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人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直实行财政决算审批制度,现在改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有些国有企业不理解,不习惯注册会计师审计;有些国有企业仅仅为了应付上报会计报表及营业执照年审需要,在报表已经报出后,再请注册会计师审计。加之一些企业负责人将注册会计师报表审计与政府审计混为一体,所以也不愿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
(二)审计时间与上报汇总报表时间相冲突,加之一些国有企业行业的特殊性,加大了审计的难度。
国有大中型企业分支机构较多,组织结构复杂,会计报表层层汇总,而给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时间极为有限。1999年财政部规定,国务院各部委等部门1999年度汇总会计报表应于2000年4月20日前上报,同时规定凡各级财政部门规定需要由中介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单位),上报报表时应附中介机构审计报告。事实上,按照这样的要求,时间非常紧张。如国务院某部规定所属的工程总公司等施工单位应于3月20日前将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随汇总会计报表一并上报部
财务司;而工程总公司又规定下属各工程局应于3月2日前将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随汇总会计报表一并上报工程总公司财务部;而工程局又要求所属的各工程处在2月10日前将本单位1999年汇总会计报表上报工程局财务处,这样层层时间提前,加之施工点分散,交通不便,按照现行审计程序的规定,一般抽查面又要达到总资产50%、收入的60%以上,时间紧张程度可想而知。鉴于这种情况,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不愿意接受委托,如果勉强接受委托,也只能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拒绝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为此,有些大型国有企业不得不转向规模小、制度不健全、没有取得大型国有企业审计资格的小所审计,而它们又无法保证审计报表的质量。
(三)会计师事务所缺乏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也导致审计执业质量不高。
按照法律规定,有限责任事务所注册资金一般为30万元人民币,所以事务所承担的责任仅以30万元为限,由于风险和责任不匹配,使得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不顾执业质量以及自身条件的限制,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盲目承揽业务。它们缺乏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又不健全,审计范围偏小,未能对应收账款作必要函证或缺少替代程序,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勾稽关系不明确,结果导致审计质量不高。
(四)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些财会人员素质偏低,同样增加审计难度。
按照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被审计单位应积极主动配合审计人员,真实、全面、完整地向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财务、会计资料及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并承担相应的会计责任。企业虽然同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了《管理当局承诺书》,但在执行时,有些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不健全;有的账表、表表不符;有的少数财会人员素质较差,不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有的故意违反国家财经制度,隐瞒真实情况;更有甚者将由企业提供的简单审计工作底稿复杂化,浪费审计时间;有的企业随意选择报表合并范围等办法操纵会计信息等。这些都同样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二、建议及改进措施
(一)明确委托审计主体。
《注册会计师法》第16条规定:“注册会计师承办业务,由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统一受理并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暂行办法》第3条规定:“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年度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以上两条并未规定委托审计主体。由于国有企业投资者代表没有真正就位,国有企业在委托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业务时,委托者即是经营者。可想而知,国有企业经营者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在企业领导需要政绩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能对经营者的经营成果和经营业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吗?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国有企业年度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暂行办法》进行补充。第一,明确委托审计主体即有权委托国有企业审计业务的具体部门,如有限责任公司规定应由董事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国有企业可规定由投资主体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第二,明确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不得接受无权委托人委托审计业务,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越权、超范围承接委托业务,应追究其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这样才能真正从源头上防止企业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会计师事务所合理安排委托执业时间。
在会计师事务所拥有较多客户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审计人员不能按时完成审计业务的情况。为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建议:委托方与受托方应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相对拉长年度会计报表的审计时间。具体做法有二:一是在期中就要求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所负责审计的企业实施符合性测试,待年度审计时只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抽取一定量样本予以补充。一般而言,国有企业可以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期中对除现金盘点、银行存款的函证以外的如存货的监盘、往来账项的函证实施实质性测试,尽量减少年度的工作量,在整个年度结束后,再进行综合,发表审计意见。二是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年度结束前2个月,对工作量大、耗时长的审计项目,如内部控制调查和测试,存货的盘点等先进行审计,然后等报表编完后再对报表形成过程进行审计。这样做,既可以为注册会计师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提供充足的时间,使之充分关注会计报表的形成过程,也可以减轻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繁忙时人手不够的问题。
