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的探究[精选]
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的探究
【摘 要】本文立足于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为核心内涵的工匠精神,分析如今职业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的必要性,并提出转变职业学校办学理念、开展职业素质教育、完善课程安排、构建新型教育模式等可行性措施,以期促进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为我国的国民经济输送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工匠精神 融入 实践教学 基本要求 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5B-0036-02
工匠精神在古代是指手艺人在拥有一项精湛技艺的同时,能够对所从事的工作以及钻研的物件有一种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追求。我国自李克强总理在 2016 年 3 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工匠精神”这个词时,工匠精神培养开始上升到国家层面。与此同时,诸如《致匠心》《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讲述工匠精神的微电影与纪录片的广泛流传甚至引起社会的热议,则反映了大众对工匠精神的敬仰,也体现出我国目前各行各业中工匠精神的普遍缺失。职业学校作为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育摇篮,由于其特殊的办学理念与教学模式,更应在实践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补上素质教育的这块“短板”,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尽早生根发芽。
一、职业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的必要性
(一)职业学校办学理念的特殊性。随着我国职业教育行业办学规模的扩大,各类职业学校的数量迅速增加并且竞争日益激烈。但在数量剧增的前提下,多数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仍不能够得到保障。我国的职业教育类学校不同于普通的高等教育院校,其办学导向更加强调解决在读学生的就业问题,要求毕业生能够无缝对接工作岗位。在实践教学中,如何将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与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导向结合起来成为职业学校负责人重点关注的问题。
(二)市场发展对中职毕业生提出的新要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的产业格局经历了不断的调整变革开始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现代企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愈来愈高,不仅要求其拥有扎实、广泛的基础知识,还要求其拥有超前的技术创新意识以及对本职工作的敬业精神。这就要求职业学校在对中职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技术实操能力的提高,更要注重对学生正确从业态度的培养。这种企业对毕业生的创新意识与敬业精神的要求正是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之一。
(三)职业教育课程安排灵活性的要求。职业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课程安排的灵活性,其课程设置直接对接市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岗位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不同职业所需要的岗位能力进行解构,从而设置不仅局限于理论教学的、融合实训教学在内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其课程安排中对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从某种程度上讲类似于过去工匠带徒弟的方式,但又有所创新。这种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课程安排更加要求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中就融入对工匠精神的培养。
(四)中职言传身教的教育模式的要求。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进步,我国的中职教学已经进入成熟期。在教学开展过程中,职业学校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技术讲授型教学,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考核标准也转变为学生能够亲自独立实践所学技能。因此在技术讲授的基础上,大多数职业学校引进了个别辅导模式,即中职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并组织小组讨论学习,直至全部学生真正掌握所教授的技能。现代的职业教育模式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中学生被动学习知识的弊端,变被动为主动,但也更加类似于我国古代工匠技艺传承模式,中职教师需要承担更大的教学责任,成为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接触工匠精神的首要传授者。
二、职业学校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的措施
(一)转变职业学校办学理念,融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职业学校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导向不应单纯地局限于解决在读学生的就业问题和糊口营生,而应致力于培养兼具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的综合应用型人才,使工匠精神在现代教育中得到新发展,使职业学校的学生成为工匠精神的现代传承者,在对中职生的在校培养过程中就使其树立正确的从业态度。作为广西乃至全国规模最大的国办万人中专学校――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正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学校始终坚持以建设“国际水准、全国一流、广西第一”的职业学校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质量立校、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
(二)开展职业素质教育,融入敬业创新的工匠精神。对中职生职业素质方面的教育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学校负责人要紧抓职业品德教育,将其作为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途径。我国从古至今的杰出工匠都热爱着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将其作为一生的追求,这就是一种执着敬业的职业道德的体现。职业教育不仅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与实践能力的理解与应用,更要让学生拥有一颗热爱自己终身事业的心,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创造出打动人心的超一流产品,为客户提供无可挑剔的服务体验。
