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铜铸造一枝独秀教学设计
青铜铸造一支独秀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在《青铜铸造一枝独秀》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前指导学生搜集有关青铜器的图片和文字材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并根据学生搜集到的材料制作成青铜扑克牌学具,指导学生利用学具进行课前的自主学习。课上注重运用启发式教学,先提出一系列问题、再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运用了猜一猜、观看视频、讨论交流、分类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对青铜器的认识层层深入,使学生感受到了我们祖先在青铜铸造方面所取得的辉煌的成就。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内容分析:
本课选自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古老的民族,《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知道我国是有几千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本单元就是根据这一内容要求而设置的。古老的民族这一单元主要是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来了解我国是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感受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而本课则侧重从物质文化方面,以青铜铸造为载体来了解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优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以及在青铜铸造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青铜铸造一枝独秀》一课,教材中对青铜和青铜时代作了简单的介绍,呈献了三件不同种类的青铜器,第一件伯矩鬲是一件食器,它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造型古朴华丽,器内有铭文,通过认识伯矩鬲有助于学生体会青铜器的造型美、蕴含历史信息。还体现了北京的地域特色,便于学生的参观实践。第二件曾侯乙编钟,它是一件青铜乐器,它可以说是青铜乐器当中的珍品,虽然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却依然能够演奏乐曲,体现出青铜铸造技术的高超。第三件人面铜钺,它是一件武器,同时它也是权力的象征。教材还呈献了一则学生的参观日记,体现了课程实践性的特点。
我结合课程的核心价值,围绕青铜铸造一枝独秀,从两个角度重新对教材进行了解读,一个是青铜器的基本情况,包括什么是青铜、青铜时代和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另一个是从青铜器的三种价值进行分析。通过欣赏青铜器精美的造型,感受艺术价值;通过了解世界领先的青铜铸造技术,感受青铜器中所蕴含科学价值;通过了解青铜器铭文中所蕴含的信息,知道青铜器上的铭文具有证史和补史的作用,感受青铜器的历史价值。本课就是以青铜器的三种价值来说明我国是一个古老智慧的民族。只要能从中挖掘出这个点,至于用哪件青铜器来体现这一点并不重要,因此,我把教材中的人面铜钺换成了知名度极高的越王勾践剑,因为教材和网上关于人面铜钺的介绍很少。而越王勾践剑在铸造过程中运用的复合金属工艺比国外早了两千多年,通过这种世界领先技术的了解,更加有利于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有利于突显课程的核心。
2.学生情况分析:
为了掌握学生的情况,我课前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查和访谈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
1.学生对这些内容很陌生、知之甚少,但是比较感兴趣,尤其是对古代青铜器的种类用途、铸造工艺等怀有好奇心。
2.对于青铜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缺少深刻的感悟和体验,于是生活中很少关注,不会欣赏。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青铜器精美的造型、世界领先的技术、高超的工艺以及铭文中蕴藏的信息,从而对祖国的青铜文化产生兴趣,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历史文明感到骄傲和自豪。逐步树立珍视、热爱祖国灿烂历史文化的意识。(教学难点)
能力:初步学习分类、对比、典型分的学习方法,提高从不同角度观察、认识、分析事物能力。
知识:知道青铜和青铜时代,初步了解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教学重点)
四、教学过程
(一)走近青铜器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揭示主题,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1. 教师播放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展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以及传统文化的画面,并定格在击缶的节目上,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知道画面敲击的是什么乐器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解:缶是我国古代的青铜乐器,青铜器也像四大发明一样是我们古老文明的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的青铜时代,去感受一下青铜铸造的魅力。(板书:青铜铸造)4.提出问题:关于青铜和青铜时代你们想了解哪些内容? 5.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不是很明确,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归纳和总结。如学生可能会提,青铜器都是干什么用的?都有什么样的青铜器?教师归纳:就要了解青铜器的种类和用途。6.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并从什么是青铜和青铜时代来引出本节课的学习。
(二)探秘青铜器
设计意图:通过三次探究活动,了解青铜的基本情况,感受青铜器的三个价值;在每一次探究活动后进行学法指导,总结分类、对比、典型案例分析这三种学习方法,不断激发学生情感。一探:青铜的基本情况
(一)查一查:
1.教师让学生从教材P64和P65页中查找什么是青铜和青铜时代。2. 教师组织学生汇报。
预设:学生在青铜的特点熔点低、硬度高这一点,意识不到是和铜比较,也就不容易体会青铜广泛使用对社会的促进作用,教师要注意适时的进行提问。3.教师提出问题:“青铜熔点低、硬度高是和什么金属相比?” 4.学生回答(铁)
5.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首先说明不是和铁比,因为当时还有发现和使用铁,青铜没有被发现使用之前,人们是使用铜和石头来制造工具,因此青铜的熔点低、硬度高是和铜相比较,再让学生思考利用青铜制造工具与用石头和铜制造工具的区别,使学生体会青铜广泛使用对社会的促进作用。
(二)猜一猜、分一分
设计意图:活动是学生比较喜欢的学习方式通过猜一猜和分一分这两个活动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使学生感受到我国青铜器的具有种类多、用途广的特点。并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知道分类这种学习方法的运用。
1. 教师出示青铜器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它的形状猜一猜它的用途。
2. 学生根据青铜器的形状猜用途。
预设:教师注意对学生合理的推测进行表扬,同时注意让学生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智慧。3. 教师结合猜一猜进行小结,我国古代的青铜器的用途还真不少,到底都有哪些用途呢?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扑克牌,根据上面的提示,进行分类。4. 学生介绍分类结果。
5. 教师出示学生的分类结果,让学生思考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你是怎样得出的?
