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3

时间:2019-05-14 08:1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中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3》,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中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一篇:高中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3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知识点拨

(一)知识网络

(二)历史解析

怎样认识新旧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状况及原因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不同状况

中国近代国民政府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相比,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截然不同。国民政府时期一部分科技成果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李四光的地质力学、竺可桢的气象理论、茅以升的桥梁建筑、侯德榜的制碱工艺等,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总体而言,科技水平是落后的。新中国建立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高科技成果尤为突出,在原子能技术、生物科学、农业科学、计算机科学、高能物理、航天技术等方面迅速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有些科学领域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出现了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一批杰出的科学家。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提供的机遇和挑战面前奋斗的主要目标。与国民政府时期的科技发展相比,新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出现不同状况的原因

国民政府时期科技发展整体水平较低,从历史原因看,自清朝后期开始,中国的科技发展就远远落后于西方,主要在于封建落后的生产方式长期占主导地位和新的生产方式遭到压

用心

爱心

专心 制,再加上封建专制主义控制下的教育和学风的限制和扼杀;从现实原因看,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从未真正统一,内战频繁,外敌入侵,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整体经济十分落后,再加上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教育,科技规模和普及程度有限,这些都阻碍和制约着科技的进步发展。

新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较高,主要原因在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促进了中国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新中国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和大批专业人才的培养,为科技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科技研究工作,成立科学院,号召“向科学进军”,制定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动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国民政府时期的重要科技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和部分领域内又为新中国科技的发展奠定基础;一部分海外成名科学家在建国之初毅然回国,对新中国的科技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怎样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在1978年初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后来他又进一步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是被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发展实践所证实的真理。

在世界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经历了三次大的科技革命,第一次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第二次开始于1870年前后,第三次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每一次科技革命所产生的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都极大地推动人类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的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利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所有的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使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获得重大突破。其主要表现在对天体、生命、微观世界等许多领域的认识都有新的飞跃,对信息的研究也取得惊人的成就。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许多新的生产工具,新的工艺,首先在科学实验室里被创造出来,一系列新兴的工业都是建立在新兴科学基础上的。当然,不论是现在或者今后,还会有许多理论研究,暂时人们还看不到它的应用前景,但是,大量的历史事实已经说明:理论研究一旦获得重大突破,迟早会给生产和技术带来极其巨大的进步。当代的自然科学正以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应用于生产,使社会物质生产的各个领域面貌一新,特别是由于电子计算机、控制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正在迅速提高生产自动化的程度。同样数量的劳动力,在同样的劳动时间里,可以生产出比过去多几十倍、几百倍的产品。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由此可见,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学习自评

(一)知识掌握

1.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科技领域作出的战略决策是)。

A.发展“两弹一星” B.制订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

C.实施科教兴国 D.召开全国知识分子大会

2.建国以来,我国下列重大科技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是()。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③南优2号杂交水稻新品种的研制成功④“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成功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③④

3.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杨利伟 C.袁隆平D.邓稼先

4.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世界居领先地位的是()。

A.研制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B.成功爆炸原子弹

C.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D.成功研制出“银河1号”计算机

(二)能力提高

5.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是在()。

A.过渡时期 B.十年建设时期

C.“文革”时期 D.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6.推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科学技术发展的有()。

①制定中国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②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

③“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④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用心

爱心

专心(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 D.②③④

(三)延伸拓展

7.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分为以下五个时期:

1950~1959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

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呈零增长;

1975年以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与世界水平相近。

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阶段中国科技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

2.如何认识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三、能力拓展

(一)学法指导

关于文化史的学习前景和学习方法

很长一段时间,文化史未列入高考考查的范围,在教学中往往被广大师生忽视。从1999年起,又重新恢复了对文化史的考查,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文化史部分所占比例仍很少,都是选择题,没有出现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考查的重点集中在教育的变革、史学成果、科技成果等方面。

用心

爱心

专心 4 我们对文化史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再认再现上,而应当把它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外交等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从文化的成因、特点、影响等方面去分析和认识。要把它看成是一定社会的文化,是对社会的折射和反映,同时又对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学习新中国的科技史,应根据其特征分成不同的发展阶段,分析各阶段中国科技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正确认识科技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相信经过这样的学习,同学们既能牢牢掌握主要的科技成就,又能理解其成因及影响。

(二)例题解析

新中国下列科技成就,出现在十年建设时期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B.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

C.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D.“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

分析:本题属于阶段归类题,答案应选A。回答此题,关键是要明确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分期及阶段特征,还要明确四个选项的成就分别出现于何时,两者结合回答也就不难了。

(三)学习拓展

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科技兴国、科技强国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加强科技创新是关系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的大事,在21世纪的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该如何构建创新工程,切实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呢?

