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期汇报 论文 结课汇报
小学期实践课感想
本次小学期课程由a老师和潘老师指导,赵艳婷老师为我们安排了关于印刷设计.版式设计.VI设计.包装设计.广告设计的实践课程.潘擎老师为我们安排了实训室手册创作课。
小学期第一堂课,由赵艳婷老师为我们聘请了知名杂志社的总监做关于版式方面的指导,通过与老师的交流使我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加深了对相关行业的了解,课后老师为我们每位同学做个人辅导,针对我们的作业做出指导;第二课由艳婷老师聘请群众杂志社的主编为我们做关于出版印刷方面的指导,老师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为我们系统的梳理出版印刷的各个知识点和相关细节,并为我们做出就业指导;第三课赵老师聘请千百画的设计师到课堂上为我们做关于喷绘印刷的指导,老师根据同学的问题做相关演示,为我们一一作答,同时,和我们分享他们在工作中的经验,这对我们毕业后的择业有了方向性的指导,课后我们在赵老师的带领下分别参观了千百画快印公司和利景快印公司,老师还为我们创造了下车间实践的机会,在相关设计师的指导下我们做了关于喷绘印刷整个流程的实际操作体验,使我们更贴切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第四课老师请设计师到课堂为我们做关于VI设计的相关指导,通过他们的一些案例分析,老师为我们做了在VI设计中一些技巧的运用和在创作的整体思路,使我们对VI设计方面有了更加深层的认识,通过老师的案例分析,我们对VI设计以及策划方面有了新的思考,同时,老师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为我们做了经验性的指导;第五课,我们在赵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国内知名的正邦设计公司,在那里我们与他们的设计师交流,参观他们的工作场所,并有他们的相关部门领导为我们做正邦的发展历程介绍,这次参观经历使我们感受到了差距,找到了努力的方向和作为一个优秀设计师的标准。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通过这次的交流以后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最后,赵老师聘请风知力广告公司的执行创意总监到课堂上为我们做关于产品包装研发和广告创意执行方面的指导。老师针对我们现阶段学习的不足和市场发展趋势,做了关于对产品包装创作的系统的梳理,老师通过案例讲解,引入包装设计的知识点,并根据现阶段的市场需求做了相关方面的指导,使我们对产品包装设计有了更系统的认识,和更整体的创作思路。在广告执行方面,老师用对比的方式为我们做相关指导,使我们对广告执行有了比较直观的认识。
之后潘老师为我们安排了实训室手册创作课,使我们的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同时老师还带领我们参观快印公司,同学们通过分工与合作,感受到做为一个设计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促使我们用整体的思维去设计,并在实践中让自己潜藏的问题浮出水面,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一解决。
本次的小学期课程老师安排的丰富得当,作为学生,我们深切的体会到老师在教学上的良苦用心。这样的实践课程,使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使我们对专业有了系统的认识,学会了整体思考,并通过实践,获取不同的学习体验,这无论是在知识的积累还是以后就业的方向都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希望以后这样的课能更多的走进我们的课堂,在此,感谢每一位为我们精心指导的老师。
艺术设计系
####
第二篇:舞蹈班结课汇报演出
舞蹈班结课汇报演出
一:幼儿基本功展示
1:热身运动(音乐《彩虹的微笑》)
点头,耸肩,扭胯,左右弓箭步,手腕运动,腰的联系 2:地面热身(音乐《芭蕾舞练习曲》)
正面下腿,侧面下腿,开胯练习,勾绷脚练习二:主持人致开场词
尊敬的各位家长,小朋友,大家晚上好。我们的舞蹈班经过了三个月的学习,在今天已经正式结课,特邀请各位家长来参加我们的舞蹈班结课汇报演出,首先特别感谢各位家长这三个月来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理解,让我们舞蹈班的孩子能够出色的学习完本学期舞蹈教学内容。现在我宣布:舞蹈班结课汇报演出正式开始!下面请小班组进行舞蹈展示 三:小班组舞蹈展示
爸爸瞧妈妈看 :主要训练幼儿扩指的联系 花与蝴蝶:训练幼儿压手腕与小碎步的联系 小花猫上学校:练习了幼儿的手臂动作 四:中班组舞蹈展示
小星星洗澡:主要训练了幼儿的手位动作
我和小鸟来唱歌:锻炼了幼儿的腰部以及正面拉筋动作 咯咯咯:练习幼儿头部 五:亲子活动
小朋友们表演的好不好呀,舞蹈展示环节到此结束,现在到了我们的游戏环节“比一比谁最棒”教师现场教授一段亲自舞蹈,一位老师教授,一位老师现场指导,经过一段时间强化训练之后,比一比哪一组宝贝和宝贝家长先学会,学会的有奖励哦!六:手位展示
我们的亲子活动已经结束,现在请所有小朋友站到你的点点上,让我们一起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我们的芭蕾舞手位好不好呀!七:结束活动
下面到了我们的颁奖环节,经过了三个月的练习,有很多小朋友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获得优秀奖的宝贝有
获得进步奖的宝贝有
让我们再次掌声鼓励,没有得奖的小朋友不要难过,下学期希望宝贝们再接再厉,获得好成绩!
