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

时间:2019-05-14 08:0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1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1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

第一篇:2011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

2011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

吉林省人力资源与社会日期:2011-03-1保障厅 6 13:32:00

来源: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

作者:

字体显示:大 中 小

2011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坚持“个人申报、单位推荐、社会评价、政府指导”的改革方向,以能力业绩为导向,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为核心,以规范管理为手段,拓宽人才评价服务领域,加强评委会建设,完善评审标准,规范评审程序,不断提升职称工作的管理服务水平,充分调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一、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

(一)做好松原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的收尾工作。按照国家关于松原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总体要求和我省关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政策精神,指导松原市抓紧完成竞聘教师的岗位聘任等后续工作,完善聘任管理工作,将改革试点工作同我省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综合配套改革接轨。

(二)加强督导检查,推动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结合改革工作正常化开展。我省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评聘结合改革已经近5年,总体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目前我省还有少数县(市、区)至今由于种种原因尚未开展正常的评聘工作。今年,省人社厅和省教育厅将根据各地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情况,结合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指导各地进一步完善评聘政策,积极稳妥并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各市(州)政府人社部门要与当地教育部门密切配合,切实抓好本地中小学校教师评聘结合改革工作。尚未启动评聘工作的县(市、)区政府人社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研究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报当地党委、政府审定,在省、市两级人社和教育部门的指导下,稳妥推进评聘工作。

二、全力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工作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我省于2010年6月召开了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提出2011年7月全部完成省直事业单位的岗位设臵工作。今年省人社厅将按照我省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思路,全力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管理工作,切实抓好这项惠及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实现事业单位科学规范管理。

(一)各地要积极推进岗位设臵管理工作。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要按照全省的统一部署,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抓紧制定改革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尽快启动本地岗位设臵管理工作。省人社厅将定期就各地推进工作进行指导检查。

(二)省直各部门要全面推进岗位设臵管理工作。各主管部门要按照我省推进岗位设臵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及时审核并统一报送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臵的实施方案,对进度较慢的单位要及时督导,按照规定时限完成核定工作。

(三)各事业单位要尽快落实岗位设臵的各项工作。各单位要按照有关部门批准的岗位设臵方案,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评聘程序和办法,组织实施相应的评聘工作,并做好相关的聘后管理工作。

(四)开展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的核准和备案工作。省人社厅将于今年5月和11月进行今年我省专业技术二级特设岗位及省直单位专业技术三级特设岗位的核准工作。省直各部门、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要按照程序完成符合专业技术二、三级特设岗位的申报工作及聘任人员的备案工作。

9月起,省人社厅将专门就省直事业单位岗位核定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全面规范事业单位岗位设臵工作。

三、进一步规范申报评审工作

(一)进一步规范各单位审核推荐管理。各单位由领导、人事干部、相应学科专家组成考评推荐机构,实行三方考核,对本单位申报人的材料进行逐一审核,并按要求进行公示。凡不符合申报条件的一律不得申报。省人社厅将对各单位推荐申报情况进行统计,对推荐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的单位,将在全省予以通报。

(二)进一步规范各评委会办事机构审核管理。各级评委会办事机构要集中受理各单位(部门)、地区统一申报材料,严格审核申报单位(部门)、地区的申报程序是否规范、申报信息是否准确、申报材料是否真实。对不符合要求的,注明存在问题,及时退回。弄虚作假的取消申报资格,并报省人社厅备案。各评委会要建立资格审查工作责任制,参评人员的材料必须经过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和负责人的双重审核并签字(盖章)后,方可提交到评委会评审。

(三)进一步规范评委会例会评审管理。各高、中级评委会要按照评委会例会时间表,按时完成评审工作。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例会的,必须以正式文件报省人社厅核准。省直高、中级评委会委员由各评委会办事机构在例会前3天到省人社厅从专家库中随机抽选产生。各级评委会例会期间要邀请纪检监察部门现场实行全过程监督,评委会评审结果无纪检监督员签字的,不予核准。

(四)进一步规范申报专业名称的管理。各省直评委会办事机构要结合本评委会评审范围,确定本评委会评审专业的规范性名称。明确规范性名称工作要在全省职称部署会议结束后的10天内完成。确定的规范名称报省人社厅备案后,在各评委会相应工作网站上公布,指导申报人员按要求申报。参评人员《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中,“从事专业”一栏必须按照各评委会确定的规范专业名称填写。各市(州)高、中级评委会也要按照省直评委会确定的专业名称,规范本地评委会评审专业名称,并指导本地参评人员做好申报工作。

(五)进一步规范专业论文的要求。《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职称评聘工作中若干政策的通知》(吉人字„2008‟78号)已对有效专业技术论文做出明确的规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对新闻出版总署核准的期刊提供了查询服务(查询方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在线查询—新闻机构查询服务)。不在此范围的论文及发表在刊物增刊、专刊、特刊的论文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依据。论文发表时间以版权页所载日期为准。县、乡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要重点测评其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条件可以适当降低要求。其推广新技术或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的技术总结、报告可视作论文对待。

四、强化县中级评委会监管工作

2005年,根据我省扩权强县的要求,原省人事厅根据相关规定,批准了部分符合条件的县(市)组建相应专业的中级评委会。为了进一步规范县(市)中级评委会的管理,使其切实发挥在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促进县(市)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作用,省人社厅将就县(市)中级评委会的运行管理进行检查。具体要求如下。

1.经原省人事厅(或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式批准组建的县(市)中级评委会必须按照批准的专业系列开展评审工作。

2.未经原省人事厅(或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式批准的县(市)不得私自组建中级评委会。

3.各市(州)人社部门要指导授权组建的县(市)中级评委会按照全省的统一安排做好评审和备案核准工作。

4.各市(州)人社部门要根据本文件规定,对擅自扩大评审范围的县(市)中级评委会进行整顿,对私自组建的县(市)中级评委会进行清理,并将整顿清理结果报省人社厅。

五、其他有关要求

(一)关于申报程序及相关的要求。为确保职称申报工作顺利有序,申报材料规范整齐,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报送程序(见附件1)和申报相关要求(见附件2)申报,凡未履行规定程序的申报材料,《评定表》及业绩证明材料不按要求装订的一律不得报送,各评委会不得受理。

(二)关于几类特殊人员评审的问题。今年继续对在我省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留学回国人员、军队转业人员、党政机关调动人员参评职称提供特殊通道,凡符合条件的人员均按照原有的申报程序报送各相应评委会参加评审。继续开展民营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经济师的认定工作(具体申报要求见附件3)。

(三)关于推行分类评审的要求。事业单位与企业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导致专业技术人员业绩成果表现形式的不同。各评委会例会时对事业单位和企业参评人员可采取分类评审的原则,依据现执行的评审条件,针对不同性质单位的人员,采取权重不同的评价方式,分别评审。对不作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专业论文要求的民营企业参评人员,可采用相应形式的答辩与材料审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四)关于审核备案的问题。省直部门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和各市(州)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评审结束第二天报送评委会评审表决意见统计票复印件(有评委会主任、纪检监察人员签字)和评审通过人员一览表(附电子文档,Excel表格,加盖评委会办事机构公章,具体表样见附件4);10天内报送评审通过人员《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3份,附电子文档,粘贴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及相应的考试合格证书原件)和评审通过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一览表》(1份,附电子文档)。

评审通过人员均在省人社厅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人员由省人社厅核准备案。

未按要求报送上述材料的,评委会主管部门或地区必须向省人社厅以正式文件说明情况,其评审结果方予核准。在公示期间对公示人员有异议的举报问题,各评委会办事机构要按照多层复查的要求,及时进行核准。由申报人所在单位、主管部门人事以及纪检监察部门共同出具核准材料,并由评委会办事机构将核准材料一并报送省人社厅。

