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分解意见和招

时间:2019-05-14 07:0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分解意见和招》,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分解意见和招》。

第一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分解意见和招

【发布单位】81202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1]20号 【发布日期】2001-04-02 【生效日期】2001-04-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分解意见和招商引资重点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皖政办〔2001〕2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拟定的《2001年全省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分解意见》和《2001年全省招商引资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印发给你们,请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落实。各市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把招商引资作为实现我省“十五”计划目标,加快发展,富民强省的重大措施,切实摆上重要位置,作为重点工作来抓。要细化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完成任务。省政府决定,将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各市和省有关部门年终考核的重要内容。三季度,省政府将对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年终进行全面考核。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四月二日

2001年全省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分解意见

(省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

一、一、根据“十五”期间我省招商引资总体目标和全省发展开放型经济经验交流会议精神,2001年全省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为,实际利用外资7亿美元(包括直接和间接利用外资),实际引进省外资金90亿元人民币。具体目标任务分解如下:

(一)各市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

│单位 │ 招商引资任务 │ ├───────┼───────────────┬──────────┤

│ │ 外资(万美元)│省外资金(万元人民币)│ │合计 │ 70000 │900000 │ │合肥 │ 16000 │170000 │ │芜湖 │ 10000 │180000 │ │蚌埠 │ 5000 │ 50000 │ │淮南 │ 3000 │ 25000 │ │马鞍山 │ 3500 │ 35000 │ │淮北 │ 2000 │ 25000 │ │铜陵 │ 3000 │ 30000 │ │安庆 │ 5000 │ 50000 │ │黄山 │ 2500 │ 30000 │ │滁州 │ 3500 │ 65000 │ │阜阳 │ 3000 │ 40000 │ │宿州 │ 1500 │ 40000 │ │六安 │ 2000 │ 35000 │ │宣城 │ 2000 │ 40000 │ │巢湖 │ 4500 │ 35000 │ │池州 │ 1000 │ 25000 │

│亳州 │ 2500 │ 25000 │ └───────┴───────────────┴──────────┘

说明:各市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包括各开发区

(二)省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目标任务

1、省交通厅实际引进外资5000万美元;

2、省计委、省经贸委(含各行业协会)、省外经贸厅各实际引进外资3000万美元;

3、省农委(含省乡镇企业局)实际引进外资2000万美元;

4、省科技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外办、省旅游局各实际引进外资1000万美元;

5、省政府办公厅、省建设厅、省国土资源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林业厅、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人事厅、省文化厅、省广播电视厅、省工商局、省技术监督局、省药品监督局、省地税局、省行管局、省贸促会各实际引进外资500万美元;

6、省政府驻北京办事处、上海办事处、广州办事处、深圳办事处、厦门办事处各实际引进外资1000万美元;

7、裕安公司、深安公司、黄山公司各实际引进外资500万美元。

说明:省政府部门和单位引进的外资必须是其在整个利用外资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引进的国外直接投资,指标按项目考核,既体现在各市的任务中,又单独考核,但总量上不作重复计算,含在7亿美元总目标任务之内。从省外引入的内资可以按汇率折算成等额外资进行考核,但从国家部委争取的各种补助、基金、转移支付以及银行贷款等,都不作为考核内容。

2001年全省招商引资重点工作安排意见

(省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

根据省政府重点工作安排意见和全省发展开放型经济经验交流会议精神,现将今年全省招商引资重点工作安排如下:

一、一、上半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一次“优化投资环境,加快开放步伐”宣传,营造招商引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提高全省广大干部群众扩大开放意识和优化环境意识。(牵头责任单位:省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二、检查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促进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并对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际通行规则、转变政府职能要求的有关文件进行清理、修订;对省明令取消的行政性审批、行政性收费项目,开展跟踪检查,发现问题,严肃查处,立即整改。这项工作,年内完成。(牵头责任单位:省政府法制办、省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三、检查行政事业性收费登记卡和收费许可证制度、行政性收费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执行情况;检查省级以上开发区实行一个口子收费落实情况,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这项工作,上半年完成。(牵头责任单位:省物价局、省财政厅)

