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1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教案新人教版(推荐)

时间:2019-05-13 21:41: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1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教案新人教版(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1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教案新人教版(推荐)》。

第一篇: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1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教案新人教版(推荐)

§13.3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3.3.1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一)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角平分线的画法.

(二)能力训练要求

1.应用三角形全等的知识,解释角平分线的原理. 2.会用尺规作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在利用尺规作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利用尺规作已知角的平分线.

教学难点

角的平分线的作图方法的提炼.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投影).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问题1:三角形中有哪些重要线段.

问题2:你能作出这些线段吗? [生甲]三角形中有三条重要线段,它们分别是: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角的平分线.

过三角形的顶点作这个顶点的对边的垂线,交对边于一点,顶点与垂足的连线就是这个三角形的高.

取三角形一边的中点,此中点与这个边对应顶点的连线就是这条边的中线.

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的角的大小,量角器零度线与这个角的一边重合,这个角一半所对应的线就是这个角的角平分线.

[生乙]我不同意你对角平分线的描述,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而一个已知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 [师]你补充得很好.数学是一门严密性很强的学科,你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如果老师手里只有直尺和圆规,你能帮我设计一个作角的平分线的操作方案吗?

Ⅱ.导入新课

[生]我记得在学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时做过这样一个题:

在∠AOB的两边OA和OB上分别取OM=ON,MC⊥OA,NC⊥OB.MC与NC交于C点.

求证:∠MOC=∠NOC.

于点C.

(3)作射线OC,射线OC即为所求.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作多媒体课件演示,使学生能更直观地理解画法,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议一议: 1.在上面作法的第二步中,去掉“大于MN的长”这个条件行吗? 2.第二步中所作的两弧交点一定在∠AOB的内部吗?

(设计这两个问题的目的在于加深对角的平分线的作法的理解,培养数学严密性的良好学习习惯)

学生讨论结果总结: 1.去掉“大于MN的长”这个条件,所作的两弧可能没有交点,所以就找2不到角的平分线. 2.若分别以M、N为圆心,大于MN的长为半径画两弧,两弧的交点可能

2在∠AOB•的内部,也可能在∠AOB的外部,而我们要找的是∠AOB内部的交点,•否则两弧交点与顶点连线得到的射线就不是∠AOB的平分线了.

3.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它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所以第二步中的两个限制缺一不可.

4.这种作法的可行性可以通过全等三角形来证明.

练一练:

任意画一角∠AOB,作它的平分线.

Ⅲ.随堂练习

课本P106练习.

练后总结:

平角∠AOB的平分线OC与直线AB垂直.将OC反向延长得到直线CD,直线CD与AB•也垂直.

Ⅳ.课时小结

本节课中我们利用已学过的三角形全等的知识,•探究得到了角平分线仪器的操作原理,由此归纳出角的平分线的尺规画法,进一步体会温故而知新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Ⅴ.课后作业

1.课本P108习题13.2─1、2. 2.预习课本P106~107内容.

第二篇:八年级数学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角平分线的性质》说课稿

本斋中学 宋美杰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上午好!

我叫宋美杰,来自马本斋回族中学。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等几大方面进行简要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角平分线的性质是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角平分线的概念和全等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主要学习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同时角平分线的性质为证明线段和角相等开辟了新的思路,是今后作图、计算、证明的重要工具,为初三的学习作了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本节课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本节内容分两个课时进行,依据对教材、教学大纲及学生的分析确定第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平分角的仪器的制作方法使用方法及其原理。掌握用尺规作角平分线的的方法。

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和简单应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探索做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动手能能力。

在经历平分角的仪器的使用和角的平分线的证明过程中,提高三角形的实际应用。(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小组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的精神。

3、教学的重点、难点:

重点是:

1、做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

2、角平分线的性质的证明及其直接运用

难点:做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的探索。

二、教法与学法:

在新课程环境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注意引导、质疑、观察、探究,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本节的教材的特点我采用“启发诱导—探索发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等活动中,体验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圆规、三角板、平分角的仪器(自制)、纸张、剪刀

学生准备

预习新课 圆规 直尺 铅笔 纸片 小刀 鉴于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首先,我通过向学生展示和教学生使用平分角的仪器,引起学生的兴趣。