各市(州)、县(市)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通过人员,经所在市(州)人社局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集中公示,无异议的,由所在市(州)人社局核准,并报省人社厅备案。

(五)评审费用收取的要求。

目前,省人社厅正在申请调整我省职称评审费的收取标准。如在申报工作开始前,新的收费标准能够确定,全省将执行新的收费标准。如不能够确定,将继续执行原有标准。各地、各部门(单位)不得擅自提高和自行制定收费标准。

本意见中所涉及的各类表格及相关附件均在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下载。

附件:1.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程序

2.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申报的相关要求

3.吉林省民营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经济师评

定工作的有关规定

4.评审通过人员一览表(样表)

第二篇:2010年全市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

市人社局受理材料时间从5月4日开始,到5月21日截止。(各部门(单位)申报材料的具体日期安排见附件6)

5.核准办证发文阶段:9月1日至10月30日

二、受理申报要求

(一)专业技术人员申报评审有关要求

1.申报评审人员的学历、工作资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时间及业绩成果有效期的截止日期为2009年12月31日。申报本系列最高级别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人员的业务成果有效期可延至申报人材料在单位内部公示之日。

3.申报评审人员必须提交相应级别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合格证书,否则一律不得受理其申报材料。

(二)申报材料要求

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人员的申报材料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否则各评委会办事机构一律不得受理。

1.《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一式3份(附电子文档,纸介材料必须用标准A4纸正反两面印制,左侧装订);

2.《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一览表》若干份(附电子文档,纸介材料用标准A3纸印制,省、市评专业高级20份,中级15份);

3.相应级别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合格证书或成绩单(免试的提交免试证明材料)原件,粘贴在一份评定表封二位置,4.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继续教育(培训)证书或证明材料原件及复印件1份;

5.现专业技术资格(职务)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单位专业技术职务聘书(企业的提供聘任文件,事业单位的提供聘用合同)原件及复印件1份;

6.业务报告(阐述本人对所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认识、工作能力、业绩成果等方面情况的综合性材料)1份,2000字以内;

9.获奖证书、专利证书原件及复印件1份;

10.专业论文发表刊物、专业著作、科研项目鉴定或登记材料原件及复印件(论文、著作复印件只提供封面、目录及本人论文或编著篇章,独著作品只提供封面和目录)1份;

上述材料中《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须加盖相应部门公章,申报人本人和所在单位、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承诺签字。封面右上角评定编号由各评委会统一编写;《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一览表》须加盖相关部门公章;4至11项材料均需用标准A4纸复印并单独装订制作成册,封面注明参评人员姓名、工作单位、参评资格名称。所有证明材料的复印件均需加盖申报人所在单位公章。申报材料要装入统一印制的档案袋内,要求提供复印件的要将原件和复印件分开装入两个档案袋内(档案袋可到市万德福公务行购买,地址是市北京路和龙街2-7号,电话62011986)。

特别是申报人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要做到准确无误,申报评审资格名称、专业类别要使用我省职称管理规定的规范性名称。任何需要修改的错误信息均不得在原表上涂改,必须重新制作新的申报表。

1.申报评审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任职期内至少有1篇作为第一作者有一定学术价值且发表在本专业较有影响、公开出版的正式期刊上的论文。

从今年起,各单位须对申报人员的论文在“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上进行查询,并将论文查询目录打印加盖单位公章后作为申报材料上报。

本意见中所涉及的相关表格可在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网站下载。

附件:1.吉林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程序;

2.2010年副高级及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通过)人员一览表(样表);

3.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聘)统计表(样表);

4.2010年吉林省民营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经济师评定工作的有关规定;

5、评审结果报告单; 6、2010年全市职称评审申报投档日期安排表。

第三篇:2012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

2012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2012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坚持“个人申报、单位推荐、社会评价、政府指导”的改革方向,以能力业绩为导向,以提升专业技术人员素质为核心,以规范管理为手段,拓宽人才评价服务领域,加强评委会建设,完善评审标准,规范评审程序,不断提升职称工作的管理服务水平,充分调动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四、其他有关要求

(一)关于逐级开展工作部署的要求。为便于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准确、便捷的掌握今年职称评审工作各项政策、措施、程序及相关材料报送的规定和要求,授权组建的省直评委会和市州、县(市)评委会要在完成本地、本部门职称评聘工作部署的同时,还要针对评委会的评审工作要求分别行文做出具体的要求和部署,明确评审范围,规范专业名称,确定受理时限,规定材料标准。各省直专业评委会部署文件模板见附件。各地、各部门在部署工作前,均要在工作网站中建立职称评审政策咨询答复工作专栏或邮箱,在部署工作时向社会公布。专栏或邮箱要指派专人受理答复专业技术人员的咨询,建立日答复制度,对能够直接答复的要及时答复,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咨询人推诿搪塞;对政策文件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统一汇总,由各市(州)和省直部门书面报送省人社厅。省人社厅将对这类问题统一做出书面答复意见,由各地、各部门及时反馈咨询人员。各地、各部门工作网站的网址和具体承担答复工作的人员信息要在公布前报省人社厅备案。

(二)关于各评委会评审通过率的要求。今年各级各类评委会均要按照《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职务)评审工作规范(暂行)》规定的通过率进行评审。各评委会要按照分级分类评审的原则,对省、市、县三级所属事业单位和企业的申报人员采取相同的通过比例进行评审。

(三)关于申报人员学历和论文网络查询的要求。按照《关于加强全省专业技术资格(职务)申报评审工作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要求,从今年起,所有申报人员均要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进行学历信息查询,通过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对新闻出版总署网站进行论文期刊信息查询,通过“万方数据资源系统”、“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等主流数据库进行本人论文信息的检索。

(四)关于申报人员专业论文的要求。《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职称评聘工作中若干政策的通知》(吉人字„2008‟78号)已对有效专业技术论文做出明确的规定,不在新闻出版总署网站查询范围内刊物及发表在刊物增刊、专刊、特刊的论文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依据。论文发表时间以版权页所载日期为准。乡镇事业单位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要重点测评其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推广新技术或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的技术总结、报告可视作论文对待。

(五)关于评审费用收取的要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用的收取必须严格按照吉林省物价局、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同意调整全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标准的复函》(吉省价收„2011‟104号)中规定的标准和项目收取,任何市(州)、单位、部门不得擅自提高和自行制定收费标准。

(六)关于对几类特殊人员评审的要求。

1.关于高层次人才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认定问题。今年继续开展高层次人才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认定工作,凡在我省工作或提供服务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全国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高级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人选以及我省重点引进的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可同时打破学历、毕业年限和任职年限的限制,直接认定相应系列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高层次人才认定专业技术资格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核准后,提交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委员会。

2.关于到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党政机关调动人员、留学回国人员、军队转业人员评审专业技术资格问题。上述人员到企事业单位首次评审专业技术资格,可不受资历台阶和职称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限制。其中受聘在所在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满一年后,符合相应专业系列评审条件中规定的学历和业绩成果条件的,可直接参加相应系列各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评审时按属地化管理,由所在地市(州)人社局职称管理部门进行核准,省直部门人员由省人社厅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处进行核准。核准通过人员提交省人社厅组建的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委员会进行认定;受聘在事业单位职员岗位,因工作要求,确需评定专业技术资格的,需在本单位从事相应专业技术工作满一年后,符合相应专业系列评审条件中规定的学历和业绩成果条件,可直接参加相应系列各级别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由所在单位按照规定程序,逐级报送至省人社厅,经省人社厅专技处核准后,提交省人社厅组建的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委员会进行认定。