四、四、6月底前,各市建立“一站式”行政服务中心,县一级积极筹备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同时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制度。(牵头责任单位:省监察厅)

五、五、在6月底和年底,省、市、县分别开展政府部门政风评议活动,将对内对外开放的服务工作作为政风评议的重要内容,每次评议结果在省、市、县主要新闻媒体上公布。(牵头责任单位:省政府办公厅督办室、省监察厅)

六、六、年内建立县级企业投诉受理中心,形成省、市、县三级投诉受理网络体系。投诉受理中心不仅要做到有诉必理,有理必果,而且要定期上门征询企业特别是外来投资企业的意见,形成制度。投诉受理中心提出的处理意见,需要有关部门落实的,要跟踪检查,将处理结果定期公布。(牵头责任单位:省监察厅)

七、七、实施“人才工程”计划,分期分批挑选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国内外大学、大公司、大财团培训,培养复合型、外向型人才。(牵头责任单位:省人事厅)

八、八、年内重点办好以下招商引资活动:

(一)4月上旬组团参加“西安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开拓西部市场,实现外引内联,加强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牵头责任单位:省经贸委)

(二)上半年、下半年各开展一次“两山一湖”旅游产品境外推介招商活动,主要面向欧美推介,建立与欧美知名部门、机构和大企业的合作关系,吸引投资和游客。(牵头责任单位:省旅游局)

(三)7月份在乌鲁木齐举办“皖新产品暨经贸合作洽谈会”,进一步拓展安徽产品的西部市场,推进我省与中亚国家的合作。(牵头责任单位: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农委协办)

(四)7月份在芜湖市举办“皖港服务贸易合作研讨会”,着重在流通、社区服务、金融、电信、旅游等方面与港方共商合作发展大计,推出一批合作项目。(牵头责任单位:省计委,芜湖市政府、省工商联、省贸促会协办)

(五)8月中旬在深圳举行“安徽(深圳)招商会”,面向香港、海外和沿海地区招商引资。(牵头责任单位:省计委)

(六)9月上旬组团参加、“厦门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宣传安徽投资环境,吸引外商投资企业和东部沿海地区大企业来我省投资。(牵头责任单位:省外经贸厅)

(七)9月中旬在合肥举行“安徽投资推介会”,邀请部分在南京参加“世界华商大会”的海外华商来皖考察。(牵头责任单位:省侨办、省工商联)

(八)9月份在合肥举办“加拿大活动日”,促进安徽与加拿大经济合作,努力促成合肥与加拿大有关城市建立友城关系。(牵头责任单位:省外办,省计委、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合肥市政府协办)

(九)9月份组织有关企业参加贸促会在荷兰举办的中国商品展销洽谈会,重点扩大我省对外出口,招商引资。(牵头责任单位:省贸促会)

(十)10月份组团参加“深圳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重点扩大我省科技成果转让,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推进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牵头责任单位:省外经贸厅、省科技厅)

(十一)10月中旬在黄山市举办“安徽发展与跨国公司投资论坛”,主要邀请大型跨国公司企业负责人参加,推荐一批我省大企业与之建立联系,寻求合作。(牵头责任单位:省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黄山市政府,省外经贸厅、省外办、省经贸委协办)

(十二)下半年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组织一次境外的招商引资活动。(牵头责任单位:省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十三)11月份在上海举办“安徽名优农产品展销暨合作洽谈会”,促进我省农产品销售,扩大农业项目招商引资,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牵头责任单位:省农委,省外经贸厅、省经贸委协办)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

