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利工程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4 08:59: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市水利工程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市水利工程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城市水利工程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水利工程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 要:随着城市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水利工程安装使用的设备也随之大量增加,无论设备品种、性能、技术含量等有很大提高。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运行质量,设备管理工作是重中之重。然而城市水利工程在设备管理工作中受到一些因素制约,还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水利工程正常运行。根据阜新市细河景区水利工程运行实践,本文对城市水利工程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水利工程;设备管理;问题;对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6.104

细河是流经阜新市城区的唯一河流,属于大凌河下游左侧的最大支流[1],阜新市城区沿河而建,地势低平,易受洪水顶托,排水不畅,甚至倒灌,易形成城区内涝。洪涝灾害制约社会经济发展,严重影响城市防洪安全和生态环境。阜新市政府全面开展了细河水利工程建设,已初步形成了由干支流堤防、蓄水及生态工程建设组成的阜新城区防洪体系。细河城市中心段防洪标准达到百年一遇。蓄水工程概况

阜新市在细河干流城区段26.3km,范围内建成橡胶坝12座。蓄水高度均为2.5m,这些梯级橡胶坝能够最大限度地拦蓄过境水量,在细河阜新城区段形成带状水面12.3千米,水面面积188万平方米,总蓄水量235万立方米[2]。建成后发挥了削减洪峰、蓄滞洪水、增加水景观的作用,有效增加了两岸的空气湿度,改善了区域小气候。存在问题

随着城市水利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水利工程作用不仅局限于简单的蓄水河防洪,新成立的水利工程主管单位也向城市公共事业方面转移,而摆在管理单位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好设备寿命周期内全程管理与事业单位行政管理之间的矛盾。由于管理水平不高,导致工程运行中设备问题不断出现,由于没有及时按计划维护、检查、修理,导致问题严重时造成停机或事故。日积月累设备的故障更严重更复杂,维修成本也越提高。影响工程运行可靠性。经过分析产生这种现象主要因素有。

2.1 轻视设备维护投入

水利部门重视工程中堤坝护坡管理,而主管部门重视园林绿化软环境建设。普遍轻视设备管理,忽略了设备安全性对整个工程运转的重要性。明显存在着重更改大修,轻预防维护。当政府拨款有限时,主管领导认为设备没有故障,当其他经费超支时就会出现占用设备维护费现象。久而久之设备运行维护欠账严重时会影响整个水利工程正常使用,造成更大经济损失。

2.2 衔接不利设备管护责任不落实

设备前期管理与后期运行管理常出现脱节现象,通常设备的购置是由建设方负责,而建设方由于资金问题紧张时,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减少设备前期投入,时常发生购置设备质量差的现象。建管双方缺乏沟通交接混乱,常出现设备原始技术资料丢失或与实物不符现象,造成后期设备维修时出现推诿扯皮现象,增加管理难度和运行成本[4]。

管理单位行政级别低,因为河流经过地方主管部门多,容易形成九龙治水局面。设备操作多数雇佣临时工,由于责任心不强文化程度不高,而且没有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容易造成设备维护缺失。

2.3 规程制度不健全

由于执行的设备管理规范是参照橡胶坝操作规程制定的,对工程设备管理指导性不强,针对设备的检修和维护保养而制定的规章制度可操作性不强,概括性条款多实际执行标准不明确。已不能适应工程设备管理的需要。城市水利设备管理意见与对策

3.1 参与建设优选设备

城市水利建设要具有长期发展计划一定要做好战略规划,要强化设备前期管理成本的控制。设备管理单位应对已建成工程中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总结,在新建设工程中积极与建设、设计单位进行沟通,在设备选择上参与建议。建立科学的设备选购评价和招投标体系[3]。在优先考虑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同时,还应考虑设备的可靠性、节能性和安全性。

3.2 建立设备管理机构加强技术培训

细河城市段水利工程投入运行后,为加强两岸景观建设和管理建立了细河景区。由市园林处成立细河景区管理所直接管理。景区内八座橡胶坝都设有管理泵房安排专人管理。为了提高管理水平,打造一支现代化知识型设备管理技术团队,管理部门增设了专业技术岗,聘请工程师。学习设备管理培训课程,通过互联网了解最新最前沿的设备管理理念。景区管理所打破专业界限,对以前是园林绿化工种的设备操作人员通过专业技术讲座,提高理论水平,通过维修实习提高设备维修人员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3.3 完善制度建立设备档案

设备检查,维修,保养等规章制度的建立要利用互联网技术,要符合时代的发展,贴近实际,简明扼要,便于执行。设备管理人员也要参加规程制定和修改,水利设备根据工况不同制定枯水期和汛期不同的规章制度。设备日常运行,大中小修,安检保养等工作必须根据制度完成。同时做好笔记,通过技术指标统计分析反应设备运行状况,建立设备档案。

3.4 确保设备维护保养经费投入

设备管护经费是设备管理的血液。设备维护资金投入和节约工程运转所需资金成正比,管理单位应开源节流,不应一味节省设备维护资金的方法节约费用,而降低设备的完好率。设备维护保养的最终目的是能保障整个水利工程能正常运行,维护保养设备是在设备正常工作时有计划有准备进行的技术措施,防患于未然。管理单位在维修技术不足时,要走出去请进来,最好在初期采购时选择能终身保修的设备供应厂家,对专业设备的维修,也可通过商业化运作方式招标完成,还要加强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的合作。结语

面对城市水利工程管理部门职能转换后,设备管理工作中财政投入与社会效益之间出现的新问题。虽然主管部门积累了一些经验,为了适应水利工作现代化的需要,还需不断改进工作方法,为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提供有效保障。

参考文献:

[1]郑国锋,董桂华,齐平,卢玉海.阜新城区防洪体系评价与对策[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3(06):15-16,57.[2]杨秋光.细河橡胶坝群汛期的调度与运行[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5(09):65-67.[3]张雷.现代水利工程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陕西水利,2008(04):21-23.[4]陈琳.水利工程施工设备管理刍议[J].装备制造技术,2009(09):94-96.作者简介:马红岩(1979-),男,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橡胶坝的运行与管理。

第二篇: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内容摘要:

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社区在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社区管理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一个战略性问题。分析城市社区的特点,总结城市社区管理与改革的经验,认识加强和改善城市社区工作的意义,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主要结合昌平区社区管理实际情况,从观念、职能、体制等方面深刻分析了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有关问题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

城市社区社区管理管理体制民主自治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昌平区对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从社区管理的现状和客观需要来看,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思维与观念不能相适应,责权利不够明确。

