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昕在“院士职校行”暨2011年中国·沈阳第四届校企合作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5则范文

时间:2019-05-14 08:3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鲁昕在“院士职校行”暨2011年中国·沈阳第四届校企合作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鲁昕在“院士职校行”暨2011年中国·沈阳第四届校企合作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鲁昕在“院士职校行”暨2011年中国·沈阳第四届校企合作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鲁昕在“院士职校行”暨2011年中国·沈阳第四届校企合作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充分发挥院士高端引领作用

加快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步伐

——在“院士职校行”暨2011年中国·沈阳

第四届校企合作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011年11月26日辽宁沈阳)

尊敬的各位院士、各位领导,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很高兴参加 “院士辽宁职校行”活动暨校企合作发展座谈会。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闭幕不久,在加快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背景下,组织开展院士职校行等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刚才我们听了辽宁省陈超英副省长的致辞,参加了大连船舶配套产业园有限公司、沈阳特种专用数控机床城与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签字、授牌仪式,又听了王梦恕、卢耀如、赵连城等3位院士,中国青年报社徐文新社长、沈阳市于洪区领导、几个行业企业以及职业学校的发言,非常受教育和启发。非常感谢活动的主办方与承办方以及来自新闻界的同志们。

刚才几位院士和行业企业代表的发言,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一是大家充分肯定了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是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跨越发展,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与综合国力的战略选择,是改善民生,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重要举措。二是对职业教育与职业院校学生寄予了厚望。职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教育,不是简单培训廉价劳动力的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我们国家不可或缺的人才,也是普通教育不能替代的人才。

大家知道,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同志今年6月27日在出席“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闭幕式期间,对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做了进一步强调。她指出,“十二五”期间,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着力构建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多元立交的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技能型人才队伍。

职业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直接、与产业企业竞争力提高联系最紧密、对社会就业贡献最显著的一种教育类型,在改善我国人力资源结构与提高人力资源质量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

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职业教育科学发展需要立足服务国家战略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教育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科技规划纲要》也分别明确了未来十年内教育发展、人才发展、科技发展的总体思路、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这些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

(一)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新使命

职业教育发展要立足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当前国家最大的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前提是提高劳动者的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未来经济增长方式一定不是靠粗放式的,而要靠人才支撑和科技创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我国未来更长时期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核心内容是,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回顾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历史进程,从2002年“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到2005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再到2011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每一阶段都有明确的发展主题和对人力资源建设的新要求。可以说,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当前这一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人 才结构调整和教育改革的总体背景。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改造提升制造业。我国在基础原材料、重大装备制造和关键核心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很多重要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高,许多核心关键技术受制于人。虽然很多产品标注为“中国制造”,但研发设计、关键部件和市场营销都在国外,只有加工、封装等劳动力密集型环节在国内。比如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数控机床售价的40%都要支付给国外的专利持有者。

制造业发展重点是优化结构,改善品种质量,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淘汰落后产能。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调整优化原材料工业,改造提升消费品工业,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这些都要求调整人才结构,大力提升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岗位能力、管理素养和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能力。二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积极有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七大产业,加快形成先导性、支柱性产业,切实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如果教育战线,特别是职业教育没能适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我们培养的人将很难让社会满意,难以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人才结构、规模和质量的新要求。

三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要实现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迈进,就要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务服务、工程设计、信息咨询、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家庭营养保健、社会工作等市场需求大、就业吸纳能力强的生活性服务业,积极发展旅游业,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不管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还是生活性服务业,都要求我们调整现有专业结构,优化课程体系,提高服务业大发展的人才支撑力。既要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进行尖端的研发设计,也更要培养大量的技能型和高端技能型人才。

四是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按照适度超前原则,统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构建便捷、安全、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太阳能、风能是我们清洁能源发展的方向,按国际惯例,一个国家清洁能源要占整个能源供给的25%,才标志着这个国家真正走上了低碳经济的道路,而目前我国还不到4%,可以说发展潜力巨大。

五是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发展和提升软件产业,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构建宽带、融合、安全、泛在的下一代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要求我们加快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的力度。

六是发展海洋经济。坚持陆海统筹,制定和实施海洋发展战略,提高海洋开发、控制、综合管理能力。科学规划海洋经济发展,发展海洋油气、运输、渔业等产业,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要求我们采取有效政策措施,鼓励青少年学习相应的专业,造就一批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专业化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建立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新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确立了“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人才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具体目标为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1.14亿人增加到1.8亿人,增长58%,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要实现这样的人力资源强国,没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支撑是难以实现的。

《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到2020年建成完整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这是国家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高度确定的未来十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顺应了人民群众对就业创业,和多样化、高质量教育服务的强烈诉求,也正视和回应了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脱节、重复、断层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可以说,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工作的中心任务。坚持走系统培养人才的道路,科学布局、合理安排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专业硕士等数量、层次、规格,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成为职业教育战线乃至教育战线需要着力做好的重要工作。

(三)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对职业教育提出新任务

我国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一方面,经济结构转型加快,体制活力显著增强,国民收入稳步增加,教育水平和人才质量持续提升,经济发展将保持长期向好的趋势,综合国力将再上新台阶,必将为科技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突破能源资源环境瓶颈制约,应对人口老龄化,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对科技教育创新提出更加迫切需求。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是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职业教育承担着为产业发展培养大批技能型、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历史使命,时代尤其将赋予其更高的期望。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需要拔尖创新人才,同时还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参与,各位院士所在的实验室,所领导的重大科研项目同样需要职业教育的学生和教师参与其中。

(四)保障和改善民生对职业教育提出新目标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求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职业教育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纽带和桥梁。通过农村职业教育,可以大大提高现有劳动力的素质和质量,提升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存量,可以促使未来的农村劳动力具有较多的知识含量和较强的职业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一定的适应非农产业就业的知识和技能,开拓视野,树立就业的自信,增强他们转移的方向性和就业的针对性,增强他们转移的稳定性和彻底性。

在解决脱贫致富问题方面,教育起着根本性的作用。在教育领域之中,职业教育又更加特殊,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中绝大多数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如当前中职和高职在校生超过3000万人,代表着3000万个家庭,所涉及的人口约1亿左右,如果这3000万学生的教育搞好了,学生毕业后能够获得体面的工作和不错的收入,就相当于约1亿人口过上了不错的生活。脱贫致富工作就会有实质性进展。

二、职业教育科学发展需要院士高端指导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到2020年要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这样的体系内,需要各类教育科学定位、科学分工、科学布局,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系统性和多样化。中等职业学校应发挥基础作用,重点培养技能型人才;高等职业学校要发挥引领作用,重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途径,重点培养应用型人才;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制度,系统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支撑国家产业竞争力的能力。

在“十二五”规划的大背景下,经过努力争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目前教育部已经组建专项规划编制的工作小组,开展了相关工作。

深入分析我们面临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准确回应国家发展战略对职业教育改革提出的新需求,要求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是教育理念还不适应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二是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三是职业教育行政管理落后;四是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五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脱节、断层、重复问题;六是顶岗实习的实效和实现形式问题;七是职业教育国家制度仍有许多缺失;八是行业指导和企业参与缺少制度支撑;九是职业教育国家标准仍不健全;十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差距大、发展不平衡。

