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一模学生优秀作文
2018年一模学生优秀作文:
(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都说中国人有种菜天赋,这话真有道理。
小到饮料瓶、塑料管、泡沫箱,大到楼层露台、小区空地,住房周围边边角角,都能被中国人利用来种点绿菜。
从雪域高原哨所,到海南海岛礁驻地,战士们自给自足,吃到了时令蔬菜;远赴南极的骨科医生王征,在中山站成功培植了无土蔬菜,让外国南极考察站的人羡慕不已;武警宁夏总队后勤基地养殖员孙鹏,当兵15年,种菜15年,把昔日的不毛之地建成占地近2000亩的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区。
到美国帮儿女照看孙辈的中国大爷大妈在美国很难融入当地文化,种菜可以帮他们打发时间,也算是一种寄托相思的方式。
非洲每年都会因为缺粮食而申请国际援助,大多数人常常挣扎在温饱线上。中国人去了,手把手的教非洲人怎么种地,不但帮他们解决了吃饭问题,还建了农贸市场。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看法?请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一季蔬菜短,万事精神长
一点绿色,在钢筋混凝土中点缀四季,在黄色大沙漠中救人生死。一抹黄色,在雪域海岛创造奇迹,在不毛之地歌颂传奇。黄皮肤的中国人,带着他千百年流传的种菜传统,征服世界。在我看来,征服世界的不仅有生命的魅力,更有精神的光辉——中华优秀传统精神。
半辈汗水浸土地,一寸一尺总关情。在中国,人们总是对土地有着崇高的敬仰与尊重。这是两千年农耕文明刻在我们血液之中的。因此你能看见,不管是楼层露台还是小区空地,只要有土壤,便有中国人种地的痕迹。甚至在国外那些中国的大爷大妈也耐不住寂寞,这是中国人骨子里对土地的依恋,是千百年来对自然的尊重。因为尊重,我们选择勤劳,用心呵护每一块土地;因为尊重,我们选择珍惜,哪怕只有一抔,也不让它孤独生活;因为尊重,我们选择铭记,虽然月亮总是故乡圆,但国外的土壤,却依旧成为铭记故乡的选择。难道尊重土地不是中华优秀精神吗?
一生青春赴诸国,千丈万里仍念忠。冰心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热爱祖国的人便什么苦难,什么屈辱都承受得了。”昆仑雪山的高寒缺氧不是苦难吗?而我们的战士在这里吃上时令蔬菜。宁夏戈壁的干旱缺水不是苦难吗?而我们的士兵,把不毛之地建成示范区。他们把一生青春都献给荒芜,却因为对祖国的热爱,承受苦难,在荒芜之地开出最娇美艳丽的中华之花。反观我们现在极少部分养尊处优的中学生,你浪费的每一度电都是国家为你创造;你浪费的每一滴水,都是国家为你抽渡,你浪费的每一粒米都是国家为你培养。难道热爱祖国不是中华优秀精神吗?
百世髓中流和谐,共同命运中国连。古语有云:家和万事兴。此处的家不仅是家庭,更是国家,不仅是国家,更是世界。因此,当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无数国民交口称赞。而有能力的人更实践践行。他们去往贫瘠的非洲,手把手教他们如何种菜种地,为他们绝望的生活带来温暖的光。这种和谐不仅体现在国家行为,也彰显在生活各处。我曾看过天命老人为外国友人亲自领路,也曾听过新闻里地铁站里昏倒的外籍男子被国人救助,更是在口语课上向口语老师亲自介绍中国。和谐连接世界。难道追求和谐不是中华优秀精神吗?
由自然到人类,由中国及全球,正如契诃夫所说:使命绝不是自我,而是世界。中华文化及那些历久弥新的精神也不应该仅在中国,于是他被小小数株蔬菜,传递到大江南北。或许菜叶几天就蔫,但精神却万世永传。
第二篇:一模优秀作文
温州市2014年“一模”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你对一切错误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会将你关在门外。(泰戈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成语)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感情,也可以发表议论。
悦纳错误,理性对待
龙湾中学高三(10)班 范晨雪
有人曾说,人之降临,错误便已如影随行。他时而阴骘如鹰,时而温柔似水,既是坠入深渊的羁绊又是攀登成功的云梯。有的人恐惧殊甚,詈骂斥之,而有的人则坦然豁达,悦纳错误,理性对待,最终成就人杰。
诚然,错误又矮又丑,实在称不上是个“高富帅”,也着实不讨人喜欢,但若抱着愉悦态度看待他,却也是受益非浅,青霉素的发明,不正是这样一个美丽的错误创造的吗?