6. 学生介绍结论和怎样得出的。7. 教师板书:种类多、用途广 分类 二探:铸造工艺和技术 越王勾践剑: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搜集的资料提出问题,再结合出示的引导性的视频资料,让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运用复合金属工艺的时间比国外早了两千多年,从而感受我国青铜铸造技术世界领先。
1.教师提出成语“卧薪尝胆”,让学生说一说主要介绍的是哪两个人物的故事。2.学生介绍成语故事。
3.教师出示越王勾践的的图片,并让学生猜一猜它的主人是谁? 4.学生猜测。
5.教师让学生介绍自己搜集到关于越王勾践剑资料,或结合扑克牌中的资料进行介绍。6.学生介绍。
7.教师出示年代尺,通过年代尺了解距今的年代,在根据学生介绍中提到“锋利无比、丝豪不锈”这些关键词,提出问题:穿越了两千多年的时空,这把宝剑依然锋利无比、丝豪不锈,在铸造它的过程中我国古代的工匠运用了什么技术呢?国外运用这项技术的时间?比国外早了多长时间?教师搜集了一段视频资料,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来观看。
学生观看视频寻找答案,并进行介绍。(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运用复合金属工艺,国外是近代才开始运用的。)
8. 教师结合学生的介绍进行小结:这项技术我国比国外早了两千多前,说明我们的青铜铸造技术世界领先。(板书:技术先)曾侯乙编钟:
意图:从欣赏编钟演奏的乐曲“茉莉花”引出对编钟演奏效果的认识,再结合年代尺把编钟和现代钢琴制造时间、演奏效果进行对比以及猜想复制全套编钟所用的时间等环节,使学生体会曾侯乙编钟铸造工艺高超。
1. 教师播放编钟演奏的乐曲“茉莉花”,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2.学生感受编钟演奏乐曲的优美。
3.教师讲解这首曲子是北京奥运颁奖曲——茉莉花,在编排这首曲子时用到了两千多前的一件青铜乐器。并提出:有人知道是什么乐器吗? 3.学生回答。
4.教师出示编钟的图片,并让学生介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也可结合教材,说一说它的出土为什么轰动了世界。)5.学生介绍编钟的资料。
6.教师结合学生的介绍提出问题:“编钟的出土为什么轰动了世界?” 7.学生回答。
8.教师介绍编钟轰动世界的主要原因是它的演奏效果。寻问学生:“你认为现代乐器中什么乐器演奏效果比较好?”
9.学生回答钢琴(如果学生不能回答,教师可以说,教师认为是钢琴,因此我就编钟的演奏效果和钢琴进行了一下比较。)
10.教师出示年代尺及钢琴和编钟演奏效果的资料,并让学生阅读,并说一说自己阅读后的感受。11.学生阅读资料,谈自己的感受,两者的效果相似,年代相关很远,我们的祖先太了不起了。12.教师小结并提出问题:两千多年前能够达到这种演奏效果的乐器,在全世界来看也是不多见的,因此国家规定不准在对编钟进行敲击,编钟这美妙的声音我没将无法欣赏到了。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13.学生介绍自己的办法。复制、录音。(教师注意学生合理的办给予肯定和表扬)14.教师提出问题:你觉得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复制一全套编钟需要多长时间? 15.学生猜测。
16.教师播放复制编钟的视频资料,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感受。17.学生观看,然后谈感受。
18.教师进行小结,两千多前的编钟,我们想复制,原想一两个月,或者一二两年,没想确用了七年的时间,足以看出们古代青铜铸造工艺的高超。(板书:工艺高)
19.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青铜器的技术先和工艺高这两结论我们是怎样得出来的,梳理出对比的学习方法的应用。板书:对比。三探:青铜造型和铭文
意图:通过分析三件青铜器上的铭文的作用,感受青铜器的铭文当中藏有历史信息,再通过认识伯矩鬲上精美的浮雕牛头体会青铜器的造型美。1.教师提出问题:刚才我们认识了哪两件青铜器? 2.学生回答:越王勾践剑和曾侯乙编钟。
3.教师再次提出问题:我国出土的宝剑有很多,出土的编钟也不只这一件,为什么就说这件是越王勾践剑,这件就是曾侯乙编钟? 4.学生思考原因。
预设:如果学生说不出来,教师可出示两件青铜器上面的铭文进行引导。
5.教师讲解青铜器上铭文的作用。(青铜器上面的文字叫铭文,正是有了这些铭文以及对铭文的正确解读,才使得我们确定了这些青铜器的身份。古人认为青铜很坚固,铭文可以流传千古,因此每逢有重大事件,都会铸造一些青铜器,并在上面用铭文进行记录。过了几千年,这些铭文就成了我们研究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依据,也就是说在青铜器的铭文中还隐藏着有历史信息。)板书:藏信息。
3.教师出示伯矩鬲的图片。提出问题阅读教材P64页,在它上面藏有哪些信息。(板书:造型美)
4.学生介绍。
5.教师小结:正是通过这十五字铭文的解决,解决了一个学术界关于北京建城史的争论。结合年代尺讲解伯矩鬲的中铭文的作用。因此它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
6.教师介绍:伯矩鬲造型也非常精美,在这件鬲上面有七个浮雕的牛头,请同学们找一找。7.学生找伯矩鬲上的浮雕牛头,并进行介绍,感受它的造型美。
8.教师进行小结:我国古代的青铜器不但种类多用途广,铸造技术领先、工艺高超、而且造型美。(板书:造型美)
(三)、感悟青铜器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学习感受、欣赏青铜器的视频,再次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课后探究的愿望。
1.说一说:组织学生说一说哪件青铜器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你想对青铜器的铸造者说些什么?