(三)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外部监管,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质量水平。
新《会计法》第21条明确规定:“财政部门有权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
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财政部及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应依据法律规定,会同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日常监管,依法对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和执业情况进行年度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扩大抽查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检查面,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加大处罚的力度。特别应加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及年审工作,杜绝后续教育由别人代学、代考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质量水平。
(四)提供企业内部审计的审计成果,减轻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量,节省宝贵时间。
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事实证明,凡是内部审计开展好的企业,注册会计师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就少。所以内部审计机构要开展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主要领导离任审计、会计报表期中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企业应主动提供全部的内部审计报告、有关档案、审计建议书等资料。当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评价,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健全,提供资料可信时,就可以相应减少某些审计程序。这样就可以提高审计效率,节省审计时间。
第二篇:aup_-国有企业会计报表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doc5)
国有企业会计报表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面临的问题
(一)企业领导人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重视不够。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一直实行财政决算审批制度,现在改由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有些国有企业不理解,不习惯注册会计师审计;有些国有企业仅仅为了应付上报会计报表及营业执照年审需要,在报表已经报出后,再请注册会计师审计。加之一些企业负责人将注册会计师报表审计与政府审计混为一体,所以也不愿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
(二)审计时间与上报汇总报表时间相冲突,加之一些国有企业行业的特殊性,加大了审计的难度。
国有大中型企业分支机构较多,组织结构复杂,会计报表层层汇总,而给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时间极为有限。1999年财政部规定,国务院各部委等部门1999汇总会计报表应于2000年4月20日前上报,同时规定凡各级财政部门规定需要由中介机构审计的国有企业(单位),上报报表时应附中介机构审计报告。事实上,按照这样的要求,时间非常紧张。如国务院某部规定所属的工程总公司等施工单位应于3月20日前将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随汇总会计报表一并上报部财务司;而工程总公司又规定下属各工程局应于3月2日前将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随汇总会计报表一并上报工程总公司财务部;而工程局又要求所属的各工程处在2月10日前将本单位1999年汇总会计报表上报工程局财务处,这样层层时间提前,加之施工点分散,交通不便,按照现行审计程序的规定,一般抽查面又要达到总资产50%、收入的60%以上,时间紧张程度可想而知。鉴于这种情况,规模大的会计师事务所一般不愿意接受委托,如果勉强接受委托,也只能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拒绝发表意见的审计报告。为此,有些大型国有企业不得不转向规模小、制度不健全、没有取得大型国有企业审计资格的小所审计,而它们又无法保证审计报表的质量。
(三)会计师事务所缺乏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缺乏必要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也导致审计执业质量不高。
按照法律规定,有限责任事务所注册资金一般为30万元人民币,所以事务所承担的责任仅以30万元为限,由于风险和责任不匹配,使得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不顾执业质量以及自身条件的限制,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盲目承揽业务。它们缺乏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内部监督和制约机制又不健全,审计范围偏小,未能对应收账款作必要函证或缺少替代程序,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勾稽关系不明确,结果导致审计质量不高。
(四)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一些财会人员素质偏低,同样增加审计难度。
按照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被审计单位应积极主动配合审计人员,真实、全面、完整地向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提供财务、会计资料及审计工作所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并承担相应的会计责任。企业虽然同会计师事务所签订了《管理当局承诺书》,但在执行时,有些国有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财务管理不健全;有的账表、表表不符;有的少数财会人员素质较差,不按规定进行会计处理;有的故意违反国家财经制度,隐瞒真实情况;更有甚者将由企业提供的简单审计工作底稿复杂化,浪费审计时间;有的企业随意选择报表合并范围等办法操纵会计信息等。这些都同样增加了审计的难度。
二、建议及改进措施
