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
创新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拱墅区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实践与思索
拱墅区城管办汪高阳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规模的扩大,城管职能体系不断完善,城市管理从“小城管”走向“大城管”,管理职能向着干管分离,综合协调、服务指导型机构转变,城市管理方式向着数字化、现代化、系统化、机械化方向发展。我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坚持“环境立区”,以“城管为王”为理念,从全面改善民生、建设生态文明和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高度,加快建设秀美新拱墅,打造最清洁城区,打造以人为本、城管为民的和谐城管。本文结合几年来城管工作实践,从创新管理机制角度,浅谈如何提升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城市管理方法途径。
一、我区城市管理几年来所取得的成效
几年来,我区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日趋完善。按照以“建管并重、重在管理”、“重心下移、属地管理”、“标本兼治、重在长效”、“市民参与、市民受益”为基本原则,“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城市管理体制不断完善,“以块为主,条条保障”的属地管理职能进一步强化,城管工作网络进一步健全,市容环卫监管中心、河道监管中心、数字城管协同指挥中心、停车收费监管中心等监管部门的成立,加强了日常运行和监管力度,镇、街道社区城管联系站的设立,促进了社区城管工作的开展;城管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市政、环卫、绿化等市场化运作得到全面推进;城市管理保障进一步加强,05年至09年投入50698万元(不含工程建设专项经费),比前五年增长38416万元,增长幅度为413%,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河道综保工程快速推进,完成和基本完成35条河道整治,总长度75.1公里,打造了上塘河、胜利河、余杭塘河的“三河”黄金旅游线,1推出了“一纵两横”半山地区新康桥河、杭钢河、电厂河“新三河”,实现了由“五水共通”向“五水共游”迈进。
城区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完成了庭院改善项目117个680幢,涉及居民33608户,人口117624人,建筑面积1598457平方米;完成了背街小巷项目130个,合计路长27.767公里;完成了撤村建居综合治理项目11个,合计路长9220米;完成了截污纳管项目279个,合计路长98.8公里,使我区截污量达到18.071万吨/日,截污率达到92%;完成了公厕提升改造87座(三星级以上),新改建垃圾中转站2座。
城区环卫清洁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我区现有主要道路面积为517.5万平方米,街巷面积为243.6万平方米,现清运垃圾量209804吨/年。完善了环卫基础设施,我区现有公厕140座,厕位数1699个,现有果壳箱5120只,现有垃圾房522座,现有垃圾桶2315只;提升了机械化作业水平,现有机扫车27辆、洒水车21辆、高压冲洗车6辆,高压油污车10辆,快速保洁车10辆,人机结合高压冲洗泵2台(专门清洗路面灰沙、积泥),城区主要道路快车道机扫率达到100%,支干道路机扫率85%以上,全部实行了GPS监控管理。创新了保洁管理机制,推行市场化运作、专业化作业、精细化标准、网格化管理、法制化保障等“五化”运行机制,在道路街巷清扫、公厕保洁、垃圾清运等方面建立“队—班—组”三级作业管理网络,提高保洁效率。
数字城管,2006年6月拱墅区数字城管正式上线运行,制定完善和落实了数字城管处臵首问责任机制、代整治分类实施机制、责任界限界定机制、平台应急响应机制、两同问题处臵机制等各项机制,截止2010年10月底,数字城管累计处理案卷347017件。问题解决率100%,及时解决率为99.99%。2005年7月建立了拱墅区数字城管社区联系站,上线85个社区,共计自查自纠问题数126855个,促进了“四化”长效管理的落实。
停车新政,08年5月建立道路停车收费监管中心,同步成立道路停车收费服务中心和6个服务站,挖掘停车场点246个,划定泊位6969
只,实施收费泊位1732只,错时停车泊位792只。设臵停车收费作业点93个,努力破解“停车难”。
二、当前城市管理面临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与此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管理与“现代化大都市中心城区”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建设秀美拱墅、打造最清洁城区,任务更重,责任更大,还需不断努力,务实创新,以高品质的城市管理为拱墅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服务和保障。
我区作为一个工业区、城郊区、老城区又是建设开发区,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更新,城市管理遇到很多新的矛盾和困难。一是河道整治涉及的征迁难。征迁工作直接涉及到拆迁户切身利益,赔偿要求高,安臵房源紧,征迁难度大。二是改善工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难。不同层面的社会群体、个体的诉求差异性大,面临“众口难调”的矛盾。如公厕提改、垃圾房等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各层面、市民投诉意见分歧大,规划定点难,环卫主管部门介入难。对庭院改善等工程中的违章建筑、凸保笼等拆除改造难。三是城市快速发展与城市管理基础的滞后性矛盾日益突现。城效结合部、城中村、建设工地“脏、乱、差”依然存在;城市管理的任务增加,要求提升与城管投入的差距仍然存在。四是城市管理内容急剧增加与城管体制机制滞后的矛盾较为突出。城市管理职能的扩展和职责划分滞后矛盾较为突出,分工有待理清,职责有待明确,合作有待加强。市场化养护、市场化保洁、市场作业的资职、准入、招投标、监管、退出等运行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确定。五是城市管理的要求与市民文明素质、行动规范之间的矛盾。“农转居”和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卫生习惯短期内难以达到文明城市的要求,少数市民的卫生意识、文明意识、公德意识不强,“垃圾乱扔、摊点乱摆、广告乱贴、工地乱象”等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市民参与城市管理宣传教育机制还需不断完善和加强。
三、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的几点建议与思索
