处罚法》听证程序的规定,结合国内外一些听证理论和实践,谈一谈目前行政处罚听......

    试论我国立法听证制度之完善

    毫无疑问,“听证”一词,往往都是与“民主”相伴随而存在的,在现代国家和社会,立法民主原则,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所谓立法听证,就是让与一部即将出台的法律有直接或间接利益关系的......

    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与完善剖析

    南 开 大 学 宪法与行政法 期末作业(论文) 论文题目:我国行政听证制度的现状与完善 任课教师:沈亚平年级:2014级专业: 公共管理 (MPA) 学号:2120141806 姓名:崔金旺2015年7月23日I......

    浅谈我国预告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浅谈我国预告登记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摘 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住房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不动产交易市场十分活跃,为了规范不动产交易,2007年颁布的《物权法》......

    浅析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浅析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完善 作者: 崔崇波 李长军发布时间: 2011-06-01 14:40:47人民陪审员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司法制度,指的是在法院中非法官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