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扶持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的困境与出路的论文

时间:2019-05-14 09:1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扶持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的困境与出路的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扶持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的困境与出路的论文》。

第一篇:关于扶持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的困境与出路的论文

关于扶持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的困境与出路的论文

关于扶持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的困境与出路的论文

摘要:

鼓励扶持农村妇女创业就业,是惠及农村妇女民生和发展的重要工作,是实现农村女劳动力转移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受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劳动力成本上升、县域经济发展的需求等因素的影响,县委县政府连续多年出台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相关政策。不少农村妇女响应政府号召返乡创业就业,然而通过调研发现,**县返乡妇女在创业就业方面仍然存在主动意识不强,基本技能匮乏、启动资金不足等一些现实问题。要扶持、支持返乡妇女创业就业,必须进一步完善帮扶机制、扩大技能培训渠道,为她们创业有力的创业条件,营造良好的创业氛围。

关键词:农村妇女 创业就业 困境

鼓励和扶持农村妇女创业,符合“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总体要求,符合 “创业带动就业”总体部署,是实现农村女劳动力转移升级的一个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村妇女增收的长远之策。近年来**县劳动用工需求明显增加,据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县农村劳动力总量为41.88万人,转移劳动力30.01万人。[1]在全县劳动力转移中,超过一半为农村妇女,由此可见农村女劳动力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县委县政府连续多年出台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相关政策,县妇联联合相关部门连续四年召开返乡妇女动员座谈会,呼吁外出务工妇女回乡工作,缓解留守儿童亲情缺失。在此前提下,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返乡妇女就业创业的现状及需求,保障妇女的就业和劳动权益,有针对性地提出妇女创业就业的建议对策,近期笔者采取座谈访问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对我县近两年内15个镇区返乡妇女创业就业情况开展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县返乡妇女创业就业现状

1、创业就业情况:从调查情况看,返乡的妇女多以居家务农为主,能够自主创业的比例有限,能够创大业的返乡女性更是微乎其微。调查中15个镇区共有319名农村妇女返乡,其中自主创业30人,仅占9.4%;回家务农17人;近70%妇女继续去工厂打工;16.3%的妇女以照顾孩子和家庭为由返乡,不再外出工作。

2、创业领域选择情况:从调查中可以看到,妇女创业以从事三产和传统行业较多,基本分布于餐饮、商贸、农产品加工、专业合作养殖、家政服务等,达65%;从事工业生产制造、加工等仅占35%。

3、返乡妇女年龄构成:中青年居多,返乡平均年龄为33岁,最大为47岁。调查显示,超过72%的返乡人员集中在35-40岁。返乡妇女在30-35岁选择创业的最多,占45.5%;其次为35-40岁,占29%;30岁以下和40岁以上开始创业的人数相对较少。

4、返乡原因主要有:一是返乡工作可以照顾到家庭,超过254名的妇女认为回乡有利于家庭稳定;二是受到经济形势影响,某镇有47名返乡妇女从沿海某省份电子加工厂回到县城重新找工作;三是寻求自身发展,16名返乡妇女认为回乡发展比在外打工有发展前景,四是其他因素,有2名返乡妇女因常年在外打工导致身体健康出现问题返乡休养。

二、目前帮助返乡妇女的主要做法

一是组织领导。2009年县妇联专门下发《全县妇联干部联系帮扶返乡女农民工活动实施方案》,在全县妇联系统中开展妇联干部联系帮扶返乡女农民工活动。自2011年春节期间起,县妇联计划五年连续开展针对返乡女农民工的“回归”工程,发放《给返乡姐妹们的一封信》,动员返乡妇女回乡就业创业,改善留守儿童生存困境。

二是宣传动员。为加大宣传力度,以亲情呼吁外出务工妇女返乡就业,县妇联排演的多个剧目如校园心理剧《我多想》表达了留守儿童渴望亲情回归的期盼,视频短片《无言的等待》真实展现留守儿童生存现状。在“春暖回家”2015返乡创业就业座谈会上,星星点灯留守儿童合唱团演唱的《天下的妈妈都是一样的》歌曲更是表达了孩子对于父母返乡的愿望,通过计算“亲情账”和“经济账”,呼吁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

三是摸底调查。2014年底,县妇联开展返乡女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组织各镇妇联利用春节期间开展问卷调查,通过走访村(社区)、组、户,及时准确掌握了返乡女农民工的基本情况。结合她们现有的工作技能,帮她们分析发展项目,鼓励他们创业。通过走访,对返乡女农民工在生产生活上面临的实际困难,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县妇联主动介入**镇广全电子厂、创世纪鞋业有限公司**湖镇**村加工点的厂房和道路难题,成功解决资金和场地困难。

四是资金支持。与财政局、人社局、工行、农商行等单位协调,优化妇女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流程。重点关注返乡女农民工创业,加大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总额,自2010年起,县妇联共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033.5万元,受益人群达630人,其中为返乡妇女创业放款近200万元。在妇女小额担保贷款的帮助下,返乡女大学生**成功扩大产品经营范围,不仅成立自主品牌,还拥有一家皇冠淘宝店和两家实体店。

五是指导服务。利用返乡座谈会,县妇联邀请县人社局、农商银行相关负责人就返乡创业就业人员关心关注的创业就业问题进行了政策解答。春节期间,县妇联联合人社局召开返乡女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仅2015年就有830名返乡女工达成就业协议,**、**、**湖等多个乡镇在镇区范围内开设招聘分会场,助推返乡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镇着力打造“暖冬行动——我们就在你身边”项目,通过座谈会、订单式培训、技能再提升等多举措帮助返乡女工就业。近三年,县妇联召开的“好**嫂”培训班累计为有意愿从事家政服务的150多名返乡妇女提供免费的技能培训,各镇妇联通过开设高效农业、缝纫工、装饰美工等多项技能培训班,培训返乡女工近千人。

三、返乡妇女创业就业存在的问题

在引导返乡妇女创业工作中,县妇联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问题有:返乡后,不少返乡妇女希望就近上班,而乡镇中龙头企业、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偏小,带动能力还不够强;返乡妇女的整体文化素质偏低,选择的项目科技含量不高,给规模化发展、专业化经营带来了一定困难,妇女创业就业的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在:

1、创业基本能力欠缺。从现代管理学出发,一个合格的创业者应具备自信、坚韧、冒险精神、行动能力、商业头脑、学习能力这样一些特点。实际通过走访了解,绝大部分的返乡妇女在这些要求上远没有达标,学习能力偏弱决定了其创新能力无法大幅度提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创业热情,即便想创业,所投资的项目仍围绕传统项目上做文章,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社会服务业、种养殖业、技术要求不高的加工业等。管理经营模式仍显粗放,缺乏现代化管理,导致企业效益有限,规模层次不大。部分返乡妇女存在被动的“等靠要”、从属依赖思想,加之社会舆论不能给予正面的评价,家庭不能给予理解支持,严重抑制了她们创业的热情和激情,致使内在的活力动力不足。

2、创业启动资金不足。资金不足是返乡妇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障碍。返乡妇女在投资创业时往往比较谨慎,初始资金来源于个人积蓄和劳动收入,或者通过亲朋借贷或民间借贷。在部分妇女所发展的项目中,投资规模很小,缺乏扩建的资金。特别是一些投入小,起效慢的项目,很难得到金融部门大量的扶持资金,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返乡妇女创业进程,影响了创业热情。在返乡妇女中,一部分人员已经年过50,受到妇女小额担保贷款办理条件的限制,返乡妇女能够获取的扶持力度有限。

3、创业信息获取不畅。好的创业项目是女性创业成功的首要因素,大部分计划创业人员也表明想创业,但缺乏获取真实有效信息的创业项目的途径,同时也对整个中国市场发展缺乏了解,一时难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很多创业者感悟到创业之初很茫然,为了生存而创业,但一无技能,二无经验,只能边干边摸索,走了不少弯路,使她们时常出于一种有想法而无行动或者有行动而无方向的版盲目阶段。

4、缺乏创业就业技能培训。大多数需创业就业的女性劳动力因缺少系统的就业知识和劳动技能的专业培训,其素质能力难以适应就业岗位需要。在有创业意愿的被调查妇女中,只有32%的人有明确的创业计划或项目。即使有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的妇女,对项目的执行能力也不强,停留在想法阶段的人比较多,付诸实施的比较少,普遍存在着社会经验不足、驾驭市场能力不强等问题。

5、返乡妇女承担的家庭负担过重。在2001年中国女企业家发展报告中也曾提到女性在家庭中承担了更多的家务负担。尤其是农村家庭,返乡妇女不仅要独立承担家庭重担,同时还要创业,是有较大困难的。家庭环境的支持与否也是返乡妇女能够创业成功的重要因素,很多情况下,女性创业过程收到来自家庭的阻力更多表现为繁重的家务劳动、照顾孩子及家庭成员的支持性是否足够,这无形中加大了创业压力。

6、支持扶持政策不够。返乡妇女回乡的主要动力一方面是创业政策好,另一方面则是兼顾家庭。各部门缺乏针对妇女创业就业系统性的创业指导扶持,在提供创业信息和指导,营造创业的舆论环境和文化氛围,整合社会资源为妇女创业就业服务等方面还不够规范、细致,相应的服务机构也不够健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妇女创业就业的效率和质量。返乡妇女可选的创业项目大多为在家门口创业,因此县乡两级配套设施的完善和政府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四、推进返乡妇女创业就业的对策和探索

促进妇女创业就业是扩大内需、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女性素质提高、地位提升、争做贡献的重要保障,经深入思考,笔者认为,应在三个方面做文章,为妇女创业就业送去“及时雨”。

一是健全创业就业培训体系,提升妇女素质。一方面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妇女人群,开展不同类型的培训;面向就业意愿的妇女,要给予必要、系统、全面的创业培训和技能培训,使之尽快掌握一定的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的能力;面向初始创业者,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帮助其改进技术,改善管理,提高效益;面向多次创业者,开办更多创业讲座及相关课程,邀请专家、企业家前来授课,专门指导,进一步提高其经营管理水平,引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面要把妇女创业培训纳入政府公共就业技能和公益项目社会化购买服务中,鼓励、支持和协调社会各方参与。各级财政要安排创业培训专项经费,建立“政府买单、妇联领办、群众受益”的教育培训机制。

二是完善创业女性融资体系,加大资金扶持力度。设立女性创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形成专门针对女性企业家和女性创业者的融资支持体系。建议有关部门牵头成了巾帼创业基金,为符合一定条件的城乡妇女提供无担保要求的创业贷款,对自主创业妇女进行专项扶持。同时建议降低对妇女创业认定的门槛,对创业项目法人代表为男性,但女性在经营管理中承担主要作用的,建议降低门槛,视为女性创业,并予以符合贷款的条件进行审核。进一步加大现有担保贷款的政策倾斜力度,提高贷款放贷数额,延长信誉度高的人员申请年限,简化不必要的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开辟女性创业企业信贷担保的绿色通道。

三是加大女性创业项目储备力度,打造特色亮点。加大女性创业项目储备、推进力度。项目储备方面,要借助新闻媒体、深入企业和科研单位,广泛搜集、精心筛选合适妇女的创业项目,建立妇女创业项目库,以适应不同层次妇女的创业需求。提升特色产业项目的培植力度。依托农业项目资源优势,延伸农业产业链,发展现代农业;依托旅游资源,加快发展巾帼农家乐项目;积极引导返乡妇女在从事家政服务上下功夫,打造好“好**嫂”家政服务品牌,引进妇女创业的手工业项目和来料加工项目,为广大妇女提供更多居家创业途径。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

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出路

最近,据中国媒体援引人力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数据,二零一零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630万人,比去年的611万多19万人,加上往届未能就业的,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大,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严峻在哪里?随着九十年代末大学扩招和教育产业化政策推行以来,大学生人数的增幅远远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人才增长,大学生就业不难才是怪事,“毕业即失业”成为中国大学生的普遍现象。尽管如此,中国教育部决定继续扩大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努力培养更多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表面上看,研究生扩招能提高大学生学历层次,可以缓解就业难。但是,如果不清理高等教育积弊,扩招研究生来应对就业难将是饮鸩止渴,使就业矛盾更加突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由于大学毕业生多,市场需求少,要获得一个好的工作位置,就只有依靠社会关系,尤其是在报考和录用公务员方面。通俗地说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父母在社会上是有权有势有钱的,子女肯定能获得一个好的工作位置。虽然中央政府三令五申,不准妻儿等直系亲属到本单位工作,但是中央政府不能禁止朋友安排我的子女,我安排朋友的子女这样的友情交换。