坚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进一步完善“二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城市管理体制,按照重心下移、属地管理的方针,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块管条保”原则,突出城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在城市管理的主体地位,明晰条块职责和部门职责,健全和完善机构,形成职能明晰、责任明确、权责一致、运行高效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强化管理力度,在河道整治、截污纳管和打造“最清洁城区”等工作中,形成上下一心、部门联动、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1、建立和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实现长效管理。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在环卫、市政、河道、绿化、亮灯、市容市貌等方面形成市、区、镇/街道三级管理督察、相关部门分工协作联动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以块为主,块管条保,加强协调沟通,提高统一领导、政令畅通、分级负责的管理效能;进一步完善管理作业单位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在道路街巷清扫、公厕保洁、垃圾清运建立和完善“队—班—组”三级作业管理网络;在市政、绿化、河道、亮灯等管理中,建立和完善网格式巡查督察机制;在河道整治、截污纳管等工程建设项目中,建立和完善区级管理机构(领导小组)和行业主管部门、街道(乡镇)、社区三级参与管理的工作网络,建立现场指挥办公机制,落实“四权四问”,打造民心工程,使城市管理从粗放式管理向网格化、精细化、标准化发展模式转变。
2、推行市场化运作机制,实现管干分离。进一步培育市场体系,引入竞争机制,按照“管干分离”的原则,全面推行道路街巷清扫保洁、公厕保洁、粪池清挖、垃圾清运、牛皮癣清除、市政、绿化养护作业、河道保洁、养护、公共部位亮灯维护等城市管理作业市场化管理,进一步完善招投标机制、代保洁(整治、维护)机制和市场准入淘汰机制、诚信建档机制、名次倒排促进机制和责任追究等机制。同步制定和完善行业标准、作业规范和考核办法,加大市场作业单位监
管力度,狠抓奖惩,使作业经费与年度考核排名挂钩,使城市管理作业项目逐渐推向市场,实现公司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管理模式。
3、推行机械化作业机制,实现管养现代化。加快推行“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作业为辅”的现代都市管理作业模式,提高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在环卫道路清扫中,按需增加机扫车、洒水车、高压冲洗车、隔离护栏清洗车、高压热水油污清洗车等专用作业车辆,实现城区主次道路机扫率达到100%,全部实行GPS监控管理,真正实现机械化。加快打造“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垃圾处臵“杭州模式”,全面推行垃圾分类投放和垃圾桶装直运的市场化运作新模式。在市政维护中,加大管道疏通车的投入,改变市政下水堵塞后开挖、疏通、回填作业模式。加强数字城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城管快捷高效协调指挥的优势,实行数字城管区域全覆盖,责任全面落实,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精确化、高效化的运行绩效,逐步实现城市管理数字信息化、机械化为主体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4、实行城市基础设施有机更新机制,提升城市新品质。以打造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坚持“环境立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四高”方针,加快城市有机更新。一是按照“水清、流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12字方针,加快河道综保工程,打造拱墅“一河一特色”生态长廊、精品亮点,以点带面,以线带面,点、线、面结合,加快完成河道整治项目。二是突出商业大街、特色街及城市综合体的建设,打造街景亮点。三是对于绿化基础差、苗木老化、景观单一的绿地逐个实施绿化景观改造工程,打造鲜花大道,不断提升绿地景观品质。四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周期性的更新完善。在抓好日常维护保养的同时,着力提升市政道路、河道、绿化、环卫、亮灯、市容等基础设施档次,实现城市家具、环卫、市政、道路、河道、绿化、环卫、亮灯等基础设施配备与城市建设发展相匹配,城市面貌更新与城市化进程相协调。
5、完善市、区、街三级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为提升城市水平提供
坚实保障。要牢固“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在城市管理上舍得投入,舍得花钱,尽最大努力破解市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活环境”问题,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共建共享的宗旨。城市管理经费要按市、区、乡镇(街道)三级保障、逐年递增的原则,每年投入保障经费要比上年度10%增长幅度。结合我区进入城市化发展加速阶段的特点,加大城管投入力度,做到我区城管经费增幅高于全市城市管理经费平均增幅,以确保城市管理与城市化加快推进相适应,促进城市管理又好又快发展,走在全市前列。
6、建立社会宣传引导机制,提升市民共建共管共享的文明意识。加大宣传教育引导力度,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宣传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形成城市管理家喻户晓、人人参与氛围。倡导城市文明,提倡公德意识,让广大群众理解、关心、支持城市管理工作,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打造文明城市人人有责、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加强与市民沟通,完善媒体宣传网络,公布城市管理政策、规定,落实“四权四问”,做好各类投诉、举报、咨询、建议的落实,开展满意度测评,实现城市管理专业管理与市民参与、社会各界互动,携手并进,共谋发展。
二O一O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执法能力
创新管理机制提升执法能力
——新形势下强化检察机关执法能力的途径探析
