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列方程解决问题(二)_教学设计_教案[最终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路与解题步骤,知道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找应用题中相等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应用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多种方法中选择最简单的方法。
2.教学重点/难点
找出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应用题。找出应用题中的等量关系,能正确列方程解应用题。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期快要结束了,同学们去超市为班级购买奖品。
看!文具店的商品真丰富!如果给你50元人民币,你会买些什么作为奖品呢? 出示:记号笔:5元
三角尺:4元
橡
皮:2元
笔记本:8元
笔
袋:15元
修正液:6元 ⑴ 学生发表各自想法,教师及时点评,引导学生尽可能在购物时正好用完这50元。
⑵ 在一名学生表达自己想法时,可要求他自己或另一名学生进行列式并计算。⑶ 最后将这些想法,由学生评价,选取其中的最佳方案。小丁丁、小胖、小巧和小亚每人都选购了一种学习用品: 小丁丁:8支记号笔 小
胖:3个笔袋 小
巧:20块橡皮
请将他们采购的情况填入表格中:
你们能用一个等量关系式来表示这3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
付出的钱—找回的钱=用去的钱
找回的钱+用去的钱=付出的钱
师:如果设小亚买了x本笔记本,那么“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这三个量分别怎么表达?
付出的钱:50元
用去的钱:8x 找回的钱:2元
一、新课探索:
探究一:根据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⑴ 出示例1:小胖带了80元去电影院买电影票,他一共买了5张儿童票,售货员找给她5元。儿童票多少元一张?
提问: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等量关系是什么? 板书: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找回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用去的钱=付出的钱)你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相应的方程吗? 归纳对比:三个方程的未知数是否参与计算?
哪一个等量关系是符合题目叙述顺序的?如果让你选择你会选哪一个等量关系来列方程?(学生互相说一说,大组交流)⑵ 完整地解答例1:
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 解:设儿童票x元一张。80-5x=5 5x=80-5 x=15 答:儿童票15元一张。⑶ 对方程的计算进行检验。探究二:
⑴ 出示例2:小胖用5元钱先买了一瓶橙汁,找回的钱正好可以买2瓶单价为1.2元的矿泉水,这瓶橙汁的价钱是多少? ⑵ 找等量关系:
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 ⑶ 解题过程:(学生自主尝试)解:设这瓶橙汁的价钱是x元。5-x=2×1.2 5-x=2.4
x=5-2.4
x=3.6 答:这瓶橙汁的价钱是3.6元。
如果学生采用:付出的钱—找回的钱=用去的钱 解题过程:
解:设这瓶橙汁的价钱是x元。5-2×1.2=x(可以告诉学生你尽管列出的是方程,但解题思路与数学方法完全一致,所以一般不采用)小组讨论:
与第一题进行对比,发现等量关系是一样的。还有其它的列方程的方法吗?
找回的钱+用去的钱=付出的钱
2×1.2+x=5 探究三: ⑴ 出示例3:
小丁丁带20元钱去商店,他买了2个价格相同的玻璃杯,找回的钱正好可以买3个单价为4.2元的塑料杯,玻璃杯多少元一个? ⑵ 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式: ⑶ 根据数量关系式解题:(多种方法)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 解:设玻璃杯x元一个。20-2x=3×4.2
2x=20-12.6
2x=7.4
x=3.7 答:玻璃杯3.7元一个。
⑷ 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尝试后进行交流)用去的钱+找回的钱=付出的钱 解:设玻璃杯x元一个。2x+3×4.2=20
2x=20-12.6
2x=7.4
x=3.7 答:玻璃杯3.7元一个。
学生讨论: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怎样的?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 1.用字母表示未知数。2.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3.解方程。
4.检验并写出答句。
二、课内练习1. 练习一: 写出相应的字母式子:
小巧、小亚和小胖一起去超市购物:
⑴ 小亚买了2包售价为a元的薯片和6包售价为b元的餐巾纸,共用去()元。
2a+6b
“2a”、“6b”表示什么
⑵ 小巧带了10元,她买了单价为x元的巧克力4盒,还剩下()元。
10-4x
“4x”表示什么
⑶ 小胖带了m元,全部买了单价为n元的可乐,如果算上家里已有的3瓶,他现在共有()瓶可乐。m÷n+3
“m÷n”表示什么 2. 练习二: ⑴ 妈妈给小奇50元钱,去买2.5元一本的练习本,找回了5元,那么他一共买了几本练习本? 可能出现的方程或算式:
付出的钱-用去的钱=找回的钱
50-2.5x=5 付出的钱—找回的钱=用去的钱
50-5=2.5x 找回的钱+用去的钱=付出的钱
5+2.5x=50 ⑵ 插花小组买了18支玫瑰和25支百合进行插花练习,一共用去了120元,如果每支玫瑰的售价是2.5元,那么每支百合的售价是多少元?
