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单元说课稿
分辨是非 对自己行为负责 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鲁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单元《分辨是非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复习课,现就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四方面加以说明。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单元是初一思想品德的总结单元。本单元以生活主题为统帅,主要进行道德教育学习。在道德方面,引导学生认识生活中既有真善美、也有假恶丑,真、善、美的东西对促进社会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以对自己的道德品质的提高都会带来积极的影响。假恶丑则会败坏社会风气,一部分人受其影响会导致行为失范,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以此来学习和弘扬社会中的真善美行为,在此过程中,学会分辨并主动拒绝假恶丑。紧接着下一课将阐述无论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现象,势必会形成一种行为,一种结果。引导我们为了追寻好的结果,应如何采取行动?形成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考虑后果的思维习惯,从而采取正确的行为。
《看社会 辨是非》一课,首先要认识到社会中存在真善美,也存在假恶丑。重点在“辨”,文中列举了任长霞、徐洪刚等社会道德先进人物,并引出道德标准,并根据此标准来辨别哪些属于真善美,哪些属于假恶丑,在标准明确的情况下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明确真善美和假恶丑两种行为会带来两种结果,和下一课《行为不同,结果不同》联系在一起。
二、学情分析
从现实情况看,现代中学生,独生子女,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沉迷网游,交友不慎,分不清是非善恶,还有自控能力差,明明知道沉迷网络游戏会影响学习,但就是无法自拔。多以自我为中心,缺失一些乐于助人的意识,因此,需要通过一些社会和生活中的榜样来激发学生的真善美的意识,在独自面对一些事情时,心中有一把衡量非是善恶的标尺。同时,加强正面模范人物精神引导,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并升华情感。因此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丛飞的故事,认识真善美对社会和个人的重要影响,记住公民的基本道德标准,(2)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总结我们面对是非善恶应如何做出正确选择;(3)说出校园的真善美现象,主动拒绝假恶丑,以实际行动诠释真善美;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科学地确立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现代教学的突出标志就是有目标的教学。根据本课的课标内容标准,“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和单元教学要求,并结合学生实际,我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明确什么是责任。2。理解行为不同产生的后果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的道理。3。理解任何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以不损害他人、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
〈过程与方法〉
在材料的收集中提高学生的提取、筛选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在阅读材料、感悟材料的过程中,形成具体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判断行为的正误,树立为自己的行为承担法律的、道德的责任意识,养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日常生活中,有的学生在行使权利时,往往不考虑别人,并且在错误发生后往往缺乏勇气去对待,更不要说勇于承担道德、法律的责任。所以我把“行为后要承担责任”和“任何人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以不损害他人、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为前提”作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为主线,让学生通过讨论、探究等方式感悟道理,得出结论。从这一点出发,本课教法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鼓励主动求知,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具体表现为:(1)阅读讨论法。通过阅读讨论,感悟其中的道理。教材中设置的活动小主题大多可采用这种
方法。(2)情境教学法。依据教材要求,学生走进生活,将课前收集到的身边事例或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交流探讨,使课堂生活化,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不教。”教学要让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新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根据这一精神,结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采用收集感知材料——讨论材料——认识升华的学法过程,以合作学习贯穿学习始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收集信息、分析问题、感悟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让学生收集生活中“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典型事例(事例可以是身边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其他有关材料),让学生初步感受树立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设置这一任务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观察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场景一:同学王娜上学迟到受到了老师的批评,嘴里嘟哝着:“都怪妈妈没叫醒我。”场景二:同学刘健拿着考了56分的物理试卷,心里在暗暗地埋怨:“物理老师讲课特没劲,我一点都不感兴趣。”场景三:放学后大扫除,同学张强抱着篮球对正在扫地的同学说:“你们多干点儿吧,我练球去了。”场景四:同学姜艳在实验室里不小心把试管打碎了,她悄悄地对旁边的同学说:“别吱声,装作什么事都没发生。”从以上四幅场景中,你能看出四位同学身上缺少点什么?你有何感想?(学生探究讨论,教师总结引出课题。)从学生身边事例谈起,激发学生对学习本框内容的热情。
2。深层探究,合作学习
(1)俗语:“责任重于泰山”,学生各抒己见:什么是责任?(设置这一活动意在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责任。)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作出不同的评价并归纳小结,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责任的内涵的准确认识,最后教师特别强调“我们不仅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社会负责”。(2)让学生关注生活,审视生活,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负责任的行为和不负责任的行为?(3)课件展示:“非典”中的人:A明知自己患有非典,仍然不听劝告离开隔离区,造成亲属多人患病,父母、妻子死亡。
学生阅读教材81页:B怀疑自己得病,主动要求隔离。
探究:①A、B两个人面临当时的情况,行为上有什么不同?②分别产生了什么后果?③试分析第一个材料中的人在道德上和法律上分别要承担什么责任?第二个材料的徐州农民履行了哪些责任?(设置这一活动,目的是通过对比,让学生理解行为不同后果就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同,从而树立责任意识。)④两个材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各抒己见,启示很多,只要言之成理,教师就予以认可,但要把握方向。)(4)小组讨论:人能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呢?如果这样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得出“人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结论。)(设置这一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理解:我们在有所行动时,不能损害他人的、集体的和社会的权利和自由,做一个负责任的好公民。)(5)树典型,学榜样。交流同学们课前收集到的生活中负责任的人的典型事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设置此活动一方面检查学生的课前作业,另一方面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正面的责任意识的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3、拓展延伸,深化课堂:(1)阅读教材“雷锋的事迹”,思考:如果我们都像雷锋那样,社会将会是怎样的面貌?(在学生的畅想中,让他们自觉负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2)学生齐声朗读教材82页两段内容,在朗读中加深印象,巩固新知。
4。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师结束语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每一位学生今后更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充分考虑行为的后果,而不能随心所欲。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希望我们每位同学都能成为这样的人。
5。课后作业:利用收集的关于本课内容的各种资料,如小故事、名人名言、警句、案例等,帮助班级出一期以“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为主题的黑板报。
各位老师:本节课我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做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地学习,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堂课的教学设想及依据,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土豆)
三、课前准备:
1、小组运用网络搜寻一些关于好人丛飞的故事,做大致了解,加深印象。
2、设置相关丛飞的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文字资料用于与知识点的结合,视频资料用于情感的体验和触动;
3、设置梳理小结PPT,对于两课时而言,力求简单、明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视频《200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丛飞》两分钟片断。主要画面是在丛飞身患胃癌后,躺在病床上仍然不忘他所资助的孩子们,继续为他们捐助学费。手术后,他又通过录像对孩子们说:“爸爸以后不能唱歌赚钱,不能再为你们捐助学费了„„”此导入目的让学生感受真善美,渲染课堂气氛,从而更好的提高课堂效果。
2、任务设置一:问题:丛飞的事迹对社会和对个人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设置思路:网络链接了丛飞的故事(文字的形式)作为一个大的材料,通过这一问题设置,让学生将知识点运用于实际当中。首先认识到丛飞的事迹是社会真善美的表现,并强调高于公民基本道德标准,材料细节显示“丛飞的爱心童话已经化成一曲悠扬的旋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用爱心为他和声,深圳市共青团和义工联特别设立了丛飞助学计划,把丛飞资助的100多个山区孩子接管过来,负责他们的学费,直到孩子们毕业。”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即:真善美的行为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提高社会的整体思想道德素质。在上节课预
习的基础上,学生能够认识到这一知识点,其次,是对个人的影响。教师说明个人在学习丛飞的过程中,本身就是净化自己心灵、提升自己思想道德的过程。
任务设置二:作为中学生,应如何落实“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请写下来:
设置思路:根据预习所知:《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中要求做到“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团结友善
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五个方面。让学生明确这是基本的公民道德标准,在小组备展中,让学生分别就五个方面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讨论。可以联系到校园当中的升旗仪式、卫生值日、文明礼貌、反对浪费、为集体做贡献等。也可以列举本班出现的真善美行为的“明星”,让学生注意到平时学习生活中可能没有被注意到的同学,他们为集体做出的努力。这样按照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在校园内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风尚。此问题在第一个问题的基础上注重贴近学生学习生活。让学生感受到真善美就是要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任务设置三:你的理想是什么?(医生、工程师、政府官员、商人、法官„„)大胆设想将来你的理想实现后可能会遇到哪些是非善恶,又将如何面对?结合所学,请写下来: 设置思路:此问题给学生一个更宽阔的想象空间。面对当前社会实际,造假售假、坑蒙拐骗等现象都属于假恶丑行为。假使学生现在成就了理想,面对不同的是非善恶应如何做,也是对整节课的一个检验。首先心中有怎样的一把“尺”,这把尺的标准包含道德和法律。在此可以渗透一旦触犯法律的“标尺”就构成了违法犯罪,受到法律制裁。其次,有些人明明知道一些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仍然一意孤行,缺乏必备的自控能力。从此问题中提取出面对是非善恶做出正确选择的三个方面:(1)心中要有一把“尺”,(2)提高辨别能力,(3)提高自控能力。用这三个方面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主动拒绝假恶丑。
3、回馈目标:明确以目标为线索,贯穿始终。
4、梳理小结:本课知识点以知识结构的形式进行梳理,并简要概括其中的联系。
