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饶平2018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意见
饶平县2018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意见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教基厅〔2018〕5号)和《广东省教育厅转发关于做好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粤教基函〔2018〕34号)精神,为确保招生入学工作平稳有序进行,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就全县2018年中小学招生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职责,抓好招生各项工作的落实
招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阳光招生是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容,是校园稳定的重要手段,是维护教育系统形象的重要保证。各中小学要以公平公正为核心,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信息公开为重点,以严格管理为根本,以优质服务为依托,以有效监督为保障,认真贯彻国家、省和市关于中小学校的管理法规和招生政策,确保2018年我县中小学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为我县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营造良好氛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坚持实行属地管理。各镇教育部门要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加强领导,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制度,统
筹做好辖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方案的制定工作,并于5月1日前上报我局教育股备案。
二、依法治教,规范义务教育招生行为
(一)坚持就近免试入学,合理划定招生范围
各学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确保公平和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充分依据人口分布、地段内学校规模和生源等情况,做好入学地段的统筹规划,合理分配地段学位,科学确定各学校的服务范围,依法做好新一年招生工作,保证所辖区域内每一位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接受义务教育。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2012年8月31日及以前出生),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均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任何学校不得收取未满6周岁的儿童入学。任何学校在录取新生时不得进行任何形式的测试。任何学校在办理新生入学手续时,不得与如计划生育等其它条件相捆绑。
各学校要结合本地实际,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学位分配办法和操作程序,保证小学和初中新生招生工作健康有序进行。学位不均衡、供求矛盾突出的县城区和镇区招收新生要不断完善义务教育和操作程序,按招生服务半径划片招生。县直属小学实行公开摇号招生,保证小学和初中新生招生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二)因地制宜统筹安排,保障不同群体入学
各学校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以流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 2
日制公办学校为主”的工作要求,因地制宜,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依法接受义务教育。要办好特教学校,依法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满足区域内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的需要。普通公办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对烈士子女、符合条件的现役军人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子女及其他各类优抚对象,细化入学操作程序,落实教育优待政策。在招收国际学生时,要按照《学校招收和培养国际学生管理办法》(教育部 公安部 外交部第42号令)有关要求,规范学校招收、培养、管理国际学生的行为。
(三)优化学校规划布局,增加优质学位供给
要落实《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粤府〔2017〕48号)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增加幼儿园中小学学位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的意见》(粤府办〔2017〕67号)要求,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加快学校建设,保障足够的学位供给。要全面实施消除大班额专项规划,严控控制存在大班额、大校额学校的招生计划,小学一年级和七年级的班额要符合省定标准要求,确保在零增量的基础上,逐步消除现有大班额。
(四)全面实现阳光招生,确保招生公开透明
各学校要提前公开秋季招生政策、招生计划、报名时间、招生程序、咨询电话、投诉电话和信箱,要及时、妥善处理招生工
作中出现的特殊情况和问题。各中小学校要严格执行“阳光招生”政策,确保招生公平、公正。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需刊登招生广告的应于5月1日以后进行,并在发布招生工作通知或招生简章的同时,报送一份给我局教育股备案。
(五)严格执行收费政策,坚决治理乱收费行为
各学校要落实省、市关于实施免费义务教育的各项政策和规定,把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工作做实做细。严格执行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审计署《关于印发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的通知》(教基一〔2012〕1号)以及《潮州市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工作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坚决禁止学校以任何名义和方式收取择校费、借读费,坚决禁止学校以招收特长生的名义收取任何费用。实行收费公示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和省有关学校收费的相关规定和要求。加强学校服务性收费和代收费管理。规范学校或教育部门接受社会组织和个人捐赠行为,禁止收取与升学挂钩的任何费用。坚决查处各种违规收费行为。
三、严格管理,维护高中阶段招生秩序
按照普职比大体相当原则,科学编制高中阶段招生计划,合理配置普通高中和中职教育学位资源,统筹抓好普通高中招生工作。落实指标到校政策,完善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按比例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办法,每所优质普通高中学校以不低于50%的招生名额,按初中学校在校生数,直接分配到区域内各初