目前,昌平区一些社区组织机构主要由原来的村“两委会”转变而来,其管理思维和管理方法仍不同程度的沿用原村上的管理模式,管理思维与观念不能适应新型社区发展的需要,存在着一定的过渡思想和畏难情绪。大量的行政工作、纷繁的社会事务、复杂的拆迁纠纷和善后问题以及各种检查评比等都摆在社区管理干部的面前,使社区干部背负了太多的责任,但社区经费普遍比较紧张、开支困难,权责不对等,有些工作不被群众了解,受到指责、举报等因素,使一些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大受影响。加之一些政策得不到及时有效落实,自身的一些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造成了一部分社区干部存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过渡思想。

(二)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够顺,管理能力有待提高。

一是社区行政管理机构设臵滞后。根据调查了解,目前,有些已经入住的社区尚未建立新的社区居委会,仍由原村委会管理各自居民,管理起来十分不顺;二是新旧社区过渡不够完满,新旧社区的关系错综复杂,管理上出现混乱和诸多矛盾。三是提前介入不及时,缺乏明确、系统的计划、措施和一个适合社区居民特点的、比较健全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四是一些社区干部在管理经验、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等方面与城市社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集体资产经营处臵不够规范,使集体经济发展受阻。

据调查了解到,由于量化困难、担心引发纠纷等原因,目前昌平区有些社区集体资产并没有进行清产核资、量化到人。同时,社区干部既负责社会事务,又负责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经营管理。入住新社区后,由于行政隶属关系发生变化,多数居民认为原社区领导缺乏一些行政约束,担心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对原有集体资产的经营处臵存在疑虑。同时,一批配套经营性设施以成本价转让给新型

集体经济组织,这些设施包括底层商铺、集中商业楼、农贸市场、幼儿园等,如何分配、经营好这些设施,居民都十分关注。同时,集体经济发展遇到困难:一是积累减少,支出增大,难以发展。过去大多数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招商引资和土地流转收益,但可支配的集体土地量大大减少,使招商经济和土地流转收益大受影响,积累减少,发展壮大面临困难;二是经营者素质不高和缺乏竞争意识,有的社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目标或较好的发展项目;三是土地等政策方面的障碍限制发展,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难以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四是部分居民由于自身观念、素质和能力问题,很多居民就业创业较困难,如果新居房屋出租、集体经济分红、社会保障不能及时跟上,部分居民会出现生活困难。五是有些社区的公共经费来源渠道、出依据、经费管理还没有相关政策的明确规定,致使一些公共事务经费收支无章可循。

(四)公共服务设施不配套,居民难以适应物业管理服务。

由于多种原因,部分小区的市政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度缓慢,给新入居居民生活带来极不方便。长期以来,农民都是自己承担自家及周围的清洁卫生,已形成传统习惯,又加之他们收入不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对于要缴费请人打扫清洁卫生“出钱买服务”式的小区物业管理的做法目前难以适应,因而出现以各种借口不交物管费、垃圾清运费、停车费,甚至不交水电费的情况。同时,由于居民缺乏一些公共观念,行为习惯比较差,破墙开店、乱搭乱建、侵占公共空间、乱扔垃圾、不遵守物业管理规定等现象比较普遍

。另外,新居工程物业管理配套设施标准不统一,新居保修期后的维修基金落实不够到位,这都给社区的物业管理带来了困难。

(五)矛盾纠纷不断涌现,使治安问题日益加重。

大规模地拆迁和实施集中居住,农民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跨社区甚至跨街道的居民入主一个集中居住小区,农民落后的观念、较低的素质以及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短时期内难以改变和适应。同时,集中居住后一些居民因为就业困难、收入暂时性下降等因素产生了不稳定情绪,加之教育、引导、社区服务等工作未能及时跟上,居民对集中居住新社区的认同度不高、归宿感不强,使管理难度增大。再加上新社区用于出租的房屋比较多,外来人口大量涌入,使引发的矛盾不断呈上升趋势,小区秩序、治安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二、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搞好调研,摸清情况,完善制度。

据调查了解,目前昌平区社区情况比较复杂,大体上有六种情况:一是政府统一规划土地,统一修建,全部由农民居住而形成的社区

;二是政府统一规划土地,统一修建,一部分由农民居住,一部分对外出售,而形成的社区

;三是政府指定土地,由开发商统一开发,部分楼盘由农民所有,其余由开发商对外出售而形成的社区;四是村委(社区)会经过政府批准同意,由开发商统一开发,部分楼盘由农民所有,其余由村委会(社区)对外出售而形成的社区;五是村委会经过政府批准同意,政府指定土地,农民自己修建而形成的社区;六是政府划定土地,搞集镇建设,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和当地农民修建而形成的社区。对于这些社区的管理方式,昌平区应成立了社区管理建设领导小组,相关部门配合,组织专门力量,对新建社区进行全面调查研究,摸清其基本情况,了解其管理模式,并认真分析各自利弊,为制定涉农社区管理规章制度提供依据。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根据新型社区的特点,参照城市社区的要求,制定新型社区管理规章制度,如新型社区设臵标准、机构设臵、领导配备、工作职能、经费管理等,为实现科学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二)科学规划,制定标准,合理设臵新社区。

要组织专门力量,做好提前介入的准备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针对每个集中居住小区的规模、特点、人员构成,结合实际提出一个适合社区特点的、明确的、系统的计划和规划,为集中居住后的建制调整、组织建设和后续建设管理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在实践中,逐步完善社区居民代表会议等组织机构,待条件成熟后,由政府批准成立正式社区居委会,实现与城市社区的完全接轨。在新旧社区双轨运行的过渡时期,对新旧社区的职能作适当分工,原社区的职能从大量的事务性管理转向侧重于搞好城乡一体化的征地、拆迁安臵和善后工作以及谋划集体经济组织的发展壮大,新社区(筹委会)集中于社区管理、社区服务,做好社区居民与原社区、原集体经济组织有关问题的衔接、协调工作。

(三)理顺新关系,构建新的管理体制,实现科学管理。

加强社区管理,夯实执政基础,理顺新关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成关系重大。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街道、社区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根据新建社区的特点,加强和完善社区党的组织建设,推进社区建党委、楼院建支部、楼道成立党小组的工作,并建立新的管理体制。一是进一步明确社区的职能定位。二是从社区剥离股份公司。将集体经济组织从社区中剥离出来,通过量化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进一步规范股东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产生办法、议事规则及相关制度,与现有社区实行居企分开、帐务分开,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公司按照章程和企业的有关法律、法规运作,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公司凭股东的股权证进行利益分配,使涉农社区“村民”向集体经济组

