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全建筑管理工作要点
2018年全省建筑管理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和湖南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国和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以推进建筑业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深入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夯实质量安全基础,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服务行业转型升级,促进我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力争全年建筑业总产值突破920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外拓产值3080亿元,同比增长10%左右;实现增加值2450亿元,同比增长8%左右。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0.5以内,争创鲁班奖工程4项、芙蓉奖工程70项、省优质工程200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98.5%以上。
三、工作措施
(一)推进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夯实质量安全基础 1.落实工程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一是落实建设单位首要责任,坚决打击不具备质量安全基本条件,未领取施工许可,擅自开工的建设行为。二是落实施工单位对在建项目的质量安全管控责任,严厉查处不落实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的基础条 件和重大危险源识别管控不到位的行为,重点抓好《湖南省建筑施工项目经理质量安全违法违规行为记分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贯彻落实。三是落实监理单位责任,建立监理报告制度,开展监理单位向政府报告质量安全监理情况的试点。四是落实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责任,开展检测行业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假试样、假数据、假报告”等弄虚作假行为。
2.提升项目管理水平。一是继续严格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化考评工作,进一步完善工程项目监管信息平台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模块,实现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季度得分的自动统计和及时发布,加大对各地考评符合性的抽查力度。二是制定全省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标准化考评办法,推动质量行为规范化和工程实体质量控制程序化。三是强化成果运用。强化质量和安全标准化考评结果在项目招投标、诚信评价、评先推优、保险费率浮动等方面应用;强化示范引领和样板引路,组织开展1-2次全省安全和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的现场观摩活动。
3.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一是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建设全周期的集成应用。二是推动建筑企业研发推广“互联网+智慧工地管理系统”,推进建筑铝模板等绿色施工技术应用,提高技术创新对产业发展和工程建设的贡献率。三是研究出台有关政策措施,进一步规范城市建筑垃圾管理,促进资源化利用。4.健全监督管理机制。一是落实重大事故隐患治理“一单四制”制度,完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二是完善“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工作机制,提升监督执法效能。三是抓好《湖南省质量安全监督机构验证考核细则》的贯彻落实,督促监督机构健全管理体系,落实一线监督人员绩效考核责任。四是抓好监督规范化层级考核,强化责任追究。重点加大基层县区、园区、开发区监督人员监督工作规范化考核力度,对考核不合格的机构和监督人员严格落实奖惩和责任追究。五是继续全面推动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险,充分发挥防灾防损作用,结合实际开展防灾防损工作。
5.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专项治理。一是持续深入开展深基坑、脚手架、模板支架、建筑起重机械、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批和落实情况、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等专项整治。二是定期开展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形势分析,及时针对辖区内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三是继续深入开展房屋建筑特别是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抓好《湖南省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细则》的贯彻落实,严厉打击出具虚假报告等行为,进一步规范生产质量管理、检验、验收以及施工质量控制行为,落实质量责任。四是建立常态化建筑施工扬尘防治机制,推动建筑施工扬尘防治管理示例图集的推广应用,突出抓好长株潭大气污染防治特护期住建领域扬尘防治责任落实。6.强化督查和目标管理考核。一是继续推行一、三季度以工程质量安全为主的集中督查和二、四季度以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和建筑管理工作为主的层级督查工作模式;强化特护时期和重点地区的专项督查和明察暗访工作,对工作落实不到位的地区和企业实施差别化管理。二是深化层级目标管理考核。市州要全面开展对县区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对考核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要专函督查和约谈。三是强化目标管理考核结果运用。专函督办监督保证体系存在的突出问题,集中约谈隐患突出的地区,对于屡次整改不到位或拒不整改的,报请省安委挂牌督办,并将有关情况抄报纪检监察部门启动追责程序。