(四)自展才华

历史概念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中学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同学们不能准确理解的历史概念,以至于在学习过程中不能吃透教材,更难准确地理解其含义。正确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对我们掌握历史知识是相当重要的。如本课教材中“两弹一星”的概念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有同学会误以为是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原子弹是炸弹的一种,利用铀、钚等原子核分裂所产生的原子能进行杀伤和破坏,爆炸时产生冲击波、光辐射、贯穿辐射和放射性沾染,也叫原子炸弹。而导弹是装有弹头和动力装置并能制导的高速飞行武器,依靠控制系统制导,能使弹头击中预定目标。其种类很多,可以从地面上、舰艇上或飞机上发射,攻击地面、海上或空中目标。人造地球卫星则是用火箭发射到太空,按一定轨道绕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行的物体,人造卫星的发射对于地球物理学、天文学、气象学、军事等方面有极重大的意义,并为人类宇宙航行开辟道路。了解了这些概念,既丰富了我们的科技常识,也有助于我们对建国以来科技发展史的掌握及其对国防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影响。

四、相关信息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历史随笔

1958年的“大跃进”,堪称“放卫星”之年,那时“争上游”争得十分狂热,“放卫星”就变得极其荒唐,各行各业都争着“放卫星”。某地“放卫星”亩产水稻3万斤,某地又放“大卫星”亩产水稻13万斤,某座高炉“放卫星”日产万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竟成了《人民日报》评论的标题。

其实,当时中国经济各个方面距发射卫星的条件还非常遥远,但在“大跃进”热潮的影响下,科学院在1958年6月召开的“大跃进”动员大会上,提出放重型卫星,向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于是一帮年轻人干劲十足,夜以继日,苦干了三个月,当年10月就在中国科学院跃进成果展览会保密馆里展出了卫星、火箭的设计图和模型。实际上,这些年轻人对火箭、卫星知识的了解,还不如现在的中学生。

12年之后,1970年4月25日18时,新华社授权向全世界宣布: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新闻公报刚发表,顷刻间,首都北京灯火通明,锣鼓声四起,鞭炮齐放,人们带着“文革”时代特有的狂热,涌上街头高呼口号。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工程的整个研制工作,大部分是在“文革”最**的年月里进行的,许许多多的科技工作者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情况下,忍辱负重,依然兢兢业业为新中国科技面貌的改变默默地奉献。

(二)历史回响

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布朗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这时,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其实,袁隆平早有考虑,早在1986年,就在其论文《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中提出将杂交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且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稻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边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1995年8月,袁隆平郑重宣布:我国历经9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正如袁隆平在育种战略上所设想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确实表现出更好的增产效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杂交稻每公顷增产750~1 500公斤,且米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至今,在生产示范中,全国已累计种植两系杂交水稻1 800余万亩。国家“863”计划也将培矮系列组合作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先锋组合,加大力度在全国推广。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用心

爱心

专心 6

第二篇: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

一、选择题

1、(2013·新疆乌鲁木齐一模)从地面迈向天空,继而迈向深空,迈向另外一个天体,我们可以离开自己栖息的摇篮,奔向 原本陌生的宇宙空间,这是科学的力量、进步的阶梯、文明的标尺。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的标志是()A.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 B.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 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成功 2、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他对中国航天军事科技最主要的贡献就是“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主要的现实意义是()A.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3、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

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 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 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

4、(2009徐州质检)“文革时期,虽然政治运动冲击着各项事业的发展,但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还是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下列各项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有()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②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③中美建交 ④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2013·四川内江一模)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因素有()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②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提出④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6、(2009泰州联考)“‘两弹一星’,使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迸发。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的攻关会战中,先后有26个部、委,20个省、市、自治区,包括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参加,为原子弹的制造和试验研制出10万多种专用仪器、设备和原材料。”以上材料不能说明()