转眼我们的汇报演出活动就要结束了,再次感谢各位宝贝三个月来的学习以及各位家长的参与,让我们的活动能够顺利的召开。感谢各位给我们本学期的舞蹈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在此,祝愿各位家长,宝贝们:元旦快乐!新年快乐!我们下学期再见!
第三篇:结题汇报材料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
课题结题汇材料
尊敬的课题组专家、教研中心的领导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代表高新区新建小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课题组,对我校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课题做一汇报,恳请各位专家给以指导。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当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毫无兴趣时,教学效果较差;相反,当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热情很高,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时,教学效果良好。当前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出现(1)情境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没能激发学生的兴趣;(2)过分强调情境的生活化,不能凸显“数学味”;(3)情境设计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不能起到完成教学目标的作用。因此,研究此课题的意义在于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使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更加有效合理,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激发学生探究、思考数学的作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过程中,从而使教学情境服务于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内容的呈现以“问题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应用与拓展”的方式展开,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的过程。
做这个课题,还缘于我校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即课堂教学仍以课本为主,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严重脱节。重视理论价值忽视实际应用价值,理论与实际脱节、知识与能力脱节,素质教育难以深化。因此,我们确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为研究课题,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把课堂教学生活化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以求能克服当前我校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弊端,积极跟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我们认为,这一课题进行的切实有效的研究,它将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首先,本课题的研究直接服务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它的实施将有利于改革教育教学方式封闭和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关爱学生生活,让每一个学生都充满活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其次,我校地处城乡结合处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自主性差,对学习的重要意义不够理解。学习方式偏向与注入式的多,主动探讨的少。必然影响到学习和教学的质量。只有让课堂教学情景化,让生活走进课堂,才能有效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其三,从事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最佳途径,也是成功教师的必由之路。教师在进行研究时,必须要学习国内外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现代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研究课程标准,研究生活实践,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练一招一式,过硬本领,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教育教学,并在不断地创新与探索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走科研兴教的成功之路,促使我校教师尽快由“教书型”向“研究型”转化。
其四,本课题研究和积累的经验资料,对于丰富和发展教育生活化理论,对于校本课程的开发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课题研究目标、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学习内容生活化的再改造,让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2、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展示”型的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生活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积累经验,逐步形成一条 “构建与学生生活情景相结合的课堂教学”之路。
4、具有本校办学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课题研究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在一年时间里完成,即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基本步骤如下: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20013年5月——20013年8月)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为:
1.建立课题研究小组,分解研究内容,具体开展活动; 2.设计研究的具体方案和研究活动行事历;
3.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对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现状进行研究;
4.收集有关研究资料,对国内外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教学的研究对策进行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13年9月——2014年3月)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为:
1.按计划开展“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有效教学情境的实践研究”; 2.建立课题研究资料和阶段成果共享平台,发表课题研究信息; 3.每月开展一次课题小组成员间的课堂教学效果与研究进展的交流;
