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淄川区实验小学基本现代化建设汇报材料
淄川区实验小学创建于1949年3月。现占地面积63亩,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现有教学班40个,在校学生近2000人;在编教职工138人,其中淄博市学科带头人1人,教学能手2人,骨干教师3人。近几年,学校坚持“课堂教学改革为动力,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优化德育教育为突破口,以强化教育教学管理为基础,全面促进学校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理念领先、目标明确、策略对头、思路清晰”的工作方针,进一步优化美化环境,狠抓队伍建设,细化管理目标,强化以法治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逐步提升,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一、加强学习,更新理念,强化现代化教学思想意识
我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思想。确立了“管理强校、师资凝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人文塑校”的五大兴校战略,以创建人文校园、文明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为目标,努力创建教师发展的大舞台,努力实现学生的素质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校的内涵发展。
我校领导注重学校教职工的思想建设,积极创造机会外出学习参观,几年来先后选派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去北京、四川、安徽、济南、烟台、青岛、日照、泰安等地学习,参加各科的教学年会、新课程培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交流会、校本研究现场会和课堂教学观摩会,去深圳南山实验学校参观学习,近两年来共组织领导干部、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就达200多人次。通过组织外出学习,领导老师们的现代化教育意识不断加强,理念不断更新,为学校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学校每学期都聘请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开展与专家面对面的教育沙龙活动,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始终与上级科研机构、省内外名校保持密切联系,让教师得到更多、更直观的业务指导。学校始终处在浓郁的学习氛围中,从不同层面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全校上下逐渐确立了“让每一个学生的未来都充满希望”的办学理念,这种办学理念逐渐被学校全体教职员工所吸纳,就像一块巨大的磁石,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渗透于每一位教师的内心,并转化为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自觉行动。从领导到教师,服务意识、创新意识、进取态度应运而生。
二、坚持以人为本,造就一支现代化的师资队伍。
我校有一个结构合理,人员精干、团结协作,事业心强、作风民主,教师信赖的年轻化领导班子。领导成员都具有中级职称、本科学历,并具有较强的现代化教育思想和观念;中层管理人员都在30岁左右,是一支年轻化、专业化的学校管理队伍;学校专任教师都取得了计算机中级以上合格证,语文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都分别取得了一级乙等和二级甲等普通话水平证书。
师德是教育的灵魂,爱生是师德的核心。学校始终将师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经常性组织师德教育活动,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组织教师参加优秀教师事迹报告会,聘请专家作师德报告,并通过撰写师德教育论文及教育随笔、出版教师文集、进行网上论坛和组织教职工学习等形式,以及开展“敬业爱生、为人师表”系列活动——“树师表形象”论文比赛、“身边的教师故事”征文比赛、评选师德标兵及优秀教师等活动,唤起教师爱生敬业的热情,激发教师珍惜并维护“教师”这一神圣使命的道德情感。在每年的行风建设和民主评议活动中,我校教师都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好评。
我校教师队伍整体年轻化,素质好,是一支可塑性强,拥有无限潜力的师资队伍。针对这一特点,学校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大专和本科的函授、自考,督促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普通话等级考试、多媒体教育培训。目前已取得本科学历有86名,大专以上学历有106名教师。中青年教师的计算机、英语、信息技术、普通话等方面的业务培训和考试,合格率达到相应规定要求。教导处、教科室通力合作,积极开展校本培训,使四十五周岁以下的教师均能制作多媒体课件,并开展了课件制作和“三字一话”等竞赛活动,使广大教师教学基本功得到锤炼;积极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课、展示课、观摩课活动,每一堂课都要进行集体备课,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学校还制定了教师培养规划,积极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和 “青蓝工程”,建立师徒结对,开展帮教活动,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每学年选送青年教师参加市级班主任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支持教师参加学科教学研究性学习培训及各科教科研培训,为青年教师搭建成材舞台。开展教坛新秀、教学能手的评聘工作,青年教师素质日益提升,从而涌现了一批勤于钻研,学风严谨,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青年教学骨干。通过实施“名师”培育战略,有些教师已步入“名师”行列。教师的整体素质得到广泛提高,仅2006——2007一个学年,我校老师们共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文章71 篇,其中国家级7篇,省级11篇;论文获奖78 篇,国家级26篇,省级11篇;执教各级各类优质课50 节,其中国家级1节,省级2节;获得教育科研类先进个人53人次,国家级30人次,省级3人次。这些科研成绩表明,我校正在逐步向科研型学校转变。
三、加大设施投入,办学条件逐步现代化。
1.改造完善基础设施。我校积极取得区教体局的支持,加大了基础设施和校园环境建设。2004年对校舍进行全面整修,新建食堂、厕所和篮球场,更换教师办公桌和学生课桌,改善了教师的办公条件和学生学习条件。学校有标准的400米跑道运动场地。学校绿化面积达到省《标准》。
2.优化配置教育设施。近年来,学校多方筹措资金,仅现代化技术装备投资就达180多万元。目前,学校建有微机室两个,多媒体报告厅两个;科学实验室、实践活动室、电子钢琴室、手风琴教室、美术书法教室、音乐教室、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报告厅、乒乓球训练室、武术舞蹈训练馆、形体训练室、仪器室、体育器材室、音美器材室、卫生室、心理咨询室、围棋室等23个专用教室,拥有教师用电脑100余台,学生用电脑300台,接入1000M光纤宽带,建成独立网站和班班通校园网,建起了校园语音广播系统;按部颁标准增添了音乐、美术、实践活动室的设备和体育与科学实验器材,基本满足了教学的需要;拥有优质图书30000余册,电子图书7000余册,杂志近百种。3.美化校园育人环境。学校注重校园环境布置,努力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教学大楼上方悬挂了“三风”要求,校园内增设了一批不锈钢宣传牌;走廊内悬挂名人名言、警句、书法美术作品,宣传橱窗经常更换,教室内学习园地、黑板报定期更新;各专用教室、实验室张贴悬挂了伟人头像和管理制度。校园依偎在杜坡山西侧,四季鲜花盛开,绿荫宜人。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特色的校园环境,对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四、强化学校管理,逐步实现规范化和现代化。
我校坚持以“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办学理念,着力规范教育管理,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端正办学思想。注重学习。组织教职员工认真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学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和《新课程标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不断提高对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紧迫性和重要性的认识。落实措施。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十条基本要求以及淄博市深化素质教育的各项规定,面向全体学生,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严格按教育部、省教育厅课程改革计划开设课程,并根据学校的特点开设地方课程。合理地安排好作息时间,学生在校时间控制在6小时之内。认真落实“减负”精神,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和考试的次数,取消学生考试成绩排名,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实到提高35分钟课堂教学的效率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和心理负担。
2.健全规章制度。根据本校实际,在征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学校管理制度汇编》。明确了各科室的工作职责,健全了教职工文明上岗及办公、学习、会议、请假制度。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对教师上课、布置作业、辅导学生、考试等作出明确规定。健全班主任、值日教师工作职责。每学期进行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修订了《教师考核奖惩细则》,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广播操、眼操、卫生等常规管理评比工作。按要求认真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建好电子档案。健全财产管理制度,保证教学所需并有效地遏止了校产浪费、损坏的现象。健全教育收费和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一费制”和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育的规定。收费标准和项目实行公示,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健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成立安全卫生管理领导小组,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各项制度,确保校园和师生人身安全。健全校务公开制度。成立校务公开领导小组,建立校务公开意见箱,公布监督电话。各项规章制度的制订使学校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3.推进课程改革。制订方案。结合学校发展实际,制定了学校课程改革方案,并认真组织课程改革校本培训。教导处搜集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汇编成《推荐学习材料》,并发给教师学习,引导教师确立正确的课程观,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全员参与。将课改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广泛开展课堂课改背景下教学研究和实践。还确立了《小学生字词能力评价研究》等多项教改课题。围绕课题积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索。一是在教学理念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二是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将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手段,鼓励教师尝试学科与网络整合;三是在教学方法上,因材施教,大胆创新,采用一些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总结升华。学校每学期出好《成长档案》,用于教师积累交流经验。