(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
7.全面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一是制定出台我省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建立信用信息认定、采集、交换、公开、评价、使用及监管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基于信用信息的市场监管体系。二是各地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和工作措施,全面开展本地区的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三是依法依规公开建筑企业和执(从)业人员建筑市场信用信息,定期发布全省建筑市场违法违规不良行为记录和“红黑名单”。
8.提升建筑市场监管信息化水平。建设“湖南省建筑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湖南省建筑市场和工程质量安全 监管一体化平台”功能,实现有关行政事项信息化管理、信用信息实时采集发布等功能,促进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诚信库互联互通。
9.强化建筑市场监管执法。一是继续深化“打非治违”。通过深入开展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打非治违百日行动”,确保辖区内具备质量安全基本条件的项目,特别是“双修双改”整体工作中涉及的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保障性住房项目、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易地扶贫集中安置项目等纳入质量安全监管,并严格执法,集中整治当前表现突出的非法违法建设问题。二是坚决打击“三包一挂”违法行为,各地应对辖区内监管的项目进行全面排查,重点检查因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等被投诉的项目、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项目、因拖欠农民工工资被投诉的项目,做到问题跟踪整改到位,违法事实查处到位,典型案件曝光到位。三是重点打击建筑工程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行为,严厉查处违规设立、应返违法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的行为。
10.加强造价市场监管。加强工程造价计价依据执行情况检查,依法查处违反计价规范强制性条款的相关责任主体。出台《湖南省建设工程分阶段结算管理办法》,强化过程结算和工程竣工结算备案管理。
11.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导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调研与统计分析,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 进一步健全企业和从业人员行为准则,维护行业行为秩序,促进企业诚信经营。
(三)服务行业转型升级
12.推进建筑业简政放权改革。在建筑业行政审批中,推动“无纸化评审”、“审批零接触”、“最多跑一次”等改革,凡可通过相关网站核实信息的,不得再要求企业提供证明材料,社会保险的书面证明材料改为申报企业承诺制。
13.进一步减轻行业负担。一是完善我省建设工程施工承包合同担保制度,积极培育工程担保市场。二是推行投标保证金承诺制,探索以投标人承诺的方式提交投标担保。三是继续深入做好工程建设领域保证金清理规范工作,引导建筑业企业以银行保函、工程担保或工程保证保险等形式代替相应担保范围内的法定保证金。四是持续在我省工业园区等地开展“先建后验”改革试点,优化企业投资项目报建审批流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14.推动劳务用工管理模式创新。一是推动建筑劳务用工实名制管理,加强对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施工现场维权信息公示制度、银行代发工资制度落实情况的监管,建立全省建筑工人信息库,探索形成建筑劳务用工“大数据”管理模式。二是打造全省建筑劳务市场供需对接平台,大力扶植以工序工种为主的专业作业企业发展,助推建筑工人就业创业。15.推动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和建造方式创新。一是推进施工企业和监理企业参与工程总承包模式和全过程工程咨询试点工作,完善配套政策措施,提高工程建设质量和效益,提升企业竞争力。二是进一步完善装配式建筑质量安全监督保证体系,服务“装配式建筑品牌强省”建设。
16.推进建筑业企业走出去。一是成立我省建筑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围绕我省具有比较优势的装配式建筑、中低速磁悬浮建设、水(火)电站建设、公路桥梁建设等领域打造若干产业集群,推动企业“抱团外拓”。二是积极牵线搭桥,支持省内优势建筑业企业与中央企业建立经营协作关系,鼓励省内大型建筑业企业带动中小企业企业形成优势互补的战略合作体,推动企业“合作外拓”。三是积极联合商务、财政、税务、金融等部门,在宣传推介、信息发布、项目对接、融资支持、风险防范等方面加强对建筑业企业的服务与帮扶,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扶持政策,及时协调解决企业问题。
