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如何提升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
首先,阅读能力的提高必须通过阅读量的积累,没有捷径可走。不管是哪一种语言,阅读能力都是和阅读量密切相关的。孩子学语文,不仅仅是学课本,更重要的是学习一种语言和思维,这也是近年来很流行的“大语文”的概念。老师课堂上的讲解,主要是教授阅读的方法和写作的技巧,以文章赏析为主要方式。但是仅仅有了方法还远远不够,需要大量的阅读去支撑这个方法。
大家学英语的时候常常说“语感”,其实中文学习也存在语感。语感的直观含义,其实就是对语言的感知能力,这种能力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积累出来的。可喜的是,阅读并不是一个苦差事,而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好的伙伴,阅读积累的过程完全是快乐成长的过程。这里要重点提醒妈妈们,一定不要把阅读作为任务分配给孩子们,而是作为奖励奖赏给孩子们。当然,前提是孩子们已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至于怎样培养阅读的习惯,这个要从孩子一岁说起,如果大家觉得有兴趣,日后我再另写一篇。
其次,培养家庭阅读讨论的氛围。萝拉四岁之前我俩是亲子阅读,我读她听。但是她喜欢看着绘本的画面听我读,我们会就绘本的内容和图画随时进行交流讨论。她还喜欢看着文字听我读,所以大约四岁半的时候,她就可以独立阅读绘本了。当时她读过的所有书我都很熟悉,我们几乎对每一个情节都展开了非常充分的交流。
后来她开始独立阅读了,有些书的内容我就不了解了。我们会一起去逛书店,她挑选自己喜欢的书。我也会留意童书信息,推荐一些书给她。但是她特别喜欢的书会要求我读一读,然后和我讨论书中的情节。这个要求是她主动提出的,我也愉快接受了。我猜想可能因为她读书的过程中一直有妈妈讲解讨论,不仅仅是文字本身,还有文字背后的引申和拓展。所以即使自己能阅读了,也不希望漏掉这宝贵的分享环节。
我记得大约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她读了一本书叫《俄罗斯娃娃的秘密》,这本书是写给孩子的一本生活哲理书,书中探讨了父母感情和家庭生活的不同方式。萝拉看完后似懂非懂,让我也看一遍。起初我也不太放在心上,结果她总是催着我问看完没有,她有问题要问我。我在她的催促下抓紧时间看完,然后一本正经地回答她的疑问。经过那次之后,萝拉看到喜欢的书和文章都要拿给我看,然后和我认真讨论文章情节和写作手法。我俩都会说出对文章的体会,说出自己觉得好的地方和不足的地方,尤其是要说出文章背后的引申含义,作者想表达而又没有明白说出来的那层意思。有时候萝拉能领会这层含义,有时候能模糊感受到,而我从成人的.角度来分享自己的理解后,萝拉通常都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么一来她就跟更喜欢和我分享,也给了我机会了解她的喜好,遇到她可能喜欢的书我会第一时间买回去给她,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第三,阅读讨论时的重点要放在中心思想上,当然,比较精彩的细节描写也可以交流讨论。我们小时候做阅读题,最关键的就是中心思想,但是老师总是给个套路让我们背下来,其实我们并没有真的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有不少家长给孩子上课外辅导班,做阅读练习题,最后阅读能力并没有提高也这个道理。孩子抄写了老师的正确答案,不代表孩子理解了文章的精髓。更重要的是,阅读题的选材有时候真的很烂,答案也是莫名其妙。
上学时候我一直对中心思想这四个字很抗拒,现在回想起来是老师把这四个字妖魔化了。对于长篇节选和短篇文章来说,我个人理解中心思想通常就是作者最想让读者感受到的写作意图,或者说是作者最希望读者产生共鸣的部分。通常看完一篇文章我会问萝拉:“你觉得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或者结合文章的内容问得更具体一些,比如“你觉得文章中的爷爷有哪些大智慧?”“你觉得作者的家徽内涵是什么?”等等。
可能有些妈妈认为自己的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怕误导了孩子。其实我觉得作为受过常规教育的成年人来说,对文章总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只要如实表达就可以。成年人的人生阅历毕竟要多一些,对文章的理解力也会强一些。最重要是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孩子有情感上的互动,而不是应付差事或者按照应试模式去套答案。
