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联系实际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式下,如何借鉴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2013秋会计专业
联系实际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式下,如何借鉴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答: 消费理论是研究消费影响因素的理论。消费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收入,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消费理论主要就是通过对消费函数的研究,分析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消费理论主要有四种收入理论: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凯恩斯将消费函数表达为:C=f(Y),并将此式改写为C=bY,表明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C随收入Y增加而增加,随收入Y减少而减少。他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的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是西方消费理论的基础。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杜森贝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这里所指的相对收入水平有两种: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指消费行为互相影响的,本人消费要受他人收入水平影响,一般称为“示范效应”或“攀比效应”。相对于本人的历史最高水平,指收入降低后,消费不一定马上降低,一般称为“习惯效应”。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莫迪利安尼提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
2013秋会计专业
式为:C=a•WR+b•YL,式中WR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a、b分别为财产收入、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他根据这一原理分析出人一生劳动收入和消费关系:人在工作期间的每年收入YL,不能全部用于消费,总有一部分要用于储蓄,从参加工作起到退休止,储蓄一直增长,到工作期最后一年时总储蓄达最大,从退休开始,储蓄一直在减少,到生命结束时储蓄为零。还分析出消费和财产的关系:财产越多和取得财产的年龄越大,消费水平越高。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即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他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即:CL=bYL,表明持久收入YL 增加,持久消费(长期确定的有规律的消费)CL 也增加,但消费随收入增加的幅度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b,b值越大CL 增加越多,b值越小CL 增加越少。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相结合构成现代消费理论,这两种收入理论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基本一致的,互相补充的。
借鉴上述消费理论,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消费需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坚持发展经济,认真贯彻执行好发展经济的各项政策。因为只有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才会增加,人们的绝对收入也
2013秋会计专业
才能增加,消费水平才会提高,消费需求也才能扩大。只有坚持发展经济,国民收入才会持续增长,人们的持久收入才能稳定,持久消费才会持久。
第二,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对于收入差距过大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西方国家主要通过运用税收政策来解决。例如,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实施“新政”,采取劫富济贫式的税收政策,即对高收入阶层的公司及个人增加税收,然后把这部分收入转移支付给低收入者,从而达到扩大需求的目的。在我国,通过税收与转移支付等手段,建立起财富的二次分配体制,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保障最低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以期缩小日益扩大的居民收入差距,提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考虑继续向低收入家庭发放消费券。
第三,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到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因此,要制定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政策。认真落实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职业培训补贴等促进就业的财税、金融政策。当前,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农民工就业以及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放在突出位置。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
第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决定人们的消费行为。居民储蓄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的2013秋会计专业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由于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人们普遍感觉到在这方面的预期支出将大幅度上升。在收入一定的条件下,支出预期的上升直接影响消费需求的下降。因此,要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政府重点要在教育、医疗、养老和住房等方面出台相关配套政策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样可以减轻居民的生活压力,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使整个社会释放出巨大的消费潜力,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
第五,更新消费观念。理性地、适度地扩大消费与我们崇尚的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并不矛盾,消费目的在于不断提升我们的生活质量。要引导居民培养科学消费、理性消费、健康消费、安全消费、绿色消费、节约型消费、可持续消费的理念,使人们逐步做到“有钱消费、敢于消费、善于消费”。消费模式要由趋同化向多样化转化;消费结构要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化;消费方式要由自我积累型向消费信贷型发展。
