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因素及建议(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2 19:2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因素及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因素及建议》。

第一篇: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因素及建议

一、1.收入不稳定,增收缓慢。农业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目前,农民受市场信息、农业技术、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农业结构调整难,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附加值低,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增收缓慢。

2.缺乏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目前农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农民消费有后顾之忧,形成有钱不敢消费现象。据对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41元,比上年增加61元。目前的医疗费比较,不但对农民就是对城镇工薪阶层也是不小的负担。

4.教育收费大幅增加抑制了消费结构升级。近几年,高中、大学的扩招,使教育费用的大幅增加,使得许多家庭不断积蓄财力,以备子女读书之用,同时抑制了家用电器的更新、农业科技、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消费。目前一个在校高中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在6000元左右,三年近2万元;一个大学生(二批本科)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在1万元左右,四年近4万元,这对一个农村家庭而言,是一项很大的开支。

5.房价持续上涨,占用了农村居民的大量资金,农村购买力难以转移。近几年,由于建材价格的上涨,房价也持续上涨。住房消费占用了农民的大量资金,农民往往倾其毕生的积蓄,甚至举债建房,住房消费限制了农村购买力向其它消费领域转移。

6.缺乏消费信贷的有力支持。目前在县域市场,消费信贷发展缓慢,特别是商业在县域网点的撤并后,贷款权限上收,再加上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农村地区出现了贷款难。

二、扩大农民消费的几点建议

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积极发展效益农业,特色经济;.大力扶植龙头加工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农户和市场联结起来,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增加对农村科技教育的投入,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搞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2.扩大财政与金融资金的支农投入。财政支持“三农”支出的增长幅度应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幅度,同时运用运用贴息、减免税等手段,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发展农业信贷业务,建立农村基础设施政策性贷款项目,安排一定规模的政策性专项贷款。

3.尽快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建立建立农业保险体系,补偿自然灾害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4.建立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按照股份制原则建立只贷款不吸收存款的小额信贷机构,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组建民营的信用担保机构,解决农村农民、农村个体私营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5.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进行消费结构升级。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农民学科技、学技术、学文化,加大对科学文化方面的消费,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二篇: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因素及建议

文章标题: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因素及建议

一、1.收入不稳定,增收缓慢。农业具有高风险、低收益的特点,目前,农民受市场信息、农业技术、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农业结构调整难,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农产品附加值低,产品不适应市场需求,增收缓慢。

2.缺乏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目前农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农业保

险等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农民消费有后顾之忧,形成有钱不敢消费现象。据对农村住户的抽样调查:2005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141元,比上年增加61元。目前的医疗费比较,不但对农民就是对城镇工薪阶层也是不小的负担。

3.消费观念落后,消费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农村婚丧嫁娶花费呈扩大趋势,据调查目前农村办婚事的花费大约在2--3万元,包括彩礼、置办家当、婚礼。农民买商品,只看价格,不注重品牌、质量,对农业技术、科技、交通和通讯等方面的消费比例相对较低。据对农村家庭的抽样调查,2005年农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916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39.71(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而家庭耐用品和日用品消费仅101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4.39,据调查有35的农户仍在使用着黑白电视;文化消费74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3.19;交通和通讯消费244元,占生活消费支出的11。

4.教育收费大幅增加抑制了消费结构升级。近几年,高中、大学的扩招,使教育费用的大幅增加,使得许多家庭不断积蓄财力,以备子女读书之用,同时抑制了家用电器的更新、农业科技、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消费。目前一个在校高中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在6000元左右,三年近2万元;一个大学生(二批本科)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在1万元左右,四年近4万元,这对一个农村家庭而言,是一项很大的开支。

5.房价持续上涨,占用了农村居民的大量资金,农村购买力难以转移。近几年,由于建材价格的上涨,房价也持续上涨。住房消费占用了农民的大量资金,农民往往倾其毕生的积蓄,甚至举债建房,住房消费限制了农村购买力向其它消费领域转移。

6.缺乏消费信贷的有力支持。目前在县域市场,消费信贷发展缓慢,特别是商业在县域网点的撤并后,贷款权限上收,再加上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农村地区出现了贷款难。

