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基层人民法院对外委托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基层人民法院对外委托鉴定工作
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民法院对外委托司法评估工作,是人民法院审判、执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科学、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评估报告,对于人民法院及时查清案件事实,公正裁判,顺利执行,减轻当事人诉累,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提高法院司法公信力,从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由于法律规定的不完善,以致对外委托鉴定、评估、拍卖、变卖在运行环节上存在诸多缺陷和问题,亟待解决。如何解决法院对外委托鉴定工作存在的缺陷和问题,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剖析,谈一点建议对策。
一、对外委托鉴定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未设立司法技术辅助机构,不利对外委托司法鉴定工作的开展。2006年11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规定:法院将对外委托工作从审判、执行部门分离,确定由技术部门负责,办理全院对外委托评估、鉴定、审计、拍卖、变卖工作,并提供审判工作中有关对外委托的技术咨询服务。但目前大多数基层人民法院没有设立司法技术辅助机构,有的法院把对外委托司法鉴定工作设在办公室,有的设在审监庭,有的设在监察室,有的设在立案庭等。因此,在对外委托司法鉴 定工作的管理上随意性大。
(二)鉴定机构鉴定项目不全,选择适格鉴定机构困难。目前法院涉及案件的种类繁多,对外委托鉴定的类别也逐年增加,除传统的轻重伤、伤残、笔迹、亲子、车损、火灾、精神病、医疗事故等十多种外,目前还新涉及到对医疗手术的必要性、字迹形成时间、纸张一致性、环境损害等复杂的鉴定案件,鉴定人名册中鉴定机构职能有限,大多鉴定机构不能完成上述复杂鉴定案件,很难选择有资质鉴定机构,导致法院在办理鉴定过程中浪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增加诉讼成本。
(三)送达选择评估机构通知书困难。在审判和执行工作中,当事人一方申请评估、拍卖情况时,遇到另一方当事人下落不明的现象经常存在。民事诉讼法第八十四条规定:“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 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有的法院审判和执行部门在报刊上,先公告送达应诉通知书或执行通过书,至少需要六十日。进入评估程序后,技术部门公告送达选择评估机构通知书,也需要六十日。由于被执行人往往缺席,机构选定后按照规定应当将选定机构结果通知当事人,以及通知当事人双方现场参加评估机构组织的现场勘验评估活动,都需要公告送达,仍分别需六十日。加之有些案件尚需通知当事人初步意见听证,几次公告 送达,不仅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而且大大延长了对外委托工作周期。有的法院采取“合并”公告送达的做法;还有的法院规定,对于当事人下落不明的,案件审理或执行过程中已经公告送达,且目前仍下落不明的,不再通知当事人,由本院监察室派人到场监督,随机选定评估机构。上述做法适当减轻了当事人的公告费用,缩短了委托时间,但由于法律法规没有这方面的具体规定,可能会有违反程序之嫌疑,甚至会成为日后当事人上访的主要理由。
(四)评估费的缴纳问题。按照国务院关于诉讼管理的有关规定,人民法院不得代收评估费,只能由当事人自己去评估机构缴费。由于评估费用与评估结果有关,只能在评估报告作出后才确定具体缴纳费用。实践中,通常先由申请方当事人预交部分费用。但司法评估实践中经常会因为下列两种情况时,会出现费用方面的争执。一是当事人申请评估后,由于种种原因中途放弃评估;二是对评估报告结果不满意拒绝续交评估费用,甚至要求退还预交费用。无论哪种情况,当事人都会以各种理由要求法院向评估机构追要评估费,给法院工作带来很多被动。
(五)关于重新评估程序的启动问题。对评估报告有意见,要求重新评估的案件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由于当事人对评估机构的不信任、评估报告的结果与当事人预期价值差距过大以及为了故意拖延办案周期而提起重新评估,使得评 估期限延长。而重复鉴定出现鉴定结果不一致时,承办人应该采信哪个结论?目前我们国家鉴定机构比较混乱,没有统一的规定,势必会影响案件的审判质量,统一鉴定的目的就难以达到。
二、进一步完善对外委托鉴定工作的建议及对策 为了使法院对外委托鉴定工作走上正规、有序,使鉴定结论具有科学性、权威性,又让当事人方便,办案人员觉得可信,笔者建议应采取如下对策:
(一)提高认识,按规定尽快设立机构、配备专门、专职人员,规范对外委托鉴定工作。建议基层人民法院应按最高人民法院法发(2006)182号文件精神,尽快设立司法技术辅助工作机构,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工作人员,为审判、执行提供技术咨询、技术审核、评估、拍卖、变卖等技术支持和服务。由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规定“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不得设立鉴定机构”,原有的专门技术人员已并入其他部门,所以专门技术人员欠缺,可将原有的专门技术人员调整到司法技术辅助工作机构,统一负责法院的技术咨询、技术审核、评估、拍卖、变卖等技术支持和服务工作。
(二)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确保对外委托鉴定工作顺利进行。司法鉴定工作不仅要按照对外委托鉴定程序,组织当事人选定鉴定机构、监督鉴定过程、取得委托鉴 定结论,而且要使对外委托鉴定工作更好地服务审判、执行工作,还要不断研究、完善对外委托鉴定工作机制,加强当事人提交的鉴定依据的质证能力,加强协调审判、执行法官与鉴定机构关系能力,使鉴定结论符合审判、执行规范,加强对鉴定机构的监督能力等,都必须提高对外委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建议定期组织对外委托工作人员学习培训专门的技术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及对外委托鉴定工作程序,开展理论与实践调研活动,不断提高对外委托鉴定工作人员业务技术水平,确保对外委托鉴定工作顺利进行。
(三)逐步完善对外委托鉴定机构入册工作,扩大名册中的鉴定类别(项目),确保对外委托鉴定工作质量。建议对外委托鉴定机构入册工作实行动态管理,适时将有资质的鉴定机构,特别是具有新类别鉴定资质的鉴定机构纳入鉴定人名册,扩大入册机构范围和鉴定类别,普通类别的鉴定机构入册不能少于三家,这样才能确保对外委托鉴定工作质量。
(四)完善对外委托的相关规定,加强对当事人接收法律文书及邀费的制约,确保对外委托鉴定工作有序进行。建议从根本上确立和规范对外委托制度,尽快完善相关送达制度,从而使对外委托鉴定工作真正有章可循,如在诉讼活动中需要鉴定的,当事人或监护人必须积极配合法院参与对外委托鉴定,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申请方应预交被鉴 定人的鉴定费、鉴定期间的差旅费、生活费,预期不交应视为放弃鉴定申请;鉴定时,法院、申请方、被鉴定人三方一同前往鉴定机构进行鉴定,避免当事人“操作”,导致鉴定结论不实,影响审判、执行质量。
(五)出台规定,实行两鉴终鉴制,解决多头鉴定,消除审判、执行的不利因素。建议社会鉴定机构管理部门按鉴定机构的规模,鉴定设备配备,鉴定技术人员技术职称、多少等进行分级,实行三级制,一级鉴定机构可复核二级鉴定机构的鉴定,二级鉴定机构可复核三级鉴定机构的鉴定,三级鉴定机构为初级鉴定机构;诉讼程序中的对外委托鉴定,实行两鉴终鉴制,解决多头鉴定结论,提高法官采信鉴定结论的信心。
第二篇:基层人民法院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人民法院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及对策建议思考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法院文化如同无声的细雨,对法院干警的道德修养、职业操守、办案质效和办案能力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何抓好法院文化建设,突出文化建设的实用性,促使法院干警在思想觉悟、文化素质、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等方面取得质的突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笔者就以所在的XX法院为视角谈一下浅显的认识。
一、法院文化建设现状
XX法院一直秉承“文化兴院、文化立院”的文化建设理念和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审判执行工作第一要务,全面加强文化建设,以建设学习型法院为切入点,以塑造法院精神和丰富干警文化生活为主线,把文化建设作为体现精神风貌、展现良好形象、增强队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作为大力弘扬司法文明、确保公平正义的必由之路,用心打造富有XX法院特色的法院文化,有为必有果,现已展现无限生机和活力,并推动了全院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辖区群众的普遍赞誉。
一是以学识文化建设为基础,提升干警司法能力。
