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减肥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21:21: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青少年减肥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青少年减肥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第一篇:对青少年减肥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 科协论坛 · 2010 年第 1 期(下)——

对青少年减肥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

□ 周露霖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2)

摘 要: 通过阐述关于肥胖和减肥的社会现状,分析青少年的减肥心理,简述由减肥引起身心健康问题及其相关的心理机制,并就此提出一些关于青少年如何理性面对肥胖和减肥的建议。

关键词:青少年 减肥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0)01-186-02 1 肥胖问题和减肥热潮的社会现状 1.1 社会对肥胖者的歧视

虽然各种媒体不断声称“内在美”、“心灵美”,并请一些诸如“千金组合”(组合中四个女生的体重加起来超过一千斤)这样“胖并快乐着”的女孩子讲述自己如何享受胖的人生,甚至跳天鹅湖等等。但这本身已经足以证明社会对胖人,尤其是胖女人有着不可回避的异样目光。研究表明,学龄前的儿童就已经对“胖伙伴”有歧视倾向,尤其是那些自我评价很瘦的儿童,对胖孩子的歧视尤其明显。这显然应该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否则长此以往,对胖人的歧视只会有增无减。

1.2 社会对减肥的舆论导向

现如今各大减肥广告铺天盖地,各类减肥产品林林总总。商家只顾及商业利益,完全不考虑这样做会带来社会价值的混乱。这给学生们很多错误的导向,认为“只要瘦就是美,而且越瘦越美!”他们盲目节食,过量运动,以显示自己“惊人的意志”和“超凡的美貌”。娱乐圈收入不菲的女艺人,甚至男艺人,也常常介绍各种减肥经验,稍有一点胖就十分恐惧——使得没有良好辨别能力的学生群体,尤其是追星族,也大批的步入减肥的行列,一方面表示对自己喜爱的明星的赞同;一方面出于赶时髦和从众的心理。我们是社会中的个体,如果整个社会都笼罩着错误的言论,其恶劣影响是不可估量的!2 对青少年减肥心理的分析 2.1 通过减肥变得美丽自信

青少年正处于爱美的年纪,而肥胖却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遭到冷落,被人取笑,这些都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使其逐渐产生自卑的心理,导致社会适应能力、与人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的下降。而这些能力的下降,又会进一步使其脱离社会,变得更加自卑。这种自卑心理还会引起焦虑情绪,在未来的婚姻中猜疑配偶对自己的忠诚度,甚至诱发轻生和犯罪,后果不堪设想。

2.2 通过减肥,让社会接纳自己

面对当今“以瘦为美”的社会现状,很多青少年认为,唯有减肥才能达到美丽的标准,为社会所接纳。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美丽的外表是最好的介绍信。”通常来看,肥胖者都要面对更大的就业压力和生存压力:(1)在找工作时,肥胖者会给人懒惰、拖沓的刻板印象,从而降低受聘几率。有关调查也表明,在同等学力的情况下,肥胖者(尤其是肥胖的女性)比体重正常的人薪水低。(2)在择偶方面,肥胖者更难找到伴侣——这一方面是由于自己肥胖,所以缺乏自信,最终导致很难找到伴侣;另一方面,对方对肥胖者的排斥又会进一步加重肥胖者的自卑情绪。此时,减肥则成了最直接而有效的方法,对于他人,他们不了解你的过去,即时减肥,即时有效。2.3 从众心理与竞争的泛化

很多青少年并不胖,却也在减肥,这主要归咎与于从众心理和竞争的泛化。别人减肥,自己也跟着减,别人减五斤,自己就绝不能输,哪怕皮包骨!这听起来十分荒谬,甚至不可理解,但确实存在。我想这源于学校长期竞争的泛化,而减肥则成了青少年竞争的工具。也有的青少年虽然生理年龄满十八岁,但心智还不健全,人云亦云,别人减肥,自己赶时髦一样的也跟着减。尤其是一些来自不发达地区的孩子,把减肥当作“先进”的标志。3 减肥引发的身心问题 3.1 半饥饿性精神神经症

“根据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一项研究资料,该大学曾进行一次„半饥饿试验‟。36 名受试者,天天吃半饱,170 天后不但体重下降,而且大多数变得态度冷漠,精神抑郁,厌于社交,轻 易激动,有人甚至丧失自尊心,产生自卑感。”显然,姑且不论减肥成功与否,单单是这个过程,就足以引起态度冷漠,精神抑郁等不良情绪。更重要的是,“减肥——痛苦——减肥

”是个无限循环,一旦进入很难自拔。而这也是很多人减肥失败的直接原因,在减肥过程中经历的悲观失望让他们很难坚持,即使减肥初见成效,仍然有厌世、冷漠、易激动等负面情绪,降低社会交往能力,导致他们产生“即使减肥成功,他人依然不愿接受自己”的偏激想法。3.2 减肥失败

减肥失败是很多肥胖者的家常便饭,这或许是过高的期望,毅力的缺乏,或半饥饿性精神神经症引起的。对于急切想减肥的人来讲,每一次失败都有可能导致自我否定。这种自我否定甚至还会泛化到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上。比如,某人将减肥失败的原因归结在缺乏毅力上,那么在未来一些情境中,每当需要通过长期坚持才能完成时,他就会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无用、办不到。比这更糟糕的,是减肥后的反弹——这一类人将要面对更大的挑战。比如在经历了一次痛苦减肥过程以后,本能性地,人们会“放纵”自己一下,但这样的放纵却可能导致暴食症的发生。而大量进食之后所带来的犯罪感一方面会引起情绪上的低落,一方面也会致使抠吐、过度运动等不良补救措施。甚至有些人在反复的减肥失败后,选择自杀这种极端的途径 来“结束”痛苦,引发了大量社会问题。3.3 减肥强迫症和神经性厌食症 当减肥成为一种习惯,当我们对身材的要求不断苛刻,减肥强迫症和神经性厌食症便离我们不远了。减肥强迫症源于对苗条的更高标准,一些本来不胖的女孩子为了追求骨感,仍要加入减肥的阵营。随着减肥的推进,许多人减肥“减”上了瘾,瘦下来了,还想再瘦,不断地希望自己瘦成“排骨美人”。这种“减肥强迫症”让人无法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并把人折磨得饮食失调、痛苦不堪。神经性厌食症则更加变本加厉,更加“追求完美”,甚至多吃一口饭都觉得是罪过。在这种心理驱使下,每天的进食越来越少,甚至听到别人说“胖”字就会联想到自己,变得异常敏感焦躁,并因此采取一些恐怖而极具破坏性的减肥方式。4 针对青少年肥胖和减肥问题的对策 4.1 接受镜中的自己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爱美”不如“爱自己”!作为青少年,我们接受了系统而完整的正规教育,应该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观,不能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或许,社会对肥胖 有着种种偏见,但我们自己内心应该有杆秤,对自己有信心,学会爱自己,欣赏自己。换个角度想想,自信会增加人的活力,内在素养能提升人的气质,如果一味的否定自己,垂头丧气,整天的如怨妇一般,谁会喜欢呢? 4.2 保持良好心态

有调查表明,肥胖恐惧症反而会增加肥胖的概率:一个人越是怕自己发胖,越容易成为肥胖者中的一员。对肥胖的恐惧容易引起饮食失调,而饮食失调一直被认为是肥胖的罪魁祸首,所以保持良好心态是十分重要的。同时,面对外界压力,即使受到了社会不公正的评价或待遇,也要懂得疏解这些不良情绪,时刻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人生。另外,在减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瓶颈”现象,此时,也应将心放平和,而不要急于求成,前功尽弃。4.3 追求健康,积极减肥 在众多缓解压力的方法中,“解决问题”是最有效,最治本的方法。既然肥胖会引发那么多的生理及心理问题,那么减肥才是根本。在容貌上,我们要接受自己;在健康上,我们要约束 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如睡眠缺乏)和饮食习惯最易引起肥胖。比如:贪食、贪睡、偏食、夜宵、饮酒、常吃高糖食物和高脂食物、缺乏纤维素、体力活动少