现代版“上山下乡”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胡主席和温总理曾多次勉励大学生要心系国家,努力学习,甘于奉献,号召大学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和中小企业去。而一些学者认为,要求大学生到城乡边远地区工作做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不光是大学生可能不愿意去,即使去了,“大学生村官”也不是那么好当的。最重要的是农村的基层政权现在都是人满为患,其中也有不少大专学历的人,并不需要多少新大学生。即便有大学生被安排到那里去,当地的官员也会觉得僧多粥少而加以抵制。

户籍松动

大学生就业难推动了中国户籍政策进一步松动,国务院办公厅在去年二月发布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取消对专科以上毕业生落户中小城市的限制,这也意味着希望在北京、天津、上海和重庆等地落户的外地籍高校毕业生仍要面临户籍问题。

有学者认为,取消户籍限制虽然有助于毕业生在省城和地级市就业,也对毕业生在民营私企单位就业有帮助,但帮助不大。

自主创业之难

去年新上任的教育部长袁贵仁曾强调加强创业教育,优化政策环境。毕业生自主创业可以接受有补贴的创业培训,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还可以申请小额担保贷款。

但是当前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现状是参与者少、旁观者多;从事的多是规模小的个体经营的行业,成功率低。而且,自主创业只适合少数人,具有创业素质和条件的人毕竟很少。依靠创业只能缓解就业难,要根本解决就业难问题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历史原因。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些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如果就业问题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可能会引起社会不和谐、不稳定。

名列

(资料出处:http://《联合:随着金融危机仍然不断影响我国实体经济,在经济高速发展和高校扩招的今天,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我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试图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并从社会、学校、大学生

自身的角度出发提出解除困境的方法。早报网》)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就教育领域的一些热点问题,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原副部长吴启迪女士进行了独家专访。

大学生为什么就业难

关键词:结构性过剩、扩招、就业率

中国青年报:最近我们看到新加坡《联合早报》专门把您说过的一段话引用出来,作为一条新闻。该报刊登的您的原话是:“现在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原因怪扩招,我觉得没有太多道理。现在大学生太多,这叫结构性过剩——大家都想在大城市当公务员,有多少岗位呢?有很多地方需要他们去,他们不去。当然,不去也不能怪大学生,你为什么不增加紧缺人才岗位的吸引力呢?文革前,越到西部,工资越高,比如,新疆可以拿80块钱,我们在北京只能拿46块多,现在反过来了,那谁愿意到西部去啊?”该报指出,您的观点是:就业率低不能全指责学校和教育部门,政府整体应该分析和反思。您是在什么背景和情形下谈及这个问题的?您认为大学生“就业难”难在何处?

吴启迪:我也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这个问题的。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就是因为扩招,问我怎么看。我的意思是,确实不要随便地把“扩招”和“就业难”这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当然从数字上看可能是这样,因为现在大学生多了,毕业以后找工作的人也就多了,肯定会影响就业。这好像很直观,但其实这两者的关系很复杂,要作为一个系统来看。

为什么中国需要更多的大学生?假如中国现在毛入学率在23%的话,这并不算高,韩国是百分之七八十的毛入学率。当然也不是说越高越好,但至少23%是不高的。我一直说,文革造成了一个窟窿,那个窟窿要补,总有一天要把它补起来。因为10年不招生这种事情实在是不好解释。我们作为一个要想发展的国家,如果要提高国民素质,要想搞创新型国家,大学生的数量要多,这是没有问题的。

在这个时候就说大学生已经太多了,他们找不到工作了,我觉得不符合逻辑。大学生找不到工作,其实是一个结构上的问题。有些地方岗位没多少,但是大家都想去,有的地方很需要人才,但大家又不愿意去。这个问题能怪年轻人吗?我觉得不能怪他们。他们想的很多问题都很现实,不光是工资高低的问题,还考虑到将来,比如将来家庭怎么样啦,孩子上学怎么样啦。我觉得大家考虑这类问题很自然,不能总说他们不够有理想、抱负不够高什么的。这个时候,你就要考虑怎么把人吸引到需要人的地方去,这个责任是政府的。你理解我的意思吧,就是把它作为一个整体的、系统性的问题,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用什么样的政策。而且也要防止跷跷板,不要按了这个,翘了那个。我们国家的城乡二元结构不解决,这个问题将永远存在。但是二元结构的解决,又跟人才很有关系,解决得好,就良性循环,解决得不好,就恶性循环。

我觉得我们国家的政府应该说是很有力量的,只要真把它当做一件事情去做。我们国家有很多研究机构,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题目,好好去研究。我不认为这个事情想不清楚。

中国青年报:您所说的文革前的这种情况,到西部去工资会更高一些,这是因为当时实行计划经济,工资是由国家统一调配的。现在已经没办法执行了。

吴启迪:我们公务员的工资本来就是国家定的。为什么没办法?有好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它们也有这种情况。像日本、澳大利亚,都有这样的例子。这些政府做得成,我们政府会做不成?我们有一个很强大的政府。

中国青年报:但在边远地区提供的就业岗位并不一定是政府职位。吴启迪:当然有部分不是,但很多是。我觉得政府先做了,就会有影响力。中国青年报:它会有一种政策影响力。

吴启迪:当然啦。上次我举了法官和检察官的例子。他们和律师不一样,律师的收入很高,自己去做案子就可以了。法官、检察官是公务员,在艰苦的地方,非常稀缺。

中国青年报:据我们所知,在我国一些边远地区的基层法院、检察院,能通过司法考试的人寥寥无几。

吴启迪:现在有政策让我们法学院学生三年级就考司法考试,以为他们考完了就可以去西部地区当法官、检察官。我说这没有抓对啊。那些学生考过了之后,为什么一定要去西部呀?他一样可以不去。

中国青年报:他在大城市做律师,赚的更多。

吴启迪:没错呀,怎么会制定这样的政策呢?政策应该制定在用人的那一头。但是用人的那一头,教育部门只有建议权。

中国青年报: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问题,谁负有最直接的责任?

吴启迪:现在一说起责任,动不动就说“问责”,你们媒体很喜欢用。说实话,很多东西连权限都没明确,怎么个问责法?所以我更倾向于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先说责任在哪里,“问责”反而弄得大家都很紧张,认为责任不是我的,就往外面推。

我觉得你们中国青年报提出这个问题来,本身就很有意义,共青团这些年为大学生就业做了很多事情。我一直说,光找教育部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其实,教育部被骂骂也没什么,但骂解决不了问题,没解决问题才是最麻烦的。

中国青年报:考虑到就业难的事实,您觉得扩招的政策是继续还是变化?

