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及参考用书

时间:2019-05-14 09:47: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年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及参考用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年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及参考用书》。

第一篇:2018年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及参考用书

2018年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及参考用书

634 公共管理学 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634 公共管理学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简答题 分值占60-70%;论述题 分值占30-40%。

考试大纲

第1章 公共管理导论

1、公共管理的本质、主体及其运行目标与方式;

2、公共管理何以成为当代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

3、新公共管理的主要内容;

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第2章 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变迁

1、公共管理的发展与变迁;

2、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与理论基础;

3、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

4、公共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3章 公共组织与公共管理

公共组织的内涵与特点;公共组织环境及其影响;公共组织的分类及各类公共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公共组织的行为方式及其特点;网络时代的内涵及其对公共组织的影响;网络时代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第4章 政府职能与政府失灵

政府职能的含义、特点及分类;现代政府基本职能定位及其边界;政府失灵的原因、表现及矫正。

第5章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公共政策工具的分类及其特点;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发展的价值取向;公共政策发展实现公共管理价值的途径。

第6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的内涵和特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殊性及其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及环节;中国《公务员法》的主要制度创新。

第7章 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管理

公共信息的内涵及其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职能、任务、意义及研究维度;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及意义;电子政府的含义及其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优化途径。

第8章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含义;绩效管理:政府再造的有效工具;成功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过程;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障碍及其克服

第9章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的内涵、特点及危害;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理念及主要对策;公共危机管理的系统与机制;公共危机的传统解决机制及其缺点;公共危机复合治理的内涵、特征、困境及解决办法。

第10章 公共管理与公民社会

第三部门的内涵及类型;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管理的优势与功能;公共精神的内涵及其意义;当代中国公共精神塑造的途径。

第11章 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公共权力的概念及特征;公共权力的异化;美国的分权理论及实践;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

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黄健荣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972公共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 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972 公共安全管理理论与方法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简答题 分值占60-70%;论述题 分值占30-40%。

考试大纲 第一章:引论

什么是突发事件;突发事件的类型;现代应急管理的概念;我国应急管理的现状

第二章:现代应急管理基础

风险管理的含义;现代应急管理的主要支撑学科;现代应急管理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

第三章:突发事件与应急管理的机理分析方法

突发事件的机理分析;运用原理性机理对2008年雪灾进行分析

第四章:应急管理的生命周期

基于现代应急管理的灾害应对过程;应急管理的主要阶段;应急响应的过程

第五章:应急管理中的评价

灾害损失评估的主要类型;基本内容和主要步骤;“可挽救性”和“可恢复性”评价的概念、对象;区域脆弱性及其评价

第六章:应急预案与应急体制法制和机制

应急预案的框架体系;应急预案的组成部分;应急预案管理的存在的挑战;应急体制的结构

第七章:现代应急管理中的公众心理与行为决策

突发事件中公众心理反应过度主要表现形式;公众恐慌的危害;公众恐慌的发生、发展、蔓延和转化应机理;突发事件中公众心理问题的应对

第八章:应急资金与资源管理

突发事件对公共财政的影响;公共财政应对突发事件中存在的问题;应急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第九章:应急动态管理

动态物资管理的主要内容;应急管理中的博弈关系;临机决策的特点和类型;临机决策的基础条件和决策过程;多部门联动的主要模式

参考书目

《现代应急管理理论与方法》,陈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9

939 公共安全管理综合 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939 公共安全管理综合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三、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四、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简答题 分值占60-70%;论述题 分值占30-40%。

考试大纲

1.现代应急管理的理论基础; 2.现代应急管理的核心问题; 3.典型的应急管理技术及其应用;

4.现代应急管理系统的子系统组成和功能组成; 5.应急管理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6.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及其应对策略; 7.突发事件的演变机理;

8.突发事件的终结机制及应对策略; 9.应急监控机制; 10.应急处置与协调机制; 11.物资补偿机制; 12.风险矩阵方法;

13.“可减缓性”、“可挽救性”与“可恢复性”评价 14.应急资源的分类及其主要来源; 15.应急人力资源管理; 16.应急资金管理; 17.应急物资管理; 18.应急能力评估;

19.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的机理分析和应对策略 20.重大传染病事件的机理分析和应对策略; 21.重大自然灾害的机理分析与应对策略。

参考书目

《现代应急管理应用与实践》,陈安主编,科学出版社2010 《现代应急管理技术与系统》,陈安主编,科学出版社 2011

967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 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967 公共安全风险管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简答题 分值占60-70%;论述题 分值占30-40%。