二、扩大农民消费的几点建议

1.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农产品结构,积极发展效益农业,特色经济;.大力扶植龙头加工企业,通过龙头企业把千家万户的农户和市场联结起来,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增加对农村科技教育的投入,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农机,搞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和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

2.扩大财政与金融资金的支农投入。财政支持“三农”支出的增长幅度应不低于财政总支出的增长幅度,同时运用运用贴息、减免税等手段,来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发展农业信贷业务,建立农村基础设施政策性贷款项目,安排一定规模的政策性专项贷款。

3.尽快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建立建立农业保险体系,补偿自然灾害给农民造成的损失;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4.建立农村小额信贷机构和信用担保机构。按照股份制原则建立只贷款不吸收存款的小额信贷机构,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组建民营的信用担保机构,解决农村农民、农村个体私营户贷款担保难的问题。

5.引导农民转变消费观念,进行消费结构升级。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引导农民学科技、学技术、学文化,加大对科学文化方面的消费,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因素及建议》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因素及建议。

第三篇:一季度影响农村居民增收的因素

一季度影响农村居民增收的因素

一、促进农民增收的有利因素

(一)我县农民增收主要集中在农民外出打工。随着用工成本的增加和外出打工人数的增加,工资性收入的大幅增长仍将是拉动全县农民现金收入增加的主要动力。

(二)各项惠农政策减负增收效果明显。国家先后出台了对农业税减免、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买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农民得到了更多实惠,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部分乡镇大力发展优质食用菌、优质水果、冬早蔬菜的规模种植,以及畜牧业的规模养殖,不断提高农产品的产出率和商品率。促使农民从农、林、牧业获得收入逐渐增多。

二、影响农民增收的不利因素

(一)农业基础设施投资滞后于农业生产发展的要求,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农业产业化、合作化程度低,抵御自然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等能力较弱,制约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增长,农业增收难度进一步加大。

(二)务工、农业和畜牧业收入仍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农民收入的重心依然寄托于此,显露出农民收入的单一性和传统性,农村综合效益低。

(三)农村生产资料价格和生产服务费用总体上涨。由于化肥、农药、种子、饲料等生产物资价格上扬和机耕、灌溉、雇工等生产服务费用增大,加大了生产成本。

(四)全球经济疲软,经济复苏乏力。全球经济疲软,经济复苏乏力,我县企业订单或多或少的减少, 造成我县部分企业开工率不足,进而影响我县农民增收。

第四篇:影响消费需求的财政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影响消费需求的财政因素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消费需求得到不断满足,但是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也更加突出,消费需求不足的状况亟待改善。本文在分析影响消费需求财政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关键词:消费需求 财政因素 政策建议

近年来,我国经济以两位数增长速度在发展,仅2007年GDP达到24.66万亿元,比2002年增长65.5%,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1]。经济的发展使人们消费需求得到不断满足,但是投资与消费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也更加突出。2007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137239亿元,占GDP比重55.6%,高于2006年的52.5%。可见,近两年我国经济过度依赖投资,消费需求不足的状况亟待改善。

一、影响消费需求的财政因素

(一)收入分配政策

目前中国贫富差距有扩大趋势,最高与最低收入者收入差距达到18倍左右,我国20%的高收入家庭拥有80%储蓄存款。城乡收入也从1978年的2.58:1提高到2007年的3.32:1,如果再加上医疗、教育、失业等保障等非货币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达到六七倍。如果用基尼系数衡量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根据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提供的标准:基尼系数在0.4以上为差距过大,而我国2007年基尼系数为0.48。收入差距与居民总体的平均消费倾向是负相关关系,中等收入群体的收入在居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越高,居民总体的平均消费倾向就越高[2]。

(二)税收政策

在不考虑进出口条件下,社会总需求由居民消费需求、厂商投资需求与政府购买支出三部分组成,其中消费需求是国民收入和税收的函数,投资需求是真实利率的函数。假设厂商投资需求与政府购买支出不变,只改变税收,在居民消费需求是税收减函数的情况下,减少税收可以使居民消费需求扩大。