吴启迪:扩招这件事,从2005年开始,政府已经人为地把它压低了。其实人口自然的增长率也在减少。因为现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减少。适龄学生最多的一年是2008年,到2009年已经朝下走了,2010年就更少了。

中国青年报:您曾说大学生就业率不该完全推到校长头上?

吴启迪:学校不是一点责任没有。就业的事情当然跟教学质量有关,和专业设置有关。像这种问题,学校应该关注,应该敏感,应该跟踪。但高校目前出现了一些情况,为了提高一次就业率的数字,毕业论文、毕业设计都不好好做。这种状况从长远看很糟糕,会使我们大学生的质量真正降低。许多大学最后一年就荒废了,或至少荒废半年。

你若问一个外国大学的校长,他不知道他学生的就业率,他真的不知道,因为国外没这个概念,而一次就业率则更没

有道理了。国外是后来才调查,有些人过了一年以后再就业可以吧?而我们现在就片面地追求一次就业率。这其中难免会有虚假成分。教育方面很多事情不要搞得太刚性,太刚性了,一件好的事情也会搞歪了。教育部原副部长:大学生就业难与城

乡二元结构有关(2)2009年12月21日 09:15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我国教育亟待国际认证

关键词:教育认证、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

吴启迪:另外我还想提一点,就是就业难跟教育质量问题是有关系的。因为有些人,比如说外国人,经常说我们的工科学生很多,但是质量比较差。这种话他们讲得很多。我觉得他们这种讲法,是吃牢我们一点,就是我们没有参与到国际认证当中去,如工程教育认证、医科教育认证、法学教育认证等。

中国青年报:加入国际性的教育认证组织,是由政府出面谈的吗? 吴启迪:这必须由非政府组织来做。中国青年报:我国有这样的机构吗?

吴启迪:目前还没有。我们只好通过各种渠道,比如在教育部成立一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来干这件事。这件事我呼吁了5年。

中国青年报:如果我们获得了认证,那意味着什么呢?

吴启迪:意味着人家将会承认你的教学质量。我们有些好的学校水平是足够了,像清华、交大这些工科院校,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国外就是以此为借口,说我们不行。这实际上影响了我们的学生在国际人才市场的就业,因为现在进入外国公司,就是进入了国际人才市场。

其实我问过很多美国著名的大公司,即那些用了我们国家毕业生的大公司,当然他们找的都是好学校。我问他们老板,你觉得我们的学生怎么样?比你们国家毕业的学生差吗?他们说,一点儿都不差。我也问中国学生,你在公司里觉得自卑吗?觉得比外国学生差吗?他们说,绝对没有啊。

中国青年报:他们是不是已经接受过西方的教育了?

吴启迪:没有,就是国内学校毕业后去工作的。当然我们有一些新的大学,水平还有待提高,如果我们搞了国际认证的话,大家就知道朝什么目标去努力,就能把这件事越做越好。

专业为什么忽冷忽热

关键词:结构性失业、人才预测

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科学院《2009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2008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最高的专业大类是工学和管理学,最差的是法学和哲学,您怎么看待这种专业冷热带来的结构性失业?您认为,学校专业的设置应该以什么为导向?

吴启迪:很多人老喜欢说的一个词叫专业对口,学什么干什么,所以才会出现一会儿这个专业很热,一会儿那个专业很冷,就业也成问题了。我倾向于大学生本科阶段主要还是能力培养。只要用人单位有眼力,就能选择一些好的毕业生,不见得是学这个专业的人。所以教育部在学校专业定位上已经拓宽了,本科阶段应该比较宽。比如物理,有物理专业就行了,不一定要分原子物理、固体物理等。但现在恰恰有一些行业部门跑过来说,我们太缺核物理的人才,说赶快办这个专业。这种指导思想不对。因为假如核物理这边真的需要人了,学物理的学生在最后一年可以加点这方面的内容,去适应那边的工作。这是以事先有意向为前提的。如果事先没有意向,学生毕业后在单位里培训一段时间就可以了,因为他基础知识都有了。我觉得应该用这种方法来考虑本科教育,不然就变成职业教育了。所以你看美国的名牌大学,哪有那么多窄得不得了的专业?而我们在教改的过程当中,改来改去,越改越窄。

另一方面,关于哪个行业需要多少人才的预测,也需要做。这个教育部门一家做不了,决定一个专业招多少生,目前是发改委和教育部共同决定的。人才的预测需要一个很有水平的研究机构,它能够预测几年后各行业的发展趋势。有些专业叫长线专业,有些叫短线专业。当然,也有民意测验。比如,美国每年都评选“美国学生最喜欢的专业”,每年调查一次,然后从统计数据里分析趋势。在国外,这个方面是非政府组织做得多一点,我们现在是劳动人事部门来做。这种人才预测对学校有指导作用。

“啃老族”、“蚁族”与钟表匠

关键词:城乡二元结构、高薪、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青年报:大学生就业难导致“啃老族”的出现,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吴启迪:这个跟时代有关,也就是价值观。这是一个物质相对优越的时代,老一代舍不得孩子在外面吃苦,找不到好的工作,就在家呆着吧。而前面那一代,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要奋斗,要改变贫困的状况,大家都很艰苦。到了这一代,已经不需要吃苦了。我觉得这种状况是青年工作应该考虑的事。怎么使年轻人感受到“啃老”的优点和缺点。比较下来,他可能觉得“啃老”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不单是我们国家,别的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

中国青年报:现在还有一类人,叫做“蚁族”,就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他们在大城市的郊外租很便宜的房子,也不一定找得到工作,就上上网,吃得也很简单。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吴启迪:这跟我们国家城乡二元结构的关系还是蛮大的。包括我们的地区差异也比较大。这些学生从农村或者小城市来到北京、上海以后,就希望留下,改变他们原来的生活状态。这还是个社会形态的问题,要重视。

改变这个现象,就得让其他一些地方的一些职位有吸引力。比如说西部地区的一个中小学校长,你给他高薪,而且不仅是待遇高,你还考虑到他成家、生儿育女等全方位的问题,甚至给他10年以后回到大城市的机会。吸引力要达到这个程度,使最好的学生都愿意过去。他到了那儿就是一个校长,如果一个校长是很优秀的人,他不能容忍底下的人很差。这样的话,团队就带起来了。包括卫生院的院长、法院的院长、检察院的检察长等。最优秀的人就给他最好的待遇,这种做法在有些国家就有。

