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着力改善农村妇女生存发展环境
着力改善农村妇女生存发展环境 推动妇女儿童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欢喜镇《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终期评估
自2001年按照《四川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四川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相关要求开展妇女、儿童工作以来,以中央各次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镇党委的工作布置,紧紧围绕全镇工作大局,团结带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全面建设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带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四个行动和调整产业结构走科学致富的道路。
我镇辖9个行政村(126个村民小组),一个居委会,有各类企业事业单位9 个,总人口36594人,其中妇女19260人,占总人口的49.8 %,儿童3968人,占总人数的14.9%,到2010年10 月底,农民人民纯收入6540元,同比增长8.4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9亿余元,同比增长20%。与此同时,全镇妇女儿童工作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十年来,我们镇党委、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妇女儿童两个《规划》的贯彻实施,坚持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着力优化妇女儿童事业发展的社会环境,改善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和提高妇女儿童的生存能力,引导妇女致富奔小康,有力地推动了全镇妇女儿童工作的开展。
一、健全组织,完善机制,切实加强对妇女儿童工作的领导 镇党委、政府坚持贯彻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的原则,将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纳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政府行为,加大政府统筹力度,将妇女儿童工作融入日常工作之中。一是健全组织、加大投入。全镇构建了镇、村、社三级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组织,目前,全镇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6个事业单位和9个企业单位都建立了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或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为妇女儿童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今年我们对镇妇儿工委领导成员进行了调整充实,使妇女儿童工作力量进一步增强。二是完善机制,规范运作。近年来,我镇先后制定了妇儿工委成员单位例会制度、妇儿工委成员单位履行职责制度、督查制度以及监测评估制度,将妇女儿童发展两个规划的所有支持性目标细化、量化,编制了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目标年度分解表”,把指标分解到各村、各单位、各部门为推进妇女儿童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同时我们狠抓监测评估环节,2006、2009年对各村、各职能部门实施妇女儿童发展规划的情况进行了中期监测评估检查,对实施不力的,及时通报情况,限期整改。推动妇女儿童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管理轨道。三是加强领导、齐抓共管。镇党委、镇政府主管领导定期听取妇儿工委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妇女儿童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并提出具体要求,认真确定实施规划的目标、措施和步聚,加强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有效地促进了两个《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加强宣传,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大维权力度扩大影响,大力营造妇女儿童工作的良好氛围
十年来,我们在妇女儿童工作的宣传上,采取了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的宣传。保障妇女公平参与经济决策,消除男女在经济领域参与决策的差异;保障妇女在土地、技术、信息、信贷等领域与男子具有平等的占有资源的权利;保障农村妇女享有与居住地男子平等的土地承包权、经营权、宅基地分配权、土地补偿费、股份分红等权利。
为加大维权力度,2008年我镇建立了“妇女儿童维权站”及“反家庭暴力110报警中心”,做好了反家庭暴力、新《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妇女群众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权的能力。配合镇派出所做好了“不让毒品进我家”活动,推动打击黄赌毒、拐卖妇女儿童、雇用女童工、家庭暴力等违法犯罪行为和社会丑恶现象。
在宣传过程中,坚持面向领导、面向社会、面向妇女儿童,把宣传妇女儿童规划同宣传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儿童优先的原则相结合,同宣传有关保护妇女儿童的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相结合。镇妇儿工委在各村干部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中开展了两纲知识的培训考核工作,并广泛征集各村各企事业单位干部群众对两钢实施的意见、建议和要求。
三、加大各类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力度,多渠道开辟增收致富门路 党委政府采取了措施,实施农村实用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同时,通过正确的就业导向,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和城镇就业,促进农民增收。从2001年到2010年,镇党委政府创新机制,结合农村妇女特点,举办了家政、美容、酒店管理、厨师、种植、养殖等多批次职业技能培训班,使农村妇女不花钱,不出村就能掌握新技术。至2010年止,全镇累计举办各类培训班 42 期,累计培训农村妇女劳动力 800余人,转移妇女劳动力4000余人,260余人领取了就业合格证书。