付出的钱-玫瑰花的钱=百合花的钱
120-18×2.5=25x 付出的钱-百合花的钱=玫瑰花的钱
120-25x=18×2.5 玫瑰花的钱+百合花的钱=付出的钱
18×2.5+25x=120 3. 练习三:
根据题意,列出不同的方程:
小巧和小胖到超市购买文具用品,共用去564元,他们各买了6件,小巧每件是49元,小胖每件是多少元?
方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程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l 小巧用的钱+小胖用的钱=一共用去的钱 49×6+6x=564 一共用去的钱-小巧用的钱=小胖用的钱 564-49×6=6x 一共用去的钱-小胖用的钱=小巧用的钱 564-6x=49×6 小胖与小巧的单价和×数量=一共用去的钱 6(49+x)=564 小胖与小巧的单价和=一共用去的钱÷数量 49+x=564÷6
课堂小结
三、本课小结: 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
(遇到具体问题,列方程的关键是找到题中的等量关系,然后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再通过解方程得出结论。)
课后习题
一、课后作业: 练习册P7
第二篇:教案: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学习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
2.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学习追及问题的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3.让学生尝试着画线段图。过程与方法
1.从不同角度探究解题的思路,初步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2.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提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学重、难点:
能读懂题意并找出等量关系。教学过程设计
一、新课引入:
1.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问题?它有什么特点?
相遇问题的一般等量关系是什么?
(甲行的路程+乙行的路程=相距的路程)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行程的应用题。
[说明]从复习相遇问题引入,让学生能在学习了追及问题后,能够比较两者的区别,不要混淆他们的基本关系式。
二、探究新知
1.一辆客车和一辆轿车先后从上海出发去南京,客车先行50千米后轿车出发,客车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轿车平均每小时行100千米,那么轿车几小时追上客车?(1)学生读题讨论:告诉了哪些已知量?求什么?(2)学生尝试画线段图,找等量关系;(3)交流反馈:
客车 80千米/时
先行50千米 客车行驶的第二段路程
轿车 100千米/时
轿车一共行驶的路程
a:客车行驶的第二段路程:80×时间 b:轿车一共行驶的路程:100×时间
客车行第二段的时间和轿车行使的时间是否相同?
C: 从线段图中可以看出什么相等?
客车先行的路程+客车行驶的第二段路程=轿车一共行驶的路程
解:设轿车x小时后追上客车。50+80x=100x 100x-80x=50 20x=50 x=2.5 答:轿车2.5小时后追上客车。
(4)思考一下,还有没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
(5)小结:像这样甲先行一段路程,乙才出发追上甲的应用题,我们称做追及问题的应用题。
2.练习
在公路上,一辆客车正以65千米/时的速度向前行驶,在它后面15千米的地方有一辆轿车正以85千米/时的速度追上来,几小时后轿车可以追上客车?(1)独立画线段图、反馈。(2)列式解答。
3.小结:追及问题的一般等量关系是什么?
甲先行的路程+甲后行的路程=乙一共行的路程
[说明] 在教学中采用画线段图帮助分析数量关系。线段图能使数量关系明显地呈现出来,有助
于帮助设未知数,找等量关系和列出方程。
三、巩固练习:
(一)只列式不解答
1.小胖上学时忘了带文具盒,爸爸发现时,小胖刚好离家512米,正以72米/分的速度走向学校,爸爸骑车以200米/分的速度追赶,那么爸爸几分钟后在途中追上小胖?
2.小丁和小明跑步锻炼身体,小明跑出200米后,小丁从起点出发,小丁平均每分钟跑170米,5分钟后在途中追上小明,那么小明平均每分钟跑多少米?
3.甲乙两轮船,先后从同一个码头出发,向同一港口行驶,甲船先行4.5千米后,乙船出发,甲船平均每小时行24.5千米,乙船平均每小时行27.5千米,那么几小时后乙船在途中追上甲船?