第六,努力开拓农村市场。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具开发潜力的市场,占我国人口60%以上的农村居民则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当前,应突出抓好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家电下乡”、“农机下乡”、“汽车下乡”创造条件。要加快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同时,金融机构要根据农村的风俗与消费习惯,开发出适合不同层次农户的消费信贷产品。金融机构要支持农民购买彩电、冰箱、2013秋会计专业
洗衣机、空调、电脑等大件耐用消费品;对购买小型农业机具、交通运输工具以及生产资料的农户,允许申请消费贷款;对教育支出,可考虑发放助学贷款。积极发放农村建(购)房贷款,企业要积极抓住农村住房条件改善后派生的家电消费升级的机遇。
第七,改善消费环境。目前,我国有些地方、有些领域的消费市场秩序混乱,消费安全无保障,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抑制了消费需求。例如“三鹿”事件,就给市场监管部门敲响了警钟。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把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加大市场秩序整顿规范力度,继续加强商品质量监管,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组织体系,完善有关消费者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为广大消费者创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第八,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目前,在培育和发展消费热点过程中,增长最快的有汽车、信息通讯、住房、文化教育、家居用品、绿色饮食、家政服务、休闲旅游与老年消费等。因此,一要完善汽车消费政策,引导和促进汽车合理消费,积极鼓励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的生产、购买和使用;二要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加快廉租房建设,增加经济适用房以及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供应;三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健身和现代商贸服务、家政服务等符合居民多样化需求、提升生活品质的服务行业。
第二篇:联系实际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式下,如何借鉴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消费理论是研究消费影响因素的理论。消费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收入,一般把消费与收入之间的数量关系称为消费函数,消费理论主要就是通过对消费函数的研究,分析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变动关系。消费理论主要有四种收入理论:
1、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凯恩斯将消费函数表达为:C=f(Y),并将此式改写为C=bY,表明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则消费C随收入Y增加而增加,随收入Y减少而减少。他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的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
2、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杜森贝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这里所指的相对收入水平有两种: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指消费行为互相影响的,本人消费要受他人收入水平影响,一般称为“示范效应”或“攀比效应”。相对于本人的历史最高水平,指收入降低后,消费不一定马上降低,一般称为“习惯效应”。
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莫迪利安尼提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入和财产收入,其消费函数公式为:C=a•WR+b•YL,式中WR为财产收入,YL为劳动收入,a、b分别为财产收入、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他根据这一原理分析出人一生劳动收入和消费关系:人在工作期间的每年收入YL,不能全部用于消费,总有一部分要用于储蓄,从参加工作起到退休止,储蓄一直增长,到工作期最后一年时总储蓄达最大,从退休开始,储蓄一直在减少,到生命结束时储蓄为零。还分析出消费和财产的关系:财产越多和取得财产的年龄越大,消费水平越高。
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弗里德曼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取决于现期收入和以前最高收入的关系,而是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即在相当长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他认为只有持久收入才能影响人们的消费,消费是持久收入的稳定函数,即:CL=bYL,表明持久收入YL 增加,持久消费(长期确定的有规律的消费)CL 也增加,但消费随收入增加的幅度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b,b值越大CL 增加越多,b值越小CL 增加越少。持久收入理论和生命周期理论相结合构成现代消费理论,这两种收入理论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基本一致的,互相补充的。
借鉴上述消费理论,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消费需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坚持发展经济,认真贯彻执行好发展经济的各项政策。因为只有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才会增加,人们的绝对收入也才能增加,消费水平才会提高,消费需求也才能扩大。只有坚持发展经济,国民收入才会持续增长,人们的持久收入才能稳定,持久消费才会持久。
二是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制定适宜的劳动报酬政策。当前所执行的“最低工资制度”,推行的“年薪制”等均有利于劳动者收入的增加,进而推动消费的扩大,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三是继续推行有效的信贷措施。前几年几次降低利率,对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扩大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效果不明显。目前的各种个人消费贷款,相对增加了人们的本期收入,扩大了住房、汽车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但应注意引导人们在贷款消费时,做到量入为出和
预期收入有保证,否则将来对个人和社会都会带来诸多不利问题。