我们常惊叹聪颖的牛顿引我们走进了一个多么神奇奥妙的世界,那星河闪动,银光烁烁,令多少人留恋忘返,可观之晚年,却固执信奉上帝,不愿接受错误,才为他璀璨人生留下了可叹的一笔。而焦尔在数次试验后,果断提出了“要科学,不要永动机”,这为他往后发现能量守恒定律埋下不可置否的一笔。这是对于错误的悦纳,是科学的睿智,是恰如其分的知难而退。
欧阳修曾说,强者不自省,或死或泥于无闻,弱者能自力,必能称其于一世。弱者的成功,是面对自己犯下的数次过错的接纳与纠正,是无数个红叉后得到的胜利的对勾,是拾起强者不屑的自省。
如果你对一切错误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会将你拒之门外。泰戈尔如是说。陶行知面对弟子的诘问大度认错;吴冠中的画受农夫批判也虚心纳谏;丘吉尔坦诚接受来自士兵的指责。任何人都不是完美无缺,毫无瑕疵的,我们有权利并且一定要让自己懂得犯错,这才是大家的风范,名将的豁达。
然而并非所有错误都可被原谅,一场败兵走北的覆国之战,究其缘由竟是区区一枚马掌钉;一场步步为营的对弈,却因一着不慎,便满盘皆输;还有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自鸿门一宴后,就已注定他霸王不复,命绝乌江的结局。由是观之,纵使有些错误是助你前进的垫脚石,但有些错误,哪怕微毫,足以让人悔不终生。对这“一着”,我们要慎之又慎。是故,有遇错误,悦而纳之,但更高明的做法,理性待之。不是盲目的排除和接纳,而在错误中汲取经验,渐入佳境,这样错误才不至了无意义。将它当作一次美丽的邂逅吧,也请用智慧驾驭它。
(50分)
[评点] 本文融合两则材料,辨证的看待分析错误,提出理性对待错误,既要悦纳错误,又要注重重要的环节;观点较明确。既有名家之言,又有事理分析,内容较充实。六七两段采用排比形式列举分析事例,容量较大。个别事例尚不够典型;文章虽用牛顿的反面事实,但反面论证需要进一步充分论述,使文章论述更具辩证性。
脚边的淤泥
苍南中学学生
真理是上帝的脚印,错误则是你脚边的淤泥,只要你保持清醒,坚守自我,那么你终究会寻到自己的上帝。
古语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实则不然。棋局之上,步步凶险,千变万化,一子下错,即陷入万劫不复。但人生之安变化对于棋局来说只多不少。有谁生而为圣人,从不犯错?我想没有。所以重要的不是在乎自己是否会犯错,而是应该在意自己对待错误的态度。
文学巨匠高尔基著作等身,闻名中外。但他却有一个特别的爱好,写诗。虽然自知写的不尽如人意,但他还是会不时写上几首。
一天,恰逢诗人马雅可夫斯基到家中作客。大文豪按捺不住,将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诗拿出来请教马雅可夫斯基。谁知这个被誉为“革命歌手”,写“楼梯诗”的诗人一看便开始批评高尔基:“你这诗怎么可以这样写?„„”待马雅可夫斯基说完,抬头一看,这个老人正在偷偷地抹眼泪。同来的人强烈要求马雅可夫斯基向高尔基道歉。高尔基却说:“在这个方面马雅可夫斯基是我的老师,他指出我的错误是应该的。”
这短短几句话,不仅突显出高尔基一代大怀的谦逊,而且还可以看出高尔基对待错误的态度——接受并改正。假使高尔基仗着权威勃然大怒,呵斥马雅可夫斯基,结果可想而知。
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城市之光》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卖花的盲女在听到重重的车门响后,以为遇到了阔人,连忙向前兜售鲜花。好心的流浪汉不忍拒绝,用身上仅有的二角五分买了一束鲜花。这个片段播出后,受到人们广泛的称赞。当人们问卓别林怎么想到这么细致、真实的场景,并将其演绎得如此完美之时,他淡淡地说了一问:“我只不过是在否定了341个方案后得到的第342个方案。”
我们不免惊叹于卓别林对艺术的热爱与敬重。正是这种一丝不苟,承认错误并争取完善的态度成就了一代大师。
错误,不过是脚边的淤泥,它能够阻碍你,但它永远都不能限制你前进的脚步。当你经由山水,经由光阴,脚边的淤泥也随着这一切雕琢你,塑造你,锤炼你,带你去找寻真理。
在路上
瑞安市第十中学高三学生
人生在世,我们一辈子都在路上。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探求真理的道路上。或许这里说真理,便显得有些空乏,我们不妨把真理的尽头看作是一份事业,或平凡或非凡伟大的成功。
那么在这真理之路上,这一道弯弯折折,时而泥泞时而顺坦的路上,我们知道,会有一段路总是布满荆棘,或花开遍地。
但你要时常想起那尽头,那来自成功的光明。那尽头便是风郎气清。所以,你不必怕。
也就是说,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你不必怕被锋利的荆棘刺破皮肤,不必担忧犯下的一些无伤大雅的错误,你必要坚持不懈义无反顾。
你是否记得英雄丹柯?面对族人的质疑、不屑、轻蔑,他毅然决然的掏出自己熊熊燃烧的心,照亮了黑森林,带领那一群无知的族人走出了阴暗痛苦的森林。走向了光明幸福的草原。
那些来自无知的族人的“刀锋”,还有那来自险境里的威胁无疑是丹柯在通往草原道路上的尖锐、极具杀伤力的荆棘,然而丹柯,这位心灵充满爱的英雄,高举自己燃烧的心,勇往直前,披荆斩棘。
我们暂且不去评判丹柯的牺牲是否值得。于他而言,对族人的救赎便是他光荣的使命。
丹柯做到了,到达了光明的彼岸,真理的尽头。那些出现在途中的荆棘都不是问题。
你是否听到来自古希腊的沉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是亚里士多德,在通往真理的道路上,这位古希腊文明的集大成者发出了这样的慨叹。
他认识到老师柏拉图在哲学与生物学上认识的错误,经历数十年的不断探索,实验,终于,真理之光降临。
所有真理必出自无数次错误的尝试,所有成功必来自无数次曲折的探索。你抬头看那日光灯,在黑暗中为所有勤勤恳恳的人照明,它便出自爱迪生无数次的实验。
爱迪生的成功,攻克下所有可能的错误。于是有了这满室通亮的光明。所以,我们在路上,不必怕那险滩与荆棘,一路大步向前吧。那些错误,在尽头的真理之光的照耀下,也会显得可爱起来。
(50分)
[点评] 文章仅写了不怕失败一方面,而且主题不够明显,达, 不到一类作文的要求。但可贵的是能够以课本里的丹柯为例子。(刘建利)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温州市第四中学高三(6)班 陈渊景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我之所以要以问号结尾,并不是在乎会否 “满盘皆输”,而是对“不慎”二字充满了疑惑。对比着泰戈尔的那句话,我便开始思考:“不慎”,是怎样的“不慎”才会导致“满盘皆输”?