中学校(含民办),并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倾斜。
各高中阶段学校要在充分尊重考生自主选择升学意向的前提下,确保更多初中毕业生升上高中阶段学校。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要按照市招生委员会、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执行。严禁普通高中学校招收“挂读生”和变相招收“借读生”,严禁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各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招生政策,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行为,维护招生秩序,确保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工作公开、公平、公正、有序进行。
四、严格规范民办中小学校招生行为
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的指导和管理,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核准招生计划和招生范围。学校依法自主招生的简章及公告,须向我局各有关部门备案,同时通过学校网站向社会公布。民办学校的招生简章公开内容应包括学校办学情况、招生计划、招生程序、面谈范围、收费标准、“三个承诺”(不提前开展报名和面谈等工作、不收取各种特制的学生个人简历及各类获奖证书、招生录取不与任何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挂钩)等。
规范民办中小学招生面谈的程序。民办学校仅可组织一轮面谈,严禁组织两轮及以上的面谈。严禁学校利用面谈进行任何形式的学科知识考试或测试。严禁对报读民办学校的学生家长组织 5
任何形式的测评、调研等活动。民办学校的面谈过程应向市和县(区)两级教育行政、督导、监察部门以及学校家委会代表等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严格落实招生入学工作纪律
各招生学校和生源学校必须严格执行上级招生文件和政策,严格落实教育部“十项严禁”纪律要求,健全民主监督机制,通过设立举报电话、举报邮箱等形式,畅通监督和举报渠道,妥善处理招生工作中的各类矛盾。对违反招生纪律规定的部门、学校、校长及责任人,视情节轻重,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分别给予严肃处理。
第二篇:2013年广州市中小学招生考试工作意见
二〇一三年广州市中小学招生考试
工作意见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以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招生制度改革的通知》(教基〔2002〕26号),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招生考试评价制度,规范我市中小学招生管理工作,确保招生考试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现就2013年全市中小学招生考试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关于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的意见
(一)关于小学招生工作的基本原则。
1.小学招生实行属地管理,免试就近入学。凡2007年8月31日及之前出生,年满6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等,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因疾病或特殊情况,需要延缓入学或免予入学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居住地所属小学提出书面申请,并报区(县级市)教育局审核批准,延缓入学期满,应即入学。
2.小学生就近入学是指相对就近入学。根据原国家教委《关于制定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义务教育实施步骤和规划统计指标问题的几点意见》规定,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原则上应在3公里以内。
3.小学学位分配坚持以实际居住地为依据、人户必须一致的原则。凡具有本市户籍的适龄儿童,以其有效居住证明(房产证明、购房协议、宅基地证明、集资房证明、拆迁协议、租赁合同等)和户籍证明为依据,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规定时间内到居住地所在区(县级市)教育局按地段划定的小学办理报名手续。
4.除经市教育局审定的少儿体校外,小学严禁招收体育、艺术及其他项目的特长生或将适龄儿童特长与小学入学挂钩。
(二)关于初中招生工作的基本原则。
1.具有本市户籍(含12区(县级市)),在公办小学(含政府在民办小学购买的学位)毕业的学生(含经审核的政策性照顾借读生),按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在毕业学校所属区(县级市)范围内升学。因特殊情况需回户口所在的居住地升学者,由学生的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规定时间内向户口所在区(县级市)教育局提出申请,并提交有关居住证明(房产证明、购房协议、宅基地证明、集资房证明、拆迁协议、租赁合同等)。经户口所在区(县级市)教育局审核,符合条件者,按户口所在区(县级市)升学办法入学。具有本市常住户籍,在本市民办小学毕业或在外市小学毕业的学生,要求到公办初中就读的,应回户籍所在区(县级市)申请入学,按该区(县级市)升学办法入学。
2.小学升初中的学位分配办法由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按“免试就近入学”的原则确定。为适应深入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各区(县级市)要进一步完善电脑派位、对口入学、地段划分以及“九年一贯”等各种有效的初中学位分配办法。
3.小学升初中可保留一定比例的体育、艺术特长生。国家、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市教育局审核批准的艺术特色学校可按规定招收不超过当年本校招生计划10%的体育、艺术特长生(个别集体项目学校的特长生招生比例经市教育局同意后,可适当放宽,但不超过16%)。非经审定的学校不得招收特长生。要进一步完善特长生的认定标准和录取程序,学校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时,只能进行体育、艺术方面的技能测试,不得进行其他内容和书面形式的选拔性测试,对获得体育、艺术特长生升学资格的学生要在招生学校和毕业学校进行公示,以进一步规范特长生的招生管理工作。特长生招生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三)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
1.加强小学入学地段划分和初中招生计划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公办中小学严禁招收择校生。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要及时了解、掌握当地适龄儿童情况,要高度重视、妥善解决集体户、拆迁户、租住户和随祖辈居住的适龄儿童就近入读问题,合理划分小学招生地段,并保持招生地段范围的相对稳定。各区(县级市)教育局要在小学报名开始前向社会公布小学招生地段、招生计划,并报市教育局。