四是积极发展老年经济。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我国已开始进入“老龄化”。针对这一现状,借鉴生命周期理论,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和提高老年人收入的同时,积极发展老年经济,促进老年人的消费,使之成为扩大消费需求有效手段。
五是扩大就业面。要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面;特别要针对目前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所带来的下岗失业人员多的现状,制订优惠政策,指导和帮肋其实现再就业,更要鼓励和扶持其自谋职业,以保证更多的人有稳定持久的收入,促使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扩大消费需求。
第三篇:扩大消费需求问题调研报告
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形势出现了回暖迹象,在进出口下降的情况下,支撑经济增长的是投资与消费。我市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外向度和依存度都不高,扩大投资与消费需求仍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主要措施。鉴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重要投资项目和财政信贷政策的决定权在政府手中,扩大投资需求主要由政府主导,而消费意愿与消费行为是由居民个人决定,扩大消费需求更多的是市场行为,政府的作用主要是助推和引导消费并创造一个良好的消费环境。
消费需求通常是居民消费和公共(政府)消费,既包括物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对于政府来而言,扩大消费需求是不需要政府花费太多成本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促进经济发展的经济发展方式。根据当前我市宏观经济政策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我们认为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需要从产业导向、财政与信贷政策、社会保障与就业、培育消费热点与开拓农村市场等多个层面着力,扩大投资和培育消费热点创造消费需求,确保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提高居民消费能力,开拓农村市场释放农民消费活力,发放消费券以“四两拨千斤”带动城乡消费,强化信用消费促进全社会放心消费。
(一)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投资需求
项目是扩大投资需求的载体,决定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加快项目建设,不仅可以扩大社会有效投资需求,解决金融危机下社会总需求不足的问题,而且还可以培育经济发展后劲,促进消费需求提升。
从项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看,投资性项目是实现扩大再生产的重要途径,对重要项目的决策权在政府手中,随之 就是配套的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到位实施,一经决策就可以对经济增长产生直接的作用,因此在金融危机下,加强项目投资是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实施最容易也最直接的表现方式,比扩大消费需求的宏观政策效果来得更直接、更明显。同时,扩大投资需求,可以蓄积发展后劲,有效地间接扩大消费需求,必须不失时机的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从扩大内需对经济结构调整看,支持和推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特别是十大振兴规划的产业项目,鼓励和引导各地有效承接具有良好前景的产业项目,可以使我市能够获得更多的产业政策支持,加快培育产业集群。20xx年统计公报显示,我市主要工业产品为纱、布、化纤、白酒、啤酒、能源生产总量、原煤、发电量、原油加工量、汽油、柴油、水泥、化肥、化学农药、合成洗涤剂15类产品,其中:日用消费品只有6种、能量6种、生产资料3种,而且价值、附加值都不高。根据来自消费市场的判断,在我市较为优势的产业集群中,由于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消费性产品少,国家鼓励扩大消费的促进政策对我市生产性企业直至全市经济的增长收效甚微,因此发展适应现代消费特征、更具有高成长性和良好发展前景的投资项目十分必要。
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看,有利于改善消费环境,提高流通的组织化程度,拓展新的消费领域。由于历史的体制的原因,我市商贸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帐太多,制约了大型商贸物流企业的发展,国内外众多知名商贸企业到我市发展找不到发展平台,使我市城市商业发展的集中度不高,城市的接纳能力、消费能力因此受限。
(二)开拓消费市场尤其要重视开展农村市场
解决消费需求不足,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市建设商贸物流中心的重要内容。我市最终消费率多年徘徊在34%,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20个百分点,甚至还低于全国居民消费率10个百分点。如果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以我市20xx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计算,当年可以增加140亿元,如果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社会最终消费规模将在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翻一番多,达到570亿元,这些都表明我市扩大消费需求有着巨大的空间,也表明扩大消费可以帮助商贸流通业提高社会贡献度,对保障就业、增加税收、促进城乡市场建设产生较大的积极作用。
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和农村消费需求不足是影响消费总水平的重要原因,既存在居民收入不高,也存在着较大的城乡收入差别和消费差距。以20xx年为例,当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73.6元,高出我市763.6元;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56.3元,高出我市54.3元,以全省高出我市的居民的收入水平计算,我市居民潜在的消费能力就会增加14亿元。以20xx~20xx年为例,我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为1:0.31、1:0.33、1:0.33,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比为1:0.38、1:0.37、1:0.3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消费支出差距有如此之大,因此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尤其是开拓农村市场,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巨大潜力所在。由于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下降、即期购买力不强,从而导致消费热点的热度不够,住房价格作为一个指标性指数也印证出我市消费市场扬而不沸的状态,高档次的企业商务用汽车不多反映出企业的实际竞争力不高,并对市场竞争持有保留态度,农村家用电脑市场处于起步状态