考试大纲

1.风险的概念和特征。

2.风险的构成要素及各要素之间的关系。3.风险管理的概念和作用。4.风险管理的程序

5.风险管理绩效评价的作用。6.风险识别的概念和特点。

7.风险识别的过程。

8.应用现场调查法识别风险时,现场调查和访问需要注意哪些问题。9.风险衡量的概念和作用。10.风险评价的概念和特点。11.风险规避的方式。12.风险预防的概念及方法。13.损失抑制的概念与方式。14.风险预防和损失抑制的区别。

15.工程物理法应用于风险预防时具体措施包括哪些方面。16.风险管理方案的内容及制定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7.从政府角度,自然灾害风险管理可采取的措施。18.政府风险管理的概念和特点。19.政府风险管理的程序和措施。

20.目前我国公共安全方面面临的风险挑战有哪些。

参考书目

《风险管理概论》,刘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979 公共安全预案编制 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979 公共安全预案编制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简答题 分值占60-70%;论述题 分值占30-40%。

考试大纲

第一章 应急预案概述

应急预案的概念和分类;应急预案的作用逻辑与功能;应急预案的性质与法律要求

第二章 应急预案管理概述

应急预案管理的概念与内容;应急预案管理的要求与方法 第三章 应急预案体系

美国的应急预案体系;我国当前的应急预案体系;我国应急预案体系的发展

第四章 应急预案的形式化描述与内容

应急预案的形式化描述;应急预案的结构、要素与内容

第五章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编制的要求和原则;应急预案编制的阶段与程序

第六章 应急预案的演练

应急预案演练的概念、意义与分类;应急预案演练的原则与目标;应急预案演练的程序与内容

第七章 应急预案的评估

应急预案评估的概念与内容;应急预案评估的方法

第八章 应急预案的衔接

应急预案衔接的概念、要求与内容;应急预案衔接的措施

参考书目

《应急预案管理》,李尧远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895 高等教育管理学

考试大纲及参考用书

考试科目:895 高等教育管理学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简答题 分值占60-70%;论述题 分值占30-40%。

考试大纲

1.高等教育管理系统

(1)高等教育管理系统的基本要素(2)高等教育管理系统的基本矛盾

(3)高等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

(4)高等教育管理的宏观控制

2.高等教育结构形式

(1)高等教育结构的基本形式(2)高等教育结构的特征(3)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分析 3.高等教育行政

(1)高等教育行政体制

(2)高等教育行政组织 4.高等教育政策

(1)高等教育政策制定(2)高等教育政策实施(3)高等教育政策评价 5.高等教育规划

(1)高等学校规划

(2)国内外高等教育规划概览 6.高等教育财政

(1)高等教育财政体制(2)高等教育投资与支出 7.高等教育改革

(1)高等教育改革的动因

(2)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历程(3)高等教育改革的原则(4)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5)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 8.高等学校组织管理

(1)高等学校领导体制

(2)高等学校组织结构(3)高等学校规章制度 9.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管理

(1)高等学校教学管理原则、内容与过程(2)高等学校课程设置与改革(3)高等学校招生与就业管理 10.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管理

(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和特点(2)高等学校科研管理的原则和内容(3)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学校活动(4)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产业管理 11.高等学校发展战略

(1)战略管理与高校发展(2)高校发展定位和目标建设

参考书目:

1.杨德广主编.《高等教育管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2.薛天祥主编.《高等教育管理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896教育学综合 考试大纲及参考用书

考试科目:896 教育学综合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简答题 分值占60-70%;论述题 分值占30-40%。

考试大纲 1.教育与人的发展

(1)影响人的发展的基本因素(2)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 2.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的社会制约性(2)教育的社会功能 3.教育制度

(1)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2)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3)现代学校制度的变革趋势 4.课程

(1)几种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的主张(2)影响课程变革的重要因素(3)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4)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念、目标及内容 5.教学

(1)教学原则与方法

(2)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的主要内容(3)三种常用的教学设计模式的特点 6.教育改革与发展

(1)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的特点(2)21世纪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 6.高等教育政策

高等教育政策制定、实施与评价 7.高等教育规划

高等教育规划方法、制定与实施 8.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活动管理

(1)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任务和特点(2)科研管理的原则和内容

(3)高校知识产权管理和学术活动规范(4)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科技产业管理 9.高等学校发展战略

(1)战略管理与高校发展(2)高校发展定位

参考书目:

1.王道俊、郭文安主编.《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2.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学基础》.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3.杨德广主编.《高等教育管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898外国教育史 考试大纲及参考用书

考试科目:898外国教育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简答题 分值占60-70%;论述题 分值占30-40%。

考试大纲

(一)中世纪后期西欧的教育 经院哲学与中世纪大学

(二)近代教育史

1.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 2.近代各国教育概况

(1)19世纪英国新式高等教育机构的创建与大学推广运动(2)19世纪德国柏林大学的创建与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3)19世纪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与确立