4.定期发表课题小组成员的阶段研究成果;
5.进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将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以公开课的形式向其他教师展示。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4年4月——2014年5月)本阶段的主要工作为: 1.编写课堂情境教学随笔集;
2.各研究教师针对不同的研究内容完成课题报告; 3.分析处理资料,撰写成果报告; 4.举行课题成果展示活动。
五、课题研究过程及方法
1、收集整理软件资料,形成案例
资料的收集是我们前期课题研究的一个核心工作,资料的收集要详实、具体。在前期的准备工作中,我们注重了资料的整体性能,对于课题研究较有帮助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归档,同时我也让我们研究老师自我收集资料,形成自己特色的课题研究资料。对于资料的收集处理,我们课题组专门对文献资料进行归档、整理。
2、教师的培训工作
自我培训:只有一个好的研究教师群体,我们的课题研究的成果才能有一个好的发展,为了将课题研究推向更高的层次,课题组要求每一位研究教师必须自我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校长在可能的情况下,在外出的培训学习中对课题组教师进行培训上的倾斜,多次组织课题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
校本培训:从上学期至今,我们先后学习了魏书生的《生活教育与课程改革》、《生活教育与德育》、《走进新课程》、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陈永明的《和谐课堂管理方法与实施》、国内唯一以教学设计为主要内容的《小学教学设计》等理论学习篇目,要求教师做好笔记,形成思考。在进行备课的同时,也要求我们的课题组教师勤写教后记、教学反思等,通过这些让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一个提高。
3、围绕课题研究学校开展的活动
为了这个课题的开展,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配合课题研究的需要:(1)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对课题研究要有所展示。每学期每位教师都要上一堂研讨课,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要体现出课题的研究。这样使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全体教师真切地感受到,课堂是产生问题的地方,要解决问题就得进行研究。
(2)从学校的大环境出发,为了整个课题的发展,学校更换了一批标语和橱窗的内容,将以前一些比较陈旧的内容换上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图片,一些熟悉的有激励作用的标语、名言、古诗词等,通过这一环境的变化,让学生处在一个真实的生活学习情境当中。
六、课题研究实践成效分析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和探索,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
(一)课题研究营造了一个令师生基本满意的课堂。
课题组把课堂教学作为课题研究的主阵地,营造了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课堂。通过寻找教材与学生生活的结合点,精心组织学习活动和探究活动等形式,加强了课题的实践研究,创设了与学生生活情景相结合课堂的基本途径:从教材入手,改善师生生活;从活动入手,改变师生生活。生活化课堂的营造,在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里,师生的课堂生活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与学生生活情景相结合的课堂,沟通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书本之间的联系,沟通了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周围的世界之间的联系,使课堂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的生活,使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世界中获得更精彩。
(二)课题研究营造了一个主动发展教师的课堂。
课题研究首先改变的是教师的角色行为,教师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中的顾问、帮助者、促进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创造、参与课堂生活,在师生互教互学中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其次,教师的人才观、发展观发生了变化,当以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课堂生活被打破,课堂情景的内容延伸到无限广阔的生活空间,教师失去了知识权威的光环。因此,课题组成员十分重视理论学习和文献研究,采取交流式、案例式等有效的学习方式,进一步提高了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逐步形成了一支有理论底蕴,能上好课的科研型的教师队伍。
(三)课题研究提高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课堂是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重要阵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实践研究”所创设的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积极愉悦的课堂情景唤醒了孩子们沉睡的潜能放飞被囚禁的情愫,使每一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上都得到了发展。构建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的情景教学,拓宽了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具有广泛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能积极体验生活,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扎实的基础知识。
七、问题讨论
以下是我们认为存在的问题:
第一,就课题本身而言,原先设想的营造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课堂教学的一套模式,还需进一步提炼、完善,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第二,在课题研究成果的推广上,有待于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辅导作用和辐射作用,广泛引领更多教师继续投入到教改中去,在更广的领域内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新建小学的教育科研从起步走到今天,得益于教研中心领导和教研员们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特别是王杰组长,罗先奇督学多次到校指导我校的教育科研和课堂教学,为我们出谋划策。多次到校指导听课,参加我们的教研活动。在这我代表新建小学的全体老师对您们的帮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同时我们也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新建小学能继续得到各方面支持和帮助。
最后,我想说:不管我们的课题研究到了什么地步,我们都在实践都在探索,我们不一定成功,但一定会成长!我们将认真总结这轮课题研究的成败得失,以期今后取得更大的成果。
谢谢大家!