17.支持建筑业企业做强做精发展。一是引导我省大型建筑业企业经营规模化和管理现代化。鼓励我省建筑业企业将建造能力与资本运作能力、设施运营能力整合,提高融资建设运营一体化能力,积极推动国家开发银行对我省大型建筑业集团企业作为社会资本参与PPP项目提供长期、大额、成本较低的资金支持。支持企业开展管理模式创新,提升精细化、标准化、信息化的管理水平。二是组织开展“建筑强企”命名活动,积极宣传建筑强企的改革发展经验,并专项表彰奖励、专门的政策支持,引导企业转变发展观念,从规模效益观向质量效益观转变,着力提升建筑产品品质,打造“湖湘建造”品牌企业。三是开展“建筑业人才培训百千万工程”,联合人社部门,从2018年起,分四年每年培训我省一百名建筑业企业职业经理人和一百名建筑师、一千名项目经理、十万名技术工人,加快培育符合十九大精神和适应建筑业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职业经理人队伍、专业人才队伍和产业工人队伍。四是继续通过“鲁班讲坛”、“楚湘监理论坛”等行业交流平台推介行业改革发展经验。
18.围绕行业需求,逐步完善计价依据体系。一是全面启动定额编制修订工作,重点做好2019定额子目调查测算和对比分析,及时补充出台诸如城市双修双改、海绵城市建设、装配式建筑等新技术、新工艺的计价依据,更好服务工程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工程造价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以《湖南省建设工程材料市场价格信息采集发布目录清单》为基础,完善我省建设工程材料市场价格采集发布机制。三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装配式构件价格采集测算方法,明确装配式构件价格发布周期,及时发布装配式构件价格及指数。
第二篇:2011年全市建筑管理工作要点2
2011年全市建筑管理工作要点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七中全会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建筑市场管理、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工程造价、建筑劳保管理等中心工作,牢固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的理念,以“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推手,进一步深入推进“两场四化”工作,全面夯实建筑管理基础,从而全面提高我市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力争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5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实现增加值35亿元;完成建筑劳保统筹4600万元;杜绝直接损失100万元以上的质量事故、较大及以上等级责任安全事故发生,百亿元产值死亡率控制在2.0以内,力争省优质工程8项,市优良工程20项,省安全质量标准化示范工程20项,工程一次交验合格率达100%。
三、主要工作措施:
(一)全面开展“建筑业管理标准化年”活动。
将2011年确定为娄底市建筑业管理标准化年。制定出台《娄底市建筑业管理标准化年实施方案》。突出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扎实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全面启动施工现场安全达标验收和施工企业安全认证工作。按照省厅的统一部署,组织市内一级建筑业企业完成省级安全认证,二、三级建筑业企业做好市级安全认证的宣传发动、项目实施全过程安全生产评价、认证条件的准备工作,组织学习《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导则》、《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湖南省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图集》等,制定编印《娄底市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手册》,为推进标准化提供技术标准。
2、组织开展全市质量、安全标准化知识竞赛活动。
3、全面推进监督工作规范化。在全市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构全面使用省统一的监督记录本,落实表格化监督,规范监督内容和监督深度,定期组织抽查和考核。组织开展全市监督工作规范化竞赛活动,组织参加全省竞赛。
4、以标准化管理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建筑业企业资质动态管理工作。通过市场和现场联动机制,逐步建立全市建筑业企业诚信评价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完善施工现场关键岗位人员配备管理办法。按照《湖南省建筑施工企业资质动态考核暂行办法》的规定,以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企业为重点,上半年、下半年
2各进行一次资质动态核查,核查企业数不低于企业总数的5%,完成20家以上建筑业企业的资质动态考核工作,重点核查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现场质量安全隐患突出、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无工程业绩、超过一年未取得(或未延期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差别化管理、挂牌督办的企业。