5、播放歌曲《好人丛飞》,画面配以丛飞及所资助孩子的照片,让学生注重歌词的内涵,并从中体会真善美为他人和社会带来幸福,落实让别人因自己的存在而感动幸福的理念,并将其付诸于平时点滴的行动中。
五、“双平台”课堂下思想品德课堂反思:
1、研读课标和问题整合。问题整合是课改的重点。问题整合的好,我想可以解决应试与拓展的矛盾。而问题整合又要以课标研读为依据。研读课标,首先要明确学科特征,思想品德学科的特征就是要培养合格的现代社会公民。其次是注重课标中问题的相互联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可以做到问题的相互涉及,实现知识点儿的上挂下联,及时回顾;第三,研读课标过程中,还要注意和社会实际的联系,因为社会实际是最有说服力的教材。这就需要思品老师在课外时间多关注社会事件并搜集,以便在运用时拥有第一手实际材料。在充分研读课标的基础上,进行问题整合。初期,问题整合可能从课时整合开始,两课时的内容还用两节课上,但结构不同。首先将两课时文本内容合并。一节课先用来学生自主预习和展示,进行问题的初步了解,第二节课用来 进行基础问题的拓展和情感提升。
2、正确看待双平台运用。前不久刘主任做的培训中提出,双平台的运用就是一个工具。在课堂问题整合的前提下,第一节课的学生自主预习展示可以自主完成。在这个过程,学
生可以将问题进行梳理,有不理解的概念等在展示中提出,简单的可以当堂精讲。复杂的老师可以做好搜集与整合,下节课之前将这些模糊的问题转换为具有一定开放性的小组活动任务,课前准备好所要运用到的教学资源,上课由学生小组在双平台环境下通过小组活动完成,并评价。最后做出梳理小结与知识上的达标反馈,如果可以,也可以做到情感上的达标反馈。
3、双平台环境下,思想品德课的导学案运用如何发挥其功能。尤其对于基础问题的拓展来说,学生的电脑文字录入需要时间,而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学生的笔下。通过几节课的实践,通过展示思路的方式来缩短录入时间,加长资源拓展的时间,做到问题展示后,学生有时间将其思路在笔下落实。
4、充分学习和试用双平台下的各种工具。
我认为双平台好比一座桥,架起了学生与老师的沟通,包括知识沟通和情感沟通,沟通没有界限,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可以在沟通中互动,教学相长。而且,这也是一股势不可挡的趋势。今后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和摸索。
第二篇:八语上第五单元说课稿
善待自然 关爱生灵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市一中
沙林林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大自然是奇异美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鸟一兽,和谐的自然组合,构成了人类生存的最佳环境。今天我说教材的内容是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人与环境。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我们将引领孩子打开一扇新的视窗,倾听大自然的呼声,谴责愚氓的恶行,慨叹智者的无奈,从而作出明智的抉择——善待自然,优化生存环境。下面我就本单元教材谈一些自己的看法,我将从以下5个方面介绍我对教材的理解。
说课流程:
1、教材分析
2、学情分析
3、单元目标
4、教学策略
5、课例分析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意图
八年级语文教材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载体,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法为突破口,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丰富语言积累,提高语文素养。
第五单元围绕“人与环境”这一主题展开,是一组让学生正确了解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的文章。前面第四单元“江山多娇”学习之后,学生已经从名山大川中获得美的享受,在此基础上学习本单元,促使学生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在学生时代就逐渐养成保护环境、优化环境的意识,爱护家园,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学生的情操。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主题是人与自然,表现的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思想。在诵读欣赏活动中,体会善待野生动物,善待大自然,善待地球,即善待人类自己的道理。学习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作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2、教材编排理念
八年级语文教材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力求改革单一文选式编排体系,继续以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为线索,按照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板块组成单元。全册书六个单元,包括“主体合成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诵读欣赏”、“写作”、“口语交际”、“语文实践活动”、“专题”,体现了人本、整合、灵活、开放、亲切、精美、高效、优化的基本特色。
本单元围绕“人与环境”这一主题展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苏州园林》,由总到分的介绍了我国园林建筑中的奇葩——苏州园林,让人身处其中,不能不为建筑师巧夺天工的技艺而赞叹。
当代作家舒乙的《都市精灵》,则从小处落笔,往大处拓展,古今中外无所不包,让人叹服之余,深深赞同作者的观点:要爱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当代作家、学者季羡林的《幽径悲剧》,在写美的过程中多了一些愤慨,更加能引起人们对于自身愚昧的反省,可谓振聋发聩。
当代作家杜卫东的《明天不封阳台》记叙的事情虽小,但作者却拥有一颗慈悲之心,文中处处透出智者的思索。
清代诗人、书画家钱泳的《治水必躬亲》,则为我们勾勒了一幅三百年前的治水图,说明只有躬亲、清廉才能治好水。
下面是本单元的知识结构梳理。(见课件)
二、学情分析
本单元课文,既有说明园林建筑特征的说明文,也有有感于某些现代城市的现实状况的随笔,还有道理简明、论据确凿的文言文。对于他们,同学们有的不是很了解或感兴趣。我们教师要继续培养学生能利用各种手段多方面搜集学习材料,了解本单元各课的文学常识和写作背景。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理解文章主要内容,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整体感知课文,逐步加大学生的阅读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分类指导,因材施教,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长,各有所得。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形象可感的与课文有关的图片、资料,激发语文阅读的兴趣,促使学生关爱自然、善待自然,在学生时代就逐渐养成保护环境、优化环境的意识,爱护家园,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陶冶学生的情操。教与学中应当把课内和课外的语文学习起来,是课内学习成为端点,辐射到课外,到生活的海洋里,到大语文环境中,去吸取语文和思想的琼浆。
三、单元目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目标是:
1、正确了解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
2、了解说明文的有关知识和写法,积累有关介绍人与环境方面的知识。
3、体会课文流露出来的对花鸟树木的真情,学习在记叙说明中结合抒情和议论的写法。
4、了解每课的作者及写作背景知识,理解识记文中的生字词
5、了解标点符号使用的常见错误,能修改用错的标点符号。
6、开展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提高视听效果。
四、教学策略
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课件,利用好网络教学资源,展示人与自然的密切关系,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课堂设计中应处处注意学生的兴趣培养,把握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启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质疑。教师可根据本单元各课的特点,提供大量补充材料,拓展学生视野,帮助学生加深了解更多的人与自然方面的知识。达到本单元“人与自然”教学的既定目标。
1、说明文教学采用:明对象——抓特征——理顺序——析方法——品语言
2、散文主要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感知(理清文章结构);品评,(揣摩全文词句);技巧(剖析散文内涵);拓展(考查探究能力)。
散文:以读贯穿,初读知内容——再读悟情感——赏读品语言
3、古文阅读重视诵读,在读、背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做到欣赏,通过课下注释或词典等工具书理解文言文中 重要语句、段落,掌握文言文中重点实词和常见 的文言虚词以及文言特殊句式。从而达到理解文章基本内容的要求。
文言文教学过程:文言文:读——译——知——悟——品——延——测 知背景、通文意、熟读文、析内容、悟主旨、重测评。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习知识、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丰富积累。
4、诵读欣赏的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课程标准对学生阅读量的要求能有一个最基本的保证。它既是合成单元很重要的一部分,但又不同于课文。因此,诵读课文重在培养学生语感,增多语言积累,陶冶情操。
因此,诵读欣赏教学的核心定位于“读”,坚持有“赏”有“读”,“赏读”结合,以读为主。
5、习作采用:“忆——拟——导——练——评”五步练笔法。也就是按照这样的训练主线:忆知识——拟思路 ——导难点——练表达——评有道
6、别把标点不当回事
本单元的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是标点符号的修改,学生初学写作,修改标点符号,除了要克服“一逗到底”的毛病,还应注意修改以下几种误用: 一是逗号误用为句号
二是逗号、句号误用为分号 三是逗号、句号误用为问号 四是逗号、句号误用为叹号
此外,还应留意不要多加和漏加标点符号
结合具体的语句让学生实战演练,动手修改用得不恰当的标点。
此次修改文章专题训练是想让学生明白标点不是文字,但重要性并不在文字之下。陈望道先生说过:“标点可以神文字之用”。老到的文字,加上得体的标点,往往会使作品神采飞扬。至少应该做到别把标点不当回事
7、第五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一次有意义的集体视听活动
一、朗读书中给出的文章归纳总结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二、归纳视听的要求
三、结合练习题二观看影片《冲出亚马逊》回答问题
四、最后总结
五、课例分析
当代作家舒乙的《都市精灵》
{看课件}
六、结语
语文是一首诗,语文是一首歌。每一首经典隽永的小诗,每一首动人心弦的老歌,都会在我们的心中挥之不去。这就注定了我们对她的每一次解读,都会有不同寻常的发现。
语文学习中的发现,有着丰富的内涵。语文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着丰富的宝藏。而这些宝藏,只有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学习语文,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语文学习的乐趣,就在这不断的发现之中。一个疑问的提出,一
次想像的展开,一句妙语的解读……都会带给我们收获和快乐。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五彩斑斓的语文世界.去发现最珍贵的矿藏,去采擷最美丽的花朵。
语文是一首诗,语文是一首歌。每一首经典隽永的小诗,每一首动人心弦的老歌,都会在我们的心中挥之不去。这就注定了我们对她的每一次解读,都会有不同寻常的发现。
语文学习中的发现,有着丰富的内涵。语文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着丰富的宝藏。而这些宝藏,只有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学习语文,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语文学习的乐趣,就在这不断的发现之中。一个疑问的提出,一次想像的展开,一句妙语的解读……都会带给我们收获和快乐。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五彩斑斓的语文世界.去发现最珍贵的矿藏,去采擷最美丽的花朵。
五、语文学习中的发现
语文学习中的发现。既是对文本的发现,又是对生活的发现,既是对作者的发现,也是对读者自身的发现。在文本解读过程中,高尔基和茅盾描绘的海燕与白杨树的形象,会使我们懂得应该对什么样的人献上我们的敬意,毛泽东和梁启超的话会让我们知道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郑文光的文章中会发现宇宙的精彩和神奇,古人沈括则向我们展示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及其创造的文明,阅读中外作家的短篇小说精品,欣赏世界一流的精彩演讲时。会听到作家和诗人向我们倾诉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这样的过程都是发现的过程。
语文学习中的发现,有着丰富的内涵。语文是一个多彩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着丰富的宝藏。而这些宝藏,只有靠我们自己去发现。学习语文,就是一个不断发现的过程;语文学习的乐趣,就在这不断的发现之中。一个疑问的提出,一次想像的展开,一句妙语的解读……都会带给我们收获和快乐。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五彩斑斓的语文世界.去发现最珍贵的矿藏,去采擷最美丽的花朵。
第三篇:2下八单元
《数星星的孩子》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一、识字;要掌握的词语:总是、刻苦钻研、著名;句子:“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看得见,就能数得清。”“星星是在动,可不是在乱动。”“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激起学生对宇宙奥妙的幻想,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课前准备]
电化星座或板画星座图。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导入新课。讲读课文最后一小节。教学生字词。范读课文。再学生字词。巩固生字词。写字。
第二课时:读讲课文一、二、三、四小节。
第三课时:读讲第五小节。巩固生字词。增读《天上的街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小朋友,在晴朗的夜晚,我们抬起头,就看见蓝天上有许许多多的明亮的星星,一闪一闪的,非常有趣。天上的星多极了。我们平常说天上的星星多,用哪些词语?