实话说,我的阅读积累很少,过去一直不怎么爱看书。生了孩子后,鬼使神差地给孩子读起书来,现在回想起来完全不明白是如何开始的。大概是某一天忽然发现孩子很喜欢画报图画,本着和孩子交流的基本想法就胡编乱造讲故事,然后就开始了绘本阅读。之后就进入一种螺旋式循环,孩子很喜欢听,自己就卖力读;孩子更喜欢听了,自己就更卖力读。完全没有什么章法,只要孩子喜欢就自由发挥,天马行空,享受和孩子互动的过程就好。
虽然初中时候语文成绩还算可以,但因为没有参加高考,所以之后的语文学习几乎都跟着感觉走。中专里学了两年语文后就再也没学过啥,读的书也寥寥无几。女儿上小学之后,我基本不辅导她功课。一来我拼音学得不标准,前后鼻音还是跟着女儿学会的;二来阅读理解和作文我也觉得自己不咋样。班里有孩子的妈妈是报社编辑,有孩子的爸爸是语文老师,都说自己辅导不了孩子,我就更不想尝试了。但是女儿追着我要我给她讲一讲文章,我想那就讲一讲呗,反正讲错了也没关系,不过是交流而已。学校里的作业老师自然会认真讲解的,我们交流的都是课外读物。没想到女儿对我的第一次讲解就给予了高度评价,说“妈妈讲的比老师好听。”当时确实有飘飘然的感觉,自己也很诧异孩子居然会爱听我的分析。
所以我的体会是,认真对待孩子的要求,讲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就行。不论你的文学水平如何,也不论你的表达能力高低,最重要的是,你是最爱孩子最了解孩子的那个人,也是陪伴孩子最多的那个人。有时候,孩子只是想找一个交流对象,随时愿意倾听又诚恳表达自己想法的伙伴。这会促进孩子对文章的思考,也会提升她对阅读的兴趣。
第二篇: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快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2018国家公务员申论快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1、阅读理解的基本要求
申论考试中,阅读理解是最基础的环节,它要求我们做到: 1.对语言意义的感知和理解;2.对材料整体内容和形式的理解;3.对材料价值的评判性理解。
日常生活中,我们阅读的大多是完整的文章,而申论考试中提供的给定材料不是完整的文章,只是略经整理的“半成品”和材料的堆积,且来源比较广。这就要求我们考生要具备对不够准确、不够清晰的“半成品”材料的加工能力。因此,大家在阅读申论材料过程中,要不断完成由事实上升到观点、由具体问题上升到本质属性、把一堆材料分为几类材料、把分散事物归纳为有联系事物、由给定材料的事物联系到以外的事物„„这样反反复复的阅读和思考。
2、阅读理解的原则和技巧
原则:申论材料阅读的核心是“读懂”。技巧:大家至少要将给定材料读三遍:
第一遍,通过阅读,大体了解给定材料内容(速度要尽可能快,圈点画线批注,找出关键词、核心句、总结段落大意)。
第二遍,通过阅读,理清所给材料之间的脉络(注意每段第一句话或最后一句话,总结段大意、合并同类、提炼中心)。
第三遍,通过阅读,检查要点是否有重点遗漏和误解。
3、阅读方式的培养
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注意阅读方式,阅读方式有:略读、精读、速读、跳读。略读着眼于广度,精读着眼于深度,略读是面,精读是点。速读是默读,是一目多行的读书方法,在申论考试中尤为重要。(申论考试时间有限,阅读量大,加之气氛紧张,常常造成信息的遗漏和效率的降低。)跳读是专门寻找所需材料的阅读方法,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眼脑并用,迅速扫描。
接下来介绍综合分析类题目的解题注意事项及技巧:
综合分析类题目不仅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和归纳概括能力,也要求考生能基于材料把握出题人的思想和观点,进而对作答对象进行分析、解释。在国考中综合分析属于考查频率相对较高的题目。中公教育专家在此进行指点。
所谓解释型分析,就是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对题干中的句子进行解释和分析,主要考察考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能力,看似很难,实际上解释型综合分析就是只“纸老虎”,具体作答思路如下:
一、把握作答对象,直接解释句子
对于解释型分析而言,关键的第一步就是针对题干所给出的句子进行解释、分析,所以把握作答对象,并对其进行解释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句子意思的解释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一是从题干中提取作答对象,把握句子字面意思。如“根据给定资料,谈谈你对‘丰产不丰收’的理解”,从题干中可以提取得到作答对象为“丰产不丰收”,而对这句话进行字面意思的解释可以得出“农民种植农作物产量增加了,但是整体收入不增反降”,这种方法能够在审题时大致把握句子的意思,但是其使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对于在句子中包含一些特殊名词,或者意义不明词语的句子时,很难通过字面意思进行直接解释。
