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时间:2019-05-14 09:14: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第一篇: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

2018年工作安排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广校(中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农业部1号文件决策部署,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重点,以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目标,以提升教育培训质量为关键,以加强条件能力建设为支撑,努力开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一、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1.充分发挥专门机构主体作用。积极承接农业部有关农民教育培训、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职能和任务,配合科教部门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顶层设计,共同谋划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研究制订包括职业认证、教育培训、定向扶持等内容的职业农民制度体系,认真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理论政策研究等相关工作。切实发挥体系职业农民培育专门机构作用,统筹涉农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不断加强主体职能建设,组织召开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现场会,观摩河南基层农广校工作实践,交流先进经验做法,研讨强化体系条件能力建设、推进工作开展的具体举措。届时,张桃林副部长将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2.全面规范培育工程实施。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农业部1号文件精神,加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力度,组织举办项目管理培训班,召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座谈会、现场交流会,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推进工程深入开展。指导体系采取“一点两线、全程分段”方式,分层分类分模块开展培训,重点面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农机、植保等专业化服务人员,面向名特优新产品生产培育专业技能型人员,面向休闲观光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管理经营型人员;积极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工作,配合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绩效考核和激励扶持,全面落实“三位一体”培育环节,切实提高工程实施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提升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质量效果。

3.努力提升培育条件能力。研究拟定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条件能力建设规划,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基层农广校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遴选,引领带动各类培育基地条件能力建设。加大教材统筹开发,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开发系列精品教材18种;做好2018年度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推荐教材评价遴选和目录发布工作,统筹指导各省区域教材开发。办好4期基层农广校校长能力提升研修班和4期师资示范培训班,提高办学人员水平,提升教育培训能力。

4.切实推进“四新”工作开展。办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论坛。拟于10月份在山东举办,以凝聚全体系力量,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为宗旨,以开展学术研讨交流、分享发展经验、展示培育成果、宣介成功案例为重点,通过组织相关培训、技能大赛和成果展示等同期活动,探索专门机构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的有效合作模式,搭建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服务平台,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强大合力。编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精心编撰并权威发布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全面反映队伍发展现状,深入分析发展中热点难点问题,科学预测发展趋势,提高报告的权威性、唯一性、准确性和指导性,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指数研究。与发展报告配套衔接,系统分析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涉及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健康等方面数据,构建发展指数指标体系,全方位、多维度、宽领域反映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总体状况,为促进职业农民队伍发展提供科学客观的数据支撑。编写《新型职业农民手册》。调动各方力量,精心组织编撰,确保手册内容准确、简单实用、方便查阅、满足需求,为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兴业、增收致富、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性、实用性、关键性的专业知识和指导服务。

二、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5.稳步推进农民职业教育。配合部人事劳动司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学历提升计划,以新型职业农民为重点推进农民中等职业教育稳步开展,提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学历层次和综合素质;推进农民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在课程内容、教学过程、学习成果和路径方式等方面衔接,支持新型职业农民采取“弹性学制、农学交替”的方式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研究制定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规范教育教学过程;抓好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教学资源开发,增强支持服务能力;组织召开教学管理工作会,举办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和教学能手大赛,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承担好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简称全国农指委)秘书处相关工作,组织编制全国农业职业教育年度发展报告,召开全国农指委全体会议,推进农业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发展。

6.扎实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承担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任务,按照农业部人才工作的整体部署和要求,组织对口15个省21个基地举办培训班。坚持派出督导机制,继续强化培训基地建设,狠抓学员选调、课程设计、教学组织、培训管理、成果转化、品牌塑造等环节,不断完善培训制度,进一步规范培训管理,确保培训取得实效。

7.深入开展各类农民培训。指导体系以小农户为重点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等普及性培训,切实提高小农户生产技能,推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召开体系培训工作研讨会,推进体系多层次、多形式开展科技培训和技术指导。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全年争取鉴定6万人。

8.切实做好产业扶贫工作。按照抓实人才培养、强化产业帮扶的思路,以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为重点,开展农业产业精准扶贫培训,培养农业人才助力产业扶贫。针对河北平泉产业发展现状,联络扶贫项目落地、打造扶贫产业龙头、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切实做好对口帮扶。指导体系针对深度贫困地区,积极抓好农业相关人才培养工作,加快推进当地农业产业扶贫、精准脱贫。持续做好援疆援藏相关工作,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和少数民族语言教材开发力度,提升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能力。积极策划产业扶贫系列选题,制作开发有针对性的教学节目。