我们要提倡合理膳食,按时用餐,饮食定量,生活规律;平时多做有氧运动,并做到长期坚持。4.4 多参加课外活动

肥胖会让我们产生许多负性情绪,比如自卑、抑郁,而积极的参与多种社交活动,结识更多新朋友则是摆脱这些不良情绪的一把金钥匙。在活动中,我们会找到更多的兴趣点,发现自己更多的优点,比如文艺特长或幽默感等等,而不仅仅固着在“肥胖”这一点上,盲目地否定自己多方面的能力。在交往中,我们还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肥胖仅仅是众多缺点中一个小小的遗憾,它并不会过大的影响我们正常的人际交往。4.5 减肥的目的是健康

我们减肥是为了预防疾病,而不是计较每天瘦了多少,更不是和别人比“谁更瘦”。其实,很多女性减肥最终却造成厌食症的结果,根源就在于她们减肥并非仅仅为了健康。一个懂得“健康最美”的人,是不会愚蠢到被饿死的。更多人减肥是为了美丽,由于受到错误的舆论导向而迷失自我。参考文献:

[1] 阿里医药网.2008 年 09 月 09 日.[2] 曾奇峰.减肥啊减肥[J].心理与健康,2007.3.少年防肥胖

美国有一个“肥胖冠军”,名叫休斯,他6岁时体重达到92.08公斤,10岁时体重是171.48公斤,13岁时体重竟高达247一66公斤,这么一个“胖墩子”站在你面前,非吓着你不可。他行动困难,生活困难,更不用说学习了。后来他因肥胖得了高血压病、肾脏病,并过早死于尿毒症。少年肥胖的害处特别大,将来可能发展成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冠心病、脑出血、搪尿病、胆结石、痛风等多种疾病。肥胖少年还常常存在心理问题,并感到自己“不自在”,自我缺少满足感、快乐感、幸福感,不合群。个别同学给他们起外号,使他们被讥笑,自尊心受到挫伤,也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和抑郁情绪,不爱出头,不爱参与,养成退缩、被动的个性。令人感到不安的是,我国的青少年肥胖者正在不断增加。10年前有人调查,我国少年中的肥胖儿童为1.64%一3.92%,但近年明显增加,特别是城市少年儿童肥胖者更多。2000年北京市调查,在中小学生中肥胖者约占15%,比10年前翻了一番。这也反映出少年儿童身体的速度、耐力、爆发力和柔韧素质都呈下降趋势。专家们大声疾呼,肥胖已成为危害少年健康的重要隐患,必须大力预防。少年儿童预防肥胖一定要从我做起。据专家们研究,少年肥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运动过少,二是吃得过多,所以,预防肥胖主要也是从这两方面着手。第一是增加运动量,这是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预防办法。人体在运动时需要消 耗能量,而能量的来源是体内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燃烧”,运动量增加了,体内的“燃烧”加强了,也就消耗掉了脂肪,体内也就不会堆积过多的脂肪,当然也不会发生肥胖了。应当注意的是,增加运动量要循序渐进,每天增加运动时间从巧分钟开始,逐渐到60分钟,运动的形式要多一些,跑步、跳绳、踢球、作操、竞走、垫上运动等等,今天这样运动,明天那样运动,有兴趣,效果好。运动不要过量,不能累着,运动过后不应有疲劳感,运动过量反而有害。运动过程中可能有些不适感,慢慢就会消失的另一个币要问题是运动必需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韧性、有耐性,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效果的。第二J亡不要吃得过多,特别是不能吃较多的肥肉有人对肥胖青少年进行调查,发现个勺怪现象,即肥胖少年特别能吃,特别喜欢吃肥肉,越吃越肥胖,越肥胖越不爱动,越卜爱活动越肥胖,形成恶性循环。平时应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零食还要注意,预防肥胖不能俄自己,有的女同学“怕胖”,一天只l乞一顿饭,这;,J不行,少年时代正是长身体的时候,需要充足、丰富的营养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饥饿防肥”将会给自己带来很多损害。(王振坤)

肥胖是怎么来的.刘斌

内在因素

内分泌不正常:例如肾上腺皮质亢进、胰岛素过多、甲状腺机能低下。

遗传:父母体重正常,小孩肥胖的机率为7%;父母一方肥胖,小孩肥胖的机率为40%;父母双方肥胖者,则小孩肥胖的机率高达80%。

生理肥胖:饱食中枢受到化学或手术破坏而无饱食感,不断想吃引起肥胖。

外在因素心理因素:心理不平衡。例如忧郁时借饮食寻求安慰。饮食习惯:自小养成不好的饮食习惯。工作原因:例如应酬等。运动量改变:因基础代谢率降低、休闲睡眠时间增加、热能消耗减少……

医学专家根据国际肥胖症诊断标准,提出我国肥胖的诊断标准,即:BMI值等于“体重(以千克为单位除以身高.似厘米为单位)的平方”,若BMI值大于24属超重,大于28为肥胖。立专家指出,进人21世纪,肥胖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它与艾滋病、吸毒和酗酒共同组成了新的四大社会医学难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每两个人之中便有一个人过重,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肥胖作为一种严重的慢性疾病而进行重点防治。肥胖会导致心血管、胆囊疾病以及高血压、高血脂、n型糖尿病、中风、癌症等疾病的产生。各国医学界已就肥胖症根据体重指数BMI来划分,BMI值大于25为超重,数字越大则肥胖的程度越严重。

给肥胖者的建议

切忌快速减肥:快速减肥成功后,很难维持减肥的效果。每餐慢吃细嚼:这是满足食欲和减少食量的最佳方法。切忌贪睡:每天睡7小时足矣,睡眠时代谢率最低。

不喝炒菜汤:汤含油量高,易吸收,非常容易让人长胖。休闲时间,少吃东西,不吃宵夜。不吃剩菜剩饭:每次都把碗里和盘里的剩饭剩菜,送进肚里,不长胖也难。限酒:酒精是次高热量的食物,其热量仅次于脂肪。

肥胖的威胁

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肥胖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严重问题,仅美国每年就有30万人死于与肥胖有关的各种疾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世界有10亿成年人超重,其中3亿属肥胖人群,他们更容易患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中风和某些癌症。青少年的肥胖问题也日益恶化。比如,美国6岁至甘岁之间的青少年每10人中就有1个肥胖者。世界观察研究所的报告指出,这些少年胖子不少会在长大成人后步入成年胖子的行列,而且由于他们的新陈代谢功能在青少年时期出现改变,其成人后所患疾病将难以治疗。英国医学专家彼得·卡普曼指出,肥胖不应再只被看成是影响仪容的个人问题,它已经成为一种流行病,影响着全世界。

肥胖对青少年的危害

吕莹

黑山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辽宁121400

中图分类号:R 153·

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495(2011)02-0148-02

调查表明,城市学生超重及肥胖率高达12·03%,并且正以每年8%的速度递增。专家认为:肥胖儿童体内蓄积的过量脂肪会侵蚀脑垂体,使脑垂体后叶脂肪化,阻碍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生成,从而严重危害青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生殖发育和性发育成熟。1 肥胖的大致分类 1·1 遗传因素引起的遗传性肥胖 肥胖会有遗传,即父母肥胖,子女也会发胖。初生婴儿体重与小儿肥胖的关系也很密切。与先天的遗传基因有关,取决于脂肪细胞数目的多少和脂肪细胞所含的脂肪数量的大小两个因素。据有关报道,约有66%~80%以上的肥胖者有家族史。1·2 继发性肥胖 常因病理原因引起的肥胖,并带有特殊的症状,称为继发性肥胖,需要与单纯性肥胖加以区别。如因疾病引起的肥胖则应对症治疗,肥胖问题也就容易解决。继发性肥胖多因下丘脑或垂体病变、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性腺功能减退以及胰岛性肥胖等引起。肥胖本身引起的症状及后果