织“股民”转变。

(四)选好配强社区干部,加强培训,努力提高管理能力。

要选好配强新型社区干部,努力提高管理能力。由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选择一批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机关干部到筹委会挂职书记或主任,牵头筹委会筹备工作;在现社区干部中选择一批热心公益事业、年富力强、群众公认度较高并拟入住新社区的人员到新社区筹委会任职;结合大学生“村官”工作,实现“一社区一名大学生”的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新社区建设上的作用。要加强对社区干部的激励约束。通过完善目标考核、经济奖励、政策补助、民主决策等方式,进一步探索建立切合实际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利益分配机制,统筹协调社区干部自身利益与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之间,农民与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利益关系。根据工作实绩和经济发展情况给予社区主要干部一定的奖励,对年龄较大、贡献较大、正常离职的社区干部,给予适当生活补贴,以解决后顾之忧。区委组织部、区民政局、党校和各镇(街道)要加强新社区干部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五)强化管理服务功能,加强物业管理,提高生活质量。

一是加强对社区公共事务的财政支持。以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采取财政投

入、新居工程配套设施收益补贴等措施,确保新社区公共支出。

二是完善管理服务条件。要突出抓好新社区办公用房、社区服务站、社区警务室建设,落实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设施。对社区基础设施,要做到专建专用,加强管理维护,不得挤占挪用,或擅自改变用途。

三是促进居民转移就业。通过产业带动、有效培训、政策扶助、配套服务,妥善解决新社区的就业问题。加强与职介、培训机构、城市社区、招商部门、工业园区等的就业协作,加强对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和服务援助。在招标比选物管企业时,向物管公司提出招用居民

从事部分岗位工作的硬性要求。

四是完善居民社保救助。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制定涉农居民愿意参保、参得起保的措施和办法,实现居民社会保险多种措施、多种形式的覆盖。切实解决涉农居民看病难的问题,防止涉农居民入住新社区后因病致贫。

五是加强居民服务管理。一方面加强服务

。按照“有偿与无偿并存、组织与志愿相结合”的原则,重视做好面向广大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弱势群体的救助服务、面向村民向居民转变过程中的遗留问题服务。加强宣传营销和规范管理,积极发展社区房屋租赁业,促进居民增收;协调开通直通城区的公交车,引导银行到居民区设点,为居民生活提供便利;一方面加强管理。在社区居委会之下,加强居民小组建设,做好管理、服务和稳定工作。完善相关制度,规范社区服务、商业经营行为的管理。

六是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及时了解居民思想动态,加强教育引导。开展经常性的科教文化活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活跃社区氛围,增进居民沟通,增强社区凝聚力。建立和完善党员活动室、图书室、社区老年大学、社区培训学校和各种组织、团体,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引导居民转变思想观念,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提升涉农社区文明形象。努力把新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的新型社区。

七是抓好物业管理。要探索新社区物业管理模式,要引入物业管理公司进行规范管理。

(六)加强集体资产管理,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

一是合理处臵原社区集体资产。居民入住新社区后,与原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资产权属关系、经济管理方式、利益分配方式保持不变。但社区行政隶属关系发生改变的,必须对集体资产进行清产核资,能够量化的应尽量量化到个人,作为以后分配的依据;不能量化的应明确集体资产状况,并向居民出具相关凭证。对原社区的债权、债务,进行合理处臵,杜绝新增债权、债务,确保居民个人利益不受损害。二是公平分配新居工程配套设施。三是加强集体经济的发展和管理监督。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加快包装发展一批集体经济项目,带动居民增收。积极探索股本结构的多元化,以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现有资产和可吸纳的股民股金为支点,吸引企业参与项目投资,形成集体经济全资、控股、参股等多种方式介入项目发展的模式。规范财务管理,加强财务公开,公司财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确保股民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科学理财。

(七)强加法制教育,避免矛盾纠纷,构建和谐新型社区。

对于当前社区出现的各种矛盾纠纷,要进一步推进民主管理,充分发挥居民委员会、楼院小组长、离退休党员、社区志愿者和广大居民群众的作用,激发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积极性。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民主决策制度,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会,使广大社区成员发表意见有场合,行使权力有平台。同时,要搞好调研,找出产生矛盾纠纷的主要因素,通过构建沟通协调机制,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修养教育,本着双赢的原则,通过双方协商解决,尽量避免矛盾激化,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新型社区。

城市的主体是市民,没有广大市民的理解和支持,政府的决策就很难行得通;没有市民广泛参与,城市管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民不仅是城市管理的对象,更是城市利益的相关者。相对于日益繁重的城市管理任务而言,城市政府自身拥有的资源十分有限。如果没有城市利益相关者的积极参与,就难以保证形成科学的决策,难以保证政策和法律得到有效落实,监督也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因此,首先要积极探索建立新机制,鼓励和吸引城市利益相关者参与城市管理。通过方案征集、听证评议等有效途径,让城市利益相关者参与城市管理的决策、实施和监督,增加城市管理的科学性、透明度。通过集思广益,把各种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尤其是各行各业专家的独立研究和独特视角,即使是不同意见,也要高度重视,反复比较,全面权衡,择其善者而从之,使城市管理尽可能符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提高市民素质及参与城市管理的能力。相对于整个城市人口,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始终是少数。因此,只靠执法处罚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的,必须在严加管理的同时大力施行教化。通过强化宣传教育和培养,让市民认知自身的权利和相应的义务。要利用当今传媒,长期开辟寓常识性、趣味性、政治性于一体的城市生活指导之类的栏目,循循诱导,滴水穿石,教会市民怎样进行城市生活,提高城市意识,支持和参与城市管理。我国城市化滞后,城市人口正处于大转移时期,要实现从农民到市民的身份转换、知识更新、习惯改变和素质提高,没有潜移默化的毅力和恒心,没有一定比例的经费投入是不行的。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社区的组织与管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09月.张俊芳

2.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研究.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08月.黄燕

3.国外城市社区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借鉴.社会科学家.2004年01 期.谢守红.谢双喜

4.社区治理中的政府角色.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年01期.黄开科

5.社区建设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整合机制的创新.科学社会主义.2006年02期.杨贵华