结合学生回答,提示卡片:无数、数不清。(正音)导读“天上有无数的星星”、“天上的星星数不清”。
天上星星真的数不清吗?小朋友,你们有没有数过?
有时候就有个小孩子,最喜欢数星星,他经常注意观察天上的星星。
今天我们就来《数星星的孩子》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看谁能把这篇课文读了以后,知道写的是谁。生字要读准字音,想记住字形。
学生自学。
三、读后检查。
谁能说说这个故事写的是谁?张衡是个什么人呢?
四、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教学一部分生字新词。
把生字组成句子。出示句子:
“张衡是汉朝人。他刻苦钻研天文,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
教学张衡:注意这两个生字都是后鼻音。“张”字什么旁?这是什么“张”?(弓、长)
教学汉朝:中国有时候的一个朝代,离我们现在有一千七八百年。
教学钻研:非常认真、非常细心地研究,不怕苦,不怕难。(举陈景润叔叔钻研数学的例子。)
教学天文学家:研究天上的太阳、星星、月亮这些天体分布在哪儿,怎么运行的专家,叫天文学家。
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指点:这篇课文就是写张衡小时候怎么数星星的故事。他怎么数呢,听老师读课文。(很自然地导入课文。)
(生字词的学习,必然涉及课文最后一段,这样就不必拘泥于“从头到尾”的数学顺序,而先学最后一段,把课文学习与学词学字结合起来,这样既省时,效果又好。)
五、范读全文。
这篇课文你们喜欢读吗?课文中还有几个字不认识,我们再来学习。
六、再学习字词(生字分批教,难点分散)
把另一批生字组成句子出示:
张衡靠着奶奶,仰着头,指着天空数星星。
教学靠:分析字形,复习“非”的笔顺。
教学仰:头抬着叫“仰”。(动作演示)抬头看叫“仰望”。
教学指:让学生(手指、指导、指引等)。
再出示第三个生字组成的:
张衡想着爷爷的话,晚上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星果然绕着北极星转。
楚:突出“楚”增教“清清楚楚”、“一清二楚”。
绕:复习“浇”。组词:绕线,绕着转。什么绕着什么转?谁能说一句话?
(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理解生字词。)
七、初读课文。
八、巩固字词。
识记字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试读全文。
全班每人轮读一句,要求读正确。
正音:碧玉盘
傻孩子
二、分段学习。
第一节:
1、夜晚,张衡在院子里数星星,那是什么样的情景。(提出一个问题,把阅读课文和想象结合起来,引导儿童进入课文描写的情境。)
谁能把这个情景讲出来?要求讲清楚什么时候在哪儿,什么人,做什么。
学生各自读课文,准备讲述。
学生口述。
2、齐读第一段。
3、“一颗,两颗”后面是什么标点符号?指名上黑板加标点。出示:
一颗
两颗
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对比读: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让学生体会:用逗号停顿的时间较长,表示张衡一边数一边想,一边数一边记,张衡数星星多认真呀!
第二节:
1、奶奶怎么说。小朋友自己读读看。
2、现在请女同学当奶奶,读奶奶说的话,注意奶奶是笑着说的,要读得亲切。
女同学朗读第二节。
3、奶奶说的话里,哪个词儿说明张衡是经常数星星的?
指点:“又”,说明他经常数的,今天又数了,一数就数了几百颗。张衡数星星真刻苦啊!
第三节:
1、张衡是怎么说?默读张衡说话,看看张衡说了几句话,再说说每句话是什么意思?哪一句是主要的?(“能看得见,就能数得清”)
指点:这说明他数星星不怕苦,决心大。
张衡说“星星数得清”也是有根据的,他的根据就是下面两句话。(指名两个小朋友读)
突出:是......不是......总是
(指导逻辑重音,齐读)
2、张衡怎么会知道这些的呢?
请你们说一句话,说说张衡怎么数星星的。
板书:
数
张衡〔
〕看
星星。
观察
如果加上“一边......一边......”,又可以怎么说?
(把体会课文内容,指导朗读,说话训练结合。)
第四节:
9.爷爷走过来怎么说?你能把爷爷说的话全部找出来吗?
自由读爷爷说的话。
爷爷讲的知识你们读懂了吗?(不要求回答。)
创设情境。出示星空的电化教具,结合描述:现在让我们和小张衡一起数星星。我们看这七颗星边起来成为一组,叫北斗星,离它们不远的那颗叫北极星。(按电钮:北斗星,北极星闪亮。)
这里几颗星连结起来又是一组,样子挺像天鹅,就叫天鹅星。这两组星在银河两岸,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按电钮:天鹅星座、牛郎 星、织女星依次闪亮。)(出示地球仪转动。)地球 自动转着,我们在地球上,不觉得地球 动,而觉得北斗星在绕着北极星转,就像我们坐在汽车里,不觉得汽车跑,而觉得树在跑一样,而这颗星到那颗星之间的位置是不变的。
1.你们看天上这么多星星。(星座教具上星星全亮了,闪闪烁烁,谁能用“星星”说一句话。可以说星星眨眼可以打比方,(凭借学生观察所得,及时进行语言训练。)
(板书:星星_________。)
结合学生说话的内容,讲读第一段的一个比喻句:
“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2.现在你们说说,爷爷告诉张衡哪些天文知识?指名两年男同学扮演爷爷和张衡,正坐在院子里,看着满天的“星星”在谈些什么。(通过担当角色,带入情境,加深对课文的体会。)
指名读爷爷的话,一个人说一句,用讲话的语气说说,以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课时
一、检查复问:爷爷告诉张衡哪些天文知识?
二、读讲第五节。
1.指名朗读。
2.“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句话是张衡心里想的,该怎么读呢?(指名朗读第一句)
3.张衡听了爷爷的话心里怎么想,又怎么做的?老师给你们开个头,“张衡听了爷爷的话......”你们接下去讲。
4.这里“几次”起来看星星的“几次”,能省掉吗?
指点:一夜起来几次,他观察星星多么细致,多么有恒心啊!指导朗读:“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几次”要突出,这句后面还得停顿长些,说明张衡在仔细观察星星。“他看清楚了......”要显出高兴的心情。
齐读本小节。
5.张衡0听了爷爷的话,觉也睡不着,几次起来看星星。下面老师给你们听一断关于星星知识的录音。看看你们听了以后怎么想又怎么做。
放录音:
夏天的夜里,银河像一条淡白色的巨大纱带,从北飘向南方。古代人们把银河认作天上的河流。银河真的是天河吗?那白茫茫的一片真是汹涌波涛吗?科学家伽里略用望远镜揭开了银河的秘
密。原来银河是有无数像太阳那样的恒星组成的。因为星星太多,离我们又太远,星光连着星光,分辨不清,只看到白茫茫的一片。银河系里的星星连同太阳在内,大约有1500亿棵恒星。银河里的星星看上去它们靠得那么近,其实它们之间的距离远极了。就拿牛郎星和织女星来说,它们之间距离有16万光年,也就是有152万亿公里,而整个宇宙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又有许多个。小朋友,想一想宇宙该多大,多神秘啊!