院士代表我国科学和工程技术界的最高学术水平,站得高,看得远,肩负着党和人民重托,享有崇高荣誉,受到全社会广泛尊重。我们衷心地期待院士们为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提供更多的资源与指导。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院士高端指导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必须在国家层面上统一各部门的认识。一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产业发展规律、职业教育规律、人的成长规律。二是创新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互通体系,为学生个性成长、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条件;三是创新建立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衔接体系,为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搭建“立交桥”;四是创新建立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衔接体系,为完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职业教育奠定基础。要按照现代化国家教育模式的体系要求,合理借鉴国际经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院士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的领军人物,在国内社会各界具有相当重要的话语权,在国际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领域影响力大,可以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指导国家层面共识的达成,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

(二)中高职协调发展需要院士高端指导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首要任务。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迫切需要从解决以上问题入手,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希望各位院士在以下方面给予指导。

一是在优化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方面。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必须明确定位,希望院士在这方面给予指导,促进中高职院校在各自层面上办出特色、提高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是在强化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方面。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人的成长规律,希望院士在统筹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重点与节奏、整合资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强化办学特色等方面给予指导,增强中高职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

三是在整体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方面。现阶段中职要以保证规模、加强建设和提高质量作为工作重点,拓展办学思路,整合办学资源,深化专业与课程改革,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职要以提高质量、创新体制和办出特色作为工作重点,优化结构,强化内涵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

(三)职业教育系统培养人才需要院士高端指导

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必须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希望各位院士在这些方面发挥高端指导作用。

一是指导职业教育坚持系统培养。要按照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系统确立和更新职业教育观念、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模式、考试评价模式等,改变职业教育脱节、断层或重复的现象,科学布局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和高端技能型人才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等培养规格、梯次和结构。要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以及综合职业素养,不仅教会学生一技之长,而且培养其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是指导职业院校学生注重在实践中学。系统构建中职、高职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的制度,使工作实践、在职培训和更高一级的职业教育相互交替,只有使企业和职业学校联手培养技能型人才,双主体育人,才能更加系统地造就数以亿计的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和应用性人才,才能优化国家人才队伍结构,建设结构合理的人力资源强国。

(四)深入开展校企融合需要院士高端指导

职业教育能否实现科学发展,与行业、企业是否深度参与有着密切联系。这要求全国职业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努力把发展职业教育的思想和行动落实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上来,把它作为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机制改革、制度完善、模式创新的重要基础。希望院士们在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方面给予指导。

一是深入推进工学结合。要树立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理念,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彻底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二是创新校企合作实现形式。鼓励校企共建职业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共办急需专业,共同培养教师,共同开发教材,共建产品技术研发中心,共建技能大师工作室,实行委托培养、订单培养。积极营造实践教学环境,推进“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通过开展生产性实训,促进“技能作品”、“企业产品”和“市场商品”的衔接转换。

三是完善顶岗实习相关制度。根据学生特点、专业类型和教学规律,采取工学交替分段培养等方式,科学安排职业学校学生的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完善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有条件地区要支持学校和企业实行招工与招生一体化,推动现代学徒制广泛实施。

(五)扎实推进集团化办学需要院士高端指导

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是衡量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地积极探索产教结合、校企一体,产权融合、领导班子融合、师资队伍融合、实训基地融合的职教集团运行机制。目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广大职业学校尚未形成足够的规模和影响,需要院士高端指导。

一是鼓励组建多种形式的职教集团。深化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校企共同育人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重点支持行业型、区域型和混合型职业教育集团发展,积极探索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推进集团化办学体制机制建设。

二是积极探索职教集团产权制度改革。着力在建设区域共享性实训基地、建设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建设高效的集团管理体制、优化职教集团发展环境和购置优质企业教育资源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切实促进学校办学与产业园区、教育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形成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三是建立健全集团化办学制度。鼓励地方政府和行业(企业)共建高等职业学校,探索行业(企业)与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发挥各自在产业规划、经费筹措、先进技术应用、兼职教师聘任、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和学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方合作办学、共同育人的长效机制。研究和提炼集团化办学的内涵,创新集团化办学的实现形式,明晰集团化办学的主体、功能和定位。集团化办学的主体可以是政府、行业、企业、职业院校,现实中还可能是本科院校或其他市场主体。研究集团化办学的评价标准。

(六)职业教育标准建设需要院士高端指导

近年来我国在学校建设标准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但是职业教育标准建设尚属空白。我们既要建设世界水准的职教园区,也要建立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建设标准体系。在标准建设上要以案例研究为基础,研究职业教育规律、校园功能分区以及单体工程,进一步加强专家队伍指导支持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增强国际视野,高标准推进职业院校建设。希望各位院士对此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

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需要院士支持机制建设

德国、瑞士、新加坡、日本等国的发展经验表明:教育结构不是由教育自身决定,而是由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所决定。反过来,如果没有教育的支撑,也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更不可能有核心竞争力。

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转型的关键期,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是实现这个转型的必要条件。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在校生规模超过3000万人,全国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培训规模年均达1.5亿人次以上。在转型关键期,职业教育的提升不应只是量上的增长,更要寻求质的突破。

在如何提升职业教育质量的问题上,寻求与高水平科研工作者的对接是解决途径之一。无论是现代职教体系建设,还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无论是增强学生自信,还是提高职教地位,都需要院士的关注和支持。这就迫切需要建立院士关心与指导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建立院士校长对话机制

办好职业教育关键是需要有一大批有思想、有能力,想干事,能干事,善干事,干大事的校领导;一支敬岗爱业,不断攀登,充满爱心,乐于奉献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群充满自信,洒满阳光的青年学生群体。感谢各位院士在繁忙、紧张的科研工作活动中,专门抽出时间走进职业院校。我们要进一步建立和加强院士与院校长的对话机制,搭建院士们同职业院校一线教师与广大学生交流、沟通的平台,这将大大帮助职业院校的师生、管理者开拓思路,锐意进取。

(二)建立产学研指导机制

高端技能型人才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支重要的人才队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希望能够联合科学院、工程院一起,建立高端技能型人才院士导师制度,提高职业教育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对于技能型人才的成长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职业院校可以根据国家需要和自身特点,探索与院士合作的多种实现形式,比如建立院士工作室、技术研发中心,请院士们把一些适合于职业院校师生的子课题、子项目交给他们干,研究设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院士指导项目,积极营造科技与教育紧密结合的环境,带动高技能人才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三)建立院士激励学生机制

只要我们找准了定位与目标,社会尊重知识与技能价值,职业院校学生未来同样可以成为企业老总、大科学家、院士。今天座谈会发言的王梦恕院士、香港上市公司老总许勇先生都是典型代表,全国类似他们的成功职业院校毕业生还有很多,说明职业教育也是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渠道。院士走进职业院校,能够激励他们积极向上,奋发进取,不断提高职业素养与实践技能水平。

(四)建立集团化办学院士引领机制

职业教育的办学规律需要通过集团化办学的途径,整合利用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各方面的资源优势,进行优化配置。院士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界的领军人物,如能引领集团化办学,将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衔接国家产业发展、在更高层次上衔接高新技术发展,推动科学精神与技术创新相结合、科技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