6.对市及市辖区体制关系的若干思考.领导科学.2004年02期.唐宁

7.日本的城市社区管理模式.城市问题.2000年2月.丁元竹

8.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知识出版社.2005年06月.吴德隆.谷迎春

第三篇: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社区管理地位逐步提高,社区管理的水平直接影响社区建设的各项任务,因此搞好社区管理是社区建设的内在要求,是社区发展的必然条件,也是社区各项工作中的重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呈现参与意识薄弱、政府管理缺位、法律存在严重的滞后性、管理队伍薄弱等缺陷,与城市社会转轨变型的趋势以及社区模式创新的要求格格不入,必须进行改革。本文就是对这一方面问题的简单思考。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了解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第二部分分析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几点解决此问题的对策,提出了城市社区管理的构建原则和基本思路,并由此设想了完善城市社区管理的具体思路,以求我国城市社区管理能够更加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社区管理 问题 对策

前 言

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允许使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功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过程。城市社区是相对于农村社区而言的。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人口高度集中,生活空间相对狭小;二是居民从事非农产业,异质性强,价值取向多元化;三是生活方式多样化,人际关系边缘化,情感色彩较淡薄;四是组织程度较高,结构复杂,形式多样化。

一、城市社区管理的现状

随着社区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社区组织逐步健全,社区队伍建设以及社区人员素质也在明显提高。总的来说,社区管理正在全面进行,社区救助体系框架正在逐步建立。各地在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了争创社区建设示范市、区活动。各地创建热情之高,措施力度之大,社会效果之好,是近年来少有的。全国己涌现出一大批社区建设的先进典型。

另一方面,社区管理已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社会效益。社区管理已成为新形势下城市管理的重要基础,成为建设现代化城市的基础工作,成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推动城市社区建设工作,对于建立独立于用人单位之外的社会化服务网络,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扩大城市基层民主,完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参与意识薄弱

党的十七大指出:“扩大基层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监督。要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社区居民与社区中的单位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较弱,社区既缺乏现成的社会自治组织可供组织群众,也缺乏一定的社会资源积累可供动员群众,不少居民认为社区工作仅仅是街道、居委会的事,与己无关,绝大多数中青年很少参与社区事务,以至于社区的事情成了虚空的东西,更不谈群众参与完善社区管理工作的行动了。

(二)城市街道办事处与居民委员会出现职能缺位

我国城市社区管理长期以来一直实行的是“二级政府”与“三级管理”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模式单一,而且大多采取的是行政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这与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极不适应,并严重地束缚了城市社区的发展。而当前正处于我国的政府转型时期,城市社区管理应把行政管理方法和手段作为工作的辅助手段而不应是主要措施。但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城市社区第三层次的管理者——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社区管理方面存在着职责不明确、管理权限有限等问题。

另一方面,街道办事处及其下属的居民委恰恰是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基层组织,是城市社区的真正管理者。由于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社区管理方面职责权限不明确,造成了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给城市社区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其一,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使得作为城市基层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负有代表政府行使全方位的行政管理职能,负责本辖区的社会管理职能,但由于相应的权力条块分割,造成职、责、权、利不统一、不对称;其二,街道办事处全面负责社区建设与社区自治的管理事宜,但由于目前的现状,街道办事处不可能成为社区居民的代表,整合社区居民的利益和意志;其三,行使全方位的行政管理职能,负责本辖区的社会管理职能,使得街道办事处明显存在着政社不分的矛盾;其四,大部分城市的街道办事处还负责本辖区的经济发展职能,举办各种经济实体,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矛盾。

(三)社区财力支撑不合理

当前我国社区的财力来源大都来源于政府的拨付,有限的财政拨付难以支撑日益繁重的社区工作。同时社区单位与群众对社区并不重视,更不会关心社区的财政,当社区群众出现了对自己不利的因素时,他们会大大抱怨社区服务的不周到,从不会考虑社区经济周转的困难处境。另一方面社区没有独立财政权,这就使社区自治缺乏物质保障,很难适应日益繁重的工作任务,而随着各方面的发展,社区群众对社区服务越来越高,但却得不到满意的服务,这样就不可能达到可持续性发展。

(四)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缺位

虽然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组织的发育成长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但就总体而言,政府在社区管理中始终存在着不少问题。

1、政府观念过于传统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的是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强调党和政府是社会管理的唯一主体,直接管理经济和一切社会事务。下属各单位是政府管理的执行部门,没有自主权和自决权,形成了政府居高临下的以条条为主的纵向管理格局。社会上的企业、事业、工厂等单位都隶属于各自的上级单位,与所在基层社区组织既无隶属关系,也无其他的紧密联系。社会成员也都属于自己的工作单位,很少关心和参加自己居住的社区的活动。整个社会的管理都是由政府通过各职能行政机构逐级下达到下属单位,与社会的基层组织社区几乎无关。这种管理体制必然形成以政府为管理主体,有事找政府、事事等政府,由“政府全包”的社会管理观念。

另一方面,在人与物的关系中,人是主动的、积极的因素,即人是重要的。但是在传统的管理观念中往往注重物的管理,把“物”作为管理目标,只注意“物”的变化,例如马路的修筑、楼房的修建、树木的栽种、房屋的管理等等。这就必然忽视人的作用,特别是普通劳动者、普通居民的 作用,往往把人变成了物的从属品。

2、仍然存在“大政府”与“小社会”模式

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中,社会的很多功能和事物矛盾都集中在政府身上,政府直接面对社会,直接从事大量的具体微观的管理活动,从而形成了“大政府,小社会”的模式,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由于政府直接管理社会事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事务不断增加,政府的负担会越来越重。而当社会事务管理达到一定量的情况下,就不得不进行新的权力划分,增加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编制,这样就形成了政府和人员编制的恶性膨胀。另一方面,政府几乎包揽社会中所有的事情,便抑制了社会的自我发展,社会的自治功能就会变得越来越弱。

3、政府对民间社会组织扶持的缺失

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我国民间社会组织并不是很多,很多组织只是个形式,在城市社区管理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从观念上没有对民间社会组织的重视,所以对社会组织日常运作并没有给与应有的扶持,比如资金不足。即使对民间社会组织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对民间社会组织监督并不完善,经常会出现“重登记、轻管理”的局面。