皖政办〔2016〕4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8月5日

安徽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28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国务院部署,紧扣创新发展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平台为基础,以构建技术市场网络为依托,以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建设为支撑,充分调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社团、技术转移机构、技术转移人才的积极性,形成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推动我省由科技大省迈向科技强省作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 “十三五”期间,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显著提高,市场化的技术交易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科技成果转化载体蓬勃发展,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发展壮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制度环境更加优化。

主要指标:建设3个示范性国家技术转移机构、10个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1个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示范区,培养500名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全省技术合同交易额处在全国中上等位次。

三、重点任务

(一)建立科技成果信息共享与发布体系。

1.建立安徽省科技成果信息系统。构建省级科技成果数据库和数据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家科技成果信息系统的交互对接,在不泄露国家秘密和商业秘密前提下,向社会公布科技成果和相关知识产权信息,提供科技成果信息查询、筛选等公益服务。加强科技成果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积极开展科技成果信息增值服务。

2.完善科技成果信息登记制度。建立科技成果在线登记系统,畅通科技成果信息收集渠道。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在立项时,应约定科技成果登记事项。财政资金支持的科技项目形成的科技成果,在结题验收后1个月内,应在省科技成果信息系统进行登记。非财政资金资助的科技成果按照自愿原则和相关要求进行登记。

3.推动先进适用科技成果信息发布。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省科技成果信息系统及行业、区域信息系统,发布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方向的科技成果和科技成果包。支持通过国防科技工业成果信息与推广转化平台,发布军用技术转民用推广目录、“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推荐目录、国防科技工业知识产权转化目录。

(二)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市场化服务。

4.建设安徽省网上技术市场平台。以“互联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核心,以需求为导向,连接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投融资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集聚成果、资金、人才、服务、政策等各类创新要素,打造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安徽省网上技术市场平台。平台依托专业机构开展市场化运作,坚持开放共享的运营理念,支持各类服务机构提供信息发布、融资并购、公开挂牌、竞价拍卖、咨询辅导等专业化服务,鼓励企业、科技中介机构等通过平台发布相关技术需求信息,形成主体活跃、要素齐备、机制灵活的创新服务网络。

5.建立完善技术转移机构。支持各地和有关机构建立完善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市场,形成不同层级、不同领域技术交易有机衔接的新格局。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建设一批运营机制灵活、专业人才集聚、服务能力突出、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技术转移机构,鼓励省外高校、科研院所等在我省设立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打造连接国内外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资源的技术转移网络。支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等建设示范性国家技术转移机构,推动省级技术转移机构规范化发展。开展技术转移机构绩效评价,择优给予适当经费补助。

6.推进科技成果评价试点。鼓励有条件的技术转移机构、科技学会协会等,探索开展市场导向的应用技术成果和软科学研究成果评价试点,对科技成果的科学性、创造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前景等开展评价,为发现科技成果价值、交易估值、作价入股和质押融资等提供辅助决策和参考依据。

(三)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载体建设。

7.建设科技成果中试熟化载体。鼓励各地围绕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建设一批投资多元化、运行市场化、管理现代化,创新创业与孵化育成相结合,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科技成果中试熟化载体和新型研发机构。重点推进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对属于省重点扶持的新型研发机构,择优给予适当经费补助。

8.建设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依托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高新区、农业科技开发园区、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大学科技园等创新资源集聚区域以及高校、科研院所、行业骨干企业等,建设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引导科技成果对接特色产业需求转移转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9.建设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依托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积极申报建设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试验示范区,跨区域整合成果、人才、资本、平台、服务等创新资源,推动一批符合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的重大科技成果在示范区转化与推广应用,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金融、人才、政策等方面,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经验与模式。

(四)产学研协同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10.支持创新主体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鼓励本省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以技术入股、转让、授权使用等形式在省内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按其在“全国技术合同网上登记系统”的技术合同成交并实际到账额,省给予技术输出方一定比例的经费补助。对本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省内外先进技术成果,按其实际支付技术合同金额数,择优给予一定比例的经费补助支持。推进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改革,对实质参与研发的高校、科研院所具有领导职务科研人员,可按实际贡献享受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政策。