(听后,让学生思考片刻,并不要求回答,让学生课后再去观察、体会、思考。)
一、朗读全文,引导学生进一步自学。
1.课文有那些词语告诉我们张衡数星星很认真?做上记号。
2.总结:一开始就告诉我们张衡数星星一直数了几百颗,说明数得认真;从奶奶的话说明他经常数星星他自己说的话,说明他数星星,认真仔细。爷爷告诉他天文知识以后,他认真看,认真想,告诉我们张衡从小就刻苦钻研,所以后来才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一、补充教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以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想象。(欣赏而已,不求多深的理解。)
1.范读2.简要指点,指导朗读,练习朗读。3.欣赏读、听录音。
《爱迪生救妈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读生字组成的词语,会写“夸奖、斥责”这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找出爱迪生救妈妈的句子从而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能用上学过的词语说说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
(3)从爱迪生想出的办法中领会他的聪明,爱动脑、多动手、善发现的意识。
[目标设置上,充分考虑到三个维度的把握,使“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能融合在一起。使工具性和人文性能相辅相成] 教学重点难点
在朗读中感悟,用上积累的词句说说爱迪生救妈妈的办法,领会爱迪生的聪明可爱。[在词语教学中,紧紧结合《课程标准》中“阅读”的阶段目标——结合上下文,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运用
词语。对有些词语采用读对话、看图,各种形式的说话练习的手段来理解。]教学准备:教师:制作教学课件。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爱迪生。
二、教学流程设计
(一)介绍人物,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出示爱迪生图片)这就是爱迪生晚年的照片。谁能想出方法记住他名字中的一个生字:“迪”(生识记字形)
2.看老师把它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看仔细了,写字的时候要把字写端正。
3.说说你对爱迪生的了解。(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材料,教师适当评议)
4.老师也把收集到的信息打在屏幕上,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请一生读)
内容出示:爱迪生是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他的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如电灯、电话、电报、电影等,登记过的发明就有1000多项,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5.过渡:是啊,爱迪生的一生发明了很多东西,他从小就爱动脑筋,常常想出一些好主意,有一次他靠自己的聪明救了他妈妈的命呢!(板书:救妈妈)6.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反馈检查。
过渡:想读一读这个故事吗?先来看看屏幕,老师可有读书的要求哦。
1.出示自读课文的要求:
(1)读准生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小节号。
(学生按要求学文,教师巡回指导)
2.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屏幕出示注音的生字,指名朗读、开火车读)
(2)检查词语(加点的是生字)
检查 急性 斥责 委屈 亮堂
明晃晃 阑尾炎 恍然大悟 一溜烟似的(指名读、男女生分读、小组读、齐读)
教师点拨指导如下:
①这些生字把它放到词语中,有的读音发生了变化,如:“堂”单个的读第二声,放到词语中读轻声。(生练读“亮堂”)
②明晃晃:这里的“晃”是多音字,单个字读第三声,连成词语组成了ABB结构,在读的时候读音要变化了。当第一个(A)不读第一声的时候,后面两个读第一声,如“明”读第二声,连起来就读明晃晃(míng huāng huāng)(学生练读)。当遇到第一个音是第一声,那后面就读它本身的音。如:金(jīn)灿灿(càn càn)
③对“阑尾炎”一词的理解,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教师再补充解释:阑尾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盲肠,它长在我们的右下腹。它一发炎非常疼痛,甚至还要夺去人的性命。突然发作又非常厉害的阑尾炎就叫急性阑尾炎。
④一溜烟似的:“溜”这是个多音字(注意第四声),“似”也是个多音字,在文中和“的”连成词语读翘舌音。读这个词语:一溜烟似的
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把这个词语放到句子中,谁能读一读,其他同学想一想。出示句子:“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学生朗读、交流)
(3)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5个自然段)
(请五个学生读课文,师生互相正音。)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读了课文,你想对爱迪生说什么?(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表扬鼓励发言好的学生,同时及时指正语言不规范,表达不顺畅的毛病)
2.课文里也有一句是医生夸爱迪生的话,老师把医生夸奖爱迪生的话放到了屏幕上。
出示句子:“医生夸奖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
①学生读句
②给“多亏”换个意思相近的词(幸亏)
③小结:孩子们刚才我们读了课文,初步知道了爱迪生靠聪明救了妈妈(板书:聪明)谁能用夸奖的语气读好这句话。(指
名读、齐读)
(四)学习第四、五自然段
过渡:下面请大家默读课文,课文中的哪个自然段是在写爱迪生救妈妈的?请先在这个自然段前面用“☆”表示,然后捧起书读一读。
1.出示文本,请一生读。
2.大家再静静地认真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用“”划出写爱迪生救妈妈的句子。(学生交流,教师指点,屏幕出示句子)
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
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1)指名读再男生、女生分别朗读句子。
(2)(出示课文插图)看图说话。(指导学生在说话过程中用上学过的词语“一溜烟似的、捧着、明晃晃、亮堂”等词)
(3)指导读好这几句话。
3.师生合作读课文。
师引读:在爱迪生七岁那一年,他的妈妈得了急性阑尾炎,送医院已经来不及了,只能在家里做手术。可是,家里的光线太暗了。正当大家急得团团转时,爱迪生他怎么做——
生读:“突然,爱迪生一溜烟似的奔出大门。不一会儿,他回来了,捧着一面明晃晃的大镜子。”
师:爸爸见了又急又气,斥责道:——
生:“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师:爱迪生委屈地说:——
生:“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师:爱迪生让小伙伴们站在点燃的油灯旁边,由于镜子把光聚在一起,病床上一下子亮堂起来了。——
生:“爸爸恍然大悟,医生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4.学习爸爸和爱迪生的对话。(屏幕出示句子)
爸爸见了又急又气,斥责道:“什么时候了,还胡闹!”
爱迪生委屈地说:“我没胡闹,我想出办法了。不信您瞧!”
(1)师引导:谁能抓住“斥责、委屈”这两个词语来当当爸爸和爱迪生读好这个对话呢?
(2)通过说话来理解“恍然大悟”一词。
爸爸恍然大悟,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对爱迪生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老师要引导学生在说话时用上文本中词语,如“斥责、委屈”等词)5.师小结:是的,正因为这样做,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所以医生对爱迪生说:“今天多亏了这个小家伙,他真是个聪明的孩子!”(再次出示句子,指导读好这句话。)
6.用“夸奖”一词联系说话。
填空:爸爸夸奖爱迪生,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伙伴夸奖爱迪生,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过渡:看,童年的爱迪生是多么聪明:妈妈的病情十分严重,切除阑尾的手术必须马上进行,可是,昏暗的灯光急坏了爸爸和医生。多亏小爱迪生急中生智,想出了办法,把昏暗的灯光聚集在一起,救了妈妈的命。我们一起来读读第一到第三自然段,看看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当时的环境又是如何紧急的呢?
1.你从哪些词语当中体会到妈妈病情的严重?(学生交流板书)
2.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三个自然段
3.请你用上“突然、直打滚、检查、急性、马上、来不及、摇头、急得团团转”说说当时情况的紧急。
(六)巩固生字词,书写
1.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巩固生字词
①找找形声字:溜、悟、晃、恍、聪、伙、油、检
②游戏“对口令”(如:竖心旁,光字边——“恍”字记心间。)
③全班交流识字方法。(如用口诀、顺口溜、组词等记忆生字)
2.书写:“油、团、炎”三个字和“检查、斥责、夸奖”三个词语。
①出示“我会写”图标,让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里的生字。
说说发现了什么。(如:“油”“检”都是左窄右宽的字。“团”字里面的竖勾要写在竖中线上。“炎”字下面的“火”要比上面的“火”大一些。“责”字中间一横要写长些„„)
②重点指导、范写
斥:联系“斤”的书写,第三笔在横中线,第四笔在竖中线,最后不要忘写点。
责:上下结构,上面要写得扁写,中间横短,第三横最长,下面的“贝”略长,横折的横在横中线上。
夸:大字头撇捺不超过横中线,要盖住“亏”
奖:大字要托住上半部分,最后笔是捺
炎:上小下大,第四笔是点,第八笔是捺
(七)作业布置:
1、生字书写3遍。
2、朗读课文。
《恐龙的灭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5个生字,理解“庞大”、“躲避”、“哺乳”、“枯萎”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恐龙的灭绝等自然界现象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愿望。学会“推测”的思维。【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揭题,认识庞大。
1、录像导入,理解“庞大”
(1)师:小朋友,你们看过《恐龙》这部电影吗?(课件播放录像)
生观看录像。
(2)师:这是中生代时期地球上的繁华情景,那时地球的主人是谁?
生:恐龙
师:认真地看老师写恐龙,(板书:恐龙)
一起读读。(3)师:刚才你看到的是怎样的恐龙?
出示词卡:庞大。
师:能给庞大找个近义词吗?(巨大)(4)师:你知道最庞大的是哪一种恐龙吗?
补充:最庞大的恐龙是震龙,有18米这么高,相当于现在的6层楼房那么高。体重有30吨,如果在原野上行走的话,它那硕大的巨脚每一次踩到地面都会使大地发生颤抖,就像地震一样。
够庞大吧!让我们一起读读:庞大的恐龙。
(5)师:还可以说怎样的恐龙?(预设:健壮、威风、凶猛、巨大、成群结队。)
2、揭题
(1)师:是的,在远古时代,恐龙曾经是地球的主人。(课件出示文中图片)恐龙和自己的兄弟姐妹成群结队、无忧无虑地地生活在一起,他们有的在空中飞翔,有的在地上行走,有的在水中玩耍,可是今天,我们却再也见不到恐龙了,恐龙早已灭绝了。(板书:的灭绝。)
这节课,我们就要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恐龙的灭绝》。我们一起读读课题。生齐读课题
(2)小朋友,读了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预设:恐龙为什么会灭绝?)
板书:?
(3)过渡:是的,这么庞大的恐龙怎么会灭绝的,科学家做了种种推测,其中有很多种推测还写在我们的书中,只有仔细读书的小朋友才能发现。
二、学生初读读文,以读准字音为主。
1、师: 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课文,先给课文标上序号,读准每个字字音,读通每一句话。边读边把你认为难读的词划出来。然后把这些难读的词语,读给你的同桌小朋友听。(课件出示初读要求)
2、师:刚才小朋友读得很认真,下面老师请几位小朋友来读读课文。(分节朗读,随机正音)
(1)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躲避”、“耐不住”。
(2)第3自然段:听了这一段,小朋友了解了恐龙的种类有哪些吗?
随机贴词: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
食肉的恐龙 这个句子挺长的,谁愿意试着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3)第4自然段:这一自然段有几个词也挺难读的。
课件出示:哺乳动物
师:谁会读?(指名读)你知道哪些动物是哺乳动物? 小结:小宝宝是直接由妈妈生下来的,而且是吃妈妈的奶长大的动物就是哺乳动物,(我们人就是高级的哺乳动物。)
课件出示:孵出
师:小恐龙是恐龙妈妈产下恐龙蛋,再孵出来的(出示孵蛋图片),所以孵的左边是个卵字。
(4)第5自然段:这个自然段中也有几个新词,谁当小老师带大家读读。
课件出示:或者
课件出示:书籍(理解“书籍”:书籍中“籍”意思就是“书”,像这样的词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意思相近组成的字,在这篇课文里的新词还有呢?出示“死亡、枯萎、庞大、躲避、尘埃、灭绝”)
3、指导书写“谜”
(1)师:这是什么字?今天我们一起来写写这个“谜”字。“谜”’这个生字有几部分组成?
(2)师:请小朋友想想,这个字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怎么写的?
(3)师范写:先写:言字旁,再写“米”,与言字旁空开一点距离,留给走之儿位置,注意米作为部件时最后一笔一捺变成一点,最后写走之儿。
(4)师:请小朋友认认真真地在书上描一个,写2个。(5)谁能给“谜”找个朋友。(谜语、谜团、谜面、谜底、灯谜、哑谜)
三、研读课文,感悟文本的语言文字。
过渡:恐龙的灭绝,留给我们一个解不开的谜,科学家为了揭开这个谜,作出了种种推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就是考古学家们所作出的种种推测的?(2、3、4自然段)
自己再读读课文2、3、4自然段,把课文读得更加通顺些,看看课文写了几种推测。
(一)自读自悟,探究“灭绝”
1、师:课文写了几种推测?(5种)课文的第四小节最后用了一个省略号,其实还有许多种推测没有写出来,说不定我们小朋友长大了,从事恐龙的研究,又有新的说法呢!
2、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一起来了解一下恐龙灭绝的其中一种推测。
(1)、(课件出示第2小节)谁来读一读这一小节?(指名读)(2)、师:什么原因使恐龙慢慢地消失了呢,如果请你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你会吗?
