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实效的尝试与做法

时间:2019-05-14 08:04: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实效的尝试与做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实效的尝试与做法》。

第一篇: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实效的尝试与做法

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实效的尝试与做法

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和所处地位决定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讲求实效。课时少,教学任务重,学生课业负担重,这一切要求教师要在45分钟内高效地完成教学的各个环节,从导课、讲授新课、小结、练习与反馈等都要完成。其过程中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活动,尽量给学生更多的展示空间、引导他们去探究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备课要精心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一、兴趣的培养是提高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对感知、注意具有指向性,它可以使人不知不觉地去观察、研究某种事物。有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某项事物感兴趣,就会主动地接近它、思考它,就会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这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前提条件。

1、设计启发性问题,上好导语。上好一堂历史课,导语设计十分重要。古人云:“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历史课,如果有个好的开头,成功地导入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先声夺人的力量,将能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激发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气氛,使学生进入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提高教学效率。如在讲《鸦片战争》一节时,首先提出设问:(1)中英两国远隔重洋,19世纪中期从英国航行到东方的中国必须绕非洲好望角,主要交通工具还是帆船,至少要4个月。相距如此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爆发战争呢?(2)这场战争为什么叫鸦片战争?(3)英国发动侵华战争仅仅是为了保护罪恶的鸦片走私吗?(4)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会战败?这样,使学生感到新奇,被吸引住了,从而激起求知欲,由此导入新课。

2、利用课本插图,增强直观性。历史插图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各个领域,提供了直观的、确切的地域空间图像,表达了文字难以表达的效果。与课文配合,相辅相成,是历史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形象生动的插图,学生不但感兴趣,而且也容易接受。诚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历史插图有的以浓笔重彩宣染激烈的战争场景,如《三大战役示意图》,《1939—1942年德意在欧洲的扩展》等等,有的以简洁的线条勾勒出人物的神貌,如《孔子像》、《周恩来》,有的以严谨的构图描摹器物的形态,如《半坡人面网纹盆》、《大顺政权货币》等这些感性的画面最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并激发起热烈持久的情绪。

3、运用多媒体教学,创设情境。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是过去性;同时历史又是具体的,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人物的语言、思想、特定的心理活动,有遗址、遗物等,可见历史是生动、形象、具体的,其情景性强,但由于教材的简约性,使本来引人入胜的史实大为失色。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相应的情境氛围使学生产生感情共鸣,轻松愉快地接受知识信息。如“虎门销烟”的壮举、“开国大典”的盛况、“两次世界大战”的风云等,再现了当年的风貌,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4、史论结合,感受成功之愉悦。“史”作为历史材料,是反映历史本体的内容,“论”是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而得出的观点和结论,是有关历史本体的认识内容。对史料的研究只有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才能真正认识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这要求在历史教学中,必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去分析、研究历史材料,剖析教材的具体内容,强化史、论结合的教学。当学生能自觉地、经常地和有针对性地把具体史料的学习与历史理论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就能感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带来的成功之愉悦。从而体验到历史课的真正魅力,增强学习历史的内在兴趣。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实效性的主要方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我们获取知识是为了运用知识。在知识的运用中不仅有字词、事实、概念、规律这样的陈述性知识作为基础,还要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程序。这种程序是有规律的,叫程序性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在理解和记忆陈述性知识的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加强对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在讲解历史问题时要把分析问题的相关思路揭示出来,并使学生了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同类问题的时候也能用相关的方法去分析,这是提高历史课堂教学实效的主要方法。

1、展示经典作家和历史学家的思维过程,做好典范。如历史学家分析革命的原因时,首先要着眼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矛盾。经济上的矛盾必然反映到政治上,这样就要分析当时的阶级关系。但是革命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爆发?这就要分当时的革命形势。但是革命形势的形成还不一定爆发革命,还要有革命政党和领导人的努力。即分析革命原因的一般方法是:分析社会经济矛盾、阶级关系的变化、革命形势的形成和革命政党或领导人的活动,有时候还要指出革命的导火线。分析太平天国发生的原因可以这样,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原因,世界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努力,学生就可以举一反三。