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应根据当地的生源情况和教育资源状况,合理制定小学升初中电脑派位或对口升学的范围,科学制定初中学校招生计划,并在招生工作开始前向社会公布招生计划,同时报市教育局。
要认真执行“八不准”和“三不准”规定。“八不准”即不准开设“奥赛”等竞赛课,不准以“奥赛班”等名义编设教学行政班,不准将“奥赛”成绩等与招生录取挂钩,不准将“奥赛”成绩等作为奖励加分依据,不准将“奥赛”成绩等作为编班和转学的依据,不准将“奥赛”等超课标内容列入考试,不准在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时进行文化科测试,不准在小学毕业考试前进行初中学校招生(特长生招生除外);“三不准”即不准班额超标(小学每班不能超过46人、初中每班不能超过50人)、不准以编班为目的实行任何名义的分层测试、小学入学不准实行学科测试,进一步维护义务教育良好的招生工作秩序。
新生入学后,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及学校要向社会公布招生录取结果,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学校须按《广东省教育厅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编班管理办法(试行)》(粤教基〔2006〕96号)做好学生编班工作,并按省、市有关学籍管理规定向属地所在区(县级市)教育局做好学籍申报、确认工作。
2.加强政策性照顾借读生的审核和管理。政策性照顾借读生的审核要严格执行国家、省、市的有关规定,不得随意扩大政策性照顾借读生的范围和条件(政策性照顾借读生的具体条件见附件1)。经区(县级市)以上教育局按规定核实并公示的政策性照顾借读生,由居住地所在区(县级市)教育局按“免试就近入学”原则安排到公办学校(含政府在民办学校购买的学位)就读。
3.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按《转发广州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解决办法的通知》(穗教转〔2010〕171号)执行。
4.各区(县级市)教育局要认真执行《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粤府办〔2011〕45号)和《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优秀外来工入户和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工作意见的通知》(穗发改社〔2010〕10号),高度重视、积极稳妥做好来穗务工就业农民及其他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工作。
5.切实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各区(县级市)教育局要妥善安排残疾儿童入学,努力为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残疾儿童提供多种形式的学习机会。对较为特殊的残疾儿童,需要延缓入学或免予入学的,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向学校提出书面申请,学校加具意见后报区(县级市)教育局审核批准。
6.各区(县级市)教育局要做好辖内困难家庭子女入学工作,妥善解决无自有房产的低收入家庭、失业家庭、拆迁户的适龄儿童、少年的入学问题,同时,也要与民政部门共同做好福利机构供养的孤残儿童入学工作。
二、关于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和高中阶段招生工作的意见
(一)深化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
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2007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指导意见的通知》(粤教基〔2006〕137号)的精神,要进一步深化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与高中招生制度改革要有利于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体现基础教育性质,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要改变高中招生仅以升学考试科目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力求在改革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表现评价、高中招生录取三方面予以突破,不断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
(二)关于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问题。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以下简称“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通过学业考试,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学生在各学科课程学习目标上所达到的水平。考试结果既是衡量学生义务教育阶段学业水平和毕业的标准,也是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学业考试须在初中教学任务完成后进行。
所有2013年初中应届毕业生均须参加学业考试。普通高中只招收参加当年学业考试的学生,需报考普通高中的返穗生、往届生必须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1.学业考试的组织与管理。
(1)学业考试工作由市教育局统—领导和管理,市招考办和市教研室具体组织实施。
(2)学业考试分考试和考查两部分。考试科目试题由市统一封闭式命制并组织实施;考查科目历史、地理、生物、信息技术四科考查题由市统一命制,由学校所在区(县级市)统一阅卷,其他考查科目题目由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或学校组织命制,并且严格按照《关于印发2012学广州市普通中学各项考试时间安排的通知》(穗教基教〔2012〕90号)规定的时间和要求组织实施。
2.命题的原则。
(1)命题要准确反映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
(2)加强考试内容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根据各学科的特点,适当加强试题的开放性、探究性和考试形式的多样性,不设置偏题、怪题,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公平性。
3.考试与考查科目及卷面分值。
全市统一考试的科目为七科:语文、数学、英语(含口试)、思想品德、物理、化学、体育。各科单独设卷。语文、数学、英语(含口试,英语口试按15分计入英语总分值,具体办法另行规定)三科卷面分值分别为150分;物理、化学、思想品德三科卷面分值分别为100分,其中思想品德开卷内容分值为60分。体育考试总分值为60分,具体考试意见另行规定。
由各区(县级市)教育局或学校负责组织的考查科目为八科:物理实验操作、化学实验操作、生物(含生物实验操作)、历史、地理、音乐、美术、信息技术,此外不得自设其他考查科目。
4.学业考试成绩呈现方式。
(1)学业考试成绩在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时,与所有考查科目一并以等级形式呈现在“广东省义务教育学生毕(结、肄)业鉴定表”上,等级分为A、B、C、D、E五个。凡因故缺考的考生,缺考科目的成绩以“缺考”记录。各学科学业考试等级的比例分别为:A(25%)、B(35%)、C(25%)、D(10%)、E(5%)。