新兴消费的市场有着巨大的潜在消费需求,对促进就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开拓农村市场都具有现实意义,也表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巨大。随着生活节奏和商务活动频度的提高,家务劳动社会化有新的消费需求,现代化的大型家政服务中心、经济型快餐业、婴幼儿护理、婚庆与家庭等有着良好的消费需求。人们追求健康快乐的生活方式,文化娱乐、休闲旅游、教育健身、观光农业等新兴市场已经成为新的消费时尚,而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生态农业和无公害食品的消费需求不断上升。而市场竞争加剧了企业对创意产业、3g业务、3c业务、信用评估、规划策划等中介组织、职业教育和人才培养等市场需求也在与日俱增。
(三)千方百计确保城乡居民充分就业。保就业是保增长的重要基础,不有充分就业是不可能持续保持消费快速增长。我市作为农业大市,人均耕地不足0.7亩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而同时我市人口密度大于全国、全少平均水平,既表明我市有潜力巨大的市场需求,又表明有大量富余劳动力,形成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处理得好可以相互促进,处理得不好将激化矛盾上升。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约130万人次,劳务经济收入占到了农民收入的60%以上,劳务人员收入占其家庭收入的近70%,劳动力转移就业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渠道。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自去年9月份至今年元月25日(春节前),我市返乡农民工达110万人;截止目前,外出务工人员90万人,尚有10余万返乡农民工滞留未外出务工。可想而知,确保农民工就业,是保农民增收、促进农村消费需求的前提。
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是扩大内需的应对策略。一方面农民工回乡创业,不需要扩大投资需求,同时还要吸纳劳动力就业,既可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大量农民工回乡创业,可以有效地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将在沿海地区务工收入转回家乡投资,带回信息、技术和市场,使大量农民工实现离土不离乡,由于这部分劳动力既是创业主体,又是扩大消费的主力。对于扩大消费需求十分有益。近年来,我市农民工返乡创业呈现喜人态势,据初步统计,已有2.5万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创办经济实体4500多个,带动当地农村劳动力近8万人实现就业。
支持开发区、工业园区建立农民工创业园、大学生创意产业园区,开展技术创新,发展新型产业,推进产学研结合,逐步将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持有条例的企业,通过股份制改造,吸纳大量返乡人员参股,通过新的项目实现新的创业。鼓励企业将闲置的资产支持大学生创业。
(四)适时实施发放消费券的对策
消费券通过政府以转移支付的方式,引导和刺激消费需求,以激活消费市场,保持最终消费持续增长。发放消费券是一个种政府行动,是运用政策来促进消费需求的扩张,创造新的市场需求,从而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也为经济平稳较快的发展起到“减震”作用。
从政府的立场看,算是花小钱办大事,既可以减少经济社会发展可能出现的“振荡”,又能促进经济有序发展。家电下乡政策,政府为最终销售价格的补贴13%给农民,农民受益了,也扩大了农民认识世界的视野,但从整个产品的生产链上看,13%的补贴低于产品的17%增值税,相当于政府对企业实行减税政策,只是将减税的部分让渡给农民,而在整个产业链的上游各企业、职工都还在持续缴纳税收,同时各企业能够持续发展就可以保就业、保增长,企业就能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开拓市场,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社会稳定等各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不再成为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因此,政府最终还是获益的,稳定了财源,稳定了企业发展。家电下乡虽不是直接发放消费券,由此可见发放消费券的功效。
消费券与家电下乡政策异曲同工,都可以起到点亮消费市场的作用,带动相关产业的产品生产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家电下乡是通过消费补贴的方式,发放农村居民,因此建议消费券发放给城市居民。
第四篇:商务局扩大消费需求调研报告
出口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而三者之中消费的比重最高,稳定性最强。在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增加、出口增长难度加大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严厉冲击全球经济的背景下,扩大内需尤其是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为此,本人近期到**、**、衡阳等地采取召开座谈会,走访流通企业、批发市场和食品生产企业,与地方商
务主管部门负责同志交流探讨等形式,就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扩大消费问题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消费需求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按支出法计算,gdp由投资(包括资本形成和库存)、最终消费(包括居民和政府消费)、净出口三部分构成,三者之间具有此消彼长的关系。消费需求不但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最高,而且具有持续和稳定的特点,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
1、消费需求的持续稳定增长是国民经济较快发展的基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通过流通决定生产,没有市场没有消费,生产也就无从谈起。由于人们的消费行为是理性的和高度市场化的,在家庭收入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消费需求在国民经济三大需求中最为平稳。对经济发展的拉动最大。以**市为例,自2003年以来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连续5年保持在11%以上,而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连续5年年均增长15.7%,高于gdp增近5个百分点,消费的稳定增长,对**市经济的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结构升级带来的消费需求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食品支出在消费中的份额明显下降。1994年至2007年,**市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从47.7%下降到32.9%,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了42.8%。2007年**市人均gdp已突破2000美元,国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明显,汽车、电脑、高档电器加速进入城镇家庭,住房、医疗保健和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消费需求不断增长。