2、展示教师的思维过程,做好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满足于传授基础知识,不能满足于如何去整理、归纳、总结历史问题,而且要把教法和学法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更要注意讲“我是怎样想的”、“还想到了什么”、“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去想”等等。把教师的思维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去体会、思考,并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

3、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提高思维能力。学生个体运用方法解决学科问题的本领、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最终是在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在学生的头脑内部来完成的。因此,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就必须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暴露思维过程,并对学生的思维过程作出评价、剖析。若学生的思维过程无误,其思维与其他学生思维接近,就会给其他学生以启发,若思维有误,可针对其要害予以纠正,同样会给其他学生以影响。

4、让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学生思维能力的形成,要依靠多种教学形式来完成,特别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讨论,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主动参与中实践教学双边活动,培养创造性思维。苏联教育心理学家赞可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如在《瓜分中国的狂潮》一课,可以组织讨论:为什么在十九世纪末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印度独立运动和印巴分治”一目,可以对导致印巴两个邻国关系如此恶劣的原因进行探索。通过讨论、辨析,或“殊途同归”、或“百花齐放”,切实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1、提出问题,引入自学之门。上课伊始,先提出一至两个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问题。比如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时,提出:以孙

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派是怎样掀起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通过思考,将本课内容进行简单概括。

2、有意设疑,促使自学深入。自学指导贵在设疑,学生创造精神,创造性格和创造习惯养成的核心是“疑”。疑应设何处?一般说来,设在讲课的开头、讲课的重难点、讲课的街接处、讲课的结尾以及教材中易使人乏味的地方。比如讲《戊戌变法》时,可这样设疑:无产阶级在什么时候产生、是怎样产生的?民族资本主义在什么时候有了初步的发展?为什么?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是怎样揭开的?又是怎样开展起来的?起了什么用呢?从而锻炼和促进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3、联系比较,扩大自学的效果。联系比较可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比较,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比较,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比较,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演变和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比较。例如讲《日本明治维新》时与《 戊戌变法》进行联系比较:两者的背景、内容、领导阶段、维新方式诸方面有很多近似的地方,为什么其结果却是前者胜利后者失败呢?把历史上有关联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思维,形成准确、清晰、完整的历史概念。

4、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综上所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完成历史教学的目标。

3、联系比较,扩大自学的效果。联系比较可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比较,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比较,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比较,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演变和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比较。例如讲《日本明治维新》时与《 戊戌变法》进行联系比较:两者的背景、内容、领导阶段、维新方式诸方面有很多近似的地方,为什么其结果却是前者胜利后者失败呢?把历史上有关联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点,促使学生思维,形成准确、清晰、完整的历史概念。

4、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能力训练,提高自学质量。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应着眼于训练,多问“为什么”,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综上所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要从兴趣培养入手,使学生“乐学”、“想学”;要以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方法,使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激发学生“乐学”、“想学”的内在动力;要以自学能力的培养为主要途径,使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真正学会学习。只要使学生“乐学”、“想学”、“会学”,就能提高历史教学的实效性,完成历史教学的目标

第二篇:调动学生兴趣 实现课堂高效

调动学生兴趣 实现课堂高效 ——关于践行高效课堂的一点体会

赵益民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高效是课堂的终极目标,两者之间是否有着必然的联系,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者,通过对自己几年来践行“高效课堂”理念的总结和反思,谈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与同行沟通,以期为更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做一些探究性的基础工作。