2010年,检察机关按党中央部署,把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作为三项重点工作,这是党中央从更好维护重要战略机遇期的社会和谐稳定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准确把握新时期政法工作规律,深刻总结近年来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有效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问题的治本之策。三项重点工作不仅是检察机关履行职责的重要内容、发挥职能作用的重要领域,而且是当前检察工作的根本,是检察机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推动自身科学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要求检察机关必须从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坚持把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检察工作的重要载体,纳入检察工作的总体部署,着力解决检察环节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更好地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给检察机关各部门提升执法能力都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检察机关从组织领导、强化监督、深化办案、加强学习培训、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推动社会矛盾化解、加强队伍管理等方面都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从检察机关的工作机制和司法工作特点来看,一切工作的实施都离不开两个机制,一个是检察机关,一个是检察官,两个机制的和谐运行,是完成检察使命的决
1定因素,联系两个机制的枢纽就是检察机关对检察官的管理机制。
检察工作的创新包含对检察官管理的创新,检察官管理的创新能有
效促进检察工作的创新,检察官管理创新也是推进检察改革、提高
检察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必要措施。本文就检察官管理创新作如下探
讨。
一、现行检察队伍管理机制分析
现阶段涉及检察官管理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下称公务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下称(检察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等级暂行规定》(下称检察官等级暂行规
定),除此而外,最高人民检察院在检察官纪律、职业道德、廉洁从
检方面都制定了管理规定,这些法规在检察官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保证了国家检察权的依法实施。对检察官的范围,检察官法第二
条规定,检察官是依法行使国家检察权的检察人员,包括最高人民检
察院、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和军事检察院等专门人民检察院的检察
长、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和助理检察员。检察官法第二十一条规定检察官的级别分为十二级。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为首
席大检察官,二至十二级检察官分为大检察官、高级检察官、检察官。
检察官的等级的确定,检察官法第二十二条规定以检察官所任职务、德才表现、业务水平、检察工作实绩和工作年限为依据。
事实上,检察官的等级主要是按行政职务确定,至于德才表现、业务水平等因没有与行政级别和检察官等级相对应的考察、考核办
法,因此晋升检察官等级和行政级别也只是法律条文上的表述而已。
检察官等级暂行规定虽然规定了按工作年限晋升检察官等级的梯度,但主要级别仍只能在行政级别限定的范围内晋升。检察官等级暂行规
定第七条第四项第五目对县、市、自治县、市辖区人民检察院助理检
察员的等级规定为三至五级。担任检察员的行政级别为副科级,普通
检察官二级以上为检察员,也就是说二级以上检察官行政级别必须是
副科级以上检察官。目前检察官等级的晋升程序是,普通检察官三至
五级(也就是12级检察官中的最低三级)由检察长任命助理检察员,再报上级院审批检察官等级;二级以上检察官先由党委部门批准拟任
检察官的行政级别后提请人大机关任命检察官职务,再报上级检察院
审批检察官等级。由此不难看出,我国当前检察机关和其它行政机关
彼此都是行政层级树上的不同分叉,检察机关也就自然难以摆脱行政
模式的束缚。检察官首先要看行政级别,挂不上行政级别其它就都是
空的,在这种背景下,检察官如何按照检察规律去办事便自然是一个
大问题。就现阶段检察人员结构来说,副科级以下的检察官占比例最
大,也是具体承办案件的主要力量。也就是说,被打上行政模式烙印的检察人员绝大部分是科级以下国家干部,他们在检察队伍里奋斗一
生的退休待遇也很难超过科级,由此产生监督乏力的问题也就在所难
免。检察管理工作要以人为本,就要告别当下的以官为本。在当前的检察
管理模式下,决定检察官工资待遇的是检察官的行政级别,这必然要
引导检察官努力去提高自己的行政级别,检察官考虑问题的思路和角
度首先也就会和行政模式自觉或不自觉地靠齐,工作时间越久的检察
官其法律思维模式将可能越淡化。对一个案件来说,检察官优先考虑的将会是“我的领导会怎样看”,而不是我对案件的看法会是怎样。
当层级汇报案件时,行政级别处于下一级的检察官便基本是沿袭行政
级别处于上一级的检察官的思维模式,“师傅带徒弟”的手工作坊式
检察工作模式由此产生。不可否认,这种模式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了
其应有的作用,但是也无须讳言,它必然以牺牲效率、违背检察工作
规律为代价,从长远来看,会损害检察工作的科学发展,使得检察工
从属于行政模式而失去自身应有的价值定位。受检察院人员流动不畅
和领导岗位职数限制,大多数检察官在副科级以下的十至十二级长期
工作,职级待遇不能晋升,与其他行业同资历人员职级待遇差距拉大,由于职级待遇长期不能晋升,集压低职级人员过多,在出现职位空缺
时,不正当竞争和不透明提拔在所难免。低职级限制了部分检察官能
力的发挥,更挫伤了工作积极性,这种趋势长此以往,一定程度上制
约着检察工作的发展,也是检察队伍管理上极不和谐和矛盾最突出的地方。
二、对检察队伍管理创新的思考。检察机关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的三项重点工作,应当将自身队伍管理创新和矛盾化解纳入重点工作
之中,促进队伍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和促进公
正廉洁执法,提高公正廉洁执法效率。检察队伍管理创新可参考以
下思路:以检察官等级为主线,切实制定按照德才兼备、工作实绩、业务水平、学历、工作年限、年龄等条件评定检察官等级的具体标
准,打破行政级别限制,按取得的检察官等级向党委机关报批行政级别,提请人大机关任命职务,真正体现检察官等级评定在队伍管理中的作用。检察官等级的评定标准也可以与事业单位技术职称的评定标准相对照,充分体现检察官的工作实绩与业务水平等资历条件。在检察队伍中检察员的数额应当不受限制,在现有检察官管理法规中对检察员的数额也没有具体规定,根据公务员法,县级单位非领导职数应不超过领导职数的50%,检察员属领导职务还是非领导职务,检察官法及检察官等级规定均未作规定,按照检察官代表国家实施法律监督的权力和义务而论,应当不区分领导职务与非领导职务,以便更好地发挥法律监督作用。对各级检察机关检察官(检察长除外)的最高级别,可参照公务员法“非领导职务的最高级别不超过最高领导职务级别”或根据检察工作特点以法律形式规定。对各级别检察官的职责,可根据各级检察机关的职责作具体规定,对级别较高的检察官,可不受局、科、室限制,由检察长指派独立承担有关案件的办理;对长期不能履行该级别职责的检察官,可按规定程序降低检察官级别和待遇,真正做到级别与职责和业绩相对应。