然后,让学生们思考平分角的仪器的原理是什么,学生自己会发现由两个三角形全等得到两个相等的角。并让学生自己进行证明,写出证明过程,请一名学生写到黑板上并进行讲解。

创设这个情境目的是通过使用平分角的仪器引起学生们的兴趣,平分角的仪器是运用了全等的相关知识,也达到复习知识的目的。

二,援疑质理,探索发现

我通过带领学生观察平分角的仪器,根据平分角的仪器 的结构,让学生用直尺和圆规平分已知角,通过类比的 方法,得到角的平分线的画法,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 观察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平分角的仪器的结构特 点,即,有两组相等的边。然后分小组讨论:(1)怎样 能用圆规在已知角的两条边上得到两条相等的线段。(2)怎样得到另一组相等的边

学生相互讨论,巡视班级,观察学生讨论情况,并进行个别指导。

然后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归纳作已知角的平分线的方法,强调尺规作图的过程,规范学生的作图步骤。接着,我会让每个小组出一名学生展示作图过程,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三、合作交流,深入探究

这个环节我会通过小组合作折纸活动,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这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我将分两个步骤进行,一是小组合作,探究角平分线的性质,我会提前准备一些纸片剪成的角,发个每个小组,然后,让每个小组按要求折纸,并观察所得到的折痕。然后提出思考问题,同学进行探讨。二是应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即得到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的猜想,并让学生作出图形并用数学符号表示。

接着引导学生证明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根据现有图形,引导学生找出已知和求证,让学生自己完成证明。

在总结证明命题的步骤时,我会让学生根据角平分线的证明过程自己总结,然后进行更正和整理。

四、反馈竞争,展示自我

我会以作题的形式进行小结,用小组竞争的形式完成练习,并展示成果,这样,既总结了这节课的内容又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达到了巩固知识的目的。

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最后,我会多媒体展示一道有难度的题,让每个小组课后共同讨论完成,下次课前展示。这样,能使学生灵活的运用知识,并且,增强了同学之间数学的交流和小组协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1、演示角平分线的画法

2、角平分线的性质

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就到这里,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第三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教案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一.教学内容:

1.角平分线的作法.

2.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3.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 二.知识要点:

1.角平分线的作法(尺规作图)

①以点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C、D两点; ②分别以C、D为圆心,大于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③过点P作射线OP,射线OP即为所求.

2.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1)角平分线的性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①推导

已知:OC平分∠MON,P是OC上任意一点,PA⊥OM,PB⊥ON,垂足分别为点A、点B. 求证:PA=PB.

证明:∵PA⊥OM,PB⊥ON ∴∠PAO=∠PBO=90° ∵OC平分∠MON ∴∠1=∠2 在△PAO和△PBO中,∴△PAO≌△PBO ∴PA=PB ②几何表达:(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如图所示,∵OP平分∠MON(∠1=∠2),PA⊥OM,PB⊥ON,∴PA=PB.

(2)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①推导

已知:点P是∠MON内一点,PA⊥OM于A,PB⊥ON于B,且PA=PB. 求证:点P在∠MON的平分线上.

证明:连结OP 在Rt△PAO和Rt△PBO中,∴Rt△PAO≌Rt△PBO(HL)∴∠1=∠2 ∴OP平分∠MON 即点P在∠MON的平分线上.

②几何表达:(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如图所示,∵PA⊥OM,PB⊥ON,PA=PB ∴∠1=∠2(OP平分∠MON)3.角平分线性质及判定的应用

①为推导线段相等、角相等提供依据和思路; ②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例:一个工厂,在公路西侧,到公路的距离与到河岸的距离相等,并且到河上公路桥头的距离为300米.在下图中标出工厂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4.画一个任意三角形并作出两个角(内角、外角)的平分线,观察交点到这个三角形三条边所在直线的距离的关系.

三.重点难点:

1.重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2.难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的应用 【考点分析】

本讲内容作为基础内容来讲,它在中考题中偶尔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但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有时出现在综合题题目当中,因此还是比较重要的. 【典型例题】

例1.已知:如图所示,∠C=∠C′=90°,AC=AC′. 求证:(1)∠ABC=∠ABC′;

(2)BC=BC′(要求:不用三角形全等判定).