(二)以全面推进监督工作规范化为契机,组织全市建筑管理工作人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一是到省内监督规范化先进地区学习取经;二是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由县市质量安全监督站推荐,同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同意,组织工程质量安全一线监督人员到市质量、安全监督站跟班学习。
(三)进一步深入开展建筑市场专项治理,消除薄弱环节。对质量安全隐患突出、管理混乱、事故易发多发的地区、企业、项目,实施重点监管,加大差别化管理力度,完善差别化管理退出机制。年内重点开展工程监理、检测试验专项整治。
(四)进一步深入开展打非治违活动。重点规范城市规划区内规模以上私人建房、各类工业园区的建设行为、质量安全提前监管的项目建设行为,逐步实现城市规划区内质量安全监管全覆盖。
(五)继续开展在建工程季度集中检查讲评工作,改进检查方式。检查的重点由重“实体检查”,向“实体检查”、“行为检查”并举,既要检查实体的质量安全状况,又要检查各方责任主
体的履职情况。
(六)进一步完善施工现场的关键岗位人员考勤考核方式。从原来的单一指模考勤,变为以指模考勤为主,兼顾质监、安监人员现场抽查考核。克服原来的单一考勤、各责任主体关键岗位人员重出勤率轻工作履职的状况。
(七)积极开展建筑业企业、工程项目创优争先活动。开展“建筑业示范企业”、“优秀企业家”、“优秀项目经理”、“优秀总监理工程师”评选活动,在抓好省下达给我市20个省级安全示范工程、8个省优质工程创建目标的基础上,通过现场交流等形式,奖优罚劣,在工程招投标、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并通过新闻媒介、互联网等加大宣传、监督力度,努力提高行业地位。
(八)大力发展建筑劳务经济。开展建筑劳务经济发展调研,提出加强建筑劳务经济发展的措施。培养和规范建筑劳务分包市场,促进建筑劳务企业健康发展。逐步建立建筑劳务供需信息平台,促进建筑劳务有序流动和成建制输出。以建筑工地农民工学校为载体,抓好农民工职业技能教育。
二〇一一年三月八日
第三篇:2018年全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范文模版]
2018年全省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点
2018年,全省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农村工作暨扶贫开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及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和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业经营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为促进全省现代农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一、巩固完善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果
2017年,全省土地确权工作总体上基本完成。2018年,要认真开展回头看,查漏补缺,解决遗留问题,全面完成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任务。一是切实抓好后续收尾工作。对照省级确权成果验收时提出的问题清单,全面整改,逐一落实,全面完成证书颁发、登记簿建立、成果资料整理归档及档案数字化等工作。充分运用调解、仲裁和诉讼等法律手段,妥善解决未确权、缓确权等遗留问题,确保“应确尽确”。不断完善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全面排查补课,避免因承包合同、证书登
记信息不准确等引发新的承包纠纷。二是加快确权登记数据的收集、质检和汇交。认真做好数据补充调查完善工作,加强数据质检措施,完成合库、接边,确保数据完整准确及时入库。加快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数据库数据汇交工作,及时汇交数据,确保汇交数据质量。加快推进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系统平台建设,实现承包土地信息联通共享,为推进承包地信息化管理奠定基础;三是积极开展确权成果拓展应用。充分发挥土地确权成果的基础性作用,积极探索确权成果在脱贫攻坚、土地流转、“两权”抵押贷款、涉农补贴等方面的应用;四是认真做好总结表彰工作。召开全省土地确权工作总结表彰会议,全面总结全省土地确权工作,交流先进经验,安排部署后续工作,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二、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围绕处理好农民和土地关系这条主线,探索实现“三权分置”的有效途径,引导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是不断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继续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实施意见》(甘办发〔2017〕6号),指导尚未出台实施意见的地方尽快出台。及时总结“三权分置”实践经验,研究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的政策措施。继续开展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试点。二是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健全土地流
