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教学设计
《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能力:学习用历史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尝试运用传说、文物资料等推测和再现历史的方法。知识: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的基本情况,及其与人类生活需要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的基本情况,及其与人类生活需要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瓷器的小故事。找找自己生活中陶瓷类的用品。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人类的创造性发明——陶器”的教材内容。第2课时完成话题“文化的使者——瓷器”的教材内容。第3课时完成话题“灿烂的青铜文化”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活动一 关于陶器的探讨
1.[出示图片:陶器和瓷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讨论,导入新课。(板书:陶器 瓷器)
2.[播放视频:陶器的制作]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陶器为什么要用火来烧?如果只是做成泥制品,晒干可不可以使用?假如生活在远古时代,没有陶、瓷、金属器皿等,只有天然的石块、树木、泥土,人们的生活会遇到什么麻烦? 小结:陶器是八千多年前我们祖先创造出的自然界中没有的东西,可以说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板书:祖先的创造性发明)
【设计意图:了解陶器是怎样制作的,感受陶器在远古时代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知道陶器是我们祖先创造性的发明。】 活动二 从陶器看历史 [播放动画:猜猜陶器的用途]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讨论交流:(1)为什么陶瓶的底部是尖尖的,好像都放不稳?旁边的两个环有什么用?这个陶瓶能够帮助人们做什么?(2)这个陶俑的作用是什么?这些骑着骆驼的人是谁?他们可能要去做什么?(3)你们见过这种陶壶吗?它有什么独特的作用?(板书:祖先的聪明智慧)小结:陶器的发明,是人类发明史上的重要成果,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今天,在世界许多地方,都保存着中国的古陶器。陶器的发明,并没有阻止我们的祖先探索的脚步,他们继续向文明迈进。
【设计意图:通过陶器,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状况和生产发展水平,产生对古人创造精神的钦佩之情。】
板书设计 创造性发明——陶器 祖先的聪明智慧
第2课时
活动一 了解、鉴赏瓷器
1.[播放动画:小瓷碗的诞生](板书:瓷器)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通过小瓷碗的话,你们发现瓷器和陶器有哪些不同呢? [播放课件:陶器和瓷器的区别] 2.[播放视频:中国精美瓷器](板书:传播中国文化)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欣赏了这些瓷器,大家有什么感受? 小结:我们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精湛的制瓷技术,精美的瓷器成为生活与艺术的结晶。【设计意图:用事实证明中国对世界陶瓷制造技术的影响力及做出的贡献,深化学生对祖国文化的认识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二 中国与瓷器
1.思考探究:你们知道“China”除了是我们中国的英文名字,还表示什么意思?西方人为什么要把“中国”和“瓷器”联系在一起?
2.看地图,找找中国的瓷器都曾运销到哪些国家和地区。
小结:中国的陶瓷技术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进步和发展,并传到世界各地,是名副其实的文化使者。(板书:传播中国文化)
【设计意图:感受中国瓷器对世界的影响,及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三 今日陶瓷
1.[出示图片:生活中的陶瓷制品]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们在生活中找到了哪些陶瓷做的用品?