A.开发“两弹一星”,最主要是为了增强民族的凝聚力

B.“两弹一星”的开发成功是国家综合科技能力提高的体现 C.“两弹一星”同时带动了各类学科的研究和发展

D.“两弹一星”的研究体现了中国人民爱国奉献、自强不息、协同合作的精神 7、20 世纪中期以来,第三次科技革命发展十分迅速。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有的奋斗目标和态度是()

①自强、向上、自信、迎头赶上 ②虚心学习外国先进成果,发明创造有中国特色的科技 ③加强技术交流,加速科技人才的培养 ④与时俱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材料解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 20世纪60年代,中苏边界谈判破裂后,肯尼迪的较量(漫画)苏联不断对中国进行武装挑衅,制造流血事件。

年朝鲜战争爆发时,美军入侵朝鲜的同时,还

悍然出动第七舰队入侵我国台湾海峡。

材料二 研制核武器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所必须的,因为那时美国拥有核武器,一直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甚至扬言要对中国使用核武器,严重地威胁着中国的安全。20世纪60年代以后,另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苏联也曾与中国为敌。因此,正是为了中国与世界的和平,中国才克服重重困难,研制出了核武器。只有这样,才使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不敢欺负我们,我们的安全才能有保障,才谈得上进行经济建设。请回答:

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原子弹?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同年组建了中国科学院。1956年我国制订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1978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世纪80年代中期,陆续制定了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材料二 为适应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跋涉戈壁滩,风餐露宿,夜以继日,自力更生,取得了“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请回答:

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1950

第三篇: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案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

学案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二、预习内容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目的:为了打破

、等国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反对核威胁。

2、成就:

(1)“两弹一星”:

①1964年,中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

成功。

③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 实验成功。

④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2)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

①决策:1992年,中国政府作出实施

的战略决策。

②成就:XX年10月15日,载着杨利伟的“

”飞船成功升空。

③影响: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杂交水稻培育的背景:

(1)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关乎国计民生。

(2)为了提高粮食产量,许多科学家付出艰辛的努力。

是他们中杰出代表。

2、杂交水稻的培育的过程:

(1)1964年袁隆平发现

水稻。

(2)1973他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

”。

(3)XX年,袁隆平获得“

3、杂交水稻培育的影响:

(1)袁隆平是世界上成功利用

的第一人,多次获得

,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解决了中国人的 的吃饭问题。

(3)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

问题,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聘请袁隆平为

,为一些国家培训技术专家。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

(1)背景:

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

,中国开始计算机研制工作。

(2)成就:

983年,研制出“

越来越先进的

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

(3)地位:

中国高性能

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4)意义:

加速了国家

发展。

2、生物技术

(1)成就:

A、1965年,人工合成

在中国首次,这是世界上第一个

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

的时代。

B、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

技术改良、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方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

①开辟了人工合成 的时代。

②为提高国民

作出了贡献。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识记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2、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学技术发展之间的联系,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

3、探究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2、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练的讲述本节课文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二、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一:阅读本课内容,找一找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过在尖端科技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并回忆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科技战略

制定战略原因

取得的科技成果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合作探究二:结合历史背景,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合作探究三: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三、反思总结:新课程改革要求要转变教学方式,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此教学设计就是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设计而成的,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可取的地方:、重新整合教材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展现,且由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填写,能迅速突破重点。

2、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既能深化课堂教学,突破难点,又能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该是历史教学的本质所在。

3、在导入中结合了现实,注意课堂气氛的渲染;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大量图片,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

当然,在教学实践中也有些不足,如没有照顾到基础知识、思维能力相对薄弱的学生,使得有少部分学生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以后在实践中将会注意分组,由学习能力相对强的学生带动学习能力相对弱的学生,真正实现合作而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

当堂检测、邓小平在哪次大会上重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A.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一届人大会上

c.全国科技大会上

D.全国政协大会上

2、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A.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实施“星火计划”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秦山核电站建立

3、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I号发射成功

c.“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D.“远望”I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

4、“两弹一星”是指

A.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5、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

B.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杂交稻解决国人吃饭和世界粮食问题

D.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课后练习与提高、“中国进行必要而有限制的核试验,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防御,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消灭核武器”。“在任何情况下,中国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下列说法符合材料所阐述的观点的有①中国将不再发展核武器②中国不承诺不使用核武器③中国承诺不使用核武器④中国将继续必要的核试验⑤发展核武器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消灭核武器⑥发展核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最终消灭核工业