2007年全市城镇人均消费总支出10812元,比上年增长10.7 %,其中人均交通通讯支出1375元;人均旅游消费408元,增加229元;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家用汽车4辆,家用电脑49台,人均居住面积27.6平方米,增加6.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3950元,增长15.3%,平均每百户拥有洗衣机51台、电冰箱41台、移动电话119部、摩托车68辆。伴随着我省“三化”进程的加快,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结构升级带来的消费需求是未来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3、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制约日益突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市场供求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由卖方市场整体转向为买方市场。据商务部对2008年上半年600种生活必需品排队分析,供大于求的101种,占18%;供求基本平衡的491种,占81%,只有8种食用类商品短时间出现供应紧张,从产品周转时段来看,停留在生产领域的时间只占总周转时间的10%左右,而90%的时间停留在流通领域。这种情况下,消费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就日益突出。只有。因此,发展经济就必须首先重视市场开拓和扩大消费。
4、消费率持续下降的状况将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协调稳定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尽管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但消费率(最终消费占gdp的比重)却持续下降。据对2007年世界46个国家和地区统计,消费率低于60%的只有中国等4个国家,我国最终消费率由1978年的62.1%下降到2007年的49.8%,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的情况也大体如此,最终消费率由80年代平均71.8%下降到90年代的平均67.9%,到2007年进一步下降到51.5%。消费率偏低已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导致消费需求不足,影响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果持续走低,必将加剧消费与投资比例失调的状况,形成“消费不足——产成品库存增加——资金回收障碍——扩大再生产困难──失业增加——收入下降—— 消费不足”的恶性循环。
二、制约消费扩大的主要原因
1998年以来,我国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对保持国民经济较快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但与扩大投资的政策比较起来,对消费问题的考虑相对不多,因而出现消费增长长期低于投资增长的状况。深入分析起来,制约消费扩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收入分配政策不完善,扩大消费的基础不牢。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20世纪90年代我省经济增长速度为17.4 %,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为14.7%,两者相差3个百分点;进入新世纪,我省经济增长速度为12.1%,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为9.6%,两者的差
距为2.5个百分点。特别是这次金融危机造成大批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1-10月全国已有10万户中小型企业倒闭,到今年年底,湖南将有280万民工返湘,将严惩影响居民收入的增长。二是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实施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政策,打破了长期以来收入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对于充分调动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产
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收入分配调节政策,国民收入分配中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居民收入差距的快速扩大已成为社会的焦点问题。反映居民收入总体性差距的基尼系数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扩大,1978年为0.16,1985年为0.19,1990年为0.23,1995年为0.39,2004年扩大到0.45,超过了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我国20%最低收入人口只占居民财产总数的5.9%,而20%最高收入人口却拥有居民财产总数的46.6%。三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1994年**市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2210元,2000年扩大到4022元,到目前进一步扩大到近6000元。由于整体有效需求不足和收入差距过大,降低了居民整体消费影响,削弱了消费的基础。高收入群体大件耐用消费品消费已达到较高水平,潜力不大;中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农民和下岗职工虽然有较大需求空间,但由于收入水平的限制,有效需求不足,出现了“有钱的不想买,想买的没有钱”的消费断层。
2、流通体系发育滞后,引领消费的载体不强。长期以来,由于受“生产决定论”思想的影响,在制定经济政策过程中重生产、轻流通的倾向明显,往往重视价值的生产而忽视价值的实现,对流通政策的研究不多,投入不足,流通体系发育相对滞后,制约了消费的进一步扩大。主要表现在:
一是流通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企业规模偏小。多年来,我省进入全国零售100强的企业只有**步步高集团和友谊阿波罗集团两家,步步高作为我省最大的零售连锁企业,其销售额去年为48.88亿元,位居全国第39位,与世界零售巨头更不可同日而语。例如位居世界500强首位的美国沃尔玛,去年的销售额达3788亿美元,相当于我省社会消费零售总额的6.46倍。
二是现代流通起步晚、发展慢。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标志的现代流通在我省还处于起步阶段。以连锁经营为例,美国的连锁率已超过80%,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的连锁率也分别达到45%、40%和30%,而我省还不计10%。
三是农村流通体系发展严重滞后。计划经济时代建立的供销社流通体系日渐萎缩后,新的流通组织形式基本没有进入农村地区,农村商品流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集贸市场等原始交易方式,农村消费不方便、不实惠、不安全的问题相当突出。**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2.6%,2007年全市县以下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16亿元,仅占全市总额的23.9%,比重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增幅比城市慢5.8个百分点。