(二)提高练习
4.小丁丁和小巧先后从学校出发去电影院观看电影,小明先行50米后,小丁丁再出发,小明平均每分钟走67米,小丁出发10分钟后在途中追上小明,那么小丁平均每分钟走多少米? 5.在公路上,一辆卡车正以45千米/时的速度行驶,同时,卡车后方有一辆轿车正以60千米/时的速度追上来,3.5小时后轿车追上卡车,轿车是在距离卡车多少千米的地方开始追的? 6.小胖家离学校约1000米,小胖早上以70米/分的速度从家出发去学校上学,5分钟后,小胖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语文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70米/分的速度去追小胖,并且在途中追上了他,他爸爸追上小胖用了多长时间?追上小胖时,离学校还有多远?(机动)[说明]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关,是应用题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所以在练习中安排了一组题让学生只列式不解答,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什么是追及问题,基本的等量关系是什么,有了铺垫后,再解决改变问题的题目就迎刃而解了。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要注意什么?
www.xiexiebang.com
清扬教育https://shop128694255.taobao.com/
第三篇: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思茅第五小学 孙会芝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简易方程第61页例4及练习十一第10题。
二、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并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以及会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方程,初步体验了用方程解决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教材以节约用水为题材,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再给出条件,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从问题出发去寻找所需条件的分析能力。有了前一节例3的学习基础,因此教材直接介绍列方程的解法。
三、学情分析
由于在以往的学习中都是列算式解决问题的,未知数始终作为一个“目标”不参与列式运算,只能用已知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算式,只是在例3中刚刚接触到列方程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对列方程解决问题还不太熟练,对一些数量关系也比较模糊,由此,学生在学习中会有一定困难,教学时要从分析数量关系入手,让学生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再列方程解决问题。
四、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景,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培养学生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对浪费水资源的调查、了解,使学生感受到“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并利用课堂所学知识指导生活,学会在实际生活中节约利用能源,减少资源浪费。
3、树立一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并积极参与身边力所能及的环保活动。
五、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六、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建立等量关系式。
七、课前准备:
每个大组用一只水桶在滴水的水龙头下接水半小时,并记录好接到的水的重量。
八、教学过程:
1、谈话激趣,引出问题
师:水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础,是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生存的前提,没有水,不用说发展,就是这个国家或民族的生存也将存在问题。有关的专家曾经预言,20年里全世界将会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将处于严重缺水状态。我国的长江也因近几年的开发和利用,水位远远低于以往水平。我国的黄河也因缺水,个别河段曾出现断流的现象。作为一个小主人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些情况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资料和数据中知道水资源的重要性,感受“节约用水”的现实性和迫切性,初步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
学生有可能说: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节约用水,为我们的明天留下宝贵的水资源。
师:对,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水资源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首先,请同学们把课前调查、了解到的情况汇报一下。(各大组同学汇报课前调查的水龙头漏水情况,教师用表格的形式板书)
师(指着表格):同学们仔细看一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半小时漏掉了这么多水,那么,你知道这样的一个水龙头一分钟要浪费多少水吗?
2、结合情景,探索新知
师:老师也在课前做了调查,得到的结果是(板书例4):一个滴水的水龙头半小时漏掉了1.8㎏水。你能算出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浪费多少水吗?
(1)学生读题,收集信息:滴水时间:半小时;半小时滴水量:1.8㎏。问题是算出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浪费多少水。
(2)解读信息:滴水时间半小时也就是30分钟,1.8㎏就是30分钟的滴水总量。
(3)整合信息,列出方程:师问:每分钟滴水量、30分钟与半小时滴水总量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每分钟的滴水量×滴水时间(30分钟)=30分钟的滴水总量。
师:根据上面的等量关系式,说一说哪些量是已知的,哪些量是未知的?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生:滴水时间和30分钟的滴水总量是已知的,每分钟的滴水量是未知的。应该把每分钟的滴水量设为X。
板书:解:设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浪费X㎏水。30 X = 1.8(4)解决问题:学生独立解答。X = 1.8 30 X ÷ 30 = 1.8 ÷ 30 X = 0.06 答:这个水龙头每分钟浪费0.06千克水。
3、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总结方法
师问:通过对这一问题的解决,你知道列方程解决问题的特点是什么吗?