转制度,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推行全国土地经营权流转示范合同文本,加强流转合同签订指导服务。指导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建设,研究建立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网签备案制度;三是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集信息发布、土地整治、项目设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土地流转服务组织。探索开展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精准化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促进新型经营主体土地流转信息、生产经营信息和政府服务信息有效对接;四是健全纠纷调处机制。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综治考评,引导督促调解仲裁机构依法规范运行。加强调解仲裁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仲裁人才评价标准。加强与信访、司法等渠道衔接,凝聚各方资源,不断健全乡村调解、县市仲裁、司法保障的纠纷调处机制;五是建立工商资本租赁农地监管和风险防范机制。落实上限控制、分级备案、资格审查等制度,逐步建立土地流转经营主体准入制度,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管制。
三、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构建政策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实施意见》(甘办发〔2017〕65号),指导各地抓紧制定落实文件,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快速发展,高质量运行。一是扶持家庭农场健康发展。引导农户通过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家庭农场,鼓励各级积极创建
示范性家庭农场。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认定制度,建立健全家庭农场名录,开展家庭农场精准管理服务试点。组织实施好财政项目,支持家庭农场规范流转土地、加强财务管理、推进标准化生产。山丹县、金塔县、庄浪县要做好农业部家庭农场典型监测工作;二是促进农民合作社提质增效。上半年,各地要逐一排摸梳理出未组建合作社的贫困村,制定“全覆盖”实施方案,围绕种养业或特色产业每村至少组建2个以上合作社,使贫困村实现合作社全覆盖,使合作社覆盖所有贫困户。深入推进示范社创建,开展示范社认定,搞好示范合作社动态监测。指导合作社完善治理机制,建立健全“三会”、财务、收益分配等内部规章制度,依法规范运行。支持合作社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农机作业、统防统治等专业化服务。创新合作社发展模式,引导合作社建立联合社、股份合作社、休闲旅游合作社等,扩大经营规模,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强财政项目实施监督指导,确保项目有效落实。宣传贯彻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开展新法培训,让基层干部和合作社学法守法用法。配合工商、银监会等部门做好违法经营合作社注销、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试点等工作,严禁借合作社名义搞非法集资;三是加强农业生产性服务业行业指导和监管。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规程和模式,促进社会化服务健康发展。强化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措施,探索开展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引导服务组织合理确定农业生产托管服务价格,切实维护农户利益。加强对
服务组织与农户签订合同的指导和管理,规范服务行为,确保服务质量。
四、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的“扩面、提速、集成”要求,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激发农村资源发展活力,壮大集体经济实力。一是扎实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贯彻落实农业部等九部委《关于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的通知》(农经发〔2017〕11号)精神,全面清查核实农村集体各类资产,摸清集体资产家底。建立健全集体资产登记、保管、使用、处置等制度,实行台账管理。大力开展改革培训,加大督导检查力度,确保全省清产核资工作8月底前基本完成;二是扩大农村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指导高台县、泾川县2个国家级试点县,嘉峪关市、金塔县、金川区、景泰县、榆中县、秦安县、武都区、西峰区等8个省级试点县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及时总结经验,为全面改革探索路径,争取在成员确认、资产量化、股权设置、收益分配以及权能完善等方面取得突破。同时,再选择改革基础较好的部分县扩大试点范围;三是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断完善“三资”网络监管系统,继续创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示范县,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产台账,切实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加强农村民主管理,落实民主理财,规范财务公开,强化集体经济审计监督,做好日常财务收支定期审计,重点开展集体重大事项、村干部任期及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四是抓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建设。