(2)高中阶段学校招生以有利于学校录取和学生发展的方式应用学业考试成绩。
5.根据省教育厅《关于我省部分地区初中数学课使用科学计算器的通知》(粤教研〔2000〕3号)和我局《关于广州市中学初中数学使用科学计算器的通知》的精神,2013年,全市学业考试数学科继续使用科学计算器,考试使用的科学计算器由市统一确定型号和标准。
(三)关于初中毕业生综合表现评价的问题。
为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发展状况,应对初中毕业生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的综合表现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作为衡量毕业生是否达到初中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标准的重要依据。
(四)关于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工作的基本原则。
1.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的原则。
(1)普通高中学校只录取参加全市统一组织的2013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考生,各招生学校按考生志愿、考试成绩和综合表现评价结果择优录取,市教育局按市招考办提供的录取名册和实际注册结果办理有关学籍审批手续。
(2)坚持综合评价、择优录用和扩大高中学校招生自主权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将学业考试成绩和综合表现评价作为高中录取的重要依据,切实改变将学科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高中录取唯一标准的做法。
(4)普通高中录取的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2.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范围:
(1)省、市属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广雅中学、市执信中学、市第二中学、市第六中学、市铁一中学、广大附中、广东华侨中学、市协和中学、市美术中学、广州外国语学校等12所普通高中学校面向全市招生。其中广州外国语学校、市美术中学的特色生班安排在提前批录取前独立招生,市美术中学的其余计划按学校等级的相应批次招生,其余10所省、市属普通高中学校安排在提前批招生。
(2)区、县级市属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可在提前批面向全市招生,但招收学校所在区、县级市以外的学生人数不能超过本校当年招生总计划的15%,其余招生计划则面向本区(县级市)在提前批或第一批招生。
(3)除上述学校外,各区、县级市属普通高中学校面向本区、县级市招生。
(4)民办普通高中学校面向全市招生。
3.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印发<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的八条措施>的通知》(教基一〔2012〕1号)和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印发<广东省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问题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粤教基〔2012〕13号)的有关要求,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安排一定比例招生计划直接分配到初中学校的政策(即普通高中“指标到校”政策),其中省、市属示范高中部分招生指标面向全市分配,区(县级市)属示范高中部分招生指标面向本区(县级市)分配。具体方案见附件4。
4.除提前批统一安排外,其他普通高中学校的招生批次分别按省一级、市一级、区一级及以下学校划分;其他区、县级市属的面向本区、县级市招生的学校的招生批次由各区、县级市确定,但整个招生进程必须与全市保持一致。
5.各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范围、批次、计划等详见《二〇一三年广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报考指南》。
6.经区(县级市)招考办审核的政策性照顾借读生(详见附件2),可享有与本市户籍的初中毕业生同等的报考资格。非政策性照顾借读生可报考公办普通高中择校志愿、民办普通高中以及各类职业类学校。
7.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46号)的精神和省有关规定,为与我省异地高考方案衔接,具备以下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可报考我市公办普通高中公费计划:监护人在我市有合法稳定职业、合法稳定住所(含租赁)、按照规定在我市参加社会保险满3年,且在我市具有初中学籍满3年的初中毕业生。
8.各招生学校必须切实完成市、区(县级市)下达的招生任务(含择校生),学校招收择校生必须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加强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收择校生管理的通知》(粤教职函〔2011〕168号)精神,省、市一级学校招收择校生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招生计划数(不包括择校生数)的20%,区(县级市)一级学校招收择校生比例最高不得超过招生计划数(不包括择校生数)的15%。各学校按市、区(县级市)教育局下达的招生计划,确定招收公费生与择校生的计划比例和人数,并报市、区(县级市)教育局审核后向社会公布。学校按学生志愿、考试成绩和综合表现评价结果择优录取择校生。择校生按有关规定缴纳择校费。各学校在完成当年招生计划后,原则上不再额外增补招生计划。
9.普通高中学校因未录满招生计划或因学生未到校注册而留有空余学位,需进行补录的,应通过市招考办网站等渠道向社会公开补录计划,并同样按考生志愿、考试成绩和综合表现评价结果择优录取;其中,原未到普通高中学校注册的学生自动丧失该校的录取资格,且不能再参加普通高中学校的补录。
10.国家、省、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市教育局审核批准的艺术特色学校可招收体育、艺术特长生。各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招收体育特长生占本校当年招生计划为:不少于2%、不超过5%;招收艺术特长生的比例原则上占本校当年招生计划的3%(个别集体项目的学校特长生招生比例经市教育局同意后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5%)。要规范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管理,进一步完善体育、艺术特长生的认定标准和录取程序,要向社会公布体育、艺术特长生招生计划,录取结果要在招生学校和毕业学校进行公示。凡体育、艺术特长生未录满的计划数,一律纳入该校的公费计划之中。特长生招生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11.所有示范性普通高中必须按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规模进行招生,即设不低于12个班的招生计划。
12.实行特色课程的普通高中学校,其配套招生方案须经市教育局普通高中特色课程专家评审小组评审通过后方可实施。