(五)建立职教质量院士评价机制

我们正在加快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导,社会相关成员参加的职业教育质量第三方评价机制。希望各位院士在百忙中,能够抽出时间指导评价机制的建设,改变以学校为单一主体的内部评价方式,强化行业企业在技能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形成以贡献为导向的学校评价模式和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我们考虑会同有关方面探索、建立院士指导职业教育科学发展部际协商机制,比如,指导院士职校行等系列活动,支持在高职院校建立院士工作室、设立院士讲坛、建立院士创新智库、建立院士学校顾问制度等。希望到2015年,参与指导职教改革创新的院士达到200名,形成职业教育与院士对话的长效机制。最后,我们衷心地期盼各位院士能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纳入关心的重要领域,多给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指点迷津,多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鼓与呼,多关心高技能人才培养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同志们,我们要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战略突破口,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这不仅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也是后危机时代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民族产业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更是改善民生、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进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不辜负历史给予我们的重托,勇于开拓,不断创新,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

第二篇:鲁欣部长在沈阳第三届校企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沈阳第三届

校企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很高兴回到老家沈阳,来到这片土地,来到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感到格外地亲切。刚才看了《担当》的专题片,使我回忆起了2005年在我的办公室里运筹创建辽宁装备制造学院时的场景,当时的装备制造学院还只是一张白纸,只是一个理念。装备制造学院是基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需要创立的,主要是考虑辽宁省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战略产业基地,应该有一所专门的装备制造类高职院校。当时,我们运用了辽宁电大的教师团队资源、课程资源、教材资源和课程体系,创建了这所学院。

一晃儿四年过去了,又一次来到这个学校,感到非常高兴,大概这是我第10次来到装备制造学院。装备制造学院的建设倾注了辽宁省委、省政府许多领导同志的心血,倾注了张海波同志的心血,倾注了李树森、张德祥等同志的心血,倾注了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省直厅局领导同志的心血。魏小鹏同志到任教育厅长之后,使我感到非常高兴的就是柔性制造专业在学院生根开花。姜军同志来到这个学校工作后,推行“工厂化办学,办工厂化大学”的理念,确实使学校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学院围绕省政府提出的办学定位,建成了博览中心、实训厂房、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宿舍、教师公寓,还有今天这样的学术报告厅;学校的由原来存在许多非制造类专业,经过两、三年的发展,调整为以制造类专业为主,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确实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看到了姜军同志所著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这可能还是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职业教育体系研究的第一本书,我准备带回去100册,让教育部的同志们好好学习,学习什么叫做职业教育体系,尽管那本书还需要进一步提炼,但是我想姜军同志作为开拓者,我代表教育部感谢你。尽管是小薄册子,没有超过50万字,但十几万字也说明了问题。

今天参加装备制造学院主办的校企合作高峰论坛暨工厂化办学主题报告会,感到非常高兴。听了姜军院长和中锐教育集团、中兴通讯集团代表的发言,使我看到了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之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前景,我感到我们的职业教育更加明确了方向。

大家都知道,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有自己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名言。总书记说,没有一流的技术工人,不可能有一流的产品。总理讲,每一个零部件都反映了民族的素质。刘延东同志强调,职业教育要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把职业教育做成一种类型的教育,不是层次,不能把职业教育割裂开来,要搭建立交桥。教育规划纲要充分表达了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今年七月份,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对职业教育进行了重要阐述;刘延东同志在教育部总结会上也讲到落实纲要要处理好八个关系,其中有三个关系谈到了职业教育。各级政府也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2009年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投入达到了600多亿元。

通过对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我感到我国职业教育的导向更加明确。一是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不是一个层次。我们不能把职业教育办成应试教育的失败者都到职业教育来了,中考考不上重点高中的学生都到职业学校来了,也不能说高考考不上本科的都到了职业教育,如果我们民族的教育这样做下去,我们国家想实现产业升级和现代体系建设是难以做到的。职业教育的类型是什么类型呢?是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体系,所以延东同志反复强调、要求教育部,1

必须要搭建职业教育立交桥,对于立交桥怎么搭、通过怎样的实践形式来实现我们也正在思考和研究,感谢姜军同志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纲要里是这样表述的: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符合产业升级、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现代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怎么衔接上呢?高等职业教育至少有三个阶段,第一专科,第二本科,第三专业硕士。我们的职业教育的顶点是专业硕士,而决不是中、高职。立交桥的实现形式应该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世界的潮流,没有一个工业化国家和后工业化国家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如德国、日本、美国、瑞士都是终身学习,而只有职业教育才能体现终身学习的理念。人的一生正如胡总书记和温总理所讲的:要体面劳动、体面生活,技术有价值,知识有价值,职业技术也有价值。我个人理解,立交桥从我们国家现实的国情出发,有三种实现形式:第一种形式,从高中阶段招收五年制的学生,中考时给学生两个选择,一是考高中,二是考五年制职业大专;第二种形式,选择中职三年,高职两年或三年,叫“3+2”或“3+3”;第三种形式,在职继续学习,我们要办开放大学。教育部中等职业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刘延申主任一直在探讨开放大学的问题,办开放大学最具备条件的就是装备制造学院,他们有电大系统。这三种实现形式是我们现阶段立交桥的选择,为什么要是这三种呢?原因就是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培养成硕士或本科生,因为人力资源强国的人才结构永远是金字塔型的,不可能是橄榄形的,不可能是哑铃型的,金字塔底下这个基础就是我们的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作为一个体系、作为一种类型,而不是一个层次,我希望对这个主题要进一步去论谈,我也希望辽宁省把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而不是层次教育,并把类型教育作为辽宁省职业教育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二是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更加明确,那就是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教育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专业设置都是什么样的,导向更加清楚,那就是:职业教育是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这就是职业教育,符合这个机制的职业教育就是国家一流学校,不符合这个机制的就不是国家一流的学校。近一年来教育部大力推进产教结合、校企合作,第一种形式是我们搞了行业对话,2010年我们做了5大行业,就是要按中兴集团代表所讲,要切实按照企业的需求研究办学方向,来研究课程体系设置和教材编写;第二种形式是成立了行业指导委员会,职业教育办得好不好,需要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否则是办不好的。

我们今天论坛所讲的就是产教结合的校企合作,我们要按照现在的产业体系建设来走,所有的一千所示范校必须有重大的改革。现在,我们职业教育中许多学校的校企合作内涵是不准确的,只是挂了很多企业的牌子,但实际的教学环节中没有校企合作,但我们装备制造学院做到了。装备制造学院在办学过程中,把学校与企业融为一体,把企业的专业需求、人才需求变成二级学院的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与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同组织教学,共同开展合作,很好地体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中讲了一年多的“动、走、转、变”:即办学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人才需要而转,适应社会与市场而变,这就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三是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服务什么呢?就是要为国家战略服务,为国计民生服务,重点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而不能仅仅为教育服务。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职业教育变成了二流教育,而普通教育的本科生、研究生毕业之后很多人无业可就,如很多中文专业的毕业生不会写领导讲话,不会写通知,不会写会议纪要,不会写可研报告和产品说明书,根本不能满足社会需要。这就需要我们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办学模式、办学机制,如果不改革,我们就

