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的住宅产业化与钢结构住宅
中国的住宅产业化与钢结构住宅
——《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JGJ209介绍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1-03-25 08:37:44.0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王明贵
我国第一部关于钢结构住宅的规范——《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JGJ209于2010年4月17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了(以下简称“规程”),该“规程”是在总结和分析了我国多年来钢结构住宅工程实践、并做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复合中国国情的、与国家现行标准保持一致的“轻型钢结构住宅”新体系:由轻型钢框架结构体系和水泥基的轻质墙体、轻质楼面、轻质屋面建筑体系所组成的轻型节能房屋建筑,适用于抗震或非抗震地区的不超过6层的钢结构住宅建筑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该规程全面系统地规定了轻型钢结构住宅建筑的功能和性能,制定了轻型钢结构住宅的材料标准、设计施工和验收技术要求、以及使用和维护的规范管理原则。该“规程”的颁布,不仅用以规范我国轻型钢结构住宅的工程实践,而且对企业开发新型墙体材料和建筑节能新体系具有指导作用。钢结构住宅建筑具有工厂化制造、现场装配的产业化特点,该“规程”的颁布,对我国住宅产业化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1、国外钢结构住宅情况
国外利用镀锌轻钢龙骨作为承重结构建造住宅已有近30年的历史,由于这种结构自重轻,抗震、保温、隔热性能好,建造速度快,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得到广泛利用。国外钢结构住宅的围护体系:在欧美主要采用OSB板和保温岩棉,日本主要采用加气混凝土板。
1)北美轻钢结构住宅:
北美轻钢结构住宅是在木结构住宅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在北美小住宅市场上约占20%的份额。房屋骨架用镀锌轻钢龙骨制成,一般为二层左右的独户或联排式住宅(图1)。其中,美国各地已建成的住宅、旅馆、公寓约300万平方米,在俄亥俄、印地安那、伊利诺伊等非地震区,也有在加利福利亚、佛罗里达等地震区。既有镀锌轻钢龙骨的,也有部分采用热轧型钢加强的,还有混凝土结构作为地下车库的混合结构体系。北京居其美业西式房屋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引进该项技术,在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建成了20多万平方米17个户型的低层独立住宅建筑,并为其制定了技术标准和施工验收规程。现在,美国也用于建造四层甚至六层的公寓,如1999年建成的位于华盛顿州8层轻钢结构的假日酒店,在西雅图和加拿大不利颠哥伦比亚省的多层轻钢结构公寓,每平米用钢量在33~36kg。美国有专门的生产镀锌轻钢龙骨房屋体的企业百余家,其中较著名的是华新顿(worthington)工业公司下属的迪特瑞驰(Dietrich)公司,他们年生产镀锌轻钢构件450万吨,并开发了迪特瑞驰建筑体系(Dietrich Building System),简称DBS体系。DBS技术体系可以建造多层轻钢结构住宅,墙体采用C型轻钢龙骨两面夹纸面石膏板,楼板采用C型轻钢龙骨铺20厚纤维水泥板,都用玻璃棉填充起到保温隔音的作用。
2)日本的薄板钢骨住宅建筑:
日本的薄板钢骨建筑是使用镀锌冷弯型钢的非焊接结合的新建筑工艺,也被称作钢结构2×4,是一种板肋结构的住宅工艺(图2)。2×4是北美的传统住宅工艺:用2×4英寸为基本尺寸的木材(lumber)制作框架,再用钉将胶合板等面材固定其上,构成墙板、楼板,进行箱形组装的工艺。而薄板钢骨建筑则是将框架材料由木材替换为钢材厚度1.0㎜左右的镀锌冷弯型轻钢龙骨的住宅,其墙体、楼板、屋架的型钢两侧安装胶合板、石膏板等各种材料,依此通过其复合截面结构的整体实现结构性能、防耐火性能、耐久性能、保温性能、隔音性能和其他各种性能。1994年11月,日本通商省产业制铁课主办的城市钢铁(Urban Steel)研究会上,薄板钢骨建筑成为主题之一,以社团法人钢材俱乐部为事务局,由6家钢铁生产商(新日铁、NKK、川崎制铁、住友金属工业、神户制铁所、日新制钢)参加着手研发。1996年1月,6家公司在钢铁俱乐部设置薄板钢骨建筑委员会,正式开展关于结构性能、防耐火性能、耐久性能、保温性能、隔音性能等多方面的共同研究和开发活动,其研发的成果就是“KC型薄板钢骨建筑”。薄板钢骨建筑是将钢铁的优势和板肋工艺的优势组合起来的结构,采用“通气层+外保温”的标准保温方法。通过进行建筑物实体等大小实验、剪力墙的抗剪耐力实验、地震模拟(振动实验),科学地证明了抗震性能、抗风性能以及抗雪载性能,并且实现了能够保证达到建筑基准法所定各基准值的1.5倍、1.2倍及1.2倍性能的设计方法。结果在2000年日本制定的《住宅品质确保促进法》性能评价制度评估中,抗震性能等结构强度、耐久性能、节能性能等所有项目上都获得了最高等级。日本的城镇,住宅密集,建筑物间隔狭窄,这样各个建筑物都需要具有防耐火性能。为此,进行主体结构主要材料薄板轻钢龙骨的火灾模拟高温失稳实验,明确了耐火特性,同时也明确了墙板、楼板、屋架的性能,并且实现了可保证60分钟准耐火性能(可耐受60分钟火热的性能)的规格配置。已通过实验证明,采用外保温方式,将基础到屋面的外侧用足够厚度的保温材料严实地包裹起来,即使是冬季的早晨也会感觉温暖,而且北侧的储物间也无需担心结露。实际已证明还可比现在减少50%(东京地区可节能约40%)的采暖制冷能耗,实现了健康舒适的生活空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镀锌钢板和自攻螺丝结合部的复合循环实验以及实际房屋中的腐蚀环境测定,证实了耐久性能,并且实现了可保证3代(约75年~90年)的耐久性能(性能评价制度的最高等级)规格配置。2001年11月,日本国土交通省制定了关于薄板轻钢龙骨结构的技术标准通告第1641号,由此,包括薄板钢骨建筑的薄板轻钢龙骨结构建筑物作为一般工艺被“正式地”纳入到建筑基准法体系当中,可适用范围也随之得到迅速扩大。以此为契机,6家钢铁制造商结束了共同研发,从2002年开始,依据通告内容,各公司面向超越KC型的极限而更加发展,分别致力于各自技术、工艺的开发。
日本积水化学工业株式会社设在崎玉县的工厂拥有两条每48分钟即可制造出 1 幢住宅的生产线,运到现场后、进行装配(图3)。北京北新建材集团与日方合作开发轻钢住宅体系,外墙板采用北新集团自产的15mm厚“金邦板”作为防护、装饰面层。
3)澳大利亚的博思格轻钢住宅技术:
澳大利亚的博思格从1970年开始用薄壁型钢代替木结构建造住宅,到90年代就形成了“博思格建筑系统”。博思格的薄壁钢是1到2毫米厚的高强镀铝锌钢板(屈服强度550MPa),外墙采用符合夹心墙:外侧为增强纤维水泥板或加气混泥土板(GRC或ALC)、内侧采用石膏板或埃特板、中间采用玻璃棉纤维保温,楼板采用定向刨花板(OSB板),屋面采用彩瓦。还有钢桁架体系、封檐体系、天沟和落水管体系等。其住宅建筑技术于2005年初引入中国,有建筑系统生成软件完成构件和节点详图,可直接输送到加工设备进行自动加工,所有节点用螺钉连接,没有焊接。2005年9月在北京第五届国际建筑钢结构展览会上,博思格展示了其轻钢住宅建筑技术,并在上海建造了一幢连体别墅建筑,据说其所有的产品和材料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博思格钢铁公司在澳大利亚坎布拉港拥有年产510万吨的钢铁生产基地,在新西兰有62.5万吨钢铁生产基地,在美国和亚太地区都有钢铁产品生产或加工厂。4)欧洲的节能住宅建筑:
德国从2002年开始实行新的建筑节能规范(EnEV2002),其核心是从控制单项建筑维护结构(如外墙、外窗、屋顶)的最低保温隔热指标,转化为对建筑物真正的能量消耗量的控制。具体管理是:建筑能耗定量化,即新建住宅必须出具能耗证书。就像汽车百公里油耗是多少一样,这套房子每年的能耗是多少要定量化。建筑能耗计算书须提供给主管部门,并作为售房、出租过程的必要文件。这一规定对德国的住宅开发以及建筑材料市场产生了很大影响。
瑞典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住宅建筑技术开发过程中,并不追求特别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而是把重点放在对成熟、实用的住宅技术与产品的集成。例如在节能方面尽量应用可再生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和生物能(垃圾处理余热),而且也只是对这些当地已经广泛应用的风能、太阳能、地热和生物能等成熟的技术加以集成。
2、我国的钢结构住宅现状
我国钢结构住宅起步较晚,上世纪还处于限制建筑用钢年代,到了本世纪初,钢产量的增加,为了拉动内需,鼓励建筑用钢,制定了国家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钢结构住宅的概念。原建设部科研立项支持研发钢结构住宅技术,并颁发了《钢结构住宅建筑产业化导则》,用以指导各地的钢结构住宅研发。从此以后,陆续出现了以国产H型钢结构体系的多层和高层钢结构住宅(图4),还有用国产H型钢建造低层的钢结构住宅,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用砌块填充墙体(图6)或墙板(图7)作为围护体系,采用现行的钢结构技术规范。也有引进国外C型钢龙骨结构体系的低层钢结构住宅(图8),采用OSB板、石膏板、水泥板作为围护体系(图9)。
图4 H型钢多、高层钢结构住宅 图5 H型钢低层钢结构住宅
图6 砌块填充墙体
图7 墙板外挂围护体系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没有形成产业链。“产、学、研”脱节,搞技术研究的与企业脱节,在市场中找不到工程实践,拿着“金饭碗”讨饭,使技术得不到市场检验和完善,没有经济效益搞不下去;搞生产和工程实践的企业技术缺乏,人才缺乏,产品质量不高,有的甚至是粗制滥造,给钢结构住宅建筑质量带来了不良影响。根本原因是钢结构住宅是新技术新材料新体系,企业力量单一且薄弱,社会上的设计、施工和监理人员感到陌生。历史表明,一种新的建筑体系的产生和完善是要经历相当漫长的发展过程的。相信“规程”的颁布,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2)产品(或部品)不配套。片面地理解钢结构住宅就是钢结构,忽视了住宅建筑功能和建筑产品,解决不好与钢结构配套的、满足住宅功能的、具有安全性耐久性和实用性的墙体材料、屋面材料和楼面材料及其应用技术,其结果还是搞不好。表现在房屋体系不健全或不配套,工程质量不合格。尤其是从国外引进的轻钢龙骨体系,没有设计依据,围护板材质量差、制作安装技术不过关,房屋工程质量存在诸多隐患。
3)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建筑行业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还未改变,工业化建筑材料品种少、科技含量不高,仅钢结构能达到工业化生产、社会化供应,墙体建材几乎空白,对具有产业化特点的钢结构住宅建筑开发还有一个发展过程。
3、我国的钢结构住宅发展方向
首先,我们谈谈钢结构住宅的意义,为什么要搞钢结构住宅。简单地说,这是住宅产业化或住宅工业的一种表现。住宅建设走工业化发展的道路是各国永恒追求的目标,也是我国现代化、工业化的组成部分。我国住宅建筑飞速发展,强劲地拉动了国民经济的增长。但是,我国住宅建筑技术处于粗放型生产阶段,劳动生产率仅为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建筑材料仍以传统的材料为主,新型墙体材料所占比例很低;住宅使用的多种设备、制品的模数协调体系尚未形成,各种产品的标准化、通用化水平差;建筑成本高、质量差、生产周期长、住宅能耗大、生态环境质量恶化。为加速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国办发[1999]72号),从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产业框架体系、组织实施等方面逐一阐明,勾画出实现住宅产业化系统工程远大目标的工作思路和方法途径。明确提出要开发和引进先进的住宅建筑体系和成套的工程技术,提高住宅建设的工业化水平和标准化水平、节能高效,全面提高住宅质量,从而以此形成产业链,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国民经济可持续的增长点。为贯彻实施72号文件,建设部等四个部委局于1999年12月6日联合发出了《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其中实心粘土砖被列为禁用的产品之一,人们开始寻求新的建筑替代材料。我们知道,钢结构完全能做到工厂化生产、社会化供应、现场装配,且可回收再利用,我们要做的事是开发新型墙体材料。所谓新型墙体材料就是“不以消耗耕地、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为代价,可废旧利用,适应建筑部品工业化、施工机械化、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改善建筑功能等现代建筑业发展要求所生产的轻质砌块或轻质复合板材”,要求它具有质量轻、强度高、保温隔热性能好,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近年来,我国各的政府都在因地制宜地推广新型建筑材料。随着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发达国家早在四五十年代便开始了墙体建筑材料的转变:即小块墙材向大块墙材转变,块体墙材向各种轻质板材和复合板材方向转变。我国建筑轻板产品有纤维增强水泥空心条板(GRC)、陶粒及废渣混凝土空心条板、石膏空心条板、加气混凝土条板(ALC)等轻质条板,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执行产品标准不统一,生产工艺和配套技术跟不上建设工程需求等问题,与钢结构配套的建筑板材更是缺乏,制约了钢结构住宅的发展。我国住宅建设量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建筑资源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的重要课题,在积极开发新的建筑节能体系和新型墙体材料、积极探索工业化建筑道路的进程中,钢结构住宅建筑体系被提出并成为住宅产业化道路的先驱。