各类培训工程在我镇妇女中掀起了一股学知识、学技能的热潮。目前,我们正筹备的农村妇女创业培训班,首批就吸引了35名农村妇女报名。许多经培训的妇女都掌握了一技之长。她们在增加自身经济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更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培训工程不仅促进了“农民工”由“劳动型”向“技能型”、“智力型”的转变,也为农村妇女脱贫致富,提高自己经济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狠抓项目落实,突出工作重点
项目实施是妇女儿童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为此,我们重点抓好了项目实施工作。
一是依托农村“一池三改”示范村建设为载体,在我镇实施了农村建沼气池、改水、改厕、改灶项目工程。改水受益率达到97%,改厕受益率达到95%以上。
二是采取多方投资实现了农村安全饮用水和天然气使用,切实做到了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同时,我们还在东禅寺、八金、黄电等搞试点,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创建“五十百千示范村”进一步改善农村妇女儿童、生活环境,提高了农村妇女儿童生活质量。
三是认真做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及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等项目。近年来,加大了妇幼保健力度。十年来,全镇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2‰以内。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农村孕产妇管理率达到95%以上;农村住院分娩率达到100%,高危孕产妇住院分娩达到100%,农村消毒接生率达到96%以上;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普及率达到98%以上;孕产妇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在2000年基础下降1/3;合格碘盐食用率达到95%以上;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99%,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划免疫;逐步将新的疫苗接种纳入常规免疫管理;农村儿童保健管理率达到95%以上。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达到95%以上。逐步提高女童及流动人口中儿童保健覆盖率。流动人口中的育龄妇女享有与户籍育龄妇女同等的生殖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按期实现了“两纲”目标任务。
四是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教育保护和关注弱势群体等关爱活动。建立了“一对一,一帮一”关爱卡,让更多的人关心留守儿童,参与到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中来,让每一个“留守儿童”成为健康、快乐的群体,使儿童们真切感受到关爱的阳光,真情的雨露,健康的成长。
五、妇女儿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女童的入学达到100%,辍学率控制在0.1%以下,杜绝女童失学;初中阶段教育女童入学率达到97%以上,辍学率控制在3%以下;残疾女童的入学率达到90%。努力提高妇女终身教育水平,妇女接受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比例明显提高;成人妇女识字率提高到98%,其中青壮年(15—50岁)妇女识字率提高到99%,按照儿童目标规定我镇的成人文盲率已经达到目标要求
六、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力度
我们镇为改善妇女儿童生活生存发展环境,进一步缩小与城市差距,使农村群众早日致富,镇党委政府经过努力,修建镇道0.35公里,修建村道水泥路面 11.2公里,形成了道路村村通;黄电、八金等村还建起了群众文化休闲广场、篮球场和乒乓球场,黄电村、八金、寨子村等村还建立了图书阅览室和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培训室;中心校还建起了留守儿童之家。这为农村妇女儿童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和活动场所,进一步丰实了农村文化生活。
七、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
由于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改变的不仅是农村妇女儿童的生产生活条件,更是为她们送去了新的发展理念和致富信息。在镇、村、社各级组织和有关部门的引导帮助下,根据本地的自然条件和产业基础,种植特色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比如,黄电村、书摄村等90%以上种植茄子、豌豆尖、生菜、花菜、海椒,年产量达70000吨,年销售收入达9000万元,这让妇女们的收入有了明显的提高。
同时,我镇广大妇女还以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积极开展“巾帼文明示范村”创建和“美德在农家”、“双学双比”活动,创建了八金“巾帼文明示范村”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八、加大农村新合覆盖面,惠及农村妇女儿童
农村妇女儿童的看病问题一直是各级组织关心的问题。从2005年起,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我镇积极动员广大农村妇女儿童参保,全镇参合率达到 99%。由于新合医疗制度的启动,让参合妇女儿童真正得到了实惠,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九、妇女参政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妇女保护得到进一步加强 我镇各级党组织严格按照《规划》目标要求,紧紧抓住班子换届选举契机,将那些年轻又德才兼备的女同志推上了领导岗位,使培养选拔女干部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全镇截止2010年12月13日止,8个村1个居委会全都配备了女干部。她们分别进入了村支部委员会或村民委员会,镇党委班子女干部的配备符合《纲要》要求比例,女干部,女党员人数日益增多。通过这些措施,着力提高了妇女的政治地位。
总之,落实“两纲”,推进妇女儿童事业的新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欢喜镇党委政府以及镇妇联,将继续努力,进一步贯彻“妇女发展,儿童优先”的原则,积极为农村妇女儿童办实事办好事,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具体困难,进一步地将欢喜镇妇女儿童工作抓紧抓好。
二〇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
第二篇:镇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实施方案
镇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实施方案