三、积极推动农业现代远程教育

9.办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继续打造独具特色《小康农家》栏目,不断提升《三农早报》品牌影响力,明确《致富快车》《三农早报》《小康农家》《乡村讲堂》栏目定位,更好地满足广大农民听众需求。加强与地方广播电台合作,依托体系推进广播资源落地。不断加大《农广天地》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专题系列电视节目制播,继续做好《农业生产经营》栏目,更好地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10.推进农业网络教育。继续承担“农业部为农业系统干部办实事”任务,举办20期农科讲堂,不断扩大节目影响力。推进农业远程教育,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中等职业教育在线学习课程开发。加强在线教学媒体资源建设,新增音视频教学节目700个,网络课件100个。配合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开展2018年度手机培训周、线上线下培训及评选相关活动,聚焦用手机种地管地卖东西。做好科普智农手机APP的运行维护、应用及推广工作,对在新疆建成的10个科普e站进行跟踪服务,做好标准化科普资源汇聚、更新等服务工作。

11.加强信息化建设。继续推进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建设,全面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信息管理系统,指导体系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信息报送及管理考核工作。加强云上智农APP、中国农技推广APP在线教育培训资源开发和整合,指导体系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为职业农民、农技人员提供综合服务。加快制定“云平台”建设运营管理办法,切实推动平台持续健康发展。

四、切实做好调查研究和宣传交流

12.加强调查研究。按照总书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突出以建立职业农民制度、提升农民教育培训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并结合自身发展建设实际,中央农广校将聚焦3-5个调研主题,各级农广校应确定1-2个调研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调研。改进工作作风,真正深入农村、深入农户、深入经营主体、深入农民教育培训一线,摸实情、问需求、寻对策、谋发展,切实形成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加强成果转化应用,通过相关会议进行学习交流,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推广,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支撑,真正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推动体系工作的具体措施,全面推动各项工作务实开展。

13.扩大宣传力度。加强与《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农村工作通讯》及地方主流媒体合作,策划有分量的重点报道文章。继续办好“新型职业农民”专版专栏,全方位做好工作宣传。突出报纸服务体系的定位,加强与体系共办共建共享。稳步实施和完善杂志改版工作,加强改版后网络和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建设,拓展公共服务功能。

14.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推动双边合作,与美国远程教育联盟(ADEC)在小型家庭农场主培养内容建设和混合学习模式建设方面开展务实合作。实施“中美农业远程教育合作——新型职业农民在线学习能力建设”项目,探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在线学习。实施“农业外交官储备人才”和“高级农业外交官后备人才培训”培养项目,推动农业外事外经人才和高级农业外交官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参加相关国际会议,参与制定《国际开放远程教育2018-2025战略规划(ICDE2018-2025)》和《2030年教育议程——面向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和终身学习》。

第二篇: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办法

【发布单位】农业部

【发布文号】农科教发[2009]8号 【发布日期】2009-08-14 【生效日期】2009-08-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国家法律法规 【文件来源】农业部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办法

(农科教发[2009]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林、农牧)厅(局、委),湖南省农村工作办公室,黑龙江、广东、海南、云南省农垦总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为适应现阶段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工作需要,在调查研究基础上,我部制定了《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办法》,现予以印发,请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参照执行。

附件: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需要,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下简称农广校)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是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措施,教学管理要坚持科学、规范、严谨的原则。

第三条 教学管理包括制定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专业建设,制定教学计划;选聘教师,组织教学和安排教学进程;对学员学习进行管理;开展教学指导、检查、监督和评估;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组织教学经验交流和国际交流等。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等专业教育和中专后继续教育的教学管理。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五条 教学组织为五个级别。即中央级.省(区、市)级.地(市、州)级.县(区、市)级和乡镇(村、站)教学班。

第六条 教学组织管理实行逐级负责分层管理原则。

第七条 教学管理接受同级及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和指导。

第三章 管理分工

第八条 中央农广校教学管理

1.制定农广校体系教学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对农广校体系教学进行指导和服务。

2.设置全国统开专业,建设统开课程;编制指导性教学计划,制定教学辅导大纲;组织编写文字教材和自学辅导材料;制作配套的声像教材和教学课件;建设试题库,负责中央农广校统考课程考试命题。