(三)完善课程安排,融入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职业教育毕业生这类对实际操作能力有专业要求的技术人才是我国流传至今的工匠精神的最佳传承者。因此在中职生在校期间,职业学校的教师要针对不同专业的专业特点,将工匠精神融入理论教学与技能传授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教师不仅要在基础知识教育中融入对工匠精神的思想政治普及,还要在实训过程中强调遵守行业操作规范的重要性,通过小到工具摆放、服装穿戴,大到操作前准备、操作后清理的实际操作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到以一丝不苟为内涵的工匠精神对于本职工作的必要性。
(四)构建新型教育模式,融入言传身教的工匠精神。我国古代的技艺传承多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这种传承模式传承的不仅是单纯的工艺,更重要的是对传承者与被传承者在朝夕相处、讨论钻研中产生的严于律己的从业态度的传承。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父在传授精湛工艺的同时,也将无形的职业素质与精神熏陶传递给徒弟。在现代职业教育中,中职教师作为兼具传授知识与实践的“师父”,也应在与学生的共同实践、问题讨论、技艺钻研中建立像古时工匠传承技艺一般的言传身教式的实践教育模式,教会学生如何自立、做人,让学生感悟工匠精神的存在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加以实践,继而实现工匠精神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传承。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为例,学校依托广西中职教育最大的“教学工地”―― 昌桂源教学工地,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一方面“引企入校”,把工地搬进学校;一方面“移校入企”,将课堂搬到工地。学生、教师与来自业界一线的“师傅”们,在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工地上的设备、仪器、样板实体,进行场景化的项目教学,在校园内外的教学工地上真枪实刀地实践、“一招一式”地演练,进而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规范学生的专业技术操作。
总而言之,所有由大国工匠制作出的物件之所以最精美、最无可替代,其原因只有一个字,那就是“人”。只有制作物件的“人”有情怀、有态度、有操守,懂得将精益求精、敬业创新的工匠精神融入物件制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道工序,才能真正生产出有人味和人意的工艺品。我国的工匠精神经过了五千多年的传承,历久弥新。在现代,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刻的含义,成为一种强调职业能力、职业品质与职业素养的职业精神,而职业教育更是强调对兼具专业技能与从业态度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因此,只有在职业学校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中融入工匠精神的理念,才能使我国的工匠精神在职业技术领域发扬光大并代代传承下去,最?K使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学技术研究迎来新的曙光。
【参考文献】
[1]谢佩清.工匠精神视域下旅游人才培养机制探析[J].文化学刊,2017(12)
[2]陈宏宇.工匠精神在高职专业课教学中的培养[J].船舶职业教育,2017(6)
[3]左继红,刘丽丽.高职院校将“工匠精神”融入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电力机车制动机》为例[J].才智,2017(15)
[4]赵德球,黄勤芳,谢俊杰.高职机械类实践课程“工匠精神”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科技与创新,2017(8)
[5]施 芳.“工匠精神”视角下的成人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探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7(1)
【作者简介】何国林(1983―),男,汉族,大学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教学管理;钱 勇(1984―),男,汉族,研究生学历,高级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专业教学。
(责编 罗汝君)
第二篇:将游戏融入教学
将游戏融入教学
小学生的英语课堂,特别是中低年级,大多趣味横生。为了符合孩子们活泼的天性和好动的倾向。上课的老师们都会在课堂中加入很多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所学。所以把一些活动类的元素也加入到了教学中,让游戏活动带着孩子们学习和掌握所学。下面简单谈谈我的做法。
首先,是课前游戏活动的创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课前三分钟的利用,有利于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唱英文歌、复习知识的小游戏等,可以活跃课前气氛,帮助学生热身,尽早的进入课堂,也可以全班性的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所以,这个活动虽然不属于课堂内的40分钟,却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一定可以促进教学的顺利开展。
第二,是课中游戏活动的创设
孩子的天性喜欢玩。游戏中的学生是自由的、放松的,它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表现欲。游戏从目的、方法、形式上有很多种,设计和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游戏,既能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也能提升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长此以往,可以为长期的英语学习做好有效的心理建设。
(1)在学习单词时,可以进行猜拳说单词的游戏:师跟生猜拳,输的学生读单词。也可以玩说反语的游戏,比如,I say yes.You say no.(2)在教学词组、短语和难度高点的句型时,还可以进行小组合作竞赛的游戏活动,不单能够提升学生对所学词汇运用的积极性,也能够促进小组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
(3)在语篇或对话形式的教学和操练中,角色表演的活动或许会用的多些。英语教学活动中的游戏活动一旦被孩子接纳并认可,教学会很顺利。有的孩子因为课堂上的游戏活动深刻有趣,在课后也会和同学一起玩起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好游戏活动的时间,根据不同课的类型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学习活动方式。只有迎合学生心理,并能激发学生兴趣的游戏活动,才能真正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真正地为英语课堂添彩,为英语教学增效!