不同的税种的影响方式与程度不尽相同:个人所得税。增减个人所得税,是调节居民收入水平、从而调节居民消费和储蓄行为最直接的手段。提高个人所得税,减少个人的可支配收入,削减居民消费支出,具有抑制消费需求的效应;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加,通过减少股利所得而具有抑制居民消费支出的作用。在公司所得税可以转嫁的情况下,产品价格上升,导致实际收入下降,因而具有抑制消费需求的作用;消费税。消费税增加,使产品的含税价格上升,导致消费者实际可支配收入减少,造成居民消费支出减少。消费税增加对低收入阶层的课税负担加重,由于低收入阶层的消费倾向一般较高,故消费税的增加将会降低消费者需求总量。

(三)社会保障政策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打破了传统的“广就业、低工资、高福利”以及由政府和企业“统包”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战略从补贴和福利转向市场,公费医疗、义务教育、全面就业等都面临着解体的危胁。这既降低了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又直接要求规避风险内生化,人们必须调整收支结构及消费与储蓄的比例,可能推迟消费而增加储蓄。社会保障收入的再分配有利于提高边际消费倾向和扩大消费需求,而且其再分配的效果是明显的,如1982年英国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与收入最低的20%的家庭税前收入比为120:1,经过社会保障等的再分配后,最终收入比变为4:1,收入差距缩小幅度相当大。

二、刺激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

(一)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努力增加居民,尤其提高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强居民的消费能力

提高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一方面,要加强对城镇困难群体和低收入者的补助,完善城镇“低保”制度,全面落实最低工资制度,根据物价上涨情况,适时调整和提高“低保”与“最低工资”的补助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再就业工程的投入。我国低收入人口占城镇居民20%以上,而下岗是低收入阶层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下岗职工的安置和再就业培训应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3]。

农民增收的根本出路在于“非农化”。一方面,要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实现生产产品的“非农化”;另一方面,要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步伐,鼓励农村居民进城务工和定居,实现农村居民的“非农化”。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和水利设施的投入,实行对农民种粮和购买化肥的直补政策。要加强农村商品流通设施和商业网点、水电路以及通讯设施等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民的居住和消费环境,为农村居民扩大消费创造良好条件。

(二)强化税收杠杆对居民收入分配的调控、平抑和监督作用

可以考虑在现有税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个人所得税扣除标准,扩大累进程度,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征税办法,加大收入由高收入阶层向中低收入阶层转移力度。2006年元月起我国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由800元提高到1600元,有专家估计,仅此一项政策可使居民当年消费的增长速度提高0.5个百分点[4];调整和完善消费税。适当调整征收范围,将普通消费品逐步从税目中剔除,将一些高档消费品、资源消耗品、不利于环保的产品纳入消费税征税范围。同时,要优化税率结构水平,根据经济发展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情况,对需要加大调节力度的适当提高税率。通过开征物业税、燃油税,规范房地产、汽车交易环节等相关税费征收政策,以减轻消费者购买汽车、住房等税费负担,抑制房地产投机等各项措施,将潜在的消费转化为现实的消费行为,刺激居民消费需求[5]。总之,要加强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缓解社会贫富悬殊矛盾,体现社会公平。

(三)建立健全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

本着“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其重点是要构建覆盖城乡贫困人口的全国统一的社会救助制度,将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到全体社会成员。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完善养老保险制度。对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坚持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按照“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的原则,建立个人账户积累式的养老保险。其次,加大财政对科技、教育事业的支出比重。要适当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义务教育和职业培训支出比重,要完善义务教育的免费教育和非义务教育学生的资助制度,要建立中央对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转移支付力度。最后,稳步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医疗卫生系统,加强管理,提高医疗服务。在农村,进一步完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患病的农村困难群众进行医疗救助。此外,建立重大公共传染疾病的防治保障制度,也是完善医疗保障制度急需解决的问题。