13.高中阶段各类职业学校,实行统一录取管理,分两步完成:第一步:中职学校在我市招生录取系统完成录取已报名参加中招统一录取的考生。第二步:中职学校在我市招生录取系统上进行注销和注册入学。具体录取办法由市招考办制定。高职院校的五年制高职班的招生考试工作由省教育考试院统筹组织管理,实行单考单招。
14.未被高中阶段学历教育学校录取并准备就业的考生,应按《转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等部门关于积极推进劳动预备制度加快提高劳动者素质意见的通知》(粤府办〔1999〕75号)规定参加劳动预备制培训。
(五)关于加分录取和照顾录取的基本政策。
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的规定,下列各类考生可给予照顾录取:
1.户籍在本市的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子女报考广东华侨中学,烈士子女,驻边疆国境的县(市)、沙漠区、国家确定的边远地区中的3类地区和军队确定的特、一、二类岛屿部队现役军人子女,予以加20分投档录取。
2.残疾军人、因公牺牲军人子女、荣立二等功以上现役军人子女和一至四级残疾军人子女,因公牺牲人民警察子女、一级至四级残疾人民警察子女和2013年5月31日前9年内参加过联合国维和部队的在穗人民警察子女,少数民族学生,海外高层次人才子女,高层次人才子女,户籍在本市的台湾省籍同胞子女,予以加10分投档录取。
3.父母双方均属本市农业户口的独生子女以及纯二女计生户的女孩,初中毕业报考户籍所在地区(县级市)所办高中,予以加5分投档录取。
4.病故军人子女、现役军人子女、复员退伍军人,台胞子女,我国驻外使领馆工作人员在初中阶段回国的子女,户籍在本市的归侨学生、归侨子女、华侨在国内的子女报考广东华侨中学之外其他学校的,均在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录取。
以上各类考生凭相关证明资料只能享受其中一项(具体申请条件见附件3)。参与“指标到校”录取的考生,不享受以上加分和照顾录取政策。
三、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规范管理,确保我市招生考试工作顺利进行
(一)健全机构,制定方案,加强对招生考试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1.市成立“中招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教育局、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招考办派员组成,主要负责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指导和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市招考办负责。
2.各区(县级市)教育局要根据本意见的精神,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组织招考的有关工作。各区(县级市)在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过程中拟实行创新的举措,其方案须提前20个工作日(以向社会公布日期为时点)专报我局审定后,方可印发实施。
(二)加大招生考试政策的宣传力度,做好学生升学和就业指导工作。
1.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和招考办要采取各种形式,做好招生考试的政策宣传工作,对社会和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要认真解释,以取得各方面的理解和支持。
2.市招考办要进一步加强信息服务,通过新闻媒介、信息网等途径发布有关招生、考试的信息,向学生提供报名、考试、录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并做好全市中小学招生考试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工作。
3.区(县级市)教育局要注意掌握毕业班学生的思想动向,学校要做好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指导工作,特别要注意不得干涉毕业生自主填报升学志愿的权利(违规行为一经查实,视情节轻重对学校校长及具体行为人予以处分,或建议所属教育行政部门予以处分),并认真做好落选生的思想工作,切实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三)加强协调,规范管理,提高招生考试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1.各区(县级市)教育局要加强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指导和管理,学校要严格执行初中课程计划,不得提前结束课程,并注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2.狠抓考风考纪,规范考场管理。要进一步加大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管理力度,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和巡考制度,健全对考风考纪的督察机制,落实对考试的监督检查和评估;要进一步规范考场的考务工作,建立培训、考核和奖惩制度,增强考场工作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区(县级市)教育局和招考办要设立招考工作投诉电话,做好群众信访工作,接受社会监督。学校要加强对考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考生遵守考试纪律的自觉性,为考生创造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3.加强对招生录取工作的规范管理。要在市中招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按照市教育局制订的招生考试政策,认真做好录取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确保招生录取工作公平、公正、高效进行。
4.各区(县级市)教育局应严格做好对各类特殊情况学生(如借读生、特长生、照顾录取生等)的审核工作,并将审核情况在相应范围内进行公示,做到制度公开、办事公开,确保招生考试工作的公平、公正。
5.加强招考工作队伍的廉政建设。区(县级市)教育局及招考办、学校的招生工作人员要坚持原则、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严格执行招生考试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得利用工作之便搞不正之风。若发现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严肃查处。
6.继续加强对招生收费的监督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收费规定,不得擅立收费项目和提高收费标准,对违反规定乱收费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四)树立全局观念,加强统筹协调。
根据属地管理和就近入学原则,各区(县级市)教育局负责辖区内学生(适龄儿童)的学位安排。因特殊情况,辖区内无法解决的,本区(县级市)教育局应主动与有关区(县级市)教育局协商解决。对于一些难以界定的个案,市、区(县级市)招考办要主动做好协调、研究工作,提出解决建议和办法。
(五)加强对民办学校招生工作的管理。