(一)明确委托审计主体。
《注册会计师法》第16条规定:“注册会计师承办业务,由其所在的会计师事务所统一受理并与委托人签订委托合同”;《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暂行办法》第3条规定:“企业应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其会计报表进行审计”,以上两条并未规定委托审计主体。由于国有企业投资者代表没有真正就位,国有企业在委托注册会计师从事审计业务时,委托者即是经营者。可想而知,国有企业经营者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在企业领导需要政绩的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能对经营者的经营成果和经营业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吗?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国有企业会计报表注册会计师审计暂行办法》进行补充。第一,明确委托审计主体即有权委托国有企业审计业务的具体部门,如有限责任公司规定应由董事会委托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国有企业可规定由投资主体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其进行审计。第二,明确规定会计师事务所不得接受无权委托人委托审计业务,如果会计师事务所越权、超范围承接委托业务,应追究其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这样才能真正从源头上防止企业委托的会计师事务所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会计师事务所合理安排委托执业时间。
在会计师事务所拥有较多客户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审计人员不能按时完成审计业务的情况。为解决好这个问题,笔者建议:委托方与受托方应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相对拉长会计报表的审计时间。具体做法有二:一是在期中就要求出具审计报告的会计师事务所对所负责审计的企业实施符合性测试,待审计时只是在此基础上通过抽取一定量样本予以补充。一般而言,国有企业可以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期中对除现金盘点、银行存款的函证以外的如存货的监盘、往来账项的函证实施实质性测试,尽量减少的工作量,在整个结束后,再进行综合,发表审计意见。二是要求会计师事务所在结束前2个月,对工作量大、耗时长的审计项目,如内部控制调查和测试,存货的盘点等先进行审计,然后等报表编完后再对报表形成过程进行审计。这样做,既可以为注册会计师进行会计报表审计提供充足的时间,使之充分关注会计报表的形成过程,也可以减轻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繁忙时人手不够的问题。
(三)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外部监管,加大处罚力度,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质量水平。
新《会计法》第21条明确规定:“财政部门有权对会计师事务所出具审计报告的程序和内容进行监督”。财政部及财政部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应依据法律规定,会同各级注册会计师协会加强会计师事务所的日常监管,依法对注册会计师任职资格和执业情况进行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扩大抽查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执业的检查面,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并加大处罚的力度。特别应加强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及年审工作,杜绝后续教育由别人代学、代考的现象发生,从而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职业道德水准和执业质量水平。
(四)提供企业内部审计的审计成果,减轻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量,节省宝贵时间。
内部审计机构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事实证明,凡是内部审计开展好的企业,注册会计师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就少。所以内部审计机构要开展资产、负债和损益审计、主要领导离任审计、会计报表期中审计。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企业进行审计时,企业应主动提供全部的内部审计报告、有关档案、审计建议书等资料。当注册会计师通过审计评价,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健全,提供资料可信时,就可以相应减少某些审计程序。这样就可以提高审计效率,节省审计时间。
第三篇: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 要 作为中国特色的审计制度,经济责任审计是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制度。这一制度有利于规范相关领导人员执政或经营行为,对国家廉政建设及经济市?鼋】涤行蚍⒄咕哂兄匾?意义。该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需要以科学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为基础。但是目前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尚需完善。本文分析了现阶段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发展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 国有企业 经济责任 评价指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国家对审计监督制度的日益重视,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应运而生并不断完善。作为审计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是政府以及相关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的重要手段。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对于我国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完整性、保值增值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审查,可促进国有企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国有企业性质特殊,其资本构成主要以国有为主,因此无论是对于国有资产、廉政建设及企业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廉政建设
现阶段,无论是对领导人员还是企业主要负责人的监督,都需要经济责任审计,该制度可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及廉洁从业等情况进行全面考察,在“四个全面”战略深度推进的重要阶段,这是促进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武器。同时,作为我国特色的审计制度,这不仅是我国审计制度的重要革新,而且是新时代的重要经济监督手段。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审计主体及客体、审计内容等方面不断补充完善,促进真实全面地将个人经济责任落实到位,防止贪污腐败行为,及时发现经营问题。