通过以上思路的检察官管理创新,可以极大地提高检察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激活检察机关工作活力,使检察官队伍管理有章可循,使检察官的工作更具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能有效化解检察队伍中的人事矛盾,吸引更多高层次、专业型和专家型人才进入检察机关,促进和保持检察官队伍的和谐稳定,也才能更好地完成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神圣职责。
第三篇:创新管理机制 提升计生服务水平
创新管理机制
提升计生服务水平
各位领导:
按照会议议程安排,我将居委会的计生工作向大家做发言。我居委会辖5个农村小组和九条集镇街道,农业人口819人,集镇人口2710人,常住流入人口275余人。集镇周边涉及彭桥、王榨、许棚、九峰等4个村,集镇居民有外省流入的、外乡镇流入的和本乡镇在集镇建房落户的,涉及到经商、餐饮、门面出租和建筑务工,他们的流入繁荣了集镇经济,搞活了商业流通,使雷公集镇除府城外是安陆市最大的经济重镇,但也给计生工作的管理带来了难度,特别是近年来形成了户籍地想管找不到人,流入地看得到人管不了,从而导致户籍地和流入地两不管的局面。针对这种现状,我们居委会开春以来按照镇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意见,做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此,敬请各单位、部门、相关村支部村委会予以配合支持和理解。今天会议后我们居委会将继续更好的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投入,落实专班。在原已投入一万元的基础上继续落实经费八千元,聘请集镇信息员两名,微机操作义工一名。
二、摸底建档。按照集镇网格化管理要求,召集村组干部、老党员及水电工等人员共同熟悉计划生育登记的相关要求,利用收取新农保、医保、水电费和公安“两实”登记等一切入户机会对计划生育信息进行摸底登记。完成初步登记后,再进行分类整理,涉及其他村居住在集镇的村民,与其相关村协商,明确主管单位。对于外来务工经商人员的管理,我们本着“谁受益谁管理、谁出租谁管理”的原则,明确了房东在计划生育管理中应承担的责任,随时向居委会提供租房者的详细计划生育情况。
三、落实管理:通过落实各项工作制度,规范了计生管理:一是档案登记管理制度。摸底登记整理完善后,由计生专干建档建卡,电脑录入湖北省人口计生村居在线服务平台,并进行网络包保,进入常态化、网格化管理。切实达到“六清”,即流入总人数清,已婚育龄妇女数清,婚姻、生育、节育情况清,户籍地清,现居住位置清,流动目的及现从事职业清。二是入户随访制度。坚持每季度一次重点对象逐户随访,及时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听取建议,不断完善管理。三是定期清查制度。针对流动人口居住变动性大的特点,坚持每月对街道、门店进行一次清查登记,及时变更信息。四是信息情况反馈制度。以网络化形式覆盖,实现了管理到位,防止各种计生问题的发生。
四、服务到位。根据镇计生领导小组意见,凡今后集镇居民、单位的办证、出证证明,一律由居委会以属地管理的原则办理,我们居委会将全力做好配合工作,力争方便、快捷、有序。实现以信息采集引导计生工作、以网络管理主导计生工作、以优质服务贯穿计生工作,消除计划生育管理盲区。谢谢大家!
第四篇:创新机制抓创建提升玉米生产现代化水平
创新机制抓创建提升玉米生产现代化水平
金堂县农村发展局
(2011年3月25日)
根据市农委2011年双创双建示范工程实施的安排部署,在我县建设5000亩市级玉米高产示范片,为确保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我县将通过创新机制,着力在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适度规模经营上有所突破,努力提升我县玉米生产现代化水平。
一、明确创建工作目标和思路
根据市农委的统一部署,今年我县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创新机制,坚持以城乡统筹为指导,以农民持续增收为目标,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推进粮食规模化经营,努力促进单产提高,通过典型示范和辐射带动,全面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玉米示范片实现平均亩产600公斤,攻关田亩产实现800公斤。
二、明确创建工作重点
切实抓好三个工作重点:一要科学选择示范片。综合考虑生产条件、工作基础、技术力量、产业体系等因素,合理确定高产创建示范片。实行集中连片、整体推进。二是细化明确责任区。实行行政人员和技术专家分片包干责任制。建立领导高产创建联系点制度。同时建立技术专家联系片制度,开展专家包片技术指导。基层农技人员建立联系户制度,实行全程跟踪指导服务。通过细化责任,努力形成行政负责人、责任专家、驻点技术人员和 1
示范农户相统一的高产创建服务体系。三要开展好技术服务。要切实加强高产创建示范片的技术指导和培训,培训到村、社和重点户。采取多种有效形式,把技术宣传培训到位,落实到生产环节中去。
三、在运行机制上求创新
当前,高产创建作为一项公益性活动,还是以政府主导,利用政策和科技的结合来推进。从长远来看,如何面向市场,利用高产创建这个平台,把农民联合起来,形成产业发展的合力,是摆在当前粮食高产创建示范上的一个重大命题。今年,按照市上的要求,我县将探索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政府公益性服务为支撑、以专业化产业化开发为方向的高产创建机制,把市场和政策这“两只手”都利用起来,逐步构建高产创建活动的长效机制。
在今年的玉米高产创建活动中,我县将大力发展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逐步构建起农村新型服务体系。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切实加强专业合作社建设,不断拓展服务领域,通过专业合作社,把农民组织起来,实行关键生产环节统耕统作以及代耕等,通过先进组织方式、运行机制和生产技术模式,实现统一良种供应、统一技术标准,从而大大提高示范片建设质量。指导专业服务机构增加物质装备,提高技术能力,提升服务水平,不断提升专业合作社服务质量。
另外,在今年的玉米高产创建中,积极探索通过土地流转,促进规模化经营。充分利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一是促进土地向业主和种粮大户集中,二是促进土地向粮食加工企业集中。促进农民生产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
四、在资源整合上求加强
高产创建活动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推广的平台,也是政策支持的平台、资金投入的平台。我县将在强化资源整合上下功夫,为高产创建提供更多支撑。按照主体不变、渠道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把各种资源凝聚到高产创建示范片上来,合力推进。