第三篇: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将德育教育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王兰兰
语文教学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同时,由于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在发挥语文教学德育功能时,充分考虑到这些特点,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品德教育
作者每写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或阐明某种观点,或抒发某种情感,或说明某个道理,不过这些内容不是像画家和演员那样直接用形象表现出来的,而是以语言文字为中介、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因此,我们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接受品德教育,必须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贯穿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中,从引导学生“读文”入手,进而达到“悟道”的目的,决不能在知识讲完以后,来一段“课后语”,另搞一套政治说教。换句话说,语文教学渗透德育,要做到水乳交融,而不是油水分离。如《雷雨》中对“周朴园”这个人物的塑造,使同学们对人性的复杂和多面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进而使学生们对自己今后的人生有了一份明确的领悟。
二、准确地把握住教材的德育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能否进行成功的思想教育,首先取决于对教材德育因素把握的准确与否,这包括三个方面:
1、结合教材特点要准确。中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每一篇课文,都有其思想教育的不同侧重点,教师应该从教材特点出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品质教育,切忌牵强附会,无限上纲。如有的课文介绍祖国的大好河山,笔者认为,就应借此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有的课文赞颂革命先烈的光辉业绩,就教育学生继承、发扬革命传统;有的课文描写旧社会人民的悲惨命运,就借此教育学生热爱新中国……
2、把握教材德育内容要准确。教材是我们教学的凭借,在进行知识传授的同时,必须通过对教材的深入挖掘,准确地把握德育内容。如讲述《药》,如果只让学生了解这篇文章表达的是鲁迅先生对以华老栓为代表的当时旧中国底层老百姓的愚昧,就没有把握准确课文的德育内容;如果进而启发学生,作品通过对华老栓等人的刻画是为了唤醒广大民众的觉醒意识,这样,课文的德育内容就把握得比较准确了。
3、引导学生的认识要准确。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仍处于较为表面、简单的水平,这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使学生在学习中准确地受到思想教育。例如学习《项链》一文时,学生往往提出“玛蒂尔德为什么在丢失项链后没有逃跑呢?”这时就需要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认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把学生从认识的偏差中拉回来,即可以在加深认识中受到教育。
三、让学生在情感参与中受到品德教育
语文教学的品德教育要以情动人,激发学生情感是影响学生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的一种强大动力。因此,要求教师在讲课中要有良好的情感参与,讲解中或褒或贬、或抑或扬,充满激情,使人感悟,令人振奋,从而博得学生感情上的共鸣,在入情入境中受到良好的品德教育。如笔者在教学《荷花淀》一文时,让学生们用充满感情的语调去仔细揣摩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解放区劳动妇女的对话,再通过对她们各人所特有的性格分析,让学生们充分领悟到解放区的军民那种坚韧、顽强、乐观的思想境界,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使同学们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个颠簸不破的道理,进而激发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
根据语文课的特点,还要注意让学生在口诵心悟中受到教育,好的朗诵对学生有强烈的感染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诵读、思考、感悟,这可能会收到比单纯讲解更好的效果。例如《雨中等泰山》,通过朗读,泰山的雄、奇、险,便会浮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文章的优美词句中感受到泰山的雄伟风姿,从而能够激发他们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把语文课上的品德教育和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思想教育提高学生的能力,但这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的良好品德体现在生活实践中,使他们逐步成为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新人。所以。除了激发学生情感、动之以情以外,还应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对学生导之以行。如学习了《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后,笔者引导学生奋发学习建设四化的本领;学习了《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教育学生认识构建”和谐班级“的重要性;学习了《游褒禅山记》,则让学生明白“志、力、物”三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催进学生追求“真”的良好品格。把这些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身体力行,从而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效果是显著的。
第四篇: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定稿)
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
东新小学
田贵红
【内容摘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当前发展的一种需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尝试,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的作用,从而提高对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程度,真正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信息技术给我的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了活力,使我的教学工作变的更加轻松。运用信息技术,能从感官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能更好帮助学生学习,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中,它能把生活中的社会现象形象地再现于课堂之中。电脑演示把烦琐的教师语言能直观展现给学生们。它转变了我的教育思想,使我的课堂活跃起来,充满了多彩的颜色。教给学生们健康的上网,正确的对待网络与自己的关系,让网络辅助他们的学习。培养学生们的创新精神,信息技术的多元化,能使学生的思想长上翅膀,在科学知识的蓝天下,展翅高飞。