3.近代教育思想

(1)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2)卢梭的教育思想(3)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三)现代教育

1.欧洲新教育运动 2.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 3.杜威的教育思想 4.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 5.凯洛夫的教育思想 6.终身教育思潮

7.20世纪后期英国的教育 8.20世纪后期美国的教育

参考书目:

贺国庆、于洪波、朱文富主编.《外国教育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012)年版。

897中国教育史 考试大纲及参考用书

考试科目:897中国教育史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结构:简答题 分值占60-70%;论述题 分值占30-40%。

考试大纲

1.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2.封建国家教育体制的完备

(1)科举制度的建立(2)韩愈的教育思想

3.理学教育思想和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1)科举制度的演变与学校教育的改革(2)书院的发展 4.中国教育的近代转折

(1)洋务教育的创立和发展

(2)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5.近代教育体系的建立

(1)“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

(2)清末教育新政与近代教育制度的建立 7.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

(1)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验(2)1922年“新学制” 8.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探索

(1)杨贤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试验

(4)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

参考书目:

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二篇: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

硕士研究生(有机化学专业初试)入学考试大纲

课程名称:化学基础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1、掌握无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

2、掌握分析化学中各类分析方法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局限性,正确处理分析数据与信息,并具有选择分析化学方法、正确判断和表达分析结果的能力。

3、掌握物理化学课程中重要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并掌握其含义及适用范围。掌握物理化学的公式应用及应用条件,概念要明确,计算题要求思路正确,步骤简明。

二、考试内容及复习范围

无机、分析化学部分

1.物质结构简介

1)了解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能量的量子化、波粒二象性。

2)了解原子轨道、波函数、概率、概率密度、电子云的概念,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布特征。重点掌握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n、l、m、ms)的物理意义、取值规律和合理组合。

3)根据电子排布的三个原则和能级组概念,掌握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并根据电子排布的价电子构型,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周期、族、区)及有关性质。

4)了解电离能、电子亲和能和电负性等概念及其一般递变规律。

5)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理论要点。重点掌握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空间构型及分子极性的关系。

6)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性质。

7)熟悉和掌握晶体的内部结构和基本类型,以及离子键和离子晶体,金属键和金属晶体。

2.滴定分析概述

1)了解有关误差的几个基本概念: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准确度、精密度等。

2)了解误差的来源、特点、消除及减免、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措施和方法,掌握各种误差的计算(绝对误差、相对误差、绝对偏差、相对偏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变动系数)。

3)掌握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了解置信区间与置信度的概念及计算。

4)掌握可疑值的取舍方法(Q检验法、G检验法)。了解显著性检验方法(F检验法、t检验法)。

5)掌握滴定分析基本原理,掌握有关滴定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单元、标准溶液、基准物质、滴定、标定、化学计量点、滴定终点、滴定误差、指示剂等)与计算方法。

6)掌握标准溶液的浓度计算(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掌握常用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方法。

3.酸碱平衡和酸碱滴定法

1)掌握酸碱质子理论。

2)掌握弱酸碱的解离平衡,掌握各种酸碱体系的酸度计算公式,并掌握近似计算的条件。

熟练掌握各种酸碱体系的酸度计算最简式。

3)掌握影响酸碱解离平衡移动的主要因素。掌握介质酸度对弱酸碱存在型体的分布影响及

分布系数的计算。

4)掌握缓冲溶液的性质、组成、酸度的近似计算及配制。

5)掌握酸碱滴定原理、指示剂变色原理、变色范围及指示剂的选择原则。

6)掌握一元强(弱)酸碱的滴定曲线计算(滴定突跃、化学计量点、指示剂的选择)。掌

握多元弱酸碱滴定的化学计量点的计算和指示剂的选择。

7)了解影响突跃范围的因素,掌握弱酸碱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以及多元酸碱能被准确滴

定及分步滴定的条件。

8)掌握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的原理和计算。

4.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测定法

1)掌握溶度积概念,熟悉溶度积与溶解度的相互换算。

2)掌握难溶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及其计算,熟练运用溶度积规则判断沉淀的生成和

溶解,掌握分步沉淀和沉淀转化的计算。

3)熟悉Mohr法、Volhard法、Fajans法的基本原理、指示剂及应用条件。

4)掌握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均匀沉淀法,掌握换算因数及在重量分析法中的应用。

5.氧化还原反应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1)熟练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了解原电池和电极电位的基本原理;掌握电池符号的书写规则。

3)理解标准电极电位的意义;能应用标准电极电位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和计算

标准平衡常数。

4)熟练运用能斯特方程式计算非标准态下的电极电位,判断非标准状态下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