五、在示范效果上求提升
树立产业的观念,将高产创建活动拓展到产前、产中和产后。在突出抓好产中技术指导服务的同时,围绕高产创建活动目标,着力在产前和产后服务上做文章。产前重点做好良种、优质农资的统供和技术的培训,产后重点是加强订单生产,提高生产效益。
六、技术上求创新
要实现高产目标,必须在技术上不断创新。一是品种选择上选用耐密中大穗,种植4000株以上不倒伏,抗病性强,苗期耐低湿、穗期耐高温的高产新品种,如成单30、川单418号等。
二是实行育苗移栽。推广肥团育苗技术。实行乳苗移栽,亩植4000株以上。三是推广地膜栽培。四是推广配方施肥,增施氮肥。五是搞好病虫专业化防治。
七、强化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2011年双创双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农业副县长尹贤鹏任组长,财政、农业、有关乡镇为成员。同时,县农村发展局成立技术指导组,强化高产创建的技术服务,确保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实施。二是强化资金投入。我县将把农业综合开发、良种补贴、良种良法配套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项目也将重点向高产创建示范片倾斜。三是强化检查指导。县农村发展局对高产创建示范建设进行全程督导,实行负责同志对口联系高产创建示范片,切实加强对高产创建活动的检查指导。四是强化绩效考核。建立和完善科学有效的高产创建活动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和完善高产创建表彰奖励办法,对高产创建成效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各方开展高产创建活动的积极性。五是强化宣传发动。通过现场会、观摩会、媒体宣传和编印简报等多种方式,加大高产创建典型的示范与宣传,展示高产创建实施成效和工作成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扩大高产创建社会影响力。
第五篇:创新方法提升水平
创新方法
提升水平不断开创税收征管工作新局面
——陈国富副局长在全市国税系统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0年3月23日)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国税系统税收征管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市国税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9年征管工作情况,安排部署2010年征管工作任务,交流探讨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方法途径,努力开创全市国税系统税收征管工作新局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在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省局征管处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市局“一个重点、两个突破、三个提高”的总体工作思路,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巩固与创新并举,着力完善征管基础,打造征管特色,提升征管效能,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强化户籍管理有新成效。通过加强登记信息交换比对、开展漏征漏管清查、完善税务登记管理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纳税人税务登记率,全市税务登记总户数实现了平稳增长,2009年全市税务登记总户数达到54155户,比2008年增加3601户,增长7.1%。一是全面推行了国地税联合办证。通过市国、地税精心准备和密切协作,2009年3月16日在市行政服务中心提前实现了国地税联合办证试运行,4月1日在市国税系统全面推行到位。全市国地税共联合办理税务登记8017户,简并纳税人办证资料7.2万份,减轻工本费负担16.03万元。二是进一步完善了国税、地税和工商登记信息交换机制,着力加强工商、税务登记信息交换成果应用,组织开展漏征漏管户和非正常户清理检查,全市共清理出漏征漏管户1523户。三是严格了税务登记工作纪律,进一步明确和重申税务登记的有关要求,建立并落实税务登记责任追究制;强化注销税务登记管理,制定了《纳税人注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防止纳税人通过频繁办理注销税务登记不缴或少缴税款现象的发生。四是认真组织开展了全市国税系统税收征管状况分析调研,按照“统筹安排抓重点、分析原因找差距、保证质量促征管和强化措施增税收”的工作思路,从六个方面分析了全市国税系统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意见和措施。五是强化了数据及征管质量管理。通过发布明细信息、做好温馨提示、修正错误数据、按月考核通报等工作措施,由征管处负责的十一项考核指标和19项基础数据在省局公布的2009年考核结果综合排名位列前茅。
(二)动态税源监管有新进展。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职责,强化分类管理措施,细化监控指标,量化考核标准,不断提高税源监控能力。一是扎实有效地开展了总局定点联系企业自查和复核工作。通过自查和复核,全市共有14户企业自查补缴税款1209.48万元,其中增值税4.98万元,企业所得税1204.5万元。二是对全市2009年招商引资新签约重点项目和新开工重点项目进行跟踪管理和新增税源调查,强化税源控管,为组织收入工作服务。同时,根据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属地征管要求,认真做好了新建县、经开区和红谷滩新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涉及纳税户户管移接交工作,确保户管调整平稳有序进行。三是认真贯彻落实税收分析、税源监控、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四位一体”良性互动机制,2009年共承办、转办、回复和协调各类涉税信息62件,为加强税源管理、打击涉税犯罪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开展了船舶制造行业税收征管调查和专项治理。专门组织人员赴南昌市地方海事部门了解船舶所有权证办证情况,沿赣江主航道两岸(南昌境内)实地调查在造船只并以顾客身份与造船主交谈了解船舶建造工期、成本,掌握全市船舶制造行业生产销售及税收征管情况。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关于加强我市船舶制造行业税收征管的报告》提交给市政府办公厅,有针对性提出了加强船舶制造行业税收征管的对策和建议。在舶制造行业税收专项清理工作中,对发现未办理税务登记的23户造船企业全部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五是进一步巩固了县区局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工作成果,全市国税系统55位县区局领导共直接联系服务企业110户,联系服务企业的县区局领导2009年深入企业开展宣传辅导和税收调研达408人次,户均3.8人次,为所联系服务企业协调解决税收政策、财务管理和涉税审批事项等163项,户均1.5项。