积极创建学习型法院,年初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创新举措,引导法官干警更新学习理念、转换学习意识,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提倡和实践终身学习理念。搭建教育培训平台,鼓励干警参加在职学习,使法院队伍的整体素质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根据审判工作需要,举办审判业务培训班,构建多形式、全覆盖的法院队伍全员培训体系,切实保证审判人员及时掌握新的法律、司法解释的条款和内容,使审判人员的业务素质有较大的提升。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不断拓宽法院文化建设外延,通过学习研讨、心得交流、知识竞赛等活动,为法官干警学习锻炼搭建平台;开展“周五读书日”、“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法治信仰”全员读书活动,不断完善党员“读书角”基础设施建设;在内网设立专栏,刊登干警创作的文学作品、读书心得、办案体会、人生感悟杂文、诗词、摄影作品等,使干警沟通有平台、交流有场所,用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陶冶熏陶干警的情操,不断提高干警的综合素质。二是以精神文化建设为引领,提升干警思想境界。
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狠抓队伍政治思想和司法为民教育,引导干警树立坚强的政治意识、强烈的责任意识、牢固的大局意识。组织干警深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习仲勋纪念馆、渭华起义基地、杨震纪念馆等,重温入党誓词,加强干警自身廉政意识,时刻保持廉洁自律,把好人生方向,永葆廉洁本色;组织干警参加县上举办的运动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大合唱等,培养干警健康文明的兴趣爱好,不断丰富干警的精神世界,展现了法官干警的别样风采。同时建立了荣誉室,把法院发展、成长历程中的工作业绩和获得的荣誉进行集中陈列,激励干警牢记历史,珍惜现在,奋发进取,争创一流审判业绩。通过一系列丰富多样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厚的法院文化氛围,提升了干警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三是以制度文化建设依托,培育法院文化土壤。
高度重视制度文化建设,召开党组会研究修订出台了《XX岗位目标任务》,修订后的岗位目标任务、考评及奖惩办法更加符合法院工作实际,更易对照执行,更能发挥规范、激励、奖惩及评价作用。随后又相继出台了《XX县人民法院谈话制度(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基本实现了用制度管人、管物、管事,以制度促公正、促高效、守廉洁。四是以物质文化建设为保障,激发干警爱岗精神。
强化物质文化建设,通过物质文化建设凸显法院文化底蕴,完成了办公区、谈话区、审判区“三区分离”建设,建立与最高院对接的远程视频接访系统,建成审判执行指挥中心,为基层人民法庭安装了电子印章系统,升级改造建成了一座能够完全适应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工作需求的国家二级等级保护高标准机房,完成法院机关与基层人民法庭同步录音录像全覆盖建设,强化了人民法庭安检设施规范使用,绿化美化了基层人民法庭,亮化了办公楼,进一步改善法官干警的办公条件,为确保公正高效司法奠定了扎实的物质基础。五是以行为文化建设为载体,提升干警整体素养。
倡导文明用语,规范司法文明的细节。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文明用语和行为规范标准,统一规范着装,做到仪表整齐、风纪严整、举止端庄、行为规范。开展“三评比一规范”活动,提高案件质量。通过组织培训、庭审观摩、优秀法律文书评比、开展司法警察规范化管理、书记员技能竞赛等活动,强化了法官干警的精品意识,增强了法官的业务素质和司法能力。大力开展岗位技能评优活动,在全院形成树先进、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以弘扬法院先进文化。六是廉政文化建设重点,塑造良好法院形象。
开展纪律作风整顿、廉洁司法警示教育等活动,组织观看专题教育影片,发放反腐倡廉书籍,发送廉洁司法短信、制作廉洁教育活动展板,打造廉政文化墙,开展“清风伴我行、办案解民忧”、“纪法在心中严实勇担当”主题演讲比赛,推出“家庭助廉、亲情劝廉”廉政文化具体形式,提醒法官干警清廉常挂心里头,时刻牢记廉洁自律,警钟长鸣。
二、基层法院文化建设瓶颈
XX法院虽然在加强文化建设方面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是对法院文化建设缺乏长远的规划。
文化如水,滋润万物,悄然无声。文化,不可速至、不可强成。由于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的、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长远规划、统筹安排、长期努力。不少基层法院没有充分考虑自身工作和实际,没有结合地域、人文、司法等特性,形成自身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位,盲目效仿。这些都导致法院文化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造成了现实中的无序和散乱。二是对文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部分法官特别是法院领导存在重业务轻文化、重物质轻精神、重形式轻内涵的倾向,没有深刻认识和理解法院文化对提升形象、塑造队伍、促进审判的重要作用,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三是过于重视物化形态建设。
将争先评优作为法院文化建设的强大推动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不可否认,争创先进,积极培育先进典型,努力营造学习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确实推动了各级人民法院文化建设的发展。然而,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具有一定的可比较性,但是作为法院文化的精髓与核心的精神文化,却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具体的指标体系在不同法院之间进行比较,这使得不少法院只注重那些可比较的、物化形态的法院文化建设。
四是由于文化建设方面经费、人员投入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化建设的整体发展。
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非常突出,很难抽调专门的人员去研究这一课题,尤其是基层法院,缺乏专业的政工人才,能胜任此类工作的人不多。三、加强基层法院文化建设的设想与建议
一是制定长远发展规划。
法院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结合院情,以确保法官公正、高效、廉洁司法为目标,坚持渐次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将法院文化建设贯穿始终,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内容,结合自身实际,着眼长期发展,合理制定近、中、长期规划,开展与之相适应的文化建设活动,不断丰富其内涵和形式,从而形成法院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确保长远谋划、整体推进。二是建设自身特色法院文化。
要把现代司法理念、先进法院文化与XX地域传统文化传统结合起来,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继承、弘扬和创新,做到既继承优良传统,又体现时代特点,从而形成具有XX司法特色的法院文化。法官是法院文化建设的主体,文化建设不能由法院内部少数人或少数部门完成。要注重激发干警的积极性,通过政治上给待遇、时间上给支持、学习上给机会、经费上给保障,培养法官和法院其他工作人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不断增强法官干警的职业尊荣感,促进干警自发参与到法院文化建设中,自下而上地推动文化建设。可以定期举办“家庭聚会”——精品案件沙龙,让干警在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中主动交流和分享办案经验,充分发挥精品案件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提高法官的办案能力,调动干警的主观能动性和文化主体意识。也可引导干警自发开展“读书会”活动,交流读书心得,撰写读书体会,发表原创作品,提升干警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激发了干警参与法院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建设文化长廊,展示富于法文化内涵与法律常识的书法、美术作品等文化成果;在审判办公场所悬挂、设置法学名言、社会公德警句、廉政格言,建立“短信互动平台”,每周向干警发送名言警句,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三是营造文化建设良好氛围。
要积极挖掘、培养、树立体现时代精神的先进典型,用先进典型的光辉事迹全面展现法院精神文化的精髓和强大感召力,激发法官群体的活力和竞争力。通过学习先进人物事迹、组织道德讲堂、观看廉政短片、举行法官宣誓等活动,弘扬美德善行,摒弃不良之风,牢固职业理想。定期组织评选“每月之星”等活动,并通过短片、照片集、微电影等形式,用身边人影响身边人、用身边人带动身边人,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院上下形成你追我赶、积极向上、敢挑重担、廉洁司法的良好文化氛围。同时,鼓励法官在办理案件的过程中肩负起引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明善恶、重品行、促和谐的社会责任,倡导明礼、仁爱、尚德、和谐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法治文明,使人民群众逐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崇尚法治精神、遵守法律法规。开展“法院开放日”,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等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法院,近距离感受法院文化的熏陶。通过官方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进行普法教育,开展送法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等活动,传递法院优秀的文化信息,弘扬法治理念,扩大文化影响,营造文化氛围。四是强化法院文化保障措施。