11.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发挥行业骨干企业、转制科研院所等的主导作用,联合上下游企业和高校、科研院所等构建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围绕产业链构建创新链,推动跨领域跨行业协同创新,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为联盟成员企业提供订单式研发服务。支持联盟承担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探索联合攻关、利益共享、知识产权运营的有效机制与模式。

12.发挥科技社团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纽带作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提升学会服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和水平,利用学会服务站、技术研发基地等柔性创新载体,组织动员学会智力资源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建立学会联系企业长效机制,开展科技信息服务,实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供给端与需求端的精准对接。

(五)发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的支撑作用。

13.开展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依托合芜蚌人才特区和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加快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军人才,推动建设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符合条件的科技人员从事技术转移工作。14.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科技专家服务基层行动计划、科技特派员制度等,动员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人员,深入企业、园区、农村等基层一线开展技术咨询、技术诊断、技术服务、科技攻关、成果推广等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活动,打造一支面向基层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队伍。

15.强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人才服务。构建“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服务平台,提供科技咨询、人才计划、科技人才活动、教育培训等公共服务,实现人才与人才、人才与企业、人才与资本之间的互动和跨界协作。围绕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引进培育一批科技领军人才,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为高层次人才与企业、地方对接搭建平台。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省内转化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的,省市择优分别给予资金投入参股扶持。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职能定位,加强政策、资源统筹,建立协同推进机制,形成科技部门、行业部门、社会团体等密切配合、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各地要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力度,形成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合力。

(二)加强政策保障。建立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评估体系和报告制度,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情况作为高校领导班子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推动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符合自身人事管理需要和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特点的职称评定、岗位管理和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相关政策。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法规实施情况监测与评估机制,为调整完善相关政策举措提供支撑。

(三)强化资金投入。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等,鼓励各地和社会设立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引导、科技成果转化等专项资金(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企业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式进行融资,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银行探索股权投资与信贷投放相结合的模式,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供组合金融服务。

(四)加强示范引导。加强对试点示范工作的指导推动,交流各地、各部门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推广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发挥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的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营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良好社会氛围。

第三篇:高新区2010年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分解意见

高新区2010年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分解意见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管委会与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和高新区管委会与各有关部门签订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中规定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责任书中有关要求进行分解细化,作为各部门安全生产工作及其进度要求,也作为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日常考核的依据。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

1、把安全生产工作纳入部门议事日程,明确安全生产监管主体职责,实行安全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单位:高新区各部门)

2、建立安全生产例会制度,各部门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研究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部署安全生产工作,并形成会议纪要。(责任单位:高新区各部门)

3、逐级分解事故控制指标,各相关局办要将安全生产责任书层层签订到下属单位。(责任单位:高新区各部门)

4、将安全生产纳入精神文明创建体系和各级干部政绩考核内容,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把各级干部的安全生产履职能力同政绩考核紧密挂钩,在评优选先中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发生重特大事故和事故超过控制指标的,严格追究责任人的责任。(责任单位:高新区 1

各部门)

(二)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5、完成安全生产“十一五”规划重点工程项目。(责任单位:产业发展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简称安监局‡)

6、编制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确保安全生产重点工程项目与城市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责任单位:产业发展局、安监局)

7、设立安全生产专项资金,纳入政府预算管理,街道、社区财政预算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单位:财政局,安监局,社会事业发展局†下简称社发局‡)

8、落实消防规划,按规定完成消火栓、消防水鹤的布置与安装。(责任单位:消防大队、建设环保局)

9、完成安全生产信息化平台建设,形成区、街道、社区安全生产信息平台。(责任单位:办公室、安监局、社发局)

10、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装备建设,有计划地每年从财政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安全生产监管装备和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完成各级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基本装备的配备任务。(责任单位:财政局,安监局,社发局)