2.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青铜器及原因?
3.教师小结:通过这些青铜器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的古老和智慧。(板书:古老智慧)在青铜时代我们的祖先铸造了数以万计的青铜器,(教师手示板书)无论是青铜器种类和用途,无论是青铜器工艺和造型,在全世界都是首屈一指的,可以说是一枝独秀。(板书:一枝独秀)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无法一一认识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走进首都博物馆亲自去看一看,感受一下青铜铸造的魅力,最后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一件件精美绝伦的青铜器去感受青铜时代的辉煌。4.看一看:播放首博青铜器的图文介绍的视频。
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本课主要是采用课堂上教师言语评价为主,通过激励性评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主要是从学生课堂学习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矢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励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如在让学生根据青铜器的样子猜用途时,学生猜出了饕餮纹铜鼓,通过追问时怎样猜出的,学生说出它与现在用的鼓样子差不多,教师要及时的对学生这种认真观察和比较给予肯定。
第二篇:青铜葵花教学设计
美丽的痛苦——走进《青铜葵花》
教学设计
活动名称:清苑县中小学阅读指导课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学目标:
1、抓住感人情节,引导学生把握细节,从细节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2、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培养阅读的兴趣。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痛苦与挫折,正确面对人生。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人文美丽,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文本
1、游戏“考考你的眼力”:课件出示学生读过的作品,让他们说说书名和作者,了解学生的阅读积累。
2、教师出示曹文轩的简介词条:今天我们再认识一位著名的作家,大家猜猜他是谁?
作者简介1954年1月生于江苏盐城。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协副主席,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文学作品集有《忧郁的田园》、《红葫芦》、《蔷薇谷》、《追随永恒》、《三角地》等。长篇小说有《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红瓦》、《根鸟》等。其中《草房子》、《红瓦》、《根鸟》以及一些短篇小说分别被译成英、法、日、韩等文字。获省部级学术奖、文学奖30余种。
3、教师导入文本:读书是快乐的,我读过许多书,对曹文轩的作品却情有独钟,每次打开书都会被那些感人的故事所感染,与文中的故事同悲共喜,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走进曹文轩的力作——《青铜葵花》。
设计理念:激发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欲望。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师:这么厚的一本书,怎样才能把它读好,你的建议是什么? 生:读作者简介、封面、内容提要、目录、代后记等。
2、教师带领学生走进《青铜葵花》的封面、目录、简介和后记。并让学生说说通过阅读这些内容,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对《青铜葵花》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内容提要《青铜葵花》是曹文轩在2005年激情奉献,心爱备至的一篇力作。故事中城市女孩葵花和乡村男孩青铜成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男孩青铜从此常常遥望芦荡的尽头,遥望女孩葵花所在的地方。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
目录第一章小木船第二章葵花田第三章老槐树第四章芦花鞋第五章金茅草第六章冰项链第七章三月蝗第八章纸灯笼第九章大草垛美丽的痛苦(代后记)
3、教师在学生介绍代后记时借机提问:你们在读后记时,有没有了解到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想告诉我们什么?注意到代后记的题目了吗?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板书:美丽的痛苦)设计理念:由于代后记题目发人深省,所以上课开始,我就引导学生从题目《美丽的痛苦》入手质疑,提出:为什么把痛苦称为美丽的,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三、深度阅读,品味文字
(一)感知痛苦: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他们有哪些痛苦?让我们一同走进小说的主人公。
1、走近青铜:
走进青铜:(感知痛苦)故事发生在大麦地,青铜一家就生活在大麦地村,那里有一条宽宽的河,有成片成片的芦苇荡。在青铜五岁那年的一个深秋的夜晚,芦苇荡一片火海,大火过后,大麦地成了一片凄惨的黑色,而人们惊奇地发现,原本说话流利的青铜一夜之间竟成了一个听得见别人说话,却再也说不出话来的哑巴……
同学们,对于青铜来说,这意味着什么?(预设:„„)小结:是啊,苦难降临在青铜身上,从此,他失去了语言,失去了朋友,失去了快乐,也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2、走近葵花:
与青铜一样,葵花也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让我们一同走进葵花: 走进葵花:(感知痛苦)葵花三岁那年,妈妈离开了人世,她只能和爸爸相依为命。葵花的爸爸是一名雕塑家。他最喜欢灿烂的葵花。那年葵花随爸爸来到了大麦地的干校里。爸爸常常背着画夹、划着小船去成片的葵花田边画画。有一回,他为了往河里捞起那一张张画,落水淹死了。葵花失去了唯一的依靠——爸爸。
(播放录音,让学生边听边感受)
师:听到这儿,同学们,你有什么感受?(预设:„„)小结:不一样的境遇,却印射着同一样沉重的词语——痛苦。对于这两个年幼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痛苦是何等的沉重啊!