症状:气喘、疲劳、多汗、睡眠困难、腰痛、髋、膝关节痛、抑郁、消化不良、尿失禁、月经失调、不孕、不育、多毛、对智力的负面影响。后果:心脏病、胆石症、呼吸系统疾病、激素分泌异常、孕、不育、心血管危险因素、Ⅱ型糖尿病、骨关节、高尿酸血症和痛风。3 儿童少年期的肥胖会带来如下问题

(1)血脂代谢异常:儿童肥胖不仅可引起高脂血症,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而且可促进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易导致冠心病,动脉栓塞及脑血管意外等,也会引起血压升高。(2)糖代谢障碍:中、重度肥胖青少年,高胰岛素血症检出率达60%以上,另有约6%~7%的糖耐量异常者(糖尿病的临界状态)和3%的糖尿病患者。(3)心血管机能下降:许多调查结果证明,肥胖儿童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显著高于营养正常儿童。(4)肺功能下降:肥胖儿童的呼吸功能发育明显落后于营养正常儿童,因为体质量增加,需氧量理应比正常儿童高30%以上,但因胸腹部脂肪堆积,胸廓和横隔运动受限;脂肪组织大量耗氧,造成CO2潴留,增大通气阻力,造成呼吸机能下降。(5)对肝脏的影响:肥胖儿童肝脏需合成运转的脂肪过多,不堪负重,肝脏机能失调,肝细胞内积聚脂肪,引起细胞变性,肝功能异常,因此,中重度单纯性肥胖青少年约40%~50%有脂肪肝现象。(6)对机体的其他影响:肥胖易造成关节承重部位受损,有氧运动能力下降,免疫功能降低,内分泌异常,性发育提前等。(7)智力的影响:肥胖儿体脂过多,大量血液分布于周围组织中,加之有效呼吸量相对减少,使心、脑出现相对缺氧状态,从而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8)心理行为和个性的影响:由于减少了与同学的正常接触,肥胖儿童出现抑郁和自卑等情绪变化,致使被动、退缩等个性形成;人际关系也变得敏感,形成了内向、多疑的性格,出现分裂样行为。(9)儿童肥胖也是成年期肥胖和一些成年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6岁以前肥胖的儿童,大约有25%可能成为成年后超重;当肥胖持续到青春期时,成年肥胖的危险性就增加到75%。4 肥胖会引起的危害 4·1 身体方面的危害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首先表现是体重增加,大量脂肪沉积,增加了机体负担和耗氧量,肥胖症孩子比正常人消耗氧多。这样致使他们身体笨重,行动迟缓,活动能力差。不少儿童青少年常有平足、膝内弯、下肢弯曲、脊柱和椎间软骨损害等。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胆固醇和脂肪酸过高,血脂也高,免疫系统受到抑制,抗病能力较差,易患呼吸道感染,还容易导致一些“成年疾病”年轻化,如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等。肥胖儿童存在性发育障碍。如男孩导致性发育滞后,女孩导致性早熟,初潮早,多伴有月经紊乱。4·2 心理方面危害 身体和心理是两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肥胖除对儿童青少年有生理上影响外,对心理也造成较大影响。(1)影响体型美:青春期是塑造体型的良好时机,如果抓紧这个有利时机适当注意营养、饮食和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但使人高矮胖瘦适中,而且还可以把体型塑造得更加健美。但由于肥胖的原因,致使皮下脂肪过多,给人以“臃肿、疲软、懒散、笨拙”等印象,影响体型美。集体活动中常常因为肥胖儿童青少年笨拙、落后,常成为被嘲笑和取绰号的对象,使得肥胖儿童青少年产生自卑感和精神压力。(2)影响智力发展:食物中的苯丙氨酸过多,常引起氨基酶的不足,从而使大量氨基酸堆积在脑细胞中,形成“脂肪脑”,影响脑细胞活动,致使智力落后于同龄人。还因为肥胖儿童青少年体内脂肪过多,耗氧量比正常人高出30%~40%,体内氧气“入不敷出”,具体表现无精打采,容易疲劳,嗜睡,精神不易集中,影响学习效率致使成绩下降。(3)影响心理健康:很多儿童青少年肥胖学生由于动作不灵活,参加集体活动也少,上体育课也不太积极。在心理成长青春发育这一个容易受外界影响的敏感期常有自 卑感,学习成绩不及别人,又有一点笨手笨脚,致使性格上显得孤僻。长此以往就有一些肥胖儿童青少年形成不愿与人交往的“自闭症”。心理上的影响本质上比生理上的影响对人的一生来说更为关键。在青春发育期能够形成健康的心态是极为重要的。5 肥胖的预防和治疗 5·1 合理膳食,均衡营养原则(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水果、蔬菜和薯类;(3)常吃奶类、豆类及其制品;(4)经常吃适量的鱼、禽、蛋、瘦肉,少吃肥肉和荤油;(5)食量与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7)饮酒应限量;(8)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5·2 增加运动量 任何适量的身体活动都会使你感觉更好。每天至少30 min(150~300 kcal)中等程度的身体活动是运动预防疾病、维持健康的最低要求。中小强度运动有氧运动:60~90分钟/天,每周5~7天。伸展和柔韧性练习:20~30分钟/天,每周5~7天。力量训练:10~30分钟/天,2~3天/周(隔天1次)。建议:增加日常身体活动,培养活跃的生活方式。改骑自行车或步行;站立替代静坐;爬楼梯代替电梯;饭后步行;少看电视。强化终生运动的观念,建立运动习惯,将 运动融入日常生活。(收稿日期:2010-11-03)

生活好了胖墩多了

大肚腩、双下巴、行动迟缓、缺乏朝气„„这些词语原本不该与青少年产生任何瓜葛,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小胖墩”出现在我们周围。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的不断充裕,随之而来的却是肥胖问题,未成年人更是首当其冲。

不久前,在我国举行的“2009国际健康生活方式博览会”专题新闻发布会数据表明,中国城市里现在0岁—6岁的儿童,超重加肥胖已经达到8%,7岁—17岁的青少年超重加肥胖已经达到了21%。

福州市儿童医院生长发育中心主任陈瑞敏也掌握了这样一组数据:1990—1991年,福州市13所小学近万名学生中肥胖症发病率为7%;2003年,一项针对福州市5252名中小学生进行的青春发育调查显示,肥胖症已达12%。现在,在福州儿童医院门诊部内分泌科室,肥胖症就诊人数排名第三,陈瑞敏每周要接诊十几个患肥胖症的孩子。是谁助长了小胖墩

陈瑞敏说,她所接诊的孩子绝大多数属单纯性肥胖。单纯性肥胖症是指无明显的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等病因引起的肥胖,主要由饮食结构不合理和缺乏运动引起,这也是造成目前青少年肥胖率增加的两大原因。

“现在都市多是‘4.2.1’式家庭,孩子看得很宝贝,容易造成过度喂养。”陈瑞敏说,她接触的肥胖症孩子中,有些胃口大到令人吃惊。“中国人传统观念觉得孩子胖比瘦好,胖的可爱,特别是老人家,认为胖就是身体好。这些观念都容易助长孩子暴饮暴食的习惯。”

这不,因为孩子的吃饭问题,广告公司李先生家里就发生了两代人的“暗战”。李先生女儿今年12岁,因为不爱运动,而且平时方便面、巧克力、冰激凌等零食不停嘴,现在已有60公斤。从标准来说,已经超重。因为了解到现在很多疾病有年轻化的趋势,出于担忧,李先生开始对女儿进行饮食控制。结果,奶奶不乐意了,觉得委屈了孙女。只要李先生不在,就偷偷地把家里储藏的食物都拿出来,鼓励孙女多吃。

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保健医学系副主任阮国洪教授说,很多家长缺乏科学饮食观念,不懂得怎么让孩子吃得“好”。放纵孩子养成嗜食高脂快餐、软饮料、甜食,重肉、油,轻菜、果的不良饮食习惯。“再加之缺乏运动,很容易加入到‘胖墩’行列。”