“不慎”应当有两种。一种“不慎”便如泰戈尔所说的,对一切错误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便对其关上门。这种人我称他们为“伪君子”。“君子”之处,说的是他们有追寻真理的行动,进行过,失败过。而“伪”呢?便是把一切错误都当成了错误,真理最终都没有机会出现,而前面所做的工作全都化为了泡影。他没有坚持下去,所以“满盘皆输”。
而第二种“不慎”呢?是对一切错误都开门,这是完全不同于第一种“不慎”的做法,我称这么做的人为“先驱者”。他们与前者的本质不同便是把错误请进门,仔细研究、深刻思考,不断改变自己的意识,去理解、去接受这些可能是“对”的事物,并提出自己的全新理论。这种人最令我欣赏。可是这么夸他们,为何他们还会“满盘皆输”?其实,这里的“输”只是他们向真理靠近的过程中的一个艰难的阶段,这里的“输”代表着另一个开始,为后人向真理出发找到一个更近的新的起点。
就像亚里士多德的“重物先落地”理论,现在看来已成为大家的一个笑料,以致于人们附带着又重新看待了其他由他而提出的理论。虽然错误较多,亚里士多德却仍然是我们心目中的伟人。可以说,在某些方面他的确是个大输家。但当时人们的认知也不可能意识到有“加速度”之类的东西,是生活、经历让人们把它给提炼了出来。这种“不慎”虽会被世人所笑,其主人会成为某种意义上的输家,但是精神可取,社会需要这种先驱者。自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牛顿,其万有引力、牛
一、牛二定理,皆来自于先人,也就是所谓的“巨人”,牛顿对他们所总结出的理论加以修改,便得到了世人的尊敬。其一,巨人所做的铺垫必不可少;其二,牛顿也是个“不慎”(第二种)的人,区别只是他成功了,在时间的推移中,真理站在了牛顿身边,他是个幸运儿,也是个伟人。
“一着不慎”,虽可能“满盘皆输”,但是请不要胆怯,打开门,把错误请进来,坐下来,花点心思,谈一谈,又有谁会说你做错了什么呢?或许这便是你收获真理的唯一机会呢!开门吧,真理已在苦苦等候。
[点评]
一、切口小巧。“不慎”二字贯穿全文,紧扣层递、不漫不溢,此谓之“小”;避开寻常或热门的字眼,而将目光锁定该词,确实有点出人意料、匠心独具,此谓之“巧”。
二、条理清晰。以对“不慎”之第一种人的心理动机、行为效果的简述为辅,主要突出作者对第二种人的介绍、分析和评价,其中渗透着浓浓的钦敬之情,并能将两则材料有机结合、恰当运用。
三、语言活泼。“伪君子”、“先驱者”之论准确简练而又生动可感,且将作者的褒贬意自然蕴含;结尾处的修辞甚为妥帖,既把作者的态度和盘托出,又与材料中泰戈尔的话语照应、相承,开放式收束,引人遐思。
第三篇:一模优秀作文
温馨
一杯梨水清香而又甘甜,一句温馨的话体贴而又温暖。妈妈对我的爱无处不在,她温馨的话语感人至深。
夜幕早已降临,周围的一切安静又幽深。只是那闹钟在嘀嗒嘀嗒地响着,好像在提醒着我:“不许睡觉。”看着劳累一天的妈妈坐在那里陪伴着我,心里一阵酸楚。但是已经连冲两杯咖啡的我困意重重,终究敌不过瞌睡虫的诱惑。我摊到在了许多参考书的面前。
不知过了多久,妈妈把我叫起来,拍了拍我的肩膀说:“起来吧!喝点梨水清清脑子。”我点了点头,端着杯喝了下去,梨水清香而又甘甜,立刻把我身上的困意去除掉了。我振作精神开始为考试而备战。嘴里还留有梨水的甘甜,吧唧嘴一下,突然忘了告诉妈妈,梨水非常好喝,喝过后我清醒了很多。想着,我就冲进厨房去找妈妈。但我看到妈妈时却目瞪口呆。她拿着煮过梨水的梨吃。赶先我还不知道那是煮过的梨。便同往常一样,从妈妈手中抢过梨,说:“什么好吃的呀!都不让我吃。”刚咬一口,什么味也没有。“妈,你怎么吃这个呀!”“我看扔了怪可惜的,所以就吃了。”我呆呆得站在那里,泪水往外流,边哭边说:“妈,你喝梨水我吃梨。”妈妈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你学习累,就喝些让脑子清醒的水。我大半辈子用也过渡不了,吃梨没什么。你的身体最重要啊!”妈妈的话好像一股暖流一样温暖了我的心。那温馨的话语,体现了妈妈对我独一无二的爱。我无微不至的照顾。我谢谢那杯梨水,让我读懂妈妈对我的爱。
梨把它的甘甜献给了梨水,妈妈把它的爱献给我。那感人至深的话语让我历历在目。而妈妈那温馨的话语,温馨的爱永驻在我心中。
温馨
漂流瓶,虽然我不知道你现在身处何处,但我相信,你会承载着母亲对我温馨的话语,在我和母亲的心里,建起那座充满爱的桥梁。
那年暑假,阳光照耀着金色的沙滩,海风吹拂着我的脸颊,海鸥不是迎来欢快的歌唱,啊,听着大海虚无缥缈的声音,我们不禁感叹着大自然赋予我们么好景象。
隐约间,听到海岸上传来一阵阵叫卖声,我转过头去,发现一位老爷爷袋子中有一些漂流瓶,这些漂流瓶聚拢到一起,发出清脆的声音与海的声音形成了一番悠美的乐章。
于是我上前详细打听了这漂流瓶的用处,知道它是承载你自己梦想的一个瓶子,伴着海浪和海风,飘到远方,听着老爷爷对漂流瓶崇高的敬意和温馨的话语,我决定买几个分享给大家,告诉她们这是即将承载你梦想的瓶子……
我打开瓶子的瓶口,发现只有一张小纸条,可怎么写啊!发现大家都开始动笔写,而我却我从下手,这时,妈妈说出去为大家买些饮料,于是我偷我的打开了妈妈的纸条,上面写道:我只希望我的儿子渐渐康康就好了。都么温馨的话语啊!我心中一震,一股暖流进了我的心田,从未发现母亲这样爱过我,尽管平常充满欢笑,充满抱怨,充满愉快,充满老到,在这时,都已经不重要,只重复的看着这温馨的话语,使我久久不能忘记……此时,漂流瓶上的内容我也写好了,希望您永远健康,我会永远爱您——我的妈妈。只见妈妈回来了,我急忙装好它的漂流瓶,假装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我们把各自的瓶子都装好,一起扔进了大海,随着海风,伴着海浪,带着我和母亲心中温馨的话语,飘到了远方……这句话,让我更加懂得了我和母亲心中的爱。
多年以后,又想起了这漂流瓶,想起了小纸条上温馨的话语,想起了那种温馨的感觉,那种感觉,又一次涌上心头……
温馨
温馨如一丝春风,带来凉爽;温馨似一缕阳光,照亮心田;温馨像一泓清泉,滋润心头;温馨如亲情,带给我温暖。