第五篇: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姓名:周文锋

学号:2011211098

摘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多元统计分析理论为基础,采取因子分析法,运用SAS软件,来研究2012年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状况,并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按照因子得分进行排序,发现南北方农村居民消费存在一定差距,由此作出综合评价,进而为提高农村的消费水平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消费结构 因子分析 综合评价 南北差距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国家在完善城乡流通网络、增进农村消费便利方面加大了政策支持力度,尤其是农村流通体系的建设,推动了农村消费潜力的释放。2014年公布的“一号文件”连续11年聚焦三农,而历届两会期间,多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纷纷提出多个关于三农问题的议案,可见国家一直特别关注农村问题。而消费结构的变动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生活富裕程度,尤其对农村更能说明其进步的情况。因此,本文以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为依据,利用中国统计年鉴的截面数据,对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进行综合探讨,这对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对我国的农村居民消费状况作了很多分析,总结来说,大致从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这两方面或文字性分析或统计方法研究或计量建模探讨,比如孙艳玲对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所做的因子和聚类分析,方国斌对影响我国农村居民消费因素所做的回归分析等等。本文先进行我国各地区2012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主因子提取及因子得分排序,以反映这31个地区农村消费质量的特征,将结果与实际结合,来综合评价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状况。

二、实证分析

(一)因子分析

考虑到各指标间并不是独立的,此外中国地域辽阔省份较多,因此统计数据繁多且关系复杂,要利用此数据对消费结构进行有效分析,基于消除相关性影响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是较为理想的方法。而因子分析是从研究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相关性大小把变量分组,使得同组内的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一个基本结构,这个基本结构称为公共因子。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就可以试图用最少个数的不可测的所谓公共因子的线性函数与特殊因子之和来描述原来观测的每一分量。也就是从一些有错综复杂关系的经济现象中找出少数几个主要因子,每一个主要因子就代表反映经济变量间相互依赖的一种经济作用,抓住这些主要因子就可以对复杂的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综上考虑,用因子分析来分析我国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比较合理,它可以有效地处理31个省市的大量数据,更加清晰深入的说明我国当今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状况。

由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得到关于我国31个地区2012年反映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

8个有较强代表性的指标数据。各支出方面分别如下:X1(食品)、X2(衣着)、X3(居住)、X4(家庭设备及用品)、X5(交通通讯)、X6(文教娱乐)、X7(医疗保健)、X8(其他)。

表一:我国31个地区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表(单位:元)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x1 x2

x3

x4

x5 1398.8 604.33 625.99 912.25 668.71 699.03 611.34

x6

x7 760.41 543.75 490.25 588.87 548.77 840.52 727.02

x8 228.4 156.77 149.75 157.42 176.23 204.15 167.67 232.74 251.11 144 193.13 105.59 120.21 146.21 169.68 136.56 232.66 108.84 155.2 85.98 101.9 84.3 66.22 90.52 136.37 100.42 121.62 172.21 110.21

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944.76 947.97 3019.86 780.72 1817 396.58 1859.98 501.77 2379.76 481.75 2299.99 517.86 2268.76 478.74 2164.94 544.64 4847.59 704.43 3049.11 610.7 3947.31 751.58 2180.8 331.94 3403.46 471.44 2232.83 264.96 2321.46 454.75 1701.75 424.12 2154.01 316.41 2574.81 317.99 3658.66 319.46 2085.63 156.47 2410.07 178.86 2216.15 380.18 2514.16 338.52 1740.58 226.81 2080.61 241.07 1592 1520.1 1648.6 372.62 332.72 303.14

2199.75 773.55 1263.51 451.3 1137.31 349.9 1142.14 298.29 1078.97 268.98 979.77 836.77 754.72

250.52 251.93 229.66

1152.67 1125.25 336.17 358.49 498.02 513.97 556.56 606.26 518.04

1066.27 766.08

1834.07 646.13 1493.21 532.95 1950.08 604.41 1139.78 346.9 1165.78 426.7 1030.18 278.31 1399.9 1060.7

405.75 361.63

1704.83 952.1 1499.95 902.23 516.6 794.98 494.46 937.55 525.11 496.1 481.58 760.07 453.01 435.58 489.31 463.94 371.35 470.19 363.95 503.34 436.03 683.73 620.79 646.42

385.92 565.83 342.7 500.98 343.83 394.63 400.22 466.63 270.24 253.97 394.23 329.29 226.44 289.22 40.86 445.47 327.3 283.28 373.36 261.74