【关键词】信息技术
融入 小学
数学
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能更好的辅助我的教学,我在数学的教学中,注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下面我就信息技术在我的数学课上的应用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关键是教师要“学会使用”
首先教学质量的高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关键在教师。只有在教师真正掌握、能灵活运用的前提下,才能去用和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因此,使教师掌握基本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与应用,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基础。
其次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唯一的信息源,转而成为信息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辅助者。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要有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知识和新的能力,光靠粉笔和黑板是绝对不行的了,教师必须会熟练使用多媒体课件,熟悉并学会多媒体教学设计和编制多媒体教学软件,真正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技能,从而在教育教学的改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以迎接现代教育技术对我国教育工作者的挑战。
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让教师参加一些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走出去学习或通过教师自学等途径来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
二、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有效营造了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形象的情境是小学数学的最有力的支持。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最大优势就是能提供大量的图象、图形、动画、视频以及各种音频信息,为各科教学创设仿真的或虚拟真实的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般地进入课文的情境或意境之中,既能使学生更好理解与感悟抽象的文字概念,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与求知欲望,为学生学习营造了丰富多彩的课堂氛围,使他们在的愉悦的情境中学习,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积极的思维,不仅使知识达到牢固记忆,并且大大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求知欲望,充分调动了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要使学生在教学的开端就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在“情”和“趣”下功夫。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是激发学习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启动认知的有力措施。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时,有个知识难点,是已知游泳池的长、宽、高求游泳池的表面积。我运用信息技术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先在屏幕上放映游泳馆里人们游泳的场面,然后谈话:“同学们喜欢游泳吗?学生兴高采烈答:“喜欢,喜欢”。我接着说:“上个周末老师去游泳馆游泳了,我遇到了一个问题谁能帮助我解决呀?”这时学生们的积极性更加高涨了,着急地说:“老师快说呀。”我接着说:“我遇到了两个小学生,他们谈论一个问题。”一边演示带声像的动画课件:两个小学生的对话,意思就是估算游泳池的表面积,小学生目测出了游泳池长、宽、高的数据。我说:“仔细观察游泳池谁能帮助估算一下这个游泳池的表面积呢?”边演示边将画面停留在整个游泳池上。有的同学小声说:“游泳池五个面组成的。”我追问了一句:“同学们,游泳池有几个表面呢?说说理由。”学生们异口同声地说:“五个”,有的同学还开玩笑地说:“如果要是六个表面的话那怎么游泳呀。”同学们都哈哈大笑起来。我不时时机地说:“仔细观察游泳池,怎么列式呢?”同学按照自己的思路列出不同的算式,课件依次演示每个面的面积求法,最后得出游泳池的总面积。最后屏幕演示那两名小朋友其中一名小朋友的正确解答。我对同学们说:“我们同学能用更多方式求游泳池的表面积,你们更棒!”学生们的积极性倍增。这样,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们有身临其镜的感觉,使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优势
(一)使教师由单纯地讲授者,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扮演的是一种家长式的讲解者,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 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使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教师从单纯的讲授者转变成教学的设计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主动地 获取知识。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首先让学生自学,让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然后小组成员汇报。运用电脑出示复习题和引导的题。学生自己完成后小组进行讨论,然后让学生派代表用电脑演示自己的做法。每个学生都有了参与的机会。接着课件出示新课,出示了应用题的各个关键的条件,让学生仔细观察编出应用题。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接着让学生电脑演示自己编的应用题。其他同学们给与评价后完成列式计算,再用电脑演示给同学们看。这一系列交流的环节都是由学生自己积极主动地参与完成的。这样,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活跃了他们的思维,提高课堂效率,使所有的学生都得到了成功的喜悦,更加爱学数学。
(二)转变了学生的地位,促进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学生消极被动地听讲,始终处于接受灌输的被动地位。而现代教育媒体走进课堂,以其特有的功能和优势,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外部刺激和丰富的学习资源,也 为学习提供了多种参与机会,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 动地学习。从而使学生的全面素质得到提高。