3、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导致消费信心不足。近十多年来,尽管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高度重视,但矛盾和问题并没有根本缓解。2007年**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社会保障的覆盖面不宽,而且基础比较脆弱。这些客观问题的存在,使得居民消费倾向持续下降,储蓄倾向不断强化。2007年末,全市居民储蓄达266.4亿元,比上年增长10%。主要原因是居民预期消费支出增加,用储蓄的方式准备支付下岗、失业、医疗、教育等项开支,从而减少了即期消费。
4、消费环境欠佳,消费政策滞后,抑制了城乡居民消费。我省农村消费正进入以家电、通讯等产品为主导的消费阶段,城镇居民消费正迈入以住房、汽车等高档耐用消费品为主导的消费阶段。但在农村,由于与消费密切相关的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极大制约了农村消费需求的扩张。在城市,虽基础设施有所改善,但交通拥挤、停车位少、油价偏高、税费负担重等因素影响了汽车消费;房价过高、供给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住房消费;药价虚高、教育乱收费、旅游服务质量差等因素制约了现代消费的发展步伐;制假售假行为屡禁不止,特别是食品、药品安全事故不断,使居民难以放心消费;商业欺诈、行业垄断、服务滞后、信息障碍、服务业发展不平衡,服务业社会化、产业化、现代化程度低,加上服务价格持续上涨,导致一些消费供给不足,直接影响到消费的扩大影响城乡居民消费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制约居民的服务消费。
三、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措施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改变消费率持续偏低的状况,既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小康湖南,实现我省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内在要求。为此必须牢牢抓住国家强力推动国内需求的难得机会,把宏观经济政策的着力点更多地放到扩大消费方面来,在保持投资适度增长的同时,把扩大消费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完善扩大消费的政策措施,促进消费结构的顺利升级和消费规模的不断扩大,实现投资、消费与出口对国民经济的协调推动。
1、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扩大消费总量。近年来每次中央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明确提出要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尤其是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出台了进一步扩大内需的十项政策,并要求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到2010年投入4万亿,今年要安排1000亿元。这些政策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直接面向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项目投资,但深入分析起来,对消费的拉力是很大的,而且扩大居民消费也是这次扩大内需的重要内容。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流通设施水平和消费总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一是要科学制定工作目标。根据我省实际,全省社会消费的零售总额的目标可以确定为,以2008年为基数,年均增长15%,实现五年翻一番,到2013年达到8300亿元。二是争取一批流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挤进国家启动内需的笼子。要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加大争取力度,有的放矢地申报一批流通基础项目,尤其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大型物流配送中心、肉类食品精深加工企业和冷链运输、销售项目,符合国家改善民生的总体方向,应作为争取的主攻方向。三是完善消费政策。第一,要改变限制消费的税收政策,取消对金银首饰5.5%的特别消费税,对连锁企业要实行总店统一纳税制度。第二,流通企业的水电价格应与工业企业同价,现在相差一倍左右。第三,要减少对流通企业的不合理收费。**一家企业反映,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多达29项之多,企业不堪重负。
2、增加居民收入,强化收入分配调节,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水平。有效的消费需求是扩大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税收减免、小额信贷政策,促进社区服务、餐饮等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国民收入向居民分配的比重,合理降低投资率,使居民收入增长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大体同步,使全体人民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要确保扶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减轻农民负担,并采取调整农产品结构、扩大农产品出口、发展劳务经济等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增收。通过提高个人收入所得税起征点和累进税率、降低消费税率等措施,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3、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一是扶优扶强,下决心培育一批大型流通集团。要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鼓励和支持大型流通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收购、托管等方式,优势互补,做大做强。要经过3-5年的努力,形成1-2个年销售额过百亿元,3-5个年销售额过50亿元的零售企业,以此形成发展支撑。二是加快推进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流通组织形式。要对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59)号]文件进行认真疏理,逐项落实到位。加快发展包括有形市场电子贸易系统、工商企业网络经营系统在内的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通过现代化流通引领现代化消费、推动现代化生产。三是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启动农村消费。规范发展农产品批发和零售市场,以县城和中心集镇为重点,支持大型连锁企业将触角延伸到农村,发展适合新时期农村特点的连锁超市、便利店等新型流通业态,并要规划建设以农村集镇为依托的区域性购物中心,努力挖崛农村消费潜能。四是加强商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商品质量监管,打击商业欺诈,完善企业信用分类管理制度,尤其是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为广大消费者营造放心消费的良好环境。