按照省、市、县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优化我镇发展环境,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镇当前实际,特制定镇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镇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廉洁的法制环境、健康有序的经济环境,为实现全镇农民安康、经济富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一)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张庆黎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一个好的工作作风、一个好的工作业绩”的要求,结合“三自六不让”学习教育活动:
一严格工作纪律。严禁上班迟到早退,继续实行请假制度,外出办事登记制度。杜绝上班时间玩牌、吃喝、赌博、上网打游戏等行为,一旦发现加大惩处力度。
二提高办事效率。开展“治庸、治懒、治散”专项活动,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建正向激励机制推动高质高效完成工作。
三提升整体形象。保持办公场所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功能齐全、标志醒目。全体机关干部要仪表端庄、举止得体、着装整洁,并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依法行政、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无“吃、拿、卡、要”等损害群众、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行为。加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学习,使学习常态化,不断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修养。
(二)营造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法制教育、伦理学道德、社会公德等理论教育活动,重点弘扬人文精神,倡导文明风尚,营造人人道德、人人诚信、人人文明的氛围。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鼓励农民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营造人人健康的氛围。各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要充分利用好农家书屋,引导农民学习种养殖技术,提高致富能力。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选树先进典型,营造鼓励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同时,倡导文明举办婚丧嫁娶等活动,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三)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信访工作的“八三”工作法。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处理各类群体事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扎实开展创建无治安刑事案件、无信访稳定问题、无安全责任事故、无违法违纪行为,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工作,及时消除各类隐患,努力从源头杜绝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营造公正廉明的法制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公正廉明的法治环境是经济竞争的软实力,也是打造一流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在全镇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建设普法网络体系,积极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六五”普法工作,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按要求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赋予的日常工作任务。继续推行村务公开透明,对违纪违法行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五)营造健康有序的经济环境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十里大棚、十里杏扁产业,实现我镇农业多元化发展。引导农村改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小农生产方式,有效推广“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支持种养殖大户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生产、订单生产,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实现农业增产增量、农民增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广泛收集和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大力宣传,打响我镇特色农业品牌。此外,落实好国家扶贫惠农政策。
为驻镇企业提供满意优质的服务。协助办理登记审批手续、协调解决土地流转、水电配套等问题。及时协调化解企业与当地村民利益冲突问题,鼓励驻镇企业担负社会责任(修路、救灾抢险、带动就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实现企业盈利、农民获福、政府得信的三赢局面。
强势推进生态旅游开发。依托西灵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处109国道的便利交通条件,通过媒体宣传、举办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强力打造“石门八景”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我镇文化发展内涵,走文化强经济、环境友好型能造福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有效整合旅游和农业资源,重点发展特色农家院,打造集旅游、农家乐、餐饮三位一体的乡村典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常态化开展,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具体安排、督导检查。结合实际,分解任务,层层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各个工作人员,做到每个岗位都有优化发展环境的任务,人人都有优化发展环境的责任。各村成立相关组织,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村级负责人,亲自抓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开展。