开展钢结构住宅的现实意义还在于我国积极鼓励建筑用钢、拉动内需的经济政策,我国每年生产5亿多吨钢,大多数属于建筑类钢材,积极探索钢结构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是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促进住宅建筑用钢,对建筑行业中新技术、新材料、新体系的开发及行业整体水平提高能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同时对冶金行业的发展也能起到促进作用。
现在,我们再来谈谈如何开展钢结构住宅技术研发。
1)从开发建筑围护材料入手,包括轻质墙板、轻质楼板和轻质屋面板,简称“三板”,这三块板要因地制宜、经济适用、耐久可靠。钢结构只占钢结构住宅的20-30%的造价,钢结构住宅的关键技术是围护体系,主要是墙体建材及其建筑技术,应注重与钢结构“配套”成体系。研制单块墙板材料容易满足要求,但拼装成墙体后的建筑功能满足是关键。要求它质量轻、强度高、保温隔热性能好、安装可靠、经久耐用、经济合理,这是有一定难度的集“建材、生产、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技术。另外,开发钢结构住宅要以钢结构为载体,应用节能、节电、节水新技术充实,建造节能环保住宅建筑,尤其是要应用新型节能墙体和屋面的保温隔热技术和产品、节能门窗的保温隔热和密闭技术、热电暖联产联供技术、供热采暖系统温度调控和分户计量技术、太阳能或地热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及设备。
2)走“开发、设计、施工”一体化道路,形成企业品牌。轻型钢结构住宅是一种新的建筑体系,涉及的材料是新型建筑材料,设计方法是“建筑、结构、设备与施工和装修一体化”的新方法,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综合建筑体系,是房屋公司企业的专业技术和产品。我国十几年来的钢结构住宅工程实践表明,采用“钢框架结构体系、水泥基的轻质板材围护体系”既符合我国居民消费习惯,也能与我国的现行标准规范保持一致,更易于产业化的实现,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钢结构结住宅体系。
为了贯彻执行《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JGJ209),引导企业科学发展钢结构住宅成套技术,规范我国钢结构住宅建筑市场,确保钢结构住宅工程质量,建议: 1)、设立“轻型钢结构住宅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轻型钢结构住宅是在企业开发的专用体系基础上,按本《规程》的规定进行具体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是一种新的建筑体系,涉及的材料是新型建筑材料,设计方法是“建筑、结构、设备与装修一体化”,强调“配套”:材料要配套、技术要配套、设计要配套,遵照《规程》第4.1.2条的规定:轻型钢结构住宅应按照建筑、结构、设备和装修一体化设计原则,并应按配套的建筑体系和产品为基础进行综合设计。建议设立企业“一体化”资质有利于轻型钢结构住宅的科学发展。
2)、成立“钢结构住宅企业联盟”。把科研单位和企业都组织起来,“产、学、研”相结合,任务是牵线搭桥、信息共享、联合攻关、共同发展。目标是:以钢结构住宅为载体,开发新型节能墙体和环保低碳的建筑体系,推行住宅产业化,促进建筑行业技术革新。具体实施细则另议。
3)、成立“钢结构住宅技术专家组”。对钢结构住宅工程进行技术把关,确保选材合理、设计和施工质量合格;对钢结构住宅技术开发进行技术咨询服务,指导企业的钢结构住宅或产品“安全适用、经济合理、技术选进、确保质量”;对企业申请“轻型钢结构住宅设计施工一体化资质”进行评审,为政府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意见。
我国建筑幕墙发展的又好又快,幕墙工程的设计施工都是幕墙企业而且基本上是民营企业“一体化”实施的,政府制定了幕墙标准规范和企业资质等级,企业发挥了各自的创新能力,把石材挂到了几百米高的建筑外墙上,经受住了时间、地震和强台风的考验,它们的成功做法是可以借鉴的。4 结束语
开展钢结构住宅技术开发,将促进我国住宅建筑材料创新和建筑技术科技含量以及建筑方式的转变,尽管它在市场中占有量少,但标志着国家建筑科学技术的进步,标志着建筑从工地走向工厂,是我国实现工业化乃至现代化的组成部分。在钢结构住宅起步阶段,行业协会应给予企业支持和帮助,使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健康发展。
第二篇:为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喝彩
为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喝彩
——高层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技术现场交流会综述
“国家正全面实施以经济适用房、公租房、廉租房等为主体的保障性住房建设,由于其安置型、周转性的特点,要求结构安全、装配化程度高、速度快、质量有保证。我认为,钢结构住宅体系最适合在保障性住房建设中推广。”这是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会长姚兵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内蒙古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包头市人民政府、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钢结构协会、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召开的“高层钢结构住宅产业化技术现场交流会”上的一席话。.钢结构住宅需要依靠技术创新
姚兵从全局经济观、可持续发展观、科技含量观、经济全球观、新型建筑工业观5个方面深入浅出地发表了对钢结构住宅发展观的看法。近期,钢铁业遭遇新一轮的市场“寒冬”。建筑业作为用钢大户,促成钢铁与建筑业的结合,在住宅建设中推广钢结构体系,无疑是最现实的选择。建筑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既要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又要保持相应的增长规模,因此,选择什么样的结构形式非常重要。保障性住房的套型面积小,今后将面临改建或拆建的问题,这种情况下,选择钢结构体系较好。
众所周知,钢材的延性好,增加了钢结构住宅抵御地震灾害的能力。我国的地震频发地区分布较广,由于钢结构住宅的应用比例小以及相关地区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系数较低等因素,每当地震灾害来临,都会造成重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这些都值得我们反思„„