(三)增强了媒体的作用,使教学媒体成为学生认知的工具。
在传统教学中,教学媒体只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传授知识的工具,而现代 教育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后,进一步增强了媒体的作用,电教媒体直接介入教学 活动过程,以其生动、形象的表现力,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教材,深入地理解教材,从而成为学生新的认知工具。如在数学课上,讲到“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0”时,对于一些特殊的三角形,学生勿庸置疑,但是其它的三角形呢?尽管老师苦口婆心地讲解,学生也不太理解,当我们在计算机上运用《几何画板》软件,画出一个任意三角形,度量出其角度,再加以计算会得出它的内角和为1800,并可以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其特征会不变。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并加深印象。又如:当讲到正方形的展开图时,当老师画出了展开图,大部分学生也许也难以完全通过想象而理解,如果运用Flash软件,在计算机加以制作后,进行展开演示,得到不同的平面图形,学生会一目了然。
(四)缩短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事物的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
在传统教学中,学生认识事特的过程是由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和 运用知识几个环节组成的。而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后,则把上述环节融合为一 体,以其形象直观、有声有色的特有优势,缩短了时空距离,把远方的东西呈现 在学生眼前,把复杂的东西变得简单,把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促进了学生多种 感官直接参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教学过程,从而缩短了学生认识事物 的过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及情感、意志 等非智力因素的开发。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首先出示例题:“一台冰箱的价钱是2500元,一台饮水机的价钱是冰箱的五分之一,一台饮水机多少元?”问:同学们怎样解答?学生们很快的说出了算试,然后电脑出示线段图,让同学们仔细观察找出其他的解答方法,通过电脑操作、演示、讨论、观察、思考、理解,同学们分别说出三种正确的算法。
通过电脑演示,同学们更加直观的理解了题意找出了不同的等量关系,寻找到了不同的解法,加深了学生对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使学生开阔了思路。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
(五)转变了教材单一的局面,使新型的音像教材不断丰富。
现代教育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后,新型的现代化的教材体系出现了,幻灯、投 影、录音、电影、电视、光盘、计算机软件等新型音像教材按照人的认识规律,以文字、图形、动画、影像和声音多媒体的方式显示教学信息,丰富教材内容,这是教育领域内一场深刻的变革。如:《圆锥的认识》中,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同学们对圆锥有了直观深刻的了解。使学生们很快就了解了圆锥的基本形态和具有的特征。尤其是圆锥高的演示,由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课件中用一条线表示出来,既节省了时间又不用老师过多语言的讲解。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融入了数学课堂,以其形象性、趣味性、高效性等特点,激活了数学课堂,更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学生学习新知搭桥铺路,拓宽视野,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看看我们的现状,看看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所带来的教学效果的迅速提高,想想21世纪对于人才的要求,想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不能再等了,不能再等别人帮我们来搞开发,我们必须自立、自强。相信,我们的努力会让以后的教学更加完善。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要积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其得天独厚的优势,进一步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总之,理想的教学应该是把教师与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同时充分发挥出来,把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见,现代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转变了教育观念和教育思想,它使我们的课堂活跃起来,使我们教学更加快乐,使学生们的学习更加轻松。现代信息技术为我们的教学工作融入了无限的力量。
第五篇:将环保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中
将环保教育融入物理教学中
——《成长册》“思想道德”篇之教学体会
贵阳市民族中学 龚 玲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她是生命的摇篮,是人类共有的家园。而人类来到地球的同时,也把污染带进了自己的家园。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中,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这些物质排入环境,使环境不断恶化,从而破坏了人类正常的生活条件,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生存。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利用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环保问题,让学生从中学到有关的物理知识或其他学科知识的同时,又受到了环保教育,即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增强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一、教育是学生“从物理走向社会”的需要
我们的学生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当今时代以物理为基础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材料、新产品已无处不在,人们享受高科技的同时也发现这些新材料、新技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那么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与物理方面有关的主要污染呢?它会给人们带来哪些危害?