第四篇:结题 汇报材料
《小学个性化作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教育中的难题,长期以来困扰着小学语文教师,学生的作文千人一面,假话连篇,缺乏个性化体验,没有了自己的思想,写出的东西毫无童真、童趣。为了使语文教学改革中的口语教学和作文教学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最终实现教师教学个性化与学生口头、书面表达个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形成个性化的学习品质,学校确立了个性化作文实验课题,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承担了子课题的实验。为顺利的完成这一课题研究任务,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研究,基本途径和具体的行动策略如下:
一、分析原因
经过调查,我发现30%的学生怕写作文,面对题目,找不到合适的素材,不知道写些什么;想写的东西太多了,不知如何取舍;思想很乱,这也想说,那也想说,不知从何写起,结果写出的文章杂乱无章,了糊里糊涂的;总感到没有足够的词汇,写不出优美的语言,致使文章平淡无味;没有真情实感,情节没有起伏跌宕,写出的文章没有新意;
„„
很多学生都曾经或者正在面临着作文过程中总会遇到过这样的苦恼,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教不严,师之惰”,学生在作文方面产生的这些现象,我认为还是要从老师的教学方法上找原因的,二、提出合理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就是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要正确把握大纲的要求,鼓励学生“我手写我口”、“童年写童言”,不要轻易拔高要求,使学生作文“程式化”、“范文化”,以免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知识能力的特点设计并开展活动,让活动充满情趣,诱发学生内在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火花,形成固化的思维结晶,形成个性化习作。指导学生作文不能一步登天,而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分阶段训练,恰如其分地提出要求。否则,势必拔苗助长,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和创造力。对四年级,我着重指导学生写好一件事和片断;五年级,则着重指导学生围绕中心选材写具体,并学习简单的写人文章;到了六年级,要求学生通过记事来写人,并写出读后感和书评。我体会到,提出恰当的要求,有利于培养写作兴趣。
3.、激发情感,产生写作的欲望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环境气氛中产生的.作文课上,我一是用简练的导语激发学生情绪。例如,在写“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在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生活中,你一定参加过许许多多的活动,其中有的活动一定会给你留下探刻而难忘的印象,你愿意把你记忆中最有意义的一次活动告诉给老师和同学们吗?”一石激起千至浪,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愿意”学生的写作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记忆的闸门打开了,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使他们能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自我经历,描绘自我内心。”同学们都谈了自己参加过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效果也非常好.在作文时,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盘托出,自然,他们的作文就会声情并茂,有趣而情真。
三、利用课文,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筛选的优秀作品,其思维性、艺术性堪称典范。教师在讲读课文时,要把每一篇都当做范例,从读和写的角度剖析,极力讲清如何写的问题。每讲完一课,便可抓住单元训练重点,根据课文特点,指导学生练写开头、结尾,写几句话、片段、全篇,把读书和作文统一起来,充分利用教材,挖掘作文教学的因素,让学生读写结合,帮助学生“找米下锅”,让他们学习课文后,在扩写、续写、改写等多种写作形式中,迸发出奇特的想象力,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这就是讲读课文的演化和实践。如学习《检阅》一课时,学生们被博莱克顽强的意志深深感动了,于是我们要求学生们当堂写出一篇小短文,四个题目任意选择一点来写,其中一篇是续写的内容是“博莱克参加完检阅后,回到家里,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可以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形象的创造过程,进入“角色”,主动感受语文教材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不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而且更深深地被博莱克的意志而感动,这不正是学做人一个良好的契机吗?例如,学习《白杨》一课,写白杨树三个特点的一段话就很值得学生模仿。我们开始可以这样训练:首先让学生找出这段话的基本骨架“白杨从来就……不管……不管……总是……”接着让学生找出白杨的替代,如“松树”等,然后,请同学们找找“松树”的外形与内在联系。经过大家的讨论交流,认为松树与解放军战士、英雄人物、支边工作者等人物有内在相似之处,由此,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模仿,怎样去模仿,对模仿就有了兴趣。我认为模仿,绝不是一种呆板扶植。模仿应是从此事物到彼事物之间的“支撑点”。如果学生能够发现事物之间存在的类似,那么,他的思维已经达到模仿的高度。