A③④⑥

B①②⑥

c②④⑤

D②④⑥

2、下面所列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能直接而充分说明科技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的有:

A.一箭多星技术的掌握

B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葛洲坝水利工程建成 D

杂交水稻培育成功和推广

3、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这是因为:

A.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东方魔稻”

B.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新型重合肥

c.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新型复合肥

D.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东方魔稻”

4、下列科技成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银河一I”型计算机诞生③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5、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进入预定轨道D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6、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东方红”I号发射成功

c.“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D.“远望”I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

7、材料题

材料一:

两弹一星

材料二:

材料三:

(1)根据上述材料结合书本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为什么在国家经济、技术基础都很薄弱的艰苦条件下科技事业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材料四:“谁掌握了科学进步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制高点,谁就可以在以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钱学森

(2)结合你身边发生的变化并联系材料说说建国以来取得的科技成就产生了哪些作用?

学案答案

合作探究一:

时间

科技战略

制定战略原因

取得的科技成果

20世纪50~70年代

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发展的方针

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维护国家安全。

960年第一枚火箭(酒泉)

960年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964年第一颗原子弹

970年第一颗人造卫星(第五)

975年首颗返回式卫星成功

979年“望源”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第四)

20世纪80年代

方向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

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

“863”计划

星火计划

火炬计划

20世纪90年代以来

“科教兴国”战略

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

“神舟”5号、6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第三)

合作探究二:结合历史背景,比较20世纪80年代以前和以后中国发展高科技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解题关键:中国发展高科技的战略的变化

思路引领:战略决策的制定基于特定的历史环境;针对不同的历史背景,党和政府制定了不同的科技发展决策

答案提示: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中国面对非常恶劣的国际环境,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80年代以后,我国实施改革开放的战略,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环境也有了重大变化。这一时期,我国进行了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推行科技成果商品化,推进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积极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

合作探究三: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

(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的创造了前提;

(二)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三)是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影响:、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2、促进了我国生存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

3、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杂交水稻的培育,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有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当堂检测1-5:ccBAc

课后练习与提高:

教学设计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历史必修Ⅲ第七单元第19课的内容,主要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技术成就及作用。本课在内容上承接了第三单元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又连接着现实生活中的重大科技成果及运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识记新中国在核技术、导弹、空间技术、生物技术以及计算机领域的重大成就;通过列表归纳新中国重大科技成就,培养归纳分析能力;

通过这些成就在生产领域中的运用,学生理解“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进一步探究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列表归纳新中国在科技领域内取得的重大成就,明确各项成就在中国与世界科技发展领域中的地位、意义;

借助多媒体,通过影视资料、图片等再现历史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表格分析、影视、图片等再现的历史情景,学生认识我国科技成就在许多领域内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而有些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差距,培养危机意识,增强使命感、激发为振兴祖国发愤读书的志向。

本课重点:

新中国建立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本科难点:

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关注科学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四、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必修Ⅰ、必修Ⅱ学习,对新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及当时的世界格局已经有所了解,已经初步具备了新中国科学技术发展背景知识。

学生通过第一单元、第四单元的学习对古代中国科技发展成就及地位、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已经有所了解,这将有助于理解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材料分析法、对比法等

六、课前准备

七、课时安排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复习导入、首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2、思考: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世界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哪几方面?为什么?

3、思考:从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状况来看,近代中国的科技发展会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为什么?(衰弱;制度腐败、经济落后、战乱频仍、列强侵略)

4、图片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果。

5、教师总结以上问题,归纳成下列图示。并由此引入新课。

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

(三)讲授新课

一、新中国科技发展概况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A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人民当家作主,为我国科技发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B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

956年

将原子能、火箭、电子计算机列为发展重点

963年

部署原子弹、导弹、氢弹的研究实验,安排人造卫星的研制;

986年

“863计划”及以后的“星火计划”

c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无私奉献;

D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了人才储备;

E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主要领域

核研究、航天技术、计算机应用和农业新品种研究

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含义

2、背景

【探究】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什么作出“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探究】出示下列材料,要求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材料: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问题:你怎样理解邓小平的这段话?