板书:严寒
寒冷
师:“严寒”和“寒冷”哪个词更加说明当时天气的冷?(擦去寒冷)严寒是什么意思?(十分寒冷)
师:你能想像一下当时气候有多么严寒吗?
是啊,天寒地冻,冰天雪地,寒风呼啸,滴水成冰(课件出示图片配风声)
(3)引读:在这样严寒的日子里,蛇和乌龟有冬眠的习惯,他们能借冬眠(来躲避寒冷),有的动物身上有皮毛,可以利用皮毛来(保暖),恐龙没有冬眠的习惯,不能像蛇和乌龟那样,(借冬眠来躲避寒冷),加上恐龙身上(没有皮毛来保暖),他们(耐不住
严寒,就慢慢地消失了)
(4)师:在这样严寒的日子里,小朋友,你仿佛看到没有冬眠习惯又没有皮毛的恐龙会怎么样?请你用上表示天气寒冷的词语说一说(如:恐龙在寒风呼啸中嗦嗦发抖,身子都快冻僵了。……)(5)师:是啊,严寒的日子是如此漫长,恐龙无处藏身,无处避寒,就慢慢地消失了。板书:消失
(6)请小朋友试着读好这段话。(出示第二段句子)
a、指名朗读
b、老师读(故意读丢掉“突然”和“慢慢地”)老师读得怎么样?
你从“突然”了解到什么?(气候是一下子变冷的,气候的突然变冷才使恐龙无法适应。这个词用得多么准确呀)(指名读第一句)
从“慢慢地消失”又了解到什么?(指名读第2、3句)评:老师从你的朗读看到了恐龙正在一只一只地死去;从你的朗读中听出了你对恐龙的死去很惋惜。
c、指名读第2段。
d、齐读第2段。
3、师:关于恐龙的灭绝还有另一种说法。请小朋友先自己读读,(出示第三段)想一想,在这种推测中,恐龙灭绝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1)师:在这种推测中,恐龙灭绝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板书:行星撞击
(2)、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到恐龙生活的那个远古时代,去看看天体的碰撞给恐龙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课件出示图片)
小朋友,宇宙行星撞击地球后,你看到了怎样的情景?(伸手不见五指,大树连根拔起)
(3)说得真好,那你们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句子:“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尘埃把太阳遮住了,地球上一片黑暗。”)
教师用语言带动朗读:这伸手不见五指的一片黑暗不是三天、五天,而是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谁再来读读,个别读。(朗读评价:从你的读感受到没有阳光的可怕、恐惧)。齐读。
(4)、第二句:长时间的黑暗,小朋友,想像一下,没有阳光的照射,树木会怎么样?花草呢?庄稼呢?(渐渐地枯萎)课件出示:枯萎、死亡
师:大量的植物都会枯萎、死亡。一天、两天、三天,一天又一天
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吃不到任何食物就会——(生接说,板书:死去)以植物为食物的其他动物也将——(板书:死亡)
请小朋友自己读读,读好这句话:“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
(5)、师接读:随着植物的枯萎、动物的减少,食肉的恐龙(找
不到足够的食物,也渐渐地灭绝了)板书:灭绝
(6)(出示第二种猜测的句段)小结:写恐龙灭绝的第2种猜测作者一共用了3句话,这3句话很有意思,一句一句连接得非常紧密,让我们一起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来说一说。教师引读: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植物大量枯萎、死亡,)所以(那些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和其他动物,渐渐地死去了。)因为(随着动物的减少,食肉的恐龙找不到足够的食物,)所以(也渐渐地灭绝了。)
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两种关于恐龙灭绝的说法。一种猜测是,因为地球上气候突然变得十分寒冷,恐龙耐不住严寒,慢慢消失了;还有一种说法是,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以植物为食物的恐龙渐渐地死去了,食肉的恐龙也渐渐地灭绝了。大家看,消失、死去、死亡、灭绝这四个词都表示什么意思?(不存在的意思),同样的意思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作者运用词语多么丰富。
四、结课
师:关于恐龙的灭绝,还有其他种种说法,我们下节课再讨论学习。
阿德的梦
一、引梦,揭示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生说)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小朋友叫——“阿德”,看我写这个“德”(一撇又一撇,一竖竖到底,今年十四岁,一心为革命。)
2.阿德也做了一个梦(补充板书)读一读,阿德做的又是怎样的梦呢?一起打开书本
二、自主识字,初读梦境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测识字情况,一行一行出示: 段落 外婆 系安全带 :指名读——齐读 屏幕 预订
新型 污染 :指名读(2)——齐读 火星旅游 可视电话
掌上电脑 网上销售
:开火车读——齐读 载人飞船 太阳能汽车
仔细看,发现什么?(都是阿德梦境中的事物)
3、用上这些词,说说阿德梦到了什么?
阿德梦到了(载人飞船)、(可视电话)、(太阳能汽车)、(掌上电脑)、(火星旅游)。
4、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梦?(神奇、奇特、不可思议、美好)板书:奇
三、研读课文,感悟梦境
1、奇特在哪里呢?快速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找出你认为奇特的地方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说说你认为奇特的地方?你想说哪个方面?
(一)板书:载人飞船 火星旅游
师:在哪个段落?(第一段)段1:今天上午10点,他要乘坐21世纪最新的载人飞船,到火星上去旅游,并顺便去月球看望移居到那里的亲人。
出示——你来读,纠正字音——奇特在哪里?
(1)载人飞船 <坐21世纪最新的载人飞船去火星旅游>(2)<引导:去哪里?> 火星旅游 补充资料:火星上大气层很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氮,而供人生存的氧气、水汽却很少、充满着很多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
你知道了什么?A.温度低-132℃; B.环境差,很多尘埃,不适合人类居住
师:而阿德却能去火星旅游了,真是奇特!过渡:还奇特在哪里?
(3)移居月球:从地球转移到月球居住。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二)板书:可视电话 师:在哪个段落?出示 段2:离飞船起飞的时间还有半个小时,怎么打发这段时光呢?阿德拨通了可视电话,要跟月球上的外婆聊聊天。
1、自己读一读——奇特在哪里?
(1)什么是可视电话?< 可以听到,还能看的到,通话的同时还能看到对方的样子,>师:你从哪里知道?< 外婆出现在屏幕上 >
(2)阿德的外婆住在——月球上,月球和地球之间可以用可视电话通讯呢,真神奇啊!
2、想看看她的样子吗?图片出示,我们现在也已经有了可视电话,比如马上要使用的3G手机、网上也可以视频聊天,这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一起来读一读这段(齐读)
(三)新型载人飞船 无污染的太阳能汽车 你们说的这些,都在外婆和阿德的对话中
1、出示段3、4、5:
外婆出现在电话的屏幕上。“外婆,您好!两个小时以后就能见到您了。”“这么快呀!”“当然喽!我这次坐的飞船是新型的。”
“外婆,听说月球上的科研人员已研制出了无污染的太阳能汽车,市场上有卖的吗?”
“噢!大商场里都有!”
2、自己读一读——个别合作当外婆、阿德(进行长句的指导,读通,读顺)长句的朗读:科研人员就是什么?(科学研究人员)这后面停顿一下,研制的意思?(研究制作)这后面也要停下,一起把这句长句子读读。
3、说说奇特在哪里?
(1)两个小时: 时间短,速度快“ 外婆,您好!两个小时以后就能见到您了。”
资料补充:月球到地球平均距离为38万公里。人类目前能达到的速度大约有每秒17千米左右,“嫦娥一号”卫星奔月总共要173个小时,大概是8天左右时间,飞到月球至少5天。而这儿却只需要2个小时。
——谁来读出飞船的速度快!评:时间真短啊!速度真快啊!—— 一起读这句!
(2)新型飞船
师:他是科学家刚研制出的,技术更先进的飞船。坐这样的飞船有什么好处?(时间短、速度快)(3)无污染的太阳能汽车
A.无污染:路上的汽车,一边行驶一边排放尾气,污染环境。而那儿的科研人员研制出的是无污染的汽车,不会污染环境。
B.太阳能:用的能量是太阳能,只要太阳一照,就有能量了。
评:多好的汽车啊,(欣赏图片)看一看!这样的太阳能汽车我们地球上有吗?(有,可是不常用)可外婆那儿呢?(随处可见、噢!大商场里都有!)真是方便、神奇啊!
4、指导角色朗读:
(1)我来当阿德,谁来当外婆?
生1:“外婆,您好!两个小时以后就能见到您了。”
师:两个小时就能到了,真快!再请一位。
生2:“外婆,您好!两个小时以后就能见到您了。”
师:“这么快呀!”
生3:“当然喽!我这次坐的飞船是新型的。”
师:哇,新型的飞船!
生4:“当然喽!我这次坐的飞船是新型的。”
师:接下去!
生5:“外婆,听说月球上的科研人员已研制出了无污染的太阳能汽车,市场上有卖的吗?”
师:“噢!大商场里都有!”
(2)我们一起试试,男生阿德,女生外婆,我来当作者。一起读!
(四)掌上电脑 网上销售(板书)
出示段5:阿德打开掌上电脑,进入月球最大的网上销售中心。“我要预订这辆太阳能汽车,下午两点来取……”
说:奇特在哪里?
(1)掌上电脑(体积小,方便携带。和手掌一样的大小,难怪叫——掌上电脑呢!)
过渡:这么先进的掌上电脑,怎么用呢?
(2)进入月球最大的网上销售中心,进行网上购买。
评:坐在飞船上,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把太阳能汽车买到了。真方便啊!——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齐读)
3、阿德的梦如此奇特,让我们再次来读一读阿德的梦吧!(分组合作读。对话部分,男生:阿德;女生:外婆)
我还根据这奇妙的梦写了一首儿歌,读一读。自己读——拍手读
阿德早起去旅行,乘坐飞船是新型。起飞时间还未到,可视电话传真情。
电话屏上见外婆,聊起畅销新车型。预订新车无污染,动力来自太阳能。
飞船呜呜长鸣声,阿德落地未成行。原来未系安全带,大叫一声梦惊醒。
四、画梦,催动心中情怀。
1、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梦,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阿德梦中的美好事物有一半已经成为了现实,欣赏图片。
2、说说你心中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3、小结:未来的世界,还会有更多更先进的科技发明,为了实现我们心中的梦,我们现在好好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才能去探索科学的奥秘!