(三)加强安全监管机构和队伍建设

11、按照高新区管委会•关于印发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全生产三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乌高新管办„2009‟76号)要求,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落实经2

费和办公场所;贯彻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乌鲁木齐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乌政办„2009‟43号)精神,完善街道、社区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建设,强化基层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单位:办公室、组织人事劳动局、财政局、安监局)

12、完成北区工业园区后期消防站建设任务,完成公安现役消防中队灭火救援攻坚组的建设任务,新建高新区甘泉堡工业园区消防站,完成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责任单位:消防大队、北区园区办公室、甘泉堡园区办公室)

13、落实消防控制室安保人员职业化制度,广泛开展消防志愿服务活动。(责任单位:消防大队、社发局)

(四)以安全生产执法为主要手段,着力规范安全生产秩序

14、强化日常监督检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制定安全生产执法计划,明确检查内容和任务。(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社发局、各园区办)

15、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综合检查、联合检查、突击检查;对非法和违法情节严重、不能保证安全生产的,及时依法关、停、取缔,跟踪落实处理情况。(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社发局、各园区办)

16、执行建设项目的安全生产设施、职业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安全设施投资纳入建设项目概算,未经“三同时”审查、消防行政许可、防雷行政许可的,不得办理相关手续,强化许可后的监督。(责任单位:产业发展局、建设 3

环保局、安监局、消防大队、质量技术监督局、商务局)

17、积极推进安全生产诚信建设,实行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制度,建立安全生产诚信缺失企业“黑名单”。(责任单位:产业发展局、社发局、质量技术监督局†下简称质监局‡、工商局、各相关单位)

(五)以安全生产治理为重点,着力防范重特大事故

18、继续抓好消防、危险化学品、建设等重点行业领域和重点时期、重点部位的治理工作。(责任单位:安监局、社发局、各相关单位)

19、督促企业履行主体责任,完善制度,开展经常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建立落实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重大隐患挂牌督办制度,并跟踪落实,重大隐患要做到治理措施、资金、人员、时限、预案“五落实”;及时报送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和各类安全生产信息。(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社发局)

20、结合实际做好教育、文化、卫生、旅游、冶金、机械、电力、建材、特种设备、城镇燃气、气象灾害等行业领域安全生产治理工作。(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六)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和保障措施,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21、督促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和依法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等政策(责任单位:财政局,安监局、建设环保局、组织人事劳动局、社发局);鼓励、引导公众聚集场所和易燃易4

爆单位投保火灾公众责任保险,积极推行安全生产责任保险。(责任单位:消防大队、各相关部门)

22、积极开展安全创建达标工作,各社区创建“安全生产示范社区”(责任单位:社发局);积极开展社区消防工作达标活动(责任单位:社发局、消防大队);开展安全社区建设试点工作(责任单位:社发局)。

23、重点行业领域推广安全标准化工作,制定方案,明确目标和任务,安监局牵头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机械、冶金、电力安全标准化活动;建设环保局牵头组织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明工地竞赛活动、牵头新建市政消火栓100%完成标识化,逐步完成已有市政消火栓标识化工作;消防大队牵头巩固和深化建筑消防设施“三化”建设工作,设有自动消防设施单位100%达到“三化”标准,积极开展社区消防工作达标活动;其他有条件的部门也要组织开展安全标准化活动。(配合部门:北区园区办、甘泉堡园区办、质监局、工商局、行政执法大队)

24、开展作业场所粉尘与高毒物品危害治理专项行动,开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检查和职业危害申报工作。(安监局、组织人事劳动局、社发局、工会工委、卫生监督所、各相关部门)25、60%危险路段安装电子监控设施。(责任单位:办公室、社发局)

26、推广安全生产先进运用技术。(责任单位:各相关部门)

27、稳步推进各行业基层工会联合会建设。(责任单位:工会工委,各相关部门)