(二)明确责任,科学选拔任用人才
对领导人员及主要负责人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运用相关评价指标及方法,对其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对于经营活动的合法性、真实性、效益性等进行审计,可为国有企业评价和选拔任用干部提供重要依据。
(三)促进企业内部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在对企业管理人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计时,也会对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考察,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管理制度的完善。国有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不可否认,现在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经营不善、决策不科学、内部控制不合理等问题。经济责任审计则可以对企业的决策、内部控制、经营绩效等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内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帮助企业更好地改正自身管理缺陷,提高经济效益。
二、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先离后审”存在缺陷
在现实的审计工作中,经常存在先离任后审计的情况,在一些领导干部升迁或者是评级选调后再对其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先离后审”存在许多弊端。由于被审计人员已经离任,离任审计的评价结果约束力将大打折扣,而且因为时间上的滞后性,一些审计证据客观上较难取得,主观上被审计单位也普遍存在不配合审计工作的行为,如提供审计资料不全、故意拖延时间等。上述情况不仅会加大审计工作的难度,降低审计效率,影响审计结果的客观真实及完整性,难以为任用和选拔干部提供科学依据,也不利于企业经营管理问题的发现与解决,阻碍企业长远有序发展。
(二)评价指标体系不健全
目前的评价指标体系是不健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存在单一化缺陷,部分审计指标过于笼统,未进行细致的划分,这就导致了审计评价可能较为粗略。现阶段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多以量化的经济指标为主,对于一些非财务指标的考查力度不够,如对社会就业率的贡献、节能减排等社会责任的考察不够。审计指标不仅要全面,更要做到明确、细化、量化,只有这样才能构成健全的体系。
(三)审计主体较为缺乏
审计主体缺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审计人员不足,二是审计人员能力不足。审计尤其是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项目较多,任务繁杂,具有资质的审计人员“供不应求”。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功底以及职业道德素质等要求较高,但从目前会计师事务所的人员组成方面来看,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高。往往较为重要的审计任务主要依靠单位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导致审计效率低,审计人员工作压力大。再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必要时需要纪检、监察、人事、组织等部门的配合,而现阶段多部门联合审计制度尚未建立。
三、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加强多部门协作,积极开展任中审计
只有加强相关部门的协作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为了形成合力,可以建立联合审计制度,纪检、监察、人事、审计等部门要加强事前的联系与沟通。审计部门要提前制定相关的审计计划与方案,对于要进行职位调动的领导人员,要及时与人事部门沟通,及早了解领导人员的任期动态,尽可能在其离任前进行审计,做到“任中审计”。在多部门协作的基础上,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审计工作,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作用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就要使其事中监督的预警性、预防性得到充分体现,以提高审计的效率。
(二)全面选取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的指标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除了涵盖财务指标外,还要包括相关非财务指标,具体包括经济责任、廉洁从业、社会责任等。其中经济责任是指与经营活动相关的决策、执行、管理、监督等活动;社会责任包括对国家、社会、个人等责任。
第一,廉洁从业。廉洁从业情况既要考察领导干部,也要对其所在单位的廉洁从业情况进行审计。对于领导人员,要对其任职期间的经济行为及收入情况、人员安排等进行审计,可设置违法违规率、个人收入与员工平均工资比率、公共消费支出比率等。对于单位,可设置单位的违法违规罚款率、单位公费支出情况等指标。
第二,经济责任。经济责任涵盖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即包括经济活动的决策、管理、?绦杏爰喽健>?济决策权审计内容包括经济决策制度的建立健全情况、决策内容的合法性、决策程序的民主与科学性、决策执行的有效性以及重要经营项目的收益率。经济管理权的审计内容,即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管理出发,比如财务报表编报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预算决算执行的规范性,其他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与效益性,国有资产的采购、使用和处置等管理情况,重要项目的投资、建设和管理情况等。经济执行权的审计内容包括贯彻党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方针、遵循有关法律法规情况、有关目标责任完成情况、推动本部门科学发展情况。经济监督权审计内容包括组织架构的合理性、内部监督体系健全与内部监督体系。
第三,社会责任。国有企业由于企业性质较为特殊,除了承担一定的经济责任之外,还需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当前我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环境保护的主体,在审计工作中,要重视企业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在审计中可加入节能减排率、环保投入比率等审计指标。同时,国有企业对于稳定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审计中可加入就业增长率、人力资源投入成本、员工满意度、员工平均薪酬待遇等相关审计指标。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其税收是国家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社会责任中加入税收增长率、税收罚款率等指标。
(三)加强审计队伍建设