2.了解现在的瓷都和陶都。
小结:中国的陶瓷驰誉世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期望我国的陶瓷文化更加璀璨,再次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板书:享誉世界)
【设计意图:感受到陶瓷器现在依然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板书设计
文化的使者——瓷器 传播中国文化 享誉世界
第3课时
活动一 探寻青铜文化
1.[播放视频:利簋和编钟]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它们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在古代它们有什么用途?说说自己听了编钟演奏的感受,想象当时人们听音乐的感受。
2.[播放视频:青铜]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你从视频中了解到什么? 3.[播放视频:司母戊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司母戊鼎的特点是什么?说说它的制作过程。
4.[播放课件:算一算] 小结:精美的青铜器反映了五千年前我们祖先高超的冶铜技术和非凡的创造力。更珍贵的是,它们记载下那个历史时代的社会政治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设计意图: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以及非凡的创造力,激发学生关注中国历史文化的兴趣。】
活动二 青铜器中的故事 1.[播放视频:越王剑] 2.[播放视频:铜鼎]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交流:你还知道哪些青铜器中的历史故事?谈谈你的感受。(板书:传承历史)
小结:青铜器发明于五千年前,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可贵的是那些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通过它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的社会发展、文化生活、重大事件、生活习俗等。青铜器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板书:灿烂的青铜文化)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与青铜器有关的历史故事,感受古代青铜器的珍贵。】
板书设计 灿烂的青铜文化 传承历史
第二篇:《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教案3
《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教案
教材分析:
《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是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的第3课。主要是从各种不同时代的“器物”(用品)中,透视中国特有的历史与文化,透视中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些情况。旨在引导学生由欣赏器物到探究器物中所蕴含的各种信息。比如,教材P45从不同角度选择的陶瓶(距今六千年)、猪纹钵(七千多年前)和骆驼载乐俑(唐代),就是让学生通过这些器物,想象和领悟到当时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情景。如,陶瓶,一件古人汲水的器物,反映了古人对力学的巧妙运用,体现了古人的智慧;猪纹钵,反映了当时人们开始饲养家猪,尽管猪纹介于野猪和家猪之间;唐代的骆驼载乐俑,则反映了唐人(汉族)与胡人(少数民族)的交往情况。骆驼和琵琶都是胡人典型的陆上交通工具和乐器。
学情分析:
在“文化的使者──瓷器”这一话题中,教材首先引导学生欣赏不同风格的瓷器。然后,由此追溯瓷器的文化渊源,感受中国的瓷器文化在世界中的位置和影响力。而“灿烂的青铜文化”,也是借助各种器物:利簋、编钟、越王剑、铜铲、铜鼎等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发展情况。由此可见,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等冶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
2.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
教学理念:
由陶器,我们让学生感受到的是人类创造性的发明,从“陶”中透视中国人的创造;由瓷器,我们引导学生尝试欣赏瓷器的美,透过瓷器,了解中国和世界的交流;青铜,这是一个远离现代儿童的概念,但中国曾有过灿烂的青铜文化时代,有着在当时世界一流的冶炼技术。因此,我们介绍青铜器,旨在引导学生从中了解当时的社会、文化和历史等情况。
教学重难点:
1.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等冶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
2.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介绍紫沙壶 师出示紫沙壶:这是陶都宜兴产的紫沙壶,它是一个陶制品。2.发现生活中的陶制品
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陶制品?(出示大屏幕:日常生活用品中的陶制品)生:补充
3.陶器的制作
陶器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几名学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关于陶器制作方法的资料)4.师小结:在今天,因为有先人不断积累的经验,所以陶器的制作并不十分复杂,但是在遥远的古代,人类的祖先是怎样想到制作陶器的呢?
二、探讨陶器的产生
1.猜测古人是怎么想出制作陶器的方法的?(学生大胆的想象、猜测,师作适当的点评。)
2.师小结:同学们的猜测很有道理,陶器的发明并不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个地区先民的专门发明,它为人类所共有。人类的祖先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陶器,人类社会又向前迈出了一步,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三、认识陶器
(一)认识陶瓶
1.(出示大屏幕):现在我们来看看三个不同时期具有典型特点的陶器。这是一个距今六千年的陶瓶,猜一猜:陶瓶是做什么用的?瓶上两个环为什么在中间,可能起什么作用?为什么陶瓶下边尖呢?
2.小组长组织学生组内讨论。3.小组代表综合汇报本组意见。
4.师小结:真是一些会思考的孩子,从一个尖底陶瓶身上看到了这么多的信息。
(二)认识猪纹钵和唐三彩
1.你还能从书上另外两个陶器身上看出什么信息?你能据此想象出当时人们的生活吗?
2.生结合课前查阅的资料在班内交流。(唐代的骆驼载乐俑:骆驼是唐代主要的陆上交通工具,胡乐器是唐代不可缺少的伴奏乐器,最典型的胡乐器是琵琶,是当年盛行的写作照。)
3.师小结激情:陶器不仅实用,而且记录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反映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更是人类祖先们智慧的象征,难怪用“人类的创造性发明──陶器”为这个版块命名。什么叫“创造性发明”?
4.生汇报发言后师质疑:假如让你对发明创造陶器的古人类说一句话,你想说什么? 5.抽生发表自己的感言。
6.师总结过渡:人类的祖先真是了不起!制陶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和美学价值。我这个紫沙壶(出示紫沙壶)产自我国江苏的宜兴,看看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请自由读读P45框里的话。
7.拓展了解。对于陶都宜兴你还了解什么?生汇报课前调查的关于陶都宜兴的资料。
四、欣赏瓷器,了解瓷器
1.(出示大屏幕):师生共同欣赏,比较各时期不同的瓷器各有什么特点。
2.学生展示收集的瓷器图片或生活中的瓷器用品等,并谈谈自己对本件瓷器的感受,交流中引导探讨为什么瓷器会受到人们的青睐。
3.师质疑:我们平常总习惯说陶瓷,陶和瓷一样吗?