(三)优化纳税服务有新举措。2009年除常态化纳税服务工作外,重点做好了具有南昌国税特色的十个方面纳税服务工作,得到了政府、纳税人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泛好评,继2008年在全国省会城市纳税人满意度调查名列前茅后,2009年又被省局授予“税收服务先进单位特别奖”,在2009年全省税收服务工作会议上,曾光辉局长代表南昌市国税局作了题为《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税收服务质量》的演示经验介绍。一是以市局新办公楼搬迁为契机,将我局直属办税服务厅打造成一流办税服务场所,无论是硬件设施还是软件环境和服务质量等,均得到总局、省局、市委、市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和兄弟单位的一致好评。二是按照“整合资源、优化配臵、提升功能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在全市国税系统各办税服务厅设立了“纳税人自助服务区”,化解纳税人排队等候问题。三是组织开展了“税收政策宣讲日”暨“税收文化开放日”服务活动,内容包括宣讲最新税收政策法规、交流经济税收热点话题、辅导网上办税操作流程、参观税收文化展厅等,并与纳税人进行互动和现场答疑,促进了征纳和谐。四是举办了“感动国税”企业人物评选,进一步增强全民依法诚信纳税意识,倡导社会诚信风尚。五是在全市各办税服务厅全面实行县区局领导值班制度,着力将办税服务厅打造成和谐、文明、快捷、高效的办税场所。六是推广使用“纳税服务质量考核评价系统”,将意见征求面扩展到每一个纳税人,使评价结果更具广泛性、公正性和代表性。七是积极倡导建立了QQ服务平台,畅通与纳税人互动交流渠道,并将以往的个人行为上升至组织行为,全年通过QQ服务平台共解答纳税人问题3000余条。八是以办税服务厅为载体,建立了“纳税人图书俱乐部”,购买经济、法律、人文和税收等方面的书籍供纳税人免费阅读,进一步丰富了纳税服务内涵。九是在规范县区级国税部门的办税服务厅的基础上,坚持 “方便实用、功能完善、因地制宜”的原则,组织实施了农村分局办税服务厅规范化建设。十是开通了“税收服务直通车”,将13个主要行业、20户重点税源大户作为我市“税收服务直通车”的服务对象,并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提供特事特办、优质高效的税收服务。
(四)深化纳税评估有新突破。2009年全市国税系统抓住数据信息应用和健全完善制度这两个关键,加大纳税评估工作力度,纳税评估取得明显成效。全市通过纳税评估共有2886户次纳税人查补税款,实际查补入库税款14180万元,同比增加3564万元,增长33.6%。一是提高数据采集质量。坚持“严把入口、过程监控、持续改进”的税收基础数据质量管理思路,依托综合征管软件和多元化电子申报系统,不断健全机制,严把信息采集关。通过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考核奖惩,实现了全市2009年基础数据准确率和修改准确率连续12个月“零差错”,确保了采集数据的真实、全面、准确、及时,为纳税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保障。二是拓宽评估信息来源。依托计算机网络,建立和完善评估信息筛选、反馈、应用机制,抓好第三方信息采集,根据行业特点,有选择地补充纳税评估有用信息,使评估依据更具广泛性和针对性。同时通过对地税、工商、质监、银行等部门反馈的涉税信息的整合利用,实现对纳税人涉税信息的多方位、多角度掌握,提高纳税评估效益。三是完善信息联动机制。一方面按照下管一级原则实施信息纵向联动,把上级发布的税源管理信息、税收分析数据与基层纳税评估工作进行有机结合,筛选排查纳税人的申报异常点,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纳税评估。同时,根据纳税评估科人员对纳税人生产经营情况了解不多的情况,重点建立完善了税源管理部门和评估部门信息交换制度,实现评估信息横向联动。四是健全评估管理制度。在落实纳税评估目标管理、典型案例交流、按月考核通报等制度和办法的同时,2009年新建立了以纳税评估收益率为主的纳税评估奖励办法,设立纳税评估专项奖励基金,奖励基金与纳税评估补缴税款和评选优秀案例挂钩,以此激发和调动基层国税机关和纳税评估人员工作积极性。五是建立行业评估模型。在开展纳税评估过程中,积极探索新办法,推广新经验,指导县区局针对辖区内特色行业生产工艺和经营特点,建立并推广了安义县国税局砖瓦行业 “测定窑容量,拟定月产量”的和塑钢行业“以电耗定产量”的等一批具有实践意义的行业评估模型。
(五)个体税收征管有新亮点。认真贯彻执行个体工商户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调整政策,积极做好税负偏低个体户定额调整、重点户纳税评估、停歇业户集中清理、个体大户查账征收等工作,保持了个体税收征管的平稳增长。2009年,全市实现个体税收21855万元,同比增长达21.87%(不包括利息个人所得税和车购税),显著高于全市税收收入增幅。一是认真组织增值税征收率调整与个体工商户纳税定额调整衔接工作。通过开展调研、召开座谈会、下发管理意见、深入一线督促检查和跟踪问效等措施,基本消化了征收率调低对个体税收收入的影响,个体税收征管实现了“落实政策促发展,加强管理保增长”的总体工作目标和要求。2009年,全市实现个体税收21855万元,同比增长达21.87%(不包括利息个人所得税和车购税),显著高于全市税收收入增幅。二是规范和统一未达起征点个体工商户的税收管理。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南昌市国家税务局个体工商户增值税未达起征点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对未达起征点个体工商户的认定管理、纳税申报管理、发票管理、日常巡查管理提出了具体可操作的实施意见。三是推进个体税收标准化管理。在2008年试点基础上,全面推行税收征管标准化示范市场、示范街道(乡镇)创建,将25个示范市场和40条示范商业街道(乡镇)创建工作引向深入,把这些市场和街道打造成全市税源管理的“精品工程”、征纳和谐的“优质工程”和对外宣传的“样板工程”。四是开展个体税收纳税评估。突出评估重点,把握评估方法,将纳税评估与定额测算紧密结合,选取开票金额较大、停业次数较多、税负明显偏低的进行纳税评估,通过外部调查、案头分析、约谈举证和实地核实等手段,及时掌握个体工商户税款缴纳不足等问题,督促其重新申报补缴税款,并根据评估情况及时调整纳税定额。2009年,全市共对925户次个体户进行了纳税评估,补缴税款843.8万元。
二、2010年征管工作主要任务
2010年,全市国税系统税收征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市局中心工作,积极探索税收风险管理,全面推进信息管税,继续深化纳税评估,切实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努力破解个体税收征管难点,逐步建立中小企业税收征管新机制,不断开创税收征管工作新局面。