首先,建立完善的选拔用人与奖惩机制。在招聘工作中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公平、公正、公开地选拔任用人才,注重人才的实际业务能力。对于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员工要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对于触犯规定及消极工作的员工要给予严格的处罚。
其次,要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培训。在上岗前就基本业务内容通过理论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使相关审计人员尽早熟悉审计业务。同时,要根据相关客观环境及法律法规的变化,及时展开相关技能培训,提升业务技能。加强企业文化宣传,培养审计人员爱岗敬业等基本职业道德。
最后,要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要与审计行业的专家学者、高等院校的教授定期展开交流,针对一些审计法规、审计方法等要及时向专家咨询,尽快掌握先进的工作方法,并且要及时与专家、高等院校合作,使一些创新思路及时转化为实际成果。
总之,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需要审计主体、客体、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进,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更加完善,企业管理更加有序,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作者单位为河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 赵桂阳.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相关问题的探析[J].商业会计,2014(08):59-60.[2] 张荣梅.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245
+268.[3] 刘晶石.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金融经济,2013(20):197-199.[4] 李想.由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难点引发的思考[J].现代商业,2013(08):232-233.
第四篇:国有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国有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问题及改进对策
杨万德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国有企业也逐渐向国际化发展,逐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国有企业的发展及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形势,国有企业工会工作必须不断理清问题,加强改进,创新工作,才能实现社会经济及国有企业共发展的双重要求。
【关键词】国有企业;工会工作;问题;对策
一、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工会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国有企业职工在政治地位和经济待遇上发生显著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我国国有企业也逐渐向国际化发展,逐步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在此背景下,国有企业职工被划分为不同利益群里,其政治地位与经济待遇较之以往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是管理者群体,他们位于企业最高层,实行年薪制或股权制。二是专业技术人才,他们是国有企业中坚力量,部分参与企业管理,享受较高经济待遇。三是普通职工,作为企业最庞大的群体,他们一般处于生产前线,靠具体的工作技能获取工资,处于企业基层,也是容易出现问题,较难管理的群体。四是临时工作人员,他们是国有企业根据生产要求,临时性招收的农民协议工、劳务工、季节工等,大多没有生产技能,靠具体劳动来获取报酬,也是最不稳定的一个群体。
2.职工就业方式呈现多样化,劳动关系协调难度增大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打破了“铁饭碗”,企业职工实行聘任制,职位的不确定性造成了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增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国有企业对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增大,对普通职工的需求减少,不断裁员,出现难以调和的矛盾。二是企业群体性劳动争议和突发性事件日渐增多,呈现出由个人劳动争议向群体性劳动争议转变,由具体利益受侵犯造成的劳动争议向因企业改革中利益调整引发的劳动争议转变的新特点。
3.经济体制的变革,增大了职工的收入差距,使工会维权工作难
度加大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对高级管理人才和科技人员的需求增大。为了能够吸引和留住这些高素质的人才,企业在分配制度上发生了重大改变,对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实行高额年薪制,而大多数从事一般工作的普通职工却处于低收入状态,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使工会维权工作的难度增大。
4.国有企业实施改制、改革,使工会组织职能弱化
在国有企业机构改革中,企业的经营决策者对工会的职能存有偏见,认为工会就是带领职工和企业作对的,并没有认识到工会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所以在企业精减人员时,工会首当其冲,人员被大幅减少,有的甚至名存实亡。
5.企业持续重组和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与传统的工会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不相适应
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企业重组、改制的力度很大,企业发展速度很快,但由于企业对工会工作不重视,使企业工会无论在理论政策研究上还是在思维方式上都不能与国有企业发展相匹配。主要表现在工会干部队伍思想观念陈旧,工作方法与工作内容显得滞后,整体素质不高,难以适应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改进国有企业工会工作的对策思路
针对这些问题,国有企业工会必须在履行工会职责的基础上,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工作思路与方法,进一步强化工会职能。
1.健全工会组织,强化工会维权职能
企业改制以后,企业分配制度和职工权益都发生了变化,工会组织要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首先要健全工会组织,并协调好工会与企业经营者、决策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的为职工谋福利。其次是工会要善于运用用法律武器为职工维权,并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协调好企业和职工的关系。
2.加强学习、培训,提高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