1028.96 253.39 746.05 510.06 380.6 380.45 635.34 468.81 591.87 497.24 446.46 383.95 306.54 482.24 498.29 282.51 362.63 82.67 619.94 398.01 520.06 492.14 444.18

1311.05 1184.18 724.23

1206.16 397.86 1088.23 373.5 1196.1 1200.8 828.62 557.02 787.41 758.37 804.39 251.62 682.3

378.53 274.63 207.47 413.54 333.2 211.36 247 173.31 250.43

1258.06 298.69 1209.74 257.4 1033.17 304.95 1298.54 219.11 1858.62 404.47 1891.37 463.35 1891.1 429.95

(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分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支出)

对上述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发现前两个公共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87.13%,能够充分反应原变量信息,因此选取这两个公共因子进行因子分析,结果显示,第一主因子载

荷都在0.85以上,第二主因子载荷普遍偏小且有较多负值,这样对公共因子解释意义不明显,所以对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最大方差旋转,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如图所示:

表二: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

指标 食物(x1)衣着(x2)居住(x3)家庭设备(x4)交通通讯(x5)文教娱乐(x6)医疗保健(x7)其他商品及服务(x8)

第一主因子(Factor1)

0.31002 0.86817 0.51620 0.51853 0.64179 0.75125 0.85310 0.67733 第二主因子(Factor2)

0.90191 0.37088 0.71229 0.77636 0.70290 0.58723 0.38472 0.61184

从表二可以看出,factor1在衣着,医疗保健,文教娱乐上有大于0.7的正载荷,结合实际该因子可以解释为发展富裕因子;factor2在食物,家庭设备,居住和交通通讯上有大于0.7的正载荷,可以理解为生存基本因子。

2个主因子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从整体来看,发展富裕因子成为第一主因子,反映了农村居民的生活逐渐走向富裕的发展方向。由此看出,我国现阶段农村居民消费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提升,支出的比重正在向衣着、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倾斜,说明农民生活早已满足最基本的吃与住,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向着多元的消费文化迈进。

进一步,由分析得出的数据我们可以令公共因子f3.5480183factor13.4223480factor2

6.9703663然后我们计算各地区因子得分并对其排序,结果如下:

表三:因子得分及排序

Obs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group 北京 上海 浙江 江苏 天津 福建 广东 山东 吉林 内蒙古 辽宁 黑龙江 湖北 山西

n 1 9 11 10 2 13 19 15 7 5 6 8 17 4 Factor1 2.53276 0.75513 0.70289 1.22681 1.64547-0.90643-1.35324 0.16319 1.50205 0.47255 0.66407 1.35466-0.24621 0.50691 Factor2 1.53741 2.60414 2.06215 0.86579-0.0766 1.41688 1.80451 0.16193-1.28681-0.39177-0.73043-1.50894 0.05798-0.75526 f

2.04406 1.66296 1.37027 1.04955 0.79996 0.23428 0.19717 0.16257 0.13276 0.04818-0.02061-0.05132-0.09686-0.1128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宁夏 河北 湖南 安徽 陕西 河南 青海 新疆 四川 重庆 江西 广西 海南 甘肃 云南 贵州 西藏 30 3 18 12 27 16 29 31 23 22 14 20 21 28 25 24 26 0.32133 0.14116-0.78756-0.41678 0.38776 0.06968 0.01797-0.15271-0.68941-0.40314-1.04057-1.40832-1.4559-0.36473-1.10994-1.10807-1.02139-0.66918-0.48389 0.41883-0.00541-0.88042-0.59122-0.58884-0.53876-0.05876-0.37134 0.12549 0.35831 0.28714-0.91951-0.22387-0.51887-1.10067-0.165-0.16573-0.19524-0.2148-0.2349-0.25481-0.27997-0.34225-0.37977-0.38752-0.46805-0.54093-0.6001-0.63712-0.67489-0.81878-1.06031

表三的排序方式是根据综合因子的得分情况来排序的(我们可以稍微改变一下程序语句,便可得出按照第一主因子和第二主因子的得分的排序情况)。下表是各因子排名的前几名省份。

表四:因子排名的前几名省份 第一主因子

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江苏、上海、浙江、辽宁、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山东、河北、河南、青海等