分析:由条件∠C=∠C′=90°,AC=AC′,可以把点A看作是∠CBC′平分线上的点,由此可打开思路.

证明:(1)∵∠C=∠C′=90°(已知),∴AC⊥BC,AC′⊥BC′(垂直的定义). 又∵AC=AC′(已知),∴点A在∠CBC′的角平分线上(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ABC=∠ABC′.

(2)∵∠C=∠C′,∠ABC=∠ABC′,∴180°-(∠C+∠ABC)=180°-(∠C′+∠ABC′)(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即∠BAC=∠BAC′,∵AC⊥BC,AC′⊥BC′,∴BC=BC′(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评析: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问题证明对平面几何的学习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会产生消极作用,在解题时,要能打破思维定势,寻求解题方法的多样性. 例2.如图所示,已知△ABC中,PE∥AB交BC于E,PF∥AC交BC于F,P是AD上一点,且D点到PE的距离与到PF的距离相等,判断AD是否平分∠BAC,并说明理由.

分析:判定一条射线是不是一个角的平分线,可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根据题意,首先由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推导出∠1=∠2,再利用平行线推得∠3=∠4,最后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得证. 解:AD平分∠BAC.

∵D到PE的距离与到PF的距离相等,∴点D在∠EPF的平分线上. ∴∠1=∠2.

又∵PE∥AB,∴∠1=∠3. 同理,∠2=∠4.

∴∠3=∠4,∴AD平分∠BAC.

评析:由角平分线的判定判断出PD平分∠EPF是解决本例的关键.“同理”是当推理过程相同,只是字母不同时为书写简便可以使用“同理”.

例3.如图所示,已知△ABC的角平分线BM,CN相交于点P,那么AP能否平分∠BAC?请说明理由.由此题你能得到一个什么结论?

分析:由题中条件可知,本题可以采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来解答,因此要作出点P到三边的垂线段.

解:AP平分∠BAC.

结论: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理由:过点P分别作BC,AC,AB的垂线,垂足分别是E、F、D. ∵BM是∠ABC的角平分线且点P在BM上,∴PD=PE(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同理PF=PE,∴PD=PF.

∴AP平分∠BAC(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例4.如图所示的是互相垂直的一条公路与铁路,学校位于公路与铁路所夹角的平分线上的P点处,距公路400m,现分别以公路、铁路所在直线为x轴、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1)学校距铁路的距离是多少?(2)请写出学校所在位置的坐标.

分析:因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所以点P到铁路的距离与到公路的距离相等,也是400m;点P在第四象限,求点P的坐标时要注意符号.

解:(1)∵点P在公路与铁路所夹角的平分线上,∴点P到公路的距离与它到铁路的距离相等,又∵点P到公路的距离是400m,∴点P(学校)到铁路的距离是400m.

(2)学校所在位置的坐标是(400,-400).

评析:角平分线的性质的作用是通过角相等再结合垂直证明线段相等.

例5.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C=BC,DA平分∠CAB交BC于D,问能否在AB上确定一点E,使△BDE的周长等于AB的长?若能,请作出点E,并给出证明;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由于点D在∠CAB的平分线上,若过点D作DE⊥AB于E,则DE=DC.于是有BD+DE=BD+DC=BC=AC,只要知道AC与AE的关系即可得出结论. 解:能.过点D作DE⊥AB于E,则△BDE的周长等于AB的长.理由如下: ∵AD平分∠CAB,DC⊥AC,DE⊥AB,∴DC=DE.

在Rt△ACD和Rt△AED中,∴Rt△ACD≌Rt△AED(HL). ∴AC=AE.

又∵AC=BC,∴AE=BC.

∴△BDE的周长=BD+DE+BE=BD+DC+BE=BC+BE=AE+BE=AB.