据了解,很多小胖墩还会出现体重指数高,实际缺乏微量元素的矛盾状况。在福州市一家电视台工作的刘先生,儿子今年7岁,体重40公斤,小家伙特别爱吃肉,蔬菜水果基本不碰。这段时间,由于儿子扁桃体经常发炎,刘先生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结果发现其体内缺乏微量元素,导致抵抗力下降,引发炎症。医生说,饮食结构单一的孩子,很容易出现微量元素缺失的状况。这让刘先生十分诧异,“从来没想过儿子长得敦实,居然会缺乏微量营养素。”

阮国洪教授表示,现在肥胖的孩子在喂养中普遍存在营养失衡的问题,而非简单的营养过剩,即饮食结构单一,三大产能营养素摄入太多,蛋白质和一些微量元素摄入量却不够。

比如,很多肥胖孩子不爱吃水果蔬菜,家长便用果蔬饮料或者保健品代替。实际上,果蔬饮料、保健品中都含有很多添加成分,像果汁饮料中的色素易沉着在孩子嫩弱的消化道黏膜上,干扰体内多种酶的功能,从而引起厌食和消化不良。而这些产品广告中宣扬的维生素等成分有可能是化工合成,这和直接从果蔬中摄取还是有所不同。要让孩子摄取微量元素,还是“原汁原味”的好。

专家们也谈到,洋快餐的风靡,也是导致都市孩子肥胖的罪魁祸首之一。

在福州,“洋快餐”餐厅里常常少不了青少年的身影,一些餐厅甚至还推出学生卡优惠的营销策略,以吸引青少年。“偶尔吃吃可以,但现在很多小孩都是把洋快餐当饭吃。常吃这一类食品,进入体内的高热量、高脂肪过量积累,很容易发胖。”陈瑞敏说,西方国家已经开始对快餐进行改革,城市管理部门更是不允许快餐店建在繁华的市中心,以期减少快餐对儿童的诱惑和危害。美国康涅狄格州议会还通过禁令,从2005年5月26日起禁止全州中小学向学生出售高热量碳酸饮料和薯条等垃圾食品。“但我们很多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反而把这些食品当做奖励孩子的手段。”

远离肥胖远离疾病

肥胖可诱发100多种疾病,由于青少年肥胖,一些疾病也愈来愈呈现出年轻化趋势。

一项营养调查表明,在7岁-17岁的学生中,肥胖、超重孩子的疾病危险高于正常体重的孩子,血糖高、血压高、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都高于正常体重的孩子。

今年5月18日,在省医学会儿科分会与福州儿童医院共同举办的“儿童生长发育知识新进展学习班”上,一例我国目前临床确诊的年龄最小的脑卒中病例让专家们十分震惊。这名12岁的患儿由于平时嗜食高热量食物,又不爱运动,1.56米的身高,体重达到88公斤。一天突发脑部血管梗塞,就是通常所说的中风。经检测,他的血压、血糖、血脂的检测结果高得惊人。

陈瑞敏是“儿童生长发育知识新进展学习班”这一项目的负责人,她说,虽然这种病例比较少见,但目前在她接诊的肥胖症患儿中,一些孩子已经出现了高血压、高血脂或高血糖等“老年病”,同时“三高”兼具的代谢综合征患儿也明显多了。

而且值得注意的还有,肥胖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由于许多胖孩子在参加集体活动时常因体型特异、反应笨拙受到讥笑,久而久之还会变得精神压抑,产生自卑心理。因此,作为父母,首先自己要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同时积极引导、督促孩子形成科学的饮食观念和积极参加运动的意识,这样才能让孩子远离肥胖、远离疾病!(记者 李艳 实习生 谭英 吴晓丹)

第二篇: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研究

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而目前由于我国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又由于社会竞争的加剧给他们带来的巨大压力,成长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化等,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潜在很多不良影响因素。1李越、霍涌泉等(2006)从青少年自身角度出发,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认为青少年自身的心理障碍、人格的缺失、难以承受过重的学习负担以及其基本的心理矛盾是引发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2很多学者从青少年自身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学校教育因素以及社会因素方面对其心理健康问题原因进行分析:从青少年自身来说,青少年时期是其要学会摆脱对外界依赖、获得经验和发展、实现独立面对社会的重要时期,而其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易产生心理冲突,引发适应不良等问题;从家庭因素来说,家庭的环境氛围及成员的关系、家庭的结构与教育方式、家长的素质及示范作用等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从教育因素来说,学校教育的管理因素、学校教学的因素和师生关系因素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此外,社会的一些影响因素,如:社会的变迁、社会文化、社区环境、社会媒体等原因也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345

在众多因素的影响下,青少年通常容易产生哪些心理问题呢?王撬撬、王东(2009)等认为忧郁、嫉妒心理、孤独心理、怨恨心理、愤怒情绪、多愁善感等都是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如果李小平主编.新编基础心理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2月:p325.李越,霍涌泉主编.心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2:p254-255.3 张朝,李天思,孙宏伟主编.心理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5:p314-316.4 何绍纯,王旭飞著.中学生心理辅导指南.东北大学出版社,2009.05:p27-29.5 王撬撬,王东主编.心理学:解读心灵的秘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04:p77-81.

第三篇: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问题面面观

青少年心理健康与问题面面观

夏学銮

世界卫生组织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已,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的权威定义说明,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的含义。当前我国青少年的生理健康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问题往往出现在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上。据了解,目前全国有3000万心理有问题的青少年,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大学生有心理障碍者占16%至25.4%。而且,近几年又有上升的趋势。由于社会健康问题最终都要以心理健康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本文主要讨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标志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关系和谐和行为稳定。身体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基础,但不是它的必然保证。除身体条件之外,心理健康还包括认知、感情、人格、人际关系和行为举止等方面的因素。

身体健康 身体健康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其影响机理是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相互制约作用。一个人身体上的任何生理变化都会影响其心理情绪的变化,就连女孩子初潮这种正常的生理现象都会引起她们心理上的恐慌,更不用说严重的生理病变了。相反,一个人任何心理情绪上的变化,都会影响其生理上的变化。大家都知道“望梅止渴”的典故和伍子胥过昭关一夜愁白了头的故事,这些就是心理情绪变化影响生理变化的典型例子。中医更有“怒伤肝,忧伤脾”之说,说明正常的心态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认知正常 认知正常是青少年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在青少年时代,孩子的社会发展主要表现为认识发展水平的程度。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年龄作为儿童认知发展水平的依据来分析儿童的道德社会化,他以7-8岁为界,把儿童的道德发展界定为截然不同的前后两个阶段,从前一个阶段到后一个阶段呈显出如下变化:道德约束从“他律”到“自律”,道德判断从看“效果”到看“动机”,道德惩罚从笼统性的千篇一律的惩罚到有针对性的采取不同方式的惩罚。他还根据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把青少年的社会化划分为感觉运动阶段(诞生-2岁)、前操作阶段(2-7岁)、具体操作阶段(7-11岁)和正式操作阶段(11-12岁及以后)。而且,许多精神健康问题,如情绪混乱和精神分裂,都有其认知的根源。所以,正常的认知发展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键。

感情成熟 感情成熟是青少年最重要的发展任务,它包含两项内容:一是感情自治,即作为一个人自己情感力量源泉的能力,而不是依靠双亲来提供舒服、安心和情感保障;二是行为自治,即一个人做出自己的决定、管理自己的事务和照顾个人的能力。这两项自治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即完成心理上的断乳过程。随着感情的成熟,青少年逐渐摆脱“本我”的控制,知道并掌握由一定社会的文化所决定的感情表现规则,学会驾驭和控制自己的感情表达,让理性原则而不是快乐原理左右自己的行为。感情成熟既是社会化的目的又是社会化的手段。感情成熟,特别是儿童和双亲之间的情感依恋具有重要的社会化功能。