(一)电磁方面 无线电发射台(广播、电视发射台、雷达系统、移动通信系统)还有人们常用的电视机、手机、电脑、微波炉、日光灯等都能带来电磁污染,它常使人出现头晕,记忆力减退,睡眠不好,乏力、头疼,血压升高或降低等症状,已直接威胁了人类身体健康。
(二)声学方面 噪声污染,它使人烦噪、耳鸣、头痛、失眠、恶心、心悸、视物模糊、吞咽困难、肝胃功能失调、严重时会使人四肢麻木、胸部有压迫感。
(三)物质及其形态方面
1、各种仪器、仪表上废弃的旧电池,电脑、电视的荧光屏;乱堆乱放的废旧物品,各类垃圾,以及用来保温、现已废弃的塑料纸,塑料袋„„这些都会造成固体废物污染。
2、工矿、企业在生产和燃烧过程中的废气直接排放到大气中;居民取暖、煮饭的各种炉灶、焚烧垃圾把烟尘直接排放在空气中;各种机动车辆直接向空气中排放废 气„„这些废气一般都是有毒、有害气体,它们会产生废气污染对人类的威胁也不可低估。
3、农药厂、造纸厂、化肥厂、制药厂、化工厂、垃圾废品处理厂„„把大量有毒有害的废水排向田间、地头、河流、湖泊。水污染致使农作物减产;人、畜饮水困难;鱼类大量死亡。
4、原子能造成的核污染更是可怕,不但可以毁灭人类还可以威胁其它动植物存亡。
(四)光学方面
现代歌舞厅是人们休闲的重要场所,而歌舞厅闪烁旋转的彩光、低能彩色激光、黑光灯;夜晚装饰城市的探照灯、各种霓虹灯等会造成光污染。
以上问题,让人触目惊心!生活启示我们加强环保教育,是物理教学中义不容辞的责任,是迫在眉睫的任务。
二、日常物理教学中应怎样进行环保教育
(一)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1、在教室里上物理课尤其在学生面前,教师绝对不能污染环境。如:吸烟、吐痰。写完的粉笔头不能随手乱丢乱扔,要放在专门的盒子内,这样可以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2、无论是教师做物理演示实验还是学生自己做实验,实验前一定要把仪器用品摆放整齐,尤其是学生实验,教师一定要强调注意或禁忌事项。教师要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好榜样,使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3、老师带领学生进行室外物理探究学习时如参观、访问、搞调查研究,要严于律己注意爱护环境,要随身带一个塑料袋,可把自己喝过的矿泉水瓶、用过的食品袋、烟头、果皮、废纸装入塑料纸,投放在设有垃圾桶内。并要求学生都这样作,这对学生将来走向社会爱护环境也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爱护环境
1、要求学生室内、室外不乱扔、乱倒垃圾,并且条件允许时可按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把垃圾分装、投放在不同的垃圾桶内——防止产生固体污染。
2、教室内要求学生做到: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回家尤其在别人休息时不要 把家里的音响设备的音量开大。
3、鼓励学生开展少用一次性的笔、筷子、塑料餐具,少用一个塑料袋活动,鼓励学生和家庭多用环保食品、环保材料、环保用品„„,开展收集废旧电池统一交环保部门处理的活动。开展修旧利废活动如:用废旧灯泡注水制作凸透镜可当放大镜用;用废旧易拉罐制作土电话、小孔成像装置;用矿泉水瓶制作量筒;用塑料袋装水演示液体内部压强;用废旧电池中拆下来的碳棒、废旧塑料等做物质的导电性实验„„这样既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强化了物理学习。
4、要求学生不进歌舞厅,少看电视,少玩电脑游戏——防止光污染和电磁污染。
5、提醒学生过年过节不燃放或少燃放烟花爆竹、平时不点燃垃圾,在居民区不乱倒液化气残液,以防造成空气污染。
6、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主要处理方式。搞一些节水方案设计竞赛活动。参观生产某种材料(如建材、塑料等)的工厂,了解这些材料的生产过程和应用情况,调查生产这些材料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提出治理这些污染的设想。
7、调查社区或学校环境污染情况和已采取的防治措施,提出进一步的整改建议。例如:(1)学校的环境是否受到污染?是否受到干扰?产生污染和干扰源来自哪里?假如你是校长,应该怎样改善学校环境?(2)你家里的环境怎样?有没有改善的必要?如果有的话,那么应该如何进行?(3)教室的环境,你认为如何?你能否针对教室的环境,提出自己的看法?
8、组织学生参加每年的植树造林活动,因为树木既可净化空气,又可以吸收噪声。当然,环保教育是个立足长远的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三言两句就能解决的,只有当教师时时树立起环保教育观和学生观,就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渗透环保意识和价值观,让他们从现在做起,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