5)掌握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基本原理;了解用氧化还原滴定法准确滴定的判据;掌握对称电

对的化学计量点的电位计算。

6)掌握常用氧化还原指示剂的类型及指示滴定终点的原理。

7)掌握重要的氧化还原滴定法(KMnO4法、K2Cr2O7法和碘量法)的基本原理、标准溶

液的标定方法、滴定条件及应用。

6.配位化合物与络合滴定法

1)掌握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系统命名。

2)运用价键理论判断配合物的杂化类型和空间构型。

3)掌握利用稳定常数进行配合物平衡的有关计算。

4)掌握配位滴定原理;掌握配位滴定的最高允许酸度和最低允许酸度的计算。掌握配位滴

定适宜酸度的选择。

5)掌握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络合物时的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掌握指示

剂的使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封闭现象、僵化现象、氧化变质等)。

6)掌握单一金属离子的滴定条件及多个离子分步滴定的条件

7.电位分析

1)了解电位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理解工作电池、参比电极和指示电极的概念。

2)了解各类金属基电极的基本构造和原理。掌握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重点掌握pH玻璃电极和氟离子选择电极的构造、工作原理及使用条件。

3)掌握直接电位的基本原理和定量方法(标准曲线法、标准加入法及直接比较法)。

4)掌握电位滴定法的终点确定方法(E-V曲线法、一级微商法和二级微商法的计算)。

8.吸光光度法

1)了解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本质和特点。

2)掌握光的吸收定律—郎伯-比耳定律。了解吸收曲线的特点。掌握运用吸收曲线和吸收

定律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法、标准曲线法)

3)掌握吸收定律的使用条件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4)了解分光光度计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

物理化学部分

1、化学热力学部分

1)了解热力学方法的特点及基本概念和应用

2)熟练热力学第一定律在热化学和理想气体及相变过程的应用。

3)理解热力学第二、第三定律的文字叙述及数学表达式。

4)熟练掌握热力学函数Q、W、ΔU、ΔH、ΔS、ΔG、ΔA的计算方法。

5)热力学基本方程、克拉佩龙-克劳修斯方程。

2、溶液

1)了解偏摩尔量与化学势的定义及物理意义。

2)拉乌尔定律和亨利定律的应用。

3)理想溶液与理想稀溶液的概念和性质。

4)熟练稀溶液的依数性的内容及应用。

3、相平衡

1)相律的应用,单组分系统相图。

2)杠杆规则,蒸馏原理。

3)二组分系统典型相图的特点及应用。

4)热分析法在相图绘制中的应用。

4、化学平衡

1)等温方程及标准平衡常数。

2)复相反应

3)化学平衡热力学平衡常数获得方法及反应耦合的意义。

4)温度、压力、惰性气体等各种因素对平衡的影响。

5、电化学

1)了解法拉弟定律,迁移数、电导率、摩尔电导率的意义,熟悉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及电导

测定的应用,掌握电解质的离子平均活度系数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2)能根据简单的化学反应来设计电池,对所给的电池能正确写出电极反应与电池反应并计

算其电动势。熟练电池电动势的测定及应用。

3)了解浓差电池的特点及应用。

6、化学动力学

1)掌握化学动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级数反应,三种典型复杂反应的特点和反

应速率与浓度关系的微分式。

2)熟练复杂反应近似处理方法。

3)明确温度、活化能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了解碰撞理论和过渡态理论要点。

三、主要参考书

《无机化学》(第四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分析化学》(第四版),武汉大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物理化学》(第四版),南京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傅献彩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四、试卷题型及记分

题型:判断题,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

记分:无机、分析化学合卷,占50%。物理化学占50%。

第三篇: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计算机基础

考试科目代码:[854]

本考试科目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包括数据结构与计算机组成原理两部分,每部分各75分。

数据结构部分(75分)

一、考试要求

1.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基本概念、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及操作算法,并能灵活运用;能够利用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本知识,为应用问题设计有效的数据结构和算法;能够分析算法的复杂性。

2.要求能够用C/C++/Java等程序设计语言描述数据结构和算法。

注:考试内容范围主要以参考书目1为标准,带*号部分不在考试范围之内。

二、考试内容

1)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概念

a:数据结构与算法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

b: 算法及其复杂性分析

2)线性表

a:线性结构及其操作算法

b: 线性表的应用

3)树与二叉树

a:二叉树的定义、性质、表示、遍历算法

b: 树的表示、操作算法

c: 森林与二叉树关系

d: 树与二叉树的应用

4)图及其相关算法

a:图的相关概念

b: 图的存储结构与搜索算法

c: 图的应用

5)查找与排序

a:查找与排序的相关概念

b:典型算法的描述及复杂性分析

c:查找与排序算法的应用

6)外部排序与文件

a:外部排序的相关概念及其基本方法

b:文件的组织方式、特点及应用

三、试卷结构

1)题型结构

a:填空题(0—15分)

b:选择题(0—30分)

c:简答题(0—30分)

d:算法设计题(0—30分)