(五)社区工作者队伍薄弱,专业化程度较低

目前,从事社区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未经过社会工作的专门培训,缺乏社会知识和专业管理知识,其工作方法多是行政方法。另一方面,我国居委会工作人员大都不是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工作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这就降低了我国城市社区管理工作人员的队伍素质建设,拥有这样的团队,完善城市社区管理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六)相关法律存在严重的滞后性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社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随着“单位制”的逐渐松动,大量出现的“社会人”需要依靠社区来进行管理,这就对社区中的街道办事处与居委会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相关法律文件对于这种变化的社区情况显示出了严重的滞后性。例如,虽然街道办事处在城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国家权力重心在逐步往街道层面下移,和改革开放前相比,街道承担了更多社会管理的职能,但是,作为现在街道办事处工作的法律依据的《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却是许多年前制定的,而且条例内容比较简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阶段街道办事处的工作需要,使其依法行政失去法律支撑。居委会作为群众自治组织的问题也与其类似,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虽然日益得到强调和重视,但是现行的《居组法》已是十余年前颁布的,法律规定已经明显不适应居委会的工作需要。

三、城市社区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重视公民意识的培育

社区参与不仅仅是社区建设的内在动力,也是社区自治的内在动力。社区管理离不开居民参与,没有居民参与,社区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社区居民参与的程度直接影响社区管理的发展,而缺乏居民参与是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管理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可以说,目前城市社区是“没有公民的社区”,无论是社区精英还是普通居民,都比较缺乏公民意识。现代公民是以关心公共事务、参与公益事业、承担社会责任为基本标志的。公民意识体现在社区中就是居民的“社区意识”。有了社区意识, 居民才会真正认识到“社区是我家”的公共意义,才会产生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亲 和力。社区中的居民没有公民意识,也就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因此,要培育公民意识,促进居民向公民的转变。培育公民意识的途径是让居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和建设。要让居民认同社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参与社区管理。因此,要建立居民多层面地参与社区各类公共事务管理与建设的制度化机制,为社区居民提供平等的参与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增强自主性。但更关键的是,要让参与者分担责任,增强居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而不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顾个人权利而忽视社会责任。

(二)加快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

社区管理体制是社区正常运行的重要基础,是构建和谐社区的重要保障。发达国家社区管理在逐步走向公众化、社会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同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社区管理模式,同时也基本形成了社区内的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而我国目前实行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与管理模式仍然属于“行政单一化”的传统模式,政府在城市社区管理中仍然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这与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不适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市社区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要改革现行的城市社区管理体制。具体工作如下:

1、合理调整街道办事处的功能

城市社区的管理,是城市基层工作的基础,但这种管理不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延伸,而是一种自我管理,属自治管理模式。因此,冲破固有管理观念,创新管理体制,是构建和谐城市社区的重要环节。首先,要调整管理体制,下放管理权限,包括计划管理权限、城市规划权限、财务权限和人事权限等等。其次,是增大街道办事处的管理权限。街道办事处是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真正主体,而他们所承担的责任、义务同自身拥有的权力极不适应,这就造成了许多社区管理事务上面没人管、下面管不了的局面。加大街道办事处的管理权限,第一应该是赋予其综合协调的权力,第二是增强其管理职责,扩大其管理权限,使街道办事处对辖区内的社区管理、社区服务、社区治安综合治理、社区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环境保护等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均能行使相应的职权,使街道办事处真正成为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

2、明确界定居民委员会的职责

解决居民委员会工作行政化问题,提高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度,是实现社区民主自治的重要前提。在批判居委会行政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城市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实行“议行分设”,即将居委会原先的议决权和执行权分离,居委会只作为议事和决策机构,由居民选举产生,成员兼职且是义务的;另外成立社区工作站,作为专门的执行机构,为居民提供服务。比如深圳盐田为了让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得以实现,进一步推行了“居站分设”,也就是成立社区工作站作为行政代理机构,专门承担原先由居委会承担的行政事务,这样居委会承担的行政事务就可以剥离出来,从而可以专门发挥自治功能。学者将这一做法称之为“深圳盐田模式”。对于“议行分设”的做法,我们肯定其意义,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降低居委会的行政化色彩。但是,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在我国社区发展的现有阶段上,“议行分设”只是使居委会在形式上褪去了行政化的色彩,实质上只有“行”而没有“议”,居委会成员兼职、不拿报酬,对社区事务做不到全面了解,议事和决策能力难以保证,并且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这样运行的结果是居委会的地位被虚化。在“居站分设”的做法中更加明显,居委会面临边缘化的危机。关于居委会的改革,问题的关键不在于组织是按照什么原则以及什么模式来设置,关键的问题是:能否为居民的参与提供广泛而畅通的渠道;能否真正整合和体现社区居民的意志;能否真正起到沟通政府与社区居民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政府部门可以对居委会承担的事务进行分类,属于自治事务的,由居委会自行负责;属于行政事务的,政府可以与其签订协议,实行行政代理,不 需要另外成立专门的行政代理机构,而且在现阶段居委会可以通过承担部分行政事务提高自治的能力。总之,要让居民委员会卸下不必要的“重负”,淡化其行政色彩,提高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度,有利于社区参与,有利于社区功能的发挥。

(三)加大财政对社区建设的扶持力度

经费严重不足是制约社区建设的突出问题之一,政府对社区建设的主导作用不仅体现在领导重视、组织建设、责任机制和政策扶持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资金、设施支持和财政预算上,各级政府应将社区建设与治理所需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并应在现有投入的基础上保持逐年增长。因此,各级政府公共财政都要加大对社区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并不断增加投入数额。比如在有条件的经济发达城市,应将政府财政投入所占社区服务资金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到50%,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将政府财政投入所占比例提高到30%。这不仅是由公共财政的职能所决定的,而且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居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的现实需要所决定的。

(四)政府在促进社区管理中的作为

1、转变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观念

第一,由单一的政府主体管理观念向多元化主体管理观念的转变。

在社区管理中,就必须改变传统的依靠政府、等政府指令的管理观念,充分发挥社区各种主体的优势,协调好社会团体、志愿者服务组织、企事业单位、物业管理公司、业主委员会、居委会等各社区主体之间的关系。系统地挖掘各种主体整体合力的作用,让他们共同参与和参加社区管理,提高社区综合管理能力。

第二,从“以物为本”的管理观念向“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转变。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特别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的,已经充分证明了人才的作用,人是知识的创造者,是经济竞争的主体,是财富之源。因此在社区管理中,必须顺应新的时代的发展趋势,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注重以人为本的管理。对物的管理是服务于人的,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确保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这就应该做到尊重人,特别是要尊重为社会的发展而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普通的社区居民。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劳动。还要关心他们的各种利益,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同时还要为他们的生活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更好地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当然在社区的管理中,对“物”的管理也是很重要的,但是“物”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是为“人”服务的。同时在管理中,要把社区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社区管理工作的重点,努力创造各种条件,吸引各方面的人才,调动社区广大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做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形成积极向上、群众热情参与社区管理的良好风气。