记得初中刚上晚自习时,父母不放心我很晚回家,妈妈总是骑着那辆旧自行车到校门口接我,放学时,人很多,可我总能一眼认出在风中伫立已多时的母亲,从她手中接过一件外套,看着其他同学都是骑着车,即个人一起回家,渐渐地,我厌倦了母亲的做法。
“总把我当小孩,别的同学都是自己回家。”我嚷着,母亲一路无语。回到家中,父母没再说什么,但从那以后母亲还有到校门口接我。
与同学一路天南地北的聊着,感到前所未有的惬意。可与同学分手后,走在那条无灯的路上,心里还是有些恐惧。直到看见远处那以家中玻璃窗映出的橘黄的灯光,心里才踏实下来。借着灯光,把车停入车库,走上楼梯,门照例是开着等我,一股温暖涌上心头。
进屋后照例是一个苹果笑眯眯地迎接我,母亲一脸倦意。
“妈,怎么还不睡?”
“我,我等你爸呢!”
“爸爸上哪儿了?”
“他去洗澡了,你赶紧洗洗谁吧。”
我啃着苹果,走进了我的小天地,刚关上门,爸爸就回来了。
“他没害怕吧?”
“哦,前半段跟同学一起走的,没什么事。只是走到了岔口无灯的那一段,他骑得飞快,我都快跟不上了。”
“那,以后你就跟着他吧,千万别让他发现。”
听着客厅里的对话,眼睛润湿了,这才深深尝到什么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味道”。
我不再害怕走那条路,因为我知道,父亲正远远保护着我,还有那灯光,即使一栋楼的灯都灭了等待我的那一盏也会亮着。
亲情是那么温馨,让我充满温暖。
第四篇:南京一模优秀作文
写在前面
四月天难做,难在兼顾众生。考场优作难选,也难在兼顾众生。因为不同学生在审题、立意、章法、修辞方面的需求不同。如果点评一些单方面特点突出的文章,那选评文章就成了开中药铺,选者难尽,观者难精。如果只选一些满分作文,自然容易做到人皆仰望,无可挑剔。但满分作文往往浑然天成,无迹可求,望洋兴叹之余,难免有入宝山空还的遗憾。所以我们这次选评文章不求面面俱到或异韵高标,只在章法一点上着眼。下面四篇我校学生的文章,虽然分别以材料中“做”“天”“难”“四月”为切入点,语言风格各异,但都以“知其难、析其难、解其难”的顺序行文。大家揣摩这些文章,应该会找到材料作文的构思门径。(陆平老师)
盐城市、南京市2018届高三年级 第一次模拟考试作文试题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江浙民谣: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秧要日头麻要雨,采茶姑娘盼阴天。
做真正的“四月天”
郭子逸
金陵中学高三(14)班
江浙地区有句民谣,做天难做四月天。为何如此?因为四月正是万物复出之时,蚕、麦、秧、麻、茶都指望着适合自己的天气,故而难做四月天。可依我看,四月天便是四月天,它压根烦不着地上的事物,更没有什么必要去迎合它们的种种要求。
天是智慧的,它确实做了自己。相比之下,人就要逊色多了。许多人绞尽脑汁想要迎合别人,却发现满足了一批人,又会招致另一批人的不满。归根结底,这是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我们无法同时满足所有的人。
人与人是相似的,他们都希望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人与人之间又有着千差万别,因为他们喜欢的东西总有不同。西方有句谚语,直译过来叫“子之佳肴,彼之砒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而,当我们尝试去成为某个人群的“佳肴”之时,便也不可避免地成为了另一群人眼中的“砒霜”。迎合所有人,是完全不现实的。那么,我们能否只迎合一部分人呢?这诚然可行,也有许多人正如此做。可当我们做出如此行为的时候,我们也在将自己的人格拱手相让。
帕斯卡曾说:人是有思想的苇草。失去思想的人,与苇草无异。那些迎合他人的人一定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行为恰恰是在将自己变为这样的苇草。试想,若是一味地去迎合某一些人,我们的行动将不再被自己的思想--而是他们的--所支配。长此以往,我们迎合的行为会成为惯性。既然行为对思想具有反作用,那么自己本真的思想的沦陷,也是早晚的事了。这样的人,虽不至于落得邯郸学步那样的下场,也会成为一个彻彻底底的“赵国人”,完完全全的失去了自己思想的故乡,失去了本我。
相反,那些不愿迎合他人的人,恰恰是最自得其乐的。李白不甘宫廷里的谄媚,拂袖而去,留下了多少千古名篇?凯撒坚持己见,推行改革,又何尝不为千古佳话?凡此种种,古今中外,数不胜数。而靠迎合他人,最终成就所谓“事业”的,尽管在当时看来名望颇高,但终究会因为缺少个性而湮没在历史的灰尘中,逐渐为人淡忘。
因此,与其去迎合身边种种,不如发掘真我,做真正的自己,做真正的“四月天”。本文思路清晰,其章法结构堪称应对材料作文的典范。先分析材料,再由天及人,道破本则材料的意蕴:“因为每个人的需求不同,我们无法同时满足所有的人”。然后进一步分析事理,指出人与人的差别造成了需求的必然不同,论证了“迎合所有人,是完全不现实的”。由此探讨解决之道。先驳斥了“只迎合一部分人”的方案。在这个环节上,由于把驳斥的重点落在了“迎合”上,而没有去剖析“一部分人”的需求与其他人需求的关系,所以后面提出了“不迎合”的解决方案,彻底无视他人需求。这个方案空泛而不切本文所提出困境的实际,是本文的一点遗憾。(陆平老师)
天地不仁
沈嫣然
金陵中学高三(3)班
古语云: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天地没有仁慈之心,他把万物都当作草狗对待。
我有时也会想,如果天地真的有所谓“神识”、“灵智”,他会怎样对待这片大地上的人、事、物呢?会像杂剧中的情节一样,为蒙受不白之冤的孤女降下六月飞雪吗?或是在英才陨落之时,天地变色,阴风怒号? 不会的,因为苍茫世界中的我们在天地面前就像芥子一样渺小,正如前进中的大象,不会因为面前的蚂蚁而停止脚步,不断运行中的宇宙,对我们的悲欢生死没有半分兴趣。江浙有民谣“做天难做四月天”,因为百姓觉得没有办法同时满足喜欢温的小麦,喜阳的水稻,喜雨的麻,喜荫的茶……但其实天并没有因为这些事情为难--它该怎么做就怎么做,该下雨时便下雨,雨下够了就出太阳--谁会管你想要的是什么?