无法创新,就无法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就无法着眼于人生的职业选择。从国家利益来说,我们不仅要做大国更要做强国,做强国必须有高端产业,必须有梯次产业,职业教育是很重要的支撑力量。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没有倒下去的国家两个,一个是德国,一个是中国,德国拯救了欧盟,中国拯救了世界,而德国为什么能够支撑欧盟?就是因为德国实体经济强大,它的秘密武器就是职业教育,就是特色的“双元制”。瑞士的名表等精密仪器制造业非常发达,1吨不锈钢至少能值几亿美金,作为没有更多资源的一个小国,它为什么能够走向工业化和后工业化社会?就是因为它也有职业教育这个秘密武器。而许多国家倒下去的原因正是因为实体经济不强,如果用教育的视角来思考问题,就是职业教育不强。美国、德国、日本、瑞士等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是在孩子13岁时给其多项选择,第一个选择职业教育,最后是博士;第二个选择读高中,考名牌大学;第三个选择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学分互认。我国职业教育的直通车应该是专业硕士,有条件的也可以读博士,要按照规划纲要要求改革职业教育的招生和教学模式,实现学分互认,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装备制造学院的二级学院就很好地体现了招生改革,我希望装备制造学院面向中考招一批五年制的学生,当然肯定要在好学校招,既不能一刀切,也不能无序开展,要选择好的高职来招收五年制的学生,我希望辽宁来进行试点。

目前,职业教育的贡献率更加得到社会共识。许多经济学家算过这样一笔账,投入职业教育1元钱所产生的GDP和社会价值、社会财富是十几元,起码是1:12的效应。产品的制造水平通过职业教育可以反映出来,职业教育直接贡献着生产率,直接贡献着企业的产品附加价值,直接贡献着产业竞争力。

我国职业教育规模很大,目前有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300万多人,中职学校14000所、招生800多万人,高、中职教育每年招生1100多万人,在校生有3000多万人,应该说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但并不是质量最好的职业教育,当然这和我国的产业竞争也有关系。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走了60年,前30年是计划经济,部委办学、学校办学,后30年是市场经济,学校从部委分离下放,如何发展还正在探索之中。

教育部对于职业教育发展总结出十个问题,我认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如何进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如何把现在的职业教育的层次变成体系和类型,这是当前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二是如何实现产教结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如何成为实质性合作,怎么评价办学质量,我认为要通过行业企业以及社会来评价,而不是教育界自己来评价。三是如何开展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建设。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对专业名称、对应的技术岗位、岗位的技术标准等做出了重大改革,高等职业教育也应该按企业需要来设置专业和课程,如学汽车维修的学生必须开设营销课程,烹饪专业必须开设营养学,舞蹈专业必须开设编导等基础理论课程。只有这样,职业院校定位、专业定位才能更清楚,才能够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另外,我们的职业教育还有一个缺陷,就是重动手、轻基础,这是不正确的,职业教育要给学生以技能和基础理论,因为它是体系,要为学生的终身负责。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工厂化办学,实质化合作,包容性增长”,这个主题很好,给了我们一个方向的案例。我希望这样的论坛能够持久的举办下去,能够变成今后更好的实践,能够不断地把我们教学的案例,推向每一个学校,推向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我非常欣赏也希望装备制造学院坚持实行工厂化办学,早日建成我国一流的职业院校!

第三篇:在抽奖仪式暨税企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各位朋友,各位同仁:

今天,我们税务部门与地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纳税人代表聚集一堂,召开这样一个主题为“税收-发展-民生”的“税收知识竞赛抽奖仪式暨税企座谈会”,旨在进一步增进征纳双方的交流和了解,共同促进林芝地区税收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这里,我代表税务部门作一个简单发言:

首先,感谢以在座的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广大纳税人对林芝税收工作多年以来的理解、支持和协作。大家知道,林芝国税从94年成立以来,历经十余年的艰苦创业,走过了风雨历程。我们在困难中起步,在曲折中发展,税收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目前已进入稳步发展时期;特别是近5年,税收收入更是芝麻开花节节高,XX年,地区税收收入仅为7520万元,到XX年,收入规模已迅速增长到1.76亿元,今年有望跃上1.97亿元的新台阶,五年间林芝税收总量翻1.5倍。这样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广大纳税人朋友的无私奉献,离不开在座的各位的鼎力相助,同时也凝聚着大家的辛勤汗水。是广大纳税人和社会各界朋友的励精图治和顽强拼搏,换来了林芝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是广大纳税人朋友的诚实经营和守信纳税,换来了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国富民强。在此,我代表地区税务系统128名税务干部向在座各位给予税收工作的大力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通过你们向全地区4273户纳税人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时,我们拜托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我们的税收工作,拜托你们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税收知识竞赛抽奖仪式暨税企座谈会”,就是想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增进税企双方的交流和沟通,架起税务部门和纳税人之间的“连心桥”,以更好地促进税务部门严格执法、科学管理、优质服务。这次“税法宣传有奖知识竞赛”是我们在今年税收宣传月期间与《林芝报》合作,精心推出的一次很有意义的税收法制宣传活动,它对于增进地区各界对税收的了解,扩大税法知识宣传面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是我们创新税收宣传方式、增强税法宣传效果的一次有益尝试。这次活动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活动中我们共发出竞赛试题1000份,收回答题卡263份,经严格阅卷评分,其中得满分的有19份,95-99分的有50份,80-94分的有15份,70-79分的有103份,另有39份作废,主要原因是未按要求答题或者复印答案。一会儿,我们将按照既定程序进行抽奖。

今天,我们的局领导和相关科室及征管单位的负责人都来了。抽奖仪式后,请大家敞开心扉,畅所欲言,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听取并慎重采纳各位的意见和建议,以进一步改进我们的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纳税人、服务于林芝经济发展的大局。

各位朋友,林芝国税是你们永远的朋友,你们的依法纳税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你们的满意和肯定是对我们最好的鼓舞,你们的批评与建议是对我们最有力的鞭策。“税收连着你我他,富民强地靠大家”。纳税人良好的发展空间往往是与良好的税收环境分不开的。让我们携起手来,共铸诚信,共谋发展,为实现林芝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做出你我应有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全市校企校地人才合作暨产学研对接推动会上的讲话

在全市校企校地人才合作暨产学研对接推动会上的讲话

今日我们在XX学院召开本地校企校地人才合作暨产学研对接推动会,主要任务是:以党的XXX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人才强市”和“科教兴市”战略,围绕服务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企业创新发展的要求,探究部署今后一个阶段我市本地校企校地合作工作,进一步推动本地校企校地人才合作、产学研对接工作,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新一轮创业创新供应顽强的人才智力支持。