评析:本题是一道探索题,要善于利用已知条件获得新结论,寻找与要解决的问题之间的联系.本题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将要探究的结论进行转化.这是初中几何中常用的一种数学思想. 【方法总结】

学过“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与“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这两个结论后,许多涉及角的平分线的问题用这两个结论解决很方便,需要注意的是有许多同学对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问题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证题时,不习惯直接应用这两个结论,仍然去找全等三角形,结果相当于重新证明了一次这两个结论.所以特别提醒大家,能用简单方法的,就不要绕远路.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OP平分∠AOB,PC⊥OA于C,PD⊥OB于D,则PC与PD的大小关系是()

A.PC>PD B.PC=PD C.PC<PD D.不能确定

2.在Rt△ABC中,∠C=90°,AD是角平分线,若BC=10,BD∶CD=3∶2,则点D到AB的距离是()

A.4 B.6 C.8 D.10 3.在△ABC中,∠C=90°,E是AB边的中点,BD是角平分线,且DE⊥AB,则()

A.BC>AE B.BC=AE C.BC<AE D.以上都有可能

4.如图所示,点P是∠BAC的平分线AD上一点,PE⊥AC于点E,已知PE=3,则点P到AB的距离是()

A.3 B.4 C.5 D.6 5.如图所示,在△ABC中,∠C=90°,AD平分∠BAC,AE=AC,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DC=DE B.∠AED=90° C.∠ADE=∠ADC D.DB=DC

6.到三角形三边距离相等的点是()

A.三条高的交点 B.三条中线的交点 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不能确定 7.如图所示,△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6cm,则△DEB的周长为()

A.4cm B.6cm C.10cm D.以上都不对

8.如图所示,三条公路两两相交,交点分别为A、B、C,现计划修一个油库,要求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一处 B.二处 C.三处 D.四处 二.填空题

9.如图所示,点P是∠CAB的平分线上一点,PF⊥AB于点F,PE⊥AC于点E,如果PF=3cm,那么PE=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DB⊥AB,DC⊥AC,BD=DC,∠BAC=80°,则∠BAD=__________,∠CDA=__________.

11.如图所示,P在∠AOB的平分线上,在利用角平分线性质推证PD=PE时,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所示,∠B=∠C,AB=AC,BD=DC,则要证明AD是∠BAC的__________线.需要通过__________来证明.如果在已知条件中增加∠B与∠C互补后,就可以通过__________来证明.因为此时BD与DC已经分别是__________的距离.

13.如图所示,C为∠DAB内一点,CD⊥AD于D,CB⊥AB于B,且CD=CB,则点C在__________.

14.如图所示,在Rt△ACB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点D.

(1)若BC=8,BD=5,则点D到AB的距离是__________.

(2)若BD∶DC=3∶2,点D到AB的距离为6,则BC的长为__________. 15.(1)∵OP平分∠AOB,点P在射线OC上,PD⊥OA于D,PE⊥OB于E,∴__________(依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两边的距离相等).

(2)∵PD⊥OA,PE⊥OB,PD=PE,∴OP平分∠AOB(依据: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6.已知:如图,在Rt△ABC中,∠C=90°,D是AC上一点,DE⊥AB于E,且DE=DC.

(1)求证:BD平分∠ABC;

(2)若∠A=36°,求∠DBC的度数.

17.如图:△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E、F分别为AB、AC上的点,且∠EDF+∠BAF=180°.(1)求证:DE=DF;

(2)若把最后一个条件改为:AE>AF,且∠AED+∠AFD=180°,那么结论还成立吗?

18.如图,∠1=∠2,AE⊥OB于E,BD⊥OA于D,AE与BD相交于点C.求证:AC=BC.

19.如图所示,某铁路MN与公路PQ相交于点O,且夹角为90°,其仓库G在A区,到公路和铁路距离相等,且到铁路图上距离为1cm.

(1)在图上标出仓库G的位置.(比例尺为1∶10000,用尺规作图)(2)求出仓库G到铁路的实际距离.

四.探究题

20.有位同学发现了“角平分线”的另一种尺规作法,其方法为:

(1)如图所示,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M、ON于点A、B;

(2)以O为圆心,不等于(1)中的半径长为半径画弧交OM、ON于点C、D;(3)连接AD、BC相交于点E;

(4)作射线OE,则OE为∠MON的平分线. 你认为他这种作法对吗?试说明理由.