3.统筹农广校体系专兼职教师及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开展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学经验交流和国际交流等活动。

4.组织农广校体系的教学检查与督导。

5.搭建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培训平台,为教师和学员学习提供服务。

第九条 省级农广校教学管理

1.制定省级农广校的教学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接受上级农广校的指导与检查,对下级农广校教学进行指导和服务。

2.根据本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选择开设全国统开专业,自主开设地区性专业;制定教学计划;组织选订中央农广校编写和制作的媒体教材;组织编写和制作地区性文字教材.自学辅导材料及配套的声像教材和教学课件;负责省级农广校统考课程考试命题。

3.组织下级农广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开展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教学经验交流和国际交流等活动。

4.组织开展下级农广校的教学检查与督导。

5.搭建地区性现代农业远程教育培训平台,为本地区教师和学员提供服务。

第十条 地级分校教学管理

1.执行上级农广校的教学管理制度,落实教学环节。

2.接受上级农广校的指导与检查,指导、检查和督导县级分校教学管理工作。

3.组织县级分校教学管理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并及时反馈信息,搭建县级分校和上级农广校的信息联系平台。

第十一条 县级分校教学管理

1.执行上级农广校的有关教学管理规定,制定本校的教学管理细则。

2.接受上级农广校的指导与检查,实施教学计划,落实教学环节,确保教学质量。

3.负责组织学员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强化技能教学。

4.负责组建乡镇(村、站)教学班,配备班主任和辅导教师。

5.开展教学自查和自评。

第十二条 乡镇(村、站)教学班教学管理

1.负责挂牌,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张榜公示。

2.执行县级分校的教学安排,做好教学班日常管理工作。

3.执行教学计划,落实自学、收视、网上学习、面授辅导、作业、实验实习、考试考核等教学环节,确保教学质量。

4.结合当地生产实际,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第四章 专业设置

第十三条 专业设置分成全国统开专业和地区性自开专业两大类。全国统开专业突出通用性和导向性,地区性自开专业突出区域性和针对性。

第十四条 全国统开中等专业参照教育部专业目录设置,报农业部科教司审定。地区性自开专业由省级农广校负责,参照省教育厅专业目录设置,报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审批,中央农广校备案。

第十五条 中专后继续教育原则上不设地区性专业,特殊情况由省级农广校提出申请,经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同意,报中央农广校审批。

第五章 教学计划

第十六条 教学计划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教学文件,是农广校体系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

第十七条 根据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需要,教学计划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验实习、学时分配、学分和考试考核等教学环节做出总体安排,对教学实施提出总体要求。

第十八条 中央农广校负责制定全国统开中等专业指导性教学计划和中专后继续教育教学计划。省级农广校可以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报中央农广校备案。省级农广校执行中央农广校制定的中专后继续教育教学计划。

第十九条 省级农广校负责制定地区性中等专业教学计划。

第六章 学制学时

第二十条 中等专业实行学期制和学分制两种学制,学期制2年至3年,学分制2年至6年。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以3年为主,省级农广校可根据当地情况与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协商确定学制。学分制要求修满学分准予毕业,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中专后继续教育实行学期制,学制2年。

第二十一条 中等专业学习总学时数不少于2100学时(70学分),理论与实践教学比例为6:4或5:5。中专后继续教育总学时数不少于2200学时。

第二十二条 采用的学制方式.修业年限由省级农广校自主确定,但课程设置.教材使用和教学学时必须符合中央农广校和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

第二十三条 非全日制学员应以自学为主,辅助以远程教育和面授辅导相结合。面授辅导原则上每周一次,辅导时间可根据农时季节和课程内容适当调整,相对集中,辅导时间每学年不少于30天,应有辅导教学记录。

第七章 教学辅导大纲.教材与辅导材料

第二十四条 教学辅导大纲包括课程说明,教学内容与要求,重难点,教学、辅导、自学提示和实验实习等内容,是辅导教师实施课程辅导的依据。

第二十五条 课程应有文字教材和配套的声像教材,有条件的应配备教学课件。教材内容和编写方式应符合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要求,具有先进性.科学性.适用性.针对性,并做到通俗易懂和图文并茂。