(七)强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

28、大力宣传国家和自治区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围绕“安全生产月”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安全活动,开展企业无事故月活动,达到以月促年的目的。(责任单位:社发局、园区办、各相关部门)

29、开展安全生产(消防、道路交通)“五进”、“安康杯”竞赛、“青年安全文明示范岗”、“119”消防宣传日等宣传教育活动,要有定期的频道、版面、专栏、专题、专版。(责任单位:社发局、工会工委、团工委、各相关部门)

30、做好街道、社区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专题培训。(责任单位:安监局、社发局)

31、继续做好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

32、加大农民工的安全培训力度。(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

(八)加强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33、完成应急救援队伍资质认证,推进救援队伍标准化达标工作;没有专职应急救援队伍的高危企业,就近与应急救援队伍签订救援协议。(责任部门:办公室、社发局、各相关部门)

34、掌握应急救援资源和储备状况,建立工作联系机制。(责任部门:办公室、社发局、各相关部门)

35、加强对恶劣环境和气候条件下事故预防和应急协调机制,及时发布预警,落实防范措施;组织做好预案的编制、评审、备案、检查工作,组织开展应急救援演练。(责任部门:办公室、各相关部门)

(九)严格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36、及时上报各类事故,不瞒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责任部门:安监局、消防大队、建设环保局、质监局、社发局、各相关部门)

37、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查处各类事故,事故结案率100%。(责任部门:安监局、其他各相关部门)

38、落实防范措施和吸取事故教训,完善和落实事故问责制度、约谈制度,做好事故结案备案工作。(责任部门:安监局、各相关部门)

39、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处理结案跟踪督办倒查机制。(责任部门:办公室、监察审计局、安监局)

40、及时向社会公布事故查处结果,接受舆论、社会监督。(责任部门:安监局)

41、建立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多发季节的前期预报、预警制度,做好安全生产信访工作。(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

第四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徽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基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强化政策措施,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一)完善学校编制管理。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县级人民政府要在省批准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实行动态管理,编制向农村学校倾斜。加强农村学校和紧缺学科教师配备,促进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确保农村中小学开齐开足课程。

(二)创新教师补充机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大“三支一扶”计划中支教指标的比例,鼓励包括免费师范生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和艰苦地区任教。完善高校优秀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制度,扩大农村骨干教师到高校脱产培训和高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的规模。

(三)加大城镇教师支教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城镇学校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城镇学校新进教师原则上先到农村学校任教2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评选特级教师要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城镇的示范高中和特色学校要与农村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际对口支援关系。各地要创造条件,关心城镇支教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给予其一定的生活补助和交通补贴。

二、健全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四)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的联系,加强教育实习实践环节,提高教师职前培养水平。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五)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实行五年一周期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深入实施“国培计划”,扩大实施“省培计划”。整合师训、教研、电教等各种培训资源,实行校本研修、集中培训与远程学习相结合,推进教师教研与培训一体化。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推进小学教师学历专科化、初中教师学历本科化。

(六)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建立教师培训机构准入和培训水平评估制度,对教师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认证。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推动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研、电教、电大等部门的整合和联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校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七)实施“江淮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完善省特级教师、学科(专业)带头人、教坛之星和优秀校长等培养选拔机制,通过设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给予经费资助、开展课题研究、参加业务研修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批专家型教学名师和名校长。

三、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八)完善教师管理体制。中小学教师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要统筹管理教师队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县级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九)严格教师资格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逐步实行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并制订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岗位聘用、培养培训、考核制度相结合的办法,形成激励教师终身学习和不断发展的机制。

(十)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按照“省考、县管、校用”的原则,今后新任中小学教师实行全省统一公开招聘考试,笔试由省教育厅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省财政厅统一组织实施;面试由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财政部门组织实施。省教育厅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实施意见。