32、阿德的梦
载 人 飞 船 月 球 购 物 火 星 旅 游 奇 太 阳 能 汽 车 可 视 电 话 掌 上 电 脑
第四篇: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非常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探讨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内容。下面我就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提供给大家,以期望给各位老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敬请批评指正。
一、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学目标设定及教学突破建议
这个单元选编的是一组描写少年生活的小说。这里所说的写少年生活,并不是都像《孤独之旅》《心声》这样,完全以少年人物形象为中心。《故乡》重在写故乡的人物变化,但是描写少年闰土的片段历来脍炙人口,让人印象深刻;《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的无义寡情,但它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这一人间悲剧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某种认识。
二、教学目标
结合课标,本单元的达成目标即可设定为: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说的体裁和特点,掌握阅读小说分析小说 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作品本身。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中,领略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故乡》
重点:品析人物的言行神,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难点:文中议论性语句内涵丰富,体会其言外之意。2.《孤独之旅》
重点:理解“孤独”与“成长”的内蕴。
难点:景物描写对表现主人公及主题的作用。,把握人物形象。3《我的叔叔于勒》
重点:通过情节推动理解文章主题
难点:学生在跳读能否能抓住“关键词”及学生对金钱问题的看法。
重点:理解“心声”的含义。
难点:对待教育中的不良现象及对老师的客观评价。
四、学情分析
这个单元的学习内容是多方面的,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找好切入点,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要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各课后有一定量的扩展练习,教师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开阔思路,提高思辩和创新等素质。教师可以自己设计练习形式,也可以和学生共同商议,发挥创新精神,灵活处理,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要求。针对学生现有的水平,在单元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体裁特点三要素并在文中的体现,其次应围绕青少年生活的内容展开,重点抓住人物分析揭示小说主题,并把握小说特点及相关的语言分析。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多篇小说给了我们创造想象的空间,这既是一个有利深化对内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是一次创新思维的培养。
五、教法学法
学习这个单元,首先要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环境等要素,才能更好地阅读小说、分析小说,把握小说的主题。其次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阅读小说,既是一个接受的过程,也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作品本身是首要的,但是得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见解可以和大家相同,也可以是独创的)也是很重要的。其三是注意揣摩小说的语言,从中得到启发,并不断积累,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这三个方面,都体现在本单元练习的设计意图中。教师可以根据这样的设计思路,完成课堂教学,并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具体如下: 1.《故乡》
这是一篇经典小说,贯穿全文的是个“变”字,小说通过一个“离去—回归 —离去”的知识分子的眼睛,运用对比手法,展示人物和环境的巨变,震撼读者的心灵,引发深沉的思索。因此,本课可采用“对比阅读板块碰撞式”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其做法是:一是对比阅读,故乡巨变-----问题设计:
1、‘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仅是故乡环境发生了变化吗?假如你就是小说中的‘我’,故乡哪些人的变化最令人心痛? 提示:闰土的肖像、语言、神情、动作的变化外在的变化令人心痛,最可怕的变化是什么?
3、故乡中仅闰土发生了变化吗?文中还写了谁的变化?杨二嫂的肖像、语言、动作的变化? 上述问题,可通过“角色阅读、学生质疑、填写表格”等方式,让学生理 解故乡环境之变/神奇美丽与破败萧条与人物之变/小英雄变成木偶人,豆腐西施变成圆规.了解了故乡之景和故乡之人的变化,这就为理解本文主题奠定了基础。
二是板块碰撞,理解主题-----问题设计:
1、故乡环境和人物的变化是什么造成的,可在文中找也可结合背景理解。
2、文中写闰土之变就可以代表了,为什么还要写杨二嫂‛? 上述问题可通过学生合作探究,充分认识社会现实是造成这现状的根本原因。至于本课创造想象的空间是宏儿回故乡,再看故乡与水生之变。
2.《孤独之旅》
本文写一个孩子在牧鸭生活中成长的故事,是一个关于成长的话题,每个人的成长道路不同,本文中“孤独”也是一种成长的环境,更是成长的一种动力,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要面对,特别是对学生而言,多了解不同于自己的生活形态,有益于他们的成长。显然,本文从标题就揭示这一核心内容同时本文一大特色在于运用环境描写,充分表现主人公内心的孤独,进而表现其成长历程。此,对于本文教学设计可从小说题目的关键词“孤独”和“旅”入手,依托景物的赏析了解主人公内心活动,体会成长所需的内涵,其具体操作方法可以为:
一是跳读景物,理解孤独-----1.跳读2至35段,找出文中景物描写句,体会这些景物描写表现了杜小康什么样的内心活动?意在表现主人公内心由茫然—害怕胆怯---恐慌---恐惧---必须面对而平静的过程。2.孤独具体指哪些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情感的孤独、环境的孤独、生命的孤独和生活的孤独。
二是精读文段,领会成长-----即精读36至52段,此段重在写一场暴风雨,可引导学生通过文段中主人公的一些具体表现及相关细节的描写如天空的明亮、滴在草上鸭毛上的血、鸭子、鸭蛋等,让学生领会到这场暴风雨正是杜小康经历孤独的磨炼,在成长中变得坚强的舞台。3.《我的叔叔于勒》
本文是大家比较熟悉的文章,在传统教材和新课程教材中都被选中,大家都看过或上过本篇文章,但就本文而言,我认为有两点大家可引起重视。一是关于本文的主题----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的教参,甚至很多教案设计,均把它定位在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上,其实这样的现象在我们国家,我们这个社会也大有人在,而且现在也淡化了政治色彩的问题,因此,我们在探索本文的主题,应更多引导学生在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上,而不在于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二是在教学中,可分成两步走的办法,即第一步通过理清情节,以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贫富变化而产生的称呼、态度、情感变化,去理解课文主题。第二步是通过研读“遇于勒”文段,通过人物的言行神心的赏析,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同时还给予学生创造想象空间,这样便于把握文章主题,理解人物形象,树立学生正确的金钱观、人生观。4.《心声》
本小说反映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现实问题,表达对教师、学生和文本的平等对话的呼唤,特别是对珍视学生美好情感和独特体验的呼唤。由于本课属自主阅读课,本课的教学设计应从学生心理和认知出发,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由学生的真实感受起步,进而体悟人物,品析小说特色,其环节可设计为“感受---体悟----品析”。其做法是: 一是初读感知,把握冲突-----
1、复述故事情节或口头缩写主要故事情节。
2、用最精炼的语文概括情节的几个阶段。
二是自主阅读,体验感悟----教师出示问题组,组织学生自主讨论探究解决,问题设计可以有:
1、你喜欢李京京这个人物形象吗,结合小说内容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李京京的心声是什么?结合小说中具体的语句或段落谈谈自已的依据。
3、程老师是个好老师吗?请依据课文简述理由‛。三是品析赏读,理解主题----
1、选择最感动你的语段朗读,简要说明你喜欢的原因。
2、小说为什么以《心声》为题目?(课堂上朗读的心声,希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心声,对爷爷和伙伴的思念,渴望得到亲情的心声)
六、教学流程
1.故乡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人物形象的分析文章主题的理解,应通过个性化的阅读和合作交流来体验和创新。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总结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具体可以分四步走: 第一步:初读课文,让学生自主学习,利用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以及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第二步: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主要运用引导的方法,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这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出现,提高学生解答能力。
第三步:研读课文,理解文意。主要运用引导和对比分析的方法。由于学生对作家、作品及时代背景已有所了解,我将以引导、启发为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积极地去理解掌握人物形象的内涵。如在师生一起探讨分析闰土的形象之后,让学生依据此方法分析杨二嫂的形象,让学生掌握对比的分析方法。同时,运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在讨论中明确人物形象所代表的意义,学会从人物形象上升华到文章主题的理解。
第四步:扩展教学。从《故乡》入手,对学生人物写作上进行指导,重点是“肖像描写”、“对比”等手法在实际写作中的运用。
2.孤独之旅
(一)导入新课,直击“孤独”。
人成长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战胜恐惧和孤独变得成熟坚强的过程。你在生活中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讲述一下。
让我们带着曾经有过的孤独体验来感受一下《孤独之旅》中杜小康的一段孤独的成长历程。(设计意图:从文章题目的关键词“孤独”切入,谈孤独的体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中主人公的情感世界作铺垫。)
(二)快速阅读,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工具书解决。
2、掩卷闭目回味。
3、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一是扫清障碍,阅读文本,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二是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补充作品的生活画面,真正进入作品的生活场景,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体验人物的喜、怒、哀、乐。
三是为了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概括的能力。)
(三)探究学习,理解“孤独”。
1、内容主旨探究
(1)你能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吗?