【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B 4.A 5.D 6.C 7.B 8.D 二.填空题

9.3cm 10.40°,50° 11.PD⊥OA,PE⊥OB 12.角平分,全等,角平分线的性质,点D到AB、AC两边 13.∠DAB的角平分线上 14.(1)3(2)15 15.(1)PD=PE(2)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三.解答题

16.(1)证明:∵DC⊥BC,DE⊥AB,DE=DC,∴点D在∠ABC的平分线上,∴BD平分∠ABC.(2)∵∠C=90°,∠A=36°,∴∠ABC=54°,∵BD平分∠ABC,∴∠DBC=∠ABC=27°. 17.(1)证明:作DM⊥AB于M,DN⊥AC于N,又∵AD平分∠BAC,∴DM=DN,∵∠EAF+∠EDF=180°,∴∠AED+∠AFD=360°-180°=180°,∵∠AFD+∠CFD=180°,∴∠AED=∠CFD,∴△DME≌△DNF,∴DE=DF.(2)仍成立.

18.证明:∵∠1=∠2,BD⊥OA,AE⊥OB,∴CD=CE,∵∠DCA=∠ECB,∠ADC=∠BEC=90°,∴△ACD≌△BCE,∴AC=BC.

19.(1)图略,仓库G在∠NOQ的平分线上,(2)仓库G到铁路的实际距离是100m. 四.探究题

20.他这种作法对,理由如下:

由作法可知:OC=OD,OB=OA,∠COB=∠DOA,∴△BCO≌△ADO,AC=BD,∴∠OCE=∠ODE,∵∠AEC=∠BED,∴△ACE≌△BDE,∴CE=DE,∵OE=OE,∴△OCE≌△ODE,∴∠COE=∠DOE,即OE平分∠MON.

第四篇:八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新人教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80班、81班均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两班比较,81班优生稍多一些,但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80班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一、指导思想

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学生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现代化科学技术所必需的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是初中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时期,学生基础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将来是否能升学。80班、81班均是刚刚接手,对班上学生不了解,从原科任老师处得知:两班比较,81班优生稍多一些,但后进面却较大,学生非常活跃,有少数学生不上进,思维不紧跟老师。80班学生单纯,有少数同学基础特差,问题较严重。要在本期获得理想成绩,老师和学生都要付出努力,查漏补缺,充分发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作用,注重方法,培养能力。

三、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一次函数通过对变量的考察,体会函数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其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函数————一次函数。了解函数的有关性质和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利用函数的观点认识现实世界的意识和能力。在教材中,通过体现“问题情境————建立数学模型————概念、规律、应用与拓展”的模式,让学生从实际问题情境中抽象出函数以及一次函数的概念,并进行探索一次函数及其图象的性质,最后利用一次函数及其图象解决有关现实问题;同时在教学顺序上,将正比例函数纳入一次函数的研究中去。教材注意新旧知识的比较与联系,如在教材中,加强了一次函数与一次方程(组)、一次不等式的联系等。

第十二章 数据的描述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讨论,使学生体会数据的作用,更好地理解数据表达的信息,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为了更好地理解较大的数据信息,本单元首先安排了有关大数的感受与表示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运用身边熟悉的事物,从多种角度对大数进行估计,对于所收集的数据,还要清晰、有效的进行展示,以尽可能的获取有用的信息。教材安排了扇形统计图、条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的认识与制作,不同的统计图表的选择等内容。

第十三章 全等三角形主要介绍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及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条件。更多的注重学生推理意识的建立和对推理过程的理解,学生在直观认识和简单说明理由的基础上,从几个基本事实出发,比较严格地证明全等三角形的一些性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

第十四章 轴对称立足于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数学活动经历,从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开始,从整体的角度直观认识并概括出轴对称的特征;通过逐步分析角、线段、等腰三角形等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引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概念。

第十五章 整式在形式上力求突出:整式及整式运算产生的实际背景————使学生经历实际问题“符号化”的过程,发展符号感;有关运算法则的探索过程————为探索有关运算法则设置了归纳、类比等活动;对算理的理解和基本运算技能的掌握————设置恰当数量和难度的符号运算,同时要求学生说明运算的根据。