3.非公经济组织高级经营管理人才评审高级经济师专业技术资格。今年我省将继续开展非公经济组织高级经营管理人才直接评定高级经济师工作,具体申报工作要求见附件。

(七)关于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不得在其他单位申报评审的要求。在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兼职或提供技术服务的全省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中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在本人所在事业单位申报相应专业技术资格评审。

五、各项工作的时间安排

今年职称评聘工作从7月份起,至12月底结束。

6月29日,召开全省职称工作部署会议,安排部署今年职称评聘工作任务。7月2日至7月20日,各市(州)、县(市、区)、省直各部门部署本地、本部门的职称评聘工作。

8月31日前,各市(州)、县(市)评委会集中例会结束。

9月1日至10月15日,省直部门各评委会集中例会。

各地、各部门要合理安排工作,及时部署本地、本部门今年职称部署工作,按时完成参评人员的材料受理和申报及评委会例会。

本意见中所涉及的各类表格及相关附件除《2012年吉林省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职务)评审委员会例会时间表》印发外,其他均在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专业技术人才”专栏中下载。

第四篇:2014年吉林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

2014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

2014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紧紧围绕全省人社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以“改革创新、规范管理”为主题,以“提高社会公信力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以创新评价方式、拓展服务领域、规范运行程序、强化监管机制、提升服务效能为手段,探索完善以专业能力、岗位业绩和实际贡献为标准的人才评价导向,深入推进职称制度分类改革,不断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稳定基层人才队伍,拓宽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为企事业单位科学选人、合理用人提供政策保障,为推动吉林五大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一、修订完善职称评审条件

(一)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和条件的科学化水平。按照职业分类、企事分开原则,修订完善全省各系列(专业)职称评审条件。一是立足省情,创新突破。坚持国家基本标准条件,从省情实际出发,打破常规,因地制宜,破除影响制约人才成长发展的政策壁垒和制度障碍,建立健全系统完备的以能力、业绩为导向,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人才评价机制,逐步形成适应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具有时代特征和吉林特色的面向全社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称制度。二是以用为本,注重实践。改变职称评审过分强调学历 论文的倾向,突出不同部门和单位专业技术工作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特点,突出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岗位绩效表现、实际水平和创新能力,把政治思想、职业素养、知识更新、专业能力、实际贡献等作为衡量专业技术人员的重要条件。充分发挥能力业绩的激励导向作用,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引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立足本职、干事创业。三是区别对待,突出重点。根据不同行业、不同层级单位、不同地区、不同部门性质差异和特点,在学历、资历、论文、业绩、奖励等方面对县乡、市州、省直等单位,以及参评正高级、副高级、中级不同等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差别化政策,给予基层一线人才和特殊人才更大的政策倾斜,稳定基层人才队伍,鼓励专业技术人才向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流动。四是统放结合,强化服务。按照国家对职称评审委员会设臵的唯一性和专业化要求,全面调整全省职称评审系列(专业)范围,根据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转变政府职能,鼓励市县和社会专业组织增设和创建体现本地特色、突出行业特点、适应人才需求的评审系列(专业),建立全省统一、分级分类、科学规范、面向社会的职称评价服务和管理体系,促进职称评价主体多元化和多样化,不断提升专业性和权威性。

(二)严格履行修改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和条件的相关程序。各级评审(聘)委员会办事机构拟修改授权范 围内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标准和条件,须向省人社厅提出修改申请和修改计划,经批准同意后方可进行。修改工作须按照国家和省职称工作的相关政策规定进行,深入实际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充分科学论证。修改后的评价标准和条件,经报省人社厅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三)强化各级评审(聘)委员会办事机构自身建设。各级评审(聘)委员会办事机构(含省属高校)须结合各自特点,充分利用修订完善评审条件有利契机,切实做好评审(聘)制度和标准程序改革工作。未完成条件修订和建立规范的评审(聘)制度和程序的,从2015年起一律不得继续开展评审(聘)工作。

二、推进职称评聘领域拓展和评价方式创新

(一)继续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突出人员职称专门认定

根据《中共吉林省委 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吉发〔2012〕24号)、《吉林省关于激励科研人员加速科技成果转化的暂行办法》(吉人社联字〔2012〕67号)和《关于科研人员科技成果省内转化的认定及职称评聘工作实施细则》(吉人社联字〔2013〕34号)等文件精神,继续对科技成果转化贡献突出的专业技术科研人员开展职称认定工作。结合实际,今年将对职称认定前成果认定原则进行调整:一是科技成果尚未 转化的不予认定;二是非成果转化或转化活动不清晰的收益不予认定;三是科技成果转化符合认定要求,但效益不明确或无法计算的,按最低类认定;四是产品包含多项科技成果的,由专家确定是否为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可直接计算,非核心技术由专家酌情计算,折算比例不超过30%;五是成果跨单位转让后取得的利税,可按照不高于30%比例计算到原成果归属人,但最高不超过转让费的50%;六是项目主持人、前2名主要完成人和其余参与人认定当量系数分别按照3:2:1比例计算。成果认定工作由省人社厅和省科技厅共同负责组织,请各地区、省直各部门以及省属企事业单位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做好申报工作。根据成果认定类别和结果,省人社厅专门成立专家认定委员会,适时组织开展职称资格评审定级和后续聘任工作。

(二)拓宽职称评价的领域和渠道

1.开展非公组织经营管理人才正高级经济师首评认定。对省内非公组织中全国知名、贡献突出、诚信守法且具有高级经济师资格的企业法人,综合其企业近五年发展规模、同行业排名、产值效益、利税额度、安全监管、就业安臵、诚信经营、公益慈善等方面的经营管理业绩和承担社会责任情况,择优认定30名左右正高级经济师(见附件3)。

2.开辟新型城镇化特殊人才职称认定“绿色通道”。对省内进城务工有特殊专长、熟练掌握相关专业技术岗位知识能 力、自学成才、得到业内认可的专业人才,以及省内农村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等农业生产行业中的生产能手、产业大户、创业先锋、致富带头人和各类能工巧匠、民间艺人开展职称认定工作,认定范围重点为中级或高级工程师、农艺师、畜牧师、工艺师以及高级经济师。该类职称是授予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做出显著业绩和突出贡献的特殊人才的职业荣誉称号,参评人员不受学历资历限制,免除职称外语和计算机能力水平考试限制,直接认定相应专业职称。

3.增设汽车工程电子电器评审专业。对在我省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汽车工程电子电器专业设计、研发、应用、维护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中、高级职称首次评审。

4.增设计算机电子工程硬件评审专业。对在我省各类企业中从事计算机电子工程硬件专业设计、研发、应用、维护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中、高级职称首次评审。

以上新增设的系列(专业)职称评定工作由省人社厅统一组建评委会开展,相关事宜由评委会办事机构另行通知。

(三)深化四项试点改革

1.扩大省属院校正高级实验师和技师院校正高级讲师评聘试点范围。在已选定吉林农业大学、东北电力大学和吉林工程技术学院三所省属院校继续作为试点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新增长春理工大学、长春工程学院、长春中医药大学、延边大学和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五所省属 院校,继续开展正高级实验师评聘改革试点。在选定吉林省工商技师学院、吉林省林业技师学院和吉林省工业技师学院三所技师院校继续为试点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新增吉林省技工教师进修学校、中铁十三局技师学院、吉林省电子信息技师学院三所院校,继续开展正高级讲师评聘改革试点。试点单位须按照程序自行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评聘条件(不得低于其他系列正高级评审基本条件,可参照《吉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评价基本标准条件》(吉政办明电〔2013〕22号附件2)中的正高级讲师评审条件制定),经报省人社厅审定后,依据评聘条件组织竞聘推荐,竞聘推荐人员最多不超过3人。根据竞聘推荐情况,由省人社厅统一组建评委会,采取现场答辩和专家评审相结合方式进行评定,对各试点单位择优评定1名正高级实验师(讲师),实行特设岗位聘任,由试点单位按照规定程序报省人社厅核批。