这些年钢结构住宅发展缓慢与我们的住宅整体质量水平不高、工程造价偏高等因素有很大关系。姚兵希望有关单位通过技术创新,优化钢结构住宅套型设计,针对不同结构采用标准的构配件,不断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建设钢结构住宅,必须在使用功能、结构体系、节能减排的效果、建造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上多下功夫,开发和生产出与钢结构住宅防火、防腐、隔音保温等相配套的门窗、水暖件和小五金连接件,并制订相应的质量标准和安装工艺,不断总结完善,最终形成行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
姚兵认为,住宅产业化的重要意义有三点:一是用产业现代化的方式转变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发展住宅产业;二是推广应用产业现代化技术提升住宅建设的水平,改善住宅品质;三是以住宅建设发展与相关产业的联动关系和支柱性产业的作用,发挥对国民经济积极促进作用。他表示,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政府在推广钢结构住宅方面的做法值得各地学习借鉴,浙江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杭萧)致力推动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值得推广。
钢结构住宅创新设计是关键
什么是钢结构住宅?万郡?大都城项目设计总负责人、汉嘉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浙江省钢结构行业协会会长方鸿强是这样解释的:钢结构住宅是主要承重结构为钢结构的住宅建筑。它是指以钢铁结构构件为承重骨架、以轻型建筑墙体材料为围护结构以及与功能配套的水、暖、电、厨、卫、智能网络与通信设备和产品优化集成的安全、健康、适用、节能、绿色、环保满足家庭居住使用的建筑。
方鸿强对钢结构住宅的工业化建造过程总结了六大好处:一是工地的事情工厂做,二是室外的事情室内做,三是高空的事情地面做,四是危险复杂的事情机器做,五是施工模拟和现场放样的事情计算机做,六是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事情不做。他认为,在设计钢结构住宅时,必须结合钢结构的特点,着重发挥其套型结构可适应套型改变、非承重结构可更换、建筑材料可回收利用的三大优势。方鸿强介绍,万郡?大都城项目是目前国内在建的、最大的全钢结构住宅小区。方鸿强认为,建筑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呵护人的生命,在设计中不仅要考虑工程的承载力,而且还要考虑生态的承载力。汉嘉团队不仅按照“零资源、零能耗、零排放、零污染、零工地、零距离”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完成了万郡?大都城项目的设计工作,还建立了从规划、设计、建造、使用和拆除的建筑全生命周期开发与建设的全新模式,设计和建造新一代满足工业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的现代化钢结构住宅建筑产品。方鸿强说,只要按照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和方式进行
钢结构住宅设计,就能够发挥钢结构“轻、快、好、省”的优异性能,为社会提供安全、健康、适用、节能、绿色、环保,同时满足家庭居住使用要求的高性价比住宅。
钢结构住宅政府支持很重要
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陈禄如表示,钢结构住宅的推广使用,政府的推行至关重要。他说,凡是得到政府鼓励和支持的产业都发展得又好又快。万郡?大都城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据杭萧董事长单银木介绍,万郡?大都城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是由高度为97米左右的32层住宅建筑群组成的高生活品质的小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其全部采用钢框架——钢支撑组成的抗侧力体系,楼(屋)面板采用杭萧生产的钢筋桁架楼承板系统,墙面板采用浙江汉德邦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CCA板与轻质灌浆料组成的保温、节能和防火的围护结构体系。杭萧能够在包头市开发建设这一项目与当地政府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许怀云说,“十一五”前后6年,内蒙古连续保持经济发展增速第一,近年来,提出了“富民强区”的一系列发展战略,把富民摆在第一位,充分体现了政府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区政府对万郡?大都城项目提供了相当多的优惠政策。首先,青山区区政府成立了专项领导小组,负责与包头市有关部门协调解决万郡?大都城项目的有关手续事宜;其次,青山区区政府承担了万郡?大都城项目的水、电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和相关费用;再其次,青山区区政府承担了万郡?大都城项目的代征道路、绿地所涉及到的土地及建设费用;最后,青山区区政府承建了万郡?大都城项目高低压配电房。
青山区区政府为什么要给予钢结构住宅、杭萧提供大力支持?中国钢结构协会常务副会长刘毅给出两个答案:钢结构住宅具有自重轻、抗震性能好、使用面积较传统建筑多等优势;杭萧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的首个“钢结构住宅产业化基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文林峰表示,未来推进住宅产业化的重点任务有六点:
一是抓政策——出台各层级的经济激励政策;
二是抓标准——标准修订和新标准规范;
三是抓体系——新型结构体系与部品体系及标准化、模数化以及相互间的协调应用;
四是抓试点——分层次推进住宅产业化;
五是抓龙头——提高设计水平、标准化厨卫设计;
六是抓基础——保障性住房材料部品采购信息平台。
第三篇:钢结构:住宅产业化之首选
http:///http:/// http:/// http:///
钢结构:住宅产业化之首选
钢结构住宅是钢结构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拥有钢结构建筑特有的延性,因此,安全系数较其他结构的住宅会更高些。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梁小青是住宅产业化的推进者之一,10余年来一直为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奔走呼吁。梁小青在本文中论述了我国住宅产业化的现状、钢结构的优势,并指出钢结构住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梁小青的观点值得业内人士借鉴。我国住宅产业化水平低下
1996年,原建设部就牵头研究住宅产业化问题。调研发现,我国住宅从建筑造型、材质到室内装修大都未达到环保、舒适、美观、节能的标准;建设速度与住房需求增长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大量挖山采石、取土烧砖对土地资源和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相应技术的配套和完善、农民工的培训、建筑设计和部品、部件标准化等诸多问题导致消费者对住房质量的投诉居高不下。