五、坚持以人为本,推进教学改革创新。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坚持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深化课堂教学,以教改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提高,构建了专业引领,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的校本研究体系,建设了五个校本研究平台,形成了教、学、研一体化的校本研究模式。
(一)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搭建“研究平台”。立足课堂教学这一教研主阵地,开展好以提高质量为本的校本教研活动,把问题当课题,渗透到教研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教研的“立足点”与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重点同步;将“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将“切入点”放在挖掘学生的潜力上。立足本校,联系实际,教学研究细中求实。近年来,学校每年都有自己的校级教研课题,还申报了市、省、国家级课题。
(二)加强行动反思,搭建“反思平台”。开展教育叙事研究,引导教师走案例反思之路。“师生共写随笔”是实验小学从04年开始的一项教研课题。教师将自己教学过程中的收获、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火花或闪光点,将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成功与不足、精彩与失败以朴实的笔调、叙事的风格进行记录与反思,写成教学随笔、札记等。
(三)注重集体备课研究,搭建“互助平台”。近年来,我校的集体备课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从根本上避免了教师闭门造车的现象,实现了智慧共享。集体备课活动做到“三有”“三定”(有组织、有计划、有安排,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为了提高集体备课的质量,做出如下要求:主备人对所备教学内容进行教材分析及教学设想,由本组教师共同商讨,形成较成熟的教学设计,主备人负责将教学预案上传学校网站,并负责搜集本课上课所需的课件或其他素材并上传学校数字化平台,做到资源共享。
(四)在优秀教育经验的传播上,搭建“交流平台”
学校在校园网上建立了教师博客群,各位老师把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反思与收获、感悟与思考随时写成日志,发放到博客上,一方面进行业务研究,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交融。老师们都能做到,每天记教育日志,每周至少写教学随笔或教学札记一篇;每学期至少写两份有价值的创新教案和一篇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教学论文。老师们还勇于参加省内外的学术交流活动,2005年,在山东省骨干教师培训会上,李爱军老师做题为《如何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典型讲话;2006年7月,在河南举行的字词能力课题研讨会上,谭秀清校长代表我省做经验介绍,畅谈他们在“绿色评价”方面的心得;2007年 4月,我校7名教师参加了淄博市小学数学集体备课观摩会,展示了日常工作中集体备课、授课、评课的情景,受到与会教师和专家的好评。
六、优化质量,全面发展学生素质 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1. 1.抓德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我校逐渐健全了德育机构,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加强了德育工作领导,完善德育工作管理机制,由校长负总责,一名副校长具体抓,实行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三级常规管理的制度,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完善了优秀班级的评比机制,坚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公正、客观地衡量班主任工作,建设了一套较为科学、规范的德育工作制度。
每学期能制订出详实的德育工作计划,根据新形势不断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方式和方法,树立起全员育人的意识,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确立的德育主题月,每月召开班主任会议,在“一周工作安排”中都具体落实。周一进行国旗下讲话,每天晨会读报活动,每天红领巾广播。以创“星级班级”为载体,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邀请有关部门领导来校作法制讲座。利用广播系统,播放《小学生一日常规》、《生命高于天》等安全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利用家校通,及时与家长联系,反馈学生信息,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的教育合力,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
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通过“八好”童谣编写、“争做文明学生”演讲、“雷锋就在我身边”等活动的开展引领学生熟悉在校常规,规范日常行为。全校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并且也获得了各项荣誉,被评为全市青少年诚信教育活动先进学校。
2.抓智育,提高学生科学文化水平。学校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3.抓体育,增强学生健康体质。认真贯彻落实体育卫生工作条例,积极启动阳光体育工程,坚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并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学校每年都要举行一次大型的田径运动会、跳绳、踢毽子比赛、广播操比赛等活动。我们还注重校田径、篮球、足球、幼儿体操等运动队集训,不断提高竞技水平。
4.抓美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鉴赏美、创造美,并初步形成了自娱自乐的审美观念和技能。
5.抓劳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重视对学生的生产劳动教育和劳动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热爱劳动人民、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开设兴趣小组,教学生制作航空比赛模型,制作船模、房子、亭子等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连续两年的“争当小实验家”全国总决赛上,在淄博市第二、第三届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竞赛中,在第三、第四届学英语全国小学生听读能力竞赛中,我校学生都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在淄川区第一、二、三届中小学音乐、美术特长生大赛及历届小星星艺术节比赛和淄川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都荣获总分全区第一的好成绩。我校学生的声乐和书画多次荣获各级奖励,我校的少儿武术、舞蹈训练,更是走出了一条系统、规范、科学的路子,其成绩令人瞩目,曾夺得淄博市第十四届运动会幼儿体操比赛第一名,曾获得第三届山东省“武协杯”传统武术比赛集体项目一等奖,小队员们曾经与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丽蓉、小香玉等同台献艺,还参加过中央电视台艺苑风景线、市百灵艺术节、陶琉节、聊斋文化旅游节等庆典中演出,录制的节目曾经多次在省、市、区级电视台展播,受到广泛的赞誉。
在区教体局组织的历次抽考中,我校学生的平均成绩均高于同类学校,在淄川范围内各中学每年的入学考试中,我校学生都成绩突出。学生作文也多次在《成功少年》、《创新作文》、《校园文化》、《创新天地》等刊物上发表。
七、以特色求发展,由“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的目标迈进 几年来,我校按“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的思路,努力创“规范+特色”学校、建“敬业+专长”师资、育“合格+特长”人才,逐步把我校打造成了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学校。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山东省教学示范校、山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山东省雏鹰行动示范学校、全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少年儿童科学体验活动示范学校、山东省心理健康教育优秀单位、山东省少年科学院科普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市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单位、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市信息化先进学校、市首届创新学科优秀实验学校、市小学数学创新能力竞赛优秀学校、市青少年诚信教育活动先进学校、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多项荣誉。
05年2月、07年5月《现代教育导报》先后以整版刊登了我校办学特色和素质教育实施情况,在07年的山东省教学示范校颁奖大会上我校谭校长作经验介绍。
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指引下,实验小学已绘就了新的发展蓝图,我们将弘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精神,同心同德、凝神聚力,在和谐中奋进、在传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创新,努力将我校建设成教育手段现代化、师资水平专业化、教学质量优质化的现代化学校!