一、学生无兴趣,课堂无高效

总听到身边的教师抱怨学生上课不听讲,走神,小动作等等,以至于因为批评学生,组织课堂纪律而耽误了课程进度,也就更谈不上课堂的高效了。

对于此种情况,我们说不否认有个别学生因厌学而主动地去捣乱课堂,我们也不否认有个别的教师对课堂教学有应付的情况,但这都是极端的个别情况。其实更多的低效课堂既不是学生的本意,也不是教师的本意,而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错位造成的。具体说来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按照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来设计、展开教学过程的,这是一个理性的过程。但是,学生,尤其是年级偏低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感性为主,理性为辅。正是这两者之间的错位使得教师单用教学内容上的逻辑理性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过程中以兴趣为导向的感性需求的的。也就是说,教师认为教学的内容重要而讲课的方式是否有趣不重要;而学生认为教学的内容不重要,而课堂教学本身有趣才是重要的。在我曾经进行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实践当中,起初总会面对这样的学生现象——不写作文,编作文、背作文……但在随后进行的个性化教学方式、指导方式、和评分方式的尝试,学生很容易就洋洋洒洒写出600字的文章,在对这个做法的总结中我写到:学生说不会写,其实只是写不好,这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学生因为写不好,所以对写作失去了兴趣,最后干脆不写了。所以要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并且写好作文首先要让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兴趣了,才使产生高效的课堂教学效果成为可能。在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发现,部分小学教师“规范作文”的做法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学生背作文习惯的养成,而部分学生通过“编”的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让一部分学生相信,只要到时候会“编”就行……这些带有痕迹的作文方法在中学阶段的或多或少都会受到老师的遏制,给一个较低的分数,一而再,再而三,学生就无所适从了,一方面是以前的方法用不上了,另一方面是还不掌握新的作文的方法,所以有不少的学生选择了放弃。如何选取一个切入点让学生能够对中学写作有兴趣呢?这就是我在个性化作文实践研究过程中首先解决的一个问题,即,让学生都有这样一个认识:你们每个人都会写,只是离好的标准有一些差距而已。进而再运用适合学生方法引导他们一步步朝“好作文”的方向努力,学生的兴趣始终是有的,学习的效果也出来了,而高效也就在这样的过程中慢慢孕育出来了。

所以,要想有高效的课堂,就先得让学生对所上的课有兴趣。

二、学生有兴趣,课堂一定有高效吗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说,学生对课堂感兴趣是课堂高效的基础条件,但不一定表示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就一定能产生很高的效率。这需要我们对学生所喜欢的课堂进行细致的分析,看看学生是喜欢课堂的形式,还是喜欢课堂的本身,这两者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在很长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中,运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被认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法宝,为了推行这一手段的运行,在各类型的课堂展示过程中,运用现代化手段成为一个重要的评价标准,其理论依据是:在这信息化的时代,一支粉笔一本书的课堂是无法吸引并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

在我们开展的高效课堂研究实践当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汇报课、展示课的时候,能够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甚至在一段时间里都使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但是,在对这些教师教学活动的跟踪调查的结果表明,许多教师后来都不采用相关的科技手段,理由有二,一是在科技手段运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时,学生的兴趣是调动起来了,但学生的兴趣点仅仅停留于活动的过程中,或者活动的形式,而说到学习的效果却不是最佳的,所以在后来必须采用传统的方式来赶上教学的进度。说到另一个理由,则是部分教师是带着功利目的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画蛇添足的使用了科技手段,其运用手段的目的不言而喻,因为使用科技手段的课堂教学在各类评比活动中是可以加分的。这样使用科技手段上过的课堂必须要重新炒冷饭,也就更谈不上提高课堂的效率了。

从上面的实践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所谓让学生感兴趣的课堂只是在形式上让学生感兴趣,这些形式常常不一定会和课堂的高效最终画上等号,我们说,表层形式上的兴趣所产生的只是形式上的高效,课堂上热热闹闹,学生们目瞪口呆,过后一无所获。对此,我们不由得要思考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学得更快和让学生对学习本身更感兴趣哪一个更为重要?