中国青年报:您非常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教育部的数据显示,就全国平均而言,中职就业率连续4年超95%,大大超过本科生就业率。但是高就业率并没有大幅度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声望,您觉得原因何在?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吴启迪:这个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中职就业率有百分之八九十,跟大学生就业率差别这么大的原因,我认为,主要还是人的期望不一样。也就是说,他们要求不是那么高的,给1000块钱觉得足够了,很好了,所以比较容易就业。但是到了大学毕业就不一样了,最好有三四千,但是这样的工作不好找,最后无奈了,1000块钱也行了。所以我觉得不要把这两种就业率数据放在一起比较,这两件事情是不一样的。

另外,我们国家职业技术教育毕业生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还比较差,也就造成了它不是特别吸引人。这跟发达国家不一样,发达国家这些人和大学毕业的人差别是很小的。

中国青年报:是不是我们观念上也有一些问题?

吴启迪:当然有问题。大家都希望小孩能上本科,甚至研究生,这是非常明确的。我们的干部子女,有几个去读职业学校?可见职业教育并不吸引人。所以对此要下大的功夫。还有一个,跟时代有关,发达国家职业学校毕业出来后待遇非常高。有些发达国家已经到了这种程度,就是他没觉得开个出租汽车有什么不好,大学毕业生去开也没什么不好。瑞士的钟表匠,他的收入可能比大学教授还高。那你说家长为什么还要送不大爱读书的孩子去受苦,读这么多年的书?所以,这个跟社会形态有关系。

教育部原副部长:大学生就业难与城乡二元结构有关(3)2009年12月21日 09:15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诺贝尔奖到时候会主动找过来” 关键词:教授治学、创新型人才、诺贝尔奖

中国青年报:您担任过同济大学校长,现在大学功能日益复杂,您如何看待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的问题?

吴启迪:现在提得比较多的是“教授治学”,我看,能够做到教授治学也不错。因为学校主要是学嘛。学校有两个主体,一个是学生,一个是老师,他们应该参与决策。

中国青年报:现在有些知名的教授愿意去做一些行政的事,因为听说项目和科研经费都在系主任手上。

吴启迪:当然这些人也是业务骨干,所以他们的发言权大一点是可能的。当然,你讲的这个问题是我们的一个弊病。在科研经费方面,有行政职务的比没有行政职务的要多。这种局面其实是资源不足造成的。假如资源充足,可能就会给教授更多的自由度。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的情况就不一样,系主任大家都不想当,都推来推去,因为资源比较充裕,而且平均。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阶段性的表现。

中国青年报: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为什么没有创新型人才,北京大学原副校长王义遒说,我们现在也许并不需要太多钱学森这样特别杰出的人才。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靠的是劳动密集型经济,主要是农民,包括农民工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把经济推上去的,所以现在不需要创新型人才。也有人批评说不应当用过去精英时代的价值观来培养大众化时代的人才,您对此怎么看?

吴启迪:创新型人才我们是需要的,但是也确实不可能用培养天才的方式来对待整个高等教育,因为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走到大众化阶段。我们的质量观会有变化,跟精英型的高等教育相比,是不一样的。就是说,不可能把每个大学生培养成尖子,因为现在上大学毕竟成了一件大众化的事情。

当然我们还是需要有一批拔尖人才的,但这些人才确实不应该也不可能数量很大。怎样培养这种人才,现在讨论得很多,我觉得光靠学校可能是不行的,尤其光靠大学是不行的。我现在很担心我们的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阶段,小孩那么小,就给他们加了那么重的负担,一天到晚为了考试而读书。我想,高中三年里面,最后一年肯定是不学新知识了。这是干嘛呀?一天到晚在对付那些题目。现在很多大学新生已经被“磨练”得对科学没有兴趣了,他来念这个专业,基本上是家长或老师的意思。我们面对这样的学生,有的时候真得重新开始,来提起他们的兴趣。所以,今天的高等教育在效率上是降低了很多。

关于诺贝尔奖,我觉得别老提,诺贝尔奖不是所有领域都有的,所以拿这个衡量有点不公平。在国际上的很多排行榜里,我们中国的大学不是老排得比较后吗?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诺贝尔奖。但是,我觉得要是加上这么一条,我们中国的大学就不会排得那么后了,那就是:假如提到大学在整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的作用,我觉得,我们不会太差。我们大学搞出来的研究成果,包括我们的人才,建设了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这些都是世界一流水平的。包括人才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在这些方面,没有国家比我们更活跃。再比方说石油勘探,人家就得靠我们的技术。甚至包括地质领域。在这些领域里,我们已经是世界一流了,我们一点都不要有自卑感。

我现在感觉到中国人是丧失了自信心,一天到晚说我们不如人家,一天到晚说我们没得诺贝尔奖。我说,只要我们国家强盛到一定程度,诺贝尔奖自然就来了。甚至包括文学奖、经济学奖、和平奖等,都可能主动找上门。

“大学校长腐败是一种悲哀”

关键词:理想主义、工程腐败、学术腐败

中国青年报:您在谈到女大学生“傍大款”时,说大学要有点理想主义,说并不认为中外的教育差距非常大,倒是社会差距比较大。从您任大学校长和教育部副部长的经历来看,怎么解决大学理想主义欠缺的问题?

吴启迪:我觉得这个问题要说得大一点的话,是整个中国的社会问题。整个社会在诚信、信仰、道德素养方面,是有缺失的。但我感觉,这也是一个阶段性的问题。

比如一些老板开始的时候拼命赚钱,一旦好到某种程度,他就想回馈社会。很多事情就是这样慢慢变化的。生活水平高到一定程度以后,理想主义就会产生。年轻人就会感到,成天吃吃喝喝没什么意思,还得做点什么事。所以,我觉得有些事情会与时俱进,我们也不可以太着急。

但是从局部来讲,从教育部门来讲,也应该搞点活动来鼓励同学们的这种理想主义。我跟美国一些大学的校长接触,我觉得他们很理想主义。上次斯坦福大学的校长在北大演讲,一上来就说,他们学校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非常优秀的公民。我一直觉得,不要认为“公民”是个很简单的词,它说明一个人要承担社会责任。我认为这些我们的学校还是可以做的。

其实任何人回想起来,大学这段经历都是非常美好的,是激动人心的,想起来都会很怀念,那为什么不让这段时光变得更美好呢?所以,我觉得大学里面应该创造一种校园文化,来构建理想主义的东西。有人说,你这个说法不太现实,社会太现实。我说那不要紧,你就在自己周围营造一点,也是好的。有些人说,把大学生搞得理想主义,到了社会上不能适应。我想不会的,他照样能适应。但是至少他有个崇高的起点,他要做个崇高的人。我觉得这很重要。

中国青年报:最近,武汉大学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党委常务副书记龙小乐因涉嫌在基建工程中巨额受贿被捕,大学不再是净土。您怎么看大学里的腐败现象?您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杜绝?