注:题型分数在以上范围内浮动,总分为75分

2)注意事项

算法设计题,必须包含算法的基本思想、存储结构设计和算法的描述

四、参考书目

1.廖明宏,郭福顺,张岩,李秀坤,数据结构与算法(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11

2.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09

计算机组成原理部分(75分)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组成原理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的基本结构,计算机部件的基本组成,领会各部件的联系及各部件与计算机系统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具备较强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1)总线

a: 总线的基本概念

b: 总线的分类和结构

c: 总线控制逻辑

2)存储器

a:存储器的分类

b: 各类存储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c: 存储器与其他部件的联系

d: 存储器系统的层次结构

3)运算器和运算方法

a: 数在计算机中的表示

b: 定点运算和浮点运算

c: 算术逻辑单元的工作原理

4)控制器

a: 指令系统原理

b: CPU的基本结构

c: 控制单元的功能和原理

d: 控制单元的两种设计方法

5)输入输出系统

a: I/O访问的基本原理

b: I/O接口的原理

c: I/O和主机交换信息的控制方式

三、试卷题型结构

a: 填空题(0-25分)

b: 简答题(0-30分)

c: 综合题(0-30分)

四、参考书目

1. 唐朔飞,计算机组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唐朔飞,计算机组成原理--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9出版

1:投诉信

Dear_______,I am.(自我介绍)I feel bad to trouble you but I am afraid that I have to make

a complaint about_______.The reason for my dissatisfaction is ______________(总体介绍).In the first place,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怨的第一个方面).In addit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怨的第二个方面).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I find it ___(感觉)t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抱怨的方面给你带来的后果).I appreciate it very much if you could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建议和请求), preferably __________(进一步的要求), and I would like to have this matter settled by ______(设定解决事情最后期限).Thank you for your consideration and I will be looking forward to your reply.Yours sincerely

Li Ming

2:询问信Dear ______,I a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我介绍).I am writing to see if it is possible for you to provide me with information regarding_______.(要询问的内容)

First of all, what a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个问题)Secondly, when will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问题)Thirdly, is _________________?(第三个问题)

I would also like to inqui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最重要的问题单独成段).C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 send me some relevant booklets on the above-mentioned aspects?

Thank you for you kindness, and your prompt attention to this letter will be highly appreciated.Yours sincerely

Li Ming

3:请求信Dear___________,I am writing to formally request to___________(请求的内容)

The reason for ______________is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原因).I________, so I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细节)

I would also like to reques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进一步的要求).I am sorry for any inconvenience I have caused.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to these requests.If you have any questions, do not hesitate to contact me at____________(电话号码).I look forward to a favorable reply.Yours sincerely

Li Ming

4:道歉信Dear ___________,I am truly sorry tha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歉的原因).The reason is tha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介绍原因)Once again, I am sorry for any inconvenience caused.Hope you can accept my apologies and understand my situation.Yours sincerely

Li Ming

5:感谢信

Dear______,I am writing to extend my sincere gratitude for __________________(感谢的原因).If it had not been for your assistance in __________________(对方给你的具体帮助), I fear that I would have been___________________(没有对方帮助时的后果).Every one agrees that it was you wh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细节).Again, I would like to express my warm thanks to you!Please accept my gratitude.Yours sincerely

Li Ming

6:建议信

Dear ___________,You have asked me for my advice with regard to _______, and I will try to make some conductive suggestions here.In my humble opinion, you would be wise to take the following actions:_________________(建议的内容)

I hope you will find these proposals useful, and I would be ready to discuss this matter with you to further details.Good Luck with your_______(祝愿)

Yours sincerely

Li Ming

7:求职信Dear Sir or Madam,I write this letter to apply for the position that you have advertised in____________(报纸名称)of________(广告发布时间).Not only do I have the qualifications for this job, but I also have the right personality for a __________(工作名称).In the one han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个原因).On the other han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原因).Should you grant me a personal interview, I would be most grateful.If you need to know more about me, please feel free to contact me at any time at _______________(电话号码)

Thank you for considering my application, and I am looking forward to meeting you.Yours sincerely

Li Ming

8:邀请信

Dear________,There will a ________________(内容)at/in________________(地点)on___________(时间).We would be honored to have you there with us.The occasion will start at ___________(具体时间).This will be followed by a _______(进一步的安排).At around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安排)