三、课堂有高效,学生一定有兴趣

日前,温家宝总理到北京35中学听课并进行了点评,我在详尽阅读了相关报道之后发觉:温总理对所听课程的点评更多的是关注课堂教学的思维模式的创新意识,而并非仅仅停留于课堂组织形式这些表面化的层面上。在感叹温总理对教育有实质性的了解的同时,也有感于温总理的评课将会对未来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那就是高效课堂该从形式上深入到本质上来了。

是让学生感受游戏与活动的乐趣,还是吸收活动中的知识?其关键取决于教师对课堂的设计能力和对学生的引领能力。而在这其中就要求教师不仅在技术上要把教学设计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还要在教学情感上热爱自己所教学科和课堂教学,决不能以完成任务的心态来应付课堂教学。只有这样才可能把课堂置于学生的兴趣之上并通过落实教学目标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我们在课堂教学准备的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只有立足于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把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知识的教授有机的结合起来才是高效课堂实现的有效途径。

在我曾经进行的个性化作文教学实践当中,首先是突破课堂形式的界限,即是把常态课上成观摩课和高校课,而这一切都是需要建立在对学生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对于作文教学研究的成果可谓多矣,但是哪一个是最为具体可以适用于我的学生的方法呢?我说,没有。我们可以借鉴别人提出的观点,进而仔细分析他们提出这样那样的观点是出于怎样的初衷,是针对他们怎么样的学生提出的。随后我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的学生应该用我为他们量身设计的训练方法,作文训练的目标是一致的,教学的方向是一致的,但我们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为了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我们必须扎根于自己学生的实际特点,在研究的深入进行中,我有深入分析,每一批学生的特点又是不尽相同的,这让我明确了这样一个命题:营造一个高效的课堂不可能凭借一个点子,一个技术手段就能实现的,我们需要更多的考虑本质是上的问题,即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方法,而不应该只是单纯在形式上打转转。

让学生有兴趣的课堂不一定是高效的课堂,但是,高效的课堂一定是让学生有兴趣的,我在这里提出这样观点并非抵制现代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而是想说明我们对高效课堂的理解应该从形式上深入到本质上来,即立足于学生兴趣的实际考虑高效课堂的途径,而不是单纯依靠形式上的东西吸引学生。毕竟,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否高效是要通过学生体现的。

第三篇:如何提高提问技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提问技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一、巧妙利用提问时机,吸引学生注意力。

准确掌握课堂提问的时机需要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灵活机动地进行提问。例如,在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要及时提问,通过提问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课堂教学中来;在上课的过程中,由于讲授的时间长,学生产生了疲劳厌烦的心理,教师要即使提问,重新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讲到重点、难点的地方,为了引起学生注意,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果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思维发生障碍,要及时提问,以便排除故障,使课堂教学按计划顺利进行。

二、正确把握提问难度,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

教师在设计提问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能力水平和现有的知识储备,设计学生通过思考能够回答的问题,问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太难的问题学生回答不上来,就会处于一种紧张焦虑的状态,不但达不到提问的目的,而且还容易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如果教师的提问偏难,学生就会对教师的提问心有余悸,不敢回答,或干脆回避,这样就会削弱学生的求职欲望。反之,太容易的问题缺乏深度和广度,学生回答起来轻而易举,容易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而且简单的问题没有启发性,学生回答时无需动脑筋,思维能力处于原来的水平,同样也达不到提问的目的。当教师发现提出的问题难度不当,应该立即更换另外的问题,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的道理,教师掌握问

题难度的原则应该是稍难但不超过学生的水平。

三、善于控制提问频率,调动学生学习能动性。

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宜太少,也不能过于频繁。课堂上提问太少,师生之间缺少互动,教师就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反之,如果课堂提问过于频繁,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学生疲于应付,容易产生焦躁心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善于控制课堂节奏和提问频率。对于一些简单的提问,可以采取快节奏、高频率,如连锁回答、连珠炮式的提问等;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提问,教师则要放慢节奏,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再加上大班教学的客观环境,因此小学英语课堂提问一般采取快节奏和高频率的形式为多,以节约教学时间,增加提问人次,扩大提问的覆盖面。当然,并不是提问越多越好,过多的提问不仅使学生应接不暇,还容易使学生对提问产生紧张和厌倦的心理,而且会干扰学生的自主学习,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总之,课堂提问频率要与学生的心理、生理相适应,并根据教学内容大难易做相应的调节,做到起伏有致,快慢和谐,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合理运用提问类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提问的诸多提问类型中,课堂程序性问题运用得较多。这种问题旨在帮助教师组织教学、实施课堂活动和检查学生的理解情况。在小学英语教学的初级阶段,学生主要以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学习基本词汇和进行单词句型操练为主,课堂提问的任