2.开展省属高职、高专和技师院校职称“评聘结合”试点改革。经研究,今年决定在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四所省属高职院校,在吉林省教育学院、吉林省广播电视大学、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吉林警察学院六所省属院校,在吉林省工商技师学院、吉林省林业技师学院和吉林省 工业技师学院三所省属技师院校开展教学主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职务)自主“评聘结合”改革。试点单位须按照程序自行制定本院校教学系列评聘条件(不得低于其他系列评审基本条件,可参照相关省属“评聘结合”院校评聘条件制定),经本院校职代会(学术委员会)审议通过,并做好专业技术编制和岗位数额统计以及评聘数额核定工作,经报省人社厅审定后,按照确定的评审条件和评聘数额自主开展评聘工作。试点单位评聘工作须严格按照《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职务)评审工作规范(暂行)》(吉人社办字〔2012〕117号)、《关于加强全省专业技术资格(职务)申报评审工作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吉人社办字〔2012〕116号)和本《安排意见》的具体规定开展,其他辅助系列(专业)的评审统一报省人社厅集中评审。

3.继续探索职称信息化评审试点改革。为进一步推进我省职称信息化评审试点改革,今年由省人社厅组建的评委会所属职称评定系列(专业)将全部纳入信息化评审试点改革范围,职称申报、审核和评定工作将按照信息化操作方式进行,有关工作由评委会办事机构另行通知。有条件的市(州)、省直单位(部门)和各高校评委会也要适时选定相关系列(专业)启动试点改革,为本地区、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评价服务。

三、稳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 作为国家试点改革省份,我省顺利完成了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试点(扩面)改革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已向国家正式上报了总结材料。目前,国家正结合国内三省份试点(扩面)改革经验和全国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际,研究制定下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推开的各项改革举措。待国家正式研究部署后,我省再对改革工作做专门部署。在此,根据《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吉政办明电〔2013〕22号)等配套文件规定,结合我省扩面改革情况,就有关问题作进一步明确(如与下步国家部署政策不符,将根据国家要求进行调整)。

(一)举行首批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职务)授予仪式。为进一步巩固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扩面改革成果,强化中小学正高级教师和特设岗位正高级教师示范带动作用,拟召开全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职务)授予仪式,对全省首批59名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授予专业技术资格(职务),并组织6名特设岗位正高级教师与服务学校签订服务承诺书,下半年开学前特设岗位正高级教师将全部到岗。

(二)开展第二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审推荐工作。按照人社部、教育部工作部署,今年我省将继续开展中小学第二批正高级教师评审推荐工作。根据我省评审推荐工作要 求,结合国家批复评聘指标数额,我省将按照学校类别、教师类别以及地域层次科学统筹分配省内推荐指标。原则上,我省小学(幼儿园)、初中、高中教师推荐比例为1:4:5。其中,仍在教学一线岗位工作的教育管理者推荐比例为20%左右,一线专职教师推荐比例为80%左右。推荐指标将按照中省直学校、市(州)直学校和县(市、区)及以下所属学校三个层次进行分配,在保证中省直和市(州)直属学校推荐指标的基础上,计划对县(市、区)推荐指标进行单列,采取公推直报的方式进行,切实保证推荐人选的覆盖面和代表性,力争达到国家要求的正高级教师在县(市、区)实现全覆盖目标。有关工作由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另行通知。

(三)继续探索特设岗位教师校际交流工作。加大特设岗位正高级教师评审推荐工作力度,今年9个市(州)均专设1名正高级教师岗位,选聘市(州)直重点学校优秀教师到县(市)基础教育薄弱学校从事3年以上教育教学服务。探索施行特设岗位副高级教师评聘工作,由各市(州)人社、教育部门联合组织,科学设定岗位指标,每个市(州)选聘不少于2名市(州)或县(市、区)重点学校优秀教师到乡镇中小学校从事3年以上教育教学服务。各市(州)须提前制定特设岗位正、副高级教师评聘工作方案和岗位计划,认真开展调研,选择确定好受助学校和所需学科,并报省人社、教育部门审定后方可实施。特设岗位正、副高级教师实行岗 位专设、职务特聘、待遇先兑、关系不动等优惠政策,推动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臵,促进优秀教师校际交流由被动变主动、化特设为常态。有关工作由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另行通知。

(四)规范评聘工作程序。一是各地区和各学校要本着一地一策、一校一策和优中选优的原则,结合实际自主开展学校竞聘推荐和专家评审工作,规定程序必须严格执行,遇到特殊问题须按照程序逐级上报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研究批复。二是各学校要按照规定程序制定竞聘推荐方案,强化公平公正竞聘机制,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鼓励优秀教师跨校竞聘。制定的竞聘方案须通过全校(单位)职工代表大会或全校(单位)职工大会集中讨论,经85%以上参会人员同意,并报同级教育、人社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竞聘工作必须以差额竞聘方式进行。三是各级人社部门要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科学核定竞聘数额,原则上各学校竞聘岗位数额应为本学校空岗总数的40%左右;对岗位空缺数量较多且符合竞聘条件人员较多的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将竞聘比例调整到50%左右;对没有空缺岗位的学校(单位),可采取退1进1或宏观调整的方式,核定一定数量的竞聘岗位数额。各地区竞聘岗位总量须统筹控制在本地区空缺岗位总量的60%左右。四是各学校竞聘推荐工作结束后,按照规定评审 权限,由各级教育、人社部门共同组建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等额评审。不具备组建条件或因评审人员较少等情况难以组建评委会的县(市、区),须由县(市、区)人社局和教育局联合行文,逐级报省人社厅批准后,可由所属市(州)高评委代评。2014全省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职务)评聘时间为9月1日。

(五)关于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比例调整问题。按照国家和我省有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消城乡差别并向农村倾斜的要求,结合我省教育事业发展实际,经研究,我省县(市)小学和乡镇中心小学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岗位核定比例可按照≤5%、≤60%、≥35%比例执行。

(六)关于班主任、辅导员任职年限问题。经研究,正高级教师推荐人选必须按照规定的班主任、辅导员任职年限要求申报评审。考虑到我省实际,在一级、高级教师竞聘推荐和评审时,我省标准条件中对班主任、辅导员任职年限的规定暂作为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的条件掌握,如国家全面推开有明确规定时,再按照国家规定政策执行。

(七)关于编外在聘在岗人员竞聘参评问题。此类人员的竞聘推荐,可由各学校按规定程序制定评聘方案,并报同级人社、教育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竞聘指标可根据此类人员的总数,首先参照本学校计划内专业技术岗位设臵比例核定初、中、高级教师数量,再按照竞聘岗位核定规定比例核 定竞聘数额,统一组织竞聘推荐。各学校竞聘推荐人选须报所属评委会评审。

(八)关于民办中小学校参照执行问题。民办学校竞聘推荐工作,可按照规定程序由批准其办学的教育部门和同级人社部门共同组织。民办中小学校专业技术岗位设臵比例参照公办中小学校有关比例规定执行,原则上高级教师、一级教师按照设臵比例根据实际需要不足时可提高不超过5%的结构比例,具体比例由批准其办学的各级教育部门与同级人社部门研究确定。

四、优化健全各项评聘政策

(一)放宽省派援外人员职称评聘限制。经我省统一选派到新疆、西藏等省外地区开展援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援外期间,经省人社厅审核同意后,可委托援助地区进行职称评定。援外期间,援外人员也可参加援助地区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考试合格成绩我省予以承认。援外人员在援助地区取得的职称,可在援助期满后,报省人社厅核准,实行超岗聘任。