2、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方向

我国行政体制与机构改革发展的实践已证明,“小政府、大社会”模式是政府改革方向,我国五次机构改革无不以此为目标。应进一步树立小政府、有限政府的理念,坚定不移地进行职能转变;要突破政府职能和权力只在行政机关内部上下转移的框架,实行管理重心、权力向社会、社区和民间组织转移;要切实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树立政府就是服务的基本理念,强化政府的服务功能;缩减机构和人员编制,确立政府对社会的管理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要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思路重新构筑政府与企业事业、政府与社会、社区的合理性关系,并用法律的刚性加以明确规定。

3、政府应加大对民间社会组织的扶持

政府要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为其营造良好运作环境,并规范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准政府性质的社会团体介入社区工作的行为方式,积极培育管理型、咨询型、服务型中介机构,丰富和健 全其类型,充分发挥其“良好的润滑剂”作用。同时,应建立社会组织发展指标体系、评估体系和监督体系,对于已有的不规范的社会中介组织要加以整治。

因为民间社会组织是社区建设的主体之一,也是社区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如何培育和管理民间社会组织,是深化城市街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我们一方面要扶持、引导民间社会组织发展,但另一方面更关键的是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管理制度。

首先,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民间社会组织的作用。实践证明,民间社会组织在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繁荣社区公益事业、强化社区自治能力、拓展就业和再就业渠道、推动民主法制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和促进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其次,加强对民间社会组织的扶持、培育力度,为民间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条件和保障。政府有关部门可以制定税收、财务、人事、工资、福利和劳动用工等方面优惠政策,比如对于民间社会服务组织从事社区服务活动在区别认定后给以免税、减税等优惠政策,以鼓励它们投身于社区公益性、低偿性服务。对于社区所必须的社团活动,政府可以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可以通过专款专用的形式下拨,也可以通过项目招标的形式,由社区社团公开竞投,以获得项目资金的形式得到政府资助。政府还可以为民间社会组织在社区的服务活动提供场地支持。

再次,加强对民间社会组织的管理和监督,保证民间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要改变目前“重登记、轻管理”的局面,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法规、政策,对民间社会组织实施分类管理,不断健全登记管理制度,探讨社区民间组织备案制度,引导民间社会组织规范运作,加强民间社会组织自律建设,重点加强对民间社会组织活动合法性的监督。

(五)加强社区在岗人员的培训

采取听讲、讨论和总结交流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其管理知识,提高其管理水平。各高校要加强社区管理、社会工作方面的专业设置,培养优秀的专业化人才并鼓励他们参加社区工作。社会力量办学中这方面人才的培训力度也要加大,为在岗人员提供较多的“充电”机会。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提升社会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社区管理工作者队伍建设,以此优化人员结构。

(六)加强相关法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保证,以往我国的许多改革都是在缺乏必要的制度和政策条件下进行,这不仅很容易导致改革走回头路,而且使改革在实施过程中遇到诸多的障碍和制约,影响改革的进程和效果。而社区管理体制创新本身是一项系统的配套工程,它涉及利益调整、资源整合、权力下放、组织互动和其它相关制度创新,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和社区民主进程。因此,政府应积极给予制度供给和政策引导,为体制创新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制度和政策环境,切实做到改革有法可依,使社区管理在有序的法制轨道上正常运行。这其中,当务之急是重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明确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和定位;加快修订民间社会组织的法律法规,以适应变化发展了的形势需要。

结 语

综上所述,不难看出目前学术界对社区管理的研究存在理论滞后于实践发展的问题。随着城市社区建设的飞速发展,社区管理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而现有的学者们对社区管理问题研究的理论大多集中于政治学和社会学方面,一定程度上造成社区管理中出现的诸多问题难以从现有的理论中找到解释,社区建设和管理出现问题产生后再找理论应对的尴尬局面。再有就是学科研究范围狭窄,社区管理研究是一个涉及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领域,但目前的研究成果大多集中在社会学、政治学和管理学上,经济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明显不足-需要今后学者们和社区管理实践者们的共同努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不论是政府加强法制建设、变革管理方式、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还是发展社区非营利组织都将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各主体履行自身职能,规范自身行为,才能使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熊琴:《城市社区管理问题研究综述》,社区管理,2006,(8)。【2】 吴新叶:《城市社区管理中的政府失灵》,城市管理,2006,(6)。【3】 陈伟东:《社区自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4】 卢汉龙:《中国城市社区的治理模式》,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4,(1)。

【5】 杨鸿台:《城市社区体制改革与法制建设研究》,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6】 何海兵:《中国的城市“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与社区发展》,当代中国研究(美国),2006,(1)。【7】 韦克难:《社区管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8】 马军涛:《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4,(3)。【9】 刘勇:《对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若干思考》,沈阳工程学院学报,2006,(1)。【10】 陈雅英:《论城市社区管理面临的问题及管理新体制》,福建行政学院,2007。【11】 熊琴:《社区管理问题研究综述》,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6,(5)。【12】 袁方:《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2006年版。

第四篇: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存在问题与对策

摘要:农田水利工程是民生的基础,是确保农业生产的根基,是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章分析其建设问题,探讨其控制对策。

关键词: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问题;策略

引言

农田水利建设关系着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是我国的农业经济命脉,在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好坏,直接关乎着农业的发展,其影响重大、意义深远。现阶段农田水利的主要问题

常用的农田水利工程一般包含渠系建筑物、小型水库、扬水站、小型水电站等。这些农田水利建设经常存在资金来源多样,权属单位复杂,管理单位不统一的问题。比如某地的农田水利工程设施建设,资金来源部分是镇、村、乡集资,部分是地方农田水利项目资金,部份是中央专项资金。由于存在各种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农田水利工程建筑物和设施的质量和安全以及运行和管理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和隐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前期规划不全面,沟通交流少

因为存在着年代历史等等原因,农田水利的规划并不是一次性的统一规划布置,一个水利工程也不是一个单位承建,其配套及关联的工程设施项目也并没有统一设计标准和安全质量标准。承建单位你建你的,我修我的,管理部门你管你的,我看我的,导致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着规划乱象,落实不畅,使用不便,工程实用性、安全性、效益性不能同抓同落实,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农田抗旱排涝难的问题。