指导有需求、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完善管理制度,健全运行机制,加强交易监测,推动规范运行;五是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督促贫困县制定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计划,严格考核落实情况。积极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村集体经济,创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立、审批方式并明确法人主体资格,逐步建设形成新型的农村集体经济运营管理机制。鼓励各地探索将政府拨款、减免税费等形成的资产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并量化为集体成员股份的具体办法。鼓励采取资产租赁、农业开发、生产服务、乡村旅游、联合发展等多种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和实力。
五、引导休闲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核心,以满足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特色乡土文化和农耕文明传承创新为亮点,以农业和文化结合为灵魂,创新机制,完善设施,打造品牌,促进全省休闲农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不断完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省农牧厅等16个部门《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实施意见》,指导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出台实施意见,争取优惠政策和投入,推动休闲产业提档升级;二是打造休闲农业精品品牌。积极开展休闲农业示范创建,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休闲农业示范县、示范点,示范引领休闲农业经
营主体规范发展。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品牌创建和推介活动,培育一批功能完备、特色突出、服务优良、示范带动力较强的美丽休闲乡村、休闲农庄(园)、农家乐等精品。研究设立动态管理、考核管理机制;三是挖掘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农耕文化,积极申报第5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指导皋兰、永登、岷县、迭部4县做好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利用工作,促进遗产地群众增收致富;四是推动休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引导各地加大投入,开展休闲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一批道路、供水、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指导地方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盘活农村闲置资产资源,合理布局、因势利导发展休闲农业产业。引导金融资本、工商资本投资休闲农业,逐步推动形成较明显的规模化效益。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教育、康养、体育等融合发展;五是做好休闲农业基础工作。广泛宣传推介,有效衔接供需,营造良好氛围,动员社会力量投身休闲农业开发建设。大力开展休闲农业人才培养和经营业主及从业人员培训,培育一批积极性高、素质强、善经营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强化休闲农业统计监测,建立健全统计监测体系,开展动态监测分析。
六、加强农经基础工作
扎实做好农经各项基础工作,不断提高经管部门履职尽责能力,切实维护农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一是推进基层农经体系建设。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和编制主管部门支持,不断强化业务职能,加强队伍建设,将近年来中央文件关于加强基层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坚持用干好业务工作推动体系建设。宣传推广加强农经体系建设的经验做法,示范带动基层体系建设;二是提升农经干部综合素质。农村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经工作队伍。各级农经干部要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提高政治素养。要加强农业政策和业务知识学习,努力增强工作本领。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民群众,求计于民、问政于民。大力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勇挑重担,敢于担当,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政策举措落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三是不断提升农经统计质量。农经统计岗位人员要相对固定,不断提高统计数据准确性。农经系统内部要做好各项专项统计之间的相互协调与衔接,提高统计数据的一致性。落实新修订的农经统计调查制度,按时保质完成农经统计年报和半年报工作,强化统计数据分析。继续开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关键指标试统计,合理界定统计范围,完善统计方式;四是加强农经宣传。制定宣传计划,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采取各种形式和手段,加强对国家农业农村经济政策、上