2007.12
第二篇: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 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zz市qw路小学教育现代化建设汇报材料
我校前身是zz市xy小学,于2014年zz区与xx小学教育集团合作办学,重新命名为zz市qw路小学。学校地处zz经济技术开发区qw路与膳魔师路交叉处,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学校占地面积平方米,建筑面积平方米,操场占地平方米,绿化面积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级 个,在校学生 名,教师队伍合格稳定,勇于开拓,教师学历合格率100%,有70%的教师取得大专学历,15%的教师正在参加本科进修。
近年来,学校以“为学生的明天夯实基础”为办学理念,走出了“强化管理、减负增效、彰显特色”的教育之路,使学校跨入先进学校之列。学校先后荣获中国教师奖励基金会颁发的“国家教师科研基金会“十一五”规化单位”、江苏省陶研会颁发的“江苏省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教育部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颁发的“全国十一五科研杰出单位”、“全国十二五规划课题重点单位”、江苏教育报刊总社颁发的“小数报竞赛优秀团体奖”、江苏省教育厅、综治办、公安厅颁发的“2011江苏省平安校园”、zz市委市政府颁发的“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zz市德育先进学校”、zz市教育局颁发的“中小学常 规管理先进单位”、“2007-2008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zz市安全先进校”、“zz市装备示范学校”、“zz市健康促进学校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2008年9月,学校开始启动教育现代化建设,学校积极用自己的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创建教育现代化的任务。对照省级标准,依据市局指导性意见,立足我校实际,努力提升学校的现代化教育水平,深化学校全方位工作,使学校在教育思想、师资队伍、办学条件、教育管理、教学体系和教育水平等方面能有实质性的提高,确保学校各项工作达到现代化学校的要求,确保学校创建工作高质、高效完成。现 将教育现代化学校的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宣传引导,明确创建工作责任。
创建教育现代化学校是一项惠民工程,本着将好事办好的原则,使创建工作紧跟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我校采取学习借鉴淮阴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的优秀管理经验,加大了校领导、教职工的培训力度,通过学习考察,校领导不但掌握、熟悉、名校先进的管理经验,同时也开阔了视野,拓宽了思路。与此同时,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就创建教育现代化工程进行了会议协商,讨论制订了实施方案,对重点创建工作进行了有效部署,会议成立了以学校校长为组长,以分管校长为副 组长、以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基础设施建设、校园文化建设、软件资料建设和教育现代化装备等四个组。创建小组认真对照《江苏省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建议主要指标》、《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和市局文件,对学校现有的基础设施和办学状况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责任人,制定了时间表,明确了达成度。实施的过程中我们定期召开汇报会,遇到问题随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力地保证了学校创建工作的有序进行。
为充分发挥教师在创建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广大教师了解创建,支持创建,参与创建,我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省市有关创建工作的指导性意见,及时传达落实市局有关会议精神,明确创建教育现代化的深远意义,并对照《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建设指标》16项指标将创建任务层层分解。通过学习宣传,广大教师认识到:创建教育现代化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必须抢抓机遇,认真落实市局创建教育现代化的工作部署,保质保量的完成本校的创建工作,让安小成为一所人民群众信赖的教育教学现代化的优质小学。
二、营造浓厚文化氛围,着力打造精品校园。
浓郁的校园文化能潜移默化地给学生以熏陶,近年来,我校致力于争创写字、科技、体育等办学特色,如何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彰显办 学特色有机结合,提高办学品位,是我们一直深思的问题。为此,学校聘请北京金火炬校园文化设计中心的专业人士对校园文化进行统盘设计,合理规划,力争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层楼道每一片绿地都“动”起来,“活”起来,不放过任何一个地方。现如今的教学楼富有层次的楼道文化正日益显现出它潜在的教育功能。楼道、走廊、围栏上的传统美德教育、书法艺术展示、科技教育及体育活动展示真正体现了“楼道有主题,教室有特色”。学校还将积极响应教育部关于“让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积极开展体育传统游戏进校园的特色文化活动,创作了以“童心悦动”为主题、“体育活动”为内容的文化墙,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学生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今天的安小校园,绿草茵茵,繁花似锦,景色宜人,如诗如画。学校的走廊内悬挂名人名言、警句、书法美术作品,宣传橱窗经常更换。教室内外黑板报、书法展示栏、学习园地定期更新,教室外墙的班风班训更是各具风格,展现出了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所有校园文化时时在向全体师生昭示着学习、工作、做人的准则,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充满自然气息和人文特色的校园环境,对规范学生行为、陶冶学生情操、健全学生人格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加强规范管理,努力实现管理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保证。因此,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切实加以贯彻落实江苏省教育厅印发的《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首先我们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通过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管理规范》的出台,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是提升每一所学校办学质量、办学品位的需要,《管理规范》的实施,必将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精致化和科学化。其次,我们全员培训,了然于胸。第一,学校中层以上领导班子的培训,对各个方面逐条制度进行深入研读;第二,全体教师集中学习,请学校领导带领教师分条进行解读学习,并结合学校管理中问题案例寻找解决策略,促使分管领导以及一线教师把与自己职责相关的制度熟记在心,并制度约束自己的言行。第三,细化目标,落实责任。《管理规范》上墙,上校园网,积极构建长效机制,构建网络,督查考核。
我校坚持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着力规范教育管理,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完善制度建设,做到有章可循。随着创建教育现代化的深入,学校及时补充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实现由“人治”走向“法治”。学校先后明确了各部门岗位职责,完善了教师月考核细则、考核办法、教师请假制度、考核评先操作办法,拟定了“优秀教师”培养 方案、“五好学生”评比方法等一系列关系到师生切身利益和敏感问题的操作办法,把校务公开做透做实。