人格健全 人格健全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目标,它不仅包括要在弗洛伊德“本我”的基础上发展出“自我”和“超我”;要顺利渡过埃里克森所界定的生命危机,发展出信任、自主、首创、勤奋和认同等人格特质;而且还应包括奥尔波特的“发展人”所具有的人格成长要素,即身体感、自我认同、自我强化或自尊、自我扩展、自我形象、理性自我和作为客体的自我七个重叠的阶段。奥尔波特认为,成熟人的动机不仅仅是追求快乐和减少痛苦,许多成人行为在功能上是自治的,即它追求在功能上独立于原初动机的目标。因为功能自治有两种,一是固有的功能自治,二是坚持的功能自治。固有的功能自治是功能自治的主要体系,像工作、吃饭、穿衣和睡眠等,它们涉及到与自我统一体有关的自我-维持功能,是最高层次的功能自治;而坚持的功能自治,像酒瘾、烟瘾和毒瘾,它们并不是生理上的必需品,酒鬼继续饮酒,虽然他们目前的动机在功能上是与原初的动机相脱离的。同时,奥尔波特提出了成熟人格的六条标准:(1)非自我中心的自我延展和卷入;(2)自我和他人和睦相处;(3)感情保障或自我接纳;(4)现实主义的知觉;(5)见识和幽默;(6)统一的生命哲学。

关系和谐 关系和谐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充分条件。对青少年来说,关系和谐主要是指家庭关系的和谐,即双亲之间关系的和谐和子女与双亲之间关系的和谐。无数事实证明,破裂家庭充?更多的愤怒、仇恨和家庭暴力,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双亲与子女之间的敌对状态,往往是造成青少年心理变形和人格扭曲,乃至导致一些青少年走上杀亲悲剧道路的重要原因。人际信任是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公开、透明和信任的社会环境是青少年关系和谐的客观基础。人际关系缺乏或孤立的青少年多表现为自我封闭和退缩不前,极易从事迪尔凯姆所说的“利己自杀”。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单位,关系和谐的主要责任不在青少年而在成人身上,因为成人掌握着机会和资源的分配大权以及标定青少年行为的话语霸权。从本质上说,青少年是无辜的,任何把青少年推向对立面的做法都是野蛮和愚蠢的。

行为稳定 行为稳定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是身体健康、认知正常、感情成熟、人格健全和关系和谐的综合结果。行为稳定是以行为与态度之间的一致性和行为之间的连贯性为特征的。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即使在成人中间有时也难免保证上述一致性和连贯性。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这是在外界环境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并非心理不健康的症候。但是,如果青少年也有这些言行不

一、朝令夕改的行为表现,那么不是青少年生长的客观环境有问题,就是青少年本身的心理健康有问题。

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的表现

那么,青少年的不健康心理到底有哪些表现呢?我认为,这种不健康的心理主要表现为:

自私 转型期以来的青少年,大都有程度不同的自私倾向。有人说自私是人的本性,与心理不健康无关。有这种看法的人,是受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哲学的影响。其实,当人生下来时,他的自我概念如同一

张白纸。经过无我有物、有我无物和物我整合三个阶段的顺序发展,儿童健康的自我概念才逐渐发展出来。由于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和社会的消极影响,有些儿童一直停留在有我无物的阶段,并没有把主观和客观、自我和环境有机整合起来。这种由自我概念发展障碍所导致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行为表现上就是自私和没有责任感。自私是不健康的自我观念,同时又是其他异常心理和行为的根源。

任性 任性是一种由本我决定的无规范心态和非理性行为,本我是以快乐追求和需求的立即?足为特征的,在行为表现上就是任性,即无拘无束、无法无天的状态。有必要把它与率性区别开来。率性而为表示天真,任性胡来则表示粗野。任性是率性的过度,和它的不足――敛性一样,都是恶行的特征。敛性顺受不是成熟,任性粗野也不是天真。健康的人格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个组成部分,它们分别代表兽、人、神的品质。只有本我而没有自我和超我的人,实际上仍然停留在兽类的水平而并没有达到人类的层次,更不用说神的境界了。自我是人格中最理性化的部分,是健康心态的标志。

嫉妒 嫉妒是由自私所产生的一种狭?的排他和仇他心理。嫉妒的人不能见到别人比他强,只要发现别人比他强,他就眼红,常有“既生瑜,何生亮”之感慨。由于青少年尚未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评价和判断事物常常以我划线,在嫉妒的心理基础上很容易走上拉帮结派、党同伐异的道路。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早就告诫我们说:“警惕嫉妒,它是开创恶例的绿眼睛怪物,这意味着它贪得无厌。”嫉妒往往是贪婪和不择手段的温床,它像盘踞在一个人心里的毒蛇一样,疯狂地吞噬着其人性中一切善良的东西,直至把这个人变成毒蛇,再去伤害他人。

叛逆 对青少年来说,叛逆是一种极端的逆反心理。从成都发生的“沈鹏弑母”案,到温州发生的砍死奶奶案,再到广东发生的少女杀死奶奶案,这些接二连三披露的杀害至亲的案例说明,一些青少年存在着严重的叛逆心理。这种叛逆心理产生于可怜的适应能力:经受不了批评、挫折和压力。从本能地任性胡来、我行我素,到不辨是非、不识好歹、以暴力抗拒家人管教,到糊里糊涂地走向死亡,就是叛逆性格的行为逻辑。一般而言,青春叛逆是青少年生命周期发展的必经阶段。但是在转型期的中国,这种心理危机已经演化成一种社会病态。它部分是不良家庭教育的自然恶果,多半是家庭――社会环境的无意塑造。一些青少年在家庭排行中独一无二的霸权地位,客观上使他们不仅不能发展出竞争观念、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而且使他们很容易养成飞扬跋扈、专横残暴的性格。事实证明,这种具有强烈控制欲而适应能力又极差的孩子,走上社会遇到挫折就有可能走上暴力犯罪的道路:或从事自杀,或进行谋杀。其实,这两种极端行为的根子是一个:青春叛逆。这就是为什么在青少年自杀率上升的同时,谋杀率也在上升的原因。

浮躁 转型期的中国,青少年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浮躁心理。浮躁意指轻浮急躁,做事踏不下心来,没有耐性,见异思迁,好大喜功,充?“天上掉馅饼”的幻想,没有脚踏实地的艰苦奋斗精神,却存在着侥幸成功的奢望……凡此种种,都是浮躁心态的表现。浮躁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但它还不是狂躁。狂躁是一种精神病态,需要临床干预。尽管如此,我们绝不能忽视浮躁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对青少年的危害。因为它可能导致青少年为了侥幸成功而铤而走险,掉进违法犯罪之深渊。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浮躁是由社会的浮躁传染的。社会少些喧嚣和形式主义活动,青少年的浮躁心态亦会减少。

忧郁 由于家庭变故或个人的不幸遭遇,或一些个人成长上的烦恼,一些青少年还常常表现出某种忧郁心理。忧郁是长时间处于一种郁郁寡欢、愁眉不展的心情状态。虽然莎士比亚说过“忧郁是狂躁的护士”,但忧郁本身并不是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况且,临床经验证明,忧郁经常和狂躁结伴而行,有些人在一阵狂躁之后,接踵而来的便是忧郁。具有这二极情绪的精神病人比只具有躁狂症或忧郁症的单极病人更加难以治疗。对于一般的忧郁心理,英国诗人拜伦曾经这样描写它:“忧郁坐在我身上,像伴随着天空的一块云,它不让一道阳光穿过,也不让一滴雨落下,最后,而是扩散它自己。它像人与人之间的妒忌――一种永恒的薄雾――扭曲天和地。”具有忧郁心态的人不仅在生活中没有阳光,而且影响其亲密人际关系的建立和

自我评价。而且,与忧郁结伴而行的是自卑和自恋。

自卑 目前,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存在着严重的自卑心理。自卑是自尊的缺乏状态,它和自尊的过度状态――自大――一样,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特征。缺乏自信心,遇事退缩,怀疑自己的能力,稍有不顺利就打退堂鼓,甚至无端地萌发某种负罪感来,这些都是自卑的表现。按照埃里克森的观点,儿童和青少年的自卑是由不充分和不适当的社会化造成的。在婴儿期,如果它的需要都能得到及时的?足,婴儿感知到自己生活在一个安全的世界,它就会发展出对这个世界的基本信任感来。相反,它对这个世界的基本态度就是不信任。在此基础上,如果家长或其他监护人对其幼稚的动作、好奇的发问和创造性的冲动进行干预、嘲笑和限制,儿童和青少年就很容易养成怀疑、内疚和自卑的性格。对于自卑的青少年要倍加关怀和鼓励,家长和老师要多对他(她)说:“你能行!”并让他们大声说出“我能行!”