会议一开头,大家参观了XX学院的校企校地合作成果展,并听了XX书记的状况介绍。会议还宣布了校企校地挂职、结对名单,进行了签约仪式、聘任仪式,XX学院、XX职业技术学院、XX市和精诚时代集团又作了发言,会议议程很多,内容也很丰富,我想有这么几个特点比较明显。一是合作意愿特别猛烈,我市高校这几年发展特别快,已具备了服务地方的较强实力,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对与本地高校合作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大为提高。二是合作形式比较丰富,刚才,我们看到有校地战略合作,校局全面合作,博士挂职部门,教授结对企业,企业高级人才到高校兼职,校企共建试验室、实训室、研发中心、探究所等等,可以说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三是合作成效较为明显,从XX学院的成果展、XX职业技术学院的宣扬画册可以看出,本地高校与地方、企业开展的一系列合作产生了较为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合作各方都受益匪浅。下面,我代表市委、市政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生疏,进一步明确加强校企校地合作的新要求人才、科技是区域竞争中最基础的战略性资源,是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也是XX新一轮创新发展中最关键、最急需、最紧缺的核心要素。

本地高校是我市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的摇篮,也是我市创新成果、创新人才集聚的高地。推动本地校企校地合作,是XX企业快速猎取人才、科技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高校实现与XX共同发展的一个有效平台。大家确定要站在“人才强市”和“科教兴市”战略的高度,着眼发展,进一步提高对推动校企校地合作工作重要性的生疏。

(一)进一步推动校企校地合作,是我市实施“三个XX”战略、打造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的迫切要求。

回顾XX改革开放30年历程,展望新一轮创业创新前景,可以发觉XX的发展始终受到了人才、科技要素资源缺乏的强力制约,此次我市患病国际金融危机正面冲击,经济增速消失下行,很重要的一个缘由就在于此。这也给了我们一个警示,假如不能有效突破人才、科技瓶颈,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三个XX”战略、打造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等一系列战略谋局,必将受到重大影响,甚至关乎成败。这几年,我市几所高校立足XX实际快速发展,已经培育和引进了一批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储备和累积了一批最新科研成果。大力推动本地校企校地合作,最重要、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释放高校人才智力和科技资源优势,快速缓解当前我市人才、科技要素资源不足的现状。实施“三个XX”战略、打造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迫切要求我们进一步重视人才科技资源开发,进一步推动校企校地合作。

(二)进一步推动校企校地合作,是XX企业推动转型升级,加快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个企业的竞争力和综合实力,最终要取决于人才队伍建设和技术创新力量。当前,在金融危机倒逼机制作用下,我市企业界掀起了一股转型升级热潮,纷纷加大了对人才、科技的投入,但是我市大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底子薄、基础差,独立开展转型升级投入大、难度大风险系数也高。开展校企合作,从本地高校猎取急需的人才,科技支持,是XX企业转型升级目前最经济、最可行的方式,这不但能有效降低转型升级的投入和难度、削减风险,而且能快速提升人才、科技开发水平。为当前计,为长远谋,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都必需要高度重视校企合作。要把校企校地合作作为推动转型升级,加快区域发展的有力举措来抓。

(三)进一步推动校企校地合作,是本地高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发展壮大的必定要求。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步伐的加快,高等训练的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转变。中心领导同志多次指出,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训练发展的必由之路,校企合作是高校推动产学研结合最科学、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也是高校融入市场、猎取发展资源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我市高校发源于XX、根植于XX,都始终将立足XX、服务XX作为自身发展的根本战略。校企校地合作,既是本地高校立足XXX、服务XX的重要载体,也是本地高校猎取本地资源、加快自身发展的有效平台。全市高校确定要深刻生疏校企校地合作的重要作用,全心全力推动校企校地合作,在融入XX新一轮创业创新的宏大实践中不断发展壮大自己。

二、整体推动,全力实现校企校地合作的新突破

去年以来,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市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影响,可以说XX已进入新世纪以来最困难、最严峻的时期。在当前“保稳促调、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加强校企校地合作显得尤其重要和迫切。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着重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立足地方实际,不断提高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

高校要立足XX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加快在专业布局、人才培育上与地方需求对接,切实提升发展内涵和层次。要从XX实施“三个XX”和打造“中国民营经济创新示范区”的战略定位动身,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和师资结构,使之与XX产业结构状况相适应,与支柱产业相对接,更好地服务XX经济建设主战场。科研实力不足是我市高校面临的最大问题,也是影响校企校地合作的关键。要优先发展汽摩配、医药化工、塑料模具、家用电器和船舶制造等我市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想法设法快速提升这些专业的科研实力,将其建设成省内外有重要影响的精品专业。要改革人才培育模式和培育方向,立足企业实际需求,面对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培育有用型人才,进一步提高人才培育质量。要改革管理体制与科研机制,进一步激发老师服务地方的主动性。

(二)不断探究创新,大力拓宽本地高校与企业、地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要拓宽校企沟通渠道,实现高校与本地企业的零距离接触。当前我市高校与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是造成合作不畅的主要障碍之一,因此必需加强高校和企业之间的联系。高校要定期举办合作沟通洽谈会、企业家沙龙、校企高层论坛等活动,加强与本地企业的接触和互动。要开展老师进企业活动,实行专业课老师到生产第一线见习和挂职熬炼制度,通过互换、互聘、兼职等多种形式,聘请企业高级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到高校授课、试验辅导。市场经济体制下,高校和企业都是独立的利益主体,互利共贏是校企双方都应遵守的基本规章。要真正建立校企双方优势互补、互利共贏的合作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运行机制,打造利益共同体。要建立校地对话的常常性机制,不断探究新的校地合作运行模式,大力推动在发展战略询问、探究机构共建、紧缺人才培育、干部挂职沟通等方面的深层次合作。

(三)主动加强合作,主动借助本地高校人才科技资源实现企业新发展。

校企合作能否推向深化、形成良好态势,最终还是要取决于企业的主动性和主动性。目前,地方高校服务企业的愿望特别猛烈,但往往得不到本地企业的主动回应。有些企业遇到科技难题,常常舍近求远,而没有留意到本地高校的地缘优势和成本优势。事实上,本地高校经过近几年的飞速发展,早已今非昔比,师资队伍已较雄厚,科研实力大为提高,XX产业的很多课题都已经能够解决。企业要加深对地方高校的生疏,理性看待本地高校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正确分析与本地高校进行合作的优势所在。要提振对本地高校的信念,有项目合作时可以优先考虑本地高校。要主动加强与本地高校的合作,主动探究托付研发、联合开发、科技入股、订单培育、智力引进等合作模式,推动产品更新换代,促进技术、管理升级。

(四)发挥党委政府主导作用,努力打造校企校地合作的良好发展环境。

校企校地合作,除市场机制发挥基础配置作用外,还需要党委政府发挥主导作用。要建立健全推动校地校企合作工作的组织机构,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与引导,强化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要连续探究搭建新的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为校企双方建立越发常态、稳固的合作对接渠道。今年,要重点实施好“十百千”行动方案,建立10所大院名校XX高层次人才实践基地,推动百所高校、千名教授与企业合作对接,做出声势、做出影响、做出成效。要连续探究出台推动校企校地合作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和服务体系。要建立校企校地合作的嘉奖制度,对校地校企合作中成果突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较好的项目及相关人员进行嘉奖,激发合作活力。要加强对校企校地合作的宣扬引导,加大对合作意义、合作成果和本地高校的宣扬力度,努力打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狠抓实行,主动开创校企校地合作的新局面