I really hope you can make it.RSVP before ____________(通知你的最后期限)Yours sincerely

Li Ming

第四篇: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电路与数字电子技术

考试科目代码:[827]

一、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掌握电路和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定律,并且能灵活运用,具备较强的分析、设计与解决电路与数字电子电路问题的能力。

二、考试内容

(一)电路部分(60%)直流电路

(1)基本概念和电路元件:参考方向,电功率和电能量,基尔霍夫定律。电阻、电容、电感、电压源、电流源、受控源、理想变压器、互感等元件特性及其电压电流关系。(2)星-三角等效变换,支路电流法,回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

(3)叠加定理,齐性定理,戴维南和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互易定理,特勒根定理。2 交流电路

(1)正弦电路中有效值、瞬时值,正弦量的相量,相量图,电路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阻抗和导纳,正弦电流电路的分析计算,含互感电路的计算(互感电压、同名端、串联、并联、互感消去),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和复功率,功率表的使用,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2)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平均功率,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3)串联谐振和并联谐振条件、特点,谐振电路的分析计算。

(4)三相电路的连接方式,对称三相电路线电压、线电流、相电压、相电流及功率的计算, 简单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暂态电路

(1)线性电路的时域分析:换路定则,阶跃函数和冲激函数,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用三要素法求一阶电路的全响应,一阶电路冲激响应的计算,状态方程。(2)线性电路的复频域分析:复频域中的电路模型,用拉氏变换求解电路暂态过程,复频域中的网络函数。4 二端口网络:

(1)二端口网络四种参数(阻抗、导纳、传输、混合)方程的计算(2)二端口网络的T型和型等效电路,二端口网络的联接。

(3)二端口网络(包括有载二端口、有源二端口)端口电压、电流的计算。

(二)数字电子技术部分(40%)逻辑代数基础

(1)逻辑代数中的基本概念:逻辑变量、逻辑运算和逻辑函数等;(2)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形式定理和基本规则;(3)最小项与最大项的定义和性质;

(4)逻辑函数的逻辑式、真值表、逻辑图和卡诺图表示法;(5)采用代数法和卡诺图法化简逻辑函数。2 集成逻辑门

(1)TTL与非门结构、功能、特性曲线和参数;

(2)集电极开路门(OC门)电路结构、原理及应用;(3)三态门电路结构、原理和应用;

(4)CMOS反相器的结构、原理及特性;

(5)CMOS传输门的结构、原理及应用;(6)CMOS门与TTL门的比较。3 组合逻辑电路

(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3)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全加器、译码器、编码器、数据选择器和数码比较器)的原理、功能和应用;(4)竞争与冒险。4 触发器和定时器

(1)基本RS触发器的逻辑功能;

(2)时钟触发器的逻辑功能;时钟触发器的表示方法:逻辑符号、真值表、激励表、状态转换图和特征方程;(3)555定时器及其应用,包括单稳态触发器、多谐振荡器、施密特触发器和压控振荡器。5 时序逻辑电路

(1)时序逻辑电路的表示方法:真值表、状态转换图、状态方程和波形图;(2)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和设计方法;(3)寄存器、计数器的分析与设计;

(4)常用集成时序逻辑器件的逻辑功能及应用。6 数模与模数转换器

(1)数模转换器(D/A)基本概念(2)模数转换器(A / D)基本概念 三.试卷结构 题型结构

(1)电路:填空题,计算题。

(2)数字电子技术:填空与选择;简答题;分析题;设计题。2 内容结构(1)电路

直流电路:18%;交流电路:21%;暂态电路:15%,二端口网络:6%。(2)数字电子技术

逻辑代数基础:3%;集成逻辑门5%;组合逻辑电路10%;触发器和定时器8%;时序逻辑电路11%;数模与模数转换器3%。

四.参考书目 电路

(1)教材:

孙立山,陈希有,《电路理论基础(第四版)》,高教出版社,2013年 齐超,刘洪臣,王竹萍,《工程电路分析基础》,高教出版社,2016年 邱关源,罗先觉,《电路(第五版)》,高教出版社,2006年(2)参考资料:

孙立山,《电路考研大串讲》,科学出版社,2006年

电路(上),中国大学MOOC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电路 2 数字电子技术

(1)杨春玲,王淑娟.《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2)阎

石,《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3)康华光,《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4)杨春玲,陶隽源.《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及习题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5)王淑娟,《数字电子技术基础学习指导与考研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第3次印刷)3

第五篇: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18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渗流物理 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150分

一、考试要求:

要求掌握油层物理及渗流力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实际问题。试卷结构一般如下:

a.基本概念题;b.填空判断;c.分析简答题(包括绘简图);d.推导计算题。

二、考试内容:

(一)油层物理要求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储层流体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储层烃类的组成及分类

石油的化学组成及分类、天然气的化学组成及分类。

第二节 储层烃类的相态特征

有关相态的基本概念;单、双、多组分体系的相态特征、相图的应用;典型油气藏相态特征。

第三节 油气系统的溶解与分离

亨利定律、天然气在原油中的溶解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相态方程的推导及其应用;平衡常数定义及确定方法,理想溶液平衡常数及应用;油气分离方式、特点及多级分离计算。

第四节 天然气的高压物性

天然气的基本物性参数(组成、视分子量,相对密度,压缩系数,体积系数,压缩因子,天然气粘度)定义、特点及其应用;天然气状态方程(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压缩因子状态方程)及其应用;对应状态定律、天然气压缩因子图版的应用。

第五节 地层油的高压物性

地层油基本物性参数(溶解汽油比、体积系数、两相体积系数,密度及相对密度、压缩系数、粘度)的定义、随压力的变化及其应用;地层油PVT测试中闪蒸脱气、微分脱气、多级脱气原理及主要测试参数;凝析气PVT测试中定质量、定体积测试的原理及主要测试参数。

第六节 地层水的高压物性

地层水矿化度和硬度定义,地层水分类方法。第二章 储层岩石的物理性质

第一节 岩石的骨架性质

粒度组成定义、测试及表示方法,不均匀系数、分选系数定义;比面。

第二节 储层岩石的孔隙度

储层岩石的孔隙结构(孔隙、喉道、孔喉比、配位数、迂曲度等)相关参数定义;储层岩石孔隙度定义、计算、影响因素及测定方法;储层岩石的压缩性。

第三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性

达西定律、达西公式的推广;气测渗透率原理、计算及特点;常规岩心气体渗透率的实验测试方法;非均质储层岩石渗透率计算。

第四节 储层流体饱和度

流体饱和度的定义、测试方法及原理。

第五节 岩石的胶结物及其胶结类型

常见粘土矿物结构,不同粘土矿物对储层的潜在影响;灰质及硫酸盐胶结特点;岩石的胶结类型;储层敏感性的基本定义。

第六节 毛管渗流模型及其应用

泊谡叶(Poseuille)公式推导;岩石渗透率、比面与平均毛管半径的关系推导及应用。第三章 饱和多相流体的油藏岩石的渗流特性

第一节 油藏流体的界面张力

界面能定义及影响因素;界面张力定义、影响因素、测定方法及主要原理;吸附概念、气液界面吸附特点。

第二节 油藏岩石的润湿性及油水分布

润湿的概念、衡量标准、规律;润湿反转概念及特点;储层岩石的润湿性及其影响因素;润湿滞后;岩石润湿性的测定方法及其基本原理;岩石孔隙中流体分布特点,吸吮过程、驱替过程概念。

第三节 油藏岩石的毛管力

毛管力定义、毛管中气-液界面、液-液界面毛管压力公式推导及其应用;任意曲面的附加压力公式、贾敏效应;毛管力曲线测定原理、曲线特征及特征参数;毛管力曲线的应用。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相对渗透率

绝对、有效、相对渗透率;两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影响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因素;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应用。

第四章 提高原油采收率机理及应用

第一节 采收率及其影响因素

天然驱动方式、驱油能量及采收率预测及对比;波及系数、洗油效率概念及其与采收率的关系,影响采收率的因素。

第二节 提高采收率方法简介

各种提高原油采收率方法的机理。

(二)渗流力学部分要求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 渗流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

第一节 油气藏及其简化

油气藏定义及类型;油气藏在渗流力学中的简化。

第二节 多孔介质及连续介质场

多孔介质的概念、孔隙结构分类和基本特点;连续多孔介质及介质场。

第三节 渗流过程中的力学分析及驱动类型

力学分析、与油藏有关的压力概念。

第四节 渗流的基本规律和渗流方式 渗流的基本规律;渗流速度、真实速度的定义及二者关系;基本的渗流方式。

第五节 非线性渗流规律

非线性渗流;非线性渗流的判断方法;非线性渗流规律的表达方式。

第六节 在低速下的渗流规律

吸附膜和水化膜对渗流的影响;气体滑脱效应对渗流的影响。

第二章 油气渗流的数学模型

第一节 建立油气渗流数学模型的原则

建立油气渗流数学模型的基础;油气渗流数学模型的一般结构;建立油气渗流数学模型的步骤。

第二节 运动方程

线性渗流时运动方程的表达方式。

第三节 状态方程

液体、气体、岩石的状态方程。

第四节 质量守恒方程

质量守恒原理;单相渗流的连续性方程及推导;两相渗流的连续性方程。

第五节 典型油气渗流微分方程的推导

单相不可压缩液体稳定渗流、弹性多孔介质单相微可压缩液体不稳定渗流的基本微分方程推导及适用条件;油水两相渗流的基本微分方程推导及适用条件。

第六节 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

数学模型的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三类边界条件的定义;要求能够写出典型的完整渗流数学模型。