要加强组织保障,必须专门成立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一把手”院长亲自担任组长,把文化建设与审判执行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考核、同推进,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实效,达到以文化建设积蓄审判执行工作强大动力的效果。要加大文化建设经费投入,在细节上通过法院名册、文化长廊、法官誓词、办公场所的各类书画牌匾和法官名册等系列设计以及配套设施的完善,为法院形象注入深厚文化底蕴。总之,法院文化建设是长期、系统的工作,法院文化建设与审判执行工作互相促进,密不可分,因此,要把审判执行工作中形成的符合时代要求和群众需求的观点、方法、思想、总结出来,推动构建公正、高效、廉洁、为民的法院文化,实现以文化助推法院建设和推动社会法治文明进步的作用。
第三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 问题及解决对策
专业代码:国际经济与贸易(00243)
作者姓名: 胡亚会
学 号: 200820422单 位: 商 学 院
指导教师: 刘琛君
2012年5月21日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1 Abstract................................................................................................2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1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2
(一)宏观层析的障碍.....................................................................................2(二)企业自身问题.........................................................................................4
三、解决对策......................................................................................6
(一)发展中国家投资为基础,不断扩大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6
(二)调整海外投资结构,积极投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7
(三)大力推进本土化战略,与当地企业一起成长.................................7
(四)积极推进品牌战略,着力培育中国的世界跨国公司.....................8
(五)注重技术战略,形成海内外一体化的技术开发体系.....................8
(六)注重投资方式选择,加大跨国并购力度.........................................9
(七)加强对外投资促进的政策支持,创建完备的企业海外投资促进体
系...........................................................................................................9
(八)以企业主导,市场为导向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10
(九)借势借力,“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10
参考文献............................................................................................11 致谢信................................................................................................12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企业国际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和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和特征。而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国际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发展中国对外投资业务,使中国经济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获得一定发展,但在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尚存在投资动机不明确、整体水平不高、地区和行业分布不平衡、投资主体过于集中、缺乏政府积极引导与监管以及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是关于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的分析;然后,是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最后,是关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宏观;企业自身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has become the world economy a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and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mportant standard and characteristic.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enterprise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China's foreign investment business development, the Chinese economy further into the world economy, p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nhance the strength of China's economy and has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China enterpri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ccess to certain development, but in the enterpris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here are still in the process of investment motives are not clear;the overall level is not high, the region and industry distribution imbalance, the investment subject is too centralized, lack of government actively guide and regulatory and financial service system is not perfect.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First of all, is about our country enterprise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Then, China's enterprises are faced with the problem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Finally, is about the solution of these problems countermeasures.Keywords: Chinese enterprises;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Macro;The enterprise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及解决对策
前 言
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维护我国国家经济安全,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举措。从上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政府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至今,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得到快速发展,中国企业逐渐成为全球直接投资领域的一支新生力量。