上海、浙江、广东、北京、福建、江苏、湖南、广西、海南、山东、江西、湖北、安徽、四川、天津、云南、重庆等

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福建、广东、山东、吉林、内蒙古、辽宁等 第二主因子

综合因子

下面是第一主因子和第二主因子的得分图:

三、综合评价及政策建议

表三因子得分结果和表五影响因素相关分析表明:

(1)从综合因子排名来看,前十与第一第二因子排名省份大部分相同,而这些省份多处于东部沿海地区,说明我国农村居民的整体消费水平是由东部较发达地区的消费水平所决定。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北京、上海、浙江、江苏,这些地区的农村居民在8个方面的消费普遍较高,其优良的地理优势和经济条件为农村居民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宽松的环境。

但区别来看,第一主因子得分较高的大部分为北方省份,比如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内蒙古、青海以及东三省等地,说明北方一些省份的农村居民在衣着、医疗保险、文教娱乐等方面支出比重大一些,生活向着发展富裕方向迈进,消费结构向着多元化均衡发展。而第二主因子得分较高的大部分为南方省份,说明南方一些省份相比北方来说在基本的生存支出方面还有很大的比重,在衣着、文教娱乐、医疗保险等方面支出稍低,消费水平有待提高。

(2)根据凯恩斯的收入决定论,消费由边际消费倾向和收入水平决定。国民收入增加时,短期内消费也增加。因此,就收入的角度分析,为提高南方省份的消费水平,政府可结合当地多山多水的自然因素,鼓励农民大力发展果园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实现农民增收。同时可加大乡镇企业的投资与建设,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水平来增加农民收入。

(3)从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来看,它与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且相关性显著。由于近几年我国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及农民迁移城市的情况,乡村人口逐渐减少。但因为农村人口基数较大,所以仍对农村的消费存在制约作用。因此,在农村应当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鼓励农民少生优生,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

(4)除了上述可量化因素以外,一些其他因素比如说交通因素也影响着南北方农村消费水平,南方山区丘陵多,这成了制约南方农村经济的条件,因此各地政府应该加大农村基础交通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快道路建设,进而加快物品流通,刺激农村消费,促进农民消费

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2】何晓群.现代统计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3】孙艳玲.我国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03(12):39-41.【4】宁自军.因子分析在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分析中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11(23):11-14.【5】吴栋,李乐夫,李阳子近年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的研究综述—关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9(26):776-781.

下载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因素及建议(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当前影响农村居民扩大消费的因素及建议(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中共党员政治信仰缺失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最终定稿)

    当前中共党员政治信仰缺失的影响因素 及其对策建议 信仰是人们对某种理论、学说、主义的信服和尊崇,并把它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而政治信仰则是人们对理想的社会制度......

    当前消费安全及对策建议

    当前消费安全及对策建议 一.消费现状 消费,来满足人们各种需要的过程。消费又分为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前者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使用和消耗。后者是指人......

    影响客户消费习惯的因素

    餐饮消费行为的决策过程 每一个餐饮消费者有其独立的理性逻辑,表现在消费行为决策中,不同的个体具有不同的决策过程,而且其决策行为模式经常发生着变化,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购......

    山东省保健食品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山东省保健食品消费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目的 了解山东省保健食品消费现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山东省4个城市抽取586名保健食品消费者进行保......

    商务副局长扩大消费需求调研建议[范文大全]

    当前,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经济形势出现了回暖迹象,在进出口下降的情况下,支撑经济增长的是投资与消费。我市作为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外向度和依存度都不......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及对策建议(定稿)

    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及对策建议 中国社科院青年中心课题组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步入了农产品供给从长期短缺转向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发展新阶段。农民收入表现......

    浅析当前影响警民关系的因素和对策

    警民关系是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内涵,是能否做好公安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当前的新形势下,认真分析并消除影响警民关系的不利因素,对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建设,促进公安工作有着重要......

    影响当前职工队伍稳定的因素及对策

    影响当前员工队伍稳定的因素及对策 【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 目前,联通公司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刻,员工队伍的稳定与否,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后劲。人,是企业发展最为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