国有企业工会组织要不断的为工会工作者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并提高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会工作实践的能力。工会工作者还要破除陈旧的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密切联系职
工群众,倾听职工的心声,反映职工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
3.抓好职工之家建设,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企业工会不能只做职工的维权工作,还要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使职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在为企业发展积极工作的同时能够实现职工个人目标。这就要求工会加强对职工的宣传教育,转变职工的思想观念,使职工的思想观念能跟得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4.创新工会沟通的方式
企业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向企业经营者、决策者反映员工的意见、满足员工得到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就要求工会在沟通方式上进行创新,不能只用会议或座谈这样的正式沟通方法,还要注重非正式的沟通方法,如:舞会、聚餐等等。正式和非正式沟通方式互相结合,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相互了解、关心的融洽氛围。另外还要落实职工的知情权,使职工明确了解企业的需求,提高职工的满意度,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5.要创新工会工作方法,努力提高企业工会为职工服务的能力 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工会只有彻底摆脱旧的工作模式,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工作,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复杂的经济格局中,应以变应变,不断创新工会工作。在信息化时代,工会可以利用网络进行网上招聘或通过网络宣传国有企业工会职能,增加企业职工培训的机会,还可以通过网络信箱形式提高职工维权的保密性和时效性。
总之,国有企业要清醒的认识到工会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要在实际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及职能。企业工会要认清自身面临的问题,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与创新,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更好的适应国有企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参考文献
[1]张应琼.工会在和谐社会中的职能定位[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07(3).[3]陈跃昌.做好新形势下企业工会工作之我见[J].中国工运,2008(11)
第五篇: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
策
马万宝
2012-10-10 14:54:12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年第26期摘 要:企业文化的实质和核心是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理念,它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方向,规范员工的行为,也是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企业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的推动。通过宣传教育,提高熟悉,化解矛盾,增强认同感,促进企业文化发展和核心价值观念的形成,既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职能,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地位和作用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问题及对策
企业精神是在企业员工正确价值观培育出来的群体意识,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具有驱动、激励和导向作用。在经济、科技、文化一体化的新形势下,企业文化观是企业品牌、企业形象的观念形态,又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无形资产和精神动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也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
1.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的地位认识。它主要表现在对思想政治工作很难形成稳定的社会共识。有的人认为,市场经济靠价值规律起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在市场经济中无能为力,无所作为;有的人认为,由于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物质利益调节的作用越来越大,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越来越小;还有的人认为,企业党组织从直
接决策转到参与决策,思想政治工作从“主导”转到“服从”、“服务”的地位,政工部门精简、人员减少等。这些思想和舆论环境给当前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形成。当前,企业的党内活动方式与企业特别是一些合资企业、非公有企业运行特点不适应。在企业,员工平均年龄轻,思想活跃,工作负荷普遍较大、节奏快,而传统党组织生活次数相对频繁,形式过于呆板,导致按党内规章要求的时间、次数、内容、方式规范开展党内活动难度很大。在企业内部,经济关系对员工的影响比政治关系更加实在、直接。从手段上看,思想政治工作侧重于非权力性影响,侧重于思想引导,而一些实际问题光靠讲道理是不能解决的,相反,行政领导掌握一定人、财、物的使用权和决定权,具有解决员工物质文化生活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有利条件。因此有时员工的意见和需求反映到政工部门,迟迟不得解决,使得有些人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理解。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在当前遇到了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许多社会消极因素抵消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果,使之难以发挥作用。如收入分配不公、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少数领导干部的贪污腐败行为等等,常常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冲击,使政工干部苦口婆心的教育化为乌有。二是思想政治工作缺少物质载体,造成企业思想工作与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脱节。三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具有间接性、潜在性、积累性等特点,不象物质奖励那样直接、现实、功效快,使人们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产生错觉,认为思想政治工作好比一把伞,“天晴无用场,下雨顶一场”,用处不大。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运用。当前一些政工干部存在“一等二靠”的思想,工