而这种苦难却远不止这一些,让我们再走近一些,一起走进青铜的家。
3、青铜的家:
走进青铜的家:(感知痛苦)青铜的家像一辆马车。一辆破旧的马车。在过去的许多年里,它在坎坷不平的路上,风里雨里地向前滚动着。车轴缺油,轮子破损,各个环节都显得有点松弛,咯吱咯吱地转动着,样子很吃力。但,它还是一路向前了,倒也没有耽误路程。
A、仔细阅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家? 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B、交流讨论:你能想象青铜一家可能会遇到哪些艰难困苦吗?(指名说)
C、是啊,青铜一家贫穷困苦,一家人生活得很艰难。但是,从这段文字中你能感受到他们一家面对这样的艰难,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指名说:面对苦难的坚强,对生活没有失去信心,勇敢面对„„)D、朗读本段话。读出生活的艰难,读出面对苦难的坚强。
(二)感知美丽:(阅读“冰项链”章节)
1、师:在困难面前,他们没有放弃,没有抱怨,其实在小说的字里行间,我们感受最多的则是他们面对困难的坚强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今天我们就一起读一读“冰项链 ”中的第六小节,去感受一下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大美”。
2、阅读“冰项链 ”中的第六小节,回答问题:
A、快速默读这一章节,并说一说这一章节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 B、青铜家“一贫如洗”,为什么青铜还要为妹妹做一条项链呢?(体会青铜对妹妹的爱)
C、文章写美将美写到极致,当你读这一章节时你感受到了哪些美?用一两个词表达出来。(如有困难可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时,教师适时引导:情节美、文笔美、心灵美、人性美等。
D、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去欣赏这些美,看看哪些地方感动着你,在最感动你的地方做好批注,再把自己的感受与同伴交流分享。(课件出示文本)他扛了一张桌子,爬了上去,将冰凌采下十几根来,放在一只大盘子里。然后,他将盘子端到了门前的草垛下。他去水边,割了几根芦苇,再用剪子,剪了几支很细的芦苇管。他又向妈妈要了一根结实的红线。青铜用一根细木棍将冰凌敲碎。他挑选其中不大不小的,最和他心意的冰凌,然后将三四寸长的一根细细的芦苇管,一头衔在嘴里,一头对着它用口中的热气,不住的吹着。那热气便像一根柔韧的锥子,在那颗冰凌上慢慢的锥出一个小小的、圆圆的洞来。吹穿一颗冰凌,大约需要六七分钟的时间。青铜吹了一颗又一颗。青铜觉得他的腮帮子都吹麻了,他用手轻轻地拍打着嘴巴。在太阳落下去之前,他用妈妈给他的那根红线,将吹了洞的几十颗冰凌,细心地串在了一起,然后将红线系成一个死结。这时,他用根手指将它高高的挑起:一串冰项链,便在夕阳的余辉里出现了。
灯光下,那串冰项链所散射出来的变幻不定的亮光,比在阳光下还要迷人。谁也不清楚葵花脖子上戴着的究竟是一串什么样的项链,但它美丽的、纯净的、神秘而华贵的亮光,震住了所有在场的人。薄薄的泪水,一会儿便蒙住了她的眼睛......(三)感悟美丽的痛苦
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了青铜葵花在痛苦面前很坚强,很乐观,生活的很平静,我们再看看刚才的问题,为什么痛苦是美丽的?
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设计理念:此环节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探究定向后,由于美丽的痛苦较抽象,我让学生把问题分解开来,先理解什么是痛苦,再理解什么是美丽,最后理解为什么痛苦是美丽的。新课改要求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不但要从朗读技巧上指导,而且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表达出思想感情,所以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我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朗读体验。
四、联系生活,个性阅读:
本节课就要结束了,可我们还沉浸在小说那美丽的意境里,想想这本书中写的美丽的痛苦,这对你有什么启发?