造成我国住宅产业化水平低下的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第一,建筑结构和建筑体系不完善。我国虽然有比较成熟的建筑体系,如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内浇外砌结构等,但与这些结构体系配套的技术以适应传统的现场手工作业为主,与住宅产业化要求差距很大。第二,缺乏配套技术和系统化的产品。我国住宅技术仍以单项技术、产品为主,对提高住宅的整体性能和质量效果不明显。第三,管理体制亟待健全和完善。一些中标企业钻管理和制度上的漏洞,违法将工程转包给不具备施工资质的企业,不但增加了居间成本,而且质量亦很难保证。第四,缺乏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由于缺少科学的、完善的国家住宅政策,各地的政令、措施五花八门,而且多带有地方保护、区域保护倾向,难以满足群众在住宅方面的真正需求。
上述弊端严重制约了我国住宅产业化的健康发展。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追求绿色发展的今天,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加快住宅升级换代迫在眉睫。
住宅产业化是必然选择
我国住宅建设是追求高水平产业化还是低水平产业化?在追求数量的特定发展阶段,在这个问题上一度有争论。
经过反复讨论和论证,我们认为,必须改变住宅建筑材料结构,采用节能省地型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提高节能降耗水平和住宅建设质量;必须改善人民住房水平与舒适度;必须提高住宅产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水平,下大力气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1998年,原建设部根据上述意见联合中央八部委形成文件上报国务院。1999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72号文件)。72号文件是我国实施和发展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性文件,文件明确了发展住宅产业要走循环经济发展之路、走工业化、标准化之路。
为了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从1999年至今,原建设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先后颁布了《关于在住宅建设中淘汰落后产品的通知》、《商品住宅性能认定管理办法》、《关于推广应用新技术和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公告》、《关于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指导意见》、《轻型钢结构住宅技术规程》、《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试行办法》等一系列的法规和政令文件,使住宅建筑、建材逐渐走向规范化、系统化和http:// http:/// http:/// http:///
http:///http:/// http:/// http:///科学化的轨道,强制淘汰黏土砖等多项不符合资源节约、环保要求和质量低劣的材料、部品,并推出了符合国家资源节约要求的优质材料和部品。
国家在制定住宅产业化政策时本着坚持四个“有利于”的方针。一是有利于吸纳社会资金推行住宅产业化。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也有相应的提高,住房商品化、社会化的条件已经成熟。二是有利于提高我国住宅产业的现代化水平。主要根据中国国情,参照国际先进水平解决建筑主体结构体系和围护结构体系的标准化技术和配套技术问题,使之适应住宅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三是有利于住宅成套技术的集成和整合。住宅产业化可通过政策、法规和政府的支持进行技术开发、技术创新及技术推广,形成完整的体系和系统,实现住宅产业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四是有利于创新、推广环保型、节约型建材。大力发展节能、节材、节水和省地型住宅,尽量减少对人员、土地、水和材料资源的消耗,实现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以少量的资源消耗,创造多功能和高舒适度的住宅。
在国家住宅建设政策的推动下,各级政府对住宅产业化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各地都逐渐加大了对相关企业的支持力度,我国住宅产业化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钢结构助推住宅产业化
72号文件中明确要求“积极开发和推广使用钢框架及其配套的装配式板材”。从钢结构住宅的特点来说,其符合72号文件的多项要求,是原建设部倡导和推广使用的安全型、清洁型、环保型、节约型结构建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方向。
基于这个因素,2000年,原建设部召开“全国建筑用钢技术发展研讨会”,讨论了《国家建筑钢结构产业“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将建筑钢结构归纳成五大类,并以住宅钢结构列为优先发展的重点。2001年12月,原建设部印发了《钢结构住宅产业现代化技术导则》,对钢结构住宅的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建筑设备、钢结构防护以及工厂化生产与施工安装等事项做出了原则性的规定,并确定了钢结构住宅建筑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则,随后,又相继出台了部分规范、规程、标准图集,为钢结构住宅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钢结构住宅创新能力日渐提高,配套体系日臻完善。建设钢结构住宅,推进住宅产业化的发展,建设更多节能、环保、安全的新型住宅,让百姓住得安心、放心、舒心,已成为国家、社会、行业的共识。文章来源:车棚设计安装
http:// http:/// http:/// http:///
第四篇:住宅产业化
住宅产业化.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
王芳洁
今日,由建设部主办的第六届中国国际住宅产业博览会(下称“住博会”)在北京举行,工业化住宅体系成为本届住博会重点推广技术。从万科的新里程工程动工,到今天工业化住宅体系的推广,住宅产业化、工业化日益被中国国内接受和熟悉。作为最早提出住宅产业化的国家,日本一直成为中国推动住宅产业化的范本。但是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克放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房地产的发展历史与日本不尽相同,因此在推动住宅产业化时不应完全参照日本,更应多参考欧美国家的经验。
住宅产业化的定义
《第一财经日报》:作为建设部住宅产业促进中心的副总工程师,你认为什么是住宅产业化?