师引导学生归纳: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根据题目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出一个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即方程),再解答。
那么,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①收集信息,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②解读并整合信息,找出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并用X表示未知数,列出方程;③解方程;④检验,写出答语。
4、挖掘资源,渗透节约能源教育
师:同学们,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分钟就要浪费这么多的水,按这样计算,一个关不紧的水龙头每天要漏掉86.4千克的水,一个月(按30天计算)要漏掉2592千克(也就是2.592吨),一年大约就要漏掉31吨水。这些写在我们身边的惊人的数字,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如果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自觉的节约用水,用水时水龙头 4 不要开得过大,用后关好水龙头。甚至学会一水多用(即重复利用),如:用洗米水洗菜、洗碗、浇花,用洗衣服的水擦地板、冲厕所等,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那么我们一年节约下来的水也将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让我们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为祖国建设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5、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完成练习十一(即教材第64页第10题):
每平方米阔叶林每天能制造75g氧气,是每平方米草地每天制造氧气地5倍。每平方米草地每天能制造多少克氧气?
学生认真读题,收集信息,解读和整合信息,然后交流收集、解读和整合信息的情况,集体交流、讨论,确定解题方法,建立等量关系式,列出方程并独立解答。
解:设每平方米草地每天能制造X克氧气。5 X = 75 5 X÷5 = 75÷5 X = 15 答:每平方米草地每天能制造15克氧气。
6、结合实际,增强环保意识
师:从上题中,你们想到了什么?
学生有可能会想到植绿、护绿,教师借机进行环保教育。师:从这道题中我们知道了原来树木和草地不仅可以美化环境,5 还可以制造氧气,其实,植物能稀释、分解、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有毒有害物质,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因此,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爱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让我们生活的环境更加美好!
7、本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交流一下。
第四篇:列方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题:列方程解决问题
(三)工作单位:
xxxxxxx
姓名:
x
x
x
列方程解决问题
(三)内容解析:
《列方程解决问题
(三)》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最后一个教学的内容,即课本70页的例题3(解决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以及课本第72至73页练习十三的第5至8题。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实际问题中有关和、差、倍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两个未知量之间的关系,列方程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形如ax+bx=c)的实际问题。
(2)、学会用检验答案是否符合已知条件的方法,提高学生求解验证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以及分析、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和数学学习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解答含有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难点:正确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直接写出结果:
1.8a+0.5a= 105x+13x= c-0.3c= 8x-0.25x= 0.6x-0.13x= b+0.75b= 提问:你在写出结果的时候,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填空:
(1)、学校科技组的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倍,设女生有x人,则男生有()人;设男生有x人,则女生有()人。提问:比较这两种设未知数的方法,选择哪个量设为x,另一个量容易表示?
(2)、学校书法兴趣小组有女同学x人,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的2.5倍,男同学有()人,一共有()人,男同学比女同学多()人。
3、引入新课:
教师:当像上面这些式子出现在方程当中,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列方程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出示旋转的地球图片和地图,让学生整体感知地球上面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知道地球上海洋的面积比陆地面积要大!
教师:从图片中,我们已经知道,地球上,海洋的面积要比陆地面积大,那么,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出示: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4倍。)
教师: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海洋和陆地面积之间的关系么?学生尝试,指名回答后出示:
陆地面积×2.4=海洋面积
海洋面积÷2.4=陆地面积
海洋面积÷陆地面积=2.4 教师:如果我们用前面学习的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来表示陆地和海洋的面积,我们可以怎样表示?(学生自主完成,在小组内交流,寻找比较容易的表示方式。)
2、学生汇报后,补充出示: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4倍。
教师首先讲解什么是地球的表面积,提问:地球的表面积包含了哪些?你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么?(学生自主完成,汇报)
板书: 陆地面积+海洋面积=地球表面积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板书: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各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4、讨论:问题中有两个未知数,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怎样设未知数?怎样列方程?(学生分组讨论)
5、交流各种解题的方法,教师重点讲解并板书下面这种解法: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则海洋面积为2.4亿平方千米。x+2.4x=5.1(1+2.4)x=5.1 3.4x=5.1 3.4x÷3.4=5.1÷3.4 x=1.5 提问:为什么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怎样求海洋的面积?[5.1-1.5=3.6(亿平方千米)或2.4x=2.4×1.5=3.6]
6、引导学生进行检验,有几种检验的方法? A、代入方程检验;
B、看陆地面积与海洋面积之和是否等于地球的表面积; C、看海洋面积与陆地面积的倍数关系是不是2.4。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72页练习十三的第4、5、6、7、8题。
学生独立完成,进行检验,集体订正。
四、联系生活实际,拓展延伸(出示):
1、五年级一班共有学生37人,其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9人,五年级一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2、1路公共汽车原来有50名乘客,到A站后下了一部分后,又上来了7人,现在比原来少了23人。在A站下车多少人?