(二)扎实推进实施。全镇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分学习动员、调查研究、整改提高、验收总结四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动员。11月20日前,开展以“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的集中学习研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省委书记张庆黎同志、省长张庆伟同志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讲话和优化发展环境的相关政策,通过学习,紧扣发展主题,不断深化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最大限度激发全镇上下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热情。
第二阶段:查找问题(11月21日至11月25日)。对照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深入调研,查摆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11月25日至12月10日)。涉项部门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整改规范,对影响发展环境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第四阶段:验收总结。12月15日前,镇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人成立专门的督查小组,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组织召开全镇优化发展环境阶段性总结大会,总结成功经验,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村和先进个人。
(三)建立长效机制。着眼于优化发展环境的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巩固成果,确保长效。
一要建立优化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加快发展形成联动、互动、推动、促动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碰头、交流、协调会,及时沟通反馈情况,解决企业、投资者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相应处理建议和意见。各村、各部门要从全镇发展大局出发,凡是有利于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事情,都要主动协调、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不讲条件、不讲代价地积极落实,确保执行到位。
二要建立投诉受理反馈机制。设立并公开举报投诉电话和邮箱,全面受理并妥善处置各类举报投诉案件,及时反馈处理意见,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三要建立问责求效机制。明确各部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职责,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政绩考核、评优选先、晋职晋级的重要指标,纳入日常考核和考核范围。对工作突出的党员干部,要给予表彰奖励;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损害发展环境的人员,依法依纪给予严厉处分。
第三篇:镇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实施方案
镇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实施方案:
按照省、市、县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为进一步优化我镇发展环境,促进全镇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结合我镇当前实际,特制定镇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实施方案,镇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我镇十二五规划战略目标,努力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廉洁的法制环境、健康有序的经济环境,为实现全镇农民安康、经济富裕、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二、目标任务
(一)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
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书记张庆黎要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一个好的工作作风、一个好的工作业绩”的要求,结合“三自六不让”学习教育活动:
一严格工作纪律。严禁上班迟到早退,继续实行请假制度,外出办事登记制度。杜绝上班时间玩牌、吃喝、赌博、上网打游戏等行为,一旦发现加大惩处力度。
二提高办事效率。开展“治庸、治懒、治散”专项活动,着力解决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建正向激励机制推动高质高效完成工作。
三提升整体形象。保持办公场所干净整洁、规范有序、功能齐全、标志醒目。全体机关干部要仪表端庄、举止得体、着装整洁,并保持良好的精神风貌。依法行政、廉洁奉公,不以权谋私,无“吃、拿、卡、要”等损害群众、法人和其他组织利益行为。加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学习,使学习常态化,不断提高个人的知识水平和素质修养。
(二)营造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
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法制教育、伦理学道德、社会公德等理论教育活动,重点弘扬人文精神,倡导文明风尚,营造人人道德、人人诚信、人人文明的氛围。引导广大干部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鼓励农民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营造人人健康的氛围。各村农家书屋管理员要充分利用好农家书屋,引导农民学习种养殖技术,提高致富能力。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选树先进典型,营造鼓励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同时,倡导文明举办婚丧嫁娶等活动,破除陋习、移风易俗。