(二)调整完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和聘用管理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部署要求,结合省情实际,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单位的特点和需要,适时调整完善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适当提高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基层一线和艰苦边远地区副高级、中级 岗位设臵比例,稳定全省支柱优势产业和行业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及县乡基层人才队伍。组织开展全省2011年以前在聘二、三级岗位人员考核评估和2014二、三级岗位聘任推荐工作,建立奖惩长效机制。

(三)加大对县乡基层一线人员职称聘任倾斜力度。从今年开始,在县(市)及以下事业单位工作且取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在乡镇及以下事业单位工作并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3年或连续工作满30年的,可不受单位岗位职数限制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职务。

(四)加强各类各级职称考试通过人员的聘任管理。对符合国家职业资格制度中“取得该专业职业资格可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政策的各级各类职称考试合格人员,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在已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数额内,按照我省有关规定聘任到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时需提交相应级别的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合格证书(属于免试范围的除外)。

五、进一步明确职称评审相关政策

(一)关于初级职称认定的问题。凡纳入国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及我省“评聘结合”以外的系列(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不再统一组织评审,按照管理权限,实行用人单位以聘代评制度(吉人字〔2004〕130号),并按照属地管理 方式,由省人社厅和各市(州)人社局组织认定。所学专业与受聘岗位专业不符的专业技术人员,可在规定学历年限基础上增加1年进行正常认定。

(二)关于转岗工勤人员初级职称认定的问题。转岗工勤人员认定初级职称,可由用人单位逐级申请,经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所属人社部门审核认定。首次认定的工勤人员,必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年以上,并符合相应系列(专业)认定条件。

(三)关于硕士、博士研究生职称评审的问题。取得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后,且受聘专业技术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两年以上的人员,可按照相应系列(专业)中级职称评审条件申评中级职称,不再进行转正定职。取得博士研究生学历后,且受聘专业技术岗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两年以上的人员,可按照相应系列(专业)副高级职称评审条件,申评副高级职称。

(四)关于同级改职的问题。因工作岗位变动参加职称改职的人员,在现岗位工作满1年以后,可按现从事岗位的专业系列评审条件参加改职评审。从无职称外语等级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考试要求的系列(专业),改职到有要求的系列(专业),评审时应提交相应等级职称外语合格证书和计算机合格证书。内跨系列改职人员不得同时申评高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改职后,评审高一级职称时,专业完全相 同或专业相近的,系列相同、专业相近的,改职前和改职后的职称任职年限可连续计算;系列和专业都不同的,职称任职年限不能连续计算,从取得现职称资格之日算起。

(五)关于职称申评学历学位认定的问题。职称评审条件中所要求的学历学位是指国家教育行政部门批准认可的院校和经总政、总参批准认可的部队院校所授予的学历学位,以及中央党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对学制两年以上的长期班次学员所授予的党校学历。不属于上述院校授予的学历学位证书和教育行政部门不认可的各种培训班修业、结业证书或专业证书,均不能视为资格评审条件中所要求的学历学位。

(六)关于职称申评著作论文及奖项确认的问题。专业技术人员在申评上一级职称时,所提供的著作、论文和科研成果,必须是在取得现岗位级别职称后重新获得的,否则不能作为申评条件。申评论文系指在省级以上正式期刊公开发表的与本专业岗位相关的学术技术论文,非本专业岗位相关的论文,副刊、增刊、论文集等刊登的论文,以及凡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通报确定的违法刊物、盗用刊号刊物、盗版印刷刊物中刊发的论文均不能作为申评条件。专业技术人员所提供的学术(技术)成果奖项证书,应为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成绩受到奖励的项目证书,非本专业岗位奖励项目仅作为参考。

(七)关于职称申评相关时限计算的问题。申评人员的年龄按照申报年的12月31日计算;实行“评聘分开”人员的专业工作年限、毕业年限、任现职时间及业绩成果(以实物为准)有效期均按照上一12月31日计算;省属高校和全省中小学校等实行“评聘结合”人员的业绩成果有效期按照上一12月31日计算(以实物为准),专业工作年限、毕业年限、任现职时间有效期均按照申报的8月31日计算;申报本系列最高级别专业技术资格的业绩成果有效期可延至申报人材料在单位内部公示之日前。专业技术人员在正常申评上一级职称时,必须符合取得下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满4年或5年以上,且省属事业单位人员须受聘下一级专业技术岗位满3年以上,市(州)属事业单位人员须受聘下一级专业技术岗位满2年以上,县(市、区)及以下所属事业单位人员须受聘下一级专业技术岗位满1年以上的任职条件。取得资格年限或受聘岗位年限中只一项未达到规定年限的,可按照单破方式进行申报,且须符合规定的破格申报条件;取得资格年限或岗位受聘年限两项均未达到规定年限要求的(双破),不得进行申报。

(八)关于职称外语免试政策的问题。一是免试的系列(专业)。中小学教师系列;艺术、文学创作系列;卫生系列中临床中医药专业;档案和文博系列中古籍整理、历史时期考古专业;县(市、区)所属企事业单位中的农业、林业、水利、地质、矿山、测绘、勘探、铁路和公路建设施工等专业。二是免试的专业技术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人员;在国外获得学士以上学位(经省级以上人社、教育部门认证)或通过专业培训、专业进修及做访问学者等方式连续在国外有半年以上留学经历的人员;以硕士研究生学历申评中级职称的人员;以博士研究生学历申评副高级职称的人员;已取得规定级别合格证书申报上一级职称的人员;正式出版过外文专著、译著的人员;通过全国工商企业出国培训备选人员外语考试(简称BFT)的人员;具有外语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一直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人员;申报职称认定的高层次人才;申报职称首次认定的机关调转人员、部队转业干部;省派援外回省后首次申评上一级职称人员;乡镇及其以下事业单位人员;除民办高校、民办医院外的企业人员;申报初级职称认定人员;其他能够证明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人员。三是相关规定。通过考试取得的国家和我省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证书长期有效,A级合格证书可申评各级别职称,B级和C级合格证书可申评国家规定的对应级别的职称。以博士研究生学历申评正高级职称的人员和以硕士研究生学历申评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员,须取得相应级别职称外语合格证书。不作职称外语免试的县(市)申评人员,在申评正高级职称时,可降低一个等级标准进行申报。因工作原因在省外参加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的人员,中直单位委托我省评审 的人员,必须达到或取得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或原国家人事部)合格标准或颁发的合格证书,方可在我省参加相应级别的职称评审。外省(市)委托我省评审的人员需提供本省(市)有效的职称外语等级合格证书,方可在我省参加相应级别的职称评审。

(九)关于进一步明确职称计算机免试政策的问题。一是免试人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申报正高级职称的人员;年满50周岁申评副高级职称的人员;年满40周岁申评中级职称的人员;以硕士研究生学历申评中级职称的人员;以博士研究生学历申评副高级职称的人员;通过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考试或水平考试,取得程序员资格证书,申评中级职称的人员,取得高级程序员资格证书,评审正、副高级职称的人员。二是暂免考试人员。中小学教师;艺术职称系列人员;卫生职称系列的护理人员;年满35周岁以上的体育教练人员;县(市、区)有关部门派驻在农村乡(镇)的单位和农村乡(镇)所属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企业人员。三是对照等级。不作免试或暂免考试规定的申评人员,申评正高级职称时,须提交4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申评副高级职称时,须提交3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申评中级职称时,须提交2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取得我省职称计算机中级考试合格证书的,在申评副高级职称时,须再提交1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申评正高级职称时,须再提交2个科目的 考试合格证书。取得我省职称计算机副高级考试合格证书的,在申评正高级职称时,须再提交1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以博士研究生学历申评正高级职称的,须提交1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以硕士研究生学历申评副高级职称的,须提交1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申评正高级职称,须提交2个科目的考试合格证书。县(市)所属单位申评人员(面试或暂免考试人员除外)申评各级别职称,可只提交2个科目考试合格证书。四是其他规定。职称计算机合格证书不受证书有效期限制,长期有效。因工作原因在省外参加职称计算机考试的人员和中直单位或外省(市)委托我省评审的人员须提供本(外)省(市)有效职称计算机合格证书,方可在我省参加相应级别的职称评审。