4.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从作胎原料、不同胎色、釉的种类、烧成的温度、总气孔率、吸水率、产生的年代、发明创造者等方面介绍。
五、文化的使者
1.课前布置同学们查了瓷器的英文名称,查到了吗?瓷器用英语怎么讲? 2.生汇报,师板书“CHINA”,师质疑:“CHINA”不是中国的英文名字吗? 3.生自由发言作解释。
4.师小结:原来如此。瓷器是我国独特的创造发明,后来通过海路和陆路大量输出海外,才使制瓷技术在世界范围得到遍及。由此可见,瓷器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怪不得称瓷器为文化的使者!
5.重走“陶瓷路”。
五百多年前,我国古代的著名航海家郑和先后七次率船队下西洋,带去中国的陶瓷和丝绸与沿途各国交换,开辟了中国的“陶瓷路”。
(1)(出示大屏幕:地图),找找中国的瓷器曾远销到哪些国家和地区。(2)讲讲瓷器远销异国的故事。(3)齐读教材P47下面的话。
(4)师小结激情:中国早在三千五百多年前的商代中期,就创造出了原始瓷器,比欧洲早一千七百多年。我国的陶瓷技术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进步和发展,以其神奇的风采、独特的技法、浓郁的民族韵味,享誉世界,我国被誉为“瓷之国”。
六、游览瓷都景德镇
1.在我国因瓷器闻名于世的要数景德镇,课前大家查阅了关于景德镇的资料,请你当回导游带领大家一游景德镇。
2.学生扮演导游,介绍景德镇的相关信息。
3.总结:千百年来,陶瓷一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向世界展示我国人民卓越的智慧,在新的世纪,我们期望我国的陶瓷文化更加璀璨,用我们的双手托起瓷国明天的太阳。
七、活动空间:露一手
生分组试做泥制陶器、瓷器或工艺品。八:学生评介: 同学们来,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各小组的作品,上台展示作品,展示者作相应的介绍,师生适当点评。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编钟音乐。
师:同学们,我们先一起来欣赏一段神奇的音乐,欣赏着音乐,你能想到什么,仿佛看见了什么?
2.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
3.猜猜这段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生大胆猜测。
二、认识编钟
1.课件出示编钟。刚才咱们欣赏的音乐就是用这个乐器奏出来的。它叫编钟。2.有同学见过编钟吗?给大家介绍介绍。
(1)学生介绍亲眼见到的编钟或查阅资料了解的相关知识。(2)师补充介绍湖北三游洞编钟演奏的情景。(3)编钟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引出“青铜器”。(4)生根据资料交流什么是青铜器及特点。
三、探寻青铜文化
1.看一看,课件呈现一些青铜器图片,学生边看边说出名称。
2.算一算,课件定格出“司母戊鼎”,出示下面的题目,让学生算一算,感受当时人们铸造青铜器的情况。
铸造青铜器需用坩埚熔铜,每个坩埚可熔铜12.7千克左右,司母戊鼎重832.84千克,请计算要多少坩埚同时并用才能实现同时浇灌?假如一个坩埚的操作场地为2平方米,运料、烧炭、观察火色、运液浇灌等操作人员平均每个坩埚2人,需多大场地,多少工作人员?
3.小结过渡:我们的祖先用自己的智慧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了青铜器,由此创生的青铜文化也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青铜器上,铭刻着各个时代的印记。
4.找一找,青铜器告诉我们的故事。(1)生讲“武王伐纣”“ 卧薪尝胆”等故事。
(2)师:由此可见青铜器用途广泛,你还知道青铜器可用做什么,从哪里知道的? 5.生介绍从影视镜头、书籍、网络、民间、参观旅游景点、博物馆等了解的青铜器的用途及相关信息。
四、总结延伸:灿烂的青铜文化
青铜艺术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个主要部分,它与历史、冶金、文字、造型艺术有着相当密切的联系。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发展、重大事件、生活习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的价值。青铜器就像一部浓缩的“中国大百科”,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美美地去解读这部内容丰富的百科书。
第三篇: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火焰中的文化:陶与青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陶瓷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能够区别陶器和瓷器,了解它们的异同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
2.通过讨论、想象,合理地猜测出陶器的产生过程,感受到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体会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陶瓷及青铜器等冶炼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以及与人类生产和人们生活需求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
感知我国古代陶瓷文化的卓越成就和对世界文化产生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新课探究
1.认识陶器
(1)陶的产生
陶器是怎么被我们的祖先制造出来的呢?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地猜测一下古人是怎么想出制作陶的方法的?