一、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自1979年国务院允许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一直发展缓慢,除1993-1994、2000-2001等年份略有增长外,其他年份流量水平普遍不高。直到2003年,开始出现快速增长势头,流量额由2003年28.55亿美元激增到2008年521.5亿美元,2010年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122个国家和地区2283家境外企业进行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3亿美元,同比增长6.5%。截至2010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已超过2200亿美元。
从地区分布情况上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拉丁美洲,2010年末,我国在亚洲投资存量达1313.2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量71.4%,主要分布在中国香港、新加坡、中国澳门等。拉丁美洲为332.4亿美元,占17.5%,主要分布在开曼群岛和英属维尔京群岛等。非洲为78亿美元,占4.2%,主要分布在南非、尼日利亚和赞比亚等国家。欧洲、大洋洲和北美洲所占总量比重较小,为2.8%、2.1%和2.0%。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2011年末,我国第一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14.7亿美元,占总量0.8%;第二行业370.6亿美元,占20.2%,其中以采矿业和制造业所占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比重最大;第三行业为1454.4亿美元,占79%,主要分布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和批发零售业。
从投资主体分布情况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主体类型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国有企业仍占主导地位,截止2011年末,国有企业在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中占69.6%,有限责任公司占20.1%,股份有限公司占6.6%,而私营企业仅占1.0%。
从发展状况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应处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实际上,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在总体规模上还存在一定差距。截至2010年底,我国1.2万家境内投资者在境外设立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3万家,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境外企业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美元,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净额2457.5亿美元,虽有所增长,但由于受资金、技术、经验、人才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发展速度慢,规模不大,与我国的发展和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因此,分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资投存在的问题,制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思路和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
(一)宏观层析的障碍
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境外投资政策与管理体制都还来不及做出充分的相应调整,不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
1.立法严重滞后,管理体制亟须完善
尽管中国自对外开放以来,经济腾飞,海外直接投资也有大幅增长,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没有一部专门规范海外投资的法律。加入世贸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这一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尽管商务部商务部日前出台《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将企业海外投资审批核准权利下放到地方。但是当前最主要的是国家应出台一部促进“走出去”的国家性法律,将促进境外投资提高到立法高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立法严重滞后于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在国内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使我国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对企业海外投资合法利益的保障不够。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管理体制方面,由于无法可依,我国的境外投资管理涉及财政部、税务总局、商务部、国家外汇管理局、国资委等众多部门,由此造成行政审批程序复杂、环节多、周期长问题,降低了企业投资效率。而且,多头管理容易造成管理和监管缺失。
与此同时,我国的投资协定更注重为“引进来”提供优惠政策,忽略了为“走出去”的企业争取平等待遇。截至2009年5月,我国已签订了127个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对促进企业海外投资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但是,面对复杂的国际投资环境,我国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对争端解决机制规定有待加强。比如,需要进一步明确针对发展中国家的例外条款,为减少贸易摩擦创造有利条件。
2.尚未建立对外投资的配套机制
目前,我国国内还没有建立起一整套适宜企业“走出去” 的工作机制,在促进“走出去”战略的融资机制、人才培养机制、中介服务机制等方面,远不能适应企业走出去的要求,也没有形成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整体合力。
(1)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缺乏中介机构的有力支持。目前,我们国家本土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准远未达到提供我国对外投资服务的要求:不仅数量少,业务范围有限,而且在运营模式、业务规范、诚信和行业自律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近年来,我国企业大型的对外投资项目几乎全部聘请有外资背景的投资银行担任财务顾问,而聘请外资中介机构可能存在泄密风险及立场不一致等问题。因此,我国企业对外投资需要中介机构提供完善的服务和支持,进行有效的引导与协助。(2)企业对外投资出现了专业化人才储备不足的状况。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需要了解各个国家对国外投资的监管重点、标准及程序,熟悉东道国的政治制度、民族理念。既需要懂得中国企业管理经验,还要熟悉国外语言和商业模式;既要善于利用国外技术人才,也要尽快培养自主创新型人才队伍。而我国企业在对外直接投掷中虽掌握了控股权,但技术与管理却由于缺乏专业人才而相对滞后。
与此同时,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不仅缺乏科学管理手段,相关优惠政策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引用,特别是在境外加工贸易的信贷资金和金融保障支持方面,申办难度相较大,境外加工贸易项目可以享受的商业银行信贷和扶持贴息政策没有得到完全落实。
(3)政策导向作用有待加强。政策导向作用有待加强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个是缺乏总体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在国家这个层面上缺乏统一规划和合理布局,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宏观系统不完备。第二个是管理创新不足。协调力度仍需加大,从中央到地方,对于对外投资都在遵循一个原则,也就是说以风险防范作为第一位,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制约了对外投资发展。在立项审批方面,分别由中央和地方审批,贸易和非贸易性的关税也不同。项目审批程序也比较复杂,更影响了企业在海外发展的积极性,甚至本身有积极性的企业,为了提高效益,绕过了管理部门,出现了实有对外投资企业远远大于现有统计数字的现象。
(4)促进对外直接投资的政策和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融资难、发展战略不明确、对投资国政府政策、技术政策、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不熟悉,投资风险大等诸多难题,需要政府部门在信贷、外汇、税收、保险、投资情报服务和技术援助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境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世界经验表明,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往往是靠政府促进政策的强大力量获得成功的。没有与之匹配的政策支持体系,往往难以支持海外竞争的强大压力。