吴启迪:大学里出现这种事情,是一种悲哀,是很丢人的。有好多腐败现象出现在基本建设方面,因为经费数量很大,社会关系很复杂,有各种各样的陷阱、圈套,道德上、素养上稍微欠缺的人,就容易陷进去。对此当然要严打,有多少抓多少,我们不能让这些人毁了大学的名声。

中国青年报:除了经济腐败,学术腐败也在大学盛行,本报就曾报道过多起发生在知名大学的剽窃、抄袭等学术腐败事件。您认为滋生学术腐败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消除这一丑恶现象?

吴启迪:这个我们一直在说,现在整个学术界太浮躁,太急功近利。在大学里出现这样的事情,是违反教育规律的,给学生造成很坏的影响。我们一定要严肃对待这些事。

中国青年报:教育部有具体的解决办法吗?

吴启迪:已经有了,最近搞了几个文件。包括科学院、工程院,也发生了这样的事,他们也会出台文件。我觉得这还是个道德教育的问题。而且我说不要老提诺贝尔奖的事,越提

越浮躁。其实,我觉得有些东西你不提,反而自然而然出来了。关键是怎么培育创新的健康的土壤。

第三篇: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2010年寒假实践报告

——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与出路分析

一、实践指导思想

据统计,2009年中国内地有610万的应届毕业生将走向就业市场,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经济形势持续的不景气,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而对一直比城里大学生更难就业的农村毕业生更是雪上加霜。基于此本人利用寒假时间做了一些调查,并总结出自己的看法。

火爆的招聘会现场

二、实践时间

2010年1月18日—1月31日

三、实践方式

在喻屯镇丁庄村、孟庄、小屯等地采访村民、已毕业及未毕业大学生;

在互联网上查找相关资料。

四、实践内容

2010年1月18日在丁庄村采访以就业大学毕业生孙明(化名)。在采访中我了解到,他已经毕业六年了,是由专科升的二本,在非名牌大学学的市场营销专业,现就职于上海的一家仪表公司,月薪四千左右。谈起他的就业经历,可谓历经坎坷。由于就读的不是名牌大学,父母都是农民,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曾经考过公务员,可惜落榜了。一年后在济南的一家公司做业务员,收入甚微,与同事合租一间小房子。这样持续了两年多,在朋友的推荐下进入了这家仪表公司在济南的分公司,待遇提高了一些。后经自己努力工作,做出了优异的业绩,得到领导提拔被调到了上海,生活才算宽裕了。他还告诉我刚毕业时,求职的经历对他的打击很大,觉得上大学无用,照样找不到工作。现在才真正找到了用武之地啊!

2010年1月20日到孟庄采访当地村支书询问了他们村近几年考上大学的人数以及就业情况。通过采访我了解到,近五年他们村共有四十余名大学生毕业,但就业情况不容乐观,尚有十几名本专科毕业上待业在家,只有二十多人找到了像样的工作,其他的跟一般的农民工没什么区别!有三个考上研究生的就不一样了,他们都在大型企业任职,工资也高。

以后的几天我又到附近的几个村采访了几个在读大学生和待业在家的毕业生,并同几个同学交流了岁当前农村大学生就业的看法。

五、实践总结

结合我采访时记下的笔记及在互联网上找到的相关资料,整理出了以下实践总结。

(一)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产生的社会背景

农村大学生与其他普通农民打工者及其他城镇下岗失业人员的特殊性

1.农村大学生期望收回教育投资。

在农村,教育投资对农民来说是沉重的负担。一名农村大学生四年的学费是25 000元~30 000元之间,生活费以每月500元,一年九个月算,四年也是18 000元,从而培养一名大学生需要43 000元~48 000元。因此,很多农村家庭为了使孩子能够通过高等教育实现从社会地层到上层不得不倾其所有去供孩子读书,并且把自己的养老都交给毕业后的孩子。因此,农村大学生期望从社会中求得一份比较好的职业来收回教育投资,偿还债务、赡养父母以及为自己将来打算。从而,他们的就业定位会高于普通打工者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

2.当代大学培养模式与农村社会需求的矛盾。在新农村建设的浪潮中,很多农村大学生已经开始把就业方向从城市转向农村,希望在农村建功立业,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为家乡或者其他农村地区贡献力量,但当代大学培养模式却扼杀了他们的积极性。大学人才培养主要是面向城市中的企业和国家机关,而专门针对新农村建设的专业则很少,很多农林学类专业的学生也是向往一些公司或与之相关的行政机构和研究机构。

(二)农村大学生与城镇大学生的相对弱势

1.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受教育权不平等,造成农村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不强。第一,教育经费的不平等使城市学生拥有更好的教育设施和条件,也更有利于其综合能力的培养,使现今比较重视综合能力的用人单位更倾向城镇大学生。2001年,中国城镇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为1 484元,农村为798元;初中生城镇为1 955元,农村为1 041元。由此可知,农村初小学生均教育经费只有城镇的不到60%,虽然这些年国家正稳步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但在城乡二元结构的牢固背景下,这种鸿沟是很难逾越的。第二,城乡二元结构产生的地区歧视使贫困地区大学生很难去享受更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从而使在重点名牌大学就读的农村大学生比重偏低,即使有在重点大学的学生也是就读于非热门专业。占较小比重的农村大学生大多在非重点院校就读,这一比重在2005年达到了63.3%。同时,高校在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录取分数,如在北京能上北大,清华的考分,在其他地方根本进不了重点大学,更别说农村地方的学生了。这样更使别的大城市中的重点大学效仿实行本地保护主义,优先让本地大学生就读。农村籍大学生在社会更认同“名牌效应”的惨烈竞争中无疑处于劣势。