设计理念:目的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畅谈自己富有个性的体会,从而拨动他们的心弦,进一步加深对文本的体悟。
五、总结全课,升华思想
对于苦难,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青铜一样坚强,像葵花一样乐观,正如作者曹文轩在在封底写下的心声 :(出示)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曹文轩(齐读)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决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曹文轩 设计理念:最后用曹文轩的一段话总结全课,使学生的思想得到升华,水道渠成。
六、作业
感谢曹文轩的纯美小说,带给我们如此美丽的故事和感动,课后请同学们用学到的方法继续阅读这本书,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收获!希望在下一次的阅读交流课上听到大家精彩的发言。
七、板书设计
美丽的痛苦
青铜
葵花
苦难
大美
至爱
坚强
乐观
生活的强者
闸板口小学
刘学俭
2013年3月
第三篇:《青铜葵花》教学设计
走进《青铜葵花》
——六(1)班读书交流会
【学习目标】
1、通过对小说主要内容以及男女主人公命运的阅读、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初步感受作品展示的苦难与大美。
2、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激发学生对曹文轩纯美系列小说的阅读热情。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阅读《青铜葵花》,搜集并了解曹文轩纯美系列小说。
2、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一本好书,是一方风景,那里的世界新奇广阔;一本好书,更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值得你一生回味。《青铜葵花》就是这样一本好书。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青铜葵花》,把美好的记忆重新拾起,细读慢品,相信会有更多的收获。
二、走进作品,了解主要内容
1、白板出示以下段落,学生回顾填空:
7岁城市女孩葵花跟随爸爸来到了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认识了一个不会说话的乡村男孩青铜。爸爸的意外死亡使葵花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贫穷善良的青铜家认领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相称的朋友,他们一起生活、一起长大。
在充满了天灾人祸的岁月里,青铜一家老小相濡以沫、同心协力,艰辛却又是快乐生活着,从容坚韧地应对着洪水、蝗灾等一切苦难。12岁那年,命运又将女孩葵花召回她的城市,失去妹妹的痛苦使青铜仰天大叫,他从心底高喊出了一个名字——“葵花”!喊声震动了所有人的心灵。
2、屏显小说目录,整体把握主要章节。
【小说除后记“美丽的痛苦”外,共有九章,每一章的内容都和青铜、葵花的命运息息相关。咱们先来温习一下目录吧!一起读一读。★ 目 录
第一章 小木船 1 第二章 葵花田 20 第三章 老槐树 42 第四章 芦花鞋 61 第五章 金茅草 87 第六章 冰项链 115 第七章 三月蝗 148 第八章 纸灯笼 186 第九章 大草垛 220
美丽的痛苦(代后记)243
三、品味作品,感受“苦难”
1、激趣品苦
【2005年,当长篇小说《青铜葵花》与读者见面时,作家曹文轩在扉页中写道:“谨以此书献给曾遭受苦难的人们以及他们的子孙”。因为,书中写下了许多苦难。】
【回忆书中的九个章节,还记得主人公青铜和葵花,所经历的种种苦难吗?任选一个章节,简要地说说。】
2、指名交流,感受苦难
葵花田——3岁离妈7岁离爸,葵花成了孤儿;火灾使青铜成了哑巴。
老槐树——干校的人无法照顾孤儿葵花,在老槐树下,可怜的葵花等了一天才终于被贫穷的青铜一家领养了„„
芦花鞋——为了筹钱,青铜冬天卖掉了101双芦花鞋,雪天赤脚回家。金茅草——水灾后,没有了住房,12岁的青铜跟爸爸去海边割草。
三月蝗——蝗灾后青铜家揭不开锅,兄妹俩吃野菜,嚼芦根,打来野鸭又被嘎鱼一家冤枉是小偷,奶奶用戒指换来一袋米。
纸灯笼——为给奶奶治病,葵花先是故意考砸,然后跟随大人到江南去捡银杏。
大草垛——12岁的葵花被爸爸生前的好友带回城市,失去妹妹的青铜整天坐在大草垛上遥望葵花消失的大河„„
四、小结苦难,导入“大爱”
【苦难,一次又一次地降临在青铜与葵花的身上,他们遭遇了失去亲人的痛苦,遭遇了火灾、水灾和蝗灾的摧残。他们是不幸的,但他们却是幸福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在苦难面前,他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关爱。爱,支撑着兄妹俩战胜了苦难,走出了困境!】
填空:
粗茶淡饭的生活中,一家人为了抚养葵花用尽了心力,而青铜更是在沉默中无微不至地呵护着葵花,几乎为她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为了葵花上学,青铜放弃了自己的上学梦想;为了让葵花照一张相,青铜甚至在寒冷的冬天卖掉了自己脚上的芦花鞋;为了葵花晚上写作业,聪明的青铜捉来萤火虫做了十盏南瓜花灯;为了让葵花看马戏,青铜顶着葵花默默地站立了一个晚上;为了避免葵花挨骂,青铜勇敢地代妹妹受过;为了葵花报幕时的美丽,青铜心灵手巧地做了一串闪亮的冰项链„„