(三)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信访工作的“八三”工作法。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妥善处理各类群体事件,全力维护社会稳定。扎实开展创建无治安刑事案件、无信访稳定问题、无安全责任事故、无违法违纪行为,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食品安全工作,及时消除各类隐患,努力从源头杜绝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四)营造公正廉明的法制环境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公正廉明的法治环境是经济竞争的软实力,也是打造一流发展环境的重中之重。在全镇大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建设普法网络体系,积极开展“法律八进”活动、“六五”普法工作,创建民主法制示范村。开展法律援助工作,按要求完成上级司法行政机关赋予的日常工作任务。继续推行村务公开透明,对违纪违法行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规划方案《镇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实施方案》。
(五)营造健康有序的经济环境
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大力发展十里大棚、十里杏扁产业,实现我镇农业多元化发展。引导农村改变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小农生产方式,有效推广“公司+农户+基地”的生产经营模式。鼓励支持种养殖大户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规模生产、订单生产,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和市场风险,实现农业增产增量、农民增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广泛收集和及时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通过大力宣传,打响我镇特色农业品牌。此外,落实好国家扶贫惠农政策。
为驻镇企业提供满意优质的服务。协助办理登记审批手续、协调解决土地流转、水电配套等问题。及时协调化解企业与当地村民利益冲突问题,鼓励驻镇企业担负社会责任(修路、救灾抢险、带动就业、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实现企业盈利、农民获福、政府得信的三赢局面。
强势推进生态旅游开发。依托西灵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处109国道的便利交通条件,通过媒体宣传、举办活动等多种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强力打造“石门八景”旅游品牌。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我镇文化发展内涵,走文化强经济、环境友好型能造福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有效整合旅游和农业资源,重点发展特色农家院,打造集旅游、农家乐、餐饮三位一体的乡村典范。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为确保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常态化开展,成立党委书记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镇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具体安排、督导检查。结合实际,分解任务,层层落实到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各个工作人员,做到每个岗位都有优化发展环境的任务,人人都有优化发展环境的责任。各村成立相关组织,村党支部书记作为村级负责人,亲自抓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开展。
(二)扎实推进实施。全镇优化发展环境活动分学习动员、调查研究、整改提高、验收总结四阶段。
第一阶段:学习动
员。11月20日前,开展以“深化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主题的集中学习研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深入学习省委书记张庆黎同志、省长张庆伟同志在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议上的讲话和优化发展环境的相关政策,通过学习,紧扣发展主题,不断深化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最大限度激发全镇上下优化发展环境的工作热情。
第二阶段:查找问题(11月21日至11月25日)。对照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深入调研,查摆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整改提高(11月25日至12月10日)。涉项部门对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整改规范,对影响发展环境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集中整治。
第四阶段:验收总结。12月15日前,镇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抽调专人成立专门的督查小组,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评估。组织召开全镇优化发展环境阶段性总结大会,总结成功经验,表彰在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村和先进个人。
(三)建立长效机制。着眼于优化发展环境的制度化、经常化和规范化,巩固成果,确保长效。
一要建立优化发展环境联席会议制度。围绕加快发展形成联动、互动、推动、促动工作机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碰头、交流、协调会,及时沟通反馈情况,解决企业、投资者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研究提出相应处理建议和意见。各村、各部门要从全镇发展大局出发,凡是有利于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事情,都要主动协调、通力合作、密切配合,不讲条件、不讲代价地积极落实,确保执行到位。
二要建立投诉受理反馈机制。设立并公开举报投诉电话和邮箱,全面受理并妥善处置各类举报投诉案件,及时反馈处理意见,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三要建立问责求效机制。明确各部门优化发展环境工作职责,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政绩考核、评优选先、晋职晋级的重要指标,纳入日常考核和考核范围。对工作突出的党员干部,要给予表彰奖励;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损害发展环境的人员,依法依纪给予严厉处分。
附:镇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办公室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四篇: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
我国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各种资源消耗加大,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而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期望值越来越高。我们国家和政府也有义务去满足居民这种期望,也有义务去改善这种发展环境、保护生态,所以我国政府基于这些提出了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构建我们的和谐社会和建立绿色家园。