3、成果

【探究】计算机投影下列四幅图片。

图片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图片2—日本广岛原子弹爆炸时的景象。图片3—大亚湾核电站;图片4—秦山核电站。

思考:你从上述四幅图片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南优2号的选育

2、杂交水稻选育的意义

四、计算机技术与生物技术的发展(主要成就及其地位与意义)

【探究】建国以来科技成就有什么重大作用和意义?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本课要旨”,掌握核心内容。同时强调指出:“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艰苦卓绝的持续奋斗,我国科技事业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杂交水稻、陆相成油理论与应用、高性能计算机等为标志的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振奋了我们的民族精神”。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九、板书设计

十、教学反思

第四篇:2016年高中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

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新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发展战略,列举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成就。②理解党和政府的战略决策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③探究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收集有关资料,结合课文中的图片、资料等,就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展开自由讨论和交流。

②独立或合作整理、归纳新中国的重大科技成就。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理解党和政府的科技战略决策是我国在科学技术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可靠保证。②学习钱学森、邓稼先、袁隆平等科学家的爱国情怀、崇高品德和献身精神,树立振兴中华的远大理想,增强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二、重点:

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

三、难点:

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如何深入浅出、准确简练地讲述本节课所涉及的科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中国古代主要科技成就 【幻灯片】导入

【幻灯片】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1、“两弹一星”的含义:【幻灯片】

2、“两弹一星”背景:【幻灯片】

【过渡】请大家来回顾一下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

【讲述】建国初期,美国仇视中国,中美关系恶化。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总结】背景:中国面对恶劣的国际环境,需要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幻灯片】展示,学生思考回答应该这样对待核能源?

展示泰山核电站的经济效益和日本广岛的毁灭各自说明了什么? 【幻灯片】展示,学生思考回答应该这样对待核能源? 结论:因此我们要热爱和平,合理利用核资源。

3、“两弹一星”卫星技术

【幻灯片】东方红一号卫星,结合教材归纳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历史意义: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

【幻灯片】展示三大计划: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引导学生回答:国家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

【总结】“两弹一星”的影响【幻灯片】

4、航天技术

引导学生:【幻灯片】神舟五号等成果: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成为世界航天大国。神舟六号、神舟七号:我国的航天事业蓬勃发展!

【过渡】展示饥饿的女孩图片说明饥饿蔓延着世界,威胁着人民的生命。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学生讨论回答袁隆平的贡献:

1、杂交水稻增产明显,南优2号单产一般比常规稻增产20%以上。

2、杂交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3、杂交稻在世界范围推广,被许多国家引种,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过渡】下面我们来看我国在计算机领域的成就。我们把第四个奖颁发给计算机之父金怡濂教授。请一位同学致颁奖词。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计算机技术

【讲述】意义:它的诞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能独立设计和研制巨型计算机的国家。

2、生物技术

展示结晶牛胰岛素和人类基因草,感受生物科技的成果。

【讲述】意义: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反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做出了贡献。【提问讨论】:重大科技成就的影响?

1、振奋了民族精神。2.增强了综合国力。3.提高了国际地位。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建设国家,造福国人!

【活动讨论】

1、新中国科技发展对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建国以来科技发展的原因? 【课堂练习】【幻灯片】

第五篇:【精品】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七单元 第19课《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新中国科研起步的有关史实,认识党和政府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主要依靠本国力量振兴科技事业,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背景及其产生的重要作用,认识在党的领导下科技振兴的历程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新时期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知道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和进步过程中的重大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建国后科学技术的主要成就,引导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标志性成就及其在增强综合国力中的意义

【难点】:科技的发展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现代中国科技进步的史实的了解,加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是本课的主要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辅以列表分析归纳法、情境再现法。【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由“神七”及宇航员的话导入,再让学生看一段材料引导学生回忆我国科技发展的基本线索: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世界领先;但自1840年以后,备受欺凌,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迅速制定了正确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从此,中国人民开始了科学技术振兴的伟大历程。古代(辉煌)——近代(衰弱)——新中国(振兴)导出本课。(课件1--3)【讲述新课】学生看书,完成表格 老时间19641964师总结