(十)关于非公经济组织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经济师评定的问题。继续开展非公经济组织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经济师评定工作,原则上各非公经济组织只可推荐1名人选,有关工作由评委会办事机构另行通知。

(十一)关于对企业和基层事业单位人员科学评价的问题。在省内各级企业和县及以下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岗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再将论文著作作硬性条件,其撰写的反映本人本岗学术技术水平的代表作品、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发明创造及相关业绩,视同论文著作对待。有关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测试水平条件参照上 述第八、九条规定执行。

(十二)关于有关人员不予评审的问题。省内各级党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的工作人员,在未经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同意的情况下,一律不能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或考试。在相关企业和社会组织中兼职或提供技术服务的省内各级各类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一律不得在兼职或服务单位进行申报评审。按照人社部有关文件要求,对达到离退休年龄已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专业技术人员(除因特殊情况和工作需要,按有关文件规定延缓办理离退休手续的人员外),我省不再对其进行职称评审和核准发证。

(十三)关于高层次人才职称认定的问题。凡在我省工作或提供服务的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特支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全国优秀博士后研究人员、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和省高级(资深)专家、省拔尖创新人才、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以及我省各级企事业单位专门从国外或省外重点引进的在国外取得博士学位的高层次留学回国人才、博士后出站人员等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可同时打破学历、毕业年限和任职年限限制,经所在工作单位批准同意,申报认定相应系列的职称。高层次人才职称认定由省人社厅统一负责组织。经认定的人员可不受单位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数额限制,实行超岗聘任(见附件4)。

(十四)关于到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党政机关调动人员、部队转业干部职称认定的问题。该类人员首次申评职称,可按照规定程序直接申报认定。申报认定人员须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受聘专业技术岗位满一年以上,考核达到合格等级以上,并符合相应专业系列评审条件中规定的学历和业绩成果条件,可不受资历台阶和职称外语及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限制。该类人员职称认定由省人社厅统一负责组织。申报人员需提供单位编制本、工资表、单位公示表、任职文件、公务员登记表或部队干部转业证书等相关文件复印材料册(见附件4)。

(十五)关于职称证书管理的问题。各级评委会办事机构要按照人社部和省人社厅有关要求,及时将国家或省统一发放的职称证书发放到专业技术人员手中。根据我省实际,我省将对“评聘分开”和“评聘结合”评定人员发放不同类别的职称证书,经省人社厅核准下发证书之日起,各级评委会办事机构必须在15个工作日内将证书发放到个人。任何个人或部门不准以国家和省的名义,私自印证、制证和发证,一经发现将追究有关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由于特殊原因,专业技术人员不能按时领取证书的,发证机关要注意保存,不得丢失、销毁或挪做他用。

(十六)关于评审费用收取的问题。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用的收取必须严格按照吉林省物价局、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同意调整全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标准的复函》(吉省价收〔2011〕104号)中规定的标准和项目收取,任何市(州)、单位、部门不得擅自提高和自行制定收费标准。

六、推进全省职称评聘工作规范运行

(一)进一步规范申报人员申报材料的管理。2014全省职称评聘工作相关文件和表格,请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站“专业技术人才”栏中下载。各评委会评审通知须由各评委会办事机构在各自工作网站传发。除信息化评审试点系列申报人员外,其他系列申报人员的《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或《认定表》)须手写,《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一览表》须用计算机打印。申报人员要严格按照《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职务)评审工作规范(暂行)》(吉人社办字〔2012〕117号)、《关于加强全省专业技术资格(职务)申报评审工作诚信体系建设的通知》(吉人社办字〔2012〕116号)和本《安排意见》要求,认真填报相关材料,具体申报材料以各评委会办事机构通知为准。

(二)进一步规范单位推荐申报管理。各地区、各单位(部门)要严格落实单位、主管部门、人社部门或委托代理机构逐级审核、公示工作制度,并采取正式行文统一报送的 方式进行推荐申报。申报单位要成立相应考评领导小组,采取单位领导、纪检监察干部、人事干部、考评专家四方联审的方式对申报人员进行综合考评。推荐人员经单位集中公示3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方可由所在单位按照申报程序报送相应主管部门或各级人社部门,由主管部门或人社部门审核并以相应形式公示无异议后,正式行文报送相关评委会办事机构。

(三)进一步规范各评委会办事机构审核管理。各级评委会办事机构要集中受理审核申报材料,对不属本评委会评审范围的专业一律不得受理。申报人员的材料必须经过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和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方可提交评委会评审;对不符合要求的,注明存在问题,及时退回;对弄虚作假或举报核实确有问题的取消申报资格。从今年开始,我省将试行评审前集中公示制度,各级评委会办事机构在申请例会前,须将全部审核确认参评人员名单进行为期3个工作日的公示,经报省人社厅核准无异议后,可按程序申请例会。

(四)进一步规范评委会例会评审管理。一是按照时限规定准时例会。各级评委会办事机构要按照本《安排意见》规定的例会时间,按时申请例会,并按期完成评审工作。如有特殊情况不能按时申请例会或按期完成评审工作的,必须以正式文件报省人社厅核准。二是例会申请。各评委会办事机构要根据工作实际,设臵、细化各类评审要素,按照专业 技术人员类型调整量化权重。要在例会前5天申请例会,并一并报送例会申请、评审工作方案、评委专家库(按例会评委人数1:2比例)、评审人员名册(含电子版)等材料。省人社厅将对申报材料进行核准,并随机抽选专家评委,下发《评委会例会通知单》。三是实行分类评审。各评委会例会时,要在保证质量、保证公平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专业、岗位特点,不断改进和创新人才评价方法和手段,继续探索资格考试、业绩考核、能力测评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评价方式,运用笔试、答辩、测试、成果评议等多种评价手段,全面综合地评价人才,增强评价结果的公信力。有条件的评委会还可以探索专业组网上评议方式,提高评审效率。要对事业单位和企业参评人员分类评审,对省、市、县事业单位人员进行分类评审,对科研成果转化人员按规定给予倾斜,对申报破格参评人员采取答辩、考试、测试与材料评审相结合方式进行。四是严格评审通过率。各评委会必须严格按照评审通过比例开展评审工作,正高级评审通过率不超过60%,副高级、中级评审通过率不超过70%,确保评审工作质量。五是强化监督。各评委会例会期间要邀请纪检监察人员全程监督,评审结果无纪检监察人员签字的不予核准。

(五)进一步规范审核备案管理。各级评委会评审结束后,10个工作日内正式行文报送评审通过人员名单和未通过人员名单一览表(附电子文档,Excel表格,加盖评委会办 事机构公章,具体表样见附件),评委会投票结果统计票,通过人员《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一份和《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职务)申报评审材料册