孙克放:住宅产业化实际上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由日本最先提出的。在当时的日本,电视机和汽车都已经实现了工厂制造。另外,在当时2~3层的独立住宅占据了整个国家的67%。于是人们想到了用生产电视机和汽车的方式生产住宅。但是日本住宅的生产方式不是由开发商来完成的,而是制造商打入了住宅建设领域。例如三井重工,原先的主业为钢铁铸造;积水则为供水管道生产商;大和则是施工企业和临时工棚的生产商等。
日本住宅产业化的标志是用工业化的方式生产住宅,而这是由生产小住宅开始的。一方面当时日本的房地产有大量需求。人力已经盖不过来。第二,经济具有大规模生产的力量。20年前在中国,住宅产业化根本无法提起来,经济力量还没有达到。第三,社会化大生产的实现,制造业进入房地产领域。这其中还包括社会化大流通的实现。
因此在日本,虽然有住宅产业化的说法,但并没有独立的住宅产业,因此这个行业涵盖了所有产业层次,既包括钢铁制造等第一产业,也包括第二、第三产业。在中国我们称之为带动上下游的产业链。
但是,住宅产业化也仅是在日本提出的,在英语词典中,产业化和工业化是一个单词,因此其他大部分国家都将之称为工业化。实际上都是一样的。联合国对于产业化有六点定义,其中包括用工业生产来代替手工操作,标准化问题,现代化管理问题,科研一体化问题。
也就是说,住宅产业化或者工业化改变的是一种生产方式,因为按照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要求,产品的质量也不高。工业化避免了这种问题。使住宅的质量实现均衡。将住宅产业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科技密集型。
《第一财经日报》:现在来看,日本的住宅产业化程度远远超过了中国,在推动住宅产业化的道路上,我们是否应该效仿日本?
孙克放:中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与日本确实有相近之处。经过了多年的发展,矮房子逐渐
减少了,人口密度变高了。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直至今天,矮层小建筑还在日本市场占据了40%左右份额,而中国现在面临的是解决高层建筑的产业化问题。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我们应该多参考德国、荷兰以及一些北欧国家的经验。
中国模式
《第一财经日报》:你刚刚提到了,住宅产业化就是要由原先的劳动密集型转变为科技密集型,但是在目前中国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的情况下,上述转变能否实现?
孙克放:确实,中国目前的劳动力很便宜,所以住宅产业化的程度不高。实际上,这在很多其他国家也是一样的,当劳动力成本便宜时,工业化程度都不高。开发商在选择生产方式时没有理由会选择贵的那种。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万科为什么会提出搞住宅产业化呢?
孙克放:万科提出住宅产业化无论对于整个房地产行业还是企业自身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万科为何搞住宅产业化,朴素一点讲,就是原先手工生产的方式盖房子太慢了,推动住宅产业化,可以缩短工程周期,原先需要一年盖完的房子现在八个月就可以完成了,开发商就可以早一点卖房子,早一点实现利润。而且,产业化住宅的质量也明显有优势。
同时,住宅产业化,一定是当国家经济实力达到一定程度方可提出的。中国目前已经具备了这种实力。这个时候万科提出搞住宅产业化,这条道路是对的。因此建设部对这件事非常重视,已经将万科的新里程项目定为住宅产业化的示范基地。
目的和方向
《第一财经日报》:您认为在中国推动住宅产业化的目的是什么?
孙克放:无论在哪个国家,推动住宅产业化的目的都是三点,第一提高生产率,第二降低劳动成本,第三是提高质量。现在日本已经可以在一个月的时间内盖完六层楼,可以在工厂中生产出全装修的厨房、卫生间,德国生产的房子甚至可以用集装箱出口,生产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
《第一财经日报》:那么,在中国推动住宅产业化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孙克放:中国目前必须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劳动力成本问题,另外一个就是研究方向问题。我认为在中国,应该形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中不仅有开发商,使施工企业和制造业都参与进来,研究机构也参与进来。因为产学联各有各的强项,大家一起做成一个体系,这个体系是工业化的,住宅产业化才可能大力推进。
这其中,开发商所必须承担的是组织者的角色,因为制造单位是没有地的,施工单位又依附于开发商。在过去,科研单位的成果往往被束之高阁,实际应用很少。
《第一财经日报》:实际上,我们知道中国在很多年前已经搞过一次住宅工业化,但是后
来又被摒弃不用了,现在重新拾起的难度为什么那么大?