天地不仁,它什么都不放在眼里,什么都不在意。
但正因为如此,天地又何尝不是仁的呢?各种喜好不同的作物,天从不偏帮哪一种,统统一视同仁。人们说“天地不仁”,只是因为天不特别对某样东西--尤其是自己--仁慈。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铁面无私,天地才被冠以了不仁的恶名吧。
但正是这种不给人任何侥幸的“恶”,让万物不再寄希望于改变天地,而是通过顺应天地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喜温的,建造了温室;喜阴的,种在山的阴坡,喜阳的种在阳坡,喜雨的种在迎风坡,问题不是很容易解决了吗?
与其说是天地,不如说它是“规则”吧,是人人都要遵守的时令、季节,乃至于秩序、规定、法律……对大奸大恶之人,规则自然会惩罚他,天地对他来说,自然是“不仁”的了,而顺应规则行事的人,只会觉得处处顺遂如意,天地对他来说又是“仁”的。但天地及规则本身并没有什么人们认为的“仁”或者“不仁”,我们如何去评价他,它根本不会在意。
不以各人之“仁”为“仁”,或许这才是“天地不仁”的意思吧。
本文在入题和解决问题两个环节上很有特色,显示出了运用材料的智慧。入题方面,文章没有整体解析材料,而是把材料中的“天”作为了思考的起点,由对“天地不仁”古语的分析逐步进入材料设定的“满足不同需要”的话题。解决问题方面,文章强调了“民谣”只是百姓看法,扣住材料的同时,又引出天的实际做法与“民意”作对比,从而引出解决之道。
文章行文到最后又有升华,以“天”象征规则,在更广阔的空间谈“仁”与“不仁”。这一“转”,一方面加强了文章的现实意义,一方面也淡化了“需要”的主题,其利弊得失尚难定论。但最后“不以各人之'仁'为'仁'”点出“不同需要”的话题核心,照应了开头的“天地不仁”且又深化之,保证了文章的完整。(陆平老师)
我有千面,我从未变
王逸枫
金陵中学高三(2)班
我们的四肢仿佛是被看不见的线牵着,自愿而被迫地被摆布着。不同的操纵者勒令我们做不同的动作,于是手臂在空中僵硬成了铅,成了扭曲而怪诞的后现代派雕塑。
正如江浙民谣中所唱的,似乎连不可一世的老天都艰难地彷徨着,不知是该晴该雨。而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却不只有老天难做。
君父、社稷的召唤让诗人们奔波,而亲人、友人的思念却让他们的一片冰心孤处安放,只好对着阴晴不定的天色与上天一道无奈而失意。
于是面对世界要我们扮演的一个个角色,我们中的勇敢者不再忍受,他们决然怒起,撕毁了脸上虚伪的面具。
正如《家》中的觉慧,他绝不允许自己像大哥觉新那样对痛苦地拉扯。他毅然地摆脱了封建礼教和家庭的束缚,他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本来的面目。
然而觉慧的勇敢是基于他的无牵无挂,不管不顾。而作为一个人,强烈的社会性要求我们考虑着自己与周围一切的关系,照顾他人的情感,满足他人的幸福。正如老天,不管它是晴是雨,他的身下都是天下苍生的生活和幸福。这是一种情怀,更是不可推却的责任。于是我们自觉地戴上一张张面具,在不同人面前扮演着不同角色。
于是我们成了千面人,面具与脸庞被血肉连接着,因心中的爱而无法摘下。这不同于最初的痛苦与无奈,这是在与爱的博弈中陷入策划好的生活的凄凉。然而这种凄凉不似一个牵线木偶的绝望,这种由爱生发的情感指引着我们,它引导我们去回忆,回忆一些最初的欢欣与疼痛;它引导着我们去触摸、感受千百面具上那肌肤的温暖力量;它引导我们迈开脚步,从而踏上一条通向永恒的回归之路,一条朝圣之路。这条路将引领我们去发现在面具下埋藏的最本真的自我,在目的地我们也终将摆脱命运的无奈与凄凉。
就好像我们头顶的天空,晦明变化,四时交杂,可天空的本质却完好地躲藏在厚厚的云层之上,等待人们去发现。下雨时,人们终将感受到它的清新,晴朗时,人们终将享受它的温暖。它以多变的面容与亘古不变的真心对待所有人的需求。
因爱而戴上面具,在面具下发现最初的爱。漫长的人生里原来我们从未变化。本文由“难”字起笔,借牵线木偶的比喻以形容之,“不同的动作”切中了材料中的“不同需要”,“自愿而被迫”点出了困境的特征。只是笔法稍嫌隐晦,如能点出“满足需要”,在考场作文阅卷中可能更具优势。
“古老的中国大地上却不只有老天难做”引出正文,略写忠孝难以两全的普遍困境后,单提出了觉新之难和觉慧的解决方式——“毅然摆脱”。文章的精彩之处就是在此能作进 一步剖析:“觉慧的勇敢是基于他的无牵无挂”,从而挖掘到了“难做四月天”的本质原因:爱与责任。而新的解脱之道由此产生:因爱而生难,就在难中感受爱,在爱中获得力量。当然,这一部分因为缺少例证,略显凌空蹈虚。这多少是因为前文强调“不同”和“变”较多,在“需求”这个关键点上着墨不够。(陆平老师)
人间四月天
史沁若
金陵中学高三(2)班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 那位风流才子恐怕想不到,他眼中单纯美好,惊艳如才出阁小姐的和煦四月天,竟是这一年十二个月中最操劳忧心的管家婆。