(一)》。省人社厅将对评审通过人员进行核准,对核准无异议人员予以发证。

(六)进一步规范评聘结合高校评聘的管理。“评聘结合”高校制定的评聘工作方案及评聘系列评审条件需经学校评聘委员会讨论通过,并报省人社厅、教育厅核准后方可实施。“评聘结合”高校要严格执行信息公示制度,对符合条件的人员申报信息逐级进行公示,对评聘委员会通过人员信息进行确认公示,公示期不得少于3个工作日。在申请例会时,须一并提交由评聘高校主要领导按规定签写的《承诺书》。评委会评委按3:7比例设臵,校外同行专家评委须占评委总数的30%以上。评聘工作要按照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差额评审。未纳入“评聘结合”系列,具有空余岗位的,由学校评聘委员会在已经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中择优聘任。省人社厅将对“评聘结合”高校评聘工作采取随机抽检或社会公示监督方式进行宏观指导。“评聘结合”高校评聘工作结束后,对核准公示无异议的,省人社厅在10个工作日内核准发证。其他辅助系列(专业)的评审统一报省人社厅集中评审。

(七)进一步规范评委会评审权限。授权组建的各级评委会要按照全省的统一安排,在批准的系列、专业内开展评 审工作,不得私自受理评审规定范围外的系列、专业,对违反规定的评委会,评审结果将不予核准,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七、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落实责任。各地区、各单位(部门)要加强领导,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落实深化职称评聘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要制定详实的工作计划,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完善细化任务,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要加强职称工作人员队伍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确保承担的各项任务顺利实施。

(二)广泛宣传,强化服务。各地区、各单位(部门)要广泛宣传职称工作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为广大专业技术人员提供优质服务。要建立资格审查工作责任制,开设专门的政策咨询电话和信箱(省人社厅将统一在工作网站予以公布),指定专人负责,对能够直接答复的要及时答复,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对咨询人推诿搪塞;对政策规定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统一汇总,报送省人社厅研究后予以答复。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完备报送、交接手续,防止遗漏、丢失、掺假等现象,切实做到万无一失,不出差错。今年,将对报省直评委会评审材料采取统一时间、统一地点、集中受理的方式进行,具体安排另行通知。为促进我省职称评聘 工作信息交流,从今年开始,我省将建立职称评聘工作理论研讨和信息交流工作机制,每个评委会办事机构每年至少形成1篇职称评聘工作理论文章或工作参考信息,加大各评委会间的业务交流和信息沟通力度,以此推动我省职称评聘工作的政策理论水平有效提升(见附件5)。

(三)加强监督,严肃纪律。各地区、各单位(部门)要严肃职称工作纪律,严格职称工作程序,主动接受纪检监察部门监督指导。要根据《信访条例》和有关政策规定,认真接待、处理职称工作的举报、信访事宜,严肃查处弄虚作假、违规推荐等问题,切实维护和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合法权益。在公示期间对公示人员有异议的举报问题,由申报人所在单位、主管部门人事以及纪检监察部门共同出具说明材料,报经评委会办事机构复审查实。对省人社厅交办、批转的职称工作举报、信访事项要认真调查核实,并按照《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举报、信访等事项办理通知单》要求,在10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意见,形成书面材料,按时上报。

八、总体时间安排

2014全省职称评聘工作从5月份开始至10月底前结束。省属“评聘结合”高校拟定于7月20日之前结束;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授权组建评委会的省直自主评聘企事业单位及相关县(市)评委会拟定于8月底前结束;省直各级评委会拟定于9月底前结束。

第五篇:2012年四平市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

2012年四平市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

根据《2012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做好我市2012年职称评聘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全市职称评聘工作的总体安排

(一)时间安排。

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我市今年职称评聘工作从7月份起,至12月底结束。7月6日,召开全市职称工作部署会议,安排部署今年职称评聘工作任务。7月9日至7月22日,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部署、受理审核本地、本单位申报人员材料。

7月23日至8月10日,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按规定时间上报申报材料。

8月31日前,市直、各县(市)评委会集中例会结束。9月1日至10月15日,省直部门各评委会集中例会。

(二)评委会的设立。

按照省人社厅《关于公布吉林省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职务)评审委员会的通知》规定,我市今年设立的系列、专业评委会及受理范围为:

1.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委会

受理范围:本地区从事临床医学(中医除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评审资格名称:副主任医师

2.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委会

受理范围:本地区从事机械、土建、农机、化工工程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评审资格名称:高级工程师、工程师 3.农业系列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评委会

受理范围:本地区从事农业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评审资格名称:高级农艺师、农艺师 4.经济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

受理范围:本地区从事综合经济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评审资格名称:高级经济师

凡属于上述范围的参评人员的评审工作由我市组织专家评委进行评审。

(三)受理材料时间、地点。

参评人员材料的受理时间:2012年7月23日至8月10日。逾期不予受理。受理地点:四平市政府政务大厅A区人社局窗口(英雄大街2177号)。联系电话:3651025 联 系 人:李玉辉

工作信息网站:四平市人民政府网站

(四)申报要求。

为确保职称工作规范有序,申报材料标准整齐,省人社厅专门制定了报送程序(见附件1)和申报相关要求(见附件2),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申报,凡未履行规定程序的申报材料,《评定表》及业绩证明材料不按要求装订的一律不予受理和报送。

(五)特殊人员的评审。

今年继续对在我省企事业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高层次人才、留学回国人员、军队转业人员、党政机关调动人员参评职称提供特殊通道,凡符合条件的人员均按照原有的申报程序报送省人社厅组建的特殊人才专业技术资格认定委员会认定。继续开展民营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经济师的认定工作(具体申报要求见附件3)。

(六)申报人员学历认证要求。

今年所有申报人员均要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www.xiexiebang.com)查询打印查询信息,打印的查询信息经本单位人事、纪检部门审核盖章并签字。

(七)专业论文的要求。

《关于进一步明确我省职称评聘工作中若干政策的通知》(吉人字[2008]78号)已对有效专业技术论文做出明确的规定,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对新闻出版总署核准的期刊提供了查询服务(查询方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在线查询—新闻机构查询服务)。不在此范围的论文及发表在刊物增刊、专刊、特刊的论文不作为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依据。论文发表时间以版权页所载日期为准。申报人同时还需在“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网址:www.xiexiebang.com)、“清华同方中国知网”(网址:www.xiexiebang.com)等主流数据库检索本人论文信息并打印,信息经单位人事、纪检部门审核盖章并签字。

乡镇事业单位及企业专业技术人员要重点测评其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推广新技术或解决实际技术难题的技术总结、报告可视作论文对待。

二、重点完成的几项工作

(一)积极稳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人社部、教育部组织开展的职称分类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我省的改革工作方案已经人社部、教育部批准,我市要按照国家和我省的统一部署,高质量地完成改革的各项任务。

1.改革的总体要求。按照国家中小学教师改革试点工作的要求,我省将于今年全面启动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改革试点工作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设立中小学正高级教师级别,制定新的职称(职务)评价标准条件,创新评价监督机制,健全评聘工作程序,实现与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制度的有效衔接。根据国家批复的《吉林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我市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工读学校及教研室和校外教育机构中,已核定编制的在编在岗和未核定编制的在岗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全部参加改革工作,我市将按照国家和省厅部署的工作进度要求,全力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工作。

2.改革的具体步骤。改革本着自上而下、协调配合、分级负责的原则,分为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调研和过渡阶段。省人社厅、省教育厅将陆续开展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的总体情况的调研工作。我市将配合省两厅的工作安排,开展相应的调研工作,并按照省两厅关于新旧制度职称(职务)的过渡要求,适时开展新旧制度职称(职务)的过渡工作;第二阶段是动员部署阶段。省政府将召开全省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动员部署会议,全面启动改革试点工作。第三阶段是评聘阶段。按照管理权限,根据国家中小学岗位设置管理规定和我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办法,核定各改革学校各级教师岗位的比例及数额。各改革学校组织学校各级教师职务的评价推荐工作,分别报送各级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各改革学校根据评委会评审结果做好后续聘任工作。第四阶段是总结验收阶段。我市将汇总全市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情况,形成改革工作报告,报送省人社厅、省教育厅。