2.落实减负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要求各任课老师作业布置严格按章办事,确保学生每天的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之内,班主任进行全面协调,每天将作业布置情况(作业内容,作业时间)向教导处上报,教导处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到位。保证学生的在校活动锻炼时间,保证不加课,不拖堂,不占用学生课间时间,每日总值不定时巡视,做好记载,并将执行作息时间的情况与考核挂钩。
3、优化常规管理,规范教学行为。充分发挥教研组的教研职能,研究学科和教学规律,学校组成课堂教学考评小组,开展课堂教学评优活动。骨干教师上好示范课,新教师上好汇报课,每位教师都参加“三课一评”活动,开课教师做好教后反思,听课后及时与教师探讨,切实提高教学能力。积极组织教师开展“磨课”活动。认真钻研教材,广泛开展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抓工作检查,平时注重随堂听课,每学期安排两次“六认真”工作检查和质量抽测,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对教师加以指导。教导处、教科室定期不定期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期中、期末定时召开学生座谈会、学生评教会;组织中层以上干部深入课堂、深入教研组参加教研、集体备课活动、教学研讨会,及时了解 一线实情,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策略。每月召开一次教学工作例会,总结经验,查找存在问题,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
4、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促进内涵发展。期初讨论制订了学校骨干教师评比标准,并据此从课堂教学、教学论文、教学实绩、课题研究等方面对中青年教师进行考核,达到要求的,发放校级证书,并明确其职责、义务,发放一定的津贴。对在教改上敢于创新的教师学校给予重奖,并在评优、晋级方面优先推荐,积极引导教师养成经常读书、勤于读书的好习惯,建立读书学习“五个一”制度,即每天了解一条教育信息,每周精读一篇文章,撰写一篇读书笔记,每月搜集一个教育案例,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学校骨干教师的培养工程带动了师资素质的整体提升,仅08年秋学期我校就有两位教师参加省级赛课均获一等奖。
5、规范后勤管理,保障校园安全。我校高度重视环境卫生管理,建立了卫生包干和检查评比制度,全天候落实保洁制度。我校还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定期检查校园安全,做到“期初、期中、期末、节假日”四检查与每月抽查相结合。加强门卫培训,制定工作责职,进一步保证校园安全。定期举行法制讲座和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培养师生高度的安全责任感。
四、强化硬软件建设,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
一方面,加强学校硬件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围绕教育现代化达标的硬件需求,学校完成了教学楼内外墙、门窗的维护保养、屋面防水的维修,并花大气力整治卫生死角,进一步合理规划,植树栽草,美化环境。经过整治,校园环境变美了,学校各功能区布局合理,景观和谐,寓意深刻,内涵丰富,我们的安小正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加强了对已有设施、设备的管理和使用,首先是对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完善了各项制度,并落实了考核办法,其次,加强了过程管理,要求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设施的作用,及时做好使用记载,发挥其最大效益。
另一方面,自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启动以来,我校软件资料组按市局要求,对照评估标准,做好教育现代化台帐资料的完善工作。先对照教育现代化验收各条标准进行任务分解,细分学校工作条块,设立具体负责人,明确整理学校工作材料的要求,再逐一收集整理有关资料,装订成册,并按进行了初步汇总,在资料的整理上除文字资料外,注重数据、图片的收集,以真实地反映学校的成长轨迹和师生活动的历程,折射学校的发展进程,现学校各种台帐资料按照教育现代化的标准已经初步整理完备,各种台帐资料细致、齐全。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教育要与世界接轨,不断适应形势的发展,在各项工作中,教育永远处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我校创建教育现代化工作仅仅是起点,创建工作永无止境。虽然在创建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困难,但我们坚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局的指挥下,一定不断瞄准新目标,调整思路,落实措施,充分利用好现代化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管理,努力使学校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
xxx小学 2014年12月11日
第三篇: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提升办学水平4
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提升办学水平
——韩圩九年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汇报材料
近年来,我校顺应社会对教育发展的要求,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己任,按照区教育局的安排和部署,紧紧围绕省教育现代化创建标准,克服困难,努力探索,不断实践,从教育思想现代化,学校管理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学生发展现代化,发展水平现代化等几个方面进行大胆尝试和实践,使我校办学水平和办学综合效益实现质的飞跃,成为淮阴区农村教育的一面旗帜。
一、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现代化。
教育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保证。我校坚持依法办学,着力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1.完善制度建设,使各项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根据《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的要求,学校补充和完善了各项规章制度,明确了各部门岗位职责,先后出台了教师绩效考核细则、考核办法、评优评先方案,拟定了“优秀教师”培养、“博雅金牌学生”及奖学金评比等一系列关系到师生切身利益和敏感问题的操作办法,把校务公开做透做实;管理中实行教代会制度,遵守五严规定,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2、优化常规管理,形成长效机制。学校以制度建设为抓手,以精致管理为目标,抓落实力度,抓细实效度、抓常规频度。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校务管理突出“法”,教师管理突出“德”,学生管理突出
“育”,教学科研管理突出“改”,安全管理突出“细”,校园管理突出“谐”,后勤档案管理突出“实”的目标;做到重抓落实与整改,细抓环节与节点,常抓养成与反复,形成科学、高效运行机制。
二、实施“人才强教”工程,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首先是人的现代化,在教与学关系上,我们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位,策应区局“五大工程”建设,在师德、素养与能力上着力,努力打造一支现代化的师资队伍。
(一)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本,着力提高师资素养。
我校以“三个抓”来扎实推进师德工程,全面提高教师育人的荣誉感、责任心和使命感。