(二)企业自身问题
1.缺乏国际直接投资和经营经验
从投资区域结构看,近几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更为广泛,2011年底,中国的1.3万多家境外企业共分布在全球17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亚洲、非洲地区投资覆盖率分别达到90%和81.4%。但是我国对外投资区域仍较为集中,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从境外企业的地区分布看,亚洲是中国设立境外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其次为欧洲,非洲位居第三。境外企业分布的主要行业依次为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建筑业及农、林、牧、渔业,其中,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分别占30.2%、21.9%。我国90%以上的对外直接投资投向了亚太地区,相比之下,欧洲等其他地区所占份额极小。这种过于集中的区域投资结构容易造成一些企业设点交叉重复、自相竞争的不正常局面,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市场的进一步拓展。
2.内部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投资决策盲目,经营亏损严重等
当前我国“走出去”的企业中有许多企业缺乏“知己知彼”的战略分析,没有对外投资的长期发展战略和明确目标,更由于没有通过科学论证而盲目投资,直接影响了跨国经营的成功率。麦肯锡2010年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过去的20年中,中国企业有67%的对外直接投资是不成功的。商务部统计也显示,目前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我国境外兼并收购的企业只有1/3处于盈利和持平状态。如TCL集团与阿尔卡特建立的移动电话合资企业因为亏损,在合作9个月之后于2005年5月宣告解散。
3.跨国经营能力和技术水平不足
(1)国经营人才缺乏。高素质、复合型的国际化管理、技术人才,是企业占领国际市场的有力武器。目前科技企业“走出去”普遍存在创新人才数量不足,素质不高等问题。根据麦肯锡公司关于国际化人才需求的调查显示,中国企业跨国经营至少需要75000名中高级人才。而由于受企业规模、资金和研发平台所限,通过聘请、设立海外研发机构、与世界最优秀的研发机构合作等途径充分利用国际研发人才并培养自身研发队伍的机会受到一定限制。此外,我国现行的海外人才引进战略由于受国内人事制度、用人机制、社会保障、配套服务等方面内在缺陷的制约,致使海外高端人选择回国时面临工作环境、社会环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诸多不适应,从而使我国科技型企业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困难。
(2)中国企业的技术进步还明显不足,不仅同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同一些新兴工业化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一定差距。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2001公布的世界主要国家技术成就指数(TAI)评价体系和资料显示:世界技术成就指数最高的是芬兰,其指数为0.744。美国和瑞典居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技术成就指数分别为0.733和0.703。技术成就指数居前十位的国家依次还有日本、韩国、荷兰、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加坡。中国的技术成就指数为0.299,排在第45位,居世界中等偏下水平。中国与处于同一类的巴西和印度相比,中国除了在中高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和平均受教育年限略高于巴西,在各方面都低于巴西;与印度相比,中国各项指标都优于印度。但是,中国与第一类国家的差距巨大,特别是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着鸿沟,在新技术传播方面也明显不足,在人类技能培养方面的差距制约着整体技术成就水平的提高。
(3)跨国经营企业信息信息不灵。对于技术寻求型境外直接投资,其直接目的就是利用技术外溢效应,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以此获取并长期保持企业技术优势。而目前中国对外投资的大部分企业中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尚未建立,国内为之服务和支持的信息也不够,与国外相比,现有的信息系统对国际信息收集和处理、和反馈功能都很弱。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的94%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其中中国香港、开曼群岛、英属维尔京群岛占75.6%。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多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数并非技术全球领先的地区,中国对外投资的大部分企业在技术全球领先的地区中几乎都未建立信息收集和反馈系统,这也是跨国企业经营发展的障碍和制约。
三、解决对策
(一)发展中国家投资为基础,不断扩大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
1.继续保持对发展中国家投资的优势
从投资区域结构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分布区域较为集中。对外直接投资的很大部分流向了亚洲,占投资总量的88.1%,其中约3/4的投资流入香港地区。加上占总额近20%的拉丁美洲,对上述三个经济体的对外投资存量占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78.2%,并且有了较好的投资基础和经验。鉴于目前现状,从投资区位上看,除继续保持在亚洲地区投资的基础优势外,还应积极扩大对拉美地区,尤其是非洲地区的投资。从投资产业看,有两个方面:
(1)加快制造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梯度转移。目前,中国制造业中轻纺、家电、电子、机械部门已经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相当一部分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稳定,已经相当适应国外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需求,具备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条件。
(2)加快资源密集型产业的投资。发展中国家大多有丰厚的资源,尤其是拉美、非洲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和资源条件加强合作开发有利于扩大当地市场,缓解国内资源约束。
2.加强对发达国家和地区投资力度
发达国家一直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地区。相比对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中国对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所占份额极小。他们拥有世界先进的技术、管理、以及悠久的海外投资历史,这些都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财富。首先,有一定技术条件的高新技术产业要率先进入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类产业包括电子、通信设备、航天航空、生物工程等行业,由于这些技术与外国先进技术有着较大的差距,加强对发达国家(或地区)投资,以海外公司的区位优势为平台获取世界领先技术,迅速向母国扩散,有利于加速中国技术水平的快速提升。其次,已具有较为丰富投资经验和市场经验的优秀企业应积极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向发达国家投资。如海尔、华为、联想等企业都应是领先者。第三,积极鼓励企业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设立研发中心。通过海外研发中心可以雇佣大量当地科学家、工程师,从而为获得最前沿的技术信息。
(二)调整海外投资结构,积极投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仍然处于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初级状态,这不仅与全球投资的产业走向存在较大差距,而且与我国目前产业发展的现状也存在较大差距。许多产业的潜能并没有在海外投资中得到释放。为此,在保持现有投资产业的基础上应加大制造业、服务业,尤其是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力度,形成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以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的海外投资产业体系。因此,在制造业中,应加强以电子信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比重,通过向发达地区投资加快获得核心技术能力。在服务业中,应加强信息服务业、金融业、现代物流业等现代服务业的投资比重,这类产业不仅能够获得丰厚利润,而且为制造业的海外投资提供服务支撑。