民办学校在进行招生宣传时,要严格执行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民办学校招生简章和广告备案工作的通知》(粤教策〔2005〕20号)要求,按核准登记的办学层次和办学规模进行招生,不得随意扩大招生范围和招生规模。民办初中招生必须在小学毕业考试后进行,并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同时,必须加强自律约束,在区(县级市)教育局和市民办教育协会的指导下进行,共同维护良好的招生工作秩序。民办初中在小学毕业考试以前进行招生的,其招生行为无效,区(县级市)教育局不得为其违规招收的学生办理学籍和发放毕业证书。市和区(县级市)教育局要设立举报电话,及时对违反规定的民办学校进行查处,并向社会公布。民办普通高中学校只能招收参加当年学业考试、并经市招考办统一录取的学生,对违反规定的学校,市教育局将给予通报批评,对未经市招考办统一录取,学校自行招收的学生市教育局将不予办理学籍和发放毕业证书,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违规学校自行承担。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至2013年12月31日。
第三篇:2012学年青浦区幼儿园招生工作意见
200
一、指导思想 2012学年青浦区幼儿园招生工作意见 依据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有关学前教育入园工作的相关精神规定,坚持“相对就近、免试入园”及便民利民、公开透明的招生工作要求,强化责任意识与服务意识。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招生工作制度。充分利用现有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民办三级幼儿园以及看护点等资源,尽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元需求,努力做好2012年我区学前教育招生工作。
二、招生原则
1.坚持公开、公正、公平、透明的原则
各幼儿园需按统一规定的时间和内容向社会公开招生信息和招生细则。2.坚持率先满足3—6岁接受全日制正规的学前教育为主的原则 全区各幼儿园率先保证3—6岁幼儿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满足入园要求。三岁前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将通过 “区早教服务指导中心”及“各早教指导站”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务与指导。
3.坚持按照市相关要求设定班级数和班额数
各幼儿园应按要求将班级数、班额数控制在《青浦区2012学幼儿园教育事业计划》规定的范围内,由于因入园高峰,学区内适龄幼儿超额需突破班级数和学额数的,由幼儿园以书面报告形式报青浦区教育局及相对应的街镇政府主管部门,未经相关部门同意不得随意超计划招生。4.坚持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原则
民办幼儿园也应按要求向社会公布招生信息,民办幼儿园的招生时间可由 各幼儿园自定。民办二级幼儿园的办园规模不能突破申报时的班级数及班学额数。民办三级幼儿园应切实保障在本区域内非户籍流动人口子女的优先入园,可根据园舍实际情况适当放宽标准。5.关于残疾幼儿的入园
对能坚持正常集体活动的残疾儿童,应根据其残疾类别妥善安排至相应的学前特教班或普通幼儿园随班就读,各幼儿园不得随意拒绝其入园。
三、招生对象与条件
(一)招生对象
2008年9月1日至2009年8月31日期间出生的身体健康(无慢性传染病)、可正常参加集体活动、并符合以下条件之一的适龄儿童为2012年秋季幼儿园招生对象。
(二)招生条件
(1)户籍与房产证权利人相一致(户主为幼儿本人或直系亲属且户籍于2012年5月31日之前迁入的,同时房产证权利人为幼儿本人或直系亲属的,且于2012年5月31日之前办理的)的本区户籍适龄幼儿。
(2)房产证权利人为适龄幼儿或直系亲属的且于2012年5月31日之前办理的。
(3)户口户主为适龄幼儿或直系亲属的,且于2012年5月31日迁入的。(4)儿童本人暂无上海市户口,但父母一方具有招生区域内常住户口。(5)持有上海市人事局颁发的引进人才《上海市居住证》B证(有效期在1年及以上的),并持有招生区域内居住证明。(6)符合幼儿园自主招生的对象。
首先以法定监护人在招生区域内居住年限及缴纳综合保险的年限依次录 取。
(备注:①各园按以上招生条件,根据招生规模依次招生条件依次招生条件。②各园须依次满足前5条适龄幼儿的入园条件需求,在学额未达标的前提下,可适度自主扩大招生范围。自主扩大招生范围的幼儿园须制定自主招生原则,并报区教育局及相对应的街镇事业科同意方可实施。)
(三)关于港、澳、台及外籍幼儿的入园
①居住于本区范围内并愿意在本区入园的香港、澳门、台湾和外国户籍的适龄幼儿,本着就近入园和统筹安排的原则,结合本区学前教育实际由区教育局协调安排入园。
②法定监护人已在本区范围内购房的香港、澳门、台湾和外籍适龄幼儿愿意入公办幼儿园的,可凭房产证参照本区适龄幼儿登记入园或上海市外籍适龄幼儿入园的相关要求就近入园。
(四)关于示范幼儿园的招生
①佳佳幼儿园招学区内幼儿,该学区内依次符合上述前5个条件的适龄幼儿可依次到佳佳幼儿园报名。
②实验幼儿园登记条件:登记幼儿必须同时持有青浦区夏阳街道、盈浦街道户籍和房产证(必须是幼儿父母的),户籍必须随父母或法定监护人,且房产证与户籍必须是同一地址(户籍迁移和购房截止期为2012年5月19日)。当登记的幼儿人数低于计划招生数时,幼儿园应如数录取;当登记的幼儿人数超过计划招生数时,采用公开抽号的录取方式。
四、招生工作程序
1.区教育局确定招生学区(街镇幼儿园由镇事业科确定),并在网上公布。2.各幼儿园的招生登记公告在区教育局备案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向社会公 布。公告须注明园所等级、咨询电话、幼儿园地址、登记日期、招生数、收费标准、招生所属区域等。
3.民办幼儿园可向社会宣传其办园思想与办园成效,但内容必须真实可信、符合实际情况并报教育主管部门备案,不得向幼儿家长作出有悖政策的任何承诺。
4.新生报名登记。在规定的时间内,符合招生条件的幼儿,由家长带领,带好户口簿、房产证、居住证、幼儿出生证、儿童预防接种证等原件到指定的幼儿园办理登记手续。各幼儿园须认真核查相关证件,仔细登记幼儿出生年月、家庭住址、户籍所在地、父母姓名、联系电话等,确保幼儿的报名材料真实、完整。
5.新生录取。各幼儿园根据登记情况按照招生计划数和招生条件依次录取。
五、招生工作时间安排
1.5月3日召开幼儿园招生工作会议。
2.5月8日各幼儿园将本园的招生方案交区教育局(街镇幼儿园需同镇事业科商量共同确定招生方案,并有镇事业科确认盖章)。
3.5月9日区教育局向社会公布各幼儿园招生计划、招生区域范围、幼儿园性质、等级、收费标准、招生电话等。
4.5月10日全区各幼儿园于开始向社会公布本幼儿园招生入园有关原则、范围、对象、招生计划、收费标准及报名的要求和日期等。
5.5月12日至5月25日上午为实验幼儿园新生幼儿登记日,当登记的幼儿人数低于计划招生数时,幼儿园应如数录取;当登记的幼儿人数超过计划招生数时,采用公开抽号的录取方式,公开抽号时间定于2011年5月26日(星期六)下午二时正准时开始。6.5月27日,6月2、3日为全区各公办幼儿园统一招生登记时间 7.6月6日公办幼儿园上报“新生报名情况汇总”。
8.5月27日实验幼儿园发放入园录取通知书; 6月16、17日为其他公办幼儿园发放入园通知书。
9.8月15日至8月25日为公办幼儿园自主招生时间,公办幼儿园自主扩大招生范围的幼儿园在制定自主招生原则并报区教育局及相对应的街镇事业科同意后一律于8月15日之后再报名招生录取(可采用先登记摸底的办法)。
六、关于补充入园
1.坚持“统筹安排,区内调配”的原则,严禁超学额插班。
2.为保证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让在园幼儿有一个较稳定的受教育环境,幼儿的转园补充入园与每年的招生工作同步进行,原则上中途不再办理转园手续。
3.转园或补充入园条件:全区范围内出生于2007.9.1——2008.8.31的中班年龄段幼儿和出生于2006.9.1——2007.8.31的大班年龄段幼儿。入园条件参照小班幼儿招生条件,视具体情况依次满足(登记时间与登记所需材料同前)。
其中已在各镇幼儿园就读,申请转入夏阳街道、盈浦街道幼儿园的,须属本区户籍或持有人才引进《上海市居住证》B证,且法定监护人持有上述街道房产证。
七、0——3岁婴幼儿的早教
1.民办幼儿园可根据资源情况招收2—3岁幼儿入园。