4、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培育不同消费群体,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目前商品市场繁荣,品种日益丰富,但品种数量与国外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难以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据测算,目前国外商品品种规格多达60万个,而我国只有20万个左右。要发挥流通的先导作用,积极反馈市场需求信息,引导生产企业积极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特别是要注重开发适合不同消费阶层和消费群体的新产品,满足消费的个性化需求。例如针对老年人的消费用品和服务就是一个薄弱环节。衡阳香江百货店年销售不达4亿多元,而老年人的消费不到10%,要着力开发适合老年人消费产品,刺激老年人的消费欲,发挖掘老年人消费市场。要加快开发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热点商品,大力发展旅游、健身、教育和文化娱乐产业。
5、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消费倾向。要加快社会保障法制体系建设,增强民众对社会保障的信心,弱化消费方面的谨慎预期心理;要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尽快把所有农民工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有条件的地方在农村社会保障方面要有突破;同时要大力发展保险业,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不断提高即期消费水平。
总之,调整经济结构、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是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长久之策,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虽然解决消费不足问题是非一日之功,但是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知难而上,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增加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采取得力措施鼓励和促进消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扩大消费需求,一定能促进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关于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
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切入点,让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唱好“主角”,既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政策,要针对当
前扩大消费需求难点,理清思路,积极应对,找准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创新消费的切入点,切实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
面对当前日趋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央政府果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各省、市也相继推出了刺激经济增长的若干举措,力求稳定经济,拉动增长。结合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的重要思路,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立足扩大国内需求的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的规划要点,分析我市近十年的消费需求变动,笔者认为,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切入点,让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唱好“主角”,既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内需是我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拉动现代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内需的重要组成。扩大内需,就是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从而拉动整个经济增长。其中,消费拉动又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在动力。从我市1998——— 2007年的投资、出口、消费三大构成数据分析,投资、出口、消费对全市gdp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2.4%、9.2%、44.5%。可以说,投资和消费是保持全市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其中投资消费更是占据主导地位,十年间投资消费对gdp平均贡献率高于消费贡献率7.9个百分点,两者贡献率之比为6:4,这表明提升消费需求大有文章可作。
分析国家当前出台的“一揽子”扩大需求政策,既含应时之需、也有长远之计、必要之策。从我市分析,由于全市出口规模较小,出口依存度不高,虽然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并将退税品种扩大到3700余种,出口拉动对全市经济影响仍将微乎其微。相比之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逐渐深入,城市化建设将逐渐加快,投资拉动仍将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要看到,从经济活动成果的最终使用讲,投资的目的是为带来更多的生产和消费,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如果投资没有消费引领,那么投资必然具有盲目性。因此,消费因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抗风险性,将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真正持久动力。
当前我市消费需求明显不足
(一)消费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2007年,我市消费率为45.7%,比1998年下降8.9个百分点。在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率为32.0%,比1998年下降了10.3个百分点。消费率下降,说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内需表现不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以提高。消费率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居民收入水平不高。虽然近几年**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1998-2007年年均增长11.5%和9.3%的速度,仍低于我市gdp年均增速2.3个和4.5个百分点。二是居民收入差距悬殊。一方面收入分配未能得到有效调节,造成行业间、部门间、地区间收入差距不断拉大。另一方面,高收入阶层的低消费倾向和低收入阶层的低消费能力并存,制约消费增长。三是居民对未来收支不确定性预期增强。主要是住房、教育、养老、医疗等增加了人们的支出预期,居民将增加的收入更多地用于储蓄和投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即期消费。