前面我们学习了火的发明和使用,火不仅可以烹制食物、取暖、照明、驱赶野兽等,还可以用来烧制陶瓷。可见火的发明和使用对人类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陶瓷制品都是水、土、火的完美结合。
(板书中的“火焰”二字描红)
小结:同学们的猜测很有道理,我们的祖先在生活实践中,创造了陶器,使人类社会又向前迈出了一步,这真是一个伟大的创举。
(2)认识陶器
欣赏几件陶器。(课件出示书45页三件陶器)
猜猜这些陶器是用来做什么的?从这些陶器和上面的花纹中你能想象出当时人们生活的情景吗?(学生思考,师板书:陶器)
这是一个距今六千年的陶瓶,猜一猜:陶瓶是做什么用的?瓶上两个环为什么在中间,可能起什么作用?为什么陶瓶下边是尖的呢?
(学生组内讨论,小组代表汇报,教师适时评价)
(3)认识猪纹钵和唐三彩
你还能从书上另外两个陶器身上看出什么信息?你能据此想象出当时人们的生活吗?猜猜它们是用来做什么的?
小结:陶器不仅实用,而且记录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反映着社会生产的发展水平,更是人类祖先们智慧的象征,我们的祖先发明了陶器真是一件伟大的创举难怪用“人类的创造性发明──陶器”为这个板块命名。
(板书:人类创造性的发明)
假如让你对发明创造陶器的古人说一句话,你想说什么?
(4)了解紫砂壶和陶都宜兴
人类的祖先真是了不起!制陶技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具有相当高的科技含量和美学价值。这个紫沙壶你对它了解多少呢?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指名读《神奇的紫砂壶》。
宜兴又被誉为陶都,你对宜兴有哪些了解呢?指名读48页《陶都宜兴》。
关于宜兴还有个美丽的传说,课后同学们查阅资料,在班会上给大家介绍。
2.认识瓷器
(1)出示陶器和瓷器:找出它们的异同点
(2)介绍瓷器 书中为我们展示了四幅图片,你喜欢哪一件,给大家介绍一下。(板书:瓷器)
这四件瓷器中用到了青花、彩釉和瓷雕、白瓷、碎纹等至此技术。
连一连:哪件瓷器用到了那种制瓷技术。
宋代哥窑开片瓷碗
青花
明代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碎纹
清代青花楼阁圆盘
白瓷
隋代白瓷双腹龙柄传瓶
彩釉和瓷雕
陶都是江苏宜兴,瓷都是哪里呢?指名读《瓷都景德镇》。我们中国的瓷器很了不起!世界各地生产的瓷器到处都有我们中国瓷器的影子。
(3)“陶瓷路”
为什么西方人要把中国和瓷器联系在一起呢?
请同学们默读这段文字,然后告诉大家我国的“陶瓷路”都经历了那些国家和地区?(学生汇报)
中国的瓷器通过“陶瓷路”源源不断地传入欧洲,倾倒了欧洲人。当时欧洲的皇族显贵都以能拥有中国的瓷器而炫耀。欧洲人苦苦寻觅了上百年,想弄清制瓷的诀窍,都没能成功。直到1712年,一个法国的传教士来到景德镇,看到了制瓷的技术,才使在茫然中探索的欧洲人豁然开朗。
小结:由此可见,瓷器是我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怪不得称瓷器为文化的使者!(板书:文化的使者)
(三)欣赏应用
1.老师这里有许多陶瓷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并说说那件是陶器,哪件是瓷器。
2.现在陶瓷仍被我们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中,在你的家里或生活中有哪些陶瓷制品呢?
(四)总结延伸 1.这节课你有那些收获?