(三)大力推进本土化战略,与当地企业一起成长
经营当地化是海外经营成功的规律和基本原则。近年来,随着国家支持力度的增大、企业自身实力的提高,东道国的环境制约,日益成为我国科技型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需要给予高度关注的问题。因此,中国企业要成功地实施全球化战略,主要表现有四方面的内容:
1.要学会本土化经营,积极融入东道国经济
跨国公司当地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实施“全球公民”战略,如IBM、SONY、飞利浦等全球公司都在极力淡化本公司的民族身份。目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大多习惯于“独往独来”,这势必会造成与东道国的隔阂,不利于跨国经营。
2.树立当地服务意识
跨国公司在海外经营中十分注意为当地的服务,他们把自身利益与东道国利益有机地结为一体,这不仅为树立其全球品牌奠定了基础,也使跨国企业深深扎根在东道国的土壤。
3.积极吸引使用当地员工和管理人才
著名跨国公司沃尔玛、通用电气、摩托罗拉等企业在我国经营中,员工的本土化都在90%以上。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则几乎是从普通员工到高管人员全盘“移师海外”,这种“国内员工海外经营”的模式必将难以为继。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4.尊重当地风俗习惯,融入当地企业文化,实现共同发展
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跨文化沟通能力对于企业成功经营所起的关键作用,积极在跨文化沟通培训上投资,重视跨文化沟通策略的研究,积极融入东道国当地社会。
(四)积极推进品牌战略,着力培育中国的世界跨国公司
目前,培育世界品牌的跨国公司,已经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参与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战略。中国跨国公司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属于典型的发展中国家中小型跨国企业。因此,加快创建和培育世界级跨国公司对于加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1.要加强产业政策扶植
国外经验证明,在发展跨国公司初期,国家实施产业政策扶植是十分必要的。日本许多跨国公司在初期阶段所面临的环境与目前我国企业非常相似,而日本政府用产业政策这双“有形的手”扶植它们度过了“襁褓”时代,成为世界品牌的跨国公司。韩国的情况也大体相当。
2.产业政策要坚持扶优扶强原则
只有扶优扶强,才能加快大企业的迅速成长,形成一定数量的世界级企业,并利用大企业的竞争优势带动中小企业走出去。
3.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
随着民营企业规模不断壮大以及中国对外投资政策的鼓励,民营企业的海外投资势头会日益强劲。
(五)注重技术战略,形成海内外一体化的技术开发体系
近10年来,跨国公司的技术战略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研发中海外子公司的作用越来越大
近年来,跨国公司开始大量在海外设立研究开发中心,目的是把母公司的技术通过海外的研发机构更好地向外扩散,并根据当地市场条件、运用当地科技人员,对技术进行二次滚动的N次开发,子公司的技术开发成果可以提供母公司和全球其他子公司共享。
2.技术创新成果主要是通过海外子公司转化为规模经济
技术创新需要依赖于一个规模的市场,跨国公司正是通过全球子公司的生产补偿少则几亿美元,多则几十亿美元的开发费用,由此也导致跨国公司技术成果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内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外部转让的比重越来越小。
3.跨国公司在投资某种新技术、新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过程,同时也建立了新的国际标准体系,这种首先获得的标准体系会在海外投资中获得极大的竞争优势
因此,应借鉴跨国公司经验调整技术战略。主要表现为,由逐步进入市场到大幅度转让技术。中国对外投资的技术投入和其进入市场同步进行。应采取十分谨慎的策略,先设立企业(小规模的),向海外投资企业适当转让生产应用技术,再逐步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新产品的生产,相应加大技术投入,并不断地投入动态技术,当投资达到一定规模,市场占有了相当份额后,开始设立研发中心,从事既满足市场也面向全球的基础研究,由单纯的技术转让向研究开发经营战略转变。此外,应注重对技术的控制性。越是高新技术产业越是要对企业控股,愈是技术先进的企业,愈是倾向于采取独资方式。
(六)注重投资方式选择,加大跨国并购力度
企业在对外投资的起步阶段大多采用合资方式,用以降低海外经营的风险成本,这是对外直接投资的规律,跨国公司进入中国时如此,中国企业初期的海外投资也是如此。随着对当地经营环境的不断熟悉,以跨国并购为主要手段的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会增加,成为主要方式。近年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速度和规模都在大幅度增长。2009年并购投资占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34%。2010年上半年公布了14宗资源行业领域的海外并购交易,最大一宗海外并购交易是中石化以47亿美元的价格自ConocoPhilips购买了加拿大Syncrude公司9%的股份;另外一宗大额海外并购交易是中投公司再次投资加拿大PennWest Energy公司,累计投资额达12亿美元。这反映出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跨国并购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采取积极慎重的态度。
(七)加强对外投资促进的政策支持,创建完备的企业海外投资促进体系 强有力的对外投资促进政策是企业海外投资成功的保证。世界各国为了鼓励企业“走出去”都实施了不同的促进政策。如,设立海外投资促进机构,加强财政信贷和税收政策支持等。英国不仅设立了各种行业协会,为企业的海外投资沟通信息,搭建桥梁,政府还成立了出口信贷担保局(ECGD)专门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担保和保险。正是这种完备的促进体系使企业的海外投资有了强大的后盾。目前,中国在这方面还十分欠缺。为此,首先要加强海外投资的财政信贷和税收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政策支持。尤其是对鼓励的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内企业关联带动性强的企业,如海外投资企业通过国内零部件采购带动了国内企业出口,应该给予更优惠的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支持。二是建立政府、民间各种形式的海外投资促进机构,通过不同渠道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服务。三是逐步改革政府投资审批制度,降低门槛,鼓励各种不同行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走出去”。
(八)以企业主导,市场为导向促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扩大对外投资越来越得到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视,但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往往容易形成“一哄而上”,“定指标,下计划层层考核”,使本应市场推动的事情成为由政府主导的一场运动,这是中国建国以来无数教训的总结。因此,要做到科学理性投资。由于政府大力倡导,企业在对外投资中会充满热情,同时也容易产生盲目性。在中国,跨国公司“拿银子当金子卖”,而中国企业“拿金子当银子卖”,甚至“拿着金子换来一堆费铜烂铁”的也教训不少。因此,只有冷静分析判断和科学决策,才能减少风险和损失。此外,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政府提供服务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加快“走出去”的法制建设,制订涉及对外投资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并制订配套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
(九)借势借力,“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走出去”和“引进来”是中国对外开放并行不悖的两个轮子,两者的有机结合会大大提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首先,应继续通过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来促进了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提升内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二是把我国向外资开放的市场与中国海外投资的市场进入联系起来,力争为企业扩大海外投资创造更多条件。三是与已在华投资成功的跨国公司携手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第三国投资,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在国际上的销售网络渠道和影响力,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总之,对外直接投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是一个道路崎岖的开拓过程。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知识时代,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特别重视技术研发和自主品牌问题。企业对外投资成功与否,既与企业自身选择和决策有关,又与政府的政策和扶持相关。这就需要双方紧密合作,共同进退。