第二十六条 全国统开专业课程使用由中央农广校编写或选定教材;地区性自开专业课程使用省级农广校编写或选定的教材。

第二十七条 教学辅导材料(自测题)是根据教材内容为方便学员自学而编写的练习题,为学员自学提供服务。原则上统考课程都应配有教学辅导材料。

第八章 教师管理

第二十八条 教师包括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专职教师是指农广校编制内的教学管理人员;兼职教师是指根据教学需要在社会上聘任的教学管理人员。

第二十九条 兼职教师应按照师生比例配置。应建设与招生人数相匹配的兼职教师管理队伍,兼职教师管理参见中央农广校制定的《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第三十条 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定期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考核,督促教师落实教学环节,完成教学任务。

第三十一条 建立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的制度,原则上保证教师每年参加1-2次专业教育和培训,每2年参加不少于2周的继续教育和培训。

第三十二条 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参加生产实践,进村入户为农业生产一线服务,建设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和指导能力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第九章 学员管理

第三十三条 建立健全学员管理制度,严格学员管理,落实自学、收视、网上学习、面授辅导、笔记作业、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和考试考核的学习环节,培养良好学风。

第三十四条 重视生产实践教学环节,规范实践教学考试考核办法,鼓励学员主动参与生产实践,明确记录实践教学过程。支持和鼓励学员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取岗位职业资格证书。

第三十五条 设置集中学习、实验、实习的场所,建立学员学习检查制度。

第三十六条 建立学员学籍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电子化注册和管理。中专后继续教育要求如实填报《录取学员审批表》、《录取学员统计表》、《学员册》、《毕业学员登记表》、《毕业学员统计表》和《学籍册》,建立健全学员学籍档案。

第十章 考核发证

第三十七条 考核实行考试和考查相结合。

第三十八条 中等专业教育考试分为中央农广校统考和省级农广校统考。

第三十九条 统考由理论分值和技能分值组成,理论分值以卷面分值统计,技能分值以技能鉴定和平时成绩评估确定。理论分值与技能分值以60:40或50:50比例为宜。理论卷面分值分别由中央农广校和省级农广校负责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中专后继续教育中央农广校统考课程由中央农广校命题并制作试卷,省级农广校统考课程由省级农广校命题并制作试卷。

第四十条 考查通过实验实习报告、生产实践论文等对学员考核,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第四十一条 学生毕业实习要有指导教师,完成毕业实习报告,由指导教师根据学员实习报告和表现评定成绩。

第四十二条 考核全部合格后,中等专业教育由省级农广校颁发经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验印的中专毕业证书。中专后继续教育由中央农广校颁发相当于大学专科同等学力层次的中专后继续教育毕业证书。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中央农广校负责解释。

第四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原《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学管理暂行办法》(农教字[1991]第14号)同时废止。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青岛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2013年工作总结

2013工作总结

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今年以来,我校紧紧围绕农委党委确定的工作思路和要点,以助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转变工作作风,大力开展农民教育培训,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现总结汇报如下:

一、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

积极配合争取国家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并成功实现突破,落实项目资金240万元。同时,配合委科教处做好本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需求调查、报告撰写以及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等工作,会同黄岛、城阳、即墨、莱西4个区市农广校,分类制定了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培训计划,从满足全市粮油高产创建工程实施需要和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出发,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兼职教师,创新培训模式方法,对49处粮油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内的4000名从业农民进行了专项技术培训,对2000名现代农业发展急需的蔬菜园艺工、果茶园艺工、合作社骨干人员、病虫专业防治员、种子代销员、肥料配方师、沼气工等进行了专业技能培训,圆满完成目标任务。同时,积极参与2013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培训工作,分粮油、果茶、蔬菜3个专业对黄岛区和四市共280名县(市)、镇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进行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专题培训(普通班),并组织到莱西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基地、寿光现代蔬菜产业园进行现场观摩和实地培训。

二、抓好现代农业人才培训

现代农业人才培训,是2012立项、跨实施的财政项目。为把项目做好做实,我校根据委财务处的统一要求,围绕培养农业政策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信息化、农产品经纪人、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等6支现代农业人才队伍,配合相关业务处室、站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并结合农事农时,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合理确定培训内容和课时安排,选聘有教学和实践经验的教师,采取课堂教学、田间教学、典型交流、观摩学习、疑难解答等多种模式开展培训。并严格学习纪律和考试考核,保证了培训效果。该项目共举办培训班21期(次),培训学员1881人。