1、抓学习内化。学校成立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制订师德规范,实施师德考核,努力提高教师素质,全面塑造整体形象。近几年来,学校先后开展了学习任小艾、李镇西等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组织开展了教师作风大讨论、教师读书节活动,学校定期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细致地学习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等,通过集中学习、小组学习和自学相结合,使理论学习制度化、经常化,长期有效地激励教师提高自身的思想水平。
2、抓活动强化。在加强政治学习的同时,学校要求教师多读书,撰写学习笔记和师德论文,还开展了一系列师德教育活动。如组织全体教师观看全国师德标兵事迹报告录像,组织教师开展工会活动等,这些都大大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乐于奉献的工作
热情。同时,学校以工会活动为抓手,培养教师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3、抓评比深化。一方面学校在评比推荐市、区师德标兵、各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教学能手时首先考察教师的敬业、爱生等各方面师德表现,另一方面学校把师德纳入到本校的各类评比中,如在考核、职称评定、优秀班主任等评比中都作为首要必备条件。除此之外还要接受家长社会的评议。一系列措施的落实,很好地塑造了良好的教师形象。
在实行“三个抓”的同时,学校还坚持严格要求和关心尊重相结合,正面鼓励与批评教育相结合,使教师的敬业意识得到全面增强。我校教师以高尚的情操、严谨的作风、无私的奉献赢得了学生的爱戴、家长的信赖和社会的称赞。我校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政史教研组为区“先进教研组”,英语教研组为区“巾帼文明示范岗”、“五一标兵岗”,教务处为区“先进教务处”。
(二)以校本培训为手段,促进师资水平提高。
1、抓学习,建学习型师资队伍。学校将教师培训纳入考核,培养教师的学习自觉性;通过提高经费保障,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素质。近几年,学校每年为教师订阅了多种教育教学书刊、杂志等,为教师学习搭建平台。每周星期二和星期四下午,学校专门安排了教研活动时间,让教师在研中收获,在学中提高。
2、抓培训,建专业型师资队伍。学校积极创设培训条件,拓宽培训渠道,以“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让学校领导和教师接受外
部信息,感受外面的世界,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和差距,增强抓好校本培训的内驱力。我们通过举办讲座、观看录相、听课观摩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有计划地组织学校领导、教师外出参观培训、听课,拓宽视野,增长见识等。三年来,我校参加县级以上学习培训的教师就有100多人次,参加培训回来的教师再对同科教师进行二级培训或公开课教学等,以期实现共同提高。
3、抓教研,建立研究型师资队伍。学校通过强化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课堂教学大赛、评选教学能手等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加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促进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和信息化备课,促进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提高。专门设立了电子备课室,由专人负责管理培训教师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水平。一是专门建立了校园网,让所有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在网上可查;二是建立了培训目录,制作了PPT学习内容,让教师通过网上操作一步步的学习,从而熟练使用电脑;三是规定时间、内容让教师在网上学习,现学校所有教师全部完成了继续教育培训。
现我校专任教师102人中,高一级学历达92%,其中中高6人,市、区骨干教师8人,市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人,一支师德优良、理念先进、业务精湛、作风扎实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已经形成。
三、践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发展现代化。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宗旨,积极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途径,初步形成了具有个性的“博雅”德育体系(博学、雅行),即:达到一个目的,使师生校内校外做一个
儒雅之人;巩固两项特色,“班级文化建设”特色、师生“三雅”特色(言谈举止文雅、行为表现优雅、兴趣爱好高雅)。
德育处以“会说话”“会走路”“会讲卫生”为主要内容,开展“博雅”德育夺牌活动。学生每人都有一张属于自己的“奖牌榜”,分别从“文明礼仪”、“热爱学习”、“遵守纪律”、“安全卫生”四方面对自我行为规范进行评价;由德育处按周、月、学期、学年对博雅“金牌” 班级及学生进行评比,被评选的学生作为学校“十佳学生”、“博雅形象小天使”评比候选人,学校为金牌班级、学生颁发奖状和奖品以示表彰;各班级在室外设立了“博雅文化墙”展示师生的文学、艺术作品;学校建立了“博雅开放式书吧”让师生在课外汲取知识养份,成立了“博雅驿站”对学生进行课间护导、答疑解惑、读书指导和心理辅导。
结合新课改的推进,学校大力实施“三自”主题教育,让学生学习、生活、个人成长都能紧跟时代步伐,全面提升素质,在自主德育、自主课堂、自主生活中发展提高,在自警自省自律、自信自立自强中前行,做一个合格的现代文明人。
四、积极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办学条件现代化。
1、加强硬件建设,美化育人环境。围绕教育现代化达标的硬件需求,学校完成了校园绿化,教学楼内外墙粉刷,文化氛围建设工作;新建了多功能楼、传达室、大门、厕所,完成电力线路入地、300米的塑胶跑道工程;添置了图书、计算机及各功能室的内部配置,学校总投入达190万元。现学校各项指标均达省教育现代化标准,浓郁的育人环境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2、加强内涵建设,重在设施设备的效用上推进。对照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学校加强了设施设备的管理和使用力度,首先是完善了各项管理使用制度,并落实了考核办法;其次是加强了过程管理,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设施的作用和效益,及时做好使用记录。
今后,我校将以此为契机,不断调整思路,落实措施,进一步优化管理,努力使学校办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办人民满意教育、优质教育回报社会。
2013年9月
第四篇: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发挥示范作用081011)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铸优质资源的品牌
——宁乡五中迎接市级示范性高中复查工作汇报
2005年10月,我校通过评估验收,成功创建为长沙市示范性中学。三年来,在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校全体师生员工遵循“诚、善、勤、谦”的校训,秉承“团结、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围绕“做好示范、树立品牌、充实内涵、持续发展”的工作思路,精诚团结、艰苦奋斗、竭诚尽智,学校管理更加科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办学品位大幅提高,较好地发挥了示范作用。
学校现有学生1530人,教学班级27个(其中高一6个班,高二9个班,高三12个班)。教职工102人,专任教师94人,校园面积53360M2,建筑面积30338 M2,绿化面积19962M2,固定资产3000多万元。
下面将评估验收工作以来我校的工作情况作简要汇报,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一、扎扎实实抓整改
对照05年10月21日评估验收领导小组提出问题和建议,10月22日学校行政一班人就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成立了以张良文校长为组长的整改领导小组,拟定了整改方案。三年来,我们扎实抓好了如下几项工作: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保障了教师权益。