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1]王晓红、李自杰、李耀辉.改革开放3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回顾与展望[J].国际贸易,2008,(9):38-42.[2]李敬、冉光和、万丽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不佳的原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3):69-71.[3]张智.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特征及启示[J].国际经贸,2008,(10).[4]张如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域选择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3):106-110.[5]张为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和路径安排[J].国际贸易问题,2006,(7):105-110.[6]胡景岩、王晓红.新形势下的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J].宏观经济研究,2005,(7):3-8.[7]王其辉.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优势、特点与问题[J].国际经济合作,2004,(3):4-7.[8]张天阵、王贵民.FDI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10,(2):78-81.[9]邹玉娟.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转移与母国技术提升[J].经济问题,2008,(4):105-108.[10]杨大楷、应溶.我国企业FDI的区位选择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3,(1):25-28.[11]赵囡囡卢进勇.对外经贸实务[J].,2011,第12期
[12]易九桂.探析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方式选择的因素和策略[J].集团经济研究,2006,(5)[13]张天阵、王贵民.FDI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10,(2):78-81.[14]王晓红、李自杰、李耀辉.改革开放30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回顾与展望[J].国际贸易,2008,(9):38-42.[15]李敬、冉光和、万丽娟.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绩效不佳的原因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8,(3):69-71.聊城大学本科毕业论文
致谢信
在本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刘琛君老师。刘老师从2012年年初论文导师分配好之后就一直和我们保持联系,提醒我们论文的进度。首先是开题报告的审核,然后是实习答辩以及实习报告的审阅,以及论文初稿、一稿、二稿还有最后的定稿,整个过程刘老师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也正是有了刘老师的心血,才有了这一篇您眼前的论文。
同时,感谢学院老师四年来对我们的教育和爱护,让我们从一个无知懵懂的孩子成长为已经踏上社会半只脚的青年。也感谢我的母校——————聊城大学,谢谢您培养了我四年!
第四篇: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村级财务会计委托代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
村级财务推行会计委托代理制,建立“农村财务管理服务中心”,是规范农村财务收支行为,强化农村财务管理和会计监督,管好用好农村集体资金,维护农民利益的有效措施;是促进农村发展,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农村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巩固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推行财务公开工作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强化源头治理,建立防腐机制的重要环节。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这项制度在加强农村财务资产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为不断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对会计委托代理制后出现的问题应当予以重视。
一、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委托代理机构不适应
村级财务委托代理会计人员工作性质和职能不相适应。乡镇会计代理村级记账,又审计自己做的账,这种组织机构的不适应,不可能使审计结果取信于民,从法律的角度上说也是行不通的。
(二)代理工作条件不适应
代理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得不到保证。乡镇会计同时大多数还兼职乡镇其他职务,无法保证代理工作时间,影响了代理工作的完成进度和代理工作质量。
(三)代理手段缺乏科学化
目前,我村级财务大多数村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管理,但是部分乡镇干部由于年龄老化、业务素质低等因素,会计电算化管理未能得到顺利实施。随着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推进,建立村级财务计算机管理网络已经是顺应形势的需要。但我县因受多方面原因,到目前为止尚未建立村级财务计算机管理网络,影响了村级财务的透明度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推进。
(四)财会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村级报账员票据取得、审核不严格,报帐不及时。近几年由于代理会计岗位调动频繁,部分代理会计未能及时更新知识,跟不上形势发展的工作需要,存在代理会计不会记账、不会操作电脑等现象,严重影响了代理工作的开展。
二、对策和建议
(一)要改革会计委托代理体制。
改变乡镇农经员担任村级代理会计的做法。村级财务代理会计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由乡镇人民政府和县农业局在全县范围内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取。代理会计的人数以5~8个村配备1名为宜,代理会计的工资由县、乡、村各级统筹安排,乡镇负责乡镇财务管理服务中心的管理、考核和监督。
(二)加快行政村的并村步伐。目前,行政村划分得过多,造成了村级组织机构臃肿,“村官”队伍庞大,农村基层工作事务繁琐。把没有必要单独设立为行政村的村撤销,然后合并到其他行政村,减少村级组织机构,既可以精减“村官”队伍,降低行政费用,减轻农民负担,又可以解决聘用村级代理会计经费问
题。这样一来,乡镇农经干部就可以从当前繁忙于村级会计代理工作中解脱出来,使他们保证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中。
(三)加快建立村级财务计算机管理网络。有关部门要将村级财务计算机管理网络建设列入议事日程,把村级财务计算机管理网络建设作为推进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内容。村级财务计算机管理网络建设可以先在县乡两级推行,然后逐步推行到村一级。
(四)要加强提高代理会计人员的素质
提高代理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首先应从加强基层业务培训着手,有计划地组织代理会计进行中短期业务培训,提高代理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突出加强对代理会计人员的政治理论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财务专业知识及技能教育,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强、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代理会计队伍,顺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第五篇: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形势、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境外投资政策与管理体制都还来不及做出充分的相应调整,不利于我国企业“走出去”,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一套完善的境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世界经验表明,企业在海外投资初期往往是靠政府促进政策的强大力量获得成功的。没有与之匹配的政策支持体系,往往难以支持海外竞争的强大压力。