1.2 工程项目建设不到位复建多,建后少管理

因建设资金来源,工程项目权属不一,农田水利工程项目的功能目标和使用标准各不行同,并且因为农田水利工程大都是小型水利工程项目,设计的起点不高,技术含量低,往往运行后不久就不符合生产要求或其他部门的标准。使得工程建设完成投入运行时间不久,就要由另一部门拆除重建,这样反复建设,不仅浪费国家地方和人民的资金,并且严重的影响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打乱了正常的产秩序和习惯。特别是很多小型工程项目因为前期建设有专项资金,移交后维护管理存在资金缺口和有效监管,经常是建的效果很好,使用了一段时间因疏于维护管理和修理,导致工程项目效益低下。

1.3 基层农村水利建设投资有限不够重视

因为农田水利的现状是分层分级管理,做到层层落实,层层重视,各级政府的意识尤其是下到村委会的意识还是不够的。同样农田水利资金也是层层落实,到了实际落实的最下一级政府和村里本身专项资金就很有限,再加上乡镇和村委的经济状况大都是存在资金缺口的,即便有了申请下来的补贴资金,也经常被用于更容易实施和更容易被看到的修路、修桥等公益事业。落实到最后农田水利就给人感觉是农民自己的事,各级部门缺乏更加重视的意识。

1.4 农民群众对农田水利积极性不高

农民群众经常这样理解,水利工程建设是国家的工程,理应国家来管,水利工程不是我老百姓操的心。因为传统习惯和观念的问题,甚至经常存在农民群众对农田水利建设存在抵触情绪的情况,有时存在部分费用需要农民群众负担的时候甚至出现了不可调和的纠纷。

1.5 农田水利建设管理单位能力尚显不足

由于我国农村体制机构的改革等历史原因,农村基层水利工程站点的管理和业务人员存在着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年龄两头沉中间轻,文化和专业水平不高,缺少专业技术骨干等问题,加之水利管理部门缺少专项的有效可行的管理和足够的投入,也影响了基层管理单位的业务能力。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管理措施与建议

2.1 加大水利资金投入,根据地区特点全面发展农田

水利 长期以来,我国的“水瓶颈”问题一直令人担忧。由于投入不足的原因,水利一直面对建设滞后、保障水平偏低的尴尬,概括而言,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大江大河防洪体系需要完善,城市防洪标准需要提高,病险水库需要加固,新增加工程需要建设,贫困地区缺水问题需要解决。为此,国家要加大水利资金投入,建立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专户管理,专项用于水利兴修重点工程和水毁工程补助,整合土地整治、农业综合开发、以工代赈、扶贫开发、小农水、水保等涉农资金,发挥资金规模效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科学合理确定政府在水利改革发展中的事务边界,进一步规范各部门在水利资金和项目管理中承担的职责、审批权限、审批环节和程序,明晰部门责任,加强统筹协调,提高财政水利资金的分配管理效率,完善财政水利资金预算管理机制,除了优化转移支付体系,还要改进预算管理和控制,加强财政水利资金绩效管理。同时改进和加强财政水利资金监管,进一步规范流程,加强对权力的约束,减少自由裁量权。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信息公开,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健全水利资金分配使用的风险防控机制。

2.2 健全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

为了高标准建设好投资的水利工程项目,各项目要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在已有的各项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人员分工,落实工程管理人员、项目监理人员的职责;严格按程序施工。施工中,各项目管理、监理人员要对每道施工工序质量严格把关,确保工程质量。对施工企业不按施工程序操作、质量不合格、不听从管理人员和监理指挥的,要有相应的处罚措施。要采用量化指标,精确控制每道工序,将一切可能发生的质量问题扼制在萌芽状态;严格考核施工队伍,落实奖惩办法。施工中,各项目经理、现场五大员要确保到岗到位,各施工企业必须认真按照《施工需知》组织施工。项目法人要进一步加强管理,要始终把握工程建设质量关,从严要求参建各单位,精心组织施工,合理安排工程进度。项目法人要督促施工单位倒排工期,按照施工计划上足施工机械和施工队伍,抓紧施工。做到定期结账、定期评比,将各项指标纳入考核内容;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各项目法人在保证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前提下,要进一步落实水利建设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对施工操作、施工机械及施工用电等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安全规程进行作业,确保人身安全、设备安全、施工安全;做好工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各业主及施工单位要及时做好施工资料、监理资料、管理资料,做到边施工、边收集、边整理,保证资料的真实、完整性。

2.3 做好农田水利设施的看护和保养工作

坚持探索创新,突破小型水利工程建管模式,通过市场化运作,采取租赁、承包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调动承包大户的积极性,增加对农田水利的投入。加强对水利设施的看护和保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按照“谁承包、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将责任落实到当地的群众身上,由他们专职负责看管和维修,采取专人排查与群众举报相结合的模式,指派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定期检查指导水利工程管护情况,督促各负责人员把农田水利设施的管护措施落实到位,进行科学管养。同时,还要公布农田水利设施保护监督举报电话,发动群众及时举报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的行为。为有效解决农田水利设施维修资金的支出,政府除每年拨出专项经费用于基层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进行补助外,还要鼓励和动员当地群众利用空闲时间,出力对农田水利设施进行统一维修,实施全民养护。

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更加合理地开发利用和配置水资源,科学治水、科学用水,科学管水,为现代农业的发展、社会经济的繁荣、生态环境的平衡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龚达林.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01:160-161.[2]吕海峰.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1:127.[3]周镇来.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理中的问题与相关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5,02:63.

第五篇:制药设备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内容摘要:随着制药业的发展和现代管理的发展,制药设备管理在制药企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直接影响着制药企业的产品质量,关系着制药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受传统制药企业设备管理观念的影响,制药企业的制药设备管理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制药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十分必要,能够有效解决制药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同时,研究制药设备管理中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能够加强我们对制药企业设备管理工作的认识,对制药企业的发展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制药设备管理的必要性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当前制药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探索了制药设备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以提高制药设备管理水平。

关键词:制药设备;管理模式;制药企业

一、制药设备管理的必要性

(一)GMP的要求。

GMP要求对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严格管理。而制药设备是药品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药品生产的质量。GMP对制药设备有着明确的规定,要求制药设备的设计、安装以及生产方式能够适应当前企业药品生产的要求。并且,制药设备要便于清洗,能够进行消毒和灭菌工作。同时,制药设备要保证其使用效率,减少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另外,制药设备应符合制药工艺的要求,制药设备应保证功能的多样性,并积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制药过程进行控制和分析,自动剔除不合格产品。因此,制药企业加强制药设备管理是GMP的要求。