务是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模仿和操练机会。因此,教师可采取依此模仿和连锁操练的方法,从而增加提问的人数,扩大提问的覆盖面。随着学生英语基础知识的增加、基本技能的形成和英语思维习惯的养成,在课堂上应增加理解性提问和交际性的比例,即教师应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出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当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疏理时,则可以安排检查性问题和综合性问题,一方面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利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的能力。

五、认真分析提问对象,给予学生操练机会

教师在进行提问时还要注意分析问题对象的不同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学生的智力、知识水平的高低,接受反应速度的快慢,所以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不同的问题。让聪明自信、学有余力的学生回答难度较大的问题。这样,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另外,教师要注意提问的范围,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少数几个人的身上,要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面向全体,兼顾差异。不能过难,只面对少数尖子生;也不能过易,要使大部分学生通过动脑筋都能答得出。复习旧知识时,要针对后劲生提问;传授新知识时,要保证全体学生都进行思考,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操练机会。

六、注意保持提问态度,营造愉快学习氛围。

教师要想营造宽松愉快的提问氛围,还必须注意自己提问时的态度。小学生情感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如果教师在学生答错问题时

态度冷淡、求全责备或言辞尖锐,会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提问和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评价时,要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和亲切、友好、宽容的态度,消除学生的自卑感,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回答问题出色的学生,教师要热情表扬,使之产生成就感,强化刻苦学习、超越自己的能力。

教师的提问技能在课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启发全体学生迅速进行思维过程,积极主动思考,发展创新能力至关重要。因此,小学英语教师要尽快掌握课堂提问的教学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篇:调动学生兴趣 提高教学效率论文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伴有积极情感色彩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最活跃的内部动机。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顽强拼搏,努力学习。只有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发挥学生的巨大潜能,才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回顾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科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导入部分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如何在每节课刚开始就将学生的思想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将课下的放松、无状态变成上课时的思想集中、探究欲望高,并能主动学习?这就需要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在讲授“我们居住的地球”时,我用“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场景和杨利伟在太空中拍摄的地球照片来引入课题,从最关注、最令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生活事件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又如,在讲授“大气压”时,我首先安排了一个类似魔术的实验,将平口杯盛满水,用一张平的纸盖住,先用一只手按住纸,另一只手将杯子倒过来,再放开按住纸的手,让学生观察并发现:纸居然没有掉下来。很多学生都被这一奇怪现象所吸引,这样就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立即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创设情境,巧妙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求知欲

一个好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波浪。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设疑,巧于设疑,通过设疑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到新奇有趣,学生就会随着教师设置的疑点,不断思索下去。精心设计问题,这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条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条途径。

思维自惊奇和疑问开始,而惊奇和疑问又是兴趣的源泉,只要学生对某一现象发生惊奇和疑问时,学生才愿意去进行探索,教师要设法把学生置于发现者和探索者的位置上,通过精心设计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有了问题,才会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这是学习的动力,也是求知的来源。但是提出的问题不能是空洞的,提出的问题要尽量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情境就是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教学进入情感领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凭借情境,把知识的教学、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以及道德情操的陶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在科学教学中,有意识地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创设适合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教学情境,巧妙地提出问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例如,我在讲授“一氧化碳性质”时提问:在农村,有人在煤炉旁放了一盆水,然后禁闭窗门睡觉,这样做将引起怎样的后果?为什么?