二是提取句子中的关键词,立足材料,通过把握材料的核心思想对句子进行解释。如“结合给定资料1,谈谈你对文中划线句子‘新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的理解”,从题干中可以把握该句子中包含“新技术”、“创造性”和“毁灭力量”三个关键词,回到材料中发现,材料核心内容围绕新技术既能创造新事物,又能毁灭旧事物的特性展开。由此可知,对于这句话的直接解释为:新技术在毁灭旧事物的过程中能够创造新事物,具有创造性的破坏作用。
二、结合材料内容,进行辩证分析
回到材料中,概括每一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展开原因分析、影响分析、合理性分析等。
三、加工整合要点,总结提出建议
第三篇:父母如何帮孩子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父母如何帮孩子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相比很多家长都对于自己孩子的语文阅读能力堪忧吧,主页君其实也有类似的经历,就让主页君告诉你父母如何帮孩子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吧。
一、家长要了解小学阅读教学的要求
阅读能力是指孩子看懂书报的能力。对不同的年级段,要求也有所不同。在小学阶段,要培养孩子具有初步的阅读能力,能阅读比较浅显的适合年龄特点的书报。
阅读能力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主要是指读懂文字,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读懂文字的能力。做到会读、会写、会用;
2、理解思想内容的能力,理解词语、句子、篇章的能力。要求孩子不仅要了解文章中字词句的含义,而且还能划分段落层次,并会概括段意和中心思想,具有初步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比较熟练地默读课文;
4、使用工具书的能力。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词、不理解的词义,可以通过查阅字典、词典等自己来解决。
孩子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要边读书,边思考,边勾划。好的习惯可以使孩子受益终生,坏的习惯可能贻害终生。所以要十分重视对孩子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
二、指导孩子阅读课文的方法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说过:“最有价值的东西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孩子掌握了方法,好比得到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可以终身受用。因此,家长要重视在阅读中教给孩子读书方法。孩子拿到一篇文章,往往觉得无从下手,粗略地看一遍就认为读完了,这样读书是没有效果的,不能尽快地提高阅读能力。
那么,怎样指导孩子阅读一篇课文呢?第一步让孩子认读课文,通读两三遍,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大意。对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家长要督促孩子通过查字典来解决。第二步要让孩子细读课文。通过孩子自己动脑、动口、动手,了解课文内容,能给课文试着分段、概括段意。第三步让孩子精读课文。能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自己确定重点段,重点理解,从中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第四步让孩子能回答书后的问题,写出预习笔记,并对文章有自己的评价。阅读课文后,能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请教老师和其他人。
通过上面的过程,就会使孩子懂得,读一篇文章,不但要读通语句,而且还要明白文章写的是什么,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从中培养孩子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三、培养孩子多读善思,勤于动笔的习惯