一、发展环境、生态环境的现状
(1)发展环境的现状
思想观念跟不上发展意识不浓,招商引资政策机制不够完 善,项目储备少、推荐少,多为“守株待兔”式招商,选商不准,缺乏市场带动力强的企业。政府重管理轻服务,主动服务、前期服务少,后续管理跟不上,办事难、人情办事现象较为突出。企业规模小,缺乏相应的担保机构,银行为了规避风险,怕贷、惜贷现象严重,企业融资十分困难。出台的一些政策已不能跟上形势发展,甚至一些部门还在执行已经作废的文件规定,不注重客观实际和市场规律的调节。
行政服务乏力,政务公开的内容部全面,形势不规范。政府公众信息网信息发布量太少,有些部门政务公开中,无关紧要的内容多,企业需要了解的办事程序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内容公开不细。缺乏大局意识、开放意识、服务意识,机械地执行上级政策和技术标准,人为设置障碍,干扰企业生产,在对企业实施
监管的过程中,事前不管不问,事后以整改、处罚代替履职。法制观念淡漠,群众对国家法律法规的学习了解不多,企业不重视对员工的安全等法规的教育培训,导致企业、群众为了自身利益而置法律于不顾,干扰企业的正常生产,企业违规生产等问题层出不穷。
(2)生态环境的现状
生态环境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了严重损害,这有悖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标。生活垃圾、农膜地膜、人畜粪便、乡镇企业等对农村水体、空气质量及生态环境已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并呈逐年恶化趋势,资源开发也加剧了地方的生态破坏。
二、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
思想认识问题,一些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大局意识不强,没有深刻理解软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没有牢固树立 “今天的环境决定明天的发展”的观念,没有从思想认识上、工作作风上真正体现为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和发展服务,还存在官本位思想。选人用人机制不健全工作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对一些专项工作既耗时又费力,但无具体考核措施,基层认为费力不好看,导致有怨气;保障机制不配套,实行“管”字当头,“罚”字当先,甚至个别部门和人员养成了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恶习,甚至吃拿卡要报,加重企业负担。
由于农村保护环境的思想观念淡薄,没有认识到开荒种地的后果。生活方式落后,没有普及天然气导致乱砍乱伐现象严重。由于农村技术的原因生活垃圾、农膜地膜、人畜粪便、都没有得到及时的处理。乡镇企业的为了自身的利益而不顾水体的污染和空气的污染。资源的开发没有达到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水平。
三、解决措施
(一)改善发展环境的措施
(1)、必须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这是宗旨观念的问题。正如省委书记张庆黎所强调的“联系人民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在实际工作中,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正把老百姓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把投资者的事情当做自己的事情去实干实做,才能从根本上打造出优良的发展环境。
(2)、必须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一个地区发展不起来就没有话语权,就会被投资者忽略轻视而缺乏竞争力,很多问题也就解决不了。一定要强化居安思危意识,激发时不我待的强烈发展意识。
(3)、科学合理地确定审批事项。该下放的一定要放下去,该取消的一定要取消。减少收费。缩短审批时间。要像办自己事情一样办好单位的事、办好公家的事,关键是要把干部管理好、教育好,靠制度和机制去约束,靠自觉性去把握和坚守。对内尽职尽责做好份内工作,对外真心实意服务百姓,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和信任度。做到随报随批、急事急办。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采取拖、推的方式办理事情,要认真负责任、快捷高效。规范领导干部的批件流程,切实做到文不过夜、事不隔天,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把加强监督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监督力度,严格查处不作为、乱作为问题,在办事服务中做到公正、公平、公开。
(4)不断创新监督形式,完善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监督作用,推进依法行政。实行政务公开,充分尊重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通过开设意见箱、开办举报栏、开通举报电话等方式,为全民监督提供便利的渠道;通过设立公告栏、发放便民手册等方式,改进服务方法,改善服务态度,不断完善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地方便办事群众;通过建立企业协会组织,评议政府及部门的行为,实行审监分离。涉及行政审批的部门及服务“窗口”,要建立和完善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监督和管理并重。
(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
(1)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使全民充分认识生态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生态建设的主要任务,树立牢固的生态环境理念,弘扬环境文化、倡导生态文明,营造大家支持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切实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环保责任感和紧迫感,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
础。
(2)完善干部考核体系,重视生态承载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完善领导干部考核体系,把资源节约量、环境清洁度、地表绿化率等纳入考核指标,制定奖罚标准。通过制度约束,加强领导者的环保职责,使其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既重视经济指标,又重视人文指标、环境指标、资源指标,确保领导在作决策上项目时,能够把经济增长指标同生态环境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