2.城乡二元结构使城乡家庭所占有的社会关系资源和权势资源的不同使农村大学生就业机遇和待遇也不同,从而严重影响社会公平。在就业竞争中,城市学生的父母利用自己在社会中所占有的优势资源为学生就业铺路,而农村大学生的家长却无能为力。北京大学“高度教育规模扩展与毕业生就业”课题组在针对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问卷调查中发现,家庭背景越好,毕业后的工作落实率和起薪率就越高。①北大教育经济研究所副教授文东茅认为,理应平等的教育机会,事实上随出身阶层而异。而北大教育经济与管理系副主任岳昌君博士也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父母学历高,职业越好,会让子女在就业和教育上更有利。这种现象更使很多单位的招牌成为一种形式主义或对普通公民的欺诈,使单位形成近亲繁殖。而农村大学生呢,父母都是农民,属于社会分层中的最低层,占有资源极其少,从而使农村大学生在各种完全不透明的招聘下败北,一次次败北使农村大学生失去对社会公平的信任,对社会怨恨,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信心。

3.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学生继续教育难,从而使其竞争力小。农村大学生在本科四年或转科三年高教育投资使绝大数学生读本科或专科后就放弃硕士生或博士生学习,因为农村家庭在高等教育投资后已后继无力,急需孩子工作去拿回成本,只好放弃研究生或更高层次的学习。而城市大学生在完成本科学习任务后绝大多数还有能力去接受更高层次的学习来提高竞争力。

(三)、破解农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1.政府要加强对农村大学生就业的引导,把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需要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把农村大学生的家庭状况与工作福利结合起来,从制度上来确保农村大学生的收益。就业市场是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的要素之一,政府应该从宏观调控的角度来较好把握就业市场,使农村大学生更好的就业,为社会服务。

2.学校人才培养要与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特别是农村人才需求。当代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吻合的矛盾众所周知,很多大学只埋头怎么赚学生的钱,怎么多建漂亮的教学楼,怎么提高学校名气而忘了结合社会需求和国家需要,时代变化来与时俱进的开设专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就业机会。大学可以尝试开设譬如乡村行政学,乡村社会学,乡村经济学,乡村管理学等,直接为新农村建设培养人才。为农村大学生提供展现自己的舞台。

3.各种用人单位要完善用人制度和招聘制度,杜绝“姻亲”招聘,在招聘时做到公平、公开、公正。农村大学生缺乏比较好的社会人际资源,只有杜绝用人单位特别是国有企业、政府、集体企业和各种带有政府色彩的单位实行姻亲制,才会在这个社会形成良好的公平公正之风,促进社会和谐。

4.农村大学生要积极转变就业观念,在无优势情况下,避开城市大学生,普通打工者和城镇下岗人员的就业竞争,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农村,去赢取人生。同时政府要给予农村大学生更多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支持,给农村大学生在农村工作解去后顾之忧,实现农村与农村大学生的双赢。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解决需要社会的积极配合,但最重要的是我们广大的农村学子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弘扬科学发展观,积极地投身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当中去。

文 章来源

莲山 课件 w w

w.5 Y k J.COm 9

第四篇:农村妇女参政困境与对策

小议农村妇女参政困境

建国60多年以来,新中国为妇女参政事业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贡献:

(一)1949年 9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 》,其中第六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废除束缚妇女的封建制度。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均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

(二)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选举法 》的第四条规定:“妇女有与男子同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

(三)1954年颁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的第八十六条和第九十六条又再次重申:“妇女有同男子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生活各个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

(四)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三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尽管通过以上种种努力,中国目前的妇女参政状况仍然很不乐观。我们知道自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之后,各国纷纷采取行动提高妇女参政,我国妇女参政尽管绝对数有所上升,但在国际社会的排名却从1995年的第12位下降到2004年的第37位。这说明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近年来我国妇女参政的进展速度缓慢。现实政治生活中妇女的参政权利受到很多限制,即使妇女获得选举权以后,我们可以发现按照仅仅有法律所认可的那个选举权,并不能够自动地变成实际的权利,而妇女在社会生活中的许多领域仍然是不平等。而我国农村妇女的参政现状则更是令人担忧。

在我国广大的农村,有21%的无土地农村妇女,有占全国90%的妇女文盲,有近65.7%的低收入妇女群体。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农村妇女的参政议政。总的来说,制约我国农村妇女参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农村妇女弱,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家庭暴力方面,2010年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在整个婚姻生活中曾遭受过配偶侮辱谩骂殴打限制人身自由经济控制强迫性生活等不同形式家庭暴力的女性占24.7%,其中,明确表示遭受过配偶殴打的已婚女性为 5.5%,而农村妇女遭受家庭暴力的比例占到7.8%。这个数字之高,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在21世纪的中国农村,还有这么多的女性同胞遭受这种不公正的待遇。

农村妇女愚,在农村人们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而农村妇女的受教育程度则更为的低,2010年全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显示,中西部农村妇女平均受教育年限为6.8 年,比京津沪和东部地区农村妇女分别低2.2 年和0.8年,比该地区农村男性低0.5年,中西部农村妇女接受过高中阶段及以上教育的只占10%,远低于京津沪和东部地区农村妇女,也比该地区农村男性低4.6个百分点。目前我国有8699万文盲,文盲中73%是妇女;妇女文盲占妇女总数的24%左右,90%分布在农村。在农村,由于长期重男轻女封建观念的影响,以及关于男孩的受教育回报率高于女孩的观念的的深入人心,女孩的受教育,尤其是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远远低于男孩。

农村妇女穷,在我国,女性劳动收入相对较低,两性劳动收入差距较大,同样的,我国农村妇女的劳动报酬则相较而言更低。

而以上这些都直接或者是间接的影响着我国农村妇女参政。弱、愚、穷构成当今农村妇女的基本特征。如果说农村穷、农民弱、农业真危险,我们就要说农村妇女更穷、更弱、更值得人们去关注和帮助她们,让她们能够走出这种困境!在农村,她们有繁重的家庭家务负担,她们受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制约,她们要面对尚不全面公平的选举机制,于是她们对于农村政治复杂的人际关系和迷离的政治现象望而却步,她们选择回避政治倾轧和贪污腐败,她们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不敢站出来竞选。