但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鼓励学生把模仿学习和积累的语言材料经过理解,吸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再在适当的情境中表达出来,避免直接抄袭或者生搬硬套。(2)应该让学生模仿学习语言表达的方法,在作文中灵活运用。不要人为地交给学习固定的写作套路。(3)关注社会发展,从生活中模仿、学习有生命力、鲜活的生活语言,增加文章的感染力。学生不仅有话可说,而且知道如何写。
让学生以课文做样板,利用课文材料练笔,兴趣高,思路广,有益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心理,从怕作文渐变为“乐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主要以班级上课的形式进行,但还是要学生各人自己动笔去写,所以实际上是学生的独立操作。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高有低,特长、爱好、脾气、禀性名式各样,对于同一个事物,观察和思考的角度往往有所不同,看法也往往不大一样。在作文的时候,无论材料的聚会,安排的详略,叙述的顺序,语言文字的运用等等,也都不可能一样。因此,只有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充分显示出个性差异,才能写出各具特色的作文,他们的作文水平才能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四、走入生活,体验情趣
“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学生睁开双眼观察大自然,观察学校以及家庭生活,观察社会——“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把作文教学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联系起来,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提供现实情境,让学生走出课堂,置身于广阔的大自然和丰富的社会生活中,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经历、亲心感悟来获得具体的素材和丰富的体验。这样才不会在习作时因为没有素材而形成“大、空、套”的现状。作文是指导观察的最佳途径,因为过去的生活往往比较模糊,如果能够有意识地抓住眼前的人、事、物、景,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去体验,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写作欲望,并使他们产生认识上的飞跃。
用感官去感知事物,只是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单凭感官的感知,得到的只是表面的、零碎的印象。感觉到了的东西要经过思考,才会了解透彻,印象深刻。必须把观察和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发挥学生各自的创造性。
为了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老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就让学生养成一边看一边想的习惯。可以采取比较和联想的方法。用比较的方法,把这一事物与另一事物比,同一个事物的这个时候和另一时候比,同一事物的这个方面和另一个方面比等等。通过比较清楚地掌握事物的特点。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用联想的方法,可以借助当时观察的印象,回想这一事物原来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以后还可以会是什么样子,这样的联想,可以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只有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地进行分析,从而反映客观实际,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在把观察和思考结合起来的训练中,要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基于思考,对事物能有新鲜所在,这对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是极为重要的。
这样让学生多观察、就能多积累素材、另外,还需要勤练笔.只有写,你才会写。”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写日记的好习惯,要把当天印象最清晰的、感受最深刻的东西,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及时写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关键是是否真实,是否表达真情实感。每人每周择一篇在小组或全班交流,每月汇编成册。这样,让学生把自己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事情都写下来,随事随记、随记随议、随议随感.为了拓宽思路,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引导学生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例如。同学之间发生的事,乘车途中、游览途中见到的事都可以写,同时要阐明自己的观点、看法、感想等。经常引导学生对班级发生的事进行评议,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对事物的认识能力。此外结合单元的训练重点,有目的写.把平日日记内容与单元训练重点结合起来,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例如,单元训练重点是观察作文,那么就让学生在同一段时间内写观察日记,日记随着单元作文训练重点而记。这样习作课上,学生可以在积蓄的材源中把材料信手拈来。
如“跳竹竿舞”活动,有的学生写自己如何跳,有的学生写别人怎样跳,有的学生写自己打竹竿的感受等等,角度不同了,情节丰富了,趣味性增强了,反映到作文中的内容就会千姿百态。
六、注重阅读,丰富写作语言