孩子从小就应该养成多读善思,勤于动笔的读书习惯。文章的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只有通过读,才能把无声语言变成有声语言,把语言文字所描写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表达出来。
学贵有疑。思维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孩子在学习中有了疑问,才能产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才能有所创见。家长对这一点要热情鼓励。例如,孩子在学《一个降落伞》这篇课文后问,周总理为什么把自己的伞包让给了别人呢?这个问题正是这篇课文的中心所在。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就掌握了这篇文章的中心——周总理在飞机遇到危险的紧急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种积极的思考,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了解了作者的表达方法。经常引导孩子这样阅读,有助于提高他韵阅读能力。
第四篇: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
我们要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
-----读《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有感
杰出的英国哲学家、文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阅读使人学问渊博,讨论使人反应敏捷,写作使人思考精确。”
这几天拜读了《第五十六号教室的奇迹》第四章《写作》,这一章内容对我们语文老师很有启发。雷夫老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循序渐进的,很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借鉴和模仿一下。雷夫老师用四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一步: 写作之始——语法
他们班每个早晨都是从语法练习开始,虽然是8点上课,但是他们班的学生都自愿提早上课。学生会自行找出合适的名词或选出正确的时态等练习。在点名以前,孩子们已经在做语法练习了,在收家庭作业以前,连分心去想其他事情的机会都没有。当其他班的学生悠然从他们教室旁漫步而过的时候,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已经进入了状态,他们的孩子禁不起时间的浪费。孩子们用功读书的理由大致可分为下列三项。首先,很多学生喜欢上语法。他们认为学习正确书写这个新语言的规则是很有价值的事情。第二个理由是不用带功课回家。他们知道利用上课时间全部写完比较好,如果有不懂的地方,可以问同学和老师,而且在教室写出来的作业质量比在家里写的好。第三,孩子们想在课堂上写完功课最重要的原因,是能够摆脱“恐怖重写”。因为在第56号教室,学生们不会拿到低分,只会受到重写的惩罚,刚开始,班上差不多每个学生都在重写语法作业,到第二周,只有两三个学生需要每天重写作业。“恐怖重写”让孩子们理解到----第56号教室是一个认真看待学习的地方,他们注意听讲、努力理解、提出问题,在第一时间就把该学的都学起来。
第二步: 每周作文
雷夫老师在每个星期五都会出“每周作文”的作业给学生。这些短文大约一页长,题材包罗万象,从严肃到搞笑都有。无论作文的主题是什么,交给他的作文都必须符合语法、单词、句型,以及结构完整等原则。他要他们做的,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说的,是精确的。
在周五指定题目并于第二周交作文的理由有两个。首先,孩子们可以利用周末写作。雷夫老师鼓励他们多花些时间和家人、朋友相处、打球放松、尽情开怀大笑。但就算他们周末花一两个小时写作文,还是有几十个小时可以玩乐。“每周作文”给了学生们一个尝试在玩乐和工作之间取得平衡的机会。
其次,这么做也让老师有时间细读学生的作文。在星期一早上之前,他已经细读过每篇作文,学生在发还的作文上可以看到对他们有帮助的评注。如果要学生认真写“每周作文”,老师就必须让他们知道重视他们的写作的重要性。
雷夫还会利用周末做另一件他认为极为有效的事情:即选出几篇作文,把批改之前的文字(包括错误和其他部分)原封不动地打出来。在星期一早上,他不给学生出语法作业,而是请他们阅读上周交给他的两三篇文章。当然,他会先将作者的姓名删去,避免尴尬。通过阅读同学的作品,他们开始懂得如何区分写作的优劣。通过经常的写作和阅读同学的作品,孩子们的写作进步很大,而且他们乐于写作。
第三步: 每月读书心得