过渡: 【用心走进《青铜葵花》,在感受苦难的同时,还能享受小说带给我们的美,那种达到极点的美——大美!】
五、赏读文字,感受“语言美”
1、初知“大美”。
【你觉得书中的什么很美呢?(指名回答)】
2、感受语言美。
【曹文轩的纯美小说带给读者的就是清新的语言美和纯净的人性美。这就是大美!现在,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纯美小说那美的语言吧!】
孤独,是那种一只鸟拥有万里天空而却看不见另外任何一只鸟的孤独.这只鸟在空阔的天空下飞翔着,只听见翅膀划过气流时发出的寂寞声.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各种形状的云彩,浮动在它的四周.有时,天空干脆光光溜溜,没有一丝痕迹,像巨大的青石板.实在寂寞时,它偶尔会鸣叫一声,但这鸣叫声,直衬得天空 更加的空阔,它的心更加的孤寂.赏析:这一段选自《青铜葵花》,是对葵花来到新的城市的所见,除去第一句话,其余的大部分笔墨都花在了描写景物上,但是读了这一段文章,让人的感受却是十分孤独惆怅,让我们与葵花有了共鸣,一同去品味失去父母的痛苦滋味.这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我们在将来的写作中值得借鉴.此段描写得也十分到位,让人看了后,在心里会想象出这篇看似美丽而又凄凉的田地,让我们更加走进主人公葵花的孤独的心.那是初夏,芦苇已经长出长剑一般的叶子,满眼的绿。爸爸曾经带她去看过大海。她现在见到了另一片大海,一片翻动着绿色波涛的大海。这片大海散发着好闻的清香。她在城里吃过由芦苇叶裹的粽子,她记得这种清香。但那清香只是淡淡的,哪里比得上她现在所闻到的。清香带着水的湿气,包裹着她,她用鼻子用力嗅着。
大芦苇荡,既吸引着葵花,也使她感到莫名的恐惧。她总是一步不离地跟随着爸爸,生怕自己被芦苇荡吃掉似的,特别是大风天,四周的芦苇波涛汹涌地涌向天边,又从天边涌向干校时,她就会用手死死地抓住爸爸的手或是他的衣角,两只乌黑的眼睛,满是紧张。
3、诵读摘抄的“美文”片段,交流感受!
【课前,同学们摘录了许多自己喜欢的美的片段,现在就请大家美美地读一读,也可以谈谈的感受!】
4、感受人性美。
过渡:【这饱含温度的文字,让我们心灵纯净、心潮起伏,这样的语段,书中比比皆是。只有用心诵读这样的语言,才能真切感受曹文轩纯美小说的语言魅力。】
六、总结全课,推荐纯美系列小说。
1、学生自由谈收获。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不知不觉又在《青铜葵花》里走了一回,你们又多了些什么新的感受呢?】
2、教师赠送诗歌。
【听着同学们回忆着故事的细节内容,畅谈着读后的点滴感受,我们仿佛已融入了那民风淳朴的大麦地,融入了那金灿灿的葵花田、无边无际的芦苇荡,融入了葵花妹妹晶莹剔透的泪光里、青铜哥哥赤诚火热的心灵里„听着同学们精彩的发言,我们的交流会也不知不觉地接近了尾声。曹文轩所写的《青铜葵花》以唯美的语言悄悄地打动了我们的心。感谢曹文轩的纯美小说,带给我们如此美丽的故事和感动,同学们,阅读是美好而又幸福的,应该让它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最后,我们来读一首小诗——】(男生读蓝色的字,女生读红色的字,黑色的字大家一起读)
阅读,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
工作再忙也要谈书;
收入再少也要买书;
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让我们与书为伴,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3、推荐“纯美系列”,课外延伸
【同学们,就让我们带着一份渴望走进曹文轩的纯美系列小说,尽情享受那里的真、善、美吧!来,看着大屏幕,记住这几部系列小说,课余找来读一读吧。】 《野风车》
《根鸟》
《红瓦黑瓦》
《草房子》
《细米》
《山羊不吃天堂草》
第四篇:《商朝与青铜文化》教学设计
《商朝与青铜文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商朝建立的时间、内外服制度、青铜时代、甲骨文。
②理解:内外服制度与商朝的兴衰关系;从青铜器物中透视商朝历史信息;甲骨文与商朝信史地位的确立。
2、过程与方法
①阅读教材,了解商朝文明的概况。
②通过对青铜礼器的了解和分析,学习从文物中分析历史的方法。
③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掌握文字与信史的关系,增进历史的证据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商朝统治实行方国联盟,实行王权与神权合一的统治。
②中国信史开始于商朝,商朝青铜器灿烂辉煌,感受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商朝文明的主要成就。
2、难点:从青铜器物中透视商朝的文明。
三、教学手段与方法:
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等。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师:夏朝灭亡以后,取而代之的是哪一个王朝? 生:商朝。
师:这一朝代的文明有什么杰出成就呢? 生:青铜器、甲骨文等。