(2)文章的题目“孤独之旅”有何深刻含义?(3)你能概括杜小康成长的心理历程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贯彻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切磋琢磨中互相补充,互相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疑的能力及表达的勇气和习惯。同时又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内容,梳理要点,明白杜小康成长的心理历程:恐惧——害怕——孤独——不再恐惧——坚强。借此领会主旨,分析人物形象,体验成长的感受,使教学重点一得以解决,让学生感悟到这一趟孤独之旅也正是一趟“成长”之旅。)
2、语言探究
找出你最喜欢的段落或语句大声朗读,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活动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品析语言的能力。像这样的句段,学生会在课文中找到很多。这也正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对学生的朗读多鼓励、多肯定,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经验。”)
3、写作手法探究
欣赏景物描写句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学习活动:
(1)勾画出景物描写的句段。
(2)读景物描写句段,结合画面,欣赏描写语言和描写技巧。
(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回忆学过的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区别本文景物描写与诗歌散文中景物描写的异同。
(设计意图: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了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我借助多媒体导学手段,让学生一边朗读句段,一边欣赏与之相关的屏幕画面(芦苇荡、鸭群、暴风雨),文字、画面结合,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体会杜小康在寂寥环境下的孤独情感,从而探究环境描写的作用,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
(四)拓展升华,感悟生活。
杜小康的成长给你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一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这样设计,目的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悟成长,感悟人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五)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观察生活中某位有个性的人,了解他的成长历程,虚构一个小故事或写一篇小小说,注意要有一定的环境描写。(设计意图:目的是由书本向现实生活的思维拓展,让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培养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实际上也是让学生学以致用。)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诵读整体感知文意,把握人物形象,明确主人公,加深对描写、对比的认识。
(一)导入
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们今天就来了解发生在19世纪的一个普通法国家庭的普普通通的故事,看看菲利普一家人有什么喜怒哀乐。(板书:课题、作者)
(二)介绍作者
大屏幕显示: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小说流传久远,作品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等,中短篇小说《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人们精神的腐朽。
(三)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感知小说内容,勾画并疏解疑难字词。大屏幕显示:
拮据:jiéjū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阔绰:chuò排场大,生活奢侈。煞白:shà由于恐惧、愤怒或某些疾病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诧 异:chà觉得十分奇怪。褴褛:lán lǚ(衣服)破烂。张皇:惊慌,慌张。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也说十拿九准。栈桥zhàn 牡蛎lì
2、学生自由朗读,尝试复述故事梗概。
(设题目的:培养学生掌握课文大意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品味、分析 大屏幕显示:
讨论:①小说刻画的人物主要有哪些?他们的个性特征怎样?菲利普夫妇的言行是怎样变化的?从哪些最具代表性的语句、语段中可以看出。②课题《我的叔叔于勒》可否改为《于勒》或《我的父母》、《菲利普夫妇》?本文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方法设计:学生先独立思考以上问题,然后分组讨论、交流,最后在班内交流质疑,并逐步明确。)
(设题目的:从分析人物入手,让学生明确人物性格的塑造靠描写和对比。以课题的改变明确主人公。理解“我”对于勒的感情区别于“我”的父母对于勒的感情,以及各个人物在文章中的作用。)
归纳、明确:①主要人物有菲利普夫妇、于勒、我。菲利普是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虚荣、势利、自私、贪婪、冷酷,有着一副可怜又可鄙的拜金相,而菲利普太太除了有和丈夫一样的小市民阶层的共性外,还精细、刻薄、泼辣。文中的“我”富有正义感和怜悯心。于勒则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受害者和失败者。菲利普夫妇言行的变化有:于勒贫:坏蛋、流氓、无赖。于勒富: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好心、有办法的人。于勒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恐怖——希望——恐怖、仇恨。②不可以。本文的标题能够体现出从“我”的视角看待社会,并且能够表明我和于勒的关系。其他几个标题不具备这个特点。关于主人公,允许有不同的见解。观点
一、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因为本文重点要表现的是他们的虚荣、势利、贪婪、残酷;对他们的描写刻画用的笔墨较多。观点
二、主人公是于勒。本文的情节主要是通过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变化来展开,虽然对他多用侧面描写,但正是由于有于勒,菲利普夫妇才有了表现自己本性的舞台。
(五)课堂小结
这篇小说主要通过富有个性化的描写和鲜明的对比反映了菲利普夫妇的性格,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点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分角色朗读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了解情节发展的因素,合作探究,多元评价作品主题,联系生活实际体验与反思。
(一)分角色朗读
角色分配:“我”、菲利普、菲利普夫人、于勒、船长、旁白 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设题目的:重温课文,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二)合作探究 大屏幕显示:
讨论:①我们一看到这篇小说,马上被它吸引,并急于读完,关键在于小说设置了悬念,能不能找出文中的悬念,作适当分析。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如:开端部分,菲利普一家人为什么每星期日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 散步?于勒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曾是灾星的于勒,现在为什么却成了他们的福音?他们极其美妙的梦境是否得以实现等。(设题目的:理解本文巧妙的情节,也引导学生由此入手逐层理解小说的主题思想)
②小说的结局往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菲利普夫妇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为什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怎样的社会现实?从中可见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①是那个女婿造成的。菲利普夫妇怕女婿知道了于勒的情况,于婚事不利。②是于勒的为人造成的。如果于勒是一个品行很好的人,则菲利普夫妇不会如此。③是于勒贫穷造成的。如果于勒此时很富有,菲利普夫妇一定和他相认。④是菲利普夫妇经济不富裕造成的。⑤是菲利普夫妇的虚荣心造成的。⑥是菲利普夫妇的金钱利己意识造成的。⑦是社会文化造成的。这篇小说展示了于勒从穷到富、再到穷的升沉过程,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于态度的几度变化,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势力统治下小资产阶级的自私冷酷、极度虚的心理,也反映了在这种社会制度下小人物的辛酸与无奈;同时,也通过写若瑟夫对穷于勒的怜悯,表达了看重骨肉情意、同情贫弱者的思想感情。(设题目的:学生进一步理解主题,明确19世纪法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金钱关系,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
(三)感悟 请学生畅谈学过本课的感受、启示。
①不要把理想的实现寄托在别人身上,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去争取。②在金钱和亲情上,应珍惜亲情,淡泊名利。③对弱者应该多付出爱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口头想象作文 大屏幕显示:请同学们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展开合理想象,依据下列情境提示续写小说的结局,任选一个:
(1)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地说道。“是吗?太好了!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快,快去……看看咱们的弟弟……”
(2)假如破了产,又穷困潦倒的于勒找到菲利普一家的门上,将是怎样的一种情景,请抓住人物性格特点,进行创造性描绘。明确:(设题目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锻炼表达能力)
(方法设计:为了让更多学生有练习的机会,可以采用小组形式先说,再推选三四名较好的同学在全班说。)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关照生活,思索人生,我们找到了健全、美好心灵的答案,让我们再说一次——让世界充满爱!
(六)布置作业 写一篇反映当今社会人际关系的小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
七、说板书
本着直观简洁原则,板书设计如下: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课时)虚伪的外衣 自私冷酷的内心 人性弱点 浑身铜臭味 认识自己
提升自己
七、板书设计 1.故乡
板书设计以“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顺序、以及我的情感变化为纵向线索,以典型人物“杨二嫂、闰土、我”为横向线索。简单明了。过去 ———-----------现在 ———--------------未来
豆腐西施
杨二嫂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水生(廿年前的‚闰土‛)迅哥儿 ‚我‛
宏儿(当年的‚迅哥儿‛)
期望 —————— 失望 —————— 希望
2.孤独之旅 曹文轩
心理历程:恐惧——害怕——孤独——不再恐惧——坚强
孤独之旅 ‚成长‛之旅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共四篇文章,三篇史传篇幅较长,囊括了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多种要求,五首词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词作,从内容、风格、艺术上都各具典型性和代表性。
2.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但可以积累重要的文言文知识,还可以增长历史知识并受到古人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3.学习这个单元的内容,引导学生去同古人作心灵对话,理解他们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4.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去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社会风貌,体会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历史作用,脱离特定环境审视人物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树立正确的偶像观、英雄观人生观和远大抱负;帮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评价历史人物。
5.朗读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时应该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如齐读、散读、个人朗读、分组朗读等方式,既加深学生对课文 的理解,又让学生尽可能在课堂上识记相关名句。书读百遍,其义自见。6.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掌握知识,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互相质疑,“有疑而问”或是“明知故问”,互相取长补短,从而掌握文章的大意,进一步熟悉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单元课文概要
1.《陈涉世家》课文节选的是《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主要叙述陈涉发动起义的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文章属于传记体裁,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政斗争的关键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显示他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领导才干。作者善于把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又善于运用语言描写、动作神态描写等多种技巧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生动真实地再现了这一场伟大斗争的图景。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按《史记》的体例,对全国政局有深远影响的人的传记才可以称为“世家”,司马迁将陈涉列入“世家”,是对这位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领袖的充分肯定。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主线贯穿全文,记叙了这次农民起义的原因、经过和起义军初期的迅猛发展形势,着眼于表现陈涉在反对秦王朝暴力统治的斗争关键时刻所发挥的作用。
2.《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最终折服秦王,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人胜;全文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采用语言描写的方 法刻画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胆识兼备。
3.《隆中对》选自《三国志》,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中国东汉末年,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的战略决策)。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次到隆中拜访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这一千古名篇,在中国古代的战略思想中具有典范价值。文中以记言为主,展示了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的雄才伟略。