同时,注重人才培训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相结合,为1850名考试合格学员办理了人社局备案的学分登记,提高了基层农技人员参加培训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探索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012、2013年中央1号文件均提出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今年的市委1号文件、市政府2号文件也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此,我校积极争取省农广校将平度市确定为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调研联系县。参照农业部和山东省的做法,积极开展相关调研,研究和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制度、认定管理办法和优惠扶持政策,编制了201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组织区市农广校从提升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市场经营水平方面,对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以及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的农业生产经营者、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人员进行目标性培训。目前,全市已累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3万余人。

同时,依托现代农业园区、产业化基地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合作共建、资源共享模式,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建设,为开展实践教学和技能实训创造条件。目前,已建立市、区市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81处。其中,即墨移风店镇国家农业高新园区被中央农广校批准为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

四、启动社区居民技能教育培训

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起草了《关于加强社区居民技能教育培训的意见》,并由市政府办公厅以青政办字[2013]99号文转发。根据《意见》要求,在 黄岛、城阳两区和四市选择10处新型农村社区,按照“四有、四配套”(即:有教室、有图书阅览室、有档案室、有管理人员,桌椅配套、教学工具配套、图书配套、网络配套)标准,同步推进社区学校标准化建设,并根据社区主导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农民实际需求,深入社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目前,结合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实施,累计组织进社区培训73场次,培训社区居民4600人次,发放科技书籍、种养技术明白纸、光盘近1万份(套)。

五、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教育

按照委统一部署,全面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科技下乡、四联四送和科技联户等系列活动,发挥农广校体系优势,从方便农民、服务产业出发,围绕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充分利用冬春农闲季节,配合农时农事,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采取订单培训、教室培训、网络培训、田间培训、夜校培训、典型交流、观摩学习等多种形式,打造固定课堂、空中课堂、流动课堂和田间课堂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帮助农民解决品种优化、种养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实际问题,保证了农民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常态化。年内农广校体系累计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超过2万人次。

同时,继续实施国家“百万中专生计划”,在黄岛区和平度、胶州两市选择主导产业开展农业中等职业教育。深化与东北农业大学的合作办学,大力提高青壮年农民文化素质水平。据统计,全年新招收大中专学员646人,组织各类考试8次,当年毕业学员1257名。

六、推进农业职业技能鉴定

经国家人社部批准,在农广校设立了农业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今年以来,为全面推进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我校向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申请,将鉴定工种范围扩大为14个,并组织市、区市农广校派员参加国家考评员、督导员培训,建立了一支拥有27名考评员、4名督导员的技能鉴定队伍。在工作中,我们把职业技能鉴定与当地产业发展、阳光工程和中等职业教育等农民教育培训项目结合起来,并总结经验、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加强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鉴定工作质量。目前,我市相继开展了农产品经纪人、肥料配方师、农资营销员、果树工、蔬菜工、农作物植保员、沼气生产工等工种的技能鉴定,累计鉴定合格1528人(年底前计划2000人),合格人员将由农业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发放农业行业职业资格证书。

七、加强教育培训条件和能力建设

为进一步拓宽农民教育培训渠道和手段,我校把农民教育培训信息化作为2013年智慧农业工程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中央 校及各方面支持,依托农业科技110平台年内开发建设青岛市农民教育培训网络系统,建立了青岛双向卫星远端接收站,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远程农民教育培训。

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包括院校、科研机构以及乡土专家和志愿者近500人的农民教育培训师资库。创办《农科参考》科普月刊,迄今已出版印刷11期、11万册,面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和基层农技人员免费发放,受到了广泛好评。

八、强化农民教育培训宣传

今年以来,我校一直将对外宣传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在开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过程中,邀请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据统计,1-11月各类媒体共报道我校农民培训活动12次,其中山东电视台报道1次,山东省农业现代远程教育网报道1次,青岛电视台报道6次,《青岛日报》报道1次,《青岛财经日报》报道3次。

2013年11月29日

第四篇:安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安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安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创办于1981年,辖县区分校10所,有专职办学人员63人,专兼职教师245人。拥有固定校舍面积2919㎡,地面卫星接收站4座,各种电教设备200多台套,多媒体教室4个,音像资料库2个,实验实习基地8处。从2002年开始,市校及县区分校分别加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牌子,充分发挥体系及现代远程教育优势,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培训以及农村基层干部培训工作。