第三章 单相液体稳定渗流理论

相关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单相液体稳定渗流基本方程的解及其应用

单向流、平面径向流及球面向心流的压力和产量公式推导;流线、等压线及渗流场图;平均地层压力公式的推导;渗透率突变情况下的产量及压力公式推导。

第二节 井的不完善性及对渗流的影响

完善井与不完善井的概念;不完善井类型;评价不完善性对产量影响的方法。

第三节 油井的不稳定试井

稳定试井的概念及用途;采油指数的概念;采油指示曲线的常见类型及原因。

第四节 势的叠加和多井干扰理论

多井干扰现象及压降叠加原理;势的叠加原理;渗流速度的合成原则。

第五节 势的叠加原理的典型应用

势的叠加原理在等产量一源一汇、等产量两汇及多井情况下的应用。

第六节 考虑边界效应的镜像反映法

边界效应,汇源反映法、汇点反映法的原理及方法;镜像反映法的原则及其应用。

第七节 复势理论在平面渗流问题中的应用 势函数、流函数、复势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互求;复势叠加原理及其应用。

第八节平面渗流场的保角变换方法

保角变换原理;已知特殊渗流情况的变换函数,求解其渗流规律。

第九节 等值渗流阻力法

水电相似原理;等值渗流阻力法在多井排上的应用(步骤及阻力计算)。第四章 弹性微可压缩液体的不稳定渗流理论

第一节 弹性不稳定渗流的物理过程

水压弹性驱动和封闭弹性驱动两种情况下压力传播的阶段划分、各阶段特点及能量来源;拟稳态的概念及特征。

第二节 弹性不稳定渗流无限大地层典型解

无限大地层典型解的求解思路;无限大地层典型解的形式、适用条件、简化条件及简化形式。

第三节 弹性不稳定渗流有界地层典型解

弹性不稳定渗流有界地层典型解的求解思路。

第四节 弹性不稳定渗流的叠加和映射

弹性不稳定渗流的叠加和映射原理及其应用。

第五节 圆形封闭地层中心一口井拟稳态时的近似解

拟稳态的近似求解方法;要求能够写出拟稳态的产量公式。

第七节 油井的不稳定试井

不稳定试井的概念及用途;不稳定试井分析方法的分类;开井压力降落试井的概念、原理及可求解的参数;关井压力恢复试井的概念、原理及可求解的参数;影响实测压力恢复曲线形状的因素。第五章 气体渗流理论

(只要求基本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气体渗流的数学模型

气体渗流数学模型的假设条件和形式。

第二节 气体的稳定渗流

气体稳定渗流单向流和平面径向流解的应用。

第三节 气井的稳定试井

气井的二项式和指数式公式及应用;绝对无阻流量的定义。

第四节 气体不稳定渗流微分方程的典型解

无限大地层定产量解、圆形封闭地层中心井定产量解、定压外边界圆形地层中心井定产量解的应用。

第五节 气井的不稳定试井

压力降落试井、压力恢复试井的原理及可求解的参数。第六章 油水两相渗流理论

第一节 油水两相渗流的基本微分方程

考虑毛管力、不考虑毛管力及考虑重力三种条件下的基本微分方程及各自的适用条件。

第二节 活塞式水驱油

活塞式水驱油的定义;单向流和平面径向流两种情况的产量公式和油水界面移动到任意点的时间公式。

第三节 非活塞式水驱油

水驱油的非活塞性及其影响因素;油水两相水驱油理论及其应用;油水两相区的渗流阻力及产量变化规律。第七章 油气两相渗流理论

(只要求基本概念及理论)

第一节 油气两相渗流的物理过程

油气两相渗流的阶段划分;各阶段特征及原因。

第二节 油气两相渗流的数学模型

油气两相渗流数学模型的假设条件及形式。

第三节 油气两相稳定渗流

油气两相稳定渗流的生产气油比的特点;H函数的定义及意义;油气两相稳定渗流产量公式的应用。

第四节 油气两相不稳定渗流

马斯凯特法的基本假设;含油饱和度和地层压力的变化规律;稳态逐次替换法的求解思路。

三、参考书目

1、李爱芬.油层物理学[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1年10月.(主要参考)

2、秦积舜,李爱芬.油层物理学[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3年或2006年12月.3、张建国,杜殿发,侯健等.油气渗流力学[M].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主要参考)

下载2018年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及参考用书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年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及参考用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