四、教学措施

1、课堂内讲授与练习相结合,及时根据反馈信息,扫除学习中的障碍点。

2、认真备课、精心授课,抓紧课堂四十五分钟,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抓住关键、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4、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自身业务素养。

5、教学中注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www.xiexiebang.com

五、教学进度

周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11。1。1变量(1)11。1。2函数(2)

211。1。3函数的图象(3)11。2。1正比例函数(1)11。2。2一次函数(1)

311。2。2一次函数(3)11。3。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1)

11。3。2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不等式(1)

411。3。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第十一章小结(3)

512。1。1条形图与扇形图(1)12。1。2折线图(1)12。1。3直方图(1)

12。2。1用扇形图描述数据(1)12。2。2用直方图描述数据(1)

612。3课题学习(2)第十二章小结(2)

713。1全等三角形(1)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4)

813。2三角形全等的条件(2)13。3角平分线的性质(1)

第十三章小结(2)

9段考

1014。1轴对称(3)14。2。1轴对称变换(1)14。2。2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

1114。3。1等腰三角形(3)14。3。2等边三角形体(2)

12第十四章小结(2)15。1。1整式(1)15。1。2整式的加减(2)

1315。2。1同底数幂的乘法(1)15。2。2幂的乘方(1)15。2。3积的乘方(1)

15。2。4整式的乘法(2)

1415。2。4整式的乘法(2)15。3。1平方差公式(2)15。3。2完全平方公式(1)

1515。3。2完全平方公式(2)15。4。1同底数幂的除法(1)15。4。2整式的除法(2)

1615。5因式分解(1)15。5。1提公因式法(1)15。5。2公式法(3)

17第十五章小结(3)总复习

18总复习

19总复习

20考试

第五篇:新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精品教案

新人教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统计》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用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知识、小组合作的能力等。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在统计表中填数,在统计图中画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策略选择: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引导学生经历整个统计过程从而获得新知。

二、教学过程:

预设的学习材料与教学途径

预设的学习活动与备设活动

每个环节效果自评

(一)创设情景,收集原始数据,引入统计。

(出示“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气球。)

1、谈话:六一儿童节快到了,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大家,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气球?老师该怎么买?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你们能给老师想办法吗?

2、收集原始数据:让学生在纸上写出自己喜欢的颜色。

3、用什么方法把收集到的数据记录下来?

4、汇报得出一些常用的整理记录方法。

5、教师报,学生进行记录。

6、比较:哪种记录方法比较简单?

7、小结:用画正字的方法来记录统计数据更加简便、清楚。今天我们记录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全班交流,得到一些收集数据的方法。

二名学生上来进行记录,其余学生在纸上进行记录。

通过创设“六一儿童节”购买气球的情景将学生引入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用自己喜欢的记录方法进行记录、整理,进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获得不同的体验。

(二)1、(出示统计表):我们可以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以备查找。

(1)引导学生完成统计表中的数据填写。

(2)说一说从这张表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2、(出示统计图):我们不光可以把结果填入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

(1)观察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2)教师边讲解边演示:根据喜欢红气球的人数如何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再让学生接着把喜欢黄气球、蓝气球、绿气球的人数也在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来。

(3)老师收集学生中好的作品进行展示。

(4)小结,揭示条形统计图。

(5)提问: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3、比较:统计图和统计表有什么不一样?

你喜欢统计图还是统计表呢?

4、由各组组长交流汇报。

5、教师小结: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各自的优点、好处。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中的填数。

学生用数学语言对不同的对象进行描述。

学生根据数据用水彩笔在条形统计图上涂色。

学生同桌议一议,发表一下自己的感觉。

三、人小组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

教师向学生提供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处理,及时地点拨,通过亲身操作获得处理信息的两种方法和统计表、图各自不同的特点。并设计了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收集到的数据这样一个开放的环节,有利于问题意识的培养和多种能力的提高。

(三)练习应用:

1、六一儿童节那一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来请小朋友吃。(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你喜欢吃哪一种水果呢?

2、提问: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买哪一种呢?你们七嘴八舌地说我该听谁的呢?