尽最大能力确保了教育经费到位。通过省人民政府两项督导评估考核,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高度重视,学校大力开源节流,从05年开始,高中教师工资缺口已基本解决,并追加了以前教师工资不足部分。教师基本工资和各项政策性补贴能及时发放,教师权益得到了有效保障。
学校后勤大力开源节流,努力“消赤减债”,保证了学校的持续发展。首先是节流,学校从源头抓起,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如用水用电,采取各种节水节电措施,水电浪费现象基本得到控制。抓物资采购,审批严格把关,精打细算,量体裁衣,减少浪费。财物管理,实行责任追究,登记到人,对因玩忽职守丢失和损坏财物的人员严肃处理。另外,还从紧从严控制招待费、差旅费、办公费及各种不必要的开支。其次是开流,抓好勤工俭学的收入。对学校的养猪场、快餐店、面包店、电话亭等实行承包,对商店、食堂等加强管理,尽力增加学校收入。通过这样一些措施,学校“消赤减债”,三年合计达152万元。
二是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优化了办学条件。
针对教师住房较少的问题,05年寒假期间,学校将旧教学楼东头的空余教室改建为教师宿舍,解决了少数老师在外租房问题,尽一切力量给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休息条件。
针对学校生均图书略低的情况,我们拿出一定经费征订报刊杂志,购置图书,另外学校还积极争取社会人士、校友、教职工捐赠图书,使学校图书藏量达46704万册。生均图书达31.5册。
针对理化生学生实验室装备较差的问题,三年来学校共投入3万多元,重新添置和更新了部分实验室仪器、药品。
针对学校用水困难问题,三年中学校多次向县政府优化办、双凫铺政府写出书面报告,请求政府尽快建立自来水厂。目前自来水厂已建好,自来水进校管道已铺好,自来水开户费5万元已缴纳,解决学校用水问题指日可待。
三是坚持内涵发展,提升了办学品位。(1)、搭建平台,为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创造机会
学校为每一位教师的成功搭台。我们认为,每一位教师的成功,都是学校的成功,学校总是为每一位教师搭建创业的平台。在青年教师使用上,我 2 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把那些基础知识好、工作勤奋、成绩显著的教师,放在重要岗位上锻炼,让他们有用武之地,在实践中长经验,长才干。为了促进青年教师更快地脱颖冒尖,学校创造各种锻炼和提高机会,每学年都组织教师上达标课、优质课、公开课,评选优秀论文,组织教学论文报告会,开展“优秀青年教师”评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青年教师受到了磨练,获得了效益,展示了才华,教学业务迅速提高。现在我校已经形成了一支思想业务素质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如语文科的罗开来,数学科李伟华,外语科的罗丰,化学科的唐喜章,地理科的唐卫东,体育科曾凤娇等等,他们都在各自的教研组中起着领头羊的作用,这就形成了青年教师挑重担、出大力、唱主角、创佳绩的喜人局面。
学校通过实施“名师带动工程”、推进“青蓝工程”、明确签定师徒合同等措施,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业务水平迅速提高。我校的历史教研组、政治教研组、英语教研组、语文教研组、体育教研组已成为在我县具有较强实力、较大影响的教研组。
(2)、端正办学思想、进一步规范了办学行为
我们严格按部颁标准开足、开齐了音乐、体育、美术、劳动技术等课程,配备了专职教师,并且明确规定这些课程不得挤占。我们均衡编班,从未开办或变相开办重点班、复读班,按市级示范性中学班额标准,控制了班级人数。我们通过设立奖学助学制度,开通“移动家校通”,教职工全员家访及班主任、任课教师责任包干制等措施来控流保学,效果很好,近三年学生年巩固率分别为97.1%、96.1%、95.6%。
大幅度提高了教学科研水平。从领导、人力、物力、财力诸方面为教学科研日常开作的开展提供充足的保障。化生教研组承担省级科研课题《现代教育技术与化学教学创新》已结题。三年来,有205篇教师论文获国家、省、3 市、县级奖励,其中王阳老师的《试论语文课堂教学的启智艺术》《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生命力》获国家级奖励。
二、全心全意谋发展
市示范性中学挂牌以来,我校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成绩,具体有如下表现:
(一)、经营人心,营造良好发展的“软环境”。
我们认为,基础教育的根本表现在两个方面,即生存意识与生存能力的生成与养成,发展意识与发展能力的生成与培养。在此基础上,我们形成了“让每一个学生在成材的路上走得更远,使每一位教师在耕耘的领域里芬芳四溢”的独特鲜明的办学理念,这是宁乡五中发展、走向成功的精神内核。
“让每一个学生在成材的路上走得更远”,就是学校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的可持续发展为本。
我们在教育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充分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始终坚持把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度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
1.每一个学生都有雕塑成材的可能,实行公平教育。我们在学校教育中,始终坚持公平的原则,规范了招生办班行为。对学生的“学”也力求体现“多元性”,打破一卷定高低,成绩论英雄的旧体制,着眼学生的未来和发展,培养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不排斥歧视后进生,对待学习困难和行为纪律有问题的学生,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予之以爱。学校制定了潜能生转化的有效措施,效果明显,三年来共计转后进生368人。
2.每一点兴趣都有引导成功的可能,实行素质教育。我校有明确的素质教育目标和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健全了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综合评价体制。我校除按上级要求开设了音、体、美、劳各种课程外,还精心组织了芳 4 林文学社、校园之声广播站、电视台、学校合唱团、舞蹈队、摄影兴趣小组等18个大型学生团体和兴趣小组,开辟了内容广泛的第二课堂,推动了校园文化的建设,也使得三分之一以上的学生有一定的特长。三年来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有378人次获国家、省、市、县级奖励。
3.每一句赞美都有激发潜能的可能,实行欣赏教育。为了营造一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平凡的学生发现自己的亮点,抬起头来走路,摆脱平庸,追求上进,我校常规性地对学生进行表彰奖励。如校园文明之星、纪卫标兵、突出表现奖等。10多项表彰奖励,不但在学生中树立了典型,也使得许多自认为平凡的学生在评比中脱颖而出,成为“校园之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潜能。
4.每一点帮助都有改变命运的可能,实行扶贫助学。我校开展了广泛的扶贫助学活动。三年来,学校行政经费中支出的扶贫金达6.3万。学校努力通过向社会争取援助,筹措扶贫助学资金,如每年的特困学生体育彩票公益金和每年2万元的邓慈善、凡学兵扶贫资金等。学校的每一位党员都要开展访贫问苦活动,每年每人捐款200元,并深入贫困学生家中,送去温暖和关怀。我校教职工也对贫困学生慷慨解囊,人均每年从工资中捐助120.5元。三年来,学校各项扶贫助学的经费达27.92万元,资助学生达634人次。“使每一位教师在耕耘的领域里芬芳四溢”就是在强化管理有序状态的前提下,学校更注重以德感人,使制度管理人文化,努力为教师营造一个被信任、被尊重、被关怀的环境,提供一个政通人和的工作氛围。近几年来,学校为教师创设了良好的工作条件,每个办公室配备了多媒体网络和饮水设施。每逢节假日,党政一班人必定登门慰问离退休教师,对经济困难的教师,学校每年拿出一大笔经费予以帮扶。由于管理者人性化的关怀,教职工心情舒畅。
我们为了营造人性化的工作环境,着力打造一种校园文化精神,我们在教职工中倡导三种理念:①每天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不简单。②工作是一种享受。③最大的福利是培训,学校直接用于教职工培训的经费三年累计达48.9万元。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打造了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专任教师中,男教师56人,女教师38人,共占教职工总数的92.2%。教师平均年龄34岁。有高级教师17人,一级教师46人,共计63人,占教师总数的67%。具有研究生学历(含在读研究生)的教师8人,本科学历82人,学历合格率99%。90人获计算机等级证书,占95.1 %,81人普通话水平达“二级乙等”以上,占86.1 %。近三年来,有1人获香港房角石奖,1人获省“优秀语文教师”,2人获县“名优教师”称号,4人获市、县“优秀教师”称号,16人获市、县“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师德标兵”、“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称号。