她不像三月,只消保持温暖再落两场雨;她不像六月,可以娃娃的脸说变就变;它不像八月,一味吹风也未尝不可;她也不似腊月,严寒中任意一点暖阳都叫人感恩戴德。
她的一阴一晴,一寒一暖,都影响着同一时空下每一个生命在接下来大半年的兴衰存亡。这何止“两难”境地,简直是陷入了玲珑阵,动弹不得。
不过这也是那位才子的比喻最传神之处--人间四月天。四月天,最似人间。四月之所以是四月,是因为它生来就担负着为春天作结,为夏日蓄势的责任。生命不再是统一的幼苗,而成了个性独特的少年,她必须负责。人间之所以是人间,也是因为如此。所面对的大千世界早已不是亿万年前单纯混沌的样子。沉淀后凝集的复杂,你我必须负责。
四月之所以是四月,是因为她必须在责任之下作出选择,她要深思熟虑,要步步斟酌,要让这些生命见到下一个夏天的蓬勃,她必须选择。人间之所以是人间,也是因为如此。生命已经开始,就决不会停息。既然不会停息,选择权最好握在自己手中,从出生到死亡,从一言一行到待人接物,作出选择才有可能披荆斩棘,到达彼岸,你我必须选择。
四月之所以是四月,是因为她无论怎样选,都会在一些生命身上扎刀子:养了麦,冻了蚕,暖了秧,干了麻,还夺了采茶姑娘的笑脸。人间之所以是人间,也是因为如此。选择不是一对一错,取对舍错,而是权衡利弊,或是为了利弊,辜负了心中坚守的信念原则,或是执着与信念,放弃了那个可得回报的计策。你我可能会寝食难安,会在人生中接下来的每一天不断自责与后悔,但你我必须甘之如饴,因为有责任,所以必须选择。所以四月是成为四月的,在痛苦纠结过后,依旧牢记所最初的高尚使命的四月才是那四月天。
所以人间是成为人间的,在明白两难境地,进退不得后,还依旧追求的,方是那世间千万年来最大的奇迹。
世界是个万花筒,用更多的眼光去观察吧,我希望你在最后抉择后,保持绝对忠诚。“你是人间四月天,笑声点亮了四面风”。
那是人间在认清真相后,依旧义无反顾,坚守使命的笑声。它成就了四月。它成就了人间。
本文可谓因题入诗,以诗写题。
本次考试不少同学直接有材料联想到《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又联想到林徽因,所以文章仅写了温暖、美好的人格,成了偏题之作。本文也联系到了那首诗,但多引了句“笑声点亮了四面风”,就扣住了材料的核心:满足不同需求。入题又准又巧,充满诗意。
拟人化的“四月天”意象确立之后,下文就由“四月”和“人间”的关联反复推求,交映生色,逐层深入。先由“管家婆”的比喻和与其他几月的比较,来凸显出“四月天”之难。进而分析四月之难,难在责任的重大,难在选择的必须,难在取舍的伤痛。这种依托意象的行文方式,造就了本文的诗意风格。
最后是困境的解决。文章提出“依旧追求”本身便是奇迹来,立意甚高,可惜讨论不够充分。以“坚守使命的笑声”作结,虽然在意蕴和章法上是完满的,但在节奏上有戛然而止的遗憾。(陆平老师)
第五篇:14年一模优秀作文
我不再轻言放弃
夕阳透过窗户,照进了乐团排练室。空旷的排练室中央端坐着一位少年,他的手中如行云流水般操练着一个乐器,享受着动人的音乐。
这个少年就是我。这个乐器学名叫单簧管,是我最爱的乐器。我享受古典音乐,享受莫扎特的恬静,享受库尔宾斯基的活泼,享受舒曼的悠扬。
初识这种乐器,是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小学要组织一个乐队,老师到各班去询问。当询问到我们班时,我一无反顾地举起了手。于是我拥有了我的第一支单簧管。我选择了它,是因为我爱它那乌黑油亮的管体,爱它那洁白的镀银的按键,爱它那调皮的声音。
渐渐地,随着我的刻苦练习,我成为了乐队木管部首席。乐队老师的教导对我来说已经远远不够了。于是,母亲在音乐学院给我找了一位老师。
令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黑色精灵的深度掌控竟如此的困难。它的艰难已令我疲劳,而枯燥的乐理知识也令我厌烦。在一次手骨折而痊愈后,半年多没有练习了的手与嘴已无法操控住这乐器。于是,老师建议母亲:“给他换学萨克斯吧,这个比较简单,也不用乐理知识。”我的心中也不禁开始欢呼起来。
就这样,我又拥有了另一件乐器,萨克斯。可是,在我的练习中才发现,它是如此的笨重,手感也是如此的冰冷、生硬,声音是如此的低沉,与我曾经的至爱大相径庭。在梦里,心中无数次的出现那轻灵乌黑的精灵,那像燕子一般的挚友。对单簧管的渴望像汹涌的潮水一般漫上来。终于,我对母亲说:“我还是喜欢单簧管。”
打开那布满灰尘的皮箱,取出我永远的至爱,轻轻地用湿布擦拭着。它依旧光亮如新,像在等我回来。我神圣而庄严地拼装上管体,艰难地吹出那阔别已久的轻快地音符来。今后再也不放弃心中追求的爱好。
或许谁都有放弃的思想,但在这时,我们需要一个不轻言放弃的内心,照亮前方未知的路途,打消放弃的念头。
56分
我不再漠视母爱
笔锋一转,略一顿,稍抬起疲惫的头向夜空中的明星回了一个浅浅的微笑,只觉喉中干涩,便起身到客厅,寻一杯润喉的水。
茶几上摆着一杯白开水,一定是母亲为我准备的。我端起杯子,一边喝一边想:母亲呢?