4.《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公元227年(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出兵伐魏,临行时写给刘禅的奏章。当时刘备已经死了四年(223年),蜀国和吴国的联盟已经破裂,荆州已经失守,蜀国实际只占有益州,实力本来不厚,再加上连年战争,国力更加困乏。于是诸葛亮派人与吴国修好,又亲自领兵平定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叛乱,稳定了后方(即“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然后趁魏国君主曹丕身死、魏国大将司马懿被贬的机会,抱着“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的心情,出兵北伐,企图巩固蜀汉政权、消灭魏国进而统一中国,复兴汉室。文中先分析当时敌我形势,指出讨贼的积极性和必要性;再提出三点建议;最后以“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表示讨贼的决心。表文抒情、叙议论相结合,情真辞切,极能激励人心。》《出师表》既是一本臣民呈给皇上的忠心耿耿、恩情并重的进奏表,更是一部慈父写给爱子的情 真意切、谆谆教诲的教子篇。
5.《词五首》是古代诗词中的经典词作,从内容、风格、艺术上都各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无论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都展示了词人各自的心境和情趣。
二、单元教学目标
1.反复地诵读,熟悉并背诵重要的篇章,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一些阅读技巧。了解有关作者、文体及相关知识,积累文言词语,培养文言语感。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能力。
3.积累古今异义词,揣摩、品味精彩文句,提高语言运用能力。4.欣赏古代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5.从文章中学到历史人物的勇气、魄力和智慧,并从他们身上汲取精华,传承美德,砥砺意志,自强不息。以《出师表》为例如下
1.知识目标:(1)了解‚表‛这种文体。(2)会下列字:殂陟 裨 行 猥 夙 攮 咨 诹(3)掌握下列文言词:诚 秋 殊遇 恢弘 陟罚臧否平明之理 简拔 是以 开张圣听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作奸犯科裨补阙漏 卑鄙 三顾茅庐 亲 远 斟酌损益 察纳雅言 涕 零 2.能力目标:(1)熟读并背诵课文。(2)逐字逐句理解课文。(3)会分析课文的行文思路。3.体会诸葛亮对蜀汉的忠心和兴复汉室的决心。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一些文学常识及中国几大历史著作的有关知识。
2.反复地诵读,熟悉并背诵重要的篇章,提高阅读能力,学会一些阅读技巧。3.培养学生把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的能力。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4.欣赏古代诗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与作者产生思想共鸣。单元教学难点
1.学生对特定的历史背景难以理解。
2.对古今异义词的理解和掌握有较大的难度,应重点训练。
3.文言文的一些语法知识与现代文的有所不同,学生难以理解和把握。4.指导学生,从文章中学到历史人物的勇气、魄力和智慧,并受到思想教育。
四、单元教法学法
1.熟读成诵法:古代诗文教学中,诵读是十分关键的环节,学生能流畅诵读,对课文内容才能真正掌握,而且诵读本身就能够使学生感受到作品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疏通文意法: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浅显的文言词语,归纳积累重要词语,掌握疏通文言文内容的技巧和方法。
3.阅读欣赏法:通过阅读欣赏,将自我与课文中的情感与思想相融合,走进人物心灵,在碰撞中获得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4.比较阅读法:注重比较阅读,在比较阅读中增强对课文的理解。除了朗读之外,词语和句式的归纳对比练习,也是文言阅读训练的重要方式。对词语和句式的归纳比较练习,可以在感性材料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训练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整理,结合所学过的文言知识,总结出同类语言现象的某些规律,逐渐达到理性的认识。
5.拓展练习法:组织拓展性的语文活动,比如组织一次野外活动,让学生仿照所学课文写一篇游记;利用图书资料围绕历史名人作一些综合探讨,扩大 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广度,让他们在一个宏观的文化背景中理解课文,感受人物的精神风貌。;还可以组织一次古代诗歌的朗诵比赛,对于一些情节性较强的诗可以编成诗剧表演。
6.背景分析法: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辩证地认识历史人物和事件汲取精华,提升思想,完善自我。
五、单元学情分析
六、教学流程
以《出师表》为例如下: 第一教时
1. 了解“表”文体知识。2. 听录音,学生朗读课文。
3. 学生疏通文字,重点要掌握目标中列举的文言词汇。(师生互动)4. 教师要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以纠错为主)5.熟读全文。第二教时
1.引导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1)(1--5)分析形势,提出建议。(2)(6--7)追求经历,表达忠心和决心。(3)(8)明确责任。(4)(9)表文结束。
2.理解抒情、叙事、议论三种表达方式。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背诵课文。
第五篇:单元说课稿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说课稿
说课人:慕银芳
各位老师:
早上好!今天我主备的内容是小学语文二年级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下面我从整个单元入手,主要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几个方面对本单元进行说课。
一、说单元教材内容
第二单元教学内容以学校生活为主题,包括一篇识字课文,四篇精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丰富多彩,充满童趣。《识字2》的内容是关于学校生活的动宾词语,接着安排了《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四篇课文。讲的都是学生生活中的事,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爱老师、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以及珍惜时间的教育。教学前,可指导学生先读一读导语,然后再进入识字、课文的学习。教学时,教师注意结合学生的课内、课外活动进行教学,并注意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指导学生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陶冶美好的情操,体验学校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二、说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本单元,认识49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过程和方法:通过初读整体感知课文,进而学习生字词之后再精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课文内容理解,充分感受校园生活的多姿多彩、孩子们的活泼可爱。
(2)背诵课文《一株紫丁香》,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3)树立学生自信心,能用适当的方式表现和展示自我,懂得为别人服务的意识。
(4)知道时间的宝贵,珍惜时间,利用好每一分钟。(5)体会《难忘的一天》中小作者激动、紧张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三、说单元教学重难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口语交际训练(讲故事)。
四、说单元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每当我走过您窗前》、小黑板、字词卡片
五、说单元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高效的落实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我打算采取以下教学策略:在识字环节,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他们充分自学,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写字环节,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描红,指导学生按正确的笔顺进行描红练习,并督促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整合资源,努力提高效率。在学习课文时,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思考和小组合作中学习课文,落实目标。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描红,指导学生按正确的笔顺进行描红练习,并督促学生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
六、说单元教学过程
1、《识字 2》是一篇识字课文,编排的十二个词语,表现的都是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学生均有所感知理解。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先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自学课文。(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又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的内容。)自学完后老师要检测。在检测时先让学生说出每幅图的意思(谁在干什么),教师随后在图片下出示相应的词语。(这样图文并茂,既直观又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词语的意思。)在学习词语时,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在认读词语后,教师问:“读了这些词语后,你有什么发现?”(这样设计,其目的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思考中找出答案。)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分别把表示动作的词和多音字显示出来。接着教师为了让学生感悟表示动作的词语的准确运用。又问:“二胡”为什么用“拉”而不用“弹”。(通过这样的质疑,让学生明确到运用表示动作的词时,一定要根据它所用的对象来定。)为了能更好地让学生准确地运用表示动作的词,教师又设计了一个小练习(词语搭配)。这样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在知识方面得到延伸。引导学生感悟动词的准确运用,体会词语的节奏感,并练习创编三字词,在指导书写这个环节主要强调三个字的写法:
观:左窄右宽,左短右长,左边又字捺变点,右边见字的“撇”不宜太长,竖弯钩要舒展开。
弹:左窄右宽,左右相等长。琴:上边的两个王字要扁一点,下面的人字要舒展开。养:中间的竖撇要一笔写成
2、《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情感丰富,意境优美。教学时,要指导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在读中体会师生之情,陶冶自己的情感。可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学生自读自悟,以便更好地进入课文的情境。在识字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给不认识的生字注音,随文识字加深印象,然后出示本课的生字,让学生认读并组词,同时强调哪些字是整体认读音节以及前后鼻音的区分,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例如:减偏旁、加偏旁,等方法,交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在学习课文时,教师先范读,让学生画出诗歌的节奏,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解决两个问题:紫丁香是谁种下的,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些什么?并用横线画出相应的句子。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口头填空:学生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夜夜给老师作伴;是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让花香飘进你又香又甜的梦里。解决完问题后播放《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表演。通过朗读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教师可适时点拨当你们看到书中这样的画面,你想为老师做点什么? 在本节课的写字环节,可以再多媒体上出示要写的字,让学生读字音,认字形,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及字形特点,通过范写,描红,练习,扩词练习,突出本节课的重点。
3、《我选我》这篇课文,浅显易懂。教学时,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二、三自然段,通 过对二、三自然段一些重点词句的品读理解,体会王宁的勇敢、自信和为同学服务的思想意 识。在学生熟读之后,可让学生排练情景对话“我选我”,一人当林老师,一人当王宁。通过 表演,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拓展延伸阶段,与口语交际《我的想法》结合起来,说出自己的想法,既拓展了课文内容,又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接下来是书写生字这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之一,我在教本课时选择了 “员”、“青”、“宁”、“室”指导书写,一是因为这是要求会写的字,认完接着书写能加深印象,从而起到巩固识字的效果二是这四个字具有相同的结构,能够进行比较书写,重点指导“室、宁、青”的书写,“室、宁”这两个字,我通过让学生看书写笔顺的课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把字的各个笔画间的间距写匀称,防治拉长“青”这个字,我是在黑板上进行范写,注重指导下面的“月”字第一笔为竖“员”这个字,我让学生自己观察,书写,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一分钟》写了小主人分元元因多睡了一分钟,却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教育我们要懂得分秒必争,珍惜每一分钟的时间。教学前,可布置学生做小实验:试一试一分钟自己两臂伸平能坚持多久?试一试一分钟能读多少个学过的生字?初步感知一分钟。教学时,应让学生知道一分钟指得是什么?通过朗读了解远远只多睡了一分钟,为什么会迟到二十分钟?元元两次说的同一句话:“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引导学生读文体会元元当时说这句话时的心情,抓住“红着脸”、“低着头”、“非常后悔”引导学生想象:元元此刻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元元,你会对自己说句什么话?通过朗读、品味、想象,感受元元一路焦急的等待和不停的叹息,感悟“时间可贵,分秒必争”的道理。在书写环节主要强调“包、叹、哈、闹、迟”的写法。
5、《难忘的一天》是一则小故事,课文内容较长,教学时,可引导学生重点围绕两个问题进行理解和感悟。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一开始较紧张,后来一下子平静下来?对于这一个问题,可引导学生抓住“怦怦地”、“慈祥地微笑”、“高兴地”、“紧紧地”、“和蔼可亲”等词语进行品读体会“我”紧张而又激动的心情和邓爷爷的和蔼可亲 第二个问题说说“我”为什么忘不了这一天。通过对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品读,体会我在这一天的最大收获是得到邓爷爷的鼓励,激发学生热爱计算机的兴趣。本课一共要写10个生字,本节课主要学会及,身,仔,细,次,这5个生字,以左右结构的为主,“及”、“身”两个独体字,是学生书写的难点,所以我在教学时重点指导这两个字。独体字要写在田字格的正中间。及:要注意笔顺:撇,横折折撇,捺,先和老师一起书空写笔顺,再在书上写笔顺,最后再写在田字格中。身:“身”字的第六笔右边不出头,最后一笔右边要出头。
6、语文园地二包括四大部分: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口语交际和展示台。
我的发现:是一项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和识字方法的练习。重点引导学 生在探索和发现中学会识字,激发识字兴趣。
日积月累:包括“读读比比”、“读读记记”,学习查字典三项内容。巩固识字,积累词汇,初步掌握部首查字典的方法。
口语交际:是结合《我选我》一课的学习,谈“我的想法”,与《我选我》一课的教学结合起来。展示台:是展现学生个性的舞台。在这里,学生可以尽情展示,或说或写,或唱或跳,让学生在各项活动中体验成功,表现自我,以及对别人成绩的认同。
七、说单元板书设计
板书方面,主板板书每节课课文框架,每节课要认的字,会写的字,词语。副板板书识字方法、多音字、形近字的区分,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出本节课重点是:认读会写生字词,难点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
八、说单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