孙克放:确实,很多年前我们已经开始采用预制装配等工业化技术,但是当时的技术还不过关,后来就被放弃了。很多年大家都没有人再研究,也就荒废了。现在,中国是完全有能力做的,只是房子盖得太快了,快得让人来不及想。今天盖,明天就卖了。这在很多国家也是一样的,需求量太大时,人们往往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如何将房子盖得更好。只有当将来需求相对平稳时,我们才能稳下来思考这个问题。
例如钢筋的预用力技术,可以省钢筋,将板做薄,做出的房子没有梁。这已经是一项很成熟的技术,在美国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国内懂这个技术的人很少,开发商又不相信。由此可见,在中国,全面认识住宅产业化还需要一个过程。万科提出搞住宅产业化,其精神应该得到鼓励。开发商就应该做出一个平台来,使大家一起推动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第五篇:住宅产业化 调研
建筑工业化之住宅产业化在我地区的发展概况
——凝远公司考察报告
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式。是建筑业从分散、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逐步过渡到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大工业生产方式的全过程,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变革。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可概括为“四化”:一是设计标准化,这是建筑工业化的前提。要求设计标准化与多样化相结合,构配件设计要在标准化的基础上做到系列化、通用化;二是构件部品化。采用装配式结构,预先在工厂生产出各种构配件运到工地进行装配;混凝土构配件实行工厂预制、现场预制和工具式钢模板现浇相结合,发展构配件生产专业化、商品化,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预制装配程度。在建筑材料方面,积极发展经济适用的新型材料,重视就地取材,利用工业废料,节约能源,降低费用;三是施工机械化。这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即实行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改良工具相结合,有计划有步骤地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四是管理信息化。这指运用计算机等信息化手段,从设计、制作到施工现场安装,全过程实行科学化组织管理,这是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建筑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慢,与其他行业和国外同行业相比,大多数企业施工技术比较落后,科技含量低,施工效率差,劳动强度大,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居高不下,工程质量通病屡见不鲜,建设成本不断增大。在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工程建设高潮的今天,建筑业企业必须从提高施工工效、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劳动者工作强度的角度出发,在全面提升施工技术水平上下功夫,尽快接近和赶上国外先进施工技术水平。要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必须走工业化的道路,依靠科技进步,用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管理信息化来实现建筑业的现代化。
一、我国建筑工业化发展现状
我国预制混凝土结构研究和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直到80年代,在工业与民用建筑中一直有着比较广泛的应用。90年代后,由于种种原因,预制混凝土结构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逐渐减少,处于相对低潮阶段。进入21世纪后,伴随着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能源与资源不足的矛盾越发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日益严峻,原来建立在劳动力价格相对低廉基础之上的建筑行业,正在面临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的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建筑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我国建筑业企业生产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劳动生产率低。我国建筑产业的人均年竣工面积仅为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1/4~1/5;二是建造效率低。同样一栋18层的住宅,国内以毛坏房交付,需要13~14个月的建造时间,类似日本的发达国家以精装修房交付,仅需要9~10个月时间;三是行业整体质量水平偏低。技术落后、机械化程度低,无标准化、流程化作业;四是质量稳定性差。传统施工方式容易受气候、人力、环境等诸多不可控因素影响;五是劳动力紧缺。民工荒已成建筑行业的普遍现象;六是劳动力素质及专业性不高,缺乏专业培训。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
长,近十多年来,我国在预制混凝土装配式建筑方面的研究与应用逐渐升温,多家单位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如1998年南京大地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2005年以来,北京万科企业有限公司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南通建筑工程总承包有限公司的“全预制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NPC)体系”;西伟德混凝土预制件(合肥)有限公司的“叠合板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台湾润泰集团的“预制装配式框架结构”;黑龙江宇辉建设集团的“预制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等,陆续在工程中示范和应用。
2007年末,北京“榆构万科住宅产业化研发中心”成立,开始了北京万科的住宅产业化之路。在推进这一战略的过程中,北京万科采取了建立技术研发、与建设试点工程同步推进的本土化举措,先后委托清华大学、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抗震所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所,进行相关的实验和研究工作,验证结构体系可靠性和施工可行性。通过系列科研论证和实验楼、工业化实体楼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效。从标准化、预制装配、全装修、部品集成、新技术应用五个方面着手进行工业化,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手段实现产业化,并最终通过搭建平台实现绿色建筑。
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可以有效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建筑功能和结构性能,改善施工现场的环境和作业条件,减少建筑垃圾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有效实现“四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要求,实现低能耗、低排放的建造过程,促进我国建筑业的整体发展,实现预定的节能、减排目标。
目前,我国所发展的预制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在建筑设计、构件生产、安装施工及结构受力分析、构件连接构造等方面均优于我国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的传统装配式建筑结构,在建筑施工质量、节能减排效果、抗震性能、综合经济效益等多方面具有等同或优于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性能。