(二)农村居民消费比重下降明显: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组成,而居民消费是最终消费中的主体。目前,我市居民消费占最终消费的比重为70%。从反映商品消费的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区域构成看,城镇居民消费比重明显上升,占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比重由1998年的82.6%上升到2007年的89.6%。而农村居民消费比重则逐年下降,2007年仅占10.4%,比1998年回落8个百分点,从城镇和农村人均消费水平看,城镇人均消费水平十年提高1.38倍,农村仅提高1.11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农村消费水平难以提高,主要是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农民收入的低水平增长和工业品的适农性差,农村消费环境未有有效改善等原因,严重阻碍农民消费。
(三)居民消费倾向不高:随着全市经济持续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均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但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幅度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逐年呈平稳下降态势。1998-2007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5%。而人均消费支出从1998年的5210.4元,增加到2007年的12389.69元,年均增长9.05%,比收入增幅低2.45个百分点。平均消费倾向由1998年的77.11%下
降到2007年的68.81%,下降8.3个百分点。全市居民平均消费倾向下降说明居民增加的收入,并未同比例的增加消费,而是作为积累存入银行或进行各种投资,说明居民对预期持观望态度,因此居民的消费潜力并未完全释放。
(四)住房、汽车主导性消费品拉力减弱:我市消费结构进入90年代以后,居民消费呈现升级,主导消费品由低档家用电器向高档家电过渡,商品升级换代。2000年后,住房日趋市场化,家用轿车迈进居民消费领域,形成经济增长的重要动源。但是,进入21世纪由于受经济形势、消费环境、消费政策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打商品,住房、汽车在经历了2003-2004年增长40%以上的高峰以后,消费有所下滑,拉力减弱。2005-2007年我市住房、汽车销售增长速度虽然保持在16%-19.9%以内,但与2003年增长85.3%速度相比呈现巨大反差,出现了主导经济增长的消费品拉力减弱现象。
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
当前,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政策,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上来,统一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要针对当前扩大消费需求难点,理清思路,积极应对,找准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创新消费的切入点,切实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
(一)提高收入水平,扩大消费基础。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扩大消费需求,优化消费结构。因此,在国务院保就业、稳收入和决定2009年起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要努力提高全市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一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村、农民、农业的投入力度,促进农村城镇化、农民现代化、农业产业化,不断提高农民收入,维护农村居民利益。二是增加城镇居民中低收入者收入。
(二)抓好“三项保障”,创造良好消费环境。一是建立良好的消费安全保障。食品、医药、服务等领域存在的安全和质量隐患,严重影响到了居民消费信心和市场需求的扩大。因此,要在确保营造良好消费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建立卫生、防疫、商品检测、服务等安全质量保障体系,严厉打击假冒伪劣毒的制造者、销售者,树立良好的消费安全环境,促使广大居民树立信心,放心消费。二是建立良好的社会福利保障。当前制约居民消费的突出矛盾之一,即保障制度不健全,公平和效率没有有效统筹。最为突出的仍然是医疗、教育、养老、住房四大保障体系。从目前居民消费性支出比例和消费预期看,上述四项成为居民高储蓄、低消费主要原因。三是建立良好的民生服务保障。我市应继续加大政府公共支出,为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兴办公共设施,增加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构建充满活力、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居民消费、民生服务新格局。
(三)转变消费观念,引导居民消费。在长期的消费制度、消费观念引导下,消费习惯抑制了居民的消费行为。因此要引导和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消费观念,引导居民由单纯的吃、穿、用的消费向精神文化方面的消费扩展,由简单消费向多样性消费转变。鼓励居民提高生活质量,改善消费结构,拓宽消费领域;加快流通领域软硬环境建设,发挥部门与行业协会的引导作用,进一步扩大消费信贷,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积极响应国家拟出台的“国民休闲计划”,鼓励大家增加在科技、文化娱乐、信息、旅游等方面的投入,更新传统的消费观念,促进消费对国民经济的导向和拉动作用。
(四)调整产业结构,奠定发展基础。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延伸影响到部分经济实体。因此,要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把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作为保增长的主攻方向”,认真分析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找准我市经济发展方向和定位。充分利用国际优势资源,在出口不利的形势面前,适当扩大进口,引进吸收国外技术、人才、管理,购买国外优良资产和先进设备,改造提升我市大型重化企业,加大对生产、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创新,加快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延长产业链,适时推进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从中央扩大投资的资金投向看,主要是集中在重大民生工程、重点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因此,要夯实发展基础,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循环经济、总部经济和区域经济,及时调整第三产业比例,推动服务业发展。要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加快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结合我市实际,充分利用好山东省扩大内需21条措施,科学规划,合理安排我市扩大内需资金,引导和放大社会投资,重点支持政策性住房、轻轨交通、棚户区改造、全运场馆、商业基础设施等建设,为我市新一轮消费需求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