(一)大力推进信息管税。一是制定信息管税工作规划。市局已经草拟了《南昌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全面推进信息管税的意见》,提出了信息管税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工作任务、保障措施和岗位职责等,经讨论修改后将正式行文下发。二是拓展涉税信息来源渠道。组织对涉税信息进行调查、梳理和分析,确定有用信息;积极拓展第三方涉税信息来源渠道,对需要由工商、质监、地税、海关和银行等部门提供的涉税信息进行排查、登记。在此基础上,为增强涉税信息提供部门的支持配合力度,以政府名义发文规范其提供涉税信息的种类、时间和方式等。三是提升涉税信息采集质量。重点要把好涉税信息的采集、录入、核对、二次校验、关联匹配审核关,严防“垃圾”数据进入各个税收管理信息系统中。四是强化涉税信息应用增值。通过对各类涉税信息的加工、比对、分析和评估,努力实现涉税信息的“保值”和“增值”,不断提高税收征收率,逐步缩小法定税率与实际征收率差距。五是完善信息管税工作制度。2010年要建立健全涉税信息采集、录入、校验和分析、应用制度,规范第三方信息交换、传递和共享制度,完善信息管税考核监督和责任追究制度等。六是建立信息管税长效机制。信息管税工作由征管牵头、部门参与、技术保障、信息共享,重点从管理制度建设、人员素质建设、征管基础建设、税收环境建设等方面探索建立信息管税长效机制。
(二)积极探索税收风险管理。一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市局制定下发了《南昌市国家税务局税收风险管理实施方案》,并草拟了《南昌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全面推进税收风险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税收风险管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等。二是编制税收风险管理指南。结合基层县区局、直属单位和市局机关各部门工作职能,以岗责体系为样本,以工作流程为参照,以各项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为依据,编制《税收风险指南》,便于全员学习培训,提高税收风险应对能力。三是提出税收风险应对措施。主要在加强干部培训、强化税源监管、深化纳税评估、强化税务稽查、建立税收风险预警体系、健全监督制约机制、完善税收风险管理制度等方面下功夫,有效防范和应对风险。四是开展税收风险主题教育。增强全员税收风险意识,提升税收风险防范能力。在主题教育期间,组织开展税收风险管理征文活动,以此为载体,充分调动全市国税干部职工积极参与意识。五是举办税收风险管理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围绕税收风险管理这一主题,与有关高校举办一次“税收风险管理论坛”。探索税收风险管理思路与方法、防范与应对,为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与借鉴,同时扩大工作影响。六是开展税收风险应对措施落实情况专项检查。为实现依法行政、科学决策、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和保护干部之目的,在全市国税系统组织开展税收风险应对措施落实情况专项检查。
(三)继续深化纳税评估。一是把握评估重点。除组织完成好总局、省局下发的重点纳税评估企业外,今年全市国税系统安排的重点纳税评估对象为:近两年来未进行纳税评估且销售收入、入库税款和税负等增减幅度较大的企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高风险行业和企业等。二是提升评估质量。要求:一是纳税评估综合收益率达到1.2%以上(即纳税评估补缴入库税款占税收总收入1.2%以上,比上年目标提高0.2个百分点);二是增值税纳税评估成案率占一般纳税人总户数每季达到5‰以上;实行查账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成案率每年达到1%以上。三是创新评估机制。在巩固纳税评估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纳税新方法、新手段,逐步建立以“县区评估为主、部门指导为重、目标管理为先、质量保障为本”的纳税评估管理新机制。继续执行《南昌市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奖励暂行办法(试行)》,激励各单位认真组织开展纳税评估工作,提升纳税评估质量和效率,促进南昌国税收入平稳较快增长。四是强化评估协调。重点抓好省局即将出台的《江西省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纳税评估工作领导协调的意见》的贯彻落实。着力解决在一内对同一企业多次评估、评查重复问题;着力解决未经批准随意对纳税人实施纳税评估问题;着力解决在《纳税评估管理信息系统》外进行纳税评估问题。2010年市局将组织开展专项检查,通报检查情况并将检查结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
(四)切实加强税务登记“户籍”管理。一是巩固联合办证成果。在总结2009年国、地税联合办证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国、地税联合办证工作,重点解决部分县区行政服务中心税务登记窗口未与国税局实现联网、税务登记信息需二次录入问题,重点解决办理税务登记时企业所得税征管权界定不清问题,重点解决纳税人办理税务登记后需办理其他事项的涉税提醒问题。二是堵住漏征漏管源头。继续组织开展漏征漏管户清理检查工作,努力保持税务登记总户数稳步增长势头;充分利用工商部门提供的企业信息、组织机构代码信息、国家经济普查资料和国税、地税交换的税务登记信息,认真进行比对,提高税务登记质量;印发南昌市国税局《注销税务登记管理办法》,统一注销登记的流程、内容、手续、时限和违反规定的惩戒等,加强注销户检查,防止少数纳税人利用注销登记逃避纳税义务,进一步规范注销税务登记工作;组织开展“追逃”专项行动。对欠税户或发票未缴销户或税款未清算等走逃户,与公安机关积极配合,开展专项“追逃”工作。三是全力推进信息共享。继续向政府建言献策,通过政府主导,实现工商、国税、地税、质监四方联合办证,并努力构建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继续抓好《组织机构代码共享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税务登记信息质量;积极配合省局做好与银行、公安等部门信息共享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工作。四是规范“户籍”管理职责。在坚持属地管理原则下,进一步完善分类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大企业税收征管新机制,认真研究税收专业化管理新举措。