(二)、加大投入,完善优质发展的“硬设施”。
近年来,我校致力于办学硬环境的改善,在已有的教学、生活设施的基础上,新建或添置了大量设施。如:投资15万多元,新建了电子备课室;投资 4万多元新建多媒体教室一间;投资45万多元,新建了监控系统、保密室,使我校成为2008年高考考点;投资近10万元,铺设了自来水管道,解决了长期以来师生们用水的困难;投资近4万元,添置了体育器材、钢琴;投资3万元,添置了实验室的仪器、药品;为图书馆添置了图书;为每栋教学楼安装了消防应急灯;还根据实际需要在教学楼的显眼位置悬挂了励志性喷绘,在教学区大道两侧,竖立了不锈钢制作的宣传橱窗,在教学楼墙上,悬挂了多幅名人名言等;创设了一个师生满意的优美环境。
(三)、科学管理,浇铸教学质理的“金品牌”。
1、领导管理抓得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个好的领导班子,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关键。我们要求行政领导做到“八个字”:①勤政。所有领导每周一般都要出满勤,无特殊情况,一律坚守岗位。②廉洁。行政领导都要管好自己的心、手、口,不乱贪、乱拿、乱吃。③绩效。行政领导办事都要做到雷厉风行,快速、优质、高效。④示范。无论在管理上,还是在教学方面,行政领导都起模范带头作用,真正做到“处室领导向校级领导看齐,教职工向行政领导看齐”。我们制定了行政值日制度,行政值日领导对全校的教育教学情况进行督查,在每周星期一的例会上对上周情况进行总结,使学校的管理真正落到了实处。严格的管理,产生了良好的效果,2005年学校目标管理考核荣获三等奖。三年来,学校行政领导中共有6人在县教育局考核中评为优秀干部,1人获县“名优教师”,3人获县“师德标兵”,2人获市“优秀教师”。
2、教工管理抓得紧。教工管理,坚持“三抓一禁”:①抓出勤。针对教工出勤,我们制订了教工考勤奖惩制度,奖勤罚懒。②抓学习。我们规定了每周的星期一晚上为教工例会时间,组织教工进行业务学习或师德培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督促教工自我“充电”,抽时间学习教育理论和学科专业知识。③抓绩效。学校每学期两次对教师的教案、听课记录、作业批改等方面进行检查记载,强化常规管理,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和教学业绩进行综合评估。
3、安全管理抓得牢。我们向来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我们制订了“创平安校园”的各项制度、措施。如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创平安校园”领导小组,“维稳领导小组”,设立了学校安全责任制,加强了校园值班巡查,强化了校园消防安全保卫,对学生进行了安全、法制、自我保护等方面知识的宣传教育。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工作扎实,近三年来,学校从未发 7 生重大安全事故,师生犯罪率为O,确保了师生平安。2008年,我校被宁乡县综治委评为“安全文明校园”。
4、教学管理抓得实。①注重课堂教学的改革,抓好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大力倡导教学实现“五个转变”,即从注重“教”向注重“学”转变,从“满堂灌”向“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主线”转变,从注重高三向高
一、高
二、高三全面抓转变,从注重教师个体评价向注重教师个体和团体综合评价转变,从注重教师物质激励向注重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并重转变。②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电教设备的配备和管理,加强电化教学的研究。各教学班都接通了电视、监控和智能广播终端,购买了大量的教学音像磁带、光盘、课件等,配备了专职的管理人员,保证了电化教学、图书阅览、校园网的正常运行。
近年来,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6、2007年获县高中教学质量二等奖,2008年获县高中教学质量一等奖。2006年,我校一二本上线人数77人,2007年一二本上线人数82人,2008年在生源质量滑坡的不利局势下,再次创造了佳绩,二本上线77人,连续三年高考上线率均居全县普通高第一。毕业生毕业率每年都是100%,学生体育合格率、毕业体检合格率、学生实验操作合格率每年均为100%。在历次期末调研考试中,高一高二也稳居全县前5名。
(四)、深入探索,开创德育工作的“新天地”。
“育人先育德,成才先成人”,“育人为本,德育为首”。近几年来,我们按照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要求,继续大胆探索,不断深入实践,在原有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三全”的德育模式:
一是建立全员教育网络。全员教育就是人人参与德育。学校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我们大力倡导“爱的教育”、“尊重教育”,要求全体教职工做到 8 “视教育为事业,视学生为己出”。从校长室、党总支到各处室、各班组,人人参与德育,形成了全员德育网络,产生了德育合力。同时,学校还通过每年一次家长会,每期一次德育实践活动,每月一个主题德育活动和移动家校通等形式,把学校、家庭、社会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了立体化的德育大网络,让学生处处受到关怀,事事得到指点。
二是实施全程教育管理。班级管理是实施全程管理的核心环节。为此我校优化了班主任工作队伍,强化了班主任工作职责,加强了班级工作考评。做到学生问题时时有人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反馈。
三是实行全方位育人。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首先,坚持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阵地。以政治学科教学为实施德育的龙头,以各科教学渗透德育为重要渠道,把德育工作落实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并纳入课堂教学评价的范畴。其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优化育人环境。(1)实行传统育人。我校是一所具有60多年办学历史的“红色学校”,我们充分利用这些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对新生入学进行校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将来报效祖国。(2)实行制度育人。将那些诸如用餐制度、卫生制度、就寝制度等条例规章,以文化形式渗透学生的心灵,端正学生品行。(3)实行活动育人。我校坚持德育工作主题化,主题工作活动化,做到了月月有主题,题题有活动,形式多样,别开生面。通过开展班会活动、演讲活动、社会实践、艺术体育活动、生活体验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4)实行环境育人,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我们还利用校庆、晋升市示范的契机,着力打造绿化、净化、美化、亮化的校园环境和育人氛围。(5)实行榜样育人。我们注意挖掘学生身边的先进典型,期期进行班级之星、三好学生、文明学生等先进个人的评选,这些先进典型,激励了广大同学,在全校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德育的一大亮点。为了使处于身心发育阶段的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学校开办了心理驿站,开设了心理课程,联合班主任对那些有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帮助,经常与他们谈心,及时进行心理辅导,纠正心理偏差,进行个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心灵绿洲》等小刊物。
通过这一系列德育措施的实施,多年来,我校学生德育合格率达到 100%以上,优秀率在 86%以上,师生犯罪率为O。
(五)、注重素质,创建体育工作“新特色”。