(二)药品质量的要求。

制药设备的功能和使用性能是药品质量的重要保证,加强制药设备管理是药品质量的要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制药设备的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而制药设备的状态和功能对药品质量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同时,药品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只有保证制药设备质量和安全性才能保证药品的质量。因此,制药企业加强制药设备管理是药品质量的要求。

二、制药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设备管理模式滞后。

制药企业的制药设备管理工作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技术领域、制药专业、以及设备故障维修管理等各个方面。同时,制药设备的故障往往属于突发性故障,设备管理人员在处理设备故障时会遇到很多问题,直接影响设备管理的质量,导致药品生产的质量无法保障。同时,制药企业制药设备管理工作的管理模式十分落后,管理岗位职责不够明确,导致设备管理各部门对管理故障相互推诿,严重影响了设备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阻碍了制药企业的发展。

(二)设备验证不完善。

我国质量管理部门应对制药设备进行质量验证,保障制药设备的质量合格,确保制药设备的使用性能。但是,当前我国制药设备验证工作不够完善导致制药设备验证流于形式。一是制药设备的验证由制药设备的工程师负责,而制药设备工程师缺乏专业的制药设备验证技术,导致设备验证质量较低,无法保证制药设备的质量;二是我国的制药设备验证工作处于失控状态。而制药设备验证需要对制药设备的工艺技术、生产的产品质量等进行详细的验证。但是,当前,我国大多数设备验证工程师将设备验证工作看成一种负担,并没有认真对待设备验证工作,导致制药设备验证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三是我国的制药设备验证缺乏设备生产计划和设备验证计划,导致制药设备验证工作往往无法按期完成。

(三)设备管理团队建设存在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制药设备的信息化水平和自动化水平越来越高。这就对设备管理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制药企业制药设备管理组织涣散,组织内部职责不够明确,导致制药设备管理工作不够协调,管理水平不高。同时,制药设备管理人员缺乏信息化管理技能,无法对信息化和自动化的制药设备进行管理,严重阻碍了制药设备管理质量的提升。另外,制药设备管理团队的专业结构不够合理,团队成员之间不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导致制药设备管理水平不高。

(四)制药企业缺乏重视。

虽然制药设备对制药过程有着重要影响,但是仍有部分制药企业仍然不够重视制药设备管理工作,导致制药设备管理不足。一是制药企业缺乏对制药设备管理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导致我国的制药设备管理工作发展缓慢,管理水平较低;二是制药企业缺乏对制药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导致制药设备的故障无法排除,严重影响产品生产的顺利进行。并且,由于制药企业不重视制药设备的维修与养护工作,导致制药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受到损害之后无法修复,严重影响了制药设备的使用性能。

三、制药设备管理问题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有效的制药设备管理工作模式。

制药企业应积极建立有效的制药设备管理工作模式,提高制药设备管理质量。一是制药企业应积极规范制药设备的管理与维护工作,积极落实制药设备管理岗位的职责,规范制药设备润滑管理,加强制药设备的巡检和点检工作,定期监测制药设备的状态,保证制药设备的使用性能;二是制药企业应积极开展部门周例会和班组班前会,对制药设备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及时发现制药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积极改进;三是制药企业应积极实施绩效管理,确定制药管理绩效目标激发绩效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为此,质押企业应科学制定绩效计划目标,制作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表,加强绩效沟通和绩效改进,提高制药设备管理质量。

(二)加强制药设备验证。

一是制药设备验证部门应积极建立制药设备验证委员会,使验证委员会负责制药设备验证工作,积极明确验证委员会的职责,加强验证委员会对设备验证的管理;二是制药设备验证部门应根据制药设备的生产进度制定科学的制药设备验证计划,保证制药设备验证工作的顺利实施;三是制药设备验证部门应积极实施制药设备验证工作,制定科学的制药设备验证流程,加强对制药设备验证的项目化管理,提高制药设备验证工作质量。

(三)加强制药设备管理团队建设。

一是制药企业应对制药设备管理岗位进行分析,明确制药设备管理岗位的职责,根据制药设备管理工作需求调整制药设备管理岗位;二是制药企业应积极采用人员竞聘上岗制度,遵循公正、公平的原则进行上岗竞争,提高制药设备管理工作人员的整体质量,进而实现制药设备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三是随着制药设备的信息化和自动化发展,制药设备管理团队应积极聘请高素质的、具有信息技能的制药设备管理工作人员,以适应制药设备管理信息化和自动化发展。

(四)积极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制药设备管理。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制药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对制药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药设备管理应积极采用信息技术进行管理。一是制药企业应积极引进高素质专业化计算机信息技术人才对制药设备管理进行指导,确保制药设备管理技术的科学性;二是制药设备管理应积极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对制药设备进行管理,实现制药设备管理信息化发展,提高制药设备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四、结语

制药设备是制药企业进行产品生产的重要工具,制药设备管理直接关系着药物产品的质量。同时,制药设备管理工作是我国药物管理的重要要求,也是药物质量的重要保障。虽然,我国制药企业的制药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但是,经过学者的相关研究和企业制药设备管理工作的改进,我国制药企业的制药设备管理质量一定会逐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朱方柱.加强机械设备管理提高设备经营效益[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7,12

[2]赵禾粼,姚元超.制药设备管理与GMP相适应的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7

[3]周用松,阮峰平,尚加振.制药企业医药机械设备的科学化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4

下载城市水利工程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市水利工程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阳市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信阳市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文章通过了对信阳市的实地调查和对有关交通部门的走访分析了信阳市城市道路交通存在的问题和特征以及城市道路交通面临的严峻挑战......

    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城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随着对传统福利住房分配制度的改革,物业管理这一新兴的管理模式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与居住环境,提高了人们生活质量。同时,存......

    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新时期新形势下儿科学临床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2009年02月14日 来源: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关键词儿科学临床教学教育改革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疾病熟悉不断深入,医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存在问题与对策

    《有效教学——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培训心得 赫章县民族中学:项维 课堂教学中,只有努力地满足学生的认知活动,才能让学生爱学、好学、乐学,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然......

    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苏州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以南京市秦淮区社区为例 社区是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而出现,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而日益兴旺起来的......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有效对策[合集]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有效对策 【摘要】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推动我国农业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就当前来看,我国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当前公司的设备和车间管理中,管理人员的思想上比较消极和被动,处理事情的方法上也有误区,以罚代管和只要汇报了就完成任务了的思想很严重。鉴于此,......

    我国大型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企业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企业的运转是由资金、人力、设备、信息沟通、策划、物流等重要因素组成的。作为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重要因素之一,设备是企业进行生产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