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做的是贯彻宣传社会性别平等主流化观念,妇女平等参与决策,不仅是要求单纯的公平和民主,也可视为是使妇女利益得到考虑的一项必要条件,如果各级决策进程没有妇女的积极参与,并且没有吸纳妇女的观点,就不可能实现平等、发展与和平的目标。更要推动政府各部门积极参加到促进农村妇女参政的活动中来,妇女参政没有政府的支持,将举步维艰,尽管宪法上有保证每个妇女参政选举的基本权利,但是现实是残酷的,一个国家的妇女参政程度和这个国家的政府支持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农村妇女参政议政意识的培训,她们需要支持,她们更需要自信,而我们能做的最多的,我想应该就是尽我们最大的努力去宣传支持她们,让她们能有自信站上竞选台,说出自己的竞选词。

宪法赋予每个公民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而在新中国成立了60余年之后我们再回头看,中国妇女的参政议政状况并未得到多大的改善。农村很穷,农民很苦,而农村妇女更需要我们的关注。人人生来平等,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靠一种性别的努力或者政治垄断就可以的,人类的发展更是需要全人类的共同推动。解决农村妇女的问题,保护好她们的这一权益,不仅关系到调动她们投入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而且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平安与和谐。

—— 张朝娟

10人力资源管理2班 学号:100701086

第五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现状调研

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现状调研

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拓展了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领域和新渠道,为农村妇女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促进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提供了有力契机,也给新时期农村妇女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妇女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作用更为突显,而农村妇女就业创业问题则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

镇妇联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促进妇女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新时期行之有效的运作方式,充分调动农村妇女投身经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为进一步掌握我镇妇女的就业创业现状,合理开发我镇农村妇女劳动力资源,加速农村妇女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她们就业创业,帮助她们解决实际困难,镇妇联采取摸底调查、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镇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现状

1、自主就业创业比例偏低。全镇就业妇女5738人,占妇女总人数的30.8%,自主创业妇女325人,占就业妇女总人数的1.75%。且妇女就业创业面窄、工种少,其中,就业于企业和环卫的占就业人数的41%,就业于美容、饮食的占20%,经营个体占9%。

2、失业率与文化水平成反比。全镇失业妇女的文化水平多数集中在高、初中及以下学历,其中高中以上失业率占3%,高中学历失业率占15%,初中学历及以下学历失业率占97%。

3、失业率与年龄结构成正比。年龄越大失业率越高。特别是“4050”就业群体。

目前,全镇农村妇女总人数18585人,其中就业妇女人数5738人,主要从事企业、环卫、饮食、美容等行业,创业妇女人数325人,主要投资于服装店、蔬菜大棚、文具店、果园、个体经营户等。

二、制约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的主要因素

(一)创业意识不强阻碍了妇女就业创业。大部分的农村妇女缺乏创业热情,满足现状,固守着“以农为家”、“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不愿走出去,不愿接受新事物,害怕失败,依赖政府思想浓。

(二)文化素质偏低不能适应新时期就业需求。大部分的农村妇女文化程度较低且所掌握的技能单一,处于致富无门路、增收无技术、生产经营无人助的窘境,只能从事劳动收入低,劳动强度大的简单体力劳动。

(三)创业资金不足是妇女创业的最大障碍。哪些有胆识有创业的热情的农村妇女,往往从小项目入手创业,但大部分因缺乏扩建或扩大规模所需的资金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发展停

滞不前,不能规模化生产经营。

三、解决农村妇女就业创业的发建议及对策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的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愿望比较迫切。她们思想活跃,发家致富,发展经济的思路新,想法多。只要合理的引导、扶持广大农村妇女自主就业创业,就能从很大程度上满足妇女的就业创业需求。

1、大力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开辟就业创业新途径、新领域。积极发展养殖业、手工制作业、加工业等以妇女为主的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女致富能手,女标兵的示范带动作用,发展优势特色产品,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抓好镇政府实现“一村一品”经济目标的机遇,大力培育和扶持一批女经纪人队伍。

2、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积极鼓励更多的农村妇女从土地、从家庭中走出来,消除广大农村妇女“男主外、女主内”的陈旧观念,唤起她们的主体意识,树立敢于拼搏、敢于创业的新观念,引导她们到城镇务工、经商、带动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全镇经济发展。

3、优化服务,拓展妇女就业渠道。利用煤化园区在我镇的优势,与各企业联合举办各类招聘会,及时向妇女群众提供就业创业信息咨询和指导,争取用人单位的支持,为妇女群众提供更多的机会。

4、引深推进女性素质提升工程,增强妇女就业创业能力。

坚持不懈地把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联合劳动部门大力开展妇女技能培训工作,制定出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帮助广大待业失业妇女尽可能的掌握一技之长。借助“双学双比”活动,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的开展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妇女学文化、学科学、学管理、学营销,学习现代市场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类知识。激励妇女自强、自立、增强创业意识和开拓精神。

下载关于扶持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的困境与出路的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扶持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的困境与出路的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会计职业道德困境与出路

    会计职业道德困境与出路 一、虚假审计问题突出 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竞争程度日益激烈,审计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公司账目问题也越来越多,这就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当一......

    远安县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远安县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情况的调查与思考远安县妇联主席 谢德春妇女是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半边天”,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了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我县农村......

    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工作总结

    ***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工作总结一、领导重视,出台创业政策根据《浙江省万民残疾人就业创业帮扶计划实施意见》(浙残联教就【2010】36号)文件精神,我们多次召开财政、社保、民政......

    关于农村妇女就业创业意愿及需求调查报告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发展之基。十八大强调,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实施就业优先战略,鼓励多渠道多形式就业,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妇女就业是整个就业工作大局的重要组成,是促......

    专家解析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现状

    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已经成为我国扩大就业的主要发展战略,但面对如今的农村市场,任然有绝大部分的农村妇女未被调动起来,对劳动力资源带来了极大浪费。经调查,我们发现自主创业妇......

    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现状调研报告

    xx镇农村妇女创业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今年是国际劳动妇女节100周年,100年来,经过一代代人的不懈努力,作为“半边天”的妇女同志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随着农......

    通辽市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工作调研

    通辽市农村妇女创业就业工作调研 如何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妇女就业创业,实现增收致富,始终是摆在各级妇联组织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几年来,通辽市妇联积极探索、......

    大学生创业与就业论文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论文 每一个在校的大学生在毕业后都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业创业。每一个大学生再进大学门的时刻就应该为以后的就业问题考虑,因为这是他们走出大学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