3.改革的有关要求。一是从2012年全省职称部署会议之后,我市各类中小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结合工作全部纳入国家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范畴。二是各县(市、区)及市直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切实加强领导,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统筹规划,分工协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深入细致地做好政策解释、舆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广大教师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三是各改革学校要按照国家批复我省的工作方案和我省2012年职称部署的要求,结合本学校实际,根据本学校核定的各级教师的比例及数额,在人社、教育部门的指导下,制定本学校评聘工作方案,开展人员过渡和考评推荐工作。

(二)全力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

为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实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按照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省厅已经连续召开三次部署调度会议,要求今年6月底全面完成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这项工作已经被省人社厅列为全省人社系统考核的重点指标,实行考核一票否决。

1.各地要积极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各县、市、区要按照全省和我市的统一部署,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抓紧实施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尽快启动本地岗位设置管理完成后的人员聘任工作。2.市直各部门要全面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各主管部门要按照我市推进岗位设置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及时审核并统一报送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实施方案,对进度较慢的单位要加大督导力度,全面完成核定工作。

3.各事业单位要尽快落实岗位设置的各项工作。已经完成岗位核定的单位要按照有关部门批准的岗位设置方案,制定科学、合理、规范的评聘程序和办法,组织实施相应的评聘工作,并做好相关的聘后管理工作。尚未完成岗位核定的单位,要抓紧进行岗位核定,并组织开展聘任工作。实行职称评聘分开制度的事业单位,要将推荐工作与岗位聘任有机结合,本着竞争、择优的原则控制推荐人数,为下一步全面实行岗位管理奠定基础。

4.开展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的核准和备案工作。省人社厅将于今年10月份进行今年我省专业技术二级特设岗位的核准工作。我市将于10月开展我市专业技术三级岗位的核准工作。市直各部门、各县(市、区)要按照程序于9月底完成符合专业技术二、三级岗位的申报工作及聘任人员的备案工作。

(三)进一步规范职称评聘工作

1.进一步规范转正定职的管理。纳入国家考试制度以外的系列、专业,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均实行用人单位以聘代评制度,不统一组织初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按照大中专毕业生转正定职的年限要求,硕士应届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一年以上的本科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的大专毕业生、从事本专业工作5年以上的中专毕业生,经所在单位考核合格后,可认定初级专业技术资格。在各级事业单位工作的,由用人单位填写《吉林省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认定表》,经主管部门审核,报送同级人社部门认定备案后,单位聘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在企业工作的,由用人单位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报送所在地人社部门认定备案后,单位聘任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业技术人员《吉林省初级专业技术资格认定表》由所在单位及时存入专业技术人员个人人事档案。市直部门、各县(市)、区要严格按照《吉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管理办法(试行)》(吉人社办字[2010]56号)规定,年底12月份由市人社局统一办理初级资格证书的发放工作。为促进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规范管理,硕士毕业并取得相应专业硕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以上的专业技术人员须统一申报参加各系列、专业的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职务)的评聘。

2.进一步规范推荐申报管理。各单位、各级政府业务主管部门、各级人社部门及相应推荐审核单位(部门)要严格按照《吉林省2012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程序》的规定,实行单位、主管部门、人社部门或委托代理机构逐级审核、公示,并正式行文统一报送的方式进行推荐申报。申报人员《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中各级申报审核部门的审核人,复核人及单位领导、纪检监察干部、人事干部、考评专家等意见栏中的审核意见均需手写签名。各申报单位正式行文报送各评委会参评人员名单上要由本单位纪检监察干部手写签名。具体申报要求见《吉林省2012年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程序》(附件)

3.进一步强化县(市)中级评委会监管工作。

按照省人社厅的规定,今年我市将就县(市)中级评委会的运行管理进行检查。具体要求如下。

(1)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式批准组建的县(市)中级评委会必须按照批准的专业系列开展评审工作。

(2)未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正式批准的县(市)不得私自组建中级评委会。(3)我市将对授权组建的县(市)中级评委会按照全省的统一安排做好评审和备案核准工作。

(4)我市将根据省人社厅文件规定,对擅自扩大评审范围的县(市)中级评委会进行整顿,对私自组建的县(市)中级评委会进行清理,并将整顿清理结果报省人社厅。

三、其他有关要求

(一)关于逐级开展工作部署的相关要求。为便于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准确、便捷的掌握今年职称评审工作各项政策、措施、程序及相关材料报送的规定和要求,授权组建的县(市)中级评委会要在完成本地、本部门职称评聘工作部署的同时,还要针对评委会的评审工作要求做出具体的要求和部署,明确评审范围,规范专业名称,确定受理时限,规定材料标准。

(二)关于推行分类评审的要求。事业单位与企业工作性质和内容的不同,导致专业技术人员业绩成果表现形式的不同。各评委会例会时对事业单位和企业参评人员可采取分类评审的原则,依据现执行的评审条件,针对不同性质单位的人员,采取权重不同的评价方式,分别评审。对同为事业单位的人员,也要区分市直事业单位和县所属事业单位业绩成果的不同表现形式,采取市直事业单位人员单独比较业绩成果,县所属事业单位人员单独比较业绩成果的方法。对不作职称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及专业论文要求的民营企业参评人员,均要采用答辩与材料审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三)关于审核备案的要求。各县(市)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委会评审结束3天内报送评审结果和评审通过人员一览表(附电子文档,Excel表格,加盖评委会办事机构公章,具体表样见附件);10天内正式行文报送评审通过人员名单、通过人员《吉林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定表》、《专业技术资格评审一览表》(1份,附电子文档)和未通过人员名单。

评审通过人员均在市人社局网站公示5个工作日,无异议人员由市人社局核准备案。

(四)评审费用收取的要求。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用的收取必须严格按照吉林省物价局、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同意调整全省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费标准的复函》(吉省价收[2011]104号)中规定的标准和项目收取,参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评审费为300元,参评中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评审费为200元。破格申报人员增加100元答辩费。任何县(市、区)、单位、部门不得擅自提高和自行制定收费标准。

本意见中所涉及的各类表格及相关附件均在四平市人民政府网站“通知公告”专栏中下载。

下载2011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1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4年全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

    辽人社发[2014]44号 关于印发《2014年全市职称评聘工作 安排意见》的通知 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直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 现将《2014年全市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

    2007年长春市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5篇范文

    2007年长春市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 2007年长春市职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全省职称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为指导,继续深化职称分类改革,按照社......

    关于印发《2011年全市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的5篇

    关于印发《2011年全市职称评聘工作 安排意见》的通知 松人社发〔2011〕19号 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直各部门人事科,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油区教育处,......

    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本站推荐]

    关于印发《2010年全省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各市(州)、长白山管委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省委各部委,省政府各厅委、各直属机构,驻省中直各单位: 现将《2010年全省职称......

    2014年全市职称工作安排意见

    达人社发〔2014〕 5号 达拉特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转发《鄂尔多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2014年全市职称工作安排意见〉 的通知》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现将鄂......

    职称评聘

    吉人联字[2004]67号文件发表日期:2011年5月4日【编辑录入:】吉人联字[2004]67号关于印发《吉林省中小学教师系列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各市州、县(市、......

    关于印发《2012年长春市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全文5篇]

    关于印发《2012年长春市职称评聘工作安排意见》的通知 长人社字„2012‟80号 各县(市、区)、开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直机关各委办局人事(干部)处,市属各类企业和新社会组织......

    关于教师评聘职称的意见和建议

    关于教师评聘职称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的职称是对教师工作能力的认可。公平、公正的评聘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但近几年在职称评聘中暴露出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影响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