师:今天让我们全面地来了解这一王朝的情况。(展示幻灯片1:第3课 商朝与青铜文化)师:商王朝距今天年代久远,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全面、确切、详细地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
(请全体学生阅读“知识链接”部分,然后回答什么是“二重证据法”?)生:“二重证据”指的是“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材料”,即文献资料与考古发现,通过这两者的互相印证来了解古代某一文明的存在与具体情况的方法就是“二重证据法”。
师:好。有关商朝这两方面的内容非常丰富,特别是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甲骨文,使商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直接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的历史也因文献、甲骨卜辞和考古资料的多重印证而成为信史。师: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商朝的统治。(展示幻灯片2:商朝的统治)
师:是由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建立了商朝?请大家来阅读二段材料。
材料1:“殷契,母曰简狄,有娀(song)氏之女,为帝喾(ku)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于商,赐姓子氏。契兴于唐﹑虞﹑大禹之际,功业着于百姓,百姓以平。”——《史记·殷本纪》 材料2:“夏桀为虐政淫荒,而诸侯昆吾氏为乱。汤乃兴师率诸侯,伊尹从汤,汤自把钺以伐昆吾,遂伐桀。”——《史记·殷本纪》
(请同学根据这两段文献资料说出“商部落的起源”与“商汤灭夏的过程”,然后展示“B.C.1600年,商汤灭夏”。)师:再让我们来看看商王朝的国家体制。
(请同学一起朗读课本第9页第二段,然后由教师展示商朝的疆域图并解释、说明商王朝的内外服制。)
师:考古发掘的资料表明,在夏、商王朝存在的同时,我国各地还存在着不同于夏、商的古代文化。如山东境内的岳石文化、成都平原上的三星堆遗址、北方的夏家店文化、西北地区的齐家文化等。请问这说明了什么?
生: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体系,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局面。师:刚才大家提到,商朝的青铜文化比较有特色,同时它有又是考证商朝历史的重要实物证据。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商朝的青铜器。①
解释何谓青铜器?铜、锡、铅三者的合金,颜色呈青。
②
解释何谓青铜时代?根据使用器物的材料不同,以石器、青铜器、铁器三个时代来命名人类早期历史的三个发展阶段。
师:请同学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商朝的青铜器可分为哪些种类?
生:礼器、酒器、食器、兵器、生产工具、乐器等。
(教师图片展示,举例说明如何通过青铜实物来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况。)例1:早期青铜鼎和司母戊大方鼎 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杜甫《槐叶冷淘》
材料二:何休注曰:“礼祭天子九鼎,诸侯
七、大夫
五、元士三也。”——《公羊传·桓公二年》
材料三:桀有昏德,鼎迁于商,载祀六百。商纣暴虐,鼎迁于周。——《左传·宣公三年》从上述材料看,鼎在中国古代有哪些功能?
生:
1、炊食器
2、王室、贵族身份和地位的标识
3、政治权力的象征 例2:爵、角、觥、尊、盉、觚等酒器
师:酒器的数量、种类都很多,说明了什么问题?
生:商人饮酒风气极盛,而且谷类作物产量较高,农业生产较发达,因为它们是酿酒的主要原料。例3:青铜犁
师:商朝已进入青铜时代,但农业生产工具仍以木石器为主,这是为什么? 生:参与生产劳动的平民与奴隶大都较贫困,而木石工具较易得到,其制作成本与加工技术要求较低。例4:青铜簋gui、青铜鬲li 例5:青铜钺 例6:商铙三件(教师作简要说明。)
师:甲骨文是使商朝历史可信度大大提高的重要考古学发现,也是我们每天使用的汉字的来源。①
播放有关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现甲骨文的资料短片。②
解释何谓甲骨文?因文字刻在龟甲和牛肩胛骨上而得名。③
解释“卜辞”名称的由来。
师:下面让我们来看几个具体的甲骨文字。人、水、日、矢、木、草、牛、羊、果——象形 方、圆、回、本、末、旦、至——指事 休、从、暮、益、盥——会意 江、河——形声
这是汉字构成的基本规律,称为“四书”。
教师总结:商朝存在500多年,从疆域看是当时的东方大国,与前面的夏朝和后面的周朝,在文化上具有显著的传承关系,并为后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直接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古国之一,是信史的开始。
探索与争鸣: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古文字?在文明演进过程中为什么许多古文字消亡了,而汉字却存活了下来?