我国住宅产业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尤其是1998年以来,随着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推进,全国住宅产业投资的快速增长,大大改善了居民的住房条件,拉动了经济增长,扩大了就业。住宅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中仅次于服务业和商业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十二五”时期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任务3600万套,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的约束性指标。因此,住宅产业在未来的二三十年内,都将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发展空间十分巨大,是前景光明的朝阳产业。
根据统计,通过住宅产业化的途径,可以使住宅建造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更合理,与现浇技术相比,现场建筑垃圾减少80%,材料损耗减少60%,建筑节能65%以上,住宅的性能更优,质量品质更佳。同时项目开发周期仅为传统方式的75%,大大缩短了住宅的建造周期。
中国的住宅产业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发展过程,现在正处在一个重要的上升阶段。如何摆脱现有的土地本位和规模型的单一开发模式,使住宅产业更加理性和有序发展,更加注重效率、品质和质量,这是关系到中国住宅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各国的经验表明,根本的出路是实现住宅工业化,使住宅产业形成一个完整、配套的工业生产系统。
二、预制PC在陕西的发展条件已经成熟
住宅产业化是建筑工业化(2013年国务院一号文)的重要组成部分。住宅产业化的成熟标志是“工厂化制造房屋”,将传统建筑业的“建造方式”变革为“制造方式”。它是通过设计的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信息化,采
用新科技、新工艺、新设备,提高住宅建设整体质量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贯彻节能、环保理念,改善住宅的使用功能和居住质量,高质量、高标准、高效率地建设符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住宅。其中预制混凝土制品(Precast Concrete)即P.C构件是住宅产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完成生产工业化、施工的装配化的前提
(一)、住宅产业化在陕西发展符合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政策1、1999年<<关于推进住宅产业化若干意见>>(国办发【72】号文)。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的住宅产业化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2、2011年,国家将保障房建设提高到了关系国计民生的基本国策高度,提出建设1000万套、5年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的宏伟目标。
3、2013年1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一号文关于转发发改委住建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快建设工程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建筑工业化技术集成水平,开展工业化建筑示范试点。
4、2013年7月陕西省政府发布《陕西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
(九)推动建筑工业化。修改完善建设工程标准体系,促进建筑业化的设计、施工和部品生产,推动结构件、部品、部件的标准化。推广适合工业化生产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支持集设计、生产、施工于一体的工业化基地建设…”
(二)国内外的现有经验十分丰富
1、日本的成功经验:
自1960年以来,为缓解低收入家庭住房紧张状况,日本政府开始采用工厂化生产住宅的方式进行大规模住宅建造,制定了一系列的有效政策措施,将住宅产业化引入公营住宅建设中,提升公营住宅的建设数量和质量,为推动住宅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香港的成功经验:
从2001年2月开始,香港屋宇署等部门联合发文鼓励预制装配住宅产业化,大大加快了住宅产业化在香港的的发展;
3、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和沈阳等地区经验:
2010年3月北京市建委等8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本市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广州在2011年4月发布<<深圳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标准(试行)>>要求在保障房建设中,工业化产品所占比例不低于25%;
4、万科房地产公司从2004年开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产业化技术研究,在新加坡、美国、香港和日本等国的技术上进行技术创新,其开发的第一个住宅产业化项目(新里程)于2008年在上海竣工。其后万科将这一技术推向全国分公司,分别在北京、天津、深圳、杭州进行试点,获得消费者的一致认可,并宣布到2014年万科开发的项目90%都采用产业化技术建设。
(三)其他城市的发展为陕西提供了学习和借鉴经验
1、预制构件的种类:
复合外墙板、复合隔墙板、阳台、飘窗、剪刀梯、楼梯隔板、空调板;叠合板;
2、深化设计形式:
预制构件厂自行深化再由设计单位盖章确认或由专业设计单位直接深化设计;
3、北京每年预制PC 的用量大约13万m³,而实际目前的4家只能提供10万m³左右,北京市鼓励在郊区在发展几家构件预制企业。另有沈阳等城市发展的速度较快。
三、完善的技术规程和产业链1、2014年之前,由于没有相关的技术规程,万科等企业的产业化项目多是通过专家论证的形式获得“合法的身份”,而《技术规程》的出台可有效解决由于相关技术规程缺失,导致很多产业化项目无法立项、施工、验收的尴尬局面。
2、缺失的标准成为了中国住宅产业化“成长的烦恼”。随着《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出台,“烦恼”将被解决。
3、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院和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牵头、万科参与编制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已发布,将于2014年10月1日正式实施。
4、在国内从设计、软件、咨询、构件加工、生产辅材、施工、施工辅材、设备供应等已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四、西安凝远公司住宅产业化预制PC考察概况
西安凝远水泥制品有限责任公司占地530余亩(其中三桥占地140亩,咸阳390余),产品涵盖市政、工民建、水工等领域;拥有年产1.5万环地铁盾构砼管片自动生产线一条(另一条在建);年产150万米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生产线一条(另两条在建);西北首家30万m³蒸压砂加气砼砌块及板材生产线-条(2014年5月投产);住宅产业化预制构件生产线一条(在建)。
1、2009年,凝远公司到北京、深圳等地考察住宅产业化发展项目;并规划在咸阳筹建20多万平米的水泥制品(含住宅产业化)生产基地;
2、2011年,凝远公司与万科企业集团签订了长期的战略合作协议,致力于共同推动住宅产业化在西安的发展;
3、2012年3月开始为万科的实验楼预制PC构件;
4、2012年5月正式为万科廉租房(位于长安区一幢32层剪力墙结构)批量提供预制叠合板和楼梯;
5、2012年8月,凝远公司水泥制品基地正式奠基,预留住宅产业化生产线一条,预计2014年下半年可正式投入生产;
五、我省发展预制PC所需的支持
1、行政部门发布有关住宅产业化的指导意见或实施细则并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性政策;
2、政府倡导率先实施住宅产业化试点;并确定在未来的几年里,住宅产业化的预估建筑面积,所应用的PC构件类型(复合内墙、复合内墙、叠合板、楼梯、阳台等),3、建立推广体制和优选试点单位及项目,形成政府、开发商、设计单位、科研院所、总包、监理、预制厂、物流等单位全产业链联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