在积累素材的时候,一一方面可以从生活中获得,另一方面也可以从阅读中摄取,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深知阅读对学生的重要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没有大量的阅读,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和写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就要求学生要大量阅读,要求学生在读书时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与作者的情感表达产生强烈的共鸣。
日本心理学家通过大量阅读研究,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人拥有的词汇量与智商成正比。认知心理学家指出,3~12岁是记忆最佳期。可见,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多读,多背,多记忆优美的诗篇和散文对学生产生何等重要的意义。学生会在大量阅读中丰富知识,学习做人,懂得道理,学会表达,以大量的积累促使质的飞跃。
为此,我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静心读书的机会,在做好正常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一周专门拿出两节课让学生静心读书。建立阅读、诵读、对话三级阅读课程体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向学生推荐好书,规定读书数量,安排读书时间,进行摘抄写读书笔记,利用课前的三、五分钟组织读书汇报,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有读得多,才会积累得多,才会感悟得多。学生在阅读中一方面享受快乐,一方面丰富作文知识,提高写作技能。
除了这些,还可以采用一些新颖的,体现学生主动性与参与性的训练方法:
1、教给学生编写制作“好书推介卡。”具体做法是: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最喜爱的好书,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把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值得阅读的原因,以及部分精彩语句的摘录,编写在带孔的卡片上,最后标上推荐人的姓名,还可以画上装饰性的花边图案。卡片制做好后,挂在教室的图书角或板报一角,供同学们参阅、交流。“好书推介卡”人人制做,定期更换,不断为同学提供好书信息。学期末由学生自己评选出“最佳推介奖“。这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制做的热情,提高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以及鉴赏选择好书的能力,推动了读书活动的发展,促进作文综合能力的提高。
2、结合课文内容,多方面搜集信息,补充知识,编写制做“百科知识卡”。
叶圣陶在《和教师谈写作》一文中指出:“小学生今天作一某篇作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路,语文等方面的积累。”可见材料的积累,功夫在平时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百科知识卡”就体现了这样的结合。很多学生在对课文学习后并不满足于课文中有限的知识提供,他们的头脑中还有很多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得不到解答,在这种情况下,我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图书、报刊杂志„„搜集获取相关信息弥补课堂教学与课内阅读的不足,为作文做积累的准备。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摘写在卡片上,并用简短的语句写出自己的感受和启发,最后标明信息来源、制卡人姓名,还可以粘贴图片,绘画插图以配合知识内容,图文并茂。“百科知识卡”布置在教室的知识角,随课文的进程而更换。它给同学们开辟了一个补充知识,更新知识的新天地。
“双卡制做”的活动,把阅读、收集、摘抄、写作、绘画等多方面结合在一起,大大开扩了学生的视野,日积月累,为学生作文做好语言和素材的准备,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促进了学生习作的主动性。
(五)改革作文的评价机制,呵护学生的人格尊严
(1)评讲必须及时。学生辛辛苦苦写好作文后,总喜欢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赞许,在很短的时间内,印象很深,应给予及时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很容易接受,讲评是反馈的一种重要形式,必须讲究其时效性,学生作文后一般1至2天、就必须反馈评讲,不能久拖不评,拖久了就会模糊学生对训练重点的印象,冲淡学生写作兴趣,进而阻碍学生急切获取新的写作知识的欲望。
(2)评讲必须紧扣重点。训练什么,评讲什么,必须有针对性,不能胡子头发一把抓,在作文修改的指导上应有所偏重,不可面面俱到否则学生作文将变成某一种模式。对于全班有倾向性的问题,可以由班上同学进行讨论评改;对于某些个性化的毛病,有针对性个别指导。这样就不会停留在就某—篇文章的字、词、句、语法等修改上,而是师生共同进行交流,双方思想上进行碰撞,学生也才会诚心去修改,而且会逐渐对写作产生兴趣,才能越写越好。
讲评是一次作文的终点,又是另一次作文的起点,好的讲评能起画龙点睛,举一反三的作用。我认为构思是否新颖,是否别开生面,是讲评学生作文优劣的重要尺度。因为写文章就要讲究一个“新”字。只有重视了这个问题,写出来的文章才能不落俗套。因此,教师在讲评学生的作文时,不但要总结出他们共同的优点和缺点,尤其要善于发现,肯定他们各自的独到之处。
(3)增强作文评价交互性,共享作文之乐。