五、总结升华,结束新课:
教师:我们这节课学习的知识和前面的列方程解决问题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自主汇报后师生共同总结,出示列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
1、寻找等量关系;
2、根据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3、解方程;
4、检验、作答。
板书设计:
列方程解决问题
(三)例
3、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是陆地面积的2.4倍。地球上的海洋面积和陆地面积分别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解:设陆地面积为x亿平方千米,则海洋面积为2.4x亿平方千米。
x+2.4x=5.1(1+2.4)x=5.1 3.4x=5.1
3.4x÷3.4=5.1÷3.4
x=1.5 5.1-1.5=3.6(亿平方千米)或
2.4x=2.4×1.5=3.6 答:地球上陆地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为3.6亿平方千米。
第五篇:列方程解决问题(四)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初步掌握列方程解两、三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2.初步掌握用列方程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体会利用等量关系分析问题的优越性。
2.教学重点/难点
能根据题意找到正确的等量关系,并列方程。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填空:
⑴ 盒中有一些巧克力糖,小丁丁每天吃5粒,X天后,盒中只剩下1粒,原来盒中有________粒巧克力糖。
⑵ 五(1)班有一些学生排队练习团体操,每行排6人,排了X行后,发现最后一行少1人,有________名学生练习团体操。
⑶ 箱子里装有一些网球和羽毛球。每次取出7个网球和4个羽毛球,取了X次后,网球没有了,羽毛球还剩9个,网球原来有________个,羽毛球原来有________个。
2.反馈练习情况。并提问
师:你能知道两种球的具体数量吗?为什么?
3.师:我们不知道取了多少次,就无法知道两种球的具体数量,那么如果知道了这两种球的数量相等,你能知道取了几次?这两种球各有多少个吗?
二、新课探索
1.探究一:根据总量相同,探究一个量有剩余情况应用题的方程解法。⑴ 出示例4 箱子里装有相同个数的网球和羽毛球。每次取出7个网球和4个羽毛球,取了若干次后,网球没有了,羽毛球还剩9个,一共取了几次?网球和羽毛球原来各有多少个? ⑵ 学生尝试练习
⑶ 说出7X与4X+9各表示什么?
⑷ 7X与4X+9两个量之间为什么可以用等号连接?有何依据?
⑸ 网球原来的个数=羽毛球原来的个数 ⑹ 列方程解答:
解:设一共取了x次,那么网球原来有7x个,羽毛球原来有(4x+9)个。7x=4x+9,3x=9,x=3。7x=7×3=21 答:一共取了3次,网球和羽毛球原来各有21个。
师:小结从题意中找等量关系式的方法;看两个量之间数量的多
2.探究二:根据总量相同,探究两个量都有剩余情况应用题的方程解法。一盒糖果平均分给几个小朋友,如果每人分6棵,那么还剩下14颗;如果每人分8颗,还剩2颗。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盒糖果有多少颗? ⑴ 找等量关系
第一次分的糖果=第二次分的糖果 ⑵ 解设并列方程:
解:设一共有x个小朋友,那么这盒糖果有(6x+14)颗.6x+14=8x+2
2x=12
x=6
6x+14=6×6+14=50(或8x+2=8×6+2=50)答:一共有6个小朋友,这盒糖果有50颗。
三、课内练习1.练习一 完成书上练一练/1 盒子里的红球和白球一样多,每次取出5个红球和3个白球,取了几次后,红球正好取完,白球还剩6个,一共取了几次?白球和红球原来各有多少个?
2.练习二
⑴ 一个袋子里有相同的红、绿两种玻璃球,每次取出7个红球和5个绿球,取了若干次后,红球取完了,绿求还剩下8个,一共取了几次?红球和绿球原来各有多少个?
⑵ 一组学生栽树苗,如果每人栽6棵,还剩10棵;如果每人栽8棵,还少6棵。这组学生有多少人?共有多少棵树苗?
课堂小结
四、本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新的本领?
从题意中找等量关系式的方法;看两个量之间数量的多少,再想等量关系。
课后习题
五、课后作业
1.老师将一些铅笔平均分给几个小学生,如果每人分15支,那么还剩下32支,如果每人19支,那么正好分完。一共有几个小学生?老师一共要分掉多少支铅笔?
2.几个小朋友一起为王爷爷买了一份礼物,如果每人出10元,那么就多了12元,如果每人出8元,那么就正好付清。有几个小朋友?这份礼物多少元?
3.几个小朋友合作完成一张拼图,如果每人拼出200小块,那么还剩余200小块没有完成,如果每人拼出250小块,那么正好全部完成。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这张拼图一共有多少小块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