自恋 在自卑、自怜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病态自我依赖。拉?洛克福库德说过:“自恋是比世界上最善于欺骗的人更加善于欺骗。”他又说:“自恋是最伟大的?媚者。”《韦伯斯特辞典》把自恋界定为第六种贪得无厌的情感。具有自恋心态的人唯我独尊,唯我独存,爱惜自己达到病态的程度。只愿享受,不愿付出;只要求权利,不愿尽义务;只追求权力,不愿负责任;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只爱自己,不爱他人……凡此种种,都是自恋心态的表现。具有自恋心态的人不能与他人发展出任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容易陷入孤独之中。自恋和孤独,经常如影随形地伴随在一起。

自残 指故意进行自我贬低或有目的地从事有伤人格尊严活动的一种行为心态,并不是指故意伤害其身体的自虐或自杀行为。例如,旧社会的相声演员为了生计不断进行自我嘲笑、自我贬低;自认为长得不够漂亮的女孩子给自己取个难听不雅的绰号;《罪恶的伊甸园》中所披露的某些另类女性,以自己的堕落行为来揭开某些上司的假面具,让其丑态百出……这些都是典型的自残行为。尽管自残的目的多种多样――抑或是为了进行自我保护,防御外界的攻击;抑或是为了进行报复,被认为是弱者向强者进行报复的现成手段。但是,无论那种程度的自残,都是弱者的不健康心态表现,都不是最佳的选择,不足为训。因为它会使当事人永远生活在其自我设计的阴影之中。虽然这种自我设计可能是出于一种保护自尊的策略,但是它有可能变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由强烈自尊的动机出发,得到的却是意想不到的自卑结果。

自杀 自杀威胁和自杀行为是当前青少年心理问题的集中表现。对于自杀威胁和自杀行为要进行区别对待,因为它们可能产生于两种不同的心态。为了对抗家长和老师的管教,一些青少年动辄以自杀相威胁,这种自杀威胁或自杀警告可能产生于以自尊保护为基础的逆反心理,其动机不是要死,而是为了更好地活。有部分自杀行为,可能就是这种自杀威胁或自杀警告失败的产物,把这种自杀行为简单地归因于青少年的悲观厌世或看破红尘是很不公平的。当然,有些青少年,特别是在破裂家庭中被边缘化的青少年,其自杀行为可能是由悲观厌世所致。但是,无论是作为一种手段的自杀,还是作为一种目的的自杀,都反映出一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措施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障碍,影响着基础教育目标的实现,必须认真研究,妥善解决。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源于青少年所面临的种种社会问题。根据这个基本的假设,为了保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正常,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家庭、学校、社区、传媒、公安、医院和社会工作教育机构相结合的一揽子

解决方案,并在社区的基础上成立有上述单位人员和专家参加的并负有评估和转交责任的青少年工作团队,全面解决青少年在成长中的各种问题。为此,采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

家庭关爱 家庭是青少年人性和理想的养育所。因此,家庭关爱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缺少家庭关爱的儿童不会有高自尊,因为家庭关爱是自尊的第一个重要源泉。双亲和子女的关系对于儿童自尊的发展非常重要。以对5-6年级学生的家庭经历为基础,国外专家总结出促进高自尊发展的四种双亲行为类型:

(1)在孩子的事务中表现出接受、慈爱、兴趣和卷入的情感;(2)对孩子的行为要坚定地并且是前后一致地行使清楚无误的限制;(3)在这些限度内允许孩子有一定的行动自由并尊重其首创精神;(4)运用不强制的纪律形式而不是从身体上惩罚孩子,否定孩子的特权并与其讨论理由。以上有利于促进儿童高自尊发展的家长行为才是真正的家庭关爱,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

健康教育 如果说家庭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一监护的话,那么学校则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二监护人。作为一个社会化的正式机构,学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且还担负着对青少年进行价值灌输和健康教育等方面的重要任务。健康教育主要向学生传授人体生理、心理卫生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使处在青春发育中的青少年知道自己身体上所发生的生理变化均属正常现象,消除恐惧、害羞或负罪心理,从而养成良好的生理卫生和心理卫生习惯;还要教给他们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学习尊重、服从和适应,把价值规范内在化。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和谐了,其心情一定舒畅,身心必然健康。

社区照顾 社区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第三监护人,英国社区照顾的对象是三种人,一是老年人,二是青少年,三是残疾人。青少年的社区照顾是社区对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所提供的全面关怀。它不仅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完善的社区环境和充分的活动设施,而且对第一、第二监护人的职责进行监督。如果发现家长有虐待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行为,就马上进行社区干预:按照相关法律,或者把受虐待的孩子接到儿童照顾中心,或者为其找个“免费”的家,待他们的家庭情况好转、双亲真心悔改后再把孩子送回。如果学校中有人侵犯学生的行为,就马上进行以社区为基础的司法干预,社区法院会对当事人进行法律裁决,视情况给予不同的法律制裁。

传媒过滤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绝对不可掉以轻心。特别是青少年喜爱的电影、影视和网络游戏,要充分考虑到青少年这一特殊受众群体的成长需要,不能为了票房价值,把暴力、色情、毒品和赌博这些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文化垃圾一古脑儿端给青少年。

社区警务 在社区建设实验区与示范区,出现了警察进社区、每个社区有社区警务室这样的新生事物。社区警务改变了过去警察站在青少年的对立面进行僵硬管理的局面,取而代之的是从青少年立场出发的人性化服务。这对改变青少年和警察的对立关系和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进而改变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医疗跟进 社区医院和医疗站要完善初级卫生保健制度,对青少年定期进行精神卫生方面的检查和健康教育,提高青少年的卫生保健水平。对于那些有精神障碍或己发出自杀警告的青少年要进行24小时跟进护理,使之尽快脱离异常或危机状态。这些工作需要青少年工作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完成。

外展工作 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外展工作,了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遭遇问题和目前烦恼,和他们交朋友,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思想和心理问题。同时做其家长的工作,改变其教育方法,向社区及有关部门提出改善青少年工作的建议,帮助机构逐步实现青少年工作专业化和制度化的目标。

(原载《中国青年研究》2003年第6期)

第四篇: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要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在于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个独立的组成部分。所以在人的综合素质中,心理素质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水平。然而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突出,必须引起全社会重视。

一、目前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青少年负面情绪问题比较明显

所谓负面情绪就是对身体有害的、干扰身体平衡运作的情绪,如自卑、抑郁逆反等[1]。

1.自卑、抑郁情绪的恶化

自卑表现在有意识的掩饰自己的缺点,害怕别人对自己的评价。美国心理学家艾丽斯(A·Ellis1962)的ABC理论认为这些负面情绪如自卑抑郁焦虑都是由个体事物的某些不合理的期望和要求造成的。自己对自己期望过高,因而对别人的评价特别敏感,也容易胡思乱想,把别人一些无关紧要的言行或与自己无关的事都能联系到自身,总认为别人会轻视自己不承认自己。这样他们就会刻意掩饰自己缺点,同时也会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与外界其他人沟通,进而导致抑郁情绪产生。

2.逆反心理严重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而采取的与常理相违背的态度和言行,随着青少年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增强,就特别想摆脱别人的管束。同时这个时期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形成的时候,自我意识较强[2]。自身对外界认识有较强自我认定,对别人的看法和见解难以接受,对父母和老师的教育都极力想摆脱。