走过母亲的卧室,随眼向里一瞄,只见母亲倒在床上,睡了。见她手边的被子凌乱,便径直走了进去,帮母亲盖好被子,无意间触到了母亲的手让我怔在那里。这,是我母亲的手吗?
母亲的手何时如此沧桑了?我又是有多久没看到过,没仔细看过母亲的手了?略微泛黄的手指屈伸着,上面留有着岁月的痕迹,凸起的青色血管仿佛告诉我:母亲早已不再年轻,上面还残留着刚才洗碗时留下的水渍。我愕然,记忆中,母亲的手好像不是这样的„„
记忆中,儿时的我早晨总是被母亲那双娴熟的手所叫醒;记忆中,儿时的我总是可以享受到母亲为我准备的可口的早餐;记忆中,儿时的我每当放学总可以牵着母亲的大手,两个人一起幸福地回家„„
但,不知何时,每天早晨我只是依靠闹钟起床;不知何时,我的早餐变成自己去超市买的牛奶和面包;不知何时,放学后我只是自己一个人默默地走到妈妈的车旁,一言不发地上了车后,低头玩起手机„„
忽然间,我发现这所有细节的改变,却怎么也记不起改变的原因。回头看了母亲的手,叹了口气,端起杯子,蹑手蹑脚地走出房间。
思绪回迁,我站在母亲的房外,挺直了腰板,静了静心,仿佛那个儿时依偎在母亲怀抱中的我又回来了,回头看了看母亲那睡梦中的笑脸,心中的信念有多了几分。
抿了一口水,奇怪地觉得手中的这杯水仿佛是一杯苦丁茶,好像提醒我,让我想起那些被我漠视了的母爱。
岁月的美丽在于它必然的流逝,也许我应该感谢岁月,感谢它所留下的痕迹来唤醒我去寻找那些躲在门后的母爱。
母爱,不应被我漠视。
握了握手中的杯子,心中五味杂陈,只觉:
难忘苦丁,忆之珍宝。
56分
我不再问幸福是什么
幸福,人生之所求。
——题记
透过薄薄的雾,一抹夺目的朝霞,轻附在我的脸上。一丝光圈,环绕在我的头顶上,显得有些刺眼,便别过脸,轻轻地,温润的山风吹在我的脸上,拂起缕缕发丝。思绪便随着那抹朝霞徐徐上升,我轻轻呢喃:“幸福是什么?”不远处,幸福的山谷里传来回声:“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平平淡淡是幸福
走在奶油般浓郁的春晨,微风轻拂,吹动了我心里的那扇明窗。
朝霞中,一位将为人母的少妇挽着爱人的手,散步在花园中。她的脸上写满了幸福与憧憬,仿佛在她的眼中树叶在沙沙欢唱,小草微笑„„
路过凉水般清爽的傍晚,冷风呼啸,拨动了我心底的那根弧线。
骄阳下,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大爷踩着特制的小三轮。车后扎着一把花伞,伞下是他的老太婆。他们正在说笑着,没牙的嘴乐得合不拢。仿佛,在他们身上只能看到“夕阳无限好”的温馨惬意,却丝毫体会不到“只是近黄昏。”的凄凉无奈。
生活就像一杯香茗,它没有醇酒的猛烈,没有咖啡的苦涩,也没有牛奶的浓厚,但它让人品味到一种淡淡的幽香,淡淡的,幸福的味道„„
轰轰烈烈是幸福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寒窗苦读三十年,终得功名置一官是幸福;“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功路上一路艰险,困难过后满眼希望是幸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拥有远大抱负和伟大胸襟也是一种幸福。置身岳阳楼上,面对滔滔江水,若不是有如此这般境界,世人又有几人能够道出这番哲理,秀出这番壮志?