级部门工作部署和农经工作先进经验、先进典型的宣传,营造农经工作良好氛围环境。
第四篇:2018年全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
2018年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要点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深入推进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一年。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积极践行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代治水方针,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的决策部署,围绕全市水务“1536”重点任务,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现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规范取水许可和水功能区管理,加强水资源计量监控体系建设,深化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为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南京提供支撑和保障。
一、强化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
认真做好省政府对我市、市政府对各区政府2017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工作,及时上报考核结果和整改报告。完成三条红线主要指标分分解工作。分解下达2018年水资源管理和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深入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建立双控行动目标责任制,落实行动方案。组织编制非常规水源利用规划,重点开展非常规水利用的现状调查工作。研究优化市考核方案,强化技术核查,扩大考核范围,全面推进对用水大户、高耗水、理要求。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管,执行入河排污口审核制度,对各区审批项目实行备案管理。全面建立入河排污口台账,开展重点入河排污口标识标示工作和监督性监测,确保重点入河排污口监测覆盖率提高。
五、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
全面落实《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管理与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完成龙潭水源地达标建设,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评估工作。配合省级推进省水源地信息平台建设,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地日常保护工作的监督检查,形成日常保护工作制度。完善饮用水源地突发污染事件水利系统应急预案,组织开展紧急情况的应急演习。
六、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
开展重要河湖健康评估,服务河湖管理和保护。做好中央和省级专项补助河湖水系连通项目储备,积极争取河湖水系连通工程项目。省级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区按照计划完成终期评估报告,及时向省水利厅提出验收申请。积极推动各区水生态文明试点建设。
七、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贯彻落实《江苏省节约用水条例》和《2018年全面推进节水优先攻坚行动计划》,规范全市节水管理工作。加强全市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管理。巩固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创建成果。落实全民节水行动计划,开展水效领跑者行动。加大节水型载体建设力度,全面推进节水型单位创建。推进
第五篇:2018年全城镇燃气管理工作要点
2018年全市城镇燃气管理工作要点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扬州承办省运会、省园博会的重大活动之年,也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城市品质提升年。2018年全市城镇燃气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贯彻落实燃气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省、市对燃气行业安全生产各项要求,稳步提升我市燃气保障供应能力,继续实现燃气安全责任事故为零的总体目标,持续提升燃气行业服务水平,为建设“强富美高”新扬州作出更大贡献。
一、突出民生服务,加快推进燃气设施建设
1、加快推进应急储备气源投用。各地积极推动应急储备气源设施建设,建成能保障民用7天需求量的应急调峰储备设施。市区加快LNG应急储备气源设施施工步伐,及时协调、指导和跟进项目建设,确保应急储备气源在2018年年底前投入使用,提升扬州城市天然气保障供应能力。
2、全力推进气化乡镇工程。开展全市气化乡镇工程项目调研,制定全市气化乡镇工程行动方案,各地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将燃气管网向城郊乡镇延伸,对于城镇燃气管网暂时无法到达的区域,采用瓶组或释放站集中管输供气,提高乡镇管道燃气气化率。