(二)青少年意志力薄弱

意志力薄弱是指做事不够自信,没有坚持下去的恒心,容易被诱惑。

1.不能承受学习压力

青少年这个时期正处于学习知识的阶段,学习意识薄弱,学习上一遇到困难就退宿;学习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期待过高,学生精神压力压力大。这种情绪往复循环,使他们对学习无奈,害怕学习,学习动力不足,丧失学习信心,严重发展为旷课、逃学、辍学,离开 学校,缺少知识的熏陶,就会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严重阻碍。

2.抵制不了诱惑力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给信息传播带来很大的平台,增加了人们特别是青少年这一代吸取信息知识的渠道,缩短人际交往之间的时间和空间,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然而给青少年开阔视野的同时,也传播着一些颓废、黄色下流甚至反动的垃圾信息,对青少年心理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消极网络文化的传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青少年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不文明的内容已经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伤害。在这眼花缭乱的的信息时代,受不了诱惑,抵制不了诱惑力。就被这种信息污染,颓废、不上进就成为青少年的最主要的心理特征,照此发展下去,就会将他们带上犯罪的道路。

(三)青少年的人际关系问题处理不好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人共同生活中过程中彼此为寻求满足各种需要而建立起的相互间的心理关系。

1.与家人朋友的关系疏远

与朋友的关系问题,青少年这个敏感时期,因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就会导致一些错误的想法产生。如好朋友不信任自己,认为朋友不能为自己两肋插刀,而怀疑友谊的不真诚,觉得没有人可以信任。从而开始独来独往,不愿与身边的人沟通。

与父母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与沟通,或家庭不和,父母离异给子女造成心灵伤害。有的孩子和父母经常吵闹,不乐意与父母沟通,然而看到父母疲倦的面容又觉得父母可怜,每天在这种矛盾之中生活,面对这种矛盾,对于孩子父母都不会静下心里来沟通,而让这种矛盾继续恶化。这种吵闹,使家庭整日笼罩在硝烟,使孩子不愿在家里呆,整天往外边跑,心里烦闷。同时有些家庭父母有不良行为,如赌博,带给子女的不安全感,开始对父母产生厌恶。

2.师生关系紧张

主要表现在老师对学生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以及老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压抑心理。老师是学生的理想目标,公正代表,希望得到老师关心。然而有些老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予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会很失望。更有胜者,老师缺乏师尊,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心 理遭受严重创伤。这种情况下,学生对老师开始产生一种抵抗心理,消极情绪产生,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二、造成这种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堂课,家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人的行为习惯、生活作风和教育方式直接给孩子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生长环境要是先天不良,缺乏父母的爱护和教育,就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障碍。

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问题。宠爱型:父母对孩子过分溺爱,青少年这个敏感时期,父母要过分溺爱,孩子就会形成遇事退缩,依赖性强,自制力和自信心比较差;放任型:父母属于完全放任型的,很少管教约束,给子女造成不呢能明辨是非,缺乏教养,性格孤僻冷漠。

家庭的结构的缺失,如(离异、单亲、分居)不同程度都会给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带来较大影响。现在的青少年犯罪中,有较大一部分是因为家庭父母离异,在这种家庭中,孩子缺少教育,缺少家人的关爱,造成家长孩子之间关系紧张,容易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怀疑、冷漠、反抗、孤僻就成了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而演变成自卑,自暴自弃不健康心理。

家庭生活环境环境,主要包括家庭气氛和外在的生活条件环境也会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家庭气氛就是在日常的相互关系中形成的稳定的心理行为,和睦融合的家庭气氛会给孩子安全感,有利于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相反争吵不断,牢骚满腹的家庭气氛带给孩子孤僻、冷漠、焦虑不良情绪,进而损害了青少年心理健康[3]。

(二)学校教育方式

学校的学习压力,老师的教学方式以及老师的个人素质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重大影响。

有研究表明青少年精神健康状况与学习成绩之间密切相关[4]。学校片面追求学生的升学率,以学生成绩好坏来论定学生的人格以及各方面素质,这种错误的判定给学生带来的心理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学习压力大,学生应对不了这种压力,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动力这样的恶性循环,影响到学生的不只是压力问题,甚至会造成学生在社会生 活和人格完善的障碍,这些突出表现在:学生为学习成绩而困扰,打破正常的生活习惯;学校对学生的学习安排不合理,课程太多根本不会正视学生的心理问题,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发展起了反面影响,这些极端问题就诱发了心理问题。

老师的教学方式和个人素质对学生的心理也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言传身教、个人素质高低对学生影响很重要,首先老师必须要有正确的教育理念平等对待学生,所有学生应当一视同仁,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样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反之,教育理念偏差,只注重知识的教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消极被动的心理,紧张、焦虑、恐惧抑郁不愿于老师、同学沟通;其次老师教育方式简单,例如变相体罚,致使学生精神压力增大,自尊心受挫,从而使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

(三)社会、社区反面信息影响

社会经济秩序,社区的文化、社会关系和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具有广泛性、复杂性和永久性,社会、社区生活中各种不健康思想,行为严重损害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同时一些负面信息也随之出现,青少年的对社会认识出现了扭曲,社会认知观念出现偏差,例如贪污腐化,金钱美色,是个别青少年产生消极的认定趋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官二代、富二代,这种认知的形成对青少年的教育产生了逆反心理。

社区的文化环境、人际交往对青少年心理产生极大影响,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在社区内塑造自己的形象,使自己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角色,在适应社区生活的同时,也受到社区内各种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社区复杂的环境、消极文化因素给青少年带来百害而无一利的影响。良好的社区环境以及友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会对青少年带来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反之,要是邻里矛盾恶化,社区生活毫无秩序,那样给青少年带来的是懒惰涣散的生活作风,这样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根本得不到解决。

三、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

(一)社区为家长孩子建立和谐的交流平台

1.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是社区对青少年的全面关怀,不仅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完善的社区环境和充分的活动设施,而且可以对父母对青少年的监护进行监督。(1)如果发现父母的某些行为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就可以采取社区干预,可以把受影响的孩子组织在一起,进行“心理照顾”,以社区的名义找问题少年的父母沟通,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到错误的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改变自己的恶性行为以及教育方法[5];(2)可以在社区内开展一些亲子活动,通过活动增加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认识到亲情的可贵以及父母良苦用心,消除心理困惑,保持健康良好的的心理状态。

2.社区外展工作的实施

(1)社区可以成立一个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青少年的成长环境,遭遇到的问题和目前烦恼做一个调查,及时沟通并和他们做朋友,及时解决他们内心的困惑,开展心理求助热线(免费),帮助问题少年与家人朋友沟通,(2)社区可以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力度,社区宣传栏可以留一部分专门宣传心理健康问题,让家长孩子都能认识到健康的心理状态会让生活变得更美好。

(二)学校教育采取的相关措施

1.建立“家庭学校学生联系卡”

(1)学校为学生建立联系卡,加强学校与家庭沟通,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时向家长反应学生学校的各种表现,有利于家长老师学生一线沟通,能及时认识问题,解决问题;(2)学校可以邀请家长来学校参加学生在校的各种活动,全面了解青少年的健康学习问题。

2.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课

心理教育活动课的内容、方式、方法归纳为,通过引入故事,启发学生的联想,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经验。(1)组织学生针对当前学生关心的问题心理困惑问题,开展讨论,利用录像、录音、电影多媒体手段,真实的再现某些语言描述场景,感受和谐之美,感受心态起伏,营造与主题相映衬的生动气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通过活动,增进相互沟通,情感交流,形成的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平等关系;(2)让学生扮演活动中某一人物角色,按角色思考、行动体验人物角色思想,心理感情[6]。进而增进自我意识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发展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组织游戏,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放松,在各种不安情趣中变得坦然,在竞赛中找到自己的观点,充分放松,表现自我。

(三)社会更应该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1.政府加大投资心理健康医疗事业

(1)各地政府提供投资建立一个有规模上档次的心理医疗卫生中 心,招聘专业的人才,一方面,可以开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业务,另一方面,可以培训专业化人才,定期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人才,而且还可以创办“心理卫生”科普杂志,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全民那个素质。(2)城市内可以把各种青少年经常爱去但没什么积极作用的娱乐场所改为规模大,项目比较齐备的公益场所。