2.课后我们可以画一件你喜欢的陶瓷制品;也可以收集一些陶瓷制品的图片大家在班会上一起鉴赏;也可以当小导游来介绍一下陶都宜兴和瓷都景德镇。
第四篇:火焰教学设计
绘本大意:
火焰不是炉膛里熊熊燃烧的火,而是一只母狐狸,她带着两个宝宝斑点和红毛住在森林深处。在那里,狐狸妈妈为宝宝们觅食,教宝宝们各种本领,过着平静的日子……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森林越来越不安全了,火焰决定带着孩子离开那里。路上,不幸的事情发生了……
设计理念:
重视对儿童思维的关注和精神的培育,激发学生对这本书意义的探寻。儿童在课堂中央,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体会,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
1.在自觉读图与读文字中,发现其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表达奥妙。
2.实现语言生长、思维发展,更实现精神的成长。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绘本课件 学生:分组4X5(年级:
4、5年级)
教学流程:
板块一:试试你的眼力
(出示第一张幻灯片,封面)师:你看见什么?(书名,作者,编绘者,狐狸,山羊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预测故事的主角和发生地点)
(出示第二张幻灯片,扉页)师:你看见什么?(文字介绍,狐狸一家的位置,预测故事发展的情节)
(依次出示三——七张幻灯片,单页叙述的)交流看见的内容。(第5张斑点的走神,质疑为什么不画斑点头上的白点?第7张特写斑点笼内,它会想什么?如果是妈妈来救它,下一幅图你会画上什么内容?)
(依次出示八——十一张幻灯片,跨页叙述的)交流看见的内容。(第10张火焰的勇敢与智慧,第11张夜幕下二救斑点,预测这时候会发生什么呢?说出依据)
(依次出示十二——二十张幻灯片,跨页叙述的二救斑点)交流看见的内容。(虽然火焰和两只凶狠的狗的较量中明显处于下风,你是不是也在期盼奇迹的出现?)
(依次出示二十一——二十四张幻灯片,跨页叙述的三救斑点)交流看见的内容。(如果让你给这段情节配上音乐,你会选取什么样的音乐?)
(依次出示二十五、二十六张幻灯片)交流看见的内容。(封底暗示什么?)
版块二:听听你的看法
过渡:图画书不能翻完就算,要注意重读回味。
(一)这本书那张画面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再次显示幻灯片,交流印象深刻的原因)
(二)围绕问题分组讨论
问题来自于师生对于这本书的提问,预设:
1.书名“火焰”代表什么?
2.你觉得人类的哪些行为破坏了动物的家园?
3.这本书想告诉我们什么?
4.你觉得这本书哪儿画的特别好或者不太好?
5.猜猜作者西顿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组讨论汇总,全班交流
板块三:说说你的评论
(一)对自己预测的总结
刚才很多同学都故事的发展做了预设,有的和作者一样,有的和作者不一样,哪些地方是一样的,预测对了,感觉怎样?哪些地方不一样,你能接受作者的情节安排吗?
(二)此次事件发生后,各大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评论,《狐狸日报》、《人类环球报》、《森林晚报》可能会有哪些报道?请试着编写报道的题目或评论的主要内容。
(学生写好后,全班交流)
(三)推荐西顿动物小说。
这本书的故事来自于《西顿动物小说全集》,而且做了一些改编,希望大家读读这本全集,里面有许多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有自己语言和感情,像人类一样聪明、勇敢,它们表现出的英雄气概让我们肃然起敬。就像书中讲的一样:“打开它,你会被生命的力量感动;阅读它,你将与动物的尊严同行。”
书中也提到西顿的愿望:“使人类停止伤害野生动物,是我最大的愿望。”
让我们一起努力,来实现西顿的愿望吧!