(3)依靠现代科技,发展环保产业。重视开发和引进高效低耗、无废少废、节水节能的新工艺、新技术,提高防污治污及生态恢复工程的技术水平。积极扶持环保产业,把环保产业列入优先发展的领域,重点开发科技含量高、优质廉价的防治污染设备。建立环保产业有序的生产流通渠道和合理的产品结构,积极发展绿色产品生产,注意提高环保产品的质量,搞好防污治污示范工程建设。
(4)重视农村环保,保护生态环境。农村和农业是连接人与自然的主要纽带,必须重视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把农业生产活动纳入生态循环链内,参与生态系统的生物共生、轮流交换和物质循环。首先,要在农民中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村概念,使生态观念牢牢根植于每个农民头脑中,实现山青水绿。其次,要加强农村环保法规和制度建设,抬高农村环保准入门槛,设置“绿色壁垒”和“环境壁垒”,阻止城市转嫁污染。第三,要着力
防治工农业生产污染,严格工矿企业环境准入和达标排放标准,强化节能减排,加强土壤污染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建设清洁田园。第四,要加快推广“果—牧—沼”、“草—牧—沼”立体式生态养殖,使养殖场粪便自行消化,降低有害物质排放量。
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和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是抢占区域发展先机的战略之举。一个地区的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聚集各种生产要素的过程,而支撑发展的各种生产要素总是向环境优越的地区聚集。因此,当今时代的区域竞争,实际上是发展环境和生态环境的竞争,哪个地方环境更好更优,哪个地方就能赢得发展的新优势。现实当中,一些自然禀赋并不突出的地区,正是靠良好的环境,聚集了大量优质生产要素,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展。反观承德县,自然资源丰富、毗邻京津等得天独厚的优势之所以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只有着力改善和优化环境,才能植茂梧桐树,引来凤凰群,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占据主动,赢得先机。
第五篇: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心得体会
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树立良好的教育工作者形象,形成严明的纪律和优良的作风,在广泛征求意见、深入讨论的基础上,我局召开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工作动员大会,会议认真学习了《无极县教育局关于印发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实施方案的通知》,努力树立机关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新形象;明确了整顿工作的目标是纠正学风不正、消除被动应付、严惩执法不严、克服享乐主义,从而建设学习型、效能型、法治型、廉政型机关;我签定了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工作责任书。下面我就本人工作的情况,谈几点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对开展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道德建设是坚持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我们做好学校工作的重要保证。而开展作风纪律整顿是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的需要,也是建设学习型、效能型、廉政型、法制型机关的需要。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整顿工作。按照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的内容要求,认真查摆工作思路、工作作风和思想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分析原因、理清思路,制订和完善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下大力气抓好整改。
二、积极参加各项学习教育,认真作好团结的文章、发展的文章
在方法上,通过四个结合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相结合;与争创一流业绩、做人民满意公仆相结合;与党风廉政建设和检查教育相结合;与组织收入、强化基础管理、制度建设相结合。通过着力改善发展环境全面解决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纪律作风中存在的问题。
三、按照要求,深刻查找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照要求,我对自己的问题进行认真的查找和梳理,发现自己在思想作风上存在因循守旧,求稳怕乱的思想,在工作作风上存在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瞎指挥的问题;在组织纪律方面存在执行制度不严,对违章的人和事处理不到位,怕丢选票,怕得罪人的问题。在廉洁从政方面存在接受请吃问题。
四、整改工作情况
针对上述问题和现象,我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反复对照作风纪律整顿的要求,在思想上找原因,从工作中找教训,明确了整改目标,整改工作立说力行,坚持了边查边整边改。对能马上纠正的,立即整改,不能马上纠正的,我要承诺限时整改到位。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及时向组织解释。前一个阶段我采取的整改措施主要有:
1、认真自学了十八大精神,增强了创新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牢牢把握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从而克服自己因循守旧,求稳怕乱的思想。
2、反复学习张庆黎书记的讲话精神,把握重点,掌握实质,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有科学的态度、务实的精神和宁静的心性。克服自己存在的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问题。
3、坚决克服好人主义,决不姑息迁就,本着狠和准的原则,处理到位,执行到位。
4、认真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做到“五官端正”即眼不斜,不该看的不看;耳不聋,不该听的不听;手不伸,不该拿的不拿;嘴不谗,不该吃的不吃;心不歪,不该想的不想,站稳立场,从而确保工作的正确方向。
总之,通过这次学习和整顿,使我对作风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大有提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根据作风纪律整顿工作的要求加强自我约束,同时,在整顿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遵守纪律不动摇,执行政策不走样,把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全面贯彻执行到位,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