(五)着力强化中小企业税收征管。一是完善中小企业税收征管制度。结合南昌国税实际,制定并印发《南昌市国家税务局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企业税收征管意见》。加强中小企业税收征管,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二是防范中小企业税收征管风险。每年发布一次中小企业的行业平均税负,每季公告一次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低税负企业名单,每月通报一次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申报缴纳小额税款企业名单。三是强化中小企业税收征管手段。市、县区两级定期传递中小企业用电、用水信息,并据此组织开展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坚持依法征收,对财务核算不健全的中小企业,依法核定征收其税款。四是创新中小企业税收征管方法。全面实行差别化管理。对税收高风险纳税人实行专人专户管理,按月或按季实施纳税评估;对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纳税人,凡涉及需要办理退税的,先评估后退税。
(六)持续改进个体税收征管。一是把握个体税收征管重点。“管好”规模较大个体工商户,“管深”大型商品交易市场,“管住”名为“个体”实为“企业”的纳税人。二是破解个体税收征管难点。以深化应用《纳税定额测算系统》为基础,以典型调查为支撑,以个体纳税评估为手段,以护税协税组织为保障,努力破解个体工商户纳税定额调整难点,实现个体工商户总体税负稳定增长。三是消除个体税收征管盲点。重点消除部分商品交易市场经营户应征税而未征税,或虽征税但征税面不足的盲点,重点消除对未达起征点户放任不管的盲点,重点消除享受减免税优惠政策的个体工商户放弃征管权的盲点。四是培植个体税收征管亮点。在巩固税收征管标准化示范市场、示范街道、示范乡镇创建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本系统、本单位征管实际,在个体工商户核定征收、以票控税、纳税评估等方面创特色,出精品,通过创新征管手段,打造税收征管新亮点。
(七)不断创新税收征管举措。一是完善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办法。主要是:调整联系服务企业数量,鉴于少数县区局领导干部岗位进行了调整,部分所联系服务企业发生了重大改组、改制等,各单位要对县区局领导干部所联系服务企业进行调整,并根据本单位纳税人征管现状,可考虑适当增加联系服务企业数量,由目前的1至2户调整为2至3户;落实联系服务职责,重点要建立县区局领导联系服务企业下户调研登记制度,印制全市统一的《科级干部联系服务企业记录本》,县区局领导干部每次下户调研或开展日常征收征管工作都应详细记录,包括下户工作时间、服务对象、工作内容、纳税人反映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等;建立经验交流平台,各单位4月份前在各县、区局内网开设《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经验交流》专栏,刊登本单位领导撰写的《2009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工作调研报告》。同时,从2010年起,每季刊登每位领导一篇工作报告,以提高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工作能力;加强日常管理监督,2010年3季度市局拟组织对每位联系服务企业领导所管企业的税收征管质量、税收征管资料和下户调研工作记录等进行一次检查,以此推动县区局领导干部联系服务企业工作。二是开展“一局一品”税收管理创新活动。坚持因地制宜、把握重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原则,由每个单位选择1至2个项目,通过创新管理手段,将其打造成具有本局鲜明特色的税收征管新亮点。根据市局下发的《开展“一局一品”税收管理创新活动实施方案》,活动共分五个阶段进行。目前,“一局一品”创新项目申报阶段已经结束,接下来,市局将对各单位上报的创新项目进行审核确定。各单位要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把特色项目做实、做强。在检查验收的基础上,市局将组织评选2010年“一局一品”税收管理创新优秀项目予以表彰。
三、做好征管工作的几点要求
今年的税收征管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狠抓落实,把加强征管的各项工作部署落实好、完成好。
(一)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全市各级国税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性和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紧迫性,防止和克服认为税收征管只是征管业务部门和分管领导的事的片面认识,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班子成员结合各自的工作职责协同抓;征管业部门要直接抓,其他职能部门结合部门职责配合抓,形成各级领导、各级机关、各个部门和全体干部都重视征管、研究征管,群策群力、齐抓共管的工作氛围和格局,增强征管工作合力。
(二)立足大局,协调配合。牢固树立征管工作全局“一盘棋”的思想,自觉服从服务于征管全局需要,认真落实征管工作制度、工作规程和工作要求,做到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加强沟通,增进理解,主动配合,齐心协力地推进税收征管工作,坚决杜绝推卸责任、推诿扯皮、功能内耗、影响征管质量和效率的狭隘行为。
(三)明确目标,落实责任。落实征管工作部署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口号上,征管工作的目标任务确定后,关键是通过一件一件具体的事去落到实处。各级国税机关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的要求,把加强征管工作的主要任务逐级逐项细化为具体的工作措施,把目标分解到单位、任务细化到岗位、责任明确到个人,逐一落实。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一线,加强对征管工作的指导协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联系实际,突出重点。认真领会上级加强征管工作的精神要求和决策意图,客观分析本单位征管工作现状,把上级的工作部署同自身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密切结合起来,把困扰征管工作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作为重点和关键,在上级统一部署的框架内,形成既体现上级总体要求,又切合自身实际的具体明晰的征管工作思路,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以点带面,整体推进。
(五)勇于创新,力求突破。加强税收征管是税务机关永恒的主题,建立科学、严密、高效、良性的税收征管运行机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作出长期的努力。在朝着这一目标努力的时候,各级国税机关都应以创新的精神,从自身的主客观条件出发,力求在加强税收征管方面、解决突出问题方面力求有新的举措,新的突破,新的成效。
同志们,目标已经制定,任务已经明确,让我们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求真务实,开拓进取,为推进全市国税系统税收征管工作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