大力推动校企校地合作是一项长期而又困难的任务。我们确定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领导,统筹谋划,科学推动,不断开创本地校企校地合作的新局面。

(一)加强领导,构建推动校企校地合作的长效机制。

后,市里和各地要把大力推动校企校地合作作为人才、科技、冈训练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将该项工作纳入人才工作项目化管理中,与人才工作一并探究、部署和实行。各县市区也要进一步加强对该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责任部门,不断加强与高校的合作。近日,市委组织部将全面部署校企合作“十百千”行动方案,各地要主动协作,抓好实行。

(二)加强协作,形成推动校企校地合作的工作合力。

组织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建立健全推动校企校地合作的工作运行机制。训练、经济部门要发挥综合协调作用,制定发展规划,探究建立校企定期联系机制,做好对这项工作的挺直指导和推动。人事、科技部门要探究建立校企合作信息共享的网络平台,实时动态地向高校、企业供应合作意向的供需信息。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桥梁与纽带作用,主动向校企双方传递供需信息和合作意向,切实做好服务工作。各高校要结合企业、地方实际,大胆探究合作的新模式,实行有力措施,多形式、多途径推动校企校地合作工作。各企业要把校企合作作为发展战略的一部分,主动走进高校寻求合作。总之,要把各方面力气分散成强大工作合力,全面深化地推动本地校企校地合作。

(三)明确责任,确保校企校地合作项目落到实处。

推动校企校地合作不是简洁的签个协议,更实的工作和更重的任务在于真正抓实行,在于取得互利共贏的丰硕成果。期望各有关高校、县市区、部门和企业切实抓好签约项目的实行和实施工作,明确责任分工,相互协作、支持,确保项目产生实实在在的效益。各高校要从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为签约项目供应服务,保证必要的条件支持。相关企业要依据合作协议,为高校供应经费、场地、人员等应有的条件支撑。有关部门要留意检查实行和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确保这些项目真正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同志们,校企校地合作已经结出了丰硕成果,已经展现出越发宽敞的发展空间。让我们同心协力,再接再厉,不断把校企校地合作工作推向深化,做得更好,为校企双方的发展,为XX实现新一轮创业创新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鲁昕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

编制座谈会上的讲话

教育部副部长 鲁昕(2011年10月13日)

各位代表、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南京召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座谈会,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适应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需要,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刚才,江苏、北京、上海、湖南、沈阳、无锡、德阳等省市作了交流发言,与会专家代表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国际比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路径、政策安排与建议”等作了报告,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就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的背景和要求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有的同志讲,这次会议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我很赞同。今天的会议开得非常好,确实是一次划时代意义的会议,也是职业教育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议,对于引领今后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极为重要。

刚才大家的发言各有侧重,概括起来是四大类:第一类是四省三市的实践成果交流。第二类是关于国外职业教育体

系建设情况的介绍,主要介绍了瑞士、德国、英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主要特点。我认为,这七、八个国家加台湾地区很有典型意义。先不谈德国,谈谈瑞士。瑞士是世界上最没有资源的国家,可却是世界上最幸福最稳定的国家,没有失业,没有暴动,没有骚乱。英国叫骚乱,美国叫占领华尔街,中东叫阿拉伯之春,法国叫国家罢工,希腊叫罢工,西班牙也是罢工。资本主义国家走到今天特别有意思,罢工的、占领的、骚乱的、捣乱的,什么样的都有。但是,大家可以观察到瑞士没有,德国也没有。从中我们可以总结,思考出一些问题:为什么最没有资源的国家,却是幸福生活最稳定的国家?我们可以把它归结为北欧民主社会主义国家,但那是别人分的类,不是我们分的类。不管社会主义好,资本主义也好,还是民主社会主义也好,怎么定义社会制度都可以,但我们要看到他们社会发展背后的教育本质。凡是稳定的国家,它的教育结构也非常能够支撑这个国家的发展,支撑国家的竞争力,支撑国家的生存力。再简单分析一下新加坡和日本,其实新加坡也很典型。新加坡虽然也是一个没有资源的国家,靠港口、靠马六甲海峡把资源运来,但是它的应用型教育非常发达。日本则基本上是工厂式的职业教育,但是它的经济比较低迷,这里就不再阐述。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经验清楚地表明: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主导着教育规

律。教育结构不是由教育自身,而是决定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反过来,如果没有教育的支撑,也就不可能有经济的发展,也不可能有核心竞争力。第三类是专题调研案例介绍。这次教育部组织了十七个专题调研组,分赴全国各地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目的是为明年国务院即将召开的第七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起草决定服务的。调研组站在国家层面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专题调研情况进行了调研思考和总结。第四类是关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的有关情况介绍。

推动中国教育体制改革和中国教育制度调整,使之更好地符合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改民生的要求,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也是人才纲要提出的需求目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是一个国家级专项规划,作为一个国家级专项规划,其批准主体是国务院,编制主体是国家发改委,然后是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工信部等。

回顾近几年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我们经历了很不平凡的过程。我体会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9年。这个阶段主要是梳理问题,理清思路。职业教育的发展可以说是成就和问题并存,但是问题要大于成就。我国用十年时间就达到了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位,经济发展快,产业进步升级也很快。有些技术是嫁接来的,有些是从国外引进来的,我们的学科还不了解,但产品和技术已经进来了,正因为我们是在国际化背景下迅速发展的,所以面临的问题自然也就比较多。2009年我们共梳理出了十四个方面的问题,有国家层面的,有省级层面的,有学校层面的。第二阶段是2010年。这个阶段主要是问题入手,重在行动。根据梳理出来的问题,我们对大家对社会做出了回应。标志性的事情主要有:一是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二是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三是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四是最近又刚刚印发了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后面三个意见是今年发的,但也是去年行动的结果。这一系列文件起到了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的作用。第三阶段是2011年。这个阶段主要是大胆探索,建设体系。我们的成果主要有:一是许多地方进行了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探索,形成了不少成功案例。二是提出了体系建设的“三步走”战略。即2011年以十个衔接为纽带,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2012年初步形成架构,2020年建成“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教体系。三是出台了系列文件,进行思路性表态。四是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纳入了国家专项规划。其中第四点最为重要,它的意义远远大于已经出台的那些文件。

纵观这几年,无论在思路上、措施上、各方的共识上、各部门对职业教育的看法上,以及教育战线对职业教育发展

变化的感受上,我听到的声音都是说我们取得了显著进展,成果喜人。尤其看到我们职业院校的老师和校长,确实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表现,他们工作充满着激情,向我汇报工作时全部用PPT,用现代化手段,不再念稿件了,语调抑扬顿挫,慷慨陈词,我听了他们的汇报心里特别高兴。另外,我们还经常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让大家共享会议成果,应用现代教育手段改造传统教育等等,这一切虽然是基础性工作,是细节,但也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近几年发生的变化。为此,要感谢各位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付出的辛苦劳动。今天,尤其是上海市教委和江苏教育厅的主要负责同志亲自出席这个职业教育会议,确实使我挺感动,非常感谢各位。

借此机会,我就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重点讲五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的时代背景

(一)这个国家专项规划是落实国家“十二五”各项规划目标任务的一个重要支撑

当前,我国进入了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在“十二五”起步之际,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纲要和规划,如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高技能人才培养