2.优化社会环境

(1)要在全社会创设宽松的成长环境,尊重青少年个体特点和发展需求;要逐步建立有效的青少年心理援救体制,有针对性的指导青少年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如何自我调适;(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特别是心理辅导或咨询人员的资格认证体系。

青少年问题行为必须引起社会的重视,尤其是家长和老师更应 该把纠正青少年的问题行为作为己任,不要消极地等待青少年问题行为,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们,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及时科学的引导和矫正,让他们健康成长,使其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刘直铄.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行为问题的矫正.本科毕业论文.2012.3 [2]黎少游,朱旭.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人格因素.医学与社会.2006 [3]石有梅.《关注家庭教育成长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吉林教育2006 [4] 张海霞,张涛.《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教育与教学研究期刊.2010.02.20 [5] 王婵.《论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01.19 [6]彭厚德.《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研究》.博士学位论文2010.04.01

第五篇: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早恋

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过早建立恋爱关系的行为。年龄在18岁以下的青少年和中学生谈恋爱,属于早恋行为,是不提倡的。

青少年早恋行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朦胧性。早恋的青少年对于早恋关系的发展结局并不明确。他们主要是渴望与异性单独接触,但是对未来组建家庭、如何处理恋爱关系和学业关系、如何区别友谊和爱情都缺乏明确的认识。

2、矛盾性。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内心也充满了矛盾,既想接触又怕被人发现,早恋的过程中愉快和痛苦并存。

3、变异性

早恋关系是一种充满变化、极不稳定的感情关系。青少年之间一对一的早恋关系缺乏持久性,一般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4、差异性

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行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恋行为十分隐蔽,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来传递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很公开,在许多场合出双入对,俨然像一对情侣。在关系程度上,大多数有早恋关系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动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隐秘的感情,从人际关系来看,还没有超出正常的关系。有的则关系发展的很深,除了谈论感情以外,甚至发生性关系。在年龄喜好上,女孩儿喜欢比自己年龄大的、比较成熟的男性。在年龄相当时,多半是女孩儿采取主动。男孩儿喜欢年龄比自己小的女孩儿,在交往中体现自己的阳刚之气。

网瘾

网瘾(即网络成瘾),又称网络过度使用症,主要是指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对之外的事情都没有过多的兴趣,从而影响身心健康的一种病症。网瘾的高发人群多为12-18岁的青少年,以男性居多,男女比例为2:1,而这个时期的孩子,本身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善,意识也比较弱化,理解判断力差,自控能力也比较差。他们大多都处于青春期,反叛心理严重,对新鲜事物又充满了好奇,寻求刺激、惊险和浪漫,以满足这个阶段的人生需求,而网络出现之后,网络游戏、色情和聊天,恰好对应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自然就会网络成瘾。所以很多人形象的称之为“电子海洛因”。

社交恐惧

社交恐怖症患者总是处于焦虑状态。他们害怕自己在别人面前出洋相,害怕被别人观察。与人交往,甚至在公共场所出现,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件极其恐怖的任务。社交恐怖症主要可以分成两类:(1)一般社交恐怖症:如果你患了一般社交恐怖症,在任何地方,任何情境中,你都会害怕自己成了别人注意的中心。你会发现周围每个人都在看着你,观察你的每个小动作。你害怕被介绍给陌生人,甚至害怕在公共场所进餐、喝饮料。你会尽可能回避去商场和进餐馆。你从不敢和老板、同事或任何人进行争论,捍卫你的权利。(2)特殊社交恐怖症:如果你患了特殊社交恐怖症,你会对某些特殊的情境或场合特别恐惧。比如,你害怕当众发言,当众表演。尽管如此,你在别的社交场合,却并不感到恐怖。推销员、演员、教师、音乐演奏家,等等,经常都会有特殊社交恐怖症。他们在与别人的一般交往中,并没有什么异常,可是当他们需要上台表演,或者当众演讲时,他们会感到极度的恐惧,常常变得结结巴巴,甚至楞在当场。社交恐怖症患者总是担心会在别人面前出丑,在参加任何社会聚会之前,他们都会感到极度的焦虑。他们会想象自己如何在别人面前出丑。当他们真的和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会感到更加不自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当聚会结束以

后,他们会一遍一遍地在脑子里重温刚才的镜头,回顾自己是如何处理每一个细节的,自己应该怎么做才正确。这两类社交恐怖症都有类似的躯体症状:口干、出汗、心跳剧烈、想上厕所。周围的人可能会看到的症状有:红脸、口吃结巴、轻微战抖。有时候,患者发现自己呼吸急促,手脚冰凉。最糟糕的结果是,患者会进入惊恐状态。社交恐怖症是非常痛苦、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的一种心理障碍。许多一般人能够轻而易举办到的事,社交恐怖症患者却望而生畏。患者可能会认为自己是个乏味的人,并认为别人也会那样想。于是患者就会变得过于敏感,更不愿意打搅别人。而这样做,会使得患者感到更加焦虑和抑郁,从而使得社交恐怖的症状进一步恶化。许多患者改变他们的生活,来适应自己的症状。他们(和他们的家人)不得不错过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他们不能去逛商场买东西,不能建立正常的两性关系,不能带孩子去公园玩,甚至为了避免和人打交道,他们不得不放弃很好的工作机会。

正确引导

一、需要记录每天个人生活的状态,比如身体的反应和心理的反应,比如担心些什么,又渴望些什么?这对日后进行危机干预有很大的帮助,而且也能防止一些心结凝冻在心底里,形成创伤。

二、有些人特别想抒发自己的情感,想说就说出来,想写就写出来,甚至想哭就哭出来,这样能够缓解心理压力;而且尽量来接受他人善意的劝解和帮助,还可以通过运动,或者散步、聊天、逛街以及唱歌等等多种方式来缓解心理压力。

三、如果通过自己的努力、他人的帮助,还没有从困惑中走出来,抑郁的化解没有显著的效果,不妨主动申请,向有关的学校、医疗机构、精神疾病科、心理咨询中心等部门,提出心理援助的请求,这样危机就能缓解,痛苦的过程也越来越短,程度也越来越轻。我们出现心理危机,只要应对及时、正确,就能转化成人生资源,有利于我们自身在心理、生理方面的个人成长,也有利于帮助他人,可以理性的面对一切,以科学的态度,以高超的技能,实施危机干预,尽快从危机向资源进行转化。

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条,我们有责任、也有义务向全社会各界,尤其向学校团体发出呼吁,我们需要警示安全人生危机,不管遭受任何重大的伤害,每个人都有好好生活下去的权利。生命需要保护,身体需要健康,我希望这个事件能够引起我们教育界的极大关注,生命存在、生命危机的自救、救助能够成为我们教育教学重要的研究课题。

下载对青少年减肥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青少年减肥与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金乡三中焦维国义务教育阶段的青少年学生都属于未成年人,他们正处在生理、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思维活跃,乐于交往,求知欲和好奇心强。但由于生活经验不足......

    同伴关系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同伴关系与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问题的研究综述 龙岩学院 教育科学学院 摘要:通过回溯近年来国内有关青少年同伴关系问题的研究,从多方面探讨同伴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并......

    浅议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最终5篇)

    浅议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1.请就心理健康和儿童青少年常见的心理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 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儿童青少年面临着升学、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而他们本身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这段时期往往容......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知多少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知多少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信息,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3亿多人中,据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达3000万。突出表现为人际......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知多少.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知多少 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提供的信息 , 我国 18岁以 下未成年人 3亿多人中 , 据保守估计 , 有各类学习、 情绪、 行为障 碍者达 3000万。突......

    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

    《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现如今,网络对我们的影响日益趋增,网络在很大水平上影响着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特别是对青少年而言。青......

    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

    有多少青春年少可以重来 ——由一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引发的思考 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但曾几何时,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却越来越突出,成为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