3、用学生交流过的“排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

4、收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

5、把收集到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

6、展示评议作业。

7、你们能根据统计表或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来吗?

学生选择后快速地排好队,由排头点清本组人数并向老师汇报。

学生用水彩笔在图中涂色,老师巡视指导。如果数据大了向学生提供另外一班的信息进行涂色。

分组提出问题,小组内进行交流。

由各组代表汇报交流。

练习应用还是利用“六一”这个情景,安排了大家喜欢吃什么水果的统计活动,再一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积极参与,分析交流中再一次经历了统计的过程,体会到了统计的必要性,也体现了“教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新理念。

(四)今天老师的收获可大了,知道了各种颜色的气球分别要买多少,还知道了要买的水果是哪一种。现在请大家来谈谈你们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发言,谈谈自己这节课的收获。

师生共同对所学的知识作一个整理,有利与学生对知识的巩固记忆。

四、教学实录:

1、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刚渡过一个“五一”长假,又将迎来一个什么节日呢?

生:六一儿童节。

师:这是大家都盼望着的节日。为了庆祝这个愉快的节日,老师打算去买一些气球送给每个小朋友。(出示:红、黄、蓝、绿四种颜色气球的图片)你们喜欢哪种颜色的气球呢?

生1:我喜欢红气球。

生2:我喜欢绿气球。

„„.师:大家喜欢的颜色都不一样,那老师该怎么买呢?各种颜色的汽球分别要买多少呢?谁能给老师想想办法?

生1:如果喜欢红颜色气球的就举一下手,老师就知道要买多少了。

师:对,老师只要把每种颜色的气球分别问一问大家,通过举手数一数就知道要买多少了。但这种方法在操作中可能要出现重复举手的现象。

生2:可以排队分组,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都走到一起来。

师:这个方法也不错。喜欢同一种颜色的人分别排好队,然后数一数就知道了,而且也不会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

生3:可以统计一下。

师:是的,我们在上一学期已经接触到了统计的知识。因此我们首先要来收集喜欢各种颜色气球的人数分别有多少?为了能收集到大家选择的结果,除了上面大家说的两种方法,我们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颜色写在老师发下的纸上,然后请各组长收齐交到老师地方来。

(学生操作后收上来。)

师:现在我们要根据每个同学的选择分别在各种颜色的气球下面。用什么办法来记录呢?请大家来想想办法。

生1:老师报一个,我们打钩。

生2:画三角形。

生3:画圆。

生4:画方块。

„„

师:除了可以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一个人进行记录,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生4:可以写“正”字。

师:对,大家可以看书第94页,有三位同学正在用不同的方法来记录、收集数据。你们也想参加吗?

生:想!

师:那好,请大家集中注意力听老师报颜色,你们就在纸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记录。另外再请两位学生到黑板前来记录。

(老师报,学生进行操作。结果这两位学生用图形的方法进行记录。)

师:全班学生喜欢哪种气球的结果都已经记录完毕。现在请大家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人,在旁边写上数量,看谁数得又对又快。

(这时候,我发现用划“正”字的叶**小朋友数得最快。)

师:你们看叶**小朋友数得这么快,他是用什么方法来记录的呢?

生(叶**):我用的是划“正”字的方法。因为一个“正”字正好是5画,这样数起来就快了。

师:说得真好。其实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不需要一个一个地去数,而且记录起来比较整洁、清楚。我们用画“正”字的方法再来试一试吧!

(老师报,学生再用划“正”字的方法来记录一次。)

师:最后数一数结果,你觉得比你第一次数放便了吗?

生:方便了。

师:所以今后大家来记录收集到的数据时可多用画“正”字的方法这样更清楚,也更有利于统计出结果。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板书课题:统计)

2、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数据。

师:我们可以把统计出来的数据填入统计表中,(出示统计表)

气球

人数

绿

这个统计表有两项内容:一是气球,二是喜欢的人数,你能把刚好统计到的数据填入

表中吗?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表中进行填表,教师巡视学困生,最后集体校对,教师板书。)

师:从这个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呢?