十年规划、2020年科技创新工程等,更重要的是还有一系列产业规划,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门规划等总计有95个。完成这些规划的目标任务,共同的支撑就是人才培养。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就是要满足“十二五”以及今后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共同需求。由此决定了我们这个专项规划是全社会最希望看到的一个教育规划。

当然,各级行政部门对这个规划的重视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些部门非常关心,而有些部门重视程度还不够。但是行业、企业和社会高度关注我们这个规划,都期待教育部门出台一个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出台一个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他们急需的技能型人才,应用型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教育规划纲要由于面向各级各类教育,不会讲那么细,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则能全面系统地对接他们的发展要求。

(二)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是教育的重大使命 我国已进入了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时期。“十二五”期间国家要实现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服务业,尤其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需要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这是“十二五”的战略主题。教育事业要服务好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这一使命,就必须

大力培养适应方式转变,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各类人才。省长们、市长们最关心的教育就是职业教育,行业企业最需要的人才就是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端技能型、应用型和复合型、创新性人才。在此我想说,创新型人才不是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的专利。不能一提创新,就是研究生教育。乔布斯大学一年级还没毕业,可是他改变了世界;Intel创始人,大二辍学,他肯定也没有接受研究生教育。所以,创新人才不是研究生教育的专利,也不是本科教育的专有名词。职业教育也应有这样的名词。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培养数以亿计的技能型、应用型、创新和复合型人才,什么叫复合?首先肯定是学科复合,第二是技能和文化复合,第三是应用和创新复合,第四是技能和创新复合。因此,服务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是教育重大的使命。现在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不强,体系比较旧,必须要改,不改就不能提高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能力很重要的一个载体,就是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这个载体非常重要。

(三)这个专项规划是落实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的重要载体

我国职业教育进入了加快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国家制度,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时期。刚才教育部的同志介绍了即将颁布的教育部“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建立四个体系和十个以上制度,重点是完善国家制度。没有国家制度、没有国家机制、没有国家政策、没有国家体制,各个地方落实起来就会非常难。健全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国家制度,国家体系、国家体制、国家机制和国家政策,既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又是落实教育部“十二五”规划的基本要求。四大体系主要指: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职业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继续教育体系。完成“十二五”教育规划的重点任务,在国家层面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

(四)这个专项规划是服务适应国际竞争国家战略的重要抓手

教育必须服务国家的国际竞争,必须服务国家国际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最近,美国参议院不管我们坚决反对,通过了所谓人民币汇率法案。新华社随后发表文章,警告美国,如果法案实施可能给世界带来有如三十年 代的大萧条。汇率是实力的体现,是国家实力的货币体现。美国人国内矛盾解决不了,就把矛盾转向国际化,他转嫁矛盾,把人民币汇率作为解决美国经济增长、解决美国失业一个重要举措,美国人特别不讲理。一方面我们要警告美国,另一方面则要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国家占领了制造业产业的高端,我们就不怕了。关键是教育怎么去适应国际竞争,怎样为国家战略服务,怎么为省委省政府战略服务。现在,很多地方都提出要占领世界产业链的高端。比如飞机发动机,现在我

们在设计上和国外上没有太大差距,就是制造过程不行,材料不行,工艺管理水平跟不上。这说明职业教育还不能够完全支撑产业竞争力。职业教育经过近一时期的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标志性成就是3300万在校生。同时,也确实为加速发展的产业化进程、城镇化进程、工业化进程做出了贡献。国家能力和规模具备了,但是也还受诸多问题困扰。因此,我们的国家专项规划就要立足服务国家需求,着力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充分理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的意义

今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围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有95个专项规划加以支撑,其中17个是重点规划。教育部参与了16个部门共同编制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规划》,但是唯独没有独立编制的规划。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我国未来更长时期产业发展的根本方向和核心内容。国家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离不开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因此,我们急需要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经过我们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充分沟通协调,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支撑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国家专项规划之一。这个专项规划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纳入了国家专项规划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纳入国家专项规划,这在历史上可能也是非常少有的。有了教育部主导编制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各省发改委自然也会把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变成省级专项规划,这是纳入国家专项规划的第一要义。今天有不少来自省里的同志,中东西地区都有,大家要在这样一个意义上去理解、思考和把握。

Here

(二)为在国家层面统一各部门认识提供了历史机遇

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类型的教育,与其他教育的问题不太一样。但是,社会上仍有相当一部分部门对此存在模糊认识。如学前教育两大问题:一是投入问题,二是教师问题。义务教育两大问题:一是均衡问题,二是投入问题。这两类教育各级政府非常明白自己的职责,不存在体制问题,也没有什么制度问题。而职业教育则有个国家体系问题,国家制度问题,国家体制机制问题等,包括生均拨款问题都没解决。编制这一规划,可以在国家层面上统一部门的认识。因为这个专项规划是为国家战略服务的,为发改委制订规划服务的,为财政部财政收入服务的,为人力资源部提升人才质量服务的。专项规划的编制,提供了职业教育按照现代化国家教育模式的体系要求,合理借鉴别国经验,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国家层面达成共识,解决职业

教育存在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提供了良好机遇。

(三)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创造了国家条件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需要从国家层面来加强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来系统思考统筹规划,需要各地充分发挥首创精神,深入探索。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经过不少省市的共同努力,已经有了一些思路和实践,有些理念也非常好,但是还没有上升为国家制度。比如校企合作、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等,还没有充分的国家条例来保障。另外,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也没有完善的国家制度支撑。所以说,专项规划的编制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创造了国家条件。

(四)为设计现代职业教育国家体系架构提供了充分条件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共设了425个项目,其中职业教育有56项改革项目,推进这些项目需要在国家层面设计一个职业教育体系的国家架构。通过专项规划编制,既在国家层面做好顶层设计,防止走偏,又可在国务院层面规划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各项部署,给职业教育这个“弱势群体”一次强壮体魄的机会。

三、准确把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的定位

(一)国家的宏观专项规划。这个专项规划,是国家的

宏观专项规划,是支撑“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专项规划,必须围绕着“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任务完成来编制。

(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人才对接规划。大家都认同一个观点:跳出教育看教育,走出中国看世界。这个专项规划一定要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对接,它支撑国务院即将发布的95个专项规划的人才对接规划。

(三)实施人才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的行动计划。人才规划纲要和教育规划纲要以及中组部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十年规划要落实在具体行动上,就必须有个行动计划,我们的这个专项规划就是他们的行动计划。要认真分析上述规划的要求,深入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与其对应的技能型人才、高端技能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高端应用型人才等四大类人才需求。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内的人才培养计划。这个专项规划还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内的人才培养计划。要重点做好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开发、教学过程、招生制度、评价机制、教师培养、行业指导、集团化办学等“十个衔接”。