“奸雄如曹操,悠适如陶潜,潇洒如李白,无一吟唱的不是一种渴望而不可即的梦,只有沉醉其中,才能切身感受到幸福„„
哦,原来幸福即人生所求,人生之所求莫过于幸福。
——后记
55分
舌尖上的幸福
尝过太多味道的舌早已失去了灵敏的感觉,玉盘珍羞也味如嚼蜡,可是有一种味道,永远都不会认不出,不会被忘记。
端午前夕,出差长达一年之久的父亲回家了。风尘仆仆地冲进了家门,也许是太过喜悦,那么坚强的父亲也红了眼圈。他放下大包小裹的行李,第一件事是为我煮一碗肉丝面,一碗用平平常常的挂面煮出来的。
面在碗中,碗在桌上,白色的水蒸气从碗中逸出,盘旋而上,最后消融在空气中。尽管卖相平淡无华,但我竟颤抖着手,夹起一筷子的面,一下子全部塞进口中。一瞬间,浓郁的香气侵袭了的味觉,美味的感觉几乎麻痹了整条舌头,幸福的感觉近乎同时涌上大脑,然后在眼圈中迅速聚集成水。
父亲吃得很快,他的那碗面早已吃完,此时正微笑着望着我狼狈不堪如饿虎吞食般的吃相。我狠狠睁大眼睛,告诉自己将眼泪忍回去,不可以破坏这温馨的气氛。我缓慢地咀嚼着口中的食物,面颊上的肌肉似乎都不受控制起来。有一颗小小的眼泪悄悄地没在面条的缝隙间,无人察觉。
终于,我狼吞虎咽地吃完了这碗面,抬起头,尽量让自己看起来像个乖巧的小女孩儿,用崇拜的目光和敬佩的语气,像一只激动的小麻雀一般围着父亲,诉说对他厨艺的崇拜,父亲一脸满足与幸福地在我的目光中回到卧室去调整自己疲惫不堪的精神。而我回到房间时,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在那之后,每当我的父亲出差时,想念他就总去楼下面馆点一碗肉丝面,时间长了,老板都记住我了。可是再没有一碗面能让我为之感动到流泪,再没有一碗面像父亲的面好吃得让人恨不得把舌头吞下去。我知道,父亲的肉丝面最独特,世界唯一的调料是他的爱,所以幸福才会如氧气,充满生命的每一个角落。
有一种味道叫做爱。因为爱,所以幸福,混合着记忆中的香气,蔓延在舌尖。
56分
舌尖上的幸福
时光如一杯幽香的茶,载人生百味,让旧年复现,点滴幸福如久久不去的茶香萦绕齿间,在舌尖轻舞出爱的味道。
仿佛又回到那段静好的时光。幼时,一直是奶奶带我,现在回想起来,吃饭就是让奶奶很头疼的问题。奶奶在厨房里忙碌着,我好奇地在旁边看。鸡蛋在碗沿上磕破,又随着奶奶的筷子锦鲤跃龙门般上下翻飞,起落……不一会儿,蒸汽氤氲了整个厨房,一碗热气腾腾的鸡蛋羹就蒸好了,在碗中,圆圆的像天上温润的太阳。奶奶用勺子舀起一匙,仔仔细细地吹着,一口一口的喂给我,我每吃一口,奶奶的脸上就露出阳光般的笑容„„可时光它太匆匆,只在记忆中留下一抹难以忘怀的馨香,在舌尖上荡漾。
秋色渐浓,勾勒出一幅闲适的图画。阳光斜斜地筛进窗,将我从梦中叫醒,门缝中飘起一缕香气在整个卧室中弥散开来。我轻轻地走下床,以为妈妈还没有醒,却看见妈妈已在厨房中,细细地搅动着锅中的食物。“醒啦?我给你熬了粥,快趁热喝吧。”她端出一个碗,碗中是喷香的粥和几丝咸菜,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图画。“秋天要暖胃。”妈妈接着说。我轻轻舀了一口送入嘴中,稠稠的,无需咀嚼滑入喉中,暖暖的。可时光它没停下,只在岁月中印染下一种无法磨灭的味道,在舌尖上萦绕。
冬日渐凉,微风吹来一段美妙的记忆。我牵着弟弟的手,他的小手冻得通红,脸蛋也似红苹果那般,吵着说:“姐姐,姐姐。”我望着他手指的方向,马路那端是一处卖糖葫芦的小摊。我牵着他过了马路,买下一串糖葫芦放进他手里。他却神秘地看着我,说:“姐姐先吃。”我笑着捏了捏他的脸颊,咬下一颗凉凉的,甜到心底。糖稀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宝石般的光芒。我把糖葫芦递到弟弟手中,说:“小鬼,还会让着姐姐了。”“那当然。”时光它还在流,在回忆中拼凑出幸福的版图,在舌尖回荡。
时过境迁,舌尖上的味道总在我们记忆深处,告诉我们,只要有幸福,年华就不曾孤单。
56分
舌尖上的幸福
耳边再次回荡着熟悉的旋律:“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背;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你„„”每次听到《母亲》,都会想起母亲,都会感到幸福。
曾记否?儿时怀中吮乳汁?
金黄的灯光下,慈祥的母亲怀抱刚降之女婴,喂给她珍贵营养的乳汁,身子时而左右轻晃,嘴边时常哼起婉听的小调,只见那怀中的爱婴眯缝着眼,似想呵呵出笑声,可又不敢把嘴张开,离开那将为她成长增强体质的母乳,也许那时她就已懂得此时乃是舌尖上最幸福甜美的乳汁供养她,在今后助她成长,她不放弃,吮吸着舌尖上的幸福——乳汁。
曾记否?童时病间品良药?
“啊啊——欠„„”,爱女病得很重,母亲时刻守护身边,昼夜未寝,时常用体温计量爱女的温度,时而用湿毛巾擦拭爱女的身体,时而计算着精确的时间,为爱女冲买来的良药,苦涩的药味飘散满屋,爱女拒喝,可母亲一遍一遍地鼓励:“女儿,你是最棒的,喝下去,病就会快些好„„”无止境的鼓励下我小呡了一口,原本苦涩之味已退几分,不知母亲如何绞尽脑汁去除苦味?她不再拒绝,端起碗,大口喝下舌尖上的幸福——良药。
曾记否?近日累时尝骨汤?
近日,只为中考前的第一、第二次模拟考试——也便是今日,深夜不寝,静心苦读,体力日渐缺乏衰弱,细心的母亲早已察觉,每日起早买来最新鲜的大骨,精心烹调出色香味俱全的骨汤,每日为我送来重要的滋补品,细细品尝,醇醇的骨香味,清新的蔬菜味,渐渐侵入心田,那味绝非人间之佳肴,堪比天上之美味。我不再虚弱,品尝着舌尖上的幸福——骨汤。迎接冲刺的模考!
旋律还在萦绕:也许对于你来说,幸福是在你委屈时泪花流下,有人给你擦;也许对于他来说,幸福是新入学时买来的新书包,有人给你背;但对于我来说,幸福是我爱吃的三鲜馅,有母亲给我包!
《母亲》渐渐落入尾音,可我的幸福永存,从小到大,它存于我的舌尖,被称为——舌尖上的幸福!
5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