和“每周作文”一样,“每月读书心得”也是既能让学生学习时间管理,又能增进写作技巧的有效办法。在读书心得方面,雷夫老师指定学生阅读难度较低的书籍,他提供了纽伯瑞儿童文学奖的作品和其他易读且杰出的小说,让每位学生自行选择。阅读能力落后的孩子可以挑选由贝芙莉.克莱瑞所写的简单作品。他所选出的小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趣味横生、深受儿童喜爱且引人入胜的作品。他们班的每月读书心得分为几个小单元,每个单元都反应了小说中的某个元素,包括主角、反派、冲突、故事背景、情节、高潮、结局,以及主题。以下是雷夫老师班上学生所写的读书心得:
汤姆历险记
马克.吐温著
主角
汤姆?索耶是这本小说的主角。他大约12岁,住在密西西比州圣彼得堡的一个小镇。他想要成为亡命之徒,不喜欢上学,也不喜欢上教堂。波丽阿姨对他感到很头痛,而和他只有一半血缘关系的弟弟席德,是他讨厌的对象。
反派
乔是故事中的反派。乔有一半的印第安血统,是个抢匪和杀人犯。他杀死罗宾森医生之后,又计划攻击一名有钱的寡妇。他非常贪婪,而且对镇民们怀恨在心。
冲突
这是一个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汤姆想要拿到乔偷走的12000美元,而乔想要杀死寡妇道格拉斯并逃之夭夭。这两个角色的愿望都无法实现,所以产生冲突。
故事背景
故事发生在19世纪30年代密西西比州的一个小镇。背景对这个故事很重要,因为故事中的小镇代表了马克?吐温从小生长的地方,而书中的许多角色都是作者根据他所认识的人改写而成的。小镇的用语、迷信,以及文化都是故事中的重要元素。
情节
汤姆.索耶是个淘气又好笑的男孩,生长在19世纪30年代的密西西比河河畔。他常常顶撞波丽阿姨,让爱护他、养育他的阿姨吃足苦头。汤姆是个聪明过人的男孩。他用妙计让朋友自愿帮他漆围墙,又从朋友手中骗走荣誉卡,换来教堂的《圣经》。
汤姆不是个好学生,而且常常逃课。他喜欢女生,还为了贝琪?余契尔离开了爱咪?劳伦斯。他最要好的朋友是乔?哈柏和哈克?芬恩。哈克是镇上酒鬼的儿子,也是所有大人讨厌的对象。孩子们尊敬他,因为他是镇上惟一不受拘束的男孩。
汤姆、乔、哈克三个人计划到处冒险。有一回,他们从家里跑出去,到杰克森岛上露营。镇上的人以为他们已经死了,没料到他们却出现在自己的丧礼上,把镇上的人吓了一大跳。
有天晚上,汤姆为了想治好身上的瘊子,于是带了一只死猫到墓地去,迷信的做法,认为扔死猫可治好瘊子。恰巧看见乔杀死罗宾森医生。波特,一名和善的酒鬼,被控谋杀罗宾森医生。汤姆在审判时出庭作证,救了波特,但是乔逃走了。汤姆每天晚上都睡不着觉,担心乔会来杀他。
一天,哈克和汤姆在找被人埋藏起来的宝藏,偶然间走进了一间“鬼屋”,发现乔和他的伙伴把偷来的钱藏在某处,总共有12000美元,都是硬币。他们计划跟踪窃贼,把他们的钱偷过来。
后来,贝琪.余契尔计划办野餐,还设计了一个洞穴探险活动。野餐结束后,孩子们都回家了,却不知道汤姆和贝琪在洞穴中迷路了,不但没跟上大家,而且危在旦夕。汤姆发现乔就躲在洞穴里。
汤姆终于逃出洞穴。镇上的人已经把洞穴封闭起来,根本不知道这么做等于杀死了乔。汤姆和哈克成为英雄,还拿到了乔的宝藏,名利双收。
高潮
乔的死是本书的高潮。汤姆在审判后说,乔一日不死,他就一天不得安宁。当镇民们再次进入洞穴,找到乔的尸体时,他的梦想也成真了。汤姆再也不用担心这个男人会来找他麻烦了。
结局
在故事的最后,汤姆告诉镇上的人说他和哈克已经发财了。这两个男孩用马车运了12000美元到镇上,让镇民们大吃一惊。哈克将和寡妇道格拉斯同住,而汤姆也成为了镇上的英雄。
主题
马克.吐温曾写道,这本书的主题是让大人回忆起当年还是小孩时的感觉。本书呈现出孩子们各种好笑的行为,提醒着我们在进入“文明”之前可以享受到的乐趣。
看过学生写的读书心得后,我不禁感叹雷夫老师之用心,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倾注的智慧和汗水是可想而知的,在现实中,我们有几个能做到?无论对老师还是家长而言,帮助学生完成每月读书心得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不仅挑选能吸引儿童阅读的书本是一项挑战,而且评分和写下有帮助的评语也是很花时间,但若能确实执行,毋庸置疑,孩子们就能在阅读、写作,以及批判性思维方面有所提高。
第四步:平装书作者:少年创作计划
“少年创作计划”就是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年的时间来完成一本书。
教室应该是学生主要的创作地点。这样可确保作品出自学生之手,而不是由操心过度的家长、兄姐或家人共同的朋友代劳。这样的做法也能让孩子们慢慢写,不要急。
雷夫老师会在每周选两三个下午拨出30--45分钟给孩子们创作,并利用每次的创作时间和五六个学生们讨论。他要他们讲述正在写的故事,并且把已经完成的作品给他看看。这样一来,他可以在写作的过程中帮他们改正语法和单词错误。
偶尔,他会请班上的学生三四个人一组,分享彼此的故事并互相订正写作错误。这么做对每个人都有好处。订正者在助人的过程中学到更多写作相关事宜,作者得到建议,而他则省下了时间:草率犯下的错误都已经在最后交稿前排除了。
写作和编辑完成后,孩子们将故事存成电子稿,并在部分版面留白,作为插画之用。绘画的部分另外进行,完成后再贴到书上。如此一来,孩子们可以试画各种图案,最后选出最合适的贴在印出来的书稿上。