地位、意义加强了…打破…,提高…。和平利用核能已经取得…。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核技术两弹一星成就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航天技术生物技术计算机技术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91-1994秦山、大亚湾核电站“东方红一号”卫星1970世界第五,航天时代1999起“神舟”号无人飞船4次成功2003、2005、世界第三个“神五”、“神六”、“神七”2008开辟…的时代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世界第一)大大提高…有助于解杂交水稻南优二号1973决…20世纪末参加人类基因工程研究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号”居世界前列,加速1983巨型计算机“银河-Ⅱ号了国家信息化发展1992 表格上内容老师进行逐步分析: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课件5---13)

1、“两弹一星”:

(1)概念:“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为什么能成功?(2)背景(原因)及目的:

a.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b.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c.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以巩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d.为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武器和空间技术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目的)(3)成果: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了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 1964年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导弹实验成功 加强了国防力量 1970年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世界第五个)

① 原子弹的研制与和平利用:

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罗布泊上空。中国第一次将原子核裂变的巨大火球和蘑菇云升上了戈壁荒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中国人终于迈进了原子核时代。A、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意义: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核武器的发展有利有弊,关键看这个国家怎么应用,比如说我们可以把核和平利用,如建立核电站。步入九十年代,我国作出从1996年7月30日起暂停核试验的决定,并把我国的战略目标转向“载人航天”。但“载人航天”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B、1991年和1994年,我国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并投入商业运行,标志着中国核工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②、导弹的研制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7年10月,我国发射的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试验成功。

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迈入航天时代。

2、载人航天的发展:

(1)2003年起,我国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2)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以上内容讲完让学生看ppt上的图片,尤其强调邓稼先、钱学森两位科学家做出贡献和爱国精神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课件14)

1、简介: 袁隆平(1930.9—)籍贯江西省九江市德安县,生于北京。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创始人,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当代神农”、“米神”等。2001年2月19日,袁隆平被被授予2000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不分等级。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数额由国务院规定。获奖者的奖金额为500万元人民币。该奖项2000年设立。)

2、贡献: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1960年袁隆平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于是,袁隆平受到启发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

3、意义: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不仅大大提高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享有很高的声誉。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1、我国计算机的研制:

(1)背景:1946年,美国研制出世界第一台大型电子计算机。(2)开始: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了计算机研制工作。

(3)成就: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计算机,名为“银河一I号”。

(4)地位:此后,越来越先进的银河系列计算机在十几年间先后问世,表明中国的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5)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2、生物技术

(1)成就:A、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B、中国还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到20世纪末,中国在依靠基因工程技术改良动植物品种、治疗人类重大疾病的药物研究等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2)意义: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为提高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作出了贡献 【本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知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目前已经大大缩短了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许多领域已经达到或接近世界水平。【板书设计】

一、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

二、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三、计算机和生物技术的发展:

下载高中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3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中历史《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3.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11《师说》学案(新人教 必修第三册)

    11《师说》学案 班级: 小组: 姓名 【学习目标】 1.扎实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的用法,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现象,翻译并默写重点句子。 2.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

    必修五3教学案教师

    必修五第三专题“直面人生”复习教学案 七中郑春莲 复习目标:1、识记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 2、结合语境推断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翻译重要句子并掌握......

    第一高中语文《5 苏轼词两首》学案 新人教必修4

    《苏轼词两首》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两首词的艺术特色;学习作为豪放词派杰作的两首词在词风上的特点。2、学习怀古诗把写景、咏史、抒情结合在一起,情景交融的写法。3......

    13《张衡传》学案(新人教 必修第四册)

    高中学案 会员交流资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 13《张衡传》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 掌握课文......

    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2.雷雨)

    2 雷 雨 从容说课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戏剧代表作品,也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篇力作,该剧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的尖锐冲......

    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1.窦娥冤)

    1 窦娥冤 从容说课 《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是元杂剧中悲剧的典范,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本文教学要在整体把握全剧的基础上,把重点放在高潮部分第三折,要扣住情节发展......

    高中历史 4.7 抗日战争 3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精选合集]

    第16课 抗日战争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侵华日军的罪行和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 2.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 3.学会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

    高中数学《条件语句》文字素材4 新人教B版必修3

    必修3“条件语句”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1、 教学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算法是设计高中数学课程的一条主线,程序是由若干算法语句组成的有序集合。“算法语句”是继“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