三、注重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科学课中,许多重要的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同时,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好奇心较强。科学实验形象生动,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性。因此,学生对实验演示往往比听教师讲课更感兴趣,几乎所有学生在上课时总是盼望教师早一点做实验。在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设计演示实验,学生实验,能增强其趣味性、新颖性,能有效地刺激学生感官,使学生从感知生动、奇妙的科学现象,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同时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应多让学生动手,并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总结、归纳,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无形中掌握了学习科学的方法。例如,在学习“电路图”时,我准备了很多器材,“同学们,你们能用桌上的器材让灯泡亮起来吗?”学生非常兴奋,很多学生很快就把线路连接正确;然后我又紧接着问:“你能让两个灯泡同时发光吗?”连接正确后又比较每个组连接方法是否一样?哪里不一样?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学生掌握了知识,热情又高涨,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总之,只要我们遵循学生年龄特点,学习的心理特点,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努力提高探究、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等各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实效性,促使学生去感知体验、实验观测。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要积极地观察、认真引导,要善于捕捉最佳契机,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使学生思维活跃,热情饱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五篇: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下面笔者就如何激发、培养、延续、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和谐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先决条件

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热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是中学生学好数学的重要心理因素。教师拓课堂上提问学生问题,一是为了检查自己的授课效果及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二是为了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课堂上教师切忌责罚、挖苦、嘲弄学生,避免使学生产生紧张、害怕、反感等情绪,进而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见解,要耐心听取,面带微笑地加以解答;对正确部分充分肯定,对不妥或错误之处,则循循善诱,引导他们自行更正,使课堂教学变为师生心理交换的过程。另外,教师的授课心境和教态的好坏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影响学生对知识信息的输入,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因而,教师热爱学生的情感,愉快的心绪,和蔼的表情,温和的语调、激情的话语,必将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妈妈”般的师生效应,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一种热爱心理。

二、巧妙导入新课是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奏

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但是一定要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上做文章,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积极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奠定必要的心理基础。

新课导入不但要有目的性,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一位教师在引入“利用对数进行计算”这节课时是这样做的:先复习旧知识,然后提出下面一个问题:一张纸的厚度若为0.083毫米,对折3次后,其厚度是0.083×23=0.66毫米。若对折30次后其厚度是多少呢?告诉同学们,其厚度比10座珠穆朗玛峰还高!这个结果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利用对数进行计算”。这时学生高度兴奋,迫不及待想知道计算方法,从而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效率。

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主要形式。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通过观察、思考、探索,主动地获取知识。如讲“平行四边形概念及其性质”时,教师可以举出一系列平行四边形图形或实例,先告诉他们这些就叫“平行四边形”。接下去就让学生自己比较、分析,去发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通过交流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不仅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概念,而且理解了概念的含义及各种相关性质,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载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实效的尝试与做法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动学生兴趣提高课堂实效的尝试与做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悉心关注学生成长,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悉心关注学生成长,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2017年乡村教师访名校心得体会 秭归县沙镇溪镇西陵小学姜仕民 当我接到通知我要到北京参加乡村教师访名校的国培时,我的内心无比激......

    提高职业学校德育实效的六点尝试[本站推荐]

    抓细抓实常规管理是构筑德育高楼的坚实根基————提高职业学校德育实效的六点尝试校园常规管理工作的实况是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一面镜子。如果走进一所学校,我们不经意地看......

    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闹枝中心小学 黄利杰 爱因斯坦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激发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效率的突......

    构建有效课堂调动学习兴趣

    构建有效课堂调动学习兴趣 房县青峰小学周明宣课堂上,我被学生们的表现强烈地震撼着,摆脱了束缚的他们所迸发出来的潜能竟有如此巨大。纵观全班,学生有大量的时间和空间,他们时......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打造高效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打造高效课堂 新课程理念要求每位教师要注重打造高效课堂,可怎样的课堂才算是高效课堂,如何才能打造高效课堂,是我们目前遇到的一大难题。......

    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

    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点做法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做小动作、东张西望、心不在焉,学习极不投入。通过谈话、问卷调查了解到这些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没有进入学习情境。为......

    聚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实效[★]

    聚焦数学课堂,提高教学实效 ——“同课异构”心得体会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备受关注。有效教学将课堂中的分分秒秒都赋予生命的活力,智慧的灵性,通过教师科学......

    开展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实效

    开展有效教学 提高课堂实效 ——浅谈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内容摘要】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的学科,也是一门会考和高考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众多信息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