1.作文修改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修改主要是学生自己的事,无需老师包办代替,否则达不到师生思想交流的目的,有些教者认为学生修改“不放心”,总不肯大胆放手,生怕搞砸了,这种“灌输式”、“代替法”会禁锢学生韵良性思维韵,肘伺一久,学生韵依赖性变强,反正有老师改,有时连老师修改的部分—扫而过,根本也不去认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改”。所以,一般我是先分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以提高审美能力,享受文章之美,享受作文之快乐情趣。2.评讲的方法必须不断创新,包括自己修改、同桌修改、伙伴批改、教师批改,教师与学生(尤其是后进生)面对面共同修改等,使学生既明白自己的不足之处,又学到了别人的许多优点,从而不断增强写作信心和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好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曾说:“我当过教师,改过的作文不计其数,得到深切的体会,无自修自改便徒劳无益„„假如着重培养自己改的能力,教师只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决定,这是终身受用的。“几句话为我们点明了作文修改的方向,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评改交流中拓展学生思路,开阔视野,让学生享受习作修改中获得的成功愉悦,实现叶圣陶先生倡导的语文教学最高境:让学生“自能读书”,“自能作文”习作能力“自求得之”。养成良好的修改习惯,学生终生受益。
八、创设展示机会,品尝成功喜悦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更渴望能得到别人的尊重、赞许、羡慕,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学生这一心理需要,一个班级六七十名学生,作文能力必定参差不齐。教师情感的天平不能倾斜于少数学习尖子,而应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老师重视他的作文,营造一种良好的作文氛围,这是保持学生作文兴趣乃至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尽量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周可安排一次佳作欣赏课,请本周日记写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自己的佳作,读后请小作者谈体会,同学展开讨论。并且利用学习园地和宣传窗,展出优秀作品。每当看到自己的习作前站满了欣赏的同学和家长时,学生内心肯定有说不出的喜悦。开展这一活动时,教师要注意选择面,给每个学生以机会,让优生发挥自己的特长,对于学困生哪怕只有一词一句之妙,也应视为“闪光点”。及时鼓励,增强自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成功的感觉。这样让学生能找回失落的自我,找回失落的自由个性和人格尊严,个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样一来,班上便会形成比学赶超的风气,学生个个信心百倍,写作兴趣就更加浓厚。
2.自办手抄报,自编作文集。手抄报可每月或两月一次,内容主要是学生平时从书报中积累的优秀作文、精彩片断、好词佳句、名言警句、成语及写作知识等,也可以是班上同学或自己创作的文章。手抄报完全由学生自己设计版面,自己抄写,自己插图装饰。
3.自编班级作文集。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编辑自己的作文集,打印成册,人人参与,或审稿修改、或插图设计„„每人入选1—3篇习作,以鼓励后进,激励优秀。通过“发表”,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写作积极性。
4.推荐佳作。教师要不断拓展学生“发表”的阵地,一方面向学校文学社刊、文化橱窗及广播站荐稿,另一方面向上一级学生刊物投稿。学生文章一旦“发表”,他们将会享受到难以言表的喜悦,其他学生也将分享这一成功的乐趣。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定将激发全班学生的写作情趣,使大家更积极、热情和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
总之,情趣是作文的先导,它是推动学生掌握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强烈愿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趣情境,扩展学生生活视野,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既激发其兴趣,又激发其感情,让学生好学、乐学,让学生的写作尽可能进入“角色”。“只有胸中充满情意,文思才能汩汩如泉,笔下才能洋洋洒洒„„”
对学校的读书、征文等活动,我认真组织学生参加,争取让学生在不断的锻炼中得到提高。
六、研究成果
(一)激发了学生参与习作的兴趣以及强烈的表达欲望,使他们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自由地、多形式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通过实验,学生的作文兴趣与潜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各层次的学生都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在广播电台举办的作文比赛中魏祎、涂金慧、舒珂、王瑜分获二、三等奖,在漯河市创新作文大赛中我班有二十多名学生分获一、二、三等奖,刘艺迪、马翔宇和涂金慧等学生的作文被《个性化作文》采纳,学生作文常被多家作文报登载。
(二)通过实验,我个人也得到了提高。研究过程中,教师随时注意观察作文中的情况,撰写了教学论文,论文《浅谈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追赶时代,超越课堂》和《锻炼学生思维,提高作文能力》相继刊发于《作文阅读个性化课题通讯》2008年第11期和2009年第10期;论文《巧用教学资源,挖掘习作素材》和《浅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发挥学生的能力》分别获第二届、第三届“个性杯”中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课例、教学设计大赛小学组二等奖。
八、实验结论
本实验经过三年的实验,已基本结束,我们群策群力,从激发学生兴趣出发,在积累上求实,在内容上求新,在形式上求活,在评价上求变,全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达到了预期目标。
八、问题与展望
实验工作中,我们苦乐参半。我们苦苦追寻个性作文途径,我们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境界。