多年来,我校在体育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形成了“群体铺路,竞体开花”的体育特色。
一是群众体育开展得有声有色。首先学校从机制上对体育工作进行保障。我们把体育工作业绩纳入年终考核内容,与奖惩、评职、评优挂钩,建立起了激励机制。我们保证了以田径传统项目为主的训练经费,同时保证了集训竞赛,各种活动的经费,建立了经费保障机制。另外,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了体育教师,宁乡五中共有体育教师6人,全部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姜忆书老师为县体育兼职教研员,曾凤娇老师为国家级田径教练员。其次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坚持了群众性——全校师生参与,趣味性——活动多样,有计划地把体育活动、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扩展到各类活动之中。如:学校每期开展广播操、眼保健操比赛、篮球赛、乒乓球赛、秋季田径运动会等,学生参与面达90%。
二是竞技体育结出硕果累累。由于群众体育开展得好,因而我们特别注重在平时的训练、比赛、各种活动中发现苗子,选拔苗子。选拔好运动员后,我们对运动员进行良好的管理,首先是针对各个运动员具体的情况制定出训练计划,进行科学的、有效的训练;其次建立了各运动队和运动员的档案库,对运动员的基本情况、身体机能、运动技术水平以及学生表现等情况进行了 10 储存,并对毕业生和输送出的人才进行跟踪调查;然后我们又抓好了运动员思想品德和文化知识的学习,主动及时地与班主任、家长联系,做到训练学习两不误。通过这样一些措施,我们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06、07年的县运会上,学校代表队共打破27项纪录;在长沙市第七、八届运动会田径比赛中,学校代表队连续两次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共获金牌25枚;在湖南省第十届传统校运动会上共获金牌10枚。近年来,宁乡五中向高校输送了大量的体育人才,06年体育高考本科上线6人,07年上线12人。在2008年的高考体育特长生测试中,宁乡五中又喜获丰收,101人参考,85人术科成绩达体育本科术科取录线,36人被高一级学校录取,其中张峰、王芳等10位同学获国家一级运动员资格,分别被湖南师大、湘潭大学特招。
学校被宁乡县教育局命名为“宁乡县体育特色学校”,05年被长沙市教育局表彰为“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06年荣获宁乡县人民政府“贡献奖单位”,县教育局“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在07年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自编操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
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中,我校将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根本目标,以探索形成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育人模式为主要课题,把“以发展为本”的思想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推进创新教育,推进课程改革,改进德育方法,加强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将在今年10月底接受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合格验收,使学校达到质量一流和特色鲜明的更高水平。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理想的教育是一个人潜能的 11 激发,让每一个学生在成材的路上走得更远,让每一个父母享受成功的喜悦。虽然我们的工作可能还存在许多的不足,但我们五中人坚信,在市、县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在各位专家的帮助下,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把学校工作再推上一个新台阶,为促进我县教育事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积极推进城乡共同体,全面提升办学水平[范文模版]
积极推进城乡共同体,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青州市口埠初级中学是一所文化底蕴丰厚、教学设施先进、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质量领先的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始建于1956年,学校占地面积5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平方米。现有16个教学班,800多名学生。长期以来,由于学校地处偏远的农村,新分配的老师少,曾经一度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老的老,小的小,学校缺少中坚力量。近几年,学校分配的大学毕业生相对较多,但是,他们又缺少实战的教学经验,因此,学校急需要培养一批本领过硬,业务素质够棒,教学方法先进,学生能够喜欢的中青年教师。城里的学校,教师资源充足,经学经验,管理经验丰富,因此,在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着力打造学校发展共同体,努力缩小城乡差距,将成为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我校共同体发展总体框架
为认真贯彻落实《建设“城乡学校共同体”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精神,发挥教育优质资源辐射作用,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本着“平等、互动、共赢”的合作原则,根据市教育局统一安排,口埠初中与海岱学校结为学校发展共同体学校,统筹推进校际间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文化特色等方面工作,努力探索学校共同体发展新模式,扩充优质资源总量,扩大优质资源的辐射面,提升教育优质化水平,全面推进我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城乡共同体发展的具体情况
1、精心选拔支教教师,综合考虑教师的业务水平、管理水平、及开展工作的能力,精心挑选支教教师,促进落实“学校发展共同体”的建设与成效。
2、我们两个学校分别召开班子会,学习文件、理解精神,研究相关工作。
3、两校主要领导会,研讨合作方式、内容及需求和优势调研
4、两校共同商定学校共同体实施方案。
5、两校教师互动交流、经验分享,大大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素质和班主任管理水平。
6、定期组织教研活动、提供示范课,实现两校人才统筹、教研联动、经验共享的教师管理、培训、使用模式,加速支教学校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7、通过两校在教学管理、校本课程开发、学生活动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实现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学生活动项目、活动基地等资源全面共享,促进学校共同发展,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协调发展
三、城乡共同体发展效果显著
1、实现了两个转变:即教学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年级组教学管理职能和教学管理关口前移以此来强化教研组教学研究功能。
2、优化三支队伍即以校长为首的各级管理机构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以优秀教师为核心的专业化教师队伍;全体班主任队伍。而作为专业化教育教学人员的教师,则应当具有三重身份:教育教学人员、教育管理人员(课前、课堂、课后管理)和教学研究人员。
3、课堂教学质量管理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评价”教学五环节入手,落实教学常规,细化教学管理,以备课组、教研组为单位,落实分级管理制度,使教学工作有序、有度、有效地展开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总之,通过近一段时间的城乡教师交流,他们把先进的教学经验,管理经验带给了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