第五篇:《商朝与青铜文化》教学设计
《商朝与青铜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商朝建立的时间、内外服制度、青铜时代、甲骨文。
②理解:内外服制度与商朝的兴衰关系;从青铜器物中透视商朝历史信息;甲骨文与商朝信史地位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
①阅读教材,了解商朝文明的概况。
②通过对青铜礼器的了解和分析,学习从文物中分析历史的方法。
③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掌握文字与信史的关系,增进历史的证据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商朝统治实行方国联盟,实行王权与神权合一的统治。
②中国信史开始于商朝,商朝青铜器灿烂辉煌,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商朝文明的主要成就。
2、难点:从青铜器物中透视商朝的文明。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师:夏朝灭亡以后,取而代之的是哪一个王朝? 生:商朝。
师:这一朝代的文明有什么杰出成就呢? 生:青铜器、甲骨文等。
师:今天让我们全面地来了解这一王朝的情况。(展示幻灯片1: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师:商王朝距今天年代久远,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全面、确切、详细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请全体学生阅读“知识链接”部分,然后回答什么是“二重证据法”?)生:“二重证据”指的是“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材料”,即文献资料与考古发现,通过这两者的互相印证来了解古代某一文明的存在与具体情况的方法就是“二重证据法”。
师:好。有关商朝这两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使商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商朝的统治。(展示幻灯片2:商朝的统治)
师:是由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建立了商朝?请大家来阅读二段材料。
材料1:“殷契,母曰简狄,有娀(song)氏之女,为帝喾(ku)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着于百姓,百姓以平。”——《史记·殷本纪》 材料2:“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史记·殷本纪》
(请同学根据这两段文献资料说出“商部落的起源”与“商汤灭夏的过程”,然后展示“B.C.1600年,商汤灭夏”。)师:再让我们来看看商王朝的国家体制。
(请同学一起朗读课本第9页第二段,然后由教师展示商朝的疆域图并解释、说明商王朝的内外服制。)
师: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在夏、商王朝存在的同时,我国各地还存在着不同于夏、商的古代文化。如山东境内的岳石文化、成都平原上的三星堆遗址、北方的夏家店文化、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等。请问这说明了什么?
生: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体系,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师:刚才大家提到,商朝的青铜文化比较有特色,同时它有又是考证商朝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商朝的青铜器。①
解释何谓青铜器?铜、锡、铅三者的合金,颜色呈青。
②
解释何谓青铜时代?根据使用器物的材料不同,以石器、青铜器、铁器三个时代来命名人类早期历史的三个发展阶段。
师:请同学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商朝的青铜器可分为哪些种类?
生:礼器、酒器、食器、兵器、生产工具、乐器等。
(教师图片展示,举例说明如何通过青铜实物来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例1:早期青铜鼎和司母戊大方鼎 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杜甫《槐叶冷淘》
材料二:何休注曰:“礼祭天子九鼎,诸侯
七、大夫
五、元士三也。”——《公羊传·桓公二年》
材料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左传·宣公三年》从上述材料看,鼎在中国古代有哪些功能?
生:
1、炊食器
2、王室、贵族身份和地位的标识
3、政治权力的象征 例2:爵、角、觥、尊、盉、觚等酒器
师:酒器的数量、种类都很多,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商人饮酒风气极盛,而且谷类作物产量较高,农业生产较发达,因为它们是酿酒的主要原料。例3:青铜犁
师:商朝已进入青铜时代,但农业生产工具仍以木石器为主,这是为什么? 生:参与生产劳动的平民与奴隶大都较贫困,而木石工具较易得到,其制作成本与加工技术要求较低。例4:青铜簋gui、青铜鬲li 例5:青铜钺 例6:商铙三件(教师作简要说明。)
师:甲骨文是使商朝历史可信度大大提高的重要考古学发现,也是我们每天使用的汉字的来源。①
播放有关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现甲骨文的资料短片。②
解释何谓甲骨文?因文字刻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而得名。③
解释“卜辞”名称的由来。
师: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甲骨文字。人、水、日、矢、木、草、牛、羊、果——象形 方、圆、回、本、末、旦、至——指事 休、从、暮、益、盥——会意 江、河——形声
这是汉字构成的基本规律,称为“四书”。
教师总结:商朝存在500多年,从疆域看是当时的东方大国,与前面的夏朝和后面的周朝,在文化上具有显著的传承关系,并为后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直接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是信史的开始。
探索与争鸣: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古文字?在文明演进过程中为什么许多古文字消亡了,而汉字却存活了下来?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的都能基本完成。学生在青铜器的功能和用途上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器物的形状和相关史料,积极思考与探索当时的社会生活,很好地完成了这一教学难点。对于甲骨文的辨识,学生兴趣较大,通过“四书”的学习和举例,深刻理解象形文字的特点和与现代汉字的关系,由衷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足之处是学生对古代文献资料的解读有一定困难,需教师作一些白话解释,这样才会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效果更好。另外对定义性的历史名词解释应更严密、更科学,课堂教学语言应更精炼、更流畅,这在课外还需加强基本功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