安康市农广校开办以来,从中专学历教育起步到现在的大专、本科学历教育,共开设专业25个,累计招收大、中专学员13391人,毕业7004人,结业4465人,目前在校学生1922人。毕业学员30%已走向县乡村领导岗位,70%成为农技骨干、专业示范户和致富能手,学员陈分新还光荣的当选为十六大代表。组织编印了包括种植、养殖、沼气等18项技术、15万字的《安康市绿色种养培训教材》,累计完成“绿证”培训30000人,发证10000人;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30000人;农业特种行业职业技能培训1505人;开展农民实用新技术培训35万人次。

主要职能:

⑴主要承担大规模的培训农村基层干部和提高农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任务;⑵贯彻落实中、省农广校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各项规章制度;

⑶领导、组织、协调各县(区)农广校的招生和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各项实施细则;⑷负责县(区)分校的教务、考务、教材、命题、制卷、评卷、学籍管理等工作;⑸负责县(区)农广校职业技能鉴定和“双证”推行工作;

⑹负责县(区)农广校教师师资培训,组织对安康市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经验交流工作。

由于办学及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成绩显著,安康市农广校获中、省、市表彰奖励30余次;4次获省委组织部、省农业厅先进集体奖;7次获市农业局一等奖;98年获中央校科教兴农先进集体奖;2000年农业部授予“全国广播电视教育先进集体”称号;2003年被中央校评为“全国育才兴农示范校”。

法人代表:徐家彦

地址:安康市大桥南路6号

邮编:725000

电话号码:0915—3186189

第五篇:宁夏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浅析财务集中核算

宁夏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毕 业 论 文

题目:浅析财务集中核算

学 院:宁夏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专 业:

年 级:2008级 层 次:中

专 学习形式:函 授 指导老师:杨晓东 作者姓名:韩 梅

二O一O年五月

摘 要

题目:浅析财务集中核算

摘要:财务集中核算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从源头上防止和遏制腐败现象,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建议: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大力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强化审计监督,严格责任追究。

关键词: 财务 集中 核算

浅析财务集中核算

推行财务集中核算是财政管理体制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的一个重要举措,在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工作行为,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等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当然,任何一项改革,难免会有不够完善的地方,本文就财务集中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财务集中核算实践中取得的成效

1.1实现了财务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财务核算集中到了市县级,财务人员必须达到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同时加强了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了人员素质,实现了财务核算的专业化管理,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1.2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基层各单位不再设置财务会计、出纳岗位,可以将这部分人分流出来更好地从事于其他工作。同时财务集中核算后对财务审计也省时省力,只需在市县级进行,大大节约了审计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1.3从源头上防止和遏制腐败现象,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全面规范了财务管理,强化了财务监督,对于经费支出实行严格分级审核,对大额支出实行分级监督,有效地避免了一些违法收入和支出现象的发生。

1.4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会计集中核算后,经费的支出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每一次支出都必须经过财务部门的严格审核,不合规定的票据不予受理,不合理的开支不予报销,对那些超范围,超标准,变相搞福利的违纪、违规支出坚决予以拒付,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另外,实行财务集中核算后,更便于将资金统筹规划、合理分配、科学使用,集中资金办大事、办急事。当前财务集中核算存在的问题

2.1集中核算制度不完善,内部牵制机制薄弱。财务集中核算制度还只是财政管理的一个低层次的改革,只是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过渡,仅仅代理单位行使核算职能,对整个财政资金收缴、拨付监督等管理制度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具有一定局限性。例如有些单位财务机构撤消后,财务管理职责归并到办公室履行,事实上形成了办公室既管钱用钱,又核算财务事项的局面,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不相容原则”,致使内部监督制约机制难以落实。

2.2预算意识缺位,制约着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个别单位因为存在着预算意识薄弱、预算知识欠缺,预算管理不规范等问题,给市县级财务部门预算编制等一系列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随着预算改革的逐步深入,部门预算编制制度的推行,这些问题应逐步加以解决。

2.3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经费支出审核难度大,控制乏力。支付之前,无法对预算单位的用款计划进行审核,对不符合部门预算、不遵守支付进度的申请,在事前难以制止。对上报的帐务,市县级财务部门只能审核票据的真伪,而所列事项是否合理合规、是否属实则无法识别,缺乏制约措施,控制力度不够。