生1:我知道了喜欢红气球的有9人,喜欢黄气球的有5人。

生2:喜欢红气球的人最多。

生3:喜欢黄气球的人最少。

生4:都没有超过9人。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老师也知道不同颜色的气球该买几只了。今天我们不光可以把统计到的结果填到统计表中,还可以把结果画到统计图中去。(出示统计图)

你们发现统计图中有什么?

生1:有数字。

生2:有很多的格子。

师:对,这些数字和格子可是很有用的。在上学期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格子可以表示一个人,那么这些数就可以帮助我们直接找到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画好格子。这样一个条形就出现了。(教师边讲边演示)现在请大家把喜欢黄、蓝、绿气球的人数也像老师一样在图中画出来。

(学生在事先发下的统计图中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并收集好的作业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师:看这就是大家完成的统计图。这“一条一条的”就是表示喜欢不同颜色气球的人数。我们把这种统计图叫做条形统计图。(板书:条形统计图)第一次接触条形统计图,你有什么感觉?

生1:很美!

生2:很漂亮!

生3:高高低低的。

师:为什么会高高低低的?

生:因为喜欢各种颜色的气球人数不一样,所以就高高低低的。

师:统计表和统计图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小组内讨论一下,说说各自的理由。

(学生讨论)

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1:我们四人都喜欢条形统计图。因为我们四人都喜欢画画,可以边学边画很有意思。

生2:我们喜欢统计表。因为它很简单,不用画图,直接把数据填上去就可以了。

生3:我们也喜欢统计表。因为统计图老要画错,画到格子外面去。

生4:我们喜欢统计图。因为它很漂亮,高高低低的,很美!

师:大家各说各的理由,很有自己的主见。统计表查找数据比较方便、快捷。而统计图比较直观形象,从条形的“高高低低”就可以看出谁多谁少。虽然画的时候老要涂到外面去,但只有多加练习,仔细一些就一定能画好。

3、练习应用

(出示:西瓜、草莓、苹果、葡萄、菠萝的图片)

六一儿童节那天,老师还打算去买一些水果请小朋友们吃。你喜欢吃哪种水果呢?

(教室里开始热闹起来,大家都兴奋地说着自己喜欢吃的水果。)

师:但现在只能买一种水果,那该听谁的呢?我该买什么呢?

生:哪种水果吃的人最多就买哪一种?

师:那现在老师不知道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那怎么办呢?

生:统计一下。

师:刚才统计的方法比较适合无记名投票,如评选三好学生,竞选班长等,但比较花时间。现在就用大家讲到过的排队数一数的方法来收集数据。请大家思考一下,确定自己喜欢吃的水果,老师说开始,大家就跑到这些水果地方去有秩序地排好队。

(学生进行排队,并由排头数出这一排的人数,教师板书在黑板上。)

师:请大家回到座位上,把数据填入统计表中。然后请一个小朋友来汇报一下。

生:喜欢吃西瓜的有19人,吃草莓的有3人,吃苹果的没有,吃葡萄的2人,吃菠萝的4人。

师:你知道老师该买哪种水果了吗?

生:西瓜。

师:为什么?

生:因为吃西瓜的人最多.师: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数据画到统计图中去,你有困难吗?

生:吃西瓜的不够画了。

师:对,因为这里一格只表示一个人,所以不够画了。但等我们读二年级知道一个格子可以表示更多的人了,那就可以画了。

(学生略有明白,教师马上出示隔壁班学生喜欢这些水果的信息统计表:吃西瓜的有7人,吃草莓的有5人,吃苹果的有2人,吃葡萄的5人,吃菠萝的9人。)

请大家帮隔壁班的同学画到统计图中去好吗?

(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并把好的作业展示在黑板上。)

师:你能根据统计图向大家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分组进行提问,再汇报交流。)

生1:吃西瓜的比吃草莓的多几人?

生2:吃葡萄的比吃西瓜的少几人?

生3:吃葡萄的和吃菠萝的一共有几人?

生4: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哪种水果的人最少?

„„

4、课堂总结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的收获可大了,我知道了不同颜色的气球要买几只,还知道了该买哪种水果。你们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1:学到了统计的方法。

生2:会画条形统计图。

生3:知道我班喜欢吃西瓜的人最多

下载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1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教案新人教版(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数学上册 13.3.1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教案新人教版(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