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

(一)编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的基本原则

1.对接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原则。有了现代产业体系这个基本概念,再提出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很容易理解。这也就是教育规划纲要所讲“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2.服务国家其他专项规划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原则。职业教育必须主动回应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系统培养人才。如上海市变成了现代化的城市,北京市变成世界城市,产业都是高端产业,那么职业教育就要培养适应当地高端产业需要的人才。高端产业所需人才,没有一定学历层次不行。正如有的同志讲,铁路现代化了,高铁出来了,但是铁路管理人员还是“绿皮车”的水平,这肯定不行。飞机为什么就相对安全呢?它的相关人员培养的起点就是本科。飞机从业人员无论是管信号的,搞驾驶的,还是当机长的,全是本科以上学历,而高铁则不然。有些同志一听建体系,就想着学校升格。我很不同意。教育是有结构的,你都升格了,还谈什么结构。袁部长讲不允许升格是原则,考虑产业升级的要求也是原则。教育部刚刚下发了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什么用引领两个字,大家要认真读一读、想一想。在体制上、模式上、体系上、教学课程体系建设上高职怎么来引领,希望大家要读懂教育部文件。

3.设计中国特色、世界水准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通过这个专项规划把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架构进行系统设计,特别体现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实现形式、体系的内涵与外延、体系内的结构、层次、机制的内容等。借鉴国外经验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照搬肯定不行。因为每个国家的情况都不太一样。比如你照搬德国的肯定不行。德国学校一套体系,企业一套体系,而且德国八千多万人口,我们国家有十三亿多人口,企业装不下那么多人,这是第一。同时,看看德国的历史,它就是一部技术文化史。德国文化非常强调技术文化,但我们中国不行。另外,德国只需要解决八千多万人的生计问题,而我们要服务十三亿人的民生。因此,德国可以没有现代农业,而我们不能没有现代农业等等。何为世界水准,因为我们的产业要成为世界水平的,我们的生产力就要按照世界标准发展。如果我们的职业教育不是世界水准的话,我们就无法实现教学和企业标准的对接。世界水准的意义就在于此。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职业教育体系应该分类、分层次研究,有个总的架构,研究实现形式,不能都“一刀切”,因为各地差别千差万别,具体情况也大为不同。

4.服务区域分工,服务产业分工,服务区域布局,服务产业升级,服务产业调整的原则。做好服务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国家专项规划的定位就是服务。要服务国家战略,国家

竞争力;要服务区域战略,区域经济的竞争力,这就是职业教育的特点,这是编制这个规划内容的原则。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的主要内容 专项规划的内容要点,我认为,主要有五大方面: 一是规划的背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专项规划的主要背景和现实需求。在充分梳理背景的基础上,认真研究现实的诸多需求。需求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的逻辑起点。还有就是产业竞争力定位的描述,没有这些肯定是不行的。

二是规划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和体系的内涵。专项规划与其他规划不尽相同,是新生事物,是填补国家空白,不像战略性新兴产业那样,有较强的历史连续性。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规划、系统设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和体系内涵。

三是体系建设的任务。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适应国家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要求,研究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中高职协调发展。

四是探索和推进的项目。定位在探索,是因为职业教育领域有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要通过项目来深入探索和积极推进。规划纲要用重大项目的实施来定义,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千万不能用实施,因为国家职业教育体制

机制的问题很多,而有些问题可能一时我们也解决不,放到推进项目里面,就可以进行深入探索,用实施就离开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的本来要义。

五是保障条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需要有保障条件,但不能一讲保障,就是投入。投入仅是一个方面,关键是国家制度,要把着力点集中在填补国家空白、统一全国认识、拿出体系架构、指导未来十年上。规划编制不仅是简单的要钱,而是为从制度上保障职业教育(当然也包括投入)创造条件。

五、做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具备良好的历史条件。由于编制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宽、协调工作量大,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统筹规划、系统思考、整体设计、分层落实、科学部署,尽快实施,加快建立健全规划编制的工作制度,尽快把良好机遇转变为工作落实,不断取得成效。

(一)要成立工作机构,出台工作方案。工作小组应该有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家部委层面,当然可能是教育部牵头。第二层次是有关省市。各地方要着手编制自己的规划,与国家专项规划同步进行。要充分考虑到全国各个地方的不同情况,不是全国都编,搞“一刀切”。我们积极鼓励东部

省份和经济发达城市率先编写。特别是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天津、辽宁等省份要大胆探索,积极启动省级层面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而贵州则不太合适编制,但可以在贵阳市先行试点。有条件省份的编写对国家层面开展编制工作是个很好的案例和工作支撑。第三个层次是科研机构。科研院所的工作重点是开展支撑规划的重大课题研究,为国家层面的规划编制提供智力支持。

(二)要针对问题,借鉴国际经验,设计好服务和支撑国家专项规划的重大课题。这个国家专项规划和国务院的决定不太相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专项规划要直接针对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站在国家的层面予以回应。不涉及生均拨款标准等具体事宜,具体问题不是国家专项规划的研究内容。规划就是要研究国家制度,研究国家架构。在国家职业教育的体系、制度、机制和产业对接、服务能力等层面上梳理问题。是宏观问题,不是微观问题;是大问题,不是小问题。另外,还要借鉴国际经验设计一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大课题。

上面所讲的第一件事请规划司负责。第二件事请职成司负责。梳理的相关重大课题可请教育部的研究部门,各个省份,还有南开、北大、清华、人民大学等开展专门研究。在这一点上清华和南开都很有经验,尤其是清华大学,在编制国家规划方面非常有经验。另外,北京大学、人民大学等研

究公共政策的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具体工作请中心研究所负责落实。

(三)国家专项规划的编制要与准备中的国务院决定相配套,同步推进、同步送审、同步出台。有了国家专项规划,国务院关于职业教育决定的文件层次就更高了。我们不能完全采用前几次国务院决定的那种模式。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和国务院决定要同步推进、同步送审、同步出台,以相互支撑、互为补充。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已列入发改委2012年发布的专项规划名录,要管十年。这次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跟以往的规划相比,适逢全国第七次职业教育会议召开的难得历史机遇。在第七次职教工作会议上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还有国务院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支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决定,就真正标志着我们国家的职业教育确实进入了世界水平,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四)要明确国家专项规划编制的时间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在今年年底要有初步的样本,国务院决定要基本成熟,明年“两会”之后开始进入国务院程序,五月份召开第七次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定五月份召开,主要是考虑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要在上海召开第三次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这是我国第一次举办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大会。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的关键是教

育部先拿出一个基本架构,主动与有关部门沟通后,送国务院请发改委批复,批复后,再发函邀请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编制。这些工作需要统筹协调、有机衔接、同步推进、最后由教育部负责牵头编写。科学合理地设计工作机制可以有效缩短工作协调的进程。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的保障条件,我认为,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增加职业教育投入上。这个国家专项规划的实质是设计国家制度,不仅仅是为了要钱,而是要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通过系统制订国家制度,完善国家机制和政策,填补国家空白、统一全国认识、拿出体系架构、指导未来十年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为今后增加职业教育的投入创造有利条件。如果定位定在这里,部门协调就相对比较容易,最后就能很快通过国务院批复并上升为国家制度。

同志们,启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国家专项规划编制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是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一项非常紧迫的工作。大家要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切实增强编制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统筹规划系统设计好各项工作,为加快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准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而努力。

谢谢大家!

下载鲁昕在“院士职校行”暨2011年中国·沈阳第四届校企合作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5则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鲁昕在“院士职校行”暨2011年中国·沈阳第四届校企合作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5则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