作靠上级布置,开展活动靠行政支持,方法沿袭传统,缺乏对现代科技成果的深入运用。近几年关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与创新,常常是“文章多,落实少”,构想的东西多,可操作的办法少,其结果是政工干部感到辛辛苦苦做了无用功,员工群众认为枯燥乏味得不偿失。
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一些企业政工干部长期得不到培训,知识老化,素质弱化,使思想政治工作的改进和创新缺乏内在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工队伍缺乏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懂市场、懂科学、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2.探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发挥宣传思想工作的激励作用,在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求发展。企业形象,是企业的内在运作模式和外在发展形态在公众心目中的综合反映。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既离不开自身的凝聚力、向心力,也离不开良好的对外形象。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在外树形像方面,要通过发展理念的确定、企业精神的树立、优美环境的营造、员工行为的规范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这是企业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必要条件。在内聚人心方面,要针对职工为企业服务与为自己服务双重价值并取、崇尚精神与崇尚物质并重、团队精神与个人奋斗并存的特点,坚持把耐心教育与热情服务结合起来,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公司兴我荣我富,公司衰我耻我穷”的利益共同体。当前,尤其需要向职工讲清新的目标与任务、新的特点与难点、新的要求与责任,唤起迎战新的考验和挑战的责任意识和拼搏意识。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独特的并得到全体员工认同的价值观念、思想理念和行
为规范,是在经营发展中培育形成的群体意识,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兴旺和衰退。把企业文化建设作纳入宣传思想工作的范畴,培育出具有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为企业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党组织要努力促进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促进作用,塑造企业品牌,培育团队精神。
拓展和充实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发扬主动服务精神。一是要加强员工的理论教育。在政治理论教育上,要系统地进行邓小平理论的教育,进行基本路线基本方针的教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岗敬业意识,自觉抵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想的侵蚀。树立科学发展观,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二是与行政干部一道,围绕和结合生产经营工作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三是紧紧抓住企业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工作。及时掌握员工的思想脉搏和情绪,与关心员工利益、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起来。既讲道理、又办实事,办了实事,再讲道理,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积极转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提高政工干部自身素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改制工作的深入,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载体和狭小阵地已捉襟见肘,难当重任,迫切需要开拓新视野、拓展新阵地、寻找新载体。为此,必须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广泛深入的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作为新载体,寓教于体(育),寓教于文(艺),寓教于乐,努力实现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二是把严格科学的企业
管理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载体,努力实现两者的结合。三是大力推广和运用现代化宣传工具。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转变,必然会推动政工干部自身素质的提高。政工干部为了适应载体的转变,应加强学习,努力培养和造就自己成为既懂政治,又懂经济,既会管理,又会做思想政治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鼓励并重的原则。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利益是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物质动因,物质需要是人们的基本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只有通过使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利益中体会到自身的社会价值,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因此,以精神鼓励为主,物质鼓励为辅的激励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能最大限度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加强政治思想教育,要加强对业管理者的引导和教育。一是要用法律和政策威力在企业中推进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帮助企业运用现代企业制度管理和规范企业运作;二是要加强三方即工会组织、企业管理者、政府劳动部门的沟通与协调,定期或不定期地就本区域(本级或上级相关单位)内的有关企业劳资关系、集体合同、重大劳资矛盾等进行协商,形成对劳资双方都有约束力的意见,以改善劳资关系,维护职工利益;三是强化行业的管理职能。通过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对企业加强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其守法经营、照章纳税、遵守职业道德的自觉性,引导他们爱党、爱国、敬业、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