关键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战略
从中国政府2000年第一次明确提出“走出去”的口号,至今已经十年。至今已经十年。十年间,中国企业对投资领域覆盖了经济大部分行业,其中采矿业、商业服务、金融业、批发零售、运输仓储和制造业合计占境外投资存量的90%以上。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应处在较高的水平上。但实际上,我国与部分发达国家在总体规模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由于受资金、技术、经验、人才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发展速度慢,规模不大,与我国的发展和经济实力极不相称,因此,分析我国企业对外直接资投存在的问题,制定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发展思路和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随着国内外投资环境的变化,当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立法严重滞后,管理体制亟须完善
尽管中国自对外开放以来,经济腾飞,海外直接投资也有大幅增长,但到目前为止中国尚没有一部专门规范海外投资的法律。加入世贸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这一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尽管商务部商务部日前出台《境外投资管理办法》,将企业海外投资审批核准权利下放到地方。但是当前最主要的是国家应出台一部促进“走出去”的国家性法律,将促进境外投资提高到立法高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国内立法严重滞后于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海外直接投资在国内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使我国签署的双边投资协定对企业海外投资合法利益的保障不够。
(二)海外企业投资规模小,经济效益偏低
国际上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投资额,大型跨国公司平均为6000万美元,发达国家约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约为450万美元,而我国约为112万美元。投资规模明显偏小,一方面容易造成我国企业在海外市场上出现管理困难的现象;另一方面企业不能在产品生产、开发、创名牌、搜集信息等方面分享规模经济的好处,影响海外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海外投资企业一开始就成为国际市场竞争中的弱小者,使企业步履艰难,力不从心;同时由于销售利润微薄,拓展市场的能力十分有限,也难以通过自身积累扩大规模。从已开业的海外企业经济效益看,基本状况是“两头小,中间大”,即盈利显著和亏损的占少数,大部分处在略有盈余和保持状态,这种状态不仅难以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而且同亚洲“四小龙”和东南亚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海外企业相比,也有较大的差距。
(三)缺乏高效统一的宏观管理与协调机构
目前,对海外投资企业的宏观管理工作还缺乏统一的部署和协调,对外直接投资的财经部、经贸部、国家外汇管理局、中国银行及中央各部门、各地方政府负责管理,实行各管一段、一事一议、多头管理的制度。因此,投资兴办海外企业不仅审批程序繁杂、期限长、效率底,而且宏观管理薄弱,缺乏总体规划和指导,缺乏具体扶持和帮助。对海外投资的方向、发展战略、投资重点、行业导向、地区布局等没有明确的统筹安排,以致目前对海外企业存在着
管理过死或放任自流的两种极端的倾向,导致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既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由存在企业领导人满足现状、怕担风险、不思进取的保守现象。另外,由于受经营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影响,我国海外企业普遍缺乏充分必要的海外筹资融资、对外投资立项、生产经营、国际市场营销及人事管理等方面的经营自主权,然而这些权力在外国跨国公司却都具备,这样就使我国海外企业在与外国跨国公司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而且还严重阻碍我国对外投资的发展。
(四)海外企业缺乏高素质人才,经营管理水平不高
在海外创办企业要求具有大批高级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金融财会人才和法律人才,这些人才要能用外语处理有关业务和纠纷。按照这样的要求,我国海外企业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有些外汇经营管理人员经常抱有临时观念,缺乏跨国经营管理人员应有的素质,这主要是由于很多单位将外派员工到海外投资企业工作作为一种待遇,然而,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不具备国际金融贸易知识,不懂当地法律,以致海外企业经营业务难以顺利开展,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应采取的策略
1、应当尽快完善相关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相关法律体系尚不完整,仅有一些内部规定或实施办法,没有完备的法律体系。当前,应围绕加入WTO后的新形势,亿创新的思路,着重就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投资政策、所有权形式、经营模式、人才管理、双重征税等问题,做出一些原则性的规定,进而形成较具体的实施条例,以逐步完备和形成一部管理海外企业的国内立法。
2、制定对外投资战略规划:制定对外投资的战略框架及实施办法,应当鼓励和知道跨地区、跨部门、跨国别的合作、联合、战略联盟等各种方式的投资,明确对外投资的重点区位和产业。在区位选择上,应优先选择有资源、有市场、有效益、有优惠政策和双边关系友好的重点国家和地区。
3、相关机构监管和支持:建立对外直接投资的数据信息系统,为修改和调整政策法规提供依据,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鼓励国内商业银行到我国企业较多的国家和地区开设分行,帮助投资者处理日常的金额业务和融资问题。因此,外汇、商检、海关等部门均应协调支持企业对外投资。
4、制定鼓励政策与制度:首先制定就应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它包括关税、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同时,在海外投资项目中工作的中方员工应享受个人所得税减免待遇。其次是信贷优惠政策。我国政府应该对有市场前景的投资项目,通过财政贴息等措施,有优惠的利率担保,从奖金上支持跨国企业的发展。最后是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境外投资保险制度是资本输出国政府对本国投资者在国外可能遭受的政治风险提供的一种保险制度。
5、签署与利用国际协定:我国已正式签署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与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分别约占与我国有贸易投资往来国家和地区的44%和31%,但它们基本上都是立足于鼓励和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东道国角度。我国应进一步与其他贸易投资伙伴国签署类似双边协定,加强宣传,从投资国角度,充分利用双边协定为我国企业提供政策保护和优惠。
“走出去”和“引进来”是中国对外开放并行不悖的两个轮子,两者的有机结合会大大提高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水平。首先,应继续通过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来促进了内资企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尤其是提升内资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能力。二是把我国向外资开放的市场与中国海外投资的市场进入联系起来,力争为企业扩大海外投资创造更多条件。三是与已在华投资成功的跨国公司携手进入国际市场,进行第三国投资,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在国际上的销售网络渠道和影响力,提高投资的成功率。
总之,对外投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探索过程,是一个道路崎岖的开拓过程。在知识时代,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特别重视技术研发和自主品牌问题。企业对外投资成功与否,既与企业自身的选择和决策有关,又与政府的政策和扶持有关。这就需要双方紧密合作,共同进退
参考文献
1刘畅。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科技创业2009
2王沛容论国有企业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卡工程 2009
3张承惠,朱明方 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问题和政策建议重庆工学院学报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