五、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的都能基本完成。学生在青铜器的功能和用途上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器物的形状和相关史料,积极思考与探索当时的社会生活,很好地完成了这一教学难点。对于甲骨文的辨识,学生兴趣较大,通过“四书”的学习和举例,深刻理解象形文字的特点和与现代汉字的关系,由衷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足之处是学生对古代文献资料的解读有一定困难,需教师作一些白话解释,这样才会使课堂结构更加紧凑,效果更好。另外对定义性的历史名词解释应更严密、更科学,课堂教学语言应更精炼、更流畅,这在课外还需加强基本功训练。
第五篇:青铜葵花读书交流教学设计
《青铜葵花》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小说人物性格特点的理解,感受小说诗一般的语言魅力。
2.抓住感人的情节,引导学生把握细节,从细节中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结合文本发表独到的见解。
3.在阅读、交流中,欣赏文本优美的语言,体验阅读的快乐,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
4.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痛苦与挫折,正确面对人生,热爱生活,享受生活。【课前准备】
1.阅读曹文轩的《青铜葵花》,按照交流提示做好交流准备。2.制作相关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这段日子,我们阅读了曹文轩纯美小说系列中的《青铜葵花》,那隽永的文字,那真挚的情感,把我们带进了一个感人至深的世界。常言说:读书是幸福的,交流是快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交流阅读的感悟吧。
二、把握内容
1.读一部作品,首先要了解并能概括其主要内容。谁知道,有哪些方法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主要内容。
(内容提要、前言(序言)、目录、后记、……)2.课件出示本书的“内容提要”,指名读。
3.读后感觉“内容提要”对该书的内容概括太简单,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本书的主要内容?
三、走进人物
1.本书中出现的人物很多,你认为主要人物是谁?(板书:青铜、葵花)接下来我们就走近青铜和葵花这两个小主人公。
2.在你的心目中,青铜是个怎样的孩子?能结合书中具体的事例来谈谈吗?(善良 勇敢 聪明 执着……)
四、情节再现
1|、该书的内容提要中说(课件出示):“作品写苦难——大苦难,将苦难写到深刻之处;作品写美——大美,将美写到极致;作品写爱——至爱,将爱写得充满生机与情意。”我们已经围绕这三个方面找出了相关故事和最典型的句段,下面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2、诉说艰难
青铜一家是大麦地最穷的人家,收养了葵花后,使原本贫穷的青铜家,生活更加艰难。因为穷,青铜就失去了上聋哑学校的机会,让葵花一人上学,当葵花做作业时,青铜总喜欢在她身旁坐着,聚精会神地看她写字,他的眼睛里充满羡慕与渴望;因为穷,这家人还经历了哪些苦难?
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苦难”?(通过写“苦难”表现了人物的内心“美”,表现了“爱”。)
3、欣赏美丽
作者无论是写春景之美、秋色之美,还是写人性之美;无论是写芦苇荡,还是写葵花田,都让人身临其境,难以忘怀。本书中写美的段落、句子数不胜数,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并说一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4、感悟大爱
本书中,作者写爱,写的是至爱。如:葵花执意要教青铜写字,摔了跤还抱紧了书本;青铜为了让葵花晚上能做作业,捉萤火虫做了最美的南瓜花灯……
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片断读一读,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小结:
文中故事情节以及景物的描写感人至深,令人回味无穷。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选材构段的精巧,无处不让我们感受到语言的魅力所在。
五、感悟写法
一本优秀的书籍,在写法上也总有很多地方值得读者借鉴,那么,你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学到了哪些写作方法呢?
1.景物描写如临其境
如写狂风:那狂风犹如成千上万匹黑色怪兽,张着大嘴,卷着舌头,一路呼啸着。所到之处,枯枝残叶,沙尘浮土,统统卷到空中,沸沸扬扬地四处乱飘。桥板被掀到了河中,小船被掀到了岸上,芦苇在咔吧咔吧地断折,庄稼立即倾覆,电线被扯断,树上的鸟窝被吹散,枝头的鸟被打落在地上……世界立刻面目全非。
2.对比写法反衬大爱
青铜一家生活的苦难反衬全家人对葵花的大爱。3.细节描写真实感人
如写青铜给妹妹做冰项链:他挑其中不大不小的,最合他心意的冰凌,然后将三四寸长的一根细细的芦苇管,一头衔在嘴中,一头对着它,用口中的热气,不住地吹着。那热气便像一根柔韧的锥子,在那颗冰凌上慢慢地锥出一个小小的、圆圆的洞来。吹穿一颗冰凌,大约需要六七分钟的时间。
4.人物刻画栩栩如生
如写嘎鱼幸灾乐祸地戏弄葵花时的动作描写:嘎鱼双腿交叉着站在那里,双手交叉着,放在赶鸭用的铲子的长柄的柄端,再将下巴放在手背上,用舌头不住地舔着干焦的嘴唇,无动于衷地看着小船与葵花。
六、情感升华
1.一个个故事,一个个细节,打动了每位读者的心。葵花是不幸的,从小失去了父母,但她又是幸运的,有这样一位精心呵护她的哥哥,有这样一个疼她如命的奶奶,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家。葵花的这种不幸与痛苦,也是幸运与美丽的。正如作者曹文轩在代后记中写到的:“这是一种美丽的痛苦。”——板书:美丽的痛苦。
2.作者在封底上给读者留下了这样一段话(出示):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七、推荐阅读:
曹文轩的纯美小说系列中还有很多精彩的作品,如《根鸟》、《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出示书的图片)等,每一部都能震撼我们的心灵。请同学们读一读,用书打开我们心中明亮的窗,用书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