3、积极推进老城区用气管道化。分析研究普及老城区 天然气利用的对策措施,积极和有关部门对接掌握老城区改造和老街巷翻建实施计划,结合今年老城区改造和老街巷翻建同步布设天然气管道,提升老城区管道天然气利用率。
4、做好冬季气源短缺应对工作。结合2017冬季用气数据,在今冬来临前提前研判供需形势,预测用气需求和气源缺口,制定2018年迎峰度冬城市天然气保障供应预案,帮助指导企业组织各类气源,最大限度保证供气,确保民生用气不受影响。
二、突出市场监管,逐步提升市场规范化水平
5、加强管道燃气特许经营监管。市区组织开展2016—2017管道燃气特许经营中期评估,对规划建设、气源保障、运营管理、安全管理、服务管理、信息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检查评估。其他地区按规定的周期开展管道燃气特许经营中期评估,加快推进管道燃气特许经营项目建设,进一步规范管道燃气特许经营行为。
6、推动瓶装燃气市场规范化建设。鼓励、扶持具有一定实力的较大液化气企业收购或租用小规模企业,实现资源整合,联合成立营销平台,实现“一个营销平台、一个标准管理、一个电话服务”的经营模式,为市场规范化建设奠定基础。充分利用联席会议制度解决瓶装燃气市场监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打击市场非法供气行为。同时,实行送气服务黑名单制度,共同推进瓶装燃气市场规范化建设。
7、规范燃气器具安装维修市场,推行燃气器具安装维修电子合格证制度,燃气供应企业点火通气时“扫一扫”电子合格证即能识别燃气器具安装维修合法性,有效杜绝燃气器具无资质安装维修行为。开展燃气器具安装维修品牌专项治理,对无有效安装维修委托协议的品牌一律清除出目录,规范安装维修行为。
三、突出安全防范,全面提升燃气体系运行质态
8、抓好燃气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贯彻实施《江苏省城镇燃气安全检查标准》,制定监督检查计划,每季度组织开展燃气安全大检查,认真抓好燃气企业自查上报和检查考核工作。继续推行燃气安全管理区域互查、专家定期查、引进第三方力量参与安全检查等模式,让燃气安全隐患大排查工作常态化、制度化,确保燃气设施安全运行。
9、继续实施老旧燃气管网改造。根据制定的地下老旧管道改造五年计划,继续实施剩余老旧管道改造任务。市区完成老旧管网改造25.74公里,仪征完成老旧管网改造45公里,在2019年底前完成所有地下老旧管网改造,保障燃气管道安全运行。
10、开展燃气经营安全专项整治。针对当前存在的到外地充气销往本地、送气服务人员违规存储燃气等较为突出问题,联合公安等相关部门集中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对存在违规供气行为的气瓶一律依法扣押;对燃气经营过程中存在危 害公共安全行为的,协调公安部门依法对相关人员给予行政拘留,有效治理燃气经营行为滋生的安全隐患。
11、引进互联网技术助力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气瓶信息管理系统和送气人员二维码系统建设,建设燃气场站数据在线监控系统和燃气具安装合格证二维码系统,各地要充分发挥已建技术信息系统的作用,利用互联信息科技促动全行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12、推进餐饮场所“瓶改管”项目。各地要研究制定推进餐饮场所供气管道化实施办法,以方便、安全、经济的管道燃气代替餐饮场所目前使用的瓶装液化气,通过压缩液化气使用空间,从源头提升餐饮场所燃气使用安全水平。
13、推行燃气应急体系标准化建设。针对燃气行业实际制定企业应急预案管理、应急人员和物资配备、应急培训教育、应急演练和评估等方面的标准化规定,完善企业应急体系建设,通过实施标准化建设提升燃气应急处置水平。
14、加强用户设施入户安检考核。认真抓好燃气企业入户安检计划上报工作,组织开展燃气企业入户安检工作督查,督促企业履行好用户燃气设施安全检查工作责任。加强瓶装燃气企业入户安检工作实施的指导和考核,适时开展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瓶装燃气入户安检工作水平。
15、推广户内燃气安全技术应用。利用各种平台和载体,加大宣传、推广用户安装使用波纹金属软管和燃气泄漏报警 装置,特别是居住环境差、空巢老人、长期不居住、高层建筑居民用户和餐饮用户,通过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加强燃气事故发生的防范。
16、提升燃气使用安全宣传成效。全面开展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企业面对面宣讲活动,重点抓好餐饮场所、老城区居民安全用气及特殊时期燃气安全专题宣传,不断丰富燃气安全宣传内容,提升燃气安全宣传效果。
四、突出形象提升,深化落实燃气服务管理标准
17、加强行业服务窗口建设。认真落实《燃气服务导则》、《江苏省城镇燃气服务质量标准》,加强服务网点建设,完善服务网点公示公开内容,配齐便民工具和设施。督促燃气企业建立并维护好客服网站,扩大网站服务功能,及时将服务信息在网站上公示。
18、进一步优化燃气服务内容。完善供用气合同内容,全面落实供用气合同管理,实行用户“一站式”服务并延伸用户服务内容。做好燃气管道末端(用户端)灶前压力和加臭剂浓度检测分析,全面推行送气到家服务,提升燃气行业服务品质。
五、突出组织协调,进一步提升燃气管理工作成效
19、强化燃气安全属地监管。利用已建立的燃气安全管理网络,推广宝应、邗江燃气安全监管模式,下放乡镇、街道部分燃气安全管理权限,形成市、区、乡镇、街道都有具 体人员参与燃气管理具体工作的格局。
20、注重燃气业务学习提升。组织开展全市燃气管理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全市燃气管理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促进燃气管理职责更好履行。组织到国内或省内其他兄弟城市进行考察学习,组织开展各县(市、区)燃气管理部门互查互学,通过学习和借鉴,提高燃气管理工作水平。
21、加强燃气管理协调合作。与规划、公安、工商、质监、交通等部门加强沟通协调,研究当前燃气工程建设管理遇见的难题,积聚各方有效力量共同打击燃气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全行业和谐稳定、安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