2.4财务管理职能形式化,监督力度不够到位。目前的财务集中核算还主要忙于帐务处理的完善,监督力度尚不够到位。财务集中核算使经费支出的合法性和帐务处理规范化增强了,但是由于财务管理人员不能直接参与财务活动,无法跟踪监督,对不合理违规违纪的变通票据就无法控制。加强审计监督,防止财务集中核算后财务管理的空心化、形式化已是当务之急。

对策与建议

3.1全面推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是对财政资金实行集中收缴和支付的现代管理制度。是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信息管理系统和银行间进行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将所有财政性收入集中缴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在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国库单一帐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的一种制度。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是建立公共财政的根本要求,也是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重要内容。其主要特点是:

3.1.1改变账户设置方式。由目前重复分散设置银行账户,改为由财政部门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所有的财政性资金都要在单一账户体系中运作。把财政支出由过去的“资金流”变为今后的“指标流”和“额度流”,把传统的“以拨列支”变为“以支列支”,所有财政支出都通过国库单一帐户体系支付给商品和劳务供应者或用款单位。

3.1.2改变资金拨付方式。改变以往的资金拨付由上级向下级预算单位的层层下拨做法,而是由基层预算单位在预算限额内,按照分季按月、均衡用款的原则,编制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用款计划,逐级上报,财政部门审批后,财政部门通知代理银行总行,再由代理银行总行向各地银行下达用款额度。第三,改变资金收付管理方式。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各项支出不再以拨列支,而是根据支出进度,以支列支,把对支出预算总额的控制变为对每笔支出的控制,各项支出严格按预算执行,没有预算的支出将无法安排相应的经费。

3.2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

财务预算管理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障,如何才能建立公平、透明、规范、高效的预算编制、运行和监督机制,发挥预算约束和规范财务行为的作用,更好地体现出经费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要牢固树立预算就是制度、就是纪律的观念。要增强预算意识,预算一经批准,就不能随意调整,确需调整的,必须按照法律或规定程序完成。二是要坚决树立预算的强制执行理念。预算的执行是具有强制力的,各级领导和与部门预算相关的人员,要切实增强预算的强制执行意识,强化预算管理,制止铺张浪费,杜绝“只顾花钱,不讲预算”的不规范行为。三是加快预算管理的信息化步伐。预算管理应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化资源,开发适用于预算管理软件,并与网络版财务软件接口。在具体执行预算监控时,可将预算分解到各个月份,一旦预算单位的某项支出的实际数达到预算水平时,系统将自动预警,预算单位将无法进行相应的操作,从而达到预算控制的目的。预算管理的信息化将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人为因素的干扰,变“人力控制”为“机器控制”,突出预算约束的刚性作用。

3.3大力推行财务精细化管理。

“天下难事始于易,天下大事始于细”。“细”是财务管理工作的显著特征和最基本的要求,精细化财务管理其实并不复杂,只是细中求精,就是以“细”为起点,做到细致入微,对每一岗位、每一项具体的业务,都按照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业务规范,将财务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其中,来行使财务监督职能,拓展财务管理与服务职能,使财务管理延伸到日常的每一项工作中,实现财务管理“零”死角,进一步挖掘财务活动的潜在价值,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费使用效益。说到底,就是要精打细算,少花钱,多办事。要积极探索和引进各种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坚持依法理财,提高科学理财水平,堵塞财务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

3.4强化审计监督,严格责任追究。

内部审计是强化财务监督的有效手段。一要进一步突出内部审计工作重点,加大对预算编制和执行、基建管理、办案经费、代征代扣手续费等专项经费管理使用方面的审计力度,大力查处违规私设“小金库”、擅自扩大基建规模、截留挪用专项经费、违规开设银行账户、编造会计账薄报表等违法违纪行为,促使各级增强执行财经法规的自觉性,做到严格按程序办理各项财务事项,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二要加强对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落实情况的跟踪检查,督促落实整改,对不及时改正的单位要给予通报批评,并按照国务院颁布的《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随着科技理财手段的发展和上级部门关于财务管理的规范要求,重点完善和优化财务集中核算内部工作流程和业务衔接环节,建立内外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达到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监督能力,全面提升财务工作整体运行水平。

下载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