有许多问题摆在我们面前:需进一步提高教育思想,树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评价上更民主、更自由,个性化阅读应紧紧跟上,在教学的成效上要下工夫,要能让学生把习得的语言内化,要让学生真正学会观察、感受,并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对一些写起文章来总是淡如水的学生,还需要做好及时的辅导。诸多的方面,都还需要努力。
第五篇:汇报课
《丑小鸭》汇报课
(姓名:陶燕灵 班级:培训一班 学号:20100109)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积累本文中的生字词语。
2.能力目标:认识《丑小鸭》这一部童话作品的自传色彩。理解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培养学 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丑小鸭之所以能成为白天鹅,是因为心中有梦,并向着梦想飞翔,让学生懂得命运其实没有 轨道,关键在于要有对美好境界、美好理想的追求。教学重点:通过丑小鸭的经历,认识到要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高贵的灵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童年的记忆里,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故事,善良的白雪公主,可怜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寂寞的嫦娥,慷慨无私的快乐王子。有过一只可爱的丑小鸭吗?----板书课题
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自己所了解的情况,老师作 适当的补充(安徒生的生平可详细一些)。
三、清除阅读障碍:(指名完成后齐读识记)
注音:讪笑 吐绶鸡 灯芯 草 铰链 迸出
听写:沼泽地 嫉妒 木屐 飕飕 讪笑
释义:排挤 来势汹汹 弥漫
四、你喜欢这篇童话吗?请谈谈你的理由。
丑小鸭“丑在什么地方?它刚出生时的处境是怎样的?请联系书中的语句来回答。(见彩图)
五、学生跳跃阅读全文后,进行研究性学习。
1.你知道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吗?(指名回答)-(理线索)
以 丑小鸭的流浪足迹为线索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 请分别找出来--(明结构)
沼泽地--老太婆--灌木林里---老农家---花园里
3.并简要概括它在各个地方所发生的故事。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丑小鸭又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活的?请联系具体的语句来回答。--(知内容)
沼泽地:(同情、歧视)老太婆家:(被嘲笑)
灌木林里:(向往美与幸福)
老农家:(被追打)
花园里:(被赞美)
4.找出童话中的若干人物(动物)形象,结合具体语句谈谈自己的看法。-(辨形象)
启发:老师看到了仁爱的农夫,是他在冰天雪地里救回了丑小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善良仁慈乐意帮 助别人的人。(让学生自由发表看法)
(可悲的、可笑的、可鄙的、美丽的……可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认识猫绅士与鸡太太)-- 结合此题让理解文章的现实意义,理解本文童话的自传色彩。5.你知道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是什么吗?在文找出相应的语句并分析 --(悟主题)关键句子:
A、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才好。
B、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在冬天里受苦要好得多 C、只要你是一只天鹅,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D、他到非常难为情,.....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也不会骄傲的
研究探讨:有人说,丑小鸭变成白天鹅是它是自己追求和努力的结果;有人说,他如果不被善良而又软弱的鸭妈妈赶走,就是最初生活的地方,也会变成白天鹅。你同意哪种看法呢?
(此题的设置,是让学生争辩,在思想的碰撞中,深入理解作品的主题。)剖析:
1.丑小鸭之所以“丑“,是用鸭氏家族的审美标准来评价的;之所以在猫绅士和鸡太太眼里是无能的,也是用猫族及鸡族的能力标准来衡量的。所以人们永远也不可能承认它的美丽。
2.丑小鸭如果不离开老太婆家,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从而在灌木林中认识白天鹅的话,他永远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
六、丑小鸭留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可板书学生的精彩发言)1.能够勇敢地离开那个让他饱受欺凌的出生之地,走向一个未知的世界。2.能够舍弃所谓的温暖舒适的生活,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3.它对自己的认识发现过程说明,没有对美好境界、理想生活的追求,不经历那么多的磨练,就不会发
现自己其实也可以成为生活的一个奇迹。
七、拓展引申:
1.在我们的现实 生活中,也有许多丑小鸭, 他们经过自己的拼搏奋斗,最后也成为了一只美丽的白天鹅,欣赏文章----<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命运无轨道>
2请学生谈谈自己听了两篇文章的感受。
八、作业布置:从以下作文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作文 A命运无轨道 B丑小鸭的梦 板书设计:
丑小鸭 ------------ 白天鹅
要有一颗 好的心:善良、宽厚、有理想、勇敢地追求美与幸福 丑小鸭告诉我们:
1.成为“白天鹅,要经过自身的努力,重要的是要有天鹅一般 高 贵的灵魂。2.命运无轨道,三分天注定,七分靠自己。
3.在拼搏中才能真正认识自己原来也可以变成“白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