书籍的装订可以请厂家帮忙,不过雷夫比较喜欢在课堂上装订。孩子们用硬纸板制作书的封面,利用自粘薄膜、胶水、护条来装订。这虽然很费工夫,但第56号教室的孩子们很喜欢从头到尾完成一本书的感觉。
读完后,我不禁陷入沉思:与雷夫老师比起来,我们大部分教师在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上确实不够用心,有些教师让学生背作文,这也许在考试时很管用,但是却禁锢了学生的思想,束缚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创新能力;有些教师作文批改简直就是流于形式,简单的优、良、中、差外加一个日期,试问:这在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上用多大的用处呢?归根结底还是大部分老师懒惰思想太严重了,不愿意学习,不愿意为自己“充电”,封闭在自己的小屋里念着自己的“经”,甚至不想给学生多说一句话,不想为学生的习作多批改一个字,那么我们到底能教给孩子多少知识和能力呢?
不可否认,我们从雷夫老师的工作中确实能感觉到写作是最难教的一个科目,不但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会有很多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提升孩子的写作能力这是我们做教师的责任,让学生善于写作,不是因为要考试,而是因为好的写作能力使他们终身受用:申请大学时派的上用场,找工作时也派的上用场。
老师们,不妨借鉴雷夫老师的经验试一试吧,不要放弃,说不定写作会成为开启孩子心扉的钥匙,这么做很辛苦,但是回过头来想想,很值,不是吗?
第五篇: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评价
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评价(讨论稿)
试马镇中心小学 田淑玉
语文《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个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该把它们机械割裂开来。”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不仅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来培养,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赖于阅读教学来奠定基础,而有效的评价,能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一、课外阅读能力评价
《课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我尝试让孩子们利用课内阅读中得到的方法,服务于课外阅读中,鼓励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以文本为中介与作者沟通,用自己的经验、生活积淀、文化底蕴、审美情趣解读文本,必然产生不同的感悟,产生多元化的感受。作为教师,我尊重了学生精神生命的自由展示,不以统一的答案和要求来压抑学生的个性和灵气,将阅读多元化的理念落实到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去,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
二、竞赛促全面发展
学习语文的终极目的是:“让学生张口能说,提笔能写。”随着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写作水平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对学生的习作评价,我们注重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评价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具体操作办法是:学生在写完作文后先用蓝笔或黑笔进行自我修改,从错别字、句子的通顺程度,段落的合理安排性到段与段之间的衔接,中心立意的表达等方面进行自改;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互评,评价时既重视自身不足,更重视习作优点,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当然,无论谁来评价,评价的结果呈现方式异彩纷呈:或是书面的,或是口头的,或是等第,或是评语,或是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