(十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内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有条件的地方,按照隶属关系,对新进教师以市、县为单位,积极探索试行 “无校籍管理”,由相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内统筹管理,由学校根据需要按期聘用,动态调整,合理流动,促进教师资源优化、均衡配置。

(十二)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和退出机制。加强教师的学考核和聘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工资分配,以及解除、续订聘用合同的基本依据。对经考核不合格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培训;经培训仍不合格的,应当调整岗位或者按照规定解除聘用关系。

(十三)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管理权限,组织实行城区学校间、农村学区学校间的教师定期交流,推行城乡间教师支教、挂职等多种形式交流,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加强薄弱学校师资建设。

(十四)改革教师职务制度。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实行城乡统一的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

(十五)完善校长管理制度。担任中小学校长一般应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其中中学校长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教师职务,小学校长应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教师职务。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校长一般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提名、考察或参与考察,按干部管理权限任用;初中和小学校长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选拔任用并归口管理。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实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每届任期为3-5年,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原则上应予以交流。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

四、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十六)加大资金投入。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继续教育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经费标准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1.5%,并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费附加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安排教师培训。

(十七)改善教师待遇。各级政府应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县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政策待遇,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山区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对新聘到省政府公布的全省“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区)

(皖政秘﹝2012﹞125号)县城以下(不含城关镇)学校任教的高校毕业生,享受提前定级待遇;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2级。

(十八)加快农村教师居住周转宿舍建设。各级政府要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支持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教师住房纳入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学校教师居住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边远艰苦地区教师特别是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教师和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任教、支教。

五、坚持育人为本,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十九)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以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重点,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二十)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广大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不得无故停课、缺课、擅离职守;要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组织或者参与对学生的有偿家教、有偿补习,在工作岗位上遇到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要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向学生或家长谋取私利,不得以任何手段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

(二十一)完善师德考核奖惩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建立教师师德档案,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评聘

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要完善师德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师德先进评选和表彰活动,树立师德典型,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二十二)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抓实抓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十三)完善教师队伍管理责任体系。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明确目标任务,制定配套政策,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负起统筹管理责任。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承担起教师队伍建设的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二十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督导工作。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的考核,总结成绩,整改不足,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一、强化政策措施,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一)完善学校编制管理。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

(二)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三)加大城镇教师支教力度。城镇学校新进教师原则上先到农村学校任教2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评选特级教师要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二、健全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四)加强教师教育。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五)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实行五年一周期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六)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建立教师培训机构准入和培训水平评估制度,对教师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认证。

(七)实施“江淮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造就一批专家型教学名师和名校长。

三、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八)完善教师管理体制。中小学教师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要统筹管理教师队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九)严格教师资格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逐步实行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

(十)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按照“省考、县管、校用”的原则。

(十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内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十二)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和退出机制。加强教师的学考核和聘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工资分配,以及解除、续订聘用合同的基本依据。

(十三)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十四)改革教师职务制度。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

(十五)完善校长管理制度。实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每届任期为3-5年,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原则上应予以交流。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

四、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十六)加大资金投入。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继续教育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经费标准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1.5%,并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十七)改善教师待遇。各级政府应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县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政策待遇,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山区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十八)加快农村教师居住周转宿舍建设。加强农村学校教师居住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边远艰苦地区教师特别是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教师和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任教、支教。

五、坚持育人为本,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十九)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

(二十)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广大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不得无故停课、缺课、擅离职守;要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组织或者参与对学生的有偿家教、有偿补习,在工作岗位上遇到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要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向学生或家长谋取私利,不得以任何手段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

(二十一)完善师德考核奖惩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建立教师师德档案,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评聘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要完善师德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师德先进评选和表彰活动,树立师德典型,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二十二)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十三)完善教师队伍管理责任体系。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承担起教师队伍建设的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二十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督导工作。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的考核,总结成绩,整改不足,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下载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分解意见和招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分解意见和招.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