2.0—3岁散居婴幼儿可到“区早教服务指导中心”(海盈路143号)、“各 幼儿园早教指导站”及“民办婴智贝佳早教中心”(青湖路789弄37号)、“民办星贝早教中心”(华科路400号北菁园内)、“民办启能贝贝早教中心”(公园东路1688弄37号)接受不同形式的早教服务与指导。
八、招生工作的其他要求
1.各幼儿园成立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认真做好招生前的准备工作,设立幼儿园招生咨询热线电话,耐心接待家长咨询,妥善处理好各种问题,确保招生工作顺利、有序地进行,努力塑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2.招生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学习和熟练掌握相关政策、法规,做好户口簿、房产证、居住证、幼儿出生证、儿童预防接种证等有关证件的查验、登记工作,确保招生工作的公正性。
3.幼儿入园前必须按照卫生保健制度进行体格检查,合格者方可入园。4.各园应当尽可能挖掘现有潜力,解决有特殊困难幼儿的入园问题。5.各类幼儿园不得对入园儿童进行测试和变相测试。
青浦区教育局
2012.4.19 6
第四篇:中小学暑假工作意见
2011年暑假将至,为做好学期结束工作,迎接并度过一个安全、健康、丰富多彩的暑假,现提出以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强化安全法纪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把安全教育工作列为期末和假期工作的重要内容。
1、放假前,各校要集中进行一次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侧重交通安全、儿童食品安全、防意外伤害、防传染病、防中暑、防溺水、防火等安全问题,在传染病防控方面特别要教育学生不到血吸虫病疫水区游泳,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自救自护意识。
2、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在放假前进行一次校园安全工作大检查,认真检查学校的防火、防盗设施,消除安全隐患,发现问题,立即整改,杜绝恶性事故发生。暑假期间,各学校要落实值班制度,并做好值班记录,保证信息畅通。
3、各校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校园及周边地区社会综合治理工作,对校园周边地区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和举报。
4、暑假期间,学校要对校巴车进行停运检修,并对驾驶员进行培训。杜绝将学校场地出租用于停放社会车辆,以及开展其他可能危及学生安全的活动。
5、要加强法制教育,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减少在校生违法犯罪。对假期中组织的各项集体活动,要有专人负责,全程管理,严防发生意外。
二、加强对暑假工作的领导,开展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让学生度过轻松愉快的暑假。
放假前,各校要向全校学生做好暑假生活动员,指导广大同学主动设计自己的假期生活。鼓励学生积极休息,有规律的生活、活动和学习。学校学生工作处(政教处)、班主任要主动了解、关心本校、本班学生的暑假生活情况。
有条件的学校,应定期开放校内的艺术、体育场馆、图书阅览室、网络教室等设施。要针对中小学生对网络文化的兴趣因势利导,指导学生文明上网,并积极参加暑期中小学生网络文明夏令营活动。市中小学艺术团、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应利用假期开展适当的艺术、体育训练。中小学科技教育基地、中学课外活动基地要有组织地开展夏令营活动。鼓励中小学生积极参加社区和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健康有益的活动。
暑假期间,各校要合理安排假期作业,严格控制小学生每天书面作业的总量(原则上低年级30分钟、中年级40分钟、高年级1小时左右)。开放性作业(阅读、研究性学习、社区活动、参观旅游等社会实践活动)应成为假期作业的重要内容。高二升高三年级可利用暑假的三分之一时间,本着学生自愿、家长同意的原则开展补课活动。补课活动要避开高温天气,合理安排,并严格按标准收取相关费用。根据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对秋季进校的高一新生进行新课程实验的专门教育,可以让新生在开学时提前一周左右时间到校集中学习。职业学校要按教学计划合理安排相关学生的实训实习活动,并由专人负责,确保安全。
三、提倡小学高年级以上的中小学生建立暑假合作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性的互助活动。
暑假期间,各校可以按照社区、家庭住址或学生兴趣,以就近自愿为原则,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定期活动(建议每周1—2次)。合作学习小组的活动内容可以进行假期作业交流。开展社区服务、社会调查、健康的体育娱乐活动等。合作学习小组应制定活动公约,每一次活动有地点、有计划、有主题、有后记,活动情况应在返校日或开学后向班级做汇报。
四、为了加强对暑假工作的管理,及时了解学生暑期生活情况,各校应建立暑假返校制度。各学校的返校日确定在7月20日、8月10日。返校时,班主任、任课教师应对学生假期作业、假期生活情况和思想情况进行了解,并给予积极指导。
五、各区县、学校要将高一新教材及时发放给教师,以便假期中教师学习,要认真组织教师参加高中起始年级教师的课改培训及其他各项市级培训。同时,组织实施好本地区、本学校的教师培训。职业学校要组织专业老师到相关企业上岗实训。
区县教育局要加强对学校暑假期间工作的管理,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重大事故,要及时上报市教育局。如存在违规事件,要追究校长及相关当事人责任。
第五篇:中小学招生政策
江北区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招生政策公布 6月20日开始报名
近日,重庆市江北区公布2018年义务教育阶段普通中小学招生政策。据悉,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班额:小学阶段不超过45人,初中不超过50人。有条件的学校实行小班化教学。》》》报名登记顺序及时间安排。
各公办学校严格按以下顺序招收适龄儿童、少年,额满为止。(1)江北区户籍:2018年6月20日 ——江北区户籍“三对口” ——江北区户籍“两对口”(含“非江北区户籍招生范围购房3年以上并实际居住”)(2)江北区内、区外户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2018年6月21-22日 ——符合优先原则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 ——其他流动人口随迁子女
(3)政策统筹安排:2018年7-8月 》》》江北区户籍学生入学
1小学入学根据《重庆市义务教育条例》,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暂缓入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江北区户籍年满6周岁(2012年8月31日前出生,含8月31日出生)的适龄儿童,家长凭有效、合法证明(户口、房产证、社区居住证明等其他印证材料)的原件和复印件,按照以下办法到对应小学办理入学手续。新生需提供预防接种证明。
(1)三对口。全区公办小学招收符合以下情况的适龄儿童:
——户籍在学校招生范围,适龄儿童与父(或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一致、户籍登记地与适龄儿童、父(或母)或法定监护人实际居住地一致,居住地与父(或母)或法定监护人房屋产权一致,户主、房产是父(或母)或法定监护人。
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如户籍和实际居住地一致,视为符合“三对口”:
——适龄儿童、少年因父母无自购房,自出生日起户籍一直挂靠祖父母(外祖父母),与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在招生服务区常住的,户主或房产是祖父母(外祖父母)。
——适龄儿童父母双亡、户籍在学校招生范围、与其他法定监护人在一起且实际居住、户主和房产是其他法定监护人。
(2)两对口。全区公办小学在保障“三对口”入学基础上,招收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适龄儿童,额满为止。——适龄儿童户籍在招生范围且自出生就挂靠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并在户籍地实际居住。——适龄儿童户籍与父(或母)一起在招生范围并在户籍地实际居住3年以上。——适龄儿童户籍在江北区且父(或母)在招生范围实际购房2年以上并实际居住。——适龄儿童户籍不在江北区,但父(或母)在招生范围实际购房3年以上并实际居住。(3)其他。户籍在学校招生范围但不符合“三对口”、“两对口”情况入学的适龄儿童,全区公办小学在保障“三对口”、“两对口”入学,学位空余前提下,根据适龄儿童户籍就先就近原则,审查合格后予以招收,额满为止或由区教委根据学位空余情况和就近原则,统筹安排入学。
2初中入学
江北区户籍小学毕业生按照“对口和划片、统筹安排”方式升入本区公办初中继续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新生需提供小学毕业证明。
(1)江北区户籍、本区小学毕业生按照“三对口”或“划片”学校对口升入初中。初中学校按照区教委规定组织招生。
(2)江北区户籍、非本区小学毕业生,在原就读学校参加小学毕业考试,小学毕业后需回本区就读初中的,由家长向区教委提交本区入学申请和有效、合法证明(户口、房产证、社区居住证明等其他印证材料)的原件、复印件,区教委根据就先就近原则和学位空余情况,统筹安排入学。
(3)按照教育部和市教委要求,全区公办初中不得招收推优生、保送生和特长生。
3区内户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
江北区户籍适龄儿童原则上在户籍所在地按照政策入学,确因父母工作或居住地发生变化,无法在户籍所在地入学需要在现居住地入学的(简称“区内户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可以在父母购房地区(或租房地区)的以下指定学校学位空余前提下,由学校审查后入学或由区教委统筹安排入学。
区内户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申请入学登记时需要向登记学校提供以下材料并由学校进行审查:(1)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学生本人的户籍本、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2)在江北区实际购房的房屋产权证或租房合同、房东房产证(复印件)。
(3)家长合法从业证明(江北区工作单位证明、工商营业执照、养老保险、纳税证明、个体经营社区证明等)。
(4)实际居住地辖区派出所出具的流动人口居住证明(公安机关打印的盖鲜章的证明,需在有效期内)。(5)小学新生需提供预防接种证明,初中新生需提供小学毕业证明。中途转入学生需提供原就读学校的学籍证明(含年级信息)。
区内户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属于以下情况的,指定学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满足入学需求:(1)父母和本人是江北区农村户籍。
(2)在招生范围实际购房3年以下或租房5年以上。
(3)其他能够证明父(或母)在江北区社会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合法材料(表彰证书、行业或单位优秀员工、诚实守信经营户等)。
(4)因户籍地“三对口”学校建设实际情况,需要在本区范围其他学校过渡入学的。2018年区内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指定学校: 小学(25所):行知小学、滨江小学、徐悲鸿小学、和济小学、科技小学、建北小学、鸿恩实验校(小学)、苗儿石小学、米亭子小学、培新小学、劳卫小学、钢锋小学、雨花小学、五里店小学、港城小学、寸滩实验校(小学)、胜利村小学、观音桥小学(五里坪校区)、载英实验校(小学)、东风实验校(小学)、郭家沱小学、望江小学、石马村小学、复盛实验校(小学)、五宝实验校(小学)。初中(11所):203中学(初中)、蜀都中学(初中)、鸿恩实验校(初中)、诚善中学、载英实验校(初中)、寸滩实验校(初中)、东风实验校(初中)、望江中学(初中)、两江实验中学(初中)、五宝实验校(初中)、复盛实验校(初中)。
凡江北区户籍符合条件但由于学位不足原因无法录取的适龄儿童、少年由区教委按照有关原则统筹安排到其他学校入学。》》》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江北区外户籍)为尽力满足江北区外户籍入学需求,2018年区教委指定学校在学位空余情况下,招收同时符合以下条件(必要条件)的江北区外户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额满为止。1.适龄儿童、少年本人及父(或母)户籍是江北区外户籍。
2.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或母)是离开户籍地在江北区合法从业或务工人员。3.适龄儿童、少年与父(或母)随迁江北区并实际在江北区暂时居住。
区外户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申请入学登记时需要向登记学校提供以下材料并由学校进行审查: 1.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学生本人的户籍本、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2.在江北区实际购房的房屋产权证或租房合同、房东房产证(复印件)。
3.家长在江北区合法从业证明(工作单位证明、工商营业执照、养老保险、纳税证明、个体经营社区证明)。4.实际居住地辖区派出所出具的流动人口居住证明(公安机关打印的盖鲜章的证明,需在有效期内)。5.小学新生需提供预防接种证明,初中新生需提供小学毕业证明。中途转入学生需提供原就读学校的学籍证明(含年级信息)。
学校在学位空余情况下,按照有关原则,由指定学校审核后录取符合条件学生,不得组织入学测试,与江北区户籍学生同等享受教育权益。
区外户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属于以下情况的,指定学校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满足入学需求: 1.重庆市农村户籍。
2.父(或母)在招生范围购房2年以上并实际居住。3.父(或母)在招生范围租房3年以上并实际居住。
4.能够提供父(或母)在江北区从业的工商营业执照、养老保险、纳税证明、个体经营社区证明且年限长者。5.其他能够证明父(或母)在江北区社会经济发展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合法材料(表彰证书、行业或单位优秀员工、诚实守信经营户等)。
2018年区外户籍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指定学校: 小学(20所):行知小学、滨江小学、徐悲鸿小学、科技实验小学、和济小学、鸿恩实验校(小学)、苗儿石小学、钢锋小学、雨花小学、寸滩实验校(小学)、胜利村小学、观音桥小学(五里坪校区)、载英实验校(小学)、东风实验校(小学)、郭家沱小学、望江小学、石马村小学、复盛实验校(小学)、五宝实验校(小学)、两江国际小学鱼嘴实验校。初中(11所):203中学(初中)、蜀都中学(初中)、鸿恩实验校(初中)、诚善中学、寸滩实验校(初中)、载英实验校(初中)、东风实验校(初中)、望江中学(初中)、两江实验中学(初中)、五宝实验校(初中)、复盛实验校(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